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林中学 殷冉 青藏地区教学设计
《青藏地区》教学设计
《青藏地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气候特点等基本情况。
2.了解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动植物资源以及其特殊的生态保护意义。
3.了解青藏地区的人文历史、民族文化等。
4.培养学生对青藏地区的保护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内容:1.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与地貌特征2.青藏地区的气候特点与天气现象3.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与生物资源4.青藏地区的人文历史与民族文化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青藏地区的美丽图片,引发学生对青藏地区的兴趣,并提问:“大家知道这是哪里吗?这个地方有什么特点?”二、学习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与地貌特征(20分钟)1.通过地图、图片等多种形式,向学生介绍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并解释其独特之处。
2.通过展示青藏地区的地貌特征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讨论青藏地区的地貌特点,并记录在笔记本上。
三、学习青藏地区的气候特点与天气现象(30分钟)1.以多媒体形式向学生展示青藏地区的气候特点与天气现象,并进行解释。
2.进行气象知识小测,检查学生对气候特点与天气现象的掌握情况。
四、学习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与生物资源(30分钟)1.通过图片和文字资料介绍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包括地貌、植被、水域等。
并与学生一起讨论高原的生态保护问题。
2.通过展示青藏高原的动植物资源,让学生了解高原的生物多样性,并鼓励学生关注保护高原生物资源的重要性。
五、学习青藏地区的人文历史与民族文化(30分钟)1.通过图片展示青藏地区的传统文化、建筑风格等,让学生了解青藏地区的人文历史。
2.以小组形式进行文化探究活动,让学生通过互动合作的方式,了解青藏地区的民族文化和特色。
六、总结与拓展(20分钟)1.总结今天所学的内容,强调学生对青藏地区的保护意识和责任感。
2.鼓励学生自主拓展青藏地区的知识:查找相关书籍、网站,深入了解青藏地区的人文地理。
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的参与度、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对学习内容的表达能力。
青藏地区教学设计
青藏地区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湘教版八年级《地理》第四章第三节青藏地区教学目标:1、了解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面积、人口和民族等基本情况。
2、了解青藏地区的山脉、盆地、河流、湖泊的分布。
3、了解青藏地区的农牧业生产特点及主要农作物和牲畜。
4、培养学生读图填图能力,搜集处理资料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教育学生保护珍稀野生动物,保护生态环境。
教学重点:青藏高原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及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歌曲《天路》]同学们,这首歌好听吗?你们猜猜看,在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中,这首歌唱的应该是哪一个地区呀?青藏地区是一个美丽而神奇的地方,在梦里,我曾经许多次到过青藏。
这一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青藏地区,去了解青藏的山、青藏的水、青藏的人吧……( 新授)[展示探究问题]1、青藏地区在我国的哪个部位?在图4-21上找出昆仑山脉、阿尔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喜马拉雅山脉、珠穆朗玛峰。
2、找出长江、黄河、澜沧江、雅鲁藏布江、湟水(谷地)、青海湖、龙羊峡水电站、柴达木盆地。
3、面积占全国的多少?人口占全国的多少?主要是什么民族?主要信仰的是什么宗教?4、青藏地区主要种植的农作物有哪些?主食是什么?主要的牲畜有哪些?传统的舞蹈叫什么?[阅读] 学生自已查找地图4-21,解答第1和第2个问题。
比比看,哪一个组找得最快。
找到了用笔画下来,找完了的同学请举手。
[小组合作] 学生在查找的过程中,有不懂的地方,同桌或前后桌之间相互合作,共同解答。
[教师讲解] 青藏地区在我国的西部,主要包括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和四川省的西部。
位于昆仑山脉、阿尔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之间,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5%,人口仅占全国的1%左右,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地方。
[展示] 青藏地区在全国的位置图及地形图。
[教师讲解] 我国有许多的大河发源于青藏地区,如长江、黄河、澜沧江,所以人们把青藏地区称为“三江源头”、“中华水塔”。
《青藏地区》教案设计
《青藏地区》教案设计教案设计:青藏地区一、教学目标1.了解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特点和资源分布情况;2.了解青藏地区的气候、植被和动物资源情况;3.了解青藏高原对环境的影响和保护措施;4.培养学生对青藏地区的保护意识和环保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和特点;2.青藏地区的资源分布情况;3.青藏地区的气候和植被;4.青藏地区的动植物资源;5.青藏高原的环境影响和保护措施。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和特点(30分钟)1.通过地图展示青藏地区在中国的地理位置,介绍青藏地区的面积和海拔情况;2.讲解青藏地区是中国和世界上最大的高原,讲解原因和特点。
第二课时:青藏地区的资源分布情况(30分钟)1.展示青藏地区的资源分布地图,讲解青藏地区的水资源、矿产资源和可再生能源等;2.引导学生思考青藏地区资源分布的原因,并分析对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第三课时:青藏地区的气候和植被(30分钟)1.介绍青藏地区的气候特点,如干燥、寒冷和多风等;2.介绍青藏地区的植被,如高山草甸、高山针叶林等;3.分析青藏地区气候和植被的关系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第四课时:青藏地区的动植物资源(30分钟)1.介绍青藏地区的动物资源,如野生动物和牦牛等;2.介绍青藏地区的植物资源,如高山植物和草原植物等;3.引导学生讨论动植物资源的保护意义和措施。
