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语言》第二课时课件

合集下载

大自然的语言(第二课时)-PPT课件

大自然的语言(第二课时)-PPT课件

(4)这是 植物孕 育果实 的时期。
“孕育”将植物写活了,形象地 写出了夏季植物的茂盛、茁壮 之态。用词典雅,如果改为植物 “结果”则显得口语化。
(5)活 跃在田 间草际 的昆虫 也都销 声匿迹。
“销声匿迹”指消失了鸣 叫声,藏起了形迹,用词形 象、典雅。如果改为“消 失了”则显得口语化。
(6)到处呈现一片蓑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 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3)用“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一俗语,把 布谷鸟的叫声说成催促农民及时耕作的话 ,十分形象生动。
揣摩 体会 下列 句子 说明 语言 的准 确性。
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 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
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
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
加点的词语限制较严密,体现了说明文 语言的科学性。加线的句子表现了作者严 谨的科学态度和尊重事实的科学精神。
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生物比 做物候观测的活的仪器,生动形象 的突出了生物的变化在物候观测中 的重要作用。
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作者把一门科学——物 候学介绍得浅显易懂,饶有趣味。全文采用逻辑顺序说 明,思路清晰明了: 描述物候现象——做出科学解释— —探究因果关系——阐述研究意义。
这种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方法和行文思路值得我们 学习。本文语言严谨而生动,兼具说明的科学性和生动 性,是一篇极有价值的科普文。文章同时告诉我们:科学 就在身边,科学距离我们并不遥远。 让我们零距离接触 科学,从而热爱科学。
大自然的语言
(第二课时)
渭南初级中学 语文组
学习目标
• 1.学习本文生动优美、准确严谨的语言。 • 2.找出文中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方法的作用

品析语言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第2课时)课件 新人教版.ppt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第2课时)课件 新人教版.ppt

拓展延伸
联系课文中的物候知识,谈谈 你对下面这首诗的理解。你有过与 诗人类似的观察和体验吗?说给大 家听听。的来自理因 素 古今差异
次清
时间

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 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 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 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 “左右”一词是否可去掉?为什么?
“左右”一词不能去掉。“左右” 表示约数,比“十天”稍多或稍少, 如果去掉了它,就成了刚好“十天”, 这样反而与实际情况不相吻合。
第2单元
5 大自然的语言
第二课时
本文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语言准确、生动。
合作交流
将自己不懂的 地方提出来, 与小组同学做 进一步的探究。
集体探究
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 的说明顺序是怎样安排的?这样安 排有什么好处?

定 纬度的差异 物

逻 辑


现 经度差异
空间


使
来 临 高下差异
文 章 条

大自然的语言 第2课时PPT教学课件

大自然的语言 第2课时PPT教学课件
民俗② 立春节,女孩子剪彩为燕,称为“春鸡”;贴羽为蝶,称 为“春蛾”。
民俗③ 立春节,民间习惯吃萝卜、春盘、春饼,称为“咬春”。
• 长江三角洲的位置及其优越性 • 长江三角洲的范围,地形和气候特点 • 长江三角洲的农业发展现状 • 长江三角洲主要的工业中心及工业发展
的条件
这样的水你敢饮用吗?
一、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
高新技术产业 • 工业部门: 钢铁、机械、化学(重工业)
纺织(轻工业)
长江三角洲以_电__子__信__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 技术产业发展迅速。
国上海家级高南新京技术杭产州业开苏发州区有:无锡 常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长江三角洲发展工业的有利条
件和不利条件有哪些?
------
D太--湖--
C
省市浙江 江苏
E
B
E 上海 F ------
------
G ------
长江三角洲存在 哪些环境问题?
• 1、__洪__涝_灾__害_
水污染
• 2、________
酸雨问题
发达的经济
长江三角洲经济在全国 占怎样的地位?
我国经济实力最强的地区
农业
1、长江三角洲有_鱼_米__之_乡__和_丝_茶__之_府__之称 2、长江三角洲农业发展的优势有哪些?
1、位置及优越性 临海:东海、黄海
邻省:北邻江苏、南邻浙江、西邻安徽
2、长江三角洲范围 包括上海市、江苏的中部和南部、
浙江的东北部在内的15个地级以上城
1998年武汉洪水
为什么说长江三角洲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地理位置:东江临黄东金海水和道黄起海点,,江 南海 北交 海汇 岸处 线, 中长段

