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文科历史月考试卷 中国古代史部分 2007
广东省东莞市大朗中学2007届高三历史第五次月考试卷
广东省东莞市大朗中学2007届高三历史第五次月考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75分)1、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儒家学说,以“仁”作为人类正义的基本标准,也提出了理想国家的范式━━“仁政”。
孟子“仁政”思想施行的基础是( )A.统治者发善心 B.民本思想 C.以德治民 D.人性本善2、“朝秦暮楚”是战国时期人才流动频繁的真实写照,与这一时期有才能的人得以重用有关的背景因素不包括()A. 政局动荡不安,战争频繁B. 平等思想已成为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C. 奴隶制瓦解,封建制形成D. 重视人才成为统治者的普遍政治倾向3、2006年2月22日国家邮政局发行《全面取消农业税》纪念邮票一枚,以纪念在中国存在2600年的农业税自2006年1月1日起废止。
中国的农业税大致开始于( ) A.西周 B.春秋 C.战国 D.秦朝4、某电视剧制作组布置一个南宋皇帝的书房场景。
根据史实判断道具中搞错的是( )①书案上有景德镇出产的彩色瓷缸一只②一本印制的《孙子兵法》③墙上挂着马远的《山径春行图》一幅④书案上还有一本说书用的“三言、两拍”话本A.①③ B.③④ C.①④ D.②③5、唐太宗时,大臣长孙无忌等撰写《唐律疏议》三十卷解释律令条文,通行天下。
这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部较为完整的法典。
它颁布前审批时需要通过①尚书省②中书省③门下省④皇帝A.③④B.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6、五百人议事会的主要职责有()①终审高级公职人员的任职资格②审议并决定一切国家大事③两次公民大会休会期间,负责监督行政官员落实大会决议④负责为公民大会准备提案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③ D.③④7、法国大革命后,拿破仑颁布的《民法典》起草的蓝本是()A.罗马法B.《权利法案》C.《独立宣言》D.《人权宣言》8、有人说,德意志帝国虽然是资产阶级性质的君主立宪制,但“君主”是实,“立宪”是虚。
下列引用的《德意志帝国宪法》条文不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A.“皇帝有创立法律之权”B.“皇帝有权召集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C.“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D.“皇帝任命帝国宰相”9、美国建立之初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A、加强中央集权与维护共和的矛盾B、大州和小州之间的矛盾C、解决州权主义D、南北生产方式的差异10、下列关于人文主义的评述,不正确的是()A.反映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要求B.反映了为创造现世幸福而奋斗的积极进取精神C.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到来作了充分的舆论准备D.其核心是资产阶级的人性论和人道主义11、启蒙运动中“自由”、“平等”要求,实质上反映了()A.封建专制统治的腐朽和黑暗 B.发展商品经济和自由竞争的要求C.封建统治陷入全面危机 D.封建教会的权威地位业已动摇12、洋务运动后期,洋务派打出了“求富”的旗号,创办了一批近代民用工业,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①目的是发展资本主义②企业带有浓厚的封建性③代表性企业有李鸿章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和江南制造总局④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②④13、辛亥革命“打开了中国现代化的闸门,使反动力量再也无法照旧统治下去了”,这主要指它()A.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沉重打击了反动统治的依靠力量C.动摇了封建制度的根基 D.进一步瓦解了自然经济14、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有了重大突破和转机,外交形势转变的关键是()A.中国外交方针的改变 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C.中美关系的逐步缓和 D.第三世界的崛起15、1999年12月,在20世纪最后一期的《时代》周刊中,评选出了一位“世纪人物”。
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答案
高三历史第二次月考卷一、选择题部分(选对一题4分,12个小题,共48分)1、假如你是一位生活在唐朝扬州近郊的农民,你可能遇到的情况有A.空暇之时,与家人一起纺棉织布,制作冬天的衣物B.采用新的生产工具——曲辕犁,粮食产量得到提高C.农闲时去集市卖点农产品,收入除银钱外,还有纸币D.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开始添置彩瓷装饰房子2、黄梅戏《天仙配》里有一段经典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
”这是古代中国传统经济的写照。
它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的特点是A.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B.商品经济发达C.自耕农经济脆弱 D.农家生活自然祥和3、.2007年12月,我国考古工作者在南宋古沉船“南海一号”中打捞出部分青瓷和白瓷。
出水时瓷器釉色清亮,仿佛新出窑一般。
据此形成的以下认识,符合历史事实的是A.中国的制瓷技术始于南宋期B.南宋时期的青瓷和白瓷都是从海外进口的C.青瓷和白瓷是中国著名的传统瓷器D.南宋的青瓷和白瓷全部产于景德镇4、清朝后期“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充军”。
材料能反映出清朝推行的政策是A.禁止走私贩运 B.抑商、禁海C.重农抑商 D.保护森林、渔业资源5、中国共产党建国后试图开辟一条不同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始于A、七届二中全会B、中共过渡时期总路线C、《论十大关系》发表D、十一届三中全会6、人民公社化运动带来的教训是A、上层建筑改革要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B、生产关系变革必须依据生产力的发展C、经济政策与广大人民的愿望相一致D、经济发展指标要与物力等资源相适应7、中国不仅没能缩小与发达国家已有的差距,反而拉大了差距,从而失去了一次极其宝贵的发展机遇。
