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5章植被与土壤第2节土壤课时分层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合集下载

2019_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植被与土壤第二节土壤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2019_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植被与土壤第二节土壤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二节土壤
一、观察土壤
1.土壤的概念和组成
02疏松表层。

(1)概念:陆地表层具有一定□01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
(2)组成:矿物质、□03有机质、水分和空气。

2.观察内容
1.判断正误。

(1)土壤颗粒由大到小依次是砂砾、石砾、黏粒和粉粒。

(×)
(2)能够生长植物的地表都有土壤。

(×)
2.土壤的物质组成不包括( )
A.矿物质B.有机质
C.水分D.土层
答案 D
解析土壤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组成,土壤剖面构造是由土层构成的。

3.哪些地方易找到土壤剖面?
提示土壤剖面通常由人工挖掘才能出现,修路、开矿或兴修水利设施时易使土壤剖面显露。

二、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1.判断正误。

(1)土壤矿物养分主要来自于岩石。

(×)
(2)岩石风化速度主要取决于气候。

(√)
2.下列地区中,土壤肥力最高的是( )
A.湿热地区B.冷湿地区
C.干热地区D.干冷地区
答案 B
解析冷湿地区有机质积累多。

3.我国东南丘陵土壤贫瘠,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东南丘陵地区气候湿热,土壤化学风化作用和淋溶作用强,有机质分解快。

2023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五章植被与土壤第二节土壤

2023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五章植被与土壤第二节土壤

第二节土壤课程标准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土壤标本,说明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学习目标1.结合图文材料,识别土壤的颜色、质地、剖面构造和类型。

2.结合材料,分析不同地区土壤的形成因素。

3.结合具体土壤类型,合理利用土壤,进行土壤养护。

一、观察土壤1.土壤的概念是指陆地表层具有一定________,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由________、有机质、________和空气四种物质组成。

2.土壤观察的内容(1)土壤颜色:是土壤最重要的________特征之一,有些土壤就是用颜色来命名的,如黑土、红壤等。

(2)(3)①土壤剖面:是指从地面垂直向________的土壤________,由一些形态特征各异的、大致呈________展布的土层所构成。

②森林土壤剖面③耕作土壤剖面【判断】(1)我们到田地中观察到的土壤都是自然土壤。

()(2)耕作土壤没有有机层。

()(3)土壤与土地是一回事。

()二、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1.成土母质:是土壤发育的物质基础,决定了土壤矿物质的成分和养分状况,影响土壤的质地。

2.生物:影响土壤发育的最________也是最________的因素。

为土壤提供________,通过________使营养元素在土壤表层富集。

3.气候:(1)岩石风化的________和________与温度、降水量呈________。

(2)气候的分布规律影响和控制了________的分布规律。

4.地貌:多方面影响土壤的发育。

5.时间:时间越长,土壤层________,________越明显。

6.人类活动:影响极为深刻。

【判断】(1)土壤是环境各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

()(2)土壤中的矿物质、有机质主要来源于成土母质。

()(3)东北平原黑土是发育程度较好的土壤。

()三、土壤的功能和养护1.功能(1)联系了四大圈层,是联系________和________的关键环节。

(2)为________提供了扎根立足的条件,改变了地理环境。

2020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植被与土壤5.2土壤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25

2020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植被与土壤5.2土壤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25

第二节土壤1.热带雨林对于调节全球气候、维护全球生态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图一为雨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示意图,图二为迁移农业造成的土壤肥力变化示意图。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

(1)结合图一,简要说明热带雨林与亚寒带针叶林的生物量(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生物体的干物质重量。

单位为千克/米2·年)的差异,并分别说明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

(2)图二中A为原始森林情况下土壤肥力状况,依据图一分析热带雨林中的土壤比较贫瘠的原因。

成果展示(1)差异:热带雨林的生物量较大;亚寒带针叶林的生物量较小。

原因: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赤道南北两侧,终年高温多雨,植物生长旺盛;亚寒带针叶林主要分布在中高纬度地区,温度低、降水较少,植物生长比较缓慢。

(2)雨林储存的养分最多;枯枝落叶分解释放出的养分被地表径流带走,释放到土壤中的养分少;土壤因淋溶作用而流失养分;土壤养分供生物生长,土壤中积累和补充养分少。

2.土壤在水力和风力等外力作用下被破坏、剥蚀、搬运的过程,称作土壤侵蚀。

印度东北部降水多,西北部降水少;半岛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下图为印度土壤侵蚀强度空间分布。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

