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 第9课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一课时 1 (课件)市级公开课课件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新人教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一课时课前预习:具体要求如下:1、了解本单元的单元主题。

2、了解本课的作家及作品,完成《助学》“预习积累”第2(1)题。

3、通读课文,完成《助学》“预习积累”第1题。

4、大声朗读课文3—4遍,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

(注意:任务完成后,将2、3两项任务交与小组长检查,组长根据完成质量打上相应的等级。

)相关课程标准:1、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积累常用字词。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3、在诵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概括主要内容。

教学目标:1、在诵读课文的基础上,分析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理清思路,学习课文组织选材的技巧。

评价任务:1、能在预习检测中发现预习过程中的疏漏之处。

2、再次阅读课文,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在上一步阅读的基础上,试着梳理出作者写作的思路。

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测:检测目的:1、排查预习疏漏,落实字词及朗读的任务。

2、强化学生的预习意识,提高学生的预习效率,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

检测方式:1、学生独立完成《助学》“学习测评”第1、2两题,同时找两名学生在黑板上完成。

完成后,小组长组织同学互查互纠,老师给予评价并再一次强调预习要求。

2、学生独立完成课件中展示的作家作品考查题,老师强调易错字及《朝花夕拾》这个知识点。

3、学生自主选择文章语段在课上范读。

读后,师生评价交流,老师进一步强调朗读的要求。

二、再读课文,分析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情境导学】 ------文中“寻宝”此环节训练点:训练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以及搜集、分析、概括信息的能力。

第一步:游戏导学,激发兴趣。

具体操作:在老师的示范下,完成以“多彩童年”为主题的拍掌接龙游戏。

(例如:童年小树林-------童年尿裤子--------童年偷桃子------)老师选择性的板书。

板书一定量时,游戏结束。

第二步:老师顺势引导并出示导学问题。

师:孩子们,看看黑板上的板书,老师发现你们的童年就像一个大大的“百宝箱”,平凡而又多姿。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案(学生版):第三单元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一课时)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案(学生版):第三单元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一课时)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一课时教学案班级姓名小组________第____号【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掌握字词,初步感知文意2、把握标题“从……到……”的用法,了解课文结构3、分析第一部分,概括百草园是“我”乐园的主要事件,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重点字词,感知课文大意。

难点:概括百草园是“我”乐园的主要事件,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班级授课的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但文中的童年趣事很容易引起他们的共鸣。

教师应在授课中具体指导阅读散文的方法,并重点培养学生自主阅读、个性化阅读的能力。

【教学流程】自主学习1、给加粗字注音:确凿()菜畦()蟋蟀()缠()络觅()食竹筛()宿()儒渊()博鼎沸()珊瑚()锡箔()倜傥()()脑髓()蝉蜕()攒()盔甲()东方朔()敛()2、解释下列词语,注意加粗字的含义:人迹罕至:少有人来。

人声鼎沸:形容人声喧闹。

无处觅食:敛在盒里:攒成的小球:3、默读课文1-8段,感知文意基本知识拓展与迁移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你从这个题目中得到了哪些信息?请及时记录自主学习过程中的疑难:小组讨论问题预设(1)快速阅读课文,分别找出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语句以及中间的过渡段。

(2)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作者更喜欢哪一个?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提问展示问题预设⑴百草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这两句话有没有矛盾呢?⑵什么说百草园是“我”童年的乐园呢?在文中找出百草园中具体的趣事。

课堂训练问题预设1、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原名(),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著作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

2、写出鲁迅的主要作品。

短篇小说集:《》《》《故事新编》散文集:《》散文诗集:《》杂文集:《南腔北调集》《二心集》《而已集》《坟》整理内化1.课堂小结2.本节课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和疑难。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导学案1-3课时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导学案1-3课时

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一课时导学案【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2.理解课文的内容、结构和主题。

【学习重难点】理解课文的内容、结构和主题。

【自主学习】1.本文作者鲁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革命家。

原名___________,字_______,浙江绍兴人。

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___________,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诗集___________、散文集___________、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

