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松怪石图题诗》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苍松怪石图题诗》的教学教案

《苍松怪石图题诗》的教学教案

《苍松怪石图题诗》的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苍松怪石图题诗》的作者、时代背景及其艺术价值。

2. 通过对《苍松怪石图题诗》的欣赏,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理解并感悟诗画结合的艺术特色,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 作品欣赏:《苍松怪石图题诗》2. 作者及时代背景介绍3. 诗画结合的艺术特色分析4. 创作练习:以苍松怪石为题材,进行诗画创作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欣赏《苍松怪石图题诗》,了解作者及时代背景,分析诗画结合的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诗画结合的表现手法,并运用到实际创作中。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介绍作者、时代背景及诗画结合的艺术特色。

2. 欣赏法:引导学生欣赏《苍松怪石图题诗》,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

3. 实践法:组织学生进行诗画创作练习,提升学生的创作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展示《苍松怪石图题诗》,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主题和形式。

2. 介绍作者及时代背景,帮助学生了解作品的历史价值。

3. 分析诗画结合的艺术特色,引导学生理解诗画相互映衬的表现手法。

4. 组织学生进行作品欣赏,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5. 布置创作练习,要求学生以苍松怪石为题材,进行诗画创作。

6. 课后作业:让学生将自己的创作作品进行展示和交流,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苍松怪石图题诗》的作者、时代背景及诗画结合的艺术特色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在创作练习中运用诗画结合手法的熟练程度和创作能力。

3. 学生对传统绘画艺术的兴趣和鉴赏能力的提升情况。

七、教学资源1. 《苍松怪石图题诗》的高清图片及其相关资料。

2. 绘画材料和工具(如毛笔、墨水、画纸等)。

3. 参考书籍和网络资源关于《苍松怪石图题诗》的分析和评论。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课时:介绍作者及时代背景,分析诗画结合的艺术特色。

《苍松怪石图题诗》的教学教案

《苍松怪石图题诗》的教学教案

《苍松怪石图题诗》的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苍松怪石图题诗》的基本内容,理解其深层含义。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

3. 通过学习《苍松怪石图题诗》,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熟读《苍松怪石图题诗》,体会诗中的意境。

2. 课文解析:详细讲解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3. 文化背景:介绍《苍松怪石图题诗》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诗人及其时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以图片展示苍松怪石的景象,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意境。

2. 朗读课文:让学生集体朗读《苍松怪石图题诗》,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 解析课文: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诗中的意境和情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他们的参与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的作业,评估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和沟通交流能力。

五、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苍松怪石图题诗》的原文。

2. 图片资料:展示苍松怪石的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意境。

3. 参考资料:关于《苍松怪石图题诗》的解析和评论,供教师参考。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2. 情景教学:利用图片和音乐等资源,为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诗歌鉴赏的情境,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诗歌。

3.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发现诗歌中的美和哲理。

七、教学步骤:1. 课前准备:让学生预习《苍松怪石图题诗》,了解诗的基本内容。

2. 课堂导入:以图片和音乐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 朗读课文:让学生集体朗读诗歌,感受其韵律美。

4. 解析诗歌: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苍松怪石图题诗》教学设计

《苍松怪石图题诗》教学设计
实践法
安排适当的实践活动,如诗歌 朗诵比赛、绘画创作等,让学 生在实践中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和掌握。
0者简介
创作背景
《苍松怪石图题诗》是清朝诗画家李方膺的一首题画诗,创 作于作者因直言敢谏而被罢官之后。他以苍松怪石为创作对 象,借物言志,抒发自己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作者简介
围绕《苍松怪石图题诗》的主题 、意象、艺术手法等方面展开讨
论。
讨论形式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师生对话 等多种形式相结合。
讨论引导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 考,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培 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案例分析法
案例选择
选取与《苍松怪石图题诗》相关的典型案例,如 诗人的其他作品、时代背景、文化现象等。
参与度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如朗读、讨论、提问等。通过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同时,教师也应关注不积极的学生,引导他们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学习 积极性。
06
教学反思与改进
教学效果评估
学生参与度
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积极,对《苍松 怪石图题诗》的内容表现出浓厚的兴 趣,能够主动思考和回答问题。
THANKS
感谢观看
诗画结合
阐述该作品如何将诗歌与绘画巧 妙地融为一体,通过诗歌来诠释 画意,以及绘画如何展现诗境。
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了解《苍松怪石图题诗 》的作者、创作背景及艺术特色 ;掌握诗歌朗诵和绘画欣赏的基
本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讲解、示范、小组讨论和实践 活动等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 极参与、主动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 情,提高其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苍松怪石图题诗》教学设计

