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经济与社会20
经济与社会必背知识点
经济与社会必背知识点经济学和社会学是理解当今世界发展趋势和未来规划的重要基础学科,也是考试国家或地区政策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考核项目。
熟悉经济学和社会学的基本理论框架是许多考试的基础,因此,在这里,我们将介绍经济学与社会学的必备知识点。
首先,在经济学中,有一个概念叫做“供求关系”,它表示由供应量和需求量推动价格变化,形成一种向着最优水平发展的过程,可以用来说明很多经济问题,比如通货膨胀、资源分配和政府政策对市场的影响。
其次,另一个重要的经济概念是市场结构。
它包括竞争市场和垄断市场,它们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缺点,并可以用来解释经济系统中的不同现象。
在社会学中,尤其重要的概念是“社会功能”。
社会功能是指社会机构、家庭、组织等对社会运行的贡献。
它主要有三个层次,分别是社会维持功能、社会发展功能和社会隐藏功能。
社会维持功能是指社会结构和经济系统的稳定;社会发展功能是指社会的持续发展;而社会隐藏功能是指社会能够克服阻碍和困难的能力。
另外,社会学中还有一个重要概念叫做“社会化过程”,它描述的是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的社会变化过程,古往今来,它被认为是社会成员在从传统到现代化的过程中发生变化的核心过程。
最后,社会学中还有一个重要概念叫做“文化多元”,它可以从不同角度解释世界各地不同文化的发展差异。
例如,印度文化和中国文化可能有不同的传统和习俗,但有相同的宗教信仰。
它们同样重视礼仪和社会风俗,但可能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
以上就是关于经济学与社会学的必背知识点,通过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可以更好地了解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从而制定更有效的政策和发展目标。
同时,这些知识点也将为考生提供重要的参考,从而获得更好的成绩。
社会与经济知识点总结初一
社会与经济知识点总结初一社会与经济是人类生活中至关重要的领域,涉及政治、文化、教育、科技、人际关系等方方面面。
初中阶段的学生应该对社会与经济有一定的了解,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和未来的学习工作。
社会与经济知识点总结如下:一、社会知识点1. 社会组织和社会制度社会组织是指为达到共同目标而组织起来的一群人,如政党、团体、组织、社会团体、企业等。
社会制度是社会组织建立起来的一系列规则和制度,如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教育制度、文化制度等。
2. 社会伦理和价值观社会伦理是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是人们在社会中为了维护和促进社会稳定和发展而约定的行为规则。
价值观是人们对事物的好恶、高下、重要程度的认识和评价。
3. 社会变革和社会问题社会变革是指社会的各种制度、观念、制度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社会问题是指社会中出现的各种争议和矛盾,如贫富差距、环境污染、青少年犯罪等。
4. 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制度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制度,旨在实现共同富裕和社会公平,是中国的根本制度。
二、经济知识点1. 经济资源和经济活动经济资源是社会生产和生活所必需的物质和能力,包括劳动力、资本、土地等。
经济活动是人们利用经济资源进行的各种生产和消费活动。
2. 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市场经济是由市场调节资源配置和价格形成的经济制度,主张市场自由竞争。
计划经济是由政府计划指导和控制资源配置和价格形成的经济制度。
3. 经济组织和经济管理经济组织是指为了实现经济活动目标而组织起来的各种企业和机构,包括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合作社等。
经济管理是指对经济活动进行规划、组织、指导和协调的活动。
4. 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经济增长是指国民经济总量的增加,主要指GDP的增长。
经济发展是指国民经济总体状况得到改善,包括经济结构的调整、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等。
5. 公共财政和金融公共财政是指政府收入和支出的活动,包括税收、财政赤字、政府支出等。
金融是指货币和金融市场的活动,包括货币发行、货币供给、利率的形成等。
经济与社会 知识点总结
经济与社会知识点总结一、经济与社会的关系1. 经济与社会的相互影响经济和社会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
经济活动对社会有着重大的影响,它涉及到生产关系、分配关系和消费关系。
同时,社会因素也会对经济产生影响,比如社会风气、道德风尚、法律制度等因素都会影响经济发展。
2. 经济制度与社会发展不同的经济制度对社会有着不同的影响。
资本主义制度注重市场经济,个人利益导向,企业以盈利为目的;社会主义制度则注重公有制和计划经济,追求社会公平和公正。
不同的经济制度会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
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建立,这对中国的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市场经济的机制使生产、流通等活动得到了更大的自由和灵活性,提高了经济效率;同时也加剧了社会中的不平等现象,需要政府通过一系列政策来调节社会矛盾。
二、经济发展的影响1. 经济发展对社会结构的影响经济的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化。
在农业社会,农民占绝大部分人口,而在工业社会,工人、技术人员、知识分子等成为主要群体。
社会结构的变化带来了社会分工的调整,也导致了人口的流动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
2. 经济发展对社会政治的影响经济的发展对社会政治产生重要的影响。
在农业社会,封建地主阶级控制着政治权力,而在工业社会,资产阶级成为主要的政治力量。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政治体制也会发生变化,政治力量会出现新的调整。
3. 经济发展对社会文化的影响经济发展对社会的文化产生重要的影响。
经济的发展会使人们的观念和思想发生变化,比如在传统农业社会,人们以家庭为单位,注重传统价值观和宗教信仰;而在工业社会,人们的思想观念则更加现代化、理性化。
此外,经济的发展也会带来文化的多样性,不同的社会阶层和群体会有不同的文化需求。
三、经济发展与社会问题1. 城市化对社会问题的影响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大量的农民进入城市,使得城市的人口规模迅速增长,城市化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高中政治必修二《经济与社会》全册核心考点整理
高考政治《经济与社会》核心考点整理第一单元生产资料所有制与经济体制第一课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第一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1.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包括:①所有制结构上: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②分配制度上: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③资源配置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物质资料生产的构成要素:人的劳动和生产资料。
劳动→物质财富和价值的源泉生产资料→创造物质财富和价值的条件3.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选择题高频考点关于地位问题:1.生产资料所有制:在生产关系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是生产关系的核心,是经济制度的基础。
占支配地位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着一个社会的基本性质和发展方向。
2.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3.生产资料公有制: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体(占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的根本特征,(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根本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前提。
4.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这是就全国而言,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