第五课时:青藏高原的环境影响和保护措施(30分钟)1.了解青藏高原对环境的影响,如水源涵养、全球气候调节等;2.介绍青藏高原的保护措施,如禁牧、植树造林等;3.讲解学生个人在保护青藏地区环境中的责任和行动。
四、教学方法1.信息传输法:通过讲解和展示,传递有关青藏地区的知识;2.讨论法:通过引导学生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责任意识;3.观察法:通过观察和分析实例,加深学生对青藏地区的了解。
五、教学资源1.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图;2.青藏地区资源分布图、气候图和植被图;3.青藏地区动植物图片和相关资料;4.青藏地区环保和保护资料。
《青藏地区》教学设计
让学生欣赏反映青藏高原特色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的图片,让学生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二]讲授新课:
一、学生读图并完成练习
1.教师指导学生读教材P27“青藏地区”图,完成练习\21题。
2.让学生上讲台讲评练习题1\2。
二、位置、范围、面积、人口和民族
(结合讲评练习题,分析地理位置和范围)
1.地理位置:横断山脉以西,喜马拉雅山以北,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以南。
[让学生欣赏布达拉宫图片,加深印象]
三、世界屋脊
(学生活动)阅读“中国地形图”估计青藏高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平均海拔。
读图说出青藏地区的地形特征
(提问)1.青藏地区地形最大的特点是什么?(高)
2.本区有哪些主要山脉?
3.本地区河湖有什么特点?(世界河源,多咸水湖)
4.本区内都有哪些重要的河流?
(简要讲解)本地区境内有长江、黄河及其支流湟水、雅鲁藏布江和青海湖。
(学生计算并回答)
(图片展示)青藏地区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气温差异
(设问)可见,青藏地区气候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寒冷)
高原高山寒气候
六、课后反思
本节课最成功的地方是采用与教材内容密切结合的图表、图片等直观手段,使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直接的经验和感性的认识,让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再配之以教师生动的语言,给学生创造一个生动活活泼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在主观能动性被充分调动的状态下,受到保护环境的教育。
2.主要学习:一、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面积、人口、民族、宗教。二、青藏地区的地形类型及主要地形区等。
3.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面积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人口、民族、宗教。主要通过练习来完成,指导学生读图、析图,归纳特点和识记主要的地名。
青藏地区
《青藏地区》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了解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所包括的省区等基本情况:掌握青藏地区的地形、气候特征;掌握青藏地区主要农作物、牲畜等状况。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教学中提高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在探究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探究与应用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与创新意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青藏地区的美丽、神奇,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增强学生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及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及对农牧业生产发展的影响是本课时的重点。
2、难点是青藏地区的“高寒”自然环境特征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三、教材分析《青藏地区》是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教材第四章《中国的区域差异》第三节中的内容。
本课时所学习的内容是青藏地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及对生产发展的影响,主要包括①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面积、人口及民族;②自然环境特征及保护;③农业和牧业的发展状况。
教材提供了青藏地区分布图,以图析文,图文结合,对学生思考分析问题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通过这些活动就可得出青藏地区自然环境重要特征是“由高而生寒”。
教材通过多媒体展示青藏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一些珍稀动物及青藏迷人的自然风光,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开发边疆和保护边疆的雄心壮志。
四、教学手段本课时以多媒体教学为主要手段五、教法学法本节课以“问题驱动式”学习为主要教学方式,运用演示、讲述、暗示、讨论、引导学生发现等教法六、课时安排 2课时七、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播放歌曲《青藏高原》,观看多媒体短片.同学们这首歌描述的是哪个地区?让我们随着这优美动听的歌声中一起走进美丽﹑神奇的青藏地区.(板书)青藏地区[展示课件]中国政区图青藏地区在我国的什么部位?[学生活动]学生结合地图册:西南部[展示课件]青藏地区图设问:青藏地区的具体位置及范围如何来描述?[学生活动]学生通过地图册P38或者多媒体课件找答案[师生小结]位置: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喜马拉雅山。
《青藏地区》教学设计
《青藏地区》教学设计教学设计:《青藏地区》一、教学目标:1. 了解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及气候特点;2. 了解青藏高原的重要地理意义及生态环境保护;3. 了解青藏地区的少数民族和文化特点。