《苍松怪石图题诗》教学设计

《苍松怪石图题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

2.通过反复朗读古诗,体会诗人的感情。

了解诗人借苍松和怪石两个意象表现了诗人不屈不挠、不阿谀奉承、耿直廉洁的性格。

3.入情入境学习古诗,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不屈权贵,不阿谀奉承,耿直廉洁的英雄气概。

教具准备:1、教师自制课件。

2、学生收集古今诗人赞松的诗句及关于松、竹、梅的图画作品或图片。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

1 、展示学生收集的竹、梅图片。

2、让学生背一背和他们有关的诗歌。

3、教师谈话导入:(课件出示)在寒冷的冬天,万物凋零,唯有松、竹、梅傲立于风雪之中。

而松是风骨的象征,它苍劲挺拔,傲斗冰雪,顶天立地,枝干高耸,正直坚韧,是勇士。

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在歌唱松,赞美松,风雪洗礼松更翠,大雪压枝更挺拔。

今天,老师带领同学们一同走进书画的历史长廊,去欣赏清朝诗画家李方膺的作品《苍松怪石图题诗》。

(板书课题,全班齐读)二、交流资料。

1、学生交流诗画家李方膺的资料。

(说说对作者的了解)2、教师根据情况做适当补充。

(课件出示)李方膺(1695~1755)中国清代画家。

字虬仲,号晴江,别号秋池等。

通州(今江苏南通)人。

出身官宦之家,曾任乐安县令、兰山县令、潜山县令、代理滁州知州等职,因遭诬告被罢官,以卖画为生。

与李鱓、金农、郑燮等往来,工诗文书画,擅梅、兰、竹、菊、松、鱼等,注重师法传统和师法造化,能自成一格,其画笔法苍劲老厚,剪裁简洁,不拘形似,活泼生动。

被列为扬州八怪之一。

有《风竹图》、《游鱼图》、《墨梅图》等传世。

著《梅花楼诗钞》。

三、明确学习目的。

(课件出示教学目标)四、初读古诗,体会诗情画意。

1、自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朗读,纠正字音。

(特别强调“阙、迥”的读音)3、字,词的指导。

3、全班齐读古诗。

4、小组内说说诗歌的大意。

5、小组汇报,教师小结。

(课件出示)四、品读古诗,感悟诗情。

苍松怪石图题诗语文教案设计

苍松怪石图题诗语文教案设计

苍松怪石图题诗语文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苍松怪石图题诗》;(2)理解《苍松怪石图题诗》的诗意和艺术特色;(3)了解作者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2)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增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2)培养学生热爱文学、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苍松怪石图题诗》的诗意和艺术特色;2. 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三、教学难点1. 《苍松怪石图题诗》中生僻字词的理解;2. 诗歌意境的感悟。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苍松怪石图题诗》全文、作者简介、相关背景图片等;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展示《苍松怪石图》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大自然的美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简要介绍作者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朗读诗歌(1)学生自主朗读《苍松怪石图题诗》;(2)教师示范朗读,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3)学生跟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3. 解析诗意(1)学生分组讨论,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主题;(2)教师总结学生讨论成果,解析诗歌寓意;(3)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

4. 欣赏艺术特色(1)学生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2)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结构、韵律等方面的特点;(3)学生欣赏诗歌的艺术魅力。

5. 应用拓展(1)学生尝试创作以苍松怪石为主题的诗歌;(2)学生互相交流、评价,教师给予指导;(3)优秀作品展示,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苍松怪石图题诗》的艺术价值和杜甫的文学地位。

7. 布置作业(1)背诵《苍松怪石图题诗》;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积极性和回答问题的准确性。

3. 创作展示:评价学生在应用拓展环节创作的诗歌,关注其创意、表达技巧和诗意。

《苍松怪石图题诗》的教学教案

《苍松怪石图题诗》的教学教案

《苍松怪石图题诗》的教学教案第一章:课程介绍1.1 课程背景《苍松怪石图题诗》是我国古代文人画的代表作品之一,描绘了一幅苍松怪石的景象,表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对生活哲理的感悟。

通过学习本课程,让学生了解和欣赏古代文人画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1.2 教学目标(1)了解《苍松怪石图题诗》的作者、创作背景及艺术特点。

(2)通过观察和分析,掌握文人画的基本技法和表现手法。

(3)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1.3 教学内容(1)介绍《苍松怪石图题诗》的作者及其创作背景。

