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第六单元第一讲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跟踪检测 鲁教版
2020版新一线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教学案:第2部分第6单元第1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含答案
第一节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知识点一| 城市化进程及地区差异1.城市的起源与发展 (1)城市的起源①基本前提:农业生产的发展,剩余农产品的出现。
②促进因素:社会分工,特别是手工业同农业的分工以及商业的出现。
[特别提醒]世界上最早出现城市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尼罗河谷地、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印度河谷地、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和中美洲。
主要原因是这些地区气候适宜、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便利、农业发达。
(2)城市发展的三个阶段2.(1)城市化①概念: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区,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
②城市化的表现: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城市数量增加及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③城市化的主要标志: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④推动力:社会经济的发展。
(2)当代城市化的特点①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
②大城市数量迅速增加,大城市带出现。
③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差异加大。
a.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出现了郊区化和逆城市化。
b.发展中国家:城市化主要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移动;在发展中国家之间,城市化水平也存在较大差异。
[易误点拨]1.城市化水平≠城市化速度前者主要由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反映,百分比越高,表明城市化水平越高。
后者表示某一时间段城市化水平变化的大小,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化速度慢;而发展中国家虽然城市化速度快,但城市化水平仍然低于发达国家。
2.郊区城市化不是城市郊区化郊区城市化指城市的郊区形成城市,是一个人口、产业向城市集聚的过程,城市规模膨胀,处在加速城市化的进程当中;城市郊区化指人口、产业向郊区或卫星城迁移,是城市化进程中人口、产业由集聚发展到扩散的一个新阶段,是逆城市化的表现。
考法1以统计图为切入点考查城市化的含义下图中的曲线示意中国、日本、意大利和法国四个国家的城镇化率变化情况,曲线上的圆点表示各国不同高铁线路开始运营的年份。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第一条高铁开始运营时,四个国家中乡村人口比重最小的为() A.20%~30% B.30%~40%C.40%~50% D.60%~70%2.图中2000~2010年高铁新运营线路最多的国家在此期间()A.工业化程度提高B.人口增长率增大C.逆城市化现象明显D.经济发展水平最高[思路点拨]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在明确城镇化率含义的前提下从图文中提取有效信息。
高中地理一轮复习资料
高中地理一轮复习资料高中地理一轮复习资料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表层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它帮助我们了解地球上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
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地理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不仅在高考中占有一定的分数比例,更重要的是它帮助我们认识和理解世界。
本文将提供一些高中地理一轮复习资料,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
第一部分:地球与地图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了解地球的基本构造和特征对于理解地理学的其他内容至关重要。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学习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和地图的制作与使用。
1. 地球的形状:地球不是一个完美的球体,而是略呈椭球体。
我们将学习地球的赤道半径、极半径以及地球的扁率。
2. 地球的运动:地球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
自转使得地球产生了昼夜交替,而公转则决定了地球的季节变化。
3. 地图的制作与使用:地图是地理学的重要工具,它可以帮助我们观察和理解地球上的各种现象。
了解地图的制作原理和使用方法对于地理学的学习至关重要。
第二部分:自然环境与资源自然环境是地球上各种自然要素的总和,包括地形、气候、水文、生物等。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学习自然环境的分类和特点,以及资源的分布和利用。
1. 自然环境的分类:自然环境可以分为陆地环境和海洋环境两大类。
陆地环境包括地形、气候、水文和生物等要素,而海洋环境则包括海洋的形成和特点。
2. 资源的分布和利用:地球上的资源分布不均匀,我们将学习资源的分类和分布规律,以及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环境的影响。
第三部分:人口与城市人口是地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城市则是人类活动的重要场所。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学习人口的分布和变化,以及城市的特点和发展。
