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40.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1.2 探索之路教案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设计1.2探索之路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特布置以下作业:
1.必做题:
-完成教材课后习题,加深对物理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所学的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要求至少列举三个实例。
4.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物理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章节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将通过以下过程与方法提升自身能力:
1.通过观察、实验、提问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2.利用多媒体、网络等资源,拓展学生的学习渠道,提高他们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设计1.2探索之路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物理科学的基本特点,认识物理实验与科学探究的关系,了解科学探究的主要方法。
2.掌握基本的物理量测量方法,如长度、质量、时间等,并能运用这些方法进行简单的物理实验。
3.理解并掌握物理规律的表达方式,如公式、图像等,能够运用这些规律分析和解决简单的物理问题。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他们积极参与科学探究,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2.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有趣、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
3.重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提供适当的学习指导,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4.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鼓励他们相互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沟通能力。
2.物理规律的表达方式,如公式、图像等。
-通过多媒体演示,展示物理规律的表达方式,并结合实例进行分析,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这些表达方式。
【初中教育】最新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1、2 探索之路》教案word版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初中教育】最新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1、2探索之路》教案word版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第一章:第二节探索之路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预设复习引入一、古文明中的科学思索自然界、日产生活中有许多神奇,人们感到迷茫、好奇、敬畏,人们渴望去探究。
远古的先人们早就开始思索自然界的神奇现象,而那些能够直接刺激感官(如眼睛和耳朵)的神奇现象则是最能引起他们的注意。
思考、讨论,并回答问题。
可以理解一、新课教学二、讲授新课。
1.甲骨文“殸”(后来演变为“磬”),象一块很大的斜面石头和一只拿者结实木槌的手,这只手正拿着木槌欲敲打石块。
殸和耳组成了“聲”(声的老写形式),这似乎表示耳朵听的是木槌敲打磬发出的声音.2.纳西族东巴象形文字“晒干”,字的上部为发出光线的太阳,字的中部为被蒸发的水气提出问题:设计实验两人一组形成良好的互动。
学生结合生活现象感受物理现象的奥妙。
探索之路授课人刘乃团时间2015年9月2日课时安排 1课标要求1、了解古人对神奇现象的探究。
2、了解物理学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
3、知道自然是神奇的,人们的探索历程则是漫长的、曲折并富有意义的。
学情分析物理学习对学生来说是全新的学科,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知道科学研究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古人对神奇现象的探究。
2、了解物理学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
过程与方法知道科学探究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道自然是神奇的,人们的探索历程则是漫长、曲折并富有意义的。
教学重点知道人们的探究里程是漫长的曲折并富有意义的教学难点收集相关资料教学方法阅读、讲解、讨论学习方法指引探究式教学教学资源及媒体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1学时)。
字的下部为大地。
