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电颂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雷电颂》教学教案设计

《雷电颂》教学教案设计

《雷电颂》教学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理解《雷电颂》的背景和创作意图。

2. 分析《雷电颂》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3. 解读《雷电颂》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法,深入理解《雷电颂》的内容和形式。

2. 运用比较、归纳、总结等方法,探讨《雷电颂》的艺术特点和价值。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感受《雷电颂》中的自然景观和人类情感的交融。

2. 培养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原文1. 朗读并背诵《雷电颂》全文。

2. 分析课文中的重要词句和段落。

2.2 课文解析1. 解释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典故。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

2.3 课文讨论1. 讨论《雷电颂》中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 探讨《雷电颂》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1. 引入《雷电颂》的背景和创作意图。

2. 激发学生对《雷电颂》的兴趣和好奇心。

3.2 朗读与背诵1. 指导学生朗读《雷电颂》全文。

2. 鼓励学生背诵重要段落和诗句。

3.3 课文解析1. 讲解生僻词语和典故的含义。

2. 分析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

3.4 小组讨论1. 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 分享小组讨论的成果和观点。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

2. 评估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能力。

4.2 课后作业1. 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如写作、分析等。

2. 评估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和理解程度。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1. 选用合适的教材,提供课文原文和相关解析。

2. 提供相关背景资料和创作意图的介绍。

5.2 多媒体教学1. 利用多媒体课件和视频等资源,辅助教学。

2. 播放相关的音乐和影像资料,增强学生的感受和理解。

第六章:教学活动6.1 课前准备1. 安排学生预习课文,了解背景资料。

2. 准备相关的教学道具和素材。

《雷电颂》教案6篇

《雷电颂》教案6篇

《雷电颂》教案6篇《雷电颂》教案篇一教案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

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雷电颂》教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教学目标】1、感受屈原内心强烈的情感:极度的愤怒,想要把黑暗的现实撕碎的强烈愿望,对光明与自由的热烈追求。

2、欣赏郭沫若将这些强烈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的艺术手法。

3、→.←探究风、雷、电的象征意义和“屈原”形象的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来学习《雷电颂》,这是郭沫若历史剧《屈原》中一个最为著名的片段。

这样长长的一篇文章其实都是屈原的内心抒情。

那么,在《雷电颂》中,屈原抒发了怎样的情感?郭沫若又是运用哪些艺术手法,淋漓尽致地表现出屈原的情感,并打动无数读者的呢?二、感受情感播放《雷电颂》情境朗读视频。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走进屈原的内心,感受屈原的情感。

学生自由谈论感受,明确:屈原此时内心涌动着无比强烈的情绪——极度愤怒,想要摧毁当时的黑暗现实,热烈地追求光明与自由。

三、分析鉴赏1、在文章中,你是不是觉得有些句子情感表现得很强烈,而另外一些句子的情感表现力则较弱一些?(教师要求学生找出这些情感表现力强烈的句子,前后左右交流,然后到班上交流。

尽量让不同的学生都来说说自己的感受。

)2、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是这些句子的情感会更强烈、充沛一点?你能否扮演屈原,通过朗读将蕴藏在这些句子中的强烈情感表现出来?明确:因为这些句子具有特殊的表现形式,所以其表达的情感更为强烈。

⑴展开神奇的想象,让屈原和宇宙间伟大的自然力“急风、怒雷、闪电”结合在一起,达到物我统一的境地。

借助它们的神力,诗人具有了毁灭诸神、摧毁一切黑暗的力量。

这样就使历史中屈原的形象显得更加神采飞扬、光辉夺目。

全文雄浑壮阔,气势磅礴,洋溢着髙昂的革命浪漫主义激情。

⑴特定的修辞手法的使用使人物情感的抒发更加强烈和直接。

文中大量运用拟人、呼告等修辞方法,或者热切地呼告和歌颂风、雷、电,或者无比愤怒地斥责恶神,直接有力地表达了爱憎的情感,增强了语句的气势和表达效果。

《雷电颂》教学设计

《雷电颂》教学设计
《雷电颂》教学设计
《雷电颂》教学设计
基本信息
案例名称
《雷电颂》
科目
语文
教学课时
1课时
备课教师
郑金林
教材分析
《雷电颂》主要教学目标是:加强朗读,注意课文中的联想与想象,了解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的表达方式,学习抒情性语言。
学情分析
本课虽是一篇历史剧,但教材似乎有意淡化它的戏剧文学的体裁特点,更有意把它当作一篇颇具震撼力的内心独白的散文诗来欣赏。学生在本课之后,对于表现手法和语言等方面有了初步的接触。
教学反思
1.由于文章离学生时代较远,学生较难理解作品及其在当时的现实意义。需要交代时代背景,并在听读、朗读中感知并理解内容。
2.还需强化学生的有感情的朗读。
1.整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感知:
用一两句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理清思路
3.文章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填表格,理解象征手法)
4.屈原通过呼唤风、雷、电,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5.你认为屈原是一个怎样的人?
6.读读文章,本文激情澎湃,震憾力强,是如何做到的?
7.品味语句(例句见课件)
学生探究感悟,教师点拨。整体感知,具体感悟。
教学策略与设计设计说明
本课主要采用听朗读,学生朗读法,质疑讨论法等教学方法,与直观形象的多媒体结合,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1.学生对课文的感知是通过读来完成的。
2.多创设情境,让学生更形象地理解这篇内心独白。让学生大胆交流回答,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
学生从整体感知到具体感悟,从内容到语言。
读一读
听读——朗读
听读,齐读,自由朗读。
学生在听读、朗读中感悟理解内容。

