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数学活动 积累数学经验
小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方法5篇
小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方法5篇第1篇示例:小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的方法数学是一门抽象而又具有逻辑性的学科,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数学并不容易。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小学生需要培养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以便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下面就是一些小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方法,希望对家长和小学生本身有所帮助。
1. 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数学是建立在基础知识之上的学科,所以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一定要重视基础知识的巩固。
加减法、乘除法、算术题等基础知识是学习数学的基石,只有把这些基础知识学扎实了,后面的数学内容才能更好地掌握。
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大量的练习巩固基础知识,让小学生熟练掌握基础算术。
2. 多做数学题熟能生巧,这句话在学习数学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一定要多做数学题,通过在做题的过程中不断地思考和总结,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家长和老师可以为小学生准备一些不同难度的数学题,让他们逐渐提高解题能力。
3. 运用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来学习数学数学是一个抽象的学科,但是它又离不开现实生活。
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可以通过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来学习数学,比如通过购物、做饭、测量等活动来巩固数学知识。
这样可以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4.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习数学是非常重要的。
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一定要养成认真、细心、耐心的学习态度,不能急躁,要有耐心,久久为功。
家长和老师也要在日常生活中为小学生树立榜样,培养他们勤奋、坚韧的学习态度。
5. 注重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数学是一门具有严密逻辑的学科,所以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一定要注重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在解题时,要注意推理、分析问题,找出问题的关键点,并逐步解决问题。
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一些逻辑思维游戏来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6. 培养合作和竞争意识合作和竞争都是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和竞赛的方式来巩固数学知识,这样可以让他们在合作中学习,同时在竞争中取得进步。
小学数学_合理优化时间《沏茶问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数学广角—沏茶问题》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104页例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对生活优化问题的合作探究,感悟合理、快捷解决问题的方法,渗透数学优化思想。
过程与方法:初步感受统筹思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尝试用统筹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会通过合理安排,可以节省时间,提高效率,逐渐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良好意识,教学难点: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学会合理安排生活、学习中的事情。
教具、学具准备:六张沏茶工序卡纸片(若干套)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情景导入课前给学生讲述早晨老师起床后要做的几件事,通过学生分析,认识到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
引出课题(板书课题)二、活动体验,设计方案1、自学例1思考下面问题(1)沏茶需要哪些工序,分别需要多长时间?(2)沏茶的工序这么多,哪些事情要先做?再做什么事情?最后做什么事情?(3)提出问题:其余的几件事情应该怎样安排才能让客人尽快和上茶?2、设计方案(1)在小组内拿出信封里的程序卡片摆一摆,设计出一种尽快让客人喝上茶的方案,并计算出整个过程一共用了多少时间。
(2)教师巡视指导,收集学生的设计方案。
(3)展示各小组的设计方案请学生用工序卡纸片在黑板上摆一摆,教师板书每种方案和时间。
(4)引导学生从多种方案中选择合理、快捷的方案。
(5)添画箭头,完成流程图。
(6)小结:做一件事情,在考虑好先后顺序的基础上,用同时来做几件事的方法,可以缩短时间,提高效率。
最后还要检查一下看是否全面完成了。
(7)对比两种方法节省了多长时间?三、深化理解,巩固拓展1、巩固练习最近天气变化无常,小红感冒了。
小红吃药需要做哪些事情呢?过渡语:刚才经过我们认真学习和思考用合理安排时间的方法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一部分事情。
想一想:小红应该怎样合理安排以上事情,尽快将药吃了?2、总结:生活中,学习中可以采用同时做几件事情的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合理安排时间。
小学四年级教案数学上册5篇
