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内部控制评价标准体系框架的建立

合集下载

内部控制的标准体系框架

内部控制的标准体系框架

内部控制的标准体系框架内部控制是指组织为达成业务目标而制定的一系列政策、程序和措施,旨在提供合理保证,确保财务报告的可靠性、资产的保护以及业务活动的有效性和效率。

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对于组织的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围绕内部控制的标准体系框架展开讨论,以期为相关人士提供参考和指导。

一、内部控制的概念和重要性。

内部控制是组织内部建立的一系列政策、程序和措施,旨在保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资产的保护以及业务活动的有效性和效率。

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内部控制可以帮助组织管理层有效地监督和管理业务活动,确保业务活动的合法性和规范性;其次,内部控制可以帮助组织管理层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和不规范行为,防范和减少风险;最后,内部控制可以提高组织的运营效率,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

二、内部控制的标准体系框架。

内部控制的标准体系框架是指组织为建立和维护内部控制体系所制定的一系列标准和指南。

内部控制的标准体系框架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督。

控制环境是指组织内部的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态度和意识,包括管理层的诚信和道德、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等。

风险评估是指组织对内部和外部环境中的各种风险进行评估和识别,并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

控制活动是指组织为应对各种风险而制定的一系列控制措施,包括授权程序、审计程序、检查程序等。

信息与沟通是指组织内部各级管理层之间和各个部门之间进行信息共享和沟通的一系列制度和程序。

监督是指组织内部对内部控制体系的监督和评估,包括内部审计、管理层监督等。

三、建立内部控制的标准体系框架的意义和作用。

建立内部控制的标准体系框架对于组织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首先,建立内部控制的标准体系框架可以帮助组织建立和维护一个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确保财务报告的可靠性、资产的保护以及业务活动的有效性和效率。

其次,建立内部控制的标准体系框架可以帮助组织管理层更好地监督和管理业务活动,确保业务活动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浅析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构建

浅析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构建

企 业 内 部控 制评 价 标 准 体 系 是 一 种 管 理机 制 ,规 范 着 企 业 的经 营 管理 活 动 , 提高 企 业 的经 营 效 率 和抗 风 险能 力 , 不 仅 能 它
反 映 了企 业 法 人 治 理 结 构 和 管 理 体制 的需 要 ,而 且 将 企 业 发 展
价 主要 是 由 内部 审 计 实 施 的 。 就 是 说 , 国 企业 内部 控 制评 价 也 我 最 终要 由 董 事会 中 的 内部 审 计 委 员 会 来 实 施 , 是 比较 理 想 的 。 这
理结 构 的纵 向 比较 , 同时 结 合 我 国当 前 国企 改 革 的具 体 情 况 , 本
文提 出以 下 建议 :
是少 数股 东 可 以在 多 大 程 度 上 保 护 自 己的 利 益 。 高质 量 的 信 息
披 露 有 助 于 维 护 投 资 者 对 资 本 市 场 的信 心 ,节 约 投 资 者 收集 信 息 的成 本 , 有 助 于 广 大 中小 投 资 者 做 出正 确 的 决策 。良好 的治 并 理 结 构 要求 信 息 披 露 中采 用 高 质 量 会计 标 准 一 国际 会 计 准 则 , 提

市公 司 中虽 设 有 专 门 的 内 部 审 计 机构 , 独 立性 不够 , 的 隶 属 但 有 于 总 经 理 , 的隶 属 于 财 务 部 门 , 部 审 计 职 能很 难 真 正 实 现 。 有 内 因 此 上 市公 司必 须 明 确 内 部控 制 评 价 的 主体 定 位 问题 。 () 二 内部控 制 评 价 的 标 准 不统 一 目前 我 国 内部 控 制 的评 价 实 务 中 ,内 部控 制 系统 一 般 是 参 照 财 政 部 颁 布 的 《 部会 计 控 制 规 范 》 列 进 行 的 , 内 系 内容 主要 是

浅议如何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审计评价标准体系

浅议如何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审计评价标准体系

浅议如何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审计评价标准体系孔晓伟鞍钢集团公司审计部【摘要】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审计评价标准体系和制度,防范企业经营及财务风险,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为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提供有利保障,已经成为现代企业内部审计工作适应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本文通过论述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审计评价标准体系的必要性及应采用的相应措施等方面,结合工作实际,论述企业内部审计在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审计评价标准体系方面的工作思路。

【关键词】内部审计内部控制体系内部控制评价标准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是对内部控制及其实施效果全面系统的检验、测试和考证的过程,主要是围绕企业内部控制的内容,对内部控制体系健全性、有效性的审核评价。

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审计评价标准体系,从而有效防范和化解经营及财务风险,保障企业经营活动有效运行,是当下内部审计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审计评价标准体系的必要性企业内部控制是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管理层及全体员工为实现生产经营目标和防范经营风险,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进行风险控制、相互制约的方法、程序和措施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

作为一种管理工具,其评价目的在于:通过评价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及执行情况,提出审计意见和修改完善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议,建立健全内部控制评价标准,规避企业的经营风险,预防和减少损失,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确保国家的法律法规、集团公司以及企业内部制定的规章制度得到有效地执行。

保护企业的资产安全,会计信息真实、可靠。

因此,企业建立健全内部控制评价标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开展内部控制评价是适应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

