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研究

合集下载

的数学教学设计教研简短

的数学教学设计教研简短

的数学教学设计教研简短
教学设计教研是指通过教学设计来进行教研工作的一种方法。

下面是一个简短的数学教学设计教研的示例:
主题:小数运算
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并能灵活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1.复习小数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

2.小数加法的运算方法和规则。

3.小数减法的运算方法和规则。

教学过程:
引入:通过出示一道简单的小数加法题目,让学生复习小数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

教学活动1:小组讨论
将学生分组,让每个小组设计一个小数加法的实际问题,例如购物时的价格计算等。

学生可以自己选择数字和小数位数,然后相互交换问题,尝试解答对方的问题。

教学活动2:合作学习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从教师提供的小数计算题目中挑选一题,然后在小组内讨论解题方法,并相互检查答案。

教学活动3:实践运用
教师出示一些关于小数加法和减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
识解答问题。

例如,在购物清单中计算总价、比较不同品牌商品的价格等。

教学活动4:反思总结
让学生回顾本课学习的内容,总结小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和规则,并
回答相关问题。

评估:通过课堂练习和作业检查学生对小数加减法的掌握程度,及时
给予反馈和指导。

这是一个简短的数学教学设计教研示例,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目
标和学生特点进行调整和完善。

同时,教研过程中还可以与其他教师进行
交流和分享,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方案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方案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方案1. 研究目的和意义课题研究的目的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使教师不断学习,不断提高,建立更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课程观,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和人文素养,做一个智慧型的教师。

1.进一步激发学生乐学、好学的热情,让学生在学习中有开放的心态、参与的热情、积极求知欲,成为课程资源的主题和学习的主人,从而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2、通过课题研究,引导教师深入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和艺术涵养,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

3、系统地研究教学的有效性原理,努力形成有效教学策略体系,用以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最终达到全面发展。

课题研究的意义1、转变教育观念。

教学观念的更新是教学行为转变的前提。

本课题研究有利于帮助教师正确认识新课程,正确认识教学,切实转变教育思想,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改善课堂环境。

通过有效教学,努力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生活环境,引导学生改变传统学习方式,主动参与知识探究,主动合作,在知识的获得过程中造就良好积极的情感体验,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最终达到全面发展3、改善师生行为。

通过该课题的研究,教师在教学目标的制定落实、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流程的设计安排、作业练习的设计、教学过程的调控等方面都将得到有效的改善;而学生的认知行为方式、情感参与、交流方式等也将得到较为明显的改善。

4、提高教学质量。

本课题研究将学习的自主性和科学性作为激活学生学习的内在机制的因素,一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另一方面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研究水平。

5、促进理论发展。

当前国内在课堂教学有效性方面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力求在借鉴国外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来促进有效性教学理论的发展。

2.研究的目标和基本内容课题研究的目标:通过对“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着眼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构建和谐、高效的数学课堂,促进教师转变课堂教学的视角:关注课堂教学设计、关注课堂教学调控、关注课堂教学成效、关注持续发展;以“数学”的本源为追求,以“有效数学课堂”为载体,以“学生和谐发展”为核心目标,探寻一条有效地促进学生数学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最新5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最新5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最新5篇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1、通过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2、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排列与组合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并初步感知它们间的不同,且能初步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3、通过相关的操作活动,能够找出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4、培养观察、分析、推理及比较(类比和对比)等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经历探索简单事物组合、排列规律的过程,能用不同的方法有顺序地来计算组合、排列数,初步了解简单事物组合和排列的不同。

三、教具、学具的`准备:课件、衣服卡片、学生练习纸四、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和贝贝一起进入有趣的教学广角,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事先板书:数学广角)(二)探究新知,创设情境1、衣服搭配中的组合问题星期天,爸爸、妈妈要带贝贝去游乐园玩,既然是去游玩,就要穿得漂亮一些,贝贝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穿什么衣服(点击出示图片例1图(两件上衣和三件下装,电脑音问:这些衣服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

