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27课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部编版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诗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的内容和深层含义。

掌握诗歌中的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鲁迅先生的伟大精神,激发学生对鲁迅的崇敬之情。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诗歌的内容理解与情感体验。

诗歌中的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难点:诗歌深层含义的理解和感悟。

诗歌情感的表达和朗读技巧。

教学准备:诗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的文本。

多媒体课件,包括鲁迅的生平介绍、诗歌朗读示范等。

学生讨论用的小组讨论纸和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情境创设:教师播放一段有关鲁迅的视频或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提问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鲁迅是谁吗?他有哪些著名的作品?他为什么被尊称为“民族的脊梁”?教师简单介绍鲁迅的生平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3. 激发兴趣:展示鲁迅的名言,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引导学生思考其意义。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 自由朗读: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 检查朗读:请几位学生朗读诗歌,教师及时纠正发音和语调。

3. 整体感知:教师提问:这首诗歌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初步理解。

三、细读诗歌,理解内容1. 逐句解析:教师逐句解析诗歌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每句诗的意思。

例如:“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引导学生思考这句话的含义。

2. 讨论交流:分小组讨论诗歌中的关键句子,每组选择一个句子进行深入讨论,并汇报讨论结果。

3. 教师点拨: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进一步解释诗歌的深层含义。

四、学习修辞,感受语言魅力1. 修辞手法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第27课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部编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第27课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部编版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学设计一、教材简析《有的人》是诗人藏克家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而作,诗人参观了北京的鲁迅故居。

看了鲁迅先生生前工作过的地方,联想到鲁迅一生不懈的奋斗,诗人感慨地说:“人民的爱憎是分明的,对于为革命作出杰出贡献的人,人民是永远不会忘记的。

”由此他写下了这一首哲理诗。

这首诗用对比的方法说明哲理,诗中提炼了几个具有高度概括性的形象,在对比中深化主题,从而抒发纪念鲁迅先生的感受,颂扬鲁迅先生“俯手甘为孺子牛”的革命精神。

嘲讽和鞭挞了反动统治者的丑恶行径,同时向我们提出了人生价值的重大课题。

在学习时,要通过反复的诵读、揣摩、品味,把握诗人感情的脉搏,加深对诗歌主旨的理解。

二、学情分析学生尽管是第一次接触鲁迅,但在有了前面几篇课文的学习基础上,他们对鲁迅先生的感人事迹和精神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加上我之前让学生上网去搜集关于鲁迅的资料,他们应该不难理解本诗赞颂像鲁迅这样无产阶级革命者的甘为人民和革命献身的伟大精神。

只是本班学生朗读的基础不是很好,在诵读中体味诗歌感情上也许存在一定难度。

三、教法设计本篇课文采用了对比的手法,诗人在诗歌中的爱憎分明,感情强烈,应该让学生在阅读和诵读中加以体会,为此我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1.讨论法: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前一种人”和“后一种人”的表现及结局不同,理解这两种人分别是什么样的人,进而赞颂哪些人,贬斥哪些人。

引导他们去自主探究、和同学交流课文内容,感受自学成功的喜悦。

2.诵读法:在理解了诗歌的基础上,诗歌要用感情去读。

通过诵读,学生在大脑中能产生意象的联想,从而加深对诗歌的体验。

为此,教学中要让学生多方位去读,多形式去读,同时教师也要指导朗读和范读,让学生在读中体味诗意和诗情。

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教学重点:在朗读中理解诗的深刻哲理。

教学难点:通过诗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鲁迅为代表的革命战士的伟大精神,培养“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革命人生观。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范文三篇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范文三篇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范文三篇鲁迅的文章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份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范文一文本分析:这首诗是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而写的。

诗歌通过两种人的对照,对“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人倾注了无限深情,表达了崇高的敬意;而对高踞在人民头上的人,则无情地揭露,表明了满腔的愤懑。

诗歌的独特之处在于表现了具有哲理意义的主题:人是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而活。

教学本课时,教师应注意结合学过的课文,使学生在充分感受的基础上加深对诗句的理解和体会。

对比是这首诗的主要写法,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还可在理解整首诗诗意的基础上,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写了哪两类不同的人,他们的境遇又有什么不同,从中感受到要像鲁迅先生一样,做一个真正有价值的人。

这首诗意蕴深厚,但教学时注意不要把本首诗的主题过分拔高,要从学生实际出发,让他们在加深对鲁迅的了解的同时真切感悟到做人的真谛。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培养鲜明的爱憎感情,懂得一心为人民的人将获得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灭亡的道理。

2.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体会运用这种手法的好处;理解课题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点:学习鲁迅的伟大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运用这种手法的好处。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诗句。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谈话导入,揭示新课。

导语:同学们,通过对本单元前几篇课文的学习,我们对鲁迅先生有了更多的了解。

毛泽东曾这样评价鲁迅先生:(出示课件,教师朗读或者指名让学生朗读。

)“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

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宝贵的性格。

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强、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27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27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

27*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了解鲁迅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2.了解诗歌中的对比手法,并体会运用这种手法的好处,多角度、多层次地朗读,在读中悟诗情,悟诗意,悟写法。