(公有资产不等于国有资产)5.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并不是各行业各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6.国有企业:是国有经济最主要的实现形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
7.公有制经济→主体国有经济→主导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包括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社会主义经济→专指公有制经济9.生产资料所有制→经济制度的基础生产资料公有制→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10.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各种所有制经济/多种所有制经济)①在国民经济中→地位不同/地位不平等(公有制占主体)②在市场竞争中→地位相同/地位平等(公平参与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11.占支配地位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一个社会的基本性质和发展方向。
经济与社会政治知识点
经济与社会政治知识点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深刻反映当代中国实际要求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建立上海合作组织和新型国际关系
理论具有国际意义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它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内涵作为核心,把坚持改革开放,和坚持中国道路这一基本点放在突
出位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最新理论成果,积
极有效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建设。
2.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是以资源配置为主导,建立在市场机制和有效竞争基础上的
一种经济系统。
它是由货币经济、供求关系、价格机制、企业制度组
成的有机整体,使生产者和消费者在商品价格的调节中,实现资源配
置效率最大化,不断提高贸易和生产效率,从而实现社会财富的不断
增加和社会财务效率的提高。
3.政府行为
政府行为是指政府机关行使公共职能的行为,包括政府的规章、指令、措施、计划等。
政府行为可以服务贫穷群众,但过度的政府行为可能
会抑制经济增长;政府行为可以减少社会不平等,但过度政府强制行
为也可能导致不公平现象;政府行为有可能带来社会集体效益,但同
时也可能全民损失。
经济与社会的知识点
经济与社会的知识点
经济与社会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经济是社会的基础,是贯穿社会各个层面的一种动力。
经济活动离不开充沛的资源,而社会活动则会影响到人们的生活水平,因此,经济与社会应当努力协调,以实现最大的社会效益。
第一,经济活动的基础。
任何经济活动的进行都需要有资源的支持。
在处理经济活动中,资源的有效利用是可以提高经济效率的前提。
一般来说,资源可以分为自然资源、人力资源、财务资源以及技术资源等,所有资源的有效运用将有助于促进经济活动的健康发展。
第二,社会活动的核心。
社会活动涉及到人们的生活水平,如教育、医疗等,它们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动力。
社会活动的发展是以公平、公正的原则为依据的,它的核心是改善社会民生,以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统一体。
第三,公民参与。
作为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的主体,公民在整个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过程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只有在公民参与的条件下,才能有效地推动社会的发展,充分促进社会的进步,实现最大的社会效益。
综上所述,经济与社会之间是一种千丝万缕的联系,需要充分地调和和协调,以实现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经济的基础是资源的有效利用,而社会活动的核心是公平、公正。
公民作为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的主体,需要积极参与,共同推动社会的发展,以实现最大的社会效益。
因此,作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一部分,我们应当努力维护社
会的稳定,努力提高社会的生活水平,以实现社会文明的发展,更好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统一体。
政治统编版《经济与社会》PPT课文课件
THANKS
感谢观看
教材内容
导论部分主要介绍课程背景、教学目标和要求等;经济学基础部分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知识;社 会学基础部分包括社会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经济与社会发展部分则重点探讨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趋 势和问题等。
02
市场经济基本原理
市场经济概念及特点
市场经济概念
市场经济是指通过市场供求、价 格机制和竞争等市场力量来配置 社会资源的经济体制。
原因分析
政策因素、市场因素、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行业垄断等都是导致收入分配不公的重要原因 。
改革措施建议
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加强税收调节,完善再分配机制 ;打破行业垄断,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加大教育投入,促进教育资源均衡分配。
就业压力缓解途径探讨
01
就业压力现状
我国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压力逐年增大,尤其是高校毕业生和农民工等
中国经济发展趋势预测
结合国内外经济形势和政策环境,预测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趋势和特点,如经济增长速度、产业结构 调整、创新驱动发展等方面的变化。
05
社会问题透视和解决 方案探讨
收入分配不公问题剖析及改革措施建议
收入分配现状
我国收入分配存在较大的不公,基尼系数居高不下,城乡、地区、行业间收入差距明显。
政治统编版《经济 与社会》PPT课文 课件
contents
目录
• 课程介绍与目标 • 市场经济基本原理 • 微观经济活动分析 • 宏观经济活动观察与思考 • 社会问题透视和解决方案探讨 • 总结回顾与拓展延伸
01
课程介绍与目标
《经济与社会》课程背景
适应时代发展需求
学科融合与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新
经济与社会知识点总结
经济与社会知识点总结一、经济基础知识经济是指人类在社会生活中,通过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一系列经济活动,满足物质和精神需求的社会行为。
经济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涉及诸多知识点,包括以下内容:1.供给与需求:供给是指卖方愿意出售的一定数量商品或服务,需求是指买方愿意购买的一定数量商品或服务。
供给与需求的关系决定了价格的形成和变动。
2.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市场经济是以供求关系为基础,通过市场机制调节资源配置和价格形成的经济体制;计划经济是由政府计划和调控资源配置和价格的经济体制。
3.价格与通货膨胀:价格是商品或服务在市场上的交换比率,通货膨胀是指货币供应过多导致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
4.国民生产总值(GDP):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价值,是衡量经济总量的重要指标。
二、经济政策与制度经济政策是国家或地区为了达到一定的经济目标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
经济制度是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管理和组织形式。
经济政策与制度影响着经济运行和发展,涉及以下知识点:1.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是通过调控货币供给和利率等手段影响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等问题的政策;财政政策是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等手段调控经济运行的政策。
2.市场竞争与垄断:市场竞争是指在市场上有多个卖方和买方自由进行交易的情况;垄断是指市场上只有一个卖方或买方的情况。