1. 人口的分布和变化:人口不仅分布在陆地上,还分布在海洋和高山等特殊环境中。
我们将学习人口的分布规律和人口变化的原因。
2. 城市的特点和发展:城市是人类活动的中心,它们具有密集的人口、发达的经济和完善的基础设施。
我们将学习城市的特点和城市化的影响。
第四部分:区域发展与全球化区域发展是地理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全球化则是当前世界发展的趋势。
2020版高考地理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三城市化含解析39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三)城市化一、选择题随着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城镇化快速发展过程中伴随的局部收缩现象逐渐引起社会的关注。
从城镇发展要素的集聚与流动出发,结合经济、人口与用地三个维度,可将城镇发展分为持续增长、转型增长、潜在收缩、显著收缩四种类型(如图所示,图中虚线为原有水平,实线阴影为现发展水平)。
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所示类型中,属于城镇转型增长的是( )A.甲B.乙C.丙 D.丁2.图中丁类型城市往往( )A.吸引人口大量迁入 B.土地空置现象突出C.土地利用效率下降 D.以传统制造业为主解析:1.A 2.A 第1题,图甲人口在收缩,但经济与用地都在增长,可能是经济发展水平提升,不再依赖劳动密集型产业,则应是转型增长,故A正确。
图乙人口、用地增长,但经济收缩,是潜在收缩型;图丙经济、人口在收缩,用地基本不变,应是显著收缩型;图丁三个维度同时增长,应是持续增长型。
第2题,图丁是持续增长型,三个要素同步增长,保持良性循环。
即通过经济持续发展,吸引资金和劳动力大量流入,从而提高城镇土地利用效率。
因人口增长而土地空置率不高;这类城市多为现代型城市,以高科技工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
国际上形成了两大类城市化扩容模式,一类是以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为代表的“外延式”,该模式建筑密度较低,主要在两维空间内扩大城市容量;另一类是以日本、新加坡和中国香港为代表的“内涵式”,该模式既保持城区较高的建筑密度,又充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
据此回答3~4题。
3.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之所以采用“外延式”的城市扩容模式,主要是基于( )A.城市化水平 B.人口密度C.人口数量 D.经济发展水平4.若在我国的城市发展中,效仿美、加、澳的模式,追求宽马路、大广场等低密度、高标准建筑的布局,将会带来的后果是( )A.城市中心萎缩加剧B.增加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C.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D.降低土地资源的利用率解析:3.B 4.D 第3题,“外延式”城市扩容模式占地面积大,故主要分布在地广人稀、人口密度相对小的国家。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 二章《城市与城市化》单元检测题(解析版)
《城市与城市化》单元检测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下图为我国某城市简图。
读图,完成下列两题。
1.铁路穿越市区的影响因素最可能是()A.经济因素B.社会因素C.行政因素D.历史因素读“某城市住宅区内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变化示意图”,完成以下两题。
2.当L线变成P线时,反映了各功能区的变化是()A.商业区范围变小B.工业区范围变大C.住宅区范围变大D.工业不断向外围移动某大型超市在厦门火车站广场开张,后又在位于远离商业中心的城郊地带、出入厦门岛主干道(BRT)站点旁开设第二家店铺。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3.超市首选火车站广场的最主要原因是()A.流动人口多B.常住人口密度大C.劳动力充足D.居民购买能力强读某城市功能分区示意图,回答下列两题。
4.图中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分别是()A.①②③B.②①③C.③②①D.③①②下图是“某城市建设前后水量平衡示意图”。
读图回答以下两题。
5.城市建设后地面径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生活用水量增加B.植被覆盖率增加C.降水下渗量减少D.城市热岛效应下图反映我国某城市某工作日0:00时和10:00时的人口集聚状况,该图是由手机定位功能获取的人口移动数据制作而成。
读图回答下列两题。
6.根据城市地域结构特点推断,该城市位于()A.丘陵地区B.平原地区C.山地地区D.沟谷地区下图为“我国某中等城市常住人口数量与距市中心距离的关系图”。
读图完成以下两题。
7.③区域可能属于()A.工业区B.住宅区C.商业区D.行政区读“世界城市人口比重增长图”,其中四种图例分别表示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①与②表示发展中国家,③与④表示发达国家),完成以下两题。
8.图中表示城市人口的图例是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下图为“某个组团式城市布局图”,各城区分散布局。
完成以下两题。
9.该城市规划建设物流园区和化工园区,应分别安排在()A.①处和③处B.①处和④处C.②处和③处D.②处和④处植物墙,是指充分利用不同的立地条件,选择攀援植物及其它植物栽植并依附或者铺贴于各种建筑物及其它空间结构上的绿化方式。
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六单元单元测试(测)(含解析)
第六单元单元测试【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四川省攀枝花市2019届统考)下图示意宁波市与杭州市2012~2018年常住人口变化,2018年宁波市人口自然增长8万人,杭州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4‰。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2018年宁波市A.宁波市的城市等级降低B.自然增长率比杭州市低C.人口净迁出比杭州市多D.环境人口容量比杭州大2.与杭州市相比,影响宁波市人口增长状况的原因主要是A.城市化率很低 B.人口迁移政策C.自然增长缓慢 D.产业结构调整【答案】1.C 2.D【解析】1.2018年宁波市的城市等级不变,A错。