《大自然的语言(第二课时)》课件

《大自然的语言(第二课时)》课件

A.我就不信,才这么点儿工夫,他竟能销声匿迹了。
B.去年暑假,我和家人们一起去西藏旅游。今年,我们将周而复始地前
往海南三亚。
C.春天的太白山,山清水秀,花香鸟语,充满着诗情画意,是度假休闲
的好去处。
D.一面草长莺飞,繁花似锦;一面必定是一望无际的、令人窒息的荒凉
和寂寥。
123456 7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D ) (1)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______过来。 (2)物候______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 复杂得多,______得多。 (3)为了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开展山区物候观测是______的。 A.清醒 观测 灵活 必须 B.苏醒 观察 灵敏 必须 C.清醒 观察 灵活 必要 D.苏醒 观测 灵敏 必要
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
①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 ③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内陆,冬天温和,春天 反而寒冷。⑤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 若干天。 ⑥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 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④又如济南 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②两地 纬度相差无几,但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斟酌语言
既要科学准确,又要通俗易懂。
斟酌语言
(1)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 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 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2)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 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 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 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

八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课件:5大自然的语言(第二课时) (共14张PPT)

八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课件:5大自然的语言(第二课时) (共14张PPT)

五、作业 ——模拟命题
自主阅读第6课《被压扁的沙子》,利用本 节课所学的知识,针对说明文语言准确性 的三种题型,各出一道题并做出答案。
5 大自然的语言
第 二 课 时
说 明 文
学习目标
1.学习、品析说明语言的准确性(重难点)
2.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态度
一 自学——感知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朗读并比较下面两段文字不同特点,圈点勾画关
键词,体会说明语言的生动性和准确性。
1. 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 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 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 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2.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 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 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 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 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 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谚都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不能一概而 论; 体现了说明文的准确性。
2. (第五段) 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 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 1961年迟到十天左右。( “左右”一词能否 删除, 为什么?)
不能。
“左右” 表示一个大概的数字,说明了
1962年的山桃等花期比1961年大约迟到十 天,如果去掉就变成“迟到正好十天”, 与事实不符; 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 (第五段)如果能注意到物候延迟,选择适宜的 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可能避免。(“可能”可 以换成“会”吗,为什么?)
(第三段)1.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 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 “许多”一词在这里
起什么作用? )
“许多”指“很多”,起限制作用; 在文中说明大部分的农谚而不是所有的农

《大自然的语言》PPT(第2课时)

《大自然的语言》PPT(第2课时)
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介绍了物候学的内容和目的。 “桃花开”照应第2段中的“草木荣枯”;“燕子来”照应 第2段中的“候鸟去来”。思维缜密,举例典型。
合作探究
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 婆,割麦插禾。”
引用农谚,增强趣味性,使说明的事理通俗易懂。
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 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生物比作物候观测的“活的 仪器”,生动形象地突出了生物的变化在物候观测中的重要 作用和价值。
合作探究
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 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 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 天提前九天。
运用引用、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影响物候 的第四个因素是古今的差异。
合作探究
本文运用大量的说明方法,体现了 说明文语言平实准确的特点。除了这一 特点外,本文的语言还有什么特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请 速读课文,找出句子并赏析。
不好。 《大自然的语言》将大自然拟人化,把物候现象说得 生动而有乐趣,切合读者的好奇心和求知愿望,具有启示 性。
合作探究
文章中提到了很多“大自然语言”,你能说出其他 的例子吗?
示例: 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早蚯闻蝉叫,晚蚯迎雨场。 麻雀囤食要落雪,蚂蚁垒窝要落雨。 鱼跳水,有雨来。燕子低飞要落雨。 癞蛤蟆出洞,下雨靠得稳。龟背潮,下雨兆。
合作探究
立春过后,大地慢慢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 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 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 实的时期。
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画了春回 大地、生机勃发的景象,使文章亲切动人,富有乐趣。

《大自然的语言》PPT课件(第2课时)

