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

合集下载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艺术中虚实概念的基本内涵和表现形式。

2. 培养学生对中国艺术虚实表现手法的欣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认知,增强文化自信。

二、教学内容1. 虚实的概念:从中国哲学、文学、绘画、音乐等角度介绍虚实的内涵和表现。

2. 虚实的表现形式:分析中国艺术中虚实的各种表现手法,如留白、寓意、线条、音韵等。

3. 虚实的关系:探讨虚实在中国艺术中的相互作用和平衡。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虚实的概念、内涵和表现形式。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艺术作品,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虚实的魅力。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虚实的理解和感悟。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准备相关的中国艺术史书籍、论文、案例等资料。

2. 课件:制作课件,配合讲解和展示艺术作品。

3. 视频:准备相关的艺术作品视频,以便进行分析和解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中国艺术作品,引导学生关注其中的虚实表现,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虚实的概念和内涵:系统地介绍虚实的起源、发展及其在中国艺术中的重要地位。

3. 分析虚实的表现形式:以具体的艺术作品为例,详细解析虚实的各种表现手法。

4. 探讨虚实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虚实在中国艺术中的相互作用和平衡。

5. 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分析并讨论自己喜欢的艺术作品中的虚实表现。

六、教学活动1. 欣赏与分析:让学生欣赏一系列中国艺术作品,包括绘画、书法、园林等,并引导学生关注其中的虚实表现。

2. 创作与实践:组织学生进行艺术创作,鼓励他们运用虚实手法,创作出具有个性和特色的作品。

3. 评价与反思: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和互评,引导学生反思虚实在艺术创作中的运用。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他们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

2. 作品分析:评估学生的艺术作品,看其是否能有效地运用虚实手法,表现出个性和创意。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教案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教案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艺术中“虚”和“实”的表现概念。

2. 分析中国艺术作品中虚实关系的运用。

3. 培养学生对中国艺术虚实表现手法的欣赏和评价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中国艺术中“虚”和“实”的定义及含义。

2. 虚实在中国画、建筑、园林等艺术形式中的表现。

3. 分析具体艺术作品中的虚实关系,如山水画、古建筑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虚实的概念及意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艺术作品中的虚实关系。

3.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虚实表现手法的理解和感受。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艺术作品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2. 准备教案、PPT等教学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中国艺术中“虚”和“实”的概念,引发学生兴趣。

2. 新课导入:详细讲解“虚”和“实”的定义及含义,解释其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3. 案例分析:展示中国画、建筑、园林等艺术作品,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虚实关系。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虚实表现手法的理解和感受。

5. 总结讲解: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总结虚实在中国艺术中的运用和意义。

6. 课堂练习:让学生尝试运用虚实手法进行艺术创作,如绘画、设计等。

8. 课后反思:教师总结课堂教学,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了解虚实在其他艺术领域的运用,如音乐、舞蹈、戏剧等。

2. 分析不同艺术领域中虚实关系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七、实践环节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如参观美术馆、古建筑等,观察并分析其中的虚实手法。

2. 让学生尝试运用虚实手法进行艺术创作,如绘画、设计等,并互相交流评价。

八、评价与反馈1. 学生自评:让学生对自己的艺术创作进行评价,总结学习收获。

2. 同伴评价:学生互相评价,交流对虚实手法的理解和感受。

3. 教师评价:对学生的艺术作品和课堂表现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九、教学总结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总结虚实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作用。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教案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教案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虚”和“实”在中国艺术表现中的含义及运用。

2.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引导学生学会在艺术创作中运用“虚”和“实”的表现手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理解“虚”和“实”的概念及其在中国艺术表现中的运用。

2.难点:如何在实际创作中灵活运用“虚”和“实”。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相关PPT和教学素材。

2.学生准备绘画工具和创作材料。

四、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些中国艺术作品,如山水画、书法、戏曲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作品中有什么共同特点?2.理解“虚”和“实”教师简要介绍“虚”和“实”的概念,并举例说明。

学生举例阐述自己对“虚”和“实”的理解。

3.案例分析教师展示一些具体的艺术作品,如山水画、书法、戏曲等,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虚”和“实”的运用。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作品进行深入分析,并分享讨论成果。

4.创作实践教师给出一个创作主题,如“山水之美”,要求学生在作品中体现“虚”和“实”的运用。

学生根据主题进行创作,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创作完成后,学生展示作品,教师进行点评。

五、课后作业1.观察生活中的艺术作品,尝试分析其中的“虚”和“实”。

2.结合本节课所学,创作一幅体现“虚”和“实”的画作。

六、教学反思1.本节课学生对“虚”和“实”的理解较为深入,但在创作实践中,部分学生仍难以灵活运用。

2.教师在教学中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指导。

3.课后作业的布置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但需注意作业量的适中,避免过多增加学生负担。

七、教学评价1.学生对中国艺术中“虚”和“实的理解程度。

2.学生在实际创作中运用“虚”和“实”的能力。

3.学生对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

重难点补充:1.理解“虚”和“实”的概念:教师展示一幅传统山水画,指着画面中的留白部分问:“这里为什么没有画满?”学生可能会回答:“留白可以让人想象更多,感觉更深远。

原创精品教案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

原创精品教案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把握层次,理清全文思路(2)领悟材料与观点的关系,理解文章内容。

(3)理解虚实的关系和作用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读,自行解决字词障碍,初步掌握文章内容。

(2)教师引导与解析,理解文中材料及观点,整体把握文章大意(3)通过扩展,深化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知识潜移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1)从文中艺术美的原则出发,欣赏与感悟中国艺术的美(2)通过欣赏与感悟,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艺术美的认识,增进热爱祖国艺术的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虚实的关系和作用,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教学难点:理解虚实的关系和作用教学方法:引导法、欣赏法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检查预习情况,解决字词句难点2.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大意3.解读文中材料及观点,搞清二者关系教学过程:一、导入: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悠久历史积淀孕育出了魅力无穷的灿烂文明。