二、教学内容:1. 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2. 青藏地区的地貌特征;3. 青藏地区的气候特点;4. 青藏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5. 青藏地区的少数民族和文化特点。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约10分钟)教师出示一张青藏地区的地图,向学生介绍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并引导学生对该地区的认知和了解。
2. 介绍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约10分钟)通过PPT或讲解方式,详细介绍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包括国家、省份和其他相关信息。
3. 探究青藏地区的地貌特征(约2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观察青藏地区的地貌特征图片,并向学生提出问题,以促进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然后,教师讲解青藏地区的地貌特征,比如高原、山脉、河流等。
4. 分析青藏地区的气候特点(约30分钟)教师通过图表、数据等方式向学生介绍青藏地区的气候特点,如年平均气温、降水量等,并与其他地区进行对比。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青藏地区气温低、气压高等问题,并进行讨论。
5. 讲解青藏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约20分钟)教师介绍青藏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向学生展示一些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和成果。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青藏地区的生态环境,并与同学进行讨论。
6. 了解青藏地区的少数民族和文化特点(约30分钟)教师通过图片、视频、音乐等多媒体方式向学生介绍青藏地区的少数民族和文化特点,如藏族、羌族等。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感受和理解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服饰、音乐、舞蹈等。
7. 总结与小结(约10分钟)教师进行总结,并向学生提出一些思考问题,激发学生进一步深入了解青藏地区的兴趣和动力。
四、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表现;2. 学生以小组或个人形式完成的课后作业;3. 学生通过参观、体验、调研等形式,展示对青藏地区的认知和研究成果。
严——《青藏地区》教学设计
《青藏地区》教学设计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1)运用地图指出青藏地区的范围,比较它与其他地理单元(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特征。
2)、说出青藏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目标:1. 通过对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各具特色的自然环境的比较,了解两区的自然环境差异及对其他地理事物的影响;2. 通过读图确定范围、概括位置特点、分析归纳两区的自然地理特征,进一步锻炼学生的读图能力及相关的分析思维能力;3. 对比和了解西北和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及主要的气候特征,分析并理解其对本区自然景观、植被、河湖等自然地理要素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的关系。
教学用具:POWERPOINT课件;教学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地图演示]图5.4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学生活动]说出我国四大区域A、B、C、D的名称。
我们前面讲解了南方和北方地区,为了响应西部大开发的号召,我们来研究西部。
这节课我们先来研究西部的自然条件及自然条件对其他地理因素的影响。
[讲授新课][图片演示]塔克拉玛干沙漠图和青藏高原景观图。
[学生活动]描述两幅图片。
西北地区的图是沙漠景观,说明西北气候比较干旱。
而青藏地区的图片中,我(学生)看到了山脉,说明青藏地区多高山,山上是白色的,因为气候寒冷,所以山上有积雪。
[教师总结]两幅图片中,我们知道西北地区降水少,气候干旱,出现了沙漠,并拥有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而青藏地区气温低,多雪山、冰川。
[地图演示]青藏地区地形图[学生活动]计算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的青藏地区要比同纬度地区温度大约低多少度?(结果是约低24°C)[教师引导]海拔高,气温低,所以高原上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图片演示]青藏高原景观[学生探究]高寒的青藏地区,却有一种奇怪的现象,就是拉萨由于晴天多,阳光灿烂,有“日光城”的美誉,为什么会这样?[学生回答]略[教师总结]青藏地区地势高,空气稀薄,空气透明度好,太阳光线穿过时,热量耗损少,到达地面的热量多,所以青藏地区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是全国太阳辐射量最多的地区,其首府成为“日光城”。
第九章《青藏地区》教学设计.doc
第九章青藏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课程标准基本要求】1)、运用地图指出青藏地区的范围,比较它与其他地理单元( 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 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特征。
2)、说出青藏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运用地图指出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2. 通过相关图文资料理解青藏地区地势地形对自然环境特征及人们生活的影响。
3. 结合有关资料了解青藏地区农牧业的特征,了解自然环境和农牧业对人们生活、生产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 通过看图、读图,进一步巩固学生读图、用图的方法。
2.通过分析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初步掌握分析和评价一个地区地理位置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 .通过举行各种活动和展示资料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和学习地理的兴趣。
2.通过对青藏地区自然环境和农牧业发展的学习,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和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1. 青藏地区自然环境特征的形成原因及对人们学生活的影响。