《大自然的语言》PPT课件(第2课时)
拓展延伸清明前开秧田柳毛开花点豆种瓜馒头云天气晴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猪衔草寒潮到蚂蚁垒窝要落雨鱼跳水有雨来燕子低飞要落雨大林寺桃花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大自然的语言》PPT课 件(第2课时)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五课
大自然的语言
第2课时
新课导语
一九二九,怀中揣手; 三九四九,冻死猪狗;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 七九六十三,行路把衣宽; 九九八十一,庄稼汉在田中立。
探究方法
你能参考例如分析下面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吗? 例如: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 梅10、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 比1960年迟五六天。根据这些物候观测资料,可以判断北京 地区1962年农业季节来得较晚。而那年春初种的花生等作物 仍然运是用按了照举往例年子日、期列播数种字的、,作结比果较受的到说低明温方的法损,害具。体翔实的 说明了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数据确凿,具有说服力。
探究语言
以下句中的红色词语能否删掉?为什么? 答题方式一:不能删掉。“××〞一词是……的意思,删掉 后,句子〔语段〕的意思就变成了……,显得绝对化〔与事 实不符〕。该词表达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谨的特点。 答题方式二:使用了“××〞一词,准确的说明了……,符 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表达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谨的 特点。
探究语言
以下句中的红色词语能否删掉?为什么? (1)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
不能删掉。“许多〞在范围上加以限制。如果去掉,意思 就变为所有古代流传下来的农谚都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 那样就不符合实际。“许多〞表达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严谨性。
探究语言
以下句中的红色词语能否删掉?为什么? (2)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 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 年迟五六天。

部编版5 大自然的语言(第二课时)课件

部编版5 大自然的语言(第二课时)课件

课文解析 精研细读
一、精读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理解说明顺序。 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能否调整?这样安 排有什么好处? 明确:不能调整。这四个因素是按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 次排列的。纬度影响最大,经度次之,高下差异又次之, 古今差异最次。另外,纬度和经度是在地球上位置的不同 ,第三个因素是同一个地点的高下差异,这三者都是空间 因素,最后一个则是时间因素,从空间方面到时间方面又 是一种排列顺序。对四个因素的解说由一个设问句引出, 接下来用“首先”“第二”“第三”“此外”等连接词, 使这一部分层次井然,条理清晰,易于接受。
课文解析 精研细读
2.“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 识” “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 “冬天结束 ,夏天就到了”句中的“许多” “只” “就”能否 去掉,为什么?
明确:不能。“许多”说数量、有范围,如果去掉就 变为所有古代流传下来的农谚都包含了丰富的物候 知识,这样一概而论,不符合实际。 “只”字说明相隔较小。“就”字表示冬天与夏天紧 接,表示春季短促。这两个字也不能去掉,如果去 掉,说明效果就差些。
课件PPT
5 大自然的语言 第二课时
,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 2.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 动优美的特点。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志趣 ,培养他们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 态度。
课件PPT
情境导入
说明文通常采用的说明顺序有三种,时 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逻辑顺序也 就是事理顺序,如由一般到特殊,由主要到 次要,由现象到本质、由简单到复杂。全文 采用逻辑顺序,条理分明,介绍的物候学知 识通俗易懂,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课文解析 拓展延伸
下列哪些现象是物候现象?请结合文中 知识说明理由。 (1)阴天下雨的时候,老人关节疼。 (2)柳毛开花,点豆种瓜。 (3)清明早,小满迟,谷雨种棉正当 时。麦到芒种谷到秋,寒露才把豆子收。

