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5《杜甫诗三首》(第2课时)ppt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杜甫诗三首》ppt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杜甫诗三首》ppt课件
时间:晚上 地点:老妇人家里(百姓) 事件:官吏抓壮丁。 2、文中主要人物是谁? 老妇人和官吏。 3、为什么是“捉人”还是“夜晚”? 夜晚老百姓都在家里,白天躲避战乱和抓丁。 4、最终抓到人没有? 抓走了老妇人,到河阳军中做饭。
5、这两个人物出场各自态度反应如何?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作者介绍 字词提示 课文分析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释义
国都在沦陷后已经变得残破不堪,然而山河依旧;春天降 临到长安城,然而眼前却是乱草丛生。

赏析
虽是写景,却痛切地传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释义
1 、诗人因感时恨别,见花而落泪,听到鸟鸣而感到惊心。 2 、花因感伤时局而流泪,鸟因家人别离而惊心。(拟人)
主题思想 相关图片
请思考并回答
6、思考妇人交代的几层意思?
三层:战争惨烈;家境困难;自请服役。
7、自请服役时老妇人心理真实想法是什么?
自请服役也暗示掩护老翁和儿媳的心理。
8、有人读完文章说显然老妇人致辞的三层意思是 一口气表达出来的,你怎么认为?
不是,是官吏再三逼迫的 9、如果用文中一句话概括全如何?齐鲁青未了。

释义
你想知道泰山是个什么样子吗?请看,它那苍翠的山色掩 映着辽阔无比的齐鲁大平原。

“望”的角度
远望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分晓。

释义:见课本
“望”的角度: 近望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释义:
远望层云叠起,不禁心胸坦荡,目送归鸟入巢,眼眶几乎 都要睁裂。
自请服役时老妇人心里真实想法是什么? 自请服役暗示掩护老翁和儿媳的心理。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25 《杜甫诗三首》 课件 (共28张PPT)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25 《杜甫诗三首》 课件 (共28张PPT)

第二部分:写差使的凶横残暴和老妪的痛苦情状。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第三部分:写老妪致词。
(悲惨遭遇 )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别茂盛。 (忧国忧民 )
感时恨别,见花而落泪,听到鸟鸣 而感到惊心 。
(移情于物,感时伤世 )
烽火连三月, 战乱持续了很长时间了,家里已久 无音讯,家信可以抵得上万两黄金
家书抵万金。 那么宝贵。 (思念家人 )
白首搔更短, 由于忧伤烦恼,头上的白发越搔越
短,简直连簪子也插不上了。
浑欲不胜簪。
(叹息衰老 )
8、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 就都不能在他的身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在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下午12时 35分5秒下午12时35分12:35:0521.11.16
岱宗夫如何? 你想知道泰山是什么样子的吗?从
他是谁?
他是唐代最伟大的现 实主义诗人 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 的年代 他的诗多沉郁顿挫
后人尊称他为“诗圣” 他的诗反映了当时的现 实,故被誉为“诗史”
杜甫,字子美,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的诗作今存1400多首,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唐王 朝由盛而衰这转折过程中的种种社会现象,反映了 人民的疾苦,谴责了统治阶级的残暴,揭示了尖锐 的社会矛盾,被誉为“诗史”。又由于他能忧国忧
第四部分:照应开头,暗示老妪已被差使 抓走。
整体把握
1 诗中哪些句子暗示老妇人已经被捉走? 2 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25《杜甫诗三首》杜甫诗三首课件 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25《杜甫诗三首》杜甫诗三首课件 新人教版

