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教材中明确指出

合集下载

数学文化在西师版小学数学新教材中的实践探讨

数学文化在西师版小学数学新教材中的实践探讨

数学文化在西师版小学数学新教材中的实践探讨发布时间:2023-05-24T06:39:14.703Z 来源:《中国教师》2023年5月下作者:曾杰[导读] 文化本身是一个抽象性概念,当前学术界并未对数学文化的概念形成统一意见,既可将狭义性的数学概念、数学公式、数学符号、数学方法、数学语言等理解为数学文化,也可将广义上的数学发展历史、数学家、数学教育、数学延伸概念等纳入数学文化概念中。

(重庆市江津区双福第三小学校)【摘要】本文主要以西师版新数学教材为例,对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融合进行研究,希望能通过研究探索为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参考,助力我国教育行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数学文化;小学数学新教材;实践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23)5-108-01引言数学是一门逻辑与抽象并存的学科,数学问题需要以精确且严谨的态度进行解决,且在数学学习中锻炼的思维能力对其他学科学习也具有辅助作用。

众多教育工作者为进一步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进行了大量教学实践研究,数学文化作为一种新的概念,在与小学数学教学融合时获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一、数学文化重视对数学问题进行拓展和探究文化本身是一个抽象性概念,当前学术界并未对数学文化的概念形成统一意见,既可将狭义性的数学概念、数学公式、数学符号、数学方法、数学语言等理解为数学文化,也可将广义上的数学发展历史、数学家、数学教育、数学延伸概念等纳入数学文化概念中。

数学文化这一概念特点,决定其不仅能对解决当前实际数学问题提供帮助,也能激起人们探索尚未得到解决的数学领域问题的兴趣[1]。

小学数学教学既是带领学生完成教学计划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过程,将数学文化蕴含在数学教材内容中,利用文化的感染力吸引学生深入探索数学问题,是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新教材中的重要应用方向。

例如在西师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古老的几何》一课中,引入了古代几何的发展历程,我国古代数学著作《周髀算经》中最早描述了勾股定理的概念,《九章算术》中则汇总了多种计算图形面积及体积的方法,古希腊数学家所著《几何原本》则成为至今仍有许多知识在沿用的数学教科书。

2023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3000字

2023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3000字

2023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3000字和很多老师一样,拿到新课标后,我最先关注的就是新课标的主要变化,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可能没有那么强的研究能力和分析能力,我们能够在短时间内了解新课标的变化,科学有效地应对这些变化,并且能够在接下来的教学中,主动地、有意识地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也许是给予学生最好的礼物。

先来说说新课标的明显变化:一、价值引领,以文化人。

二、素养为纲,任务导向。

三、立足生活,实践主线。

四、强调情境、主题统整。

我们来看第一方面“价值引领,以文化人”。

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无论是在我们的课程目标,还是在我们的课程内容中,都得到了一种彰显,实际上这里非常重要强调的是语文课程的育人价值,也是核心素养的一种体现。

第二方面“素养为纲,任务导向”,新课标中最明显的变化就是素养型的课程目标和结构化的课程内容。

新课标中指出,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

第三方面“立足生活,实践主线”,2023版新课标,是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强调了实践主线。

在一定程度上把课程做了整合,整合成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新增项目“梳理与探究”正是语文学习立足于生活的一种表现。

第四方面“主题统整,强调情境”,新课标中强调了用“真实的语文情境”“统整的学习主题”“典型的实践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语文学习的能力。

把原来的“综合性学习”“项目式学习”统整为六个“语文学习任务群”。

在六个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构建当中,从静态的知识点转化为学生动态的实践。

因此,学习任务群,有非常重要的三个关键要素,那就是“真实的语文情境”“统整的学习主题”“典型的实践活动”。

这六个学习任务群分为基础型、发展型、拓展型三个层次非常清晰,也很容易理解。

人教版教材的新课程标准解读

人教版教材的新课程标准解读

人教版教材的新课程标准解读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教育也在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

作为教育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的更新和改革也无疑是必要的。

人教版教材作为我国中小学教育中的主要教材之一,一直走在教育改革的前沿,不断适应时代和学生的需求。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应用人教版教材,我们需要对其新课程标准进行深入解读。

新课程标准的提出是为了适应当前社会的需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人教版教材秉承这一思想,通过多元化的教学内容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新课程标准中,人教版教材加强了对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层次性的教学,使学生能够从基础知识出发,逐步深入,形成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