该字的意思为日光照射大地,使地面的水蒸气蒸发,以达到晒干的目的。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教学设计:1.2探索之路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学设计:1.2探索之路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科学探索的基本特点和科学家的探索过程;了解科学探索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意识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了解科学探索的基本特点和科学家的探索过程•了解科学探索的重要价值和意义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意识和思维能力四、教学准备•教材: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材第一册•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音响等•实验器材和材料:玻璃杯、水、砧板、刀、植物叶片等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有关科学探索的视频或图片,引发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让学生观察一张砧板上的植物叶片,并引导学生思考:“这是一片什么叶子?它有什么特点?”•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然后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索的思考:“我们如何能够准确地了解这片叶子的特点?我们可以采用什么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到科学探索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同时也是一种有序的思考和实践过程。
3. 知识讲解(15分钟)•通过讲解,介绍科学探索的基本特点和科学家的探索过程,包括观察、提出问题、假设、实验、分析、结论等环节。
•引导学生理解科学探索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来获得真理。
4. 实验探究(3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给予一片植物叶片和一杯水。
•让学生观察植物叶片在水中的变化,并记录下观察结果。
•引导学生根据观察结果提出问题、假设,并设计实验验证假设。
•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科学方法进行实验,并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5. 学生展示与讨论(20分钟)•让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实验过程和结果,并与全班进行讨论。
•引导学生思考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和改进方法,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结合学生的实验结果和讨论,引导学生总结科学探索的基本特点和探索过程。
八年级物理全册 1.2 探索之路学案 (新版)沪科版
1.2 探索之路预习案一、【学习目标】(1)知道自然是神奇的,人们的探索历程则是漫长、曲折并富有意义的。
(2)知道科学研究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培养自己创新意识。
(3)了解古人对神奇现象的探究。
二、【重点和难点】物理学的进步之阶1.哥白尼与伽利略的发现2.牛顿的发现3.爱因斯坦与玻尔的发现新课案【合作探究】1、探究之路—古文明中的科学思考【交流】远古的先人们早就开始思索自然界的神奇现象,而那些能直接刺激感官(如眼睛和耳朵)的神奇现象则最能引起他们的注意。
【过渡】要正确理解古人的科学探索,我们开始本节课程的学习。
(1)甲骨文“殸”的构成。
在黑板上边板书边讲解:“殸”好像是一块很大的斜面石头和一只拿着结实木槌的手,这只手正拿着木槌欲敲打石块,古人很早就知道声音与碰击有关。
(2)纳西族东巴象形文字“晒干”纳西族象形文字“晒干”,字的上部为发出光线的太阳,字的中部为被蒸发的水气,字的下部则为大地。
该字的意思为日光照射大地,使地面的水蒸发,以便达到晒干。
又如日出、日落。
除了文字,图画以外,从世界各地的文物古迹也能看出古人对宇宙万物的科学思索。
(3)古人设想的宇宙模样:a、古人通过对日月星辰以及周围事物的观察,设想着宇宙的模样.如有古人认为地球是平的,日月星辰在大气中远行,其上方扣着穹顶。
b、安徽凌家滩出土的距今约5000年的雕刻玉版,是中国人天圆地方宇宙观的早期展现。
(4)世界各地的文物古迹:雕刻玉版、石头阵人类现存最早的天文观察台之一)。
它大约建立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前2500年左右,全部工程延续千年之久。
在英国人的心目中,巨石阵是一个神圣的地方。
公元1130年,英国的一位神父在一次外出时,偶然发现了巨石阵,从此这座由巨大的石头构成的奇特古迹,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1960年,天文学家杰拉德·霍金斯借助计算机发现:在夏至这天,从英格兰石头阵圆圈中心观察时,刚刚升起的太阳必将从远离中心的一块“巨石脚跟”上射出来。
1.2探索之路教案---2023-2024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教案:1.2探索之路——20232024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的1.2节,主要讲述了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和方法。
具体内容包括:1. 科学探究的意义和价值;2. 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3. 科学探究的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比较法、分类法、归纳法、演绎法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2. 使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和方法,能运用科学探究解决问题;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沟通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重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和方法;2. 难点:如何运用科学探究解决问题,以及各种科学探究方法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器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现象,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演示一个神奇的魔术,让学生猜测背后的科学原理。
