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版新学案》高中历史同步教学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综合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1 精品
《金版新学案》高中历史同步教学专题一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课件 人民版必修1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1.为什么说分封制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而郡县制有利于巩固加强中央集权? 【精讲】 (1)分封制是以血缘为基础,诸侯王位世袭并拥有封地,相对独 立于中央政府,易形成分裂割据势力;郡县制是按地域划分的,长官由皇帝任 命,无封地,无特权,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2)起源于春秋战国的郡县制,改变了西周时形成的地方政权机构,并为秦 汉所采用和推广,成为秦汉王朝加强对地方控制的政策,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巩 固。
【精讲】 (1)突出的特征:皇权至高无上,主要表现在皇位世袭和皇帝 总揽国家的政治、经济、司法和军事等一切大权,中央和地方的官员必须 绝对服从皇帝的命令。
(2)制度的本质:是地主阶级对广大农民的专制统治。 (3)内部的矛盾:一是中央内部的矛盾,主要是皇权和相权之间的矛盾; 一是中央和地方的矛盾。
(2008年高考江苏卷)“齐人”、“鲁人”、“楚人”这种表述,逐渐让位
【答案】 C
1.秦朝修建咸阳,运用了天体观念。把渭河比作天体的银河“天汉”, 以各座宫殿比作星座,四周有许多通道,咸阳宫居中,形成了众星拱辰、屏 藩帝都的格局。从咸阳的修建理念可以看出当时的政治理念是( )
A.皇帝从二世三世直至万世,传之无穷 B.借助神灵维护自己的统治 C.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D.神化皇权,万世一统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题干中的“众星拱辰、屏藩 帝都的格局”体现了君主的至高无上的地位和中央集权思想。 【答案】陆续出现郡、县等地方行政区划形式。 2.推广:秦统一后,秦始皇 确定以郡县制作为中央控制地方的制度。 3.概况 (1)“郡”:是直属于中央的 地方行政 区划,设郡守、郡尉、监御史 等 职官。 (2)“县”:隶属于郡,下设“乡 ”、“ 里 ”两级地方基层行政机构。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测试题含答案
A.阐述格物致知的理念B.表明重建儒学信仰的完成
C.奠定理学形成的基础D.成为明朝官方正统哲学
23.“至魏晋以来,中书、尚书之官(汉时设立,级别较低)始真为宰相,而三公遂为具员。”这种变化是为了
A.儒家思想家提倡谦虚的美德B.排斥功臣和先代贵族的后代
C.同姓贵族是权力分封的主体D.周天子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18.“日暮乡关何处是,今年除夕不放假;日照香炉生紫烟,今年除夕不放假。”网友们对2014年节假日放假安排吐槽的背后,更多的是表达“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情结。追根溯源,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的情结源于
(2)措施:以“杯酒释兵权”解除禁军将领兵权;确立枢密院主军政、三衙统兵,皇帝总揽中央兵权,由文官担任枢密使;拣选精装士兵编入中央禁军,其余充任厢军和乡兵;实行更戍法。用课本史实表述亦可,笼统回答重文轻武,守内需外不给分。
(3)思路一:能指出作者的观点,并结合时代和评价的着眼点或目的进行分析。如:范祖禹为北宋中期人,评价着眼于宋代的文官制度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避免之前地方割据、武人跋扈的历史重演,侧重于王朝内部,以肯定为主;朱熹为南宋人,评价着眼于宋代的文官制度带来了军事上积弱,最后导致靖康之变,宋朝亡于外部势力入侵,侧重于外部,以否定为主。两人的评价存在时代的差异,同时也都带有针对现实政治的主观反思。思路二:根据材料归纳出两人观点的不同之处,作简要分析,再进行辩证的评析。
26.①明太祖认为丞相制度妨碍皇权的高度集中,会导致社会动荡。
②执掌宰相职权的丞相胡惟庸骄横跋扈,擅权专恣。
27.(1)唐朝:三省六部制;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军机处。
《金版新学案》高中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整合课件 人民版必修1
6.明朝时期,明太祖废除丞相,丞相的权力分给六部,皇帝亲自
掌管六部,直接管理国家政事。宰相制度被废除,专制皇权发展到了新 的高度。由于事务繁多,明太祖设立殿阁大学士,备皇帝顾问兼协理奏 章,并不参与决策。明成祖时期,正式设立内阁,大学士开始参与军国 大事的商讨。
7.雍正时期设立军机处,军机处完全听命于皇帝,军国大事皆由
一、古代中国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1.中国政治制度经历的第一次转折 ——从以王权为核心的分封制、宗法制
到以皇权为核心的中央集权制。
(1)秦始皇完成统一后,确立了至高无上的皇权,建立了较为完备 的中央和地方行政体制。这套金字塔般统治机构的设立,标志着中央集 权制度的确立。 (2)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