①生猜师:谁猜的对呢?(你们是不是猜对呢?)我们不妨一起来验证以下,同桌合作动手摆一摆,同时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怎样搭配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摆完后,用你喜欢的方法在练习纸表示出来。

展示成果并交流:师:为了便于同学们表述,我们给这些衣服编上号。

反馈:让学生先反馈摆法,再反馈记录法。

评议。

师:他们的搭配方法中,有重复的吗,有遗漏的吗?他们再摆的时候,是怎样做到不遗漏也不重复的呢?师:简单的说,他们是先确定一件上装,然后和不同的下装进行搭配,再确定一件上装,和不同的下装进行搭配,很快就摆出了6种不同的搭配方法。

这样的思考方法,非常的——生:有顺序。

师:是啊,只要做到有序的思考,就能做到不遗漏也不重复。

师:然后他们按照摆法的顺序,用连线法进行了表示。

你们也是用连线法表示的吗?有没有不是的?其实,我们还可以编号组合来表示,如①A……你们为什么都选择用连线法呢?师:理解了摆法,学会了连线法,你能用算式来表示吗?(3+3=6可以改写为2×3=6)算式中的2和3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呢?(2表示有2件上装,3表示每件下装有3种搭配方法。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优秀5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优秀5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优秀5篇【优秀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五篇】教学设计一:《数的认识与运算》(1)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 认识数字,并能正确书写和念读0-9的数字;- 了解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基本运算符号和运算规则;- 能够进行简单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口算和计算练习;- 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和数学思维能力。

(2)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数字卡片,引导学生认识0-9的数字,让他们念读和书写数字,并在黑板上呈现。

2. 理解数字:通过游戏方式,让学生分组进行数字排序。

然后复习和讲解数字的大小关系和大小比较的符号。

3. 认识运算符号:通过讲解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定义和运算规则,让学生理解运算符号的含义和用法。

4. 进行运算练习:以口算和计算练习的方式,让学生在黑板上完成一些简单的加减乘除运算,并逐步增加难度。

5. 拓展思维:通过提问和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的思考和探索,并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问题或问题思路。

6. 小结与展望:总结本节课的内容,鼓励学生继续积极参与数学学习,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教学设计二:《几何图形的认识与分类》(1)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 认识常见的几何图形,如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矩形等,并学会正确书写和念读几何图形的名称;- 能够对常见的几何图形进行分类,并了解它们的特点和属性;- 通过绘制和拼凑,增强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认知;- 发展对几何学的兴趣和几何思维能力。

(2)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几何图形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认识几何图形,并让他们念读和书写几何图形的名称。

2. 了解几何图形:通过展示不同几何图形的特点和属性,让学生分组进行图形分类,讲解各个图形的特点和命名规则。

3. 图形绘制:引导学生使用直尺和圆规等工具,自己绘制出几个常见的几何图形,并进行命名和比较。

4. 图形拼凑:通过给学生一些图形的碎片,让他们进行拼凑,以完成一些复杂的图形,并思考图形的分类和属性。

新课程下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设计能力的现状研究

新课程下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设计能力的现状研究

新课程下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设计能力的现状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成为了教育改革的重要一环。

本文旨在探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设计能力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提升策略。

通过对当前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设计能力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进一步推动新课程改革的发展。

本文首先界定了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设计能力的内涵,包括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与手段运用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的能力。

接着,通过文献综述和实地调查,分析了当前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设计能力的现状,发现存在教师教学设计理念落后、设计能力不足、缺乏创新等问题。

在此基础上,本文深入探讨了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如教师培训体系不完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学校管理机制不健全等。

本文提出了提升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设计能力的策略,包括加强教师培训、优化教育资源分配、完善学校管理机制等。

这些策略旨在帮助小学数学教师更新教学理念,提升教学设计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求,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通过本文的研究,期望能够为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设计能力的概念界定在当前的教育改革背景下,对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设计能力的要求日益提升。

那么,何为小学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能力呢?简而言之,它是指教师在准备和实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以及学生学情进行系统规划与设计的能力。

这种能力涵盖了教师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对教材内容的把握、对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创新、对教学评价的设计以及对学生学习需求的洞察等多个方面。

