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活动单导学”模式中的误区及其对策摭谈
“活动单导学模式”实践的几个误区
研究 得 出结论 : 些人 的大脑 倾 向于把 空 间关系 、 有 数量关 系 以及 符 号从 外 界 刺 激 中分 离 出来 , 正 并 是最适 宜 于在 这 类刺 激 中进 行 工作 , 对具 有 数 学 特性 的刺 激做 出反 应时 , 能相 当迅 速地 形成 联系 , 并不 需要 付 出很 大 的努力 , 力消 耗也 少. 精 由此推
学 习是 知识 的协商 , 是一 种建 构 的过程 , 而教学 从 就要 创建 一种 超越 班级 授课 制 的组织形 式—— 学
面上 是恰 当的. 这 样 的 学校 或班 级 主 要 采 用讲 在
授法 是适 宜 的. 果 不 考 虑学 生 学 习数 学 的 能力 如
习者 共 同体. 这个 共 同体 中 , 生和教 师都 是学 在 学 习者 , 师应作 为专 家 型 的 学 习者 与 学 生 互 动并 教 在学 习 时共 建 知 识 的 意 义 和 分 享 获 得 知 识 的快 乐. 活动 单” 是 在 这样 的理 念 下 产 生 的 一种 新 “ 正
21 0 2年第 3 期
中学数 学月 刊
・ 9・ 3
“ 活动单导 学模 式" 实践的几个误区
冒 建生 ( 苏 省 如 皋 中 学 2 6 0 ) 江 2 5 0 冒 玮 ( 南京 邮 电大 学本 科 生 2 0 4 ) 1 0 6 “ 活动 单导 学模 式” 以下 简称 “ ( 活动 单 ” 是我 ) 们县 级 区域广 泛 推行 的一 种 教 学形 式 , 其课 堂设
等 因素. 师应 该认 识 到 “ 动单 ” 是 教 学 的形 教 活 只 式之 一 , 它不会 也 不 能代 替 其 他 的教 学 方式 特 别
是讲 授式 的课 堂教学 . 为教 师 , 作 既不能 完全 地采
高中语文“活动单导学”模式中的误区及其对策摭谈
“ 的 ”也 很 通 顺 , 语 意 有 何 改 变 ?通 过 比 较 . 我 . 但 学
1程 永 超 . 词 鉴 赏 . 个 “ ” 了得 . 学 语 . 诗 一 比 字 中
素 、人 的 对 策 . 望这 种 模式 E臻 完 善 . 挥 出更 大 的 教育 流露 出 “ 不 闻诗 书之 训 ” “ 皆 得 以隶 使之 ” 期 t 发
教 学 效 能 误 区 一 : 动 单 设 计 模 式 化 , 视 生 成 性 资 源 活 弱
门第 等级 观 念 .体 现 了封 建士 大 夫 知识 分 子 的思
生 不难 发学参考 .0 6 5 . 很 2 0 () 作 者 是 借 散 步 这 件 小 事 讲 一 个 生 命 传 承 的 大 道
理。
2语 文 课 程 标 准 . 京 师 范 大 学 出版 . . 北
3 吕叔 湘 论 语 文 教 学 , 东 教 育 出 版 社 1 8 . 山 97
的 课堂生 动活 泼 . 质高 效 。 优
当然 . 所 有改 革一 样 . 文 课 堂 的教 学 改革 和 语
际 的
第 五 学 习 小 组 : 文 中所 谓 的 “ ” 站 在封 本 义 是
也 不 是 十 全 十 美 的 . 不 是 放 之 四 海 而 皆 准 的 . 建 统 治 阶 级 的 立 场 上 反 对 阉 党 .而 不 是 站 在 劳 动 更 笔 者 研 究 发 现 . 些 “ 动 单 导 学 ” 堂 存 在 一 些 不 人 民 的 角 度 维 护 广 大 劳 动 人 民 群 众 的 “ 义 ” 有 活 课 正 。 足 之 处 . 是 进 行 了 反 复 思 考 研 究 , 出 了 相 应 的 于 找 第 六 学 习 小 组 : 者 赞 扬 五 义 士 的 义 举 , 也 作 但
活动单导学模式常见问题与对策
“活动单导学模式”常见问题与解决策略省教育厅基础教育科、省教研室多次来如皋调研“活动单导学模式”并多次给予肯定,《人民教育》将在9月份推出专刊介绍如皋“活动单导学模式”,省内外许多学校组织人员来如皋考察、学习,可见“活动单导学模式”已经在全省甚至在全国产生积极的影响,引起各方注意。
教研室布置我这样一个题目“活动单导学模式”常见问题与解决策略”,可见如皋教育人自我解剖的勇气和精神!既不夜郎自大,又不妄自菲薄。
本着交流、探讨的目的,我就这个问题谈谈个人的想法,期望能引起大家的思考。
纵观我们的课堂,不少的课堂活动还在浅表层次上徘徊,追求表面热闹;老师的点拨、引领缩手缩脚,思维训练、知识建构没有高度;讨论、展示过多过滥,“检测反馈”不能当堂完成;以及话语霸权现象;特差生现象等等,这些都成为“活动单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目前最常见的问题。
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呢?对策之一:抓住根本,设计简约、开放的活动单一、对“活动单”的再认识1.活动单是什么?我以为活动单是“催化剂”,活动单是将教材“冰冷“的智慧之果还原成学生生活情境并激发学生“火热”思考的“催化剂”;我以为活动单是“路线图”,活动单就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师本人风格以及学生实际预设的本班学生课堂学习活动的“路线图”;我以为活动单还是“导航仪”,活动单就是引领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进行学习的“导航仪”。
活动单是“催化剂”、“路线图”、“导航仪”,因此,能否设计出一分好的活动单,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成败。
2.一分好的活动单必须具备的特性。
活动单必须具备针对性。
由于教师、学生和班级的特定性,活动单必须具有针对性,城镇学生和农村学生学习同样的内容应该有不同的活动单;不同性格不同性别的老师教学同样的内容应该有不同的活动单;同样的班级在不同的时间学习同样的内容也应该有不同的活动单,学生的生活是不断变化的,只有适应学生生活实际的才是最有效的。
直接“拿来的”活动单很难适应“本班师生的实际”,造成“水土不服”现象;“拿来的”活动单容易束缚师生的手脚,特别让教师自己无所适从,变成活动单的“牵线木偶”。
浅谈对“活动单导学”模式的认识与困惑
经 验 交 流【摘 要】新课程改革旨在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改变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模式的核心要素和教学媒介,是呈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活动方案等教学元素的平台,是一种活动预案,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记录活动过程与结果、分析得出活动结论并自我反馈的“菜单”化设计。
“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顺应教育发展的趋学模式。