【题型特点】 材料型选择题就是以文献、图片、数据统计图表等材料作为载体
而设计出来的选择题。此类题型的结构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在选择题的
题干上引入一些材料,创设新情境,并根据材料设置备选项;另一种是 题干中没有材料,而是以不同材料作为备选项,要求学生根据材料内容 与题干要求对比进行选择。
【解题技法】 1.注意材料阅读。认真阅读材料是做好材料型选择题的基础,在
【跟踪演练】
1.《吕氏春秋》记载“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廷
乱;妻妾不分,则家室乱;嫡庶无别,则宗族乱。”为解决以上问题, 当时规定的制度是( A.嫡长子继承制 C.按军功继承制 ) B.按年龄继承制 D.按遗嘱继承制
阅读时要根据题意抓住关键词语,提取有效信息,排除无效信息。
2.联系教材及相关历史知识,进行知识迁移。学生在读懂材料后, 要找准切入点,将材料反映的内容同相关知识进行有机结合,知识转化 要准确、到位、客观。 3.对材料来源、注释及作者进行分析。明确作者对材料反映的史 实所持的态度,然后准确地作出判断。
高中历史 单元质量检测(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一必修1历史试题
单元质量检测(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中国古代地域辽阔,交通不便,中央政府鞭长莫及,容易形成尾大不掉之势,通过建立巡视制度,防X分裂割据能够发挥较好的制衡实效。
职掌巡察的监察机构通常实行自上而下的垂直领导,只对皇帝一人负责,不受其他部门干扰,便于独立行使职权。
这反映了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根本目的是( )A.澄清吏治缓和社会矛盾B.调节统治阶级内部关系C.保障国家机器正常运转D.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解析:选D 据材料“通过建立巡视制度,防X分裂割据能够发挥较好的制衡实效”表明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故D项正确。
2.有学者认为,宗法制度“规定了同一血缘共同体成员之间的亲疏关系、嫡庶关系、等级关系、相对地位和世袭权力”。
下列各项不能体现材料观点的是( ) A.稳定统治秩序B.确定政治权力C.协调内部矛盾D.区分血统关系解析:选D 血统关系是由血缘形成的亲属系统,是血缘共同体与其他共同体的区别,据材料“同一血缘共同体成员之间”可知是共同体内部关系而不是与外部关系,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3.中国古代某一时期,封君赐予封臣一份领地,并为封臣提供保护,同时封臣宣誓对领主的忠诚,并承担相应的义务。
封臣在自己的领地享有较完整的治理权或统治权……据此,材料阐述的社会时期是( )A.秦王嬴政自称“始皇帝”时期B.秦把全国分为36郡时期C.制定礼乐制度时期D.“开元盛世”时期解析:选C 根据材料可知该制度为分封制,属于商周时期,礼乐制度是维护宗法分封制度必不可少的工具,故选C项。
4.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秦始。
”这里的“公天下”是指( )A.权力继承根据血缘B.皇帝独揽国家大权C.官吏任免依据才干D.百姓不是封君私产解析:选C 据材料“废封建、行郡县”并结合所学可知郡县长官由皇帝依据才干政绩任免,体现“公天下”概念,故选C项。
《金版学案》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课件:第一单元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 3 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 的演变
[目标导航] 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 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一、中央集权的发展 1.汉代: (1)背景:汉初郡县、封国并存,封国有时会对抗朝 廷。 (2)措施:汉武帝在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的基础 上,颁布“推恩令”。 (3)作用:王国越分越小,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并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职权, 这样皇帝得以总揽大权。 2.中央集权发展的特点: (1)随着中央集权的逐步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愈 加严密;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的管理。 (2)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形成和演变,经历了一 个从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的过程。
[探究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中朝,内朝也。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 中、 常侍、 散骑诸吏为中朝。 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 ——《汉书· 刘辅传》 材料三 (宋)太祖问:“天下自唐季以来……战斗不 息,生民涂炭,其何故也?”
