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人一面不是美,一枝独秀最迷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千人一面不是美,一枝独秀最迷人
记叙文中的人物形象,指的是通过文字表现、创造出来的人物的精神面貌、性格特征等的综合表现。
一篇好的记叙文,其中的人物形象往往生动完整、具体可感,既有鲜明独特的个性,同时又能反映特定社会生活的普遍性,揭示出社会关系发展的某些规律和本质。
只有塑造出有血有肉、形神兼备的人物形象,记叙文才能脱颖而出。
技法指津
要想写出人物的个性特点,展示人物的独特风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以“貌”绘人。
果戈理曾说:“外形是理解人物的钥匙。
”可见,通过对人物的容貌、衣着、神情、体态等外貌特征进行描写,能以形传神,展现人物特点,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加深读者对人物的印象。
比如鲁迅的《祝福》中对祥林嫂进行了这样的描写:
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
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
一个乞丐了。
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
她仍然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
三次形神兼备的肖像描写,使读者仿佛看到祥林嫂历尽种种悲惨遭遇后身心麻木、最终绝望而死的人生历程,由此让读者认识到封建礼教迫害祥林嫂的吃人本质。
第二,以“言”塑人。
语言是表达人物思想感情的载体,是展示人物性格特征的镜子,是袒露人物内心世界的窗户。
因此,我们在写作时可以通过对人物语言进行个性化的描写,来凸显人物的思想、性格。
在进行语言描写时要注意,无论是独白,还是对话,都要体现出入物的个性,要切合人物文化背景、年龄、职业、性别等特征,要符合特定的语境,力求生动、精练、形象。
例如在一篇写父亲的文章中,当父亲于夜幕中碰到向自己借火的儿子时,他并没有大发雷霆,而是“凝视了他一会儿,又把视线转向他旁边的两位同伴”,然后拍了一下儿子
的肩膀,郑重其事地说:“哥们儿,吸完这支烟,就回家去吧!”一句简单的话语,将父亲善解人意、宽容孩子的性格
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
第三,以“行”现人。
人物的行为都是受其思想、性格支配的,因此,个性化的动作描写最能反映人物的内心活动、性格特点和精神面貌,使人物形象显得真实、丰满。
进行动作描写时要做到传神,要关注细节,要于细微处见精神。
比如优秀作文《修鞋》片段:
老人呵呵地笑了,开始修我的鞋。
他在箱子中找到一个匹配的新鞋跟,扬了扬,对我说:“五分钟就好了。
”然后,他又找出五颗细纹钉,如魔术般,把五颗钉子一下子齐齐夹在了他左手的食指和中指间。
老人把坏鞋跟拔松后,用力一扳,坏鞋跟就脱落了。
他用尖嘴钳拔去了鞋底的细纹钉,利索地打开放在脚边的强力胶罐子,拿过扁平的木棒,伸进罐子里,使木棒沾上一层厚厚的胶水。
老人拿出木棒后快速地把胶水涂抹在鞋跟部,又拿起刚刚找到的鞋跟,用力一按,然后将那鞋放在铁砧上,用锤子敲打鞋跟,以便让鞋跟与鞋更黏合。
然后,把两指间的钉子一颗一颗打进鞋跟。
最后,老人把鞋放在地上又磨了磨,感觉平了以后,递到我的手中。
这段文字运用了一系列的动词来描写老人修鞋的情景:夹、扳、拔、利索地打开、拿、伸进、按、敲打……这一连串动作描写,刻画出老人熟练的修鞋技术,让我们看到了一位非常敬业的?诙?者。
第四,以“旁”衬人。
俗话说,红花虽好,还需绿叶扶
持。
优秀作品塑造人物形象除了使用正面描摹外,还经常通过对周围其他人物或环境的描写,烘托人物形象,使其更为鲜明、突出。
比如习作《“恐怖”老师》片段:
“恐怖”老师一走进教室,便将教案“砰”一下摔在讲台上。
足足有三分钟,他一句话也不说,脸上一点儿笑容也没有,只是站在讲台边,瞪着眼,冷冷地把全班同学扫视了一遍。
