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第5讲教案_记叙文表达方式及作用

合集下载

记叙文教案(优秀5篇)

记叙文教案(优秀5篇)

记叙文教案(优秀5篇)记叙文教案篇一【训练目的】掌握写人记叙文常用的几种描述方法。

【写作指导】人是社会生活的中心,因而也就常常成为人们说话、写文章的资料。

要揭示出人物的精神面貌和内心世界,刻画出人物的鲜明性格特征,就要对人物各方面有好处的特征进行细腻、逼真的描绘。

1.肖像描述。

这是对人物外形的描述,包括人物的身姿、容貌、神情、服饰以及随身器物(如孙悟空的金箍棒、张飞的丈八蛇矛)等。

描述肖像,是为了使人能由表及里地看出人物的生活经历、身份境遇、性格特征、内心世界,所以要抓住最具个性特征、最能表现人物内在特点的地方,切忌面面俱到,同时还要注意描述顺序及所发生的变化,最终只画出一个“人”的标准像。

如《琐忆》中对鲁迅头发的描绘,《祥林嫂》中对祥林嫂白发个性是眼睛的刻画,《孔乙己》中对主人公长衫的描述,都十分传神。

2.行动描述。

决定一个人,主要不是看他的声明,他自称如何如何,而是要看他的行为,看他做什么,怎样做。

“做什么”,“怎样做”,这就构成了一个人在具体条件下的具体行动。

描述行动是人物描述最有力的手段,因为这最能显示人物的思想和个性。

如果没有“大闹天官”,没有“景阳岗打虎”,没有“三拳打死镇关西”,孙悟空、武松、鲁智深的形象恐怕要大为逊色。

这虽是文学创作的经验,但描述现实生活的人物时也可借鉴。

描述行动,尊个性注意动词的选取。

同样是跟拿钱有关的动作,《一件小事》中的“我”是“从外套袋里抓出一大把铜元”,孔乙己买酒是“排出九文大钱”,华老栓在慌忙中是“摸出洋钱”,而那“黑的人”是“一手抓过洋钱”,守财奴葛朗台为了讨好太太和女儿,是拿了一把金路易“摔在床上,随后又“把钱拈着玩”。

这每一个动作都是个性化的。

作者不仅仅注意到人物“做什么”,还个性注意到人物“怎样做”,这样,透过描述行动展示人物的性格和心灵,把人物写得栩栩如生。

茅盾说:“人物的性格务必透过行动来表现。

”又说:“既然人物的行动(作品的情节)是表现人物性格的主要手段,那么,人物性格是不是典型的,也就要取决于这些行动的是否有典型性。

初一语文第五课讲解

初一语文第五课讲解

初一语文第五课讲解(实用版)目录1.初一语文第五课的主要内容2.课程的目标和意义3.如何进行有效的学习和复习4.课程的难点和重点正文初一语文第五课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它涉及到的知识点非常丰富,包括语文基础、阅读理解、写作技巧等方面。

在学习这一课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语文知识和技能,以便更好地应对接下来的学习任务。

课程的目标和意义非常明确,就是帮助学生提高语文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语文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提高阅读和写作的效率和质量。

此外,这一课还可以为学生的未来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如何进行有效的学习和复习是初一语文第五课的重点之一。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应该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包括字音、字形、词语、句子等方面。

同时,学生还应该注重阅读和写作技巧的培养,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反思来提高自己的能力。

在复习过程中,学生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如笔记整理、重点难点复习、模拟考试等,以巩固所学知识和提高考试成绩。

初一语文第五课的难点和重点主要包括阅读理解和写作技巧两个方面。

阅读理解是语文学习的重点之一,学生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和技巧,以便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思和结构。

写作技巧也是初一语文第五课的重点之一,学生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方法和技巧,以便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在课程的学习和复习过程中,学生应该注重这些难点和重点,以便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和提高自己的能力。

初一语文第五课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文能力,培养阅读和写作能力。

为了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学生需要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掌握一些基本的阅读和写作技巧,并进行有效的学习和复习。

初一语文:五大表达方式及作用

初一语文:五大表达方式及作用

表达方式及作用表达方式种类: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1、表达方式的种类: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2、表达方式的作用表达方式种类: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记叙文中一般都要综合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而叙述和描写是不可以缺少的)(一)表达方式作用考试类型1、直接考查某个具体句子或文段运用何种表达方式。

对策:了解表达方式类型:记叙、议论、说明、抒情、描写。

考试类型2、本段(本句)运用了哪些描写?简要说明这些描写的作用?对策一:描写的几种形式(1)从不同感觉来描写(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2)以动衬静,动静结合(3)正面与侧面,直接与间接(4)人物描写的多种方法(5)环境描写对策二:重点了解几种描写的作用及答题格式。

