2015年中医针灸高级职称考试考点点评
2015年中医针灸主治医师考点点评
2015年中医针灸主治医师考点点评2015年中医针灸主治医师考试的考点很多,小张老师针对这一科目的考试,详细整理有关知识点如下。
一、针灸治疗头痛法头痛是是临床上常见的自觉症状,主要指头颅上半部,即眉目以上至枕下部为止范围内的疼痛。
辨证治疗:主穴:百会、风池、太阳1、肝阳上亢【诊断要点】头痛目眩,心烦易怒,夜寐不宁,面赤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
【处方】太冲、阳陵泉2、痰浊上扰【诊断要点】头痛昏蒙,胸脘满闷,呕吐痰涎;舌苔白腻,脉滑。
【处方】头维、中脘、丰隆3、肾精亏损【诊断要点】头痛且空,兼眩晕,腰痛酸软,神疲乏力,耳鸣少寐;舌红少苔,脉细无力。
【处方】脑空、肾俞、悬钟、太溪4、气血亏虚【诊断要点】头痛绵绵,遇劳则甚;兼见心悸怔忡,神疲乏力,面色不华,食欲不振;舌淡苔白,脉细无力。
【处方】心俞、脾腧、足三里、三阴交5、瘀阻脑络【诊断要点】头痛经久不愈,痛处固定不移,痛如锥刺;舌紫黯或有瘀斑,脉细涩或细弦。
【处方】阿是穴、合谷、三阴交、血海、委中其它疗法:耳穴贴压:枕、额、脑、神门、肝皮肤针:取穴:太阳、印堂、阿是穴。
二、针灸治疗阳痿阳痿是指阳事不举,或临房举而不坚的一种病证。
《内经》又称“阴痿”,张景丘说:“阴痿者,阳不举也”。
由各种原因造成宗筋驰纵而发病。
多见于性神经衰弱,及某些慢性虚弱性疾病。
【病因病机】(一)命门火衰:恣情纵欲,或少年误犯手淫,损伤肾气,命门火衰,宗筋失养;或惊恐,伤肾,思虑太过,相火妄动,耗损肾精,宗筋失养而成阳痿。
即《类证治裁》所说:“伤于内则不起,故阳之痿,多由色欲泻精,斫丧太过,或思虑伤神,或恐惧伤肾”。
从而导致阳痿。
(二)湿热下注:饮酒厚味,脾胃受伤,运化失常,湿浊内生,郁而化热,湿浊下注,宗筋驰纵而发阳痿,但此类阳痿较少见,如张景丘曾说:“火衰者十居七八,火盛者只有之耳”。
【辨证治疗】(一)命门火衰主证:阳事不举,或举而不坚,面色苍白,形寒肢冷,头晕目眩,精神不振,腰腿竣软,舌淡苔白,脉沉细,若兼心脾损伤者,则有心悸胆怯,失眠等证。
中医骨伤科高级职称考试考点点评
2015年中医骨伤科高级职称考试考点点评有关2015年中医骨伤科高级职称考试的知识点,小张老师特详细梳理这方面的考点如下,供广大考生参考复习。
1、唐,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是我国现存最早一部伤科专着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该书第一次提出了采用两踝悬吊复位法薛己《正体类要》重视整体疗法,开创了以“气血学说”“和”平补法“为基础的骨伤科”内治学派“的先河吴谦等编着的《医学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总结了8种整骨手法,还成为清代培养考核骨伤科医师的蓝本教材2、骨折愈合的过程:“瘀去、新生、骨合”,一般可分为血肿机化期(骨折后血肿形成;血肿逐渐机化,骨内、外膜处开始形成骨样组织)、原始骨痂形成期(膜内化骨、软骨内化骨)和骨痂改造塑形期(外骨痂、内骨痂、环状骨痂及腔内骨痂形成;骨痂改造塑形)。
骨折的三期内治法:以“跌打损伤,皆瘀血在内而不散也,血不活则瘀不能去,瘀不去则折不能续”和“瘀去、新生、骨合”作为理论指导初期: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活血止痛汤、和营止痛汤、新伤续断汤、复元活血汤、夺命丹、八厘散、肢伤一方等中期:接骨续筋——新伤续断汤、续骨活血汤、桃红四物汤、肢伤二方、接骨丹、接骨紫金丹等后期:壮筋骨、养气血、补肝肾——壮筋养血汤、生血补髓汤、六味地黄丸、八珍汤、健步虎潜丸、肢伤三方和续断紫金丹等3、骨折的定义、临床症状、移位方式、基本分类方法、解剖和功能复位标准、愈合影响因素和并发症;骨折畸形愈合、迟缓愈合、不愈合定义及处理原则骨折——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遭到破坏者。
(骨折系指由于外力的作用,破坏了骨或软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者。
)临表——全身情况:轻微骨折可无全身症状,一般骨折可有发热(38.5℃),无恶寒或寒战,口渴、口苦,心烦、尿赤便秘、夜寐不安,脉浮数或弦紧,舌质红、苔黄厚腻。
一般情况:疼痛,肿胀,活动功能障碍。
骨折特征:畸形,骨擦音,异常活动(假关节活动)移位方式(P124-126)——成角移位:两骨折段之轴线交叉成角,以角顶的方向称为向前、向后、向内或向外成角;侧方移位:两骨折端移向侧方,四肢按骨折远段、脊柱按上段的移位方向称为向前、向后、向内或向外侧方移位;缩短移位:骨折段互相重叠或嵌插,骨的长度因而缩短;分离移位:两骨折端互相分离,且骨的长度增加;旋转移位:骨折段围绕骨之纵轴而旋转,螺旋线骨折线,X线片需拍全骨,尤其胫骨骨折,注意腓骨上是否有骨折线。
2015年中医内科高级职称考试考点点评
2015年中医内科高级职称考试考点点评2015年中医内科高级职称考试的考点内容,小张老师通过本文详细整理有关考点知识如下,供广大考生参考复习。
一、心火亢盛心火亢盛证是心火内炽所表现的证候。
多因火热之邪内侵,病因辨证/六淫,七情化火,或进食辛辣厚味久而化热生火。
主要临床表现:面赤,口渴喜饮,心中烦热,失眠,搜黄便于,口舌生疮或腐烂肿痛,舌尖红降,脉数。
或吐血,衄血,尿血,或谵语狂躁,或见肌肤疮疡。
病机分析:火盛于上则面赤,人盛伤津则口渴喜饮,心火内炽则心中烦热,心主神明,火热扰心则失眠,心开窍于舌,火热循经上炎则舌尖红降,灼伤络脉则生疮或腐烂肿痛,溲黄,便干,脉数为里热证。
心主血脉,心火炽盛迫血妄行,则吐血、衄血、尿血。
热扰心神则谵语狂躁,肌肤疮疡为火毒壅滞脉络,局部气血不畅的病理表现。
相似证候的辨别:主要应该与心阴虚区别。
心火亢盛一派实火之症,而心阴虚则一派虚象。
如若又见火证,兼见阴虚之证测可辨作心阴虚火旺证。
辨证注意点:①有心的定位症状,主要指神志方面,舌赤或碎、痛;②热证;③实证。
有此三象,辨证不难成立。
二、湿热蕴脾湿热蕴脾证是湿热内蕴中焦所表现的证候。
由于过食肥甘酒醴,或感受湿热外邪所致。
