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謇的城市与区域规划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合集下载

张謇的名词解释

张謇的名词解释

张謇的名词解释张謇,字德辅,江苏省武进县杨园(今徐州市睢宁县)人,清末民初著名政治家、经济学家、教育家。

他被誉为中国近代政治改革的先行者之一。

张謇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不仅仅因为他的政治才能和对国家发展的贡献,更因为他倡导并积极推动了现代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

本文将从张謇的背景、政治思想、经济理论等方面来探讨他的名词解释。

一、张謇的背景张謇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自幼聪慧好学。

他曾就读于江南制造总局学堂和官立北洋大学堂,颇有成就。

后来,他赴美国留学,在美国芝加哥大学深造,主攻政治经济学。

在美期间,他接触到了西方现代科学、文化和政治制度,这些经历对其后的思想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张謇的政治思想张謇一直以来对中国的政治状况感到忧虑,他认为中国社会的现状需要改革。

他追求和平与和谐,主张实行宪政与制度改革,以推动中国社会的现代化。

他强调国家法治的重要性,希望通过法律的保障来为人民提供公正和平等的待遇。

同时,他也关注社会民主主义的发展,主张通过民主的形式解决社会问题,减少阶级冲突,创造一个更加公平和谐的社会。

三、张謇的经济理论张謇在经济学方面的研究也是他受人尊敬的一个方面。

他致力于摒弃传统的封建经济观念,推动进步的现代经济规划。

他强调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创造性地利用人力资源和科学技术,提倡兴办实业和工商企业,以推动国家的经济发展。

在中国工业的兴起阶段,他认为建立有利于产业发展的法律、制度和政策是最重要的。

他的经济理论受到了许多后来的经济学家的肯定和延续,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张謇的教育思想张謇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教育的作用和意义。

他认为教育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富强的基础。

他积极倡导并参与创办了各种教育机构,推动了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他主张践行实用主义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强调教育应与社会发展相适应。

他还鼓励学生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以开阔他们的眼界和思维方式。

他的教育思想对于中国的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张謇精神的时代意义

张謇精神的时代意义

龙源期刊网 张謇精神的时代意义作者:来源:《文化纵横》2019年第02期张謇精神的时代意义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伴随全球需求下降、中国经济进入新一轮的生产过剩阶段,当代中国的企业发展进入一个瓶颈期。

面对这一形势,中国亟需寻找新的思想资源,实现国家发展的战略性调整,以应对生产过剩带来实体经济下滑、政府财政赤字和地方融资平台债务等一系列问题。

对此,重温以张謇为代表的民族企业家的思想和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他们在国家内外交困的条件下,秉持“实业救国”的理念,在向西方学习的同时,始终立足本土实际,并努力将儒家思想融入现代社会结构中,成功实现了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国家的转变。

其中,张謇在工商业发展、企业经营、商业伦理再造等方面都形成了独到深入的思考,其思想理念无疑能为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提供诸多借鉴和参考。

正如温铁军的文章所指出的,张謇的伟大之处在于他开启了中国近代企业的全新类型——“社会企业”。

如果說西方国家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才开始强调企业的社会责任,并以可持续发展取代利益最大化作为企业的发展目标,那么张謇在19世纪末抱着“实业救国”目标创办民营企业,一开始办的就是社会企业,追求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的可持续发展。

这种因救国、因危机而形成的宽广胸怀和视野,正是张謇所处时代重要的精神特质。

高全喜的文章则提醒我们,以张謇为代表的现代企业家之所以能在中国近现代转型之际发挥革命性作用,是因为他既是一位儒家精神的继承者,又是儒家精神的变革者。

换言之,这一批近代中国企业家虽然仍纠缠于儒家传统,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使命,但他们的行为却已经在践行奥地利派经济学意义上的现代企业家的精神,为一个迥然不同于儒家社会的现代工商社会与法治社会而克尽厥职、殚精笃行。

从经济指标来看,今日中国的工业化几近完成,这离不开张謇这一代企业家的奠基性工作。

但如高超群的文章所言,如果从社会,特别是底层社会的视角来看,情况则要复杂得多。

张謇职业教育思想及其在南通的主要实践

张謇职业教育思想及其在南通的主要实践

张謇职业教育思想及其在南通的主要实践在中国近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历程中,张謇是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

他的职业教育思想不仅具有前瞻性和创新性,而且在南通的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为当地乃至全国的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张謇出生于江苏南通,自幼聪慧好学,心怀报国之志。

在那个时代,中国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局面,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张謇深刻认识到,要实现国家的富强,必须大力发展实业,而实业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职业人才。

因此,他积极倡导职业教育,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深远影响的职业教育思想。

张謇认为,职业教育的目的是“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为世界、国家增进生产力之准备”。

他强调职业教育要与社会实际需求相结合,培养具有实用技能和创新精神的人才。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张謇主张“学必期于用,用必适于地”,即教育内容要与当地的产业发展相适应,课程设置要注重实用性和针对性。

他还提出了“手脑并用”的教育理念,认为职业教育不仅要传授理论知识,更要注重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南通,张謇积极投身于职业教育的实践。

他创办了一系列职业学校,涵盖了纺织、农业、商业、医学等多个领域。

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南通纺织专门学校。

这所学校是中国第一所纺织高等院校,为中国的纺织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张謇在创办学校的过程中,注重师资队伍的建设。

他高薪聘请了一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的教师,同时还鼓励教师参与企业的生产和管理,提高教学水平。

此外,张謇还积极推动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建立了实习基地和产学研合作机制,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习,毕业后能够迅速适应工作岗位。

除了纺织专门学校,张謇还创办了南通农业学校。

他认为农业是国家的根本,要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必须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管理的新型农民。

南通农业学校开设了种植、养殖、园艺等专业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学校还组织学生参与农业生产实践,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为当地农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张謇故居调研报告

张謇故居调研报告

张謇故居调研报告张謇故居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和研究著名政治家、改革家张謇的故居,探索其历史意义和保护价值,为后续的保护工作提供依据和参考。

二、调研方法1. 实地考察:我们队员分组先后前往张謇故居实地考察,通过观察和拍照记录的方式了解建筑的整体风貌和现状。

2. 资料研究:我们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深入了解了张謇的生平事迹和政治贡献,以及他对故居建造的设想和用意。

三、调研结果1. 故居简介:位于中国江苏宜兴市的张謇故居建于19世纪末,坐落在一片宽敞的庭院内,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

故居由正房、厢房和后花园等部分组成,整体布局对称,建筑风格典雅庄重。

2. 历史意义:张謇作为清末政治家和改革家,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推动者之一。

故居承载了张謇的晚年时光和政治理想,具有较大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3. 建筑特点:张謇故居的建筑风格融合了中西方的元素,体现了当时中国的现代化思潮和建筑技术水平。

建筑结构稳固,色彩鲜艳,装饰精美。

故居的大门上方悬挂着“自强不息”几个大字,展示了张謇坚定的理想和信念。

4. 文化遗产保护:由于历史原因和一些自然因素的影响,张謇故居目前已有一些损坏和老化的迹象,需要进行适当的保护和修缮工作。

同时,应加强对故居的宣传和推广,提高其知名度和吸引力。

5. 展示功能:建议将故居打造成以张謇为主题的纪念馆,展示他的一生和政治成就。

馆内可设立展览区、纪念品售卖区和研究区,吸引更多的游客和学者前来参观和研究。

四、调研结论1. 张謇故居具有较大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应加强保护和修缮工作,确保其正常运营和长久保存。

2. 张謇故居可以打造成纪念馆并进行相关的展示和推广,提高其知名度和吸引力。

3. 相关政府和社会机构应给予张謇故居适当的经济和政策支持,促进其保护和开发利用。

五、调研建议1. 加强宣传:对张謇故居进行全面的宣传和推广,通过各种媒体渠道提高其知名度和影响力。

2. 加强保护:加强对故居保护和修缮的相关工作,确保其建筑结构的完整性和观赏价值。

张謇传读后感

张謇传读后感

张謇传读后感
张謇(1837-1909),清末民初著名的政治家和改革者,以其独特的政治智慧和为国家民族谋福祉的奉献精神而著称。

他在历史上被视为中国近代政治变革的重要人物之一。

读完关于张謇的传记后,可能会有一些感悟和思考:
1.坚持理想和信念:张謇一生坚持为国家民族的兴盛而努力,无论是在官场上还是私
人生活中,都秉持着自己的信念和理想。