那一首首脍炙人口的唐诗宋词,多少代有传唱至今;那一幅幅黑白相间的宣传画,主多少人望画息心,那一出出字正腔圆的戏曲,让多少人迷恋忘情。

是什么样的魔力,把他们吸引得如痴如醉?是怎么样的一根魔杖,把他们指领得心魂难收?是艺术。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艺术技巧的文章。

二、作者:宗白华(1897一1986),原名之櫆,字伯华。

哲学家、美学家、诗人。

江苏常熟人。

曾任中华美学学会顾问和中国哲学学会理事。

宗白华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先行者和开拓者,被誉为“融贯中西艺术理论的一代美学大师”。

著有《宗白华全集》及美学论文集《美学散步》、《艺境》等。

宗白华于1986年12月2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三、把握全文,理清思路1.本文主要阐述了什么问题?课文标题就是本文的论述重点: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

中国艺术包括哪些方面呢?——诗歌、戏曲、绘画、书法、建筑、印章、音乐、舞蹈等,主要论述了绘画和戏曲。

2.本文分几层进行论述?(1-5)提出文章观点:全粹结合、虚实相生是中国艺术传统中的重要表现手法。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教案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教案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教案章节一:引言课程目标:使学生了解中国艺术中虚实概念的基本含义。

教学方法:讲授,图像展示,小组讨论。

教学内容:介绍中国艺术的基本概念,重点介绍虚实表现手法。

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图像和文字资料介绍中国艺术中虚实的概念,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对虚实的理解。

章节二:中国绘画中的虚实表现课程目标:使学生理解中国绘画中虚实的表现手法及其意义。

教学方法:讲授,图像展示,实践练习。

教学内容:介绍中国绘画中虚实的表现手法,如留白、线条的粗细等。

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图像展示和讲解,介绍中国绘画中虚实的具体表现手法,学生进行实践练习,尝试绘制简单的虚实效果。

章节三:中国书法中的虚实表现课程目标:使学生理解中国书法中虚实的表现手法及其意义。

教学方法:讲授,图像展示,实践练习。

教学内容:介绍中国书法中虚实的表现手法,如笔画的浓淡、停顿等。

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图像展示和讲解,介绍中国书法中虚实的具体表现手法,学生进行实践练习,尝试书写简单的虚实效果。

章节四:中国雕塑中的虚实表现课程目标:使学生理解中国雕塑中虚实的表现手法及其意义。

教学方法:讲授,图像展示,实践练习。

教学内容:介绍中国雕塑中虚实的表现手法,如线条的粗细、凹凸等。

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图像展示和讲解,介绍中国雕塑中虚实的具体表现手法,学生进行实践练习,尝试制作简单的虚实效果。

章节五:虚实在中国建筑和园林中的运用课程目标:使学生理解虚实在中国建筑和园林中的运用及其意义。

教学方法:讲授,图像展示,实地考察。

教学内容:介绍虚实在中国建筑和园林中的运用,如借景、透视等。

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图像展示和讲解,介绍虚实在中国建筑和园林中的具体运用,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和分析虚实在中国建筑和园林中的实际应用。

章节六:中国陶瓷中的虚实表现课程目标:使学生理解中国陶瓷中虚实的表现手法及其意义。

教学方法:讲授,图像展示,实践练习。

教学内容:介绍中国陶瓷中虚实的表现手法,如釉色的明暗、纹饰的疏密等。

语文教案-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

语文教案-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

语文教案-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1. 了解“虚”和“实”在中国艺术中的概念及意义。

2. 分析中国艺术作品中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鉴赏能力。

1.2 教学内容1. “虚”和“实”的概念解释。

2. 中国艺术作品中虚实结合的实例分析。

1.3 教学过程1. 引入话题:介绍中国艺术的基本特点,引导学生关注虚实表现。

2. 讲解“虚”和“实”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其在艺术中的含义。

3. 分析中国艺术作品中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展示相关作品,引导学生进行鉴赏。

第二章:中国绘画中的虚实表现2.1 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绘画中虚实的表现手法及其意义。

2. 分析具有代表性的中国绘画作品中的虚实关系。

3. 培养学生的绘画技巧和艺术鉴赏能力。

2.2 教学内容1. 中国绘画中虚实的表现手法。

2. 具有代表性的中国绘画作品分析。

2.3 教学过程1. 引入话题:介绍中国绘画的基本特点,引导学生关注虚实表现。

2. 讲解中国绘画中虚实的表现手法,展示相关作品,引导学生进行鉴赏。

3. 分析具有代表性的中国绘画作品中的虚实关系,引导学生进行绘画实践。

第三章:中国书法中的虚实表现3.1 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书法中虚实的表现手法及其意义。

2. 分析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书法作品中的虚实关系。

3. 培养学生的书法技巧和艺术鉴赏能力。

3.2 教学内容1. 中国书法中虚实的表现手法。

2. 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书法作品分析。

3.3 教学过程1. 引入话题:介绍中国书法的基本特点,引导学生关注虚实表现。

2. 讲解中国书法中虚实的表现手法,展示相关作品,引导学生进行鉴赏。

3. 分析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书法作品中的虚实关系,引导学生进行书法实践。

第四章:中国诗歌中的虚实表现4.1 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诗歌中虚实的表现手法及其意义。

2. 分析具有代表性的中国诗歌作品中的虚实关系。

3. 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4.2 教学内容1. 中国诗歌中虚实的表现手法。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教案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教案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艺术中“虚”和“实”的概念及其表现形式。

2. 分析中国艺术作品中虚实关系的运用,领会其艺术魅力。

3. 培养学生对中国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教学内容1. “虚”和“实”的概念:介绍中国艺术中虚实概念的起源、发展及其内涵。

2. 虚实表现形式:分析中国绘画、书法、园林、建筑等艺术领域中虚实关系的具体表现。

3. 虚实关系的艺术魅力:通过具体作品案例,展示虚实关系在中国艺术中的应用及其效果。

4. 虚实创意实践:引导学生尝试创作具有虚实关系的艺术作品,培养创新思维。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虚实概念、虚实表现形式及虚实关系的艺术魅力。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艺术作品,引导学生感受虚实关系的运用。

