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中经济危机理论对我国的启示
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概述及其对我国经济的启示
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概述及其对我国经济的启示一、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概述分析1. 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基本观点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认为,资本主义经济体系是不稳定的,周期性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矛盾,工人阶级和资本家之间的矛盾导致了生产的过剩,最终导致生产过剩、经济危机的爆发。
2. 经济危机的发展规律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认为,经济危机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具体表现为:资本积累导致生产力的提高,引发生产过剩;生产过剩导致价格下跌,产生资本利润率下降的问题;随着资本利润率的下降,资本家会降低投资额度,这会进一步降低经济体系的运行速度,加剧经济危机的发生,最终导致经济体系的崩溃。
3. 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对我国经济的启示当前的我国经济正在发生转型,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对我国经济的启示是,必须认识到资本积累和生产过剩是造成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要加强监管调控,避免过快的、过度的发展,同时注重发展新经济形态,减少资源的浪费,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案例分析1. 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是由于美国房地产泡沫破裂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
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认为,这是由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矛盾,并且这场危机对全球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冲击,迫使政府加强监管,避免重演这场危机。
2. 中国房地产市场调控近年来,我国房地产市场出现了过热的现象,政府不得不调控。
这是因为房地产市场的泡沫正在逐渐形成,违背了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中生产过剩的原则。
政府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加强监管,试图维持房地产市场的稳定,避免引发一场全面的经济危机。
3. 印度洋国家汇率大幅下跌2018年,在特朗普政府挑起贸易战的背景下,印度洋国家货币的汇率大幅下跌。
这是由于全球经济体系的不稳定性导致的,也反映了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中资本利润率不断下降的现象。
这一现象对世界各国经济都造成了波动,说明了调控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4. IPO暂停审核事件近年来,我国股市的IPO审核一度暂停,这是因为我国股市出现了严重的生产过剩的问题,违背了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中生产过剩的问题。
从《资本论》视角看当代经济危机
从《资本论》视角看当代经济危机摘要:马克思的著作《资本论》中有关的经济危机理论是资本主义社会有影响力的经济规律之一,《资本论》中经济危机理论对于经济危机的直接诱因、周期性规律、理论本质、产生根源等的深刻分析和科学论断,对于我们现时代如何认识和应对经济危机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资本论;经济危机经济危机是指一个或多个国民经济或者整个世界经济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不断收缩,是资本主义经济在其发展过程中周期性爆发的生产相对过剩危机。
在西方经济学的总供求曲线图上有一个交点,这个交点被称为均衡点,在这个点上,总供给等于总需求。
然而,马克思指出,资本家供给的商品价值,总是大于他对商品价值的需求。
因为资本家的目的在于赚钱,也就是追逐剩余价值,那么他们的目的就不在于使总供给和总需求相抵,而是使他们的总供给超出社会的总需求。
于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总供给和总需求之间的差额越来越大,它们之间的平衡只能通过爆发一场严重的经济危机,使生产出来的商品和资本强制贬值,即牺牲已经生产出来的生产力来实现,从而形成危机、萧条、复苏、繁荣、再危机的周期循环。
1.《资本论》中关于经济危机理论内容1.1《资本论》中关于经济危机理论的诱因分析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揭示出了资本的本性是经济危机的内在原因。
那资本的本性是什么?正如我们所知,资本是一种可以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是一种能够生产钱的工具。
资本家对于金钱的追求是无限的,也就意味着资本对于利润的追求是无限的,由此推动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但绝大部分的资本是掌握在资本家的手里的,留在劳动者手里的资本会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而减少,劳动者的购买力会随之变弱,这样一来商品卖不出去,资本就无法运转,随之而来企业就会闲置生产力,这样便导致了危机的爆发。
其次,由于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而导致的社会生产的增长超过了社会购买力的增长,资本所有者卖不出去产品就不能给员工发工资,这样购买力就会更弱,陷入一种恶性循环。
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对我国社会市场经济建设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对我国社会市场经济建设的指导意义【摘要】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对我国社会市场经济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文章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
正文部分分别介绍了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基本原理、我国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现状、该理论在我国社会市场经济中的运用、以及对我国社会市场经济建设的启示和局限性。