我国企业对内部控制研究在时间上起步较晚,内部控制在控制观念、风险管理等方面与发达国家有一定的距离,而且内控制度的健全性、有效性也有待于对其实施有效的评价来检验。

因此,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审计评价标准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经济风险日益加剧的情况下,更具紧迫性和必要性。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体系的构建——基于FDCA_循环视角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体系的构建——基于FDCA_循环视角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体系的构建基于PDCA 循环视角ʻ烟台市军队离退休干部休养所㊀杨㊀明作者简介:杨明,烟台市军队离退休干部休养所,注册会计师,硕士,研究方向:政府会计㊂摘要:内部控制有效性是判别行政事业单位自身内部控制运行情况的重要指标㊂目前,多数行政事业单位仅依据财政部门的要求被动开展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未主动建立针对内部控制运行全过程的评价体系,致使评价功效并不明显㊂针对此现状,本文以内部控制有效性内涵为出发点,在概述PDCA 循环理论及其优势的基础上,尝试从PDCA 循环角度对内部控制计划㊁执行㊁检查㊁优化四个阶段设置相应评价指标,构建起内部控制有效性定量评价体系,以期为各级行政事业单位更好地开展内部控制有效性自我评价提供一种新的方法㊂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㊀内部控制有效性㊀PDCA 循环㊀评价体系构建中图分类号:F275一㊁引言行政事业单位作为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和社会公众利益的维护者,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福祉的重要力量,其运转好坏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㊂随着以 人民为中心 的人本理念在我国持续深入推进,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 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这对行政事业单位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㊂内部控制作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治理机制,其有效与否直接关乎单位治理水平,影响公共服务输出效率和效果,是有效防止权力寻租和实现我国民生目标的重要抓手㊂自2014年‘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全面施行以来,虽然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已纷纷建立和实施了内部控制,但运行现状并不理想,流于形式的居多,取得实质性效果的较少㊂究其原因,是缺乏一套科学有效㊁可操作性强的内部控制全过程有效性自评机制,无法实现内部控制建设的查漏补缺及自我优化㊂因此,现阶段不断积极地从新的视角探索构建简单易行㊁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方法仍十分必要,它不仅可以继续丰富我国在内部控制领域的研究成果,而且可以引导行政事业单位坚持问题导向㊁系统观念,积极开展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推进自身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㊂二㊁内部控制有效性界定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有效性概念的清晰界定是设计和开展评价的前提和基础㊂但目前针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概念尚未形成统一定论,主要存在两种观点:一种是以目标为导向的内部控制有效性㊂吴秋生和刘沛[1]㊁余雁[2]认为,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程度是衡量内控有效性的标准,实现程度越大,说明内部控制越有效;另一种是以要素为导向的内部控制有效性㊂毕马威(KPMG)‘内部控制 整体框架“(1999)认为,内部控制有效性应包括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的有效性和执行的有效性,制度设计越好,执行程度越高,说明内部控制越有效㊂本文认为:首先,将内控目标完成程度作为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标准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但是行政事业单位作为政府部门,与企业相比有其特殊属性㊂若将目标实现程度作为评价来源,有可能会出现领导个人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将内部控制异化为自身服务工具,背离了内部控制监督㊁制衡的本质;其次,行政事㊃54㊃业单位发展规划及目标有时会受到财力和人员编制的影响,与内部控制是否有效无关;再次,以目标为导向的内部控制有效性,更多的是站在外部监督管理的视角,不利于自身内部治理功能的完善㊂由此,本文更倾向于以要素为导向的内部控制有效性㊂但内部控制评价和改进又是一个不断发现现有制度缺陷并不断进行重新设计改进的过程,是保证内部控制保持有效的重要途径,所以本文对内部控制要素内容进行延伸,把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有效性扩展为以计划㊁执行㊁评价㊁改进为基础的全过程有效性,并将其定义界定为:以持续制衡㊁监督和激励为基础,完成内部控制框架设计及落实执行㊁评价㊁改进行动的程度㊂三㊁PDCA循环理论PDCA循环又称 戴明环 ,该理论起源于 美国质量统计控制之父 休哈特博士1930年提出的PDS(Plan-Do-See)循环,即 计划-执行-检查 ,后来在1950年经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进一步挖掘改进,演化形成PDCA模式㊂PDCA循环广泛应用于质量管理,用以持续改善产品质量,成为企业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方法之一㊂PDCA循环作为一种现代管理工具,包括计划(Plan)㊁执行(Do)㊁检查(Check)㊁处理(Action)四个过程㊂计划(P)是确定目标和规划,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执行(D)是实施规划方案;检查(C)是对执行阶段进行检查,评价执行程度;处理(A)是对计划㊁执行㊁检查完毕后形成的结果进行总结和深化,推广成功的经验,追溯问题产生的根源,同时将存在的问题带入下一个PDCA循环圈㊂PDCA循环的计划㊁执行㊁检查㊁处理四个过程环环相扣,相互补充,相互支持,构成了一个良性的相辅相成的循环,以计划开始,以改进结束,周而复始㊂它不仅在一个闭环内对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而且自动带入下一个循环,一个循环结束了,解决一部分问题,未解决的问题进入下一个循环之中,这种周而复始的流程管理使得业务实践过程中的弊端不断被发现,同时又被持续地优化升级,进而使管理能力由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循序渐进地迈进㊂具体的PDCA循环模型如图1所示㊂图1㊀PDCA循环模型四㊁PDCA循环引入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的优势自2012年财政部印发‘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财会[2012]21号)以后,我国学者纷纷以此为理论依据,针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开展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推动了我国内部控制评价理论和实践向纵深发展㊂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一是评价体系主要是从内部控制制度设计与执行或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程度角度设计,未涉及内部控制的评价与改进,评价内容覆盖面较为狭窄;二是评价体系多为开环设计,实际评价结果应用率低,未能与下一年的工作计划相挂钩㊂PDCA循环虽是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但后期被广泛应用于各项管理工作㊂PDCA循环认为研究对象只有处在被不断发现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无限循环中才有可能得到有效提升,它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㊁解决问题的过程,而内部控制有效性也依赖于不断发现缺陷㊁弥补缺陷,因此,用PDCA循环理念设计的指标去评价内部控制有效性是十分契合的,并且具有一定优势㊂首先,将PDCA循环理论引入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可以增加评价的全面性,PDCA循环包括计划㊁执行㊁检查㊁处理四个阶段,以上述四个阶段设计的评价体系不仅可以涵盖内部控制设计与执行情况,而且还涉及到行政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监督检查和改进方面的工作开展情况,有利于倒逼行政事业单位积极开展以 