汉代察举制“四科取士”为:“一曰德行高妙,志节 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四曰 刚毅多略……皆有孝悌廉公之行。” ——《后汉书· 百官志注》
材料二 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 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二者苟然,则荜门蓬户之俊,安 得不有陆沈者哉! ——《晋书·机构;北宋的中书 门下是最高行政机构;元朝的中书省是最高行政机关。
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1.汉朝:主要实行察举制。 2.魏晋南北朝:采取九品中正制。 3.隋至元:科举制 (1)形成、发展: ①雏形:隋文帝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 官员。
②形成:隋炀帝时设立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③完善:唐宋元各朝。 (2)影响: ①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 断、扩大官吏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 ②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③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综合检测(一)(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一必修1
单元综合检测(一)(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定州高一期中)商汤伐夏时说:“有夏多罪,天命殛之”;盘庚迁都时对众人说:“天其永我命于兹新邑”;周武王伐纣时也曾说:“商罪贯盈,天命诛之”。
下列与材料主旨最相符的是( )A.统治者以占卜方式决定国家大事B.神权长期被政权所控制C.统治者借神权抬高自己权威D.统治者借武力强化统治解析:选C。
材料中的内容表明商汤、盘庚、周武王都强调自己行为合“天义”,是代表上天的意志行事,借助上天来宣传自己的合法性和权威,表明王权具有神秘色彩,故C项正确,A项错误;B项中政权控制神权不符合材料和史实,故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借武力强化统治,故D项错误。
2.(2019·某某四地七校高一联考)下图是西周分封示意图,从图中我们可以推断( )A.周天子实现了权力高度集中B.同姓封国分布在长江中下游C.政治中心周围多为异姓封国D.周天子对异姓诸侯王存在疑虑解析:选D。
分封制的目的是巩固统治,分封的主体是同姓王族,且示意图中同姓封国与异姓封国犬牙交错,这样的封国布局有防X异姓封国之意,故D项正确。
西周时期,周天子有至尊权威,但地方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周天子未建立高度集权,故A项错误;据示意图可知,同姓封国黄河流域也有,故B项错误;据示意图可知,政治中心周围多为同姓封国,故C 项错误。
3.(2019·某某师大附中高一学分认定)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在传统的民俗中,除夕夜要“迎家堂”,家中供奉祖先牌位或家谱。
与这一民俗有关的制度是( ) A.分封制B.宗法制C.九品中正制D.三省六部制解析:选B。
宗法制强调血缘关系,极为重视家族、宗族的血缘关系,形成了中华民族“尊宗敬祖”“认祖归宗”的民俗,与题干中的“供奉祖先牌位”密切相关,故B项正确。
4.(2019·襄阳高一期中)西周推行分封制,秦朝实行郡县制,而西汉实行郡国并行制,这说明( )A.历史制度总是重复循环B.西汉的制度最优C.制度的革新具有渐进性D.郡县制存在弊端解析:选C。
《金版新学案》高中历史同步教学 第一单元 第3课从汉
第一单元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一、选择题1.据考古专家确定,安徽六安双敦发掘的古墓主人是西汉第一代六安王刘庆,该古墓主人身份与下列哪项制度有关?( )A.察举制 B.封国制C.郡县制 D.行省制【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判断材料中关键信息的能力。
从“西汉第一代六安王”可知,是封国制。
【答案】 B2.汉武帝时中央决策机构和执行机构分别是( )A.外朝和中朝 B.侍中和丞相C.中朝和外朝 D.尚书令和太尉【解析】汉武帝时任用身边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为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军国大事,形成“中朝”决策机构,以丞相为首由三公九卿组成的机构,演化为执行机构,称为“外朝”。
