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魏晋到宋元
2018年高考历史二轮通史训练: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
2018 年高考历史二轮通史训练: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华——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潍坊一中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华——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1.“一尧二舜夏周,春秋战国战不休,三国晋一致,南朝北朝是仇家,五代又十国,辽宋夏金明清。
”这是同学们熟习的朝代歌。
依照朝代的更替次序,空缺处应当是A. 禹、东周、北魏、汉B.C. 秦、东汉、北宋、元D. B 商、秦汉、隋唐、元商、西汉、隋朝、唐本题主要考察古代中国的朝代发展次序,旨在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考生只要娴熟掌握中国古代各个朝代的先后次序就能简单作答。
公元前1600 年,商汤灭夏建立商代,因此第一个空填“商”;公元前221 年秦王赢政一致六国,成立秦朝自称始皇帝,秦以后是西汉和东汉,因此第二个空填“秦汉”; 581 年北周静帝禅让帝位于杨坚,即隋文帝,建国隋朝, 618 年李渊建唐朝替隋朝,因此第三个空填“隋唐”;元代灭金建国,第四个空填“元”。
综上所述,B切合次序,其他三项时间次序不对,均可清除。
应选 B。
2.(原创)“夏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与战国,一统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五代传,宋元后,皇朝至此完。
”依照朝代更替次序,文中空缺处应当是A. 商、唐、十国、明清B. 舜、秦、隋朝、明清C. 商、秦、隋唐、明清D. 商、秦、唐朝、明清C试题剖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初中历史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
考生只需娴熟掌握中国古代各个朝代的先后次序就能简单作答。
公元前1600 年,商汤灭夏成立商代,因此第一个空填“商”;公元前221 年秦王赢政一致六国,成立秦朝自称始皇帝,秦之后是西汉和东汉,因此第二个空填“秦”; 581 年北周静帝禅让帝位于杨坚,即隋文帝,建国隋朝, 618 年李渊建唐朝替隋朝,因此第三个空填“隋唐”。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C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国古代各个朝代·中国古代各个朝代的先后次序3.中国古代朝代更迭以下:夏、商、周【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西汉、新朝、玄汉、东汉、三国期间(魏、蜀、吴)、晋(西晋、东晋)、南北朝【南朝(宋、齐、梁、陈)、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十国【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宋(北宋、南来)、辽、西夏、金、元、明、清。
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 第2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与繁荣——魏晋、隋唐、宋元
◎
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北魏孝文帝改革
1.背景
(1)北魏统一北方。(2)孝文帝学习汉文化。(3)阶级矛盾尖锐。 (4)民族矛盾激化,导致各地人民起义不断,严重威胁着北魏统治,社 会改革迫在眉睫。
2.内容
(1)制定官吏俸禄制,整顿吏治。 长制。 (3)迁都洛阳。 (2)推行均田制与租调制,设立三
2.社会经济 (1)唐代农业的发展:长江下游一带出现了曲
辕犁;发明了筒车。 (2)手工业:制瓷业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3)唐代商业和城市的发展:都市商业和农村集市 发展起来,柜坊和飞钱相继问世;城市中市坊分开, 官府直接管理市场交易;长安、洛阳、扬州、成都 等成为闻名中外的大都会;至迟从唐代起,瓷器开 始大量出口。
◎ 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王安石变法
1.背景
(1)内忧外患:土地兼并严重,社会矛盾激化,农民起 义不断,辽和西夏的威胁。 (2)积贫积弱:财政危机,机构重叠,官俸开支多,军 队训练废弛,战斗力弱。 (3)直接目的:改变积贫积弱局面,实现富国强兵。 (4)根本目的:为了挽救北宋统治危机,巩固封建统治 秩序。
3.思想文化 (1)思想: ①程朱理学:“理”是万物的本原;强调“仁”,重视人的 伦理道德修养;标志着儒学转型和成熟。 ②陆九渊的心学:提出“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心”即 “理”也,发展了程朱理学。 (2)科技:活字印刷术、火器和指南针;郭守敬制成了“简 仪”,编制《授时历》;元代王祯的《农书》。 (3)文学戏曲:词的兴起和繁荣;宋元时期的话本小说;元朝 散曲和杂剧。 (4)绘画和书法:画学兴起;绘画成为商品;北宋张择端的 《清明上河图》是风俗画的杰作。赵孟创赵体。
“存百姓”思想。
(3)文化方面:文德治国、崇儒尊孔。
2018大二轮高考总复习历史通史版文档:第02讲 魏晋至宋元时期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 含解析 精品
第二讲魏晋至宋元时期——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1.(2017·全国卷Ⅰ)阿凡题1086306是()A.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B.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C.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D.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解析:材料“唐武德元年”,武德是唐高祖的年号,说明此时李世民尚未称帝,故A 项错误;据材料“秦王世民为西讨元帅……刘文静(唐朝将领)及薛举战于泾州”可知,泾州战役的主帅是李世民并非刘文静,故B项错误;综合分析材料“与薛举大战于泾州,我师败绩”“薛举寇泾州……不利而旋”“刘文静(唐朝将领)及薛举战于泾州,败绩”“薛举寇泾州……诸将为举所败”可知,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故C项正确;“太宗有疾,诸将为举所败”只能说明李世民患病对战役失败有一定影响,但不足以说明李世民患病导致战役失败,故D项错误。
答案:C2.(2017·全国卷Ⅱ)《史记》《汉书》均为私家撰著。
魏晋以后,朝廷任用史官负责修撰本朝或前朝历史,甚至由宰相主持,皇帝亲自参与,这反映出官修史书阿凡题1086307()A.记载的真实性B.评价历史的公正性C.修撰的政治性D.解释历史的客观性解析:官修史书与私家史书可谓是各有千秋,都为后人留下了许多或翔实或虚伪的史料,故A项错误;评价历史的公正性取决于史书编撰者的立场观点,与私家还是官修无关,故B 项错误;作为官方统治者的宰相或皇帝参与编修史书,实际上政府主导修史的方向,政治意味增强,反映出官修史书的政治性,故C项正确;解释历史的客观性是建立在史学家对历史事实不断探究之上的,无论私家还是官修史书都能使解释历史具有客观性,故D项错误。
答案:C3.(2017·全国卷Ⅱ)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