3.中央计划与市场调节:中央计划是由政府制定和实施的全面计划来调控经济运行;市场调节是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供求关系的平衡和资源配置的优化。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社会主义基础上,通过市场机制实现资源配置和价格形成的经济体制;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是在私有制基础上,通过市场机制实现资源配置和价格形成的经济体制。
三、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经济发展是指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科技进步、社会福利不断提高等方面的变化;经济增长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国民生产总值(GDP)的数量增加的过程。
经济和社会的知识点总结
经济和社会的知识点总结经济和社会是密不可分的两个领域,经济的发展会影响到社会的各个方面,而社会的变化也会对经济产生很大的影响。
在当前全球化的情况下,经济和社会知识点的掌握对于我们每个人都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对一些经济和社会知识点进行总结,并且进行一些案例分析。
一、经济知识点总结1.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经济增长指的是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在一段时期内的增加。
经济增长通常是通过提高生产率和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来实现的。
然而,经济增长并不等同于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不仅涉及经济增长,还包括了社会、政治和文化各个领域的发展。
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可以通过其人均GDP、人类发展指数(HDI)来进行评估。
2.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的,生产资源的配置是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
市场经济下,企业拥有所有权,政府的角色是监管和干预市场。
而计划经济则是由政府来进行资源配置,除了少数例外,企业的生产和投资决策均由政府指令来决定。
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分别代表了西方和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制度。
3.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通货膨胀是指一段时间内货币购买力不断下降,价格水平持续上升。
通货膨胀通常是由货币供应过多、需求过多或者生产成本等因素引起的。
通货紧缩则是指货币购买力不断上升,价格水平持续下降。
通货紧缩通常是由货币供应不足、需求不足或者生产成本等因素引起的。
4.全球化全球化是指世界范围内的经济、社会、文化等各种关系的密切程度和深度不断加深的一种趋势。
全球化使得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同时也加剧了国际竞争。
经济全球化是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使得国际间的贸易和投资更加便捷,同时也带来了资源的全球配置。
5.经济危机经济危机是指经济一段时间内大规模的下行,通常伴随着生产下降、失业率上升、企业倒闭等现象。
经济危机的原因可能有很多,例如金融危机、资源危机、政治危机等。
人类经济活动中的周期性使得经济危机成为难以避免的现象。
经济与社会的知识点政治
经济与社会的知识点政治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经济和社会紧密相连,彼此影响,形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体系。
经济是社会发展的基础,而社会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经济的走向。
在这个过程中,政治则扮演着重要的调节和引导作用。
经济与社会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马克思主义中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理论认为,一个社会的经济制度和生产关系构成了这个社会的基础,影响并决定了上层建筑的性质。
在现代世界,不同的经济制度会带来不同的社会格局,比如资本主义下的市场经济会带来竞争和利润导向,社会主义下的计划经济则追求社会公益。
社会结构与社会阶层社会是由不同的社会阶层组成的,这些阶层在社会结构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不同的社会阶层有不同的权力、地位和资源,这决定着他们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身份。
社会结构的不平等现象是社会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政治引导的重点。
政治的作用政治权力的来源政治权力来源于人民,政府是人民的代表。
在民主政治制度下,政府应当为人民谋福祉,体现人民民主意志。
政治权力如果滥用或脱离人民,会导致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
政治调控与社会发展政治在社会中扮演着调控和引导的角色。
政府通过制定政策和法律来引导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促进社会公平和稳定。
政治决策的好坏会直接影响社会的发展方向和节奏。
政治参与与公民责任作为一个公民,参与政治是责任和义务。
通过选举、投票和舆论表达,公民可以参与政治决策,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正义。
政治参与对于社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结语经济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和政治的作用是一个复杂而又深刻的议题。
只有充分理解这些知识点,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参与社会发展,推动社会向更美好的方向发展。
希望每个人都能承担起自己的公民责任,为经济与社会的良性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知识点总结
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知识点总结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经济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基础,是社会变革和发展的动力。
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直接影响着社会的进步程度。
经济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增加国民经济总量和人均收入。
经济发展使国民经济总量和人均收入得以增加,提高了国民的生活水平,增加了社会的物质财富。
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社会的整体素质也有所提高。
2. 促进社会分配制度的完善。
经济发展推动了社会的分配制度的逐步完善,促进了社会的公平正义,减少了贫富差距,实现了共同富裕。
3. 提高教育、医疗、文化等社会公共服务水平。
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国家的财政收入,使政府能够提供更多的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
这样就能够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提高人民的文化素质。
4. 促进社会的文明进步和道德水平提高。
经济的发展可以为社会提供更多的文明条件,推动社会的文明进步和道德水平的提高。
良好的经济条件可以提高人民的生活品质,使人们更加注重文明修养和道德修养。
5. 促进社会的科学技术进步。
经济的发展可以为科学技术的创新提供更多的条件,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引领社会的科技进步。
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也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社会的进步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推动经济的创新和发展。
社会进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促进经济的转型升级。
社会的进步可以推动经济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使经济更加现代化、高效化。
2. 促进创新能力的提高。
社会的进步可以提高人民的教育水平和科技水平,促进创新能力的提高,推动经济的创新发展。
3. 促进社会的民主与法治。
社会的进步可以推动民主法治的建设,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为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法治环境。