(2)分析《苍松怪石图题诗》的艺术特点,如构图、线条、色彩、意境等。

(3)讲解文人画的基本技法和表现手法,如笔墨、皴法、设色等。

第二章:作者及创作背景2.1 的作者简介(1)生平事迹(2)艺术成就(3)代表作品2.2 《苍松怪石图题诗》的创作背景(1)历史背景(2)社会背景(3)个人情感背景第三章:艺术特点分析3.1 构图(1)画面布局(2)空间处理(3)主次关系3.2 线条(1)笔法(2)墨线(3)线条的表现力3.3 色彩(1)设色原则(2)色彩搭配(3)色彩的表现力3.4 意境(1)诗情画意(2)寓意象征(3)意境的营造第四章:文人画基本技法与表现手法4.1 笔墨(1)笔法(2)墨法(3)笔墨运用技巧4.2 皴法(1)常见皴法及其特点(2)皴法的运用与表现(3)皴法的创新实践4.3 设色(1)色墨运用(2)色彩搭配与调试(3)设色的创意与表现第五章:教学实施与评价5.1 教学方法(1)讲授法(2)示范法(3)实践法(4)讨论法5.2 教学步骤(1)课程导入(2)作品欣赏与分析(3)技法讲解与示范(4)学生实践与指导(5)总结与评价5.3 教学评价(1)学生作品评价(2)课堂表现评价(3)学生自评与互评(4)教师评价与建议第六章:课堂活动与互动6.1 小组讨论(1)分组讨论《苍松怪石图题诗》的艺术特点。

《苍松怪石图题诗》的教学教案

《苍松怪石图题诗》的教学教案

《苍松怪石图题诗》的教学教案第一章:教案简介本章主要介绍《苍松怪石图题诗》教案的结构和内容,以及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1.1 教案结构本教案共分为五个章节,分别为教案简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步骤和教学评价。

1.2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苍松怪石图题诗》的诗意和画意,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和绘画技巧。

1.3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苍松怪石图题诗》的意境,学会欣赏古典诗词和画作。

1.4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苍松怪石图题诗》所表达的哲理和情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本章主要介绍《苍松怪石图题诗》的教学内容,包括诗词背景、诗句解析和画作分析。

2.1 诗词背景介绍《苍松怪石图题诗》的作者、创作年代以及诗词创作的背景。

2.2 诗句解析对《苍松怪石图题诗》的每一句诗句进行详细解析,帮助学生理解诗词的意义和表达方式。

2.3 画作分析分析《苍松怪石图》的构图、线条、色彩等方面,使学生了解画作的特点和艺术价值。

第三章:教学步骤本章主要介绍《苍松怪石图题诗》的教学步骤,包括课堂导入、诗词讲解、画作欣赏和课堂练习。

3.1 课堂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对《苍松怪石图题诗》的兴趣。

3.2 诗词讲解按照诗句解析的顺序,逐句讲解《苍松怪石图题诗》,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词。

3.3 画作欣赏展示《苍松怪石图》,引导学生从构图、线条、色彩等方面欣赏画作,理解画意。

3.4 课堂练习让学生尝试自己画一幅苍松怪石图,并附上题诗,巩固所学内容。

第四章:教学评价本章主要介绍《苍松怪石图题诗》的教学评价方法,包括学生诗词鉴赏能力评价、绘画技巧评价和学生参与度评价。

4.1 学生诗词鉴赏能力评价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等方式评价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4.2 绘画技巧评价对学生的绘画作品进行评价,关注构图、线条、色彩等方面的运用。

4.3 学生参与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练习等,以评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苍松怪石图题诗语文教案设计

苍松怪石图题诗语文教案设计

苍松怪石图题诗语文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苍松怪石图题诗》;学生能够分析并欣赏诗词中的意象和意境;学生能够运用诗词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式,深入理解诗词的内容和背景;学生通过模仿、改编、创作等方式,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创作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并欣赏大自然的美丽和力量;学生能够培养对文学和艺术的热爱和尊重;学生能够培养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诗词背景介绍:介绍《苍松怪石图题诗》的作者和背景;解释诗词中的苍松和怪石的象征意义。

2.2 诗词内容分析:分析诗词的结构和韵律;解释诗词中的意象和意境;分析诗词中的修辞手法。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引导学生观察苍松怪石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大自然的思考;引导学生分享对大自然的感受和体验。

3.2 朗读与理解:学生朗读诗词,感受诗词的韵律和节奏;学生讨论诗词的意义和主题;教师解答学生的疑问。

3.3 分析与欣赏:学生分析诗词中的意象和意境;学生欣赏诗词中的修辞手法;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欣赏和感受。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背诵诗词的评价:学生背诵诗词的能力;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记忆。