3. 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动手实践,创作具有虚实关系的艺术作品。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对虚实关系的理解和创作心得。

四、教学准备1. 教材:《中国艺术史》、《中国艺术美学》等有关虚实表现的相关书籍。

2. 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PPT课件。

3. 艺术作品图片:挑选具有代表性的中国艺术作品图片,用于分析和讨论。

4. 创作材料:为学生提供绘画、书法、园林模型等创作所需的材料。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程度。

2. 作品分析:评价学生在创作中的虚实关系运用,以及创新思维的体现。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分享、交流和合作能力。

4.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课题的课后作业,检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六、教学进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虚实概念,引发学生对虚实在中国艺术中应用的好奇心。

2. 讲解虚实概念:详细讲解虚实在中国艺术中的起源、发展及其内涵。

3. 分析虚实表现形式:通过PPT展示中国绘画、书法、园林、建筑等艺术领域中虚实关系的具体表现。

4. 欣赏艺术作品:分析具体作品案例,引导学生感受虚实关系在中国艺术中的应用及其效果。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教案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教案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背景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中国艺术中的虚实表现手法,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中国艺术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鉴赏能力。

1.2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了解中国艺术中虚实的概念及意义。

2. 掌握虚实手法的应用和表现形式。

1.3 教学内容介绍中国艺术中虚实的概念、虚实手法的应用和表现形式。

第二章:中国艺术中的虚实概念2.1 课程背景本章将深入解析中国艺术中的虚实概念,帮助学生理解虚实在中国艺术中的重要性。

2.2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阐述中国艺术中虚实的定义及内涵。

2. 分析虚实概念在中国艺术作品中的应用。

2.3 教学内容1. 虚实的定义及内涵。

2. 虚实概念在中国艺术中的历史演变。

3. 虚实概念在各类中国艺术作品中的应用。

第三章:虚实手法的应用3.1 课程背景本章将着重探讨虚实手法的应用,使学生能够识别和分析中国艺术作品中的虚实表现。

3.2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识别和分析中国艺术作品中的虚实手法。

2. 阐述虚实手法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

3.3 教学内容1. 虚实手法的分类及特点。

2. 虚实手法在绘画、书法、雕塑等艺术形式中的应用。

3. 分析具体艺术作品中的虚实表现。

第四章:虚实手法的表现形式4.1 课程背景本章将探讨虚实手法的各种表现形式,使学生能够欣赏和理解中国艺术作品中的虚实之美。

4.2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列举和描述虚实手法的表现形式。

2. 分析虚实手法在不同艺术作品中的表现及效果。

4.3 教学内容1. 线条、色彩、构图等视觉元素的虚实表现。

2. 寓意、象征、夸张等手法在虚实表现中的应用。

3. 分析具体艺术作品中的虚实表现形式。

第五章:案例分析与欣赏5.1 课程背景本章将通过分析具体的中国艺术作品,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虚实手法的魅力。

5.2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分析并评价艺术作品中的虚实手法。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教案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教案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教案(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实习报告、职业规划、职场语录、规章制度、自我介绍、心得体会、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ies, internship reports, career plans, workplace quot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self introductions, insigh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教案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教案(通用11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教案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教案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虚”和“实”在中国艺术中的概念及表现形式。

2. 分析中国艺术作品中虚实结合的技巧,提高学生对中国艺术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审美情趣,激发对中国艺术的热爱。

二、教学内容1. 中国艺术中“虚”和“实”的概念2. 虚实结合在中国绘画、书法、园林、建筑等艺术领域的表现3. 分析经典中国艺术作品中虚实关系的运用4. 虚实技巧在现代艺术创作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虚”和“实”在中国艺术中的概念及表现形式;分析中国艺术作品中虚实结合的技巧。

2. 教学难点:理解虚实关系在中国艺术创作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运用虚实技巧进行艺术创作。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虚”和“实”的概念,分析经典艺术作品。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艺术作品中的虚实关系。

3. 实践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艺术创作实践,运用虚实技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中国艺术中虚实概念的起源和发展。

2. 讲解“虚”和“实”的概念,阐述其在不同艺术领域的表现。

3. 分析经典艺术作品中的虚实关系,引导学生欣赏和理解。

4. 组织学生进行艺术创作实践,运用虚实技巧进行创作。

5. 总结课堂内容,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提交创作作品。

六、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创作作品,评估学生在虚实技巧掌握方面的进步。

2. 结合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虚实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鼓励学生分享创作心得,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七、课后作业1. 学生需提交课后创作作品,并附上创作思路和感受。

八、教学资源1. 经典中国艺术作品图片或视频资料。

2. 艺术创作所需的材料和工具。

3. 与虚实概念相关的参考书籍和论文。

九、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虚实概念及在绘画、书法等艺术领域的表现。

2. 第二课时:分析园林、建筑中的虚实关系。

3. 第三课时:讲解虚实技巧在现代艺术创作中的应用。

语文教案-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

语文教案-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

语文教案-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理解中国艺术中“虚”和“实”的表现手法。

2. 培养学生对中国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通过对中国艺术中“虚”和“实”手法的分析,引导学生思考艺术与生活、艺术与情感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1. 中国艺术中“虚”和“实”的定义和概念。

2. 中国艺术中“虚”和“实”的表现手法和特点。

3. 分析中国艺术作品中“虚”和“实”的运用案例。

三、教学重点:1. 中国艺术中“虚”和“实”的定义和概念。

2. 中国艺术中“虚”和“实”的表现手法和特点。

3. 分析中国艺术作品中“虚”和“实”的运用案例。

四、教学难点:1. 中国艺术中“虚”和“实”的表现手法和特点。

2. 如何引导学生运用“虚”和“实”的表现手法进行艺术创作。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艺术作品,如绘画、书法、诗歌等,用于分析和讨论。