4. 促进国家的管理水平的提高。
社会的进步可以促进国家管理水平的提高,为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政策环境和管理条件。
5. 促进社会文化的繁荣。
社会的进步可以促进社会文化的繁荣,为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文化背景和人才支持。
总的来说,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在当今社会,经济的发展已经不再是简单地追求经济规模的增长,更重要的是注重经济的质量和效益,以及经济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协调发展。
必修二《经济与社会》21个必备知识清单
必修二《经济与社会》21个必备知识清单高中生学习参考《经济与社会》知识清单一、经济制度1.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才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生产资料所有制(1)地位:生产资料所有制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性作用,是生产关系的核心,是经济制度的基础。
占支配地位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着一个社会的基本性质和发展方向。
(2)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我国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地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3.以公有制主体(1)地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的根本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2)构成: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3)作用:以公有制为主体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根本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前提。
(4)体现:①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②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5)国有企业地位作用:国有企业是国有经济最主要的实现形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
4.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1)构成: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成分。
(2)地位: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3)作用:①成为稳定经济增长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创业就业的主要领域、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
②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政府职能转变、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国际市场开拓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5.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意义有利于发挥各种所有制的长处,调动不同经济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效利用各方面的资源,取长补短,激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活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经济与社会 课程标准
《经济与社会》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重要内容,其课程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知识目标:学生要掌握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了解社会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以及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
能力目标:学生要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经济现象和问题,具备初步的经济决策能力,如投资、消费、理财等方面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要树立正确的经济观念和价值观,理解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培养积极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的态度和责任感。
在课程内容方面,经济与社会课程主要包括以下主题:
生产、分配、交换与消费:介绍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概念、原理和规律,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介绍市场经济的本质、特点和功能,以及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和干预。
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介绍收入分配的概念、方式和标准,以及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和发展。
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关系:介绍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特点和影响,以及国际经济关系中的合作与竞争。
总之,《经济与社会》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经济学的知识体系和研究方法,提高其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经济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统编版政治必修课件《经济与社会》课件课件1
统编版政治必修课件《经济与社会》课件课件1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学习《经济与社会》这一章节,具体内容涵盖: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以及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我们将依据统编版政治必修教材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进行教学。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理解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2. 使学生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
3. 培养学生的经济思维,提高他们分析经济现象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
难点: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的图片和数据,引导学生思考市场经济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2. 知识讲解(20分钟)(1)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3)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3. 例题讲解(15分钟)以教材中的例题为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回顾,强调难点。
六、板书设计1. 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3.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
(2)分析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
(3)谈谈你对市场在资源配置中作用的看法。
2. 答案:(1)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供求关系决定价格,竞争促进资源配置,自由选择促进创新。
(2)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以市场为基础,国家宏观调控为手段;以共同富裕为目标。