教材分析能力:教师能够深入理解和分析小学数学教材,明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把握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科学、合理的教学思路。

教学方法设计能力: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规律和学习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并创造性地设计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五年级数学课例研究教案

五年级数学课例研究教案

五年级数学课例研究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分数的意义及分数的加法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加法运算规则。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加法的实质,能正确进行分数加法运算。

2. 第二课时:分数的减法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减法运算规则,能正确进行分数减法运算。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减法的实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分数减法。

3. 第三课时:分数的乘法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乘法运算规则,能正确进行分数乘法运算。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乘法的实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分数乘法。

4. 第四课时:分数的除法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除法运算规则,能正确进行分数除法运算。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除法的实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分数除法。

5. 第五课时:分数的综合应用教学重点: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教学难点:将分数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理解分数的意义和运用。

四、教学步骤:1.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2. 讲解新知识,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3. 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五、课后作业:1.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

2. 运用所学分数知识,解决一个实际问题。

3. 准备下一节课的课堂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合作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兴趣。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研究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研究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研究摘要: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重视以生为本开展教学活动,作为数学教师要发挥自身领导作用,结合学生的需求,打造高效数学课堂,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增加生活技能。

基于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措施,以期希望对相关人员有所帮助。

关键字:小学;数学;教育引言:想要实现学生学习质量和效率的提升,就要开展前置性探究教学,启发学生独立学习,根据生活知识以及相互合作决绝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推理能力,从而达成深度学习目的。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带领学生挖掘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增强学生探索精神。

一、更新教育理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作为教学活动中重要的角色,应该充分认识到自己以前教学方面的不足之处,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改革。

在学生解题的过程中,数学教师必须反思自身教学手段,能否真正有利于学生。

在小学数学的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掌握前置性的教学概念,明确这种教育方法的重要性,根据学生的需要,合理设置课程内容,促进学生大脑发育。

面对不同的学生,教师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掌握主动学习的方法和技巧,顺利完成前置的教育目标,调动学生的内在潜力,以便提升课堂质量。

在完善数学课堂的教学理念时,教师一定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及时转换自身教育理念,如果教师的教育理念错误,那么需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在根本上解决问题,针对错误的理念进行纠正,这样的方式让数学课堂教学更加有效,让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中有所感悟[1]。

例如,在《小数除法》中,教师先不讲解教材中的定义和规律,可以给学生布置不同的习题:竖式计算2.36/1.8=? 2.7/0.75=?让学生自由计算,探究习题的正确答案。

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有把1.8和2.36之间的小数点去掉,但是没有将2.36变成23.6。

因此,发现被除数和除数所增加的倍数不同。

而计算2.7/0.75时,学生先把2.7划去小数点,从而变成27,再0.75划去小数点成为75计算,最后由于计算错误,明白在被除数位数不够的情况下,应该用0补足。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研究理念5篇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研究理念5篇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研究理念5篇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小学数学教学研究,方便大家学习。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研究1教学目标:1、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的验算,包括没有余数的和有余数的。

2、通过具体的问题,理解验算的方法和意义。

重点难点: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及意义。

教学流程一、口算题1、第三题第(1)小题,学生完成;2、完成后校对反馈,并且说出口算的算法。

二、没有余数的除法验算的问题1、出示例题图,观察图中的数学信息,并结合问题1进行详细解读;2、如何解决第一个问题,用什么方法计算?在学生引导下列式;3、计算,得到答案(鼓励口算并且说一下口算过程:“36÷3,先算3÷3=1,再算6÷3=2,是12”)4、如何验证计算的正确?讲述:一般而言在遇到除法验算的时候我们一般用乘法验算。

谁会验算?12×3=36,并且理解一下,每一个数字在乘法中的意义,这道乘法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5、出示一道题目64÷2并要求验算,上随堂本。

注意横式上改写什么,在反馈的时候重点查。

6、在做完这两道题目之后,从乘法、除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入手,引出验算的第一种情形:商×除数=被除数。