2. 青藏地区农牧业分布规律及主要农作物和优良畜种。
难点1. 青藏地区自然环境对农牧业发展的影响。
2. 当地人们衣食住行和自然环境的关系。
【学法指导】学习本课要明确一个关键,就是青藏地区的地形地势特征,从这个关键入手来理解当地自然环境的特征,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如可以讨论青藏地区海拔高对气温和太阳能的分布有什么影响,进而得出高寒的自然环境特征,然后引出高寒牧业和河谷农业的分布,最后结合自然环境及农业讨论当地人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特征及原因。
【课前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青藏地区地形图、和藏族衣食住行相关的图文资料等。
运用多媒体视频、影像展示青藏地区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地理特征,让学生从视觉上感受青藏地区的壮丽,充分利用地形图和气候图突破重、难点,用PPT比较青藏地区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差异学生:复习中国的自然环境部分内容,重点复习青藏高原的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为本节学习打下基础。
初中青藏地区教案
初中青藏地区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特征。
2. 掌握青藏地区的农业生产、牧业生产和人口分布情况。
3. 了解青藏地区的主要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问题。
教学重点:1. 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
2. 青藏地区的农业生产、牧业生产和人口分布情况。
3. 青藏地区的主要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问题。
教学难点:1. 青藏地区的地形和气候特点。
2. 青藏地区的农业生产、牧业生产和人口分布情况。
教学准备:1. 教材《初中地理》相关章节。
2. 青藏地区的地形图、气候图、资源分布图等教学图片。
3. 青藏地区的视频资料或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青藏地区的自然风光图片或视频资料,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青藏地区有什么了解?青藏地区有哪些特点?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特征。
2. 让学生结合地形图、气候图等教学图片,分析青藏地区的地形和气候特点。
三、课堂讲解(20分钟)1. 讲解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特征。
2. 讲解青藏地区的农业生产、牧业生产和人口分布情况。
3. 讲解青藏地区的主要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问题。
四、互动环节(10分钟)1. 让学生结合教材和教学图片,分组讨论青藏地区的地形、气候、农业生产、牧业生产和人口分布等情况。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解答疑问。
五、总结和布置作业(5分钟)1. 让学生总结青藏地区的特点和问题。
2.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教材和教学图片,绘制青藏地区的地形图、气候图等。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教学图片、讨论互动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特征,以及农业生产、牧业生产和人口分布情况。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结合地形图、气候图等教学图片进行分析,增强学生的空间观念。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解答疑问,提高教学效果。
《青藏地区》教案设计
说课教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五章第三节《青藏地区》《青藏地区》说课教案◆教学设计指导思想:本课的教学设计紧紧围绕着“以学生发展为本”这一核心理念展开,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改变地理学习方式”等基本理念,力争积极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知识迁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倡导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习惯,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和发展奠定理论和实践基础。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山脉、河流等基本情况掌握青藏地区的地形、气候特征;掌握青藏地区主要农作物、牲畜及人文地理状况。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教学中提高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在探究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青藏地区的美丽、神奇,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增强学生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
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开发、建设边疆的雄心壮志。
◆教学重点及难点:探究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是本课时的重点。
运用所学知识,探究青藏地区的建设与发展是本课时的难点。
◆教学流程(一)流程简介牦牛找家(动物激趣,引出课题)→家乡特征(读图求知,提升兴趣)→回家准备(解决问题,实际应用)→家乡生活(图上暗示,掌握重点)→建设家乡(,突破难点)◆课堂练习1 青藏地区最显著的自然特征是、。
地形以为主2、青藏地区是我国族聚居的地区,农业以业为主,被称为“高原之舟”的牲畜是,种植业主要分布在谷地和谷地。
◆课堂小结◆板书设计:大江大河的发源地太阳能丰富青藏地区:高寒高寒牧业、河谷农业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干。
青藏地区(一)教案
板
书
设
计
第二节青藏地区
地广人稀冰川广布
气温低,降水少大河源头
高大
日照强,日温差大高原湖区
河谷农业
教
学
后
记
由于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再加上教学过程设计比较合理,所以教学任务得以顺利完成。但是仍有部分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加强读图及分析图的训练。
提供《青藏地区地形图》
通过图例判断图中浅雪青色代表的是什么?