2.自主阅读课文,扫清生字障碍。

【设问导读】童年是美好的,只要有一颗敏锐易感的心,童年的一切记忆都会深深留在心中。

今天我们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了解鲁迅先生童年的记忆。

1.速读课文,分别找出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及中间的过渡段,划上记号。

写出自己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总体上的感受。

①用自己的话概述百草园为什么是“我的乐园”。

②文中的过渡段起什么作用?③“我”是否知道被送到书塾去的原因?从哪里可以看出?最后带着情感读这一段,看谁读得好。

【拓展延伸】1.“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

”“对课”就是拟对联。

请根据课文内容拟写出下联。

上联:百草园里赏景捕鸟听故事其乐无穷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巩固练习】1.选择最准确的动词填空,恰当的一项是( )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______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______些秕谷,棒上______一条长绳,人远远地______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A.撑放系拉 B.支撒绑拿C.支撒系牵 D.顶放连牵2.请在下面方框中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新人教版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品味作者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特色,增强语感。

3.感受孔子光辉的人格魅力、开阔的胸怀,提高处世的能力。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2课时《再塑生命的人》1课时《<论语>十二章》2课时1.主题延伸本单元的中心内容是“学习生活”,着重领略和要求掌握的学习方法是“默读”,就是要求学生通过默读,梳理文章的主要内容,品味文中准确的用词,体会作者的感情。

通过默读课文,教会学生怎样用词准确去描写一些特定的人和事,进而学写一些写景记事的文章来突出自己的感情。

2.授课技巧本单元3篇课文的安排,应各有侧重点,《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为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可以作为示例,本文篇幅较长,适宜默读,学生可以通过反复朗读文章精彩描写的段落,通过自己的朗读去感受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发现文中的童真童趣,并能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进而理解和掌握作者观察和描写事物的方法以及用准确的词语来表现景物的特征。

《再塑生命的人》揣摩文中重要语句,加深阅读体验,从而学会赏析语句的方法。

理性地思考、体会作者对莎莉文老师敬爱和感激的情意。

《<论语>十二章》作为国学精华,首先要多读多背,在背诵中理解语句中蕴含的道理,所以学习时,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端正学习、生活态度。

作为本单元重点的学习方法“默读”, 基本因循:默读——精读——感悟——掌握方法的教学步骤。

根据每篇课文不同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法。

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习本文写景善于抓住景物特征,层次井然,融情入境的写法。

2.体会作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乐趣,尝试表达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

3.学习热爱大自然,追求新知识的精神。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从生活中搜寻写作素材,把所学的方法用到实践中来,让学生学会写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热爱大自然,追求新知识的精神。

教学重点对百草园景物的描写;理解美女蛇故事的作用。

七年级上册语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1课时优秀教学设计

七年级上册语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1课时优秀教学设计

新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状况,理解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留恋。

2、学习本文写景善于抓住景物特征,层次井然,融情入景的写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表达能力。

3、品味作者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特色,增强语感。

4、学习鲁迅先生从小热爱大自然、热爱自由生活、追求新知识的精神。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对事物的准确描摹、对动作的准确表达及写作思路的条理性。

2、结合自身经历,体味文中情感。

【教学难点】1、景物描写的方法。

2、插叙“美女蛇”的故事及询问“怪哉”的作用。

【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每个人都有自己难忘的童年,回忆童年趣事,是温馨而甜蜜的。

中年时的鲁迅为了追寻这种甜蜜,特意写了一组回忆散文,结集为《朝花夕拾》。

单看书名,就洋溢着浓浓的诗意和情趣,今天我们学习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一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板书课题)。

二、自学检测1、读准字音确凿(záo)菜畦(qí)桑葚(shèn)轻捷(jié)油蛉(líng)班蝥(máo)缠络(luò)脑髓(suǐ)竹筛(shāi)秕谷(bǐ)人迹罕至(hǎn)攒动(cuán)蝉蜕(tuì)书塾(shú)渊博(yuān)人声鼎沸(dǐng)宿儒(sù)盔甲(kuī)倜傥(tìtǎng)2、理解词语(1)菜畦:菜畦是经过整理的长方形园地。