1、人物描写及其作用描写类型: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描写人物描写方法作用:描写+对象+特征(性格)具体答题技巧①肖像(外貌)描写[包括神态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②语言(对话)描写和行动(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

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③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

3、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

①类型:记叙文中的议论,有先叙后议、先议后叙之分。

②作用:议论的目的在于揭示记叙事物所蕴涵的思想意义,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4、记叙文中抒情的作用。

①分类:一种是作者直接抒发自己对事物的思想感情,叫直接抒情;一种是寓情于景或托物抒情,叫间接抒情。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 黄河颂教学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 黄河颂教学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 黄河颂教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黄河的自然特点、历史文化,感受黄河的伟大。

2.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3. 提高学生的诗歌朗诵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2. 难点:理解诗歌中黄河的象征意义。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多媒体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黄河的相关视频,引出课题。

(二)整体感知
1. 学生自读课文,查字典,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2. 思考问题: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
(三)深入研读
1. 分析黄河的形象。

2. 品味诗歌的语言。

(四)拓展延伸
1. 让学生讨论黄河的重要性和保护黄河的意义。

2. 学生分享自己对黄河的感受和认识。

(五)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再次强调黄河的重要性。

(六)布置作业
1. 完成课后练习。

2. 写一篇关于黄河的短文,表达自己的感受。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黄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诗歌朗诵能力和爱国主义情感。

但在教学过程中,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讨论和分享,以便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

初中五种表达方式微课教案

初中五种表达方式微课教案

初中五种表达方式微课教案课程目标:1. 理解五种表达方式(记叙、议论、说明、描写、抒情)的概念和特点;2. 学会运用五种表达方式进行写作;3. 提高写作技巧,使文章更具表现力和吸引力。

教学准备:1. PPT课件;2. 相关例文;3. 教学视频或音频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写作知识,如句子、段落等;2. 提问:你们觉得写作中还有哪些方面需要学习和提高呢?3.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今天我们来学习五种表达方式,让我们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有吸引力。

二、讲解五种表达方式(15分钟)1. 记叙:以时间、地点、人物为顺序,讲述事情的经过。

2. 议论:表达作者对某个问题的看法和观点,通过事实、例证等来支持观点。

3. 说明:解释某个事物、现象、原理等,使读者理解。

4. 描写: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人物、景物、场面等,使读者形象地感受到。

5. 抒情:表达作者的情感、心情,使读者产生共鸣。

三、实例分析(15分钟)1. 分别找出例文中的记叙、议论、说明、描写、抒情表达方式;2. 分析这些表达方式在文中的作用和效果;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自己的写作中运用这些表达方式。

四、写作练习(10分钟)1. 布置一道写作题目,要求学生运用五种表达方式;2. 学生现场写作,教师巡回指导;3. 选取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和分析。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总结五种表达方式的特点和作用;2. 提醒学生在写作中要注意灵活运用五种表达方式,使文章更具表现力;3. 推荐一些相关书籍、文章、网站等资源,供学生课后学习和拓展。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了五种表达方式的概念和特点,并学会了如何在写作中运用。

在写作练习环节,学生能够尝试运用五种表达方式进行写作,提高了写作技巧。

但在教学过程中,可能存在学生对表达方式理解不深、运用不熟练的问题,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和指导。

七年级语文教案:学习如何写好记叙文

七年级语文教案:学习如何写好记叙文

七年级语文教案:学习如何写好记叙文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写作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记叙文则是写作中最基础的一种文体。

它以叙述人物经历、描绘场景情境、抒发情感为主要目的,能够为读者勾勒出一幅生动、优美、有感染力的画面。

对于初学者来说,写好记叙文是不简单的,需要多方面的学习和实践。

本篇文章将从如何构思、如何使用词语、如何描述场景等方面为初学者介绍如何写好记叙文。

一、构思心理在构思记叙文之前,我们需要先思考好文本的整体结构和故事情节,同时也需要理清自己的主题和情感色彩,以此为基础创作一个具有内在意义和情感价值的故事。

在学习记叙文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和细节思维,要注意观察生活中的点滴细节,用心把握那些被我们视觉所掌握、情感所感知的事物,从而在书写过程中表现出来。

二、如何运用词语在写记叙文时,一个人的语言能力和词汇量是很重要的。

在使用词语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尽量运用形容词和具体词语来描述人物和环境,让人看到更具体的画面。