3.指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生的价值,树立高尚的人生观。

4.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美的情操,明白为人民服务的人在人民心中“永生”的道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重点读懂诗歌内容,了解鲁迅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难点了解诗歌中的对比手法,并体会运用这种手法的好处。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了解背景1.同学们,上课前老师带给大家一句名言:“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你们知道这是谁写的吗?(鲁迅)2.对于鲁迅,你对他都有哪些了解呢?3.同学们,鲁迅先生离开我们已经有83年了。

83年的时间,岁月的风尘并没有把这个名字掩埋在历史深处,相反,他的名字随着时间的流逝更加光彩夺目。

鲁迅先生身上有什么独特的魅力让他得到了这么多人这么持久的爱戴呢?从《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文章中同学们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

这节课,我们再走进著名诗人臧克家先生在1949年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挥笔写下的经典诗篇《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4.介绍写作背景。

课件出示:1949年10月19日,是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纪念日。

当时,全国各地人民第一次公开隆重地开展了各种纪念活动,现代著名诗人臧克家亲自参加了首都人民的纪念活动,瞻仰了鲁迅故居,“对着这遗迹,回忆鲁迅的一生,”心里感慨万分,便于11月1日写了这首诗。

此诗自发表以来,一直受到读者喜爱,广为流传。

指名读背景介绍。

二、初识文本,指导朗读(一)看视频,听课文录音,谈体会。

1.看视频,听朗读录音。

课件出示:听完录音,思考:你觉得朗读得怎么样?你从朗读中听出了什么?2.学生小组内交流听后感受。

(二)生自由朗读,初步感知。

1.教师强调:诗歌重朗读,要读出节奏、重音、语气、语调、情感等。

第27课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学设计(部编版六年级上册)

第27课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学设计(部编版六年级上册)

第27课《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这首诗是1949年11月1日为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而写的,因此副标题是“纪念鲁迅有感”。

但是这首诗不只是单纯写对鲁迅的怀念,而是通过与鲁迅截然相反的“有的人”的对比,批判了那些骑在人民头上的统治者和压迫者,热情歌颂了鲁迅先生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号召人们做真正的有价值的人。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能正确读写“俯、垮、不朽、情愿”等字词。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3.能找出诗中运用的对比手法,并理解其好处。

(二)过程与方法:1.在读的过程中理解对比手法的运用。

2.在品味赏析中体味爱憎分明的情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鲜明的爱憎感情。

2.学习鲁迅先生的伟大精神,树立高尚的人生观。

【教学重难点】理解文中提到的两类人,体会对比手法的运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去世,国民党反动派血腥镇压人民,不允许人民悼念鲁迅先生,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先生逝世13周年纪念日,全国各地才第一次公开地隆重纪念他。

臧克家亲自参加了首都的纪念活动,目睹了人民群众纪念鲁迅的盛况,并瞻仰了鲁迅在北京的故居。

他深切追忆鲁迅为人民鞠躬尽瘁的一生,百感交集,于1949年11月1日写了《有的人》这首短诗。

(板书课题)二、作者简介:臧克家,现代著名诗人。

193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烙印》。

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以后又相继出版了《泥淖集》,《呜咽的云烟》,《泥土的歌》,《春风集》,《欢呼集》及《臧克家诗选》等诗集。

三、初读诗歌,整体感知——音读。

(一)师有感情地诵读全诗。

学生边听边完成下列要求:1.给每个诗节标上序号。

2.在听的过程中,解决字词。

(二)自由读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教师重点指导下列字词的书写:俯、垮、不朽、情愿四、品读诗歌,理解内容——意读。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逝世,巴金亲自抬棺,在后来的回忆录里,巴金谈了他的感受:“我仍然有这样一种感觉,他不会死,他怎么会死呢?他那抽着烟含笑谈话的姿态永远不会在我眼前消去……”,鲁迅的朋友斯姆特莱也这样说:“鲁迅之死,不仅给我个人带来悲痛,也是民族的悲剧,他并非无目的而活,也不投身于掠取财富、权利和地位……”(一)从文中找出能体现这两段话的文字:1.“他不会死,他怎么会死呢?他那抽着烟含笑谈话的姿态永远不会在我眼前消去……”2.“他并非无目的而活,也不投身掠取财富、权利和地位……”(二)就上面的问题,深入理解课文前半部分。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27课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部编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27课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部编版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学资料,请参考使用!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材简析:这首诗是著名诗人臧克家1949年在北京参加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纪念活动时所作。

诗歌对比强烈、语言朴素、节奏明快。

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培养鲜明的爱憎感情,了解为多数人活着的人将得永生的道理。

2、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写作手法,体会运用这种手法的好处。

3、初步欣赏诗歌,对现代诗充满兴趣。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诵诗歌,理解诗歌。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准备:有关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谈话法)(出示鲁迅照片)同学们,你们认识他吗?你们知道鲁迅是一个怎样的人吗?(学生分别回答)可是在1936年的10月19日这位伟人却在上海与世长辞,他最后的遗言是:赶快收殓,卖掉,拉倒,忘记我,管自己的生活。