他的坚持和奉献精神让人钦佩。

2.政治抱负与责任感:他在政治上积极推进改革,主张科学治国、自强不息。

他对国
家政治现状的认识和对未来的愿景展现了一位政治家的责任感。

3.勇于创新与变革:张謇对中国社会政治制度的现状有清醒的认识,不断提出改革的
建议和方案。

他敢于创新、勇于变革,努力使国家走向更好的发展道路。

4.对社会的关怀与担当:张謇对民生问题和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注和帮助,展现了他的
社会担当和关怀之心。

他在私人和公共领域都尽力为人民造福。

5.历史的反思和启示:通过了解张謇的生平事迹,可以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思考
在当代社会中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国家发展、社会变革以及个人的社会责任。

总的来说,张謇是一位有远见、有魄力、有担当的政治家和改革者,他的思想和品质对我们今天依然具有启示意义,也提醒着我们应该怀着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心,为建设更美好的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

从《市政全书》看张謇城市规划思想的地位

从《市政全书》看张謇城市规划思想的地位
维普资讯
从《 市政全 书 》看 张謇城 市规 划 思想 的地 位
L o iga eSa u f h gqans t ln igT e r o M u iial an b ok o kn th t t s an i ’Ci Pa nn h o yf m ncp t oZ y r H d o s
设实践 的考察和介绍 , 比较 全 面地 反 映 r存 国 民政 府 领 导 下 , 全 I下 积 极 筹 备投 入 城 ‘ 市 近 代 化 建 设 的热 情 氛 同
益 、财 政 、【生 、 安 、公 用 、T 程 等 ) 各 ] 公 、
从 《市政 拿 书 》部 分 内 容 可 知 ,当 时 的
于 海 漪 Y H y u aii
文 献标识 码 A 文章 编号 10 3 X ( 0 6 0 — 14 0 3 7 9 2 0 ) 1 0 — 4 0 0
中图分 类号 T 9 u 08

要 《 市政全书 》是一鄙介绍
1 概 述
《 政 仝 书 》 上 海 中华 伞 囝道 路 建 设 协 市
划 与 建 议 、 国 市 政 概 况 、 省 市制 法 规 等 各 各 共 6编 。另 外 ,存 书 未 ,编 者 附 了 当 叫 影 响 较 大 的 些 书 目 这 书 曰里 碰 的很 多 义 章 都 足 本 书 所摘 I 的 。 』过
中 山 的 《 同 方 略 》 二 部 分 ” 业 计划 ” 建 第 实 的
f 书报杂志采 选而来 , 他 种 其
于中国传统城 市规 划建设 与 2_ f 世纪 m 足 约 译 著 , 是 当时 H 内外 有 名 的 专 家 Ⅱ 寺 多 2) ( { 3) ~ 年代 学界 引进西方近代城市规 或 者 学 者 的著 作 。 书 在 未 版 之 前 就 被 全 本 划 思 想 之 间 的过 渡 阶 段 因 此 处 于 国 各 地 穆 极 定 购 , 先后 版 5 , 见 当刚 并 次 足

张謇与南通地方自治模式:兼论地方精英与国家权力的调适

张謇与南通地方自治模式:兼论地方精英与国家权力的调适

在近代中国精英群体中,张謇是一个多面多义的人物。

我们很难将张謇归入某一单纯的“家”之列。

说他是政治家、实业家、教育家乃至水利专家、博物学家等,似乎均可,但细加斟察,又似乎均非恰如其分。

张謇的挚友和亲密合作者刘厚生即认为张謇既不是一个政治家,又不是一个文学家,也不是一个实业家[①]。

张謇是诸多中国现代化事业的开拓者和业绩恢宏的历史人物。

世之论者,鉴于张謇事业成就的独特、恢宏和实践性特征,有的称他为改革家、事业家,有的称他为政治实行家、社会活动家,还有的称他为社区综合试验家。

而张謇本人最乐意的头衔是不加任何衔名,只在他的名字前面加上“南通”二字[②]。

综观他的一生,22岁以前他没有离开过故乡南通,43岁以后的主要活动亦以通海地区为中心。

他毕生所倾注的最大精力和所取得的最大成就,莫过于南通的地方自治事业。

他执意使自己融于南通,使张謇成为“南通张謇”。

他晚年的各种公私函札中,最常称道的亦莫过于“经营村落”一事。

可以说,南通的地方自治事业是张謇中年以后的最高理想,也是他后半生著力最勤和成就最大的事业。

以往学界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已有不少,本文试图侧重从地方精英与国家权力的互动关系来探讨张謇的南通自治模式。

一、绅治:张謇的地方自治理念任何国家早期现代化的启动,都有赖于一个强有力的动力群体。

大体而言,英、美、法等“早发内生型现代化”国家多由资产阶级主导,而一些“后发外生型现代化”国家则有的由政府官员主导,如日本,也有的由现代军人主导,如20世纪60、70年代南美一些国家。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启动,传统社会精英的士绅阶层一度充当了重要角色。

张謇与南通的区域现代化即为一个典型的个案和范例。

作为一个具有深厚历史积淀的封建专制国家,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启动无疑是非常艰难的。

这种艰难,势必制约着中国现代化不可能由封建王朝在中央集权体制下在全国范围内同时启动。

它只可能由最先具有现代化意识的少数地方社会精英在少数地区最先发动。

张謇变法评议

张謇变法评议

张謇变法评议张謇是清朝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和改革家,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他在政治事务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并在晚清时期推动了一系列的变革。

但是,他的变法尽管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也面临了很多的困难和挑战。

本文将对张謇变法进行评议。

首先,张謇变法在思想观念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他提出了“引进洋务,输出中国”、“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理念,主张学习和吸收西方的先进科学知识和技术,以推动国家的现代化进程。

这种思想观念改变了清朝保守的封建传统,有力地推动了国家的现代化进程。

其次,张謇变法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他致力于推动农业、工业、商业等各个领域的改革与发展。

他鼓励民间创业,并逐步引进西方先进的设备和技术。

他还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和政策,保护民间企业家的利益,促进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在他的领导下,中国的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国家的工业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然而,张謇变法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他要面对来自封建守旧势力的阻碍。

封建保守的思想观念和既得利益的维护者对变法持有强烈的抵制态度,甚至使用各种手段来破坏他的改革工作。

其次,变法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管理和执行的问题。

由于政府机构的腐败和官僚主义,一些政策和法规并未能有效执行,影响了变法的成效。

此外,张謇变法还存在一些局限性。

他侧重于经济的发展,却忽视了政治体制的改革。

他未能有效地提出有效的政治改革方案,导致封建统治仍然广泛存在,国家民主化的进程受到了限制。

综上所述,张謇变法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他的变法思想和实践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尽管面临了诸多困难和挑战,其变法成果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张謇的开拓精神和创新思维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对后来的变革有着积极的启示作用。

张謇人格魅力的思想意蕴对当代年轻人的启示

张謇人格魅力的思想意蕴对当代年轻人的启示

张謇人格魅力的思想意蕴对当代年轻人的启示作者:裴丽来源:《牡丹》2017年第27期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张謇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和教育家,其人格魅力的思想内涵极其丰富。

在政治伦理上,他主张爱国爱人并行;在教育上,他主张教育强国、教学精通、亲力亲为;在道德人格上,他主张大公无私的道德观;在家庭伦理上,他主张勤俭和睦的家庭观。

张謇丰富的思想理论及实践成为后人学习的楷模。

中国近代第一城——南通,因其而冠名。

张謇出生于晚晴时期,在那个经济、政治极其落后的时代,张謇以其独特的魅力享誉全国。

他亲力亲为,兴教育,办实业。

学界对他的研究主要在这两个方面,鲜少人研究他在实业和教育实践中所体现的人格魅力。

历史学家张开沅曾这样评价:张謇感动中国,他的人格魅力甚至比他的事业成就更加使中国感动。

人格是指人的性格、气质和能力等特征的总和,也指个人的道德品质和人作为权利、义务的主体的资格。

而人格魅力則指一个人在性格、气质、能力、道德品质等方面具有的很能吸引人的力量。

在性格上,张謇不贪恋官场,一心为民;在气质上,他能放下读书人的架子,弃官兴办实业;在个人能力上,南通之所以成为中国近代第一城,与他创办的一系列位列中国第一的历史足迹有密切的关系。

