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文言整理定稿
高三语文管仲列传(201911整理)
8、管仲因而令修召公之政 整顿
9、管仲因而信之 使---守信用
10、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 小看 子小之
11、语曰“将顺其美,匡救 扶持 纠正 其恶。
词类活用
1、齐桓公以霸 2、公子纠败,召忽死之
3、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 名不显于天下也
霸 名词作动 词,称霸
死 为动用法,为 ---而死
管仲被任用以后,在齐国执政,桓公凭借着 管仲而称霸,并以霸主的身份,多次会合诸 侯,使天下归正于一,这都是管仲的智谋。
2、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 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
管仲出任齐相执政以后,凭借着小小的齐国在 海滨的条件,流通货物,积聚财富,使得国富 兵强,与百姓同好恶。
3、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 度则六亲固。
读其书想见其为人
——《史记》的理想人格
管 仲 列 传 司 马 迁
卓越的政治家管仲
管仲,春秋时齐国政治家。名夷吾,
字仲,亦称管敬仲。据说他早年经营商业, 后从事政治活动。在齐国公子小白(即齐 桓公)与公子纠争夺君位的斗争中,管仲 曾支持公子纠。小白取得君位后,不计前 嫌,重用管仲;管仲亦辅佐齐桓公,在政 治和经济上施行改革。在国内政治经济形 势得到稳定和改善的基础上,管仲积极促使 齐桓公采取尊王攘夷、争取与国的方针, 以建立霸权。
重要实词 1、少时常与鲍叔牙游
2、管仲贫困,常欺鲍叔 3、鲍叔遂进管仲
4、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 5、吾尝三战三走 6、公子纠败,召忽死之
交往 占便宜 推荐 经商
逃跑 为---而死
; 代写工作总结 https:/// 代写工作总结
;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 电路模型 (4)了解材料力学的新理论, 现代发动机的发展概况 第五部分 3 编写单位:
管仲施政文言文翻译
管仲者,齐之贤臣也。
其施政,以民为本,以德为先,以法治为辅,以信立国。
故齐国之政,威震四海,民安乐业,国富民强。
管仲之初仕也,齐国之政乱,百姓困苦。
管仲于是进言于桓公,曰:“君臣不和,政令不行,百姓困苦,国家危亡。
今欲救国家,必先治内,然后可以安外。
治内之道,在于选贤与能,任人唯贤,赏罚分明。
治国之道,在于修德以安民,宽以待人,以法治国,以信立国。
”桓公曰:“善。
”于是,管仲为齐相,实行其政。
首先,选贤与能,任人唯贤。
管仲曰:“吾闻之,贤者不避亲,不遗疏,不隐仇,不欺弱。
是以天下之士,皆愿为臣。
”于是,管仲举荐了鲍叔牙、宾须无、王子成父等贤能之士,任以为相、将、大夫,使得齐国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
其次,修德以安民。
管仲曰:“吾闻之,德者,政之本也。
政者,德之用也。
政不行,德不立,民不安。
”于是,管仲倡导德治,推行仁政,减轻赋税,减轻徭役,免除穷人的债务,使得百姓得以休养生息,国家逐渐富强。
再次,以法治国。
管仲曰:“吾闻之,法者,国之权衡也。
权衡平,则国治;权衡偏,则国乱。
”于是,管仲制定了一系列法律,如《齐法》、《齐律》、《齐令》等,使得齐国政治有法可依,百姓有法可依,国家治理井然有序。
最后,以信立国。
管仲曰:“吾闻之,信者,国之宝也。
国无信,则不立;民无信,则不安。
”于是,管仲倡导诚信,推行诚信政策,使得齐国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
管仲施政期间,齐国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国家富强。
桓公曰:“管仲之力,使我国强盛,百姓安居乐业,吾有何求?”管仲答曰:“君之贤,国之福也。
臣之力,不足以报君之恩。
愿君善自为之,使我国永远强盛。
”管仲施政,以民为本,以德为先,以法治为辅,以信立国。
其政绩,令后世敬仰。
今人读其政绩,不禁感叹:管仲之才,真乃一代英豪也!。
管仲列传原文及翻译
《史记》——《管仲列传》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交往),鲍叔知其贤(才能)。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始终)善遇(对待)之,不以为言(不把这种)。
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
及(等到)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鲍叔遂进(推荐)管仲。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霸业因此得以成功),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使天下一切得到匡正),管仲之谋也.管仲,又名夷吾,颍上人。
青年时经常与鲍叔牙交往,鲍叔知道他有贤才。
管仲家境贫困,常常欺骗鲍叔,鲍叔却一直很好地待他,不将这事声张出去。
后来鲍叔服事齐国的公子小白,管仲服事公子纠。
到了小白立为桓公的时候,公子纠被杀死,管仲也被囚禁。
鲍叔就向桓公保荐管仲。
管仲被录用以后,在齐国掌理政事,齐桓公因此而称霸,多次会合诸侯,匡救天下,都是管仲的谋略。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经商),分财利多自与(自己拿),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被君主免职),鲍叔不以我为不肖(没有才干),知我不遭时(没有遇到好时机)也。
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
公子纠败,召忽死之(为他而死),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知道我不拘泥于小节,而以功名不显扬于天下为羞耻)。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管仲说:“当初我贫困的时候,曾经同鲍叔一道做买卖,分财利往往自己多得,而鲍叔不将我看成贪心汉,他知道我贫穷。
我曾经替鲍叔出谋办事,结果事情给弄得更加困窘和无法收拾,而鲍叔不认为我愚笨,他知道时机有利和不利。
我曾经三次做官又三次被国君斥退,鲍叔不拿我当无能之人看待,他知道我没遇上好时运。
我曾经三次打仗三次退却,鲍叔不认为我是胆小鬼,他知道我家中还有老母。
公子纠争王位失败之后,我的同事召忽为此自杀,而我被关在深牢中忍辱苟活,鲍叔不认为我无耻,他知道我不会为失小节而羞,却为功名不曾显耀于天下而耻。
管仲列传正式(原文翻译对照)
• 2.读了这篇传记后,我们在对 待朋友方面有哪些感想?