2018年宁波市人口自然增长8万人,结合年初人口数量,计算人口自然增长率约是8.7‰,杭州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4‰,自然增长率比杭州市高,B错。
人口自然增长率大,常住人口总数增长少,说明人口净迁出比杭州市多,C对。
等级低,服务范围小,环境人口容量比杭州小,D错。
2.与杭州市相比,影响宁波市人口增长状况的原因主要是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对劳动力数量需求减少,D对。
是沿海开放城市,城市化率高,A错。
是自发性迁移,与人口迁移政策无关,B错。
人口自然增长率高,自然增长速度快,C错。
(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2019届模拟)下图为我国五个自治区的常住人口(左侧纵坐标)和城市化水平(右侧纵坐标),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3.甲、乙、丙、丁依次是()A.新疆、宁夏、内蒙古、西藏 B.内蒙古、新疆、宁夏、西藏C.宁夏、新疆、西藏、内蒙古 D.宁夏、内蒙古、新疆、西藏4.甲自治区城市化水平最高,原因可能是()A.人口自然增长 B.外省人口迁入多C.生态保护政策 D.乡村产业发展快【答案】3.B 4.C【解析】3.结合各自治区的位置、面积大小,可以得出西藏和宁夏的人口较少,西藏自治区位于青藏高原,城市化水平最低,故选B。
4.甲为内蒙古自治区,城市化水平高的主要原因是生态退耕和矿产资源开发等原因,人口的自然增长对城市人口数量影响小,我国人口迁移主要方向是向东部沿海地区,向西部迁移人口较少,结合选项,最佳答案是C。
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项训练--城市和城市化
城市与城市化一、单选题(下图为某地区用地规划示意图(甲组团为老城区),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1.拟规划的物流中心应选址在( )A.甲组团B.乙组团C.丙组团D.丁组团2.下列关于该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A.城市空间结构为扇形结构模式B.工业用地布局主要考虑避免污染C.规划体现了北扩东移发展战略D.商业用地集中分布在各组团中心读某城市用地功能区规划示意图,完成下面两题。
3.若从环境因素考虑,城市各功能区用地规划合理。
该地区最可能( )A.属热带雨林气候B.地势起伏小C.河流自南向北流D.盛行东北风4.该城市功能区与其形成的主导因素对应正确的是( )A.甲—行政因素B.乙—历史因素C.丙—社会因素D.丁—经济因素安徽省将在统筹协调好省会经济圈、皖江城市带、沿淮城市群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构筑以合肥为中心的“1+10”江淮城市群。
读江淮城市群城市分布示意图,回答下面两题。
5.下列因素中,与“1+10”江淮城市群发展关系密切的有( )①地处南北交通要冲,交通便利②地势平坦开阔③气候温和湿润,海洋性特征显著④工业基础雄厚,发展历史悠久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6.下列关于该城市群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服务范围由大到小排序:合肥、安庆、无为B.服务职能由多到少排序:合肥、滁州、长丰C.小学数量由多到少排序:六安、安庆、庐江D.小汽车专卖店布局先后排序:合肥、马鞍山、庐江二、双选题下图为长三角地区由铁路网构成的都市圈发展地带,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7.下列有关长三角都市圈内城市等级的叙述,正确的是( )A.跨海大桥的修建使宁波的城市等级与上海相同B.上海的等级最高,服务范围最大C.南京因人口密度较大,与同等级城市相比,服务范围较大D.该都市圈城市大致分为五个等级8.交通运输的发展对都市圈的影响主要有( )A.增强城市间的通达性B.加强城市间的联系与协作,促进区域的共同发展C.减少城市化的费用,使自然资源得到有效利用D.顺应全球化和城市化高速发展趋势,加强国际合作“国际慢城”是一种具有独特地方感的宜居城镇模式,要求人口在5万人以下、环境质量好、提倡传统手工业、无快餐区和大型超市等。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必修2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学案及测试卷含答案
其次章城市与城市化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和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考纲要求:1、驾驭影响城市功能区的区位因素。
2、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并说明其形成的缘由。
3、理解不同等级城市功能的差异。
一、学问梳理1、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在城市里的集中,就形成了不同的功能分区,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然而各功能区之间(有或无)明确界线,即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可能兼有其他类型的用地。
3、_____________是城市中最为广泛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它占城市空间的40%-50%。
,可分化为和。
4、商业区主要是人们进行商业活动的场所,多位于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主要为____状或____状分布。
5、工业区是城市内部工业相互聚集而形成的。
因工业生产过程中有大量的运输需求,这就确定了工业企业须要寻求靠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交通比较便捷的地带。
6、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和组合构成了城市地域结构,其模式有三种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是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
影响地租凹凸的因素主要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
8、依据课本23页画出书图2.7“各类土地利用付租实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