张謇具有为人民服务的高尚道德观,他将自己的一生融入到整个近代南通乃至整个近代中国的发展中。

其人格主要体现在政治伦理、教育、道德人格和家庭伦理上。

一、张謇人格魅力的思想意蕴(一)在政治伦理上,主张爱国爱人并行政治和伦理同属于上层建筑,二者具有密切的联系。

张謇的政治思想是非常明确的,其一生致力于“天地之大德曰生”,即要求爱国与爱人并行。

爱国体现在实业救国,爱人体现在教育救国,主张建立君主立宪的国家。

在艰苦地创办大生纺织厂的时候,张謇曾这样和友人说:“一切政治及学问最低的期望,要使大多数老百姓都能得到最低水平线的生活。

”可见张謇的志向在于为国家,为人民而奋斗。

张謇不热衷做官,他做官的思想渊源是为“自己志愿”,即儒生应尽的本分是逐步改善人民的温饱问题和生活条件。

简论张謇的区域思想

简论张謇的区域思想
p p rc mb h a i o n tto f h e i n l a e o st eb sc c n o ai n o er g o a t c n e t f h n in n me y“ e n efe it n , o c p a gJ a , a l b i g s l- x se t o Z s l s p l i g a d s l d f n i e , o lt y ・ ef u p y n , n ef e e s ” ac mp ee s s - - v t m i h i c u e nd sr e .e u a i n n e wh c n l d s i u t i s d c to s a d c aiis d v l p n r d a l “ r m i a et i h r e , e eo i g g a u l t y fo v l g ct l o y a dt a i l . ewo k p o e s f“ u v y n n n c p t ” Th r r c s o a o s r e i ga d ma p n , l n i g a d c n tu tn ’ p o o e y p i g p a n n , n o sr ci g ’ r p s d b Zh n a i lr a f“ u e ig a ay ig a gJ n i s i s mi t t a t h o s r y n , n l zn , o v p a n n ”a v c t db tik Ge d s awe t r ln i g d o ae y Parc d e , se n rg o a a n r n a g Sc u tr at t h me e i n l n e dZh n ’ o n e p r a et pl a t i . Z a gJa d a c dt e e in l o c p n e o h n n a v n e g o a n e t d r m・ i h r c u c p ia e o i l o d t n n n t e b s s f r d — l t d s c a n i o sa d o a i a i c c i h o t

张謇人生的示范意义——读《张謇全集》后的直观感悟

张謇人生的示范意义——读《张謇全集》后的直观感悟

张謇人生的示范意义——读《张謇全集》后的直观感悟张謇全集收录了张謇的所有文字作品,其中充满了张謇的人生理念。

他的文字文化有着很重要的意义,为后世提供了很多宝贵的示范意义。

首先,张謇鼓励人们不畏惧困难,勇敢地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他的文章里充满了冠冕堂皇的启示:“只有把理想看得高,以至到眼前一切劳苦都感到轻松,才能获得进步。

”翻看千百年来文人墨客的著作,追求理想的话语给历代读者以无尽的鼓舞之情,坚定不移地奔赴彼岸。

而张謇不仅是一位信仰理想的传统文人,更是一位勇敢的先驱者,他坚持自己的信念,勇往直前,不舍得故乡而去,勇敢地踏上了一条无归路,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播种者有一切”这句大义凛然的话语,他的文字也成为后世民族斗争史上应变艰巨的励志法宝。

再者,张謇个人坚持从实践出发,将理论联系到现实中,用自己不断努力、不断奋斗的励志历程激励后人走上选择正确、勇敢奋斗的道路,“中国必须有一种发展前景,而我们就是在不断地为此全力而为,以最坚定的决心去实现它的可能性。

”这里面反映出张謇几十年来的追求:从一个无知的师生到受命推动中国国民教育的重任,他在坚持不懈的努力中也曾得到失败,但他不放弃,他执著而不悔,“当一个人选择一个目标,就要全力去达成它,全力而为,至死方休。

”他在无限挫折中从未放弃信念,他及时行乐,在极其拮据的生活中仍坚持思考,在激流中坐下来局外,他以文字礼赞时代更迭,也以文字践行一种自我超越,把他来自艰苦岩泉的人生经验视为财富。

再次强调,张謇是一位学者,他崇尚学术追求,也重视实践中的实践体会,他有着充满理性的思考,但又有着刚强的行动力。

他坚信,要想改变这个世界,首先就要充实自己的内心,他在《学问观念》中写道:“只有充实自己的内心,才有可能从别人身上受到启发。

张謇南通社会自治模式的理性思考

张謇南通社会自治模式的理性思考

他们在涉足私人领域的同时,也将部分公共事务纳入管辖的范围 之内。这种造就南通辉煌的社会改造方式是独特少有的,本文结 合世纪之交的特殊时代背景,以“国家—社会”关系的独特视角, 将张謇的南通社会改造活动归结为一种社会自治模式,以南通社 会自治模式为主线,对其模式本身进行理论反思,力图对当代的 社会管理模式提供经验参考。
张謇南通社会自治模式的理性思考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通,在张謇等绅商的努力下,大兴实业、 教育,并在此基础上发展社会慈善公益事业,使南通飞速发展成 为全国发达城市之一。张謇作为一个特殊时代的人物,在他身上 可以贴很多标签,诸如状元、商人、慈善家、社会改造者等等。
也正因如此,具有特殊身份的张謇以及独特的南通改造方式引起 了广大学者的关注和研究。以张謇为核心的绅商阶层依靠强大 的经济实力、资金基础,成为南通独立于政府外的一股社会力量。