【答案】 C3.下列是我国古代史上相关朝代中央机构的图表,其中首次体现了分割相权,加强皇权的是( )【解析】解答本题首先应注意四个图示所反映哪个朝代的中央机构,还要注意“首次”,再判断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首次分割了相权。
【答案】 C4.元朝实行行省制度的主要目的是( )A.加强对全国的有效统治B.扩展疆域C.吸取宋朝地方无权、人浮于事的教训D.改变地方无权的状况【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辨析判断能力。
元朝因为疆域的辽阔,为了巩固对全国的统治实行行省制度。
B、C、D是实行的原因之一,但非主要目的。
【答案】 A5.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完善了中央集权制度,其积极意义在于( )A.解决了中央和地方的矛盾B.提高了中央机构的行政效率C.有利于选拔人才,保证政治清明D.加强了相权【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三省六部制解决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故A 错;C项与科举制有关,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可排除。
【答案】 B6.元史载“国家置中书省以治内,分行省以治外”。
这里的“内”是指( )A.蒙古汗国初建时的斡难河源一带B.大都周围的河北、山西、山东C.女真部落活动的东北地区D.淮水以南原南宋统治区【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识记史实的能力。
《金版新学案》高中历史一轮复习 第1讲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课件 人
。
4.分封制的崩溃:后来诸侯国之间出现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 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 三、西周的宗法制 1.实质:按 血缘 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
2.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3.内容 (1)周天子以嫡长子世代继承最高执政权力,其余诸子分封为诸侯, 诸侯国对于周王室处于附属地位。 (2)大宗、小宗及其关系:周天子为天下的 大宗 。诸侯对于天子
政治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社会 经济、文化活动密切相关,相互作用。了解中外历史上重要 政治制度、重大政治事件及重要人物,探讨其在人类历史进 程中的作用及其影响,汲取必要的历史经验教训,理解从专 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社会一个漫长而艰难的历史 过程,树立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而奋斗的人生理想。
政治文明历程 1.中国
2.世界
考点
历史特征
历史表现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 族权与政权合一, 王位世袭制、等级森严的分封制以及 的特点 家国一体 血缘关系所维系的宗法制 中央:皇帝制和三公九卿制;地方:
走向“大一统”的 专制主义中央集
秦汉政治
权制度建立
郡县制
西汉削弱封国势力;北宋将地方权力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 中央集权和君主 进与强化 专制的加强
②太尉:主管军事。
③御史大夫:是丞相的助手,负责 监察系统
。
(2)九卿:奉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廷尉、典客、宗正、治粟 内史、少府。
2.“朝议”制度 (1)丞相、御史大夫与诸卿以“朝议”方式讨论国家军政要务。 (2)影响:集思广益,减少决策失误。秦始皇晚年,此制度遭破坏。 3.汉承秦制:
4.商的政治文化:商代贵族以 血缘
制,商代的神权和王权密切结合。 二、西周分封制
《金版新学案》高中历史同步教学专题一 中国早期政治制的特点课件 人民版必修1
夏商政治形式
1.为什么说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是历史的进步? 【精讲】 (1)夏朝时启开始的王位世袭制,确立了“家天下”的政治格 局。从此,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标志着我国历 史上的氏族社会彻底瓦解,奴隶制社会已经确立。 (2)从禅让到王位世袭的转变,是私有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阶级 对立的必然产物,其根源在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这一更替,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1.背景 (1)早期国家的出现 ①时间:距今大约五千年前。 ②原因: 农耕 经济的发展。 ③地区:黄河流域和 长江 流域。 ④标志:金属器具的使用、 贫富分化 的产生、文字的成熟、城的出 现和礼制的初步形成。 (2)传说中的 皇帝 平定四方,确定了初步的政治管理秩序。