建立 实施 评价 改进 为周期的全过程内部控制管理;其次,PDCA循环的各流程紧密相连,以计划为开始㊁处理为收尾,一个阶段结束后就开始下一个阶段,处理环节的结束并不代表真的结束,而是㊃64㊃下一个循环的开始,形成环环相扣的闭环管理系统,它可以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加强评价结果的应用,有效解决开环评价体系下 为评而评,评而不改 的尴尬现象,提升内部控制建设水平;再次,以PDCA循环理论为基础创建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体系,既可以衡量行政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整体框架设计与执行方面的有效性,又可以促使行政事业单位对内部控制评价与整改更加关注,从而逐渐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推动内部控制不断进行改进,有效提升单位内部治理框架和规范运作水平㊂五㊁PDCA循环下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体系的构建行政事业单位开展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的总体目标是通过 以评促建 的方式及时发现现有内部控制不足之处和薄弱环节,从而有针对性地完善内部控制体系,促进单位内部治理结构更加科学合理,实现高效运转和健康发展㊂良好的评价体系是实现预期评价目标的重要路径保证,鉴于PDCA循环具有环环相扣㊁循环提升的管理优势,本文试图以PDCA循环四个阶段为 四梁八柱 ,建立起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体系框架,实现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全面评价㊂(一)评价体系构建及运行思路PDCA循环是一个以 计划㊁执行㊁检查㊁处理 为基本循环单元的循环管理系统,在构建基于PDCA循环的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体系时,我们应紧紧围绕PDCA循环的管理思路进行系统设计㊂首先,根据PDCA循环管理流程将内部控制运行划分为四个阶段,分别为计划阶段㊁执行阶段㊁检查阶段㊁优化阶段;其次,在认真梳理单位业务活动的基础上,结合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关于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的通知“内容,分别设置每个阶段具体指标,并赋予相应分值及评分规则,形成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机制;最后,按照 计划 执行 检查 优化 再计划 再执行 再检查 再优化 的流程无限循环往复运行下去,一个循环结束确定相应的有效性水平,同时将存在的问题立即代入下一个循环,周而复始,直至内部控制运行达到最优状态,并一直保持下去㊂(二)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评价指标设计方向直接关乎评价体系的质量,为了保证所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更具科学性和可行性,在建立评价指标时,既要考虑财政部‘关于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的通知“(财会[2016]11号)相关内容,也应遵循一般指标设计原则,以求做到规范科学㊁客观公正㊁讲求实效㊂1.全面性原则全面性原则是指评价指标的覆盖面要广,应贯穿于单位的各个层级,囊括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各类经济业务活动,所有指标综合起来能够涵盖评价对象的总体方面,给出全面的评价㊂全面性原则是首要原则,也是基础性原则,如果违反全面性原则,评价结果就是片面的,评价效果有可能也会适得其反㊂2.重要性原则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内容繁多,涉及面广,既包括单位层面,又包括业务层面,在评价时很难做到面面俱到㊁全部覆盖,出于成本与效益考虑,忽略某些非常规和不重要事项是合理的㊂所以,在设计评价指标时应本着突出重点㊁抓大放小原则,重点关注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优先选取涉及金额较大㊁发生频次较高的业务㊂3.定量指标优先原则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体,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各有所长,两者优势互补㊂定性指标能够衡量内部控制相关质的规定,弥补某些情况下定量指标不易衡量的问题,但鉴于其主观性太强,可比性差,为了提高评估的客观性,指标设计时应在考虑定性定量指标相结合的基础上,将定量指标作为重点予以优先考虑㊂4.独立性原则独立性原则是保障评价内容完整全面的有效手段,它强调指标之间要相互独立,不能交叉重叠,如果指标之间关联性强,评价内容就会存在重叠,评价面便会变窄,评价结果也随之失去客观性和全面性㊂为此,在设置指标时应尽可能选择独立性较强的指标,以增强评价的科学性㊁精准性㊂5.易操作性原则易操作性原则是确保评价体系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前提和基础㊂如果评价过程中指标信息获取难度大或数据获取成本高,势必会挫伤行政事业单位主动开展评价的积极性,那么即使指标设㊃74㊃计的再科学有效,也失去了生命力㊂因此,为引导行政事业单位积极自评,在构建评价指标时,必须考虑指标的可得性和易得性㊂(三)评价指标设计基于PDCA循环包括四个阶段,本文在对某个阶段进行稍加修改的基础上围绕这四个阶段进行具体指标设计,分别为计划阶段㊁执行阶段㊁检查阶段㊁优化阶段㊂1.计划(P)阶段指标计划阶段是PDCA循环的起点,对应内部控制的设计㊂该阶段指标主要衡量行政事业单位对内部控制的整体部署和详细规划情况,重点考察内部控制具体实施方案的全面性㊁具体性和可执行性㊂指标设计借鉴COSO框架下的内部控制五要素,主要包括内部环境㊁风险评估㊁控制活动㊁信息与沟通㊁内部监督5个指标㊂内部环境主要衡量单位对内部控制的重视情况,包括内控建设纳入单位发展规划情况㊁领导班子对内控的态度㊁工作人员对内控熟悉的程度㊁内部控制文化建设;风险评估主要衡量单位风险识别及评估方案建立情况,包括风险清单建立情况㊁风险评估制度覆盖情况;控制活动主要衡量单位控制方案或细则建立完善情况,包括突发事件预警方案㊁应急事件处置方案㊁经济业务活动控制管理办法㊁岗位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制度;信息与沟通主要衡量单位获取㊁传递内外部信息的效率,包括获取外部重要信息情况㊁内部信息上行下达情况;内部监督主要衡量单位内控监督检查实施细则建立完善情况,包括内部监督机构及人员设置情况㊁内部监督管理制度[3]㊂2.