2.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提出与实验现象相关的问题,如“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背后有什么科学原理?”等。
3. 猜想与假设: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对问题提出猜想与假设。
例如,学生可能猜测是大气压强导致的魔术现象。
4. 设计实验: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来验证猜想与假设。
例如,学生可以通过改变环境压强来观察实验现象的变化。
5. 进行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数据。
6. 收集证据:学生整理实验数据,准备用于后续的分析与论证。
7. 分析与论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实验现象进行解释,如运用大气压强的知识解释魔术现象。
8. 评估:9. 交流与合作:学生分组进行成果展示,分享探究过程和结论,互相交流和学习。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简洁明了,突出教学重点。
八年级物理全册-第一章-第二节《探索之路》教案1-(新版)沪科版1
探索之路一、复习引入1.请学生看爱因斯坦的讲话“我从事科学研究的动机, 来自一种想要了解自然奥秘的无法遏制的渴望, 而不是别的什么目的”。
2、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了在自然中、在生活中都有很多神奇, 面对神奇, 人们感到迷茫、好奇、敬畏, 人们渴求去探究。
“一种想要了解自然奥秘的无法遏止的渴望”促使世界各民族努力探索、坚持不懈, 从茫茫远古延续至今, 并将走向未来。
3.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物理学的探索之路。
二、古文明中的科学思索……1.远古的先人们早就开始思索自然界的神奇现象了, 而那些能直接刺激感官(如眼睛和耳朵)的神奇现象则最能引起他们的注意。
从古人的文字和图画中便可看出他们的一些科学思索。
①图1-14, 甲骨文“殸”。
甲骨文“殸”, 好象是一块很大的斜面石头和一只拿着结实木槌的手, 这只手正拿着木槌欲敲打石块。
石头上分叉的笔画有时被解释成悬挂它的绳子形象, 有时又被解释成某种形式的装饰品。
磬和耳组成了“聲”(声)字, 这似乎表示耳朵听的是木槌敲打磬发出的声音。
②图1-15纳西族东巴象形文字“晒干”。
纳西族东巴象形文字“晒干”, 字的上部为发出光线的太阳, 字的中部为被蒸发的水气, 字的下部则为大地。
该字的意思为日光照射大地, 使地面的水蒸发, 以便达到晒干的目的。
又如纳西象形文字“日出”, 字的上部为太阳, 光线向上, 字的下部为山, 好似一轮朝阳从山后升起;“曙光”, 好似日光沐浴万物;“日光所至”, 太阳光好似有脚, 可以行走;“夕阳”, 即日光的脚弯而无力了, 说明夕阳没有正午的太阳那么厉害了;“日落”, 即疲乏的太阳退隐到山后了;“暮”, 即太阳休息, 一天结束了。
③图1-16, 古人的宇宙模型之一。
古代人认为“天圆地方”。
④图1-17, 雕刻玉板。
两短边钻有五个圆孔, 一条长边钻有九个圆孔, 另一长边则钻有四个个圆孔。
玉版正面雕琢有复杂的图纹, 中心部位刻有两个同心圆, 圆中心雕琢了一方八角图像, 两圆之间以直线分为八区, 每区内各雕琢一叶脉纹矢状标分别指向八方, 外圆之外又雕琢四个矢状标分别指向玉版的四角。
八年级物理全册1.2探索之路教案(新版)沪科版
《1.2探索之路》教学目标:1、了解古人对神奇现象的探究。
2、了解物理学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
3、知道自然是神奇的,人们的探索历程则是漫长、曲折并富有意义的。
4、知道科学研究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1、物理学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
2、科学研究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讲故事法、阅读法。
教学过程:一、古文明中的科学思考讲述:自然界、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神奇,面对神奇,人们感到迷茫、好奇、敬畏,人们渴求去探究。
远古的先人们早就开始思索自然界的神奇现象,而那些能直接刺激感官(如眼睛和耳朵)的神奇现象则最能引起他们的注意。
1、象形文字(1)甲骨文“声殳”的构成边写边讲解:“声殳”好像是一块很大的斜面石头和一只拿着结实木槌的手,这只手正拿着木槌欲敲打石块,古人很早就知道声音与碰击有关。
(2)纳西族东巴象形文字“晒干”先让学生分析,后讲述:字的上部为发出光线的太阳,字的中部为被蒸发的水气,字的下部则为大地。
该字的意思为日光照射大地,使地面的水蒸发,以便达到晒干。
又如日出、日落。
2、古人设想的宇宙模样让学生看图,并阅读有关内容。
3、世界各地的文物古迹:雕刻玉版、石头阵先让学生看图、阅读文字,然后向学生介绍“英格兰的石头阵”。
英国西南部的“魔圈”石头阵(又称巨石阵),被一些考古学者认为是人类现存最早的天文观察台之一。
它大约建立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前2500年左右,全部工程延续数千年之久。
1960年,天文学家杰拉德·霍金斯借助计算机发现:在夏至这天,从英格兰石头阵圆圈中心观察时,刚刚升起的太阳必将从远离中心的一块“巨石脚跟”上射出来。
而在其他重要节令、日子,太阳、月亮升起和落下的方向也同样与另外的巨石一一对准成一条直线。
它的外围坑洞可以被用来预报月食。
二、物理学的进步之阶讲述:灿烂的古代文明闪烁着古人朦胧的理性之光,也为人们科学地认识世界奠定基础。
1.2探索之路教案--2023-2024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册
教案:1.2 探索之路20232024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册的第三章第一节“探索之路”。
本节主要让学生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物体的运动规律。
具体内容包括:1. 实验探究: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的运动规律。
2. 物理学方法:学习物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如实验法、观察法、推理法等。