结合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对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批判,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我国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优势和不足,引导政府和企业更有效地进行经济管理和决策。
通过对理论的深入探讨和实际应用,可以更好地完善我国社会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我国社会市场经济、指导意义、基本原理、发展现状、运用、启示、局限性1. 引言1.1 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对我国社会市场经济建设的指导意义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内在矛盾与发展规律,揭示了经济危机的根源和内在机理。
在我国社会市场经济中,我们也可以通过借鉴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思想,深入研究我国经济体制的内在矛盾,及时发现并有效化解危机风险。
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对我国社会市场经济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通过深入理解和运用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我们可以更好地引导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提高经济运行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为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持。
2. 正文2.1 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基本原理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货币资本与实体资本的矛盾以及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马克思认为,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与生产关系的相对稳定之间存在矛盾。
随着生产力的提高,生产关系逐渐变得落后,导致资源配置不合理,造成生产过剩和市场疲软,最终引发经济危机。
货币资本与实体资本的矛盾是经济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货币资本通过金融市场的运作不断膨胀,形成资产泡沫,而实体资本则面临着生产率下降、利润率减少等问题,导致经济周期性波动。
经济学论文: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重要启示分析
经济学论文: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重要启示分析摘要: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产物,是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规律的表现。
马克思《资本论》中的经济危机理论,经受住了历史和现实的检验,强大的生命力经久未衰。
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揭示了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依然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经济危机依然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经济危机依然具有双重性的影响。
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实现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协调发展、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的有机结合、生产和消费的全面激活、有效供给和有效需求的动态平衡等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关键词: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 市场经济;一、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逻辑架构经济危机,从表面上看,就是大量的商品卖不出去,工厂停工或倒闭,大量的工人失业,经济处于停滞或半停滞状态。
《资本论》分析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的可能性和必然性,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完整系统地将经济危机理论的逻辑架构展现给世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货币的产生引发了经济危机的可能性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经济就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和,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在简单商品经济时期,商品生产规模不大,用来交换的产品有限。
所以,最初的交换是物与物的直接交换,时间和空间都是统一的,即买就是卖,卖就是买。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需求的日益增长,商品生产规模和交换范围逐步扩大,直接的物物交换带来诸多不便,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商品的生产、交换和消费。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黄金和白银成为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货币具有的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储藏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但同时也蕴含着经济危机的可能。
一是货币作为流通手段使商品的交换不再是直接的物物交换,而是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流通,商品交换在时间和空间上使买和卖成为独立的两个过程,但也会出现买和卖的相互脱节或商品卖不出去的可能。
《资本论》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指导作用
《资本论》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指导作用摘要:由美国XX年8月“次贷”危机所引起的金融危机如洪水猛兽一般,从美国波及到全球,从金融领域蔓延到实体经济,不仅让美国金融体系的根基面临崩塌的危险,世界经济也因此遭遇极度的重创。
危机产生的事实告诉人们,新自由主义理论行不通。