同学们,人民真能忘记他吗?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臧克家的《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来更深刻地了解这位伟人。

二、走进作家与写作背景(出示幻灯片)三、学、教1、学习“怎样读好这首诗”出示自学提示:A理解出示的指导朗读的方法和你附近的同学配合,进行自由朗读练习。

B老师读每一节的前半句,同学们读后半句。

C全班齐读,注意重音、停顿和感情地把握。

练习朗读。

2、整体感知出示自学提示:A诗中似乎写了很多人,他们可以分为几种类型?B本文主要采用的表现手法是什么?C本文结构怎样划分?每部分讲些什么?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文。

学生汇报,教师或引导或补充。

3、品读第一部分出示自学提示:A齐读本节诗,思考两个“活”、两个“死”字的含义。

B思考作者对两种人的态度。

学生汇报,老师适宜指点。

再读本节。

2、比较品味第二、第三部分出示学习目标:自由朗读,边读边思考:A这两部分在内容上有什么联系?B两种人有怎样不同的表现?两种人不同的表现对应怎样不同的结局?学生汇报后出示以下句子理解:A:1、“把他摔垮”;2、“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3、“他们的下场可以看到”。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精华版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精华版教案

28*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体会鲁迅先生为人民献身的美好品质和高贵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语言运用:能用合适的情感基调来朗诵这首诗,并体会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思维能力:能通过诗歌中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感悟“两种人”的不同。

审美创造:理解诗歌历史背景和主要内容,体会鲁迅的伟大精神。

【课前解析】关注文本:这首诗是为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而写的。

诗中不只是单纯地写对鲁迅的怀念,还通过和与鲁迅截然相反的“有的人”的对比,批判了那些骑在人民头上的统治者和压迫者,并且热情歌颂了以鲁迅先生为代表的那些人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号召人们做真正的有价值的人。

关注结构:第一部分(第1节)开门见山,以两种对立阶级的人为代表,提出了不同的人,其生与死的价值和意义迴异的观点。

第二部分(第2~4节)从两种人对待人民的不同态度中,热情赞颂鲁迅甘为子牛的伟大精神。

第三部分(第5~7节)从人民对两种人的不同态度中,抒发了作者及人民永远怀念鲁迅的深厚感情。

关注描写:通篇采用对比的表现方法是本诗的主要特色。

每节诗的前两句都指反动统治者,他们虽然“活着”,但在老百姓的心目中是“行尸走肉”,他们欺压百姓,下场可耻。

每节诗后两句都是指鲁迅以及像鲁迅这样的人,他们虽死犹生,永远活在人民心中,赢得人民的尊敬和歌颂。

【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能借助本单元的课文和相关资料,感受鲁迅的人物形象。

(重、难点)【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导入:这节课,我们将走进著名诗人臧克家先生在1949年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挥笔写下的经典诗篇《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去深入了解鲁迅先生。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明确学习任务,初读课文(出示课件3)1.结合学习提示,明确本课的学习任务。

2.你找到了哪些资料来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展示自己的搜集到的资料。

(出示课件4)3.自由读诗歌,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27课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部编版 (9)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27课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部编版 (9)
2.有哪些精彩的瞬间;这节课中你最满意的地方或者让您最兴奋的地方?
3.学生对这节课的学习达到你期望的水平了吗?你满意吗?这节课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为什么?或者让你觉得不足的地方在哪里?
4.课堂上有出乎你意料的事件发生吗?你是如何解决的?
5.如果让你重新上这节课,你会怎样上?有什么新想法吗?
6.从学生的作业、课后谈话等途径你觉得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
学情分析
学习《有的人》以前学生已经学习过诗歌,学生对诗歌已经有了相对充分的认识,能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能试着体会诗歌表达的丰富感情,但由于我所教课的班级语文素质参差不齐,有一部分学生在课堂上乐于表达自己的阅读体会,而另一部分学生则习惯于在课堂上保持言语沉默,甚至思维“休眠”,教学中我用朗读并配合使用多媒体课件完成教学的任务,目的也是为不断激发学习的兴趣以获得成就感。
不过,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略读课文的教学特点没有得到充分体现。牵着学生的地方还多了点,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不够。教学过程中对小环节与细节的时间缺乏基本的预设,影响了教学目标的达成,由于时间设计的失误,写的训练也就没有时间给予落实。另外,教师主导下师生单向互动的时间过多,没有充分利用学生之间的互动。这也影响了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一些学生陪着学习的状态因此而产。我应该让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尝试运用学习讲读课文的方法独立阅读,理解文章,我再适当引导,让学生体会、感悟课文,从而提升认识,升华情感,唤醒学生主体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读书的主人。
教学过程
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7分钟)
二、指导诵读,读中见情。(10分钟)
三、答难解疑,深入剖析。(15分钟)
四、升华情感,拓展延伸。(5分钟)
1、人都有生与死,毛泽东曾说过“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请举出一例。

部编本(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7课《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2020年)

部编本(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7课《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2020年)

27.《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结合本单元的课文和有关鲁迅的其它资料,理解诗歌的意思,学习鲁迅的伟大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3.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运用的特点。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感悟本诗包含的深刻哲理,懂得“生”与“死”在本诗中的特殊含义。