(引导学生,教师不说出)7、快速口算55÷5并且验算,学生说。

8、完成第三题第(2)小题的口算,并且说说为什么能算的这么快。

三、有余数的除法验算的问题1、接着出示问题,65元可以买多少块冰欺凌,还剩多少元?2、学生列出算式,得到答案,这回要求学生自己检查横式,看看有没有错误。

3、你会验算吗?分两步进行,先从意义出发,理解21×3=63(元)表示的意义是买冰欺凌花去的钱,再加上剩下的2元才是一共得钱;再用竖式表示理解: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4、运用已经学习过的知识进行甄别,完成第一题的题目,回答问题的模式:“96是第二行的积,32是第一行的商,第二行和第一行可以用来互相验算”5、你能根据我的算式再说出一组像这样的式子吗?58÷5=11 (3)四、独立完成除法的验算1、完成第二题的剩下一题,并且请学生板演;2、关注竖式中验算的部分,并且说清楚所用的原理是:商×除数+余数=被除数;3、注意格式的问题:“横式上的余数有没有丢”、“横式上的商会不会写成被除数”……,找到问题之后再查找中招率,引起重视;4、完成68÷6的验算过程,查除法竖式有没有错余数在验算的时候有没有加横式上有没有写错五、全课总结1、本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要重点训练学生说)2、课堂作业:补充p2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研究2一、教学目标(一)知识和技能借助生活中的具体物体,认识质量单位吨,感知1吨在生活中的应用。

中学数学问题解决课堂教学设计的研究

中学数学问题解决课堂教学设计的研究

中学数学问题解决课堂教学设计的研究一、引言数学问题解决是数学学习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

然而,在中学数学教学中,问题解决往往被机械记忆和套路化的解题方法所掩盖,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解决能力得不到有效的培养。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在中学数学课堂中设计有效的问题解决教学,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二、问题解决教学模式1.认识问题在问题解决教学中,首要任务是帮助学生正确理解问题。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实际问题、猜测答案、引导学生思考等方式,激发学生对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习惯。

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审视问题的背景、条件和要求,帮助学生理解问题的本质。

2.制定解决策略一旦学生正确理解了问题,接下来就需要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解决策略。

教师可以通过提供多种不同的解题方法,帮助学生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解题方法,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施解决方案学生选择了解决策略后,就需要实施解决方案。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思考和推理过程,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解题过程,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4.检测解决结果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结果的验证和评价。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测试题目,让学生检验自己的策略和解决过程是否正确。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之间的对话和讨论,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思辨能力。

三、问题解决教学设计1.材料准备在问题解决课堂中,教师应该准备一些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兴趣。

同时,教师还可以提供一些辅助工具和资源,如图表、计算器等,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问题。

2.引导学生思考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例如,“问题的要求是什么?条件有哪些?我们可以采取什么方法解决?”这些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问题,培养学生系统思维的能力。

3.合作学习问题解决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小学数学课堂研究课题有哪些

小学数学课堂研究课题有哪些

小学数学课堂研究课题有哪些?2012-03-20 14:39刘希梅731215|分类:数学|浏览16310次分享到:2012-03-20 15:49提问者采纳一、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研究1、有效运用学生的学习起点实践研究研究内容:什么是学生的学习起点,在数学教学中学习起点有哪些不同的类型研究,如何寻找与有效运用学生的学习起点研究。

2、关注数学习困难生的实践研究研究内容:对数学概念掌握、计算技能或或问题解决能力较弱的学习困难学生的个案研究,如何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辅导研究,关于“两极分化”现象的成因与对策研究。

3、小学数学课前基础调查的作业设计研究4、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优化研究。

二、教学资源研究1、数学课堂合理利用教学资源的研究。

研究内容:什么是数学课堂中可利用的教学资源?教学资源有哪些不同类型?如何利用课堂教学中的错误资源?如何合理运用教材,如教材中的主题图和练习题?如何对有困惑的教材进行创造性的重组并提出新的见解?如何发挥学具的作用?应用题与问题解决的关系研究2、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研究三、教学设计研究1、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一般策略与关键因素的研究研究内容:问题解决教学的一般策略与关键因素2、关于“算”、“用”结合教学策略的研究研究内容:练习课的设计策略,练习题的开发与运用,关于应用题教学中数量关系教学的研究。