(2)机关:指经过周密计划的阴谋。

这里的“机关”不是“阴谋”,而是“秘密”的意思。

老和尚识破了他心里的这个秘密。

(3)绅士:有钱的,富有的,有地位的。

“绅士”在课文里面指的是中国传统的绅士。

在我们中国,过去把那些有钱有势力的人称为“绅士”。

可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经常听到“某某人很有绅士风度”的说法,你觉得这里的“绅士风度”和课文中“绅士”意思是一样的吗?不一样,课文里的“绅士”是指有钱有势的人,我们现在说的“绅士”是有文化,有个性的人,是有风度的人。

最新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第1课时)》优质教学课件

最新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第1课时)》优质教学课件

【回顾总结】
1.同桌之间相互交流本课学习收获。 2.老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本课学习知识点,并 总结交流本课学习心得
课后作业
01 完成课后练习题 02 课时练习题(选取)
(6)竹筛( shāi )
(17)书shú( 塾 )
(7)确凿( záo )
(18)fānɡ zhènɡ( 方正 )
(8)脑髓( suǐ )
(19)bóxué( 博学)
(9)蝉蜕( tuì)
(20)人声dǐnɡ fèi( 鼎沸 )
(10)人迹罕至( hǎn )
(21)yuān bó( 渊博 )
(11)秕谷( bǐ )
【三】
初读感知
初读思考
1.读标题,找信息 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这个题目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答案 文题出现两处地名——“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这些都是作者童年生活、 学习的场所。作者用“从……到……”的词语把它们联系在一起,由此可以发现, 课文大致分为两个部分,反映了作者从童年的游戏、玩耍到长大读书的成长过程。
探寻背景
本文是一篇写于1926年9月18日的回忆性散文,当时鲁 迅被反动派列入通缉的北京文教界五十人名单,鲁迅难以 公开和反动势力进行斗争,被迫于1926年离开北京。鲁迅 到厦门大学时正值暑假,学生还没开学,就写下了这篇散 文,后来收入到《朝花夕拾》散文集中。
文学常识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后改为《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唯一的 一部散文集,收录了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这组散文是鲁迅在生活 中辗转流徙,心情最苦闷的时候,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朝花”喻 童年美好的生活,“夕拾”喻中年以后回忆往事,借旧时的美好事物,来排遣目 前的苦闷。他是为寻一点“闲静”,寄一些安慰而写的,它是一曲少年时代生活 的恋歌。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一课时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一课时课件
文章虽先后写了两种不同生活,但它们在叙 述XXX上是浑然一体,前后一致的。
课文研读
精读课文,合作探究
1.百里草园里有哪些好玩的东西?
讨论并归纳:
[1]有趣的动植物(2段) [2]神秘的传说(3-6段) [3]雪地捕鸟(7-8段)
课文研读
2.你对三味书屋的学习生活有什么印象?你觉得作者笔下的这 位先生是个什么样的人?
效果:这一系列动词,不仅准确地描画出了捕鸟的全过程,而且 写出了儿童捕鸟时那种兴奋欢乐的心情。
课后作业
说一说:童年生活总是那么令人向往。 回忆过去有没有令人难忘的童年趣事?有 没有和小伙伴玩得有趣的游戏,还有哪些 神往的地方?说给大家听,互相分享童年 的乐趣吧。
再见
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
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鲁迅 是他的笔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 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主要作品有杂 文集《坟》《热风》《且介亭杂文》,小说 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 《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等。
自主学习
写作背景
当时的私塾教育并不像我们想像的那么严厉,孩子们 还是有相当多的自由的。
作者笔下的先生:一是知识渊博,但拒绝回答“怪哉” 一类的问题;二是教学认真,不断增加教学内容,读书很投 入,但不太束缚也基本上不体罚学生。
随堂练习
1.选出下面黑体字注音、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C )
A.人迹罕至(hǎn 稀少)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于1926年9月18日,当时鲁迅先生正在厦门大 学任教。这篇文章最早发表在《莽原》半月刊第十九期上,在文题下面写了 一个副标题为《旧事重提之六》。后来鲁迅先生把它和《旧事重提》的其它 九篇一起编入《朝花夕拾》这个散文集子中。这组散文是在鲁迅生活中辗转 流徙,心情最苦闷的时候,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借旧时的美 好事物,来排解目前的苦闷。寻一点“闲静”,寄一些安慰而写的,可以说 《朝花夕拾》是作者少年时代的一曲恋歌。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7年级上册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精品课件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7年级上册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精品课件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鲁迅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朝花夕拾》的文学常识,掌握基本字词,整 体感知文章的基本内容。 2、学习抓住特点描写景物,通过神态、语言、动作等分析人 物形象。 3、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和学习生活的 乐趣。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 1.认识鲁迅,了解作品的相关知识 ❖ 2.积累词语,掌握本文重点字词的读音、字
美女蛇的故事 (3—6) 雪地捕鸟(7—8)
自主探究
赏美景:研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赏析百草园中的美景 (提示:从景物及景物特点、写景角度、 写作顺序、修辞手法等来入手)
2.“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 哪个内容是强调的重点?这个句式在表达 上什么作用?
听故事、品趣事:
1.写了百草园的景物后,为什么要写美女蛇 的故事? 在记叙中,属于什么记叙顺序?
1.三味书屋的陈设是怎样的,周围环境怎样? 为什么中年的鲁迅还记得这样清楚?
点拨:第10段、第17段的描写
他记得这样清楚,可见他对 这段生活的深情。
整体感知
让我们回顾下课文内容
2.文中写了作者的老师——寿镜吾先生,你认 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你喜欢他吗?作者对他的 态度如何?
他是一位极方正、质朴、博学、和蔼、对学 生严而不厉的先生。打戒尺、罚跪是私塾教育管 理学生的方式。有戒尺,有罚跪规则而不常用, 说明他对这种落后的教育方式持保留态度,也反 应他对学生的开明思想。
3.三味书屋的生活枯燥无味吗?有没有哪些趣 事呢?你认为作者在这里读书快乐吗?
❖ 我认为作者在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是枯 燥无味的,但三味书屋的生活还是有一 定的情趣。文中写到这些趣事: 一有机 会就跑出去玩,折腊梅花, 寻蝉蜕, 在座位上做各种游戏,画画儿等。