小学四年级教案数学上册5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四年级教案数学上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四年级教案数学上册1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2页例3、例4及相关内容。
二、教学目标1、在操作试验活动中经历探索发现“三角形边的关系”的过程,知道三角形边的关系。
2、借助剪一剪、拼一拼、移一移等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
3、渗透建模思想,体验数据分析、数形结合方法在探究过程中的作用。
三、教学重点理解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四、教学难点理解两条线段的和等于第三条线段时不能围成三角形,理解“任意”二字的含义。
五、教具准备“几何画板”制作的教学课件,三角形的每条边可以根据学生生成的数据输入显现,展示围的过程。
六、学具准备透明彩色喷墨胶片打印线段。
七、教学过程环节预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再现三角形模型——强化对三角形的认识1、谈话导入,复习三角形概念。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三角形,谁来说说什么是三角形?2、操作试验,感受三条线段怎样围成三角形,懂得围成三角形的关键是任意两条线段的端点两两相接。
(实物投影:三张印有线段的胶片,胶片的边沿相连。
)师:看屏幕,现在这样围成三角形了吗?教师:谁来围一围?(请一名学生在实物投影上操作,其他同学观察,评价。
)教师:刚才的没围成三角形,现在就围成了,围成三角形的关键是什么?学生回答学生观察学生操作,评价学生讨论并回答先让学生说说什么是三角形,调出学生的原有认知,通过实物投影上三条线段围的变化,一方面帮助学生重现三角形的模型,强化对“每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的认识,潜移默化地指导了围的方法。
为后边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拆解三角形模型——制造冲突,引发思考1、拆解师:如果从三条线段中拿走一条,剩下的可能是哪两条?(板书:11、6和11、11)2、讨论师:用这两条线段能直接围成三角形吗?能想办法变成三条线段吗?师:变成三条线段了,就能围成三角形吗?(板书:能?不能)学生动手,观察并总结回答在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认识中,想象得到的都是能围成三角形的三条线段,头脑中也有大量这样的生活原型和抽象的三角形模型。
加法交换律教案
加法交换律教案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加法交换律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加法交换律教案1教学内容: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教学目标:1.经历教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探索过程,会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培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2.通过列举生活实例解释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过程,认识运算律丰富的现实背景,了解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用途,发现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经历观察、归纳、猜想、验证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渗透归纳猜想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难点:归纳猜想的数学思想方法渗透。
教学过程:一、导入阶段:出示主题图,向学生介绍“爱心助学大行动”,某商店为帮助贫困山区学生特别举行义卖活动把营业额全部献给希望小学。
看,小胖和小亚也来帮忙了。
问: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二、探究阶段:1.投影演示:(果汁)师:小亚和小胖各有多少罐果汁?合起来桌上有几罐果汁?谁能列式计算?师:谁能说出两道加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提问:仔细观察一下,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是两个加数分别是8和18,和都是26,而不同处只是两个加数的位置不同)师:因为8+18=2618+8=26所以8+18=18+8师:有谁能模仿这道题目的形式举出类似的例子?同桌两组相互交流。
(1)根据我们举的例子你发现了什么?(小组交流)提示:这些例子都是几个数相加?两者之间发生了什么变化?结果怎样?归纳: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
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2)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交换律(启发学生用符号或字母)例:◆+●=●+◆甲数+乙数=乙数+甲数a+b=b+a这里的a、b可以是哪些数?加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a+b=b+a(3)竖式计算74+641师:运用加法交换律,我们还可以验算加法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基本数学活动经验的类型
基本数学活动经验的类型
数学活动经验是指在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活动中积累起来的。
在数学教育中,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具有隐性的特征。
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依靠丰富多样的数学活动的支撑。