3、关于数学教学中动手实践有效性的研究4、关于数学欣赏课的研究5、关于新课程背景下口算教学的研究四、教学过程研究1、学生数学学习心理体验的研究研究内容:如何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的产生、发展与价值?如何选择有效的教学方式?2、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研究内容:如何把握课堂教学的节奏?如何提高课堂反馈的实效性?关于课堂上学生独立作业时间的研究,如何提高数学教师的课堂导入技能?投入和提高数学教师的课堂讲解技能?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如何处理好策略多样化与基本方法之间的关系,教师课堂提问的有效预设与课堂调控的研究(有些内容也可以单独成为研究课题)五、教学评价研究1、小学数学命题改革的趋势与策略研究2、小学数学“解决问题”评价内容与方式的研究3、学生视角中的“好”数学教师标准的调查与研究4、学生视角中的“好”数学课标准的调查与研究六、其他问题或课题1、数学教师所需要哪些更高层次的知识?2、小学数学中若干数学背景知识的梳理。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申报方案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申报方案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申报方案一、课题的提出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以来,小学数学教学经历了一次巨大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等方面的洗礼,数学教学焕发着充沛的活力。

但我们通过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现状的调查研究发现,大部分教师的教学策略并未得到根本改变,教师教得无味,学生学得无趣,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

高耗低效,缺乏策略,成为教与学的阻碍。

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要系统地研究教学的有效性原理,努力形成有效教学策略体系,用以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最终达到全面发展。

鉴于此,我们提出了“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这一课题的研究,试图开拓一条有关教学有效性的发展之路。

1、现代数学教育应对时代挑战的需要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学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有专家深刻指出:“高技术本质上是数学技术。

”“数学是核心技术。

”“数学:关键技术的关键。

”面对数学的急剧变化,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数学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会运用数学,数学学习的最重要的成果就是学会建立数学模型,用以解决实际问题。

然而,在我们的数学教育中,数学成了封闭的系统,成了固定的逻辑联系。

不是数学成为人的工具,而是数学教育使人成了数学的工具,成了解题的工具。

因此,面对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面对需要每个人发挥创造力的现实社会,我们只有改进数学课堂教学策略,才能使数学教育适应学习化社会的需要,也才能为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做出积极的反映。

2、新课改对数学课堂教学提出的要求《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明确阐述了数学教育应使学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在课程内容方面“仅规定了学生在相应学段应该达到的基本水平,教材编者及各地区、学校,特别是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愿望及其发展的可能性,实施因材施教。

”这标志着数学教育正发生着“从知识本位到学生发展本位,从封闭性到开放性,从强求统一到注重差异”的重大变革。

数学教研活动方案设计7篇

数学教研活动方案设计7篇

数学教研活动方案设计7篇数学教研活动方案设计篇1为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素质。

在这个充满希望的新学期里,我们数学教研组将一如既往的做好各项工作,特制定本学期的教研组工作计划如下:一、指导思想以学校教导处教学工作计划要点为指导,确立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稳步推进课程改革。

围绕教研组的科研课题,转变教育理念,改进教育方法,优化教学模式,逐步提升课堂教学效益,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二、目标任务1、发展上学期数学教学效果,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数学教学质量与上学期相比能有所提高。

2、开展以如何利用课堂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为主题的课堂教学研究活动,着力变革教师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3、开展创建优秀教研组活动,切实加强教学研究,提高教学研究能力,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争取好成绩,争当优秀教研组。

4、按时高质量的完成学校规定的各种常规工作。

三、主要措施1、扎实做好常规教学工作:(1)备课要充分,目标要明确;上课要认真,方法要灵活;作业布置要突出重点,讲求效果,有收必改,有练必评,有错必纠;(2)各数学教师认真拟定好教学计划和辅导学生的计划。

