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doc

合集下载

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指标体系

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指标体系

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指标体系一、内部控制环境内部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的基石,它在指标体系中占据重要位置。

衡量内部控制环境的指标包括上市公司是否建立了明确的内部控制组织机构和责任制度,是否设立了独立审计委员会和内部审计部门,以及公司是否存在着明确的合规文化和道德风险意识等。

二、风险评估与控制风险评估与控制是内部控制的核心环节,也是确认内部控制质量的关键因素。

评估公司风险的指标可以从营运风险、财务风险、市场风险、法律风险、道德风险等多个维度出发,衡量上市公司是否有健全的风险管理制度和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

三、信息与沟通信息与沟通是内部控制有效运行的基础,也是指标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衡量信息与沟通的指标包括上市公司是否建立了完善的信息系统和流程,是否有规范的信息披露制度,以及公司内外部沟通是否畅通,信息传递是否及时准确等。

四、监督与控制监督与控制是内部控制体系的保障机制,也是指标体系中的重要衡量对象。

这一部分的指标主要包括上市公司是否建立了规范的内部控制审计和监督机制,是否根据需要进行内部控制自评和外部审计,以及公司是否及时纠正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等。

五、内部控制效果内部控制效果是评价内部控制质量的最终目的。

评价内部控制效果的指标包括上市公司是否能够辨识并及时报告内部控制缺陷,是否能够有效防止和纠正内部控制缺陷带来的风险,以及公司是否建立了有效的内部控制监督和改进机制等。

六、内部控制合规性内部控制合规性是指上市公司是否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以及是否按照内部控制要求进行内部控制工作的执行。

评价内部控制合规性的指标包括上市公司是否建立了内部控制合规制度和规范文件,是否按照内部控制合规工作的要求履行职责,以及公司是否建立了内部控制合规的监督和评价机制等。

综上所述,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指标体系是一个综合考虑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评估与控制、信息与沟通、监督与控制、内部控制效果和内部控制合规性等多个方面的评价体系。

内部控制评价体系

内部控制评价体系
内部控制的内涵包括:确保组织的合规性、资产安全、财务报告真实可靠以及提 高效率和效果。
内部控制评价的目的和意义
内部控制评价旨在评估组织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合规性,识 别潜在的风险和漏洞,并提供改进建议。
内部控制评价的意义在于帮助组织降低风险,提高运营效率 和效果,增强财务报告的质量和可靠性,以及满足外部监管 要求。
信息与沟通评价
信息收集评价
01
考察公司信息收集、整理、分析等方面的能力,是否能及时获
取内外部信息并进行有效分析。
信息传递与沟通评价
02
检查公司内部各级之间以及内外部之间的信息传递与沟通是否
畅通无阻,是否存在信息泄露或延误的情况。
信息安全与保密性评价
03
评估公司信息系统安全性、保密性等方面的能力,防止信息泄
企业B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实践案例分析
• 背景介绍:企业B是一家金融企业,为了遵守监管要求和提升自身风险管理水平,开始构建内部控制评价体系 。
• 体系构建:企业B根据监管要求和自身业务特点,构建了符合实际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包括合规管理、风险 管理、内部控制、稽核监督等方面的内容。
• 实施过程:企业B首先梳理了业务流程和风险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合规管理和风险管理工作。同时,加强内 部控制活动的设计和实施,确保关键控制环节得到有效执行。此外,企业B还建立了稽核监督机制,对各项业 务流程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内部控制评价体系
汇报人: 日期:
contents
目录
• 内部控制评价概述 • 内部控制评价的流程和方法 • 内部控制评价的内容 • 内部控制评价的结果和应用 • 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建设和完善 • 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实践案例分析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构建.doc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构建.doc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内容摘要: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是对内部控制执行有效性的检验,是对企业内部各组织机构内部控制执行过程的监控。

无论是企业治理还是公司审计,都需要对企业内部控制的状况做出科学客观的评价。

因此建立科学严格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不仅是内部控制制度本身实施的要求,也是保证企业经营战略有效执行的基石。

关键词:内部控制指标评价模型企业内部控制涉及面广,定性因素多,利用单一指标不能对其全面评价。

企业建立内部控制后,判定内部控制是否健全有效,必须构建一套完整的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

企业经营中运用内部控制评价系统进行监视评价,要以防范风险、堵塞治理漏洞、进步经营效率为宗旨。

内部控制评价系统建立的必要条件有:存在预先确定的标准;能够计量结果;能够纠正偏差。

因此,内部控制评价系统的目的是完成既定目标或标准。

一旦目标确立,组织中所有成员都明确与自己赏罚相结合的业绩目标及成果。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执行和评价,三者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

只有通过三者的高效互动,企业才可能达成既定的内部控制目标。

而在此过程中,内部控制评价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内部控制关键评价指标内部控制评价指标是内部控制评价的载体,也是内部控制评价内容的外在表现。

最佳的评价指标体系应能综合反映多种内部控制因素,将定性的评价因素和定量的评价指标结合起来,充分体现数目指标与质量指标相结合,结果静态评价与过程适时动态评价相结合,有形评价指标与无形评价指标相结合,所有者利益与市场顾客导向评价相结合四方面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