谢谢
1、从内容上看,从经商、谋事、出仕、作战、事 君五个方面写鲍叔牙对自己的深知和理解。
2、从感情上看,“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 子也!”饱含着对鲍叔牙的感激。
3、从语言上看,运用排比,热情地赞美了自己的 知心朋友,五个“知”字的重复出现,更加凸显 鲍叔真为管仲之知音。
《管子•大匡》载: 桓公三年,桓公因不听管仲规谏而举兵伐宋,
• 1.司马迁详叙管仲与鲍叔的交游情谊、点染鲍 叔与管仲能知能用,以此礼赞友朋相知的知己 之情。(朋友)
• 2.司马迁生活在一个没有知己、无人救援的 冷酷世界里,他多么希望身边有鲍叔那样的知 音!(自己)
• 3.无人知己的寂寞,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 个人感喟,使得司马迁为管仲立传时,对于齐 桓公任人唯贤,不觉神往。 (君主)
3~4段 第5段
介绍管仲与鲍叔牙的交往和深挚 友情。 叙述管仲任政相齐的显著政绩。 司马迁的论赞。
1管仲夷吾者,颍 • 管仲,又名夷吾
上人也。少时常 ,颍上人。青年
与鲍叔牙游,鲍 叔知其贤 。管仲
贫困,常欺鲍叔 ,鲍叔终善遇之 ,不以为言。
时经常与鲍叔牙 交往,鲍叔知道 他有贤才。管仲 家境贫困,常常 欺骗鲍叔)
《<史记>选读》之《管仲列传》
管仲 ,春秋初齐 国政治家。名夷吾, 字仲,颖上(今属安 徽)人。齐桓公即位 后,任管仲为相,以 主持政务,并尊之为 “仲父”。管仲助桓公 以“尊王攘夷”号召诸 侯,使桓公成为五霸 之首。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选修
整体感知
•
1~2段
第三段所表现管仲任政的最基本的 理念是什么?(用文中的话回答)
答:与俗同好恶。
《管仲列传》文言知识点讲解
文言句式整理归纳
四. 状语后置句
1.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也。 2.管仲既用,任政于齐。 3.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
标志词“于”
学于予
标志词“以”
系颈以组 啖以利
1
桓公北征山戎
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向北、向南)
名词作状语
词 类 活 用
2 3
将顺其美,匡救其恶(美好的事)(不好的事) 齐桓公以霸(称霸)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名词作动词
4
形容词的意动 然孔子小之(以……为小,轻视) 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以…为羞;以…为耻) 贵轻重(以……为贵)
5 6
富国强兵(使……富;使……强) 管仲因而信之(使……守信用)
邵忽死之(为……而死)
使动用法
பைடு நூலகம்
为动用法
文言句式整理归纳
一.判断句
1、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
2、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判断句标志词: ……者 ……也 无标志的判断句: 刘备,天下枭雄
3、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4、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文言句式整理归纳
二.被动句 1、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 2、管仲既用,任政于齐。
《管仲列传》文言知识点讲解
昌乐一中 韩瑞见
常欺鲍叔 (欺负。这里是“占便宜”之意)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贫穷、困厄) 鲍叔不以我为不肖 (没有才能) 吾尝三战三走 (逃跑) 下令如流水之原 (流入) 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趁机;修复,恢复) 桓公欲背曹沫之约 (背弃) 而不勉之至王(鼓励;推行王道) 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扶持)
被动句标志词: 见、于、为、所、被 徒见欺 而君幸于赵王 若属皆且为所虏 (屈平)忠而被谤 无标识的意念被动句:
高中语文《管仲列传》文言知识汇总素材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管仲列传》文言知识汇总一、词类活用1.名词用作动词齐桓公以霸称霸仲既任政相齐做相国2.形容词意动用法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认为器量小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以……为羞,以.……为耻3.使动用法富国强兵使……富;使……强管仲因而信之使……守信用4.名词作状语南袭蔡向南桓公实北征山戎向北5.形容词作动词贵轻重,慎权衡重视6.为动用法公子纠败,召忽死之为……而死二、古今异义词我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古义:困厄;今义:贫穷困难我尝三战三走古义:逃跑;今义:行走三、一词多义1.与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给予(动词)吾始困时,常与鲍叔贾同,跟(介词)与嬴而不助五国也是结交,亲附(动词)咸与维新参加(动词)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句末语气词,表疑问2.信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使......守信用(使动用法)烟涛微茫信难求确实(副词)低眉信手续续弹随意(副词)信而见疑忠诚,诚信(形容词)余固笑而不信也相信(动词)四、虚词积累之岂管仲之谓乎宾语前置的标志俗之所欲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下令如流水之原动词,到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指示代词“这”辍耕之垄上到,往(动词)五、特殊句式1.被动句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
