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上学期第8周物理高效课堂教学设计:功、功率(2课时)
高中物理研究功与功率教案
高中物理研究功与功率教案
主题:功与功率
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功和功率的概念,掌握相关计算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一、导入(5分钟)
1. 引入功和功率的概念,对学生进行简单介绍和解释。
2. 提出一个问题:如果一个力 F 在一个距离 s 内做功,那么如何计算功?请学生思考并讨论。
二、讲解与示范(15分钟)
1. 通过示意图和实验演示力做功的过程,引出功的计算公式:功 = 力 × 距离× cosθ。
2. 讲解功率的概念,并介绍功率的计算公式:功率 = 功 / 时间。
3. 通过实例计算功和功率,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
三、练习与讨论(20分钟)
1. 分发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计算功和功率的练习。
2. 收集学生解答并进行讨论,强调解题方法和注意事项。
四、应用与拓展(10分钟)
1. 提出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计算功和功率,并给出解答。
2. 引导学生思考功和功率在日常生活和工程应用中的重要性。
五、总结(5分钟)
1. 对功和功率的概念、计算方法进行总结,并强调实际应用。
2. 鼓励学生多练习,加深对功与功率的理解和掌握。
六、课后作业
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思考并总结功与功率的关系,并列举两个实际例子。
(备注: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可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确保教学有效性。
)。
高中物理教案《功率》
高中物理教案《功率》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理解功率的概念,掌握功率的计算公式,能够运用功率公式解决相关问题。
2. 能力目标: 能够分析计算功率的实际应用,理解功率与效率、时间、能量的关系。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增强对物理学习的兴趣与自信心。
教学重点:1. 掌握功率的计算公式。
2. 成功解决与功率相关的实例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功率与效率、时间、能量的关系。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 功率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实例问题。
2. 学生准备: 学生预习功率的定义,了解功率与效率、时间、能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新知识 (10分钟)a. 导入: 提出以下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你知道什么是功率吗? 为什么现代社会我们对功率有那么大的需求?b. 引导学生讨论并解释: 功率是做功的速率,表示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功率越大,代表单位时间内做功越多,所以在现代社会中,功率越大的机器设备能够更快速地完成工作。
Step 2: 展示和讲解 (15分钟)a. 教师展示功率的计算公式: 功率 = 做功的大小÷做功所用的时间。
并解释每个符号的含义。
b. 教师通过示意图和实例问题进一步讲解功率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Step 3: 学生探究 (25分钟)a. 学生小组间互相讨论,创造能够理解和计算功率的实例问题,并试图解决这些问题。
b. 学生小组展示他们的实例问题,并讨论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
Step 4: 练习和巩固 (20分钟)a. 学生个人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题,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
b. 学生将解题过程和答案展示给同桌,互相检查和讨论。
Step 5: 归纳总结 (10分钟)a. 教师与学生共同回顾本堂课的内容,总结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b. 学生回答教师针对课堂内容的提问,巩固所学知识。
Step 6: 拓展延伸 (选做)a. 学生可自主查询功率与相关概念的更多应用场景和实例问题,并尝试解决。
高中物理教案功与功率
高中物理教案功与功率教学目标:1. 理解功的概念,能够计算功的大小。
2. 理解功率的概念,能够计算功率的大小。
3. 掌握功与功率在物理学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1. 功的定义与计算。
2. 功率的定义与计算。
教学难点:1. 功与功率的计算方法。
2. 功与功率的实际应用。
教学准备:1. 教材:高中物理教科书。
2. 实验仪器:弹簧测力计、斜面、小车、砝码等。
3. 多媒体投影仪。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通过引入生活中的例子,引出功与功率的概念,并与学生进行简要讨论。
二、讲解功(15分钟)1. 引导学生理解功的定义:当力作用在物体上使其移动时所做的功称为功。
2. 讲解功的计算方法:功(J)=力(N)×位移(m)× cosθ。
3. 通过例题演示如何计算功的大小。
三、实验操作(20分钟)1. 安排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通过测量弹簧测力计示数和小车在斜面上的位移,计算在不同角度下所做的功。
2.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总结与理解功的计算方法。