3. 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学会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评价与反思等。
教学目标:1. 知道力的作用效果,掌握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的运动规律。
2. 学习物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的运动规律。
难点:物理学研究方法的理解与运用。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实验器材。
学具:笔记本、课本、实验报告单。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如汽车运动、篮球投篮等,引导学生关注物体运动的现象。
2. 提问:这些物体运动的现象背后有什么规律呢?我们如何来研究这些规律呢?二、实验探究(10分钟)1. 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的运动情况。
三、物理学方法(10分钟)1. 介绍物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如实验法、观察法、推理法等。
2. 引导学生理解这些方法在研究物体运动规律中的应用。
四、科学探究(10分钟)1. 提出问题:如何探究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的运动规律?2. 引导学生猜想与假设: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会产生运动。
3. 设计实验: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来验证猜想与假设。
4. 收集证据: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的运动情况。
5. 解释与结论: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的运动规律。
6. 评价与反思:引导学生评价实验结果,反思实验过程中的不足。
八年级物理全册 1.2探索之路教学设计 (新版)沪科版
1.2探索之路教案三维目标1.了解古人对神奇现象的探究。
2.了解物理学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
3.知道自然是神奇的,人们的探索历程则是漫长、曲折并富有意义的。
4.知道科学研究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1.重点(1)物理学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
(2)科学研究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难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讲故事法、阅读法。
教具准备课件、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古文明中的科学思考师:自然界、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神奇、面对神奇,人们感到迷茫、好奇、敬畏,人们渴求去探究。
远古的先人们早就开始思索自然界的神奇现象,而那些能直接刺激感官(如眼睛和耳朵)的神奇现象则最能引起他们的注意。
1.象形文字。
(1)甲骨文“殸”的构成。
师:在黑板上边板书边讲解:“殸”好像是一块很大的斜面石头和一只拿着结实木槌的手,这只手正拿着木槌欲敲打石块,古人很早就知道声音与碰击有关。
(2)纳西族东巴象形文字“晒干”。
在黑板上边板书边讲解:纳西族象形文字“晒干”,字的上部为发出光线的太阳,字的中部为被蒸发的水气,字的下部则为大地。
该字的意思为日光照射大地,使地面的水蒸发,以便达到晒干。
又如日出、日落。
2.古人设想的宇宙模样。
让学生看图,并阅读有关内容。
3.世界各地的文物古迹:雕刻玉版、石头阵先让学生看图、阅读文字,然后向学生介绍“英格兰的石头阵”。
英国西南部的“魔圈”石头阵(又称巨石阵),被一些考古学者认为是人类现存最早的天文观察台之一。
它大约建立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前2500年左右,全部工程延续千年之久。
1960年,天文学家杰拉德·霍金斯借助计算机发现:在夏至这天,从英格兰石头阵圆圈中心观察时,刚刚升起的太阳必将从远离中心的一块“巨石脚跟”上射出来。
而在其他重要的节令、日子,太阳、月亮升起和落下的方向也同样与另外的巨石一一对准成一条直线。
它的外围坑洞可以被用来预报月食。
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全一册-1.2探索之路教案
教案: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全一册1.2 探索之路一、教学内容1.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观察、实验、假设、推理、验证等。
3. 科学探究实例: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能够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进行物理现象的探究。
2. 培养学生进行物理实验的基本技能,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物理实验。
3. 通过对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使学生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科学探究方法的运用,物理实验的基本步骤。
2. 教学重点: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平面镜、玻璃板、刻度尺、实验报告册等。
2.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笔记本、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物体,思考如何通过观察和实验来了解物体的性质。
2. 知识讲解:介绍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如观察、实验等,并讲解物理实验的基本步骤。