4.2 学生分析与欣赏的评价:学生对诗词中的意象和意境的理解;学生对诗词中的修辞手法的识别和欣赏。

4.3 学生创作的评价:学生的创作内容是否符合诗词的主题和要求;学生的创作是否运用了诗词中的修辞手法。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苍松怪石的图片;5.2 《苍松怪石图题诗》的文本;5.3 相关的文学和艺术作品,供学生参考和欣赏。

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6.1 课前活动:学生收集有关苍松和怪石的自然现象和相关文学作品;学生准备诗词朗诵和分享。

6.2 课中活动:学生进行诗词朗诵和分享;学生参与诗词分析和讨论;学生进行诗词创作和展示。

6.3 课后活动:学生进行诗词创作的练习和修改;学生参与文学和艺术作品的欣赏和讨论。

苍松怪石图题诗语文教案设计

苍松怪石图题诗语文教案设计

苍松怪石图题诗语文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苍松怪石图题诗》;学生能够分析并描述苍松怪石图的景象和寓意;学生能够运用诗歌表现手法创作简单的题画诗。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朗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深入理解《苍松怪石图题诗》;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模仿等方法,学会欣赏和评价苍松怪石图;学生通过创作题画诗,提高自己的语文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学习《苍松怪石图题诗》,培养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欣赏能力;学生通过创作题画诗,培养对文学艺术的兴趣和创造力;学生通过学习古人题画诗的传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文本:《苍松怪石图题诗》2.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准确地朗读和背诵《苍松怪石图题诗》;学生能够理解《苍松怪石图题诗》的意境和寓意;学生能够分析《苍松怪石图题诗》的表现手法和语言特色。

2.3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诗歌表现手法创作简单的题画诗;学生能够欣赏和评价苍松怪石图的艺术价值;学生能够理解古人题画诗的传统和文化内涵。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教师展示《苍松怪石图》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图中的景象;教师简要介绍《苍松怪石图》的作者和背景;教师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要求。

3.2 朗读与背诵:学生朗读《苍松怪石图题诗》,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教师指导学生正确停顿和把握诗歌的韵律;学生背诵《苍松怪石图题诗》,教师进行检查和指导。

3.3 理解与感悟:学生分组讨论《苍松怪石图题诗》的意境和寓意;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理解;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苍松怪石图题诗》的表现手法和语言特色。

第四章:作业与评价4.1 作业:学生根据《苍松怪石图》的景象,创作一首题画诗;学生将自己的题画诗与同学进行交流和分享。

4.2 评价:教师对学生的题画诗进行评价,关注其表现手法和语言表达;学生互相评价对方的题画诗,给出建设性的建议;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给予鼓励和指导。

语文教案之《苍松怪石图题诗》

语文教案之《苍松怪石图题诗》

语文教案之《苍松怪石图题诗》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苍松怪石图题诗》。

(2)了解作者王维的生平背景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3)学会欣赏中国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苍松怪石图题诗》。

(2)学会通过诗词表达自己的情感,培养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自然景物的热爱之情,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领会苍松怪石所蕴含的坚韧、顽强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苍松怪石图题诗》。

(2)了解王维的生平背景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3)学会欣赏中国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2. 教学难点:(1)诗句中的意境解析。

(2)如何通过诗词表达自己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苍松怪石图》及相关背景资料,引导学生关注画作及题诗。

(2)简介王维的生平背景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苍松怪石图题诗》,理解诗句内容。

(2)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共同探讨,解决疑难问题。

3. 课堂讲解:(1)讲解诗句的意境,引导学生领略作者对自然景物的热爱。

(2)分析诗句中的象征意义,如苍松象征坚韧,怪石象征顽强。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苍松怪石精神的理解。

(2)组织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尝试创作以苍松怪石为题材的诗词。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苍松怪石所蕴含的坚韧、顽强精神。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苍松怪石图题诗》。

2. 写一篇关于苍松怪石精神的心得体会。

3. 选择一幅自然景物画作,尝试为其题诗。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苍松怪石图题诗》的掌握程度,包括诗句背诵、理解与应用。

2. 学生对王维生平背景及文学地位的了解程度。

3. 学生对苍松怪石精神的领悟及其在写作中的运用。

六、教学策略与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自主寻找答案。

语文教案之《苍松怪石图题诗》

语文教案之《苍松怪石图题诗》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苍松怪石图题诗》。

学生能够分析并欣赏这首诗的意境和表现手法。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文内容。

学生学会欣赏古诗词,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学生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激发对古诗词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理解。

2. 诗歌的意境分析和表现手法。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生僻字词的理解。

2. 诗歌深层意境的把握。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苍松怪石图题诗》的文本和注释。