管仲囚焉。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
2.省略句不以(之)为言。
齐桓公以(之)霸。
3.判断句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4.介词结构后置管仲既用,任政于齐。
5.宾语前置岂管仲之谓乎?分财利多自与。
管仲列传原文及翻译
《史记》——《管仲列传》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交往),鲍叔知其贤(才能)。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始终)善遇(对待)之,不以为言(不把这种)。
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
及(等到)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鲍叔遂进(推荐)管仲。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霸业因此得以成功),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使天下一切得到匡正),管仲之谋也.管仲,又名夷吾,颍上人。
青年时经常与鲍叔牙交往,鲍叔知道他有贤才。
管仲家境贫困,常常欺骗鲍叔,鲍叔却一直很好地待他,不将这事声张出去。
后来鲍叔服事齐国的公子小白,管仲服事公子纠。
到了小白立为桓公的时候,公子纠被杀死,管仲也被囚禁。
鲍叔就向桓公保荐管仲。
管仲被录用以后,在齐国掌理政事,齐桓公因此而称霸,多次会合诸侯,匡救天下,都是管仲的谋略。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经商),分财利多自与(自己拿),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被君主免职),鲍叔不以我为不肖(没有才干),知我不遭时(没有遇到好时机)也。
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
公子纠败,召忽死之(为他而死),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知道我不拘泥于小节,而以功名不显扬于天下为羞耻)。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管仲说:“当初我贫困的时候,曾经同鲍叔一道做买卖,分财利往往自己多得,而鲍叔不将我看成贪心汉,他知道我贫穷。
我曾经替鲍叔出谋办事,结果事情给弄得更加困窘和无法收拾,而鲍叔不认为我愚笨,他知道时机有利和不利。
我曾经三次做官又三次被国君斥退,鲍叔不拿我当无能之人看待,他知道我没遇上好时运。
我曾经三次打仗三次退却,鲍叔不认为我是胆小鬼,他知道我家中还有老母。
公子纠争王位失败之后,我的同事召忽为此自杀,而我被关在深牢中忍辱苟活,鲍叔不认为我无耻,他知道我不会为失小节而羞,却为功名不曾显耀于天下而耻。
文言100篇之管仲列传及译文
管仲列传及译文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
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鲍叔遂进管仲。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
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
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馀世,常为名大夫。
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
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
”“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
”故论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
贵轻重,慎权衡。
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
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
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
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管仲富拟于公室,有三归、反坫,齐人不以为侈。
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强于诸侯。
太史公曰: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岂以为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语曰“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
岂管仲之谓乎?如果有不懂的地方,可用红笔标注出来,并配合重点词语阅读全文。
译文管仲,名夷吾,是颍上人。
他年轻时曾与鲍叔牙交往,鲍叔知道他很有才能。
管仲生活贫困,常常占鲍叔的便宜,但鲍叔始终对他很好,不把这种事对外说。
后来鲍叔侍奉齐国的公子小白,管仲侍奉公子纠。
管仲列传文言整理