3. 实例分析:以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为例,引导学生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4. 学生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6. 知识拓展:介绍一些著名的物理实验,如伽利略的倾斜面实验,让学生了解物理实验在科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六、板书设计1. 科学探究方法观察实验假设推理验证2. 物理实验基本步骤设计实验准备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3. 平面镜成像特点成像位置:物体的像与物体的位置关于平面镜对称成像大小:物体的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成像性质:物体的像是虚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 简述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2) 描述物理实验的基本步骤。
(3) 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填写实验报告。
2. 作业答案:(1)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观察、实验、假设、推理、验证等。
(3) 实验报告:根据实验过程和结果填写实验报告。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方法和物理实验的重要性。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1、2探索之路》教案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
活动
教学
预设
新课教学
(2)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
“牛顿”人类历史上的科学巨匠,用牛顿运动三大定律构建了经典物理学体系。在物理学、数学、天文学等方面作出划时代的贡献。诗人波谱在牛顿的墓碑上这样形容:“自然和自然的规律,都藏在黑暗的夜空;上帝说:‘让牛顿降生’,于是一切变得灿烂光明。”
(1)自然科学的真理对错误权威的挑战
“哥白尼”伟大的波兰天文学家和近代自然科学的先驱。长期以来,托勒密的“地心说”被教会用作天主教的教义基础,在欧洲占统治地位,受到教会保护。哥白尼在长期的天文观测中,意识到地球根本不是宇宙的中心,只是一个绕太阳旋转的普通行星。向教会发出严正的挑战,否定了影响人类达千年之久的托勒密体系,有利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使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向前跨越了一大步。
“古人的宇宙观模型之一”是古人对日月星辰及周
提出问题:
设计实验
两人一组
形成良好的互动。
学生结合生活现象感受物理现象的奥妙。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
活动
教学
预设
新课教学
围世界的观察,设想出的宇宙的模样。认为地是平的,天象倒扣的大锅(南北朝时的民歌《敕勒川》中就有“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的诗句),日月星辰就在穹顶下的大气中运行。
课题
探索之路
授课人
刘乃团
时间
2015年9月2日
课时安排
1
课标要求
1、了解古人对神奇现象的探究。
2、了解物理学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
3、知道自然是神奇的,人们的探索历程则是漫长的、曲折并富有意义的。
学情分析
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一章 第二节《探索之路》教案1 (新版)沪科版
探索之路一、复习引入1、请学生看爱因斯坦的讲话“我从事科学研究的动机,来自一种想要了解自然奥秘的无法遏制的渴望,而不是别的什么目的”。
2、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了在自然中、在生活中都有很多神奇,面对神奇,人们感到迷茫、好奇、敬畏,人们渴求去探究。
“一种想要了解自然奥秘的无法遏止的渴望”促使世界各民族努力探索、坚持不懈,从茫茫远古延续至今,并将走向未来。
3、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物理学的探索之路。
二、古文明中的科学思索……1、远古的先人们早就开始思索自然界的神奇现象了,而那些能直接刺激感官(如眼睛和耳朵)的神奇现象则最能引起他们的注意。
从古人的文字和图画中便可看出他们的一些科学思索。
①图1-14,甲骨文“殸”。
甲骨文“殸”,好象是一块很大的斜面石头和一只拿着结实木槌的手,这只手正拿着木槌欲敲打石块。
石头上分叉的笔画有时被解释成悬挂它的绳子形象,有时又被解释成某种形式的装饰品。
磬和耳组成了“聲”(声)字,这似乎表示耳朵听的是木槌敲打磬发出的声音。
②图1-15纳西族东巴象形文字“晒干”。
纳西族东巴象形文字“晒干”,字的上部为发出光线的太阳,字的中部为被蒸发的水气,字的下部则为大地。
该字的意思为日光照射大地,使地面的水蒸发,以便达到晒干的目的。
又如纳西象形文字“日出”,字的上部为太阳,光线向上,字的下部为山,好似一轮朝阳从山后升起;“曙光”,好似日光沐浴万物;“日光所至”,太阳光好似有脚,可以行走;“夕阳”,即日光的脚弯而无力了,说明夕阳没有正午的太阳那么厉害了;“日落”,即疲乏的太阳退隐到山后了;“暮”,即太阳休息,一天结束了。
③图1-16,古人的宇宙模型之一。
古代人认为“天圆地方”。
④图1-17,雕刻玉板。
两短边钻有五个圆孔,一条长边钻有九个圆孔,另一长边则钻有四个个圆孔。
玉版正面雕琢有复杂的图纹,中心部位刻有两个同心圆,圆中心雕琢了一方八角图像,两圆之间以直线分为八区,每区内各雕琢一叶脉纹矢状标分别指向八方,外圆之外又雕琢四个矢状标分别指向玉版的四角。
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一章 第二节《探索之路》教案4 (新版)沪科版
第二节 探索之路教学目标1.了解古人对神奇现象的探究。
2.了解物理学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
3.知道自然是神奇的,人们的探索历程则是漫长、曲折并富有意义的。
4.知道科学研究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1.重点(1)物理学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