这个极其沉痛的教训,主要是由于下列哪个运动的造成的?A、“大跃进”运动B、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C、“反右倾”运动D、“文化大革命”运动8、无锡荣氏家族所创办的民族企业可以说是近代中国唯一的“财团”,荣氏兄弟从1900年创办保兴面粉厂起步,后又涉足纺纱业,到20世纪20年代初被称为“面粉大王”和“棉纱大王”,其面粉品牌为“兵船”,寓意“振兴中华,以牙还牙”;棉纱品牌叫做“人钟”,图案是一个人拿着钟绳在敲钟,寓意“让国人警醒”,从材料中我们可以得知①荣氏家族在中国民族资本历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②荣氏家族的面粉业和纺纱业迅速发展有可能在一战期间③荣氏兄弟主张实业救国,希望民族独立富强后侵略他国,夺取市场④无锡是近代中国最大的一座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城市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9、毛泽东说:“讲到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讲到轻工业不能忘记张骞’’毛泽东如此高度评价二人是因为他们①都为中国工业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②都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③都是民族资本家的杰出代表④都是洋务派的重要人物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①②④10、1979年春,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习仲勋出席中央工作会议,他大胆地提出自己的意见:“现在中央的权力过于集中,地方上感到事情很难办。
2007年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明清时期分典刑狱的机构为刑部、大理寺、都察院,刑部掌管刑法的机构;都察院是最高 监察机构;大理寺为最高审判机构。其中,初审以刑部、都察院为主,复审以大理寺为主, 三个机构合称“三法司”。D 为明代地方行政机构之合称,为“三司”。布政使司,掌民政、 财政;按察使司,掌刑狱;都指挥使司,简称都司,管理军事。这是一道对明清时期司法制 度的考查,难度为 0.62. 6、晚清时期清帝年号的正确排序是
2、下列墓葬遗址中,出土了大量帛书的是 A、云梦睡虎地秦墓 B、长沙马王堆汉墓 C、临沂银雀山汉墓 D、江陵张家山汉 墓 答案:B 云梦睡虎地秦墓,1975 年在湖北云梦出土大批竹简;长沙马王堆汉墓,1973 年在长沙出 土大批帛书;临沂银雀山汉墓,1972 年在山东临沂出土大批竹简;江陵张家山汉墓,1986 年在湖北江陵出土大批竹简。此题考查秦汉历史的考古发现和资料运用,难度为 0.828. 3、属于唐后期“南衙北司之争”的事件是 A、甘露之变 B、河阴之变 C、夺门之变 D、高平陵之变 答案:A 这是一道考查唐代官僚与宦官之间的政治斗争事件。“南衙北司之争”指的是唐代朝官与 宦官的冲突与斗争。唐代朝官的衙门在皇城,位于宦官衙门的南面。故以南衙指代朝官,而 北司则代指居于宫城的宦官。宦官掌握了禁军军权后,权势愈加膨胀,以至与朝臣官僚集团 的矛盾和冲突不断加剧,突出的事件有“甘露之变”和“二王八司马”事件。难度为 0.74. 4、宋仁宗时期政治改革的主持者是 A、王安石 B、包拯 C、范仲淹 D、寇准 答案:C 北宋庆历三年(1043 年)面对日益严重的社会危机,范仲淹提出十项改革方案,从政治 入手,以整顿官僚机构入手,其大部分被仁宗采纳,颁行全国,号称“庆历新政初。期间, 王安石也曾上万言书要求变法,但王安石的变法直到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 年)才实行称 为“熙宁变法”。题目考查的是宋代政治改革,难度为 0.732. 5、明清时期的“三法司”指
2007年滨州高三第三次复习质量检测文科综合历史部分
2007年滨州市高三第三次复习质量检测文科综合历史部分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l5页。
满分为240分。
考试用时l5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答题卡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涂在试卷、答题卡和答题纸规定的地方。
第Ⅰ卷(必做,共l00分)注意事项: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以后,再涂写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卷上。
2.第Ⅰ卷共25小题,每小题4分,共10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历史是人的活动,形形色色的人物活动形成一部鲜活的历史。
回答9—l0题9.山东人杰地灵,古代出现了一批彪炳历史的人物。
以下列出的人物按类别划分,错误的一项是A.孔子、孟子 B.诸葛亮、管仲C.贾思勰、王羲之 D.蒲松龄、李清照10.牛顿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但他却说:“我之所以站的更高,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
”据你所知,“巨人”是下列人物中的①哥白尼②伽利略③达尔文④爱因斯坦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11.请观察下列两幅人物及其活动的图片,它们所包含的历史主题应该是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B.思想体系创新不断C.民主思想深入人心 D.思想解放潮流涌动图片、标语都是重要的历史资料,挖掘其中的信息,能从另一个侧面印证历史。
回答12—l4题。
12.标语口号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
下列口号出现于20世纪五十年代后期的是A.“要赶美超英” B.“横扫一切牛鬼蛇神”C.“打倒孔家店” D.“科技兴国”13.右图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A.1952年土地改革运动的开展B.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C.1953年开始的社会主义三大改造D.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14.下列是一组反映新中国外交的图片,其中体现了“一边倒”外交政策的是近现代历史上的“大国崛起”现象引人注目,英国、美国名列其中。
2007届高三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第一二章先秦秦汉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五中2007届高三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第一二章先秦-秦汉)总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文中的“大道”是指:①禅让制②世袭制③公有制④私有制()A.①③B.②③C.③④ D.①②2.周初实行分封制是为了()A.巩固奴隶主国家政权 B.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利C.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D.排斥异性诸侯,团结同性诸侯3.西周因实行分封制而使统治得到巩固,疆域得到扩大;但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却遭到破坏,各国纷纷放弃这一制度,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 西周结束后,天下战乱不断B 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技术有了很大提高C 人们的思想没有西周时淳朴D 各国纷纷效仿商鞅变法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既有大动荡又有大变革的时期。
回答5-8题。
4.《太史公自序》载:“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