张謇海权思想和实践内容、特点及启示

张謇海权思想和实践内容、特点及启示

2020年7月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ul.2020第37卷第4期Ludong University Journal(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Vol.37,No.4㊀㊀收稿日期:2020-05-19㊀㊀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 晚清海权战略研究 (18YJAZH045)㊀㊀作者简介:李强华(1975 ),男,安徽寿县人,哲学博士,上海海洋大学海洋文化与法律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㊂㊀㊀①涉及到张謇海权思想研究成果主要有:韩兴勇㊁于洋‘张謇与近代海洋渔业“(‘太平洋学报“2008年第7期),论述了张謇发展海洋渔业对于维护海洋权利㊁发展民生的重要意义;宁波㊁韩兴勇‘渔权即海权:张謇渔业思想的核心“(‘第四届海洋社会学论坛文集“),肯定了张謇是我国 渔权即海权 论的肇始者㊁渔业公司的最早创办者㊁宣示渔界海图第一人㊁水产教育的最早创议者㊁渔业法规的最早缔造者;都樾㊁王卫平‘张謇与中国渔业近代化“(‘中国农史“2009年第4期),梳理了张謇与中国渔业近代化的关系㊂以上研究主要集中在张謇渔业思想和实践在海权维护中的作用,缺乏对张謇其他海权思想和实践的关注,更乏与同时代有识之士的比较㊂张謇海权思想和实践:内容㊁特点及启示李㊀强㊀华(上海海洋大学㊀海洋文化与法律学院,上海201306)㊀㊀摘㊀要:张謇海权思想形成于世界海权争霸和中国海权危机的背景之下,是其救亡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内容包括发展渔业以维护海洋权利㊁发展海洋实业以争取海洋利益㊁重建海军以捍卫海权㊂在现实生活中,张謇还克服各种困难,努力践行自己的海权思想㊂张謇的海权思想及其实践在近代中国海洋意识提升㊁海洋权利维护㊁海洋经济发展㊁海洋人才培养等方面产生了弥足珍贵的影响,彰显了张謇的务实品格,对当今中国海权维护和发展有一定的启示作用㊂㊀㊀关键词:张謇;海洋权益;渔权;海军㊀㊀中图分类号:K252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文章编号:1673-8039(2020)04-0001-07㊀㊀学界关于近代著名实业家㊁教育家张謇的研究涉及政治㊁经济㊁历史㊁文化㊁教育㊁管理等多个领域,形成一个有组织㊁多学科㊁多层面的研究状况[1]㊂尽管研究取得丰硕成果,但罕有对张謇海权思想作专题探讨,偶有涉及也是放在其渔权思想框架里进行论述①㊂对于张謇提倡实业和教育究竟与其海权思想和实践有何联系㊁其海权思想和实践内容是什么㊁与其他有识之士相比较彰显出什么样的特点以及对当今我国海权维护和发展有何启示意义等论题,笔者认为有必要作深入细致的专题研究㊂海权概念是一个历史范畴,美国海军战略理论家马汉首次提出海权概念并将其界定为 通过海上军事力量或者通过对海洋进行控制以确保本国海上商业㊁航运业的畅通从而获得巨大利益 [2]22,这里作为军事术语的海权其内涵是指制海权㊂当代海权概念是指由 国家主权 概念自然延伸出来的为实现国家合法权益而对海洋控制和利用的权利,其内涵包括:由国际海洋法等法律法规规定主权国家享有的海洋权利;由海洋权利产生的海洋利益;用以维护海洋权利和海洋利益的海上力量[3]7㊂本文以当代海权内涵的三要素为切入点,探究张謇海权思想和实践的内容㊁特点及其启示,理论上能够拓展有关张謇研究的视角,实践上能够为我国当前海洋强国建设提供些许借鉴㊂㊀㊀一㊁张謇海权思想产生的背景鸦片战争以降,中国不断遭遇列强由海而来的入侵,伴随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中国海权受到严重侵犯㊂晚清政府在致力于加强海防的同时也积极努力维护和争取海权㊂国际海权争霸激烈和国内海权危机重重成为张謇海权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㊂(一)国际海权竞争激烈欧美列强为追逐利润而到世界各地争夺市场㊁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不断通过武力拓展殖民地,海洋成为列强争夺利益的通道㊂从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中国遭受列强由海而来的五次大规模入侵,在屡防屡败中逐渐陷入严重的民族危机㊂甲午一战,北洋海军全军覆没,中国再次出现有海无防的局面,仁人志士感受到海权危机重重,负责海军重建规划的姚锡光感叹: 今天下,㊃1㊃一海权争竞剧烈之场耳㊂ [4]798孙中山认为海权之竞争已由地中海㊁大西洋移到太平洋, 惟今后之太平洋问题,则实关于我中华民族之生存,中华国家之运命者也㊂盖太平洋之重心,即中国也;争太平洋之海权,即争中国之门户权耳 [5]119㊂与姚锡光㊁孙中山分别从海军重建必要性和地缘政治的视角看待世界海权争霸所不同,张謇则从渔界视角认识世界海权争夺给中国带来的危机: 际此海禁大开,五洲交会,各国日以扩张海权为事,若不及早自图,必致渔界因含忍而被侵,海权因退让而日蹙㊂ 利害相形,关系极大㊂ [6]102张謇认为世界海权争霸势所难免,在此争霸过程中我国的渔权定会遭受列强侵犯,而渔权关乎海权,海权关乎国家主权,因此中国必须化被动为主动,早做准备以应对国际海权争霸的局面㊂(二)国内海权危机重重中国海权面临的危机表现为国人海洋意识淡漠以及海防力量的衰弱㊂㊀㊀首先,国人海洋意识淡漠限制了对海权全面而深入的认知㊂张謇认为海洋意识淡漠表现在渔界保护方面就是 中国向无渔政,形势涣散,洋面渔船所到地段,或散见于‘海国图志“等书,已不及英国海军官图册记载之详㊂至于海权之说,士大夫多不能究言其故 [6]101㊂国人海洋意识的淡漠使得国人难以像西方列强那样把渔界上升到国家主权的高度加以对待,其原因在于中国特殊地理环境形成了 重陆轻海 思想观念,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降低了人们对海洋的依靠,海洋价值只是体现在 鱼盐之利,舟楫之便 以及作为抵御外敌的天然屏障㊂㊀㊀其次,微弱的海军力量难以为海权维护提供保障㊂中国海防力量在甲午战争中受到重创,海军重建需要一个过程㊂在此之际列强却加快侵夺中国海权的步伐㊂20世纪初德㊁俄㊁日㊁英㊁法等国不断侵犯中国近海渔业权,日本以旅大为基地非法侵夺中国渤海湾一带的渔业权,德国在胶州湾创设渔业公司以 侵我国之海权,夺我国之渔利,上下受损,名实俱亏 [6]60,各国所谓的远洋公界实际是我国江浙渔界旧地㊂正是列强侵渔事件激起张謇对海权的深入思考,并试图通过各种途径以应对海权危机㊂㊀㊀二、张謇海权思想和实践的主要内容张謇有关海权的思想和实践的内容极为丰富庞杂,以现代海权的海洋权利㊁海洋利益㊁海上力量三个维度加以审视,可以帮助我们把握其纷繁复杂内容的要旨㊂(一)发展渔业以维护海洋权利首先,厘清渔界与海权关系㊂鸦片战争以降,有识之士多是从维护国防安全的角度认识海权,也即如何掌控制海权以达到海防目的,而较少从维护国家主权的角度认知海权㊂在 于渔则无人言及 的背景下,张謇首次从渔权的视角认识海权, 海权渔界相为表里,海权在国,渔界在民㊂不明渔界,不足定海权,不伸海权,不足保渔界,互相维系,各国皆然 [6]101㊂领海界以渔界为限,而海权又以领海界为限,所以海权自然要以渔界为限,侵犯渔界等同侵犯海权,所以渔界的涨缩就会决定海权之存亡㊂世界各国在两国渔界分界之处以兵舰守之,对渔权的维护是其重视海权的表现㊂海权维护主要依靠国家的军事力量,渔界维护依靠渔民和相关团体㊂为了明渔界以张海权,张謇主张按照英国海军海图官局图册所载中国渔界作为界限,要求各国驻京公使把图册所示的中国渔界告知各国海军,以警示各国海军不得驶入中国渔界,借此宣示中国对海权的维护㊂其次,创办渔业公司与参加米兰世界博览会以张渔权㊂张謇认识到了 渔权的争夺和维护是海权争夺的关键 [7],于是呼吁各省自办渔业公司, 核之公法,各国领海界不合,虑其侵我国之海权,夺我国之渔利,是以条陈商部,请各省自设渔业公司㊂集股试办公司事成 [6]57㊂渔业公司首要目的是 为自保利权起见 ,获取渔业利益则属其次㊂渔业公司创立既要博采各国经验又要符合中国实际情况,具体措施如下:一是渔业公司要近海捕鱼与远洋捕鱼同时并举,达到外为内障和内为外固㊁内外相资以为用的目的;二是在南北洋设立总公司负责统一领导和规划;三是国家特设专管渔政之官以主其纲,借助国家行政力量以消除公司发展遇到的壁垒;四是在渔会地方建立初等小学以提升渔民文化水平,在吴淞总公司附近建立水产㊁商船学校为渔业发展培养水产研究及航运人才㊂总之,渔业公司的成立要起到促进国家财政进步㊁扩张实业㊁保护海权以及稍伸公法的作用㊂除了创办渔业公司外,张謇还通过组织参加米兰世界博览会以张海权㊂1906年4月28日 11月11日世界博览会在意大利米兰举办㊂张謇作为商务部头等顾问官负责组织中国参展事㊃2㊃宜㊂针对此次赛会明言特设渔业,张謇指出: 欧洲渔业自西历一千六百八十二年英人始设会于伦敦, 德法继之,美俄继之,义奥诸国又继之,渔业遂与国家领海主权有至密极切之关系㊂ [6]93所以中国必须借参会机会,表明中国渔界 以正领海主权之名 ㊂此次参会的意义:一是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渔业发展成果,同时认清中外渔业发展之差距;二是激发了国人对渔权与海权关系的认知,提升了国人海权意识,改变了过去滨海各省不遗余力于保卫疆土而对 领海主权,多未筹及 [8]66的现状;三是通过参会开展的经济㊁文化交流,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㊂(二)发展海洋实业以争取海洋利益中国历史上不乏利用海洋以发展经济的事实,但通常与维护海洋权利无涉,直至近代遭受列强入侵, 遂生保卫 利权 之想,于是而有 商战 一说 [9]112㊂张謇发展海洋航运业以及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等实践,不仅促进了我国海洋经济发展,而且维护和发展了我国的海权㊂首先,发展海洋航运业㊂近代有识之士逐渐认识到发展海洋航运业不仅能够获取经济利益,而且是参与国际竞争以维护海洋权利的重要途径㊂李鸿章在创办轮船招商局时就表达了为国争利之目的: 庶使我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占尽 , 商船能往外洋,俾外洋损一分之利,即中国益一分之利 [4]23㊂基于对 世界航业竞争之机栝 的认知,张謇提出中国 航业必求发达,航路必应扩张 的诉求[6]129㊂而当时中国的海运业现状却是江海河面主权丧失,甚至出现洋商领单运货内地㊁华船愿挂洋旗的局面,江海权益受到严重侵犯㊂为了发展航运以争海权,张謇采取了以下应对措施:一是设立商船公会,对航运进行统一规划和管理;二是建设商船学校,培养驾驶人材;三是效仿德㊁法㊁日等国在商船公司成立之际给予一定的补助金和奖励金,以鼓励和支持发展远洋航业㊂在把发展航运业上升到维护海权高度方面,孙中山与张謇有相似之处㊂孙中山认为中日海运业几乎同时起步,但日本航运业却 已可与世界之大航运公司抗衡;中国之招商局其事业仅限于国内,且不能与外国公司竞争 [10]16㊂孙中山认为由于中日地缘特征的差异,作为海国的日本必先务水运,而作为陆国的中国在优先发展陆运的过程中忽视了航运业的发展,更没有上升到海权拓展的高度给予认真对待㊂认知的差异决定了日本政府对航运业 有津贴补助,又用政治力特别维持 [11]206,而中国却看不到国家补助商船的意义,无法像日本那样能与列强争竞,结果在货物出入过程中经济损失惨重,这也是为何张謇主张贴补远洋公司的缘由㊂其次,开发利用沿海资源㊂马汉认为海权的历史从广义上来说包括一个国家为了强大而通过开发和利用海洋所作的全部努力[2]22㊂张謇充分利用沿海资源以发展轻工业实现国家富强之目的,属于马汉所说的充分 利用海洋强大起来 的观点,是中国近代开发利用海洋以发展海权的伟大实践㊂张謇认为立国之本在乎工与农,而为农尤要㊂张謇主张就江海旷地广兴农业,在通海海滨荒滩试办垦牧, 今天下敝,敝日患贫,又益岁赔数千万之款,不亟取诸地,将日取憔悴之民而剥之与之俱尽乎?无是理也 [12]30㊂可见通过垦牧以发展农业经济达到富国强兵是根本目的㊂其垦牧规划是从北至南因港形势分为五堤,堤上种植牧草,养殖牛马羊等,有沟渠的地方种植棉豆等㊂到1910年,通海垦牧公司经过十年的努力,垦植田地达30413亩,其中棉花种植面积达29164亩[13]420㊂张謇利用海洋荒滩资源试办垦牧是对中国传统重农轻商㊁重陆轻海观念的超越,彰显了经略海洋的新理念,是传统价值观念变化和经济与社会变动压力逼拶的结果[9]263㊂与张謇经略海洋的理念相似,孙中山也设计了最大产盐区北方大港,主张将辽东湾头沼泽地开发为水稻田以 得甚丰之利润 [14]325㊂(三)重建海军以捍卫海权张謇认为中国近代以来遭受外侮的根本原因在于 海军之弱也 [12]5,甲午战后中国沿海七八千里更是出现防不胜防㊁守不胜守的局面,所以如今无论如何艰难终宜复设海军, 今日御敌大端,惟以海军为第一要务 [6]17,但海军 视陆军为尤重,筹办亦视陆军为尤难 [6]159㊂张謇清醒认识到海军重建不可猝求速效,务必从人才培养㊁舰炮制造及经费筹备方面 巩其基 , 厚其备 ㊂首先,培养多层次海军人才㊂近代以来中国海军人才是在 中体西用 思想指导下,以自主培养与外派留学生相结合为途径㊂所培养的海军人才在近代海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海军人才整体质量不高,原因在于人才培养在顶层设计㊁统一领导㊁专业设置㊁制度保障㊁财政投入㊁人才激励等方面受到了政治体制腐朽㊁财政危机㊁观念守旧等㊃3㊃因素的制约㊂张謇认为外洋各国之强不在兵而在于学,人才是海军的首要因素,不能通过兴办教育培养合格的海军人才,再先进的坚舰利炮也无用武之地,所以 根本之图,教育为亟 [6]160㊂张謇反思过往海军人才培养的问题在于未能根据 各途需人 以培养不同层次的人才,也缺乏灵活的制度加以保障,因此主张:一是注重海军人才培养的层次性,在奉㊁直㊁鲁㊁苏㊁浙㊁闽㊁粤沿海七省广设初㊁高两等小学,每省建一所海军中学,南㊁北洋各建一所海军大学,从小学到大学既可以培养低端人才的海军士卒也可以培养高端人才的海军将弁;二是建立合理的制度加以保障㊂为了保证充足的生源,初㊁高两等均实行义务教育制度,学制方面从初等小学到大学再到出国留学共十六七年,以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6]160-162㊂为了改变过去对所培养的海军人才 视之皆不甚重 的局面,要像日本那样建立合理的任用制度以为海军人才升擢提供保障㊂其次,舰炮要以自制为主㊂鸦片战争以降中国海防舰炮主要依靠向西方国家购买,尽管洋务运动中也创建了一些军工企业,形成了 四局两坞 的基本格局,但所制枪炮质量存在诸多问题,战时甚至出现 子弹巨细,多与炮径不符 的窘境[4]322㊂张謇批评了中国在舰炮置办方面仰息他人之弊端,认为海军既然是一国实业㊁教育发达之代表,舰炮要以自主制造为主, 今谋海军,而舰㊁炮所资,唯倚外人,是竭本国人民之资财,为他国工业之代价 [6]162㊂要靠自力更生制造舰炮,必须解决经费㊁技术㊁人才㊁材料等问题,因此张謇提出:一是饬福建船政专重造船㊁扩充湖北㊁上海枪厂,为了培养人才设置工科大学,奖励能造船之商厂分任精造兵舰所需机械;二是饬各省产铁地方兴炼铁厂,为舰炮生产提供钢铁材料;三是发展工商业㊁促进经济发展以解决经费问题[6]162㊂与张謇主张不同,康有为㊁严复等人依然认为要等条件成熟时再自造,当下还得依靠购置为主㊂相比而言,张謇主张把舰船置办从外购转向自制为主,既能促进本国工业和经济发展,又能化被动为主动,充分表现出他的远见卓识和攻坚克难的决心㊂再次,海军建设经费要以自筹为主㊂晚清海防经费的有限㊁挪用及拖欠直接影响到海军建设质量,制约了海军近代化步伐,其原因既有财政危机的客观因素,更有对海军缺乏足够重视的主观因素㊂张謇将海军建设经费分为人才培养和舰炮制造两部分㊂教育费分十五年规划,从初等小学到大学共计约二千余万㊂制造费也分十五年规划,包括船厂及枪厂扩充㊁工科大学创设㊁开矿等,十五年以十八省平均计,每省岁筹不及二百万[6]163㊂海军重建经费依靠财政,那么财政从何而来?