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良好习惯培养,做好辅优帮困的工作。

(3)加强自身业务学习:养成多看书,看好书的习惯,多参加校内外的专题讲座、教材培训、教学交流和观摩等活动,一学期听课、评课达到10节以上。

2、加强教研工作:(1)切实做好每一次教研组的教研活动,做到活动前有中心议题,活动中有记录,活动后有分析。

(2)全体数学教师要善于用新课程理念来审视和剖析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行为,每位老师每学期上一节展示课,课后要进行反思,并写出教学体会。

(3)创设学习信息技术的氛围,提高运用信息技术的意识,提高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鼓励教师运用,切实全面提高数学教师的信息素质。

四、各月活动安排:九月1、小结上学期期末测试情况,制定本学期教学计划。

小学数学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与实践的案例研究

小学数学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与实践的案例研究

小学数学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实施方案)一、问题的提出我市进入新课程实验已近一年,广大数学教师在使用和实践新教材的过程中,创造了许多积极有效的方法和经验,但也存在诸多困惑与问题。

1、如何以《数学课程标准》为指导,正确理解教材编排的目的、意图,合理把握教学目标?特别是与原有教材相比,新课程内容领域有所拓展,面对这些新增加的内容,教师在如何合理把握教学目标上感到困难。

如何在课堂教学设计中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新课程实验应该是一个扬弃的过程,一方面,教师不应因循守旧,穿新鞋走老路;另一方面,也要坚持传统教学的成功经验。

实践中,不少教师一味求新、求异,追求形式上的创新,完全抛弃了传统的成功经验,结果适得其反。

如《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这一理念要求教师改变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单一的教学方式,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

但实践中,部分教师片面理解这一理念,过分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索。

如在陈述性知识(比如:1厘米有多长,1平方厘米有多大,二分之一应该怎样写等)的教学中,有些教师“不敢”采用讲授的方法,而要费尽心机创设情境,再三启发学生,期望学生自己通过探索得出结论,结果费时费力,影响课堂教学效率。

2、如何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转化成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首先,部分教师将理念当成目标在追求。

“为体现新理念而教”代替了“为学生的发展而教”,从而造成了目前课堂教学中追求新形式而忽视数学教学实质的问题。

比如,计算教学是低段数学课程的主要内容,新课程理念提出要“鼓励算法多样化”,这源于对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尊重,显然是十分必要的。

但教学实践中,教师把“鼓励算法多样化”理解成了“追求算法多样化”,课堂教学中,像挤牙膏似的反复追问:“谁还有不同的算法?”而学生为了“迎合”你教师的需要,不断“创造”出各种新的算法。

在一次教学实践中,围绕“24+9”的算法交流持续了整整26分钟,学生“创造”出十余种不同的算法(其中不少算法是大部分学生无法理解的)。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优秀5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优秀5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优秀5篇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方案篇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84—86页。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探索并掌握三角形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应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探索过程。

【教学关键】:让学生经历操作、合作交流、归纳发现和抽象公式的过程。

【教具准备】:课件、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纸片各一个,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各三组、剪刀等。

【学具准备】:每组同学准备两个完全一样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各一个。

【教学过程】一、欣赏画面,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让学生找自己会算面积的图形,并说出计算公式。

教师提问:你会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吗?好,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三角形的面积计算。

关于三角形,你学过哪些有关的知识。

学生回答,师展示。

二、分组操作和讨论,填写实验报告单。

(一)1、上节课,我们是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来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的。

大家猜一猜:能不能把三角形也转化成我们已学过的图形来求面积呢?2、请同学们拿出你们课前准备的完全一样的两个锐角三角形、两个直角三角形、两个钝角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

3、按照你的想法,和小组内同学一起拼一拼,剪一剪,看一看,可以把三角形转化成哪些我们会求面积的图形。

4、学生小组合作,拼剪图形。

教师巡视,帮助学困生拼剪。

5、各小组填写发现报告单,填写我们是用()拼或剪成了()。

6、小组汇报摆出的结果:7、组织学生讨论。

“课程思政”视域下高中数学教学设计研究——以“集合的概念”为例

“课程思政”视域下高中数学教学设计研究——以“集合的概念”为例

“课程思政”视域下高中数学教学设计研究——以“集合的概念”为例为落实“三全育人”,高中数学教师有义务在数学课堂上践行课程思政理念,即有必要在课程思政视域下进行教学设计。