”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诸侯争霸使诸侯国数目减少 B.诸侯国之间为争夺土地和人口互相残杀C.新兴地主武装夺权,奴隶制崩溃 D.诸侯弃国逃跑,井田制瓦解5.春秋争霸战争的客观进步作用有:①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奴隶主贵族集团的势力②促进了华夏族与其他民族的融合③加强了统一趋势④有利于新兴地主势力的发展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6.春秋时促使齐国土地所有制由国有制向私有制转变的是()A.“初税亩”B.“相地而衰征”C.“尽地力制教”D.“为田开阡陌封疆”7.商鞅变法哪些内容直接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①军功授爵制②重农抑商③废除井田制④废分封行县制⑤实行连坐法A.①③④B.①②⑤C.②③⑤D.②③④⑤农业是最基本的物质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
回答9-12题。
8.我国铁制农业生产工具的使用始于()A.夏朝晚期B.西周晚期C.春秋时期D.战国时期9.图1反映的历史信息是()图1A.人工冶铁制品的出现B.铁器取代青铜器C.畜牧业的发达D.农用动力的革命10.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下列水利工程位于淮河流域的是()A.芍陂B.都江堰C.郑国渠D.西门豹渠11.图2是利用杠杠原理来汲水灌溉农田的工具,春秋战国时此物在哪一地区被普遍采用()图2A.长江以南B.中原地区C.江淮之间D.太湖流域在农业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的基础上,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手工业和商业也取得了高度的发展。
长郡中学2007届第四次月考历史试卷(有答案)-旧人教
长沙市长郡中学2007届高三年级第四次月考历史试卷时量:90分钟,满分:100分命题:胡芳审题:肖芳内容: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上册及下册第一章)一、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答题卷。
每小题2分,共50分)农业生产的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表现。
结合史实,回答1——3题:1、下列各项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骨文中商王问卜,屡次出现“受年”“受禾”“受黍年”,说明商王非常重视农业生产。
B、魏晋时期,北民南迁、翻车等工具的使用,都促进了江南农业的发展C、隋朝开通了大运河,唐朝设立了专职官员管理水利,都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D、明清时期农业生产的发展与统治者政策调整有着密切的关系。
2、下列哪一地区在六朝时期不是重要的产粮区A、洞庭湖平原B、鄱阳湖平原C、珠江流域D、三吴地区3、明清时期,我国农作物种植方面最突出的特点是A、从国外引进了高产的粮食作物B、水稻的种植由江南推广到江北C、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迅速扩大D、农业生产工具不断更新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都为祖国的发展都作出了贡献。
回答4——6题4、据《三国志》记载:三国魏初年,仓慈任敦煌太守,“旧大族田地有余,小民无立锥之土,慈皆随口割赋(按人口分割土地给贫民耕种)”。
材料反映了当时河西走廊的社会经济特征是A、经济得到发展,与内地经济交往频繁B、魏政权对这一地区实行了有效的管辖C、已经逐渐转向农耕,土地兼并严重D、成为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耕作方法与中原无异5、乾隆皇帝认为:“西藏乃极边之地,非内地可比,其生计风俗,自当听其相沿旧习,毋庸代为经理。
”当时的官员巡视西藏时也指出“边氓(民)之气宜静不宜动,此等番民羁縻之足矣。
招募垦田,患有不可胜言者”。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在西藏地区推广农耕生产方式B、实行民族分化和歧视的政策C、采取因地制宜的政策D、加强西藏与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6、抵御外来侵略的将领中,属于少数民族的有①邓世昌②左宝贵③杨靖宇④周保中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对联、碑文都是文学艺术形式,其中,有不少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为背景材料。
2007年5月潍坊高三统一考试文科综合历史部分
2007年潍坊市高三统一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2007.5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考试结合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建立民主政体是现代化的主要目标之一,为此各国人民进行了不懈的努力。
回答9-11题9.下面是近代法德两国政体的比较表中①②③处填的内容应是A. 世袭、君主、总统B. 世袭、首相、议会C.选举、君主、议会 D.选举、首相、议会10.1998年6月26 日,美国总统克林顿来华访问。
在他步出西安兵马俑展厅时,发现一小女孩站在高处观望他。
双方招呼并对话:克:你为什么站那么高?女孩:可以看清楚美国总统。
克:你知道他是干什么的?女孩:管美国人(民)。
克:(略加思索后)准确地说,是美国人民在管总统。
对克林顿的回答理解准确的是A. 美国实行三权分立体制 B.总统由选民选举产生C.美国是议会主权至上的国家 D.总统须对议会负责11.佩弗在《远东》中说:“1912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
……这种政体悲惨地结束了。
然而,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 仿制品是指共和政体、三权分立、联邦制等政治体制B.荒唐可笑是因为仿制品不适合中国国情C.悲惨地结束是指辛亥革命没有结束专制独裁D.由于当时领导者的局限性,这种政体在中国失败中央电视台《大国的崛起》节目梳理了近代以来英国、荚国、俄国等国家崛起的历史,引起人们深深的思考。
回答12~14题12.1851年5月l 日,万国博览会在伦敦开幕,英国女王维多利亚怀着从未有过的骄傲和自信前往水晶宫为万国博览会剪彩,女王当时反复使用一个词语,来表达自己的兴奋情绪:荣光、荣光、无尽的荣光。
2007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2007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命题时间:2006-10-16 考试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班级姓名考号得分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垦荒高潮,其根本原因是A大量可供开垦荒地存在 B铁器和牛耕的推广使用C统治者鼓励垦荒 D劳动者积极性的提高2、孔子“仁”的思想和孟子“仁政”的思想都重视A人的生存权利B人的善良本性C人与人之间的关系D人的自由与平等3、秦征服越族地区和张骞出使西域所产生的最深远的进步影响是:A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B扩大了中央政府的管辖范围C促进了民族融合D扩大了铁器的使用范围4、在西部大开发计划中,如果发展古代丝绸之路的旅游业,以下不能作为沿途景点的是:A敦煌莫高窟B黄鹤楼C嘉裕关D始皇陵5、魏晋时期南方的一些统治者推行劝课农桑政策,有利于经济的发展,这从本质上说明: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B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C统治者的目的是巩固政权D统治阶级的政策决定经济发展6、提出绘制地图的6项原则,即“制图六体”的是A裴秀 B郦道元 C陶宏景 D葛洪7、汉唐时期呈现封建盛世的共同原因是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适时调整生产关系③采用的政策具有连续性④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8、自宋初以后 , 中国古代军阀割据局面不复出现 , 其原因主要是A 生产力的发展 B民族大融合的出现C.