张謇主张依靠发展工商业, 此则养民之大径,富国之妙术㊂不仅为御侮计,而御侮自在其中矣 [6]23㊂张謇主张自筹为主外借为辅,再次表明其依靠自力更生解决现实问题的理念㊂㊀㊀三、张謇海权思想和实践的特点张謇海权思想和实践与李鸿章㊁严复㊁康有为㊁孙中山等人相比,既有共性的一面,也表现出一定的特点,而这些特点与其个人的成长环境㊁人生经历及思想深度不无关系㊂(一)认知上的世界眼光近代中国在抵御外侮中被迫开启对世界的认知,但由于受制于传统夷夏观念的影响,使得这种认知呈现出曲折态势㊂第一次鸦片战争由于 中国昧于外情,因应失宜 [15]890而失败,从此激励中国仁人志士 开眼看世界 并提出 师夷长技以制夷 的战略构想,由于构想未得以实施而导致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再次失败㊂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为了实现 师夷以制夷 的目的,洋务派发起了以 中体西用 为指导方针的洋务运动㊂洋务运动对西方国家的学习基本上停留在器物和科技上,在制度文化上还是严守 夷夏之大防 ,对西方的认识广度与深度依然有限,就连洋务派代表人物奕 在反思甲午战败时也作出了 中国之败,全由不西化之故 的论断㊂就海权而言,由于缺乏对世界海权发展切实的认知,清廷没有通过军事㊁经济及外交等多种手段去发展海权,更罔论像俄国㊁日本那样全盘效法西方以将掌控制海权转化为国家意志[3]36㊂晚清海军的实战运用和外交威慑之间的权衡依然停留在传统战略思想中重守势㊁重伐谋伐交而轻实战的思维模式[16]217㊂因此,唯有冲破传统观念的限制,以世界眼光客观地认知彼此,并积极采取措施以迎头赶上,才是挽救民族危亡的根本出路㊂针对中国朝野上下务近遗远㊁重内轻外的行事态度,张謇指出: 办以国事,要有世界的眼光㊂ [17]297他以日本为例,强调具备世界眼光的重要性, 与世界竞争文明,不进即退,更无中立,日人知之矣 [18]542㊂日本在近代举全国之力以建设海军,最终在甲午中日战争和日㊃4㊃俄战争中获胜就是最好的例证㊂张謇指出: 今日我国处列强竞争之时代,无论何种政策,皆须有观察世界之眼光,旗鼓相当之手段,然后得与于竞争之会, 以其不足与于列强竞争之会,即不足救我国时局之危㊂ [12]188正因为张謇具备了这种观察世界之眼光,注意到各国对发展渔业㊁航运业㊁海军教育的重视及具体策略,才会以彼为鉴,发现自己的不足,进而借鉴其经验以迎头赶上㊂(二)实践上的务实品格张謇认为近代中国大患是 自强之无实 [6]3而非外侮纷乘,也即中国没能通过自强以形成抵御外侮的强大力量,因此 惟凡事须从根本作起 [12]185遂成为张謇的做事准则,表现在他的海权思想和实践上就是客观地认识中国海权现状及面临的问题,尔后采取合乎中国实际的措施为海权维护和发展扎扎实实地打好各方面基础,既 力图补救,以夜继日 [6]15,又不急躁行之㊂在海洋权利维护方面,张謇并非仅仅停留在口头呼吁上,而是从组建渔业公司㊁参加渔业博览会等具体事务着手,以实现维护和发展海权等目的㊂在海洋利益实现方面,能够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沿海荒滩资源来发展农业和轻工业,为了更好地发展航运业,从创建商船学校培养海运人才之基础工作着手㊂在海军重建方面,甲午战后对于海军是否亟需重建以及如何重建等问题,朝野上下存在不同意见,张之洞等人认为 宜亟治海军 为 中国安身立命之端 ,刘坤一认为一无巨款二无将才因此海军宜 从缓设复 ㊂张謇从民族危亡的高度出发,认为必须重建海军,否则丧失的不仅是海权,中华民族都将陷入更为严重的危机,但是海军重建又不能操之过急,必须打好基础㊂张謇采取发展实业以筹经费,兴办教育以培养人才,发展工业以置炮造舰,一切从中国实际出发,扎扎实实地为海军重建打好人力㊁财力㊁物力之基础,正是其务实品格的充分体现㊂(三)战略上的 以战为和张謇海权思想是其海防思想的延续,在战略上皆采用 以战为和 ㊂海防与海权的维护都要以能战为前提,并且随时做好战争的准备, 国家可百年无事,不可一日忘战 [6]4㊂尽管 自来中外论兵,战和相济 [6]13,但是唯有在能战基础上的和解才会占主动, 以和为和,是罢战之论发于我,而彼强我弱;以战为和,使愿和之请出于彼,则彼绌我伸 [6]5㊂张謇厘清了战与和之间的辩证关系,批评了主和派 凡遇外洋侵侮中国之事,无一不坚持和议 的行为㊂就海战战术而言,张謇主张 以守为战 , 我必毋庸舍长用短,相持于汪洋大海之中,争不必争之地也㊂但严扼诸海口,凭据险要,以顺制逆,以逸待劳,以众御寡,以主伺客;又海滨之民,多能熟悉形势,洞晓情实,用得其道,破敌尤易 [6]6㊂ 以守为战 的战术由于缺乏对制海权的争夺和控制,会使自己陷入被动,这也是近代中国多次海防失败的原因之一,因此张謇的战术选择是保守的㊂在地缘战略上,张謇主张保朝鲜防日本㊂针对俄国和日本窥伺朝鲜,张謇极力主张保护朝鲜,朝鲜即为中国外户,当其处于积孱极弱之际更需要中国的军事保护㊂就朝鲜对于中国的屏障作用而论,康有为与张謇有同样的认识, 于朝鲜未必能救,而吾东三省海疆必受其患 [19]246㊂日本对朝鲜的威胁远大于俄国,尽管日本的军事实力不及俄国,但日本离朝鲜较俄为近,更何况其对朝鲜的图谋亦非一年㊂张謇认为如果不能保护朝鲜,不仅如康有为所言的东三省遭受危机,甚至英俄还会乘机争夺西藏㊂张謇给出了保护朝鲜的具体对策:定藩服之名㊁启用宿将统兵㊁简调海军参置前敌㊁别选奇兵为攻心之助㊁严兵屯守南洋各口㊁量增劲旅屯驻北洋㊁坚将士之志㊁无轻许和,等等㊂甲午战争后,张謇认为 此次日本之和,与西洋各国迥异㊂ 以前例后,则此次之和,犹未和也 [6]15㊂既然和约对于日本而言只是一纸空文,那么中国就必须做好战备以迎敌,张謇从海陆军建设㊁枪炮厂开办㊁人才培养㊁商务工政开展以及巡幸之所预备等方面给出了具体对策建议㊂㊀㊀四、张謇海权思想和实践的启示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 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 的战略举措,建设海洋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㊂海权是 海洋强国的关键内核 [20]5,张謇海权思想和实践之智慧对当前我国海权维护和发展乃至海洋强国建设依然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㊂(一)必须全面提升海洋意识海洋意识是人类对海洋在人类生存和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总体性认识㊂海权意识是海洋意识的集中表现,没有深厚的海洋意识,海权意识将会成为无源之水㊁无根之木㊂自春秋战国以来,海洋的价值仅停留在 鱼盐之利,舟楫之便 的层面㊃5㊃。