2.运用生动的动词和副词来更好地描绘情境和人物的动作,让人感受到情感和氛围。

3.尽量使用多种语感相近的词语来表达同一种情感或者景象,让人感受到多维的情感世界。

四、描述情景如何描述情景是一个能力不小的挑战,在写作中,记叙文通常是通过结构、语言、节奏和文字等多种手段实现的。

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来营造渲染情境:1.用问号开头,引出一个扣人心弦的状况;2.运用对比手法,把主要角色和周围环境进行对比;3.运用修辞手法,营造特殊的氛围,比如场景画面极度温馨,把读书者带入情感世界,触动读者心弦。

4.细节描写也是记叙文中的重要部分,只有把握好细节,才能将情境描绘得更为生动;5.突出主题,用具有内在意义和情感价值的故事,把它呈现在读者的面前。

学好记叙文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思考和实践,逐渐提高自己的写作技能和思考能力。

写出好的记叙文,需要同时把握故事的情节和主题,注意语言和细节的使用,营造具有感染力的情境和情感世界。

中考语文记叙文答题技巧第5讲人称与记叙顺序教案

中考语文记叙文答题技巧第5讲人称与记叙顺序教案

第五讲人称与记叙顺序(19)老师对全班同学说,你买烟时有人帮你出一分钱,是你运气好,碰到了好心人。

高考呢,少一分,哪个好心人送你一分哟。

孩子终于明白了老师的良苦用心,大哭一场!(20)打这件事后,那孩子宛若变了一个人似的——读书非常用功。

那年高考,录取分数线是302分,孩子考了303分,被师范学校录取。

(21)当年那个孩子就是父亲。

父亲说,我后悔呀,当时连一句感谢的话语都未说。

一分钱,虽然只是小小的一分钱,但当时一个鸡蛋才三分钱呀!(22)父亲一直想当面感谢那位好心人。

可每次都是无功而返。

三十年了,时光如过眼烟云,但那位卖鸡蛋的好心人,一直驻守在父亲的心中,让父亲无数次膜拜。

(23)从古镇回来。

秋天一个劲往里走,细雨连绵,寒风四起,冬日悄然逼近。

(24)父亲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看来父亲的心结是解不开了。

(25)一天,父亲的气色突然好了许多,父亲贴着我的耳朵说,我还有1000元钱,你给那个古镇汇去,帮助那里需要帮助的老人。

(26)解铃还得系铃人。

父亲终于找到了自我解脱的办法。

或许,其中有一个老人就是那个卖鸡蛋的中年妇女,如今应该已是满头华发的老人了吧。

(27)我忙赶到邮局把钱汇了过去,当我把汇款回单交给父亲时,父亲的脸上绽出一丝笑容。

我清晰地看到,那个悬着心结也悄然溜走了,远远的,未留一点痕迹。

22.从全文看,文中(11)~(20)自然段记叙的顺序是什么?有什么作用?(3分)22.插叙。

(1分)交代了父亲心结的来由,使文章内容更充实。

(2分)稻子熟了,妈妈我想您了袁隆平①稻子熟了,妈妈,我来看您了。

②妈妈,您在安江,我在长沙,隔得很远很远。

我在梦里总是想着您,想着安江这个地方。

③人事难料啊,您这样一位习惯了繁华都市的大家闺秀,最后竟会永远留在这么一个偏远的小山村。

④还记得吗?1957年前,我要从重庆的大学分配到这儿,是您陪着我,脸贴着地图,手指顺着密密麻麻的细线,找了很久,才找到地图上这么一个小点点。

七年级语文上册《记叙文写作》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记叙文写作》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记叙文写作》教案教案名称:七年级语文上册《记叙文写作》教学目标:1. 了解记叙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掌握记叙文的写作技巧,包括如何组织文章结构、选择恰当的语言等。

3. 能够独立完成一篇记叙文的写作。

教学重点:1. 记叙文的特点和构成要素。

2. 记叙文的写作技巧。

教学难点:1. 如何将生活中的经历转化为生动有趣的记叙文。

2. 如何运用语言艺术提升记叙文的表现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优秀的记叙文作品,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作品为什么能够吸引人,引发他们对记叙文的兴趣。

二、讲解新课(30分钟)1. 讲解记叙文的概念和特点。

记叙文是以叙述的方式描绘人物、事件或环境的一种文体,其特点是真实性、具体性、连贯性和生动性。

2. 讲解记叙文的构成要素,包括人物、事件、环境、情节等,并举例说明。

3. 讲解记叙文的写作技巧,如如何开头、如何结尾、如何描述细节等。

三、实践操作(30分钟)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尝试写一篇记叙文。

教师可以在过程中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四、课堂讨论(10分钟)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并互相评价,教师也可以参与其中,给出建议和改进的意见。

五、总结与布置作业(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记叙文的写作要点。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继续练习写记叙文。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鼓励他们多观察、多思考、多动手。