(1)说明图中甲、乙两地土壤侵蚀强度的差异,分析产生差异的自然原因。

(2)从外力作用的角度,说明甲地和丙地土壤侵蚀的差异并阐述判断理由。

(3)分析印度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防治土壤侵蚀。

成果展示(1)差异:甲地侵蚀强度大于乙地;甲地侵蚀强度空间变化大于乙地。

原因:甲地降水强度大于乙地;甲地地势起伏大于乙地。

(2)差异:甲地以水力侵蚀为主,丙地以风力侵蚀为主。

理由:甲地降水多,地表径流丰富,以流水作用为主;丙地气候干旱,地表径流少,以风力作用为主。

(3)修建梯田(或“坡面蓄水工程、截流防冲工程”),拦蓄雨水;修建小型水利工程(如“蓄水池、转山渠、引洪漫地”等),拦蓄暴雨时的地表径流和泥沙;造林种草等生物工程措施,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减缓风速,减轻对土壤的侵蚀;改善土壤性状,增加土壤抗蚀、渗透、蓄水能力;采用生物覆盖、免耕或少耕等措施,保护地面,减缓径流,增强土壤抗蚀能力。

2023新教材高中地理第5章植被与土壤第2节土壤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2023新教材高中地理第5章植被与土壤第2节土壤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质地黏重,不 易耕作
(3)土壤剖面构造。 土壤剖面是指从地面垂直向下的土壤纵剖面,由一些形态特 征各异的、大致呈水平展布的土层所构成。 ①耕作土壤剖面及各土层特点。
②森林土壤剖面及各土层特点。
土壤是由固相、液相和气相三相物质组 成的,土壤容重是指田间自然状态下,单位 体积土壤烘干后的重量。土壤容重与土壤 质地、压实状况、土壤颗粒密度、土壤有 机质含量及各种土壤管理措施有关。有机 质含量高、疏松多孔的土壤容重小,土壤发 育良好。右图为土壤三相物质比例示意图。
东北地区土壤利用中存在哪些问题?应如何进行保护? 提示:黑土流失,有机质含量减少,土壤肥力降低等。 保护措施:发展绿色农业,实施秸秆还田,提高农业生产技术, 改善农田生态环境等。
典例剖析 山东禹城北丘洼曾经是土壤盐碱化严重的地区,盐碱化土壤 占耕地总面积的91%。这里频繁旱涝,导致土壤盐碱化极其 严重,但自1986年开始,中科院地理科学与研究所在此建立综 合试验站,对盐碱地进行了综合治理,实现了粮食高产。据此 完成下列各题。
(1)牙刷草生长所需的铜元素主要来自( ) A.生物 B.气候 C.地形 D.成土母质 (2)有关土壤形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气候和地形是比较稳定的影响因素 B.成土母质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 C.陡峭的山坡很难发育成深厚的土壤 D.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风化物逐渐加厚 答案:(1)D (2)C
解析:第(1)题,成土母质是形成土壤的基本原始物质,是土壤 形成的物质基础和矿物养分(除氮外)的最初来源。第(2)题, 陡峭的山坡受重力影响,地表疏松物质的迁移速率快,很难发 育成深厚的土壤。
(2)具有重要的蓄水、保水功能。
(3)为人类发展农业提供基础。 人类种植农作物需要以土壤为物质基础;人类饲养动物,也 主要以植物为饲料。

