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六策看张謇的政治抱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六策看张謇的政治抱负

周荣华

张謇小有志向,五岁即曰:“我踏金鳌海上来。”金鳌者,何也?乃神话里海中金色巨龟。王建《宫词》曰:“蓬莱正殿压金鼇,红日初生碧海涛。”金鳌是大厦之基,国家之柱。张謇从小不同凡响。

张謇在亘古以来750多位状元中也是不同凡响的,是唯一靠自己打拼成为实业家的。他的孙女对他的评价即是:实业家、教育家。张謇毕生的政治理想就是成为一位实业家?可能不能这样说。

状元张謇的才华,不只是表现在乡试、会试、殿试上,而是在高中状元前就名满天下。朝廷科举主考官翁同龢、潘祖荫等连续三届内定张謇为状元。何也?非行私舞弊,而是令人信服的才干。不然,翁同龢、潘祖荫等在清末的党争中早就被对手以科举舞弊的杀头之罪拿下。张謇是党争双方认可的奇才。

张謇之才表现在哪里?朝鲜壬午兵变的平定上。

朝鲜壬午兵变的平定,虽然朝廷可能有不同声音,但没有人不佩服。朝鲜壬午兵变的当事人,一个以后成了大总统,一个后来成了头名状元;这大概不是偶然的;朝鲜壬午兵变的处理,大概是有清一朝外交上军事上最成功的案例:不战而屈人之兵,摆平了朝鲜,挫败了日本。

当事人袁世凯,壬午兵变为他提供了献身手的机会。他的带兵能力、他的机智勇敢、他的精明干练,充分展示于世人,为他日后组建近代化北洋军队、篡权谋国垫定了基础。

当事人张謇,壬午兵变同样为他提供了政治舞台。张謇以幕僚身份,韬晦谋略,决策指挥,疏文布告:无不显现他的才智,无不显现他出神入化的管理能力、超常卓越的组织能力,无不显现他是智勇双全、德才兼备、儒雅稳重的青年才俊。这在当时,天下俊才无出其右;在朝野有识之士的心目中,这才是状元的理想人选。

在张謇,最为当时人津津乐道的,是他的《朝鲜善后六策》,也许张謇未及第就获得广泛赞誉是因此文。可惜的是,《朝鲜善后六策》只是普通疏文,当时没有报刊杂志可发表,张謇又没有留底稿,不久就散轶了。散轶了,就给后人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有各种不同说法,最为典型的是刘培林、张德义的《张謇传》。

《张謇传》说:张謇检讨了朝鲜问题的来龙去脉,提出根本解决朝鲜半岛危机的多种策略计划,提出彻底解决朝鲜问题有以下几种选择:一是按照汉朝的方式,建置玄菟、乐浪郡;二是按照后周的方式,设置监国;三是驻扎重兵于各海口,改革内政,除旧布新;四是让其自行改革,为其训练新军,增强其防卫能力;五是与东三省联为一气,互相声援;六是分路出兵、规复琉球,打击日本的侵略气焰,使其不敢对朝鲜轻举妄动。于是在极短的时间内草就了《朝鲜善后六策》,希望张树声在代理北洋大臣、直隶总督期间,能够选择几个方案,让政府批准执行,定为中国对朝鲜永不变更的政策。

《张謇传》的说法,今天看来,最为痛快淋漓,说出了全国人民的心声;但细分析,这和当时的形势是不吻合的。朝鲜壬午兵变时,清政府正处于衰败期,距第一次鸦片战争40多年,距天平天国运动,距第二次鸦片战争20多年;清王朝对洋人,可说是闻声色变,步步惊心,犹如惊弓之鸟,以致对朝鲜壬午兵变顺利而平和的解决,也不敢相信是事实,担心会有不良后果。在此种情况下,张謇决不会有《张謇传》所言的如此激进的主张,有也不会贸然上疏,上疏了也不会被看好。因此,此六策,与张謇的身份、处境、思想、语言,不符。

那么,真正的《朝鲜善后六策》在哪里呢?