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
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
据此可知,唐中期阿凡题1086308()A.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B.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C.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D.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解析:据材料看不出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故A项错误;材料说的是饮茶,而B 项是“饮食习惯”属于偷换概念,故错误;D项错误,南方经济超过北方是南宋时期;材料中从北方嘲笑南方人饮茶到认可,这种变化说明了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故C项正确。
高三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训练: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从魏晋到宋元
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从魏晋到宋元一、选择题1.史书记载:“行中书省……与都省(中书省)为表里……常赋岁钞四百万锭,各省备用之外,入京师者二百八十万锭。
”材料反映了行省( ) A.代表中央治理地方 B.是元朝的最高行政机关C.与都省相互制衡D.是征收赋税的专门机构2.(2019课标全国Ⅰ,26)唐朝之前,荆楚民间存在一种祈求丰收的“牵钩之戏”,至唐朝称作“拔河”,广为流传。
唐玄宗《观拔河俗戏》诗云:“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
欲练英雄志,须明胜负多……预期年岁稔,先此乐时和。
”据此可知,在唐朝( )A.江南文化成为主流B.耕战结合观念深入人心C.阳刚与力量受到推崇D.诗歌以描写宫廷生活为主3.(2019课标全国Ⅲ,25)在今新疆和甘肃地区保存的佛教早期造像很多衣衫单薄,甚至裸身,面部表情生动;时代较晚的洛阳龙门石窟中,造像大都表情庄严,服饰亦趋整齐。
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经济发展水平B.绘画技术进步C.政治权力干预D.儒家思想影响4.下表为唐朝后期敦煌某地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
据此可知,当时该地( )A.自耕农经济盛行B.土地集中现象突出C.均田制破坏严重D.农业生产效率提高5.(2019安徽“江淮十校”联考)在唐朝,“凡遇军国大事,皆由政事堂商议决定,经皇帝同意后颁行。
即使皇帝诏敕的诏令,也须经政事堂议决副署方为合法”。
材料说明“政事堂”的出现( )A.迎合了强化皇权的需要B.破坏了原有的决策程序C.提升了中书省的法定地位D.反映了相权集中并扩大的趋势6.(2019安徽“皖南八校”联考)唐玄宗时规定,“京官不曾任州县官者不得拟为台省(中央)官”;宋朝则规定:“举非州县之职,则毋以臺谏选焉”。
由此可知,当时中央官员的选拔( )A.强调对中央政令的服从B.注重出身和门第C.以官员的德和才为标准D.注重基层实践经验7.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
2018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二 魏晋至宋元主干排查
①魏晋:书法进入自觉时代,主要代表人物是钟繇、 王羲之、王献之等。 (2)书法 ②唐宋:风格多样,楷书、草书流行,出现了欧阳询、 颜真卿、柳公权、张旭、怀素等书法名家。
专题二 中国农耕文明的发展与繁荣
[主干排查] 3.文学艺术
①魏晋:士大夫文人画出现,主要代表人物是顾恺之。 (3)绘画 ②唐代:绘画艺术进入了繁盛时期。 ③宋代:文人山水画兴起,风俗画发展。
专题二
中国农耕文明的发展与繁荣
第一部分 [主干排查]
一、政治:魏晋南北朝至宋元时期政治制度的成熟与发展
1.魏晋南北朝 (1)形成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三省体制。
(2)九品中正制使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第即可步入仕途。
2.隋唐 (1) 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制,分散了相权,加强了皇权,提高了 行政效率。 (2) 以考试选官的科举制取代了按门第选官的制度,扩大了统治基 础。
①魏晋南北朝和唐朝前期实行均田制。 (3)土地制度 ②宋代不抑制土地兼并,租佃关系有了 较大发展。
专题二
中国农耕文明的发展与繁荣
[主干排查]
二、经济:中国农耕经济的继续发展与繁荣 2.手工业
①出现灌钢法的炼钢技术。 (1)魏晋南北朝 ②北方烧出成熟的白瓷。
①制瓷等手工业技术发展,形成“南青北白”两大 系统。 (2)隋唐 ②唐朝丝织技术以轻盈精湛著称,吸收波斯的织法 和图案风格。
专题二
中国农耕文明的发展与繁荣——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
一、魏晋南北朝(220—589)
北方
十六国
589年
南方
这一时期,国家分裂,政局动荡,但蕴含统一,江南经济大 规模开发,民族出现大融合局面,对外关系丝路中断,文化具有 鲜明的时代特征。
专题二
2018年高考历史通史版二轮复习与测试课件:板块2 专题4
史料二 理学家提出“理”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它以儒 家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吸收佛道思想中的精粹,形成了 析理精微、论证明确的哲学体系,这是两汉的粗糙儒学所无法 比拟的。理学家以儒家“圣人”为最高境界,③充分肯定人的 现实生活、道德精神的意义;它摒弃佛道所宣扬的彼岸世界, 不相信灵魂不灭、轮回转世之说,而力求在现实世界中实现崇 高的理想,所以它是一种理性主义的哲学。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三、陆王心学 1.陆九渊:把“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提出“心”就 是“理”的主张;强调“宇宙便是吾心”。 2.王阳明 (1)吸取了佛教的“心外无佛,即心是佛”的思想,宣扬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命题。 (2)在认识论上,他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学 说。 3.影响 (1)明朝中期以后,陆王心学得到广泛传播。 (2)宋明理学历经几百年的发展,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 育以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三教合一 1.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道教也在民间广为传播。 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 2.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三教 合一”,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 3.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