下文以“集合的概念”为例,给出课程思政视域下教学设计示例。

一、情景引入同学们从不同的初中相聚在这里,一起开启崭新的高中学习时光,想必大家一定对自己和同学有很多新的期待。

我们在同一个班里,意味着我们是一个集体,以后我们就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高一 X 班,而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也很应景,高中数学的开篇---集合。

【歌曲:爱我中华】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支花……大家肯定对这首歌很熟悉,歌曲中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就意味着我们各民族儿女构成一个集合,那就是中华民族。

五湖四海的健儿们奋进步伐,在各自岗位上建设我们共同的国家。

那同学们在进入高中生活后,也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充实自己,努力拼搏。

【课程思政切入点】思政素养的培养。

通过耳熟能详的歌曲引入,歌曲中不仅联系着本节课的知识,而且蕴含着课程思政元素。

新课引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及民族感与集体感的培养。

二、概念形成1.出示一组实例:(1)1~10 之间所有偶数;(2)树人中学初二学生;(3)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4)到直线距离等于定长的点。

2.教师提问:以上各例有什么特点?能概括出以上这4个例子具有的共同特征吗?请大家讨论。

学生之间相互讨论交流,大致归纳出集合概念的关键要素。

教师追问:能否给出集合的一个大体描述?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总结。

【元素】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

【课程思政切入点】思政素养和个性品质的培养。

学生回答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后,教师指出,在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历史中,中华文明熠熠生辉,需要今天的我们去细细品味并发扬光大,以此来让学生对民族的自豪感和热忱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从而激励他们学习。

实例来源广泛,从数学、生活、人文知识等不同角度来帮助学生体会集合与元素的含义,感受数学与人文的联系,提高人文素养。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10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10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10篇第一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分析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我校建构了数学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三环节六步骤为核心的“361”模式。

下面谈一谈我们在课堂上的实际做法。

一、完善与发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361”表示的意义:“3”是课堂预案,指的是“学习内容分配、学习形式选择、学习时间安排”;“6”是教学过程,指的是“三环节6个步骤”;“1”是教学效果,指的是“上1节高效课”。

在整体教学中要注重三个阶段:即“课前”周密计划,“课中”灵活运用,在“课后”有效反思。

具体表现在:第一方面体现在学习形式的时间分配上。

课堂40分钟按照3:6:1的比例,划分为“12+24+4”。

要求小组合作占到30%,学生自主学习占到60%,剩余的10%用于师生互动拓展延伸。

第二方面体现在小组建设上:即30%是优秀生,60%是中等生,10%是学困生。

好中差这样有机搭配,体现均衡性。

第三方面体现在学习内容上:即30%的知识是不用讲学生就能自己学会的,60%是通过讨论才能学会的,10%是通过同学之间在课堂上展示,互相回答问题,加上老师的强调、点拨,并通过反复训练才能会的。

具体的六步骤模块为“导入设计—出示目标—探究新知—巩固拓展—课堂小结”二、优化学习方法,科学合理地设计课堂教学流程上好一节精讲探究课,重点把握好以下六个步骤教学:第一,在“导入”设计中,要创设情境启动“自主探究”活动。

导入设计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引起学生“探究新知”的共鸣。

如:二年级上册《乘法的认识》这一课,先以课题创设问题情境,再以出示游乐园主题图创设情境,就会自然地进入新知环节的学习。

第二,在“目标”出示中,要向学生明确本节课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和标准,让学生明确自己应该学会什么,并确信这些内容值得一学。

这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便会产生,提高教学效果。

学习目标的明确要注重“三维角度”。

第三,在“探究”过程中,要全方位实施“先自主后合作”的活动。

高效课堂的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研究

高效课堂的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研究

高效课堂的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研究教育是支撑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主要是通过多种渠道来培养高素质人才,从而实现各个产业的全面发展。