同时,人教版教材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在新课程标准下,人教版教材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并解决实际问题。

这种教学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

在新课程标准下,人教版教材不仅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人教版教材通过设计多样化的学习任务,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和合作学习,培养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教材中的延伸阅读和拓展资源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学习空间,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此外,人教版教材的新课程标准还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通过引入综合实践活动和社会实践,人教版教材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能力。

同时,教材中的课外阅读和综合题目设计也提供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机会。

总之,人教版教材的新课程标准是一个与时俱进的改革举措,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教材通过强调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层次性、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关注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及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深入理解和应用人教版教材的新课程标准,通过灵活运用教材中的资源和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材的指导作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小学数学教材新课标解读

小学数学教材新课标解读

小学数学教材新课标解读
小学数学教材新课标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强调数学与
现实生活的联系,以及数学思维的培养。

新课标下,教材内容和教学
方法都有所调整,以适应学生的认知发展和学习需求。

在内容上,新课标强调以下几个方面:
1. 基础性:确保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如数的认识、运算法则、几
何图形等。

2. 应用性:教材中加入了更多与实际生活相关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
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

3. 探究性:鼓励学生通过探索和实践来学习数学,培养他们的探究精
神和创新能力。

4. 综合性: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如科学、技术、工程等,以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5. 发展性:教材内容设计考虑到学生不同阶段的认知发展,逐步增加
难度,以适应学生的成长。

在教学方法上,新课标提倡:
1. 学生中心: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作为引导者,鼓励学生主
动参与和思考。

2. 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共同解决
问题。

3. 情境教学:创设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习数学。

4. 信息技术的应用: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5. 评价方式的多样化:除了传统的笔试,还包括口试、项目作业、实践活动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教材,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旨在通过数学教育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方法,以适应教育发展的新趋势。

朗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朗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朗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因毕艳冬摘要: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要重视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体验,在读中培养他们的语感,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

”可见,朗读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

但朗读到底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它的意义和价值又体现在哪里呢?本文将从学生学习效果和学生个人成长两个方面出发,给出朗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所发挥的8个方面作用,以供大家参考。

下面本文将对朗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初中语文;朗读教学;作用分析一、朗读在学习效果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一)朗读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课文。

深刻理解课文内涵的前提,是学生要能够对课文内容有着足够的认识,而认识课文内容最好的方法就是朗读。

出声的读要比默读更能刺激人的大脑,特别是在反复朗读的情况下。

从教学效果上看,组织学生朗读课文,极大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融入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元素后,他们的学习主动性也得到了提高,能够对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从而促进教学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朗读对学生深刻理解课文起到了极为重要的帮助。

(二)朗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感。

学生对汉语言的理解和认识,更多是通过语文学习来实现的,“语文”最直接的功能就是帮助了学生使用汉语言文字进行沟通、交流、再学习。

从这个角度看,语文同英语是一样的,即它们都是一种交流的工具。

无论是阅读文字还是口语对话,无论是信息接收还是输出,都不可避免的会涉及到“语感”问题。

通过朗读教学来培养和增强语感是极具现实意义的,除了能够使沟通交流变得更加顺畅外,对考试也是有很大帮助的。

比如在无法准确把握文章主旨和中心思想时,通过反复朗读便能很容易发现问题,并将其解决。

(三)朗读有助于提升背诵效果。

最新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7-9年级部分):“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背诵优秀诗文80篇。

”可见,背诵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还是占有很重要地位的。

人教版教材小学新课标

人教版教材小学新课标

人教版教材小学新课标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人教版教材小学新课标应运而生,它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强调知识与能力的结合,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新课标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方面都进行了全面的更新和优化。

一、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新课标以学生为中心,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新课标强调跨学科的整合,促进学生全面而均衡的发展。

二、新课标的教学内容1. 语文:新课标注重语文素养的培养,包括听说读写能力的提升,以及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创作能力的培养。

教材中增加了古诗文的比例,强化了传统文化的教育。

2. 数学:数学新课标强调基础数学能力的培养,如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

同时,注重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英语:英语新课标注重语言的实际运用,通过多种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教材中融入了更多的文化元素,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

4. 科学:科学新课标强调科学探究的过程,鼓励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理解科学原理,培养科学思维和科学精神。

5. 社会:社会新课标涵盖了历史、地理、政治等学科,旨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三、新课标的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通过创设真实或模拟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2. 项目式学习:学生在完成一个项目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培养团队合作和项目管理能力。