二、程朱理学 1.理学的产生 (1)北宋时,儒家学者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 (2)儒学者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 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 2.“二程”的观点 (1)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只有一个天理,先有理而 后有物。 (2)把天理与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认为“人伦者,天理 也”,“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3)“二程”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认为“物皆有 理”。
3.朱熹的思想 (1)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他强调理之源在于天理,天理就 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2)朱熹认为“格物致知”中的“物”指天理、人伦、圣 言、世故。 4.影响 (1)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有力地维护了封 建专制统治。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 试依据的教科书。 (2)朱熹的学术思想还传及日本、朝鲜乃至欧洲;在日本、 朝鲜,甚至形成了“朱子学”学派。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一中国古代史第2讲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时期教学案
第2讲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时期魏晋南北朝(220~589年)、隋唐(581~907年)、宋元(960~1368年)是中国古代文明继续发展并逐渐走向成熟的历史时期,处于世界领先的位置。
的行书备受世人喜爱时段特征政治上:中央集权制在隋唐时期得到发展和完善,形成一套较为成熟的中枢权力体制(三省六部制)、选官制度(科举制)。
宋元在继承隋唐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解决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矛盾的同时,君主专制也进一步加强。
经济上: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经济遭到破坏,南方得到开发;隋唐宋元时期,农耕经济全面繁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海上对外贸易空前繁荣。
思想文化上:适应社会战乱及统一的时代需求,儒学复兴,经过融合产生新的儒学思想,即理学体系的产生。
三大发明领先世界,文学艺术体现出这一时期鲜明的时代特征。
考情分析:全国卷考题对本讲内容的考查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考向一唐宋时期的政治文明1.门阀政治的形成与衰落(1)形成概况门阀士族是以宗族为纽带所形成的封建贵族特权的集团,形成于魏晋之际,鼎盛于东晋,从东晋末至南朝逐渐衰落。
门阀政治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特征。
而门阀之外的地主阶层通称庶族,他们政治社会地位低下,只能任低级小官,被排挤在士族上层社会之外。
(2)特点①政治上:按门第高低分享特权,世代担任重要官职。
②经济上:士族占有大量土地和劳动力,建立起自给自足、实力雄厚的庄园经济。
③社会生活:不与庶族通婚,甚至坐不同席。
④文化上:崇尚清谈,玄学。
(3)形成原因及评价①原因:历史根源:东汉以来的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
政治原因:魏晋政权统治基础是士族,皇帝依赖于士族的支持。
政治保障:九品中正制是士族制度的政治保障。
②评价门阀政治虽在一定的时期内有利于统治的稳定,但这种制度具有很大消极因素。
首先门阀士族长期把持朝廷要职,缩小了选官的范围,出现了“上车不落则著作,体中何如则秘书”的怪现象,降低了统治集团的素质;其次,门阀士族争高官、抢要职,以致出现“因人设官”的现象,造成大量的冗员。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教案: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
专题二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时期【考点导图】一、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589年)1.政治制度中央机构的三省体制开始形成;实行九品中正制,世家大族垄断仕途。
2.社会经济(1)农业:翻车;均田制;耕耙耱技术。
(2)手工业:发明灌钢法;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
(3)商业:北方商业一度遭到破坏。
3.文化成就(1)思想:佛教、道教兴起,冲击儒学,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
(2)科技:《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书。
(3)艺术:汉字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东晋王羲之被称为“书圣”;文人画出现,顾恺之的绘画理论和作品成就非凡。
二、隋唐时期(公元581~907年)1.政治制度(1)三省六部制形成并完善:相权被一分为三,有利于加强皇权,提高了行政效率。
(2)科举制:隋朝创立,唐朝继承并完善,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
(3)唐朝后期出现藩镇割据的局面。
2.社会经济(1)农业:唐朝前期,继续推行均田制;江东地区出现了曲辕犁;发明了灌溉工具——筒车。
(2)手工业:丝织技术高,制瓷业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3)商业和城市的发展①都市商业和农村集市发展,柜坊和飞钱问世。
②城市中坊市分开,官府直接管理市场交易。
③长安、洛阳、扬州、成都等成为闻名中外的大都会。
④从唐代起,瓷器开始大量出口。
3.文化成就(1)思想:佛、道盛行,三教合一。
(2)科技:发明雕版印刷术;唐末火药用于军事。
(3)文学:①诗歌:唐代是诗歌的黄金时期,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为杰出代表。
②出现唐传奇。
(4)艺术:①绘画:进入繁盛阶段,隋朝展子虔的《游春图》;初唐阎立本的《步辇图》,盛唐画圣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
②书法:楷书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草书大家:张旭、怀素等。
三、宋元时期(公元960~1368年)1.政治制度(1)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①中央:中书门下是最高行政机构;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
2018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聚焦练习2 魏晋、隋唐、宋元——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
