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公开与“负面报道”

合集下载

我国高校信息公开存在问题分析

我国高校信息公开存在问题分析

我国高校信息公开存在问题分析【摘要】我国高校信息公开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信息公开的现状分析中存在障碍和困境,私有化倾向明显,法律制度不完善,管理缺乏规范化。

这些问题的深层原因值得深入挖掘,提出建议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建议加强监督力度,建立健全的法律制度,促进信息公开规范化管理,推动高校信息公开向更加透明、公正的方向发展。

未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校信息公开将面临更多挑战和机遇,应注重制度建设,推动信息公开的深化和规范化,增强高校信息公开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关键词】高校信息公开问题、障碍、困境、私有化倾向、法律制度、规范化管理、深层原因、建议、发展趋势1. 引言1.1 概述我国高校信息公开问题我国高校信息公开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信息公开是一种民主的体现,是促进社会公正、透明和诚信的重要手段。

在我国高校中,信息公开存在着诸多问题,影响了高校的管理和社会的信任度。

高校信息公开的现状并不乐观,很多高校缺乏透明的信息公开制度,导致校内的信息无法及时传达给师生和社会大众。

高校信息公开面临着诸多障碍和困境,包括官僚主义、权力过于集中、信息不对称等问题,造成信息公开的困难。

高校信息公开存在私有化倾向,一些高校管理者只愿公开有利于自身利益的信息,而对不利之信息隐瞒或掩盖。

在法律制度上,高校信息公开不够完善,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定和制度保障,容易导致信息公开的片面性和不规范性。

高校信息公开问题凸显了管理制度的不健全和管理水平的不足,需要引起重视和改进。

2. 正文2.1 高校信息公开的现状分析我国高校信息公开的现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信息公开不足、内容不全、透明度不高等方面。

高校信息公开的范围有限,很多重要信息并未真正对外公开,例如学校财务情况、校园安全问题等。

这使得社会公众对高校的运行情况缺乏了解,也难以对高校的管理进行监督。

即使高校进行信息公开,也存在内容不全的情况,有时只公开了部分信息,而其他重要信息却被保留或隐藏。

政务信息公开检讨

政务信息公开检讨

政务信息公开检讨摘要:一、政务信息公开的重要性二、政务信息公开的现状与问题三、政务信息公开的对策与建议四、结论正文:政务信息公开是现代政府治理的重要手段,对于提升政府透明度、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我国政府在政务信息公开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现实问题和挑战。

一、政务信息公开的重要性1.提高政府透明度:政务信息公开让政府决策、执行、监督更加透明,有助于提高政府公信力。

2.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政务信息公开有助于公民了解政策、权益,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3.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政务信息公开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体现,有利于提升国家治理效能。

二、政务信息公开的现状与问题1.政务信息公开制度不断完善:近年来,我国政府加大政务信息公开力度,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政务信息公开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2.政务信息公开范围逐步扩大:政府预算、政策文件、行政审批、行政处罚等信息逐步向公众公开。

3.存在的问题:部分政务信息公开不及时、不全面、不准确,部分政府部门存在“捂盖子”现象,公开渠道和方式有待优化。

三、政务信息公开的对策与建议1.强化政务信息公开立法:完善政务信息公开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政务信息公开的范围、程序和责任。

2.提高政务信息公开意识:加强政府部门的政务信息公开培训,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公开意识和服务意识。

3.拓宽政务信息公开渠道:利用互联网、社交媒体等多元化平台,方便公众获取政务信息。

4.优化政务信息公开流程:简化公开程序,提高公开效率,确保政务信息及时、准确、全面公开。

5.加强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推动政府部门之间信息资源共享,减少重复公开,提高政务信息利用效率。

四、结论政务信息公开是政府治理的重要工具,对于提升政府透明度、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面对政务信息公开的现实问题和挑战,政府部门应积极应对,不断创新和完善政务信息公开制度,推动政务信息公开工作向更高水平发展。

信息公开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信息公开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信息公开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信息公开是一项重要的社会活动,它可以帮助政府行使公共权力,也可以有助于促进公民的权利和利益。

但是,同时也存在着许多信息公开中的问题。

首先,对于信息公开的内容,存在着许多问题。

许多政府部门倾向于实施信息公开方面的审慎,使得信息公开仅面向一般公众,而不是公民,进而使得信息公开保护了政府的利益,但忽视了公民的利益。

其次,关于收集、存储和使用信息的问题也是信息公开存在的问题之一,许多政府部门会在信息公开中收集大量的个人信息,以便进行整合和分析,但是其中也存在着许多潜在的风险,例如,政府可能会将收集的个人信息用于监控公民,或者将个人信息泄露给第三方,从而破坏公民的隐私权。

再次,信息公开所产生的社会影响也是存在问题的一个方面。

个人信息公开可以使企业改善其管理水平和透明度,但同时也可能导致滥用信息,例如在市场竞争中利用个人信息,或者将个人信息用于不正当用途,从而影响市场机制的平等性和公平性。

因此,要解决上述问题,除了应当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之外,还应当采取如下对策:1、在信息公开的内容上,主动调整信息公开的机制,使之重视公民的知识权力,并实施有效的公民参与机制,确保实现公民的权利和利益,使其能更有效地参与信息公开活动。