2. 准备相关的参考资料和文献,供学生进一步学习和研究。

3. 准备黑板和投影仪,用于展示和讲解相关内容。

六、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一幅中国艺术作品,引导学生注意其中的“虚”和“实”表现手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对中国艺术中“虚”和“实”的定义和概念进行讲解,解释其在艺术创作中的意义和作用。

3. 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艺术作品,展示中国艺术中“虚”和“实”的表现手法和特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4. 实践:让学生尝试运用“虚”和“实”的表现手法进行艺术创作,如绘画、书法或写作,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5. 总结:对本次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虚”和“实”在中国艺术中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和欣赏。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和示范,传授“虚”和“实”的定义和概念,引导学生理解。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艺术作品,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虚”和“实”的表现手法和特点。

3.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艺术创作,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造力。

语文教案-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

语文教案-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

语文教案-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虚”和“实”在中国艺术中的概念及表现形式。

分析中国艺术作品中虚实关系的运用和意义。

2. 过程与方法: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解读中国艺术作品中的虚实表现。

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国艺术的美学特点,理解虚实相生的审美追求。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虚”和“实”在中国艺术中的概念及表现形式。

中国艺术作品中虚实关系的运用和意义。

2. 教学难点:分析中国艺术作品中虚实关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理解虚实相生在艺术创作中的哲学内涵。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虚”和“实”的概念,分析经典艺术作品。

2. 案例分析法:分组讨论典型艺术作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 互动提问法:鼓励学生提问,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讨。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搜集相关的中国艺术作品,如绘画、书法、园林等。

准备教案、PPT和相关文献资料。

2. 学生准备:预习相关内容,了解中国艺术的基本知识。

准备笔记本,记录重要信息和自己的想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中国艺术作品,引导学生关注其中的虚实表现。

提问:“你们认为什么是艺术中的‘虚’和‘实’?”2. 讲解“虚”和“实”的概念:讲解“虚”和“实”在中国艺术中的定义和内涵。

举例说明“虚”和“实”在不同艺术形式中的表现。

3. 分析艺术作品:分析经典艺术作品中的虚实关系,如绘画、书法、园林等。

引导学生从形式、内容、技法等方面进行鉴赏。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艺术作品虚实关系的理解和感悟。

各小组选取代表进行汇报,师生共同点评。

六、教学反馈与评价1. 课堂反馈:通过提问和讨论,了解学生对“虚”和“实”在中国艺术中的理解程度。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情况和思考深度。

2. 作业评价:批改学生提交的作业,评价其对艺术作品虚实关系的分析和理解。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教师中心稿)教学教案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教师中心稿)教学教案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教师中心稿)教学教案第一章:引言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艺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引导学生关注中国艺术中的虚实表现。

2. 教学内容:介绍中国艺术的发展历程和主要艺术形式,如绘画、书法、园林等。

探讨中国艺术中的虚实概念及其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

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介绍相关知识和概念。

利用图片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虚实表现。

4. 教学步骤:引入中国艺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讲解虚实概念的起源和发展,引导学生思考其在艺术创作中的意义。

5. 作业与评估:要求学生课后欣赏中国艺术作品,并选择一例分析其虚实表现。

评估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第二章:绘画中的虚实表现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绘画中的虚实表现手法。

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中国绘画中的虚实效果。

2. 教学内容:介绍中国绘画的基本技法和风格,如水墨画、工笔画等。

探讨虚实表现在中国绘画中的运用,如透视、光影、墨色等。

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介绍相关知识和技法。

利用图片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虚实表现。

4. 教学步骤:引入中国绘画的基本技法和风格,激发学生的兴趣。

讲解虚实表现在中国绘画中的运用,引导学生思考其艺术效果。

5. 作业与评估:要求学生课后欣赏中国绘画作品,并选择一例分析其虚实表现。

评估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第三章:书法中的虚实表现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书法中的虚实表现手法。