面向全体学生,坚持在活动中学,有利于课堂教学重心的转移,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关键词】教学模式;认识;研究“活动单导学”模式已经如火如荼地在我们学区进行了五年零五个月,我也由生疏地高举活动单到如今喜欢课堂上有它的存在。
活动单是什么?我以为活动单是‚“催化剂”,活动单是将教材冰冷的智慧之果还原成学生生活情境并激发学生火热思考的“催化剂”;我以为活动单是“路线图”,活动单就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师本人风格以及学生实际预设的本班学生课堂学习活动的“路线图”;我以为活动单还是“导航仪”,活动单就是引领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进行学习的“导航仪”。
因此,能否设计出一分好的活动单,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成败。
我深刻地记得2012年9月在我校展开的导学模式研究性会议上,看到全然陌生的教学模式,听到的全是质疑声,不置可否。
当时,手捧学区领导设计的活动单案例时,心里一阵纠结,不知究竟从何处下手。
在实施初级阶段,孩子们也是一头雾水,茫然地看着我,不知如何学习?尽管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我也有不少收获。
我相信任何新兴事物都需要时间的锤炼,才能真正得到认可,才能如雨后春笋遍地葱绿。
一张活动单,指导师生由内而外地产生改变。
下面就活动单的实行与出现的问题,谈谈我浅薄的感受。
一、该模式培养小组长的组织能力,增强小组荣誉感班里20个同学,在“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小组中,每个小组长发挥着仅次于教师的作用。
高中语文“活动单导学”模式中的误区及其对策摭谈
高中语文“活动单导学”模式中的误区及其对策摭谈新一轮课改在全国各地轰轰烈烈地向纵深发展,如皋教育界积极践行课改理念,努力探索和寻求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区域教育教学实际,探索出了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活动单导学”。
经过近几年的实践,大家欣喜地看到:我们的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没有差生,只有差异;我们的学生勤于学习、善于合作、勇于表达;我们的老师敢于放手,“授人以渔”;我们的课堂生动活泼,优质高效。
当然,和所有改革一样,语文课堂的教学改革也不是十全十美的,更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笔者研究发现,有些“活动单导学”课堂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于是进行了反复思考研究,找出了相应的对策,期望这种模式日臻完善,发挥出更大的教育教学效能。
误区一:活动单设计模式化,弱视生成性资源问题再现:在设计《五人墓碑记》一文活动单时,X老师设计了如下问题:如何评价本文的思想内容的进步性和局限性?学生经过小组合作探究,对“局限性”给出以下三个答案:第二学习小组:作者看不到明王朝衰亡的趋势,却寄希望于“待圣人出”力挽狂澜,这是不切实际的。
第五学习小组:本文中所谓的“义”是站在封建统治阶级的立场上反对阉党,而不是站在劳动人民的角度维护广大劳动人民群众的“正义”。
第六学习小组:作者赞扬五义士的义举,但也流露出“素不闻诗书之训”、“人皆得以隶使之”的门第等级观念,体现了封建士大夫知识分子的思想局限。
但是老师评价时对第二小组和第六小组的答案予以肯定,而对第五小组的答案不置可否,因为第五小组的答案不在他预设的范围内,但这个生成性答案是很有道理的。
分析:“活动单”一般包括课题名称、活动名称、活动方案等内容,是呈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活动方案等教学元素的平台,是导学的主要手段。
但是课堂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像前面那位老师束缚于预先设计好的活动单答案,而对课堂上的生成性答案视而不见,缺乏创新性,总期望学生按教者的设想作出回答,甚至“逼供”,直至达到预设答案为止。
“活动单导学”模式常见现象反思
子找 出相应 动词形式 ;③说一 句话用上 起话筒 时 , 我们在赞 叹的同时 , 也不 由想 学 习 过 程 , 组 内 采 取 “ 练 兵 ” “ 教 在 兵 、兵
一
般 过 去 时 。 教 师 在 实 施 课 堂 活 动 时 要 到 :那些 相对弱 势的学生 ,他 们在干什 兵 ” 方式 , 励小组 成员 之间互 相合 作 , 鼓
“ 动 导 模 , 探lO U N 活 单 学 式, L M S栏鳓 圜 初 C 曼
“ 动 单 导 学 ” 式 充 分 体 现 了“ 活 模 教
“ 活动单导学" 式常见现 象反思 模
● 文/ 培 叶
为主 导 、 为 主 体 、 会 与 会 学 、 性 发 学 学 个
展 与 全 面发 展 ” 相 统 一 的 教 学理 念 。 然
三 、 强 小 组 建 设 。 面 提 高 学 生 的 善 的小组考核制度 ,由过 去激励个 人竞 加 全
言知识点一般过去时, 教师设计如下练习: 活 动 参 与 率 ①给下列句子找 出相应 时间; ②给下列句
争转变为激励小组集体合 作 ,不仅 要注
当课堂上一个个 的“ 能人 ” 小 数次拿 重学生学习结果 的评价 ,更 要注 意合作
而. 目前 的 “ 动 单 导 学” 式 教 学 中 , 上 进 行 合作 探 究 活 模 出
现 了教 师 被 活 动 单 束 缚 .课 堂缺 乏 创 新
异组 同质 ” 的原则 , 要兼顾 到各 种层 次 ,
在课堂 上 , 常常看见这样 的现象 : 教 学 习时要人 人有 任务 , 个个 在准备 , 任务
者 ” 言 堂 : 动 过 程 中教 师 “ 学 ” 用 一 活 导 作 听 , 争执着读 书的顺 序 、 言的顺序 之 应该非 常 明确 , 是 发 难易 适 中 , 只有这 样 , 才 被 弱 化 等 现 象 . 导 致 活 动 单 导 学模 式 下 类的无谓争 执在产生噪音 ……教师根本 能 调 动 所 有 学 生 学 习 的 积 极 性 。 的 课 堂 低 效 甚 至 无 效 。 对 这 些现 象 。 针 笔 没有 给 学 生准 备 合作 探 究 的时 间 和空
对“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的认识和困惑
新 课程 标 准 提 出 的转 变 教 反馈 、 学习探索过程 的学法指导、 学生的合作探 : , 迪 在合作交流上有所提高 。 探究 的 式 多种多 与 学 方式 的理念 ,提高学生 自 究 、 习测试 、 练 自我矫正反馈等环节。教师设计 样 , 有分小组探究 , 人探究 、 个 小组之间交流
因此,教师要求每一个学生把他的每一篇作文
都写成小学生优 秀作文是不现实的。
我 们 评 价 作 文 时 要 学 会 用 一 双 孩 子 的 眼 针对学生习作的实际情况 ,以有利于学生作文