2、在信息公开的收集、存储和使用上,应当从立法制定、政策规定和技术保障等方面加强对个人信息的保护,以确保个人信息安全,并规范和管理信息公开活动。

3、落实社会责任,在信息公开的实施过程中,让各个企业形成良性的习惯,不得利用个人信息进行滥用,并将企业的信息公开机制贯穿于全社会,使得企业在信息公开中落实责任,做到公平公正。

信息公开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社会活动,它不仅可以帮助政府有效行使公共权力,促进公民的权利和利益,而且还可以推动企业形成有效的社会责任机制,从而实现健康的社会发展。

但是,在信息公开的过程中也存在许多问题,例如内容问题、收集存储使用问题和社会影响问题,因此,应当采取适当的法律法规和措施,来促进信息公开的健康发展,从而有助于改善社会环境和公民权利。

政府信息公开行政案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的实证调研

政府信息公开行政案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的实证调研

政府信息公开行政案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的实证调研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国家的行政机关承担了越来越多的行政管理责任和公共服务职责。

然而,行政案件处理中出现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其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是信息公开。

政府信息公开涉及公共权力的透明度和公平性,是保障公民权利、维护社会公正和促进政治稳定的重要渠道。

本文将通过实证调研的方式,探讨政府信息公开行政案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一、政府信息公开法的效力不足政府信息公开法于2007年正式实施,但是由于执行和落实不到位,信息公开的工作并未得到有效的推进和落实。

一方面,机关人员缺乏信息公开意识,信息公开工作缺乏高效的推进机制。

另一方面,国家级、省级、市级三级政府信息公开格式不统一,标准不规范,导致信息公开不易于操作,公众获取信息的难度增加。

建议:推动信息公开制度化和规范化,加强对言论自由、信息公开的法律教育和宣传,加强信息公开平台的维护与管理,制定规范化信息公开标准,建设一套信息公开的指导性专业评估机制,确保信息公开规范的落实和推广。

二、行政案件处理公正性不足在行政案件处理中,不同情形和环节下,行政机关存在滥用职权,不公正和乱收费等问题。

公民的合法权益受到严重损害。

这种情况主要由两方面原因引起,一方面行政机关之间协同率低,消极推动;另一方面,司法机关的公正性不高,也导致了案件处理公正性不足的问题。

建议:建立健全行政机关与司法机关之间的信任交流机制,加强案件的协调和联动,断电“一个圆桌会议”,为案件调解和处理提供重要的支撑。

同时,加强教育培训,提高行政机关人员和公务员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观念,降低不公、不正的发生风险。

三、执法部门作为行政案件处理的重要组织,其内部保护机制不完备,严重影响执法公正性执法部门在案件处理中存在缺乏透明性,行政目的性强,执行过程经济受到干扰等问题。

这主要是由于执法部门自身保护机制不够完善,监督管理不规范,行政管理过程中合法权益的保护和民主监督的消失等原因。

媒体行业整改报告加强新闻传媒行业监管和言论自由

媒体行业整改报告加强新闻传媒行业监管和言论自由

媒体行业整改报告加强新闻传媒行业监管和言论自由媒体行业整改报告:加强新闻传媒行业监管和言论自由在当今信息时代,媒体行业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对社会的发展进步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然而,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经济环境的改变,媒体行业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本报告旨在深入分析当前媒体行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有效的整改方案,以加强新闻传媒行业的监管,同时保障言论自由的合理发展。

一、问题分析1.信息失真和虚假报道问题当前,媒体行业普遍存在着信息失真和虚假报道的问题。

部分媒体出于商业利益与政治干预的影响,发布夸大事实或伪造消息的情况屡见不鲜。

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公众的判断力和媒体的可信度。

2.媒体监管不足问题在媒体监管方面,存在监管力度不够、法律法规不完善以及媒体自律机制缺失等问题。

缺乏有效的监管导致一些媒体不按规矩办事,违背公共利益,甚至侵犯个人隐私权。

3.言论自由受限问题尽管言论自由被公认为一个民主社会的基本权利,但在一些地方和领域,言论自由受到了限制。

政府对于新闻报道和舆论表达的管理不当,以及社会舆论对于新闻从业人员的压力,使得部分媒体无法独立客观地报道和评论。

二、整改方案1.建立健全的监管体系政府应该积极参与媒体行业的监管,制定全面、科学的媒体监管法规,增加对媒体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

同时,媒体自身也应当建立严格的自律机制,通过行业协会等组织对会员进行监督和处罚,提升整体行业的准入门槛和标准。

2.加强新闻报道的质量控制为了解决信息失真和虚假报道问题,新闻媒体应加强对新闻报道质量的控制。

鼓励采取科学客观、真实准确的方式进行报道,加强新闻编辑和记者的专业培训,提高其客观、中立、公正的报道能力。

此外,加大对虚假新闻的查处力度,对发布虚假新闻的媒体给予相应处罚。

3.促进言论自由的合理发展政府应当加强对言论自由的保护和管理,创造公正公平的舆论环境。

让广大媒体从业人员能够自由地发表观点和意见,同时应该加强对偏激、不实言论的监管。

关于政务公开存在问题的通报

关于政务公开存在问题的通报

关于政务公开存在问题的通报如题所示,我将针对“关于政务公开存在问题的通报”这一主题展开全面评估和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文章。