【教学难点】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体会这种手法运用的好处。

【教学课时】1课时【教具准备】课件(朗读音视频建议使用荣德基小学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内容荣德基课件页码一、导入新课1.课件出示鲁迅画像,引入:大家认识他吗?他是谁?谁能用两句话来描述一下这个老人?2.你对鲁迅了解多少?谈一谈。

(在学生述说的基础上老师进行补充,并出示相关简介)3.导入:同学们,鲁迅先生离开我们已经83年了,83年的时间,岁月的风尘并没有把这个名字掩埋在历史深处,相反,他的名字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更加光彩夺目。

这节课,我们再走进著名诗人臧克家先生在1949年参加完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纪念活动以后,挥笔写下的经典诗篇《有的人》。

(板书)二、作者简介臧克家:(1905—2004) 汉族,山东诸城人,杰出诗人,著名作家、编辑,忠诚的爱国主义者,被誉为“农民诗人”。

重要作品:诗集《烙印》《罪恶的黑手》等。

(1)(2)二、初读感知1.听范读。

边听边画出文中的难读的字,注意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

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初读情况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三、引导朗读,初悟诗情1.生自由读文,要求读准每一个字的读音,把每一个句子读顺畅。

2.指名读,提示学生诗中“呵”的读法。

3.出示画好节奏的诗句(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教师范读,进行引导:诗歌是可以配上曲子唱出来的。

所以,诗歌本身有一定的节奏,像音乐一样。

读诗和读普通的文章是不一样的,它更讲究朗读时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27课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部编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27课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部编版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培养鲜明的爱憎感情,懂得为人民的人将得到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灭亡的道理。

2、学习鲁迅的伟大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1936年10月19日凌晨5时25分,一位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在上海不幸病逝。

全国人民无比悲痛,但是国民党反动派派出了许多的特务、军阀、走狗极力阻止人民给鲁迅先生举行追悼会。

13年过去了,新中国成立后,人们第一次公开地隆重纪念鲁迅先生。

有一位诗人参加了纪念活动,百感交集,心中充满了对鲁迅的思念和崇敬就情不自禁地写下了了这样一首朴素的诗:“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首诗就是?这位诗人就是?2、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3、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二、诵读全诗,整体感知1、引入初读这样一个伟大的人,已经离我们远去了,臧克家用哪两个两个词来评价鲁迅?(死了、活着)2、为什么说鲁迅先生死了他还活着?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带着这个问题读全诗,从诗中找答案。

三、研读品悟,升华情感1、说说全诗总写的是哪一节?2、每节的前一句的“有的人”指什么人?(国民党反动派、统治者)后一句的“有的人”指什么人?(鲁迅以及像鲁迅这样为人民服务的人)3、为什么说“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相机理解“死”与“活”哪种人虽生犹死,哪种人虽死犹生?请同学们读2、5节。

我们该怀着怎样的感情来读这两句?(轻蔑地、鄙夷地读……厌恶地、痛恨地读……庄重地、惋惜地读……肯定地、赞颂地读……)学生试读,全班对比读。

①指名读,评议:他读出了什么感觉?或你听到他读出了什么味道?(对敌人的恨,对人民的爱)②探讨:为什么“恨”?怎么样的人会“骑在人民的头上”?骑在人民头上后的表情怎样?③读一读:读出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反动派的傲慢神态。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27课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部编版 (10)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27课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部编版 (10)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材简析:<<有的人>>这首诗是著名诗人臧克家1949年在北京参加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纪念活动时所作。

诗歌对比强烈,形象鲜明,语言朴素,节奏明快。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有感情朗读诗歌,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写作手法,培养鲜明的爱憎感情。

2、能力与方法: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培养鲜明的爱憎感情,了解为多数人活着的人将永生的道理。

3、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诗歌包含的深刻哲理,学习鲁迅的伟大精神,确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难点:1、通过诗歌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鲁迅代表的革命战士的伟大精神,确立正确的人生观。

2、体会对比手法的运用好处。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学生学法:朗读感悟教学准备:PPT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在我国近代文学史上,有这样一个人,一生以笔为武器战斗了一生,被誉为“民族魂”。

他总是具有高尚的品格,为自己想的少,为别人想得多.他是谁呢?(出示鲁迅图片)对于鲁迅你们了解多少呢?(学生回答)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在上海不幸病逝,他临终遗言:“赶快收敛、埋掉。

忘记我,管自己的生活。

”事别13年,著名诗人臧克家亲自参加纪念活动,睹物思人,于是写下这首诗歌。

2、(出示课题)本文课题与其他课题有何不同?二、初读整体感知1、读读这首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

3、交流:如何读好诗歌?4、配乐齐读。

三、深入诗歌1、这首诗歌一共分为几节?可以分为几部分?(学生思考回答)2、齐读第一节,你发现了什么?“有的人”:第一种:剥削人民的人第二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活”:前面的“活”是指人活着,后面的“活”指精神活着。

“死”:前面的“死”指精神死了,后面的“死”指人死亡。

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体现前者虽生犹死,后者虽死犹生,第一节是全诗的总纲,也是总起部分。