(3)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激发企业活力,促进经济增长。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掌握较好,但对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2024年统编版政治必修课件《经济与社会》课件课件1
2024年统编版政治必修课件《经济与社会》课件课件1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经济与社会》第一章“经济发展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具体内容包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以及推动经济发展的基本途径。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及其特点。
2. 使学生掌握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认识到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经济现象,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
难点: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经济现象,提出合理化建议。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板书材料。
2. 学生准备:笔记本、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我国经济发展取得的成就,引发学生对经济发展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
3. 实践情景引入:以某地区经济发展为例,让学生分析其发展优势和劣势。
4. 例题讲解:针对教材中的典型例题,进行详细讲解,指导学生解题思路。
5. 随堂练习:布置教材中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2. 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3. 推动经济发展的基本途径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教材课后习题1、2、3。
答案:见教材附录。
2. 拓展延伸: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家乡的经济发展状况,提出改进措施。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3.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关注时事政治,了解国家经济发展动态,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2. 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3. 实践情景引入的分析方法和解题思路4. 作业设计中的拓展延伸部分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1.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
经济学与社会实践之间的关系
经济学与社会实践之间的关系经济学与社会实践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社会资源配置和利益分配的学科,而社会实践则是指社会生活中各种实际活动的总和。
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和社会实践密切相关,经济学研究成果可以指导和影响社会实践。
经济学的核心是通过资源的配置和调节来实现福利最大化。
社会实践则包括人们如何生产、交换和消费商品和服务以及如何分配收入和财富。
经济学与社会实践的关系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经济学为社会实践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指导;二是社会实践则是经济学研究的应用领域和实验场。
在第一个方面,经济学给社会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指导。
例如,经济学理论告诉我们,在需要保证最大化福利的前提下,资源应该如何有效地配置和调节。
经济学的一系列主流学说和方法,如供求关系、边际收益和成本、均衡理论、信息经济学、博弈论等,都为社会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指导。
实践中,政府、企业和个人能够利用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决策和管理,得以实现最优的资源配置和社会福利最大化。
例如,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和调控方法,可以指导政府实现国家经济的稳健发展和社会资源的均衡配置。
此外,消费者面对选择时,也能够使用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明智选择,获取最大的消费福利。
在第二个方面,社会实践则是经济学研究的应用领域和实验场。
经济学的理论通常是在解释社会经济现象和规律的基础上建立的,因此需要在实践中检验和验证。
社会实践为经济学研究提供了大量数据和案例,可用来测试各种经济学理论和方法。
例如,在国际贸易、金融、价格等领域的研究中,经济学理论往往需要以社会实践的形式进行测试。
同时,经济学研究结果也可以为社会实践提供参考和指导。
例如,在优化税收和收入分配方法的研究中,政府和民间机构可以使用经济学研究的结果,制定出更为有效的税收政策和社会福利保障措施。
总之,经济学与社会实践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经济学为社会实践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指导,而社会实践又为经济学研究提供了应用领域和实验场。
经济与社会相关知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经济与社会相关知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经济与社会是息息相关的两个领域,彼此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经济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而社会则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
经济与社会的关系密不可分,对于理解和推动社会发展至关重要。
经济相关知识是指人们对经济运行规律和经济活动的认识和了解。
它包括经济的定义与概念,经济的基本原理,以及经济规律的适用范围和特点等方面。
通过学习经济相关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并分析经济运行的规律,为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社会相关知识则是指人们对社会结构与组织,社会变迁与发展等方面的认识和了解。
社会是个体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集合体,社会结构与组织指的是社会中人们的互相关系和组织形式,包括家庭、学校、政府、企业等各种社会组织。
而社会变迁与发展则涉及到社会的演变和变化,包括社会的发展阶段、社会问题的产生和解决等方面。
经济与社会的相互关系是指经济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关系。
经济的发展需要社会的支持和稳定环境,而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也需要经济的提供物质基础和资源支撑。
经济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决定了二者的发展水平和质量,它们的协调发展对于实现社会全面进步和经济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重点介绍经济与社会的相关知识,包括经济的定义与概念,经济的基本原理,社会结构与组织,社会变迁与发展等方面内容。
通过对这些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可以加深对经济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认识,进而提高对社会发展和经济运行的理解能力。
同时,本文也将探讨经济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以期为读者提供更广阔的思考和研究领域。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按照以下方式进行编写:在本文中,将围绕经济与社会相关知识展开讨论。
为了更好地组织文章内容,本文将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在引言部分,我们将首先对整篇文章进行概述,概述部分主要介绍经济与社会相关知识的背景和重要性。
接着,我们将介绍文章的结构,明确本文将按照怎样的逻辑顺序进行阐述。
统编版教材高中政治《经济与社会》优秀课件2
一、多种多样的社会保障 1.社会保障的内涵 面对现实生活中人们可能遇到的疾病、失业、养老、灾害、 生活贫困等各种问题,国家依法建立起由政府和社会承担主 要责任的社会保障“安全网”。
想一想:政府为什么重视社会保障建设?