睛, 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 小学生作文。 一个教师 水平的不断提高为 目的,灵活运用作文评价与
我们在批改他们 的作文时要尊重他们 的劳 对孩子习作的赏识 , 绝对不是表示他的水平低 , 批 改的方式 、 方法 , 让学生能及时从本次作文中 动成果 , 力求保持学生作文的原意 , 绝不能用教 缺乏鉴赏能力 , 而恰恰 出了教师的教育智慧 。 吸取经验和教训 。
4“ .点拨” 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 运用
次把我们广大教 师推到 了课堂 性 、 趣味性等问题设计和活动单 的情景设计 , ・活动单导学 ”让学生走上讲 台为大家讲课 , 使 “ , 学 教学改革的峰尖 浪头 。站在新 学生进入角色 , 激起兴趣 , 达到全体学生 自主学 : ’ 生得到更多的锻炼机会 ,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主 的起 点 、面对新 的教 育教学形 习的 目的。 : 观能动性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 。教师依据小 势, 我开始了 自己的思考 , 想谈 2“ .导学 ” 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 ” 组反馈和 自己收集的学习信 息,解答学生学 习 导 , 谈 自己的粗浅认识和存在 的困 即开导 、 启迪之 意 , 它是启发式 教学的精髓 , : 是 过程 中的疑点 、 点。 难 当然 , 点拨并非代替 , 教师 惑 , 到大家的指导帮助 。 望得
“活动单导学”模式实施中的误区初探
◆ ◆ ◆ ◆
“
由 动单导学’ ’ 模式实施中的误区初探
◆ 李春华
( 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城北初中)
【 摘要】如果不能理解“ 活动单导学” 教 学模 式的精髓 , 会在 实施时 出现 以下误 区: 把“ 活动单”变成“ 练习单” , 出现 小组伪 合作或低 效合
作, 出现 “ 不放 心 的课 堂” 或“ 放 任 的课 堂 ” , 产生“ 机 器人 ” 教师, 导 致教 学 “ 模 式化 ” 。
却 没 有把 这 些 小 群 体 建 设 威 学 习 共 同体 , 导 致 小 组 合 作 低 效 甚 至 根 本 没 有 合 作 。究 其 原 因如 下 : 著名 教 育 家 陶 行 知 先 生说 得 好 : “ 想 自立 , 想进 步, 就须胆量放 大。 将 试
“ 活动单导学” 能真正开展 的一个 必要条件是 要建立真正 合作的学 习 单 导 学 ” 模式也不例外 , 如 果 把 它 变成 包 打 天 下 的“ 全能选手” , 就 会 导 致 教 小组 , 即学习共 同体。有些教 师只是将班 级人 员分成一定 数量 的小群体 , 学模式化 , 就会让我们的教育生态失去其健 康的多样性。
单承 载着学科知识 的生成 、 学科能力的发展 、 学科素养 的形成等重要使命 。 式” 。 如 果 备 课 组 过 于 强调 集体 备 课 , 过于强调教学 流程的统一 , 忽 视 了班
活动单导学模式实践的几个误区
“活动单导学模式”实践的几个误区“活动单导学模式”(以下简称“活动单”)是我们这个县级区域广泛推行的一种教学形式,它的课堂设计主要有以下五个部分:情景创设、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成果展示、及点评提升.它的核心思想是将第一思考时间还给学生;将第一表达机会还给学生;将第一认知反思过程还给学生.“数学+活动”构成“活动单”的基本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直接决定了学习活动的探究性质,它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的,认知建构主义认为任何人的学习都是依托其自身的经验去建构知识的. 所以,教学不但仅是传递知识,更主要的是去创设优化的学习环境,以支撑个体对知识的建构. 其次,社会建构主义强调学习是知识的协商,是一种建构的过程,从而教学就要创建一种超越班级授课制的组织形式——学习者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学生和教师都是学习者,教师应作为专家型的学习者与学生互动并在学习时共建知识的意义和分享获得知识的快乐.“活动单”正是在这样的理念下产生的一种新的课堂教学形式.“活动单”强调的是:要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交流等活动凸显出来,使学生的学习更多地成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相对于讲授式教学无疑更能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和发散性.但是无论哪一种教学模式(方法)都有它的优势和不足,因而都存有一定的局限性和适用性. 与其它模式一样,采用“活动单”展开教学活动也必须考虑到目标任务即时空限制,也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学习材料、学生的知识基础及认知水平等等因素. 教师应该理解到“活动单”仅仅教学的形式之一,它不会也不能代替其他的教学方式特别是讲授式的课堂教学,作为教师,既不能完全地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也不能走极端而彻底地抛弃讲授式教学. 张奠宙教授明确指出:“每种教学方法都有它的优势和局限性,在教学中与其强调某一种单一方法的优点和绝对性,还不如强调教学方法功能的互补性”. 因为人们对教学规律理解上的偏差和对建构主义的简单片面理解,“活动单”实践中存有着以下一些误区:教学活动.在着较大的差别. 那些基础薄弱学校或班级的学生,学习活动表现出重重困难,他们在接受新的概念,特别是抽象性概念时表现出:启动迟缓、一知半解、难记易忘等等现象,他们能在教师的启发、诱导和讲解之下,对概念有一定的理解,能模仿老师解决问题的方法、过程去解决一些简单、浅显的问题,学生才会有一定的收获,教学任务、目标就定格在这个层面上是恰当的. 在这样的学校或班级主要采用讲授法是适宜的. 如果不面对学生学习数学的水平差异性,所有学校、班级都要强推“活动单”实行教学,那么,那些连听懂相关知识都有困难的学生,他们靠自主学习能学到什么?又能交流些什么?如果还要求他们有些“发现”,这无异于赶鸭子上架了. 探究性教学的核心要素是学生具备自主探究水平. 前苏联心理学家克鲁切茨基通过大量的个案研究得出结论:有些人的大脑倾向于把空间关系、数量关系以及符号从外界刺激中分离出来,并正是最适宜于在这类刺激中实行工作,对具有数学特性的刺激做出反应时,能相当迅速地形成联系,并不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精力消耗也少.