管仲列传一、一词多义(实词)游交际,交往少时常与鲍叔游游玩二十而南游江淮《太史公序》纵,放纵游目骋怀《兰亭集序》欺欺骗童叟无欺欺负,占便宜管仲贫困,常欺鲍叔压倒,超过讽赋欺相如《张好好》诗杜牧善鲍叔终善遇之(友好,亲善)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擅长,善于)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美好)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认为好)素善留侯张良(形容词作动词,交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形容词作动词,做好)好的,善良的尽善尽美应答之词,表同意王曰:“善!”乃下令。
<邹忌讽齐王纳谏>同“缮”,修治,引申为揩拭:善刀而藏之事事情世异则事异 <韩非子`五蠹>奉事,为某人服务管仲事公子纠进推荐鲍叔遂进管仲前进,与退相对勇者不得独进,怯者不得独退 <孙子兵法军争>进献群臣进谏 <战国策>同”赆”,赠送萧何为主吏,主进 <高祖本纪>将扶,持将顺其美,匡救其恶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木兰诗>带领陛下不过能将十万 <淮阴侯列传>送以君命将之带兵的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副词,将要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副词,又、且将信将疑连词,和、同、与暂伴月将影易故论卑而易行容易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改变,更改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换,换取是以古之易财,非仁者,财多也轻视相管仲既任政相齐名词作动词,做丞相吕公者,好相人给人看相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丞相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互相杂然相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代词于是舍人相与谏曰相与,一起为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
前一“为”,执政处理;后一“为”,成为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动,是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介,向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介,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介,为了不者,若属皆为所虏介,被是诸侯由是归齐由是,因此是又在六国下矣这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表示肯定判断是故圣益圣,愚益愚是故,因此觉今是而昨非正确走跑,逃跑吾尝三战三走奔向,趋向北走琅琊仆人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去废除因而去之离开高祖欲去过去的我从去年辞帝京距离相去四十里表行为的趋向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远去,越去越远,往前走了又走念去去,千里烟波伐讨伐伐秦功自矜功伐夸耀平伐其功知知道衣食足而知荣辱聪明失其所与,不知度法度上服度则六亲固估计度已失期二、一词多义(虚词)既言未既尽,完管仲既用已经,……以后三军既惑且疑既……又……并列关系肴核既尽,杯盘狼藉全、都壬戌之秋,七月既望既望,农历每月十六日与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给予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介词,同,跟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交好,亲附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同意,允许子非三闾大夫与同“欤”,句末语气词以不以为言(把)梁以此奇籍(因为)齐桓公以霸(凭借)鲍叔不以我为贪(认为)固以怪之美(同“已”)宫之奇以其族行(率领)(换课内例句)而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固(表转折,却)仓廪实而知礼节(承接)论卑而易行(表并列)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你的)因因而予之(乘机)善因祸而为福(凭借)因家沛焉(于是)因张良遂略韩地(通过)因遗策(沿袭,通过)三、通假字无四、古今异义1、鲍叔不以我为不肖古义:不贤,没有才能今义:品行不好2、通货积财,富国强兵古义:交换货物今义: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3、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古义:困窘,不得志今义:贫穷4、贵轻重,慎权衡古义:耻辱和荣誉的选择今义:重量的大小5、鲍叔不以我为无耻古义:不知羞耻今义:卑鄙6、以区区之齐在海滨。
管仲之交的文言文翻译
管仲,名夷吾,字仲,齐桓公之相也。
初,管仲与鲍叔牙同游,鲍叔牙知其贤,荐之于齐桓公。
桓公召见,与之论国事,大悦,遂任为相。
管仲辅佐桓公,内修国政,外攘夷狄,齐国因此而强盛。
管仲与鲍叔牙之交,尤为世人所称道。
二人少时,鲍叔牙家贫,管仲常至其家,与之共餐,鲍叔牙不以贫贱待之。
管仲家虽不贫,然亦不以富贵傲之。
及管仲仕齐,鲍叔牙亦随侍左右。
管仲为相,举贤任能,鲍叔牙亦得仕进,官至大夫。
二人同心协力,共谋国是,齐国之强,实赖二人之力。
管仲与鲍叔牙之交,基于诚信。
鲍叔牙知管仲之才,不因管仲贫贱而轻视之,反以诚相待,荐之于君。
管仲亦知鲍叔牙之贤,不以富贵而忘本,始终以诚信相待。
故曰:“鲍叔牙之知我,不亦多乎?我之知鲍叔牙,不亦深乎?”管仲与朋之友,亦传为佳话。
朋,鲁人也,与管仲同游于齐。
朋少时,家贫,管仲常周济之。
朋虽贫,然志气高远,管仲甚器重之。
及管仲为相,荐朋于齐桓公,朋亦得仕进,官至大夫。