同时,也要注意引导学生欣赏和学习优秀的记叙文作品,以此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写作水平。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秋天的怀念》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秋天的怀念》教案
-文本解读的深度:课文中对母亲形象的描写蕴含着深刻的情感和哲理,学生需要教师的引导才能深入挖掘。
举例:课文中“那些秋天过去的日子,就像翻书一样,翻来覆去都是母亲的身影。”一句,理解“翻书”这一比喻的深层含义,以及它如何表达作者对母亲的深切怀念,是教学的难点之一。教师需要通过分析、讨论,帮助学生理解比喻的内涵,并学会在写作中运用。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文章的篇章结构和修辞手法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比喻和拟人的运用,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课文相关的情感表达问题,如“如何通过具体事例表达对亲人的怀念”。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写作练习。学生尝试运用课文中学习的修辞手法,写一段表达对亲人怀念的文字。
在学生小组讨论后,成果分享环节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学生们通过分享自己的作品和思考,不仅加深了对散文表达技巧的理解,也提升了他们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不过,我也意识到,在点评学生作品时,需要更加具体、有针对性地指出他们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以便他们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取得更好的进步。
此外,我还发现,对于课文中一些较为深奥的句子和哲理,学生们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文本,通过解读关键词语、分析句子结构等方式,帮助学生逐步领悟课文中的深层含义。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散文的基本概念、篇章结构以及修辞手法的运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散文表达情感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和写作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第5讲 梳理情节内容——命题组长划重点之《散步》考点讲与练-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5讲 梳理情节内容——命题组长划重点之《散步》考点讲与练-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讲:梳理情节内容——命题组长划重点之《散步》考点讲与练(学生版)一.教学目标1.掌握基础字词和文章层次划分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2.掌握答题思路,进行真题训练,提高考生的答题能力二.教学重难点1.掌握文章层次划分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2.掌握答题思路,进行真题训练,提高考生的答题能力三.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备注:完成下面谐音接龙,里面的龙眼有可能会用到谐音字)(二)基础字词1.字音信服(xìn)分歧(qí)取决(jué)一霎(shà)水波粼粼(lín)2.字义(1)信服:相信并佩服信服、信任辨析两个词都有相信别人的意思,但“信服”侧重于相信别人的同时带有佩服,如:张老师的解释让人信服;“信任”侧重于因相信别人而敢于托付,如:她作向认真负责,大家都信任她。

(2)分歧:思想、意见、记载等不一致的地方。

(3)熬:忍受疼痛或艰苦的生活等。

(4)一霎时:一会儿,短时间。

(5)委屈:使人受到委屈。

委屈、委曲辨析第一.均可做形容词。

“委屈”指受到不公平的对待或批评指责后,心里难过。

如:她因被错怪而感到委屈。

“委曲”指(曲调、道路、河流等)弯弯曲曲的,曲折。

如:委曲的溪流。

第二.两词也都可做动词。

“委屈”指使人受到委屈。

如:对不起,委屈你了。

“委曲”指勉强服从。

如:委曲求全。

(6)粼粼:文中形容水明净。

(7)各得其所: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

例句:公司根据每个职员的能力安排工作,让大家都各得其所。

(三)基础知识讲解1.散文类型根据内容和表达方法的不同,散文主要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散文(1)叙事散文即写人叙事为主的散文,通过写人叙事表达作者特定的感受和思想。

这类散文善于通过某些生活片段、场景和细节描写以及人物最突出的性格特征,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揭示事件的审美意义。

代表作《秋天的怀念》等(2)抒情散文即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散文,它主要是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其基本特征是寓情于景,寓情于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

初一_语文_五种表达方式_教案

初一_语文_五种表达方式_教案

初一_语文_五种表达方式_教案五种表达方式表达方式是什么,解释: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时,有一个方法或手段问题,人们习惯上将它称为表达方式。

比如:记叙文是以叙述、描写、抒情为主要表达方式,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而说明文则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