主要临床表现:脘腹痞闷,呕恶纳呆,小便黄,大便溏泄,肢体重困,或面目肌肤发黄,色泽鲜明如橘,皮肤瘙痒,或身热起伏,汗出热不解。
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病机分析:湿热之邪蕴结脾胃,脾失健运,胃失和降,故脘腹痞闷,呕恶纳呆;脾主肌肉,湿性重着,脾为湿困,故肢体困重;湿热下注则大便溏泄,小便短赤;湿热内蕴脾胃,熏蒸肝胆,胆汁外溢肌肤,故面目发黄,色鲜明如橘,皮肤瘙痒;湿遏热伏,热处湿中,湿热郁蒸,故身热起伏,汗出而热不解。
舌红苔黄腻,脉濡数为湿热内盛之征。
相似证候的鉴别:主要与湿困脾胃、外感湿热、肝胆湿热三证区别。
有了热的表现,即可与湿困脾胃区别开来;外感湿热,则有病程短,多于夏秋之季发病和明显的表证症状,如发热恶寒,周身酸痛之类;肝胆湿热的肝区(两胁)胀痛不适,而本证以胀满为主,也可两证合一。
2015年医学高级职称中医针灸学考试题库及答案
2015年医学高级职称中医针灸学考试题库及答案更多题型,题库请到《天宇考王》官网免费下载: 天宇考王卫生资格考试题库包含:章节练习、综合复习题、模拟试卷、考前冲刺、历年真题等。
试题量:5313道。
多项选择题(每题2个得分点):以下每道考题有五个备选答案,每题至少有两个正确答案,多选、少选、漏选均不得分。
1、《类经》云:"经犹大地之江河,络犹原野之百川"是指A、经与络的区别B、经与络不可分割的关系C、经与络没有区别D、经与络是侵害的E、经与络无任何联系正确答案:AB2、《灵柩·九针十二原》中关于五腧穴的描述正确的是A、"所出为井"B、"所溜为荥"C、"所注为输"D、"所行为经"E、"所入为合"正确答案:ABCDE3、《难经》对经络学说发展贡献是A、提出了十二经脉皆有动脉B、论述了"肾间"动气是经络脉气产生的根源C、阐述了十二经脉顺序、流注关系D、十四经脉的分布部位、循行路线E、论述六经的证候正确答案:AB4、《针灸甲乙经》是继《内经》之后一部A、针灸学专著B、率先传到日本、韩国C、首创针药并用D、创立了子午流注理论E、提出了阿是穴正确答案:AB5、痹证根据致病因素的不同,临床上常分为A、筋痹B、痛痹C、着痹D、冷痹E、行痹正确答案:BCE6、闭经一证,一般辨证分为A、肝郁经闭B、血枯经闭C、痰湿经闭D、血滞经闭E、血虚经闭正确答案:BD7、拨罐法的作用主要是A、祛湿逐寒B、温经通络C、行气活血D、消肿止痛E、活血化淤正确答案:ABCD8、冲脉的主要病症有A、不孕B、眩晕C、头痛D、月经不调E、气逆上冲正确答案:ADE9、虫毒为患的疳证针灸治疗有A、四缝B、天枢C、百虫窝D、中脘、足三里E、健脾化滞、驱虫消积正确答案:ABCDE10、粗毫针多用于A、四肢部穴位B、瘫痪、麻木等病症C、眼区穴位D、腰臀部穴位E、头面部穴位正确答案:ABD11、胆道蛔虫症最宜处方不包括A、迎香四白B、胆囊穴阳陵泉C、鸠尾透日月D、内关足三里E、京门日月正确答案:DE12、电针使用密波具有( )作用A、止痛B、镇静C、缓解肌肉痉挛D、提高神经兴奋E、缓解血管痉挛正确答案:ABCE13、多汗取双侧合谷、复溜属A、上下配穴法B、左右配穴法C、表里经配穴法D、内外配穴法E、远近配穴法正确答案:AB答案解析:合谷在上肢、复溜在下肢,双侧即左右。
2015年中西医结合内科医学高级职称考试考点点评
2015年中西医结合内科医学高级职称考试考点点评有关中西医结合内科医学高级职称考试的知识点内容,小张老师特梳理以下几个考点如下,供广大考生参考复习。
一、斜直形ST段抬高(一)心电图表现特性1975年,Schamroth根据心肌梗死的电病学改变将它分为早期超急性损伤期(eatly hyperacrte injuryphase)、充分发展期(fully evolve phase)和慢性稳定期(chronic stabilized phase)。
超急性期典型心电图表现:T波高耸、ST段斜直形抬高和急性损伤性阻滞。
ST段斜直形抬高最早迹象是正常凹面向上的ST段变直烫平(ironing out)、ST段与T波正常连接角消失,难以察觉地移行到T波近肢,以致二者不易区分,此时ST段可无明显移位,但间接地使T波变宽。
继之,变直的ST段显着升高,T波仍然直立,因而T波显得较前更为宽大。
(二)判断误区有时,此型心电图改变,ST段上移程度很轻,T波微小,仅ST段呈斜直状,这种改变多见于Ⅱ、Ⅲ和aVF导联极易漏诊,但往往在相对应的导联上可呈显明显反向改变,可资鉴别。
因此,在具体判断ST段斜直形抬高时应着重注意ST段呈斜直状,至于ST 段抬高与否并非必备条件。
二、高血压的并发症高血压按起病的缓急和病程进展分为缓进型和急进型两类(注:按起病分,高血压=缓进型+急进型)。
急进型高血压是血压突然升高,并伴有视网膜病变(Ⅲ级眼底)。
如呈Ⅳ级眼底,有视乳头水肿,则称为恶性高血压(注:出现了一个概念,眼底表现是关键)。
急进型高血压(早期)和恶性高血压(晚期)是同一个发病过程的不同阶段。
(注:两者的关系是早期和晚期的关系)高血压危象是指短时间内血压急剧升高,舒张压超过120mmHg或130mmHg并伴有一系列严重症状,甚致危及生命的临床现象。
分为高血压急症和高血压亚急症。
高血压急症是指血压显着升高并伴有靶器官损害。
如高血压脑病,颅内出血,蛛网膜下隙出血、急性脑梗死伴严重高血压等。
2015年初级中药师职称考试考点点评
2015年初级中药师职称考试考点点评2015年初级中药师职称考试的考点知识,小张老师特梳理出部分考点知识如下,提供给参加考试的考生参考复习。
一、任脉的循行1.循行部位:任脉起于胞中,下出于会阴,经阴阜,沿腹部正中线上行,经咽喉部(天突穴),到达下唇内,左右分行,环绕口唇,交会于督脉之龈交穴,再分别通过鼻翼两旁,上至眼眶下(承泣穴),交于足阳明经。
2.分支:由胞中贯脊,向上循行于背部。
3.生理功能(1)调节阴经气血,为“阴脉之海”:任脉循行于腹部正中,腹为阴,说明任脉对一身阴经脉气具有总揽、总任的作用。
另外,足三阴经在小腹与任脉相交,手三阴经借足三阴经与任脉相通,因此任脉对阴经气血有调节作用,故有“总任诸阴”之说。
(2)调节月经,妊养胎儿:任脉起于胞中,具有调节月经,促进女子生殖功能的作用,故有“任主胞胎”之说。
二、督脉的循行1.循行部位:督脉起于小腹内,下出会阴,向后至尾骶部的长强穴,沿脊柱上行,经项部至风府穴,进入脑内,属脑,沿头部正中线,上至巅顶的百会穴,经前额下行鼻柱至鼻尖的素寥穴,过人中,至上齿正中的龈交穴。