朋与管仲,同甘共苦,相知甚深。
管仲与朋之交,亦以诚信为本。
朋虽贫,然心胸宽广,不以贫贱为意。
管仲知朋之贤,荐之于君,使其得以展翅高飞。
朋亦知管仲之德,始终相随,共度难关。
管仲之交,非止于一时一事,而是一种永恒的精神。
其交,无论贫富贵贱,皆以诚信为本,以德行为先。
是以,管仲之交,传颂千古,成为后世交游之典范。
译文如下:管仲之友,乃古时之佳话。
管仲,名夷吾,字仲,为春秋时期齐国之贤相。
起初,管仲与鲍叔牙同游,鲍叔牙深知其才,便推荐于齐桓公。
桓公召见,与之论国事,十分高兴,遂任命他为相。
管仲辅佐桓公,内修国政,外御外敌,齐国因此变得强大。
管仲与鲍叔牙之友谊,尤为世人所赞誉。
二人年轻时,鲍叔牙家境贫寒,管仲常至其家,与之共餐,鲍叔牙不以贫贱待之。
管仲家虽不贫,却也不因富贵而傲慢。
等到管仲在齐国做官,鲍叔牙也随侍左右。
管仲担任相国,选拔贤能,鲍叔牙也得以晋升,官至大夫。
二人同心协力,共谋国事,齐国之强盛,实赖二人之力。
管仲与鲍叔牙之友谊,建立在诚信之上。
齐国管仲文言文翻译
管仲曰:“夫国之兴,非一日之功;国之亡,非一日之败。
故为政者,必先正己,而后正人。
”此言谓,国家之兴盛,非一朝一夕之功,国家之衰败,亦非一日之过。
故治国之君子,必先端正自身,然后才能正导他人。
管仲又曰:“水所以能载舟,亦能覆舟。
民之所以能安,亦能危。
故治国者,视民如水,视政如舟。
”此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民众既能安邦,亦能危国。
故治国者,当视民众如水,视政治如舟,以民心为舟之舵,以政事为舟之帆。
管仲尝言:“礼乐所以正人心,刑罚所以禁奸恶。
礼乐不可去,刑罚不可废。
去礼乐,则人心不古;废刑罚,则奸恶滋生。
”此言谓,礼乐可以端正人心,刑罚可以禁止奸恶。
礼乐不可废弃,刑罚不可废止。
废弃礼乐,则人心不古;废止刑罚,则奸恶滋生。
管仲曰:“治国之道,在于安民。
民安则国安,民危则国危。
故为政者,必先安民,而后求其治。
”此言谓,治国之道,在于使民众安居乐业。
民众安宁,则国家安宁;民众危难,则国家危难。
故治国者,必先使民众安居乐业,然后才能寻求国家的治理。
管仲又曰:“政者,民之命也。
民之命,国之命也。
故为政者,必以民为本,以国为家。
”此言谓,政治是民众的生命,民众的生命是国家的生命。
故治国者,必须以民众为本,以国家为家。
管仲尝论兵事,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慎也。
故用兵者,必先审时度势,然后动而胜。
”此言谓,军事是国家的大事,关乎生死存亡,不可不慎重对待。
故用兵者,必须先审时度势,然后行动才能取得胜利。
管仲尝言:“智者以天下为一家,不以一己之私欲为念。
故智者之谋,利于天下而不利于一时。
”此言谓,智者以天下为一家,不以个人私欲为念。
故智者的谋略,有利于天下而不利于一时。
管仲之言行,虽古已远,然其智慧与谋略,至今仍为世人所称颂。
其言辞之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对治国理政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愿后世之君子,能效法管仲,以智慧治国,以仁德安民,使国家长治久安。
管仲治国文言文翻译
管仲者,齐之贤臣也。
昔齐桓公为公子时,管仲尝与鲍叔牙共事,鲍叔知其贤,举以为大夫。
桓公即位,欲用管仲,鲍叔曰:“管仲尝与吾同事,吾知其贤,然其父尝为吾家臣,吾不能任之。
”桓公不听,遂用管仲为相。
管仲相齐,以法治国,内修政事,外结诸侯,遂成霸业。
管仲治国,首重农事。
曰:“农,天下之本也,务农则民富,民富则国强。
”乃下令曰:“民以农为业,吾以农为本。
凡有田者,皆得耕种,不得荒废。
有敢废农事者,罪无赦。
”于是,齐国之农事大兴,民皆尽力耕作,国以富强。
次则重法制。
管仲曰:“法者,国之权衡也,权重则国治,权轻则国乱。
”乃制定法度,使民知所避忌。
有犯法者,必加刑罚,无有例外。
如此,齐国之法度严明,民不敢犯,国得以安宁。
又重选拔人才。
管仲曰:“人才者,国之宝也,得之则兴,失之则衰。
”乃广设学校,选拔贤才,任以要职。
有才者,不论贵贱,皆得进用。
于是,齐国人才济济,国势日盛。
管仲治国,尚礼仪。
曰:“礼仪者,国之精神也,礼仪正则国治。
”乃下令曰:“凡国之臣民,皆当尊君敬长,崇德尚行。
有悖礼仪者,罚无赦。
”于是,齐国风俗淳厚,民风敦朴。
管仲治国,注重民生。
曰:“民生者,国之根本也,民生安乐则国强。
”乃下令曰:“凡国之臣民,皆当安居乐业,不得侵扰。
有敢侵扰者,罚无赦。
”于是,齐国百姓安居乐业,国力日益强盛。
管仲治国,还注重外交。
曰:“外交者,国之桥梁也,桥梁坚固则国通。
”乃与邻国结盟,共同抵御外敌。
又派使者出访各国,结交友好,使齐国声威远播。
管仲相齐,二十余年,齐国国力大增,百姓安居乐业,成为当时诸侯之首。
管仲之治国之道,至今仍为后人所称颂。
译文:管仲,是齐国的贤臣。
过去齐桓公做公子的时候,管仲曾经和鲍叔牙一起共事,鲍叔牙知道他贤能,推荐他做了大夫。
桓公即位后,想要任用管仲,鲍叔牙说:“管仲曾经和我一起共事,我知道他贤能,但是他曾经是我家的家臣,我不能任用他。
”桓公不听,最终还是任用了管仲做相国。
管仲担任齐国相国,以法治国,内部治理政事,外部联合诸侯,最终成就了霸业。
《管仲列传》4
实词积累
1少时常与鲍叔牙游 交往 占便宜 推荐 匡正,纠正 经商 逃跑
2管仲贫困,常欺鲍叔
3鲍叔遂进管仲 4一匡天下 5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 6吾尝三战三走
词类活用
1齐桓公以霸
名作动,称霸 为动,为… …而死 使动,使… …困窘
2公子纠败,召忽死之
3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4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 意动,以… …为羞 于天下也 以… …为耻
词类活用 1管仲既任政相齐
名作动,担任…相国 使动用法
2通货积财,富国强兵
3贵轻重,慎权衡 4南袭蔡 5桓公实北征山戎 6管仲因而信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意动,以…为重 名作状,向南 名作状,向北 使动,使…守信
3第四段“贵轻重,慎权衡”有两种翻译,你更喜欢 哪一种?为什么?