四、讲解功率(15分钟)1. 引导学生理解功率的定义: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或者单位时间内作用力的效率。
2. 讲解功率的计算方法:功率(W)=功(J)/时间(s)。
3. 通过例题演示如何计算功率的大小。
五、案例分析(10分钟)通过展示实际生活中的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功与功率在不同情况下的应用,如机械工作、交通运输等。
六、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布置相关的练习题目作为作业。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生活中的例子和实验操作,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功与功率的概念,引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他们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的实例和案例分析,加深学生对功与功率的应用理解,提高教学效果。
高中物理功与功率教案
高中物理功与功率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功和功率的概念,掌握计算功和功率的方法。
2.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
1. 掌握功和功率的基本概念。
2. 理解功和功率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内容
1. 功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 功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3. 运用功和功率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
1. 探究:通过实验或例题引出功和功率的概念。
2. 讲解:讲解功和功率的定义,说明其计算方法。
3. 练习:组织学生进行练习,加深对功和功率的理解。
4. 拓展: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功和功率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课堂小结
1. 复习功和功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 强调功和功率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
六、课后作业
1. 完成练习题。
2. 思考功和功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七、教学反思
1.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是否能够有效帮助学生理解功和功率的概念。
2. 学生是否能够熟练掌握功和功率的计算方法。
3. 如何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热情。
功和功率教案
功和功率教案教案标题:功和功率教案教学对象:中学高年级学生教学目标:1. 理解功的概念,能够计算功,并能够解释功的意义和单位;2. 理解功率的概念,能够计算功率,并能够解释功率的意义和单位;3. 掌握功和功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多媒体设备、计算器、实验器材等;2. 学生准备:教科书、笔记本、计算器。
教学过程:Step 1:引入(5分钟)1.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入课题,例如:“你们有没有听说过功和功率这两个物理概念?它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什么应用?”2. 引导学生思考,帮助他们理解功和功率的概念,并举一些简单的例子来解释。
Step 2:学习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15分钟)1. 教师通过课件或者板书的形式,简洁明了地解释功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并提供几个实例让学生进行计算实践。
2. 教师可以通过实验演示来说明功的概念,例如使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物体的位移和力的变化,计算出物体所做的功。
Step 3:学习功的意义和单位(15分钟)1.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帮助他们理解功对于工作和能量转换的意义。
2. 教师解释功的单位“焦耳”(J)的定义和换算关系,并给出一些常见器具的例子,如电灯的瓦特数等。
Step 4:学习功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15分钟)1. 教师通过课件或者板书的形式,简洁明了地解释功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并提供几个实例让学生进行计算实践。
2. 教师可以通过实验演示来说明功率的概念,例如使用小车在不同斜度的坡道上进行运动,计算出小车所做的功率。
Step 5:学习功率的意义和单位(15分钟)1.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帮助他们理解功率对于速度、效率和能量转换的意义。
2. 教师解释功率的单位“瓦特”(W)的定义和换算关系,并给出一些常见器具的例子,如电器的功率等。
Step 6:应用练习和讨论(20分钟)1. 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的功和功率的计算方法。
高中物理功和功率教案
高中物理功和功率教案一、教学目标《功率》教学设计(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功率是描述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 理解功率的物理意义,掌握功率的计算公式、单位。
(二)过程与方法:1.能通过实例、作图等多种方式来描述功率,能用公式计算功率。