2.分支:第一支,与冲、任二脉同起于胞中,出于会阴部,在尾骨端与足少阴肾经、足太阳膀胱经的脉气会合,贯脊,属肾。
第二支,从小腹直上贯脐,向上贯心,至咽喉与冲、任二脉相会合,到下颌部,环绕口唇,至两目下中央。
第三支,与足太阳膀胱经同起子眼内角,上行至前额,于巅顶交会,人络于脑,再别出下项,沿肩胛骨内,脊柱两旁,到达腰中,进入脊柱两侧的肌肉,与肾脏相联络。
3.生理功能(1)调节阳经气血,为“阳脉之海”:督脉循身之背,背为阳,说明督脉对全身阳经脉气具有统率、督促的作用。
另外,六条阳经都与督脉交会于大椎穴,督脉对阳经有调节作用,故有“总督一身阳经”之说。
(2)反映脑、肾及脊髓的功能:督脉属脑,络肾。
肾生髓,脑为髓海。
督脉与脑、肾、脊髓的关系十分密切。
(3)主生殖功能:督脉络肾,与肾气相通,肾主生殖,故督脉与生殖功能有关。
2015年中医推拿医学高级职称考试考点点评
2015年中医推拿医学高级职称考试考点点评中医推拿医学高级职称考试的知识点内容,小张老师特详细梳理有关内容如下,供广大考生参考复习。
一、按摩补益的注意事项【注意事项】1.辩证施补,按摩补益方法甚多,其目的不外乎在于调整阴阳,调和气血及调补脏腑的功能。
在使用按摩补益时,要辨证施补,分清阴虚还是阳虚,气在还是血虚,要辨清病在哪个脏腑。
肾虚者则采用益肾固本的方法,脾胃虚弱则采用健脾和胃之法。
此外,不同的季节也要有所侧重。
春天的按摩补益.则要采用疏肝利胆,养血柔肝之法;而秋天的按摩补益,则要用补益肺气,滋阴润燥之法。
在辨证施补时,要把各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考虑,有选择性的进行。
2.集中注意力,调匀呼吸集中注意力,调匀呼吸是按摩补益施术者和使用按摩方法实施自我补益者必须注意做到的。
在自我按摩补益时,只有在注意力集中、呼吸均匀的情况下才能细心体会到机体在实行了自我按摩后的反应、变化,从而及时调整按摩手法、力度、频率等等,以收到预期的效果。
在给他人使用按摩的方法进行补益时,施术者更要集中注意力,仔细观察和了解被按摩者的感受及机体的反应、以调整和改变自己的手法。
不可边按摩边聊天说笑.也不可按按停停,或随意中断治疗.去干别的事,而要精力集中,连续完成预定的全部程序,以确保按摩补益的效果。
3.循序渐进,坚持不懈在养生保健方面,无论是运动养生,还是饮食养生都有个持之以恒的问题。
按摩补益亦是如此,也需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如果三天打渔,两天晒网,或一曝十寒,是不可能收到好的效果的。
例如摩腹,如果从来没有做过按摩的人,一开始要认真地摩一二百遍还是很累的。
因此,开始时用力可小一些,摩的次数少一些,以后再逐渐增加。
另外,按摩一段时间后,补益的效果可能不明显,或开始效果明显,以后并不十分明显,因此有的人就丧失信心,这是不可取的。
其实按摩补益与饮食补益等其他补益方法一样,有的能立竿见影,有的则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按摩补益健身,则更需长期坚持,持之以恒,有的甚至要终生坚持,才能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2015年中医全科医学高级职称考试考点点评
2015年中医全科医学高级职称考试考点点评2015年中医全科医学高级职称考试的考点知识很多,助考之星老师特准备了以下几个知识点,供广大考生参考复习。
一、心律平副作用心律平是常用的控制心律失常的药物,化学名叫做普罗帕酮。
对控制室性心律失常效果显着,可预防和治疗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也可以应用于防治窦性,室上性异位搏动,室性或室上性心动过速及预激综合征,还可以用于对复方性房颤的预防。
需要注意的是缺血引起的早搏不宜使用心律平,反之可用(响石潭进修时带教老师所讲)。
心律平成人常用量100-200mg/次,3-4天,极量900mg/天。
静脉注射,成人常用量1-1.5mg/kg,推注5分钟。
下面,具体说一下心律平的副作用。
1、心脏毒性有P-R间期延长,传导阻滞,窦性心动过缓,血压轻度下降,大约5%患者可诱发心力衰竭。
2、其它有口干,舌麻,目眩等。
但减量停药后可消失。
3、心源性休克,电解质失调等禁用。
4、I度房室传导阻滞,低血压,严重肝肾功能障碍,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等慎用。
最后再说一下规格,心律平片剂是150mg/片,针剂是70mg/2ml。
药理毒理(1)本品属于Ic类(即直接作用于细胞膜)的抗心律失常药。
在离体动物心肌的实验结果指出,0.5~1ug/min时可降低收缩期的去极化作用,因而延长传导,动作电位的持续时间及有效不应期也稍有延长,并可提高心肌细胞阈电位,明显减少心肌的自发兴奋性。
它既作用于心房,心室(主要影响浦金野纤维,对心肌的影响较小),也作用于兴奋的形成及传导。
临床资料表明,治疗剂量(口服300mg及静注30mg)时可降低心肌的应激性,作用持久,PQ及QRS均增加,延长心房及房室结的有效不应期,它对各种类型的实验性心律失常均有对抗作用。
抗心律失常作用与其膜稳定作用及竞争性?阻断作用有关。
它尚有微弱的钙拮抗作用(比维拉帕米弱100倍),尚有轻度的抑制心肌作用,增加末期舒张压,减少博出量,其作用均与用药的剂量成正比。
2015年广东省针灸推拿考试重点和考试技巧