自从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学术界对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是见仁见智。
“透支消费”、“监管缺位”、“政策失误”以及金融衍生品等金融创新是祸根。
然而,这些只是问题的表面。
按照马克思《资本论》中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从其基本经济制度的层面,来认识这场国际金融危机产生的深刻根源和实质才是最主要的。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论述对我们准确地认识金融危机,进而指导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关键词:《资本论》;金融危机;市场经济1867年《资本论》第1卷问世后,作为一部具有崭新经济理论体系的著作、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武装了无产阶级,成为无产阶级进行革命斗争的理论武器,在世界各国广泛流传。
但是,在苏东剧变以后,伴随着一些西方国家大力宣扬“共产主义已经灭亡”、“马克思主义已经破产”等言论,以及苏东的左翼学者对《资本论》的关切程度也远不如前的背景下,《资本论》在很长一段时间备受冷落。
随着XX年金融危机的爆发,人们开始不断地思索危机产生的原因以及解决危机的对策,这时大家想起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资本主义危机的理论。
1国外的共有产权制度由美国房地产泡沫破裂引发的次贷危机自X X年3月爆发以来已持续了两年多,其影响范围不断扩大,危害也不断加深,逐渐演变为全球性金融危机。
美国的许多金融机构在这次危机中“中标”,而且其次贷问题也远远超过人们的预期,如雷曼兄弟公司的倒下,以及大量银行的倒闭,使得许多企业的融资出现了很大的问题。
受次贷危机拖累,英国北石银行遭遇挤兑,瑞银蒙受巨额损失,各主要世界性银行的利润大幅下降,这些情况的出现固然增加了国际合作共同解决问题的动力,但不可否认的是,也加大了国际协调处理次贷危机的难度。
从金融危机中重读_资本论_给我们的启示
生活的城市人进一步改善生活住的。
地方政府对这一块特别感兴趣,因为通过流转可以集中更多的土地进行工业和城市化开发,而这些都在抬高城市化的成本。
当前在解决城乡统筹当中,核心应该是农民工及其家属的市民化,我们建议启动农民工市民化国家行动纲要,重新考虑城市的布局;重新考虑城市的建设;重新考虑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的标准,要通过一系列的立法,解决在外向型经济发展过程当中农民进入城市的安置过程。
最初完全是代工,然后不断提高人力资本,其中包括要制定农民工职业培训法,国家应该大量、大规模兴办培训学校和各种代培,大规模培训农民工,包括当他们失业的时候,不是把他们遣返回农村。
在制度上也要进行一系列的改革,这个制度就包括把城市土地征用和农民工的安置挂钩,把城镇的规划和发展和农民工的依存度挂钩,通过这样一系列的制度改革为后30年的改革提供基础。
我们过去的30年是靠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引起一系列的制度变迁,后30年给中国内需和经济增长,包括给其他制度改革提供基础就是我们要启动城市化,要让已经进城的1.5亿和将要进入城市的3~5亿的农民,在今后二三十年能够在城市安居下来,使第三产业能够发展起来,这将会为中国后30年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责任编校:史言信从金融危机中重读《资本论》给我们的启示吴晓灵(全国人大常委、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又恰逢世界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中国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就令世界瞩目。
在一片恐慌与悲观的气氛中,中国经济金融稳定给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于是,有人想从《资本论》中寻求答案:看看中国所坚持的马克思主义讲了些什么?马克思是怎样分析资本主义危机的?中国为什么能够成为发展中国家的新秀?马克思的《资本论》从商品这个资本主义经济细胞开始,分析了商品的两重性和商品生产过程的两重性,进而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结构的矛盾及其发展规律。
尽管这是对资本主义经济结构的分析,但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也仍然是处于人类社会商品生产的阶段;中国的生产力还无法达到按需分配的产品生产阶段,因而商品经济一般规律必须遵守,否则就要受到价值规律的惩罚。
《资本论》对新时代的启示
《资本论》对新时代的启示
《资本论》是由马克思撰写的经典著作,它对新时代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
首先,从经济角度来看,《资本论》深刻地剖析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内在矛盾和危机,这些分析对于理解当代全球化经济、金融危机等现象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马克思对商品交换、剩余价值、经济危机等问题的分析,为我们理解当代经济现象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其次,从社会政治角度来看,《资本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对于理解当代社会的社会分化、阶级冲突等问题具有重要启示。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压迫机制进行了深刻的揭露,这些分析对于当代社会的社会不平等、社会正义等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此外,从思想理论角度来看,《资本论》提出了关于人类解放的理论,强调了劳动者的解放和人类全面发展的重要性。
这对于当代社会探讨人的自由、尊严、全面发展等问题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总的来说,《资本论》作为一部经典著作,对新时代仍然具有
重要的启示。
它的经济分析、社会政治揭示和思想理论都为我们理解当代社会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启示。
当代人们可以通过学习《资本论》,深刻理解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内在规律和社会矛盾,从而更好地应对当代社会面临的挑战,探索人类社会的未来发展方向。
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一、问题的提出马克思在其经典著作中并没有对经济危机问题设章节进行系统和专门的论述,马克思对于经济危机问题的见解和看法分布在他的各种著作之中。
归纳起来,究其根本,马克思认为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
因此,马克思认为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所特有的现象。
只要消灭了资本主义制度,就能够解决经济危机。
一部分人认为马克思关于经济危机问题的论述已经过时。