2.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和生产中的实际,在讨论中使学生能理解功率的概念。
3.会设计实验,估测功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的能力二、教学重点:功率的概念和物理意义三、教学难点:四、教学方法讨论法五、教学准备六、学情分析虽然我们就生活在大气中,但由于空气看不见,摸不着,所以很可能会忽视大气压强的存在,因此通过演示实验和自主性学习体验到大气压强的存在是这节课的'重点,也是引导学生体会到大气压存在的关键。
然后再通过一些生活实例和信息赠予加以巩固和延伸。
关于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和方向,可通过与液体压强的方向类比和探究活动两种方式得出结论,从而巩固加深对已学的固体、特别是液体压强知识的理解,尽管三者之间各有自己的特点。
另外,通过极具说服力的实验和问题和情景的巧妙设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以加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问题1:小明的教室在五楼,通常上楼需要1.5min,一次他跑步上楼只用了40s,请问:⑴小明在两种情况下,做的功是否相同?⑵你认为这两种上楼方法从物理的角度思考,有什么不同?问题2:有一堆沙子约1t,要送到七楼上去,一种方法是把它们装在桶里,一桶一桶的抬上去;另一种方法使用小型塔吊一次吊到七楼。
你认为两种情况下,对沙子做功是否相同?说出你的理由。
用这两种方法运送沙子,所用的时间是否相同?哪一个快?得出:为了描述做功的快慢,需要引进一个新的物理量___功率二、关于功率的概念1.用速度可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来类比,讲述功率的定义:单位时间内做的功叫做功率。
用字母P来表示。
2.功率的计算公式:3.功率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叫瓦特,简称瓦,用符号W表示。
物理功率的教案高中
物理功率的教案高中教学目标:1. 理解功率的概念,掌握功率的计算公式。
2. 掌握功率的单位和换算。
3. 能够应用功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功率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2. 功率的单位和换算。
教学难点:1. 功率的应用和实际问题的解决。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黑板、彩色粉笔、实验器材等。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引入功率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功率。
2. 示范一些例子,让学生体会功率的作用。
二、讲解功率的概念和计算公式(10分钟)1. 介绍功率的定义: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2. 讲解功率的计算公式:功率 = 功 ÷ 时间。
三、讲解功率的单位和换算(10分钟)1. 介绍功率的单位:瓦特(W)。
2. 讲解功率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四、实验演示(15分钟)1. 教师进行功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2. 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功率并验证计算公式。
五、练习与讨论(15分钟)1. 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应用功率计算公式解决问题。
2. 学生讨论解题过程,解答疑惑。
六、总结与习题训练(5分钟)1. 综合讲解功率的概念、计算公式、单位和换算。
2. 布置功率的习题训练。
教学反馈:1. 对学生在课堂讲解、实验演示和练习中的表现进行评价。
2. 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物理功率的知识。
拓展:1. 分组进行物理功率相关实验,探究功率的应用。
2. 拓展讨论功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电器功率、马力等概念。
教学反思:1. 教师要注重启发性教学,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2. 教师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功、功率》教学设计
14、《功、功率》教学设计(一)知识目标1、做功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
2、深刻理解功的概念,熟练功的计算。
3、理解功率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师生互动掌握物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与比较做功快慢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结合实际理解功和功率的概念(五)教学难点:功率及功率的计算公式在实际中的应用(六)解决问题:1、物体做功的必要因素是什么?2、物体不做功的情况有哪些?3、克服重力做功4、如何测量自身功率的大小?6、P=Fv的使用条件是什么?【潜伏训练】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图片“功夫足球”引入新课:足球运动员郑智一脚大力射门,足球在空中运动的过程中,人对足球是否有力的作用?人对足球是否做功?观察学生答题情况,针对错误较多内容点拨发散。
(学生活动:1、思考; 2、完成潜伏训练内容)(设计意图:提出问题引出学生思考,通过简单判断,回忆“做功”相关知识。
)【精讲释疑】(一)“功”列举生活中有哪些做了功和没做功的例子,为什么做了功?为什么没有做功?判断下列情况是否做功:⑴人推讲台,讲台没动⑵人提水桶,竖直方向提高0.3米,水平方向前进5米⑶举重运动员举起杠铃的过程和举着杠铃稳定时。