聚焦练习2 魏晋、隋唐、宋元——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7·河南安阳二模)魏晋南北朝时期,中正官评议人物照例三年调整一次,但也可对所评议人物随时予以品评。
政府还禁止被评者诉讼枉曲,但中正如定品违法,政府要追查其责任。
这主要说明当时() A.社会隐藏着腐败的人为因素B.中正成为评定官品的最重要环节C.政府在选官上起着决定作用D.选官制度一定程度上具有公平性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中正官评议人物照例三年调整一次”“但中正如定品违法,政府要追查其责任”得出选官制度一定程度上具有公平性,D项正确。
其他三项不是材料所要说明的主旨,排除。
2.(2017·河南郑州质检二)南朝时期,政府推行一种“土断”制度,即清查大量被“私门”“大户”吞噬的人口,把他们编入国家户籍。
这一制度()A.造成了国家户籍制度的混乱B.使得均田制得到进一步推广C.使政府脱离了对门阀的依赖D.削弱了士族门阀的经济力量答案:D解析:通过“清查大量被…私门‟…大户‟吞噬的人口,把他们编入国家户籍”可以对那些士族门阀的经济力量有一定程度的削弱,D项正确。
通过材料可知,通过“清查”,可以清理原本混乱的国家户籍制度,A项错误;南朝没有实行均田制,材料也没有涉及土地制度,B项错误;通过“清查”可以有效增强国家的力量,但没有说明是否能够脱离当时社会的主流力量士族,C项错误。
3.(2017·吉林三调)秦及汉初的“尚书”仅是内侍小臣,负责收发文书,汉武帝时始让其参与政务;东汉光武帝将尚书扩充为“尚书台”,“天下枢要,在于尚书”,但仍为内侍机构;隋唐时设臵“尚书省”掌管六部,成为执行全国政务的机构。
这在本质上反映了()A.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趋势B.君主专制不断加强的趋势C.内朝转为外朝的官制变革趋势D.相的行政级别逐渐降低的趋势答案:B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尚书”的权力不断增大,体现了秦汉至隋唐中央机构的演变,体现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本质上反映了皇权不断加强的趋势,B项正确。
高中历史高三二轮通史复习魏晋、隋唐、宋元(一)ppt教学课件
九品中正制,选官权操于地方
人口大量死亡,实行均田制 城市经济破坏,草市形成 用灌钢法制作优质兵器
国家分裂 中央集权削弱
战乱频繁
社会动荡, 儒家提倡的 礼即秩序消 失,人们寄 托宗教安慰
葛洪即是道士, 仙药即炼丹术
摆脱礼教束缚, 书法追求写意
寄情山水有利 于中国画发展
三、隋唐 1、隋唐的政治制度、民族关系、对外关系
西突厥:攻下西突厥政权后设立安西都护府,管辖西域地区。 统一多民族国家进入鼎盛时期。
各族尊唐太宗为各族共同首领“天可汗”,唐对其后嗣进行册封
唐太宗派遣文成公主入藏与松赞干布和亲,带去中原的先进技术和 文化,推动了吐蕃的发展,也加快了民族融合。 对外开放,积极友好,兼收并蓄 设置外交机构鸿胪寺。推动了朝鲜社会发展,也推动日本的封建 化进程。与印尼、苏门答腊、东罗马等国也进行友好交往。 鼓励中外贸易,使唐朝成为国际性大都会。 推动文化交流和宗教宽容政策。玄奘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巨大贡献, 推动古代翻译事业的发展,长安成为西来佛教东传中转圣地。景教、 回教、摩尼教也传入中国,为中国文化增添了多元色彩。
中华文明的新气象
魏晋、隋唐、宋元 (一)
一、概述
三国
西晋
公元220年 公元265年
十六国 东晋
南北朝
公元316年——589年
隋朝
唐朝
五代十国
公元581年 公元618年 公元907年
辽
金
北宋
南宋
公元960-1127年
公元1127-1276
西夏 年
元朝 公元1271-1368年
1、这一时期的基本特点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走向繁荣,由此在继承秦汉社会 基本风貌的基础上产生了一些社会新气象。政治上,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走 向成熟,中央以隋唐三省六部制为代表,地方以元代行省制为代表,选官以 隋唐科举制的创立为代表。经济上,随着均田制的实行,小农经济进一步巩 固,农耕技术有所发展,私营工商业开始兴起。商品经济也有较大发展,内 陆和海外商运空前繁荣。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文化的世俗化倾向鲜明。以 理学为代表的新儒家思想和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古代科技都走向了成熟。
高中历史 高三二轮通史训练: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南北朝、隋唐和宋元时期
专题二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南北朝、隋唐和宋元时期专题突破练第3页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8重庆三模,25)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往往都自认为与汉族有着共同的祖先,如鲜卑拓跋部称其先祖为黄帝后裔,建立夏政权的匈奴首领自称“大禹之后”“(将)复大禹之业”。
这表明()A.北方出现民族大融合B.中原文明的影响扩大C.游牧民族转向农耕生活D.北方地区统一进程加快2.(2018北京朝阳期中,6)两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水稻由原来的直播变成育秧移栽,普遍实行麦稻兼作,还发展种桑养蚕、培植果树、种植药材等。
这表明()A.南方赋轻役稀,社会相对安定B.南方商业活跃,城市经济繁荣C.江南开发加速,农业多种经营D.经济重心南移,租佃关系发展3.(2018宁夏育才中学第二次月考,6)下图为中国封建时代某种选官制度的选才程序。
此图可反映出()A.科举制扩大了封建社会的统治基础B.九品中正制选才程序具有严谨性C.九品中正制的选才标准是依靠门第D.士人们普遍关注和追求进士科目4.(2018广东湛江二模,26)南北朝时期,中书省和门下省设于宫中,主要负责皇家事务。
唐朝时两省移出皇宫,并将两省官员分为内省官和外省官,两种官员都具有内、外朝官员的双重身份。
这说明()A.国家事务的重要性有所提高B.政治运行过程更为成熟C.内外朝的职能差别逐渐消失D.皇室成为政治权力中枢5.(2018河南洛阳三模,26)唐朝政府曾专门设置鸿胪寺来接待各国使节和宾客,在很多地方设置商馆以招待外商,又设互市监、市舶司来掌管对外贸易。
这反映出唐朝()A.海外贸易税收占主导B.对外政治经济的联系加强C.文化影响力优势明显D.统治者天朝上国心态严重6.(2018河北石家庄二中期中,26)魏晋玄学家常用《老子》《庄子》来诠释《论语》,宋代儒学家则以《大学》《中庸》《孟子》以及《周易》为基础去注释《论语》。
这种变化反映出()A.宋代儒学回归和复兴孔孟学说B.儒家思想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C.儒释道三种文化逐渐实现融合D.儒家思想逐渐走向封闭和停滞7.(2018福建福州二模,26)以下是有关古代“通判”一职的史料记载。
《中国古代史·魏晋至宋元时期》巩固练习.doc
福州屏东中学高考一轮通史复习巩固练习中国古代史魏晋至宋元时期班级:______姓名:______教师评价:______一、选择题1.虽然汉以后,曾有过南北朝的割据局面,但南北政权都争以“中国”为正统。
隋唐两朝,天下一统,在修史时,将历史上分裂的南北政权,都归入“中国”,纳入正史。
据此可知从汉到隋唐()A.统治者注重从法统上坚持统一意识B.南北方形成了共同的民族认同感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逐渐加强D.中国的内涵随着时代发展而发展2.汉代,朝廷仅允许三公和大将军开府置佐(设置官署并自行选择任命僚属处理公务)魏晋时期,经朝廷允许,都督和各州刺史皆可开府,出现了“虚立军府,动有百数,五等诸侯,复坐置官属”的现象。