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大自然的语言》二课时课件PPT

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大自然的语言》二课时课件PPT
一路上都是风雪。形容旅途艰难。载途,满路,有遍
【风雪载途】地的意思。 【销声匿迹】本义是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公开露面。文中指昆虫无
声无息、无影无踪。
走近作者
竺可桢(1890—1974),又名绍荣,字藕舫,浙江上 虞人,中国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中国近代地理学 和气象学的奠基者。对建立和发展中国现代气象事业和自然 资源综合科学考察事业有重要贡献。长期关注人口、资源、 环境问题,是“可持续发展”思想与实践的先行者。一生在 气象学、气候学、地理学、自然科学史等方面的造诣都很高。 主要著作有《物候学》《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 究》等。有《竺可桢全集》。
人们借助语言保存和传递人类文明的成果。 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②本组发言代表记录发言要点,做好发言准备。
决研定究物 物候候观学(测有的什2因么)素意有义物哪?些候? 是不是本文的说明对象?
本义是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公开露面。 (3)决定物候观测的因素有哪些? 一生在气象学、气候学、地理学、自然科学史等方面的造诣都很高。
字词积累
读一读
翩然( piān) 孕育( yùn ) 簌簌( sù ) 刺槐( huái) 连翘(qiáo) 萌发( méng ) 农谚( yàn ) 物候( hòu ) 悬殊( shū ) 销声匿迹( nì ) 衰草连天( shuāi)
词语解释
【次第】依次。 【翩然】动作轻快的样子。
【簌簌】纷纷落下的样子。 【草长莺飞】 绿草茂盛,莺儿啼飞,指春天的美好景象。 【周而复始】一次又一次地循环。
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而物候是现象而不是一个事理, 长期关注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是“可持续发展”思想与实践的先行者。
早在1934年,他就曾对推动农作物的观测工作做出重要贡献,并致力于观测冬小麦、棉花、水稻的物候现象。 感知文章大意,划分文章段落层次,并概括每部分的内容,拍照上传。

《大自然的语言》第2课时八年级语文下册优质课教学课件

《大自然的语言》第2课时八年级语文下册优质课教学课件

本文在语言运用上有什么特色?举例说明。
(1)说明语言生动、形象
运用描写、拟人的写法,加强了说明文的生动性, 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2)文章语言准确
体会语言特点: 苏醒 次第 翩然 簌簌 销声匿迹 衰草连天 风雪载途 周而复始 花香鸟语 草长莺飞
生动优美的词语,将大自然人格化 了,易于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第 二 课 时
大 自 然 的 语 言
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你能用自己的话概况 “物候”是什么吗?
大自然的语言就是物候。作为物候学研究的对象,物候就是指动 植物等随着气候变化而在生长、发育、迁徙、繁衍等生命活动方 面表现出的反应。
试在文章中找出常用的说明方法,并勾画出 来做批注,分析其作用。
常用的说明方法包括: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作引 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等
拓展延伸:
• 联系物候知识,谈谈对下面这首诗的理解。你有过与诗人一类 似的观察和体验吗?说给大家听听。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物候知识: 山上地势高,气温低,所以春天来得晚; 而平原上地势较低,春天来得较早。

《大自然的语言》2课时 PPT课件

《大自然的语言》2课时 PPT课件

朗读课文,归纳每段内容
本文写作思路
1--3引出物候和物候学。 4--5物候观测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6--10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11--12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说明文的说明顺序
逻辑顺序 时间顺序 空间顺序
引出物候和物候学
描述物候现象
物候观测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作出科学解释
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纬度的差异
主要 空间
经度的差异
高下的差异 古今的差异
次要 时间
大自然的语言
( 第二课时)
竺可桢
回顾内容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本文是一篇语言生动的_说__明_文_ (体裁), 按照____逻__辑__顺序安排说明内容。文章 首先介绍物候学研究的_对__象___,然后用 具体事例说明物候学对___农_业__生__产____的 重要性,接着谈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 ___四_个__因_素_,最后说明物候学对农__业_生__产_的 重要意义。
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 、作比较、分类表、下定 义、作诠释、摹状貌、画 图表、作引用……
下列句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1、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 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
下定、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 比1960年迟五六天。
改句:杏花开了,就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要赶快种谷子;布谷 鸟叫了,该及时耕作。
(各小组讨论后,小组代表发言)
练笔:
本文的语言特点
准确严密:措词严谨,用语从数量
、范围等方面进行限制,如“许多”。
生动形象:词语优美,描绘的画
面生动形象,多用拟人等修辞手法。
作业:
收集身边的农谚、有关物候的诗 文或记录研究身边的物候现象,并 积累起来。

《大自然的语言》课 件(第2课时)

《大自然的语言》课 件(第2课时)