提问:你能说出以上情况哪些做了功?做功条件是什么?一连串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回答且归纳物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例1、一木块重10牛顿,在2牛顿的水平拉力的作用下在水平面上匀速前进了5米,拉力对木块所做的功是多少?(问题迁移:拉力做的功? 重力做的功 ?支持力做的功?摩擦力做功多少? 点拨:克服摩擦力做功)(学生活动:通过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判断人做功的情况,总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设计意图:(二)“功率”1、功率意义:描述做功快慢的物理量2、功率定义:做功大小与时间比值3、功率计算公式:4、功率的单位:瓦特,简称“瓦”,用“W ”表示,常用的单位还有“kW ”.其中1W=1J/s ,1kW=1000W 。
高中物理《功率》教案
高中物理《功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功率的定义- 掌握功率的计算公式- 掌握功率与能量的关系2. 能力目标- 能够计算功率的大小和单位- 能够应用功率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能够分析不同物体的功率大小和比较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 提高学生对物理学习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 功率的概念和定义- 功率的计算公式和单位- 功率与能量的关系2. 教学难点- 功率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功率概念应用三、教学内容1. 功率的定义和公式2. 功率的计算方法3. 功率与能量的关系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 讲解功率的概念和意义,引导学生理解功率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具有较大的功率,为什么2. 学习新知识- 讲解功率的计算公式和单位,并通过例题进行讲解和练习- 带领学生理解功率大小的影响因素,如力的大小和速度的快慢3. 拓展延伸- 讨论功率与能量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功率与能量转化的过程- 给出实际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如何提高物体的功率或减小物体的功率4. 总结归纳- 总结功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强化学生对功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引导学生思考功率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和意义五、教学反馈1. 布置作业:完成课后习题,加深对功率概念的理解和掌握2. 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六、教学资源1. 课件2. 教科书3. 实验器材七、板书设计功率的定义:P = W / t功率的单位:瓦特(W)功率的计算方法:P = F · v八、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已经达到,但学生在计算功率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加强练习和巩固。
下节课将针对学生的难点进行针对性讲解和练习,以提高学生的掌握程度。
同时,更多引导学生思考功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高中物理功率教案
高中物理功率教案一知识点 1、功和功的计算2、功率、平均功率和瞬时功功率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理解功、功率、平均功率、瞬时功率等概念的含义。
(2)知道功的正负的物理意义,掌握恒力做功的特点及计算方法。
(3)会分析机车在恒定功率或恒定牵引力条件下运动的状态变化情况。
(4)重点掌握与本节内容相关的重要的习题类型及其解法。
2.过程与方法结合生活中的某些实践进行讨论,达到掌握本节知识的技能和要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中体会合作探讨知识的乐趣,认识科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功和功率的概念并会正确的计算功和功率教学难点功和功率的计算教学过程一、复习预习1、复习:功和能是两个重要概念,它在力学及至整个物理学中都占有重要地位,循序渐进地理解功和能的概念以及功能关系,是学习本章的基本线索。
下面我们首先来复习功和功率的概念。
2、预习:(1)功和功率的概念(2)正功和负功(3)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二、知识讲解课程引入:前面已经复习了力和运动了,物体受力使物体沿力的方向发生位移,我们称力对物体做了功,本节课我来复习功和功率。
考点/易错点1.功和功的计算1.功(1)定义:物体受力的作用,并沿力的方向发生一段位移,称力对物体做了功。
说明:功表示了力在空间上的积累效应,是能的转化的量度(2)功的两个要素:力和沿力的方向发生的位移。
(3)公式:W=FScos EMBED Equation.DSMT4 ( EMBED Equation.DSMT4 为F与s的夹角).说明:①此公式应用于恒力的功,若是变力,一般不用此公式功,是力的空间积累效应。
②α为F方向与s方向的夹角③力对物体做的功只与F、S、 EMBED Equation.DSMT4 有关,与物体的运动状态等因素无关④功是过程量:即做功必定对应一个过程(位移),应明确是哪个力在哪一过程中的功.(4) 单位:焦耳(J)1焦耳=1牛·米,即1J=1N/m(5)标矢性:功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但有正负注意:正负不代表大小,比较功的大小时要看功的绝对值,绝对值大的做功多,绝对值小的做功少。
广东省高三上学期第8周物理高效课堂教学设计:功、功率(2课时)
二、功率
1.定义:功与完成这些功所用时间的比值.