提问:为什么有大量冰雪?
本区冰川总量约4.7万平方千米,占全国的80%,以致本区成为许多大河的发源地,且湖泊众多。
多媒体《青藏地区主要河流、湖泊分布图》
提供《中国地形图》
读图,回答:冰雪
讨论、分析、说明。(因为地势高)
读图说出河流、湖泊的名称。
教学重点
1、地形和气候的关系。
2、农牧业生产
教学难点
发展农牧业生产的条件
教具
多媒体、地理图册、教材、青藏地区空白图
教
学
流
程
1、导入
2、青藏地区位置和范围
3、青藏地区的居民
4、青藏地区的地形
5、青藏地区的河流、湖泊
6、青藏地区的气候
7、青藏地区的农业
教
学
过
程
教学阶段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导入
播放录象
提供高原草场的图象资料
提供畜种图片和资料
分组讨论:以规划者的身份,分组进行青藏地区农田的规划活动。规划青藏地区应在哪里发展种植业,种什么作物?
成果展示评比:比一比,看一看哪个组种的最合理,最好。
青藏地区教案
初二年级地理下册
第十一章第四节青藏地区(人教版)
(一课时)
刘洋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在地图上指出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
(2)找出青藏地区主要的地形区、河流。
(3)分析气候特点,并说明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4)了解青藏地区交通运输的变化。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收集地理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分析处理资料的能力。
(3)使学生敢于探讨问题并主动与人交流。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
(2)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3)通过青藏地区的天翻地覆的变化,了解我国的发展变化。
(4)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准备]:计算机房、网络课件、局域网、Inter网。
[教学重点]:(1)青藏地区的两个主要的自然特征。
(2)分析气候特点,并说明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难点]:(1)分析气候特点,并说明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方法]: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切实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采用以下的教法进行教学:
(1)运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采用“WebQuest”进行教学;
(2)探究式教学,让学生自主的学习;
(3)创设乐学情境,利用网络互动教学的特点,采用互动性较强的多媒体网络课件;
(4)最关键的是本节课没有结束,可以延伸下去。
[教学流程]:情景导入——介绍网页——明确目标——自主探究——交流合作——课堂测试——总结学习成果——指导课后学习
[教学过程]:。
《青藏地区》教学设计[2]
《青藏地区》教学设计一、课程标准中对《青藏地区》学习的基本要求a、运用地图指出青藏地区的范围,比较它与其他地理单元(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差异。
b、说出青藏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对青藏地区的学习,掌握学习分区地理的方法和步骤,了解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山脉、河流等基本情况,掌握青藏地区“高”、“寒”的自然环境特征,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对青藏地区生态环境的认识,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及渗透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在教学中提高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在探究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分析、认识交通对本区经济发展的作用,以及本区是科研旅游的宝地。
掌握学习分区地理的方法和步骤。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青藏地区的美丽、神奇,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2、增强学生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开发、建设边疆的雄心壮志。
三、学生分析:1、教学对象:普通中学初二学生。
2、特征:掌握一定的地理知识,具有初步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缺乏对地理知识综合分析的能力。
四、教材分析1.本节的作用和地位:《青藏地区》是粤教版教材第(六)册第五章第四节。
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第三节的西北地区》,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