第二部分(五、六句):写差使的凶横残暴和老妪的痛苦情状。
第三部分(第三段):写老妪致词。 第四部分(后四句):尾声,暗示老妪已被差使抓走。
《望岳》: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 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抒发了诗人早 年的远大抱负。 《春望》:表达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 己的感情。 《石壕史》:反映了诗人思想上的矛盾: 他歌颂石壕老妇勇于承担苦难的精神, 又写出了老妇一家的悲惨遭遇,表现了 他为战争给人民带来巨大灾难而深感悲 痛。
答:“可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一联一般有两种解释: (1)诗人因感时恨别,见花而落泪,听到鸟鸣而感到惊心;
(2)以花、鸟拟人,花感时而落泪,鸟恨别而惊心。你赞成哪一种解释?理 由是什么?
答:“这是一道开放题,设题目的是使同学们进入诗中境界。只要言之成理即 可。
3、《望岳》中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试对此做具 体解释。
泰山的形象怎麼樣呢?從齊到魯都望不盡 它青青的山色。大自然把所有的神奇和靈秀都 集中在泰山,山南山北的明暗由高拔的岱宗分 割。遙望層雲在 山中迴蕩, 心胸也為 之豁然開朗。 睜目凝 視山鳥歸飛, 目光 一直隨之入山。 這 時想到總有一天 將要 登上極頂,那時 將會看到眾山卑下,盡在眼底,也就更懂得孔 子所說「登泰山而小天下」的道理了。
答:“设题目的是通过对“望”的角度的分析,初步探知诗的大意。从诗句大 意进行分析。
二、把《石壕史》改写成一篇记叙文或一幕 短剧。 [提示]石壕史和老妇人是诗中的主要人 物,要善于运用想象来刻画他们各自的动作、 语言和神态;还要补充一些事实上已经发生 却被诗人隐去的故事情节。 答:“设题目的是通过实践活动进一步了解 这首诗的思想内容,并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关键是要合理的补充某些情节或细节,从而 鲜明的再现原作的思想内容。

【初中语文】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5《杜甫诗三首》教学ppt课件

【初中语文】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5《杜甫诗三首》教学ppt课件

讲授新课
小结 《春望》写于诗人逃离长安前一个月,它集中地表 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感人至深。诗的 前四句写都城败象,饱含感叹;后四句写心念亲人境况, 充溢离情。前四句,都统在“望”字中。诗人俯仰瞻视, 视线由近而远,又由远而近,视野从城到山河,再由满 城到花鸟。感情则由隐而显,由弱而强,步步推进。在 景与情的变化中,仿佛可见诗人由翘首望景,逐步地转 入了低头沉思,自然地过渡到后半部分——想望亲人。 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
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
山之高。
讲授新课
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 象。前句虚写,泰山的美一言难尽,不如写造物主对其情 有独钟。后句实写,“割”字用得好,突出了泰山遮天蔽 日的形象
讲授新课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这两句是写细望。表达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最后两句,写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
是其誓言,也是诗人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可见其不 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讲授新课
望春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写作背景:天宝十四载(755)十一月,诗人赴奉先(今陕西蒲城) 探亲,未几,安禄山发动叛乱。次年五月,贼破潼关,诗人被迫 北上避难。七月,肃宗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诗人闻讯后前 往投奔,不料中途为贼兵所俘,被押至长安;因他官卑职小,未 被囚禁。第二年四月,他乘隙逃离长安,历尽千心万苦,终于到 达了当时朝廷的所在地—凤翔县。
讲授新课
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讲授新课
岳望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5单元25《杜甫诗三首》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5单元25《杜甫诗三首》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5《杜甫诗三首》【教学目标】1.领会诗歌的丰富内涵和精美语言。

2. 积累一些文言词语和诗歌的修辞方式,提高对诗歌艺术的审美能力。

3.充分理解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感受作者人格的伟大。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每首诗的内容和思想感情。

难点:把握诗歌中的景与情、事与情,领悟融情于景的表现手法,感悟诗歌的意境。

【教学过程】一、导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一千古名句大家都早就听过,甚至有的同学经常用它来喻指自己的远大抱负。

那么,你知道它是谁的诗句吗?作者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之下写出如此满怀豪情的诗句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杜甫早期的代表作品一--《望岳》。

二、简介作者与写作背景1. 杜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后人称他杜少陵。

唐肃宗时官至左拾遗。

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

晚年离开四川漂泊两湖,在湖南病逝。

作品有《杜工部集》。

他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为我们留下了l 400多首诗歌。

这些诗篇像一面镜子,广泛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真实历史面貌。

自唐以来。

他的诗歌即被公认为“诗史”,他本人也被看做一代诗宗,被尊为“诗圣”。

2. 这首诗是杜甫早期的作品。

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年轻的诗人离开了长安,到兖州(今属山东)去省亲——其父杜闲当时任兖州司马。