2. 教师准备相关的背景资料和图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苍松怪石图》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2. 朗读诗歌: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注意停顿、语气和节奏。

3. 讲解诗歌:教师逐句讲解诗歌,解释生僻字词的意思,分析诗歌的意境和表现手法。

4. 讨论和思考: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诗人是如何表现主题的?你觉得这首诗的意境如何?教师提出相关的拓展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欣赏古诗词。

例如:你还知道哪些描写自然景观的古诗词?你觉得这些诗词的意境和表现手法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提交的诗歌理解和赏析作业。

3. 课堂测试:进行一次关于《苍松怪石图题诗》的测试,包括字词理解、意境分析等。

七、作业布置:1. 学生回家后,背诵《苍松怪石图题诗》。

2. 学生写一篇关于《苍松怪石图题诗》的赏析文章,不少于300字。

八、课程拓展:1.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欣赏其他描写自然景观的古诗词,如《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等。

2. 教师可以组织一次户外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自然景观,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

九、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包括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学方法的适用性等。

苍松怪石图题诗语文教案设计

苍松怪石图题诗语文教案设计

苍松怪石图题诗语文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苍松怪石图题诗》;学生能够分析并描述苍松怪石图的景象和寓意;学生能够运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等方法,深入理解《苍松怪石图题诗》;学生通过观察和描述,培养对自然景观的感知和表达能力;学生通过创作诗歌,培养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学习《苍松怪石图题诗》,培养对自然景观的敬畏之心;学生通过诗歌创作,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和情感;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培养合作精神和分享意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苍松怪石图题诗》教师出示《苍松怪石图》挂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图中的景象;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苍松怪石图题诗》,并解释诗中的意象和寓意;学生跟读并背诵诗歌。

2.2 生字词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生字词,并解释词语的含义;学生跟读并抄写生字词。

3.1 导入教师出示《苍松怪石图》挂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图中的景象;教师提问:“你们认为这幅图表达了什么寓意?”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3.2 学习课文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苍松怪石图题诗》,并解释诗中的意象和寓意;学生跟读并背诵诗歌。

3.3 生字词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生字词,并解释词语的含义;学生跟读并抄写生字词。

第四章:作业设计4.1 抄写《苍松怪石图题诗》并背诵;4.2 观察身边的自然景观,尝试创作一首小诗,表达自己的感悟和情感。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学生对《苍松怪石图题诗》的理解和背诵情况;5.2 学生对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情况;5.3 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感知和表达能力;5.4 学生对诗歌创作的兴趣和表达能力。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欣赏其他描绘自然景观的诗歌,如《望庐山瀑布》、《春晓》等;6.2 学生尝试自己绘画一幅苍松怪石图,并配以诗词;6.3 组织一次诗歌朗诵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诗歌创作和朗诵能力。

7.1 《苍松怪石图》挂图;7.2 相关自然景观的图片或视频资料;7.3 诗歌集或相关文学作品。

《苍松怪石图题诗》的教学教案

《苍松怪石图题诗》的教学教案

《苍松怪石图题诗》的教学教案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背景《苍松怪石图题诗》是一幅中国古代绘画作品,展现了苍松与怪石的交融之美。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绘画艺术,提高审美情趣。

1.2 教学目标了解《苍松怪石图题诗》的作者、创作背景及艺术特点。

分析并欣赏画作中的苍松与怪石的交融之美。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画作欣赏展示《苍松怪石图题诗》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画作的美感。

引导学生关注画作中的苍松与怪石的描绘,分析其艺术特点。

2.2 创作背景介绍介绍作者的生活背景、艺术风格及其它代表作品。

讲解画作背后的历史故事和传说,激发学生的兴趣。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讲解画作的基本情况、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分析画作的艺术特点,如构图、笔法、色彩等。

3.2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关注画作中的苍松与怪石的交融之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看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其他古代绘画作品,引导学生进入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世界。

展示《苍松怪石图题诗》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画作的美感。

4.2 画作欣赏引导学生关注画作中的苍松与怪石的描绘,分析其艺术特点。

讲解画作背后的历史故事和传说,激发学生的兴趣。

4.3 创作背景介绍介绍作者的生活背景、艺术风格及其它代表作品。

讲解画作背后的历史故事和传说,激发学生的兴趣。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5.1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画作的艺术特点和背后的文化内涵。

强调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的提升。

5.2 课后拓展鼓励学生收集其他中国古代绘画作品,进行自主欣赏和分析。

引导学生将画作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第六章:教学评估6.1 课堂问答在讲解画作和创作背景过程中,适时提问学生,了解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答学生的疑惑。