屈原《雷电颂》教学设计8篇

屈原《雷电颂》教学设计8篇

屈原《雷电颂》教学设计8篇雷电颂教案篇一雷电颂【教学目标】1.学习文章抓住事物特征展开想象,达到物我同化的境界,有力地抒发战斗激情。

2.体会屈原热爱祖国,抨击黑暗,热烈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1.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讲点屈原及话剧《屈原》的背景,以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

2.热情激昂、激情澎湃指导好学生的朗读。

【学法指导】1.听好录音指导学生朗读。

1.运用多种修辞方法,表达思想感情,增强气势。

2.品味语言,理解语言中所包含的深意。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预习1.给下列粗体字注音。

伫立(zhù)睥睨(pì nì 咆哮(某iòo)波澜(lán)污秽(huì)犀利(某ī)劈开(pī)稽首(qǐ)驰骋(chěng)虐待(nǜe)2.解释下列词语。

睥睨:眼睛斜着看,形容高傲的样子。

污秽:不干净。

犀利:(武器、言语等)锋利;锐利。

播弄:摆布。

虐待:用残暴狠毒的手段待人。

雷霆:雷暴;霹雳。

踌躇:犹豫。

鞭挞:鞭打。

比喻抨击。

祈祷:一种宗教仪式,信仰宗教的人向神默告自己的愿望。

忏悔:认识了过去的错误或罪过而感觉痛心。

罪孽:迷信的人认为应受到报应的罪恶。

拖泥带水:比喻说话、写文章不简洁或做事不干脆。

二、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郭沫若、屈原的相关资料,播放《橘颂》的背景画面(电影《屈原》插曲),让学生感受草木飒飒的悲凉气氛,倾听屈原在波涛汹涌的流水岸边的仰天长问,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介绍历史剧《屈原》写作的时代背景。

郭沫若历史剧《屈原》写于1942年1月。

当时是抗日战争后期,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中国的半壁河山。

1942年1月,时值“皖南事变,以后,郭沫若在重庆创作了《屈原》,借古讽今,揭露国民党统治下的黑暗现实。

他借屈原的独自,鞭挞蒋介石的反动统治,抒发了人民的愤恨。

《雷电颂>出现在《屈原》第五幕第二场。

屈原被囚禁在东皇太一庙。

他手足带着刑具,颈上系着长链,散发披肩,独身徘徊。

《雷电颂》教学设计(精选5篇)

《雷电颂》教学设计(精选5篇)

《雷电颂》教学设计《雷电颂》教学设计(精选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

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雷电颂》教学设计(精选5篇),欢迎大家分享。

《雷电颂》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初步了解戏剧文学的特点──剧本主要靠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

⑵了解文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象征手法,体会表达效果。

2、能力目标:培养阅读和欣赏戏剧文学的能力。

⑴指导学生诵读,体味文章气势,感受情感律动。

⑵品味语言,理解语言中所包孕的深意。

3、情感目标:理解并走进屈原的内心世界。

【教学方法】1、听──读──赏──读:让学生在回环往复的读书中,体悟、理解。

2、课堂讨论:培养学生阅读欣赏能力,形成朗读、思维、说话多维交流。

3、多媒体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各种器官的感受,理解课文,走进人物。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一、课前准备──预习提供参考书籍及相关网站,让学生走进戏剧,走进郭沫若,走进屈原。

二、导入新课学生用多媒体展示相关资料,交流有关感受。

教师播放《橘颂》的背景画面(电影《屈原》插曲),学生感受草木飒飒的悲凉气氛,倾听屈原在波涛汹涌的沅水岸边的仰天长问,情境导人新课,教师板书课题。

三、整体感知多媒体课件展现情境及课文录音,学生欣赏体验,品味文章语言,体悟文章气势,并谈整体感受。

四、研习课文1、学生诵读,以读带品,体会文章内容和形式的高度统一。

2、小组交流、讨论品读感受。

3、学生就文章的内容和形式谈有所感的句段,并读出其中所包孕的情感。

五、欣赏品味全体学生配乐朗读课文,从局部理解回到整体感知。

理解屈原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

六、小结通过听一读一赏一读,在回环往复的读书中,体味文章气势,感受情感律动,理解屈原,走近屈原。

七、课后语文实践活动课代表组织安排《雷电颂》片段朗诵会,由教师和学生代表组成评委,评出一、二、三等奖。

雷电颂课文原文及教案

雷电颂课文原文及教案

雷电颂课文原文及教案一、课文原文《雷电颂》是中国古代著名文学家辛弃疾所写的一篇散文,以歌咏雷电的威力和神秘感为主题,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以下是《雷电颂》的课文原文:六月二十七日晚,雨纷纷而至,门外东边屋角圈檐下,雷声咆哮,电光交错,突然一声巨响,震倒了门前的棚子;不多时,几百丈开外,一座楼房角门被雷击穿,门板四五丈远飞去,首尾掷在山下。