内部控制评价的体系构成按内部控制的设计、实施、运行的整个过程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价,要经过以下三个步骤。

内部控制设计的公道性评价内部控制设计是构建内部控制的前导性工作,其公道性直接决定着内部控制的构建效果和运行效果,是构建内部控制的基础。

设计公道性评价就是要从整体上分析其构成以及各部分之间的有机联系是否公道,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手:内部控制的系统性评价。

浅议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

浅议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

4 企 业 发展 潜力 指 标 : 、 主要 通过 营业 收 入 增 长率 来反 映 。 业 收入 增 长率 一 本年 营 营 ( 业收入 上年营业收入) /上年营业收入。 该 指标 可 以从企 业 的市场 营销 能力 和经 营趋 势 的 角度 来 反 映企 业 发展 潜 力 。 ( ) - 定性指标 C O报 告针 对 内部控 制 , OS 划分 了五 个 要素 。根 据这 种 划 分 , 者认 为 定 }指 标 可 笔 生 以划 分 为 以 下几 方 面 内容 : i 内部 控 制环 境评 价 指标 : 、 内部控 制环 十 二、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境 评价 指标 丰要 川 _评价企 业 内部 控制 的基 企业 内部 控 制 评价 指 标 体 系 要 从 定 性 础 条 件情 况 , 能够 从 侧 面反 映 出企 业 内部控 制未 来 的 执行 能 力 。共 包 括五 方 面 内容 : 企 指 标和 定量 指 标 两 个方 面 着手 。


企 业 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 系基本
内 容
( ) 一 评价 主体 《 企业 内部控 制评价指 引 中明确规 定 :企业 可 以将组 织和 实施 内部 控制 评价 的 “ 工作授权给企业内部的审计稽核部门 , 由该 部 门全权 负责 。 ”同时 , 企业 内部 的审计 由于 稽 核 部 门是企 业独 立设 置 的部 门 , 其独 立性 牧强, 而且其工作人员专业胜任能力也较强 , 小仅熟悉企业的生产经营 睛况 , l知晓企 而 _ 业 内部的风险管理程序。所以, 企业 内部控 制评价指标体系的评价主体 , 多为 业内部 审计稽核部 门。 ( ) f ̄据 - 评' C r 在 企 业 内部 审 计 稽 核部 门的 评 价 过程 中, 实施评价的依据主要是我国内部审计协 会 20 年 4 1 03 月 2日颁 布 的 内部 审讣 具 体 准则第5 号 ——内部控制审计 根据指标 。 规定 , 严格对企业 内部控制指标进行分析评 价 , 汪评 价 结果 的 公允 性 和合 法 性 。 保 ( 评价内容 三) 企 业 内部 控 制 评 价 指 标 体 系 的评 价 内 容侧 重 十两 点 : 企业 内部 控 制的设 计和 运行 , 主要 评价 内部控 制 指标 评价体 系的 这种设 计 和运 行 是否 有 效 。详 见表 l 。

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指标评分表和评价报告

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指标评分表和评价报告

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指标评分表和评价报告评价对象:公司内部控制评价时间:2021年评价人员:内部控制评价组评价指标及评分:一、风险评估(20分)评价内容:对公司内部风险进行评估,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

评分标准:评估细致全面,风险识别准确有效,风险评估科学客观,风险应对及时有效。

得分:18分二、控制活动(30分)评价内容:公司内部控制措施的制定、实施和运行情况。

评分标准:控制措施合理完善,制度规范清晰,实施到位有效,运行稳定可靠。

得分:25分三、信息与沟通(15分)评价内容:公司内部信息系统的规范性和沟通机制的畅通性。

评分标准:信息采集准确完整,信息传递及时准确,内外沟通畅通有效。

得分:13分四、监督与审计(25分)评价内容:公司内部监督机制和审计程序的健全性与有效性。

评分标准:监督程序明确规范,审计程序严谨有效,监督审计部门独立公正。

得分:22分五、风险应对与改进(10分)评价内容:公司对内部风险的应对措施及不断改进的能力。

评分标准:风险应对及时有力,改进措施有效推行,持续改进机制健全。

得分:8分评价报告:根据以上评分表的评价结果,公司内部控制整体得分为86分(总分100分)。

总体而言,公司内部控制工作较为完善,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与审计等方面均有不错表现。

但在风险应对与改进方面还存在一定改进空间。

建议公司在今后的内部控制工作中,进一步加强风险评估的深度和广度,完善内部控制措施,并加强信息和沟通机制的规范性和及时性。

同时,要加强对监督和审计程序的监管,确保其独立性和公正性。

另外,要重视风险应对与改进工作,及时有效地应对各类风险,并建立持续改进的机制,以提升公司内部控制的整体水平。

内部控制是公司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希望公司能将评价报告中的建议融入实际管理工作中,不断完善内部控制体系,确保公司运营的稳健和持续发展。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