一、多种多样的社会保障
2.社会保障的主要功能
(1)社会保障作为精巧的“社会减震器”,通过防范 和化解社会成员的生存危机,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 权利,能够有效维护社会生活秩序的稳定。 (2)社会保障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能够调节不同社 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和冲突,促 进社会公平正义。 (3)社会保障通过风险分摊与责任共担,充分发挥社 会互助功能,同时通过社会成员的自助与他助,推 动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统编版教材高中政治《经济与社会》 优秀课 件2(公 开课课 件)
统编版教材高中政治《经济与社会》 优秀课 件2(公 开课课 件)
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4.加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要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 机制的要求,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 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统编版教材高中政治《经济与社会》 优秀课 件2(公 开课课 件)
权责清晰:就是要明确各级政府和用人单位、个人、社会的社会保 障权利、义务和责任。
保障适度:就是要根据经济发展确定保障待遇水平,合理引导群众 的保障预期。
可持续:就是要确保各项社会保险基金收支平衡,制度长期稳定运 行。
统编版教材高中政治《经济与社会》 优秀课 件2(公 开课课 件)
[探究分享] 材料 2019 年的养老金上涨,是我国自养老制度实施以来
的“十五连涨”。随着养老金的不断上涨,退休职工的生活水 平越来越高,生活质量越来越好。
初中经济与社会知识点梳理
初中经济与社会知识点梳理经济和社会是我们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两个领域。
了解经济和社会知识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社会参与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在初中经济与社会知识点的学习中,有一些重要的主题需要我们进行梳理和学习。
首先,初中经济与社会知识点中的一个重要主题是生产与消费。
生产与消费是社会经济活动的核心,也是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基础。
学生需要了解生产要素(劳动力、土地、资本)、生产方式(农业、工业、服务业)以及不同产业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此外,学生还需要了解消费的概念、消费者权益保护以及有效消费和理性消费的重要性。
其次,资源与环境也是初中经济与社会知识点中的一个重要主题。
资源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而环境是人类生存的重要条件。
学生应该了解资源的分类和特点,资源的保护与开发,以及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同时,学生还应该了解环境污染的成因和危害,以及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
另外,初中经济与社会知识点中还包括市场与价格的相关内容。
市场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价格是市场交流的基础,对经济和社会具有重要影响。
学生需要了解市场的功能和分类,学习供求关系和价格形成的基本知识,进一步了解市场竞争与市场失灵的原因和影响,培养学生的市场意识。
此外,初中经济与社会知识点中还包括一些相关的经济与社会问题,例如,财政与税收、经济全球化、收入分配和公平正义等。
学生需要了解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学习税收的作用和分类,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和挑战,掌握收入分配的原则和方法,并了解公平正义的重要性和实现途径。
最后,初中经济与社会知识点的学习还需要与实际生活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学生可以通过参观实地、实践活动、社会实践等方式,加深对经济和社会知识的理解,并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此外,学生还可以通过阅读报刊、观看新闻、参与讨论等方式,了解当前的经济和社会热点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总之,初中经济与社会知识点的学习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和社会参与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54科技博览近年来,随着工业事业的加强,我国逐年加大了对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建设项目的建设力度,并对其给予了高度重视。