政治制度的改革D商品经济的发展9、元朝能够统一中国并统治近百年的原因 , 从根本上说是A蒙古族善于骑射 , 军事力量强大 B 忽必烈善于谋略 , 政治经验丰富C 采用汉法 , 接受先进的汉族文化 D推行民族分化政策 , 维护蒙古贵族特权10、明朝“一条鞭法”规定了赋役征银的办法 , 其积极意义在于①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②促进了农产品的商品化③增加了封建政府的财政收入④有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增长A.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②③④11、明朝中后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主要依据是A农业生产的商品化 B 雇佣关系的出现C手工工场规模的扩大 D 机器生产的广泛使用12、明清时期阻碍资本主义萌芽成长的根本因素是A封建关卡林立 B政府的闭关政策C科学技术的落后 D腐朽的封建制度13、18世纪后期,在正当的中外贸易中,中国始终处于出超地位的根本原因是A英国工业品很难在中国找到市场 B中国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C中国手工业的质量优于英国 D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14导致这一现象发生的原因是A白银外流,物价上涨 B鸦片走私,白银外流C外国资本与商品大量输入中国 D国库空虚,入不敷出15、鸦片战争,中国是正义的,英国却获得胜利。
2007年高考全国文综Ⅱ卷(历史部分)(教师版)
2007年高考全国文综Ⅱ卷(历史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0分)1.(2007年高考全国文综Ⅱ卷12题)古人所谓“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强调的是祭祀祖先、悼念死者的教化作用。
这一主张属于(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考查点】儒家、法家、道家、墨家代表人物与主要观点【答案】A【点拨】道家主张“无为”“,虚无”、墨家主张“兼爱”“非攻”、法家的重视“法”而“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强调的是人对于道德的传承,强调的是治民以德,这符合儒家的思想。
【结束】2.(2007年高考全国文综Ⅱ卷13题)图5是西汉政府授予边疆民族首领的铜质官印的印文,该印出土于新疆沙雅什格提遗址。
这印证了当时这一地区( )A.与西汉王朝结盟 B.为西汉王朝的附属国C.正式归属西汉王朝 D.是西汉王朝的封国【答案】C【点拨】从官印的印文“汉归义羌长”可知,不是结盟,也不具有属国的性质,西汉王朝的封国都是刘姓,因此只是汉统治下一个区域。
可注意联系西域都护的设立。
【结束】3.(2007年高考全国文综Ⅱ卷14题)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唐初三省的职能是( ) A.尚书省和中书省决策,门下省执行 B.中书省决策尚书省和门下省执行C.门下省决策,中书省和尚书省执行 D.中书省和门下省决策,尚书省执行【答案】D【点拨】唐朝三省的职能是中书省负责草拟和颁布皇帝的诏令,门下负责审核,尚书执行。
【结束】4.(2007年高考全国文综Ⅱ卷15题)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而曰一贯,曰无言,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
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
”他所抨击的是( ) A.先秦儒学 B.汉代经学 C.隋唐佛学 D.宋明理学【考查点】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答案】D【点拨】首先注意回忆这四种学说的主张,从“明心见性”和“空言”等词汇中可得出顾炎武抨击是宋明理学。
2007届高三文科班历史第三次模考
2006-2007学年度高三文科班历史第三次模考说明:本试卷分为第I、Ⅱ卷两部分,请将第I卷选择题的答案填入答题栏内,第Ⅱ卷可在各题后直接作答。
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
每小题2分。
共50分。
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三字经》写到:“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
”周朝最长久的制度保障是()①分封制②宗法制③礼乐制度④中央集权制度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 观察下图,图中的犁耕方式开始于A.春秋战国 B.西汉末年C.三国两晋 D.隋唐时期3、古代中国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矛盾有()①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②皇权与相权的矛盾③国家统一与分割的矛盾④汉族与少数民族的矛盾A、①③B、①②C、②④D、③④4. 徽剧与汉剧相互融合,兼收昆曲、秦腔以及其他民间曲调的唱腔、剧目和表演方式,形成了一个新剧种:A、傩戏B、元杂剧C、京剧D、粤剧5.“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
”对此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A、政治文明完全由地理环境左右B、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民主政治C、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个人主义D、强调了自然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影响6、历史有很强的延续性,古代实行的一些制度在后世能够找到其遗迹。
古代希腊城邦是民主政治的发源地,创立多种形式的民主政治。
其中为17世纪的英国所继承的是()A、定期参加召开全体成员的公民大会B、各级官员实行差额选举C、所有公民具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D、集体管理、依法行政7、公约前452-450年间,罗马共和国先后铸造十二块铜牌,详细列出民法、刑法、诉讼程序等许多方面的内容,公布于罗马广场,史称十二铜表法。
此举的历史意义在于()A、在平民要求下设立,彰显民主政治的性质B、保障平民利益,缓和了平民和贵族的矛盾C、用文字显示法律规定,是罗马法的渊源D、作为罗马的基本法,标志罗马法的成熟8、“总统先生,人们关心的是你在何种程度上不经国会批准而能采取行动,而你不必为内阁所困扰;而另一方面,我从不为议会所困扰,但我事事都得与我的内阁商量并获得内阁的支持。
【历史】2007年高考试题——文综历史部分(全国卷1)
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绝密★启用前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12.帝王谥号主要依据其生前行为而议定。
下列各项中属于谥号的是.帝王谥号主要依据其生前行为而议定。