素质教育与新课改的提出,教学理念、教学目标与教学模式等都发生了极大的改变,主要崇尚教學的人性化与科学性,从而实现教学的高效性与实效性。

传统的初中教学模式以教师灌输式为主,学生参与课堂的机会很少,学生的主体地位无法得到彰显,最终会制约初中数学教学质量。

为缓解此现状,打造高效课堂,本文就初中数学教学的科学性设计展开了分析与研究。

标签: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设计一、引言现如今,素质教育与新课改不断推进,开展初中数学教学时,应转变传统的教学思想,要求教育工作者要及时更新自身的想法和理念,主张以生为本的理念,选择更具创意性、个性化与趣味性的教学模式,如创设情境、多媒体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此类教学模式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也能营造更为轻松、快乐的氛围,从而可为高效课堂的打造提供条件。

为便于学生获取更为详细的数学知识点,应重视对数学教学的规范性设计,规范设计流程,确定好课堂教学内容,才能实现数学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二、初中数学教学现状纵观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现状,了解到受到传统数学教学思想的限制与影响,使得整个初中数学在创新方面很难得到全面的突破,从而会制约初中数学教学质量。

影响初中数学效率与质量的因素很多,其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层面:1.传统数学教学课堂中,学生占据着主体性地位,且其主要是将讲授内容作为核心点,在学生主体意识与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等方面有所忽略,最终使得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很难得到全面提升。

2.实施教学时,教师未提前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且所选择的教学模式也相对单一。

实际教学活动的实施,师生间的沟通严重不足,进而使得学生丧失一定的学习兴趣。

3.开展数学教学时,教师通常更为重视理论性教学,在实践教学上存在严重缺失,且学生所获取的知识点无法和实际生活进行明确联系,进而会阻碍学生的思维。

数学教学设计实践报告(3篇)

数学教学设计实践报告(3篇)

第1篇一、背景与目的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教学设计在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数学教学设计的实践,探讨如何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设计原则1. 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知识与技能并重: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3. 注重探究与实践:通过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 重视评价与反思:及时评价教学效果,反思教学过程,不断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水平。

三、教学设计案例1.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分数的加减法》2.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分数现象,如蛋糕、水果等,引导学生回顾分数的意义,为新课做好铺垫。

(2)探究新知①观察比较:教师展示两组分数,引导学生观察分数的特点,如分子、分母、分数单位等。

②操作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分数加减法操作,通过画图、剪贴等方式,体验分数加减法的计算过程。

③总结归纳: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强调通分的重要性。

(3)巩固练习教师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计算能力。

(4)拓展延伸教师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4.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分数加减法的计算过程,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掌握不够牢固,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巩固。

数学学科教研活动策划(3篇)

数学学科教研活动策划(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数学教育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创新意识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进一步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本教研活动旨在通过组织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升数学教育教学水平。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数学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和把握,增强教育教学改革意识。

2.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分享教育教学经验,共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3. 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数学教师。

4. 优化课堂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活动主题以“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为主题,聚焦数学课堂教学、教学评价、课程资源开发等方面,开展系列教研活动。

四、活动时间2022年9月至2023年6月,共10个月。

五、活动对象本地区所有小学、初中、高中数学教师,教研员。

六、活动内容1. 开幕式及专家讲座(1)开幕式:介绍活动背景、目的、意义,宣布活动安排。

(2)专家讲座:邀请知名数学教育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如《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研究》等。

2. 教学观摩与研讨(1)观摩课:组织教师观摩优秀数学课堂教学案例,学习借鉴先进的教学经验。

(2)研讨课:针对观摩课进行研讨,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3. 课题研究(1)课题申报:鼓励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实际,申报课题研究。

(2)课题研讨:定期组织课题研讨活动,分享研究成果,推动课题研究深入进行。

4. 教学设计比赛(1)比赛主题:以“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为主题,设计一节优秀数学课堂教学设计。

(2)评选标准:注重教学设计的前瞻性、创新性、实用性和可行性。

5. 教学反思与交流(1)反思活动: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撰写教学反思,分享教学经验。

(2)交流分享:定期组织教学反思交流,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与提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