2022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章植被与土壤 第二节土壤

2022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章植被与土壤 第二节土壤

【即学即练】 土壤盐渍化指土壤底层或地下水的盐分通过毛细水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盐分
积累在地表土壤的过程。下表为受土壤盐渍化危害较严重的亚非国家相关数据统计。 读表完成1、2题。
国家 印度 中国 巴基斯坦 乌兹别克斯坦 伊朗 土库曼斯坦 埃及
受土壤盐渍化危害的灌溉面积/百万公顷 7.0 6.7 4.2 2.4 1.7 1.0 0.9
占总灌溉面积比重/% 17 15 26 60 30 80 33
1.土壤盐渍化主要发生在( )
A.高寒地区
B.温带海洋性气候地区
C.耕地分布区
D.干旱、半干旱、半湿润地区
2.印度土壤盐渍化危害程度较土库曼斯坦轻,其主要原因是印度( )
A.气温高
B.降水丰富
C.地下水贫乏
D.植被茂盛
【解析】1选D,2选B。第1题,根据材料中土壤盐渍化的形成过程及表格中信息 可知,盐渍化发生地主要是灌溉用地,说明当地降水较少,蒸发旺盛,应为干旱、半 干旱、半湿润地区;高寒地区蒸发较弱;温带海洋性地区全年温和湿润;并不是所 有耕地分布区都有盐渍化现象。第2题,印度土壤盐渍化危害程度较土库曼斯坦 轻,其主要原因是印度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丰富;气温高,蒸发旺盛,盐渍 化程度会更重;印度地下水更丰富;植被茂盛,蒸发弱,不易出现盐渍化。
(1)分析埃尔埃希多地区土壤贫瘠的自然原因。 提示:地形主要为山地、丘陵,坡度大,土层薄;年降水量小,气候干旱,土地沙化严 重,土壤贫瘠。 (2)埃尔埃希多地区采用“三明治式”改良方法对土壤有哪些作用? 提示:上层沙土,透水性好,土壤中氧气充足;中层的有机肥,可提升土壤肥力;下层 黏土,保水保肥,避免养分、水分下渗,保证土壤水分充足。
2.养护: (1)对不能满足_耕__作__需要的土壤进行改良或改造。 (2)对优良的土壤要注意_种__养__结合,以保持土壤持续提供_高__效__肥__力__的能力。 [思考] 人类种植农作物必须以土壤为基础吗? 提示:不必。随着科技进步,出现了无土栽培技术,使用营养液即可种植农作物。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植被与土壤第二节土壤基础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植被与土壤第二节土壤基础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二节土壤基础达标练(2021天津东丽高一期末)读各种成土因素作用示意图(如下图),回答下面两题。

1.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是( )答案:C解析: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是生物。

2.在土壤的发育过程中,成土母质主要影响土壤的( )答案:B解析:成土母质是岩石的风化产物,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矿物养分元素的最初来源。

(2021山东济南高一期末)岩土给水度是指岩土在重力作用下能自由排出的水的体积占岩土总体积(包括所含水)的百分比,岩土持水度是指岩土中经重力排水后,所含水的体积占岩土总体积(包括所含水)的百分比。

读孔隙度、给水度、持水度的关系图,回答下面三题。

3.孔隙度、给水度、持水度三者关系为( )答案:B解析:读图并结合材料信息可判断,孔隙度等于给水度与持水度之和,故选B。

4.从图中可以得出( )A.岩土颗粒越大,孔隙度越大B.岩土颗粒越大,给水度越大C.岩土颗粒越大,给水度越小D.岩土颗粒越大,持水度越小答案:D解析:由图可知,岩土颗粒越小,孔隙度越大,A错误,岩土给水度随岩土颗粒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岩土持水度越来越小,故B、C错误,D正确。

5.降水量和强度以及植被状况相同的情况下,地下水最丰富的土壤类型是( )答案:C解析:给水度越大,地下水越丰富,在粗砂质土壤中,给水度最大,故地下水最丰富。

土壤是环境各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是植物扎根立足的场所。

我国东北地区是黑土地,黄土高原是黄土地,成都平原是紫色土,江南丘陵分布着红壤。

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6.下列土壤颜色与其形成因素的组合正确的是( )A.黑土—草类植物的大量生长B.黄土—湿热的气候条件C.紫色土—风蚀作用D.红壤—岩石性质和特征答案:A解析:黄土与风力沉积作用有关;紫色土与岩石性质和特征有关;红壤与湿热的气候条件有关。

7.成都平原的紫色土含有丰富的磷、钾等养分,说明( )答案:B解析:矿物质是土壤矿物养分的主要来源,植物是土壤有机质的主要来源。

2024-2025学年高一地理必修第一册(配人教版)第5章植被与土壤第2节土壤

2024-2025学年高一地理必修第一册(配人教版)第5章植被与土壤第2节土壤

05第二节土壤A组必备知识基础练[2024·宁夏石嘴山高一检测]某高中地理兴趣小组进行红壤野外观测,并撰写了研究性学习报告。

报告中写道:红壤,剖面呈土红色,腐殖质含量高,质地较黏重,透气性差,呈酸性,并绘制了土壤剖面图。

据此完成1~2题。

1.该报告的两处明显错误是()①质地较黏重②腐殖质含量高③淀积层和淋溶层位置④母质层和母岩层位置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2.红壤形成过程中()A.成土母质决定淋溶层厚度B.母岩是其有机质主要来源C.高温有利于有机质的保存D.地形坡度影响其土层厚度[2024·福建厦门高一月考]福建武夷山土壤类型多样。