下列各项中属于谥号的是A .秦始皇.秦始皇B .汉武帝.汉武帝C .唐太宗.唐太宗D .清康熙帝.清康熙帝 13.史学家陈寅恪在评述“武周之代李唐”的历史意义时说,此“不仅为政治之变迁,实亦社会之革命。
”此处“社会之革命”是指A .重用酷吏,实行法治.重用酷吏,实行法治B .女皇当政,任用女官.女皇当政,任用女官C .扶植庶族,抑制士族.扶植庶族,抑制士族D .移风易俗,推崇佛教.移风易俗,推崇佛教17世纪以来,中国的军队在组织、性质等方面几经转变。
回答14~17题。
14.八旗制由努尔哈赤创立,其早期特点是.八旗制由努尔哈赤创立,其早期特点是A .士兵由招募而来,保证兵源.士兵由招募而来,保证兵源B .士兵有专门军籍,世代为兵.士兵有专门军籍,世代为兵C .士兵不从事生产,专事作战.士兵不从事生产,专事作战D .兵民合一,出则为兵,入则为民.兵民合一,出则为兵,入则为民 15.清末湘军的组织形式“譬之木焉,统领如根,由根而生干、生枝、生叶,皆一气所贯通,是以口粮虽出自公款,而勇公款,而勇丁感营官丁感营官挑选之恩挑选之恩,皆若受,皆若受其私惠。
”这种军队组种军队组织形式织形式织形式A .便于国家直接控制、指挥军队.便于国家直接控制、指挥军队B .使将不专兵,妨碍军队作战.使将不专兵,妨碍军队作战C .造成兵归将有,为近代军阀所承袭.造成兵归将有,为近代军阀所承袭D .促进官兵平等,有利于提高战斗力.促进官兵平等,有利于提高战斗力 16.甲午战后,清政府开始组建新军。
新军的主要特点是.甲午战后,清政府开始组建新军。
新军的主要特点是A .仿效近代西方军制编练.仿效近代西方军制编练B .最早配备近代先进武器.最早配备近代先进武器C .大量征召有先进思想的青年.大量征召有先进思想的青年D .多以文人充任高级军官.多以文人充任高级军官17.1925年8月,广州国民政府组建国民革命军。
2007届湖北黄冈中学上学期高三年级十月月考历史试卷
2007届湖北省黄冈中学上学期高三年级十月月考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禁烟运动中林则徐主张对外商“奉法者来之,抗法者去之。
”“正经贸易者,加以优待,倘有带烟者发觉,立正刑诛。
”说明林则徐()①对外商活动注意加以区别对待②鼓励正常贸易,反对鸦片走私③主张对外开放,反对闭关锁国④坚持正义立场,讲究斗争策略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④ D.②③2.“设将来大皇帝有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
”英国获得此项特权是通过()A.《南京条约》附件B.《望厦条约》C.《天津条约》D.《南京条约》3.观察右图,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开辟为通商口岸的城市是()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4.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进程,这种作用集中表现在()①工业生产②政治体制③军事技术④文化教育A.①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5.1895年5月台湾地区绅民丘逢甲等创议成立“台湾民主国”,电奏清政府:“今之自主,为拒倭计,免其向中国饶舌;如有转机,自仍归中国。
”以上材料表明①台湾地方以抗日为名试图脱离中国统治而独立②创议成立“台湾民主国”是为抗日保台计议③台湾人民坚决反对清政府割地求和、投降卖国④台湾军民具有维护祖国领土完整的坚强意志()A.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6.有人说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继续,是对辛亥革命的“补课”,主要是指新文化运动()A.主张民主共和B.深入学习西方思想文化C.挽救民族危亡D.彻底批判封建正统思想7.下列关于中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表述,正确的是()①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程中的两个阶段②两者的根本区别在于领导阶级不同③两者的指导思想和革命前途不同④两者的革命性质和根本任务没有变化A.①②B.②④ C.①②③D.①②③④8.近代中国始终存在着“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高三文科历史月考试卷中国古代史部分2007
浦南中学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先秦、秦汉)测试卷第Ⅰ卷选择题(共35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1分,共计35分)夏商周是我国奴隶社会的三个重要的王朝,据此回答1~4题。
1.约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是社会的重大进步,其最主要的理由是()A建立了世袭制B确立了土地私有制C建立了国家D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2.商朝号称青铜时代,下列不符合当时的历史情况的一项是()A商朝青铜器已广泛使用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B商朝青铜器生产具有较高技术水平C商朝青铜器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D商朝青铜制造是手工业生产的重要部门3.从商朝晚期墓葬挖掘来看,大小墓葬中普遍随葬酒器,这一史实反映了()A商朝的农业生产比较发达B商朝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C商朝社会矛盾趋于缓和D商朝人用饮酒仪式祭祖4.《孟子·告子》载:“诸侯朝天子曰述职。
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这段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A春秋时期诸侯争霸B战国时期兼并战争C西周初年分封制D西周末年王室衰微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的社会大变革时期,据此回答5~10题。
5.下列决定春秋时期社会发展趋势的是()A铁器、牛耕用于农业生产B诸侯争霸C公田转化为私田D周王室衰微6.关于春秋时期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为春秋时期B诸侯争霸,汉族和其他各族接触频繁,民族融合增强C铁器、牛耕的使用导致了奴隶社会的瓦解D封建的生产关系产生并逐渐发展7.关于春秋争霸战争的理解,正确的有()①目的是扩大领土和财富②加速了新旧制度的更替③促进了民族的融合④加快了中国统一的步伐A①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8.战国七雄不断进行战争,而战国经济却得到发展,其根本原因是()A各诸侯国为争霸战争需要而注重生产B农民取得人身自由,地位提高C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D封建制度的确立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9.认为商鞅变法导致社会制度根本变革的最主要依据是()A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B废除分封,建立县制C废除奴隶主特权,奖励军功D抑商末,奖励耕织10.原始时代长江流域的农业与黄河流域相媲美,但自战国时期我国南北发展差距拉大,造成战国时期黄河流域经济大规模发展的主要因素是()A北方政局相对稳定B北方自然条件更加优越C铁器得到大力推广D北方劳动力资源丰富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科技文化等呈现百花齐放局面,据此回答11~15题11.