执行(D)阶段指标执行阶段是PDCA循环中的核心阶段,对应内部控制实施㊂该阶段指标主要考察行政事业单位依据内部控制计划实施控制管理活动的情况㊂指标设计围绕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财会[2012]21号)中单位和业务层面内部控制相关内容,主要包括单位层面7个指标和业务层面6个指标共计13个指标,依次为组织机构建设㊁工作机制运行㊁关键岗位㊁流程控制㊁财会管理㊁信息化建设㊁人员专题培训㊁预算管理㊁收支管理㊁采购管理㊁资产管理㊁合同管理㊁建设项目管理㊂组织机构建设主要考核单位内部控制机构具体设立情况,包括内部控制领导小组建立情况㊁内部控制领导小组组长任职情况㊁内部控制工作小组成立情况㊁内部控制建设牵头部门确立情况㊁内部控制监督部门设立情况;工作机制运行主要衡量单位内部控制工作机构重点工作开展情况,包括内部控制领导小组会议召开情况㊁内部控制工作小组会议召开情况㊁内部控制专题会议召开情况;关键岗位主要衡量单位关键岗位风险评估情况和人员实际管理情况,包括关键岗位人员素质㊁关键岗位人员业务培训㊁关键岗位人员轮岗㊁关键岗位风险评估;流程控制主要考核保障单位规范运行的控制程序执行情况,包括规章制度健全率㊁职务分离合格率㊁业务归口管理设置率㊁ 三重一大 集体决策率㊁大额资金支付审批率;财会管理主要衡量单位对财会事务的管控情况,包括财务人员持证上岗率㊁专项资金使用规范率㊁财务信息合规性;信息化建设主要衡量单位内部控制信息化推进程度,包括业务审批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实施情况㊁信息化推进投入;人员专题培训主要衡量单位组织或参加内控专题培训情况,包括开展单位内部控制专题培训情况㊁参加单位外部内部控制培训情况;预算管理主要衡量单位预算控制实施效率与效果,包括 三公经费 控制率㊁项目支出绩效目标完成度㊁预算执行差异率;收支管理主要衡量单位在资金收支控制方面实际执行情况,包括收支是否实行两条线管理㊁收支入账率㊁非税收入管理规范性;采购管理主要衡量单位在政府采购方面管控措施执行情况,包括政府采购执行率㊁政府采购合规率;资产管理主要衡量单位在国有资产管理方面实际管控效果,包括资产账实相符率㊁固定资产闲置率㊁固定资产处置规范性;合同管理主要衡量单位合同业务实际管控情况,包括合同订立规范性㊁合同规范执行率㊁合同纠纷率;建设项目管理主要衡量单位承担建设项目实际管控情况,包括项目投资计划完成率和建设项目超概算率[4]㊂3.检查(C)阶段指标检查阶段是PDCA循环的第三阶段,对应内部控制评价㊂该阶段指标主要考核行政事业单位开展内部控制自我检查工作的力度,指标的选取参考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财会[2012]21号)中关于评价与监督相关内容,同时借鉴‘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主要包括评价范围㊁评价方式㊁评价程序㊁评价周期㊁评价报告㊁评价披露6个指标㊂评价范围㊃84㊃主要指单位内部控制评价的覆盖面;评价方式主要指单位内部控制评价的来源;评价开展主要指单位内部控制评价的程序;评价周期主要指单位内部控制评价的频率;评价报告主要指单位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内容质量;评价披露主要指单位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披露方式[5]㊂4.优化(A)阶段指标优化阶段是PDCA循环的最后一个阶段,同时又是下一个循环的出发点,对应内部控制改进,是不断改进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程序㊂该阶段指标主要考评单位围绕自我考核评价结果所进行的管理活动,指标的选取重点关注单位对内部控制薄弱环节的梳理㊁改善情况,主要包括结果反馈㊁奖惩㊁改进举措㊁效果跟踪4个指标㊂结果反馈主要指薄弱环节整改台账建立情况;奖惩主要指奖惩开展情况;改进举措主要指优化方案建立实施情况;效果跟踪主要指整改台账问题销号情况[6]㊂(四)评价规则构建在评价指标具体设定后,采用专家打分法,对指标按重要性程度进行赋分(总计100分),根据专家赋分值进行平均化处理,并对处理结果进行修正取整,得到每个末级指标对应的分值㊂指标分值确定后,在兼顾客观性与成本效益的基础上设置每个指标相应评分规则,从而构建起PDCA循环下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表(如表1所示),通过对表内各项指标评分,实现对内部控制运行全过程的定量整体评价㊂表1㊀PDCA循环下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表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四级指标分值评分标准得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有效性计划(P)阶段内部环境内控建设纳入单位发展规划情况1分若纳入,得1分;若未纳入,得0分领导班子对内控态度1分若重视,得1分;若比较重视,得0.5分;若不重视,得0分工作人员对内控熟悉程度1分若了解,得1分;若不了解,得0分内部控制文化建设1分若开展,得1分;若未开展,得0分风险评估风险清单建立情况1分若建立,得1分;若未建立,得0分风险评估制度覆盖情况2分若制度既覆盖业务又覆盖单位层面,得2分;若制度仅覆盖单位层面或业务层面,得1分;若无制度,得0分控制活动突发事件预警方案1分若建立,得1分;若未建立,得0分应急事件处置方案1分若建立,得1分;若未建立,得0分经济业务活动控制管理办法2分若涵盖六大经济业务,得2分;若涵盖部分,得1分;若无,得0分岗位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制度2分若有且详细,得2分;若有但不详细,得1分;若无,得0分信息与沟通获取外部重要信息情况1分若能及时获取财政㊁审计㊁主管部门信息,得1分;否则得0分内部信息上行下达情况1分若单位上下信息传递畅通,得1分;若不畅通,得0分内部监督内部监督机构及人员设置情况1分若机构和人员均有正式文件规定得1分,每少1项扣0.5分内部监督管理制度2分若有且详细,得2分;若有但不详细,得1分;若无,得0分执行(D)阶段组织机构建设内部控制领导小组建立情况1分若建立,得1分;若未建立,得0分内部控制领导小组组长任职情况1分若由单位负责人担任,得1分;若由其他人担任,得0分内部控制工作小组成立情况1分若成立,得1分;若未成立,得0分内部控制建设牵头部门确立情况1分若明确确立,得1分;若未明确,得0分内部控制监督部门设立情况1分若设有,得1分;若未设有,得0分工作机制运行内部控制领导小组会议召开情况1分年度内每召开1次得0.5分,最高得1分内部控制工作小组会议召开情况1分年度内每召开1次得0.25分,最高得1分内部控制专题会议召开情况1分年度内每召开1次得0.5分,最高得1分㊃94㊃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四级指标分值评分标准得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有效性执行(D)阶段关键岗位关键岗位人员素质1分本科以上专业对口关键岗位人员数ː关键岗位人员总数关键岗位人员业务培训1分年度内每组织1次培训得0.25分,最高得1分关键岗位人员轮岗1分年度内每存在1个关键岗位未轮岗情况扣0.5分,扣完为止关键岗位风险评估1分实施关键岗位风险评估的业务活动数量ː应对关键岗位实施风险评估的业务活动总数量流程控制规章制度健全率1分已有规章制度业务活动数量ː应有规章制度业务活动数量职务分离合格率1分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合格的业务数ː业务总数业务归口管理设置率1分归口管理业务数量ː业务总数量三重一大 集体决策率2分2ˑ(三重一大实行集体决策总数ː三重一大事项总数)大额资金支付审批率1分经审批的大额资金(单笔支付在1万以上)支付金额ː大额资金(单笔支付在1万以上)支付总金额财会管理财务人员持证上岗率1分具有会计资格证书的财会人员ː财务人员总数专项资金使用规范率1分专项资金使用规范金额ː专项资金总金额财务信息合规性2分年度内未被审计或巡视组查出财务违规问题得满分,每被查出1项扣0.5分,扣完为止信息化建设业务审批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实施情况2分若既建立又实施,得2分;若仅建立未实施,得1分;若未建立,得0分信息化推进投入1分若投入金额高于公用经费总额的3%,得1分;否则,得0分人员专题培训开展内部控制专题培训情况1分年度内开展4次(含)以上,得1分;开展2~3次,得0.5分;未开展,得0分参加外部内部控制培训情况1分参加财政㊁主管部门培训次数/财政㊁主管部门组织培训次数预算管理三公经费 控制率1分若(三公经费实际支出ː三公经费预算数)ɤ1,得1分;否则不得分项目支出绩效目标完成度2分2ˑ项目支出绩效目标完成率预算执行差异率3分若差异率与内部控制有关,且[(年度决算支出额-年初预算支出额)ː年初预算支出额]绝对值在0.05以内,得3分;在0.05~0.1(含),得2分;在0.1~0.15(含),得1分;超过0.15,得0分收支管理收支是否实行两条线管理1分若实行,得1分;若未实行,得0分收支入账率2分2ˑ(入账收支总额ː收支总额)非税收入管理规范性1分上缴财政数额ː非税收入总额采购管理政府采购执行率2分2ˑ(年度实际政府采购金额ː年初政府采购预算金额)政府采购合规率2分2ˑ(1-审计查出不合规金额ː已实施政府采购金额)资产管理资产账实相符率2分2ˑ(1-资产账面与实际差额ː盘点时账面资产总额)固定资产闲置率1分1-闲置固定资产总额ː固定资产总额固定资产处置规范性2分2ˑ(报批处置固定资产总额ː处置固定资产总额)合同管理合同订立规范性1分规范合同数量ː合同总数量合同规范执行率1分规范执行合同数量ː签订合同总数量合同纠纷率1分1-发生纠纷合同数量ː年度合同总数量建设项目管理项目投资计划完成率2分若 实际投资额ː计划投资额 ȡ0.7,得2分;若0.5ɤ 实际投资额ː计划投资额 <0.7,得1分;若 实际投资额ː计划投资额 <0.5,得0分;建设项目超概算率2分3年内已完工的项目中,每存在一个[(建设项目决算投资额-批准的概算投资额)ː批准的投资额]大于5%的项目,则扣1分,扣完为止㊃05㊃。