三声霹雳响后,天上仿佛银河落地,溅起了无数光点,便照得乌云深处也一派晴色,但愈发显露得一切都是多么的荒嵒和苍茫。

天空已在雷声中姜瑩瑩发亮发黑了几遍,大片的清光掠过树叶和带雨花的竹子,又屡屡斩破了云层。

听得山水长啸,草木抽响,放眼四垂,原野沸腾,妖气与鬼哭交集,似妇人泣婴的呜咽。

虽然此时天气渐趋清明,而且再无交加,然而心情却愈发惆怅起来。

二、教案1. 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名著《雷电颂》的作者、背景和作品风貌。

2.掌握《雷电颂》的基本意思和艺术特点,进而增加中文阅读能力。

3.通过理解、分析文本,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语文素养。

2. 教学准备1.课本《雷电颂》及课件2.多媒体教学设备3. 教学过程3.1 导入让学生观看中国古代文学名著《二十四孝》的相关视频,并以此让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产生兴趣。

3.2 学习1.让学生阅读《雷电颂》的课文原文,了解其基本情节和艺术特点。

2.以“雷电”的概念为切入点,让学生了解“雷电”的形成原因和危害性,以此加深对《雷电颂》作品的理解。

3.3 拓展1.通过阅读和分析《雷电颂》,让学生了解到中国古代文学中存在的浪漫主义思想和文学特点。

2.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雷电的景象,以此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语文表达能力。

3.4 总结以“雷电”的主题为出发点,让学生分组讨论并总结本课学习的重点内容和收获。

4. 教学评价1.课堂练习:通过阅读题目、简答题和选择题等形式考查学生对本课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2.文学作品阅读和分析:由教师和同学共同评价学生阅读和分析文学作品的能力。

八年级下册语文《雷电颂》教案【五篇】

八年级下册语文《雷电颂》教案【五篇】

2、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初步认识戏剧文学的特色——剧本主要靠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

3、品尝语言,理解语言中所包孕的深意,培育阅读和赏识戏剧文学的能力。

二、教课要点1、人物的感情及人物的性格。

2、作品的思想内容。

3、作品中人物感情的表达方式。

三、教法设计1听一读一赏一读让学生在回环来去的念书中,体悟、理解。

2讲堂议论培育学生阅读赏识能力,形成朗诵、思想、说话多维沟通。

3多媒体创建情境调换学生各样器官的感觉,理解课文,走进人物。

四、课前准备供给参照书本及有关网站,让学生走近戏剧,走近郭沫若,走近屈原。

五、教课步骤一导入新课学生用多媒体显现有关资料,沟通有关感觉。

教师播放《橘颂》的背景画面电影《屈原》插曲,学生感觉草木飒飒的凄凉氛围,聆听屈原在波浪汹涌的沅水岸边的仰天长问,情境导入新课,教师板书课题。

屈原名平,字原,号灵均,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战国期间出国人。

用楚辞形式写了我国第一首政治抒怀诗《离骚》。

因看破秦国兼并六国的野心,力劝楚王联齐抗秦,此后遭奸人诬陷,罢官放逐,但仍心系祖国。

楚国被攻克后,自投汨罗江而死。

郭沫若现代作家,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他从抗战的现实斗争中深切感觉到人民的呼声和时代的责任,又从往昔的历史回首中吸取着斗争的力量与汹涌的诗情。

《屈原》写于 1942 年 1 月,这时正当抗日战争的对持阶段,也是公民党统治最黑暗的时候。

蒋介石公司悲观抗日,发动皖南事变,大举屠戮爱国抗战军民,掀起反共热潮。

二检查预习预习作业详见励耘精选系列丛书《课时导航》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该课课前热身部分内容。

三整体感知多媒体课件显现情境及课文录音,学生赏识体验,品尝文章语言,体悟文章气概,并谈整体感觉。

1、你感觉本文在语言上有何特色?激情汹涌,气概雄浑。

2、模拟朗诵依据刚才所听到的录音,认真推测语气、语调、语速,自由朗诵全文。

3、与过去课文对比,这篇课文在形式上有什么特色?是屈原的心里独白。

是人物直抒胸臆,直接表露心里深处烈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戏剧艺术表现手法。

初中课文雷电颂教案

初中课文雷电颂教案

初中课文雷电颂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雷电颂》。

(2)理解诗歌中的自然意象和修辞手法,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语言特点。

(3)了解徐志摩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诗歌的时代背景和文化内涵。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和背诵,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2)通过分析诗歌中的自然意象和修辞手法,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3)通过了解徐志摩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感受自然界的壮美和威严,培养学生的敬畏之心和对自然的尊重之情。

(2)通过理解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培养学生的乐观主义精神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1. 诗歌中的自然意象和修辞手法。

2. 诗歌的结构和语言特点。

3. 徐志摩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的生僻字和难懂的句子。

2. 诗歌的时代背景和文化内涵。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徐志摩的其他诗作,如《再别康桥》、《翡冷翠的一夜》等,复习其诗歌特点和风格。