具有与其他三大地理区域同等的地位,既是对前面所学内容的复习、巩固,又将为下一步省级区域地理的学习奠定基础,在本章内容中,在教材知识体系中占据承上启下的地位。
2.本节主要内容:青藏高原是世界最高的高原(海拔平均4000米以上),被称为“世界屋脊”。
“地高”、“天寒”是本区主要的自然特征,一切地理要素都受到它的严重制约。
高寒牧区、“谷地”农业是本区农牧业生产特征。
交通运输的发展对本区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侧重分析青藏高原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及对生产发展的影响,是本课时所学习的内容,也是第三节《青藏地区与西北地区》的重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青藏地区
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
主备人:殷冉课时数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利用青藏地区地形图找出青藏地区的范围,并说出青藏地区的主要地形组成;
2.掌握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高寒,理解青藏地区高寒给人们生产和生活带来的影响;
3.了解青藏地区受高寒气候的影响,农牧业生产和生活的特色。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的能力,获取图文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学会运用地图和资料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
3.通过课堂活动、练习等,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以及拓宽视野,增强学习地理的兴趣以及运用知识的能力。
引导学生认识区域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因地制宜,做到人地协调发展,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
1. 理解青藏地区自然地理特征;
2. 掌握青藏地区受高寒影响下农牧业的生产和生活特色。
※教学难点
青藏地区自然环境特征对农牧业的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方法
讨论法、问题法、启发式讲述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
※教具准备
多媒体展示台、图片等。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人民币导入:播放歌曲视频《天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设计意图:利用视频导入,能够快速将学生从下课的氛围引入到课堂上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展示青藏地区景观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及对青藏地区形成初步的感性认识。
[讲授新课]
展示:中国地形剖面图,引导学生了解青藏高原是世界海拨最高的高原(海拨在4000米以上),被称为“世界屋脊”(板书),并解释青藏地区在青藏高原上。
展示屋脊的图片,补充房屋相关知识,帮助学生认识屋脊是房子最高的一部分,从而进一步理解世界屋脊就是世界上最高的部分。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对屋脊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认识到青藏高原是世界最高的高原。
一、世界屋脊
展示:青藏地区的地形图并提问:你能从图中找出青藏地区的界线吗?青藏地区有哪些主要的山脉和河流?你能找出世界最高峰和长江、黄河等河流吗?下面请小组同学完成寻找活动。
学生:小组内共同完成寻找任务,并派代表上讲台在展示的地图上找出青藏地区的界线,主要河流、山脉等,教师适当归纳指导:并板书。
提问:你们知道青藏地区最突出的特征是什么吗?
学生回答:高
教师讲述:非常好,青藏高原的非常高(板书)。
青藏地区素有“世界屋脊”之称,海拨在4000米以上,是世界山最高的高原,高原上面分布着一系列的山脉,山脉之间是宽广的谷底和盆地,因此“远看是山,近看是川”是青藏高原地形的显著特征。
提问:远看是山近看是川到底是什么样子呢
学生:讨论并发言。
说到青藏高原地势高,你联想到什么?
教师指导并板书:地势高的表现之一是许多山峰终年积雪,冰川广布。
地势高表现之二就是为众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青藏地区成为我国甚至亚洲的“水塔”,是长江、黄河、雅鲁藏布江、澜沧江等众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讲述:由于地势高,青藏地区的气候非常独特。
(展示图9.5)同学们观察拉萨、成都两市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拉萨与成都都位于北纬30度附近,但由于两地海拨的不同,导致气温与降水存在差异(可以请学生先比较两城市的气温与降水,教师再归纳)。
从图可以发现,拉萨的气温比成都的低,降水比成都的少;因此青藏地区气候特征:冬寒夏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同时引导学生阅读“藏袍”这段阅读材料,让学生理解藏袍与青藏地区气候特点之间的关系)。
由于青藏地区地势高,所以空气稀薄,空气稀薄所以日照比较充足,太阳辐射强。
总的来说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就是:高寒