但是,站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来分析,马克思之所以把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看作资本主义的特有现象,是因为马克思认为商品经济发展的最终阶段就是资本主义经济,在这个阶段中市场经济的自发盲目性和唯利是图性危害明显;但在对资本主义社会形态取而代之的共产主义社会中,“生产者不交换自己的产品;用在产品上的劳动,在这里也不表现为这些产品的价值,不表现为这些产品所具有的某种物的属性”,不会存在商品货币关系,因此未来当然就不会再发生经济危机。
但是,当前我国仍然处于向共产主义社会迈进的征途中,社会主义条件下我们仍然需要发展商品经济以不断发展生产力,因此市场经济的各种规律仍然发生作用。
资本、劳动力和剩余价值等基本范畴仍然是经济运行过程中的基本内涵。
社会化的商品经济是商品经济充分发展的阶段,整个社会的经济运行表现为资本的运动。
在当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同样属于社会化商品经济新的历史形态,因此,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仍然对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与发展具有指导意义与价值。
二、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要点内容概述(一)经济危机的可能性和必然性1.可能性。
马克思认为货币和信用带来了经济危机的可能性。
由于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使得商品买卖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分裂成两个对立的过程,容易引起买卖脱节,加深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同时,由于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使得商品生产者可以互相赊账赊销买卖,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商品的价格发生了变化,使得货币作为价值尺度发挥作用的价格高于商品价格,就会导致过程中所得的货币无法清偿之前的债务,由此会形成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使得整个信用关系遭到破坏。
经济危机理论对当代经济发展的启示与影响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揭示了经济危机爆发的可能性,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是在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基础上建立的。
至今经济危机发生的本源依旧是生产相对过剩,根源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消灭危机就只能变革资本主义私有制。
1 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主要内容1.1 经济危机发生的可能性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揭示了经济危机爆发的可能性,在简单商品流通中,经济危机就存在发生的可能。
其次马克思指出危机存在的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化,转化条件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进行的生产过程中采取商品形式和货币形式。
1.2 经济危机发生的根源和本质马克思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
资本家不断的创造剩余价值,盲目扩大生产规模,消费力却不能跟上生产的脚步,这时生产和消费的比例就不协调。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出现了矛盾,经济危机就会爆发。
资本主义生产的相对过剩就是经济危机的本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部矛盾导致经济危机的发生。
1.3 虚拟资本对经济危机的影响虚拟资本中包括信用制度,信用制度有促进的积极作用也有其消极作用。
虚拟资本能对生产规模扩大起加速作用,但是其不断超过资本积累的限额,导致了市场的虚假需求。
虚拟资本使得市场中会出现虚假的需求,使得资本主义生产的盲目扩张导致经济危机。
1.4 经济危机的周期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具有周期性的。
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有危机、萧条、复苏、高涨这四个阶段。
前一个阶段不断为后一个阶段做准备,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不断周期循环2 通过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研究当代经济危机通过运用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来研究经济危机其新特征,可以更好证明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科学性和当代价值。
2.1 当代国际金融危机验证了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科学性2.1.1 石油危机。
石油危机截至到目前,一共出现了四次,第一次是在1973 年到1974 年之间,第二次是在1979 年到1980 年之间,第三次是在1990 年。
每一次石油危机的爆发,由于中东地区的石油出口量锐减,都会造成西方国家石油价格的暴涨,从而引起了西方发达国家经济的衰落,进而带来国家就业率、生产率等等问题。
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借鉴价值
马克思《资本论》里面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理论在当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建设有借鉴价值。
我认为马克思关于经济危机的理论在《资本论》里面做了重要阐述,这个理论对工业资本主义的解释力是相当之强的,但是现在西方资本主义最大的特点是出现了严重的去工业化,这导致现在的资本主义和马克思那个年代的资本主义大不一样。
虽然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但是运行机制不一样了,因此这就有了马克思那个年代对工业资本主义揭示的经济危机理论还是否适用的问题。
我们中国现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好是跟西方国家去工业化的资本主义联系在一起,这是我们的国际背景。
我们发现在中国的经济生活中既有当下资本主义巳经发生的很多问题,也有工业资本主义阶段出现的问题。
这样的话我就萌生一个想法: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在我们当下对中国认识我们现在的经济问题,包括现在产能过剩问题,是不是能够有一些启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应该高度重视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经济波动问题的研究。
我们不能说社会主义会出现危机,但存在波动是肯定的。
至少我现在看到的凡是谈政治经济学的都没有谈到社会主义到底有没有经济危机问题、波动问题。