1 无评分 1 无评分 1 无评分 1 无评分 1 无评分
2.11.1.建设项目业务执行情况 2.12.1.合同业务执行情况
收入业务中风险控制要素是否嵌入到已建立的信息系统中。 支出业务是否已实现信息化管理。 支出业务中风险控制要素是否嵌入到已建立的信息系统中。 政府采购业务是否已实现信息化管理。 支出业务中风险控制要素是否嵌入到已建立的信息系统中。 资产业务是否已实现信息化管理。 资产业务中风险控制要素是否嵌入到已建立的信息系统中。 建设项目业务是否已实现信息化管理。 建设项目业务中风险控制要素是否嵌入到已建立的信息系统中。 合同业务是否已实现信息化管理。 合同业务中风险控制要素是否嵌入到已建立的信息系统中。 内部控制信息系统模块之间是否实现相互联通情况。 是否联通政府会计核算模块。 是否实现内部控制业务数据分析模块。 预算编制与审核是否严格按已发布制度或规定执行。 预算执行与调整是否严格按已发布制度或规定执行。 决算管理是否严格按已发布制度或规定执行。 绩效评价是否严格按已发布制度或规定执行。 直达资金是否严格按已发布制度或规定执行。 收入业务是否严格按已发布制度或规定执行。 支出业务是否严格按已发布制度或规定执行。 财政票据管理是否严格按已发布制度或规定执行。 公务卡管理是否严格按已发布制度或规定执行。 采购申请与审核是否严格按已发布制度或规定执行。 采购组织形式确定是否严格按已发布制度或规定执行。 采购方式确定及变更是否严格按已发布制度或规定执行。 采购验收是否严格按已发布制度或规定执行。 货币资金管理是否严格按已发布制度或规定执行。 固定资产管理是否严格按已发布制度或规定执行。 无形资产管理是否严格按已发布制度或规定执行。 对外投资管理是否严格按已发布制度或规定执行。 项目立项、设计与概预算是否严格按已发布制度或规定执行。 项目采购管理是否严格按已发布制度或规定执行。 项目施工、变更与资金支付是否严格按已发布制度或规定执行。 项目验收管理与绩效评价是否严格按已发布制度或规定执行。 合同拟订与审批是否严格按已发布制度或规定执行。 合同履行与监督是否严格按已发布制度或规定执行。

内控评价报告指标

内控评价报告指标

内控评价报告指标1. 引言内控评价报告指标是企业内部对内部控制体系进行评估和监督的重要工具。

通过对内部控制的全面评估,可以发现和解决潜在的风险和问题,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本文将介绍内控评价报告中常见的指标及其作用。

2. 审计合规性指标审计合规性指标是评估企业内部控制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和审计准则的重要指标。

常见的审计合规性指标包括:•法律合规性:评估企业是否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并建立了相应的合规控制措施。

•审计准则合规性:评估企业内部控制是否符合审计准则的要求,保证审计质量和独立性。

审计合规性指标的评估结果可以为企业提供合规建议,避免违法违规行为,降低企业面临的法律风险。

3. 业务流程覆盖度指标业务流程覆盖度指标评估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对业务流程的覆盖程度。

通过评估业务流程覆盖度,可以确定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缺陷,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常见的业务流程覆盖度指标包括:•业务流程分类:将企业的业务流程按照不同的分类进行评估,如财务流程、采购流程、销售流程等。

•业务流程覆盖面:评估每个业务流程内部控制措施的覆盖程度,包括控制目标、控制活动等。

业务流程覆盖度指标的评估结果可以为企业提供优化建议,提高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性和效率。

4. 风险评估指标风险评估指标评估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对风险的识别和评估能力。

通过评估风险评估指标,可以确定企业面临的风险类型、程度和潜在影响,并采取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

常见的风险评估指标包括:•风险类型:评估企业面临的不同风险类型,如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

•风险程度:评估每个风险的程度和可能性,并根据风险的重要性和优先级为其分配相应的控制资源。

风险评估指标的评估结果可以为企业提供风险管理建议,降低企业的风险暴露和损失。

5. 控制效能评估指标控制效能评估指标评估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性和效率。

通过评估控制效能评估指标,可以确定内部控制体系的强弱点,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和实施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和实施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和实施一、指标体系设计(一)明确目标和原则:指标体系的设计需要明确评价的目标和原则,包括提高内部控制效能、防范风险、保护组织利益等。

(二)参考现有标准:可参考国内外有关内部控制评价的标准,如《内部控制基础性文档》、COSO框架等,以确保设计的体系合理、科学。

(三)制定评价要素:评价要素是指标的组成部分,通常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与监控等方面。

(四)确定评价指标:根据评价要素,确定具体的评价指标,例如控制环境可包括指标如“领导关注程度”、“组织文化建设情况”等,风险评估可包括指标如“风险识别与评估机制”等。

(五)确定评价方法:根据不同指标的特点,确定相应的评价方法,如问卷调查、文件审查、访谈等。

(六)制定评价流程:确定整个评价的流程,并明确评价的主体、责任分工等。

二、指标体系实施(一)培训和宣传:在指标体系实施前,应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使其了解评价的目的、方法和流程,并征求广泛的意见和反馈,以提高评价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二)数据收集与分析:收集相关数据,包括问卷调查结果、文件审查、访谈记录等,并进行统计和分析,以便准确评价内部控制现状和问题。