气候(高寒):冬寒夏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空气稀薄、日照充足、辐射强烈。
设计意图:通过读图分析,与成都进行比较得出青藏地区的气候特征,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活动:模拟“雪域高原之旅”活动,活动步骤:
首先:说明旅游的时间、人物、路线。
其次:引导学生根据青藏地区的特点,准备相关物品(活动1中挑选);主要让学生说出为什么要准备这些物品,以引导学生分析青藏地区独特的自然条件。
再次:根据教材9.8青藏铁路沿线景点分布及介绍,让学生选择一个他最想看的景点,或者选择图中其他景点进行介绍。
设计意图:通过旅游这种同学们喜闻乐见的活动,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通过旅游需准备什么东西来,引导学生关注当地的自然条件。
最后:完成活动3,根据牦牛的外形猜测牦牛如何适应高原地区环境的。
转承:刚才我们分析了“高原之舟“牦牛,其实牦牛在青藏地区还是一种重要的畜种,下面我们一起来认识青藏地区的牧业和农业。
(板书)设计意图:通过牦牛过渡,自然流畅。
二、高寒牧区和河谷农业区
讲述:因为青藏地区的气候寒冷,大部分地区之后草类生长,只能发展畜牧业,不宜发展种植业。
平原地区的畜种一般不能在青藏地区正常生长,青藏高寒牧区
的畜种必须能够适应青藏地区独特的环境:高寒、缺氧、低气压。
这里的畜种主要有:牦牛、臧绵羊、臧山羊等。
(板书)
高寒牧区:牦牛、臧绵羊、臧山羊
展示:图9.11青藏地区农牧区的分布,让学生在图中找出主要的畜种以及各畜种的主要分布地区,通过图像更直观地理解青藏高寒牧区畜种的分布状况。
教师归纳:青藏地区是不是没有种植业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通过图,我们发现青藏地区也能种植小麦和青稞等农作物。
但这些农作物的种植地区有限,只能分布在湟水谷底和雅鲁藏布江谷地。
提问:为什么这些谷地能种植农作物?(引导学生阅读教材89页阅读材料)
学生回答:因为河谷地区海拨低,气温较高,土壤肥沃,具有发展种植业的条件,故称为河谷农业。
与青藏该地区分布的特殊畜种相似,河谷农业区种植的农作物页独具特色,主要是喜温凉的作物:青稞、小麦、豌豆等。
(图片展示并板书)
农作物:青稞、小麦、豌豆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一层层的抛出,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教师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
过渡:下面我们就以雅鲁藏布江为例,看看青藏地区谷地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
请同学们完成教材90页活动题。
引导同学们分步骤完成:
首先:在图9.11中找到雅鲁藏布江谷地,大致在拉萨的南侧。
对照图9.5拉萨的气温资料,结合谷地的相对海拨,计算谷地的气温条件。
其次:结合材料,找出该谷地发展农业所具备的土壤条件和灌溉条件。
最后:引入西北地区灌溉农业的产品特色,根据提示,从日照和温差等条件分析河谷地区农产品的品质。
学生:根据材料以及教师的引导,完成活动并汇报小组探讨成果。
教师讲述:在青藏地区独特的环境下,青藏地区的居民在吃、穿、住等生活的各个方面也具有独特的高原色彩。
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青藏地区居民的饮食特点和建筑特点。
展示:图片展示并向同学们介绍青藏地区的饮食:主食主要是糌粑、羊牛肉。
建筑主要是牛毛毡搭成的帐篷和碉房并板书。
提问:青藏的地区居民的日常生活有哪方面的联系,请分析其原因
学生从衣食住行几个方面回答,教师给与点评
设计意图:通过衣食住行等与我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关系切入,来突破日产生活与自然环境的联系,更加通俗易懂,更容易被学生所理解和接受。
三、课堂小结:学生分享本节课的收获
四、课堂练习:多媒体展示练习题
1.关于青藏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以干旱为主的的自然特征②河流较少,多为内流河
③具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④很多山峰终年积雪,冰川广布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在青藏地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海拔较低的地区, 分布着_______农业,
主要种植_________和_________。
3.拉萨和成都纬度相近,但气候差异大的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1、B 2、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谷地青稞和小麦 3、拉萨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
※作业布置:完成《初中区域地理导学》相关练习
※板书设计:第一节自然特征和农业
一、世界屋脊
2、自然环境:(高)
表现:
气候(高寒):冬寒夏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空气稀薄、日照充足、辐射强烈
二、高寒牧区和河谷农业区
1、生产
河谷农业:雅鲁藏布江谷地
湟水谷地(东部)
2、生活
饮食:糌粑、牛羊肉
建筑:牛毛毡帐篷、平顶碉房
服饰:藏袍
※教学反思:
地表:雪山、冰川广布
河流:大江大河的发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