(2)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自然界的雷电现象以及人们对它的态度和情感。

2. 朗读背诵(1)让学生跟着老师一起朗读《雷电颂》,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学生在课堂上背诵《雷电颂》,老师进行指导和纠正。

3. 文本分析(1)让学生结合诗歌内容,分析其中的自然意象和修辞手法,如“雷霆”、“电火”、“狂风”等,并理解它们在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和表达效果。

(2)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语言特点,如首尾呼应、对仗工整等,并让学生通过具体例子进行说明。

4. 背景介绍(1)介绍徐志摩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其诗歌风格形成的原因和时代背景。

(2)让学生思考徐志摩的诗歌创作与当时社会环境的关系。

5. 拓展延伸(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和感受,谈谈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以及对未来的憧憬和期许。

(2)让学生思考现代科技对自然界的破坏,引导其关注环保问题。

八年级语文教案二:研读《雷电颂》

八年级语文教案二:研读《雷电颂》

八年级语文教案二:研读《雷电颂》。

一、介绍《雷电颂》的创作背景在1934年的红军长征中,毛泽东同志亲自领导部队,艰苦奋斗,历经千辛万苦,经过360天的漫长征程,终于到达了陕北根据地。

这些时刻都是充满困难和风险的,党的创始人和领袖们必须时刻保持冷静和坚定,为革命事业奋斗到底。

《雷电颂》是毛泽东同志在战斗中创作完成的。

这首诗歌同时也被认为是毛泽东同志的代表作之一,它展现了他在长征中的思想和情感。

二、分析《雷电颂》的主题和情感《雷电颂》的主题是革命斗争的艰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表达了革命先辈们的追求和气节。

毛泽东同志在诗歌中借助自然景象——“万簇雷电云嶂间,乘风破浪寻胜迹。

”这样的视觉语言来阐述“远处起风雷,白浪滔天,千里共婵娟”的艰辛和坚定,表现了长征中的英雄主义以及对胜利的信仰和坚守。

同时,毛泽东同志也在诗歌中表达了自己对革命事业的热爱和信念,号召后人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三、分析《雷电颂》的诗歌形式和特点《雷电颂》是毛泽东同志的散文诗,整首诗歌组成由五十八行。

它运用了汉语特有的古韵和韵味,整首诗歌货真价实,充满了革命精神和力量。

毛泽东同志在诗歌中运用了很多比喻和对比的手法,使得整首诗歌充满变化和抑扬顿挫。

同时,他也通过诗歌结构的变化来表现出革命先辈们在长征中的历程和艰辛。

四、研读《雷电颂》的意义与价值《雷电颂》是我国文学精品中的璀璨典范。

当我们读过它的每一个字句,感受经历过的辛劳和流血,触摸着每一份奉献和坚定信念,我们就体会到了文字和意义的极深处。

研读《雷电颂》,让我们追寻革命人民坚韧的信仰和决心,从而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

对于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它具有无尽的启发和鞭策作用。

《雷电颂》是一篇伟大的诗歌,发出了我们中华儿女在革命中不屈不挠的力量和精神。

在我们今天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也要传承这种精神,勇敢坚定地迎接人生的挑战,为中华民族崛起的伟大目标贡献我们的力量。

《雷电颂》教学教案设计

《雷电颂》教学教案设计

《雷电颂》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雷电颂》的背景知识,包括作者、时代背景等。

(2)能够分析并欣赏《雷电颂》的艺术特色。

(3)能够解读并理解《雷电颂》的主题思想。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雷电颂》的内容。

(2)运用比较分析法,分析《雷电颂》与其他作品的异同。

(3)运用想象和联想,感受《雷电颂》中的画面和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3)培养学生对自然、生命和宇宙的敬畏之情。

二、教学重点1. 《雷电颂》的背景知识及作者简介。

2. 《雷电颂》的艺术特色分析。

3. 《雷电颂》的主题思想解读。

三、教学难点1. 《雷电颂》中复杂的意象和象征意义的理解。

2. 《雷电颂》中的哲理思想的把握。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雷电颂》的背景知识、作者简介和主题思想。

2. 互动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对《雷电颂》的理解和感悟。

3. 比较分析法:分析《雷电颂》与其他作品的异同。

4. 想象和联想法: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和联想,感受《雷电颂》中的画面和情感。

五、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1)导入:《雷电颂》的背景知识介绍,包括作者、时代背景等。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雷电颂》,了解作品的基本内容。

(3)讲解:讲解《雷电颂》的艺术特色,如意象、象征意义等。

2. 第二课时:(1)互动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对《雷电颂》的理解和感悟。

(2)比较分析:分析《雷电颂》与其他作品的异同。

(3)讲解:讲解《雷电颂》的主题思想,如哲理、情感等。

3. 第三课时:(1)讲授:讲解《雷电颂》中的意象和象征意义,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理解。

(2)想象和联想: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和联想,感受《雷电颂》中的画面和情感。

4. 第四课时:(1)作业讲评:对学生的读后感进行讲评,给予肯定和指导。

(3)拓展延伸:推荐相关作品,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古典文学。

《雷电颂》教学设计(Word优秀)

《雷电颂》教学设计(Word优秀)

《雷电颂》教学设计(Word优秀)《雷电颂》公开课教案十例.rar (57.16 KB)《雷电颂》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理解、积累“睥睨、污秽、犀利、奔驰、抨击”等词语。