由此推及数学上的较低水平人群,因为大脑很难分离出概括关系、函数关系、抽象的数与符号之类的刺激,而且也难以用他们来实行推理和运算,所以无论是个体还是群体存有差异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活动单”中无论自主学习还是合作探究对学习活动的个体水平都有着较高的要求. 马鞍市第十三中学冯建国老师的教学实验表明:(1)发现法有利于在好班中实行,在差班中最好不采用;(2)在一个水准不整齐的班级中如采用发现法实行教学会产生较严重的成绩上的两极分化. 所以,基础薄弱的学校或班级应较少地采用“活动单”实行教学.大力倡导“活动单”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是要摈弃传统模式中机械的、无意义的教学方法,但不能所以把讲授法简单地等同于机械的、无意义的教学方法.相反,正如奥苏贝尔所坚信的:讲授法是人类文化遗产传递给后代的有效方法,教师应致力于持续开发这种语言实行教学的技巧. 他认为,学习是否有意义,不在于它是接受学习还是发现学习,而在于学习发生的条件,只要学习者表现出一种有意义学习的心理,即表现出把新学的材料同他已了解的知识建立非任意的、实质性联系的意向.在各类的教学法中,发现法的利弊是最有争议的.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关于人类的全部生活中的最独特之点,在于他能亲自发现,“活动单”推行的正是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实现发现式学习. 但也有很多学者认为发现式学习无视教学过程主要是学生学习间接知识,无视学生学习水平的差异性,无视作为“教学的数学”与“学科的数学”的不等同性,从而降低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国外的相关实践已在这方面为我们提供了直接的启示,即理应看到发现式学习的局限性,在上个世纪60年代的美国曾积极倡导、推行发现式学习,但最终只能说是一次失败的努力. 其失败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基本立场的错误. 日本学者研究发现,发现式学习比讲授法学习要多花130%~150%的时间,即学习同一材料发现式学习所用时间是讲授法学习的两倍半,因而难以全面推行.华东师范大学戴再平教授也认为:“发现法教学中有很多重大的有待于解决的问题,如怎样的教材适合发现法;发现法是否能够在不同年龄的学生、不同性质的学科、不同类型的课堂中实施等等,都能够作为研究的课题”.事实上,“活动单”是针对“满堂灌”的,并不是简单排斥讲授式教学,而是积极倡导探究式教学与讲授式教学的有机结合,因为教学时空、教学任务和班级人数等因素的制约,每节课都使用“活动单”实行教学是不现实的,也并不是每堂课都需要搞活动探究的!个人建构主义者曾武断地称:知识的教学是完全不可能的,任何外部的干涉都只能起到消极的干扰作用,难道我们的思想要陷入这般“走极端”的境地?误区之三:凡使用“活动单”的教学活动,必须要有学生的分组讨论,“合作探究”是不可缺少的环节.教学实践中,有些教师死搬硬套“活动单”,而不管问题有无讨论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有些问题过于简单,学生张嘴便能回答,教师也要有模有样地组织学生实行讨论,如在一堂公开课“圆的方程”上,教师让学生回顾了初中学过的圆的定义,给出了圆心坐标(,)C a b 和圆的半径r ,提出了怎样求圆的方程的问题,学生们很快就给出了圆的标准方程形式:222()()x a y b r -+-=,不过教师就是不管教室里学习数学的现实,按预先写好的“剧本”演了下去,仍要求学生小组讨论,教室里果然“热热闹闹”,这样的“合作探究”有什么意义! 有的问题又似嫌过于复杂,“即使学生使出浑身解数跳一跳也摘不到桃子”. 另一堂公开课“空间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上,学生刚开始学习立体几何,教师就提出了如下的问题:已知不共面的三条射线,,OX OY OZ ,求证:,XOY YOZ ∠∠的平分线与XOZ ∠的外角平分线共面.这个问题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空间想象水平才能完成证明,难度较大,执教者布置学生实行小组讨论,教室里的局面自然是冷冷清清,因为问题的水平要求已远远超越了学习者的“最近发展区”.使用“活动单”实行教学,什么问题需要分组讨论?什么又是小组讨论最恰当的时机?作者有如下建议:(1)教学中教师应在知识的关键处、思维的转折处、规律的探求处,设计交流合作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探索知识、发现问题的水平;(2)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提出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而有些问题依靠学生的独立思考是无法解决的,这时采用小组讨论学习,使学生亲自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更能有效地获得对数学方法的深刻理解;(3)开放性问题因其解决策略的多样性,答案的不唯一,而一个人的思维水平有限,很难多角度地去思考,须群策群力才能展示各种策略和结论;(4)在讨论前要给予适当的时间让学生实行独立思考,思考的问题必须在学生的知识和水平承受范围之内,同时教师要对学生有困难的问题作适时的、必要的提示或分解;(5)教师要在各个小组之间针对不同情形实行相对应的指导,对全班情况要全面掌控. 教师要深入学生中参与学生的讨论,对学生中出现的闪光点要给予表扬、激励;对于学生出现的困难并给予一定的指导和协助;对于讨论偏离主题的小组要给予暗示和调控.使用“活动单”教学,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能恰时恰点“放、收”课堂,放在学生的“悱、愤”处,收在学生的摘得“累累果实”时,须要教师具有较强的驾驭课堂的水平.误区之四:任何学龄段,小到幼儿园、小学,大到初、高中,“活动单”是无所不能的教学活动模式.众所周知,儿童大脑好像是一张可画最新最美图案的白纸,虽然儿童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但是他们知识储备甚少、认知水平簿弱,他们的学习行为应以接受性学习和模仿为主,让儿童过多地展开“探究”活动来掌握前人总结的经验、确立的真理、发明的科技成果缺乏应有的知识基础,不符合他们年龄和心理特征,极易伤害儿童的好奇心,学习的效果也很有限. 皮亚杰认为,人从儿童到青年,智力发展都要经历感觉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每一阶段都有一定的表现. 这就是说儿童理解事物一开始只能是粗浅的、表象的、直观的,没有一定的知识基础的所谓“探究”只会让孩子们觉得学习费力和陷于困惑,文化学习和人类文明继承的效率低下,也会普遍地挫伤儿童学习的积极性和进取心,所以对于儿童应谨慎地考虑用“活动单”实行教学. 