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建设模式是针对型号任务进行申报,这种模式可以有针对性的对型号任务进行短线环节的补充建设,但不同型号任务针对同一工种或工序分别申报单体建设,将会造成重复建设或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
因此,在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建设项目申报中,越来越多的建设单位开始将不同项目中的建设单体申报统筹建设,考虑全局,从整体上做出计划、安排,以求达到资源整合、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优化工艺流程的目的。
一、统筹建设的目的固定资产投资建设项目在初步设计阶段,在进行厂房深化论证的过程中,按照突出产品工艺、强化工艺专业的规划建设原则,考虑到单独建设项目的建安工程建设规模较小,单独建设将造成厂房布局分散,资源整合、工艺优化困难。
因此,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优化工艺流程,并为后续项目提供一定的发展空间,可将建设单位的不同项目中的两个或多个单体进行统筹建设。
二、统筹建设规划在规划统筹建设方案时,为了保证几个建设项目的建设目标、建设内容的可实现性,保证建设周期的匹配性,需重点考虑以下几方面问题:(1)各建设项目单体是否具备可统筹合并建设的必要性和优势规划统筹建设的初期,需要重点考虑几个项目所批复建设内容是否能够合并建设,统筹建设的必要性是否充分。
若为同功能、工序的单体统筹建设,则可从资源整合、集中布局等方面出发去论述;若为不同功能、工序的单体统筹建设,则需考虑建设内容是否有联系,上下工序则需考虑清楚工序间的流程,并行工序则需考虑合并建设会带来哪些优势和会带来哪些问题,综合利弊后得出统筹建设的必要性。
(2)建设地点的建设条件能否满足统筹建设要求在明确了统筹建设的必要性后,需全面考虑建设条件的可行性,包括:厂区是否有足够的场地用于统筹后体量增大的建筑物的建设;是否会对周边的建筑物及生产工作产生影响;统筹建设后厂房内危险化学品等量增加后,厂房对周边环境、厂房间距离等因素能否满足建设要求。
(3)统筹建设的工艺布局两个或多个工艺功能进行统筹建设,需详细论证厂房的工艺布局以求合理,工序间的联系、工艺流程等需保持顺畅。
工艺布局是需要把握好以下原则:办公、辅助用房等集中布置;使用危险化学品的集中区域布置,与非危险区域隔开;洁净房间集中布置,便于空调的设计;有局部排风、除尘等要求的房间尽量靠外墙布置;房间或区域布局时,需尽量根据工艺流程的先后顺序进行布置,减少工序间的转运距离。
(4)统筹建设能否匹配各项目的建设周期统筹建设项目的建设周期、首批资金下达时间往往不相同,这就要求统筹建设的厂房在建设进度安排时要充分考虑厂房建设周期与各建设项目的建设周期是否匹配,能否满足各建设项目的建设目标圆满完成。
不能周期过短导致厂房施工无法按期完成,也不能周期过长导致统筹建设中的某个或某几个项目在验收时厂房未能完成建设。
因此,需要以此为约束来合理制定厂房的建设周期,满足各统筹项目的建设周期要求。
三、项目申报中面积分摊的原则各项目面积分摊原则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1)几项目均有可研/建议书批复的情况下,可按照几项目可研批复面积占总批复面积的比例进行分摊。
(2)面积批复不明确的情况下,可根据各项目的工艺面积需求情况的比例进行建设和分摊,办公、辅助面积也根据此比例进行分摊。
建议在平面图上明确各项目申报的工艺面积区域并已不同的阴影标示出来,以便于项目的申报、评审以及后续的验收。
四、项目申报中投资分摊的原则投资分摊原则可按照建安工程费用按照所占面积比例情况对各分项费用分别进行分摊。
在建安工程费用中,部分费用需针对项目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摊,例如:吊车、电梯可按照具体的使用区域进行分摊;有工艺用水的区域可按照工艺用水的需求量所占比例进行分摊;有洁净要求区域的土建、空调等费用需按照该洁净区域的投资进行分摊;有压缩空气、蒸汽需求的区域可按压缩空气、蒸汽的使用量所占比例进行分摊;有较大用电量设备的区域的电气工程费用需按电量比例情况进行分摊;有X射线检测间、隔振间等特殊房间的,均按照使用的项目进行分摊。
在工程建设其他费中,工程设计费、工程勘察费、招标代理服务费、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施工图审查费等费用按照建安工程费用的比例进行分摊。
投资分摊示例如下:五、结论在今后的项目申报中,统筹建设将成为一个趋势。
经过详细规划和深入论证的统筹建设可解决单独建设项目的建安工程建设规模较小的问题,起到合理利用土地资源、资源整合、优化工艺等作用,有利于项目建设目标的实现以及建设单位的发展。
参考文献[1] 《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编写组.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3浅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建设项目统筹建设的规划和申报郝师尧 洪 流(西安航天神舟建筑设计院 西安 710075)[摘 要]本文从近年来项目统筹建设的趋势出发,结合工业厂房的统筹建设的思路,对统筹建设的规划、优势、原则以及分摊的方案等内容进行论述。