3、齐读第二部分(2--4)你读懂了什么?4、齐读第三部分(5--7)这部分又写什么?小结:诗的每一个小结都运用对比手法,每一节都是先反后正,这样是正反两方面形象更加鲜明,主题更突出。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7课《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精美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7课《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精美教案

27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结合本单元的课文和有关鲁迅的其它资料,理解诗歌的意思,学习鲁迅的伟大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3.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运用的特点。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感悟本诗包含的深刻哲理,懂得“生”与“死”在本诗中的特殊含义。

【教学难点】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体会这种手法运用的好处。

【教学课时】1课时【教具准备】课件(朗读音视频建议使用小学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板书设计有的人活着却死了死了还活着骑在人民头上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把名字刻入石头作野草等火烧活着别人就不能活民为多数人更好地活批判(对比)课后反思《有的人》是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

本单元的主题是“走近鲁迅”。

有四篇课文,分别是《少年闰土》《我的故事》《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和《有的人》。

《有的人》位于本单元的结尾,是著名诗人臧克家1949年在北京参加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纪念活动时所作。

全诗对比强烈、形象鲜明、语言朴素、节奏明快,有着很强烈的情感倾向和浓浓的时代色彩。

教学中,我们这样设计教学:首先,指导学生有层次地诵读。

教学中从读正确到读出节奏,再到有表情朗读。

每一遍都目的明确,让学生通过一遍遍的诵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以及诗歌所蕴含的情感。

其次,引领学生欣赏品味。

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发现诗歌本身的写作特点,比如,全诗按总分的结构来写,及对比、对照、反复的写作方法在全诗中也极为突出,也正是这些独特写作方法的运用,使诗歌所表现的爱恨情仇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给读者带来了深深的震撼。

在品读欣赏的过程中让学生领略诗歌的魅力。

最后,带领学生走进去再想开来。

课堂上,通过两次揭示副标题,让学生在诗中寻找鲁迅的影子,进而去发现生活中具有鲁迅精神的人。

使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不仅仅停留在纪念鲁迅先生上,而是建构起一个立体的、饱满的、更具张力的认知。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尽量让这首诗歌变得柔软,少一些理性,多一些感性,少一些教化,多一些欣赏。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27课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部编版 (18)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27课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部编版 (18)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感情地朗诵诗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这种用法的好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鲜明的爱憎情感,懂得为人民的人将获得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死亡的道理。

教会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明白自己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教学重点】诵读诗歌,体会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通过本组的学习,同学们对鲁迅有怎样的印象呢?你能用简短的语句评价他吗?(学生评价)这样一个伟大的人,已经离我们而去了,但他的精神仍留在我们的心中。

正如司马迁所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与泰山,或轻于鸿毛。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不幸病逝。

“赶快收敛,埋掉。

忘记我,管自己的生活。

”这是他最后的遗言。

然而,我们能忘记他吗?事别13年,著名诗人臧克家写下了《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出示课件2简介写作背景)让我们共同分享。

二、初读体会1、自读课文,读熟读通顺。

你想给这首诗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吗?初次见面,一定要真诚:读两遍,不要忽视一个字。

(检查,评价)2、再读:仅仅准确就够了吗?还必须流畅:把每一句都读流利,再读两遍。

三、范读引领,指导朗读1、听读录音。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朗读这首诗,今天,我帮大家请来了一位老师。

听,她来啦!)2、请同学们评价一下,这个人读得怎么样?(感情处理得比较好语速把握恰当语气语调抑扬顿挫重音恰倒好处读出了诗歌的层次等等读出了对前者的恨,对后者的爱……)诗歌重朗读,俗话说:书读百遍,其意自见。

但仅仅靠听朗读录音是远远不够的。

还要把握诗歌的节奏、停顿和重音。

3、教师教给方法,指导学生划分节奏,读好停顿和重音。

(教师示范第一小节,指名练习第二小节,自由完成三到七小结。

)3、学生自由展示朗读,把握节奏。

4、齐读,慢慢读出诗的味道。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27课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部编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27课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部编版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学设想:这首诗歌是臧克家为鲁迅逝世十三周年而作,不仅仅是单纯怀念鲁迅,而是通过与有的人的对比阐扬了一种人生哲理,融入了作者的爱憎感情。

学习时,要通过反复的诵读、揣摩、品味,把握诗人感情的脉络,学习诗歌中运用的对比手法。

教学目标: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2、能找出诗中运用的对比手法,并理解其好处。

3、学习鲁迅先生的伟大精神,树立高尚的人生观。

难点、重点:理解文中提到的两类人,体会对比手法的运用。

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这一单元,我们走近了鲁迅,也了解了鲁迅,可是你们知道吗?这么一位深受人民爱戴、被誉为“民族魂”的伟人弥留之际的遗言却是“赶快收敛,埋掉。

忘记我,管自己的生活。

”然而,我们又怎能忘记他呢?194年在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纪念活动时,诗人臧克家先生挥笔写下了这么一首经典的诗篇(读题)。