人教版2020年中学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九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1课时)教学详案

人教版2020年中学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九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1课时)教学详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详案教学目标1.训练学生默读,不出声、不动唇、不动指,提高一分钟阅读文字量;养成一气呵成读完全文的习惯,整体感知文章的基本内容。

2.精读描写百草园的段落,品味准确、传神的语言描写,学习抓住特点来描写景物的方法;精读描写三味书屋的段落,理解“先生”这个人物形象,学习通过外貌、语言、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

3.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和学习生活的乐趣。

重点难点通过抓住标题、开头、结尾和关键句,迅速理解文章大意;学习本文准确传神的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

课前准备1.解题:何谓“三味”?宋代李淑《邯郸书目》有“书三味”的说法:“诗书味之太羹(gēng),史为折俎(zǔ),子为醯(xī)醢(hǎi)。

”意思是:读《诗经》《尚书》等经书如吃未加作料的原肉汁,读史书如吃大块的肉,读诸子百家的书如吃调好味道的肉酱。

三味书屋柱上有对联“至乐无声唯孝弟,太羹有味是诗书”可证此说。

2.多媒体课件。

3.歌曲《童年》。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播放歌曲《童年》,在播放歌曲时,老师在一旁解说:每个人的童年都是一方秘密乐园,那里芳草丛生,那里四季鲜明,那里有童话故事,那里有回不去的童年。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看一看鲁迅的童年。

(板书课题、作者)二、初读感知(一)检查预习。

1.读准字音,辨清字形。

[学生齐读]确凿.(záo)菜畦.(qí)脑髓.(suǐ)书塾.(shú)蝉蜕.(tuì)倜傥..(tìtǎnɡ)kuī(盔)甲mì(觅)食收liǎn(敛)2.通晓词义,填写词语。