(三)评估结果及报告:根据收集的数据,进行评估结果的量化和总结,形成评价报告,明确出内控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四)改进措施的制定和实施:根据评价报告的结果,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和行动计划,并进行实施监督,确保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五)持续改进: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持续完善和改进的过程,应定期对内部控制情况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改进。

三、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性(一)规范组织运作:评价指标体系有利于规范组织各项事务的运作,加强内部控制,提高组织的效益和效率。

(二)减少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发现内控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有助于及时采取措施减少风险的发生和损失的产生。

(三)提高工作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实施可以帮助组织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工作质量,提升员工的绩效和满意度。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指标评分表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指标评分表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指标评分表评分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指标评分指标|评分标准-|-1. 目标与战略规划|1分:单位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战略规划;<br>2分:单位有一些模糊的目标和战略规划,但没有详细的实施计划;<br>3分:单位有明确的目标和战略规划,并有详细的实施计划。

2. 组织架构与职责|1分:单位内部组织架构混乱,职责不明确;<br>2分:单位内部组织架构较为清晰,职责部分明确;<br>3分:单位内部组织架构清晰,职责明确。

3. 人员配备与培训|1分:单位人员配备不足,缺乏专业化人才;<br>2分:单位人员配备一般,培训机会有限;<br>3分:单位人员配备充足,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并有定期培训机会。

4. 内部控制制度|1分:单位没有制定内部控制制度;<br>2分:单位制定了部分内控制制度,但缺乏标准化和完整性;<br>3分:单位制定了全面的、标准化的内部控制制度,并得到有效实施。

5. 资产管理|1分:单位对资产管理不规范,存在浪费和滥用现象;<br>2分:单位对资产管理较为规范,但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br>3分:单位对资产管理严格规范,能够有效避免浪费和滥用。

6. 风险管理|1分:单位对风险管理不重视,缺乏有效的风险识别和防范措施;<br>2分:单位对风险管理有一定意识,但还需要进一步加强风险管理工作;<br>3分:单位风险管理完善,具备较强的风险识别和应对能力。

7. 内部信息通信|1分:单位内部信息传递渠道不畅通,存在信息沟通障碍;<br>2分:单位内部信息传递渠道一般,有一定的信息共享和传递机制;<br>3分:单位内部信息传递渠道畅通,信息共享和传递高效有效。

8. 管理信息系统|1分:单位没有建立管理信息系统;<br>2分:单位建立了管理信息系统,但功能不完善;<br>3分:单位建立了全面的、功能完善的管理信息系统,并能够有效支持内部控制工作。

构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

构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

构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由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所设计实施的内控制度欠缺应用的完善性,部分单位负责人在内部控制评价上没有树立正确的认识,甚至存在防范心理,导致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处在搁置状态。

一、构建评价指标的基本原则在选取内部控制评价指标时,必须按照一定的评价原则及规律,客观真实地反映内部控制实施的有效性程度。

各评价指标必须具有一定的逻辑关系,且设置的层次结构合理有效。

具体应依据以下几个原则:(1) 全面系统性原则。

全面性是指评价指标必须能够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各项经济活动及重要事项的内部控制展开全面客观的评价,确保内容的完善性和全面性。

此外,注重各个评价指标的内在逻辑性,遵循系统性原则,整体并非各个部分的简单叠加,若离开了整体,各个部分也就失去了相应的功能性。

(2) 重要性原则。

重要性是在兼顾全面性的基础上,重点关注单位运行过程中的关键风险项,所选定的指标具有相应的代表性和针对性。

对经济业务带来重大风险影响的各个环节,必须设置关键性的评价指标,重点对其风险产生的可能性及其构成的影响进行评价。

(3) 一致性原则。

一致性是指内部控制评价所设置的指标与实施评价的目的保持一致,所明确的指标必须与所评价对象及其目标具有直接相关性。

要从指标设计和评价实施两个层面去考量,不但能够评价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的有效性,同时关注内控制度执行过程的有效性。

(4) 层次性原则。

对行政事业单位实施内控评价首先要构建科学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具备相应的层次性,依照财政部给出的划分标准,细化其层级进而实施评价。

由此所形成的评价体系更为直观立体,同时能够按照不同的层次来评价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实施程度。

(5) 动态性原则。

行政事业单位所实施的内部控制是一个相对完整的有机体系,在对内部控制实施评价时,所选用的指标及评价过程并非固定不变的,需要依据经济实践及管理需求的动态化发展,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能够更为动态真实地反映内部控制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内部控制评价体系设计