(2)科学研究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难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讲故事法、阅读法。
教具准备课件、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古文明中的科学思考师:自然界、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神奇、面对神奇,人们感到迷茫、好奇、敬畏,人们渴求去探究。
远古的先人们早就开始思索自然界的神奇现象,而那些能直接刺激感官(如眼睛和耳朵)的神奇现象则最能引起他们的注意。
1.象形文字。
(1)甲骨文“殸”的构成。
师:在黑板上边板书边讲解:“殸”好像是一块很大的斜面石头和一只拿着结实木槌的手,这只手正拿着木槌欲敲打石块,古人很早就知道声音与碰击有关。
(2)纳西族东巴象形文字“晒干”。
在黑板上边板书边讲解:纳西族象形文字“晒干”,字的上部为发出光线的太阳,字的中部为被蒸发的水气,字的下部则为大地。
该字的意思为日光照射大地,使地面的水蒸发,以便达到晒干。
又如日出、日落。
2.古人设想的宇宙模样。
让学生看图,并阅读有关内容。
3.世界各地的文物古迹:雕刻玉版、石头阵先让学生看图、阅读文字,然后向学生介绍“英格兰的石头阵”。
英国西南部的“魔圈”石头阵(又称巨石阵),被一些考古学者认为是人类现存最早的天文观察台之一。
它大约建立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前2500年左右,全部工程延续千年之久。
1960年,天文学家杰拉德·霍金斯借助计算机发现:在夏至这天,从英格兰石头阵圆圈中心观察时,刚刚升起的太阳必将从远离中心的一块“巨石脚跟”上射出来。
而在其他重要的节令、日子,太阳、月亮升起和落下的方向也同样与另外的巨石一一对准成一条直线。
它的外围坑洞可以被用来预报月食。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1.2探索之路教案
教案: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1.2探索之路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的1.2探索之路。
这一章节主要介绍了物理学的发展历程,以及科学家们在探索自然规律过程中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具体内容包括:1. 古代物理学:研究自然现象的起源和发展,主要涉及天文学、地理学、生物学等领域。
2. 经典物理学:研究物体运动和力的关系,主要涉及牛顿力学、光学、热学等领域。
3. 现代物理学:研究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的本质规律,主要涉及相对论、量子力学、粒子物理学等领域。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物理学的发展历程,掌握各个时期的主要成就和科学家。
2.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索精神,激发对物理学的兴趣。
3. 通过对物理学发展历程的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物理学的发展历程,各个时期的主要成就和科学家。
难点: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现代物理学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为例,引导学生思考物理学在其中的作用。
2. 古代物理学:介绍古代物理学的主要成就,如天文学、地理学、生物学等,引导学生了解物理学的发展源头。
3. 经典物理学:介绍牛顿力学、光学、热学等领域的主要成就,引导学生了解物理学在经典时期的辉煌。
4. 现代物理学:介绍相对论、量子力学、粒子物理学等领域的主要成就,引导学生了解物理学在现代时期的发展。
5. 例题讲解:以经典物理学中的牛顿三定律为例,讲解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6.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六、板书设计1. 物理学发展历程古代物理学:天文学、地理学、生物学经典物理学:牛顿力学、光学、热学现代物理学:相对论、量子力学、粒子物理学2. 科学家简介牛顿、爱因斯坦、波尔、海森堡等七、作业设计1. 题目: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简要介绍一位科学家及其主要成就。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册探索之路 教案
第二节探索之路教学目标1.了解古人对神奇现象的探究。
2.了解物理学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
3.知道自然是神奇的,人们的探索历程则是漫长、曲折并富有意义的。
4.知道科学研究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1.重点(1)物理学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
(2)科学研究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难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具准备课件、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古文明中的科学思考古人早就开始探索自然界的神奇现象,从古人的文字和图画便可看出他们对一些科学的思索。
1.象形文字。
(1)甲骨文“殸”的构成。
师:在黑板上边板书边讲解:意指手持长柄,敲击乐器发声,包含声的知识(2)纳西族东巴象形文字“晒干”。
在黑板上边板书边讲解:包含太阳光致使表面水蒸发的科学思索。
2.世界各地的文物古迹:雕刻玉版、石头阵先让学生看图、阅读文字,然后向学生介绍“英格兰的石头阵”。
安徽凌家滩出土的、距今约5000年的雕刻玉版,是中国人天圆地方宇宙观的早期展现。
出现在世界不同地方的石头阵神秘莫测。
有研究认为其功能之一是古人用于观察天象的。
二、物理学的进步之阶师:灿烂的古代文明闪烁着古人朦胧的理性之光,也为人们科学地认识世界奠定基础。
在物理学发展的漫长历程中,不少前辈作出卓越贡献。