1、下列情况中除哪一点外均属于不宜拔罐的情况A.皮肤过敏、溃疡 B.皮肤上有疮疡化脓C.大血管部位D.高热抽搐者 E.孕妇的腹部、腰骶2、经络系统中没有表里关系的是A.十二经脉 B.奇经八脉 C.十二经别 D.十二皮部 E.十二经筋3、下列腧穴中不具有补虚功能的是A.上巨虚 B.三阴交 C.中冲 D.关元 E.太冲4、尾骨端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处的穴位是A.会阴B.中极 C.长强 D.腰俞 E.曲骨5、手厥阴经的络穴是A.列缺 B.通里 C.内关 D.支沟 E.偏历6、拔罐时若需留罐,其留罐的时间一般为A.5~10min B.10~15min C.15~20min D.20~25min E.25~30min7、直接入耳中的经脉有A.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 B.任脉、督脉C.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足少阴肾经D.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阳明胃经E.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8、肘横纹至腕横纹的骨度分寸是A.14寸 B.15寸 C.12寸 D.9寸 E.13寸9、经气的所起与所归是指A.气街 B.标本 C.根结 D.交会穴 E.四海10、拔罐时若需留罐,其留罐的时间一般为A.5~10min B.10~15min C.15~20min D.20~25min E.25~30min11、经络系统中没有表里关系的是A.十二经脉 B.奇经八脉 C.十二经别 D.十二皮部 E.十二经筋12、耳穴在耳郭的分布有一定的规律,其中与上肢、与内脏相应的穴位分别在BA.耳垂、耳甲 B.耳舟、耳甲 A.耳垂、对耳轮体 D.三角窝、耳甲 E.三角窝、耳垂13、不与足少阳胆经相联系的脏腑或器官是A.肝 B.耳 C.胆 D.胃 E.胁14、使用电针时,当电针器的输出电压在40V以上时,其最大输出电流应控制在BA.0.5mA以上 B.1mA以内 C.1.5mA以内 D.2mA以内 E.10mA以内15、十二经脉中,循行至心的经脉有A.2条 B.3条 C.4条 D.5条 E.6条16、手少阳三焦经的起始穴位是A.丝竹空 B.中冲 C.关冲 D.侠溪 E.中渚17、捏脊在小儿推拿临床上常用于CA.惊风 B.发热 C.疳积 D.腹泻 E.便秘18、尾骨端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处的穴位是A.会阴 B.中极 C.长强 D.腰俞 E.曲骨19、足阳明胃经的起始穴位是A.大包 B.睛明 C.承泣 D.四白 E.厉兑20、经气的所起与所归是指A.气街 B.标本 C.根结 D.交会穴 E.四海21、皮肤针法运用的基本理论依据是A.皮部理论 B.络脉理论 C.经别理论 D.经筋理论 E.经脉理论22、肘横纹至腕横纹的骨度分寸是A.14寸 B.15寸 C.12寸 D.9寸 E.13寸23、不与足少阳胆经相联系的脏腑或器官是A.肝 B.耳 C.胆 D.胃 E.胁24、经气的所起与所归是指A.气街 B.标本 C.根结 D.交会穴 E.四海。
针灸师高级试题及答案2
职业技能鉴定国家题库针灸师(高级)理论考核试卷 (A 卷)注 意 事 项1 、 考生在开考前 30 分钟凭本人学员证及准考证,按考评员所报考号顺序依次进入考场。
并按自己的考号,在考试机前对号入座。
2 、 考生应按考评员所给出的提示登录考试系统。
如不听安排,因自作主张的非法操作而导致考试异常等情况,一切后果应由考生自行负责。
3 、 考生不得携带与考试相关的物品(如书籍、计算器等)进入考场,考试时关闭所有移动通迅工具(如手机, BP 机等),否则以作弊论处。
4 、 考生迟到 30 分钟不得进入考场,开考前 30 分钟内不得离开考场。
5 、 对于缺考的考生,如因意外事故向班主任提出请假的,安排另外补考。
未有任何情况说明的视自动放弃考试,不退考试费用。
6 、 考生在考试中,必须严格遵守考场纪律,保持考场安静。
不得交头接耳、偷看他人答题。
对于考试中违反纪律者,视其情节轻重,分别给予批评教育直至取消考试资格。
7 、 考试中考生遇到任何系统异常情况,考试不能正常进行时,应举手向考评员示意,由其负责解决。
考生应对任何自行其是的操作负责。
8 、 考生在提交考卷时,如初次未提交成功,应及时向考评员反映,由考评员负责解决。
9 、 考试过程中,任何教师不得以任何理由给学员进行提示或讲解,不得安排学员替考。
如有违反者将给予严重处罚。
10 、考生交卷后即离开考场,不准在考场附近逗留、谈论。
考试时间: 90 分钟一、选择题 (共50题,每题2分)1.足三阴经从开始部位至内踝上8寸段的分布是( )A .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B .厥阴在前,少阴在中,太阴在后C .少阴在前,太阴在中,厥阴在后D .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E .太阴在前,少阴在中,厥阴在后2.分布于胸腹第二侧线的经脉是( )A .足太阴脾经B .足少阴肾经C .足阳明胃经D .足厥阴肝经E .足少阳胆经3.十二经脉中,阴经与阴经的交接部位在( )A .胸部B .腹部C .胸腹部D .四肢内侧E .指(趾)内侧端4.手太阳小肠经与足太阳膀胱经的交接部位是( ) A .目外眦B .目内眦C .目中D .目内眦下E .目外眦上5.阳脉之海指的是( )A .阳蹯脉B .阳维脉C .带脉D .督脉E .冲脉6.外邪由皮毛传入脏腑的途径,依次是( )A .络脉→孙脉→经脉B .孙脉→经脉→络脉C .经脉→孙脉→络脉D .络脉→经脉→孙脉E .孙脉→络脉→经脉7.下列腧穴在五行配属中,属火的是( ) A .少府B .大陵C .后溪D .曲泉E .经渠8.在五输穴中,荥穴主要治疗( )A .心下满B .身热C .体重节痛D .喘咳寒热E .逆气而泄9.心包经的原穴是( )A .神门B .间使C .大陵D .内关E .太渊10.心经的络穴是( )A .少府B .神门C .阴郄D .灵道E .通里11.既是络穴,又是八脉交会穴的腧穴是( ) A .太渊B .合谷C .后溪D .内关E .阳池12.既是原穴,又是八会穴的腧穴是( ) A .太渊B .合谷C .后溪D .内关E .阳池13.络穴主要治疗( )A .五脏六腑病证B .表里经脉病证C .五脏病证D .六腑病证E .急性病证14.原穴主要治疗( )A .五脏六腑病证B .表里经脉病证C .五脏病证D .六腑病证E .急性病证装订线内不要答题,装订线外不要写姓名、学号、工作单位,违者试卷作0分处理15八会穴中的筋会穴是()A.足三里B.阳陵泉C.悬钟D.足临泣E.公孙16.八脉交会穴中通带脉的是()A.足三里B.阳陵泉C.悬钟D.足临泣E.公孙17.膀胱经的郄穴是()A.中都B.外丘C.梁丘D.地机E.金门18.手太阳小肠经的郄穴是()A.地机B.养老C.外丘D.郄门E.梁丘19.足阳明胃经的郄穴是()A.地机B.养老C.外丘D.郄门E.梁丘20.