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中国书法中的虚实效果。

2. 教学内容:介绍中国书法的基本技法和风格,如楷书、行书、草书等。

探讨虚实表现在中国书法中的运用,如用笔、结构、布局等。

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介绍相关知识和技法。

利用图片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虚实表现。

4. 教学步骤:引入中国书法的基本技法和风格,激发学生的兴趣。

讲解虚实表现在中国书法中的运用,引导学生思考其艺术效果。

5. 作业与评估:要求学生课后欣赏中国书法作品,并选择一例分析其虚实表现。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教师中心稿)教学教案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教师中心稿)教学教案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教师中心稿)教学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艺术的基本特点使学生认识到虚实在中国艺术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中国艺术的兴趣1.2 教学内容中国艺术的起源和发展历程虚实概念的提出和应用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艺术的基本特点和虚实概念展示法:展示中国艺术作品,让学生直观感受虚实的表现1.4 教学步骤1.4.1 导入:介绍中国艺术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引发学生对中国艺术的兴趣1.4.2 讲解:讲解虚实概念的提出和应用,让学生理解虚实在中国艺术中的重要性1.4.3 展示:展示中国艺术作品,让学生直观感受虚实的表现1.4.4 讨论:引导学生对中国艺术作品进行分析,探讨虚实的表现手法和效果1.4.5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虚实在中国艺术中的作用和意义第二章:中国绘画的虚实表现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绘画的基本特点使学生认识到虚实在中国绘画中的重要性2.2 教学内容中国绘画的工具和材料虚实概念在中国绘画中的应用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绘画的基本特点和虚实概念示范法:示范中国绘画的基本技法和虚实表现2.4 教学步骤2.4.1 导入: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绘画2.4.2 讲解:讲解中国绘画的工具和材料,让学生了解绘画的基本技法2.4.3 示范:示范中国绘画的基本技法和虚实表现,让学生直观感受虚实在中国绘画中的重要性2.4.4 练习:让学生尝试绘制简单的虚实效果,培养学生的绘画技能2.4.5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虚实在中国绘画中的作用和意义第三章:中国书法的虚实表现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书法的基本特点使学生认识到虚实在中国书法中的重要性3.2 教学内容中国书法的工具和材料虚实概念在中国书法中的应用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书法的基本特点和虚实概念示范法:示范中国书法的基本技法和虚实表现3.4 教学步骤3.4.1 导入: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书法3.4.2 讲解:讲解中国书法的工具和材料,让学生了解书法的基本技法3.4.3 示范:示范中国书法的基本技法和虚实表现,让学生直观感受虚实在中国书法中的重要性3.4.4 练习:让学生尝试书写简单的虚实效果,培养学生的书法技能3.4.5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虚实在中国书法中的作用和意义第四章:中国雕塑的虚实表现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雕塑的基本特点使学生认识到虚实在中国雕塑中的重要性4.2 教学内容中国雕塑的工具和材料虚实概念在中国雕塑中的应用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雕塑的基本特点和虚实概念示范法:示范中国雕塑的基本技法和虚实表现4.4 教学步骤4.4.1 导入: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雕塑4.4.2 讲解:讲解中国雕塑的工具和材料,让学生了解雕塑的基本技法4.4.3 示范:示范中国雕塑的基本技法和虚实表现,让学生直观感受虚实在中国雕塑中的重要性4.4.4 练习:让学生尝试制作简单的虚实效果,培养学生的雕塑技能4.4.5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虚实在中国雕塑中的作用和意义第五章:中国建筑的虚实表现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建筑的基本特点使学生认识到虚实在中国建筑中的重要性5.2 教学内容中国建筑的工具和材料虚实概念在中国建筑中的应用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建筑的基本特点和虚实概念示范法:示范中国建筑的基本技法和虚实表现5.4 教学步骤5.4第六章:中国园林的虚实表现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园林的基本特点使学生认识到虚实在中国园林中的重要性6.2 教学内容中国园林的工具和材料虚实概念在中国园林中的应用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园林的基本特点和虚实概念示范法:示范中国园林的基本技法和虚实表现6.4 教学步骤6.4.1 导入: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园林6.4.2 讲解:讲解中国园林的工具和材料,让学生了解园林的基本技法6.4.3 示范:示范中国园林的基本技法和虚实表现,让学生直观感受虚实在中国园林中的重要性6.4.4 练习:让学生尝试设计简单的虚实效果,培养学生的园林设计技能6.4.5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虚实在中国园林中的作用和意义第七章:中国诗词的虚实表现7.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诗词的基本特点使学生认识到虚实在中国诗词中的重要性7.2 教学内容中国诗词的工具和材料虚实概念在中国诗词中的应用7.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诗词的基本特点和虚实概念示范法:示范中国诗词的基本技法和虚实表现7.4 教学步骤7.4.1 导入: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诗词7.4.2 讲解:讲解中国诗词的工具和材料,让学生了解诗词的基本技法7.4.3 示范:示范中国诗词的基本技法和虚实表现,让学生直观感受虚实在中国诗词中的重要性7.4.4 练习:让学生尝试创作简单的虚实效果,培养学生的诗词创作技能7.4.5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虚实在中国诗词中的作用和意义第八章:中国戏曲的虚实表现8.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戏曲的基本特点使学生认识到虚实在中国戏曲中的重要性8.2 教学内容中国戏曲的工具和材料虚实概念在中国戏曲中的应用8.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戏曲的基本特点和虚实概念示范法:示范中国戏曲的基本技法和虚实表现8.4 教学步骤8.4.1 导入: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戏曲8.4.2 讲解:讲解中国戏曲的工具和材料,让学生了解戏曲的基本技法8.4.3 示范:示范中国戏曲的基本技法和虚实表现,让学生直观感受虚实在中国戏曲中的重要性8.4.4 练习:让学生尝试表演简单的虚实效果,培养学生的戏曲表演技能8.4.5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虚实在中国戏曲中的作用和意义第九章:中国音乐舞蹈的虚实表现9.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音乐舞蹈的基本特点使学生认识到虚实在中国音乐舞蹈中的重要性9.2 教学内容中国音乐舞蹈的工具和材料虚实概念在中国音乐舞蹈中的应用9.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音乐舞蹈的基本特点和虚实概念示范法:示范中国音乐舞蹈的基本技法和虚实表现9.4 教学步骤9.4.1 导入: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音乐舞蹈9.4.2 讲解:讲解中国音乐舞蹈的工具和材料,让学生了解音乐舞蹈的基本技法9.4.3 示范:示范中国音乐舞蹈的基本技法和虚实表现,让学生直观感受虚实在中国音乐舞蹈中的重要性9.4.4 练习:让学生尝试演奏或舞蹈简单的虚实效果,培养学生的音乐舞蹈技能9.4.5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虚实在中国音乐舞蹈中的作用和意义第十章:当代中国艺术的虚实表现10.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当代中国艺术的基本特点使学生认识到虚实在当代中国艺术中的重要性10.2 教学内容当代中国艺术的发展概况虚实概念在当代中国艺术中的应用10.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当代中国艺术的基本特点和虚实概念示范法:示范当代中国艺术的基本技法和虚实表现10.第十一章:中国艺术中的虚实对比1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虚实对比在中国艺术中的作用使学生能够分析中国艺术作品中的虚实对比手法11.2 教学内容虚实对比的概念和手法中国艺术作品中虚实对比的案例分析1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虚实对比的概念和手法分析法:分析中国艺术作品中的虚实对比手法11.4 教学步骤11.4.1 导入:回顾虚实概念,引入虚实对比11.4.2 讲解:讲解虚实对比的概念和手法11.4.3 分析:分析中国艺术作品中的虚实对比手法11.4.4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虚实对比在中国艺术中的意义11.4.5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虚实对比在中国艺术中的重要性第十二章:中国艺术中的虚实转化1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虚实转化在中国艺术中的作用使学生能够分析中国艺术作品中的虚实转化手法12.2 教学内容虚实转化的概念和手法中国艺术作品中虚实转化的案例分析1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虚实转化的概念和手法分析法:分析中国艺术作品中的虚实转化手法12.4 教学步骤12.4.1 导入:回顾虚实概念,引入虚实转化12.4.2 讲解:讲解虚实转化的概念和手法12.4.3 分析:分析中国艺术作品中的虚实转化手法12.4.4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虚实转化在中国艺术中的意义12.4.5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虚实转化在中国艺术中的重要性第十三章:中国艺术中的虚实互动1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虚实互动在中国艺术中的作用使学生能够分析中国艺术作品中的虚实互动手法13.2 教学内容虚实互动的概念和手法中国艺术作品中虚实互动的案例分析1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虚实互动的概念和手法分析法:分析中国艺术作品中的虚实互动手法13.4 教学步骤13.4.1 导入:回顾虚实概念,引入虚实互动13.4.2 讲解:讲解虚实互动的概念和手法13.4.3 分析:分析中国艺术作品中的虚实互动手法13.4.4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虚实互动在中国艺术中的意义13.4.5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虚实互动在中国艺术中的重要性第十四章:中国艺术中的虚实平衡14.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虚实平衡在中国艺术中的作用使学生能够分析中国艺术作品中的虚实平衡手法14.2 教学内容虚实平衡的概念和手法中国艺术作品中虚实平衡的案例分析1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虚实平衡的概念和手法分析法:分析中国艺术作品中的虚实平衡手法14.4 教学步骤14.4.1 导入:回顾虚实概念,引入虚实平衡14.4.2 讲解:讲解虚实平衡的概念和手法14.4.3 分析:分析中国艺术作品中的虚实平衡手法14.4.4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虚实平衡在中国艺术中的意义14.4.5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虚实平衡在中国艺术中的重要性第十五章:中国艺术中的虚实创新15.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虚实创新在中国艺术中的作用使学生能够分析中国艺术作品中的虚实创新手法15.2 教学内容虚实创新的概念和手法中国艺术作品中虚实创新的案例分析1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虚实创新的概念和手法分析法:分析中国艺术作品中的虚实创新手法15.4 教学步骤15.4.1 导入:回顾虚实概念,引入虚实创新15.4.2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教案主要围绕中国艺术中的虚实概念展开,涵盖了绘画、书法、雕塑、园林、诗词、戏曲、音乐舞蹈以及当代艺术等多个领域。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教案2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教案2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虚”和“实”在中国艺术中的概念及表现形式。