欣喜地看到了《张謇研究》2014年第4期刊的《藏身韩国130多年的<朝鲜善后六策>回国略记》一文,原来在韩国,不过说回国并不妥,因为此文就是给朝鲜的,藏身韩国不足为怪。《张謇研究》2014年第4期同时全文刊出《朝鲜善后六策》,令人惊喜不已。

此文不同凡响,朴实无华,文气清疏,璧坐玑驰,沉博绝丽,有笔扫千军之力;仅二千余

言,言简意赅,不蔓不支,理念明确,见解独特,笔酣墨饱,波澜老成;就像翁同龢评其状元卷:“文气甚老,字亦雅,非常手也!”一看,非张謇莫属。

文以载道,《朝鲜善后六策》反映了张謇治国安邦的理念。《朝鲜善后六策》可断为七段,全文为总分式。

第一段,总写求诸壬午兵变本原、善后次第标本六条。张謇乃文章高手,巧妙地以设喻阐述求诸本原的意义,不露痕迹地用典论述治国当自强的道理。然后水到渠成地呈现出六条。张謇为文高妙,要言不繁,设下悬念,提出“本原”“六条”,只字未写内容,带着读者一起进入分述。

二至七段是分述,具体按“标本”写六策,内含壬午兵变“本原”。这样写的妙处是:不露痕迹,不动声色,又不容置疑,令当政者心领口服地接受批评和对策。

第二段是善后第一策:通人心以固国脉。这很了不起,是对儒家民本主义的发展,表达了人心向背是国家治理、战争胜负的第一要素的思想;同时也是根据朝鲜兵变前的实际情况得出的结论。兵变善后就要杜绝“便议开矿”、“尽改服制”、“借债兴利”、“另设机务衙门”等伤害百姓的“苦人”、“炫人”、“愚人”、“视人以私”等事件的发生。更为可贵的是,提出了不搞扩大化的思想:“概加以罪,立国者将何从易民而治也”。这里,张謇青年政治家的形象跃然纸上。他深谋远虑地指出:不如此,“远而五六年,近而三四年,祸且踵至,何治之可图!”当然,张謇这第一策,也是基于对中国近40年外忧(两次鸦片战争)内患(太平天国运动)的思考:如果通人心,老百姓怎么就冒死揭竿而起了呢?如果通人心,堂堂第一大国怎么就败于区区数千、数万人的外国联军了呢?这实际也是救中国的第一策,根本之策。

第三段是善后第二策:破资格以用人才。这也是很有见地的,是关键之策。中国六朝士族政治,带来了300多年的天下大乱,令人不堪回首。朝鲜门地之见甚于六朝,只得献策采取临时措施,不拘一格选人才:“令八道布告士庶,各得条陈近日救时良策,封进以抉择之;其武者,则设为事以考其方略,验其胆力......随时甄引其优者任用之”。这一策,实质是据良谋择优任官吏,设擂台加考核选将才;说起来简单,实行起来偏差性很大,完全取决于国王以及宰相大臣、观察使。换句话说,只要国王、大臣真心选贤,就容易发现人才。其关键之点在于:打破了门地之见,人才会源源不断地涌现。不拘一格选人才,张謇之所以认为重要,还在于他的感同身受。他与袁世凯,一个寒门书生,一是落魄公子,受淮军将领吴长庆重用,在朝鲜的舞台上得以崭露头角,建立奇功。

第四段至第七段是善后的吏治、财政、练兵、国防四策,及四大举措。

严澄叙以课吏治,是在分析朝鲜吏治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国少财贫,闾阎窘蹙”“外任结交朝官者,苞苴干谒,亦复相习成风”等“民何由奠“的国情,当是“朝鲜门地之见”的恶果。怎么能通人心呢?所以张謇认为“澄叙之方,莫亟于汰冗员、惩墨吏”。用今天的话说,就是精减机构,惩治腐败。这一改革措施,我们今天不还在实行吗?由此可见张謇政治目光的远大和谋略意义的重大。更难能可贵的是,张謇还提出“以所裁冗员之俸,量给于奉入校啬之官司”,发展公益事业。张謇是具有全局性眼光的政治家。

谋生聚以足财用,是增加国家财力之策。张謇不同于其他政治家之处,是他的实业家特色。他说:“赋税既必不可加,骤以借债开矿设关为兴利之图,其势又必至违众而召乱。古人理财,只有因利”。他考虑民众利益,不主张增加税收以及扰民的做法,而是开垦荒地:“招募就近人民次第垦辟,恩以抚之,勤以督之,必使国获其利而民遂其生,官任其劳而民欣其便”。这一策,张謇后来身体力行,在朝廷危乱、军阀纷争之际,毅然辞官回乡办实业,到海边“废灶兴垦”。可见,他的实业救国思想由来已久;实业救国,是他的理想之一。

改行阵以练兵卒,是张謇关于军队革新的谋策。张謇军事思想,与时俱进,认为“国一日无备则弱,兵一日不练则疲”;他认为,变府兵之制为戚继光行阵法,是当时的进步,仿中国湘、淮军制,是形势的需要。张謇的练兵之策,是朝鲜的当务之急,强国之道;这一策,应该为当时的清朝统治者所接受。火器时代,行阵法变成了成批送死;鸦片战争的惨败,令清政府惊醒。1895年,清政府开始小站练兵,中国开始由传统军事制度向近代军事制度的转变,袁世凯因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