一、问题概述在现代社会中,政务公开是政府向社会公众提供信息的一种重要机制。

它不仅是政府向公众进行透明度和责任的表达,也是公众参与社会事务、监督政府行为的重要渠道。

然而,在实际运行中,政务公开往往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公平、公正和公开。

我们有必要对政务公开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度评估和探讨。

二、问题分析1. 信息不全面:政府在信息公开的过程中,往往会选择性地公开信息,甚至隐瞒一些重要信息,导致社会公众对政府行为的监督发生困难。

2. 流程不透明:在一些政务公开的流程中,由于缺乏透明度和规范,导致信息公开不够规范和公正,公众无法在第一时间了解政府的决策和行为。

3. 参与度不足:政府在信息公开的过程中,往往忽视了公众的参与意愿和需求,导致信息公开变成了一种形式主义,公众对政府行为缺乏监督和参与。

三、解决方案1. 加强规范:政府应该建立健全的信息公开制度,规范政务公开的流程和标准,确保信息公开的公正和透明。

2. 完善机制:政府应该积极探索新的信息公开机制,通过建立信息公开平台和增加公众参与渠道,提升信息公开的广度和深度。

3. 强化监督:社会各界应该积极参与政府信息公开事务,加强对政府信息公开行为的监督和评价,确保政府信息公开的质量和公正。

四、我的观点政务公开是现代社会的基本要求,它不仅是政府向社会公众提供信息的重要机制,也是政府实现透明度和责任的重要途径。

政务公开中存在的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政府应该加强规范、完善机制,社会公众应该积极参与监督,共同推动政务公开机制的完善。

只有政务公开健康有序地进行,才能实现良好的治理效果,促进社会的公平、公正和公开。

在今天的文章中,我对“关于政务公开存在问题的通报”这一主题进行了全面分析和讨论,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文章审慎考虑了主题文字的决定性因素,从简到繁,由浅入深地探讨了政务公开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案和个人观点。

媒体法中的隐私权与新闻报道案例剖析

媒体法中的隐私权与新闻报道案例剖析

媒体法中的隐私权与新闻报道案例剖析在现代社会中,隐私权和新闻报道之间的关系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媒体法中的隐私权规定了公民的个人信息和隐私面对媒体报道时该如何受到保护。

然而,新闻报道又要求对社会事件和公共人物进行全方位的报道,这就引发了隐私权与新闻报道之间的冲突。

在本文中,我们将结合具体的案例,对隐私权与新闻报道进行详细分析,探讨现阶段媒体法如何规定这一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建议和看法,以期对相关问题有更深入的理解。

一、隐私权与新闻报道案例分析1.案例一:王某个人信息被媒体公开王某是一位普通市民,因为涉嫌犯罪而被警方逮捕。

在此事件曝光后,多家媒体对王某的个人信息进行了详细报道,包括家庭情况、工作单位等私人信息,甚至在报道中发布了王某的照片。

王某本人对此感到极度的困扰和伤害,随后提起诉讼,要求媒体立即停止对其个人隐私的侵犯。

2.案例二:著名演员被曝光私生活某著名演员在其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篇关于自己私生活的文章,随后被多家媒体引用报道,并进行了推敲和揣测。

在随之而来的报道中,媒体对演员的私生活进行了大量的揭露,并进行了大肆渲染,引发了不小的社会热议。

演员对此表示极度愤怒,并指责媒体侵犯了其隐私权。

以上两个案例都涉及到了隐私权和新闻报道之间的冲突。

在第一个案例中,王某作为一个普通市民,因为涉嫌犯罪而被媒体公开了个人的隐私信息,这直接侵犯了其隐私权。

而在第二个案例中,著名演员虽然在社交媒体上主动公开了一些私人信息,但媒体对其私生活进行详细的报道和揣测,却侵犯了其隐私权。

二、媒体法中关于隐私权和新闻报道的规定在中国的相关法律中,对隐私权和新闻报道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二十六条规定,个人的姓名、肖像、隐私,以及婚姻等私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犯。

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九条也规定,盗用、窃取、收买、非法提供个人信息的行为将受到刑事处罚。

而在新闻报道方面,相关法律也做了明确规定。

政务公开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情况

政务公开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情况

政务公开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情况一、政务公开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1.1信息公开不及时政务公开是指政府部门依法公开政府信息、政务信息和公共服务信息的一种公开制度。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部分政府部门在信息公开方面存在不及时的情况。

有些重要信息需要等待很长时间才能公开,导致信息不对称,影响了公众对政府工作的监督和参与。

1.2信息公开不全面另外,政府部门在信息公开方面还存在不全面的情况。

有些重要信息被隐瞒或者删除,导致公众无法获取到完整的信息。

这种情况也严重影响了公众对政府工作的信任度和满意度。

1.3信息公开不透明一些信息公开方式不透明也是政务公开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

有些政府部门对信息的公开方式不够透明,不遵循规定的公开程序,缺乏公开透明度,导致公众对政府的不满和抱怨。

1.4信息公开不便民信息公开工作还存在不便民的问题。

有些政府信息公开评台不够便捷,难以为公众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获取渠道,不利于公众对政务信息的了解和参与。