试论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构建

试论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构建

制, 往往受到经营者和其他方面的阻力 、 刁难甚至 打击报 复 , 由
于 打击报复 的手法往 往比较 隐蔽 ,且 多有冠 冕堂皇的理由 , 政
要求 。现实情况是 , 有相当一部分的企业 未设正式 的审计委员 会, 或虽设 有专门的内部审计机构 , 但独立性不够 , 政出多门有
的隶属 于总经理 , 有 的隶属 于财务部 门 , 内部 审计职能很难 真
的, 无论是评价 内容还是评价 目标 , 都存在很 大的局限性 , 制约 了企业 内部控制 的有效执行。因此建 立一套 完善的 、 符 合 实际的 、 具
有可操作性的企业 内部控制评价体 系势在 必行 。


企业 内部控制标准体 系的缺 陷
事会 中的内部审计委员 会。 ( 二) 评价 、 考核 、 监督机制 不完善 我 国许多企业根据有关规定制定 了很多 的内部控制条 文 ,
出发 , 对 内部控制 的设 计和执行 进行评价 , 考核 内部控制所 规
定 的 目标实现与否。在具体界定 内部控制评价 目标时 , 不同的 评 价主体可能对 内部控制评价的 目标界定也不 同, 如监 管部 门 推 动实施 的 内控评价 , 其 目标可 能更 多地关 注内控 制度所 达到
( 三) 有效性。内部 控制 的有效性一方面是指企业的 内部控
正实现 。
府部 门很难有行之有效 的措施保障会计人员 的权益 。 为 了保护 自己 , 审计 、 会计 人员便 不积极进行 内容控制 工作 , 内控 的作用 便无法发挥 出来 。
二、 内部控 制评 价 的标 准
由此得 出, 我 国企业 内部控 制评价最终要 由董 事会 中的内
内部 控制评价 的标 准指 内部 控制制度 整体运行应 遵循 和 达到的 目标 , 一般包括完整性 、 合理性及有效性三个方 面。 ( 一) 完整性。内部控 制的完整性包含两层涵义 , 一方 面是

浅谈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标准体系

浅谈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标准体系
价标 准两 部 分 组 成 。 要 素评 价 标 准 可 分 为 五个 方 面 :控制 环 境 、 险 评估 、 制 活 动 、 息 与 沟 通 、 督 ; 业 层 级 评 价 标 风 控 信 监 作
准 因 其浩 繁复 杂 , 能 穷 尽 , 笔 者 以 生产 性 企 业 为 例 进行 框 不 故
前 的企 业 内部 控 制评 价 标 准体 系 的 建 立 应 当 以前 瞻 性 原 则与
是 对 被 审 计单 位会 计 报 表 的 合法 性 、公 允 性 及会 计 处 理 方 法 的一 贯 性 发 表 审 汁意 见 一 样 ,在 执行 企 业 内部 控制 评价 业 务
在 实 际 审 计 工 作 中 , 被 审 计 单 位 企 业 的 内 部 控 制 进 行 对 评 价 , 须 有 一 套 客 观 可 行 的基 本 参 照标 准 。 这 套 标 准 不 仅 必 可 为企 业 自我评 估 和 改 进 其 内 部 控制 以及 注册 会 计 师发 表 评
效性 ;具体标准由企业内部控制要索评价标准和作业层级评
浅谈企 业 内部控制评价标 准体 系
许 镇 松
( 汕头职业技术 学院, 东 汕头 5 54 ) 广 10 1
【 摘

要】 企业 内部 控制评价标准体 系是一种管理机制 , 范着企业 的经营管理活动 , 规 能提 高企 业的经营效率和抗风险能力 ,
它 不仅 反 映 了企 业 法人 治 理 结 构 和 管 理 体 制 的 需要 , 且 将 企 业发 展 的 战略 目标 以及 业绩 的评 价 和 激 励 都 纳 入 其 中。 文 章 对 这 而
体 系 进 行 了研 究 。
【 关键词 】 内部控制 ; 评价标准 ; 准体 系 标

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建设-整理

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建设-整理

一、建立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目的:1 、为建立和完善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和内部控制制度,及时识别并应对公司经营中存在的风险,保证公司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公司整体的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和可持续发展;2、为贯彻实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以及按照中国证监会等相关监管机构的要求。

,为董事会提供专业决策支持。

在《公司章程》及董事会授权范围内执行董事会决议,行使公司经营管理权,对董事会负责。

公司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与实施是公司董事会、经营管理层、全体员工共同参预的过程。

公司董事会是公司内部控制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的责任主体,董事长为内控建设的第一责任人。

在董事会的整体主导下,公司确立内控规范实施工作的组织架构及职能,设立内控领导小组、内控管理小组、内控工作小组和内控评价小组,为建立和实施公司内部控制体系提供有效的组织保障。

1、内控领导小组:组长:董事副组长:总经理成员:董事长、总经理、副总经理、财务总监2、内控管理小组组长:副总经理组员:副总经理、副总经理兼董事会秘书、财务总监、总经理助理、监事3、内控工作小组组长:副总经理组员:集团公司各部门负责人、各子公司第一负责人4、内控评价小组组长:董事会审计委员会主任组员: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委员、副总经理、独立董事、监事会主席、职工代表监事、监事、审计负责人(1)主导推动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2)定期及阶段性的工作审议及向董事会沟通汇报(3) 对现存的内控问题、整改计划进行审议(4)推动各阶段整改(5)负责审批《内部控制管理手册》(6)负责审批内部控制评价相关工作方案(7)负责审阅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工作记录底稿(8)负责对全年测评问题发现进行审议,并在提交董事会审议前进行基础性认定复核,同时推动整改(9)负责审批内部控制评价报告(10)负责其他与此相关的重要协调、沟通、资源配置等事项(1)审议公司内控体系建设的范围和项目计划,并提交领导小组。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构建探析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构建探析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构建探析【摘要】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构建是当前国内企业管理领域的重要课题。

本文从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入手,对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进行了探析。

在分别阐述了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构建、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设计、评价方法探讨、实施过程分析以及存在的问题。

结论部分提出了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构建的建议,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通过对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细致研究,将有助于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提升企业运营效率和风险控制能力。

本文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构建、指标体系、国有企业、评价方法、实施过程、问题、建议、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国有企业是国家的重要经济支柱,其发展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作为国家所有的企业,国有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难,其中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是一个关键环节。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推进,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构建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构建的背景是多方面的。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国有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来规范和监督企业的经营活动,保障企业的资产安全和经营稳定。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国有企业内部风险也在不断增加,需要通过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来识别和应对各种风险。