下表为武夷山南部两处土壤剖面的位置及相关资料统计表。

据此完成3~4题。

3.与红壤相比,该地的紫色土()A.发育较成熟B.通气性较好C.保水性较好D.质地较黏重4.与红壤相比,该地的紫色土腐殖质层较薄,主要是由于()A.径流冲刷较强B.成土母质的风化较弱C.水热条件较好D.微生物分解速率较高土壤剖面是从地面垂直向下的土壤纵断面。

下图示意某山谷土壤剖面。

据此完成5~6题。

5.山谷两侧土壤剖面的差异主要体现在()A.淀积层和母质层B.母岩层和土壤厚度C.土壤厚度和腐殖质层D.腐殖质层和母岩层6.造成山谷两侧土壤剖面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成土母质和生物B.地形和气候C.成土母质和气候D.地形和生物土壤有机碳含量影响土壤肥力。

位于我国青藏高原的三江源地区土壤有机碳含量较低,专家通过微耕机翻、旋耕机翻、挖掘机开沟、免耕四种耕作方式恢复土壤肥力,结果表明对土壤的扰动会导致土壤裸露进而加剧土壤侵蚀。

上图示意四种耕作方式播草治理后,不同深度土壤的有机碳含量变化。

据此完成7~8题。

7.我国三江源地区土壤有机碳含量较低的直接原因是()A.水源缺乏B.生物量少C.气温高D.光照弱8.图中表示免耕播草后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的折线为()A.①B.②C.③D.④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植被与土壤5.2土壤课后检测能力提升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植被与土壤5.2土壤课后检测能力提升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二节土壤[学考合格练]1.土壤有机质含量( )A.热带地区高于温带地区B.湿润地区高于干旱地区C.江南丘陵红壤高于黄河三角洲冲积土D.青藏高原寒漠土高于黄河三角洲冲积土答案:B2.关于土壤形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促进了土壤中矿物养分的形成B.成土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C.陡峭的山坡往往形成深厚的土壤D.炎热少雨的气候利于土壤的形成答案:B下图为小尺度范围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①至⑤代表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大气、生物、地质、地形、水文要素,其中对土壤形成比较稳定的影响要素是(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④⑤4.图示区域( )A.土壤肥力与生物活动密切相关B.山坡上的土壤厚度一般大于河谷C.土壤的矿物养分主要来自植被D.林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高于草地解析:第3题,就某个小尺度区域来说,地形和地质条件相对是稳定的,所以对土壤的形成影响比较稳定。

而当砍伐森林、开垦坡地、过度放牧后,植被减少,水文要素受到影响,导致水土流失,土壤贫瘠,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减弱,空气质量也会产生影响。

故答案为C。

第4题,土壤肥力的形成得益于生物活动;山坡会受到流水的冲刷,土壤在河谷易沉积;土壤的矿物养分来自成土母质;森林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一般低于草地。

答案:3.C 4.A5.关于地形与土壤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陡峭的山坡上,地表疏松物质迁移速度较快,逐渐发育成深厚的土壤B.阳坡的蒸发量大,水分状况较阴坡好C.阳坡接受太阳辐射多于阴坡,温度状况比阴坡好D.地形是土壤形成中比较活跃的影响因素答案:C6.东北平原黑土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A.地形平坦,有机质不易流失B.土壤冻结时间长,微生物分解作用缓慢使有机质长期积累起来的C.地表植被覆盖率大,植物归还给土壤的有机质多D.人们耕作科学,对土地的利用合理答案:B7.下表为我国东北地区、内蒙古草原和新疆塔里木盆地三地检测的表层土壤的分析数据,由数据可以推断,从东到西排列的顺序最有可能的是( )C.丙、乙、甲D.甲、丙、乙答案:A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土壤中的矿物质和有机质都来自成土母质B.有机物直接影响土壤肥力的形成和发展,所以其含量是土壤肥力高低的一个主要标志C.影响土壤形成因素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地形D.温带季风气候对应的地带性土壤比亚热带季风气候对应的地带性土壤肥力小答案:B下图为土壤结构示意图。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分层作业 第五章 第二节 土壤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分层作业 第五章 第二节 土壤