如果有波动是什么原因、什么机制?这个问题必须谈,避开不谈好像社会主义就是很完美的体系。
在资本主义的发展中,从十八世纪中叶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这个时期比较符合马克思《资本论》里所讨论的资本主义。
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到去工业化的资本主义是我们现在正看到的资本主义。
工业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理论大家都很熟。
在马克思的分析框架里面资本形态有四种:产业资本、商业资本、货币资本、虚拟资本。
在工业资本主义条件下,产业资本毫无疑问是起主导地位的资本形态,货币资本主要是发挥融资功能的作用,虚拟资本尽管也具有融资功能作用,但是属于从属地位。
这四种资本的有机运动构成资本主义下资本的运作。
从危机形式来说,产业资本是产能过剩,商品资本是商品过剩,货币资本是支付链条断裂,虚拟资本是股市泡沫破裂。
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及其伟大启示
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及其伟大启示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及其伟大启示——纪念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出版150周年内容提要: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是在批判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危机理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历史性质、危机的可能性和现实性、危机的历史必然性、危机的根源和原因、危机的实质、危机的周期性、危机的革命作用和历史意义等问题的理论,以及对资本主义能否摆脱危机的判断、危机理论在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中的地位及研究方法等问题的论述,是他的危机理论主要的和基本的内容。
目前,联系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历史,结合当代尤其是08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的现实,回顾和学习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危机的理论,对于我们深刻认识资本主义内在的和不可克服的矛盾,深刻认识资本主义的历史性质及其必然趋势,深刻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坚定社会主义信念,为实现人类崇高而美好的共产主义理想,作出无愧于时代的较大贡献,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基本要点伟大启示一些年来,西方理论界的一些人士认为,马克思没有全面而系统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理论,并以此否定马克思危机理论的系统性、完整性和真理性。
岂不知,马克思虽然没有研究和论证资本主义危机的专门论著,但在他的浩瀚论著中,却有许多地方对资本主义危机作了深刻而精辟的分析。
如果从马克思理论的总体、基本结构及其内在联系来看,关于资本主义危机的理论,不仅是他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历代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所无法达到的理论境界。
日月如梭,往事如烟,时间越过将近两个世纪,在21世纪10年代的今天,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危机的理论,却依然璀璨夺目,犹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闪耀着真理的光焰。
一、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是在批判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危机理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研究,是从对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危机理论的批判开始的。
首先,马克思批判了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否认危机的谬论。
经济危机论文:分析经济危机理论对当代经济发展的启示与影响
分析经济危机理论对当代经济发展的启示与影响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揭示了经济危机爆发的可能性,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是在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基础上建立的。
至今经济危机发生的本源依旧是生产相对过剩,根源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消灭危机就只能变革资本主义私有制。
1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主要内容1.1经济危机发生的可能性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揭示了经济危机爆发的可能性,在简单商品流通中,经济危机就存在发生的可能。
其次马克思指出危机存在的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化,转化条件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进行的生产过程中采取商品形式和货币形式。
1.2经济危机发生的根源和本质马克思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
资本家不断的创造剩余价值,盲目扩大生产规模,消费力却不能跟上生产的脚步,这时生产和消费的比例就不协调。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出现了矛盾,经济危机就会爆发。
资本主义生产的相对过剩就是经济危机的本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部矛盾导致经济危机的发生。
1.3虚拟资本对经济危机的影响虚拟资本中包括信用制度,信用制度有促进的积极作用也有其消极作用。
虚拟资本能对生产规模扩大起加速作用,但是其不断超过资本积累的限额,导致了市场的虚假需求。
虚拟资本使得市场中会出现虚假的需求,使得资本主义生产的盲目扩张导致经济危机。
1.4经济危机的周期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具有周期性的。
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有危机、萧条、复苏、高涨这四个阶段。
前一个阶段不断为后一个阶段做准备,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不断周期循环2通过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研究当代经济危机通过运用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来研究经济危机其新特征,可以更好证明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科学性和当代价值。