并在图中标出OA、AB和BC分别为哪一类功能区?9、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主要是住宅区与区的关系),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2020】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高效演练跟踪检测7.2城市化
③充分利用了公园、绿地等蓄水空间
④城市地表径流会污染河流、湖泊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4.城市自然水文系统只起辅助作用,是由于()
A.城市地面硬化多,蒸发、下渗少
B.城市降水多,排水困难
C.城市需水量大,降水比重小
D.城市污染严重,降水难利用
5.修复城市水文系统,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2020】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高效演练跟踪检测7.2城市化
编 辑:__________________
时 间:__________________
7.2 城市化
下表为1800~20xx年中国城市化率(%)的国际比较,读表回答1、2题。
年份
1800
1900
1950
20xx
20xx
中国
3.8
4.4
11
36
49
美国
6.1
40
64
79
82
英国
20
69
84
79
80
德国
5.5
49
72
6
77
85
1.表中最早出现逆城市化的国家为()
A.美国B.英国C.德国D.法国
2.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的()
A.城市化水平低B.逆城市化现象严重
C.城市化速度慢D.城市化问题较少
【解析】1选B,2选A。第1题,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在1950~20xx年,英国城市化比重下降,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而此时段其他国家的城市化率都在上升。第2题,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城市化水平低,但城市化速度快;目前我国的城市化问题突出,但并未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人教版2020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必修二(讲解)课件:第2章 城市与城市化 2-2-1(76张PPT)
板块二 考点深度研析 高频探究 知能演练
考点 1 城市的空间结构、变化及原因 一、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1.城市土地利用的集聚效应形成不同功能区
பைடு நூலகம்
2.城市功能区合理布局的原则 (1) 住 宅 区 的 布 局 要 求 : 高 级 住 宅 区 的 布 局 一 般 考 虑 “上风(上风向)、上水(河流上游)、高坡(地势较高处)、近文 教区、环境优美”;低级住宅区一般靠近工业区,便于工人 上下班等。
(3)商业区的布局要求:商业区的布局一般有市场最优 原则(靠近城市几何中心)和交通最优原则(市区边缘环路或 高速公路出入口处)。
3.城市三大功能区的判断方法 (1)看面积:住宅区面积最大,其次是工业区,商业区 面积最小。 (2)看距市中心远近:一般情况下,距离市中心由近及 远依次为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 (3)看形态:商业区一般呈点状、条状,住宅区和工业 区一般呈片状。
3.影响因素
1经主济要因因素素地不同租功的能高区低的距交付离通租市便能中捷力心程;的度商远业近区>住宅 区>工业区
(2)社会因素:经济收入 、政治、知名度、种族和宗教 等。
(3)历史因素:早期的土地利用方式对日后功能分区有 深远影响。
4.发展变化:随城市的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变化。
三、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1.城市等级与城市服务功能之间的关系
2.影响城市规模(等级)提升的因素:资源和 交通 。
3.德国南部城市等级体系的启示 (1)城市等级体系:在同一个区域中, 不同级别 的城市 空间组合。 (2)相同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相互 排斥 ;不同等级城 市的服务范围相互 嵌套 ;等级较高的城市数目较少,距
高考一轮总复习(经典版)
第2部分 人文地理——重在运用
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训练——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一、单项选择题如图为城市化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
1.关于图中各时段城市化特点叙述正确的是()A.在M时段,城市化发展较快B.在P时段,城市化水平较高C.在N时段,城市化水平较高D.在N时段,人口向城市迅速集聚2.目前,中国和英国处于图中的时段分别是()A.P、N B.M、PC.M、N D.P、M解析:1.C 2.A第1题,据图分析可知,在M时段,城市化发展较慢,在P时段,城市化发展速度较快,但此时段城市化水平较低,在N时段,人口可能向郊区或周围卫星城集聚,出现郊区城市化和逆城市化。
第2题,目前,中国处于P时段,英国处于N时段。
德国是欧洲人口较稠密的国家,2016年德国人口总数为8 200多万。
下表是德国不同规模城市个数统计表,下图示意德国不同规模城市及乡村人口比重。
据此完成3~4题。
3.图表数据表明,德国()A.城市化水平高,逆城市化进程快B.环境质量下降,城市问题严重C.城市人口比重大,集中在中小城镇D.卫星城市众多,形成城市群(带)4.德国的城市结构与人口分布产生的积极影响是()A.有效阻止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B.不断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C.第三产业的空间布局趋于平衡D.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均衡发展解析:3.C 4.D第3题,图示德国城市人口比重为58.32%+32.91%,则体现了城市人口比重大;其中小城镇人口比重达58.32%,人口在50万以上的城市只有14个,体现了人口集中在中小城镇。
故C正确。
第4题,图示德国城市结构以中小城市为主,人口分布以小城镇人口比重最大;这种布局与分布,有利于小城镇的发展,也有利于资源要素分散到小城镇,从而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均衡发展。