3. 翻转课堂:学生在课前通过视频等材料自学新知识,课堂上则进行讨论和深入探究。

四、新课标的评价体系1. 过程性评价: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参与度、合作能力等。

2. 结果性评价:通过考试、作业等方式,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综合性评价:结合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业表现。

五、新课标的实施挑战1. 教师培训:需要对教师进行系统的培训,以适应新课标的教学要求。

2. 教学资源:需要开发和整合新的教学资源,以支持新课标的实施。

用大单元眼光看一节初中数学课的核心素养——以湘教版数学七年级教材《列代数式》一节为例

用大单元眼光看一节初中数学课的核心素养——以湘教版数学七年级教材《列代数式》一节为例

用大单元眼光看一节初中数学课的核心素养——以湘教版数学七年级教材《列代数式》一节为例摘要:一节好的数学课是渗透数学核心素养的课。

数学的核心素养支撑起了学生思考的空间。

我们可以按照2022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所提供的三个方面来看一节数学课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大单元数学核心素养列代数式数学语言数学抽象数学建模引言自2022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对新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研究和实践成为科研热门,它也是指导普通教师实施、评价、改革日常教学的指南针。

在一线执教的老师应当借助2022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作为衡量教学的标尺、工具,认真研究使用教材,发现当前使用教材的价值,将数学核心素养渗透到教学当中去。

一、注重教学内容与核心素养及大单元主线之间的关联2022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部分中指出,“探索大单元教学”,“推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分析主题-单元-课时的数学知识和核心素养主要表现”,“整体设计,分步实施,促进学生对数学教学内容的整体理解与把握,逐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具体内容与核心素养之间的关联,还要注重内容主线与核心素养发展之间的关联。

具体到一节数学课中,不但要考虑本节课内容与核心素养之间的关联,还要考虑它与大单元主线以及它与核心素养之间的关联。

教师要用大单元的眼光看教学内容与核心素养之间的关联。

二、从三个方面看初中数学的核心素养2022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就是要帮助学生逐步形成适应终身发展需要的核心素养,数学核心素养既是理念又是课程目标。

在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初中阶段核心素养主要表现为:抽象能力、运算能力、几何直观、空间观念、推理能力、数据观念、模型观念、应用意识、创新意识。

新《课标》指出,数学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2)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3)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教师创造性地处理教材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教师创造性地处理教材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教师创造性地处理教材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要靠教师善于运用。

”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丁肇中先生还说过:“在科学的道路上,只有第一名,第二名就是最后一名”,其言深邃地道出了创新的重要性。

创新是永恒的主题,要从小培养儿童的创新意识。

基于以上两点认识,我认为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势必要求老师有创新理念。

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变结构性教材为探究性教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说:“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

”因此,数学的学习不应成为简单的概念、法则、公式的掌握和熟练的过程,而应该更具有探索性和思考性,鼓励学生经历数学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探索与创新精神。

基于此认识,在教学“列方程解应用题”时,我把要讲解的例题变成适合学生探究性的素材,呈现出真实的有探讨价值的实际生活问题情境,如:“今天我当家”中的上街购物用钱、找钱的实际情境,让学生在尝试解决身边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发现数学、学习数学、体验数学的价值,逐步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强了应用数学的信心,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社会。

用数学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从而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来创造性地处理教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越高。

新大纲也要求“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通过感知和操作,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与能力,使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体会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例如:在教学“认识一位小数”时,我根据学生的实际和素质教育要求的变化等因素对教材进行一定的再创造的处理,教材安排先教1米的1/10,还可以写成0.1米等内容,再教1角就是1/10元,还可以写成0.1元等内容,我考虑到学生都有逛超市的经历,对价码很熟悉,所以把例1与例2顺序对调。

2022版中小学新课标

2022版中小学新课标

2022版中小学新课标
2022年版中小学新课标是在全面深化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对原有课
程标准的一次重要修订。

它旨在更好地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需求,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新课标强
调了以下几个方面:
1. 立德树人:新课标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强调在教学过
程中要注重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 学科核心素养:新课标明确提出了各学科的核心素养,如语文学科
的阅读素养、数学学科的数学思维等,旨在通过学科教学提升学生的
综合素质。

3. 课程内容更新:新课标对课程内容进行了更新,增加了与时代发展
紧密相关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以适应社会和科技发展的需要。