(一)明确目标:学生读自读提示,弄清学习要求?(朗诵、理解、启示)(二)检测预习:学生展示读,重点检查读准字音与节奏(读准\节奏\情感)(讲究轻重缓急、抑扬顿挫。

)二、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朗诵(内容与含义)(一)初步了解内容:诗歌中都寄托着一定的感情,要把这种情感表达出来,还得理解透诗歌的意思。

谁来说说,你刚才读懂了什么(这首诗的主要内容,写了几种人,按出现的先后,我们把他们分为把第一类人第二类人)(突出副标题)下面咱们根据老师的提示,自学课文。

(二)自读自悟:寻找鲁迅课件出示要求1、你从哪句诗中看到了鲁迅的影子?用线划出来,说说你想到了他的哪件事,感受到了他怎样的精神?(联系前面三篇课文)2、作者对两种不同的人态度如何,你能试着读出来吗?1、自读交流汇报——相机板书:高尚、赞美(1)俯下身子当牛马:还记得是怎样包扎的吗?只有把生活在最底层劳动人民看做人的时候,才能够这样做。

(2)野草:为革命献身以至于瘦弱(3)为了多数人更好的活:贱卖、送书。

(希望从书中汲取力量获得好的生活)(4)抬举得很高很高:人们爱戴,去世时追悼。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推荐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初步感受诗的魅力,并感悟本诗包含的深刻哲理,培养鲜明的爱憎感情,懂得为人民的人将获得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灭亡的道理。

2.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体会这种手法运用的好处。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感悟本诗包含的深刻哲理,懂得“生”与“死”在本诗中的特殊含义。

教学难点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体会这种手法运用的好处。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一、介绍鲁迅,导入新课1.出示【课件1】鲁迅画像,引入:大家认识他吗他是谁谁能用两句话来描述一下这个老人2.你对鲁迅了解多少谈一谈。

(在学生述说的基础上老师进行补充,并出示相关简介)3.导入:同学们,鲁迅先生自1936年10月19日离开我们已经很多年了,这么多年的时间,岁月的风尘并没有把这个名字掩埋在历史深处,相反,他的名字就像沙里的珍珠,随着时间风沙的流逝而更加光彩夺目。

这节课,我们再走进著名诗人臧克家先生在1949年参加完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纪念活动以后,挥笔写下的经典诗篇《有的人》(板书)【课件2:课题】二、引导朗读,初悟诗情过渡:现在先让我们把这首诗读一读吧。

1.生自由读文,要求读准每一个字的读音,把每一个句子读顺畅。

2.指名读,提示学生诗中“呵”的读法。

3.出示画好节奏的诗句【课件3】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教师范读,进行引导:诗歌本身有一定的节奏,像音乐一样。

读诗和读普通的文章是不一样的,它更讲究朗读时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

如何把诗读出节奏呢我们可以把要突出来的字标上着重号,把要停顿的地方画上斜竖线,然后再进行朗读。

4. 引导读出感情:读诗除了要读出节奏,还要读出感情。

本诗写了两类人,是哪两类(板书:“虽死犹生”和“虽生犹死”)对这两类人,作者表达的感情都是怎样的呢(前者是歌颂,后者是批判)(板书:歌颂批判)那么,读的时候,我们也要把这两种感情读出来。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教学目标】1.能感受鲁迅先生为文学和民族做出的巨大贡献2.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和主要作品3.能够运用所学的词语和表达方式描述自己追求的理想【教学重点】理解和领悟鲁迅先生为文学和民族做出的贡献,了解其生平和主要作品【教学难点】1.怎样运用词语和表达方式描述自己追求的理想2.怎样领悟鲁迅先生为文学和民族做出的贡献【教学方法】讲授、讨论、合作学习【教学过程】【引入】1.教师向学生介绍鲁迅先生的姓名及其地位通过这样的介绍,学生能够初步了解鲁迅先生对中国文学和民族文化的贡献,建立对其事迹的初步认识,为下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

2.听《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师播放歌曲“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让学生通过歌曲的旋律和歌词感受鲁迅先生的伟大精神。

【讲授】3.师生讨论鲁迅先生的生平教师为学生讲解鲁迅先生的生平,简述其经历,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鲁迅先生的事迹。

4.鲁迅先生的主要作品介绍教师简要介绍鲁迅先生的主要作品,如《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让学生对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合作学习】5.小组讨论:领悟鲁迅先生的思想和精神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置组内讨论,让学生结合鲁迅先生的事迹和所作所为,试图领悟其思想和精神。

教师在组间巡回指导,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知识拓展】6.仿写练笔教师根据鲁迅先生的一些语句,让学生进行仿写,以此拓展知识。

7.个人述评:我的理想教师邀请学生依据自己的生活和经历,讲述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在讲述的过程中,挖掘和总结关键的语句,以此加深对鲁迅先生思想和精神的理解。

【作业】8.完成课后习题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鲁迅先生的生平和主要作品我追求的理想【教学反思】教师在教学中注重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运用了小组讨论、仿写练笔和个人述评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鲁迅的生平和著作,掌握文章的基本内容和主题。