二、政务公开工作的改进情况2.1强化信息公开意识针对上述问题,政府部门应加强信息公开意识,认识到信息公开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将信息公开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通过加强宣传教育,不断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信息公开意识,促使他们把信息公开工作作为责任来承担,使得信息公开工作能够得到重视和保障。

2.2建立健全信息公开制度另外,政府部门还需建立健全信息公开制度,强化信息公开的程序化、制度化,确保信息能够依法依规及时、全面地公开。

通过建立健全的信息公开制度,以及规范的信息公开程序,提高政府信息公开的透明度和便民性。

2.3加大信息公开力度政府部门还需加大信息公开的力度,积极公开政府工作中的重要信息和重要决策,及时公开政府政策、财政预算等重要信息,让公众了解政府工作、监督政府行为。

2.4优化信息公开渠道政府部门还需优化信息公开渠道,建设更加便捷、高效的信息公开评台,以满足公众对政府信息获取的需求,使信息公开更具便民性,增强公众参与度。

浅谈企业宣传报道中的负面新闻

浅谈企业宣传报道中的负面新闻

浅谈企业宣传报道中的负面新闻摘要:本文简要阐述了企业在对内对外宣传报道中如何正确认识负面新闻,负面新闻的危害及如何归避。

为以后企业对外宣传提供参考。

关键词:宣传报道;负面新闻企业作为独立的经济单位,要想在市场竞争中不断提高竞争能力,就必须依靠强而有力的宣传,不断提高知名度,增强其影响力。

这样,企业的宣传工作也就成了企业实现经营战略目标的重要手段和重要工具。

企业宣传是为企业的经营目的服务的。

企业宣传不但是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企业的对外宣传也是一种战略需要,也是一种战略行为。

企业宣传工作在企业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并受到企业越来越广泛的重视,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企业对外宣传主要在于外塑形象。

随着企业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品牌立企”已经成为企业扬名四方、持续发展的主导战略。

企业要通过较高的知名度、良好的声誉,争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取得竞争优势,这就必须发挥企业的宣传功能。

近年来,公司加强了宣传队伍建设,每年都有百余篇反映企业技术创新、改革发展、企业管理等方面的新闻报道在各级报刊上刊登,提高了企业知名度,树立了良好外部形象。

企业的对内宣传则是内聚人心,目的是让广大职工都了解企业长远发展的整体战略思想和规划及其实现的措施、方法。

对广大职工来讲,只有知晓明白了企业的战略,并心向往之,力恒行之,变为自觉的行动,才能变为无穷的力量。

如何将企业文化的理念、精髓和内容导入员工的头脑中,宣传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对内公司在宣传工作中充分发挥了公司网站、微信公众号、视频中心的优势,紧紧围绕公司的生产经营实际和企业发展阶段的不同要求,如在公司微信公众号上适时开辟《媒体聚焦》、《五桥焦点》、《观点》等专题栏目,架设起企业与员工之间沟通的桥梁。

此外,公司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核心价值观、“五个一工程”、金秋艺术节等有特色的企业文化内容制作成册子、光盘等资料,及时宣传,在培育员工向心力、凝聚力和上进力、吸引外部人才等方面存在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信息公开程序违法 指导案例

信息公开程序违法 指导案例

信息公开程序违法指导案例一、引言信息公开是现代社会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旨在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促进政府的透明、廉洁和高效。

然而,在信息公开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程序违法的案例。

本文将以信息公开程序违法指导案例为主题,深入探讨其原因、影响以及应对方法。

二、信息公开程序违法的案例1. 案例描述:某地政府在信息公开过程中,存在擅自删除涉及官员腐败问题的文件、篡改公文内容等行为。

这个案例中,政府机关在信息公开的程序中明显违法。

他们故意删除与官员腐败有关的文件,篡改公文内容,意图掩盖贪污行为。

这种行为严重侵犯了公民的知情权和参与权,也破坏了政府的廉洁形象。

2. 案例描述:某机构以各种借口拒绝公布重要环境污染数据。

在这个案例中,该机构以偏离公开程序、无法获取数据等借口,拒绝公布与环境污染有关的数据。

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信息公开制度的要求,也严重损害了公众的权益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三、信息公开程序违法的原因分析1. 行政权力滥用:一些政府官员可能滥用行政权力,试图掩盖自己的错误行为或腐败问题,从而违法信息公开程序。

2. 制度不完善:信息公开制度在一些地方实施不力,相关的法律和规定缺乏明确性和强制力,导致信息公开程序容易被违反。

3. 德行不端:一些机构或个人存在道德败坏、缺乏廉洁意识的问题,无视信息公开制度,违法程序。

四、信息公开程序违法的影响1. 公众信任危机:信息公开程序的违法行为破坏了政府的透明度和可信度,导致公众对政府的信任降低,甚至产生不满和抵制情绪。

2. 社会不公平:信息公开程序违法可能导致信息不对称,让少数人能够掌握更多的信息优势,从而加剧社会的不公平现象。

3. 反腐败监督缺失:信息公开程序违法容易导致贪污腐败等问题的隐匿和扩大化,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反腐败监督的效力。