6.2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苍松怪石图题诗 教案

苍松怪石图题诗 教案

《苍松怪石图题诗》教案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独立识字学词,认字4个,写字10个;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诗歌,体会和感悟松“生机勃勃、不屈不挠、铮铮铁骨、壮志凌云”的象征意义。

(重点)3、学习并尝试进行其他诗歌欣赏,感受诗书画印于一体的中国书画的艺术魅力。

(难点)教学过程:1、这节课我们继续诗画欣赏(引读)(生齐读课题)2、(出图)这是清朝扬州八怪之一的李方膺的《苍松怪石图》。

画中的松让你有什么样的感受?(抽生说,师相机板书)松树历经了千年的冰霜,但他们依然青脆、生机勃勃,这就是苍松。

3、欣赏了李方膺笔下的画,让我们再欣赏李方膺为这幅画题的诗。

(师范读)(配乐)4、(抽生读)谁想跟老师比比的,来读读。

(乐停)5、下面老师再来考考你们:(出示字音)(男女生互读)读了字音,让我们再看看词语。

(抽生教读词)你有什么发现?生说:都是写人,阿谀奉承是贬义词。

6、让我们把字音放进诗中,读一读。

7、孩子们读的真不错,那再让我们走进古诗,说一说。

(出示学习提示)8、生小组交流,师巡视指导。

9、汇报1----4行:(1)生小组汇报师:哪个小组汇报这4行(出示这四句)(p4)生:我们汇报的是“君不见,岁之寒,何处求芳草。

又不见,松之乔,青青复矫教。

”这两句。

这几句的意思是:你看见了吗?在这寒冷的冬天,哪里能找得到茂盛的草木。

可是你看见了吗。

松树屹立着,还是那么的青翠挺拔。

从这几句诗中,我们体会到了松树很顽强。

师:这四行哪句话在具体描写松?读到这句时,你们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象?(生自由说)想的好,再读读这句。

哪个四字词体会到苍松青翠挺拔的特点?(板书:生机勃勃)10、汇报5----7行:(p5)师:哪个小组汇报这三行(出示5——7行)生:我们汇报的是“天地本无心,万物贵其真。

直干壮川岳,秀色无等伦。

饱经冰与霜,千年方未已。

”这几句诗的意思是:大自然本不能塑造修饰什么,万物可贵之处就在于他们真实的本色。

松树挺劲的枝干使山岳更显得雄伟,秀丽的景色是无与伦比的。

《苍松怪石图题诗》的教学教案

《苍松怪石图题诗》的教学教案

《苍松怪石图题诗》的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苍松怪石图题诗》的历史背景和作者简介。

学生能够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达情感。

学生能够解读并创作以自然景观为主题的古体诗。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和分析,培养文本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学生通过模仿和创作,提高文学鉴赏和创作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验和表达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和对生活的热爱。

学生能够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继承,以及对文学艺术的热爱。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介绍《苍松怪石图题诗》的作者,如杜甫、王维等古代诗人。

简述诗的背景,如唐朝时期的山水文化、诗人与画家的交流等。

2.2 诗文内容分析:解读诗中的意象,如苍松、怪石、流水等自然景观。

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偶等。

探讨诗人表达的情感和哲理,如对自然的赞美、对生活的思考等。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展示《苍松怪石图》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自然景观的兴趣。

提问学生对自然景观的联想和感受,为学习诗文做铺垫。

3.2 阅读与分析:学生自读《苍松怪石图题诗》,理解诗文的大意。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3.3 模仿与创作:学生模仿《苍松怪石图题诗》的写作风格,创作一首以自然景观为主题的短诗。

学生互相交流并评价彼此的创作,教师给予指导和反馈。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分析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评价学生在创作中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4.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模仿和创作的诗作,评价其对原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评价学生的诗作在表达自然景观和情感方面的效果。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课文文本:《苍松怪石图题诗》原文。

5.2 图片资源:展示《苍松怪石图》的图片。

5.3 参考资料:有关《苍松怪石图题诗》的背景资料、古代山水诗选集等。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讲授与引导:教师通过讲解和引导,帮助学生理解诗文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苍松怪石图题诗》的教学教案

《苍松怪石图题诗》的教学教案

《苍松怪石图题诗》的教学教案1.1 背景介绍1.1.1 《苍松怪石图题诗》是宋代画家苏轼的一幅传世之作,表现了松石的坚韧和不屈精神。

1.1.2 此画不仅具有艺术价值,同时也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

1.1.3 通过学习该画作,可以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绘画艺术,提升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二、知识点讲解2.1 画作分析2.1.1 介绍苏轼的生平背景和他的绘画风格。