2.能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深入的思考,体会鲁迅思想的深刻意义。

3.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文章内容的教学2.鲁迅思想的深刻意义3.学生的写作能力三、教学准备1.教师提前阅读好课文,掌握好文章的主题和内容2.准备好相关的教学资料,如图片、PPT等3.布置好相关的课前预习作业,以便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四、教学过程1.导入首先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帮助学生激发对文章主题的兴趣。

例如,通过以下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文章的话题:•你们知道鲁迅是谁吗?•你们读过鲁迅的作品吗?•你们印象中鲁迅是怎样的一个人?2.讲解首先教师可以通过阅读课文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题和内容。

可以使用如下的教学策略:•划分段落,分析每个段落的主要内容;•分析文章的语言特点,如细致入微的描写、感情深刻的抒发等;•解释生僻词汇以及常用句型;•与学生一起思考鲁迅思想的深刻意义,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

3.讨论针对文章的主题和内容,可以开展一些讨论活动,如:•讨论鲁迅的人生经历对他的思想和写作有哪些影响;•讨论文章题目中“有的人”,这个“人”具体指的是谁,这个人的命运与我们有什么关系;•讨论鲁迅思想的深刻意义,这些思想对我们今天的生活有哪些启示和帮助等。

通过讨论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题和内容,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

4.写作在掌握文章内容和鲁迅思想后,可以开展一些写作活动,如:•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发挥想象,写一篇小短文;•让学生模仿鲁迅的写作风格,写一篇自己的小文章;•让学生写一篇关于鲁迅的介绍文章,介绍他的生平和著作。

通过写作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运用语言,提高写作能力。

五、教学总结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了解了鲁迅的生平和著作,还深入思考了鲁迅思想的深刻意义,提高了语言运用和写作能力。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学设计(推荐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学设计第【1】篇〗《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名师教学设计一、课前解析关注朗读这首现代诗对比强烈、形象鲜明、语言朴素、节奏明快,有着很强烈的情感倾向和浓浓的时代色彩。

在朗读指导中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对比朗读,如:每一小节前后两句对比读;行为和结果的对比读;还有更加细化的第二小节第一句和第五小节第一句(以此类推)的对比读。

朗读指导不能孤立地进行,要与理解课文有效结合起来,做到读中感悟,悟中促读,两者相辅相成,使学生从课文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朗读时自然地表达出来,做到以情带声,以声传情。

通过这种对比朗读,既能帮助学生体会诗歌的内涵,也能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对比的表达手法。

关注词句诗句中部分词句生动形象,朗读时通过关键字词想象画面,如“骑”“烂”“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等词句。

关注情感这首诗是著名诗人臧克家1949年在北京参加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纪念活动时所作,歌颂了鲁迅先生为人民献身的美好品质和高贵精神。

在教学中,重点指导学生体会这种高尚品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二、教学目标1. 能借助本单元的课文和相关资料,感受鲁迅的人物形象。

2. 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三、教学重点1. 能借助本单元的课文和相关资料,感受鲁迅的人物形象。

2. 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五、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了解背景1.导入:同学们,上课前老师带给大家一句名言:“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你们知道这是谁写的吗?学生齐说:鲁迅2.对于鲁迅,你对他都有哪些了解呢?学生讨论交流3. 教师引导:同学们,鲁迅先生离开我们已经有83年了。

83年的时间,岁月的风尘并没有把这个名字掩埋在历史深处,相反,他的名字随着时间的流逝更加光彩夺目。

鲁迅先生身上有什么独特的魅力让他得到了这么多人这么持久的爱戴呢?从《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文章中同学们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学设计(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学设计(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学设计(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学设计第1篇】一、课前谈话——聊聊我所认识的鲁迅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下午,我们一起来读一篇和鲁迅有关的课文。

大家预习过吗?这篇课文的题目叫什么?生:《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师:对,我们要学习臧克家的《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大家先来看一下鲁迅的这张照片。

(出示鲁迅照片)你心目中的鲁迅是一个怎么样的人?生:他是一个有民族精神的作家。

师:他是一个作家。

(板书:作家)生:他生于1905年,在2004年去世,活了99岁。

师:活了99岁呀,这个鲁迅我不太认识。

(其他学生:是臧克家。

)哦,这是臧克家呀。

鲁迅先生活了多少岁啊?(其他学生:55岁。

)对,55岁。

生:鲁迅先生还是一个革命家,是中国革命的先锋。

师:作家、革命家。

(板书:革命家)还有吗?生:我知道他为什么当一个作家,因为他认为当作家可以用语言让中国人觉醒,推翻旧制度。

师:你知道他为什么要当作家,是为了推翻旧制度。

还有吗?生:他在作家群里享有很高的地位,他逝世后很多作家都发文来纪念他。

师:我们知道鲁迅先生是一个作家、革命家。

今天我们就借助臧克家的这首诗进一步认识鲁迅先生。

(板书:鲁迅)师:为了让大家能把课上好,刘老师下午还带来了一本书。

这本书是我编写的《小学生鲁迅读本》。

如果你今天课堂上的发言让我们所有的老师和同学对鲁迅有了新的认识,那么刘老师这本签名的书就送给你,好不好?想要的举手。

(生踊跃举手)书只有一本,希望同学们一会儿踊跃发言。

二、教学铺垫——聊聊臧克家纪念鲁迅的背景师:臧克家写了《有的人》这首诗纪念鲁迅,有谁能把臧克家写这首诗的背景给我们介绍一下?生:臧克家写这首诗是为了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