此后大约--N年内,他一直在山东、河北一带漫游,结交了不少朋友。

这首诗就是这期间写的。

3. 文体常识律诗一般分为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颔联颈联一般要求对仗。

《望岳》阅读赏析(一)朗读诗歌,理解内容1. 自读课文,找出重点词语,正音。

岱宗夫如何()决眦入归鸟()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110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1)造化钟神秀(2)阴阳割昏晓(3)会当凌绝顶(4)浑欲不胜簪(5)荡胸生曾云3. 多种形式地朗读。

(1) 学生自读,初步感受诗歌节奏。

(2) 教师范读,学生听读,要求听准字音,把握五言古诗的诵读节奏。

(3 )同位互读,相互点评。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杜甫诗三首》(共99张PPT)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杜甫诗三首》(共99张PPT)

沉郁顿挫
• 沉郁:思想内容。
“沉”即“深”——深刻、深广、深厚 “郁”即“积”——真实、凝重、含蓄
• 顿挫:艺术形式。
字面上指遣词用句的停顿转折。 情感的千回百折、 节奏的徐疾相间、 音调的抑扬顿挫、
旋律的跌宕起落
三 由于安史之乱,杜甫携家和人民 一道受冻挨饿,避难流亡,卷进了生 战 活的底层。在沦陷区,山河破碎之感 乱 甚深。灾难的时代,震撼着诗人的心 灵,使他写出了《春望》《北征》和 流 “三吏”(《新安吏》《石壕吏》 离 《潼关吏》)、“三别”(《新婚别》 《垂老别》《无家别》)等具有高度 时 人民性和爱国思想的不朽诗篇,并达 期 到了现实主义的高峰。
(一)读书和壮游时期
(二)长安十年时期
(三)战乱流离时期 (四)漂泊西南时期
一 读 书 壮 游 时 期
杜甫七岁即能诗文,十五时在 文坛初露头角。“读书破万卷,下 笔如有神”,“为人性癖耽佳句, 语不惊人死不休”,正是他刻苦学 习自述。二十岁后, 他开始漫游生 活,南游吴越,北游齐赵,饱览了 祖国壮丽的河山,开阔了他的视野 和心胸,并在洛阳和李白结为肝胆 相照的朋友。这个时期的创作,表 现了他青年时期的气概和抱负。如: 《望岳》。
悬念。 地域广阔 的特点。 次句作答,总写泰山__________


齐鲁青未了

联: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钟:聚集。
造化:指天地、大自然。
阴阳:阴指山北,阳指山南。 割:分割。
翻译:大自然聚集成神奇秀丽的景色,山南 山北晚上早晨都不同。 虚 实 结 合
虚写 ,写出了泰山_______________ 神奇秀丽 三句______ 的 特点 夸张 山势之高峻 实写 ,用了______ 四句______ 的修辞,写泰山___________。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杜甫诗三首(第2课时)课件 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杜甫诗三首(第2课时)课件 新人教版
第三页,共31页。
资料卡片二:“开元(Kāiyuán)盛世”与
“安史之乱”
• “开元盛世”

开元(公元713—741年)是唐玄宗李隆
基统治前期的年号。从太宗李世民贞观初年
到开元末年,经过一百多年的积累,唐朝出
现(chūxiàn)了全面繁荣的景象,历史上叫做
“开元盛世”。