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讲解物理学的发展史和相关的科学家的科学成就、科学探究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1.哥白尼。
日心说2.伽利略。
经典力学和实验物理学的先驱,望远镜3.牛顿。
三大运动定律4.爱因斯坦。
相对论观看PPT人物简介课堂归纳小结师:本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生:讨沦、归纳得出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古文明中的科学思考,物理学的发展的三个阶段,还知道了科学探究的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师:你归纳得很简明扼要,全班同学掌声鼓励,每付同学都对自己在本节课的学习活动情况进行评估。
板书设计第二节探索之路(—)古文明中的科学思考:象形文字、石头阵等(二)物理学的发展之阶1.哥白尼的“日心说”。
2019-2020年八年级物理 1.2探索之路教案 沪科版
2019-2020年八年级物理 1.2探索之路教案沪科版教学目标1、了解古人对神奇现象的探索2、了解物理学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3、知道自然界是神奇的,人们的探索历程则是漫长、曲折并富有意义的重点、难点重点:让学生知道神奇,古人和后来的科学家都不同程度地对此进行探究难点:采用灵活的方式对物理学的发展进行讲解教具多媒体资料: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视频材料。
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问题:上节课我们布置的作业,大家观察到了什么现象呢?答案:会发生旋转,直到水流干为止。
通过对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物理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这些神奇的现象,就像一个个谜,同学们想不想把它们解开?出示小黑板(画有纳西族东巴象形文字“晒干”)古人为什么把“晒干”画成这样子?观看图1-16,古人的宇宙模型之一观看图1-18,英格兰的石头阵总结:古人对一些现象的解释和探索,有的正确,有的错误,都是比较粗略的。
但后来,也就是我们的前辈对一些现象的解释更具体。
讲故事:哥白尼与其日心说体系介绍伽利略与天体活动介绍牛顿和爱因斯坦二、投放学案,引导自学投放学案,让学生根据学案第一部分内容自己阅读课本自学,并完学案第一部分。
自学完成后请同学根据自己的理解补充完整学案第一部分空白内容三、合作共建,经历过程本节主要是让学生知道先辈们的探索之路,同时也要让学生自己体验探究过程。
对此我们可以设计一到两个小实验进行探究,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请同学们做个小小科学家,实验前先猜测结果,再做实验验证你的猜测是否正确。
看看哪一组做得又快又好。
1、在比较热的天气里,为什么刚洗过脸的同学觉得凉快呢?猜想:可能跟水的蒸发有关实验:请同学上台来试一下,用水盆里水洗一下脸,让他说一下,洗过脸之后和洗之前感觉有什么不同?对此,大家想到了什么呢?解释:人洗脸后,感到格外凉快,脸上的水不断地减少,当脸上没有水时,又觉得天气很热。
人觉得凉快与人身上的水不断地减少有关,人体表面的水在晾干的过程中,表面的温度下降了2、新鲜的鸡蛋放在水中会下沉,当陆续向水中加盐并轻轻搅拌,会看到鸡蛋慢慢上浮,甚至露出水面一部分。
八年级物理全册1.2探索之路学案(新版)沪科版
1.2 探索之路预习案一、预习目标及范围1、预习目标(1)知道自然是神奇的,人们的探索历程则是漫长、曲折并富有意义的。
(2)知道科学研究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培养自己创新意识。
(3)了解古人对神奇现象的探究。
2、预习范围教材第一章第二节内容二、预习要点1、古文明中的科学思索我国古代文明:我国四大发明中,______、_______、______“曾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事物的状况,第一种在文学上,第二种在战争中,第三种在航海上,从那里接着产生无数的变化,变化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学派……能比这三种发明,对人类事业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2、物理学的进步之阶3、第一阶段,自然科学先驱_______冲击了托勒密体系,提出了“日心说”。
经典力学和实验物理学先驱_______用望远镜观察天空,其观察所得数据进一步支持了哥白尼的理论。
4、第二阶段,_____在前人的基础上构建了经典力学体系。
建立三大运动定律。
5、第三阶段是现代物理学的产生和发展,在该阶段的主要突破则是_____的相对论和_____等人的量子力学。
三、预习检测1、早在2000多年的春秋战国时期,我们的祖先已经发现了磁现象,并利用发现的规律制成了__________,成为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为世界航海快速发展提供了可能,也为世界性人员的流动、物流提供了可能。
2、小奇同学买了一瓶矿泉水,正想打开,无意中发现一个奇特的现象:当小奇把手指放到矿泉水瓶后面时,发现手指被__________了。
(选填“放大”或“缩小”)3、除了课本中列举的几位科学家,你还知道哪位科学家:__________。
请写出这位科学家的一个主要贡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地球的周围被一层厚厚的大气所包围着,而太空却是一片真空。
请问,太阳光__________ (选填“能”或“不能”)穿过真空。
探究案一、合作探究1、讨论科学家的事迹灿烂的古代文明闪烁着古人朦胧的理性之光,也为人们科学地认识世界奠定了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第二节 探索之路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预设 复习 引入 一、古文明中的科学思索
自然界、日产生活中有许多神奇,人们感到迷茫、
好奇、敬畏,人们渴望去探究。
远古的先人们早就开始思索自然界的神奇现象,而那些能够直接刺激感官(如眼睛和耳朵)的神奇现象则是最能引起他们的注意。
思考、讨论,并回答问题。
可以理解
一、新 课 教 学
二、讲授新课。
1.甲骨文“殸”(后来演变为“磬”),象一块很大的斜面石头和一只拿者结实木槌的手,这只手正拿着木槌欲敲打石块。
殸和耳组成了“聲”(声的老写形式),这似乎表示耳朵听的是木槌敲打磬发出的声音.