⑵了解戏剧文学的特点。

⑶理解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象征手法,体会表达效果。

2、能力目标:⑴诵读,体味文章炽烈的语言以和雷霆万钧的气势,感受情感律动。

⑵体会课文抓住事物的特征展开的丰富想象,感悟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培养欣赏戏剧文学的能力。

⑶品味语言的抒情效果,理解作品内蕴的深刻的思想内涵。

3、德育目标:理解屈原深切的爱国爱民思想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

【教学重点】诵读并背诵课文前六段。

体会作品的雄伟气势和浓厚的抒情意味。

【教学难点】联系背景资料,深刻理解作品的思想情感。

【教学方法】1、诵读法:《雷电颂》是屈原歌颂风雷电、怒斥神祇的内心独白,也是一首激越澎湃的抒情散文诗,气势澎湃,撼人心魄。

课文在形式上并不押韵,但节奏分明,声调铿锵有力。

引领同学在反复吟读中体悟、理解作品内蕴的深刻思想情感。

2、研讨探究法:《雷电颂》的独白是《屈原》全剧的灵魂和高潮,突出体现了屈原的伟大情怀。

课堂教学在朗读、思维、说话的多维交流中,理解文意,走进人物,培养同学的阅读欣赏能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CAI课件、投影仪、录音机。

【课时布置】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多媒体创设情境导入。

了解作品的背景资料,引领同学听读,整体感知文意,激活阅读体验。

〖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多媒体播放《橘颂》的背景画面,同学感受草木飒飒的悲凉气氛,倾听屈原在惊涛骇浪的沅水岸边的仰天长问)“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风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唐代文秀的《端午》诗)同学们,每年的五月初五是我国保守的端午节,流传久远的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习俗,据说就是为了纪念抱石投汨罗江身死的爱国诗人屈原。

那么,是怎样的遭遇让诗人作出这样的抉择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郭沫若历史剧《屈原》中的灵魂和高潮──《雷电颂》,去倾听诗人的抒情独白。

《雷电颂》教案

《雷电颂》教案

《雷电颂》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雷电颂》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能够分析诗中的意象、象征手法和节奏韵律。

(3)能够背诵并默写《雷电颂》的重要诗句。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和人生观。

二、教学重点1. 《雷电颂》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 诗中的意象、象征手法和节奏韵律。

三、教学难点1. 诗中复杂的意象和象征手法的理解。

2. 诗歌节奏韵律的把握。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诗歌内涵。

2. 运用案例分析法,深入剖析诗中的意象和象征手法。

3. 采用朗读感悟法,让学生在朗读中体验诗歌的韵律美。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雷电颂》原文、相关背景资料、教学课件等。

2. 学生准备:预习《雷电颂》,了解诗人屈原及其作品。

【导入新课】1. 简介屈原及其作品《雷电颂》。

【自主学习】1. 让学生自主朗读《雷电颂》,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课堂讲解】1. 分析《雷电颂》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 讲解诗中的意象、象征手法和节奏韵律。

【学生活动】1.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2. 学生回答问题,展示对诗歌意象和象征手法的理解。

【巩固练习】1. 布置课后作业:背诵《雷电颂》并默写重要诗句。

【课堂小结】【课后作业】1. 背诵《雷电颂》并默写重要诗句。

六、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通过简要介绍屈原及其作品《雷电颂》,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雷电颂》,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 课堂讲解:分析《雷电颂》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讲解诗中的意象、象征手法和节奏韵律。

4.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感悟;学生回答问题,展示对诗歌意象和象征手法的理解。

5. 巩固练习:布置课后作业,要求背诵《雷电颂》并默写重要诗句。

八年级下册语文《雷电颂》教案优秀5篇

八年级下册语文《雷电颂》教案优秀5篇

课文《雷电颂》教学设计篇一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及人物性格。

2、了解文中所用的修辞手法和象征手法,体会表达效果。

3、培养初步阅读和欣赏戏剧文学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你知道端午节吃粽子的来历吗?(学生举手回答后,教师再进行强调。

)是的,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郭沫若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所创作的历史剧《屈原》,就是要用屈原的爱国精神来教育人们,激励人们。

今天,我们通过学习屈原在其中的一段内心独白,一起走进屈原的内心世界,共同感受伟大灵魂的高尚情操。

2、明确学习目标。

二、检查预习读准下列加粗字的注音:睥睨咆哮污秽稽首犀利虐待踌躇鞭挞忏悔罪孽迸射三、伟人掠影2、教师出示大屏幕:屈原(约前340~约前278),我国最早的'大诗人,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

战国时楚国人,初辅佐怀王,做过左徒、三闾大夫。

主张彰明法度,举贤任能,政治,联齐抗秦。

后遭谗去职,迭遭放逐。

至首都郢为秦兵攻破,遂投汨罗江而死。

重要作品有《离骚》《九章》《天问》等。

对后代文学影响极大。

郭沫若,现代著名作家,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

他从抗战的现实斗争中深切感觉到人民的呼声和时代的责任,又从往昔的历史回顾中汲取着斗争的力量与澎湃的诗情。

四、整体感知1、播放《雷电颂》朗读带:要求学生注意不同句子,不同语段所使用的语气,语调,语速,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加点评论。