(1)重视经济发展,谨慎地对待得失利弊的选择。 (2)重视事情的轻重缓急,谨慎地权衡得失利弊。 第二种! “轻重”一词原是《管子》中的一个特殊经济概念,是 管子经济思想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意思是用货 币和谷物来调节、控制国家经济。 从本段所举史实看,太史公不是谈管子的经济思想,而 是谈和其他诸侯国的关系。所以“轻重”一词还应理解为 通常意义的“轻重”,即事物的轻重缓急。 启示:理解不能望文生义,更不能脱离具体语境。
重点语句翻译
1、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 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被任用后,在齐国执政,齐桓公凭借(管仲)而称霸, 并多次召集诸侯会盟,匡正天下为一,这全靠管仲的谋划。
2、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 不遭时也。
我曾经多次做官多次被国君驱逐,鲍叔不认为我不贤,他 知道我没有遇到时机。
管仲传文言文翻译
管仲,名夷吾,字仲,齐国人也。
生而颖悟,少好学,尝游学于鲁,与孔子同车而归。
年二十有五,归齐,事公子纠。
及齐桓公即位,纠与管仲俱被逐,纠死,管仲归附于齐桓公。
桓公问管仲曰:“吾欲富国强兵,如何?”管仲对曰:“富国之道,在于农桑;强兵之道,在于法制。
农桑足,则国富;法制明,则兵强。
”桓公曰:“善。
”于是,管仲乃设三老五更,教民农桑,以富国;定法制,以整军旅,以强兵。
管仲又曰:“治国之道,在于用人。
”桓公曰:“吾欲得贤才,以辅佐吾,当如何?”管仲对曰:“贤才生于民间,若不访求,则不得其人。
宜广开贤路,以招徕天下之才。
”桓公曰:“善。
”于是,管仲乃广招天下贤才,以辅佐桓公。
管仲又曰:“治国之道,在于节俭。
”桓公曰:“吾欲节俭,以养百姓,如何?”管仲对曰:“节俭之道,在于省官减员,去奢从俭。
官省则政简,员减则财用足。
去奢从俭,则百姓安居乐业。
”桓公曰:“善。
”于是,管仲乃省官减员,去奢从俭,以养百姓。
管仲又曰:“治国之道,在于教化。
”桓公曰:“吾欲教化百姓,以齐风俗,如何?”管仲对曰:“教化之道,在于兴学育才,以导民向善。
宜设学校,广育贤才,以化导民。
”桓公曰:“善。
”于是,管仲乃设学校,广育贤才,以化导民。
管仲辅佐桓公,施以仁政,齐国大治。
齐桓公遂霸诸侯,为春秋五霸之首。
管仲之才,可谓一时之杰。
管仲居相位,夙兴夜寐,勤于国事。
其为人也,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居相位,无怨无悔,勤于国事,不辞劳苦。
故人皆称管仲为“圣人”。
管仲晚年,疾笃。
桓公问管仲曰:“吾欲立太子,当立谁?”管仲对曰:“太子昭,明理仁德,宜立为太子。
”桓公从之,立太子昭为太子。
管仲疾笃,遗命曰:“吾死之后,吾子勿为政,吾弟易牙、开方、卫懿公等,皆不可信。
吾子宜以国家为重,勿以私情害国。
”管仲卒,桓公遵遗命,以国家为重,不偏听偏信。
管仲之才,齐桓公之明,使齐国强盛一时。
管仲辅佐桓公,成就霸业,为后世称颂。
管仲传,传于世,以为后人鉴。
管仲之道,行于天下,为万世师表。
管仲列传3
五、布 置 作 业
阅读《魏公子列传》,并思考你看到的是一个 怎样的魏公子?
(参照课堂赏析管仲形象的方法)
宾语前置句 省略句 被动句 判断句
(三)重要语句翻译
1.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 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以:凭借 一:完全
九:多次
合:合纵(联盟)
匡:匡正、纠正(控制)
管仲被任用之后,在齐国施政,桓公因他的辅佐而 称霸,多次召集诸候会盟,完全控制了天下,这全 是管仲的谋划。
2、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 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 不显于天下也。
——《史记·管晏列传》
(2)君臣知遇之恩:齐桓公的不计前嫌、知人善用。 (如果齐桓公睚眦必报,心胸狭窄,报一箭之仇,而
不懂得人尽其用,不任管仲为相,甚至把管仲杀了,管仲 就没有施展才华的机会了。)
(不任管仲为相,他纵然“心如比干多一窍,贤似屈子胜 三分”,恐难有建树。)
三、拓展延伸: 读完《管仲列传》,你认为司马迁为何将管 仲刻画得如此精彩传神,并为其立传?
2、希望自己的贤能被人赏识而能有所重用,即 希望国君任用贤良。
3、对管仲“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的人生观、 价值观的欣赏。
四、总结
读其字面义
读书的三重境界 读其字间义来自读其字外义看来,经典著作如同一杯碧螺春茶,
她的味道是需要耐住性子细细品鉴的。书 就应这样去读。这也许就是我们今天这堂 课的又一大收获。
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成功 ——外交(因势利导)
(①袭蔡伐楚 ②伐戎责燕 ③信曹沫约 )
思考二:管仲功劳巨大,这主要是由于其自身 才能,那还有什么因素使得他成功呢?