4. 教学方式改革:鼓励教师采用探究式、合作式、项目式等多样化的
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5. 评价方式多元化:新课标提倡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不仅关注学生的
学业成绩,更注重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和综合素质评价。

6. 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新课标强调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鼓
励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7. 跨学科学习:鼓励学生进行跨学科学习,通过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方
法的整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8. 终身学习理念:新课标倡导终身学习的理念,鼓励学生在学校教育之外,继续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学习和自我提升。

新课标的实施,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学校的教学管理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旨在构建一个更加开放、灵活、高效的教育体系。

最新版2022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深度解读

最新版2022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深度解读

2022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深度解读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应运而生。

这一新版标准的出台,无疑为我国的语文教育带来了全新的理念和挑战。

本文将深度解读新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重点关注其课程性质与课程理念,旨在帮助读者更全面、深入地理解新课标的精神实质和具体要求。

我们来看新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课程性质。

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创新性的课程。

这意味着,语文不再仅仅是学习汉字、诗词、故事等传统文化知识,而是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

在新课标下,语文课程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创新思考,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新课标对课程理念进行了全新的定义。

新课标强调,语文课程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这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助手。

教师需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此外,新课标还强调了跨学科的整合,认为语文学习不应该局限于课本和课堂,而应该与生活、社会和其他学科紧密结合,实现语文教育的立体化、开放化。

接下来,我们通过逐条解读新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来揭示其背后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目标。

新课标明确提出了“五个一”的总体目标,即: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与技能;培养良好的语言运用习惯;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这些目标涵盖了听、说、读、写、思、情、意等七个方面的要求,体现了新课标的全面性和立体性。

新课标的实施无疑给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

教师需要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以适应新课标的要求。

同时,教师还需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愉快的学习环境。

2022版新课标

2022版新课标

2022版新课标随着新经济发展的不断推进,中国也正在迅速地转变着经济模式,并试图把经济建设的根基更加牢固地建立起来。

中国政府也在考虑制定新的课标,来更好地应对新经济的发展需求,并为保障未来发展做好准备。

2022年中国将会实施新的课标,以下是新课标的几大要点:一、多维度发展。

新课标提出了发展的多元性理念,比如社会发展、经济发展、文化发展等一系列的发展领域,它不仅是教育活动的主要基础,也是必要条件,以确保全面发展。

二、重视培养实践能力。

新课标把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第一重要的任务,引入实际操作的内容,让学生在学习中加强实践能力,以获得更加深入的知识。

三、注重创新能力。

新课标将创新能力作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课程中融入大量创新素养,让学生们学会思考问题,激发创新思维能力。

四、强调职业竞争力。

新课标提出了以提高学生职业竞争力为目的的理念,强调学生要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以便在未来的就业市场中竞争自身的利益。

五、强化多元教育理念。

新课标想要建立一个多元的教育系统,尊重孩子的个性,穷尽发挥孩子的潜能,使孩子在不同学科中都能发挥自我,实现全面发展。

新课标的实施,将会推动中国教育教学模式从单一、知识型转变为多元、实践能力型,促进孩子们创新能力和职业竞争力的培养,更好地应对新经济的发展和未来社会的发展。

2022版新课标的实施,将开启中国教育的新篇章,推进中国教育的持续发展和改革。

课标的实施,需要教育部门和地方教育主管部门积极参与,共同发挥各自优势,制定完善的实施方案,为2022年新课标的实施进行充分的准备。

值得期待的是,通过新课标的实施,将促进更多孩子实现全面发展,希望不久的将来,我们就能看到这样的改变。

统编教材新课标小学语文

统编教材新课标小学语文

统编教材新课标小学语文
统编教材新课标小学语文是依据国家教育部门最新颁布的课程标准编
写的,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促进学
生的全面发展。

新课标强调了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
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

在教学内容上,新课标小学语文教材注重基础性、时代性和开放性。

教材内容涵盖了汉字书写、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实践活动等
多个方面,旨在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多样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在教学方法上,新课标提倡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探
究学习。

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深入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评价方式上,新课标强调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注重评
价的全面性和发展性。

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语文知识掌握情况,更重
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以及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和创新
能力。

为了适应新课标的要求,教师需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提高自身的专
业素养,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引导学
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文,享受语文学习的乐趣。