2、你觉得本文在语言上有何特点?跟以往的课文相比,这篇课文在形式上有什么特点?(激澎湃,气势雄浑。

全文都是屈原的内心独白)3、根据刚刚听到的录音,请仔细揣摩语气、语调、语速,假设自己就是屈原,自由朗读全文。

五、研读与赏析1、本文既然是屈原的内心独白,那么我们就能够从这些话中读出屈原的内心世界。

请找出你最感兴趣的句子或语段,朗读给大家听,谈谈屈原的内心情感。

2、你认为屈原是一个怎样的人?六、小结《雷电颂》教学设计篇二〖教学目标〗1、了解戏剧文学的特点。

雷电颂教案(9篇)

雷电颂教案(9篇)

雷电颂教案(9篇)教案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

这次为您整理了9篇《雷电颂教案》,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的好友哦。

《雷电颂》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积累:“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

(2)了解写作背景,为理解文章主旨服务。

(3)理解象征手法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

2、过程与方法(1)指导同学大声朗读课文,想象自身就是颂雷电、斥苍天的屈原,入情入境地读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点。

(2)在朗读中思索体味排比、反复、拟人等修辞手法,在抒发感情上的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屈原热爱祖国,抨击黑暗热烈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培养同学的爱国主义情怀。

重点、难点1、指导诵读,通过读感受人物的思想和品味本文富有强烈感情的语言。

课时布置1课时教学过程预习提示:1、记住生字,积累词语。

2、根据课后“参考资料”了解戏剧基本剧情。

3、搜集屈原的有关资料。

新授:一、结合背景激情导入小朋友们,在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史上,是谁的智慧谛造了伟大的浪漫主义,开启了多元的中华文化,抚育了一代代文学巨子,是谁的忠烈发源了滚滚的汩罗水,摧动了帆帆龙舟,流淌着后世人永恒的纪念;假如说两千年前的屈原是因为没遇上名君,不忍看自身的同胞生灵涂炭,而选择了壮烈的纵身一跃,那两千年后,他假如看到悲剧重演,看到外族的铁蹄踏碎了我们的半壁河山,看到炎黄子孙却在国难当头发动政变,把枪口对准那些誓死保国的同胞,他心中该涌起怎样的万丈狂澜?今天我们就走近屈原,去聆听他的心声。

二、朗读感悟品析课文(一)听读录音,找动身现1、播放《雷电颂》朗读录音。

请同学们注意听每一个句子的语气、语调、语速。

2、同学们说一说听后你的第一感觉是什么?(激情澎湃、气势雄浑)(感情充分、高亢激昂)3、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请大家看看本文的表示形式有什么特别之处?(通篇都是人物的内心独白)(二)自由朗读了解内容1、(承上)好,那我们此时就是屈原,这些文字就是我们的内心独白,我们结合刚才听读的录音,先浏览课文,来揣测一下该怎么处置语调和轻重音才最合适,二分钟后,我们来大声诵读一遍课文(自由朗读)。

《雷电颂》的教案设计

《雷电颂》的教案设计

《雷电颂》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雷电颂》的背景与主要内容。

2.掌握《雷电颂》的词汇和语言表达。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升审美能力。

2.告诫学生不要迷恋暴力与欲望,重视人文关怀。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理解《雷电颂》的情节和人物,掌握其精神内涵。

2.教学难点:对于生疏的文化、历史及宗教背景的解读。

三、教学过程与方法1.引入(5分钟)介绍《雷电颂》的作者及作品背景,让学生对其产生兴趣和好奇心。

2.讲解(30分钟)逐段对《雷电颂》的内容进行解读,让学生了解其中的情节和人物,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其精神内涵。

3.讨论 (20分钟)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出对人物、情节、文化内涵的理解,学生可结合个人经历,发挥主观想象。

教师及时予以引导和点拨。

4.朗读(15分钟)让学生尝试朗读《雷电颂》,提高语言表达及朗诵能力。

5.写作(30分钟)让学生自行选取其中的一段,进行意义表达或个人思考的创作。

6.总结(10分钟)对这堂课讲授过的内涵进行总结,还可以安排一些延伸阅读或活动。

四、教学评估1.知识掌握情况的评估1.通过做相关练习,检测学生掌握《雷电颂》的情节、人物及相关概念知识的情况。

2.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或课堂讲述时,对《雷电颂》的主要内容的流畅度和直观性。

3.检测学生在创作方面的水平,见于其所作文的意境深度、文字表达的流畅度。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估透过教材和互动思辨,评估学生是否具有正确的人文关怀观念,是否对文学艺术的体验与品味具有一定的认知和情感体验。

五、教学资源准备1.课本及相关资料。

2.多媒体课件。

3.多媒体设备(投影仪、音响设备)。

六、教学反思教学中如果学生寻求自己的理解,老师可以按需引导,帮助他们梳理思路。

同时也应该关注课堂氛围,避免过于严肃或沉闷。

如果感觉课程过于枯燥或死板,应该加入一些生动活泼的元素,比如一些趣味性的表现和模拟活动,让学生感到愉快并高效地学习。

《雷电颂》教学教案

《雷电颂》教学教案

《雷电颂》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雷电颂》。

(2)理解《雷电颂》的创作背景、结构、内容及其意义。

(3)分析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雷电颂》。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赞美。