《望岳》就写于这个时期。此时诗人年
你赞成(zànchéng)哪一种解释?理由是 什么?
第十二页,共31页。
资料(zīliào)卡片三:《望岳》、《春望》 译诗
望岳 你想知道(zhī dào)泰山是什么样子吗?它那 苍翠的山色掩映着辽阔无边的齐鲁大地。大自 然将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那山北山南一边 暗一边明,判若黄昏和晨晓。看峰峦层云迭起 让我心胸摇荡,睁裂双眼目送那渐入山林的点 点归鸟。终要有一天我登上那绝顶,放眼望去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你想知道泰山是什么样子(yàng zi)吗?它那苍翠的山
色掩映着辽阔无边的齐鲁大地。(远望所见)
指的是泰山山脉,它在山东中部,从东平湖 东岸一直延伸到淄博市南,长约两百公里。诗末 的“绝顶(juédǐng)”才是指泰山的主峰玉皇顶。
第七页,共31页。
造化钟神秀,阴阳(yīn yánɡ)割昏晓—— 大自然神奇秀丽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色都集中在它那里,泰山之
石壕村这户人家,留下(liú xià)的老翁 、儿媳、幼孙三人以及老妪的命运将 会怎样呢?
石壕吏: 态度蛮横,如狼似虎,奸诈(jiānzhà) 刁蛮。
老妪 危急之下挺身而出,勇于承担苦难 (lǎoyù) 以保全家中仅存的三人。 : 《家和万事兴》
第二十七页,共31页。
诗人虽然没有一个字的评论,但是他的 情感(qínggǎn)倾向全表现在字里行间。请你 结合诗句谈一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少的语句表达非常丰富 的内容呢? 2.为什么诗人要用“藏问于答、明暗结合”的手法 呢?直接写官差是怎样抓人的、怎样逼问的,不是 更能反映官差的凶暴、从而更突出老百姓的痛苦吗? 诗人又为什么不这样写呢? 3.全诗是通过什么展开情节的?你从诗歌中感受到 什么?
明确:
布置作业
1.想象并补写:老妪和她的儿子如果不死,战场归 来看到的石壕村会是怎样的情景? 2.背诵默写全诗。
板书设计
石壕吏 有 吏 夜 捉 人 ┃ 虚实相生 ┃ 暴 苦 杜甫------忧国忧民 以小见大
1.本诗在艺术表现手法上运用了“藏问于答、明暗 结合”,如“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概括 了双方的矛盾,但并没复写吏的蛮横凶暴,而是 从老妇的致词中暗示出来。 2.诗人看到安史之乱给百姓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内心 是痛苦的,但他毕竟身受封建正统思想影响,认 为唐朝统治者平息那场战争是正义的。他既同情 百姓又觉得唐朝政府“捉”人没错,可以说作者 的心情是极其矛盾的,而造成这一切的罪魁祸首 是战争。
明确:
3.主要人物:老妪、石壕吏。过对话描写描写展开 情节。全诗内容的核心: 一家人的悲惨遭遇。 在普通的七口之家中三男戍,二男死,孙方乳, 媳无裙,翁逾墙,妪夜往。父子、兄弟、祖孙、 婆媳,无一不受到残酷战争的迫害。安史之乱给 人民带来的痛苦在诗中得到了清晰的展现。
课堂小结
人民的痛苦,国家的危亡,诗人的情感煎熬,这 一切都是战争“惹得祸”。时至今日,在我们生活 的这个世界里,还有许多的战争正在继续着。然 而”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战争带给人们的永 远都是灾难!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让我们 珍惜和平,让石壕吏的故事不再重演!
一、初读诗歌
1.朗读这首诗,注意读准读音、把握节奏和重音、 读出感情。 2.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可以男女生对读,也 可以小组合读,也可以选择一部分读。 3.播放录音朗读。听完朗读请学生给故事另取一个 题目并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二、品读赏析
1.用原文中的一句诗来概括一下。 (有吏夜捉人) 2.请以“从“▁▁▁”(字、词、诗句)中, 我读出了(官吏、老妇、作者)的▁▁▁▁。” 的方式走进文本,品读诗文。
第二十五课
杜甫诗三首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诵、背诵这首诗。 2.体味诗歌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学习“藏问于答、明暗结合”的表现手法。
新课导入
战争意味着城市毁灭,战争着意味田园荒芜, 战争意味着百姓无家可归,战争意味着人民妻离 子散……一代诗圣杜甫对战争的罪恶有深切的体 会,在唐王朝长达8年之久的安史之乱中,诗人杜 甫亲见差吏将老人、少年、结婚才一天的青年统 统抓去当兵,心情沉痛激愤,创作出了著名的组 诗《三吏》《三别》。
明确:
1.我认为官吏是一个凶狠的人,因为“有吏夜捉人” 中的“夜”字表明了是黑夜突袭,老百姓没有防
备,可以抓到人,说明了官吏的凶狠。
2.从“有吏夜捉人”中我读出官吏是残暴的人,
“捉”字带有强制性,有暴力倾向。
3.从“吏呼一何怒”中,我读出官吏的蛮横,“怒” 表明怒气冲冲。
明确:
从“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中,我读出作者 的无奈。因为“幽咽”表明作者整夜未眠。作者 的心在哽咽,为这一家人的遭遇而哽咽,为所有 遭受战乱之苦的百姓而哽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