当然,作者并不反对在儿童具有相对应的知识贮备时,在教学的某些环节上采用“活动单”实行教学.当然使用“活动单”还会遇到其他各种困难和问题,需要我们积极地去探索和反思. “只有在开发者对设计所依据的理论有反思性理解时,有效地教学设计才成为可能”. 另外,我们应该加深对“合作学习”本身的理解,以下的思想特别重要:“合作学习”并非仅仅指学生间的互动,也应包括师生间的积极互动,特别是学生“思维障碍排除”、“思维的必要优化”等方面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总来说之,使用“活动单”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注意防止“两极化”的思维方式,即将教学简单地区分为“建构主义的教学”与“非建构主义的教学”. 我们不应该将学习者的主动建构与向他人学习绝对地对立起来. 恰恰相反,在明确肯定学习者的主体地位的同时,也必须清楚地指明向他人学习,特别是教师的指导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参考文献:①张奠宙. 数学教学研究导引. 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年5月②张小贵. 谈数学教学成果的合理运用. 数学通报2007第8期③高文徐斌艳吴刚. 建构主义教育研究.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年2月④缪建新. 高效课堂:模式与案例. 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12月。
高中语文课导学模式的建立实践分析
高中语文课导学模式的建立实践分析一、引言语文课是中学阶段学生学习的重要课程,它不仅涵盖了语言文字知识的学习,还有文学、修辞、写作等方面的内容。
当前很多学校的语文课教学存在着教师主导、学生被动的现象,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不佳。
建立高中语文课的导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全方位学习,已成为当前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将分析高中语文课导学模式的建立实践,并提出一些可行的改进措施。
二、当前高中语文课教学存在的问题1. 教学内容单一当前许多学校的语文课教学主要围绕课本内容展开,内容单一,缺乏多元化和个性化教学。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 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由于教师主导的教学方式,学生在学习中缺乏动力,缺乏主动性和创新性。
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佳。
3. 课堂氛围不活跃因为教师主导的独讲模式,课堂氛围单一,学生参与度不高,缺乏积极互动,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三、高中语文课导学模式的建立在高中语文课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动力。
可以采取开设语文学术兴趣小组、组织文学社团、参加语文比赛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教师也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2. 多元化的教学内容在高中语文课教学中,应注重多元化教学内容,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展有关文学作品、历史文化、现实社会问题等方面的学习,丰富学生的课堂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优化课堂教学方式在高中语文课教学中,应优化课堂教学方式,采用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课堂互动等教学方式,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建立实践分析1. 针对多元化教学内容,可以将语文课的内容扩展到文学创作、文学欣赏、修辞分析、写作指导等方面,使学生在学习中既可以欣赏优秀的文学作品,又可以了解文学知识和修辞技巧,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语文导学案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教学探索语文导学案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吴静目前,导学案教学正处在研究分析阶段,导学案体系还不完善,还存在很多问题。
教师需要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并针对存在的问题积极采取调整对策,充分发挥导学案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一、存在的问题1.模式单一导学案的作用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文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但是,从语文导学案教学现状可以看出,导学案的模式过于单一,教师把问题简单罗列出来,这样就失去了导学案教学的意义。
单一模式的导学案无法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学生也无法抓住学习的重点。
2.缺乏创新很多教师在制作出一份导学案以后,无论讲解任何内容都是用这一份导学案,没有任何创新和调整,这样根本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要想充分发挥出导学案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教师必须不断调整和创新导学案的形式,不同的教学内容应该采用不同形式的导学案,这样才能实现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
教师只有不断创新导学案的形式和内容,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率。
3.目标不明在制作导学案之前,教师一定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合理确定导学案制作目标。