检测小结
⑤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 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 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 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 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检测小结
1.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主要写了影响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检测小结
4.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大林寺桃花》一诗中写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请你结合选文内容 解释其中的原因。
山寺的桃花相对于地面的桃花而言,所处位置要高, 在正常情况下,山上的温度比地面温度要低一些,所以山 上的桃花开得比低处的桃花晚一些。
检测小结
5.第②~⑤段分别从哪四个方面具体说明了影响 物候的因素?它们的顺序是否可以调整?为什么?
自主探究
1.朗读第1、2段,说说这两个自然段在语言上有何特 点?有何表达效果?
语言表达生动、优美。这样既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花草 鸟虫的作息和生长规律与气候的关系,也扼要而鲜明地勾 画了大自然的迷人色彩;既以多姿多彩的画面激起读者阅 读的兴趣,也为下文的讲解做了充分的渲染和有力的铺垫。
自主探究
2.如果老师用简洁的语言重新拟一个开头,请大家与 原文比较,说说它们有什么不同的表达效果。
检测小结
③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 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 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______(迟、早)若干天。如大 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 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 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但烟台靠海,春天 便来得迟了。
合作探究
大自然常常用不同的语言和我们说话;早上的太阳亮 亮,午后的雷声作响,告知了天气的语言。鲜艳的花儿, 枯萎的落叶,告知了季节的语言。蚂蚁的勤奋工作,蜜蜂 的甘甜蜜酿,告知了生 命的语言。大自然的语言真是奇妙!