内部控制评价体系设计

确定内部控制评价的目标和范围
识别关键控制活动和控制点
制定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
确定评价方法和程序
设计评价流程和方法
确定内部控制缺陷的严重程度
确定内部控制评价的目标和范围
评估内部控制要素的有效性
编写内部控制评价报告
制定评价报告格式和内容
确定评价报告的目标和范围
设计评价报告的格式
确定评价报告的内容
制定评价报告的撰写规范
添加标题
整合方式:将内部控制评价体系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相互融合,共同实现组织目标
添加标题
关键要素:风险评估、合规性、目标设定、制度建设、监督与监控、改进与优化等
添加标题
优势:提高组织的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提升组织形象和社会责任感
添加标题
与财务管理体系的整合
内部控制评价体系与财务管理体系的目标一致,都是为了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添加标题
案例总结:总结该政府部门内部控制评价体系设计与实践的经验教训,提出对于政府部门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建设的建议和展望。
添加标题
案例三:某金融机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设计与实践
案例实施:详细介绍了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构建过程,包括组织架构、制度建设、流程优化等方面
案例背景:某金融机构在业务快速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风险挑战
01
02
它涵盖了企业各个方面的内部控制活动,包括风险管理、内部审计、合规控制等方面。
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旨在帮助企业识别、评估和改进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降低风险,提高运营效率。
03
04
通过定期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价,企业可以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并为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保障。
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目标和原则
目标:确保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合规性,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和效果,保障企业资产安全和财务报告的可靠性。

内部控制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内部控制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内部控制评估指标体系构建在企业管理中,内部控制评估是保障企业运作正常、规范管理的重要环节。

为了构建一个有效的内部控制评估指标体系,需要综合考虑企业的特点和管理需求。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内部控制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风险管理指标风险管理在内部控制评估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企业面临的风险种类繁多,如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

因此,在构建内部控制评估指标体系时,应设立相关的风险管理指标。

例如,对市场风险来说,可以考虑市场份额、市场变化等指标;对操作风险来说,可以考虑操作流程、内部培训等指标。

通过设立风险管理指标,企业可以更好地发现和应对各种风险。

二、信息披露指标信息披露是企业与外部利益相关方进行有效沟通的重要手段。

在构建内部控制评估指标体系时,应考虑信息披露的完整性和及时性。

例如,可以设立财务报告披露指标,包括报表准确度、财务报告发布时间等;也可以设立非财务信息披露指标,如公司新闻发布等。

通过设立信息披露指标,可以提高企业对外部利益相关方的透明度,增强信任和合作。

三、内部监控指标内部监控是内部控制评估的核心环节,是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的重要手段。

在构建内部控制评估指标体系时,应设立相应的内部监控指标。

例如,可以设立审计程序执行情况指标,包括是否按照规定进行监控、监控结果的准确性等;还可以设立风险识别和控制指标,如异常交易监控、风险控制方案执行情况等。

通过设立内部监控指标,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减少潜在风险的发生。

四、员工培训指标员工是内部控制的执行者,其能力和素质直接影响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在构建内部控制评估指标体系时,应设立员工培训指标。

例如,可以考虑员工培训的覆盖率、培训内容的质量等。

通过设立员工培训指标,可以提高员工的专业素养和责任意识,增强内部控制的执行力度。

五、外部审计指标外部审计是对企业内部控制的独立评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构建内部控制评估指标体系时,应设立相应的外部审计指标。

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本文旨在综述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有两个不同角度,一是基于内部控制要素的内部控有效性度量,一是基于内部控制目标的内部控制有效性度量。

接着在确定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中确定指标体系结构及其各指标如何量化,然后略作展开,重点指出权重如何确定。

标签:内部控制有效性内部控制要素内部控制目标一、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内涵内部控制的设计有效性,指为实现控制目标所必需的内部控制要素都存在并且设计恰当。

设计有效性的根本判断标准是所设计的内部控制是否能为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主要体现为内部控制设计的合理性和适当性。

对财务报告目标而言,所设计的相关内部控制是否能够防止或发现并纠正财务报告的重大错报,是判断其设计是否有效的标准;对于合规目标而言,所设计的相关内部控制是否能够保证遵循适用的法律法规,是判断其设计是否有效的标准;对于资产安全目标而言,所设计的内部控制是否能够合理保证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资产流失;对于战略、经营目标而言,由于其实现还受到很多不可控的因素的影响,因而判断相关内部控制的设计是否有效的标准,是所设计的内部控制是否能够合理保证的董事会和经理层及时了解这些目标的合理性和实现程度、从而调整目标和改进控制措施。

而内部控制的运行有效性,指现有内部控制按照规定程序得到了正确执行。

需要强调的是,即使同时满足设计有效性和运行有效性标准的内部控制,也可能为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而不能提供绝对保证。

由此,我们可以将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界定,是指企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对实现控制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程度,包括内部控制设计的有效性和内部控制运行的有效性。

二、关于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度量评价内部控制有效性,有两个不同角度,一是从内部控制要素来评价,即内部控制健全性;一是从内部控制目标来评价,即内部控制的效果。

按照内部控制要素来构建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主要是基于提供给企业管理者的自我评估模型需要,是从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及其内部监督五个方面来构建的指标体系,然后根据内部控制工作的特点,采用定量或者定性评价方法确定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内控体系评价指标参考标准