(1)朋友知己之情:鲍叔牙的知贤、荐贤、让贤。
管仲列传司马迁
1、全都表明管仲民本思想的一组是( C ) ①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②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③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强于诸侯 ④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 同好恶 ⑤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 ⑥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 A. ①②⑤ C . ②④⑤ B.①③⑥ D.③④⑥
被动句、状语后置 3、管仲既用,任政于齐 宾语前置 4、分财利多自与。 被动句 5、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 6、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判断句 被动句 7、吾幽囚受辱 宾语前置 8、岂管仲之谓乎
重点语句翻译 1、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 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被任用后,在齐国执政,齐桓公因而称霸, 并多次召集诸侯会盟,匡救普天下,这都是管仲 的智谋。 2、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 则六亲固。 百姓仓库粮食充足了就懂得礼节;百姓衣食 丰足了就能分辨荣辱;居于上位者遵循礼法行事 则“六亲”自然和睦关系稳固。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管仲
孔子对管仲的评价
(1)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 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翻译:管仲辅助齐桓公称霸诸侯,一匡天下。老百姓到 现在还蒙受他的恩赐。要是没有管仲,我们大概都还披 散着头发,穿着左开衣襟的衣服。(意即“还在蛮人统治
下”。) (2)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 如其仁。”
课堂作业
3、一词多义 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与人为善 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 低眉信手续续弹 欲信大义于天下 动词 介词,同,跟 动词,交好,亲附 动词,赞许 使……守信用 随意 通”伸”,伸张
《管仲论》苏洵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本站推荐]
《管仲论》苏洵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本站推荐]第一篇:《管仲论》苏洵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本站推荐]《管仲论》苏洵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在平日的学习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文言文吧?文言文的特色是言文分离、行文简练。
你知道的经典文言文都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管仲论》苏洵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作品简介《管仲论》选自《古文观止》。
作者苏洵,是一篇史论,以管仲死而齐国乱为例,论证了举贤任能是保障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指明了政治家培养选拔接班人的重要性。
作品原文管仲论管仲相桓公,霸诸侯,攘夷狄,终其身齐国富强,诸侯不敢叛。
管仲死,竖刁、易牙、开方用,威公薨于乱,五公子争立,其祸蔓延,讫简公,齐无宁岁。
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盖必有所由起;祸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
故齐之治也,吾不曰管仲,而曰鲍叔。
及其乱也,吾不曰竖刁、易牙、开方,而曰管仲。
何则?竖刁、易牙、开方三子,彼固乱人国者,顾其用之者,威公也。
夫有舜而后知放四凶,有仲尼而后知去少正卯。
彼威公何人也?顾其使威公得用三子者,管仲也。
仲之疾也,公问之相。
当是时也,吾意以仲且举天下之贤者以对。
而其言乃不过曰:竖刁、易牙、开方三子,非人情,不可近而已。
呜呼!仲以为威公果能不用三子矣乎?仲与威公处几年矣,亦知威公之为人矣乎?威公声不绝于耳,色不绝于目,而非三子者则无以遂其欲。
彼其初之所以不用者,徒以有仲焉耳。
一日无仲,则三子者可以弹冠而相庆矣。
仲以为将死之言可以絷威公之手足耶?夫齐国不患有三子,而患无仲。
有仲,则三子者,三匹夫耳。
不然,天下岂少三子之徒哉?虽威公幸而听仲,诛此三人,而其余者,仲能悉数而去之耶?呜呼!仲可谓不知本者矣。
因桓公之问,举天下之贤者以自代,则仲虽死,而齐国未为无仲也。
夫何患三子者?不言可也。
五伯莫盛于威、文,文公之才,不过威公,其臣又皆不及仲;灵公之虐,不如孝公之宽厚。
文公死,诸侯不敢叛晋,晋习文公之余威,犹得为诸侯之盟主百余年。
《管仲列传》
词类活用
特殊句式
岂管仲之谓乎 宾语前置
从这篇传记看,管仲从政取得成功的 原因有哪些?
(一)主观因素:
1.管仲有杰出的政治才干; (二)客观因素: 2.朋友的知己之情; 3.君臣的知遇之恩。
司马迁在《史记· 管晏列传》中 称之为“千古一朋”。但是本文 是为管仲写传记,为什么在文中 花那么多的文字提及鲍叔牙呢? 鲍叔牙的角色意义在哪? 读完《 管仲列传》,你认为司马迁创作 本传的意图是什么呢?
判断句 被动句 判断句 被动句
实词积累
1.与俗同好恶
2.故其称曰 3.上服度则六亲固
世俗,百姓 主张,看法 遵从,遵循
4.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纲纪, 纲常;发扬,提倡
5.管仲因而令修召公之政
修治,整顿
词类活用
1.管仲既任政相齐 2.通货积财,富国强兵 3.贵轻重,慎权衡
名作动,担任…相国 使动用法 意动用法 名作状,向南 名作状,向北 使动,使…守信
匡正,纠正 经商 逃跑
词类活用
1.齐桓公以霸
名作动,称霸 为动,为…而死 使动,使…穷困
2.公子纠败,召忽死之
3.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4.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 意动,以…为羞 显于天下也
(耻)
特殊句式
1.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
2.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 3.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4.吾幽囚受辱
一、赞扬知己之情。
二、羡慕君臣相遇之欢、抒发知己难 觅之痛。
你心目中的管仲是一个怎样的 人?如果他是现代社会中的一个人 他能算一个德才兼备的人吗?谈谈 你的看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仲列传
一、一词多义(实词)
游交际,交往少时常与鲍叔游
游玩二十而南游江淮《太史公序》
纵,放纵游目骋怀《兰亭集序》
欺欺骗童叟无欺
欺负,占便宜管仲贫困,常欺鲍叔
压倒,超过讽赋欺相如《张好好》诗杜牧
善鲍叔终善遇之(友好,亲善)
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擅长,善于)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美好)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认为好)
素善留侯张良(形容词作动词,交好)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形容词作动词,做好)
好的,善良的尽善尽美
应答之词,表同意王曰:“善!”乃下令。
<邹忌讽齐王纳谏>
同“缮”,修治,引申为揩拭:善刀而藏之
事事情世异则事异 <韩非子`五蠹>
奉事,为某人服务管仲事公子纠
进推荐鲍叔遂进管仲
前进,与退相对勇者不得独进,怯者不得独退 <孙子兵法军争>
进献群臣进谏 <战国策>
同”赆”,赠送萧何为主吏,主进 <高祖本纪>
将扶,持将顺其美,匡救其恶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木兰诗>
带领陛下不过能将十万 <淮阴侯列传>
送以君命将之
带兵的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副词,将要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副词,又、且将信将疑