通过导学案,学生可以了解学习的内容和重点,教师也可以利用导学案考查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
但是,很多教师为了节省时间,直接把教学目标作为学习目标,这样就无法发挥出导学案的作用。
要想充分发挥出导学案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教师必须明确导学案的教学目标,详细分析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导学案的内容必须具有针对性,不能盲目。
二、解决的对策1.创新形式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合理制作导学案,不同的教学内容应该采用不同形式的导学案。
教师可以在制作导学案的过程中,不断变化颜色或格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一部分教师没有真正理解导学案的意义,把导学案变成学生的课后作业,这样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压力。
事实上,导学案主要应用于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找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进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活动单”设计存在的误区及对策
“活动单”设计存在的误区及对策“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倡导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活动单设计的基本理念就是将第一思考时间还给学生,将第一表达机会还给学生,将第一体验过程还给学生,将第一认知反思还给学生。
由于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比较新颖,所以在课堂上学生的胆子比以前大了,表现比以前好了,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到的知识比以前多了。
但是,随着对“活动单”的使用,部分老师在设计“活动单”时也出现了一些误区。
一、“活动单”设计的误区1.“活动”设计的活动花样多,没有实际意义。
有些教师常常让学生课前完成活动单上所有内容,上课的过程中就用多媒体呈现相关问题,要求立即开始讨论。
各小组讨论后进行汇报时,结果却不尽人意。
教师觉得应该“合作”了,学生就得迅速合作;教师觉得应该汇报了,即使学生讨论得正热烈,也必须停下来,进行汇报。
请学生回答时,如果发现学生不是按照自己事先设计好的思路回答,教师就会手足无措,要么匆匆让学生坐下,要么由老师自己公布答案。
还有教师设置的问题与学生的实际水平不相适应,2.重视练习,轻视交际。
为了成绩,部分老师的“活动单”设计,你细看才发现基本上是习题的堆积。
“活动单”缺少思维碰撞、缺少趣味性、形式单一,一些“活动单”实际上就是简单的教案与练习题的综合篇,根本无活动可言,以至于学生一拿到活动单,就认为要开始做习题了。
二、对“活动单”设计的几点建议首先,“活动单”上的每个活动都是应该为教学内容服务的。
所以,不管是在导入部分,还是在传授新知识的部分,都要重视活动设计的意义及学生的完成情况,不能只是简单的“活动”。
活动主题要明确:一个引人注目的活动主题,再加上明确的活动要求。
师生在井然有序的氛围中开展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和感受“真实” 的语言,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主动地进行语言实践和语言交流,真正使语言技能发展成为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
明确活动的内涵。
英语活动课教学,应该是通过创设和营造真实有意义的英语文化环境和语言环境,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采用听、做、说、唱、玩、演的方式,以活动为核心组织教学,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语言实践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表达,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英语,并用英语进行交流和做事情,重点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
如何解决“活动单导学方式”中的五组矛盾
如何解决“活动单导学方式”中的五组矛盾中国传统教育良莠并存。
从其消极的一面看,它以“教”为中心,过分强调教师的预设,习惯于将知识嚼碎送给学生,忽视课堂上的动态生成;教师往往经验作主,居高视下,越位代办,这样就在较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生成。
课堂教学迫切需要把课堂学习的“主权”归还学生,真真切切地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和谐宽松的育人环境,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在全国实施规范办学、推进素质教育和江苏“教育新政”的大背景下,我们课堂的实际教学时间相对减少,一方面需要达成“三维目标”,另一方面还要致力于学生潜能的开发、创新能力的培养。
面对这一挑战,我们学习借鉴并吸收了“洋思经验”、“杜郎口模式”、“活动教学”的合理内涵,植根校本,以“活动”为抓手,以小组合作为平台,变革课堂教学,经过初步探索与尝试,推出教学新模式,即“活动单导学方式”。
所谓“活动单导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实际,以课标为纲,以课本为例,以学生为主线设计的活动方案。
此模式的起点、过程、终点均是“活动”,“活动”更是课堂教学的灵魂。
学生在“活动单”的引导下完成学习任务。
说得更直白些,“活动单导学”就是把课堂教学的流程、学习内容的重点难点、学习中的反馈以书面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对自己所要做的事、所要讲的话做到心中有数,按“单”开展学习,从而避免课堂学习中无谓的“枝蔓”,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活动单导学方式”教学实践中,我们有了一定的认识及收获,同时也遇到一系列具体问题。
通过积极探索、深入实践,戴着镣铐跳舞,我们找寻到了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澄清了一些模糊的认识。