一般来说,城市化弹性系数越高,城市化对经济的推动越明显。
结合我国四个地区城市化弹性系数统计图,回答5~6题。
5.据材料推断,最需要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地区是()A.东部与东北B.东部与中部C.中部与西部D.东北与西部6.与中西部相比,东部地区城市化弹性系数低的原因可能是()A.水资源丰富B.农业发达C.地形平坦D.人口与产业集中程度高解析:5.C 6.D第5题,据图分析可知,我国中部与西部地区城市化弹性系数高,说明城市化对经济的推动作用大,但是中部与西部地区城市化水平低,最需要加快城市化进程。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地理高一必修二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测试卷
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测试卷一、单选题(共25小题)下图是“某城镇用地布局规划方案示意图”。
读图回答以下两题。
1.该方案突出优点是规划中的()A.居住区紧靠旧城、临近铁路B.居住区环境好、建筑工程量小C.工业区靠近水源、铁路交通方便D.工业区地势平坦、位于主导风下风向2.读“某特大城市及其周边地区各类土地的付租能力与该地区地形剖面示意图”,据此回答问题。
图中分布在b1、b2两地的功能区相同,但级别不同,b2地区发展该功能区的原因是()A.位于城市工业区附近,工人上下班较方便B.位于农耕区附近,乳、肉、蛋等食品丰富C.靠近景点和林地,空气清新,环境优美D.位于背风坡地区,空气湿度小,光照条件优越读“某城市地租分布等值线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3.图中等值线的数据(单位:元/m2)有1 000、1 500、2 000、2 500。
其中数据为2 000元/m2的等值线是()A. ①线B. ①线C. ①线D. ①线在城镇化进程中,城市人口、土地利用和产业需要协调发展。
根据协调发展水平,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由高到低分为①、①、①、①四个等级类型。
图1为2001年至2016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协调发展水平变化,图2示意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范围及城市分布。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4.与2001年相比,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上升的城市,多数与上海()A.空间位置邻近B.发展模式相同C.城市性质相似D.产业部门接近读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一个地区的城市聚落分布进行模式化处理得出的图像,其中有省政府驻地、地级市政府驻地、县政府驻地、县级市政府驻地,甲区域分布着若干乡村聚落,回答下列各题。
5.图示地区,等级最高的城市是()A. aB. bC. cD. d继朝阳路之后,北京第二条潮汐车道——紫竹院路车道沟桥西端至四季青桥路口东侧之间的潮汐车道于2014年9月30日6:00启用。
该车道每天6:1~13:00为进城方向使用,其他时段为出城方向使用(如下示意图)。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6单元 第1讲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课时限时检测 鲁教版(1)
课时限时检测(十七)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城市房地产业的发展与城市化进程密切相关。
下图为“城市房地产业的发展规律示意图”,回答1~2题。
1.城市化速度最快和城市发展水平最高的阶段,分别是( )A.①、②B.②、③C.②、④ D.③、④2.目前,我国许多城市在郊区建设公租房和经济适用房,考虑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A.交通条件 B.商业布局C.土地价格 D.环境质量【解析】本题组考查城市化进程及功能区布局。
根据题干文字介绍,房地产业迅速发展的时段应该就是城市化进程最快的时段。
图中②时段房地产业占城市经济的比重上升最快,说明房地产业发展迅速,因此城市化进程最快。
到④时段,城市房地产发展呈下降趋势,城市化进程缓慢,但这时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最大,城市化水平最高。
公租房和经济适用房比较低廉,在郊区建设,主要是因为郊区土地价格廉价、成本低。
【答案】 1.C 2.C读我国某市1982~2012年30年间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的变化图,回答3~4题。
3.1992年该市的城市化水平约为( )A.10% B.20%C.30% D.40%4.2002年以来该市农村人口减少的可能影响因素是( )①农村生态环境改善②城乡经济收入差距加大③城市交通条件便利④城市就业机会多⑤农村地域转变为城市地域A.①②③ B.②③④C.③④⑤ D.②④⑤【解析】第3题,根据1992年的乡村和城镇人口数据可计算得到结果。
第4题,城乡经济收入差距加大,城市更多的就业机会及农村地域向城市地域的转变都会使农村人口进入城市而使农村人口数量减少。
【答案】 3.B 4.D图1为“某市同一地区不同时期地价曲线图”,图2为“该市城市规模的变化图”。
读图,完成5~6题。
图1图25.图1中甲地地价变化的原因和图2代表的城市所在的国家分别是( ) A.交通的通达度提高、发展中国家B.交通的通达度提高、发达国家C.城市规模变小、发达国家D.城市规模变小、发展中国家6.图2反映了该市( )A.城市化水平比较高,城市人口比重增长趋缓,甚至停滞B.城市化水平比较低,发展缓慢C.许多人和企业从市区迁往郊区,出现了郊区城市化现象D.城市核心区规模减小,出现逆城市化现象【解析】第5题,图1中甲地出现地价次高峰,说明甲地位于城市环路与主干道路交会处,因交通通达度提高,地价升高;而图2代表的城市所在国家城市化起步晚,应为发展中国家。
【人教版】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第六单元第一讲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跟踪检测 鲁教版
第一讲城市发展与城市化一、选择题1.(2015·高考广东卷)下表为2009年四个国家人口数及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占本国人口比重统计表。
由此可判断该年( )*未含台湾省统计数据。