表达方式有哪些,五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抒情、议论。

一、记叙:记载、述说人物活动的一般情况和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

作用:1)介绍人物的身世、地位、经历、事迹等,叙述事情的发生、发展或变化过程,交代事件的前因后果等。

2)为议论文提供事实论据,以用来证明论点。

列举书上的例子(如:1、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

2、又过了九日,是我们启程的日期。

闰土早晨便到了,水生没有同来,却只带着一个五岁的女儿管船只。

)二、描写: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

列举书上的例子作用:(1)再现美丽的自然景色和山川风光,抒发感情。

(2)描写人物的外貌、言行和内心世界,表现人物性格,刻划人物形象。

(3)描写人物活动的自然或社会环境,交代背景,渲染气氛,帮助刻划人物性格,衬托人物的思想感情。

(4)增强文章的形象性、生动性和真实感。

一)根据描写对象把描写分为: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细节描写。

1、人物描写:外貌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

1外貌描写:也叫肖像描写。

描写人物的容貌、姿态、神情、服饰、气质等。

?例:他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

可是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2语言描写:描写人物的语言(包括人物对话)。

?3动作描写:描写人物的动作和行为、举止。

?例: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我每次只移动一小步。

慢慢爬下悬崖。

最后,我一脚踩在了崖下的岩石上,投入了父亲强壮的手臂中。

4心理描写: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和内心世界。

人教部编版(2016)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秋天的怀念》教案

人教部编版(2016)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秋天的怀念》教案
-对比作者对不同秋天景物的描绘,体会作者语言表达的精妙。
c.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指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课文的节奏和情感,提高朗读技巧。
-引导学生仿写或续写,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方式,表达个人情感。
2.教学难点
a.深入理解作者情感的变化和层次。
-难点在于学生需要从平实的叙述中捕捉到作者情感的变化,如从对秋天的描写转向对母亲的怀念。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亲情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亲情之美、分析亲情之深并学会表达。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此外,实践活动中的写作练习,学生们普遍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方式,但个别学生在情感表达上显得有些生硬。针对这一点,我考虑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多设计一些与情感体验相关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如何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还有,我在课堂上的语言表达和引导方式也有待改进。有时候可能过于急切地想让学生理解某个知识点,导致讲解过于繁琐。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简洁明了地传达信息,给学生留出更多的思考和消化空间。
a.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对母Fra bibliotek的怀念之情。-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理解作者如何在秋天的背景下表达对母亲的思念。
-以课文描述的秋天景色和母亲为作者缝制棉衣的情景为例,体会作者情感的细腻和深沉。
b.鉴赏散文的语言特色,感受作者运用语言的魅力。
-分析课文中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的使用,理解其表达效果。
人教部编版(2016)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秋天的怀念》教案

初中语文记叙文教案

初中语文记叙文教案

初中语文记叙文教案写作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记叙文作为写作的一种形式,其教学更是不可或缺。

教案的编写对教学的实施有着重要的帮助和指导作用。

本篇文章将针对初中语文记叙文教学的特点,结合一些实用教学方法,编写一份初中语文记叙文教案,供大家参考。

一、教学目的1.通过记叙文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他们的写作能力,提升他们的写作水平。

2.使学生掌握记叙文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技巧,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使文章情理分明,语言生动有力。

3.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加强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感性认识和理性思考能力。

二、教学重点1.记叙文的基本结构。

2.如何运用合适的词语和句式来表达文章主题。

3.如何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使文章情理分明、语言生动有力。

三、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深入理解记叙文的结构和表达方式。

2.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生动、形象、富有感情的描写。

3.如何加强学生对于小说中人物的情感描写。

四、教学方法1.引导学生阅读好的记叙文,并分析其结构、语言、情感描写等方面的优点。

2.设计写作任务,让学生在生活中选择具有情感的事件进行写作练习。

3.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展示好的记叙文作品,并分析优缺点。

4.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记叙文写作技巧、话题以及情感表达方面的问题。

五、教学流程1.课前准备:教师选好一篇好的记叙文,并准备好多媒体课件。

2.导入:教师通过朗读好的记叙文,使学生进入故事情节,了解文章主要结构,引导学生对整个故事构思营造情感氛围。

3.分析文章结构: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分析好的记叙文从开头、中间、结尾的角度出发,分析文章的结构,并让学生模仿和练习写作。

4.举例说明:教师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选择一件事情进行写作,并进行讲解、比较、分析,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记叙文写作的技巧。

5.教师提问: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对文章情感描写进行思考和讨论,并帮助学生掌握如何加强情感描写技巧。

七年级语文第五课写作技巧与文学鉴赏优秀教案范本

七年级语文第五课写作技巧与文学鉴赏优秀教案范本

七年级语文第五课写作技巧与文学鉴赏优秀教案范本一、教学目标1. 了解写作技巧对文章阅读和写作的重要性;2. 掌握写作技巧,提高写作水平;3. 能够运用写作技巧分析和欣赏文学作品。

二、教学重点1. 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1. 如何正确运用写作技巧来写作;2. 如何分析和欣赏文学作品。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文学作品选读。

五、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老师通过举例介绍写作技巧对文章的影响,如如何选择恰当的词语、如何构思文章结构等,引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