这说明开府置佐()A.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B.造成地方政权机构繁杂C.提高了中央政府行政效率D.导致世家大族垄断政权3.隋朝统一后编定了《切韵》,以金陵雅音和洛阳雅音为基础正音,融合南北朝官音形成长安官音,又称“汉音”、“秦音”。
这一做法()A.形成了最早的官方语言B.促进了地区交融与文化认同C.反映了经济重心的南移D.强化了北方的政治中心地位4.北魏均田制对部曲(家仆)、奴婢均有授田的规定。
在唐代的授田对象中,增加了对杂户、官户、工商业者的授田,取消了对部曲、奴婢的授田。
这反映出唐代()A.门阀士族的衰落B.重农抑商政策的调适C.人地矛盾的缓解D.底层民众生存环境恶化5.表2表2为不同文献关于唐代土地状况的记述。
由此可以推知()A.土地的自由买卖得到法律保障B.租佃经营基本取代自耕农经营C.政府对土地的实际控制力有限D.士农工商的社会结构发生变化6.据文献记载,西北的高昌国原本保持有土地自由买卖的习惯。
唐初,灭高昌国,置高昌县,后设安西都护府统之。
此后在该地出土的唐时期吐鲁番文书中,就很少见到土地买卖文书了。
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A.唐朝重视保护自耕农经济B.西北与中原贸易往来频繁C.中央集权有利于经济发展D.农业经济重心逐渐向南迁移7.《旧唐书》《新唐书》皆记载房玄龄为进士出身,且可推算出房玄龄为隋文帝开皇年间进士。
高考历史二轮课件(专题3)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从魏晋到宋元
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 ——从魏晋到宋元
第一部分
单元知识脉络 能力目标解读
第三单元 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从魏晋到宋元 -2-
第一部分
单元知识脉络 能力目标解读
第三单元 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从魏晋到宋元 3 -3-
知识能力 :掌握从魏晋到宋元时期中国古代文明在政治、经济、思想、 科技文化上的表现。 了解君主专制的发展和中央集权的演进,了解选官制度 的演变;了解官营手工业的发展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掌握宋明理学的兴起 ; 了解古代中国辉煌的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成就。 方法能力 :能够梳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演进趋势;学会分析古代中 国商品经济发展的原因和影响;能够分析儒佛道流派的兴衰与社会发展之 间的关系,辨析各种思想的内涵及其异同; 能够熟练阅读古代文献,从文献中 提取有效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分析解决问题。
第一部分
能力突破点一 能力突破点二
第三单元 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从魏晋到宋元 -11能力突破点三
第一部分
能力突破点一 能力突破点二
第三单元 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从魏晋到宋元 -5能力突破点三
能力考查方向
பைடு நூலகம்
能力突破方略
能力突破模型
能力迁移训练
能力突破点一
理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 变
全面把握封建中央集权制度在政治、经济、思想、选官制度等方面的 发展与创新,能够辨析各个概念的内涵和特点。 在复习中要提高古文史料的 阅读能力,能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考查形式主要以古代文献为材料, 创设新情境;在能力层次上也从第一、第二层次发展到第四层次,例如 2014 年安徽文综 37 题,“结合所学知识,论述制度创新对王朝盛衰的影响。 ( 要求 : 联系中国封建王朝盛衰的史实;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即可。)”此考 点是高考热点,例如 2013 年江苏单科 3 题。
2018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专题能力训练2 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从魏晋到宋元 含解析
专题能力训练2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从魏晋到宋元一、选择题1.中国古代某一时期,朝廷与地方矛盾尖锐。
某节度使派人到中书省办事,因其态度恶劣,遭宰相武元衡呵斥。
不久,武元衡在靖安坊的东门被该节度使派人刺杀。
此事发生在()A.汉长安B.唐长安C.宋汴梁D.元大都2.历史学家钱穆认为古代中国:“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
”下列史实中能够体现这一观点的有()①魏晋实行九品中正制②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③北宋设立枢密院④清朝设置军机处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3.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
”此事反映了()A.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B.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D.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4.(2017北京文综,13)北宋名臣包拯清正廉洁、刚直不阿,民间尊称他为“包相爷”。
他曾担任过转运使、兵部员外郎、开封府知府和枢密副使等职务,其中“位同宰相”的是()A.转运使B.兵部员外郎C.知府D.枢密副使5.史书记载:“行中书省……与都省(中书省)为表里……常赋岁钞四百万锭,各省备用之外,入京师者二百八十万锭。
”材料反映了行省()A.代表中央治理地方B.是元朝的最高行政机关C.与都省相互制衡D.是征收赋税的专门机构6.()7.在古代史家的笔下,大江之南的乡村社会,“家给人足,居则有室,佃则有田,薪则有山,艺则有圃……婚媾依时,闾阎安堵,妇人纺织,男子桑蓬,臧获服劳,比邻敦睦。
”该材料反映的农业经济状况是()A.土地过度集中B.有田者无力可耕C.小农户个体经营D.地权与劳动者契合8.(2017课标全国Ⅲ,26)下表为唐代后期敦煌某地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
据此可知,当时该地()土地规模(亩)户数户数比例20以下2417.3%20~13010374.1%131~300107.2%300以上2 1.4%小计139100%A.自耕农经济盛行B.土地集中现象突出C.均田制破坏严重D.农业生产效率提高9.古书多以绵长的卷轴形式呈现,到宋朝则多为单页,并“作蝴蝶装,直立架中如西书式,糊浆极坚牢”。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一 中国古代文明的演进历程 第2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与繁荣——魏晋、
第2讲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与繁荣——魏晋、隋唐、宋元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8某某高三二模)三国时期吴国以一隅之地与中原的曹魏相抗衡,东晋和南朝政权也都以半壁江山与北方各政权对峙。
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的经济发展,维持了这种局面的长期存在。