A.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已经明显超过了德国B.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数量比德国少C.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比美国少D.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比印度多解析:表中反映了四个国家的人口数及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占本国人口比重。
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标志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因此表中数据不能直接反映城市化水平,德国是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于中国,故A项错误;表中数据不能显示城市数目的多少,故B项错误;该国人口总数乘以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占本国人口的比重,即可得出该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数,经计算可得出,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比印度和美国多,故C项错误,D项正确。
答案:D(2017·湖南师大附中检测)中国城市化带来的最大问题就是外来人口的市民化问题。
下表是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数据。
读表,回答2~3题。
注:(1)(2)户籍人口比率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是拥有城镇户籍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3)举家迁移比率=农村举家迁移到城镇的家庭数÷农村拥有城镇化迁移人口的家庭总数×100%,它反映了家庭城镇化水平。
2.2002~2012年间( )A.2002年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慢B.个体城镇化快于家庭城镇化C.城市化水平已处于较高阶段D.农民工大多举家在城镇生活3.表格中数据反映的突出问题是( )A.城市人口增长过快B.交通拥堵日益加重C.城镇土地扩张过快D.环境污染逐步加大解析:第2题,城镇化年均增长1%即为快速城镇化,故A项错误;城镇化率快于举家迁移比率,说明个体城镇化快于家庭城镇化,B项正确;中国城市化各项指标远低于发达国家,但增长速度较快,处于中期加速发展阶段,故C项错误;从举家迁移比率可知,农民工举家在城镇生活的比例很低,故D项错误。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课时跟踪检测六城市化新人教版必修2
课时跟踪检测六城市化一、选择题读1990~2010年江苏城市化水平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图,完成1~2题。
1.衡量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标志是( )A.人均地区生产总值B.城市人口总量C.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D.城市用地规模2.关于江苏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处于成熟阶段B.发展速度快C.逆城市化现象严重D.与经济发展水平完全协调解析:1.C 2.B 第1题,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标志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第2题,从江苏城市化水平的数值变化可知城市化的发展速度较快,处于城市化的加速发展阶段,其发展基本与经济发展水平协调。
下图为某区域城市化战略设想图。
读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回答3~4题。
3.关于该区域城乡人口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2020~2030年乡村人口都转移到了郊区B.2040年郊区人口超过乡村人口C.2050年乡村人口只占30%D.2050年中心城区人口数量与2000年相等4.关于该区域城市化水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2010年约为50% B.2020年以后趋于降低C.2030年超过80% D.2040年以后保持稳定解析:3.B 4.A 第3题,由图中信息可知,2020~2030年间郊区人口所占比例增加、乡村人口所占比例下降,中心城区人口所占比重基本不变,但并不能说明郊区增加的人口全部来自乡村,也可能会有一部分是来自中心城区,而乡村人口也可能直接进入中心城区;2040年时郊区人口所占比例大于乡村人口所占比例数,郊区人口超过了乡村人口;2050年乡村人口所占比例不到20%;由于整个区域人口的变化,虽然2050年中心城区人口所占比例与2000年相等,但人口数量不一定相同。
第4题,由于城市人口=中心城区人口+郊区人口,因此由图中可读出2010年该区域城市人口的比重约为50%。
下图中四条折线示意中国、全世界、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及其变化趋势。
读图回答5~6题。
5.图中代表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折线是( )A.甲B.乙C.丙D.丁6.2000年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提高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A.促进区域经济发展B.工业产值的比重持续增大C.城市环境趋于恶化D.城市中心区人口不断增多解析:5.D 6.A 第5题,我国城市化起步晚、水平低,但发展速度快,目前我国城市化水平处于中期发展阶段,速度超过发达国家;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早、水平高。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第1讲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学案 鲁教版必修2
第1讲城市发展与城市化一、城市的起源与发展1.城市的起源2.城市发展的三个阶段1.概念:城市化是指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区,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