2.1当代国际金融危机验证了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科学性2.1.1石油危机。
石油危机截至到目前,一共出现了四次,第一次是在1973年到1974年之间,第二次是在1979年到1980年之间,第三次是在1990年。
每一次石油危机的爆发,由于中东地区的石油出口量锐减,都会造成西方国家石油价格的暴涨,从而引起了西方发达国家经济的衰落,进而带来国家就业率、生产率等等问题。
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及其当代意义
在危机持续一段时间后,市场上的商品数量由于资 本家关闭企 业、缩短生产和销毁存货的结果减少了, 商品供应超过有支付能力需求的情况便逐渐发生了 变化。于是,资本主义经济就从危机阶段转入萧条 阶段。这时,生产不再下降,企业停止倒闭,失业 人数不再增加,物价低落,商业萎缩,游资充斥。 资本家为了摆脱这种困境,竭力降低成本,以便在 剧烈的竞争中获得超额利润。随着资本家更新固定 资本,新的投资不断增加,对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 需求也逐渐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加,结果就推动整个社会生产恢复和 发展起来。萧条阶段就逐步转入复苏阶段。
2.货币作为支付手段职能
货币执行支付手段的职能后,货币在两个不同的时刻分别 起价值尺度和价值实现手段的作用,危机的可能性就包含 在这两个时刻的分离中。随着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的发展, 商品买卖日益有更多的部分会采用赊购赊销的方式。虽然 商品已经转手,但商品的价值并没有真正实现, 商品所有者 之间形成错综复杂的债务连锁关系。一旦有一个或几个债 务人不能如期支付,就会引起连锁反应,使一系列支付不能 实现,使整个信用关系遭到破坏,造成经济危机。
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
马克思的三卷《资本论》就是要对生产过剩经济危 机做出系统论证的。因为这一现象充分表明了资本 主义不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永恒的最佳社会形式, 它是资本主义必然会被新的生产方式所代替的最重 要的理论根据。马克思在《资本论》一卷分析商品 流通形式时明确说, “这些形式包含着危机的可能性, 但仅仅是可能性。这种可能性要发展为现实, 必须 有整整一系列关系。”三卷《资本论》就是考察这 个整整一系列关系的,阐明是怎样使危机形式上的可 能性转变为一种现实必然性。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分析,生产过剩危机 这种现象就真正得到了科学论证。直接生产 过程的从微观到宏观的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 制度下生产与消费的对抗性矛盾, 流通过程分 析揭示了生产与消费的依存性是再生产正常 进行的客观的比例关系, 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 的研究揭示了资本主义不顾消费的无限扩大 资本积累的不可遏止的趋势。
简述《资本论》中经济危机理论的现实价值
《资本论》经济危机金融危机马克思的《资本论》中的周期性经济危机理论是资本主义社会重要的经济规律之一,其核心内容体现在导致经济危机的直接诱因,马克思生产过剩的危机的逻辑以及经济危机的周期性规律。
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对于时下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具有极强的解释能力,其中有关经济危机的本质、经济危机的根源以及危机的周期性发生等方面的科学论断,经受住了现实的考验,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生命力。
对于中国认识危机、应对危机的挑战同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资本论》中经济危机理论的内容马克思的《资本论》从商品这个资本主义经济细胞开始,分析了商品的两重性和商品生产过程的两重性,进而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结构的矛盾及其发展规律,特别是他的经济危机的理论,具有极其丰富的生命力和科学内涵。
1.资本的本性是经济危机产生的直接诱因。
资本是一种可以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它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是一个特定的政治经济范畴,它体现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
货币、钱、财富都不是资本,只有这些东西被用来当作生钱的工具的时候,它才是资本。
西方经济学家将经济危机的原因归结为“资本家的贪婪”,但是资本家只是“作为人格化的资本”,因此,资本家表现出来的本性只是资本的本性,而资本的本性就是“为发财而发财”。
也正是资本对利润永无止境的贪婪,推动着生产规模越来越大;而且由于财富中的大部分由资本家占有,他们是资本的绝对拥有者,劳动者的购买力相对于不断扩张的企业产能是趋于下降的。
于是,商品就卖不出去,资本就无法完成周转,企业被迫闲置生产力,最终导致危机的发生。
因此,从这个角度看资本的本性是导致经济危机的直接诱因。
2.经济危机理论的核心逻辑。
关于经济危机,马克思说:“生产很快就超过了消费。
结果,生产出来的商品卖不出去,所谓商业危机就来到了。
”即生产过剩,社会生产的增长超过了社会购买力的增长。
导致生产相对过剩,消费者有需求却没有购买力,于是生产者卖不出产品或服务,不能给员工发足够的工资,一部分人失业,失业的人更缺乏购买力的恶性循环。
资本论对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资本论对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1. 工业化与城市化: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必然导致工业化和城市化。
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也经历了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现代工业体系和城市体系。
2. 科技创新: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必然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创新。
中国经济也是在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和推进自主创新的基础上实现了快速发展。
3. 垄断资本与国家干预:马克思认为,资本集中和垄断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中国经济中,也出现了一批垄断企业和产业,并且政府采取了多种方式干预市场,辅助国家经济的发展。
4. 增长与环境:资本主义社会的持续增长往往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中国经济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也遭受环境质量下降和生态问题的困扰,这也提示我们需要更加重视可持续发展。