五、解决信息公开程序违法的措施1. 完善法律制度:加强立法工作,明确信息公开的程序和要求,规范相关机构和个人的行为,并设立相应的监督和惩罚机制。

信息公开存在问题及对策

信息公开存在问题及对策

信息公开存在问题及对策信息公开这个话题,真是个大难题啊!我们常常看到相关部门、机构的一些信息,明明应该让大家知道的,结果却像“猫捉老鼠”一样,藏得严严实实。

哎,真让人心里有点堵。

信息公开是为了让大家了解真相,增加透明度,可现实中总是有些小麻烦。

就像打游戏时,遇到那个让你挠头的boss,明明有攻略,偏偏你就是打不过,气得想摔手柄。

就说那些官僚主义吧,弄得信息传递慢得像蜗牛一样,让人等得心急火燎。

信息不对称就像是两个人打电话,一个人说得热火朝天,另一个人却听得一头雾水。

这种情况可不罕见。

明明大家想知道的具体内容,结果那些信息像“水中捞月”,总是抓不着。

唉,信息的传递变得复杂,不仅让我们觉得无从下手,还让人心生疑虑。

相关部门官员们要知道,信息公开不是在打太极,而是要让大家明白事情的真相。

信息多透明,大家才能心中有数,做出合理的判断。

信息公开的渠道也有问题。

说实话,现在的网络时代,大家都爱上网查资料,可偏偏有些信息就像“藏在深山老林”,你得费尽千辛万苦才能找到。

信息发布的时候,真心希望能多点渠道,多点平台。

比如说,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这些,都是现代人的最爱,信息传递起来快又方便。

要是能把这些信息都放上去,大家看得明白,真是“如虎添翼”!可是,有些机构偏偏不肯走进这个新时代,真让人哭笑不得。

然后,再来聊聊更新频率。

信息更新不及时,就像那部老旧的电视剧,剧情发展慢得让人睡着。

人们想知道最新的、动态,结果等来的却是几个月前的旧闻。

你说,这不是在浪费大家的时间吗?想想看,信息的生命力在于及时性。

只有信息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真正发挥它的作用,让大家不再“愁眉苦脸”。

要是能定期更新,让信息像“长江水”一样,源源不断,那该多好啊。

信息的内容质量也很重要。

有些信息发布得像“马虎的小学生”,错别字满天飞,逻辑不清晰。

大家看得晕头转向,根本无法理解。

信息发布者要认真些,把那些错别字、语法错误给修正好。

一个清晰、易懂的内容,不仅能提高大家的阅读兴趣,还能让信息的传递更有效。

信息公开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情况

信息公开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情况

信息公开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情况
信息公开的主要问题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是信息公开水平不高。

很多信息公开仅仅停留在形式化上,无法真
正达到信息公开指标,对公众权益无效。

二是信息公开工作和管理结构不合理。

很多机构在信息公开上缺乏规范,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让信息公开工作更加困难。

三是信息公开的可操作性较低,很多信息公开细节信息,没有实际操
作性,也就就不能保障有效的实施。

以上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改进措施,促进和完善信息公开工作。

一是加强信息公开管理。

针对不同的部门,制定具体的信息公开制度,以更大的努力提高信息公开的质量。

二是提高技术水平。

运用现代化技术,科学合理地组织和管理信息公
开工作,形成一套完善可操作的信息公开体系。

三是提高公众的参与权。

可以建立起一个机制,通过教育、培训和公
众参与等方式,向公众提供有效的信息公开知识,使公众更加了解信息公
开的重要性。

宜昌市政府办公室、市委宣传部关于政务信息公开报道有关问题的通知

宜昌市政府办公室、市委宣传部关于政务信息公开报道有关问题的通知

宜昌市政府办公室、市委宣传部关于政务信息公开报道有关问题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宜昌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7.04.19•【字号】宜府办文[2007]032号•【施行日期】2007.04.1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宜昌市政府办公室、市委宣传部关于政务信息公开报道有关问题的通知(宜府办文[2007]032号)市政府有关部门,各新闻单位:为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切实加强政务信息公开宣传报道,进一步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根据《宜昌市政府信息公开实施办法》,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公开报道的范围内容政务信息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

下列范围的政务信息除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行政机关事前公开信息可能损害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法律法规规定不予公开外,可以公开报道。

(一)重要文件。

包括以市政府令发布的《规定》、《办法》、《实施细则》、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行政措施;以市政府或市政府办公室名义对重要事项或重大行动做出的安排,就涉及全局的重大事项和重要问题提出指导原则、总体要求和处理办法,公布社会各有关方面应当遵守或周知的事项,批转下级机关的重要报告和意见,表彰有较大贡献或较好业绩的先进单位(集体)和人员,人事任免等文件。

(二)重要会议。

包括市政府全体会议、常务会议、市长办公会议及其他重要会议讨论决定的重大事项、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部署和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安排。

(三)重要活动。

包括市长、副市长、市长助理、秘书长等领导同志的外事内务活动,以及调查研究、指导工作、按有关规定出席的礼仪活动。

(四)重要民情。

包括市民通过市长专线电话、来信来访和其他形式反映的意见、建议和要求,以及市政府采纳意见、听取建议、改进工作的情况。

(五)重要事件。

包括重大成绩、重大喜讯、重大荣誉,也包括发生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治安事件的基本情况、主要原因和救助措施。

中学校园安全工作中的信息公开与舆情引导

中学校园安全工作中的信息公开与舆情引导

中学校园安全工作中的信息公开与舆情引导引言中学校园安全工作是保障学生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任务。