物理意义:描述力对物体做功的快慢.
2.公式
(1)P=Wt,P为时间t内的平均功率.
(2)P=Fvcosα(α为F与v的夹角)
①v为平均速度,则P为平均功率.
②v为瞬时速度,则P为瞬时功率.
方法提炼 变力做功的计算方法
1.用动能定理W=ΔEk或功能关系求.
直线运动,已知在第1秒内合力对物体做的功为45 J,在第1秒
末撤去拉力,其v-t图象如图7所示,g取10 m/s2,则()
A.物体的质量为10 kg
B.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
C.第1秒内摩擦力对物体做的功为60 J
D.第1秒内拉力对物体做的功为60 J
3、一质量为m的物体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从t=0
突破训练
1、如图5所示,拖着旧橡胶轮胎跑是身体耐力训练的一种
有效方法.如果某受训者拖着轮胎在水平直道上跑了100 m,
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5
A.轮胎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对轮胎做了负功
B.轮胎受到的重力对轮胎做了正功
C.轮胎受到的拉力对轮胎不做功
D.轮胎受到的地面的支持力对轮胎做了正功
2、一物体在水平面上,受恒定的水平拉力和摩擦力作用沿
时刻开始受到水平外力的作用.力的大小F与时间t的关系
如图9所示,力的方向保持不变,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在t0和2t0时刻相对于出发点的位移之比是1∶5
B.物体在t0和2t0时刻的瞬时速度之比是1∶5图9
C.外力在O到t0和t0到2t0时间内做功之比是1∶8
D.外力在10月21、22日星期二、三班级)
功 功率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第8章第1节功和功率(2)+教案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教学设计(第2课时)讲授新课一、功率1、在物理学中,一个力所做的功W跟完成这些功所用时间t的比值,叫做功率,用P表示,即。
2、物理意义:功率是描述力对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3、功率的单位:瓦特(W)1J/s=1w 1kw=103w力、位移、时间都与功率相联系,这种联系在技术上具有重要意义。
4、功率与速度的关系式(1)公式:P =Fv一个沿着物体位移方向的力对物体做功的功率,等于这个力与物体速度的乘积。
(2)推导由w = F L 得:因为于是上式可以写成: P=FvP一定时,F与v成反比;v一定时,F与P成正比;F一定时,v与P成正比。
说明:(1)若v表示物体在时间t内的平均速度,则功率P表示力F在时间t内的平均功率;(2)若v表示物体在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则功率P表示力F在该时刻的瞬时功率。
(3)适用条件:适用于F与v同向的情况(4)由功率速度关系式知,汽车、火车等交通工具和各种起重机械,当发动机的功率P一定时,牵引力F与速度v成__________,要增大牵引力,学生倾听记忆阅读课文推导功率与速度的关系阅读说明理解记忆掌握功率的概念和物理意义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掌握公式的适用条件以及瞬时功率和平均功率定功率为60 kW,在水平路面上行驶时受到的阻力是 1 800 N,求发动机在额定功率下汽车匀速行驶的速度。
假定汽车行驶速度为54 km/h 时受到的阻力不变,此时发动机输出的实际功率是多少?分析: 实际功率不一定总等于额定功率,大多数情况下输出的实际功率都比额定功率小,但在需要时,短时间也可以输出更大的功率。
题目中说“受到的阻力不变”,表明本题对于较低速度行驶时发动机的输出功率只要求估算。
解: 汽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时,受到的牵引力F =F 阻=1 800 N由于P =Fv,所以额定功率下的速度当汽车以速度v =54 km/h =15 m/s 行驶时,有P =Fv = 1 800×15 W =27 kW 汽车以额定功率匀速行驶时的速度为120 km/h。
高中物理功和功率教案
高中物理功和功率教案高中物理功和功率教案1一、教学目标 1.在学习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基础上,研究有重力、弹簧弹力以外其它力做功的情况,学习处理这类问题的方法。
2.对功和能及其关系的理解和认识是*教学的重点内容,本节教学是*教学内容的总结。
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更加深入理解功和能的关系,明确物体机械能变化的规律,并能应用它处理有关问题。
高一物理功和能 3.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能更加全面、深入认识功和能的关系,为学生今后能够运用功和能的观点分析热学、电学知识,为学生更好理解自然界中另一重要规律——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打下基础。
二、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是使学生认识和理解物体机械能变化的规律,掌握应用这一规律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此基础上,深入理解和认识功和能的关系。
2.本节教学实质是渗透功能原理的观点,在教学中不必出现功能原理的名称。
功能原理内容与动能定理的区别和联系是本节教学的难点,要解决这一难点问题,必须使学生对“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的认识,从笼统、肤浅地了解深入到十分明确认识“某种形式能的变化,用什么力做功去量度”。