2. 分析中国艺术作品中虚实关系的运用,提高学生对中国艺术表现手法的认识。

3. 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事物中发现虚实之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虚”和“实”的概念解释2. 中国艺术中虚实表现的形式和手法3. 分析中国艺术作品中的虚实关系4. 生活中的虚实之美5. 虚实运用的实践练习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虚”和“实”在中国艺术中的概念及表现形式,分析中国艺术作品中的虚实关系。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事物中发现虚实之美,并运用虚实手法进行艺术创作。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虚”和“实”的概念,传授中国艺术中虚实表现的形式和手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中国艺术作品中的虚实关系,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虚实之美。

3. 实践教学法: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事物中发现虚实之美,并运用虚实手法进行艺术创作。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对虚实之美的理解和创作心得。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幅中国艺术作品为例,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虚实关系,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虚”和“实”的概念,传授中国艺术中虚实表现的形式和手法。

3. 分析中国艺术作品中的虚实关系,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虚实之美。

4. 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事物中发现虚实之美,并进行艺术创作。

5. 小组讨论:分享对虚实之美的理解和创作心得,互相交流学习。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回顾和总结,强调虚实在中国艺术中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课后继续观察生活中的虚实之美,并进行艺术创作。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品评价:评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创作成果,考察学生对虚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3. 小组讨论评价: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能力。

语文教案-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

语文教案-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

语文教案-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虚和实的概念及其在中国艺术中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对中国艺术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1.2 教学内容介绍虚和实的定义和含义。

分析虚和实在中国艺术中的运用和表现。

引导学生欣赏中国艺术作品,并观察其中虚和实的运用。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和观察法,讲解虚和实的概念和艺术表现。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表达。

第二章:中国绘画中的虚和实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绘画中虚和实的概念和运用。

培养学生对中国绘画的欣赏能力和创作技巧。

2.2 教学内容介绍中国绘画中虚和实的概念和意义。

分析中国绘画中虚和实的运用和表现技巧。

引导学生欣赏中国绘画作品,并观察其中虚和实的运用。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和观察法,讲解中国绘画中虚和实的概念和技巧。

组织学生进行绘画实践,引导学生亲身体验和创作。

第三章:中国诗词中的虚和实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诗词中虚和实的概念和运用。

培养学生对中国诗词的欣赏能力和创作技巧。

3.2 教学内容介绍中国诗词中虚和实的概念和意义。

分析中国诗词中虚和实的运用和表现技巧。

引导学生欣赏中国诗词作品,并观察其中虚和实的运用。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和欣赏法,讲解中国诗词中虚和实的概念和技巧。

组织学生进行诗词创作和分享,引导学生亲身体验和创作。

第四章:中国戏剧中的虚和实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戏剧中虚和实的概念和运用。

培养学生对中国戏剧的欣赏能力和理解能力。

4.2 教学内容介绍中国戏剧中虚和实的概念和意义。

分析中国戏剧中虚和实的运用和表现技巧。

引导学生欣赏中国戏剧作品,并观察其中虚和实的运用。

4.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和观察法,讲解中国戏剧中虚和实的概念和技巧。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和表演,引导学生亲身体验和创作。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5.1 教学目标让学生回顾和总结虚和实在中国艺术中的运用和表现。

培养学生对中国艺术的深入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教案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教案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虚”和“实”在中国艺术中的概念及其表现形式。

2. 分析中国艺术作品中虚实关系的处理技巧,以及虚实对比对艺术表现的作用。

3. 培养学生对中国艺术风格的认识和欣赏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中国艺术中的“虚”和“实”概念介绍。

2. 绘画、书法、陶瓷、园林等艺术领域中虚实关系的具体表现。

3. 分析经典艺术作品中虚实处理的典型案例,如山水画、花鸟画等。

4. 探讨虚实对比在艺术创作中的意义和价值。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中国艺术中虚实概念及其表现形式,分析虚实关系在艺术作品中的运用。