国家政策对国有企业的监管不断加强,要求企业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来确保企业合规经营。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构建是当前国有企业管理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对其研究和探讨,可以为国有企业提供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和思路,促进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构建的重要性,了解其在提升企业治理水平、增强风险管控能力和改善经营绩效方面的作用。

通过对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研究,旨在为国有企业提供有效的管理工具和方法,帮助其建立科学规范的内部控制体系,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和风险管理能力。

企业内部控制标准体系的构建

企业内部控制标准体系的构建

[经济与管理]工商管理 文章编号:1003-6636(2009)02-0024-06;中图分类号:F 279.23;文献标识码:A企业内部控制标准体系的构建孔德兰(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会计系,浙江杭州 310018)摘 要:企业内部控制标准体系是企业防范风险、控制舞弊的“防火墙”。

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内控标准体系雏形,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加快健全我国内部控制标准体系,必须要立足我国实际,借鉴国外经验;立足构建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标准体系的基本原则,妥善处理好制定过程中的若干关系。

企业内部控制标准体系框架应涵盖内部控制目标、内部控制范围、内部控制标准、内部控制评价以及内部控制报告等内容。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标准体系;国际比较T h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o f S t a n d a r dS y s t e m f o r C o r p o r a t e I n t e r n a l C o n t r o lK O N GD e -l a n(D e p a r t m e n t o f A c c o u n t i n g ,Z h e j i a n gF i n a n c i a l C o l l e g e ,H a n g z h o u ,Z h e j i a n g 310008,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S t a n d a r d s y s t e mf o r c o r p o r a t e i n t e r n a l c o n t r o l i s t h e "f i r e w a l l "o f f i r m s f o r g u a r d i n g a g a i n s t r i s k s a n d c o n t r o l l i n g m a l p r a c -t i c e s .As t a n d a r ds y s t e mi n i t s e m b r y o n i c f o r mw i t h C h i n e s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h a s b e e n f o r m e d p r e l i m i n a r i l y i nC h i n a ,a l -t h o u g hw i t h s o m e p r o b l e m s .T o q u i c k e nt h e i m p r o v e m e n t o f t h e s y s t e m ,w e m u s t b a s e o u r e f f o r t s o nC h i n a 's r e a l i t i e s a n d d r a wo nt h e e x p e r i e n c e o f o t h e r c o u n t r i e s ,a n d w e m u s t b a s e o u r e f f o r t s o n c o n s t r u c t i n g b a s i c p r i n c i p l e s f o r t h e s t a n d a r d s y s t e ma n dp r o p e r l y h a n d l e v a r i o u s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s .Af r a m e w o r ko f t h e s y s t e ms h o u l dc o v e r t h e o b j e c t i v e s ,s c o p e ,s t a n d -a r d ,e v a l u a t i o na n dr e p o r t i n g o f i n t e r n a l c o n t r o l .K e y w o r d s :f i r m s ;i n t e r n a l c o n t r o l ;s t a n d a r d s y s t e m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c o m p a r i s o n 内部控制是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话题,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日益加深,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正成为大势所趋、潮流所向。

建立健全公司内部控制组织体系

建立健全公司内部控制组织体系

建立健全公司内部控制组织体系
要建立健全的公司内部控制组织体系,可以考虑以下步骤:
1. 确定内部控制的目标:明确公司的目标和风险承受能力,以确保内部控制的设计和实施与公司的战略和目标一致。

2. 制定内部控制政策和程序:制定并文档化适用于不同业务和职能领域的内部控制政策和程序,包括财务报告、运营、合规等方面。

确保所有员工了解并遵守这些政策和程序。

3. 设计风险识别和评估机制:建立一套有效的风险识别和评估机制,包括制定风险分类、评估风险严重程度和优先级的方法,并制定相关应对措施。

4. 建立组织结构:确定适当的组织结构和授权层级,以确保责任和权力明确,并避免权力过于集中或责任不明确的情况。

5. 培训和沟通:建立培训和沟通机制,确保所有员工了解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和作用,并提供必要的培训,以确保员工具备有效执行内部控制任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6. 进行监督和审计:建立内部控制监督和审计机制,包括定期的内部审计和自查,以评估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并提供改进建议。

7. 不断改进和优化:定期评估内部控制组织体系的有效性,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改进和优化,确保内部控制体系与公司的发
展和变化相适应。

以上步骤可以帮助公司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组织体系,并提高公司的风险管理和运营效率。

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整理]

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整理]

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摘要: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是对内部控制本身的再控制,是内部控制目标实现以及作用发挥的重要环节。

当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主要是为审计服务的,无论是评价内容还是评价目标,都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制约了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

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符合实际的、具有可操作性的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势在必行。

关键词:内部控制;内部控制评价;评价指标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标准体系是一种管理机制,规范着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能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和抗风险能力,它不仅反映了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和管理体制的需要,而且将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以及业绩的评价和激励都纳入其中。

建立科学严格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不仅是内部控制制度本身实施的要求,也是保证企业经营战略有效执行的基石。

但当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主要是为审计服务的,无论是评价内容还是评价目标,都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制约了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

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符合实际的、具有可操作性的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势在必行。

一、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标准体系的缺陷(一)内部控制评价的主体不明确现行的《审计准则》只要求注册会计师对企业与财务报告相关的内部控制进行评价,但仅通过注册会计师定期地对企业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进行外部评价,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内部管理和战略目标实现的要求。

内部控制评价必须内部化,而内部化的评价主要是由内部审计实施的。

也就是说,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最终要由董事会中的内部审计委员会来实施,这是比较理想的。

而实际上有相当一部分的企业没有正式的审计委员会,很多上市公司中虽设有专门的内部审计机构,但独立性不够,有的隶属于总经理,有的隶属于财务部门,内部审计职能很难真正实现。

因此上市公司必须明确内部控制评价的主体定位问题。

(二)内部控制评价的标准不统一目前我国内部控制的评价实务中,内部控制系统一般是参照财政部颁布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系列进行的,内容主要是以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为主,同时兼顾与会计相关的控制。

企业内部控制标准体系的构建

企业内部控制标准体系的构建
企业内部控制标准体系是企业防范风险、控制舞弊的重要机制。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内部控制标准体系雏形,这为企业提供了有效的指导和保障。然而,这个体系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不断完善和优化。为了加快健全我国内部控制标准体系,我们必须立足国情,充分借鉴国外先经验,明确构建体系的基本原则,并妥善处理好制定过程中的若干关系。企业内部控制标准体系的框架应该全面涵盖内部控制的目标、范围、标准、评价以及报告等核心内容。通过明确这些要素,企业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实施内部控制,从而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发展战略目标的达成。同时,这也有助于提升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市场经济的秩序和稳定。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企业内部控制标准体系的构建工作,不断完善相关制度和规范,提高企业的内部控制水平,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框架分析

