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单导学模式与活动单设计原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活动单导学模式与活动单设计原则

新课程把“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确定为教学目标,从一定意义上说要实现“三维目标”,依赖于教师课堂教学中变“教”为“导”。“活动单导学”模式就是根据教学内容的目标与要求设计“活动单”,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探索,即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答疑解难——评价点拔——检测反馈等程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指导性实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其关键在于:(1)通过“活动单”呈现教学目标、内容、方案,内容包括课题名称、活动目标、活动方案等;(2)教师利用“活动单”对学生进行导趣、导思、导行的导学活动。活动单作为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平台,其编制质量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下面就“活动单”设计谈一些看法。

一、教学目标确定上,教学的要求与学生的学情结合

“活动单导学”课堂教学的目的就是要通过“活动单”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究、生成知识,打造高效课堂。“为学习设计教学”,这是一种教育理想,可现实中不可能同时满足几十位不同的学生而设计,但我们的教学设计是能够尽可能去满足大多数学生的学情的。教学中我们要把握好教学的“度”与“量”,既不过分拔高,也不随便降低,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优化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目标确定要一定要科学合理,面向全体学生的具体学情,同时也必须符合考试说明、课程标准的要求。超越考试说明要求的内容或超越学生学情的活动绝对不要设计进来,否则就会浪费宝贵的教学时间或者是不能高效地实现教学目标。

例如:新课程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1课《夏商周政治制度》,根据课程标准与考试要求,夏商政治制度的内容就可以不进行活动设计,重点围绕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设计活动,确保能够突出课时教学的重点。另外,由于学生在初中已经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已经了解了一部分,在活动设计时就尽可能设计由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解决的问题来处理这部分内容,教师才能将有限的点拔时间、精力花在重点问题上,确保教学重点突出、学生学习到位。

二、活动主题的确定上,教学重难点与知识整体性结合

“活动单教学”的每个环节均要占用一定的时间,不给学生充裕的思考或活动时间就不能进行深入思考和进行必要的交流,活动后大多需要进行答疑解难、评价点拔。而一堂课的时间是固定的。因此,每堂课的活动设计不宜过多,这就要求我们活动单的设计的几个活动主题必须是教学重难点内容,否则不仅可能会出现忽视了重点、难点,而且还会对教学进度造成影响。

“活动单导学”基本上是每节课都要视具体情况安排几个活动,确保教学的重点是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活动方案之间可能相对独立就可能导致教学内容的整体性相对下降,毫无疑问这对学生从整体上构建知识是十分不利的。因此,在每个课堂或相对独立的教学内容的导学中就一定要安排一个从整体构建知识的活动。

例如:《夏商周政治制度》这一课,设计时分别就重点内容分封制、宗法制设计活动后,再设一个“观察《西周宗法制与分封制关系示意图》:描述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关系,概括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征”的活动,此活动既能加强学生对这两个制度的关系的理解,又能有助于学生对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加深理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整合。再如:每单元均要让学生明确本单元的主题并从宏观上把握整体的知识结构,活动单的设计就要有整体性。如:必修1第3单元复习时,必须要进行整体设计,可以设计表格,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英、美、法、德四国的代议制,在表格中学生也可以将四个国家的代议制进行比较。

三、活动方案设计上,可操作性与逻辑性、灵活性、趣味性结合

所谓可操作性就是说,活动要切实可行,要求要明确、细化,让学生明确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活动单上注明要学生完成活动的操作步骤。如:阅读课本哪些文字;思考什么问题;先自主探究,后小组合作探究;要求形成什么要求的文字成果,等等。

历史学科的思维是有逻辑的,活动方案中的具体活动设计一定要体现阶梯型和递进性,尤其是

复习课,由于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一般一个专题或主题的切入通常都是从是什么到为什么再到怎么样的顺序进行设计。问题设计还要有一定的挑战性。如果设计问题缺乏理性又过于简单,学生的兴趣就很低,所收到的功效也更低。

“活动单”中的问题设计要有一定的灵活性。兼顾操作性和学科思维可能会造成设问过细,显然是不利于学生的探究性发挥,更不利于教学过程中导学的灵活性。尤其是学生学习中发现的新问题往往是最有价值的问题,而有价值的问题又是学生最需求的问题。作为教师应及时地组织引导学生各抒己见,创设交流、合作、探究的氛围环境,让学生间形成思维碰撞,得出问题的结晶,真正成为做学习的主人。为此,我们在活动设计上要兼顾灵活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创设学习氛围,引起学生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迅速而正确理解教学内容,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因此,活动的形式要多样化,示意图、表格、文字材料、填空、漫画等多样的形式会让学生减少疲劳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如分封制与宗法制可以用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新课程中强调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因此,教师设计的问题要切合学生实际,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如:在必修2第十四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一课中设计一个以“中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使用手机,弊大还是利大”为题展开讨论。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大程度的提高了教学实效,更为重要的是促进了学生在活动中加深了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

四、课堂反馈训练上,巩固知识与分层、逐级提升结合

学生的解题能力除了通过课上有质量的活动设计,精选习题进行有效训练也是提升解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课堂训练是无疑是学生是消化、巩固课堂上所学知识,并将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的重要途径,也是课堂教学效果及时反馈的需要。

选编习题要针对考试的重点内容和重点方法进行训练。为此,一是要对学生分层提升。由于学生的学力方面存在差异。如果让全体学生不加区别地去完成同一训练内容,必然会产生“吃不饱”或“吃不了”的现象。因此,要实施分层训练,根据学生的不同学力设计出深浅度相宜的分层内容,指导学生分层训练,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收获的喜悦,那样,学生就不再是“苦”读,而是“乐”学。二是要在教学阶段上实行逐级提升。尤其是在新授课和一轮复习中习题要更加注重基础性,同时兼顾能力提升。一些现成的综合性的题目的设问的综合性强,那样的题目在平时做,学生容易有悬在空中的感觉,甚至会误认为一些基础知识用得不多而放松对基础知识的巩固、强化,也不利于学生对学科树立自信。但是,体现学科基本思想和历史基本方法的习题要训练。总之,要在有效的强化训练中夯实基础,在夯实的基础上“凸显能力”。

笔者认为,“活动单导学”课堂教学,就是要努力建构一种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最佳发展的教学方式。只有抓住教学方案设计的“四结合”,才能促进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并实现教学的高效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