五十多双眼睛也都看着他,一点儿声音也没有,平时那几个最能折腾的“孙悟空”,甭管听没听懂老师的课,也
都坚持了整整一堂课不作声。
“恐怖”老师的第一次亮相如
此与众不同,以至于如今的我回忆起这一幕仍然“不寒而栗”。
作者写“恐怖”老师,除了通过动作、神情等描写表现其特点,还通过描写同学们的表现,侧面烘托出“恐怖”老师驾驭课堂的威力,使“恐怖”老师的形象栩栩如生。
误区警示
1.人物脸谱化,缺乏独特个性。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
”同理,世界上也
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
因此,我们在写入时,要凸显他的与众不同,就必须写出他独特的个性。
但是有些同学在描写人物时常常陷入一种公式化、脸谱化的模式。
首先是外貌描写类型化、扁平化:写老人,必定是皱纹中透着慈祥,白发中写满沧桑:写孩子,必定是红扑扑的脸蛋、水灵灵的眼睛:写女人,必定是容貌姣好、身材苗条:写男人,必定是眉眼
中透出刚毅,严厉中蕴藏温柔。
其次是人物性格太单一,缺少多面性:写老师,必定是鞠躬尽瘁,为祖国的花朵呕心沥血;写学生,必定是原本顽劣不堪,后有所触动“洗心革面”;写父母,必定是严中有慈,冷漠中透着温情。
这样写入,不仅无法展现人物不同的侧面,而且会造成千人一面、文章雷同的结果,自然无法吸引读者。
2.描写粗糙化,疏于细节描写。
描写就是用色彩鲜明、立体感强、生动形象的文字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生动、具体地描绘出来,给人以栩栩如生、身临其境之感。
它是一种形神兼备的表达方式。
记叙文中刻画人物形象,自然离不开描写。
但是很多同学在描写人物时不够细致,缺乏立体感。
比如有同学写自己因在外玩耍时间太长,害怕回家被妈妈责备,于是藏到同学家,不知情的妈妈焦急寻找。
文章写道:
听表哥说,傍晚时分,妈妈见我还没回家,就到处去找我,可是找了很久都没有找到。
她在村里七拐八拐转来转去,好不容易找到舅舅家门口,喊了半天也没见个人影,又只好跑到外婆家。
但是外婆家也没有我的影子,于是她只好回家了。
虽然对妈妈找“我”的过程进行了描述,但是并没有对妈妈寻找过程中的动作、神态、语言等进行细致的描写,无
法表现妈妈焦急的状态。
这样的人物形象,自然无法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3.技法单一化,缺少角度变化。
侧面描写不仅能弥补正面描写的不足,还能淋漓尽致地呈现描写对象鲜为人知的特点。
但很多同学在写入的时候只采用正面描写,很少从侧面对人物进行烘托,这样写出来的人物容易陷于平面化,缺少形象感和艺术表现力。
4.言行程式化,不符合人物身份。
个性体现在人物的方方面面,尤其是人物的言行上。
不同的人,其言行有着不同的特点,能体现其年龄、职业、性格、文化教育等诸多特征。
然而许多同学在描写人物言行时忽略了这一点,导致人物形象失真。
比如有同学描写一个没什么文化的农村拾荒老人时,用了这样一段对话:
我曾问过他:“大爷,为什么您总是微笑呢?”他说:“因为笑脸能给人留下最美的印象,愉悦每个人的心灵,这说明我很知足、很开心呀!”他还说,他的儿子大学毕业后找到了一份收入稳定的工作,劝他多休息,别再捡废品,可他总是回应道:“我现在还有能力养活自己,我不能做‘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人,不想给你们增加负担。
如果让我每天都待在家里,无所事事,还花着孩子的钱,那才真是无聊呢。
’试想,一个生在农村、没有受过什么教育的老人,怎么
会说出诸如“愉悦每个人的心灵”这种书卷气浓厚的话呢?这样的人物形象连真实可信都达不到,又何谈令人印象深刻呢?
5.主旨游离化,为描写而描写。
在写记叙文时,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的描写要从作品实际需要出发,要运用得自然得体,避免刻意的描写。
有些同学的作文中不乏描写,乍一看内容丰富,细细读来,却发现那些描写对于刻画人物形象、表现文章主旨毫无帮助,反而使文章显得冗繁哕唆,中心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