5. 劳动力与社会保障: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力往往是被剥削和压迫的。
在中国,也存在着类似的问题,需要通过加强社会保障和改善劳动条件来保障劳动者权益。
总之,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本论提供了有价值的经济学思想和理论,可以为我们更好地规划和实施国家经济发展战略提供参考和启示。
从资本论中分析经济危机
从资本论中分析经济危机从《资本论》中分析经济危机与中国经济危机是当今世界的热点经济问题。
马克思的伟大著作《资本论》中的经济危机理论是资本主义社会的重要经济规律之一。
经济危机爆发后,全世界曾引发了一场学习《资本论》的热潮。
可见,《资本论》中的某些观点对当代社会经济仍有着很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文我们将从《资本论》中的经济危机理论入手,分析我国爆发经济危机的可能性,并根据我在研读过《资本论》的相关内容后对经济危机的理解,谈谈中国应如何应对经济危机,从而推动我国经济健康发展。
一、《资本论》中经济危机理论的主要内容简述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爆发的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也是经济周期中的决定性阶段。
马克思的《资本论》中首先明确,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的相对过剩,即社会生产的产品相对于劳动人民的购买力或支付能力的需求而出现的过剩,它反映了危机的最基本的现象和特征。
从制度上来看,资本主义生产相对过剩和有效需求相对不足会是始终伴随着资本主义发展的矛盾。
同时,《资本论》揭示了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根源于生产的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这是由于资本家私人占有生产资料,盲目提高生产力和扩大生产规模,破坏了生产与消费之间的平衡。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表现为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其次表现为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因此,只要资本主义存在, 经济危机就不可避免,这就决定了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
马克思认为经济周期由危机、萧条、复苏、繁荣四个阶段组成。
另外,信用制度的发展和商业过度投机也是促成经济危机的重要推动力。
对于经济危机的影响, 马克思是辩证看待的。
马克思指出, 危机一方面是旧的生产平衡破坏的结果, 但另一方面, 又反过来成为解决原有冲突的力量。
二、中国发生经济危机的可能性马克思认为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的特殊产物,“现实危机只能从资本主义生产的现实运动、竞争和信用中引出”。
《资本论》中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是马克思思想的重要内容。
在《资本论》之前,马克思就已开始研究经济危机问题。
但都只是部分地研究,散见于一些手稿和著作,未形成理论体系。
马克思对经济危机问题的研究,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第一次提出。
在《哲学的贫困》中,马克思首次提出了经济危机具有周期性[1]。
在《雇佣劳动与资本》中,马克思开始探寻到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
《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马克思对于经济学研究开始进行体系的构建。
《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的完成,标志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理论体系构建已经成熟。
本文将系统分析《资本论》Ⅰ—Ⅲ卷中整体性的经济危机理论,从上述分析中总结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当代价值,以求获得有益启示。
一、《资本论》中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主要内容《资本论》第一卷主要论述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并且这种生产过程需与流通过程相联系看待。
马克思由最简单且人们最常见的商品开始入手,提出了经济危机发生的最一般可能。
《资本论》第二卷主要论述资本主义的流通过程。
主要考察剩余价值的实现问题。
《资本论》第三卷主要论述了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
目的是“揭示和说明资本运动过程作为整体考察时所产生的各种具体形式”[2]29。
前两卷主要说明了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实现问题,第三卷则是考察各种资本形式对剩余价值的分配问题。
(一)经济危机的原因经济危机的表层原因在于生产相对过剩导致经济危机。
资本家通过不正当的手段进行原始积累,占据了生产资料,工人无以依靠,只能将自己的劳动力出卖求得生存。
由于资本的逐利性,为了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作为“人格化的资本”[3]260的资本家便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不断进行生产工具、生产方式的革新,进行扩大再生产。
而工人所受剥削便不断加深,属于自己那部分剩余价值相对来说越来越少,进一步限制了工人的需求:在不断扩大再生产中,工人生产的商品越来越多,多到已经超出自己所消费商品的数量。
在整个社会上,就出现了生产大于消费的情况。
《资本论》经济危机理论与我国产能过剩的化解
《资本论》经济危机理论与我国产能过剩的化解摘要:今年以来,我国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经济增长率下降明显,多重困难和挑战相互交织,其中,产能过剩问题尤其突出,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稳定健康发展。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到经济危机理论是资本主义社会有影响力的经济期律之一。
理论的核心内容表现在引起经济危机的直接诱因,马克思生产过剩的危机逻辑和经济危机的周期性规律。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认为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因此,重读《资本论》对深刻理解产能过剩,破解经济危机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和现实意义。