2. 教学难点:虚实对比在艺术创作中的意义和价值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虚实概念、虚实关系的处理技巧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经典艺术作品中的虚实处理。

3.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虚实对比在艺术创作中的意义和价值。

五、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资源:《中国艺术史》、《中国绘画史》等。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

3. 教学案例图片:中国艺术作品中的虚实处理案例图片。

教案示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欣赏一幅中国山水画,让学生感受虚实关系在画面中的运用。

2. 提问:大家能感受到这幅画中的虚实关系吗?虚的部分是什么?实的部分是什么?二、教学内容讲解(20分钟)1. 讲解虚实概念:在中国艺术中,虚是指模糊、隐约的部分,实是指清晰、明确的部分。

2. 讲解虚实关系的处理技巧:在中国艺术作品中,虚实关系的处理技巧有留白、线条、色彩等。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分析经典艺术作品中的虚实处理:以一幅山水画为例,讲解画家如何运用虚实关系来表现画面。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其他艺术作品中的虚实关系。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虚实概念和虚实关系的处理技巧。

2. 强调虚实对比在艺术创作中的意义和价值。

五、课后作业1. 欣赏中国艺术作品,分析其中的虚实关系。

语文教案-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教学教案[推荐5篇]

语文教案-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教学教案[推荐5篇]

语文教案-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教学教案[推荐5篇]第一篇:语文教案-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教学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把握课文的写作思路、行文脉络,由荀子的话谈起,述及绘画、舞蹈,条分缕析,思路,脉络极为清晰的特点。

2学习从全文总体上把握内容,融会贯通的阅读方法。

3从文中诸多引文和述及的作家作品中,感受民族文化的辉煌。

教学难点文中涉及各种门类的艺术,学生恐难一一明白,但不管怎样,好的作品总给人留下足够大的空间——虚,以虚来衬实,使作品更坚实更厚重,这是不管哪一门艺术所共通的。

对换“虚”“实”的理解是讲授难点。

教学重点重点讲授赵执信《谈龙录》中引文。

教学过程导入:教师讲述以下内容,通过提问,启发学生思考。

某著名国画家应邀去国外开画展,取得了轰动性的效应。

在媒体的强列请求下,画家在一次招待会上挥毫献艺。

只见他铺开宣纸,泡蘸浓墨,顷刻间,一块巨石上,一只苍鹰傲视远方。

大家连称奇绝。

此时也有人提出异议:原来中国画这么好画。

画家对这位记者说:是的,画起来不难,但学起来不易。

我已经学了“五千年”了。

大家一片惊呼!同学们听懂了画家的回答吗?可随机提问学生,让他们就画家的回答谈自己的见解。

最后由教师归纳如下:这位画家的回答十分巧妙,饱含着对民族艺术的骄傲和自豪。

它的“五千年”是虚的,人不可能活那么长,学那么长,但“五千年”又是实的,它是文明历史的积淀,深含着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教师板书课题教师归纳行文思路,在讲解同时板书。

由荀子的话引出艺术中虚和实的话题®引《谈龙录》点明艺术的最高成就是虚实统®由此及彼,述及绘画、舞台艺术、书法、建筑都有此特征®“虚实相生”的表达形式,是一份宝贵的独创的艺术遗产。

对于《谈龙录》中的引文,分析三者的艺术理论观点:洪思——重实轻虚(自然主义)王渔洋——重虚轻实(抽象主义)赵执信——虚实相生(现实主义)提问学生有关文学常识的内容:如“司寇”“新城”指谁?这是一种什么称呼?阎立本是什么人?重要作品有什么?“八大山人”,张旭分别是什么人?以上当堂提问,巩固文学常识内容,又可检查学生默读成果。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教案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教案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教案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教案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教案16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①宗白华课文注释练习这篇课文运用大量的材料阐明中国绘画、书法、戏剧、舞蹈、建筑在表现空间方面的共同特征。

仔细阅读课文,从整体上把握全文精髓。

积累下列词语:宛然可见虚实相生恍惚洗练课文:先秦哲学家荀子写过一篇文章,叫《劝学》。

他有一句话说得极好,他说:“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

”这话运用到艺术美上就是说:艺术既要极丰富地全面地表现生活和自然,又要提炼,去粗存精,提高,集中,更典型、更具普遍性地表现生活和自然。

由于“粹”,由于去粗存精,艺术表现里有了“虚”,“洗尽尘滓,独存孤迥②”。

由于“全”,才能做到孟子所说的“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③”。

“虚”和“实”辩证的统一,才能完成艺术的表现,形成艺术的美。

但“全”和“粹”是相互矛盾的。

既去粗存精,那就似乎不全了,全就似乎不应“拔萃”。

又全又粹,这不是矛盾吗?然而只讲“全”而不顾“粹”,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自然主义④;只讲“粹”而不→注释:①选自《文艺报》1961年第5期,有改动。

宗白华(1897—1986),中国现代美学家。

江苏常熟人。

主要著作有《美学散步》,译有康德的《判断力批判》。

②〔洗尽尘滓,独存孤迥(jiǒng)〕清初画家恽南田(1633—1690)的话。

意思是去粗存精。

孤迥,孤立、孤单,这里指少。

③〔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这是《孟子·尽心下》中的话。

意思是,充满(美好的品德)就叫做“美”;充满而且光辉地表现出来就叫做“大”。

④〔自然主义〕文艺创作的一种倾向。

着重描写现实生活的个别现象和琐碎细节,追求事物的外在真实,忽视对生活现象的分析、概括,忽视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方面。

语文教案-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

语文教案-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

语文教案-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艺术中“虚”和“实”的表现手法及其意义。

2. 培养学生对中国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中国艺术中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

二、教学内容1. 介绍“虚”和“实”的概念及其在中国艺术中的表现。

2. 分析中国绘画、书法、园林、建筑等艺术形式中的“虚实”运用。

3. 探讨中国艺术中“虚实”手法的审美价值和哲学内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中国艺术中“虚”和“实”的表现手法及其应用。