[记笔记](1)人迹罕至:少有人来。

(2)人声鼎沸:形容人声喧闹,像水在鼎中沸腾一样。

3.本文选自《朝花夕拾》,作者鲁迅是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浙江绍兴人。

著有小说集《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且介亭杂文》等多部著作。

七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1课时 课件

七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1课时 课件
1.默读课文,分别找出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语句,想一想,这两部分是怎样连接起来的?
第二步 研读共品 【环节1:师友研读①】
注意:1.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不回看,一气读完全文。2.留意关键语句、语段,可以边读边做记号。3.限时5分钟。
①百草园部分起句: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止句:我曾经问他得失的缘由,他只静静地笑道:“你太性急,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②三味书屋部分起句: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止句:这东西早已没有了罢。③过渡部分:第9段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鲁迅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1.学会默读,养成一气呵成读完全文的习惯,整体感知文章的基本内容。2.品味准确、传神的语言,学习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体会百草园生活的乐趣。
有一首歌中唱到:“小小少年,很少烦恼……”这便是成长,有喜,也有忧,有憧憬,也有一丝丝担心。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将邀请一些大作家为我们讲述成长的故事,今天走进我们课堂的是文学大师鲁迅,他带来的故事叫《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快乐有趣充满童真
百草园
有趣的景物——百草园景物
神奇的故事——美女蛇的故事
别样的活动——雪地捕鸟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礼记·学记》
金牌师友 黄金搭档
迎接未知,忐忑不安
童年纵情百草园,甜蜜里有遗憾,越遗憾越留恋。
第三步 互助释疑 【环节1:师友解惑】
请师友互助解决疑惑,将师友解决不了的疑惑提出来,我们一起解决。
作者是如何表现百草园的乐趣的呢?
第三步 互助释疑 【环节2:教师释疑】
形象生动的细节描摹(色彩,形状,听觉,味觉)层次井然的记述顺序(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独具情韵的童真回忆(喜爱与眷恋)

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件: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一课时

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件: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一课时

桑q椹í 珊c瑚uán
油蛉 shèn 蟋蟀 shān
脑髓 suǐ 人迹罕至 hǎ竹n 筛
觅食shāi
秕谷 bǐ 系
传jì授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书塾 shòu
渊博 yuān 宿儒

dòu 厥土
蝉r蜕ú 拗jué
人声鼎沸tuì 倜傥 ǎo
金叵罗 pǒ 盔甲
绣kuī像
锡箔 xiù
líng shuài mì
shú dǐng tì tǎng xī bó
我有一时,曾经屡次忆起儿时在故乡所吃的蔬果:菱角、 罗汉豆、茭白、香瓜。凡这些,都是极其鲜美可口的;都曾 是使我思乡的蛊惑。后来,我在久别之后尝到了,也不过如 此;惟独在记忆上,还有旧来的意味存留。他们也许要哄骗 我一生,使我时时反顾。
------《朝花夕拾》小引
为下列 红体字注音
确凿 záo 菜畦 斑蝥 máo 攒
人迹罕至:少有人来。 人声鼎沸:形容人声喧闹,像水在鼎中沸腾一样。
从课文的题目你获得什么信息?
“百草园”“三味书屋”点明全文记叙的两个 地方。“从……到……”表明文章是按“百草园” 在前,“三味书屋”在后的空间顺序来写的一 段经历。
全文叙写了作者儿时两处的生活片段。第一 部分,记叙百草园的生活;第二部分,记叙三 味书屋的生活。
中 年 鲁 迅
关于作品
《朝花夕拾》——是 一部散文集,共搜集 了10篇文章,大部分 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 少年时代生活的。写 本篇文章时鲁迅已经 40多岁了,这部散文 集题名为《朝花夕 拾》,意思是早上的 花到晚上拾取,晚年 了,回忆起少年时代 的事。
❖1、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集体的动作,集体的表情,集体的信念。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反思自我时展示了勇气,自我反思是一切思想的源泉。 ❖4、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5、诚实比一切智谋更好,而且它是智谋的基本条件。 ❖6、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失败。2021年11月2021/11/32021/11/32021/11/311/3/2021 ❖7、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2021/11/32021/11/3November 3, 2021 ❖8、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2021/11/32021/11/32021/11/32021/11/3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三单元 第九课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一课时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三单元 第九课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一课时

学校七年级语文指导教学书时间: 2020年 9 月 26 日主备人:审核人:课题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型新授课教材分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在欣赏文学作品时,“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通过描述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两种生活经历,表现了儿童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知识的追求。