2.1.2 分析《苍松怪石图题诗》的构图、线条、色彩和意境。

2.1.3 解读题诗的内容和意义,探讨画作与诗歌的相互映照。

三、教学内容3.1 画作的欣赏3.1.1 组织学生观赏《苍松怪石图题诗》的复制品,引导学生关注画面的细节。

3.1.2 让学生描述他们所看到的画面,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联想。

3.1.3 讨论画作的主题和表现手法,引导学生思考画作背后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四、教学目标4.1 知识与技能4.1.1 学生能够了解苏轼的生平背景和绘画风格。

4.1.2 学生能够分析《苍松怪石图题诗》的构图、线条、色彩和意境。

4.1.3 学生能够解读题诗的内容和意义,理解画作与诗歌的相互关系。

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 教学难点5.1.1 学生对古代绘画技法和文化背景的理解。

5.1.2 学生对题诗的解读和与画作的关联的理解。

5.1.3 学生对画作欣赏和审美能力的培养。

5.2 教学重点5.2.1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理解画作的构图和表现手法。

5.2.2 帮助学生解读题诗,理解其与画作的相互关系。

5.2.3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他们对古代绘画艺术的欣赏水平。

以上是前五个章节的教案内容,每个章节都包含了三个小结,每个小结都包含了四个细节和细节说明。

这样的教案结构清晰,内容详细,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准备。

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 教学挂图或多媒体展示《苍松怪石图题诗》的高清图片。

6.1.1 提供相关的苏轼画作的资料书籍或电子文档。

6.1.2 准备白板和记号笔,以便于板书设计和互动。

语文教案之《苍松怪石图题诗》

语文教案之《苍松怪石图题诗》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苍松怪石图题诗》的诗意,理解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欣赏大自然的美丽,感受诗中的审美情趣,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1. 诗意的理解:让学生领会《苍松怪石图题诗》的意境和情感。

2. 文学鉴赏: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的审美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难点:1. 诗中意象的把握:让学生理解诗中的松、石等自然景物的象征意义。

2. 诗歌背景和文化内涵:让学生了解《苍松怪石图题诗》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苍松怪石图题诗》文本。

2. 相关资料:关于《苍松怪石图题诗》的背景资料、评论文章等。

3. 教学设备:投影仪、白板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幅《苍松怪石图》为引子,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景观,激发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让学生多次朗读《苍松怪石图题诗》,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3. 讲解诗意:分析诗中的意象、象征意义和表达技巧,让学生深入理解诗的意境。

4. 讨论与思考: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松、石等自然景物的象征意义,以及诗人表达的情感。

5. 欣赏与评价:引导学生欣赏大自然的美丽,感受诗中的审美情趣,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6.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相关的练习和拓展任务。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理解与掌握: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检查学生对《苍松怪石图题诗》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七、教学策略:1. 直观展示:利用图像、视频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中的意象。

2. 互动教学: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3. 任务驱动:通过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深入挖掘诗中的文化内涵,提高鉴赏能力。

八、教学拓展:1. 相关诗歌:推荐其他描写自然景观的诗歌,让学生进行阅读和欣赏。

《苍松怪石图题诗》的教学教案

《苍松怪石图题诗》的教学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苍松怪石图题诗》的教学教案学科领域:语文年级:八年级课时:2课时编写日期:2024年10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苍松怪石图题诗》。

(2)理解《苍松怪石图题诗》的内容,把握其主题和意境。

(3)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苍松怪石图题诗》。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顽强拼搏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熟读并背诵《苍松怪石图题诗》。

2. 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文的意境。

难点:1. 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 欣赏古典诗词,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1)展示《苍松怪石图》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2)教师简要介绍诗人郑燮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苍松怪石图题诗》,理解诗文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诗歌欣赏(1)学生朗读《苍松怪石图题诗》,体会诗文的意境。

(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1)学生默写《苍松怪石图题诗》。

(2)教师检查学生的默写情况,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

2. 深入学习(1)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学生通过实例体会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3. 应用拓展(1)学生进行诗歌鉴赏,分析其他古诗词中的修辞手法。

(2)学生尝试自己创作诗歌,运用所学修辞手法。

4. 总结反馈(1)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苍松怪石图题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敦小“121”学案设计
(语文科)
第(十一)册第(八)单元
单元名称岁寒三友课时安排共(1)课时第(1 )课时课题名称苍松怪石图题诗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松”的象征精神。

2、学习“诗画欣赏”介绍诗和画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学习重点:品读课文,理解松的象征精神。