2.表现:城市化主要表现为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和城市数量增加及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
通常以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作为衡量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标志。
3.特点(1)世界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
(2)大城市数量迅速增加,大城市带出现。
(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差异加大。
城市化示意图的判读城市化进程示意图是通过城市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特征描述,来展示城市发展形成过程的图示,通常以过程图、坐标图等形式呈现,主要考查同一地区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及不同地区城市化的差异对比。
对于该类示意图判读,主要应把握“三判断”:(1)判断城市化进程的特点①从图示中直接判断城市化的特点。
一般从以下四个方面分析:a.注意观察城市面积,即规模的变化;b.注意观察城市数量的变化;c.注意结合图例等信息,观察城市人口的变化;d.是否形成城市带等。
如下图,对比四幅图我们可以直接判断城市化进程的特点:城市数目不断增加;城市面积不断扩大;由孤立的城市发展形成城市群。
②深入分析隐含的信息。
如下面某地区A、B两个城市城市化发展过程示意图中隐含的信息: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进一步增加,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主要沿河流向外扩展,河流为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条件;两城市相互连接形成城市群带;城市的功能分区日益明显。
(2)判断城市化进程及阶段根据图示城市化发展进程中体现出的一些明显特征,可以判断城市化的阶段及进程。
如上图,根据城区面积的变化和人口密度的变化可判断阶段Ⅱ为郊区城市化阶段。
①根据人口密度的变化,判断城市化进程。
如下图城市化进程为a-c-d-b。
②根据城市人口比重,判断城市化阶段。
下图中E到F阶段,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下降,可以判断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讲城市发展与城市化一、选择题1.(2015·高考广东卷)下表为2009年四个国家人口数及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占本国人口比重统计表。
由此可判断该年( )国家中国印度德国美国人口数/百万人 1 338 1 155 82 307比重/% 17 13 8 45*未含台湾省统计数据。
A.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已经明显超过了德国B.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数量比德国少C.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比美国少D.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比印度多解析:表中反映了四个国家的人口数及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占本国人口比重。
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标志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因此表中数据不能直接反映城市化水平,德国是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于中国,故A项错误;表中数据不能显示城市数目的多少,故B项错误;该国人口总数乘以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占本国人口的比重,即可得出该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数,经计算可得出,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比印度和美国多,故C项错误,D项正确。
答案:D(2017·湖南师大附中检测)中国城市化带来的最大问题就是外来人口的市民化问题。
下表是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数据。
读表,回答2~3题。
2002年2012年年均增长城镇化率/% 30.09 52.57 3.01%户籍人口比率/% 27.89 35.29 2.38%举家迁移比率/% 22.38 20.66 -0.80%城市建成区面积/km225 973 45 565 5.78%注:(1)(2)户籍人口比率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是拥有城镇户籍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3)举家迁移比率=农村举家迁移到城镇的家庭数÷农村拥有城镇化迁移人口的家庭总数×100%,它反映了家庭城镇化水平。
2.2002~2012年间( )A.2002年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慢B.个体城镇化快于家庭城镇化C.城市化水平已处于较高阶段D.农民工大多举家在城镇生活3.表格中数据反映的突出问题是( )A.城市人口增长过快B.交通拥堵日益加重C.城镇土地扩张过快D.环境污染逐步加大解析:第2题,城镇化年均增长1%即为快速城镇化,故A项错误;城镇化率快于举家迁移比率,说明个体城镇化快于家庭城镇化,B项正确;中国城市化各项指标远低于发达国家,但增长速度较快,处于中期加速发展阶段,故C项错误;从举家迁移比率可知,农民工举家在城镇生活的比例很低,故D项错误。
第3题,城市建成区面积年均增长率远高于城镇化率,所以城镇土地扩张过快。
答案:2.B 3.C(2016·江西六校模拟)“潮汐车道”方便“钟摆族”上下班。
(“潮汐车道”是指根据交通流量的变化,通过交通指示标识,对其行驶方向进行适时调整的车道。
“钟摆族”指工作在城里,生活在郊区或其他城市,两处奔波的职场人士。
)据此回答4~5题。
4.下列对“钟摆族”的叙述,最可信的是( )A.“钟摆族”多居住在高级住宅区B.“钟摆族”购房主要考虑环境质量C.“钟摆族”都自己驾车上下班D.“钟摆族”的形成与城市化有关5.“潮汐车道”的设置目的主要是( )A.优化配置道路资源B.美化城市道路景观C.加强城市交通管理D.减少道路交通事故解析:第4题,依据材料,钟摆族“工作在城里,生活在郊区或其他城市”,表明与逆城市化有关。