2.夏商政治形式 (1)夏 ①政治形式:“ 家天下 ”制度:政治权力由“传贤”演化为“传子” 。宗族关系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 ②历史依据:古代神话传说和典籍《 礼记 》。 (2)商 ①政治形式:宗法制:以 血缘 关系为纽带,各个宗族都是政治实体。神 权和王权密切结合。商王朝的一切政治事务、理解天命和主宰国政,都通过 占卜来进行。 ②历史依据:考古发掘资料,如 甲骨文 和“人牲”骨架。
2.西周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 【精讲】 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是互为表里、相辅相成的关系; 分封制是宗法制的政治体现,宗法制是分封制实施的法则。
3.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有哪些特点? 【精讲】 (1)早期政治权力实质上是一种强权。 (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分封制,说明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 度集中。 (3)带有浓厚的原始迷信色彩,王权和神权密切结合,形成了一套从中央 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4)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实行严格的 等级制度,政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5)具有相对的延续性和稳定性。
《金版新学案》高中历史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综合课件 人民版必修1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古 代 中 国 的 政 治 制 度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的异同
比较点 盛行 的时 代
分封制 奴隶社会的行政 制度,盛行于西 周
郡县制 几乎盛行于整 个封建时代
行省制 确立并开始盛行于元 朝
郡、县是中央 和中 政府下属的地 行省只是中央最高行 诸侯国相对独立, 央政 方行政机构, 政机关——中书省的 并且权力和地位 不 府关 郡守和县令都 派出机构,其行政长 可以世袭 同 由皇帝直接任 官直接对中书省负责 系 点 免 在一定时期内产 作用 生过一些积极作 在当时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 用,但长期以来 和 了国家的统一;后世经过调整和补充, 其对国家统一和 其积极作用愈益明显 影响 社会安定有破坏 作用 (1)都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2)目的都是为了巩 固统治 相同点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演变历程
内容 阶 朝 中央 段 代 确 至高无上的皇帝制度、三公 秦 立 九卿制
地方 郡县制 西汉初郡县制和封国制 并行,东汉时为州、郡、 县 唐:道、州、县三级(中 后期大设藩镇)
汉
演 进 与 强 化 隋 唐 北 宋 元
三公九卿制、中外朝制度
三省六部制
顶 明
中书门下、枢密院、参知政 路、州、县三级 事、三司使 行省制度、行省之下设 中书省、枢密院、宣政院 路、府、州、县废丞相、设内阁
高中历史 第1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小结与测评同步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地方体制
天下共主→中央集权制
先秦
(萌芽)
嫡长子继承制
王位世袭制使政治权力由“传贤”变成“传子”;宗法制规定嫡长子继承制,“家国一体”,周王既是天下大宗,也是最高领袖
分封制
实行分封制,加强了王权,周王成为“天下共主”;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崩溃
秦朝
(创立)
皇帝制度与三公九卿制
皇帝制度:皇帝总揽一切军政大权。三公九卿制: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分管行政、监察和军事;下设诸卿负责具体事务
郡县制
废分封制,推行郡县制;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奠定了中国古代统一王朝的基础,促使贵族政治转向官僚政治
西汉