师:还有吗?继续补充。

生:新中国成立时的1949年是鲁迅逝世13周年,臧克家写了这首诗。

师:好,掌声。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的人
——纪念鲁迅有感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的深刻内涵,体会对比手法的运用。

2.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培养鲜明的爱憎感情,懂得为人民的人将获得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灭亡的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体会对比手法的运用。

2、采取多种对比朗读的形式,让学生熟读成诵。

三、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介绍写作背景
2、精读品悟,学生自由读诗,回顾:整首诗分为几部分?各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汇报交流:诗歌分为三部分。

第1节是第一部分,写了有两种人;第2、3、4节是第四部分,写两种人对人民的态度;第5、6、7节是第三部分,写两种人的结果。

全诗以总分结构呈现。

3.欣赏视频诗朗诵,感受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体会现代诗的优美韵律。

4、学习诗歌第一部分
(1)指名学生朗读第一部分。

思考问题:这一节写了哪两种人?如何理解两个“活”字和两个“死”字的含义?运用了什么写作方法?
有的人虽生如死,那是行尸走肉;有的人虽死犹生,那是因为他们的精神永存。

第一个“活”指肉体活着,第二个“活”指精神活着;第一个“死”指精神的死亡,第二个“死”躯体的死亡。

运用了鲜明的对比。

(2)指导朗读:要铿锵有力,态度鲜明。

3.学习诗歌的二、三部分。

出示自读提示,明确学习目的:(1).读课文,找出两种人在对待人民的态度上有什么不同?人民又是怎样对待他们的?用不同的符号标出来,与同桌合作读一读。

(2).交流讨论:诗歌用了哪些写作手法?写作目的是什么?(3).你从这首诗中悟出了什么道理?跟伙伴们说一说。

汇报交流:
(1)指名读出写第一种人对待人民态度的诗句。

在这几行诗中哪一个字集中代表了这一类人的形象?(板书:骑)
你看到了一副怎样的嘴脸?那你就读出来吧。

是的,不仅如此,他们还……他们还……对于这样的人,我们怎样对他?(痛恨、蔑视、讽刺)
2、学习诗歌第一部分
(1)指名学生朗读第一部分。

思考问题:这一节写了哪两种人?如何理解两个“活”字和两个“死”字的含义?运用了什么写作方法?
有的人虽生如死,那是行尸走肉;有的人虽死犹生,那是因为他们的精神永存。

第一个“活”指肉体活着,第二个“活”指精神活着;第一个“死”指精
神的死亡,第二个“死”躯体的死亡。

运用了鲜明的对比。

(2)指导朗读:要铿锵有力,态度鲜明。

3.学习诗歌的二、三部分。

出示自读提示,明确学习目的:(1).读课文,找出两种人在对待人民的态度上有什么不同?人民又是怎样对待他们的?用不同的符号标出来,与同桌合作读一读。

(2).交流讨论:诗歌用了哪些写作手法?写作目的是什么?(3).你从这首诗中悟出了什么道理?跟伙伴们说一说。

汇报交流:
(1)指名读出写第一种人对待人民态度的诗句。

在这几行诗中哪一个字集中代表了这一类人的形象?(板书:骑)你看到了一副怎样的嘴脸?那你就读出来吧。

是的,不仅如此,他们还……他们还……对于这样的人,我们怎样对他?(痛恨、蔑视、讽刺)是的,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把你的感受放进诗句中读,让我们听到你的情感。

鲁迅先生不仅为人民做牛做马,还情愿做野草,因为“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结合《野草》了解鲁迅革命的一生)是的,他活着是为了……对于这样的人,我们怎样对他?(歌颂、敬佩、赞美)
齐读,读出歌颂、敬佩、赞美。

分组对读。

2)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两种人对待人民的态度不同,其结果当然也会不同。

“骑在人民……”(引读)师生对读。

谁能用恰当的词形容出两种人的不同结果?(遗臭万年、流芳千古)通过刚才的对读,你发现这首诗歌在内容上还有什么特点?(互相照应)同桌对读,感受写作特点。

这首诗使用了一种很典型的表现手法,哪位同学看出是什么?这在诗中是如何体现的?
2、3、4节每一节的前两句都写反动统治者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每一节的后两句都写像鲁迅这样的人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5、6、7节每一节的前两句都写人民群众对反动统治者的态度,每一节的后两句都写人民群众对鲁迅这样的人的称颂,形成鲜明的对比。

四、回读赏析
1. 总结写法。

刚才我们在短短的几行诗中读出了欺压百姓的人的可耻,感受到了鲁迅先生一心为人民,甘愿给人民当牛马的伟大精神,现在咱们再看标题,明明是为纪念鲁迅先生,为什么还要同时写两种人呢?(对比写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两种人形成鲜明的对比,更加突出鲁迅先生的伟大精神。


2.领悟诗歌主旨。

3.拓展:认识几位为人民服务的典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