Step 2 介绍写作技巧1. 提示学生关注语言的准确性,避免错别字和语法错误的出现;2. 引导学生注意词语的选择,避免使用含糊不清或重复的词汇;3. 教授学生写作结构,如开头、中间和结尾的合理安排等。

Step 3 练习写作技巧1. 学生分组进行小组合作,选择一个给定的话题,利用所学写作技巧撰写一篇短文;2. 学生互相交流并互相修改彼此的作品,指出不足并提出改进意见。

Step 4 文学鉴赏1. 教师选取一篇经典的文学作品,向学生介绍作者背景、作品特点等相关信息;2. 学生阅读文学作品,并分析其中的写作技巧和艺术手法;3. 学生就文学作品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观点。

六、巩固与拓展通过继续进行文学作品的鉴赏和写作练习,进一步巩固学生的写作技巧和文学鉴赏能力。

七、作业布置要求学生选择一篇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分析其中的写作技巧,并就作者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方式进行评价。

八、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学会了一些实用的写作技巧,而且培养了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

在今后的学习中,他们会更加有自信地进行写作和文学作品的欣赏。

记叙文中表达方式的作用教案

记叙文中表达方式的作用教案

初中语文阅读专题—记叙文中表达方式的作用教案学习课题:记叙文中表达方式的作用学习目标1.准确区分记叙文的五种表达方式。

2.会具体分析这五种表达方式的作用。

学习重点、难点:判断用了何种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学习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表达方式亦可称为表达方法,是作者根据客观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而运用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属于文章的整体的语言运用形式。

二、常用的表达方式有五种: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诗歌中没有“说明”这一种)。

1.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

2.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

描写分为四类: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和细节描写。

⑴人物描写包括:①肖像描写②动作描写③语言描写④心理描写⑤神态描写。

肖像、神态描写及作用: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

语言、行动描写及作用: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心理描写及作用: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品质。

⑵环境描写,指的是对那些和作品中的人物或和作者所抒发的感情发生直接关系的客观外界条件的描写它包括自然景物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

环境描写的作用是:①点明时间、地点、背景,渲染气氛;②烘托人物心情、衬托人物性格,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③推进情节发展,增加故事的真实感;或为下文情节的发展作铺垫;④突出文章主题,反映社会生活;⑶场面描写:是指对人物之间在一定时间和环境中所形成的相互关系而构成的生活画面的描写。

或可以说是人物描写的综合形式。

场面描写的要求有两点:第一、写同一时间,同一环境下所发生的事件,要注意它的四周,把时间、地点等跟人物结合在一处,要有人还要有画面。

第二、截取事件过程的横断面,要写出动静之态,显示人物之间的关系。

⑷细节描写,即对人、事、景、物的富有典型意义的细微末节的刻划与描绘。

精选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教案

精选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教案

七年级上语文第五课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2、反复朗读,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体会人物形象。

3、领悟文章蕴涵的深沉无私的母爱,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感恩情怀。

说明:这是一篇饱含深情的怀念母亲的散文,作者通过回忆自己瘫痪时,怀着博大无私之爱的母亲是怎样地痛心与忍辱负重地照顾自己,来表达对母亲的深深愧疚和怀念之情。

史铁生笔下对亲情的回忆与感悟,让人感觉亲切而意味深长。

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理解本文的主题并不难,但是如何使学生的内心真正受到震撼,从而激发感恩情怀呢?如何引导学生真正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呢?基于以上问题的思考,在教学中,应以反复朗读为基本立足点,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学生读出感悟、读出体会,进一步联系生活实际,唤起学生真切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深入文本,圈划、朗读、品味文中描写母亲的动作、神态、语言等语句,领悟文中蕴涵的深沉无私的母爱。

2、难点:仔细朗读体会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了解作者是如何借景抒情的。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秋天是迷人的,天高云淡,大雁南归,枫叶似火,硕果累累,秋天的美别具一格,秋天的美实实在在,秋天的许多事物都会引起我们无限的遐想,也会让我们产生某种怀念的情绪。

作家史铁生就在秋天里产生了怀念之情,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课文《秋天的怀念》。

(板书课题)解题:由秋天的故事引发的对母亲的怀念。

——《秋天的怀念》二、感知课文1、听示范朗读2、听完朗读,你觉得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脾气的人?——性情暴躁、脾气暴怒3、从文中哪些语句,可以感受到我的暴躁?——(第一段)师:望着望着北归的雁阵,他会——生:把眼前的玻璃砸碎;师: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他会——生:猛地把东西摔向前面的墙壁师:还有呢,妈妈要他去北海看菊花,他喊着——生:不,我不去,我活着有什么劲!4、为什么,他的脾气会这么暴躁?——双腿瘫痪。