根据数学知识的不同,数学活动经验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数与代数的活动经验:包括经历数与代数的抽象、运算与建模等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 图形与几何的活动经验:包括经历图形的抽象、分类、性质探讨、运动、位置确定等过程,掌握图形与几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3. 统计与概率的活动经验:包括经历在实际问题中收集和处理数据、利用数据分析问题、获取信息的过程,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4. 综合实践活动的经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积累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等解决简单问题的数学活动经验。
数学活动经验的获取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精心设计,结合学生相应的数学知识学习而设计观察、试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抽象概括、数据搜集与处理、问题反思与建构等不同类型的活动,帮助学生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树叶中的比”教学实践与思考
"树叶中的比"教学实践与思考教学内容:"树叶中的比"教学实践与思考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66-67页综合与实践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观察、测量、计算、比较、分析等活动,初步发现虽然树叶的大小各不相同,但同一种树的树叶长和宽的比值都比较接近某个确定的数值。
2、经历收集数据、计算比较、合作交流等实践活动,感受收集数据的作用,体验数据的随机性,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3、进一步体会现实生活中存在“比”,感受数学活动的意义及价值,增强学生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探索并发现树叶中长与宽比的特点。
教学难点:发现树叶长宽比值存在的规律。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认识树叶,6人小组采集不同的树叶(校园中的树叶:香樟、广玉兰、杨梅、柳树、桑树银杏、桂花、杨梅等),每人收集1片树叶。
教师收集测量并得出每种树叶长与宽的比。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情境导入:你知道这是什么季节的风景?你从哪里看出来的?正如一个成语所说:一叶知秋。
瞧,这是浓绿的香樟,这是猩红的枫叶,五彩缤纷、绚丽多姿的树叶不仅给我们带来了清新的空气,也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
今天,我们的学习就从身边的树叶开始。
板书:树叶2、认识树叶:老师这也搜集了一些秋天的树叶。
(课件一一出示)认识它们吗?把你认识的树叶介绍给大家。
3、观察树叶: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大小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不同……4、提出问题:如果咱们用数学的眼光来研究树叶,你觉得可以研究些什么呢?一年级的时候,咱们研究过树叶的分类。
三年级时,咱们研究过树叶的周长,这段绳子的长就是这片树叶的周长,当然还可以用其他方法去测量。
三年级,咱们还研究过树叶中的对称现象。
五年级时,咱们讨论过树叶的面积,可以用统一的方格来测量。
到了六年级,咱们可以研究些什么呢?(板书:树叶中的比)我们研究树叶中谁和谁的比呢?对了,看看树叶的形状与树叶中的长和宽比到底存在什么样的关系?你们觉得研究树叶中的比,之前该做哪些工作呢?测量树叶的长和宽、计算比值、最后再比较树叶的形状。
一年级数学教研活动记录
一年级数学教研活动记录
活动概述
本次一年级数学教研活动旨在探讨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研究兴趣和成绩,并分享教学经验和有效的教学方法。
活动内容
1. 分享教学经验和案例
- 教师A分享了在教授算术加法时的有效教学方法,包括使用教具和游戏化教学的实践经验。
- 教师B分享了一种帮助学生理解数列规律的教学方法,通过图表和模式等方式引发学生思考。
2. 研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难点和问题
- 与会老师们纷纷提出了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如如何激发学生研究的兴趣,如何提高课堂参与度等。
- 大家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并共同寻找解决方案。
3. 制定教学改进计划
- 鉴于参与教师们的研讨和讨论,制定了一系列教学改进计划,包括提供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创建良好的研究环境,以及积极引导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等。
4. 共享教学资源
- 教师们共享了他们制作的教学课件、试卷和参考资料等,以
便其他老师在教学中可以借鉴和使用。
活动总结
本次一年级数学教研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教师们分享了在
数学教学中的宝贵经验和教学方法,大家共同解决了一些教学难题,并制定了教学改进计划。
相信通过这次活动,教师们能够在今后的
教学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同时也提高了一年级学生的数学研究兴趣。
参考资料
提供相关教学资源和资料,请查看附件。
SJ苏教版 三年级数学 上册(教学设计 教案与教学反思)第四单元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全单元分课时)
第四单元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第1课时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地口算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并体验计算的多样性。
2.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推理和估算能力。
3.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口算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算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突出口算的思路和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计算:1. 40÷5=(),读作:()。
被除数是( ),除数是(),商是()。
2.24÷3= 45÷9= 72÷8=56÷8= 12÷4= 36÷9=选择其中1—2题请学生说说是怎么算的?展示学生的预习作业,批改,结合24÷3= 说说口算方法。