内控体系评价指标参考标准
2.是否持续性地收集相关信息,内外部风险识别机制是否健全,是否识别影响公司目标实现的风险
3.是否根据关键业务或事项分析关键成功因素
4.是否识别影响公司目标实现的风险
风险分析
1.风险分析技术方法的适用性
2.结合风险发生可能性、影响程度及可控程度标准划分风险等级
3.风险发生后负面影响判断的准确性
风险应对
针对各类业务事项的主要风险和关键环节所制定的各类控制方法和控制措施是否得以有效实施
利用信息化程度
1.公司是否建立与经营管理相适应的信息系统,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对业务事项的自动控制水平
2.在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中,是否对信息技术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防范
3.信息系统的一般控制是否涵盖信息系统开发与维护、访问与变更、数据输入与输出、文件储存与保管、网络安全、硬件设备、操作人员等方面,确保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2.是否建立员工培训长效机制,培训是否能满足职工和业务岗位需要,是否存在员工知识老化
人力资源激励约束机制健全有效
1.是否设置科学的业绩考核指标体系,并执行考核评价,以此作为确定员工薪酬、职级调整和解除劳动合同等的重要依据
2.是否存在人才流失现象
3.是否对关键岗位员工有强制休假制度或定期轮岗制度等方面的安排
内控体系评价指标参考标准
评价指标
参考标准
一理层的相互制衡
董事会及各专门委员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权限、任职资格、议事规则是否明确并严格履行
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效力于内控体系建设和运行
1.是否科学界定了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在建立与实施内控体系中的职责分工
4.是否对发展战略进行可行性研究和科学论证,并报董事会和股东(大)会审议批准
发展战略有效实施

内控评价体系

内控评价体系

内控评价体系内控评价体系的构建内部控制反应了其通过内部控制的规范化、制度化实现监管部门或企业自身所订立目标的愿望。

而这些目标的实现取决于以下两个方面:内控制度设计是否完整和合理,企业内控制度是否得到有效的执行,如果说合理和完整的内控制度设计及有效执行是保证监管部门或企业自身订立的内控目标得以实现的必要条件~这一条件客观上需要有一套体系来对内控制度的设计有效性和执行有效性作出评价~也即应找到一种合理的评价体系来对企业的内控制度进行评价~对其进行等级界定~并借此来达到规范企业内控制度建设的目的。

内部控制评价体系:一、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设计思路内控评价体系是通过建立一套内控评分系统来实施的~即通过一定的方法对内控项目进行审计~对每一个内控项目按照一定的评分方法评出得分~再汇总得到总体得分情况~以反映企业内控管理水平和管理风险的高低。

内控评价体系的设计方法如下:1(内控评价范围和内容在进行内控评价时~根据企业实际的业务内容并结合内控管理对经营风险防范的相关要求~将内控项目划分为若干大类~如资金管理、存货管理、采购管理、销售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合同管理、涉税事项管理等。

2(内控评价标准和方法在对内控制度进行评价主要是内控制度的完整、合理和有效性~而具体标准又可以划分为要素标准和作业标准,在对内控项目进行评价时~以现场抽样调查为主~辅以访谈、计算核实、观察、检查等手段。

实际工作时将根据具体的项目和内容确定。

在确定内控评价标准和方法时~考虑到内控评价需要定期进行~并且与前期评价相关~首先确定整体内控审计评分由两部分构成:基本项目、以前评价中发现问题纠正情况。

然后再按照每一部分的具体内容确定相应的评分标准和方法第一部分:基本项目,该部分满分为90分,基本项目内审评分是指内控审计人员依据内控审计项目评分和各项目权重加权得出的审计分~是评分审计的主体。

由于内控审计项目中各个具体评分内容所包含的风险不同~对每一个具体评分内容~将根据其风险大小分为高、中、低三级,同时为了体现不同风险等级问题分值的区别~使高风险问题在整个项目值中占较大比例~低风险问题占较小比例~给每个风险等级赋予了一个权重~分别设为5,3,l。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和实施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和实施

附件2:《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指标评分表》填表说明为指导行政事业单位顺利开展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现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指标评分表》中的各指标和评价要点的操作细则,以及评价计分方法说明如下,供各单位在开展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中参考使用。

一、评价指标设置及分值分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采用量化评价的方式,分别设置了单位层面评价指标和业务层面评价指标,分别为60分和40分,合计100分。

单位层面评价指标分为6类21项指标,业务层面评价指标分为6类15项指标。

二、评价操作细则(一)单位层面指标(本指标共60分)1。

内部控制建设启动情况指标(本指标共14分)。

1。

1 成立内部控制领导小组,制定、启动相关的工作机制.(分值4分)评价操作细则:本单位应启动内部控制建设,成立内部控制领导小组(1分),由单位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1分),建立内部控制联席工作机制并开展工作(1分),明确内部控制牵头部门(或岗位)(1分)。

通过查看会议纪要或部署文件确认。

1。

2 开展内部控制专题培训。

(分值3分)评价操作细则:本单位应针对国家相关政策,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以及本单位内部控制拟实现的目标和采取的措施、各部门及其人员在内部控制实施过程中的责任等内容进行专题培训。

仅针对国家政策进行培训的,本项只得1分;仅针对国家政策和单位制定制度进行培训的,本项只得2分。

通过查看培训通知、培训材料等确认。

1。

3 开展内部控制风险评估.(分值3分)评价操作细则:应基于本单位的内部控制目标并结合本单位的业务特点开展内部控制风险评估,并建立定期进行风险评估的机制。

通过查看风险评估报告确认。

1.4 开展组织及业务流程再造.(分值4分)评价操作细则:应根据本单位“三定”方案,进行组织及业务流程梳理、再造,编制流程图。

通过对职能部门或岗位的增减或调整、相关制度修订的前后比较确认.2。

单位主要负责人承担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责任情况指标(本指标共6分).2。

内部控制指标体系

内部控制指标体系

企业概况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下简称“外高桥造船”)成立于1999年,是中国船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十年来,公司始终坚持科学发展,沿着市场化、国际化、现代化的目标稳步向前迈进,不断用数据书写着企业发展的新篇章。