2. 难点:深入理解中国艺术中“虚实”手法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虚”和“实”的概念及中国艺术中的表现。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艺术作品中的“虚实”运用。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虚实”手法的审美价值和哲学内涵。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中国艺术的特点,引发学生对“虚实”手法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虚”和“实”的概念及其在中国艺术中的表现。

3. 案例分析:展示中国绘画、书法、园林、建筑等艺术作品,分析其中的“虚实”运用。

4.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探讨“虚实”手法的审美价值和哲学内涵。

5. 总结:强调“虚实”手法在中国艺术中的重要性和独特性,激发学生对中国艺术的热爱。

教案示例: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艺术中“虚”和“实”的表现手法及其意义。

2. 培养学生对中国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中国艺术中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

教学内容:1. 介绍“虚”和“实”的概念及其在中国艺术中的表现。

2. 分析中国绘画、书法、园林、建筑等艺术形式中的“虚实”运用。

3. 探讨中国艺术中“虚实”手法的审美价值和哲学内涵。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中国艺术中“虚”和“实”的表现手法及其应用。

2. 难点:深入理解中国艺术中“虚实”手法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虚”和“实”的概念及中国艺术中的表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
.教案示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把握课文的.写作思路、行文脉络,由荀子的话谈起,述及绘画、舞蹈,条分缕析,思路,脉络极为清晰的特点。

2学习从全文总体上把握内容,融会贯通的阅读方法。

3从文中诸多引文和述及的作家作品中,感受民族文
化的辉煌。

教学难点
文中涉及各种门类的艺术,学生恐难一一明白,但不
管怎样,好的作品总给人留下足够大的空间——虚,以
虚来衬实,使作品更坚实更厚重,这是不管哪一门艺术
所共通的。

对换“虚”“实”的理解是讲授难点。

教学重点
重点讲授赵执信《谈龙录》中引文。

教学过程
导入:教师讲述以下内容,通过提问,启发学生思考。

某著名国画家应邀去国外开画展,取得了轰动性的效应。

在媒体的强列请求下,画家在一次招待会上挥毫献艺。

只见他铺开宣纸,泡蘸浓墨,顷刻间,一块巨石上,
一只苍鹰傲视远方。

大家连称奇绝。

此时也有人提出异议:原来中国画这么好画。

画家对这位记者说:是的,
画起来不难,但学起来不易。

我已经学了“五千年”了。

大家一片惊呼!同学们听懂了画家的回答吗?
可随机提问学生,让他们就画家的回答谈自己的见解。

最后由教师归纳如下:这位画家的回答十分巧妙,饱含
着对民族艺术的骄傲和自豪。

它的“五千年”是虚的,
人不可能活那么长,学那么长,但“五千年”又是实的,它是文明历史的积淀,深含着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教师板书课题
介绍文章出处,作者
学生默读课文,同时找出作者行文的脉络,找出文章
里面和注释当中涉及到的文学常识。

教师归纳行文思路,在讲解同时板书。

由荀子的话引出艺术中虚和实的话题®引《谈龙录》点明艺术的最高成就是虚实统®由此及彼,述及绘画、舞台艺术、书法、建筑都有此特征®“虚实相生”的表达形式,是一份宝贵的独创的艺术遗产。

对于《谈龙录》中的引文,分析三者的艺术理论观点:洪思——重实轻虚(自然主义)
王渔洋——重虚轻实(抽象主义)
赵执信——虚实相生(现实主义)
提问学生有关文学常识的内容:如“司寇”“新城”指谁?这是一种什么称呼?阎立本是什么人?重要作品有什么?“八大山人”,张旭分别是什么人?
以上当堂提问,巩固文学常识内容,又可检查学生默读成果。

教师.总结:从以下三点专谈
1“虚实相生”是我国独创的艺术创作观点,当引以为荣。

2要用此观点专审视一切艺术作品。

3本文思路清晰,行文结构严谨、值得仿效。

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设计
以“虚——无限想象的艺术空间”为主题,开展一堂能力训练的探究课,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美的鉴赏能力,.写作能力。

而这一切都是在阅读第6课课文之后完成,所以,不啻于又培养、锻炼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布置预习——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在课下搜集资料,以做为自己的评论对象。

所搜集资料可以是一幅国画,一幅书法,一件小型雕塑的原件或大型雕塑或建筑的照片,一首诗歌,舞台演出的文字资料或影像资
料……根据所选资源,运用虚实相生的艺术特征,加以
鉴赏,何处实,何处虚,好处何在。

将上述思考内容或
列成提纲,或形成详细文字材料。

课堂讨论——学生带着自己所搜集的材料在课堂
上展示,并宣读自己的鉴赏文章。

中国古典小说(诗歌)中虚实手法的运用
研究方法:
(1)理论准备。

了解.写作理论中实中存虚、以虚带实、化虚为实、虚实映带的基本思想。

(2)材料搜集。

阅读古代文学作品,寻找运用虚实.写
作手法的语言材料。

如汉乐府《上邪》,唐人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盂浩然的《春晓》、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宋人叶绍翁的《游园不值》,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三国演义》第五回关羽“温酒斩华雄”,《红楼梦》第四十二回中的“宝钗论画”、第九十八回中的“绛珠魂归离恨天”等。

(3)分析综合。

以理论为指导,以材料为依据,分析作品中的虚实手法属于哪种情况,并分析它的好处。

参读书目:
(1)张继缅《文鉴》,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3
年版。

(2)朱恩彬、周波主编《中国古代文艺心理学》,山东
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

(3)齐大卫编著《美学引论新编》,山西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4)王建宏《艺术概论》,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年版。

(5)刘励操编著《.写作方法100例》,武汉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6)朱伯石主编《现代.写作学》,人民日报出版社1988年版。

(7)修龙恩《散文创作论》,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5年版。

(8)周振甫《诗歌例话》,中国青年出版社1962年版。

(9)童庆炳《文学活动的美学阐释》,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语文教案-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由教案频道h。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