材料反映出( )A.南北经济发展处于平衡的状态B.南北对峙阻断了经济文化交流C.北方社会安定有利于恢复生产D.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已经出现2.(2018某某某某高三模拟)南朝道士X融遗命,入殓时“左手执《孝经》《老子》,右手执《小品》《法华经》”。
这说明了( )A.南朝人热衷研究中外文化典籍B.儒、释、道三教出现融合趋势C.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受到冲击D.南北朝时期出现崇佛抑儒现象3.(2018某某某某高三模拟)汉武帝时,任用品级低下的少府尚书处理奏章,参与内朝事务。
魏晋时期尚书职权不断扩大,尚书令日益尊贵,又新设立中书省、门下省。
隋唐时期,尚书省成为重要的行政机关。
这一变化体现出( )A.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B.尚书省长官拥有部分决策权C.相权被君权侵夺与复位D.尚书从位卑权重到位高权轻4.(2018某某某某高三质检二)《旧唐书》和《新唐书》皆记载房玄龄为进士出身,且可推算出房玄龄为隋文帝开皇年间进士,但大量可考的史料都明确记载,隋炀帝始建进士科。
由此可知( )A.正史记述更具权威B.房玄龄的进士身份不可信C.史料考证的复杂性D.进士科创建时间无法判定5.(2018东北三省三校高三联考)据《唐六典》载,长安城共有114坊,东市和西市各占2坊,每处坊市皆有围墙。
此外110坊以朱雀大街为界,由万年县、长安县分半管辖。
东西二市共4坊中,亦有坊墙与其他居民区坊院分开。
正北面为唐朝中央机构所在地。
这种布局体现了( )A.规模宏大的商业功能B.分化管理便于控制的理念C.儒家思想的政治追求D.政治及军事中心的价值6.(2018江淮十校高三联考)唐朝吴道子在创作某某画时总是按照生活的逻辑,自由地对某某人物做现实的加工。
2018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魏晋到宋元.ppt
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
的重要因素是( ) A.经济严重衰退
√B.土地政策调整
C.坊市制度崩溃
D.政府管理失控
考点:宋代的土地制度。相比于唐代前期的均 田制,宋代已经调整了土地政策,即“不抑兼 并”,土地的集中程度越来越高。
真题演练
14.(2015•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26)宋代 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如后来被 视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被视为妇幼保护神的 临水夫人等,这些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 响不断扩大。这反映出( ) A.朝廷不断鼓励海洋开发 B.女性地位逐渐得到提高
√C.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
考D点.:统经治济思重想心与的民南众移观。念该趋题向难一度致大,需要学生对材料 进行去粗取精,提取核心信息“宋代,东南沿海的民间 崇拜得到朝廷认可”,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出正确 选项。该题难度大的原因主要在于题干材料中“妈祖和 临水夫人”干扰性特别强,导致大量学生去误选B。
√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 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
考点:唐代儒学的地位。该题是一道逻辑推理题, 对学生逻辑推理能力要求比较高。要求学生从唐 朝道教和佛教地位的上下波动,去推断儒家地位 的稳固。
真题演练
(2016·新课标全国Ⅲ卷文综·26)唐太宗对南朝 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 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 法才“尽善尽美”,于是连西州(今吐鲁番)幼 童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王羲之在中国书 法史上地位的确立,是因为( ) A.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批判 B.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
√D.黄河流域人口因动乱大规模南迁
考点:古代南方经济的发展。考查学生对中国古 代三次北民南迁高潮的了解,正是因为北方战乱, 南方相对稳定,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从而推动了 南方的开发与发展。
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 第二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繁荣—魏晋、隋唐、宋元习题-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第二讲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繁荣——魏晋、隋唐、宋元限时:35分钟总分:85分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60分)1.(2019某某某某一模)唐初于禁中设置翰林院,召集才智之士以备顾问;玄宗时,专选文学之士为翰林学士,专掌拟定皇帝直接下达的重大诏令;宪宗时,又于诸学士中选资高望重者一人为承旨学士,参谋禁密,权任独重。
这( )A.是科举制发展的必然结果B.使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C.进一步完善了三省六部制D.直接导致唐后期政局动荡答案 B 从材料信息看,翰林院中的人员在中枢决策中的作用越来越大,这使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故选B项。
2.(2019某某某某三诊)唐朝李氏属于关陇士族集团,武则天统治期间,修订《姓氏录》,禁止陇西李氏、某某王氏,荥阳X氏、X阳卢氏,清河X氏、博陵X氏、赵郡李氏等豪族通婚。
这些措施( )A.增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B.清除了政治上的异己势力C.维护了关陇军事集团的利益D.促使了社会阶层的固化答案 A 材料“武则天统治期间,修订《姓氏录》,禁止陇西李氏、某某王氏,荥阳X氏、X阳卢氏,清河X氏、博陵X氏、赵郡李氏等豪族通婚”主要是为了削弱门阀士族的势力,增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故A正确。
3.(2019某某十二重点中学一联)据统计,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官绅墓葬中的墓志署名多以世家大族的籍贯族源地为主,到唐代官绅墓葬中的墓志署名绝大部分只写官衔。
墓志署名的变化反映了( )A.宗法意识的淡薄B.考试入仕的开始C.三省六部制的影响D.特权垄断的削弱答案 D 材料中墓志署名的变化反映了唐朝时期门阀士族势力的衰落,特权垄断逐渐削弱,故选D项。
材料信息强调的是墓志署名内容的变化,无法说明宗法意识的淡薄,故A项错误。
考试入仕始于隋朝而不是唐代,故B项错误。
材料信息无法体现三省六部制的影响,故C项错误。
4.(2019某某某某一模)宋仁宗曾说,天下之事若都由君主决定,有错误都很难更正。
不如众人商议,交宰相执行,实施过程中发现问题,台谏可以指出,改正起来也容易。
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至宋元时期突破训练——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word版含答案)