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框架分析

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框架分析1. 引言1.1 概述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是指企业为了管理和控制风险、保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合规性,制定的一系列规定和流程。

在当今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框架分析是对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各个要素和流程的深入研究和分析,旨在揭示其内在逻辑和关系,为企业提供有效的控制和管理工具。

通过对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框架的分析,企业可以更好地了解其内部控制机制的运作方式,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加以改进,提升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

本文将对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概念和框架进行详细分析,探讨其要素和建立过程,最终对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评价和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为企业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建议,推动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不断完善和提升。

1.2 研究背景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的运行效率和风险控制能力。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企业经营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变得尤为重要。

在当今经济环境下,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管理挑战。

不良内部控制可能导致企业经营风险增加,进而影响企业盈利能力和声誉。

建立有效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成为企业管理者必须重视的问题。

通过对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研究,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其内部管理机制和运作规范,发现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通过对各种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分析比较,可以找到最适合企业自身情况的管理模式,从而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和风险控制水平。

1.3 研究目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重要性和作用,分析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概念和要素,以及探讨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框架的建立和评价方法。

通过研究,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规范体系,提升内部管理水平,降低经营风险,保护利益相关方的利益。

建立科学合理的内部会计控制标准体系的探讨

建立科学合理的内部会计控制标准体系的探讨

礤I ^ N YI 驷鹚 G l N ^
会计方圆
维普资讯
HE E C I B I A KUA I
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那种重内部会计控制有效性 ,轻内部 外部力量予以保证。根据这两条规定 ,企业 可以聘请 中介
会计 控 制 健 全性 的 监 督 检 查 。 对 内部 会 计 控 制 监 督 检 查 应 机 构 对其 内部 会计 控 制 进 行 评 价 ( 市公 司 等按 现 行 制 度 上

规定 在 实 施过 程 中应 注 意不 同 的责 任 面 。不 要将 单 位 负 检 查 的具 体职 责 有 :对 内部 会 计 控 制 的执 行 情 况 进 行检 查
责 人在 这方 面 的责 任 夸 大 ,这 样 易 导 致 单 位 内部 会计 控 制 和评 价 ;写 出检 查 报告 ,对 各 项 业 务 提 出 内部 会 计 控 制 的 有 效 性 的 受损 :这 是 因 为 内部 会 计 控 制 只 是 管 理 的一 种工 建议 ; 对违 反 内部 会 计 控 制 的部 门 和 人 员 提 出 处 理 意 见 。
维普资讯
HE BEI AI C KU A I
会啪嘲
K 嗍 删l L N
《 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第二条将内部控制定义 为 具 ,它 本身 并 不 能取 代 管 理 ,它 不 是凌 架 于 企 业 基 本活 动 系 列 “ 法 、措 施 和 程序 ” 方 ,在具 体 实 施过 程 中应 避 免 产生 之 上 的 ,它只 是 使 经营 活 动 达 到 预 期 的效 果 ,并 监 督 企 业 对 内部 会 计 控 制认 识 的 静 态 化 。 不要 认 为 内 部 会 计控 制就 生 产 经 营 的全 过 程 。事 实 上 、 内部 会计 控 制 不 仅 受 单位 负 , 是 一堆 堆 的 手册 、文 件 和 制 度 。事 实 上 ,内 部 会 计 控制 是 责 人 的 影 响 ,同 时 还受 其 他 领 导 阶 层 及 员工 的影 响 ,它 是 企业 经 营 过 程 的一 部 分 ,理应 与企 业 的 经 营 管 理 过 程相 结 透 过 企 业 内所 有 人 的言 行 贯 穿 于 经 营 活动 的整 个 过 程 。 因

建立科学合理的内部会计控制标准体系的探讨

建立科学合理的内部会计控制标准体系的探讨
维普资讯

建 立 科 学合 理 的 内部会
科 学 完善 的 会计 监控 制 度是 实现 会 计 行 为规 范 化 的 必 要的 企 业 内部 机 芾 . u 解 决新 问题的 循环 往复 的过 程I 汉文 , 陈
2001 。 l

这是 一个 不断 评 估系统 质量 的过 程 。
学 的 内部 会 计 控 制提 供
个 指 南 或 框
仅 仅是 单 位负责 人,企 业 内的每 一个 人
都 应对 内都会计 控 制负责 。 这样 有 利于 企业的 所 有员工 主 动 的维护 及 改进 本企 业 的 内 部 会计控 制 ,而 不 是 与 负责 人 、
是为 提 高组织 内部 会计 控 制的 自我意 识
《 内部 会计控制基本规范》第五条
规定 “ 位 负责 ^对本 单位 内部会 计控 单
制 的建 立 健 全 及 有效 实 施 负责 “ 一这 一
控 制经 营情 况并 采取 主要 行动 一 事 实上 . 这一 方面 国 外的 一1新 在 、 的趋势 是实行 “控 制 自 我 评 恬
【 O fos l aP s l”.它 最 里 于 C f r le1 Paia 】 r
砖 引玉 的 目的 。
管理 当局相 互对 立 ,被动 的执 行 内部 会
计控 制 ,从 而可 以提 高 内部 会计控 制 的 有效性 .促 进其 目标 的实 现 诚然 ,这 并 不否 定单 位负 责 ^对其 单位 内部会 计 控 制负 有 的领导 责 任 ,而 建 立企 业 内部
状况 ,而 不是 坐等 专 门的监 督机 构及 人
员来 执 行相 关行 动 研 究表 明 .实施 这

《内部 会 计 控 制 基 本规 范 》 第二 条 将 内部 控 制定 义为 一 系列 “ 方法 、措施 和 程序 ” ,在 具 体 实 施 过程 中应避 免产

[我国内部控制评价小议]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的框架体系

[我国内部控制评价小议]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的框架体系

[我国内部控制评价小议]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的框架体系关键词内部控制评价一、引言2022年6月28日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五部委发布《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该规范原定于2022年7月1日起先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但由于条件尚不够成熟推迟了执行时间。

根据该规范,上市公司管理层应当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包括年度评价和转向评价。

披露年度自我评价报告并可请具有证券、期货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

2022年4月,监管部门又相继出台了基本规范的相关指引,进一步完善了内部控制相关法律,至此,我国内部控制监管规定正式实施的条件已经基本具备。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1.关于内部控制及其有效性2.关于评价所采用的内部控制框架评价指引要求企业内部控制评采用基本规范、应用指引及本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

而并没有采用国际上认可度比较高的框架。

这提高了我国刚颁布的一系列内部控制规范的强制力和地位,有利于促进法规的实施。

但却不利于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

但是我国涉及到内控的有关规定政出多门:06年国资委颁布的《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财政部颁布的《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等。

2006年沪深两市分别颁布了针对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指引》,要求上市公司遵循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公司章程及董事会议事规则等内部制度、合法授权使用和处置资产、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可靠等基本目标。