下列科学技术成就,属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有()①我国最早的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②世界上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③基本确定十九年七闰的历法原则④系统说明了光影关系与球面镜成像规律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12.儒家“仁”的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是()A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B抑制统治着的暴政C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基础D奠定“非攻”主张的理论基础13.法家思想在战国时期之所以备受推崇,是因为它()①适应了当时社会政治改革的需要②符合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的趋势③有利于统治者加强对人民的控制④强调树立君主权威以加强中央集权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14.战国时期墨家曾经显赫一时,最深刻的社会根源是()A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深得人民拥护B墨子主张选贤任能深得士人支持C封建经济发展,小生产者队伍壮大D新兴地主阶级支持墨子的主张15.下列思想家,其政治主张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思想内容的有()①老子②孔子③墨子④孟子⑤韩非子A①②⑤ B ③④⑤C②④⑤D①②③④⑤秦始皇统一了中国,创立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007广东省深圳龙城高三下学期月考历史试卷
2007年广东省深圳龙城高三下学期月考历史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最佳选项,分值为3分,共25小题,总计75分。
)1.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确立了封建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中央集权指A.全国有统一的货币、度量衡B.全国有通行的统一文字C.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管理D.中央机构对地方机构实行直接有效的行政管辖2.“董仲舒是有汉一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家,……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因循守旧等等劣根性,都与之直接相关。
”(冯天谕等著《中华文化史》)这一观点A.肯定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B.肯定董仲舒的“独尊儒术”主张C.否定董仲舒的“大一统”学说D.否定董仲舒的“三纲五常”学说3.“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
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马克思语)马克思提到的“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现象最主要的原因是:A.自给自足的的农耕经济和专制统治使然B.清朝皇帝不需要任何国外的手工业物品C.中国根本没有进行工业革命的需要D.郑和下西洋这种做法没有持续下去4.南宋初的《陈旉农书》指出:“种莳之事,各有攸序。
能知时宜,不违先后之序,则相继以生成,相资以利用,种无虚日,收无虚月”。
这表明:A.适时耕种能保证农业生产计划的完成B.只有勤于稼穑才能保证比较好的收成C.南宋时期我国农业技术达到巅峰水平D.作物种植要因地制宜,灵活安排农事5.文字记录人类文明发展的足迹,是历史演进的阶梯和传承文明的火炬。
秦代竹简上的文字应是A.隶书B.楷书C.金文D.小篆6.读下图,如果把树苗比喻成民族资本主义,则“夏天”所描述的历史时期当为:A.北洋军阀统治前期时期B.国民政府统治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新中国成立之初7.魏源《道光洋舰征抚纪》中记载:“来自英吉利,洋人严禁其国人吸食……而专诱他国,以耗其财,弱其人。
北京高考2007年文综历史部分及答案
2007年文综北京有学者认为,古代游牧民族大举南下,与气候寒冷有密切关系。
读图5,完成12、13题。
图5 中国2000多年来的气温变化曲线示意图12.在图中Ⅰ期,南下进攻的民族是A.山皮B.匈奴C.突厥D.回纥13.在图中Ⅱ期,少数民族两次入主中原。
对这两次过程相同点的认识,正确的是A.北京成为全国政治中心B.结束分裂局面,实现国家统一C.实行行省制度,加强对地方统治D.接受汉族文化,推动自身进步孔子创立的儒学思想源远流长,影响广泛。
完成14、15题。
14.儒学思想在后世不断发展,下列主张哪个具有民主启蒙色彩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制天命而用之C.天人感应,君权神授D.为天下之大灾者,君而已矣15.近年在汉堡发现了一本1691年出版的《论语》英译本,该书译自法译本,法译本译自拉丁译本。
书的前言中说“这位哲学家的道德是无限辉煌的”。
对以上信息解读不准..确.的是A.当时中国政府重视对欧洲宣扬中华文化B.孔子的思想在欧洲曾经得到推崇C.该译本出现在“西学东渐”时期D.《论语》曾在欧洲以多种语言流传实业强国是近代国人的梦想和追求。
完成16、17题。
16.下列体现洋务派“求富”主张的实践活动是A.创办江南制造总局B.创办轮船招商局C.成立天津机器制造局D.设立农工商总局17.民国初期实业蓬勃发展,这一时期①民族工业发展迅速②工业体系比较完整③纺织和面粉的增长最快④张謇成为民族工商业的楷模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中国近现代史上,国共两党均曾经历由夺取政权向执掌政权转变的考验。
完成18、19题。
18.辛亥革命后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
该党赢得国会选举,但未能组阁,直接原因是A.宋教仁遇刺身亡B.《临时约法》被废止C.国民党被解散D.军阀割据混战19.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不断探索,执政能力不断提高。
这体现在①七届二中全会解决了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②北戴河会议通过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的决议③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④中国十三大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D、③④认识世界及其发展大势,有助于培养开放的世界意识。
陕西西安交大附中2007届高三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旧人教
西安交大附中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第Ⅰ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春秋战国是我国古代史上的重要社会转型期,下列哪些观点体现了这一历史特征()①公作则迟,分地则速②公室将卑,大夫皆富③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位④天不变,道亦不变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战国时期,下列的诸子百家主张中,哪一项更能体现“富民”的思想核心()A.兼爱B.非攻C.尚贤D.宽刑薄赋3.“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乃今皇帝,一家天下”这则纪功石刻说的是()A.周天子分封天下B.秦始皇统一六国C.汉武帝开拓疆土D.忽必列一定乾元4.丝绸之路从西汉的长安出台,到达塞琉西亚后又分为南北两路,进入欧洲和非洲。