信息公开和舆情引导在校园安全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重点探讨中学校园安全工作中的信息公开与舆情引导的重要性、方法和策略。

信息公开的重要性中学校园安全工作中,信息公开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举措。

通过信息公开,学校能及时向学生、教职员工和家长传达关于校园安全的重要信息,增强全校师生员工的安全意识,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首先,信息公开可以提高学校的透明度。

当校园发生突发事件时,学生、教职员工和家长都希望能够及时了解事件的情况和处理进展。

通过及时、准确地向公众公开信息,可以增加学校信任度,避免产生不必要的谣言和恐慌。

其次,信息公开可以帮助校园建立起有效的沟通机制。

学校可以通过校园网站、微信公众号、电子邮件等途径向师生员工发布安全通知、应急预案等重要信息,确保信息的及时传达和准确性。

同时,学校也可以通过这些途径收集校园内部人员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完善校园安全工作。

最后,信息公开可以提高学生和家长的参与度。

学校可以通过信息公开,让学生和家长了解校园安全的重要性,并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校园安全工作。

例如,可以组织安全知识培训、开展应急演练等活动,增加家长和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信息公开的方法与策略为了确保信息公开的效果和效率,学校可以采取一些方法和策略。

首先,学校可以建立相应的信息公开平台。

可以通过建立校园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数字化平台,发布校园安全信息。

这些平台可以实现信息的及时更新和传达,方便师生员工获取信息。

同时,学校可以建立校园安全管理的微信群和讨论组,方便及时沟通和解决问题。

其次,学校可以制定明确的信息公开政策。

学校可以规定信息公开的内容、频率、渠道等方面的要求,确保信息公开的统一性和程序合规性。

此外,学校也可以建立相应的信息公开流程,明确责任人和审批程序,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再次,学校可以积极开展校园安全宣传活动。

信息公开检讨书范文

信息公开检讨书范文

尊敬的领导:您好!我谨以此份检讨书,就近期在信息公开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进行深刻反思,并就如何改进工作进行汇报。

在此,我深感愧疚,特向组织作出如下检讨:一、检讨内容1. 对信息公开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

在信息公开工作中,我未能充分认识到其重要性和严肃性,对相关政策法规学习不够深入,导致在实际工作中出现偏差。

2. 信息公开不及时。

在处理信息公开申请时,我未能严格按照规定时限完成,导致信息公开进度缓慢,影响了申请人的合法权益。

3. 信息公开内容不全面。

在梳理信息公开目录时,我未能全面梳理,导致部分应公开的内容未能及时公开,给申请人带来不便。

4. 信息公开渠道单一。

在公开信息时,我仅通过官方网站和公告栏进行公开,未能充分利用新媒体等渠道,扩大信息公开范围。

5. 信息公开服务意识不强。

在处理信息公开申请时,我未能站在申请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对申请人的疑问和需求回应不够及时、准确。

二、改进措施1. 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我将认真学习国家有关信息公开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提高对信息公开工作的重视程度,增强责任感。

2. 严格按照规定时限完成信息公开工作。

在处理信息公开申请时,我将严格按照规定时限完成,确保信息公开及时、准确。

3. 全面梳理信息公开目录,确保信息公开内容全面。

在梳理信息公开目录时,我将全面梳理,确保应公开的内容全部公开。

4. 多渠道公开信息,扩大信息公开范围。

在公开信息时,我将充分利用官方网站、公告栏、微信公众号等渠道,扩大信息公开范围。

5. 提高服务意识,站在申请人角度考虑问题。

在处理信息公开申请时,我将站在申请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及时回应申请人的疑问和需求。

三、总结总之,我在信息公开工作中存在诸多不足,给申请人带来了不便。

在此,我向组织和申请人表示诚挚的歉意。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认真吸取教训,不断改进工作,为提高信息公开工作水平而努力。

敬请领导批评指正!检讨人:(姓名)年月日。

信息公开不当的损害赔偿责任承担

信息公开不当的损害赔偿责任承担

信息公开不当的损害赔偿责任承担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信息公开越来越成为社会的一项重要活动之一。

信息公开不但是政府为民服务的一种方式,而且也是民众获取公共权益的途径之一。

但是,信息公开不当的情况也存在着。

信息公开不当可能导致损失甚至带来严重的后果。

本文将围绕信息公开不当的损害赔偿责任展开探讨,以探讨在信息公开不当时,应承担怎样的法律责任。

一、信息公开不当的概念信息公开不当指的是机关、企事业单位和有关组织在公开信息时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等相关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规定。

具体来讲,信息公开不当包括以下几种情形:1. 法律规定的信息未按程序或未按时限公开;2. 所公开的信息不准确、不全面或不具备真实性;3. 公开信息的站点或通道不明确,难以获取;4. 公开的信息涉及个人隐私,未经本人同意;5. 信息涉及商业机密、国家秘密或敏感信息,未经批准或审查。

二、信息公开不当对社会产生危害信息公开不当对公民权益产生了直接的不良影响。

例如,政务部门不按时公开相关信息可能导致公民权利未就地得到保障;公开不准确或不全面的信息则可能误导公众,如此一来,公众因此而蒙受了损失。

信息公开不当还将对企事业单位运作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在日常业务中,企业需要尽快取得有关资讯才能做出迅速准确的判断和决策。