是啊,原来生龙活虎,现在突然坐在轮椅上,自然会脾气暴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过程一、复习预习预习常见的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说明、抒情。

二、知识讲解考点1记叙:介绍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事迹等,叙述事情的发生、发展或变化过程,交代事件的前因后果。

按照记叙事件的顺序可以分为顺叙、倒叙、插叙、补叙;按照记叙事件的详略可以分为详叙和略叙。

其中要注意:倒叙,能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产生悬念,更能引人人胜,同时也可以避免叙述的平淡和结构的单调;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完整,结构更严密,容更充实。

补叙是在事件主题叙述完成以后补充叙述某个情节的细节或者揭开故事的悬疑,能够使文章更加完整和严谨,在最后揭开谜底,让人有恍然大悟之感。

考点2描写:是对人物、事件、环境等进行绘声绘色的描绘与刻画,以生动形象地表现人物的音容笑貌、言行举止、心感受和思想感情。

记叙文(含小说、叙事散文)中的描写可分为两大类:一是人物描写,包括外貌描写(肖像、衣着等)、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以此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二是环境描写,包括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

描写角度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描写。

考点3抒情:记叙中的抒情是作者在记叙过程中对所记人、事、物抒发感情。

这种感情的抒发有两种方式——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就是作者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倾吐自己的感情。

直接抒情的方式一般用在叙述描写人物事件的基础上。

感情达到一定高度时,有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感染力很强。

间接抒情:是通过叙述、描写、议论等方式抒情,这种感情的抒发是渗透在文章的字里行间的。

表达情感的方式比较含蓄,但非常浓厚。

如:朱自清《背影》一文中对父亲的描写: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下身去,尚不大难。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往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右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眼泪很快地流下来。

考点4议论:记叙中的议论,是作者在记叙中对所记人、事、物发表意见,进行议论。

有时以叙为主,偶发议论;有时边叙边议。

议论,有时在开头,有时在结尾,或点明文章的题旨,或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或揭示所记事物的意义。

考点5说明,常用来说明某种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等特征。

应该注意的是,记叙文中的说明,从整体上看仍是为写人叙事服务的。

三、例题精析【例题1】桃花心木乡下老家屋旁。

有一块非常大的空地,租给人家种桃花心木的树苗。

桃花心木是一种特别的树,树形优美,高大而笔直,从前老家林场种了许多,已长成几丈高的一片树林。

所以当我看到桃花心木仅及膝盖的树苗,有点难以相信自己的眼睛。

种桃花心木苗的是一个个子很高的人,他弯腰种树的时候,感觉就像插秧一样。

树苗种下以后,他常来浇水,奇怪的是,他来的并没有规律,有时隔三天,有时隔五天,有时十几天才来一次;浇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时浇得多,有时浇得少。

我住在乡下时,天天都会在桃花心木苗旁的小路上散步,种树苗的人偶尔会来家里喝茶。

他有时早上来,有时下午来,时间也不一定。

我越来越奇怪。

更奇怪的是,桃花心木苗有时莫名其妙地枯萎了。

所以,他来的时候总会带几株树苗来补种。

我起先以为他太懒,有时隔那么久才给树浇水。

但是,懒人怎么知道有几棵树会枯萎呢?后来我以为他太忙,才会做什么事都不按规律。

但是,忙人怎么可能做事那么从从容容?我忍不住问他,到底应该什么时间来?多久浇一次水?桃花心木为什么无缘无故会枯萎?如果你每天来浇水,桃花心木苗该不会枯萎吧?种树的人笑了,他说:“种树不是种菜或种稻子,种树是百年的基业,不像青菜几个星期就可以收成。

所以,树木自己要学会在土里找水源。

我浇水只是模仿老天下雨,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它几天下一次?上午或下午?一次下多少?如果无法在这种不确定中汲水生长,树苗自然就枯萎了。

但是,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

”种树人语重心长地说:“如果我每天都来浇水,每天定时浇一定的量,树苗就会养成依赖的心,根就会浮在地表上,无法深入地下,一旦我停止浇水,树苗会枯萎得更多。

幸而存活的树苗,遇到狂风暴雨,也会一吹就倒。

”他的一番话,使我非常感动。

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在不确定中,深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现在,窗前的桃花心木苗已经长得与屋顶一般高,是那么优雅自在,显示出勃勃生机。

种树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

【题干】划线的句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答案】议论;作用:这是全文的中心句,表达作者的观点,点明了全文的中心:树木想茁壮成长必须学会在无规律中找水源,人要想成长、成才也必须经得起生活的考验。