这些法规的范围相互交叉,内容多有重叠,同一个公司可能同时适用不只一个内部控制规范。

因此,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公司,评价依据各不相同。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要融合,正因为有风险才需控制,两者是一个事件的两个方面,在实践中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工作基本上是一致的。

融合后,企业设一个风险控制部就够用了。

我国内部控制法规和其他法规之间的融合度不高,使得内部控制评价的执行的必要性降低,也增加了企业的执行成本。

3.评价结论的判定标准基本规范要求企业方和注册会计师均应将缺陷分为一般缺陷、重要缺陷和重大缺陷三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标准体 系。
若 内部 控 制的 完整 性都 达 不到 , 内部 控制 的 合理 性与 有效 性 则
就 无从 谈起 。
完 整 性标 准还 要 求对 内部 控制 以不 同 方法 进行 评价 时 , 都
能 呈 现 出一 种 系统 性 , 如从 资源 利 用 角度 看 , 建 立人 力资 源 应
整 的体 系。一般 标准 包括 三方 面 : 整性 、 完 合理 性 、 有效性 ; 具体
控 制 系统 、 物力 资源 控 制系 统 、 力 资源 控 制系 统 、 息 资源 控 财 信 制 系统 。 经营 环节 看 , 有供 应环 节控 制 系统 、 产环 节控 制 从 应 生 系统 和销 售环 节 控制 系统 。 理解 内部 控 制的 完整 性 , 还要 认识 到 内部 控 制本 身并 不是
营 规 模越 大 , 务 复杂 程 度越 高 , 内部 控 制完 整 性 的要 求 就 业 则
活 动 、 息 与沟 通 、 信 监督 。作 业层 级评 价标 准 因其 浩繁 复杂 , 不
能 穷尽 , 笔 者 以生 产 性企 业 为例 进 行 框 架构 建 , 分 为 五 个 故 亦 业 务循 环 : 售 业务 循环 、 销 购货 业 务 循环 、 生产 业 务 循环 、 金 薪 业务 循环 、 理财 业务循 环 。 内部 控制评 价 的具体 标 准 中 , 在 要素 价标 准主 要是 控 制活 动要 素评 价 标准 的细 化 , 企业 控制 活动 对 要 素的评价 要 以作 业层级 的评 价 为基础 和前 提 。 但这 并不 意味 着 其他 内部 控制 要 素不体 现 在企 业 的业 务活 动 中 ,恰恰 相 反 , 在进 行作 业层 级评 价 时都 会 涉及到 其他 内部 控 制要 素 , 控制 如
界 的地 位如今 日的公认 会计 原则 一样 。 如美 国注册 会计 师协 正
会所预 想 的 , OS C O报 告 很快 受到 了 广泛 的认 可 ,很 多国 家及 各专 业 团体仿 效 C S O O对 内部 控 制进 行 了 重新 研究 ,并 采 纳 其最 新 理念 , 布 了 自 己的 文告 , 发 形成 了 自己 的 内部 控制 评 价
内部 控 制的完 整 性包 含 两层 涵义 : 方面 是指 企 业根 据生 一 产经 营 的 需要 。 该设 置的 内部 控制 都 已 设置 : 应 另一 方 面 是 指 对生 产经 营活 动的 全过 程进 行 自始至 终的 控制 。 整性 是 内部 完 控制 评价 一般 标准 中首要 的一 条 ,也 是其 他一 般标 准 的基 础 。
【 关键词】内 部控制 ;评价标准 ;完整性;合理性 ;有效性

在实 际审计 工 作 中 , 对被 审 计单 位企 业 的 内部控 制进 行 审 计, 必须 有一 套客 观 可行 的基 本参 照标 准 。这 套标准 不 仅可 为
■ l
目标 。结 合已 有的 研究 成 果及 法律 法规 , 者认 为 注册 会计 师 笔
维普资讯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谂 痂 部 鍪 翮 禄 涵 舔 福 燕 鲡 建 壶
河津 市财 政 局 原 东平
【 要】内部控 制评价标 准分为一般标 准和具体标准 两部 分, 摘 一般标 准以具体标 准为基础 , 二者共 同构成一个 完整 的体 系, 照控 可按
制 目标 、 制 点 、 制 措 施 设 计评 价 标 准模 式 。 控 控

种 单独 的管 理 制度 或者 管理 活 动 , 不 是所 有 管理 制度 或管 也
标 准 由 内部 控制 要素 评 价 标 准和 作业 层 级 评 价 标准 两 部分 组 成 。要 素评 价标 准 可分 为五 个方 面 : 控制 环境 、 险评 估 、 制 风 控
理活 动 的综 合体 , 当然 也 不 只是 一 种 管 理手 段 、 法 或所 有管 方 理手 段和 方法 的 总和。其实 质是 一个 发现 问题 、 解决 问题 、 发现 新 问题 、 决新 问题 的循 环往 复的过 程 。 解 注册 会计 师 在对 内部 控制 的 完整 性作 出判断 时 , 应 当考 还 虑到 企业 经 营规 模及 业务 复 杂程 度 的影 响 。一 般 而言 , 业经 企
内部 控 制评 价 标 准既 可 以从 企 业 管理 与 控 制 目标 方 面 入
手 。 可 以从 内部 控制 要素 入手 , 无论 怎样 , 可 以分 为一 般 也 但 都 标准 和具体 标 准 两部分 。一 般 标准 以具 体标 准 为基 础 , 时也 同 是 具体 标准 的升 华 , 二者 相 辅相 成 , 缺一 不可 , 同构 成一 个 完 共
的 完整 性 、 理 性及 有 效性 发 表 意见 , 内部 控 制评 价 的 一般 合 即
标准 是 内部控 制的 完整 性 、 理性及 有 效性 。 合
( ) ~ 内部 控制 的完整 性
影 响 力 的 当属 美 国 C O 委 员会 于 1 9 OS 9 2年提 出的 内部 控 制 综 合框 架公 告。美 国注 册会 计 师协 会 认 为该报 告的提 出具 有划 时代 的意 义 , 其作 用 如 同早 期 的 公认 会 计 原则 , 其未 来 在 管理
执 行 内部 控 制评 价 业务 的 目标应 该 是 对 被评 价 企 业 内部 控 制
企 业 自我 评 估 和改 进其 内部 控 制 以及 注册 会 计 师 发表 评 价 意 见 提供 依 据 ,还 可 以 为各 方人 士的 沟 通与 理 解提 供 统 一 的基
础 。建 立 内部 控 制标准 体 系已经 成 为一项 国际 惯例 。其 中最具
在 还 评价 标 准 以作 业层 级 评价 标 准 为 基础 , 切 的 说 , 业 层级 评 越 高 。另外 , 对 内部 控 制的 完整性 作 出评价 时 , 应该 充 分注 确 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