[关键词]统筹建设 分摊原则 分摊方案中图分类号:F540.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4-0000-01序号名称 造价 分摊原则 项目1 项目2 一 室内工程 3040.001663.15 1351.85 1 土建2000.00 根据面积比例 1036.74 963.26 2 给排水工程 65.00 按工艺需求比例 40.85 24.15 3 通风空调工程 520.00 按工艺需求比例 326.77 193.23 4 电气工程 380.00 按工艺需求比例 238.79 141.21 5 吊车 50.00 按实际使用位置 20.00 30.00 二 室外工程 770.00259.91 210.09 1 热力外线 30.00 按工艺需求比例 18.85 11.15 2 给排水外线 100.00 按工艺需求比例 62.84 37.16 3 电力外线 18.00 按工艺需求比例 11.31 6.69 4 道路 42.00 根据面积比例 21.77 20.23 5 绿化 10.00 根据面积比例 5.18 4.82 6 土方 270.00 根据面积比例 139.96 130.04表1 投资分摊情况表 单位:万元(其中,设定项目1的批复面积比例为51.84%,给排水工程、通风空调工程、电气工程的工艺需求比例为62.84%)255科技博览一、工程预付款支付的内部会计控制工程预付款,也称开工预付款,是指工程开工前由建设单位向施工承包商支付的、用于开工前期准备的款项。
针对工程预付款支付的内部会计控制,建设单位应建立一套严格的程序,会计人员及其他相关人员应认真履行此程序,做好开工预付款的支付管理。
具体程序为:(1)在已具备施工条件且施工承包商向建设单位提出支付申请时,建设单位除应要求其写明申请预付的金额外,还应要求其提交履约保函、开工预付款保函,以及经监理工程师签认无误的开工预付款支付证书。
(2)工程部门应对以上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进行审查,确认无误后由负责人签署意见。
(3)财会人员对施工承包商申请支付的金额与招标文件进行核对,核定应付款金额,并报部门负责人签署支付意见。
在核定应支付金额时,若银行保证金额与合同规定的支付金额不一致,即开工预付款银行保证金额超过或不足合向规定的金额,超过合同规定金额的,按合同规定金额支付,不足合同规定金额的,按照开工预付款保函金额支付。
(4)财会人员付款、人账。
以上程序可用图1表示:二、工程进度款支付的内部会计控制工程进度款是指建设单位按合同约定的工程进度向承包商逐笔支付的款项。
由于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承揽合同性质,势必不能要求承包商承担垫付工程款的义务,因此根据工程进度支付工程进度款是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重要特点。
工程进度款的支付过程是整个工程支付中最为频繁、往来款项发生最多的过程,有的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可能要进行几十次进度款支付,因此,认真对待每一期的进度款支付,不仅是日常控制的需要,也是为日后工程竣工决算打下良好的基础。
建设单位应当建立严格的工程价款支付控制程序油工程部门、会计部门及监理部门共同保障实施,层层把关。
具体程序如下:首先,由施工承包商提出支付申请,并应提交经监理部门审核的工程进度报表,报表要完整、详细,应包括申请支付理由、申请支付金额、工程进度报告等,同时要附上现场签证等相关证明材料,一并交给建设单位工程部门。
第二,建设单位工程部门的现场技术人员应针对进度报表从工程进度、工程质量、现场签证、隐蔽工程、付款情况、相关约定、施工要求等方面进行核实,造价工程师根据工程概预算、现场签证、工程进度、付款情况等对上述资料进行再次审核,最后由工程部门负责人签署意见。
第三,会计部门应根据技术负责人核定的已完工工程量及合同总价款、合同变更金额、累计已付款金额以及工程合同中的其他规定等,核定本次应付进度款金额,交由负责人签署支付意见,严格控制“超付”。
第四, 对申请支付金额较大(金额上限由建设单位根据工程总造价等自行确定), 或者双方存在争议时, 应报送单位主管领导, 由其审批。
最后, 由出纳根据审批额度付款, 同时, 会计人员及时人账, 并将审批单存档。
以上程序可用图2表示:除了进度款以外,建设单位还要向施工单位支付一些其他的款项,对这些款项的支付控制也可参照以上方法。
三、工程结算款支付的内部会计控制结算款是指工程竣工后,双方对工程总价进行结算所确认的工程款,对已付工程款与结算款的差额部分,建设单位应与支付。
竣工结算是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结清工程费用的依据,也是建设单位编制竣工结算的主要依据。
竣工结算工作的完成,标志着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双方权利与义务的结束,即合同关系的解除。
因此,要高度重视这一环节的控制,严格把关。
具体程序为:首先,收到施工单位提交的竣工结算书后,建设单位要及时组织工程技术人员以单位工程为基础,对承包合同内规定的施工内容进行检查和核对,包括各单项项目工程量、单价取费和计算结果等,并核查工程的完成情况。
若发现问题,应及时调整。
审核工作完成后,将竣工结算书交由工程部门负责人审定,并签署意见。
第二,建设单位应组织内部审计部门或会计师事务所,对核查后的施工单位结算书进行审计,并签署书面意见。
第三,由单位主管领导根据审计结果核定最后的结算额。
最后,会计机构与施工单位及时结清尾款,并做好账务处理。
其程序如图3所示。
四、结束语会计信息质量必须拥有更加完善可靠的内部控制机制。
在会计信息化环境下,针对企业会计系统内部的各种新问题,应进一步重视并加强研究相关的内部控制体系,从而促进经营管理政策有效实施,保证企业信息的完整与正确吗,防止舞弊行为发生,控制经营风险,提高经营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