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至宋元时期一、单项选择题1.(2021·广东省佛山市模拟)在唐代,凡中书、门下发出的制、敕,均要经由尚书省发付中央诸司及地方州、县;中央各政令机关有符、移、关、牒下达诸州者,也要经由尚书省发遣。
这说明唐代尚书省() A.限制了中央决策权的行使B.成为国家行政管理的枢纽C.履行了对各级官吏的监察D.弱化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2.(2021·湖北省十堰市模拟)下表所示为唐朝科举制考试中考生来源的三种途径。
由此可知,唐代科举制()A.C.选拔人才公平D.扩大了统治基础3.(2021·广东省汕头市模拟)宋代君主御用的信息渠道及侦查手段愈益广泛,许多机构也具有了超出本职的职能。
宋代具有信息与侦查职能的机构、职位A.君主强化对政事民情的掌控B.君主比较体恤百姓C.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日益尖锐D.官僚机构不断膨胀4.(2021·广州市模拟)北宋时期,山西人司马光主张按照行政区划分配科举录取名额;江西人欧阳修主张按照才学录取。
后来,参加争论的人非常多,上至皇帝,下至一般官员都参与其中。
这反映宋代() A.科举选才标准变化B.社会发展存在区域差距C.君主专制不断强化D.地方行政权力逐步扩大5.(2021·河北省秦皇岛市模拟)李翱(772—841)在《平赋书》讲到:“其田间树之以桑,凡树桑人一日之所休者谓之功,桑太寡则乏于帛,太多则暴于田。
是故十亩之田,植桑五功。
一功之蚕,取不宜岁度之,虽不能尽其功者,功不下一匹帛。
”可见当时()A.农民环保意识普遍提高B.桑粮间作模式比较盛行C.封建国家赋税负担沉重D.农村产业结构日趋合理6.(2021·广东省汕头市模拟)据唐代文献记载:“有俞大娘航船最大,居者养生送死嫁娶悉在其间,开巷为圃(种果蔬),操驾之工数百。
南至江西,北至淮南,岁一往来,其利甚博(丰厚),此则不啻载万也。
洪(南昌)鄂之水居颇多,与屋邑殆相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当时字体流行的实际状况 D.汉字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
考点:汉字书体的发展情况。书法艺术作为中华文 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题的考查,彰显了高考对传 统文化的传承的重视。
知识梳理
隋唐(581-907年)
1、农业:曲辕犁 2、手工业:制瓷南青北白。 经 3、商业:“坊市”的形成(邸店、胡商);主要 济 商业城市(唐代长安、洛阳,扬州、益州) ,长 安出现柜坊和飞钱;广州外贸港口,市舶使。
√B.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历史记载
C.历史叙述不能客观准确再现历史事实 D.综合多种历史叙述即可确认历史事实
考点:史学素养。考查学生关于历史事实、历史 记载、历史叙述等基本历史要素的理解,并根据 新材料进行判断。
真题演练
(2016•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综•26)宋代,有田
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
经济上,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呈现繁荣景象。 思想文化上,开放、包容的文化氛围,科技
文化世界领先,全面辉煌。
(2017•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26)
表2
记述
出处
“秦王(李世民)与薛举大战于泾州,我 《旧唐书·高祖本纪》 师败绩。”
“薛举寇泾州,太宗(李世民)率众讨之,《旧唐书·太宗本纪》 不利而旋。”
“秦王世民为西讨元帅……刘文静(唐朝 《新唐书·高祖本纪》 将领)及薛举战于泾州,败绩。”
“薛举寇泾州,太宗为西讨元帅,进位雍 《新唐书·太宗本纪》 州牧。七月,太宗有疾,诸将为举所败。”
表2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
√B.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 C.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
出现士族(世家大族)与庶族(寒门)之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政 治
九品中正制
;国家分裂、民族大融合;三省体制
的萌芽。
思想:佛道的兴盛。
文 文艺:王羲之《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真正 化 意义中国画形成,顾恺之《女史箴图》等
科技:火药出现;纸张成为普遍书写材料
有人认为魏晋南北朝时期既是一个动荡的时 代,也是一个发展的时代,请用史实论证其是一个 “发展的时代”。
大运河的开凿,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
政 隋唐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度。 安史之乱,藩镇割 治 据。
文 化
1、文艺:唐诗李杜白;楷书欧颜柳;草书张旭、 怀素。绘画展阎吴、莫高窟。
2、科技:雕版印刷、火药用于军事。
阶段特征概括
政治上,国家统一,政治稳定,统一的多民 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各民族联系加强,民族 大融合;制度创新,三省六部制、科举制的 推行,加强了皇权,扩大了统治基础。
√C.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
考D点.:统经治济思重想心与的民南众移观。念该趋题向难一度致大,需要学生对材料 进行去粗取精,提取核心信息“宋代,东南沿海的民间 崇拜得到朝廷认可”,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出正确 选项。该题难度大的原因主要在于题干材料中“妈祖和 临水夫人”干扰性特别强,导致大量学生去误选B。
今人研究认为,赵匡胤制造辽(契丹)与北汉联兵南下的假情报, 宰相范质等人不明真相,匆忙派遣赵匡胤率诸军北上抵御。大军 行至陈桥驿,赵匡胤弟赵匡义等受意发动兵变,将士们把黄袍加 在赵匡胤身上,拥立他为天子。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等
(1)根据材料,概括说明宋太宗对“陈桥兵变”的解释与今人研究的结果有 何不同。(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太宗重修《太祖实录》关于“陈桥兵 变”记载的原因。(9分)
技巧:提取四则材 料都包含的信息。
D.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
真题演练
(2017·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综·26)北朝时, 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 茶习俗。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开店铺, 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 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据此可知, 唐中期 A.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
图9 东汉十四州示意图
图10 唐开元十五道示意图
比较图9、图10,提取两项有关汉唐间历史
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答案】示例一:信息:汉代的州集中于 黄河中下游地区,唐代的道南北分布大体 平衡。 说明:汉唐间南方社会经济有了很大发展。