学习难点:欣赏名画《苍松怪石图》,学习“诗画欣赏”介绍诗和画的方法。

教学流程具体操作方法建议与
修改
一、创境自学引思入情
10分钟一、谈话引入。

在寒冷的冬天,万物凋零,唯有松、竹、梅傲立于风雪之中。

而松是风骨的象征,它苍劲挺拔,傲斗冰雪,顶天立地,枝干高耸,正直坚韧,是勇士。

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在歌唱松,赞美松,风雪洗礼松更翠,大雪压枝更挺拔。

正如陈毅所写的《青松》: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课件出示,学生齐读)今天,老师带领同学们一同走进书画的历史长廊,去欣赏清朝诗画家李方膺的作品《苍松怪石图题诗》。

(板书课题,全班齐读)
二、初读古诗,体会诗情画意。

1、(课件出示苍松怪石图)教师范读诗歌,要求学生认真倾听。

2、自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指名朗读,纠正字音。

(特别强调“阙、迥”的读音)
4、全班齐读古诗。

5、仔细欣赏图画,这是怎样的松树和石头?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来描述,再请学国画的同学结合水墨画的知识进行简单介绍。

二、互动交流
深思激情20分钟三、品读古诗,感悟诗情。

画家李方膺寥寥几笔就把松树的挺拔、苍劲、历经风霜而傲然凛立的气概表现得淋漓尽致,那么在诗中他又是如何赞美松树的?
1、学习第一层。

(即:君不见,岁之寒,何处求芳草。

又不见,松之乔,青青复矫矫。


(1)自读诗歌前两句,你读懂了什么?
(2)学生交流。

(引导学生知道这两句写出了松树在寒冬之际为大地增添了绿意和娇姿。


(3)指导朗读。

2、学习第二层。

(即:天地本无心,万物贵其真。

直干壮山岳,秀色无等伦。

饱历冰与霜,千年方未已。


(1)诗人仅仅是因为松树为大地增添了些许绿色而赞美它吗?请默读3、4、5句,你又读懂了什么?
(2)同桌讨论后全班交流。

(重点指导对“天地本无心,万物贵其真”的理解。

这几句写出了诗人对松树品格的高度赞美,赞美松树不畏严
寒、傲然挺立的精神。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读出松树的顽强精神。

3、学习第三层。

(即:拥护天阙高且坚,迥干春风碧云里。


(1)自读最后一句,你从这句中还知道松树的什么特点?
(2)学生交流。

(重点理解“天阙”、“高且坚”、“迥”的意思。

)(3)再读一读“迥干春风碧云里”,你想到了什么?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4、让我们看着这幅画,走进画中,仰望着不畏高山雪冷,扎根在石缝中的苍松,我们不由得发出啧啧赞叹:“君不见,岁之寒,何处求芳草。

”(教师引读,学生接读诗歌)
5、同学们,在1730年夏秋之际,李方膺担任山东乐安知县,乐安大水成灾,万家漂橹,情势紧迫。

李方膺未得上司批准,就开仓赈济,下令动用库存皇粮1200石,以工代赈,募民筑堤,缓解了灾情。

但后来因私开官仓被青州府弹劾。

1735年他因反对新任总督王文俊的垦荒令,上书直陈弊端,触怒上司,被罢官入狱。

成为当时震惊朝野的“兰山冤案”。

听了老师的介绍,请你们想一想,这傲然凛立于风雪之中的松树象征着什么?
6、让我们带着对李方膺这种不屈权贵、耿直廉洁的高尚品格的崇敬之情齐读诗歌。

7、练习背诵。

(自背、同桌互背、指名背诵)
8、千百年来,有多少文人墨客写下了许多优美诗篇赞美松树,以抒发自己的情怀。

下面分小组交流搜集到的赞美松树的诗句。

9、全班交流。

(投影展示,指导朗读)如:《赠从弟》(三国)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咏寒松诗》(南朝)范云
修条拂层汉,密叶障天浔。

凌风知劲节,负雪见贞心。

10、欣赏古今画家的松树国画作品。

总结:松树以它那苍翠的枝叶装扮了这个冰雪世界,以它那不畏险阻、饱经风霜的品格深深地吸引着人们,愿同学们都能像松树一样坚韧不拔、不屈不挠,做生活中的强者。

三、拓展测评融思表情
10分钟五、拓展延伸。

1、课下自读《黄山松》,体会黄山松的特点,及从黄山松身上感受到了什么?
2、请同学们自由组合,合作完成一幅松树的国画,并题上自己最喜欢的一首赞松诗,办一期书画展。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