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第二课时课件(共22张PPT)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第二课时课件(共22张PPT)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状元贴士 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说明方法
作用
举例子 举……的例子,具体说明了……,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列数字 用具体的数据对……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科学,更有说服力。
打比方
把……比作……,生动形象地说明了……,通俗易懂,增强了文章 的趣味性。
作比较 把……和……进行比较,突出了……,使……的道理更加清楚明白。
生动形象
检查点拨
2.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 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 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采用拟人手法,以灵动的语言表现出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反应, 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一些普通的自然现象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 ,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生动形象
大自然的语言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分析本文的说明方法。 (重点) 2.体会科普说明文形象、准确的特点。(难点) 过程与方法:问题引导、独立思考、小组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并欣赏物候现象,提升思 维能力。
自学指导
1.从文中勾画句子并且分析说明方法及作用。 2.从文中勾画句子并且分析语言特点。 3.这篇文章语言方面有什么特色?
同时本文语言生动形象,如开篇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写了一年四季丰富的 物候现象,形象贴切。用“翩然”写燕子归来,写出了燕子轻盈灵动的姿态; 用“簌簌”写秋风吹落叶,写出了秋天的肃杀景象,用“渐渐变黄” 写叶子颜 色逐渐变化、枯萎的过程,写得有声有色,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景。
检查点拨
2.思路清晰,结构分明
(2)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打比方)
(3)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 。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 比北京早开二十天,但是到晚春五 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十 天。 (举例子 作比较 列数字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渐渐”确切地表达了叶 子枯黄的过程;“簌簌”是 纷纷落下的样子,模拟风吹 落叶的声音,形象、典雅,使 人感到秋天的肃杀。
(6)活 跃在田 间草际 的昆虫 也都销 声匿迹。
“销声匿迹”指消失了鸣 叫声,藏起了形迹,用词形 象、典雅。如果改为“消 失了”则显得口语化。
(7)到处呈现一片蓑草连天的景 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示例:
燕子又是一种很聪明的鸟。欧洲的燕子在向南 方的老家飞行时,能够发现穿越阿尔卑斯山的隧道。 它们不是飞越高山,而是成群结队地穿过这些隧道,向 目的地前进,从而节约了飞行的时间和自己的体力。
课堂小结
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作者把一门科学——物 候学介绍得浅显易懂,饶有趣味。全文采用逻辑顺序说 明,思路清晰明了: 描述物候现象——做出科学解释— —探究因果关系——阐述研究意义。
(2)用“草木荣枯”“候鸟去来”“花香 鸟语”“草长莺飞”这些词写物候现象, 用词形象、典雅。
(3)用“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一俗语,把 布谷鸟的叫声说成催促农民及时耕作的话 ,十分形象生动。
揣摩体 会下列 句子说 明语言 的准确 性。
1.古代流传下来的许. 多. 农谚就包含了丰 富的物候知识。
2.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 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 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 天. 左. 右. ,比 1960年迟五六天。
根据课文,列举运用形象生 动的语言说明事物的例子。
(1)《中国石拱桥》一 文中,写卢沟桥两旁石 栏上的不同姿态的狮 子:“有的母子相抱,有 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 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 人,千态万状,惟妙惟 肖。”
(2)《桥之美》一文中 “茅盾故乡乌镇的小 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 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 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 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 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 舒畅的气。”
第一自然段哪些词语写得生动典雅?
(1)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大地” 人格化,显得亲切动人,为下文 的描写定了基调。
(2)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 “萌”字准确地反映了草木开始生长的 状况;“次第”贴切地表现了花开的次序,渲 染了春天的气息。用词典雅,富有形象性。
揣摩 体会 下列 句子 说明 语言 的准 确性。
3.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 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
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
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
加点的词语限制较严密,体现了说明文 语言的科学性。加线的句子表现了作者严 谨的科学态度和尊重事实的科学精神。
预习检测
1.你对《大自然的语言》一文的说明顺 序和结构有何认识?
2.文章介绍了物候现象,那为何要以“大 自然的语言”为题呢?
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采用的是拟人 的修辞手法,浅显易懂,显得新颖别致,引人入胜。
新课导入
本文由现象到本质的说明方法和行文 思路值得我们学习,不仅如此,本文的语言 既严谨又生动,兼有科学性和生动性。今 天这堂课我们就来探究这篇文章的语言。
示例:
因此,它们学会了一切都在飞翔中解决的本领:在飞行中吞吃猎获 物。在飞行时饮水,甚至在喂自己的孩子吃饭时,也不是蹲坐在巢 沿上,而是扑棱着翅膀,像直升机那样停留在巢前的空中,将食物 一一喂给孩子们。
示例:
燕子是一种勤劳的鸟。筑巢,“娶妻生子”,抚 养孩子,整天忙得不亦乐乎。燕子又是个捕虫能手。 一对燕子夫妻每天捕8000多只虫,除供自己所需外, 大部分都用来喂养它们那些似乎永远也填不饱肚子 的孩子们。燕子吃掉大量害虫,对农业、林业有很大 好处,所以,燕子是益鸟,是人类的朋友。
燕子是益鸟,一对燕子一天可捕捉8000多只虫。 燕子善飞,其飞行速度每小时可达120公里。 燕子善于辨识方向,欧洲的燕子在向南方越冬地 飞行时,能够发现穿越阿尔卑斯山的隧道,向目 的地前进。
示例:
燕子善飞,妇孺皆知。其飞行速度每小时可达120公里,堪 称是鸟类大家庭中最善于飞翔的成员之一。燕子又具有高超的 飞行特技:它们一会儿像箭一样贴墙飞行,一会儿又垂直地冲向云 天,一会儿又来个180°大转弯,一会儿又翼不振,翅不摇,干脆在空 中滑翔几分钟。燕子老是在飞,似乎它们永不感到疲倦。可是有 谁能想到这是它们自身的弱点造成的。燕子有两只很小很小的 小脚。瘦小的脚难以支撑燕子的身躯,使它们在地上站立时不能 够灵活地保持平衡。
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
指出本文使用的说 明方法,并进行举例
(3)第六至 九自然段。
分类别
(4)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 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 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
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
根据资料,结合自己对燕子的观察了解, 写一段文字介绍燕子的某一特点,尽量 体现说明文的科学性和生动性。
(3)燕子翩然归来。 “翩然”指轻快地飞舞的样子,写出了小 燕子轻盈飞舞、活泼伶俐的情态,恰当、形象, 流露出喜爱之情。
(4)这是 植物孕 育果实 的时期。
“孕育”将植物写活了,形象地 写出了夏季植物的茂盛、茁壮 之态。用词典雅,如果改为植物 “结果”则显得口语化。
(5)植物的 叶子渐渐 变黄,在秋 风中簌簌 地落下来。
“衰草连天”“风雪载途”用词形象、典 雅,给人美感;“载”恰当地描写了风雪飘落 的程度;“迎接”一词将秋天写得很有情趣, 好像是位知冷知热、善解人意的天使。
(8)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用词典雅,有文言色彩。
第二自 然段哪 些词语 写得 生动、 活泼、 形象?
(1)用“传语”“暗示”“唱歌”这些词 语形象地说明大自然的语言,拟人生动。
(3)《故宫博物院》 一文中,写太和殿 的外观:“在湛蓝 的天空下,那金黄 色的琉璃瓦重檐屋 顶,显得格外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煌。”
指出本文使用的说 明方法,并进行举例
(1)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 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
下定义
指出本文使用的说 明方法,并进行举例
(2)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 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 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