如今,公司规划占地总面积超过500万平方米,年造船能力700万载重吨以上,造船总量和经济效益连续多年稳居国内造船企业首位,被誉为“中国第一船厂”。

作为一家船舶与海洋工程并举的造船企业,公司依靠先进的硬件配置,科学的生产流程和合理的工艺布局,运用现代集成制造SEM系统组织造船生产,保证了产品的建造周期和优良品质。

在船市低迷,行业动力不足的背景下,公司将“管理创新、降本增效、转变作风、着眼长远”作为当前工作指导方针,依托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下称中船集团)的整体优势,依靠自身的综合实力,逆势而上,积极寻求进入高附加值船舶领域机会,并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一、成果背景为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提升管理水平,加强内部控制已成为企业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

2008年,财政部联合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正式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下称“规范”)。

要求自2009年7月1日起先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鼓励非上市的大中型企业执行。

随后颁布了相关配套指引,具体包括:《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

指引增强了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可操作性,为企业加速内部控制建设,创建内部控制体系提供了指南和方向。

企业在长期经营过程中,建章立制工作已逐渐完善,内部控制体系的大致框架也业已构筑,却依然存在大量诸如财务信息失真、管理失控、营私舞弊等现象。

这些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再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如果无法得到有效执行,也只是形式主义的花架子;鉴于此,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监督检查和评价工作任重道远。

因各企业类型的多样化和差异化,在内部控制体系的具体评价活动中,缺乏科学、客观、统一的评价标准和内容范围。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考核评价体系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考核评价体系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考核评价体系内部控制考核评价体系是行政事业单位进行自我监督、自我完善的重要手段,也是衡量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准。

那么,如何构建一个科学、合理、有效的内部控制考核评价体系呢?本文将为你解答。

一、明确内部控制考核评价的目标内部控制考核评价的首要任务是确保单位资源的合理利用,防止贪污、浪费等现象的发生。

还要保证单位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提高单位决策的科学性。

因此,在构建内部控制考核评价体系时,必须明确这些目标,确保体系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二、确定内部控制考核评价的内容1.组织结构:检查单位内部组织结构是否合理,权责分明,管理有序。

2.制度建设:评估单位内部制度是否健全,包括财务制度、人事制度、采购制度等。

3.风险管理:评估单位是否存在重大风险,以及是否建立了风险防范和应对措施。

4.信息与沟通:检查单位内部信息是否畅通,沟通机制是否有效。

5.内部监督:评估单位内部监督机制是否完善,是否有专门的监督机构或人员。

三、建立内部控制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内部控制考核评价指标是衡量内部控制效果的具体标准。

指标体系应包括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

1.定量指标:如资产利用率、成本利润率、员工满意度等,这些指标可以用数据来衡量,便于分析和比较。

2.定性指标:如组织文化、领导能力、员工素质等,这些指标难以用数据衡量,但同样重要。

四、制定内部控制考核评价的方法和程序1.定期自评:单位应定期进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查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2.内部审计:单位应设立内部审计机构,对内部控制情况进行审计,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3.外部评估:单位可以邀请外部专业机构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估,以获取更为客观的评价结果。

五、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1.激励机制:对表现优秀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激发其积极性。

2.约束机制:对违反内部控制规定的行为进行处罚,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力。

六、持续改进和完善内部控制考核评价体系不是一成不变的,单位应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和完善。

内控指标评价体系

内控指标评价体系

内控指标评价体系
内控指标评价体系是一个用来评估企业内部控制效果的指标体系。

它通过对一系列内部控制指标的评估,来判断目标企业内部控制的全面性、有效性和完整性。

常用的内控指标评价体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目标设定与战略规划:评价企业是否设定了明确的经营目标和战略规划,并是否与内部控制相一致。

2. 风险管理与控制环境:评价企业是否建立了完善的风险管理和控制环境,包括风险识别、评估、监控和应对措施等。

3. 控制活动:评价企业内部控制活动的有效性和全面性,包括对投资决策、采购、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的控制。

4. 信息与沟通:评价企业是否建立了完善的内部信息和沟通系统,包括信息采集、分析和传递等。

5. 内部监督与评估:评价企业内部监督和评估机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包括内部审计、风险评估、定期检查等。

6. 监管合规:评价企业是否能够遵守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并建立了相应的合规制度和流程。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评估,可以全面了解企业内部控制的状况,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企业的内部控制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
一、高校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针对高校内部控制自身的特点,遵循全面性、合理性、科学性、可操作性的原则,设计指标体系如下:
1.组织架构:行政事业单位的组织架构是行政事业单位明确内部各层级机构设置、职责权限、人员编制、工作程序和相关要求的制度安排。