柽柳林型类
低密度柽柳林 约1100 约2.0
中密度柽柳林 约4100 约6.0
高密度柽柳林 约7100 约4.0
注:土壤有机碳含量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
9. 下列关于柽柳林保肥效果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低密度柽柳林保肥效果最好
B.中密度柽柳林保肥效果最差
C.中密度柽柳林保肥效果最好
D.高密度柽柳林保肥效果最差
[2023·扬州中学期末]土壤微生物量是
指生活在土壤中的细菌、真菌、放线菌、
藻类和土壤微动物体内所含的生物总量。
它是土壤有机质转化的主导因子,对了解
土壤肥力具有重要意义。下图示意岷江上
游河谷各类植物距地表1—10厘米土层不同
季节土壤微生物量分布。读图,回答14~15题。
14. 图中土壤微生物量的分布特点是( C )
地貌影响淋溶作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中密度柽柳林生长空间适宜,光照条件好,植物生长茂盛,枯
枝落叶多,为土壤提供了充足的有机质。低密度柽柳林生物量小,枯枝落叶较少,土
壤中的有机质少。高密度柽柳林植物光合作用不充分,生长过程中争夺土壤养分,不
利于养分积累,因此①②③正确。不同密度的柽柳林均生长在黄河三角洲,地貌类型
相同,④错误。
[2024·淮安期末]福建某林场现有27年生杉
木纯林以及杉木和不同年份套种的南方红豆杉
形成的混交林四种林分类型。下图为四种林分
类型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全钾含量示意图。据此
回答11~13题。
11. 不同混交林土壤肥力最高和最低的分别是
(C )
A.7a 8a
B.7a CK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第二节第2课时土壤剖面学案湘教版必修第一册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第二节第2课时土壤剖面学案湘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2课时土壤剖面自主学习·必备知识基础预习土壤剖面1.土壤剖面:是指从地面垂直向下的土壤纵断面,由一些形态特征各异的、大致与地面① 平行展布的土层所构成。

2.自然土壤剖面及各层特点(1)有机层:是土壤表层的植物残体堆积层,以分解和半分解的② 有机质为主。

(2)腐殖质层:③ 土壤腐殖质累积而形成的暗色土层,呈灰黑色或黑色。

(3)淋溶层:由于④ 淋溶作用使得物质迁移和损失的土层,有机质含量⑤ 低,色泽较淡。

(淋溶作用是指土壤物质中可溶性或悬浮性化合物在渗漏水的作用下由土壤上部向下部迁移,或发生侧向迁移的一种土壤发生过程。

)(4)淀积层:常与淋溶层相伴存在,是土壤物质沉淀、⑥ 积累的层次,质地黏重,紧实,呈棕色或红棕色。

(5)母质层和母岩层:是土壤形成发育的原始物质基础,母质层为疏松的风化碎屑物质,母岩层为⑦ 坚硬的岩石。

自我诊断土壤是环境各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

下图是某地成熟自然土壤剖面示意困,①②③④表示不同的土层。

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图中序号代表的土层对应正确的是( )A.①母质层B.②腐殖质层C.③淀积层D.④淋溶层答案:C解析:从图中看,①是腐殖质层,②是淋溶层,③是淀积层,④是母质层。

2.④层主要为土壤提供( )A.水分B.有机质C.矿物质D.热量答案:C解析:④是母质层,为疏松的风化碎屑物,是土壤中矿物质的源地。

下图示意某土壤剖面,甲、乙、丙代表不同的土壤区域,丁代表底层基岩。

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3.该土壤剖面中,有机质含量最高的区域是( )A.甲B.乙C.丙D.丁答案:A解析:据土壤剖面判断,甲层应该为腐殖质层,乙层为淋溶层和淀积层,丙层为母质层,丁层为母岩层,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最高的为腐殖质层,因此甲层有机质含量最高。

4.关于甲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以分解和半分解的有机质为主B.腐殖质积累深,颜色较深,呈灰黑色或黑色C.矿物质淋失,颜色较浅D.质地黏重、紧实,呈棕色或红棕色答案:B解析:综合上题分析可知,甲层为腐殖质层,其特点是腐殖质积累,颜色较深,呈灰黑色或黑色。

2023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植被与土壤第二节土壤作业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1)