相关信息公开不当不仅给企业管理带来困难,而且可能会对企业形象产生不良影响。

除此之外,信息公开不当还可能会引发公众和媒体的非议和批评,对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公共机构形象造成不良影响。

一旦遭到严格批评后,建立信任就会变得异常困难。

三、信息公开不当的损害赔偿责任承担1.政府及其有关组织的损害赔偿责任承担《行政诉讼法》第四十五条规定:“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因故意或重大过失造成当事人财产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三十二条规定,因信息公开引起的民事纠纷,有权利受损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按照有关规定可以向公开信息的机关或者单位提出行政赔偿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信息公开正面和负面清单

信息公开正面和负面清单

"信息公开正面和负面清单"通常是指政府或组织为了保障信息公开的合法、规范和有序,制定的一系列规定,明确了哪些信息应该被公开,哪些信息不能公开,以及公开信息的相关要求。

这一概念主要涉及到信息公开的合规性和透明度。

信息公开正面清单:1. 政府工作报告:政府工作报告通常包含政府工作计划、年度目标、政策方向等,是政府对公众负责的表达,通常会被列入正面清单鼓励公开。

2. 公共服务信息:包括公共交通、医疗服务、教育信息等,这些信息对公众具有直接的生活影响,应被积极公开。

3. 法律法规:法律、法规、政策文件等具有约束力的文件通常应当被公开,以确保公众能够了解相关法律规定。

4. 公共资源配置信息:公开有关土地利用、招投标、公共资源分配等信息,促进资源的公平合理利用。

5. 环境信息:包括环境监测数据、空气质量指数等,以确保公众了解周围环境状况。

信息公开负面清单:1. 国家安全信息:涉及国家安全的信息,例如军事机密、国防计划等,通常不得公开。

2. 个人隐私信息:涉及公民个人隐私的信息,如身份证号、家庭住址等,需要受到保护,不得公开。

3. 商业秘密:涉及企业商业机密的信息,如研发方案、财务数据等,应受到保护,不得随意公开。

4. 司法调查信息:在司法调查过程中的信息,可能会影响到调查的进行,需要保密。

5. 敏感社会事件处理信息:涉及社会事件的处理,可能牵涉到敏感信息,需要谨慎对待。

6. 涉及未成年人的个人信息: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其个人信息通常需要受到特殊保护。

7. 其他法定不公开信息: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一些信息可能被明确规定为不得公开的。

这些正面和负面清单的制定旨在平衡信息公开与隐私保护、国家安全等之间的关系,确保信息公开的过程合法、有序、透明。

在具体情况下,清单的具体内容可能会根据不同国家、地区或组织的法规和政策而有所不同。

负面事件报道的现状与正确导向

负面事件报道的现状与正确导向

负面事件报道的现状与正确导向摘要:从1949年1980年,中国提倡的新闻报道准则是正面报道为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而对于负面信息的报道则多处受限,媒体报道内容受特定环境所限,内容较单一。

几乎没有负面信息报道。

改革开放之后,思想得到解放,报道内容逐渐多样化,负面事件的相关报道逐渐关键词:负面,事件,报道,现状,正确,导向,1949年,1980年, 从1949年1980年,中国提倡的新闻报道准则是“正面报道为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而对于负面信息的报道则多处受限,媒体报道内容受特定环境所限,内容较单一。

几乎没有负面信息报道。

改革开放之后,思想得到解放,报道内容逐渐多样化,负面事件的相关报道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在负面信息怎样报道来引导正确舆论导向方面,学者们进行了相关研究。

孙旭培在《新闻学新论》中提出了新闻报道的平衡原则,主张多种意见的同时报道,尤其是对立意见。

新闻信息报道亦如此,正面信息得以报道的同时,加强负面信息的报道。

这一原则在当时并没有完全受到重视。

但是在当今这个社会与文化格局多元化的今天,新闻报道的平衡原则又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野。

在这个信息爆炸、谣言四起的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者应该如何做到正面报道与负面报道相结合、加强负面报道的正面效应等已刻不容缓,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1、负面信息报道在阐释负面信息报道之前,我们应先解释一下新闻的含义,新闻即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是目前我国新闻界公认的说法。

简言之,新闻信息应具有真实性、及时性。

一则信息想要成为新闻,必须经过“新闻守门人”的选择,借助语言、文字、声音、图像等符号载体加以传播,为受众所知晓。

新闻有正面与负面事件报道之说,所谓正面事件报道是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定,主要报道社会的光明面,具有鲜明的倾向性与引导性。

例如国家取得的成就、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快速发展等方面的报道均在其列。

负面事件报道与正面事件报道相反,从新闻学的角度讲,是指那些与现行社会价值观和道德标准相冲突的事件以及自然灾害,进一步讲是对社会上的负面信息进行相关事实报道,它主要包括官员腐败与政治丑闻、社会危机事件、社会批评信息、黄色信息及自然灾害等五个方面。

学校政务公开制度

学校政务公开制度

学校政务公开制度
是指学校建立一套公开信息的制度,向师生员工及社会公众公开学校的行政管理、财务状况、办学成果、发展计划等相关信息。

这一制度的目的是增加学校的透明度,提高行政决策的公正性和公信力,促进学校与社会各界的互动与合作。

学校政务公开制度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公开:学校应当定期公开行政管理、财务收支、招生录取、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基本信息,如学校章程、内部管理制度、财务预算和报告等。