学情分析本课的主题是描写童年生活,刚上初中的同学们,非常留恋童年时代的美好生活。

学生们正处于少年时期,对外界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并且初一学生已有一定的阅读基础,但年龄小、好动,思想不能长时间集中起来听课并且自主阅读和自主研读的锻炼还不够,无法使语文阅读的高效积极开展开来,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我更多采取以学生自主阅读研读为主,老师引导示范点拨为辅的方式,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鼓励学生养成良好阅读学习习惯。

并且教育孩子们要善学善用,既要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深入体会词句情韵,学习名家们圆熟的表达技巧,又要对人察己,善于从他人的成长中汲取人生精华,智慧地成长.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本文的生字,能够正确读写并解释文中出现的生词,了解鲁迅的生平及作品。

2.能力目标:学习本文具体生动的写景状物的方法,学习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体会作者在写景叙事中所渗透的思想感情。

3.情感目标:学习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习本文具体生动的写景状物的方法,品味本文准确传神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在写景叙事中所渗透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1.运用工具书扫除课文障碍,读通课文。

2、结合《名校课堂》及其他教辅书预习好课文内容。

3、搜集有关鲁迅与《朝花夕拾》的资料。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导入语:童年是一首古老的歌谣,每个人都有难忘的童年,童年的小伙伴,童年的小秘密,童年的故事都是我们记忆中的珍宝。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鲁迅先生的童年,看看这位伟人的童年是不是也是五彩缤纷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进作者
弃 医 从 文
终其一生,鲁迅最重要的选择应该是 “弃医从文”了。他本来是留学日本学医 的,目睹群众围观日俄战争期间屠戮中国 人民,心灵被深深地伤害,意识到了拯救 国人心灵的重要性。学医只能从肉体上去 解救人们,而当时的国人却十分麻木,麻 木到观看外敌屠戮同胞,鲁迅的心灵深受 触动,最终决定“弃医从文”,用手中的 仙台医学院

像莲房 像小球 又酸又甜
植 物
合作探究
多角度写景
颜色
碧绿、紫红
视觉
形状
声音
光滑、高大、肥胖……
长吟、弹琴……
视觉、触觉
听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味道
又酸又甜
味觉
合作探究
“不必说 ……也不必说……” “单是……”
人教新课标版七年级上册第9课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走进作者 鲁迅(1881--1936),原名 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 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现 代文学奠基人。 1918年5月人,作者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现代 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代表作有小说集 《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 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热风》《坟》《且介亭杂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
走进作者 关于鲁迅少年时家中的“变故” 鲁迅13岁那年除夕,79岁的曾祖母去世了。当时已有电报和 轮船,所以不到一个月,祖父就从北京赶到了绍兴。 祖父回家后第二年秋天,正值浙江考举人,主考官是鲁迅祖 父在科举中一道考上的同年。周家的一位亲戚,因为儿子要参加 考试,就在考试前的一些日子请鲁迅祖父去通关节。一开始,鲁 迅祖父觉得不好办,后来纠缠不过,知道这年外放主考的学台, 与自己是同科出身,就写了一封信。结果事情败露,光绪批下来 要将周福清逮捕法办。 于是鲁迅祖父就不得不离家躲到了别处。但根据当时清政府 的法律,捉不到本人,就要把家里其余的男人都捉去,甚至“满 门抄斩”的。于是鲁迅父亲也离家避难,其他男人也都避开了。
珊瑚(shān hú ) 宿儒( rú )
敛 (liǎn )
竹筛 (shāi) 书塾(shú )
脑髓( suǐ )
秕谷( bǐ ) 渊博( ) yuān
倜傥( ) 人声鼎沸( dǐng )豁( )人迹罕至( hǎn ) tì tǎng huō
检查预习 给下列词语释义 确凿: 确实。 轻捷: 轻快敏捷。 臃肿: 这里形容何首乌块根的粗大。 人迹罕至:少有人来。 相宜 : 适合。
书塾: 就是私塾。旧时家庭、宗教或教师自己设立的教学场所。
博学: 知识丰富。
蝉蜕: 蝉的幼虫变成成虫时脱下的壳。 人声鼎沸: 形容人声喧闹,像水在鼎中沸腾。
整体感知
听录音,思考:
1.根据标题分析,文章以什么为写作顺序?内容可分 哪两部分? 2. 文章哪几节文字写百草园?哪几节文章写三味书屋? 3.第九节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是加佐料做成的肉酱。这里是用三种味道的食物比喻古
代的三类书,即经书、史书和诸子百家的书。 • 三味书屋对联:上联 至乐无声唯孝悌”,下联 太 羹有味是诗书”。意思是最好的音乐是无声的“孝”、 “悌”两种道德,而最美味的菜肴应当首推诗书了。
检查预习 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 确凿(záo ) 油蛉( líng) 陌生(mò) 窦 (dòu ) 菜畦( qí ) 斑蝥(máo ) 觅食( mì ) 蝉蜕( tuì ) 桑椹( ) shèn 缠络( ) chán 轻捷(jié ) 攒 ( cuán)
合作探究
﹙碧绿的 ﹙光滑的 ﹙高大的 ﹙紫红的 ﹚ 菜畦 ﹚ 石井栏 ﹚ 皂荚树 ﹚ 桑椹 鸣蝉 ﹙肥胖的 ﹚ 黄蜂 ﹙长吟﹚ ﹙轻捷的 ﹚ 叫天子 ﹙伏 ﹚ ﹙窜 ﹚ 描写景物: 有序 多角度 精选词语形容
静 低 态
动 态 高