2.纳西族东巴象形文字“晒干”,字的上部为发出光线的太阳,字的中部为被蒸发的水气。
字的下部为大地。
该字的意思为日光照射大地,使地面的水蒸气蒸发,以达到晒干的目的。
“古人的宇宙观模型之一”是古人对日月星辰及周
提出问题:
设计实验 两人一组
形成良好的互动。
学生结合生活现象
感受物理现象的奥妙。
教学
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 活动 教学 预设
新课
围世界的观察,设想出的宇宙的模样。
认为地是平
学生举例
课题 探索之路 授课人 刘乃团 时间 2015年9月2日
课时安排
1
课标要求 1、了解古人对神奇现象的探究。
2、了解物理学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
3、知道自然是神奇的,人们的探索历程则是漫长的、曲折并富有意义的。
学情分析 物理学习对学生来说是全新的学科,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知道科学研究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古人对神奇现象的探究。
2、了解物理学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
过程与方法 知道科学探究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道自然是神奇的,人们的探索历程则是漫长、曲折并富有意义的。
教学 重点 知道人们的探究里程是漫长的曲折并富有意义的 教学难点 收集相关资料 教学方法 阅读、讲解、讨论 学习方 法指引
探究式教学
教学资源及媒体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第 1 学时)
教学的,天象倒扣的大锅(南北朝时的民歌《敕勒川》中就有“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的诗句),日月星
辰就在穹顶下的大气中运行。
以上这些表明古人的原始思维中有科学的成分。
“雕刻玉版”是距今5000年的史前仪具。
玉版中央布刻圆形象天,外廓方形象地,侧面呈拱形象天穹,表现了中国古人比较原始的天圆地方的思想。
在这种宇宙观的基础上逐渐演化产生了“司南”——早期的指南针。
英国的“石头阵”被一些考古学家认为是人类现存最早的天文观察台之一。
天文学家借助电子计算机发现:象夏至等重要的节令日子,太阳、月亮升起和落下的方向与巨石一一对准成一条直线。
它的外围坑洞可以被用来预报月食。
这都反映了不同国家的古人对自然神奇现象都有过富有意义的思考。
进行适当的解释
2、物理学的进步之阶
看图1-13---图1-16 及说明,了解四位科学家的贡献,展示了物理学发展中的几个重要阶段:灿烂的古代文明,为人们科学地认识世界奠定了基础。
而且后来物理学的产生与发展也与古文明的科学思索关系密切。
后来的物理学家们,过一系列的实验以及对那些神奇现象的理性思考,才使物理学逐步有了令人惊叹的发展。
而物理学体系的建立则归功于物理学界的一系列巨匠。
(1)自然科学的真理对错误权威的挑战
“哥白尼”伟大的波兰天文学家和近代自然科学的先驱。
长期以来,托勒密的“地心说”被教会用作天主教的教义基础,在欧洲占统治地位,受到教会保护。
哥白尼在长期的天文观测中,意识到地球根本不是宇宙的中心,只是一个绕太阳旋转的普通行星。
向教会发出严正的挑战,否定了影响人类达千年之久的托勒密体系,有利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使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向前跨越了一大步。
“伽利略”经典力学和实验物理学的先驱。
第一个用望远镜观察天空,观测结果进一步证实了哥白尼的观点是正确的。
还不断地向亚里士多德的权威性提出挑战,最早用实验的方法去追求隐藏在事物表象之后的真理。
汇总各小组的讨
论结果,最后得出
物理学的发展可
分为三个阶段:第
一阶段,自然科学
先驱哥白尼冲击
了托勒密体系,经
典力学和实验物
理学先驱伽利略
用望远镜观察天
空,其观察所得数
据进一步支持了
哥白尼的理论。
第
二阶段,牛顿在前
人的基础上构建
了经典力学体系。
第三阶段是现代
物理学的产生和
发展,在该阶段的
主要突破则是爱
因斯坦的相对论
和玻尔等人的量
子力学。
能对学生
起到激励
作用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
活动
教学
预设
新课教学(2)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
“牛顿”人类历史上的科学巨匠,用牛顿运动三大定律构建了经典物理学体系。
在物理学、数学、天文学等方面作出划时代的贡献。
诗人波谱在牛顿的墓碑上这样形容:“自然和自然的规律,都藏在
黑暗的夜空;上帝说:‘让牛顿降生’,于是一切变得灿烂光明。
”
(3)现代物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冲击了经典的时空观,认为:当物体的运动速度接近光速时,人们所熟悉的空间和时间等概念都会发生变化。
如时钟会走得很慢,人将会青春不老,而此时大尺度的宇宙空间象几百万光年也不再是那么遥远。
“玻尔”发现微观世界与宏观世界的物理规律有很大的差异,提出了新的理论——量子力学。
他们为物理学的发展跨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的一大步。
建议适当补充某个或几个科学家的故事或者他们的伟大品格。
比如向学生讲牛顿看苹果落地想到日月星辰的运转等,对学生进行高尚的情操的教育。
向学生说明:事实上的科学发现不是象我们讲的故事这么简单,故事的背后是科学家们长期的、艰苦卓绝的工作。
课堂小结1.古文明中的科学思索
2.物理系的进步之阶小结本节
补充练习
查阅有关
的资料
作业布置一、本节知识巩固:
1.阅读课文2.谈谈人类对自然探索的认识。
3.实践活动:请你查资料或上网查询,写一篇有关
中外物理学家的小故事,不少于300字。
学生汇报
学生分析、概括实
验结论。
二、新知识预习补充练习加强练习
教学反思一、亮点:本节是物理的第二节,本节内容主要
以故事的形式呈现,教师少讲,留一些问题给学生
思考,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教学中发现问
题
查找自己
的得失,
二、不足:由于受到办学条件的限制,学生缺乏对这
些知识的了解。
学生在这方面感
觉不好
找不足,
三、再教设计:在以后的教学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
点,客服不足,使教学更加完美。
从学生的角度出
发
效果应会
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