(发展)
中朝
汉武帝重用身边的侍从、秘书等,建立“中朝”,削弱相权
郡国并行制
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汉武帝颁行“推恩令”,设置刺史。封国制导致“七国之乱”,“推恩令”加强了中央集权
隋唐
由文官任地方长官,通判监督,将兵权、财权、行政权收归中央。这一举措改变了藩镇割据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从宋代后,中央确立了对地方的优势
元朝
(加强)
中书省
是最高行政机关,其长官行使宰相职权;枢密院为最高军事机构
行省制度
实行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
明朝
(强化)
废丞相,设内阁
明太祖废除丞相,设置殿阁大学士协助处理政务;明成祖时,设立内阁,内阁大学士开始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
(完善)
三省六部制
中书、门下和尚书三省长官均为宰相,分工明确,互相牵制,从而分散相权;尚书省下设六部,具体执行国家事务;保证了皇权独尊
节度使
唐中期设节度使,后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
【金版学案】高中历史 第1课时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学业水平过关测试名师课件
3.古代选官制度。
(1)西周时期:“世卿世禄”(分封世袭)。
考 点突 破
(2)战国时期:军功爵制(商鞅变法)。
(3)汉武帝时:征辟制和察举制(依据才德)。
(4)魏晋时期:九品中正制度(依据门第)。
(5)隋唐时期:科__举__制____(考试选拔)。
栏 目 链
接
考 点突 破
四、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3)北宋:
考 点突 破
①收兵,充实中央禁军,强干弱枝。 ②收权,派文官管理地方,设通判负责监督。
③收钱,地方大部分赋税转移至中央。
(4)元朝:实行行省制度行,省_制__度_____是中国省制的开
栏 目
端。
链
接
2.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加强专制皇权)。
(1)汉武帝中外朝制度。
①中朝:中朝尚书台为朝廷的决策机构。
考 点突 破
(2)作用:三公相互配合、互相牵制,加强皇权。
3.郡县制(采纳李斯的建议)。
(1)内容:郡守和县令、县长都皇由帝______直接任
命。
栏
目
(2)作用:加强了中央集权,是官僚政治取代贵
链 接
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4.秦朝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1)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 局。
宋代“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后来相权 一分为三。
考 点突 破
①增设“参知政事”,分割宰相行政权。 ②增设枢__密__院____,分割宰相军权。
③增设三司,分割宰相财权。
(4)元朝一省制。
栏
①措施:_中__书__省___是最高行政机关,行使宰相职 权,权力很大。
目 链 接
②意义: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 统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2020年广州高三一次统考)浙江省浦江县的“郑氏义门”,自南宋开始同居共食,鼎盛时三千多人同吃一锅饭。
其孝义家风多次受到朝廷旌表,明太祖朱元璋亲赐“江南第一家”。
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源是( )A.郡县制 B.分封制C.君主专制 D.宗法制【解析】由“郑氏义门”“同居共食”“孝义家风”可知,题干所反映的是家族聚居的现象,这一现象的根源是宗法制。
【答案】 D2)妻妾一般称谓妻(正配) A.三哥(20岁)B.四哥(14岁)妾一(侧室) C.大哥(25岁)妾二(侧室) D.二哥(22岁)【解析】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嫡长子才有资格继承王位,而嫡长子的确定是由其母亲的身份和其出生的先后决定的。
只有正室所生的长子才被视为嫡长子。
【答案】 A3.“王夺郑伯政,郑伯不朝。
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之。
”(《左传·桓公五年》)这反映了( )A.周王室的衰微 B.诸侯争霸局面的形成C.分封制的崩溃 D.阶级矛盾的尖锐【解析】分封制规定诸侯王应对周王尽义务,材料中反映了郑庄公不服从周王,可知分封制走到了尽头。
【答案】 C4.中国最古老的飞天传说——“嫦娥奔月”的故事终于在2007年变为现实。
嫦娥本名姮娥,西汉时,汉文帝名刘恒,为避帝讳改名为嫦娥。