连词,和、同、与暂伴月将影
易故论卑而易行容易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改变,更改
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换,换取
是以古之易财,非仁者,财多也轻视
相管仲既任政相齐名词作动词,做丞相
吕公者,好相人给人看相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丞相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互相
杂然相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代词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相与,一起
为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
前一“为”,执政处理;后一“为”,成为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动,是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介,向
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介,当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介,为了
不者,若属皆为所虏介,被
是诸侯由是归齐由是,因此
是又在六国下矣这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表示肯定判断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是故,因此
觉今是而昨非正确
走跑,逃跑吾尝三战三走
奔向,趋向北走琅琊
仆人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去废除因而去之
离开高祖欲去
过去的我从去年辞帝京
距离相去四十里
表行为的趋向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远去,越去越远,往前走了又走念去去,千里烟波
伐讨伐伐秦
功自矜功伐
夸耀平伐其功
知知道衣食足而知荣辱
聪明失其所与,不知
度法度上服度则六亲固
估计度已失期
二、一词多义(虚词)
既言未既尽,完
管仲既用已经,……以后
三军既惑且疑既……又……并列关系
肴核既尽,杯盘狼藉全、都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既望,农历每月十六日
与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给予
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介词,同,跟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交好,亲附
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同意,允许
子非三闾大夫与同“欤”,句末语气词
以不以为言(把)
梁以此奇籍(因为)
齐桓公以霸(凭借)
鲍叔不以我为贪(认为)
固以怪之美(同“已”)
宫之奇以其族行(率领)(换课内例句)
而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固(表转折,却)
仓廪实而知礼节(承接)
论卑而易行(表并列)
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你的)
因因而予之(乘机)
善因祸而为福(凭借)
因家沛焉(于是)
因张良遂略韩地(通过)
因遗策(沿袭,通过)
三、通假字
无
四、古今异义
1、鲍叔不以我为不肖古义:不贤,没有才能
今义:品行不好
2、通货积财,富国强兵古义:交换货物
今义: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3、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古义:困窘,不得志
今义:贫穷
4、贵轻重,慎权衡古义:耻辱和荣誉的选择
今义:重量的大小
5、鲍叔不以我为无耻古义:不知羞耻
今义:卑鄙
6、以区区之齐在海滨。
古义:小
今义:少
五、词类活用
1.名作状
(1)桓公北征山戎(向北)
(2)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向南)
2.形作名
(1)将顺其美(美好的事)
(2)匡救其恶(不好的事)
3.名作动
(1)齐桓公以霸(称霸)
4.意动
(1)然孔子小之(以……为小,轻视)
(2)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以……为羞;以……为耻)(3)贵轻重(以……为贵)
5.使动
(1)富国强兵(使……富;使……强)
(2)管仲因而信之(使……守信用)
6.为动
(1)邵忽死之(为……而死)
六、特殊句式
判断句
1、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
2、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3、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4、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被动句
1、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
2、管仲既用,任政于齐。
3、管仲囚焉。
宾语前置句
1、岂管仲之谓乎?
2、尝与鲍叔贾,分财力多自与。
状语后置句
1、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也。
2、管仲既用,任政于齐。
3、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
省略句
1、不以(之)为言。
2、齐桓公以(之)霸。
3、管仲既任政相(于)齐
七、难句翻译
1.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要点:①划线句为被动句②既:……以后③以:凭借,后面省略“之”④一:完全⑤匡:纠正,引申为统治
翻译:管仲被任用之后,在齐国施政,齐桓公因他的辅佐而称霸,多次召集诸侯会盟,完全控制了天下,这全靠管仲的谋划。
2. 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
要点:贾:(gǔ)经商,坐买卖
翻译:我原先不得志时,曾经同鲍叔牙一道经商,分财分利时经常自己多拿。
3.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要点:见逐于君,“于”表被动;以我为不肖,以,动词,解释成“认为”。
翻译:我曾三次作官,三次被国君辞退,鲍叔不认为我没才能,知道我没有遇到好的时运。
4. 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要点:意动用法
翻译:(鲍叔牙)知道我是不在意小节而忧虑功名不能天下显赫。
5.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
翻译:人们家中财物充足了就会讲究礼义道德,丰衣足食后就会关注荣辱的取舍,执政者按法度办事就能使六亲团结起来。
6. 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
要点:之:到,去
翻译:下达的政令像水流到平原上一样,能顺民心、合民意。
7. 故论卑而易行。
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要点:①俗:指平民。
②所字结构
他的主张平易近人而容易实施。
人们想做的,他就趁机提倡,人们认为不好的,他就顺应着革除掉。
8. 贵轻重,慎权衡。
要点:意动用法
翻译:他十分重视荣辱的选择,慎重地选择得失利弊。
9. 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
翻译:桓公想背弃和鲁国曹沫订立的盟约,管仲趁此引导说服桓公坚守信约,诸侯因此归附齐国。
10. 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
翻译:所以说:“知道用先给后取之法来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这是执政的法宝”
11. 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
翻译:顺导君上的美德,匡正君上的错误,所以君臣上下能亲密相处啊。
鼓励并顺应好的,纠正并制止坏的,这样一来统治者和百姓就能相亲相和。
以下无正文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Nur für den persö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
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