“课堂教学”不应是教师一个人的事情,不应单纯是教师个人的精彩,课堂的精彩应是师生互动的精彩,课堂的主角是学生。
因此,教师在这种模式下教学就必须切实解决好以下五组矛盾。
一.“活动单导学方式”与课堂教学进度之间的矛盾在“活动单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中,由于大量增加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时间,同时又无法预测学生在多长时间内能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于是就出现了课堂教学时间与预先设计的时间有较大出入的现象,无形之中影响了教学进度。
活动单导学模式常见问题及解决策略
“活动单导学”模式常见问题与解决策略如皋市精湛学校朱永宏“活动单导学”常见问题并非说“模式”本身存在问题,而是指咱们在具体的实践和操作进程中显现的一些需要咱们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现结合自身的实践与试探,从小组活动、班级展现、学科特点、教师引导等四个方面,向大伙儿汇报一下自己不够成熟的方式。
一、如何让小组活动达到自动化、自能化?去年十一月份,我市组织了“活动单导学”课堂教学展现活动,咱们学校有幸成为西片“教学展现点”,在教学展现后,我听到很多教师感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很活跃,课前必然做了大量的预备,不然课堂不可能如此出色。
我明白感慨的缘故,因为学生小组活动的超卓表现,和学生课堂的出色评判和补充出乎听课教师们的意料。
小组活动如何达到“自能化”,成了听课教师们的困惑。
其实,这并非奇怪,因为咱们学校在此前一段时刻也曾为此困惑,但通过研究试探,和教研室刘主任、陈兰教师的指导,咱们学校就小组的活动开展和如何展现评判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咱们以为,只要对学习小组进行有效的培训,明确要求,授之以法,小组活动的“自能化”是完全能够实现的,它不仅能够解决以往活动耗时的问题,也能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
在语文课堂中,咱们对学生小组活动和展现提出了以下要求:1、了解活动单的组成。
第一,让学生了解语文活动单的组成。
专门是三年级方才升入四年级的学生,因为第一次接触活动单,更要引导学生熟悉了解。
咱们的活动单一样由三大部份组成:1、学习目标,2、活动方案,3、检测反馈。
活动方案一样包括三个活动,每一个活动的第一小点是自主学习,第二小点是组内活动,第三小点是全班交流展现。
学生明确了活动单的组成部份,利历时才能心中有数,何时该做什么事就能够自但是然,无需教师作过量的引导和说明,这是小组自能活动的前提。
2、明确组长的任务。
活动单导学中组长的作用不言而喻,每一个活动中的组内活动都离不开组长的组织安排。
每一个活动中的第一项自主学习完毕,组长要迅速召集本组学生开始交流。
“活动单导学”模式下部分学生不作为现象的原因及其矫正
鞠海峰活动单导学模式给课堂教学带来的变化是显而易见的: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意识得到了加强,学习积极性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我们也不难发现在小组合作过程中,每个合作小组内总有那么一两个甚至更多的成员不能积极参与问题的讨论,对问题缺乏自己的深入思考,只是做组内其他成员的应声虫,或者干脆在一旁作壁上观。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部分学生的不作为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部分学生囿于传统的学习观念,不适应活动单导学模式。
因为活动单导学模式毕竟是全新的教学模式,推出来还没有多长时间,部分学生还没有完全适应,他们习惯于传统课堂上老师提出问题后,给他们现成的答案;习惯于课堂上老师讲,他们听后记课堂笔记;也习惯于传统课堂上座位的格局。
对活动单导学模式下,课堂上发给他们的活动单有一种不知所措的感觉,对以小组为单位的新的座次格局很不适应。
二是部分学生由于知识
鞠海峰活动单导学模式给课堂教学带来的变化是显而易见的: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意识得到了加强,学习积极性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活动单导学模式存在问题及思考工作心得
活动单导学形式存在问题及考虑工作心得活动单导学形式行进在我校的每一个课堂,我的四(4)班也不断的在理论中尝试,在尝试中不断追求更好。
时下,我最感困惑的是这样几个问题:
1、在绿树课堂的理念中,孩子们的备学完成的不错,有些课程通过备学根本就解决问题了。
课堂(:)上,通过小组合作进展适当的拓展,孩子们的思维比较活泼,但是有时,思维缺乏理性的深度,该动时动,该静时静,适当的时候动静结合,节奏的把握不够准确。
2、孩子们在非常冲动的情绪之下,对于问题的质疑、补充,有时的语言略显稚嫩,课堂会时不时的产生一种无序,变无序为有序,需要一段时间,在情境之中,又不能伤害孩子的积极性,课堂的极度调控有一定的难度。
3、孩子们之间的互网相点评,有时已经比较到位了,小组中的“协同共进”进展的不错了,难免在组与组之间的得分拉开一定的差距,有些小组成员对于现实的“分数”难以承受,形成了部分的一些无效活动。
在困惑中不断地反思自己的课堂,将每一个环节进展剖析,恳请路过的各位博友不吝赐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活动单导学”模式中的误区及其对策摭谈
新一轮课改在全国各地轰轰烈烈地向纵深发展,如皋教育界积极践行课改理念,努力探索和寻求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区域教育教学实际,探索出了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活动单导学”。
经过近几年的实践,大家欣喜地看到:我们的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没有差生,只有差异;我们的学生勤于学习、善于合作、勇于表达;我们的老师敢于放手,“授人以渔”;我们的课堂生动活泼,优质高效。
当然,和所有改革一样,语文课堂的教学改革也不是十全十美的,更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笔者研究发现,有些“活动单导学”课堂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于是进行了反复思考研究,找出了相应的对策,期望这种模式日臻完善,发挥出更大的教育教学效能。
误区一:活动单设计模式化,弱视生成性资源
问题再现:
在设计《五人墓碑记》一文活动单时,X老师设计了如下问题:如何评价本文的思想内容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学生经过小组合作探究,对“局限性”给出以下三个答案:
第二学习小组:作者看不到明王朝衰亡的趋势,却寄希望于“待圣人出”力挽狂澜,这是不切实际的。
第五学习小组:本文中所谓的“义”是站在封建统治阶级的立场上反对阉党,而不是站在劳动人民的角度维护广大劳动人民群众的“正义”。
第六学习小组:作者赞扬五义士的义举,但也流露出“素不闻诗书之训”、“人皆得以隶使之”的门第等级观念,体现了封建士大夫知识分子的思想局限。
但是老师评价时对第二小组和第六小组的答案予以肯定,而对第五小组的答案不置可否,因为第五小组的答案不在他预设的范围内,但这个生成性答案是很有道理的。
分析:“活动单”一般包括课题名称、活动名称、活动方案等内容,是呈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活动方案等教学元素的平台,是导学的主要手段。
但是课堂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像前面那位老师束缚于预先设计好的活动单答案,而对课堂上的生成性答案视而不见,缺乏创新性,总期望学生按教者的设想作出回答,甚至“逼供”,直至达到预设答案为止。
这样的课堂看似顺畅圆满,实则机械低效。
学生在课堂上实际扮演着配合教师完成课前预设活动的角色,这是教师的悲哀,更是学生的悲哀。
对策: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作出相应的变动。
” 实践告诉我们,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是教学从有序到无序,再到有序的过程,预设教学被打乱,需要教师具备广博的知识和随机应变的能力。
同时要认识到,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不会影响学生的整体发展,对课堂上出现的生成性资源,我们要即时利用,合理整合,给课堂教学“锦上添花”。
由此可见,课前设计的活动单只能是预设,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该关注学生的多向反馈,即时调整,鼓励学生提出预设以外的问题和答案,这样才能让学生始终处于对知识的渴求状态,保护学生的创造性、主动性,把语文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误区二:活动过程丰富热烈,课堂效率却很低下
问题再现:
在课文《雷雨》的教学过程中,活动单设计让学生讨论归纳周朴园的人物形象。
学生“热热闹闹”地开始讨论,展示成果的时候,有的学生东一句西一句,有的甚至说到周朴园“养小蜜”、“有艳福”等内容,还有一个小组几个人合作画出了周朴园的画像,这些答案不成体系甚至荒谬。
教师面对学生的“成果”很兴奋,认为学生活动得很到位,课堂生动活泼。
分析:活动是指“学生主动作用于教学内容的方式及其过程”,包括内在的思维活动、物质操作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活动”是“活动单导学”的主题,通过“活动”促进学生发展是“活动单导学”的根本目标。
诚然,活动单导学模式无疑应该做到内容和形式具体形象,活泼有趣,让学生喜闻乐见,学得轻松愉快,但是像前面这位老师那样课堂上片面追求活动形式的趣味性、生动性,为了“活动”而“活动”,忽略课堂主题,近乎浮华的语文教学,那就热闹有余,实效不足了。
对策:活动单导学必须根据教学的目的、内容的实际需要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设计具体可行、易于操作的方案,特别要考虑什么样的教学内容适宜采用什么样的活动形式,怎样的活动过程对实现教学三维目标有促进作用,并在活动的各个阶段正确引导、调控学生,使课堂活动既有声有色,又实实在在,每个学生既乐意参加,又都各有收获。
课堂评价不是以课堂热闹的程度为标准的,而是以学生在知识和能力上的收获为尺度的。
误区三:教师导学形式化,形成课堂真空
问题再现:
作文讲评课中,有位老师为了完成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讨论和自主探究以及教师导学这些环节,教师仅仅将班上学生的优秀习作印发给全班同学,而后要求学生分组讨论这些优秀习作得高分的主要原因,最后布置新题开始作文。
整个课堂教者讲话极少,于是得意: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体现!
分析:“导学”是教师通过创设情境、点拨启迪、评价提升等手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要包括导趣、导思和导行等。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性是“活动单导学”的基本策略,而这位老师的作文评讲就缺乏“导学”的过程。
“活动单导学”实质上仍是一种双向教学模式,而非单向自学模式,既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新课改下的“活动单导学”课堂无疑必须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主,教师切忌越俎代庖,但并不意味着像前面这位教师那样放任不管,让学生自由“活动”,放马南山。
诚然,传统教学模式“教师是演员,学生是观众”,但我们也切不可矫枉过正走极端,变成“学生是演员,教师是看客”,这与“活动单导学”是背道而驰的,也不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新课程理念。
对策:教师必须增强课堂责任意识,课前对活动单的设计,课堂活动中的组织、引导、点拨,活动结束后的总结、点评等等,都需要教师为此付出心血和汗水。
教师必须重视“导学”,讲究“导学”的艺术,相机行事,灵活应变,充分发挥教师的“导学”功能。
高中语文“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的独特价值已经在近几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得到体现: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学习兴趣浓了,胆子大了,热情高了,这样的课堂,这样的状态,在改革之前是无法想象的。
同时大大加快了教师队伍专业化的进程,许多原本名不见经传的语文老师脱颖而出,成为教学能手。
区域办学绩效显著提升,学生素质得到整体提高,社会满意度也日渐提升。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让我们不断完善这种教学模式,希望笔者提到的这些误区不再成为“活动单导学”的瓶颈,让“活动单导学”模式在语文课堂上结出更为丰硕的果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