(2)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对诗歌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雷电颂》。

(2)理解《雷电颂》的创作背景、结构、内容及其意义。

(3)分析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教学难点:(1)诗中部分生僻字词的理解。

(2)诗中深层次含义的把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雷电颂》的作者屈原及其作品。

(2)阐述《雷电颂》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价值。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雷电颂》,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情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解析诗中的意象、象征意义和深层次含义。

(2)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赞美。

5. 课堂小结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雷电颂》。

3. 选择一首类似的古典诗歌进行自主学习,下节课分享。

五、教学反思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熟练地朗读和背诵《雷电颂》。

2. 学生能够理解《雷电颂》的创作背景、结构、内容及其意义。

3. 学生能够分析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七、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雷电颂》的深层含义。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的诗句分析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八、教学资源1. 《雷电颂》原文及注释。

2. 关于屈原的生平介绍资料。

3. 相关的诗歌鉴赏指导资料。

《雷电颂》的教案设计

《雷电颂》的教案设计

《雷电颂》的优秀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了解《雷电颂》的作者、背景和文学地位。

分析《雷电颂》的文学特点和艺术风格。

解读《雷电颂》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分析,提高学生对《雷电颂》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雷电颂》中的象征意义和隐喻表达。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雷电颂》中的自然美和人文情怀。

体会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社会的关怀。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文本内容学习《雷电颂》的文本内容,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分析文本中的象征意义和隐喻表达,探讨其深层含义。

2.2 文学特点探讨《雷电颂》的文学特点,如语言风格、叙事手法等。

分析《雷电颂》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运用,欣赏其艺术魅力。

2.3 主题思想解读《雷电颂》的主题思想,探讨作者对生活、自然和社会的态度。

分析《雷电颂》中的人物形象,了解其对主题思想的体现。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通过引入自然现象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雷电的思考。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相关文学作品,如《呐喊》、《雷雨》等,激发学生的兴趣。

3.2 文本阅读与分析分组让学生阅读《雷电颂》,并分享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

引导学生分析文本中的象征意义和隐喻表达,探讨其深层含义。

3.3 讨论与思考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雷电颂》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引导学生思考《雷电颂》对现实生活的启示和意义。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参与程度,评估学生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4.2 作业与写作布置相关的写作任务,如写一篇关于《雷电颂》的短文或读后感。

评估学生的写作能力,包括内容、结构和表达等方面。

4.3 综合评估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和写作,进行综合评估和反馈。

提供改进建议,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文学鉴赏和思考能力。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与参考书选用合适的教材和参考书,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雷电颂》课堂教案设计

《雷电颂》课堂教案设计

《雷电颂》课堂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雷电颂》的创作背景。

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培养文学素养。

1.2 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雷电颂》的作者、创作年代及相关背景。

通过朗读《雷电颂》全文,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述和朗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利用多媒体展示《雷电颂》的插图,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第二章:诗歌主题分析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雷电颂》的主题思想。

培养学生对诗歌主题的思考和探讨能力。

2.2 教学内容:分析《雷电颂》中的主要意象,如雷电、风雨、江河等。

引导学生探讨诗歌中所表达的自然力量与人类命运的关系。

2.3 教学方法:采用小组讨论和课堂分享的方式进行教学。

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和隐喻。

第三章:诗歌形式与技巧3.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掌握《雷电颂》的诗歌形式和技巧。

培养学生对诗歌形式和技巧的鉴赏能力。

3.2 教学内容:分析《雷电颂》的诗歌形式,如韵律、节奏、分行等。

探讨诗人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和举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引导学生模仿诗歌的技巧,进行创作练习。

第四章:诗歌情感表达4.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雷电颂》中的情感表达。

培养学生对诗歌情感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4.2 教学内容:分析《雷电颂》中的情感变化和情感氛围。

引导学生探讨诗人如何通过诗歌表达情感。

4.3 教学方法:采用情感体验和创作表达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写作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第五章:课堂小结与拓展5.1 教学目标: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拓展学生的文学视野。

5.2 教学内容: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回顾和总结。

推荐相关的诗歌作品,供学生课后阅读和欣赏。

5.3 教学方法:采用提问和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

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的诗歌作品,引发学生的兴趣。

第六章:诗人介绍与创作背景6.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雷电颂》的作者及其创作背景。

雷电颂教学教案设计

雷电颂教学教案设计

雷电颂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雷电颂》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意图和表达方式。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情节设置和象征意义。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进行写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等途径,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2)通过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通过课内外阅读,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

(2)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3)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自然和人生,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1. 课文《雷电颂》的基本内容和主旨。

2. 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修辞手法。

3. 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设置。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2. 对课文人物形象和情节设置的深入分析。

3. 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四、教学准备1. 课文《雷电颂》的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和参考书籍。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多媒体展示雷电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现象。

(2)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和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理解:(1)学生自读课文《雷电颂》,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3)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3. 分析与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如雷电的象征意义。

(2)学生讨论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3)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如主人公的形象特点。

4. 写作练习:(1)教师布置写作任务,要求学生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象征意义进行写作。