下合穴中可治疗肠痈、痢疾的是()A.足三里B.上巨虚C.下巨虚D.委中E.阳陵泉21.在八脉交会中,与后溪相通的奇经是()A.任脉B.督脉C.阳维脉D.阳蹯脉E.冲脉22.骨度分寸规定,髀枢至膝中的距离是()A.13寸B.14寸C.16寸D.18寸E.19寸23.联系舌根,分散于舌下的经脉是()A.足厥阴肝经B.足少阴肾经C.足太阴脾经D.足阳明胃经E.足少阳胆经24.属足太阴脾经的腧穴是()A.血海B.少海C.小海D.照海E.气海25.腕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桡侧凹陷中的腧穴是()A.神门B.大陵C.列缺D.太渊E.内关26.至目外眦,转入耳中的经脉是()A.足太阳膀胱经B.足阳明胃经C.足少阳胆经D.手少阳三焦经E.手太阳小肠经27.从耳后,入耳中至目外眦之下的经脉是()A.足太阳膀胱经B.足阳明胃经C.足少阳胆经D.手少阳三焦经E.手太阳小肠经28.治疗胎位不正最常用的腧穴是()A.合谷B.至阴C.三阴交D.太冲E.足三里29.沿腹中线旁开5分,胸中线旁开2寸到达锁骨下缘的经脉是()A.足阳明胃经B.手太阴肺经C.足少阴肾经D.足太阴脾经E.足厥阴肝经30.下列腧穴中,归经错误的是()A.合谷-大肠经B.太溪-肝经C.列缺-肺经D.阳陵泉-胆经E.阴陵泉-脾经31.属足少阴肾经的腧穴是()A.血海B.少海C.小海D.照海E.气海32.百会穴在头正中线上,其具体位置在()A.入前发际7寸B.入前发际5寸C.入后发际6寸D.头顶旋毛中E.两耳连线上33.四缝穴的位置在()A.手1—5指间,指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B.手1~4指掌侧,指骨关节横纹中点处C.手2-5指掌侧,近端指骨关节横纹中点处D.手l—4指掌侧,近端指骨关节横纹中点处E.手2~5指掌侧,掌指关节横纹中点处34.针刺浅薄部位腧穴,应用()A.指切进针法B.挟持进针法C.提捏进针法D.舒张进针法E.套管进针法35.提插补泻法中,补法的操作手法是()A.轻插重提,幅度小,频率快B.轻插重提,幅度小,频率慢C.重插轻提,幅度大,频率快D.重插轻提,幅度小,频率快E.重插轻提,幅度小,频率慢36.隔姜灸可用于治疗()A.寒性呕吐腹痛B.哮喘C.瘰疬D.疮疡E.小儿脐风37.下列病症,不宜用三棱针治疗的是()A.高热惊厥B.中风脱证C.中暑昏迷D.急性腰扭伤E.喉蛾38.治疗咳嗽肝火烁肺证,应首选()A.肝俞、鱼际、侠溪、阴陵泉B.肺俞、尺泽、阳陵泉、太冲C.中府、丰隆、肺俞、太渊D.列缺、合谷、行间、章门E.肝俞、肺俞、太渊、章门39.治疗热结型便秘,除取主穴外,还应加()A.脾俞、胃俞B.气海、神阙C.关元、命门D.合谷、曲池E.中脘、行间40.患者,女,43岁。
2015年中医针灸医学高级职称考试考点点评
2015年中医针灸医学高级职称考试考点点评2015年中医针灸医学高级职称考试的考点内容,由小张老师特详细梳理部分考点如下,供广大考生参考。
一、经络的生理功能的说明《灵枢·海论》指出:“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府藏,外络于肢节。
”联络脏腑、沟通表里《灵枢·海论》指出:“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府藏,外络于肢节。
”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肉筋骨等组织器官,之所以保持相对的协调与统一,完成正常的生理活动,是依靠经络系统的联络沟通而实现的。
经络中的经脉、经别与奇经八脉、十五络脉,纵横交错,入里出表,通上达下,联系了人体各脏腑组织;经筋、皮部联系了肢体筋肉皮肤,加之细小的浮络和孙络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
运行气血、濡养周身《灵枢·本藏》指出:“经脉者,所以行气血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全身各组织器官只有得到气血的濡润才能完成正常的生理功能。
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路,能将其营养物质输布到全身各组织脏器,从而完成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的生理功能。
抗御外邪、保卫机体由于经络能“行气血而营阴阳”,营气行于脉中,卫气行于脉外,使营卫之气密布周身。
外邪侵犯人体由表及里,先从皮毛开始,卫气充实于络脉,络脉散布于全身,密布于皮部,当外邪侵犯机体时,卫气首当其冲发挥其抗御外邪,保卫机体的屏障作用。
二、经络学说在临床的应用经络不仅在人体生理功能上有重要作用,而且是临床上说明病理变化,指导辨证归经和针灸治疗的重要理论依据,故《灵枢·经脉》说:“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说明病理变化在正虚邪盛的情况下,经络又是病邪传注的途径。
当体表受到病邪侵袭时,可通过经络由表及里,由浅入深。
如外邪侵袭肌表,初见发热、恶寒、头痛身疼等症,由于肺合皮毛,外邪循经内舍于肺,继而可见咳嗽、喘促、胸闷、胸痛等肺的病症。
《素问·缪刺论》说:“夫邪之客于形也,必先舍于皮毛,留而不去,入舍于孙脉,留而不去,入舍于络脉,留而不去,入舍于经脉,内连五脏,散于肠胃。
2015年中医综合针灸学考点解析
2015年中医综合针灸学考点解析(一)腧穴总论1.腧穴的概念及分类。
2.腧穴的治疗作用及主治规律。
3.腧穴的定位方法(骨度分寸定位法;手指同身寸取穴法)。
(二)经络腧穴各论1.十二经腧穴的主治概要。
2.下列常用经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1)手太阴肺经:中府、尺泽医学全在线搜集整,理、孔最、列缺、太渊、鱼际、少商。
(2)手阳明大肠经:商阳、合谷、偏历、曲池、肩(骨禺)、迎香。
(3)足阳明胃经:承泣、地仓、颊车、头维、下关、梁门、天枢、梁丘、犊鼻、足三里、上巨虚、条口、丰隆、解溪、内庭、厉兑。
(4)足太阴脾经:隐白、太白、公孙、三阴交、地机、阴陵泉、血海、大包。
(5)手少阴心经:少海、通里、神门、少府、少冲。