【解析】这道题考查的是议论这种表达方式的作用,记叙文中的议论,一般都和文章主旨有关,往往是中心句。

从画线句子在文章的位置来判断,可以看出它是文章的中心句,它的作用就是点明中心。

提醒在答题时要充分透彻,不能仅仅说“点明文章中心”,还应明确地表述清楚中心是什么。

【例题2】我的老师最使我难忘的,是我小学时候的女老师蔡老师。

现在回想起来,她那时只有十八九岁,是一个温柔美丽的人。

她从来不打骂我们。

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

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真正要打的意思。

孩子们是多么善于观察这一点啊!在课外的时候,她教我们跳舞,我现在还记得她把我打扮成女孩子表演跳舞的情景。

在假日里,她把我们带到她的家里和女朋友的家里。

在她的女朋友的园子里,她还让我们观察蜜蜂;也是在那时候,我认识了蜂王,并且平生第一次吃了蜂蜜。

她爱诗,并且爱教我们读诗。

直到现在我还记得她教我们读诗的情景,还能背诵她教我们的诗:圆天盖着大海,黑水托着孤舟,远看不见山,那天边只有云头,也看不见树,那水上只有海鸥……今天想来,她对我的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是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像这样的老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接近呢?我们见了她不由得就围上去。

即使她写字的时候,我们也默默地看着她,连她握笔的姿势都急于模仿。

每逢放假的时候,我们就更不愿离开她。

我还记得,放假前我默默地站在她的身边,看她收拾这样那样东西的情景。

蔡老师!我不知道您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她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记得在一个夏季的夜里,席子铺在屋里地上,旁边点着香,我睡熟了。

不知道睡了多久,也不知道是夜里的什么时候,我忽然爬起来,迷迷糊糊地往外就走。

母亲喊住我:“你要去干什么?”“找蔡老师……”我模模糊糊地回答。

“不是放暑假了么?”哦,我才醒了。

看看那块席子,我已经走出六七尺远。

母亲把我拉回来,劝了一会儿,我才睡熟了。

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啊!至今回想起来,我还觉得这是我记忆中的珍宝之一。

一个孩子的纯真的心,就是那些在热恋中的人们也难比啊!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题干】划线句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答案】抒情;表达了“我”对老师的思念、崇敬和依依不舍。

【解析】此处的抒情属于直接抒情,情感比较浓烈,联系上下文便可以得知,我十分喜爱我的老师。

【例题3】散步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

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

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天气很好。

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

但是春天总算来了。

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我们都笑了。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

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

”母亲对我说。

这样,我们在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

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题干】划线句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说说它的作用。

【答案】人物的心理和语言描写,写出了“我”当时矛盾的心理状态,表现了“我”人到中年肩负的责任。

【解析】委屈儿子为心中所想为心理描写,“我”的回答是语言描写。

前文写到我在“走大路”和“走小路”之间抉择,要权衡利弊,很显然是矛盾的。

后文写到“我”肩上的责任重大,而“我”已经是承前启后的中年人了。

四、课堂运用【基础】微笑的可乐[美国]杰奎林·海克尔我7 岁那年,故乡的夏天炎热异常,没有一丝云彩,天空在灼热的里呈现出空洞的蓝色,空气中翻腾着热浪。

几乎所有的生物都是蔫蔫的,失去了往常的活力,除了那些整日泡在海水里的孩子。

这一年的夏天,我再也没有走近大海,没有在沙滩上和小伙伴们追逐嬉闹,没有像一尾活泼的小鱼似的尽情遨游在无边的海水中。

我知道,所有的欢乐都已随着春天的一场噩梦灰飞烟灭了。

在那场车祸中,我永远地失去了右脚。

尽管我还是个孩子,却已深知悲伤与羞耻,我甚至拒绝在夏天穿短裤,害怕我丑陋的脚踝在众人的视线里暴露无遗。

在那段热得让人窒息的日子里,我每天所做的唯一一件事就是早早地拄着拐杖离开家,慢慢走到田地尽头的堤坝边。

我的爷爷已经坐在那里抽烟了,准备开始一天的辛劳。

我艰难地坐下来,什么也不说,只是静静地坐着,眺望远方睡眼惺忪的大海。

蔚蓝色的波浪缓缓起伏,在爷爷淡淡的烟草味里发出梦的呓语。

也许,只有这一刻的单纯和宁静,才能让我暂时忘却心里的哀愁与无助。

那天,我正望着蔚蓝的大海发呆,素来沉默寡言的爷爷突然在我背后问:“孩子,你口渴吗?”我漫不经心地“嗯”了一声。

爷爷又接着说:“那么,我请你喝冰镇可乐吧。

”我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对于我贫困的家庭而言,可乐是只有圣诞节才会偶尔兑现的奢侈梦想,何况车祸后为了给我动手术,家中已是负债累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