(2)学生现场写作,教师进行指导和评价。

5. 总结与拓展:(1)教师总结课文《雷电颂》的主要内容和教学重点。

(2)学生展示自己的写作成果,进行分享和交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雷电颂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①了解象征的表现手法和各种事物的象征意义。

②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③在朗读中把握人物的情感及人物的性格。

2.能力目标:①体会语言的语气和情感
②根据语句内容有感情朗读
3.情感目标:走进屈原的精神世界,体验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在朗读中理解文章主题和人物情感
2.教学难点:各种具体事物的象征意义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型】自读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古人为我们留下了许多诗词歌赋,有“人生几何,对酒当歌”的豪迈;有“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哀怨;有“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的孤独……
不知道同学们听过这样一句话吗?“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这是我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留给我们后人的一句激励我们的话,在屈原这个历史人物身后,有一段令人回味和反思的历史……
本文作者郭沫若面对正在陷入黑暗的祖国,失去自由的他以《雷电颂》的形式无比猛烈地迸发出来。

二、作者、屈原、剧情及写作背景
1、作者简介
郭沫若(1892~1978) :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

原名郭开贞.
代表作:诗集《女神》历史剧《屈原》《棠棣之花》《虎符》《高渐离》《南冠草》
2、屈原简介
屈原——名平,字原,号灵均。

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战国时楚国人。

他用楚辞的形式写了我国第一首政治抒情诗《离骚》。

因看透了秦国吞并六国的野心,力劝楚怀王联齐抗秦,后来遭奸人陷害,罢官放逐,但仍心系祖国。

楚国被攻后,自投汨罗江而死。

3、剧情简介
全剧分为:“橘颂”“受诬”“招魂”“被囚”“雷电颂”课文节选自第五幕的第二场,是全剧的高潮。

4、写作背景简介
郭沫若历史剧《屈原》写于1942年1月。

当时是抗日战争后期,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中国的半壁河山。

1942年1月,时值“皖南事变,,以后,郭沫若在重庆创作了《屈原》,借古讽今,揭露国民党统治下的黑暗现实。

他借屈原的独自,鞭挞蒋介石的反动统治,抒发了人民的愤恨
三、重点品读,释放真情
优秀视频朗诵和老师示范朗诵。

设计理由:能帮助学生迅速进入情境。

主要运用朗读法和情境教学法。

问题设计:你听见了什么?
点拨:我听见了风在怒吼、雷在轰鸣、电在劈闪、诗人在呼喊、火热的心在跳动的声音……
老师示范朗读,学生思考;学生朗读,老师在旁点拨朗读技巧。

提醒学生注意朗读时的语气,语调,重音,停顿,节奏;注意不同的句式(拟人句、呼告句,排比句、反复句、短句)的朗诵技巧。

问题设计:你读出了什么?
点拨:我读出了赞美、诅咒、悲愤、激动、难过的语气和心情。

设计理由:听然后读,学生将充分体会语气和情感。

采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四、难点感悟分析形象
1、化身屈原,感悟形象
设计理由:调动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才会更好地激发学生思考。

问题设计:你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
2、老师总结,概括象征义
3、你认为屈原是一个怎样的人?
爱国爱民,忠贞不屈,有着浩然正气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的人。

设计理由:使学生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明确知识点。

五、合作探究,品析语言
这篇激情洋溢气势磅礴的人物独白之所以会读的那么琅琅上口,感染人,也在于句式的变化,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一段,看看其中都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注意不同的句式(拟人句、呼告句,排比句、反复句、短句的)朗诵技巧。

(幻灯片展示:“但是我,我没有眼泪。

宇宙,宇宙也没有眼泪呀!眼泪有什么用呀?我们只有雷霆,只有闪电,只有风暴,我们没有拖泥带水的雨!这是我的意志,宇宙的意志。

鼓动吧,风!咆哮吧,雷!闪耀吧,电!把一切沉睡在黑暗怀里的东西,毁灭,毁灭,毁灭呀!”)
六、拓展延伸
1、讨论交流:以下这些具体事物分别可以象征什么?(蜡烛、石灰、松菊、翠竹、风帆、绿色、火炬)
2、搜集资料:端午节在我们本地有哪些民风民俗和有关屈原爱国的故事。

(张贴在
班级橱窗)
七、课堂小结
有学生归纳总结,教师点拨。

这篇散文诗,以奇特的想像、宏伟的气魄、火一般炽热的语言和雷霆万钧的气势,塑造了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光辉形象,表达了作者对黑暗世界的强烈愤懑和对光明未来的热切追求。

【布置作业】
建设幸福中国征文正在进行,请调动你的激情,用象征的手法,创作一首献给祖国的诗。

【板书设计】
雷电颂
郭沫若
屈原:光明与正义的化身爱国爱民英勇无畏
歌颂光明
风雷电――象征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
东海、长江、洞庭湖――象征人民群众
诅咒黑暗
“土偶木梗”的群像――象征无德无能、欺民惑众的官僚统治集团。

表现手法:象征――言此意彼
修辞手法:夸张——激发想象;呼告、拟人——表达感情;排比、反复——形式美,琅琅上寇,铿锵有力;比喻——形象生动。

设计意图:力求直观、简洁,突出本文知识要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