让小地方进入大版图的企业家张謇.doc

让小地方进入大版图的企业家张謇.doc

让小地方进入大版图的企业家张謇
现在的南通,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内最早开放的14个沿海城市之一。

其实早在一百多年前,南通还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地方,是一个叫张謇的民营企业家,让这块土地出现在了世界地图上。

张謇,原是一介书生,41岁高中状元,但却因壮志难酬,而改为走上了实业救国的道路。

在张謇的主持下,在二十世纪初的中国,南通就已经有了完善的城市系统。

张謇不但在西郊引入工业区,还在天生港修建港口区,而南郊则变成了风景区和私宅,三个要区之间互通道路,城市大格局定了下来。

南通的唐闸本是一块荒芜之地,几乎没什么人住,在张謇于此建厂之后,人口增长至五万,河道两边都是工厂,俨然一个现代的工业区。

自此,小小的唐闸被印进了世界发行的地图,要知道当时中国很多的大城市都还没有在世界地图上被外国人标出来。

张謇一生对南通的建设不遗余力,建博物院、公园、风景区,更有盖学校、请名师、投资教育,将一腔报国之情全部倾注在了南通这座城市中。

张謇的努力,不但让南通人世代相传,无独有偶,就连孙中山都曾带着敬仰之情对张謇之子说:我是空忙,令尊在南通取得了实际的成绩。

一个人的努力,有时候可以让自己吃饱穿暖,有时候可以养一家人,还有的时候,可以推进一个城市、一个行业的发展。

百年前,张謇先生将自己的理想抱负倾注在了一座城市中,由此有了一个城市的快速发展。

而今易可纺将环保节能作为努力的目标,通过多年的研发,制造出了优质的隔热保温窗帘,在欧洲和中国都申请了多项专利技术,将人们的窗帘,变成了节能的利器。

时代不同,个人、集体的价值观也悄然发生了改变,但跨越时空的阻隔,张
謇先生的一腔热忱和踏实的实业精神,却依稀可见。

资源型城市发展的重要规划——张謇的《徐州应建行省议》

资源型城市发展的重要规划——张謇的《徐州应建行省议》

资源型城市发展的重要规划——张謇的《徐州应建行省议》姜新【摘要】张謇对南通乃至中国现代化的贡献为世称道,然而他对苏北地区社会变迁的贡献却少有评价.1904年,张謇撰<徐州应建行省议>条陈,建议以徐州为中心设立行省,并为徐州地区经济发展规划设计了具体路径.他主张在利用煤炭资源的同时,综合利用其他矿业资源、农副产品资源及再生资源;在发展煤矿的同时,综合发展农业、商业、教育以及其他工业.他深刻总结经营活动中资源匮乏的教训与综合发展的经验,准确把握徐州地区现实资源多样性与历史传统复杂性,规划启动了综合利用的实践,调整了煤炭独大的产业结构.张謇建立行省的建议虽被清政府否决,但其综合利用、综合发展的规划思路,对资源型城市徐州及周边地区日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期刊名称】《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1(027)003【总页数】6页(P126-131)【关键词】张謇;徐州应建行省议;资源型城市;综合利用;综合发展【作者】姜新【作者单位】徐州师范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江苏,徐州,22111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K827=6;F299.22张謇对南通乃至中国现代化的重要贡献广为世人称道,然而他对苏北地区社会变迁的贡献却少有公允的评价。

张謇留下众多宝贵历史资料,对此学术界进行了深入研究,但对其《徐州应建行省议》却鲜有探讨。

资源型城市转型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回顾历史,提供借鉴,是史学研究的应有之义。

徐州地区煤炭资源丰富,晚清时期出现了江苏第一家现代民用企业——徐州近代煤矿,致使徐州以“煤城”享誉海内。

然而,当同时期形成的焦作、萍乡等“近代煤城”以及临近的枣庄、邹城等“周边煤城”,面临资源枯竭导致发展乏力,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矛盾突显的时候,同样的矛盾在徐州似乎相对和缓,明显的差异使徐州地区成为值得解剖的典型案例。

本文尝试重新解读《徐州应建行省议》,探索其发展路径对徐州地区社会发展的影响,为张謇研究拾遗补缺,为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提供思考。

论张謇主要经济思想及实践

论张謇主要经济思想及实践
over
thirty years.This
one
times exactly Was spent in
and
setting up his own business,which WaS more than thirty years
together.China faced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troubles and the old and new way of thinking blended
at 15-year-old;He
worked for Sun
Yunjin andⅥ,u Changqing
successively
鹤a high official‘S house guest metropolitan
and adviser
at 20一year-old.;He participated in Enke
coRon
City,and had formed the important life centering
big life of
mills association of enterprises.Meanwhile,he established

batch
educational and cultural business in Nantong City,which made into the early phase of modemize the famous
on
in the rich small merchant family in Haimen village

July l,1853.Zhang Jian WaS
famous Chinese industrialist

张謇廉洁思想的实践性及其当代价值

张謇廉洁思想的实践性及其当代价值

80在通常意义上,廉洁更注重社会个体的德性修养,在日常的行为中体现清廉的规范要求,营造着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而廉政更倾向于与公共权力、行政管理有关的行为,需要依据法律、法规、制度、流程等客观标准对相关行为进行评判,构建针对政府机关的廉政体制与机制。

[1]可见,廉洁与廉政虽然视域范围有所不同,却存在着目标指向统一的关系,廉洁涵养与廉政规范约束的有机结合,有利于互补互励,形成不想腐、不敢腐、不能腐的有效机制。

综观张謇先生的一生,堪称廉洁修养与廉政示范的楷模。

其为廉,自号啬庵,节俭自持,杜绝奢侈;其在仕,重德勤政、担当作为,选贤任能,革除弊制;其在商,重义轻利,以利弘义,为民谋利。

既注重个人的廉洁修养,又注重廉政制度的推行,在当时贪腐盛行的环境下,无异于一股涤污荡垢的清流,既特立独行又影响深远。

对于当前的廉政建设,他的廉洁思想与行为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与学习价值。

一、张謇廉洁思想的现实基础与理论渊源(一)家庭勤俭廉洁家风的熏陶家庭是组成社会的细胞,家风是影响家庭成员的伦理规范。

中华传统文化尤为重视家训家风对张謇廉洁思想的实践性及其当代价值张厚军(南通大学 张謇研究所,江苏 南通 226019)摘 要:新时代反腐倡廉离不开对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汲取与借鉴,需要对其中的廉洁思想进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张謇先生的廉洁思想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其形成得益于家庭勤俭廉洁家风的熏陶、儒家崇俭尚廉思想的浸润及个人尚义崇俭修养的坚守,其实践性体现在为官清廷改革吏治倡廉政、入农商部裁冗立规重廉洁、投身实业重义轻利践节俭等方面。

挖掘张謇先生廉洁思想的当代价值,可从传承廉洁家风树立廉洁观念、重视廉洁教育培养廉洁操守、依靠廉政制度规范廉洁行为入手。

以廉政制度规范从政行为,以廉洁教育培育个人操守,既充分体现国家运用制度反腐的意志和决心,又通过家风熏陶与廉洁教育全面调动社会公众的反腐积极性,营造出崇俭尚廉的社会氛围,全力推进反腐倡廉建设。

张謇的经济伦理思想研究

张謇的经济伦理思想研究

张謇的经济伦理思想研究张謇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极富盛名的经济学家,他的经济伦理思想极具启示性,是对中国现代化道路上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学术思想。

本文旨在深入分析张謇的经济伦理思想,同时结合实际案例,探讨其独具匠心的理论与实践应用,以期更好地理解张謇思想所承载的意义和价值。

一、张謇的经济伦理思想概述张謇经济伦理思想的核心是“天下为公”,他认为政府应该把社会公共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为实现社会稳定与可持续发展而做出努力。

其思想的出发点是基于两个前提的。

第一是以个人欲望为驱动的市场经济往往会陷入剥削、不公和无序竞争的恶性循环,而政府有义务通过政策和制度来引导市场的发展,保障公共利益的实现;第二是“天下为公”理念的基础是社会的整体利益,政府的角色应该是以实现社会的共同利益为前提,而非单一群体的利益。

二、张謇的经济伦理思想在中国改革开放中的实践1.物价调整1988年张謇担任物价专家组组长时,遭遇了中国实施物价改革以来的最严峻的通货膨胀。

张謇在此时提出了一套“价格双轨制”方案,即国有企业产品不涨价、农产品不降价,而非国有企业产品涨价和农产品降价。

此举旨在消除国民经济恢复期间出现的失业问题和社会不稳定因素,同时在价格上调控了市场,保证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有序发展。