示例二:信息:汉代州名与唐代道名有很 大不同。
说明:唐代“道”的划分更注重山川地理 形势。
√D.黄河流域人口因动乱大规模南迁
考点:古代南方经济的发展。考查学生对中国古 代三次北民南迁高潮的了解,正是因为北方战乱, 南方相对稳定,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从而推动了 南方的开发与发展。
真题演练
(2016·新课标全国Ⅱ卷文 综·24)图3为三国曹魏《三体 石经》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 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 字体刻写。这三种字体反映了 () A.当时统一文字的努力
√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 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
考点:唐代儒学的地位。该题是一道逻辑推理题, 对学生逻辑推理能力要求比较高。要求学生从唐 朝道教和佛教地位的上下波动,去推断儒家地位 的稳固。
真题演练
(2016·新课标全国Ⅲ卷文综·26)唐太宗对南朝 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 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 法才“尽善尽美”,于是连西州(今吐鲁番)幼 童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王羲之在中国书 法史上地位的确立,是因为( ) A.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批判 B.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
说以荀子为代表,人性非善非恶以战国时期的告子为代
表。教材中对宋明理学关于人性说法并无说明,但可以
根据三字经来判断,“即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
相远。”(三字经出于宋元,儒家启蒙教材)
24.(2013·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 列要求。 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在不少 领域取得了世界领先的成就。
真题演练
(2016年海南高考历史卷.6)北魏时,贾思勰的 《齐民耍术》总结出一套个体农户农副兼营的精 耕细作农业模式,反复强调农户不要过度扩大耕 种面积,“宁可少好,不可多恶”。这表明
√A.精耕细作的目的是追求农业收益的最大化
提示:政治上,民族融合趋势加强,为国家的统一 创造了条件。出现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等机 构,为三省六部制奠定了基础。 经济上,北魏创立的均田制推动了北方经济的恢 复与发展,并被隋唐沿用;江南地区的开发,使 经济重心开始出现南移趋势。 文化上,科技(?)、书法(?)、绘画(?) 等都有长足发展。
魏晋南北朝的阶段特征
思想文化上,三教合一趋势明显,理学的兴 起并上升为官方哲学;科技成就突出,书院 兴起,教育事业发达,文化兴盛。
真题演练
(2016•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26)史载,宋太祖 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 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 所以不乐也。”此事反映了( )
√A.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
B.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 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 D.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
考点:宋代加强皇权,但在加强皇权的背后,并不 等于皇权就毫无约束,该题从古代重史传统约束皇 权,要求学生不能盲目记忆教材,作出历史判断必 须坚持论从史出的原则。
真题演练
(2017·新课标全国Ⅲ卷文综·27)关于宋太祖驾 崩前夜宋太宗(时为晋王)的活动,北宋时期有 不同记载。《续湘山野录》记载,宋太宗当晚曾 与其兄宋太祖在宫中饮酒,并宿于宫中;《涑水 记闻》则称,那晚宋太宗并未进宫。这反映出 A.历史事实都是通过历史叙述呈现
元:行省制。
1、思想:程朱理学。
文 2、文艺:宋词,宫廷画院,风俗画,元曲。 化 3、科技:活字印刷术;管形火器出现;罗盘针用
于航海;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阶段特征概括
政治上,各民族政权并立,民族融合进一步 加强,并逐步走向统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 集权加强,阶级矛盾、民族矛盾较尖锐。
经济上,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南方超越北方 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对外贸易空前繁荣, 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B.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 C. 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 D.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 考点:南方经济的发展。由关键句可知,唐代南方经 济得到进一步的发展,饮茶习俗已影响到北方,但并 不代表南方经济超过北方,南方成为全国经济重心是 在宋代。
真题演练
(2014·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25)唐高祖李渊自认 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 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 武宗又大规模地“灭佛”。这反映出唐代( ) 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 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
2018届高三二轮复习
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 魏晋南北朝 隋唐 宋元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变迁
北
东 方魏 汉蜀
南吴
方
北朝
西晋
十六国 北魏
东魏 西魏
北齐
北周 隋
东晋 宋 齐 梁 陈 朝
南朝
知识梳理
魏晋南北朝(220-589年)
经 发明灌钢法。北民南迁,江南地区的开发; 济 孝文帝改革,均田制;北朝贾思勰的《齐民要术》。
26.(15分)答案要点: (1)宋太宗:宋太祖被拥戴为皇帝,是顺应 天意;
今人:宋太祖策划了此次兵变,意在夺取皇位。 (6分) (2)原因:“陈桥兵变”得国,无法隐瞒; 以官修史书的方式确定兵变的性质;宣扬宋太 祖忠义;彰显宋朝政权的合法性(9分)
26.(2017年海南高考历史卷.2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5分)
材料 宋太祖赵匡胤本为后周殿前都点检,960年,奉命御辽。到 达陈桥驿时,发生兵变,赵匡胤黄袍加身,取代后周建立宋王朝, 史称“陈桥兵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