同时,教师
还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每个学生提供适
合其发展的教学支持。

新版课程方案提出,探索大单元教学,要积极开展

新版课程方案提出,探索大单元教学,要积极开展

新版课程方案提出,探索大单元教学,要积极开展《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中指出:“探索大单元教学,积极开展主题化、项目式学习等综合性教学活动,促进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加强知识间的内在关联,促进知识结构化。

”这就为“大单元教学”的进一步探索、尝试和完善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大单元教学设计:是以核心素养、分解课程标准、掌握教材、了解学习情境为基础,以大主题或大概念为导向,按照学习逻辑,以大任务为驱动,以大场景为创设,以大问题为聚焦,以思维迁移、评价反馈、作业设计、总结反思等为主线,对枣庄舞蹈培训各个班级进行结构化的整体规划和科学设计。

它是系统的、相关的和进步的。

大单元教学设计分为:自然单元、重组单元自然单元——依据现有教材单元+对语文、英语课标有明确阅读数量要求的,进行分解到单元落实!理科可以通过不同版本教材比较,为不同学生提供可选择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结合学校学情,进行适度整合设计与实施。

重组单元——学科内重组:以课标为依据,教材为蓝本,按学科大主(专题)题、大概念等从小学到初中,个别延伸高中,进行横向或纵向大单元设计与实施;同领域多学科重组:在同领域内,用一个大主题把多个学科知识组织在一起,便于关联与迁移(如:物理+化学+生物=科学);超学科重组:为完成一个主题、项目把多个学科知识组织在一起,超出学科范畴,以小组任务突破、成果可显,迁移应用,更有利于核心素养培育。

大单元教学特点:“大”:它由众多任务、行为构成,以大概念、大观念、大主题、大问题、任务群为基本形式整合;它涉及一门或多门学科的众多知识;它任务难度大、复杂程度高需要学习深度,工作量大、时间跨度长、人数多,等等。

“杂”: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纯的“学习活动”;它要求“教学评合一”,教学、评价、作业等整合在一起;它混合了线上、线下、“翻转课堂”等多种学习方式核心素养目标导向:分析学习内容所包含的素养,明确素养要求。

真实的学习情境要与学生经验相联系,指向学生社会生活或未来生活;创设与学习内容相适应的情境,包含生活情境、社会情境、职业情境等;适合的学习任务调动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枣庄美术培训驱动低阶技能的学习与理解;表现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突出学生的成长;总结和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

新课标小学新课本

新课标小学新课本

新课标小学新课本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标小学新课本应运而生,它不仅承载着知识的传递,更肩负着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任。

本文将从新课本的设计理念、内容结构、教学方法以及对学生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 一、新课本的设计理念新课标小学新课本的设计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化发展。

它倡导启发式、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提问,并通过实践活动来深化理解。

新课本的设计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 二、内容结构的优化1. 知识体系的整合:新课本对各学科知识进行了系统整合,形成了更加科学的课程结构,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

2. 跨学科的融合:新课本注重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如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3. 生活实践的结合:课本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紧密相连,使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4. 文化元素的融入:新课本融入了丰富的民族文化元素,增强了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感。

# 三、教学方法的创新1. 情景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2. 项目式学习:鼓励学生参与到项目中,通过团队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信息技术的应用: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互动性。

4. 评价方式的多元化: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 四、对学生的影响1. 学习兴趣的培养:新课本通过丰富的内容和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思维能力的提高:新课本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和创造性思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 综合素质的培养:新课本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4. 终身学习能力的形成:新课本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有助于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 五、结语新课标小学新课本的推出,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成果,它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多元的学习资源,也为教师提供了更加灵活、开放的教学空间。

2022小学人教新课标

2022小学人教新课标

2022小学人教新课标2022年小学人教版新课标,即《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是针对小学阶段教育的指导性文件,旨在指导和规范小学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新课标强调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同时对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和评价体系进行了更新和优化。

在语文教学方面,新课标强调了阅读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广泛阅读,提高阅读能力。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以及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数学教学则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新课标提倡通过实际操作和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理解数学概念,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英语教学方面,新课标强调了语言的实际应用,鼓励学生通过听说读写等多种方式,提高英语交际能力。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国际视野。

科学教学上,新课标提倡通过实验和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道德与法治教育方面,新课标强调了法治意识和道德素质的培养,通过案例教学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法律知识,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艺术教育则鼓励学生通过音乐、美术等艺术形式,培养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体育教学上,新课标强调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提倡通过多样化的体育活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