“塞琉西亚”位于今天哪个国家内()A.伊朗B.伊拉克C.沙特阿拉伯D.意大利5.西汉太中大夫东方朔撰文上呈汉武帝,所用竹简需两人抬进宫,以后改变携书不便现象首先得益于发明了()A.造纸技术B.雕版印刷C.制墨技术D.活字印刷6.一位家住杭州的读书人决定到长安游历并求取功名。
他首先乘船沿大运河北上,进入长江前途经的这一段运河名为()A.永济渠B.通济渠C.江南河D.邗沟7.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到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8.有人说:“对人民来说,武则天不算是坏皇帝。
”得出的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武则天在位期间()A.社会安定、生产继续发展B.利用政权镇压大地主势力,制止土地兼并C.减轻人民负担并提高人民的政治地位D.继续加强中央集权并改国号为周9.唐代赋役制度中,具有减轻封建人身依附关系性质的是()①庸②调③徭役④两税法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④10.“檐前新叶覆残花,席上余杯对早茶”;“春泥秧稻暖,夜火焙茶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浦南中学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先秦、秦汉)测试卷第Ⅰ卷选择题(共35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1分,共计35分)夏商周是我国奴隶社会的三个重要的王朝,据此回答1~4题。
1.约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是社会的重大进步,其最主要的理由是()A建立了世袭制B确立了土地私有制C建立了国家D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2.商朝号称青铜时代,下列不符合当时的历史情况的一项是()A商朝青铜器已广泛使用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B商朝青铜器生产具有较高技术水平C商朝青铜器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D商朝青铜制造是手工业生产的重要部门3.从商朝晚期墓葬挖掘来看,大小墓葬中普遍随葬酒器,这一史实反映了()A商朝的农业生产比较发达B商朝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C商朝社会矛盾趋于缓和D商朝人用饮酒仪式祭祖4.《孟子·告子》载:“诸侯朝天子曰述职。
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这段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A春秋时期诸侯争霸B战国时期兼并战争C西周初年分封制D西周末年王室衰微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的社会大变革时期,据此回答5~10题。
5.下列决定春秋时期社会发展趋势的是()A铁器、牛耕用于农业生产B诸侯争霸C公田转化为私田D周王室衰微6.关于春秋时期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为春秋时期B诸侯争霸,汉族和其他各族接触频繁,民族融合增强C铁器、牛耕的使用导致了奴隶社会的瓦解D封建的生产关系产生并逐渐发展7.关于春秋争霸战争的理解,正确的有()①目的是扩大领土和财富②加速了新旧制度的更替③促进了民族的融合④加快了中国统一的步伐A①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8.战国七雄不断进行战争,而战国经济却得到发展,其根本原因是()A各诸侯国为争霸战争需要而注重生产B农民取得人身自由,地位提高C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D封建制度的确立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9.认为商鞅变法导致社会制度根本变革的最主要依据是()A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B废除分封,建立县制C废除奴隶主特权,奖励军功D抑商末,奖励耕织10.原始时代长江流域的农业与黄河流域相媲美,但自战国时期我国南北发展差距拉大,造成战国时期黄河流域经济大规模发展的主要因素是()A北方政局相对稳定B北方自然条件更加优越C铁器得到大力推广D北方劳动力资源丰富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科技文化等呈现百花齐放局面,据此回答11~15题11.下列科学技术成就,属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有()①我国最早的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②世界上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③基本确定十九年七闰的历法原则④系统说明了光影关系与球面镜成像规律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12.儒家“仁”的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是()A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B抑制统治着的暴政C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基础D奠定“非攻”主张的理论基础13.法家思想在战国时期之所以备受推崇,是因为它()①适应了当时社会政治改革的需要②符合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的趋势③有利于统治者加强对人民的控制④强调树立君主权威以加强中央集权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14.战国时期墨家曾经显赫一时,最深刻的社会根源是()A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深得人民拥护B墨子主张选贤任能深得士人支持C封建经济发展,小生产者队伍壮大D新兴地主阶级支持墨子的主张15.下列思想家,其政治主张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思想内容的有()①老子②孔子③墨子④孟子⑤韩非子A①②⑤ B ③④⑤C②④⑤D①②③④⑤秦始皇统一了中国,创立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回答16~19题。
16.秦统一六国的历史条件是()①各地经济联系的加强②春秋以来民族融合加强③各国人民都渴望统一④商鞅变法后秦国国力加强A①②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17.秦始皇采取的各项措施中,最能体现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本质特征的是()A推行郡县制B皇帝直接任免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各级官吏C制定法制镇压人民的反抗D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18.以下有关秦朝封建专制主义制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是我国经济政治发展的必然结果B其体现了封建主义的残暴性C对我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D是导致秦朝迅速灭亡的主要原因19.郡县制和分封制最大的不同是()A职位由朝廷任免而非世袭B直接接受朝廷命令和监督C以什伍为基层单位D以编户为基层单位在制度上,“汉承秦制”,又有所损益变化。