组织架构包括职责分工、制度建设和关键岗位责任制。

职责分工指按照不相容岗位分离的制衡原则确定高校领导和分管领导对内设部门和下属单位的管理职权划分;制度建设指高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情况,是否各个部门、各项业务都建立了控制制度、控制程序;关键岗位责任制是对内部控制目标实现有重要影响的关键性岗位,是否明确其岗位职责权限、人员分配,以及按照规定的工作标准进行考核及奖惩。

2.决策机制:高校是否有合理的决策议事制度,详尽的决策记录制度和可操作性的决策问责制度。

决策机制包括风险评估、专家论证和集体决策。

风险评估指高校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找出那些影响控制目标实现的有利和不利因素,并对存在的风险隐患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从而确定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专家论证指聘请专家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论证,并将论证的结果作为决策的依据;集体决策指高校对重大经济活动进行集体决策,防止决策风险和腐败行为。

3.监督机制:高校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对于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及时加以改进。

监督机
制包括内部审计、纪检监察、绩效考评。

内部审计指高校内部审计是否保证具有独立性、权威性,是否定期进行内部审计,内部审计发现的问题是否得到改进;纪检监察指高校是否对重要经济活动进行监督监察,是否对领导干部进行廉政教育,是否对信访案件及时处理;绩效考评指对各部门工作人员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进行考核,并进行奖励与惩罚。

4.预算控制:对年度高校收支的规模和结构进行预计和测算,并按照省教育厅批复的预算分配资金,安排各部门的经济活动。

预算控制包括预算编制控制、预算执行控制和决算与考评控制。

预算编制控制指预算编制是否内容完整、项目细化、数据准确,编制过程中财务、资产、基建、人事部门是否相互沟通;预算执行控制指是否定期预算执行情况分析,是否随意调整预算,是否落实预算执行责任制;决算与考评控制指是否及时编制决算报告,决算报告是否整理归档,是否建立财务分析报告制度,是否进行预算评价,是否建立预算执行考核奖惩制度。

5.收支控制:对高校在开展教学、科研及其他活动时取得的收入和发生的支出进行控制。

收支控制包括收入控制、支出控制和债务控制。

收入控制指是否按物价局许可的标准收费,是否违反收支两条线,票据保管、领用、销毁制度是否完善;支出控制指支出是否经过审批,是否符合预算,是否报销票据合法,支出效益是否低下;债务控制指是否经过授权审批,是否具有跟踪管理制度,是否具有偿还能力。

6.政府采购控制:高校按照政府集中采购目录进行采购或采购限额标
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

政府采购控制包括采购计划控制、采购招标控制、验收及结算控制。

采购计划控制指高校是否根据预算合理制定采购计划,采购招标控制指高校组织分散采购时是否进行招标,是否聘请专家进行评标;验收及结算控制是否对采购资产进行预算,供货单位所提供的结算资料是否齐全。

7.资产控制:指货币资金、债权、存货、对外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管理是否适当,是否健全资产管理制度,各类资产是否有相关部门归口管理。

资产控制包括短期资产控制、长期资产控制和投资控制。

短期资产控制包括货币资金存放是否安全,印鉴是否分开管理,货币资金核算是否不相容岗位相分离,银行账户是否统一管理,债权是否及时清理,存货领用、处置是否经过审批;长期资产控制指固定资产是否定期盘点,固定资产处置是否履行招标程序,固定资产是否有明确的保管人,无形资产是否登记入账;投资控制指投资是否经过财政厅审批,投资收入是否收支两条线,是否设立责任追究制度。

8.工程控制:指工程立项是否进行可行性研究,设计方案是否合理,竣工验收是否规范。

包括立项控制、施工控制和竣工决算控制。

立项控制指立项是否进行专家论证,是否经过集体决策,是否建立审核机制;施工控制指是否实行严格的工程监理制度,是否按批准的设计图纸、技术标准及合同约定组织施工,是否按工程进度结算工程款,是否加强对设计变更、进度变更、施工条件变更鳄鱼增减工程的管理;竣工决算指进行竣工决算设计,是否及时办理固定资产移交手续。

9.合同控制:指是否明确授权审批和签署权限;是否按合同约定履行合
同;合同控制包括合同订立控制和合同执行控制。

合同订立控制指是否建立合同专用章保管制度,是否经过授权审批,是否充分了解对方当事人主体资格、信用状况,确保对方当事人具备履约能力,是否聘请专家参与谈判;合同执行控制指是否保质保量按期完成合同,是否按时办理合同价款结算,合同纠纷是否及时解决,合同档案是否登记,归
二、结论
综上所述,加强黑龙江省高等农业院校内部控制三个关键因素是职责分工、制度建设和风险评估。

高校应首先重点运用不相容职位分离、内部授权审批控制科学划分机构功能与分工,合理设置内部控制关键岗位,明确不同部门或岗位的职责权限,实施相应的分离措施,从而形成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工作机制;其次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相关工作程序,工作制度;再次,对业务活动各个环节进行风险评估,设置关键风险控制点,积极应对学校经济活动存在的风险。

黑龙江省高等农业院校内部控制职能部门应每年组织进行内部控制评价工作,及时发现经济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推进黑龙江省高等农业院校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作者:姚艳王积田单位:东北农业大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