3.小熊猫挖了12个竹笋,想把这些竹笋平均送给邻居的王奶奶和它的三个小伙伴。
每人送给几个?二、自学例1。
(15分钟左右)1.出示:教材例1情境图。
导入: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围绕导学单进行自主学习。
明确例1中的数学信息及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2.自学。
导学单(时间:5分钟)(1)根据所求的问题列出算式,估算结果。
(2)用小棒分一分。
(3)尝试用语言表达解答思路。
(你遇到什么问题?)(4)对照书本第48页例1的口算方法,你用的是哪一种?在学生自学时,教师巡视,收集学生口式计算的多种情况并请学生交流。
导学要点:结合学生回答,借助小棒演示算理。
重点说清60支铅笔分的时候,60是6个十,六捆小棒平均分三份。
3.小组交流。
交流内容:(1)同桌口算的方法。
(2)在用口算计算时遇到什么问题?你怎么解决的?(3)说说你是怎样想的?针对学生的错例,提醒学生需要注意的地方。
4.试一试 600÷3=思路表述清楚:(1)想乘法(2)6个百除以3,得2个百,是200(3)类比推理5、自学例2。
根据题意写出算式 120÷3=分析学生在自学中出现的各种情况,给予适当点评。
2024小学数学新教材:一上《在教室里玩一玩》教学设计
课题:在教室里玩一玩【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上册P8—9《在教室里玩一玩》【教材分析】《在教室里玩一玩》是一年级上册数学游戏第四课时的教学内容,“在教室里玩一玩”教材分别呈现了4个游戏,按指令做、萝卜蹲、抢椅子、图形拼组。
通过游戏活动唤起学生关于方位、序数、一一对应、图形等的数学经验。
按指令做是两人游戏活动,一人说出要求,另一人按照要求做动作。
第一组学生是“我说你做”,第二组学生是“正话反做”,难度更大,对思维要求较高。
左右教学难度较大,通过指令游戏再次进行巩固。
萝卜蹲做这个游戏需要关注两方面的数学信息:一是指令者的左、右,二是排在第几个。
通过游戏唤起学生关于方位和序数的数学经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有利于后续的数学学习。
“抢椅子”的游戏活动,参与游戏的人数比椅子数量多 1 ,会有人坐不到椅子。
教材呈现对话“为什么有人没坐到椅子?”意在引发学生思考并发现坐在椅子上的人和椅子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为后续正式学习 10 以内数的抽象过程做好铺垫。
图形的拼组活动,包括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两部分。
活动过程中初步感知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引导学生在拼搭立体图形时要关注立体图形的表象。
通过将所用的各类图形进行分类和整理,培养学生分类整理的意识。
在用平面图形拼图案时,教材通过对话示例,同时唤起学生关于加法的经验。
【学情分析】一年级刚入学的学生还保留着不少学前儿童的特点,我们要顺应儿童的发展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延续幼儿园的学习方式,以游戏活动的形式,在游戏的过程中指导他们适应新环境,适应新的学习方式。
幼儿园期间,学生初步感知数、量及数量关系,感知形状和空间关系,还能发现生活中许多问题都可以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
《在教室里玩一玩》的游戏活动帮助学生唤醒已有的数学知识和数学经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开启小学数学的学习之旅。
【设计理念】2022年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游戏分享的主题活动,学生要在具体的情境中,回顾自己在学前阶段经历的数学学习相关的活动,唤起数学学习感性认识和学习经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尝试运用与数学学习相关的词语,逐步养成数学的良好习惯。
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积累数学思维活动经验
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积累数学思维活动经验摘要: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注意使学生在获得间接经验的同时也能够有机会获得直接经验,即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促使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不断提高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教师应深刻理解教材,使之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主动地开展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并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关键词:动手实践;有效思考;数学活动经验数学活动是数学学习的重要载体,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
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就是一个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数学活动在数学学习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数学活动必须具有明确的数学目标。
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准,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是学生不断体验各种数学活动过程的结果,需要在做的过程和思考的过程中逐步积累。
操作过程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手段不是数学学习的根本目的。
通过数学操作活动引发有效的思维活动才是数学学习的根本目的。
数学思维活动经验的积累,是数学教学的根本目标。
为引发有效思考而设计教学,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思维活动经验,使学生遇到数学问题时懂得思考,根据已有的思维经验,通过操作、迁移等方法和手段分析并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能力。