这反映的实质是( ) A.避讳现象开始出现 B.皇帝权力受到了侵犯C.皇帝地位至高无上 D.百姓对汉文帝的尊敬【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避帝讳从侧面反映了皇权高高在上,皇帝地位至高无上的实质。
【答案】 C5.(2020年湖南省百所重点中学高三联考)汉武帝时诸列侯、郡守、二千石长吏每年必须向朝廷举荐一次人才,称为察举;另外还有征辟,所征之人不拘一格,凡有专长或被皇帝看中者,皆可随时征召。
这表明西汉武帝时的选官制度具有一定的( ) A.公平性 B.民主性C.家族性 D.强制性【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察举制和征辟制的理解。
察举和征辟的标准主要是才能和品德,因此具有一定的公平性。
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是没有民主性可言的,不拘一格表明选拔人才不受门第的限制,家族性、强制性体现不出来。
【答案】 A6.《百家姓》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排序。
宋代为: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明代为:朱奉天运、富有万方……这种排列主要体现了( )A.皇权的独尊 B.中央集权的强化C.等级制度的森严 D.文化专制的扩展【解析】宋朝的建立者是赵匡胤,明朝的建立者是朱元璋,因此不同朝代《百家姓》的第一位分别以皇帝的姓作为开端,体现了皇权的独尊。
【答案】 A7.下列选项中,通过直接变革宰相制度来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有( )①西周实行分封制②西汉设置刺史③唐朝实行三省制④宋朝设立参知政事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解析】本题为组合选择题,可采用排除法。
①分封制是地方行政制度;②西汉刺史制度是监察制度,而本题考查的是宰相制度,故可排除①②。
【答案】 D8.据说清代乾隆年间,有个翰林,把“翁仲”误写成“仲翁”,乾隆批下诗“翁仲如何作仲翁?十年窗下少夫功。
如今不许为林翰,罚去江南作判通”进行挖苦。
诗中“判通”是“通判”的故意颠倒,“通判”这一官职最早出现在( )A.宋朝 B.明朝C.汉朝 D.唐朝【解析】本题选取材料,创设新情境实际上是考查宋朝设立通判。
【答案】 A9.(2020年宿迁高一检测)下图反映的选官制度是( )A.奖励军功,按军功授官 B.察举制C.科举制 D.九品中正制【解析】由图片中皇帝诏书的内容可知,C为正确选项。
【答案】 C10.“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极大诱惑,吸引了无数莘莘学子,使他们“老死于文场而无所恨”。
科举制的实行( )①扩大了官吏人才来源②有利于提高官员文化素质③加强了中央集权,扩大了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④为历朝沿用,严重阻碍了中国的社会进步A.①②③ B.①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③④【解析】本题考查科举制的作用及影响。
科举制在实行的前期起了积极进步作用,但在明清以后逐渐束缚了人们的思想,④忽略了其积极作用,应排除。
【答案】 A11.有人评价说,宋朝一代,官员多如天上银河里的星星;也有人说,宋朝一代,目不见官。
导致这一局面的根源是( )A.北宋官员人浮于事 B.北宋科举考试的发展C.北宋强化中央集权 D.北宋吸取了前代的教训【解析】北宋统治者实行分权措施,使得官僚机构膨胀,官员众多,因此答案为C。
【答案】 C12.某本历史著作有这样的叙述:“在万历的祖父嘉靖皇帝以前,大学士为三至六人,皇帝可能对其中的一人咨询较为频繁,但从名义上说,他和另外的几位大学士仍处于平等的地位。
这以后情况发生了变化,张居正名为首辅或称元辅,其他大学士的任命则出于他的推荐……”文中所指的制度是( )A.汉代内外朝 B.唐代三省制C.明代内阁制 D.清代设军机处【解析】本题为史料选择题,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万历”“嘉靖皇帝”“张居正”等中的任何一个,都可以判断出材料所说的是明朝的事情。
【答案】 C13.电视剧《康熙王朝》中的索额图、明珠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剧中康熙帝称他们为“索相”和“明相”……据此同学们众说纷纭,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符合史实,索额图和明珠二人的确是康熙大帝的丞相B.符合史实,尽管称“相”但已经没有实质意义了C.不符合史实,索额图和明珠二人是康熙帝的军机大臣D.不符合史实,明代已废除丞相,所以不能称二人为“相”【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丞相的废除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和识记,其中A、B、C 三项均是不正确的。
【答案】 D14.(2020年湖南省百所重点中学联考) “(元世祖时)议立三省。