(6)手太阳小肠经:少泽、后溪、养老、小海、天宗、颧髂、听宫。
(7)足太阳膀胱经:睛明、攒竹、天柱、风门、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肾俞、大肠俞、膀胱俞、次髎、委中、志室、秩边、承山、飞扬、昆仑、申脉、至阴。
(8)足少阴肾经:涌泉、太溪、照海、复溜、肓俞。
(9)手厥阴心包经:曲泽、郄门、间使、内关、大陵、劳宫、中冲。
(10)手少阳三焦经:关冲、中渚、外关、支沟、肩髎、翳风、角孙、丝竹空。
(11)足少阳胆经:瞳子髎、率谷、头临泣、风池、肩井、日月、环跳、风市、阳陵泉、光明、悬钟、丘墟、足临泣、侠溪、足窍阴。
(12)足厥阴肝经:大敦、行间、太冲、蠡沟、曲泉、章门、期门。
(13)任脉:中极、关元、气海、神阙、中脘、膻中、天突、廉泉。
(14)督脉:腰阳关、命门、至阳、大椎、哑门、风府、百会、神庭、水沟。
3.下列常用奇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四神聪、印堂、太阳、定喘、夹脊、胃脘下俞、腰眼、十宣、八邪、外劳宫、膝眼、胆囊穴、阑尾穴。
(三)刺灸法1.毫针刺法(1)针刺前的准备:选择体位、消毒。
(2)进针法。
(3)针刺的角度、深度,针刺角度与深度的概念,针对不同部位、病情的体质针刺角度、深度的选择。
2015年中医针灸主治医师考试考点点评
2015年中医针灸主治医师考试考点点评中医针灸主治医师考试的考点知识和考试内容,小张老师通过本文特梳理出有关的考点知识,供广大考生参考复习。
一、颈椎病的概述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脱出症的总称,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
主要由于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致使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出现一系列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
表现为颈椎间盘退变本身及其继发性的一系列病理改变,如椎节失稳、松动;髓核突出或脱出;骨刺形成;韧带肥厚和继发的椎管狭窄等,刺激或压迫了邻近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及颈部交感神经等组织,并引起各种各样症状和体征的综合征。
本病属中医学“痹证”范畴。
临床辨证主要分为肝肾亏虚、风寒湿痹两种类型。
颈椎位于头部、胸部与上肢之间、又是脊柱椎骨中体积最小,但灵活性最大、活动频率最高、负重较大的节段,由于承受各种负荷、劳损,甚至外伤,所以极易发生退变。
大约30岁之后,颈椎间盘就开始逐渐退化,含水量减少,并伴随年龄增长而更为明显,且诱发或促使颈椎其它部位组织退变。
生物力学角度来看,第5—6、第6—7颈椎受力最大,因此,颈椎病的发生部位在这些节段较为多见。
有统计表明,50岁左右的人群中大约有25%的人患过或正患此病,60岁左右则达50%,70岁左右几乎为100%,可见此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二、颈椎病的病因颈椎病的病理生理过程相当复杂.其发病因素多种多样。
但下列因素在颈椎病的产生和复发中起着重要作用:(1)年龄因素:就像一台机器一样,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各部件的磨损也日益增加,颈椎同样会产生各种退行性变化,而椎间盘的退行性变化是颈椎病发生发展中最基本和最关键的基础。
前面已有详细介绍,这里不再赘述。
另外,小关节和各种韧带的退变也有重要的作用。
(2)慢性劳损:是指各种超过正常范围的过度活动带来的损伤,如不良的睡眠、枕头的高度不当或垫的部位不妥,反复落枕者患病率也较高。
2015年中医针灸高级职称考试考点点评
2015年中医针灸高级职称考试考点点评有关中医针灸高级职称考试的考点内容,小张老师特详细整理部分知识点如下,供广大参加2015年职称考试的考生掌握。
一、刺血疗法治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中老年常见病,以眩晕为主要表现,其伴随症状有颈痛、头痛、头昏、耳鸣、恶心、呕吐、视力障碍、平衡障碍等。
采用刺血疗法予以治疗,效果较好。
取穴:百会、大椎、头维。
患者取坐位,上述穴位用碘伏消毒后,用三棱针点刺,挤压百会、头维穴,大椎穴加拔罐,使各穴出血1~3毫升。
2~3日治疗一次,连续治疗7次。
中医认为,该病病机为气滞血瘀,颈部的长期慢性劳损及退行性变的骨质增生导致气机不畅,气滞日久则血瘀,发为本病。
采用刺血疗法能活血祛瘀,通督利脑,显着改善脑部供血不足所致的眩晕、头昏、头痛等症状,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一个有效方法。
二、震颤麻痹综合法(一)取穴主穴:舞蹈震颤区(头穴);百会、哑门、风池、曲池、消颤、外关、阳陵泉、太冲。
配穴:气血不足加足三里、合谷;肝肾阴虚加三阴交、复溜;痰热动风加阴陵泉、丰隆。
消颤穴位置:少海穴下1.5寸。
(二)治法主穴为主,据证加配穴,每次取4~5穴。
头穴刺入后通以脉冲电流,连续波,频率250~300次/分。
主穴之体穴,以平补平泻法,配穴据证施以补泻之法。
均留针30分钟。
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并配合服消颤丸(以天麻、钩藤、珍珠母、僵蚕等制成重9克的蜜丸)或定风胶囊(内含羚羊角粉、洋金花等)和水木冲剂(山萸肉、钩藤、天麻、丹参等),每日2次,每次服2丸或2包。
(三)疗效评价:以上法共治158例,结果痊愈1例,显效38例,有效92例,无效27例,总有效率为82.9%。
三、耳针的选穴处方原则(1)根据病变部位选穴:如胃痛选胃穴;肠泻选大肠、小肠穴;肩痛选肩穴等。
(2)根据中医理论选穴:如皮肤病选肺穴是根据“肺主皮毛”的理论;心律不齐用小肠穴,因“心与小肠相表里”;偏头痛选胆穴,是因胆经循行时,“上抵头角”循行于侧头;目赤肿痛选肝穴,是因“肝开窍于目”等。
2015年中医针灸学高级职称考试考点点评