合作探究
油蛉 蟋蟀 蜈蚣 斑蝥 …… 单是 就有 …… 何首乌藤 木莲藤 木莲果 何首乌根 覆盆子 低唱 (声音) 翻 弹琴 (声音) 啪 喷 缠 拔 摘 臃 ﹙声音﹚ ﹙动作﹚ 络 肿 ﹙形状﹚ ﹙形状﹚ ﹙形状﹚ ﹙形状﹚ ﹙味道﹚ 动 物 中 间 结 合 叙 写 人 的 活 动
整体感知
以空间变化为顺序安排材料
百草园的生活(1—8) 三味书屋的生活(10—尾)
过渡 承上启下
(9)
合作探究
朗读第1自然段
(1)课文第一段似乎没啥精彩内容,能否不写? 不能。此段紧扣题目,点明百草园的位置和来龙去脉, 突出“我的乐园”。 (2)“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 园。”一句,“似乎”“确凿”语意是否矛盾?为什么?
合作探究
朗读第2自然段
1.“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个句式在文章
中起什么作用? “不必说”宕开一笔,是为了突出“单是”的内容。既 然“单是”这一点已经趣味无穷了,那么园中的乐趣比比皆 是了。这样写,突出了百草园的无穷乐趣。
合作探究
朗读第2自然段
2. 说说这节文字描写了百草园哪些景物,怎样描写的? 3. 这段文字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 具体描写了百草园的景物?
不矛盾。“似乎”“确凿”好像是矛盾的,实际上准确表 达了作者特殊的心情——对百草园依恋的深情。因为“连最末 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所以对百草园的印象有些模糊, 故用“似乎”表示不确定;然而追忆童年生活,种种景象历历 在目,故用“确凿”表肯定语气。
合作探究
百草园的景物 美 女 蛇 故 事
雪地捕鸟
笔跟黑暗的社会现实较劲,用手中的笔唤
醒国人麻木、沉睡的心灵。
关于作品
《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是一部散文集,共 搜集了10篇文章,大部分作品是作者回忆
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写本篇文章
时鲁迅已经40多岁了。这部散文集题名为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意 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晚年了,回 忆起少年时代的事。
关于作品
本文写于1926年,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 百 草园,绍兴城内鲁迅家房屋后面的园子。三味书屋,在鲁
迅家附近,鲁迅小时候(12岁到17岁)在这里读书。
关于作品 • “三味书屋”中的“三味”,是指三种味道。
宋代李淑的《邯郸书目》一书写道:“诗书,味之太羹
(gēng),史为杂俎(zǔ),子为醯(xī)醢(hǎi) ,是为书三味。”太羹指的是肉汁,俎就是切肉,醯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