3.对功、能概念及其关系的认识和理解,不仅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是中学物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通过本节教学应使学生认识到,在今后的学习中还将不断对上述问题作进一步的分析和认识。
三、教具投影仪、投影片等。
四、主要教学过程 (一)高一物理功和能的引入新课结合复习机械能守恒定律引入新课。
提出问题:1.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及物体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各是什么评价学生回答后,教师进一步提问引导学生思考。
2.如果有重力、弹簧弹力以外其它力对物体做功,物体的机械能如何变化物体机械能的变化和哪些力做功有关呢物体机械能变化的规律是什么呢教师提出问题之后引起学生的注意,并不要求学生回答。
在此基础上教师明确指出:机械能守恒是有条件的。
大量现象表明,许多物体的机械能是不守恒的。
例如从车站开出的车辆、起飞或降落的飞机、打入木块的子弹等等。
高中物理功功率教案
高中物理功功率教案
主题:功率
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功率的概念,掌握功率的计算方法,并能够应用功率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功率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1. 引入功率的概念:请学生回顾力的定义和功的概念。
2. 提问:你们觉得什么是功率?有什么应用?
二、讲解(15分钟)
1. 讲解功率的定义: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即功率=功/时间。
2. 讲解功率的计算方法:P=W/t,其中P为功率,W为做的功,t为时间。
三、练习(20分钟)
1. 给学生若干个计算功率的例题让他们尝试解答。
2. 帮助学生解答问题并讲解解题思路。
3.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相互交流并互相纠正。
四、应用(10分钟)
1. 提供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功率的概念求解。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总结(5分钟)
1. 总结教学重点,强调重要知识点。
2. 鼓励学生多加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加强思考,提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要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加深对功率概念的理解。
高中物理教案《功率》
高中物理教案《功率》一、教学目标1.理解功率的定义、物理意义和单位。
2.掌握功率的计算公式及功率与力和速度的关系。
3.能够运用功率的概念分析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功率的定义、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2.难点:功率与力和速度的关系,功率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功率”这个词,那么你们知道什么是功率吗?它有什么作用呢?2.学生回答: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功率越大,物体做功越快。
二、探究功率的定义1.演示实验:展示一个小车在不同坡度上滑行的过程,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小车在坡度为0°、30°、60°时滑行的情况。
2.提问:同学们,你们能从实验中得出什么结论?3.学生回答:坡度越大,小车滑行的速度越快,说明做功的快慢与坡度有关。
三、讲解功率的计算公式1.讲解功率的定义: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用符号P表示,单位是瓦特(W)。
2.引导学生推导功率的计算公式:P=W/t,其中W表示做功,t表示时间。
3.讲解功率与力和速度的关系:P=Fv,其中F表示力,v表示速度。
四、应用功率的概念解决问题1.举例讲解:一辆汽车以60km/h的速度行驶,发动机功率为100kW,求汽车的牵引力。
2.学生独立解题,教师巡回指导。
3.讲解答案:F=P/v=100kW/(60km/h×1000m/km×1h/3600s)≈550N五、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功率的定义、计算公式、与力和速度的关系。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对功率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知道了功率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六、课后作业(1)一个小球从地面竖直向上抛出,抛出时速度为10m/s,求小球上升过程中的功率。
(2)一辆自行车以15km/h的速度行驶,车轮半径为0.6m,求自行车的功率。
2.拓展阅读: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功率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高中物理功和功率教案
高中物理功和功率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功的概念,掌握功的计算方法。
2. 理解功率的概念,掌握功率的计算方法。
3. 掌握功和功率的实际应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掌握功的计算方法,包括力和位移之间的关系。
2. 理解功率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3. 熟练解决功和功率相关的问题。