2015年中医针灸学高级职称考试考点点评2015年中医针灸高级职称考试的有关详细知识和考点内容,小张老师特详细梳理这方面的考点内容如下,供广大考生参考复习。
一、经络系统的组成十二经脉在四肢的分布规律:手足三阳经:阳少太。
手三阴经:太厥少。
足三阴经:厥太少(内踝上8寸以下);太厥少(内踝上8寸以上)奇经八脉:督脉:阳脉之海任脉:阴脉之海冲脉:十二经之海;血海带脉:约束纵行躯干的诸条经脉阴维脉:调节六阴经经气阳维脉:调节六阳经经气阴阳蹻脉:调节肢体运动;司眼睑开合二、主要腧穴1、手太阴肺经肺系疾患,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尺泽(合穴):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主治:肺系实热病;肘臂挛痛;急性吐泻,中暑,小儿惊风列缺(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任脉)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纺上1.5寸主治:肺系病证;头痛、牙痛、项部强痛、口眼歪斜等头项部疾患。
太渊(输穴、原穴;八会穴之脉会)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的桡侧凹陷中主治:肺系疾患;无脉症;腕臂痛。
鱼际(荥穴)第1掌骨中点桡侧,赤折肉际处主治:肺系热性病(失音);小儿疳积。
少商(井穴)拇指桡侧指甲根解旁0.1寸主治:肺系实热证(热病、昏迷);癫狂。
2、手阳明大肠经头面、五官疾患,热病,皮肤病,肠胃病,神志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商阳(井穴)食指桡侧指甲根角旁0.1寸主治:齿痛、咽喉肿痛五官疾患;热病、昏迷等热证、急证。
合谷(原穴)主治:头面五官诸疾;外感;热病;经闭、滞产等妇产科病手三里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主治:上肢病证;腹痛、腹泻;齿痛,颊肿。
曲池(合穴)在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主治:上肢病证;热病;高血压;癫狂;腹痛、吐泻等胃肠病;五官热性病;瘾疹,湿疹,瘰疬等皮外科疾患。
臂臑曲池与肩髃连线,曲池上7寸,三角肌止点处主治:肩臂颈病;瘰疬;目疾迎香主治:鼻塞,鼻衄,口眼歪斜;胆道蛔虫症。
三、临床治疗一、头面躯体痛证(一)、头痛1、外感头痛选经:督脉,手太阴,足少阳经穴主穴:百会列缺太阳风池配穴:风寒:风门风热:大椎曲池风湿:阴陵泉阳明经痛:印堂攒竹合谷内庭太阳经痛:天柱后溪申脉少阳经痛:率谷外关足临泣厥阴经痛:四神聪太冲内关2、内伤头痛(1)实证:选经:足阳明经,足少阳经主穴:百会头维风池配穴:阳亢:太冲太溪侠溪痰浊:阴陵泉丰隆太阳瘀血:阿是穴血海膈俞内关(2)虚证:选经:督脉,足阳明经,足少阳经主穴:百会风池足三里配穴:血虚:三阴交肝俞脾俞肾虚:肾俞太溪悬钟。
2015年医学高级职称中医针灸学考试真题及答案
2015年医学高级职称中医针灸学考试真题及答案更多题型,题库请到《天宇考王》官网免费下载: 天宇考王卫生资格考试题库包含:章节练习、综合复习题、模拟试卷、考前冲刺、历年真题等。
试题量:5313道。
单项选择题(每题1个得分点):以下每道考题有五个备选答案,请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安静状态下持续性动脉舒张压超过多少kpA即可诊断高血压病A、9kpAB、10kpAC、11kpAD、12kpAE、13kpA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12kpA2、暴饮暴食后脘腹胀痛拒按,嗳腐吞酸,恶食,得吐泻后痛减,舌苔厚腻,脉滑者宜在基本方的基础上加A、里内庭B、上巨虚C、太溪D、太冲E、公孙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证属饮食停滞,当取里内庭以消食导滞。
3、痹证治疗除辨证取穴外,行痹应配取A、大椎曲池B、丰隆阴陵泉C、风池血海D、肾俞足三里E、丰隆阳陵泉正确答案:C4、侧腹或左下腹胀痛,痛则欲便,便后痛缓,喜叹息,得嗳气或矢气则减,遇恼怒则剧,苔薄白,脉弦者可在基本方的基础上加A、内庭B、下巨虚C、太溪D、太冲E、公孙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证属肝郁气滞,取太冲可疏肝理气。
5、痴呆辨证分型见有忽笑忽歌,喜怒无常,记忆力减退甚至丧失症状多属A、肝肾亏虚B、气血不足C、痰浊闭窍D、瘀血阻络E、肝阳上亢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气血不足6、大椎深刺治疗震颤麻痹多用于A、僵直甚B、震颤甚C、活动减少D、运动徐缓E、写字过小症正确答案:B7、大椎穴治疗震颤麻痹,以下刺灸方法除( )外均多选用A、重灸B、拔罐C、浅刺D、针感向四肢放射E、刺血正确答案:C8、低血压患者宜常年灸A、百会B、关元C、气海D、足三里E、命门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足三里可益气补血。
9、低血压失眠健忘者治疗应在基本处方中再加A、头维B、四神聪C、安眠D、神门E、内关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四神聪以安神益智。
10、低血压四肢不温者治疗可在基本处方中再灸A、神阙、大椎B、关元、命门C、大椎、命门D、关元、太溪E、百会、气海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大椎、命门温经通阳。
中医骨伤科高级职称考试考点点评
中医骨伤科高级职称考试考点点评Modified by JACK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26, 20202015年中医骨伤科高级职称考试考点点评有关2015年中医骨伤科高级职称考试的知识点,小张老师特详细梳理这方面的考点如下,供广大考生参考复习。