侍御史高鸣上封事曰:‘臣闻三省设自近古,其法,由中书出,改移门下。
议不合,则有驳正或封还诏书;议合,则还移中书。
中书移尚书,尚书乃下六部、郡国。
方今天下大于古而事益繁,取决一省,犹曰有壅,况三省乎?且多置官者,求免失政也……政贵得人不贵多,不如一省便。
’”元世祖接受这一建议,在中央设立( )A.三省六部 B.中书省C.军机处 D.内阁【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官制的掌握,解题的关键在于理解不同机构的职权及其出现的时间。
A、B、C、D四个机构出现的时间依次是隋朝、元朝、清朝、明朝。
【答案】 B15.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 )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解析】本题以明代内阁、清代军机处的职能为切入点,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进行比较分析的能力。
关于二者的职能分工可参见下图:从上图可以看出,明清两朝极力加强君主专制,内阁和军机处都是侍从机构不是决策机构。
【答案】 C二、非选择题(第16题22分,第17题18分,共40分)1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礼记·王制篇》材料二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下》材料三周王正妻所生之子称嫡子,其他妻室所生之予为庶子,,周王的嫡长子、嫡长孙一系有继承王位的权利,称其为大宗。
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于大宗称为小宗。
而次子、庶子的嫡长子、嫡长孙于本支又是大宗,其次子、庶子之后裔又是小宗。
以此类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
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请回答:(1)材料一、二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依据这两段材料,指出为什么周王先“贬其爵”后“削其地?”(6分)(2)材料三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由材料三可看出该制度的最大特点是什么?(6分)(3)三段材料所反映的两种制度之间的关系如何?各有何积极作用?(10分)【解析】本题围绕分封制和宗法制选择材料。
旨在考查学生对分封制和宗法制含义的理解和二者关系的掌握,就其积极作用应条理作答。
【答案】(1)分封制;因为是按爵位的高低赐给土地的。
(6分)(2)宗法制;嫡长子继承制。
(6分)(3)关系: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两者相辅相成、互为表里。
积极作用:分封制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10分)1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怠惰。
——《礼记》材料二汉代察举制“四科取士”为:“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四曰刚毅多略……皆有孝悌廉公之行”。
——《后汉书·百官志注》材料三九品访人,唯问中正。
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
二者苟然,则荜门蓬户之俊,安得不有陆沈者哉!——《晋书·段灼传》材料四唐人沈既济说:“故太平君子,唯门调户选,征文射策,以取禄位,此行己立身之美者也。
父教其子,兄教其弟,无所易业,大者登台阁,小者任郡县,资身奉家,各得其足。
是以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
是以进士为士林华选,四方观听,希其风采。
每岁得第之人,不浃旬而周闻天下,故忠贤隽彦韫才毓行者,咸出于是。
”——转引自韩国磐《隋唐五代史论集》请回答:(1)材料一表明先秦时期人才选拔的标准是什么?(3分)(2)材料二与材料一的选官制度相比,有何进步性?(4分)(3)材料三中说的是哪一种选官制度?其主要弊端是什么?(6分)(4)据材料四,概括说明科举制的影响。
(5分)【解析】第(1)问读懂材料是解答关键,材料一强调的是门第、血缘。
第(2)问从察举制的内容可以得出答案。
第(3)问是九品中正制,弊端为世家大族把持。
第(4)问材料对科举制持肯定态度,因此从科举制的积极影响来回答。
【答案】(1)血缘、门第、等级。
(3分)(2)注重品行、才学,打破血缘、世袭。
(4分)(3)九品中正制。
弊端:世家大族把持人才选拔,任人唯亲,压制人才。
(6分)(4)影响:张扬了“学而优则仕”;科举成为读书人最高最迫切的追求,推动社会向学(读书)风气的形成;科举成为当时人们走向官场的重要途径;有助于提高个人政治影响力。
(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