2023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植被与土壤第二节土壤作业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1)
答案 C
解析 绿色植物有选择地吸收成土母质、水体和大气中的养分元素,并 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质,然后以枯枝落叶和残体的形式,将有机质和矿物 养分归还给地表,使得地表土壤的有机质增多、矿物元素富集,②③正确。
10.在适宜的日照和湿度条件下,岩石表面发育为“年幼”土壤的主要
原因是( )
A.岩石的风化
6.一般来说,有机质含量最高的区域是( )
A.枯枝落叶层 B.腐殖质层
C.淋溶层
D.淀积层
答案 B 解析 有机质含量最高的为腐殖质层。
考点二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考向 1 气候对土壤形成的影响 读风化作用强弱与气候相关示意图,回答 7~8 题。
7.关于岩石风化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从①到②物理风化作用逐渐加强 B.从②到③化学风化作用逐渐减弱 C.从③到④化学风化作用逐渐加强 D.从④到①物理风化作用逐渐减弱
答案 C
解析 读图二可知,该土壤表层(0 厘米附近)有机质含量低于 5,说明地 表有机质含量较少,A 项错误;如果人工增施有机肥一般会分布在表层附近, B 项错误;我国东部地区降水丰富,流水侵蚀作用强,土壤表层有机质含量 较低,C 项正确,D 项错误。
4.针对该土壤的特性,该地宜采用的农业技术是( ) A.免耕直播 B.深耕改土 C.温室大棚 D.砾石压土
(1)说明红壤的特点。 (2)根据材料,选择某坡度范围的红壤分布区域,说出其合理利用的方 式。 (3)可采取哪些方法对红壤加以改良?
成果展示 (1)有机质含量少,肥力较低;土壤酸性较强;土质黏重。 (2)坡度在 18°以下(或坡度较小)的地区,修建梯田,作为粮食作物、经济 作物或经济林木用地。 或答坡度为 18°~24°(或坡度较大)的地区,退耕还林、还牧,作为林牧 业用地。或答坡度在 24°以上的地区,禁止人类活动,以防崩塌和滑坡。 (3)种植绿肥作物,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增施矿物肥料;增施生石灰; 在土壤中掺入沙子,改良土壤结构。

2023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植被与土壤第二节土壤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2023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植被与土壤第二节土壤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二节 土壤必备知识基础练进阶训练第一层[2022·重庆南开中学期末]如图为森林土壤剖面示意图。

据此完成1~2题。

1.关于图中各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为腐殖质层B.②为淋溶层C.③为有机层D.④为淀积层2.关于②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以分解和半分解的有机质为主B.腐殖质积累,颜色较深,呈灰黑色或黑色C.矿物质淋失,颜色较浅D.质地黏重、紧实,呈棕色或红棕色[2022·江苏徐州期末]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与气候密切相关。

如图为土壤有机质含量随温度变化图。

读图,完成3~4题。

3.东北平原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于南方低山丘陵区最主要的原因是( )A.植被生长迅速 B.地形平坦,土层深厚C.微生物分解缓慢 D.成土母质矿物质多4.影响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低的主导因素除了气候外,还有( )A.成土母质 B.地质条件C.岩石性质 D.生物种群[2022·安徽安庆期末]云南东川红土地被人们称为“上帝打翻的调色板”,这块土地的土壤含铁、铝成分较多,有机质少,酸性强,土质黏重。

如图示意云南东川红壤景观。

据此完成5~7题。

5.影响云南东川红壤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A.气候 B.生物C.地貌 D.时间6.红壤贫瘠,主要是土壤中( )A.矿物质不足 B.土壤含水多C.空气含量少 D.有机质缺乏7.改良红壤的有效措施是( )A.增施化肥 B.种植绿肥 C.井排井灌 D.砾石覆盖[2022·辽宁葫芦岛期末]土壤既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一个要素,也是反映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一面“镜子”。

下图为土壤形成过程的不同阶段示意图。

据此完成8~9题。

8.土壤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C.②④①③ D.②①④③9.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主要表现为( )①影响土壤厚度 ②积累有机质 ③富集矿物元素 ④决定土壤粒度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10.[2022·辽宁大连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节土壤(建议用时:40分钟)读下面土壤剖面示意图,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图中各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为腐殖质层B.②为淋溶层C.③为母质层D.④为淀积层2.下列关于②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以分解和半分解的有机质为主B.腐殖质积累,颜色较深,呈灰黑色或黑色C.矿物质淋失,颜色较浅D.质地黏重、紧实,呈棕色或红棕色1.D 2.B[第1题,①为有机层,②为腐殖质层,③为淋溶层,④为淀积层,⑤为母质层,⑥为母岩层。

第2题,②为腐殖质层,其特点是腐殖质积累,颜色较深,呈灰黑色或黑色。

]下图中的P点表示我国某地土壤组成物质的体积分数。

据此,完成3~4题。

3.据图可知( )A.该土壤的水分较少,植物易枯萎B.该土壤通气透水,因而有机质含量不高C.该土壤此时保温性能可能不够好D.该土壤呈现酸性,可能为红壤4.如果该土壤有时表层盐分升高,不利于作物生长,加剧这种现象的人类活动是( )A.增施熟石灰B.不合理灌溉C.使用农药D.毁林开荒3.C 4.B[第3题,从图中可知,P点表示的土壤固体颗粒占55%左右,水分占38%左右,空气占17%左右,水分占的比重太大,保温性较差。