2.统筹城乡建设在中国城乡生产生活一体化发展的初期阶段,出现了城市物价高、农村物价低的“两极分化”现象。

为了平衡城乡物价差异,张謇倡议发展中小城市,以发展当地产业和提供工作机会,并通过投入公共资源和公共服务来吸引人们在当地购房和就业。

这一举措使得城乡间的收入压力得到了缓解,实现了城乡共同发展。

3.推动经济转型张謇主张通过放松政府对市场的控制和干预,使市场自然发展,促进中国市场经济的转型。

张謇指出:“市场经济的定价是公正和透明的,政府干预会削减市场的效率。

”他认为市场是一种公正的、自我调节的机制,不应该被政府包办一切。

这种思路在发展中国家迈向市场经济的道路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 城市建设思想与区域思想同样关注
我过去一再提出 ! 张謇的城市规划思想是以发 展 实 业 "推 动 交 通 运 输 "提 高 生 产 力 为 基 础 "发 展 社 会事业 " 促进文化教育科技发展 " 推动社会进步为基 础的 ! 而所有这些都落实在城市这个空间载体上 ! 各 项事业的发展与城市建设的统一是张謇经营南通的 成就 ! 这也是他比同时代人的实践的高明之处 ! 因此 他在中国近代城市史上享有独特的地位 - 这一点在
张謇一生建树很多 ! 包括实业 " 水利 " 交通 " 文化 教 育 "社 会 福 利 等 等 !对 此 已 有 多 方 面 的 论 述 !本 文 主要是在中国早期现代化背景上 ! 从城市与区域规 划 "建设着眼 ! 考察一些耐人思考的问题 # 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中有两位人物的思想与实 践有重大意义 $ 一位是孙中山的 % 建国方略 &! 从我们 今天的学术观点看 ! 这是近代中国最早的 ’ 全国国土 开发总体规划 ( 设想 ! 是着眼国家与政治经济社会发 展的建设纲领 ) 另一位就是张謇在南通及周围地区 城乡发展中的思想与实践 ! 这是一个相对较小的范 围内开展地区建设实践 ! 尽管在同时代也有近乎类 似的主张与实践 ! 但均不及张謇完整 ! 并且 ! 在 约 !$ 年的光景 * 从 "%&’ 年大生纱厂作为开始到 "&() 年 其逝世 +! 张謇在南通及其地区的规划与建设卓有成 效 # 孙中山和张謇是同时代的人 !有近乎相类属的发 展 实 业 ,建 设 社 会 的 主 张 !一 个 是 从 面 上 着 眼 !一 个 是 从 具 体 的 ’ 点 (* 地 方 + 着 手 ! 都 有 重 大 的 理 论 与 实 践意义 - 当然前者的功绩更大 ! 民主革命家著述很 多 !涉 及 更 广 !几 乎 尽 人 皆 知 !包 括 今 天 上 海 大 小 洋
二 ! 科技与人文并重的精神
张謇较之他同时代人甚至后来人高明之处还在 于 * 一方面 " 他重视科技 ) 在勘察设计没有得到普遍 开展的上世纪初"他发展测绘"使南通有近代的 地 图 %包 括 在 统 筹 吴 淞 商 埠 的 建 设 中 "他 也 是 先 建 设 测绘班子 &) 对于建筑业 " 他从头一开始就培养孙支 厦 "作 为 实 现 他 的 建 筑 设 想 的 得 力 助 手 ) 水 利 建 设 方 面 "延 请 荷 兰 水 利 专 家 等 ) 他 的 科 学 精 神 还 反 映 在 他 对 信 息 的 重 视 "例 如 他 对 国 际 市 场 棉 铁 的 行 情 了如指掌 ) 他提倡科学延请众多学者如梁启超等在 南通举办科学社年会等) 另一方面"不 能 忽 略 他 还 有深厚的人文修养和中国文化精神) 他重视教育" 兴办各种学校" 建立良好的生活环境建设公园等" 提 倡 艺 术 "邀 请 戏 剧 大 师 办 更 俗 剧 场 "为 体 恤 社 会 下 层 兴 办 慈 善 事 业 "收 容 救 济 残 疾 者 等 等 ) 推 动 南 通 一 地 近 代 文 化 的 繁 荣 "使 这 个 城 市 和 地 区 发 展 有 声有色" 直到今日南通一地还出现了那么多的人 才 "这 和 早 期 张 謇 对 南 通 文 教 的 提 倡 不 能 说 没 有 直 接 关 系 ) 总 之 "科 技 与 人 文 并 重 是 张 謇 城 市 和 区 域 建设实践的又一大特色 )
参考文献(2条) 1.武廷海 中国近现代区域规划 2006 2.刘远柱 民国初年张謇与孙中山经济建设思想及实践比较 2005
本文读者也读过(5条) 1. 都樾 张謇佚文[期刊论文]-民国档案2005(1) 2. 吴良镛.Wu Liangyong 多学科综合发展——城市研究的必由之路[期刊论文]-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7(5) 3. 马敏.MA Min 营造一个和谐发展的地方社会--张謇经营南通的启迪[期刊论文]-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 科学版)2006,45(2) 4. 吴良镛.Wu Liangyong 城乡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期刊论文]-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7(3) 5. 吴良镛.WU Liang-yong 关于"南通--中国近代第一城"的探索与随想[期刊论文]-南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 学版)2005,21(1)
作者简介 " 吴良镛 *"&((* +! 男 ! 江苏南京人 ! 中国科学院院士 " 中国工程院院士 !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 博士生导师 -
万方数据
+
张謇的城市与区域规划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我过去的文章中都一再论述过 ! 但是不能忽略的是 " 南通城市发展要有一定的 地域来支持 "区域是城市发展的基础 ! 张謇城市建设 的思想实基于他对地域的关心和一系列实际的行 动 " 例如关心城乡发展的 # 村落主义 $" 关心区域的水 利 交 通 % 道 路 建 设 与 公 路 水 路 运 输 &" 关 心 棉 铁 及 土 地开垦 " 注意南通城市发展与上海 ’ 吴淞商埠发展的 规划 " 包括建议陇海铁路南下联结南通以达上海等 ( 这些措施都是基于其区域思想的实践 " 研究张謇的 城市建设思想不能忽略他城市建设思想与区域思想 的关联性与一致性 )
收稿日期 "($$)*"(*"$
山港口的建设 " 渤海湾曹妃甸港口的建设都可视为 孙中山东方大港 " 北方大港设想的实现 ! 本文对此不 多赘述 !而主要谈一些与城乡规划建设有关的问题 若干年前 ! 我曾指出南通堪称 ’ 中国近代第一 城 (!因为同一时代在外来影响下所建的商埠 " 半殖民 地城市有不少范例 ! 而从吸收外来思想与形式 ! 并建 立在自己的文化根基上的城市建设中最为成功者非 南通莫属 ! 后期就有外人誉之为 ’ 理想的文化城市 (" ’模范城市 (等 - 从张謇城乡建设思想看 ! 下列诸点似 乎值得我们注意 $
责任编辑 黄毓任
!"#$% &’#$() *"+,%"-) +. /01$$’$% +. 2’-’3) 1$4 53%’+$) 1$4 *"3’6 /617-’710 8’%$’.’71$73
?@ AB*CDEF(CD
GH5BCDIJ* @CBK4+5BLFM N4BOBCD 6$$$.7M PIBC*Q 9:)-617-; RI*CD >B*CS5 TU*CCBCD *C, V(C5L+JVLB(C (W X*CL(CD PBLF *C, BL5 5J++(JC,BCD *+4* *+4 YJBL4 W+JBLWJU& Z +4DB(C B5 LI4 [*5B5 W(+ LI4 ,4K4U(T\4CL (W * VBLF& RI*CD >B*CS5 LI(JDIL5 (W VBLF V(C5L+JVLB(C *+4 [*54, (C IB5 V(CV4+C W(+ +4DB(C5 *C, * 54+B45 (W *VLB(C5& P(\T*+4, )BLI IB5 V(CL4\T(+*+B45 *C, 4K4C T4(TU4 *WL4+ IB5 LB\4M RI*CD >B*C B5 )B54+ BC LI*L I4 4\TI*5B]45 IJ\*CBLB45 *5 )4UU *5 5VB4CV4 *C, L4VIC(U(DFM *C, I4 V(\[BC45 IB5 B,4*U )BLI *VLB(C5& RI*CD >B*CS5 BCC(K*LB(C *C, ,4K4U(T\4CL C(L (CUF *+4 C4V455*+F W(+ LI4 V(C5L+JVLB(C (W X*CL(CDM [JL *U5( \*F T+(KB,4 C4) 4CUBDIL4C\4CL *C, BC5TB! +*LB(C W(+ L(,*FS5 PIBC*M )IBVI B5 C() BC LI4 T4+B(, (W J+[*CB]*LB(C *VV4U4+*LB(C& <3= >+64); RI*CD >B*C^ LI(JDIL5 (W TU*CCBCD (W VBLB45 *C, +4DB(C5^ T+*VLBV*U 5BDCBWBV*CV4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 !! 卷 第 " 期 双 月 刊 !""# 年 " 月出版
张謇的城市与区域规划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吴良镛
* 清华大学 建筑学院 ! 北京 "$$$%+ +

要 " 张謇在南通及其地区的规划与建设卓有成效 " 区域是城市发展的基础 " 张謇城市建设的思想实
基于他对区域的关心和一系列的行动 " 张謇较之他同时代人甚至后来人高明之处 # 在于科技与人文并重 # 汇 理想与笃行于一身 " 张謇的创新与开拓 # 不仅为南通建设之所需 # 且对于处在城市化加速时期的当今中国或 许能有新的启示与鼓舞 " 关键词 " 张謇 $城市与区域规划思想 $现实意义 中图分类号 " ,%(#-)./0&%+ 文献标识码 " # 文章编号 "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