使当代中国认识现状,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提出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马克思经济危机产能过剩启示2013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着力抓好化解产能过剩”,并提出化解产能过剩的工作思路:“把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有机结合起来,坚持通过市场竞争实现优胜劣汰。
”2014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既要全面化解产能过剩,也要通过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探索未来产业发展方向”。
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奠定了市场机制在化解产能过剩中的决定性地位。
而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阐述的经济思想是我们当下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科学指南,它所体现的系统性、过程性、永续性和人道性相统一的特征是我们在当下发展中应当坚持的基本原则。
一、马克思《资本论》中经济危机理论的论述马克思的《资本论》在分析剩余价值的来源和实质时,提出了商品的二因素和劳动的二重性。
同时在流通领域抽象的考察剩余价值的实现问题,进而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规律。
事实证明,他的经济危机理论具有极强的科学性和预见性。
(一)经济危机性质经济危机是指一个或多个国民经济或者整个世界经济在一个较长的时间段内不断收缩,是资本主义经济在其发展过程中周期性爆发的生产相对过剩危机,也是经济周期中的决定性阶段。
自1825年英国第一次爆发普遍的经济危机以来,资本主义经济从未摆脱过经济危机的冲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分析与观察
《 资本论 》中经济 危机 理论对我 国的 启示
赵 英 阳
( 川 大学 经济 学 院 ,四川 成都 四 6 06 ) 10 5
[ 摘
要]2 0 0 8年全球经济危机爆发 ,国际上引发 了一场 “ 马克思热” ,各国都试图在 《 资本论》中找到解决经济危
变 为现 实 。
我 国确 实 可能 发生 经济 危 机 。 ( )经济 危机 的 全球 性 二
化 改 革 ,实现 经 济 的科 学 发 展 ,真 正 实
《 本论 》第 3卷 中 ,马克 思深 入 阐 资 述 了资本 主义 经 济危 机 的 根 源 ,即 资本
现 科 学 社 会 主 义的 目标 。在 科学 社 会 主
产社 会化 和生 产资 料私人 占有的矛 盾 , 这 个 矛盾 同样 在社 会 主义 市场经 济 中存在 ;
分 析 了 《 本论 》 中经 济危 机理 论对 我 资
国的启 示 。 二 、{ = 资本 论 >中 的经 济危 机理 论
很多人认为 《 资本论》中讨论的经 ( )个别 生 产 的组 织 性 和 整个 社 会 生产 2
马 克思 认 为 全 球性 首先 是 经 济 的全 义 理 论 的指 导 下 ,我 国规 避 和防 范 经 济
主义 生产 方 式 的 内在 矛 盾 ,也 就 是 资本 球 性 ,经 济危 机 也 不 例外 。在 当 今全 球 危机的具体措施包括以下方面。 主 义经济 运 动 中 物质 生 产 能力 发 展 和它 化的思潮中 ,任何危机的发生都具有全 的社会 形 式 之 间 的冲 突 。 同时 ,马克 思 球性的特点 ,即使作为 以科学社会主义
【 图分 类号】F l.; 13 【 中 l 3 F 2 文献 标识 码】A 7 [ 文章 编号 】10-66( 0 0 20 1-2 0 994 2 1 )1—0 70
一
、
g 言 l
于危 机 的发 展起 着促 进 和强 化 的作 用 。 马 克思 认 为 ,经 济危 机 的 本 质是 生
危 机 的危 害 。 ( )中 国 自身经济 发 展 的矛盾 三 近 年来 ,中 国经济 虽 然 取 得 了快 速
20 年 全球 经 济危 机爆 发 ,坚持科 08
学 社 会 主 义 的我 国也 深 受其 害 ,这使 我 产 过 剩 ,资本 家 追求 超 额 利 润 ,不顾 社
们 认 识 到经 济 危 机并 非 资 本 主义 国家特 会 消 费 力 盲 目扩 大 生产 ,导 致生 产 相 对 的 发展 ,但 是其 过 程 中仍 然 存 在很 多 矛
币流通和支付手段的分析过程中,探讨 也算 发 生 了经 济危 机 ,这就 从 事 实 的角
了 经济 危 机 的可 能性 问题 。 克 思指 出 , 度 印证 了我 国 可能 发 生 经济 危 机 ,科 学 马
四 、 国规 避和 防范 经济 危机 的措 施 我
马克 思 指 出 ,解 决 经 济危 机 的 根 本
过 非 常 系统 的 阐述 和分 析 。下 面 我们 从
样 存 在这 个 矛 盾 ;( )生产 无 限 扩大 的 3
( ) 一 科学 社会 主 义 国家允 许 经济 危 趋 势 和有 支 付能 力 的需 求 相 对 缩小 的 矛
可 能 性 、根 源 和本 质 三 方 面分 析 《 资本 机 的 发生 论 》 中的经 济危 机 理论 。
有 的产 物 .科学 社 会 主 义 国家 也 可能 发 过 剩 ,其原 因在 于 资本 和 劳 动 收入 分 配 盾 。 主要 包 括 以下 三方 面 的矛盾 : 1 生 () 生 经济 危机 。 章正 是在 这样 的背景 下 , 文 的两极 分化 。 三 、我 国 发生 经 济危 机 的可 能性
机的 良策。文章在分析 了 《 资本论》中经济危机理论的前提下,分析 了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可能发生经
济 危 机 的原 因 , 出坚持 科学 社会 主 义道 路 的我 国允 许经 济危 机 的发 生,我 国 要从 加大 政府 管 制和 市场 经济 的结 合 , 指 调 整 产 业结构 ,扩大 内需 ,改革 金 融体 制等 方面 规避 和 防 范经 济危机 。 [ 键 词]科学 社会 主 义理论 ;我 国 ;经济 危机 ;启 示 关
只 要 存 在 商 品 就 有 经 济 危 机 爆 发 的 可 社会 主义 理论 与经 济危 机 不是 矛盾 的 , 科 出路 是 发展 社 会 主义 。规 避 和防 范 世 界 能 ,商 品本 身 的 三大 矛 盾 随着 商 品 经济 学 社 会 主 义理 论 实 际上 允 许 经 济危 机 的 经 济 危机 的 冲 击 ,必 须 采取 标 本 兼治 的 的 发展 而愈 加 尖锐 。在 简单 商 品 经 济条 发 生 。 科 学社 会 主 义理 论 的 与 时俱 进 的 办 法 。治 本 之 策就 是 坚 持科 学 社 会 主义
盾 ,种 种 迹 象表 明我 国 已初 步进 人 买 方
2 0 的全 球经 济 危机 对 我 国经济 市场 ,但消费不足的问题仍然困扰着社 08年
《 资本 论 》 l 中 , 克 思 在对 货 的 发展 产 生 了重 大 的影 响 ,我 国实 际 上 会 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第 卷 马
件 下 ,危 机 只有 可 能性 ,只有 在 资本 主 观 点 允许 我 国发 生 经济 危 机 ,科 学 社 会 理论 的指 导 , 持 发展 科学 社会 主义 , 坚 同
义商 品经 济 条件 下 ,危 机才 能 从可 能 转 主 义 理论 的全 面思 考 问 题 的 观点 也 说 明 时从 有利 于人 民出 发 , 调整 产业 结 构 , 深
济 危机 是 资 本 主义 国家 的 ,我 国是社 会 的无 政 府状 态 的 矛盾 。我 国 的社 会 主义
马 克思 是 科 学社 会 主 义理 论 的 奠基 主 义 国家 ,理 应 不 存 在 经济 危 机 ,我 认 市 场 经济 具 有 市场 经 济 的一 般 特 征 ,同
者 和创 始人 ,他 对 经济 危 机 理论 也 进行 为这 种 观点 是形 而 上学 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