教学准备:
1. 讲义、课件和学生练习题。
2.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弹簧、小车等。
3. 功和功率的示意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如什么是功,什么是功率,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作用等,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二、讲解:
1. 功的概念: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
2. 功率的概念: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
3. 功和功率的实际应用。
三、示范实验:
教师通过实验演示,例如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拉伸弹簧的功,让学生亲自操作并记录结果。
四、练习与讨论:
1. 学生进行课堂练习题,检查并讨论答案。
2. 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讨论功和功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五、课堂检测:
通过小测验检测学生对功和功率的掌握程度,及时发现问题并指导学生解决。
六、总结与反思: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思考,并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建议。
七、作业布置:
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馈:
收集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了解学生掌握情况,以便调整教学策略。
高中物理功和功率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功和功率教学设计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是围绕高中物理中的“功和功率”这一核心概念展开。
教师将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功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功率的概念,掌握功与功率之间的关系,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此外,教师还需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他们的观察、分析、归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对象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力学基础知识,如力、位移等概念,具有一定的物理学习基础。
此外,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但在抽象概念的理解和运用上仍有待提高。
针对这一阶段的学生特点,教师需要采用生动、直观的教学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顺利掌握“功和功率”的相关知识。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功的定义,能够准确描述功的计算公式,并运用该公式进行实际问题的计算。
(2)理解功率的概念,知道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掌握功率的计算方法和单位。
(3)掌握功与功率之间的关系,能够运用功率解决实际问题,如判断物体做功的快慢。
(4)通过实验和实际操作,学会使用基本物理实验仪器,掌握实验数据的收集、处理和分析方法。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思考、提问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他们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
(2)运用讲授、讨论、实验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采用分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总结规律,形成知识体系,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自然现象的欲望。
(2)通过实验和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他们敢于质疑、勇于探索的精神。
(3)教育学生尊重事实,遵循科学规律,形成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
(4)培养学生关爱环境、节约能源的意识,让他们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功和功率教学设计高中
功和功率教学设计高中教学目标:1. 理解功的定义和计算方法;2. 理解功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3. 能够运用功和功率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文稿;2. 黑板和粉笔;3. 教学实验装置:小车、直线轨道、弹簧测力计;4. 计算器。
教学步骤:Step 1:导入知识(约10分钟)向学生介绍本节课要学习的主题:功和功率。