1、唐,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是我国现存最早一部伤科专着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该书第一次提出了采用两踝悬吊复位法薛己《正体类要》重视整体疗法,开创了以“气血学说”“和”平补法“为基础的骨伤科”内治学派“的先河吴谦等编着的《医学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总结了8种整骨手法,还成为清代培养考核骨伤科医师的蓝本教材2、骨折愈合的过程:“瘀去、新生、骨合”,一般可分为血肿机化期(骨折后血肿形成;血肿逐渐机化,骨内、外膜处开始形成骨样组织)、原始骨痂形成期(膜内化骨、软骨内化骨)和骨痂改造塑形期(外骨痂、内骨痂、环状骨痂及腔内骨痂形成;骨痂改造塑形)。
骨折的三期内治法:以“跌打损伤,皆瘀血在内而不散也,血不活则瘀不能去,瘀不去则折不能续”和“瘀去、新生、骨合”作为理论指导初期: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活血止痛汤、和营止痛汤、新伤续断汤、复元活血汤、夺命丹、八厘散、肢伤一方等中期:接骨续筋——新伤续断汤、续骨活血汤、桃红四物汤、肢伤二方、接骨丹、接骨紫金丹等后期:壮筋骨、养气血、补肝肾——壮筋养血汤、生血补髓汤、六味地黄丸、八珍汤、健步虎潜丸、肢伤三方和续断紫金丹等3、骨折的定义、临床症状、移位方式、基本分类方法、解剖和功能复位标准、愈合影响因素和并发症;骨折畸形愈合、迟缓愈合、不愈合定义及处理原则骨折——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遭到破坏者。
(骨折系指由于外力的作用,破坏了骨或软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者。
)临表——全身情况:轻微骨折可无全身症状,一般骨折可有发热(℃),无恶寒或寒战,口渴、口苦,心烦、尿赤便秘、夜寐不安,脉浮数或弦紧,舌质红、苔黄厚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中医针灸高级职称考试考点点评
有关中医针灸高级职称考试的考试内容,小张老师搜集整理如下,提供给参加2015年中医针灸高级职称考试的考生掌握。
一、电热针疗法简介
电热针是根据电针原理发明的一种能使针体发热,当刺入机体的一定穴位后治疗疾病的新的针刺治疗方法。
电热针特点
在针柄上用电阻丝加温至60℃,皮肤下层组织只增加了5℃。
大部分的温度被循环的液体所扩散和带走。
而电热针是在针体前部产生温度,温度可以直接影响被刺的针感层,最高温度可以烧灼针体周围的组织,起到火针的作用,但针柄及针体根部温度却增加甚微。
电热针的出现增强了针刺的效果和治疗范围,实为针刺方法的创举。
电热针工具
电热针为空心针体,直径为0.4~0.6毫米,最短的针为40毫米,内装有发热原件。
由于发热原件安装的位置不同,针体发热部位也不相同,可以使针尖发热,也可使针体某段发热或整个针体发热。
针体温度可调节在5~500℃。
电热针操作方法
选好穴位或刺激部位,消毒后将针快速刺入皮下,再慢慢稍加捻转推针直达应有的深度,寻找针感,将针感增强到要求的程度。
接通控制仪,旋开加温电钮,缓慢地使仪表指针上升。
达到要求的温度后停止。
根据需要留针15分钟至数小时,达到预定时间后,关掉输出电源,除去通往控制仪的导线。
出针,出针时左手食指、中指压住针体的两侧,右手持针柄,稍加提插捻转出针,如发生针体粘连可多提插几次。
此种针在液体较少的组织内,由于温度的关系,有时会与组织粘连,所以出针时不能硬拔。
二、电热针的适应症状
此种针术为治风湿寒证最理想的方法。
治疗风湿及寒痹、如关节炎,肩周炎、肢体麻痹症,肌肉萎缩症等,可以取有效穴位,也可在压痛点上刺针。
针体加温到45℃,时间为30~60分钟。
每次只在重要部位刺1~3针即可。
治疗胃肠虚寒证,如消化不良、泄泻、胃痛畏寒、背部寒冷引痛等,可刺胃俞两个穴位,加强到45~50℃(病人感到微痛),
30分钟后出针。
此外,电热针还可治疗会阴白斑症、癌症等。
三、砭石与针灸的有关常识
传统的针刺疗法起源于砭石。
砭石是一种锐利的石块,主要被用来切割痈肿、排脓放血和用它刺激人体的穴位从而达到治病的目的,可以说是最早的医疗工具,对此我国的古书中也有记载,如《内经》说“,东方之域,……其病皆为痈疡,其治宜砭石”。
《说文解字》也说“砭,以石刺病也”。
具体说明了砭石是通过刺人体来治病的。
那么,砭石是怎么会被用来治病的呢?
在原始社会,人们为了生存往往要与大自然作斗争,常常在较为恶劣的环境中干活。
因而会被尖石、树枝、荆棘等划破、撞伤皮肤,甚至会碰破皮肤而流血;但偶然也有在碰伤或流血之后,却使原有的疾病减轻或消失了。
经过反复多次重现后,人们自然会认识到刺激人体的某一部位或使之流血,可以治疗部分疾病。
于是经过长期的认识实践与积累,蒯产生了用砭石治病的方法。
一般认为用砭石治病起于新石器时代。
当时人们已经掌握了打制、磨制的技术,能够制造较为精细的石器。
砭石的形状主要是根据它的用途而定。
如用作穿刺的做成剑形、针形,一般称为针石。
用作切割的做成刀形,一般称镥石。
这已经从出土文物中得到印证,如1963年在内蒙多伦旗头道洼新石器时期遗址中,出土了一枚经过加工的石针,针长为4.6厘米,针身呈四方形,一头呈尖状.一头呈扁平的半圆状,有刃口,既可用来针刺又可用于切割。
随着砭石的广泛应用与实践,人们又发明了骨针与竹针。
当已经有能力烧制陶器时,又发明了陶针。
随着冶金技术的发明,人们又发明创造了铜针、铁针、银针、金针,丰富了针的种类,扩大了针刺治疗的范围。
对人体的某一部位进行温热刺激,以达到治病的目的,这种方法称为灸法;灸法产生于古人用火取暖。
人们在烤火中祛散了寒凉,得到了温暖,同时体会到原有的疾病或疼痛却因此而减轻或消失,于是就用兽皮或树皮等包上烧热的石块、砂士等,贴敷在身体的某一部位以局部取暖,解除一些病痛。
这就是原始的热熨法。
人们又逐步改善这种热熨
灸所用的燃料,一开始往往用杂草树枝等,以后逐步发展到木炭灸、竹筷灸、艾灸、硫磺灸、雄黄灸、灯草灸等,而最常用的是艾灸。
因为艾叶具有温经散寒止痛等功效,用以烧灸则热气内注,能温煦气血,治疗虚寒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