这些信息应以适当的形式发布,如网站公告、学校刊物等。

2.决策公开:学校重大决策应当及时向师生员工及社会公众公开,让相关人员了解决策的依据、过程和结果。

这包括学校的发展规划、重大项目的决策等。

3.投诉与监督公开:学校应当建立投诉受理机制,并及时公开相关投诉的处理结果。

同时,学校应当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定期公开学校的监督检查结果及处理情况。

4.学术研究公开:学校应当鼓励师生员工的学术研究成果公开发表,并为其提供相应的支持和保障,以提高学术研究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5.公众参与:学校应当积极促进师生员工及社会公众的参与,建立各种形式的沟通渠道,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实施民主决策。

通过建立学校政务公开制度,可以增强学校的责任感和行动透明度,有效提高学校管理的科学性和民主性,促进学校与社会的互动与合作,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品牌形象和影响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公开与“负面报道”
作者:刘秀品
来源:《检察风云》2008年第12期
从5月1日起,《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已正式施行。

鄙人身为媒体从业人员,深感《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施行关键是对“负面报道”的放开。

对“正面报道”的放开,我们的不少地方不少部门早就不是一个问题,有的时候甚至是放开“过了头”:怂恿媒体从业人员造假——说成绩把蓝图当作现实“公开”,把芝麻当作西瓜“公开”。

信息公开难在“负面”,贵在“负面”。

什么叫“负面报道”?按某些人的分类,凡自然灾害、安全事故、治安案件乃至揭露社会阴暗面、舆论监督批评等报道,都将归于“负面报道”。

其实,有些人是把“负面报道”与报道的“负面影响”混为一谈了。

任何报道,无论是“正面报道”还是“负面报道”,都面临产生“正面影响”或“负面影响”的问题。

有些看似“正面报道”,如果说的尽是正确的废话,漂亮的空话,严谨的套话,违心的假话,让读者一看报纸电视就皱眉,一听广播就反胃,那样的“正面报道”即使连篇累牍,能起“正面作用”?宣传先进典型是标准的“正面报道”吧,如果人为拔高,将先进典型“吹”成了不食人间烟火的神,那样的报道能宣传群众教育群众鼓舞群众?反之,对于天灾人祸,流血事故、治安案件等“负面事件”,通过适时报道,引起群众警觉,从而减少了社会危害,推出的看似“负面报道”,收获的则是“正面影响”。

区分“正面报道”还是“负面报道”,既不能凭某个人的好恶,也不能单看报道的事件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

照我说,判断的标准有两条,一是“真实标准”:报道凡是真实的,就是“正面报道”;凡是虚假的,就是“负面报道”。

二是“利益标准”:凡是符合人民利益的,就是“正面报道”;凡是违背人民利益的,就是“负面报道”。

由于有些人“正”“负”混淆,错把“正面”当“负面”,社会上才滋生出那么多假记者借搞“负面报道”诈钱的可耻事,那么多单位用重金去封堵搞“负面报道”记者嘴巴的荒唐事。

据我了解,自媒体问世以来,“正面报道”与“负面报道”一直是相辅相成的,没有“负面报道”,也就不会有所谓的“正面报道”,“正面报道”同“负面报道”是媒体的“两条腿”。

不要说现代社会里的大众传媒,连远在周朝,就设置了“采诗官”,常年巡游各地,采集民间歌谣,从中考察朝政得失,《诗经》中的大部分诗歌即出于此。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采诗官》一诗中就说:“采诗官,采诗听歌导人言”、“言者无罪闻者诫”。

据考,1896年的一期《京报》里,就既有“官府开设粥厂救济穷人”,“前线将领请假省亲,孝行堪作天下表率”等“正面报道”,也还刊载了一位姓袁的御史的奏折,称:“自从20年前太平天国乱国以来,封官加爵作为奖赏已成了大清政治生活的陋习”,“有些人只要花钱,未经任何考试便能得到功名,这些人贿买县令和道台,使为国家作战的伤残军人得不到应有的抚恤,寒窗数年的读书人不能公平地取得一官半职。

”那篇“负面报道”最后说:“袁的奏折指出空前的腐败,已直接导致了大清政府财政的严重亏损。

”连腐败透顶的满清王朝控制下的《京报》,都还要用少得可怜的一点“负面报道”“作秀”呢。

媒体推出“负面报道”,不但需要胆识,也需要智慧。

某些人排斥打压所谓的“负面报道”,表面上看“负面报道”少了,暗地里“负面事件”则雨后春笋,不断破土而出。

其实,随着我国民主政治的渐进,社会对“负面报道”的认识已越来越理性,打压“负面报道”的“时代”正逐渐走向没落。

2007年6月24日,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审议的《突发事件应对法》草案,就已删除了有关新闻媒体不得“违规擅自发布”突发事件信息的规定,同时要求处置突发事件的人民政府“对新闻媒体的相关报道进行管理”的规定也被删除。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又确立了“公开”“平等”“服务”“便民”“安全”“法治”等一系列原则,进一步为“负面报道”的发布扫清了道路,为打造“阳光政府”建设法治社会奠定了基础。


图:陆小弟编辑:卢劲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