第4题,土壤盐分增加与不合理灌溉有关。

]下图为小尺度范围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示意图。

完成5~6题。

5.图中①至⑤代表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大气、生物、地质、地形、水文要素,其中对土壤形成比较稳定的影响要素是(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④⑤6.图示区域( )A.土壤肥力与生物活动密切相关B.山坡上土壤厚度一般大于河谷C.土壤的矿物养分主要来自植被D.林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高于草地5.C 6.A[第5题,各种成土因素中,母质(与地质密切相关)和地形是比较稳定的影响因素,气候和生物则是比较活跃的影响因素。

第6题,土壤肥力与生物活动关系密切。

山坡上因地形坡度大,土壤易被侵蚀搬运,故土壤厚度较薄。

土壤的矿物养分来自成土母质,植被是提供有机质的。

草地由于根系密集,利于有机质富集,有机质含量较森林土壤高。

] 下表示意甘肃省南部某山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单位:g·kg-1)变化。

据此,完成7~8题。

坡向有机质含量2 420 m处 2 640 m处3 580 m处4 050 m处半阴坡41 24 120 半阳坡23 62阴坡181阳坡20 90 A.60 B.75C.105 D.1258.与阳坡相比,阴坡( )A.温度高、降水多,土壤有机质含量高B.温度低、降水少,土壤有机质含量低C.温度高、蒸发强,土壤有机质分解作用强D.温度低、蒸发弱,土壤有机质分解作用弱7.C 8.D[第7题,半阳坡的有机质含量介于半阴坡与阳坡之间,因此从表格中的信息可以判断海拔4 050 m半阳坡有机质含量为90~120 g·kg-1,结合四个选项可以判断海拔4 050 m半阳坡的有机质含量可能为105 g·kg-1,C正确。

第8题,与阳坡相比,阴坡温度低、蒸发弱,土壤有机质分解作用弱,土壤有机质含量高,D正确。

]读下面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图,完成9~10题。

9.图中影响土壤形成最活跃的要素是( )A.成土母质B.气候C.地貌D.生物10.图示区域( )①地表径流量与植被覆盖率呈负相关②陡坡上的土壤厚度一般比较浅薄③土壤的矿物养分主要来自植被④地下径流量受当地气温影响大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9.D 10.A[第9题,生物在土壤的形成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并且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要素。

第10题,植被覆盖率越高,地表径流量越小,两者呈负相关,①正确;陡坡上水土流失严重,土壤厚度一般比较浅薄,②正确;土壤的有机物质主要来自植被,③错误;地下径流量与气温关系不大,④错误。

]11.下图为土壤与成土母质、气候、生物关系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填写图中数码①②代表的地理事物含义:①表示绿色植物的________作用,②表示绿色植物从土壤中吸收________。

(2)气候对土壤的形成主要是通过________和________来实现的。

我国东北地区的黑土有机质含量很高,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答成土母质与生物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

[解析]第(1)题,从图中信息可以直接得出正确结论。

第(2)题,气候是通过气温和降水对土壤的形成产生作用的;我国东北地区的黑土有机质含量高的原因主要从纬度高、气温低、有机质分解少的角度来分析。

第(3)题,成土母质的作用可从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矿物养分元素的来源,以及土壤的物理性状和化学组成等方面来分析;而生物作用可从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土壤形成的主导因素等方面来分析。

[答案](1)光合矿物质(2)气温降水气温低,微生物分解作用缓慢,有机质积累较多(3)成土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矿物养分元素(氮除外)的最初来源,成土母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土壤的物理性状和化学组成;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

水稻土是水田中肥沃的土壤。

下图是某山区梯田示意图。

据此完成12~13题。

12.影响水稻土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B.气候C.生物D.人类活动13.随着海拔升高,梯田中水稻土( )A.厚度增加B.养分减少C.物质迁移加快D.化学过程强度变弱12.D 13.D[第12题,水稻土是人类在长期的耕作和培育下形成的高产稳产的耕作土壤。