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你们对功和功率这两个概念有何了解?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能找到哪些与功和功率相关的实例?Step 2:讲解功(约30分钟)首先,向学生介绍功的定义:“功是力在物体上产生的位移乘以力的大小”。
通过图示和示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功的概念。
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公式W = Fs计算功。
再通过具体的实验(如:在直线轨道上放置一个小车,在一个给定的斜面上运动),让学生亲自测量力和位移,以计算出所做的功。
Step 3:讲解功率(约30分钟)引导学生对功率的理解:功率是单位时间内所做功的多少,也就是功与时间的比值。
向学生介绍功率的定义和计算公式:P = W/t。
通过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如:电动车的功率、电灯泡的功率),让学生了解功率的应用和重要性。
Step 4:小结和概念巩固(约20分钟)总结刚才所学的内容,复习功和功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并提供一些练习题供学生巩固概念。
例如,给定一个物体的质量、速度和所受的摩擦力,让学生计算物体所做的功、功率,并分析结果。
Step 5:实践应用(约30分钟)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进行实践应用。
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实际场景,例如:用手推一个小车上斜坡,或是举起一个重物。
让学生通过实验测量所做的功和功率,并结合实验数据和概念知识进行分析和讨论。
鼓励学生就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和归纳。
Step 6:课堂讨论(约2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分享实验结果,以及对于功和功率的理解与应用进行探讨。
引导学生思考功和功率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应用场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 10
月
21、22 功
日
星期
二、三
班级
)
功率
考点内容
功和功率 要求Ⅱ 拟 2 课时
授课题目
功
功率
第 1 课时知识回顾 第 2 课时完成活页练习
1、 掌握做功正负的判断和计算功的方法 考纲解读 2、理解 P=Wt 和 P=Fv 的关系,并会运用 3、会分析机车的两种启动方式. 课型 □讲授 教 考点梳理 一、功 1.做功的两个要素 (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的位移. 2.公式:W=Flcos_α (1)α 是力与位移方向之间的夹角,l 为物体对地的位移. (2)该公式只适用于恒力做功. (3)功是标(标或矢)量. 3.功的正负 (1)α<90°,力对物体做正功. (2)α>90°,力对物体做负功,或者说物体克服这个力做了功. (3)α=90°,力对物体不做功. 二、功率 1.定义:功与完成这些功所用时间的比值. 物理意义:描述力对物体做功的快慢. 2.公式 (1)P=Wt,P 为时间 t 内的平均功率. (2)P=Fvcos α(α 为 F 与 v 的夹角) ① v 为平均速度,则 P 为平均功率. ② v 为瞬时速度,则 P 为瞬时功率. 方法提炼 变力做功的计算方法 1.用动能定理 W=ΔEk 或功能关系求. 2.当变力的功率 P 一定时,可用 W=Pt 求功,如机车恒功率启动时. 3.当力的大小不变,而方向始终与运动方向相同或相反时,这类力做的功等于力和 1 学 内 □习题 容 与 教 □复习 师 活 动 □讨论 设 计 □其它 学生活动设计
路程(不是位移)的乘积.如滑动摩擦力做功等. 4.当力的方向不变,大小随位移做线性变化时,可先求出力的平均值 F=F1+F22, 再由 W=Flcos α 计算. 5.作出变力 F 随位移 l 变化的图象,图象与位移所在轴所围的“面积”即为变力做的 功. 突破训练 1、如图 5 所示,拖着旧橡胶轮胎跑是身体耐力训练的一种 有效方法.如果某受训者拖着轮胎在水平直道上跑了 100 m, 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5 A.轮胎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对轮胎做了负功 B.轮胎受到的重力对轮胎做了正功 C.轮胎受到的拉力对轮胎不做功 D.轮胎受到的地面的支持力对轮胎做了正功 2、一物体在水平面上,受恒定的水平拉力和摩擦力作用沿 直线运动,已知在第 1 秒内合力对物体做的功为 45 J,在第 1 秒 末撤去拉力,其 v-t 图象如图 7 所示,g 取 10 m/s2,则( A.物体的质量为本思路 1.首先判断待求的功率是瞬时功率还是平均功率. 2.(1)平均功率的计算方法 ① 利用 P=Wt.② 利用 P=Fvcos α. (2)瞬时功率的计算方法 P=Fvcos α,v 是 t 时刻的瞬时速度.
2
第 2 课时完成活页练习。
因材施教:
教学后记:
3
B.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0.2 C.第 1 秒内摩擦力对物体做的功为 60 J D.第 1 秒内拉力对物体做的功为 60 J
3、一质量为 m 的物体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从 t=0
时刻开始受到水平外力的作用.力的大小 F 与时间 t 的关系 如图 9 所示,力的方向保持不变,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在 t0 和 2t0 时刻相对于出发点的位移之比是 1∶ 5 B.物体在 t0 和 2t0 时刻的瞬时速度之比是 1∶ 5 图9 C.外力在 O 到 t0 和 t0 到 2t0 时间内做功之比是 1∶ 8 D.外力在 t0 和 2t0 时刻的瞬时功率之比是 1∶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