此外,新课标还提出了跨学科学习的理念,鼓励教师在教学中打破学科界限,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同时,新课标也强调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鼓励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总之,2022年小学人教版新课标旨在通过更新教学理念和方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人才。

新版高中生物学教科书“章前语”的比较分析

新版高中生物学教科书“章前语”的比较分析

-056-2022年第1期(总第305期)教改在《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指导下,新版高中生物学教科书逐渐出版并被投入使用。

对比发现,许多版本的教科书都设计了颇有特色的“章前语”。

那么“章前语”有什么作用?各个教师对“章前语”是如何使用的?各个版本的教科书的“章前语”在内容上有何特点?在图文编排、使用导向方面又有什么差异?以下就这几个问题,本文对新版人教版、北师大版、苏教版这三种版本高中生物教科书进行比较分析,谈谈对“章前语”的认识。

一、使用“章前语”的现状分析“章前语”一般在教科书每章内容的开头部分,属于每一章的开篇之作,这就意味着教师应足够重视教科书的“章前语”。

然而在一线教学中,教师对“章前语”的关注度、使用率因人而异,整体看普遍不高,教师对“章前语”的使用现状主要包括以下两点:(一)教师没有真正理解“章前语”的使用价值对本章内容的情境建设是“章前语”的核心内涵,教师是否真正做到了理解其内涵,又是否能让学生基于日常经验深入创设的个性情境当中,能否进一步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是“章前语”能否有效使用的关键。

一旦理解了“章前语”的使用价值,就能判断教师的教学能否符合编著者的编写用意。

然而,大部分教师没有真正理解“章前语”的使用价值,对其使用度不高,造成了教科书资源的浪费。

(二)教师缺乏利用“章前语”谋篇布局的意识由于现阶段很多地区仍采用大班额教学制,班额规模偏大,教师管理难度较大,因此大部分的教师多采用“填鸭式教学”。

在实际教学中,大部分的教师只关心书面知识的灌输,只将考试大纲作为规划知识和教学的标准,缺少对教科书真正意义上透彻且全面地研究与实践。

“章前语”,无论是人教版,还是北师大版、苏教版,都是众多专家学者总括本章内容的思维智慧的凝结,是本章知识的核心内容、生长点或学习目标。

然而,大部分教师仍缺乏利用“章前语”谋篇布局的意识,或是将其一笔带过,或是根本不提,也有很多教师新版高中生物学教科书“章前语”的比较分析张 雯 蔡雨佳 王学慧摘 要:“章前语”是每一本教科书的编著者悉心设计安排的,“章前语”有着创设情境、提纲挈领、人文教育的作用,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章前语”的内涵与外延还有待深入探究,以促使“章前语”与课堂教学融会贯通,使其充分为教师教学服务、为学生学习服务。

新课标高中化学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23册教材解读〖第三节 化学反应的方向——内容分析〗

新课标高中化学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23册教材解读〖第三节  化学反应的方向——内容分析〗

第三节化学反应的方向
方向、限度、速率和历程是认识化学反应的四个视角。

学生已经学习了历程、速率和限度,本节内容围绕化学反应的方向展开,从学科层面看难度较大。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21年版)》对该部分内容的要求是“知道化学反应的方向与反应的焓变和熵变有关”。

本节教材在编写过程中严格遵循课程标准的要求,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

第一,从学生熟悉的自发进行的放热反应出发,介绍化学反应有向着焓减的方向进行的倾向,于是有人认为可以依据焓变判断自发反应的方向。

紧接着,教材通过实例说明,有些吸热反应也能自发进行。

由此得出结论,不能只依据焓变判断化学反应的方向。

第二,从学生熟悉的实验现象和化学反应出发,说明体系有向着混乱度增加(熵增)的方向转变的倾向,于是有人认为可以依据熵变判断自发反应的方向。

紧接着,教材通过实例说明,有些熵减的化学反应也能自发进行。

教材中明确指出,只有孤立体系或者绝热体系,自发过程才向着熵增的方向进行。

第三,让学生明确,判断反应自发进行的方向必须综合考虑焓变和熵变,正确判断反应自发进行的方向对于生产实践具有重要的作用。

第四,以“资料卡片”的形式简单介绍自由能与化学反应自发进行方向的关系,供有兴趣的学生进一步学习和了解。

在编写中,教材试图通过对上述内容的介绍,让学生体会到事物的发展、变化常常受多种因素的制约。

因此,要形成全面分析问题的意识。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