第13题,随着海拔升高,水土流失加剧,梯田中水稻土厚度减小。

随着海拔升高,气温降低,微生物分解速度慢,因此水稻土养分增多,物质迁移速度变慢,化学过程强度减弱。

] 下图示意美国本土有机质含量分布,图中数值表示各区域平均每英亩40英寸土层中有机质的吨数。

完成14~15题。

14.图中Ⅰ、Ⅱ、Ⅲ、Ⅳ四地相比( )A.Ⅰ地灌木草类,有机质含量丰富B.Ⅱ地草类旺盛,有机质含量最高C.Ⅲ地降水充沛,有机质含量较高D.Ⅳ地热量充足,有机质含量较高15.美国东北部和沿五大湖各州不适宜种植谷物,主要是因为( )①气候冷湿②气候暖干③土壤较肥沃④土壤较贫瘠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14.B 15.C[第14题,图中Ⅰ、Ⅱ、Ⅲ、Ⅳ四地相比,Ⅰ地为温带森林类;Ⅱ地草类旺盛,有机质含量最高,B正确;Ⅲ地深居内陆,降水少;Ⅳ地热量充足,微生物分解速度快,有机质含量较低。

第15题,美国东北部和沿五大湖各州因纬度高,距海近,气候冷湿,土壤较贫瘠不适宜种植谷物,C正确。

]1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高山灌丛草甸土是在高山针叶林带垂直范围内,因森林遭破坏而出现适应新环境并具有相对稳定的灌丛草甸植被,在此植被下而形成的土壤类型。

中国科学院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37°37′N,101°19′E,海拔3 250 m,下称海北站)地处祁连山东段北支南麓,属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

一年仅有冷暖两季,冷季漫长而寒冷,年平均气温-1.7℃,年降水量小于600 mm,暖季草类植被茂盛。

土壤CO2的释放是大气温室气体的重要地表生态源之一,是土壤微生物对土壤有机物质分解作用的结果。

图1为海北站高山灌丛草甸土CO2释放速率的日变化图,图2为海北站牧草不同物候期(5~6月为牧草返青期、7~8月为草盛期、9月为草枯黄期)高山灌丛草甸土CO2释放速率(单位时间、单位体积土壤中释放的CO2量)的日变化图。

图1图2(1)分析海北站高山灌丛草甸土土壤肥沃的自然原因。

(2)说明海北站高山灌丛草甸土CO2释放速率的日变化特征及原理。

(3)结合图2推测过度放牧对海北站高山灌丛草甸土CO2释放速率的影响。

[解析]第(1)题,海北站冷季漫长而寒冷,年平均气温-1.7℃,年降水量小于600mm,暖季草类植被茂盛。

该地暖季草类茂盛,为土壤提供有机质多。

海拔高,约3 200 m,食草动物较少,对草原破坏小。

冷季漫长寒冷,土壤微生物活动较弱,有机质分解缓慢。

降水较少,淋溶作用弱,利于有机质的积累与保存。

所以高山灌丛草甸土土壤肥沃。

第(2)题,图中横轴是时间,左纵轴是释放速率,海北站高山灌丛草甸土CO2释放速率的日变化特征是CO2释放速率与气温变化呈正相关。

从6:00开始逐渐增加,14:00后逐渐下降。

一天中释放速度最大值出现在14:00,最低值出现在6:00。

根据CO2释放速率变化曲线、气温变化曲线形态,日出后随太阳辐射增加,表层地温升高,地面辐射增强,气温逐渐升高,土壤微生物活性增强,CO2释放速率增大。

太阳辐射减弱后,地温气温均降低,土壤微生物活性减弱, CO2释放速率逐渐降低。

一天中最高气温在14时左右,最低气温在日出前后,约6时左右。

第(3)题,图2曲线草盛期释放量大,返青期、枯黄期释放量小,说明产草量与高山灌丛草甸土CO2释放速率呈正相关。

过度放牧造成草地退化,地表植物生物量和地下根系生物量减少,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下降。

草地退化,土壤微生物数量和种类也下降,导致土壤中CO2释放速率降低。

[答案](1)该地暖季草类茂盛,为土壤提供有机质多;海拔高,食草动物较少,对草原破坏小;冷季漫长,气温低,土壤微生物活动较弱,有机质分解缓慢;降水较少,淋溶作用弱,利于有机质的积累与保存。

(2)特征:CO2释放速率从6:00开始逐渐增加,14:00后逐渐下降;最大值出现在14:00,最低值出现在6:00。

原理:日出后随太阳辐射增加,表层地温升高,地面辐射增强,气温逐渐升高,土壤微生物活性增强,CO2释放速率增大;太阳辐射减弱后,地温气温均降低,土壤微生物活性减弱,CO2释放速率逐渐降低。

(3)过度放牧造成草地退化;地表植物生物量和地下根系生物量减少(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下降);土壤微生物数量和种类也下降;导致土壤中CO2释放速率降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