回答20~23题。
20.汉初政治制度与秦朝相比,最大的不同是()A中央机构B地方制度C皇帝权力D根本目的21.以下关于“察举制”的叙述,正确的是()①西汉选举人才的选官制度②该制度包括察举、皇帝征召等内容③是一种由下而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④是一种监察检举不法官员的制度A ①②B①③C②③④ D ①②③④22.“汉承秦制”体现在哪些方面()①郡县制②监察制度③察举制度④皇帝制度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23.对汉朝编户制度性质的表述正确的是()A是一种赋税制度B是一种地方行政机构C是一种行政管理制度D既是行政管理制度,又是赋税制度秦汉时期,边疆各族发展较快,各民族间的联系更加密切。
据此回答24~27题。
24.下列关于两汉与匈奴战争的表述正确的是()A两汉政府反对匈奴掠夺的反侵略战争B两汉政府反对匈奴保持边境安全的正义之举C两汉政府和匈奴争夺对西域控制权的斗争D少数民族政权与中原政权争夺统治权的斗争25.下列对西域都护的解析,最正确的是()A汉朝派驻西域的军事行政长官B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的地方行政机构C丝绸之路上保护商旅往来的军事首领D汉朝管辖西域各族政权的中央机构26.西汉和东汉在处理民族关系问题上的相同之处有()①取得反击匈奴的重大胜利②同西域各族发展友好关系③同大秦直接交往④设西域都护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27.下列有关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是尽快将西域各族纳入西汉的版图B司马迁将张骞的第一次出使西域之行称为“凿空”C使天山南北地区第一次与内地联成一体D使中原的交往空间进一步拓展秦汉时期,对外交往频繁,传播了中国古代先进文明。
据此回答28~31题。
28.汉朝时中外交往频繁,主要表现在()①张骞通西域②甘英出使大秦③倭奴国王遣使来汉④安敦王朝遣使来汉A①②③④B①②④ C ②③④D①③④29.下列内容属于西汉与西亚、欧洲通商关系发展起来的主要条件的是()①西汉丝织业发展②张骞沟通了西汉与西域的关系③西域都护的设置④甘英对西域地理和风俗人情的了解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②③30.下列关于秦汉与朝鲜、日本、越南的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中国的铜镜、漆器等工艺品输往朝鲜B“倭奴国奉贡朝贺……光武赐以印绶”C中国的铁犁牛耕技术在日本推广D朝鲜辰韩“嫁娶以礼”,语言、称谓与秦相似31.西汉时,中外交往的情况包括()①与西亚的通商关系开始发展起来②佛教开始传入中原地区③中国的造纸技术传入日本④政府与欧洲国家直接友好往来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秦汉是我国古代文化的大发展时期,既是先秦文化成就的总结和升华,又为后世封建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据此回答32~35题。
32.张衡发明的地动仪,其功能是()A测定航行方向B测定地震方位C演示天象D预测地震方位33.下列秦汉时期的科技成就居世界第一的是()①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②太初历③地动仪④麻沸散⑤纸的发明⑥《神农本草经》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D②③④⑤34.下列科技成就中,影响人类文明进程最深刻的是()A张衡发明地动仪B蔡伦改进造纸术C华佗发明麻沸散D西汉纪录太阳黑子35.秦汉时期,科技文化迅速发展的原因有()①国家的大一统②生产的发展③民族联系的加强④中外互相交流的影响⑤留学人员的作用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②③④⑤D①②③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5分)36.阅读下列材料:(10分)材料一“汉兴之初,海内新定……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割裂疆土,立二等之爵。
……然诸侯原本以大,末流滥以致溢,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国。
”—――《汉书·诸侯王表序》材料二(晁错)说上曰:“昔高帝初定天下,昆弟少,诸子弱,大封同姓……今削之亦反,不削之以反。
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反迟,祸大。
”―――《史记·吴王刘濞列传》材料三偃说上曰:“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
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必稍自弱矣。
”―――《汉书·主父偃传》材料四“至此以来……诸侯惟德衣食租税,不与政事。
至哀平之际,皆继体苗裔,亲属疏远,生子帷墙之中,不为士民所尊,势与富室无异。
”―――《汉书·诸侯王表序》请回答:(1)据材料一、材料二回答,汉初分封王国的原因是什么?后来为何又要解决王国问题?(4分)(2)材料二、材料三所提的解决办法有所不同?(4分)(3)材料三提出的办法名为推恩,其实际目的是什么?(2分)(4)材料四说明了什么问题?(2分)37.阅读下列材料:(10分)材料一战国后期,诸子已开始尝试以自己的学说统一思想。
……《吕氏春秋·不二》篇宣称:“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
”“古一则治,异则乱。
一则安,异则危。
”思想大一统被提到了十分醒目的位置。
―――张岱年、方克位主编《中国文化概论》材料二(李斯上奏,建议秦始皇采取强硬措施)“非秦纪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
所不去者,医乐卜筮种树之书。
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
”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下焚书之命,行偶语之刑”,从而造成了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次空前浩劫。
战国时期蓬蓬勃勃的自由学术空气被窒息,广袤的思想原野上,万马齐喑。
―――张岱年、方克位主编《中国文化史概论》材料三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说“今师异道,人异议,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请回答:(1)三则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思想界怎样的发展趋势?原因何在?(3分)(2)材料表明,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自战国到西汉先后进行了哪些努力?(3分)(3)如何评价秦汉时期的这种努力?(4分)38.阅读材料:(15分)材料一高帝(汉高祖)自将兵往击之……冒顿纵精兵三十余万骑围高帝于白帝,七日……冒顿遂引兵去。
汉亦引兵罢,使刘敬结合亲之约。
……奉宗室女翁主(汉代储王之女称翁主)为单于阏氏,岁奉匈奴絮缯酒食物各有数,约为兄弟以和亲,冒顿乃少止。
―――《汉书》卷94材料二至孝文(汉文帝)即位,复修和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