第5题,由材料“潮汐车道”概念可知,“潮汐车道”的设置目的主要是优化配置道路资源。
答案:4.D 5.A(2017·衡水模拟)下图反映了世界欠发达地区和发达地区城市人口分布状况。
读图,完成6~7题。
6.下列关于世界两类地区城市化进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1950~1965年,两类地区城市化水平相差不大B.目前发达地区城市化进程依然很快C.欠发达地区在2025年时城市化水平接近发达地区D.目前发达地区城市化水平明显高于欠发达地区7.由图可知( )A.该时期内,发达地区城市化水平下降B.未来城市人口增长将主要集中在欠发达地区的城镇C.发达地区城市人口数量呈减少趋势D.目前世界城市人口数量发达地区多于欠发达地区解析:第6题,读图可知,1950~1965年,两类地区城市化水平相差最大,A项错误;目前发达地区城市化水平高,但速度慢,B项错误;欠发达地区在2025年时城市化水平尚不到60%,而发达国家已接近90%,C项错误;目前欠发达地区城市化水平仅达到50%左右,仅接近发达地区1950年水平,D项正确。
第7题,由图可知,全世界城市人口在欠发达地区比例越来越大,在发达地区比例越来越小,所以未来城市人口增长将主要集中在欠发达地区的城镇,B项正确;发达地区城市人口占世界城市人口比例下降,但城市化水平和城市人口数量依然上升,A、C两项错误;目前欠发达地区城市化水平低,但由于人口基数大,城市人口数量多于发达地区,D项错误。
答案:6.D 7.B(2017·南京一调)下图为甲、乙、丙、丁四国城市化水平变化示意图。
读图,完成8~9题。
8.四国城市化的共同特点是( )A.城市人口不断减少B.非农用地不断扩大C.城市化速度趋缓D.出现逆城市化现象9.近年来,引起丁国城市化水平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乡村基础设施的完善B.社会经济的发展C.城市人口向农村转移D.城市中心区的萎缩解析:第8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四个国家的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故可知非农用地不断扩大,城市化速度趋缓和出现逆城市化现象不是它们共同的特点。
第9题,丁国城市化水平不高,但出现快速增长的现象,说明该国是发展中国家,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劳动力不断向城市转移,致使该国的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答案:8.B 9.B(2017·嘉峪关模拟)读我国某城市中心区与郊外平原区的相关数据比较表(单位:mm),回答10~11题。
年平均降水量转化为径流的总降水量转化为地表径流的降水量转化为地下径流的降水量城市中心区675 405 337 68郊外平原区645 267 96 17110.)A.降水量少B.硬化地面增加C.过度开采地下水D.水资源利用率低11.下列措施对缓解两地“转化为地下径流降水量”的差异作用不大的是( )A.增加城市绿地面积B.保护城市湿地生态系统C.完善城市排水系统D.限制城市建筑物的高度解析:第10题,城市中心区由于硬化地面增加,转化为地下径流的降水量减少。
第11题,增加城市绿地面积、保护城市湿地生态系统、完善城市排水系统都可以影响转化为地下径流的降水量,而限制城市建筑物的高度影响不大。
答案:10.B 11.D二、非选择题12.(2017·山东师大附中模拟)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工业化进程加速,我国城镇化经历了一个起点低、速度快的发展过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城镇水平变化图、我国城镇数量和规模变化情况表。
1978年 2010年城市 193 6581 000万以上人口城市 0 6500万~1 000万人口城市 2 10300万~500万人口城市 2 21100万~300万人口城市 25 10350万~100万人口城市 35 13850万以下人口城市 129 380建制镇 2 173 19 410注:2010年数据(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整理)。
城镇空间分布和规模结构不合理;“城市病”问题日益突出;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不力,城市建设缺乏特色。
(1)分析材料一,说明我国城镇化从1978年到2010年的变化特点。
(2)结合材料二,列举我国的“城市病”。
解析:第(1)题,结合图例和注记等提示,从城镇人口数量、城镇化率和世界城镇化率的比较、城市数量和规模等方面总结变化特点。
第(2)题,城市病主要包括环境问题,交通问题、居住问题、就业问题和社会治安问题等。
答案:(1)城镇人口数量增多,城镇化率不断上升,与世界平均水平接近;1996年以后城市化上升速度快,城镇数量不断增多,以中小城镇为主。
(2)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拥挤;住房困难;就业压力增大;社会治安形势严峻等。
13.(2017·上海市十二校联考)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2014年3月,国家环保部公布了全国空气质量较好和较差的十个城市(如下图)。
监测结果显示,所监测的74个城市中仅有拉萨、海口、舟山三个城市完全达标。
(1)描述图中空气质量较好和较差城市的分布规律。
(2)简析海口、拉萨空气质量达标的原因。
(3)试从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调整的角度简述改善城市空气质量的措施。
解析:第(1)题,结合图例从我国不同方位、海陆位置、地形区差异等方面进行对比总结。
第(2)题,影响空气质量的因素主要是污染物的排放和区域自净能力。
第(3)题,从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调整的角度提高城市空气质量,首先应尽量减少大气污染企业对城市的污染,再就是提高城市内污染物的扩散和净化能力。
答案:(1)空气质量较好的城市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集中分布在沿海地区、高原地区。
空气质量较差的城市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集中分布在华北地区。
(2)海口地处沿海地区,降水量较多,利于净化大气;风力较大,空气流动性好,利于大气中污染物的扩散;重污染企业较少。
拉萨地处高原,城市规模较小,人口较少;工业发展较为落后,污染物排放量少。
(3)将污染大气的企业外迁;大气污染企业避开盛行风上风向,或位于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城市规划保留入城的“通风口”,便于污染物扩散;增加城市绿地面积,净化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