这是数学教学的根本目标。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注意使学生在获得间接经验的同时也能够有机会获得直接经验,即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促使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不断提高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三年级数学经验交流发言稿
三年级数学经验交流发言稿三年级数学经验交流发言稿1小学数学教学中常只重算法,忽视数概念的掌握和算理的理解。
因而只能机械地应用学过的东西,或简单地模仿做过的例题,不能在变化了的情况下迁移;或者只知道一些定义,而不能全面掌握属于这一概念的东西。
例如,学生能说出什么是圆的半径,但在作图或解题时又常常只能举出垂直方向上的半径,不能反转过来解决逆向问题,没有纳入到一般的范畴或嵌入数概念体系的认知结构中。
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仅要重视算法和演算过程,而且要重视数概念的掌握和算理的理解,加强小学生运用数概念的能力培养。
我们举一个科学记忆的例子:换算单位的记忆。
三年级数学中,会出现长度单位的认识,什么千米、毫米、厘米,很多孩子总是无法记清楚,怎么办呢?请大家伸出自己的右手,手心面向自己,从小拇指到大拇指,依次为: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
两指之间的距离大小表示进率的大小。
你们看,小指、无名指、中指、食指每相邻的两指间的距离相等,也就表示毫米、厘米、分米、米每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相等,都是10。
而毫米与分米、厘米与米间的进率为100,毫米与米之间的进率为1000,食指与大拇指之间的’距离较大,也是1000。
记住单位对应的拇指,它们之间的换算就变得十分简单且准确了。
2.关于课外作业的布置我在布置课外作业时力避重复性、防止单一化、克服封闭性,精心设计与安排训练内容,充分发挥作业的功能。
设计时注意由浅入深、逐步提高、突出重点与关键、合理搭配题型,同时强化习题的趣味性与训练性、层次性与全面性、探索性与开放性,让“能飞的飞起来”,“能跑的跑起来”,“该扶的扶一把”,学生在做经过精心设计与安排的作业时,不仅能够掌握知识,而且创造性思维能够得到培养和发展。
2.1自编测验型作业。
在学期快要结束,组织学生复习时,我要求每位学生根据本册的内容自制一份数学试卷。
试卷中的习题可以来自于平时容易出错的题,也可以自创题。
题型可以形式多样。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 面积的变化(省一等奖)
《面积的变化》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48-49页。
教学目的:1、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自主探究出图形放大后和放大前对应边长的比与面积比之间的关系。
2、使学生经历量一量、估一估、算一算等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观察、比较、综合和归纳推理等能力。
3、使学生在探究面积变化规律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体会数学规律的奇妙,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图形放大后和放大前对应边长的比与面积比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学习单教学过程:一、情境倒入,引出问题最近我们研究了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我们发现了图形放大或缩小背后蕴藏的规律。
那么对于图形的放大或缩小你有什么认识与大家说一说?(生交流:图形放大与缩小后,形状没有变,大小变了)那么图形的大小有什么变化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
板书:面积的变化。
二、提出问题,确定研究方案。
猜一猜:放大或缩小后图形的面积与原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许多科学家的研究都是从猜测开始的)想一想:那么放大、缩小后的平面图形的面积与原来的面积之间的变化规律是不是和我们所想的那样呢?可以怎样研究,我们先来确定一个研究方案。
四人小组讨论,形成基本思路:(1)先把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
(2)写出对应边的比和面积的比并观察比较。
三、探索平面图形的面积比与边长比的关系。
谈话指导:我们已经学过很多平面图形,为了研究的方便,我们可以选择其中的一种图形进行研究。
比如,我们可以先选长方形作为研究对象。
第一层次:探索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比与边长比的关系。
出示48页上的两个长方形。
要求:细致测量,先写出长方形各对应边的比,再大胆猜测一下它们面积之比,并想办法对你的猜测进行验证。
果对应边长的比是n︰1,面积比又会是怎样的?你有什么猜测?形成板书:对应边长的比是3︰1,面积比是9︰1对应边长的比是2︰1,面积比是()︰()对应边长的比是5︰1,面积比是()︰()……教师根据学生的猜测写出面积的比追问:怎么知道是不是正确呢?(验证)我们可以先任意确定一个长方形的长、宽,然后按照一定的比放大,并算出各自的面积以及面积的比。
小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方法
小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方法小学生数学活动是培养孩子数学兴趣和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数学活动,小学生可以在玩中学习,不仅能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下面将介绍一些小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家长和老师更好地开展小学生的数学教育工作。
一、游戏化教学在小学生的数学教育中,游戏化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教学方法。
通过游戏,能够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增加孩子对数学的兴趣。
比如可以利用数学游戏来教授小学生简单的数学概念,如加减乘除、几何图形、分数等,还可以通过数学游戏锻炼孩子的逻辑思维和数学计算能力。
游戏化教学还可以促进孩子的思维发展和交际能力,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到如何与他人合作,如何竞争,如何克服失败等。
游戏化教学不仅可以使孩子对数学感兴趣,还可以锻炼孩子的团队协作能力、观察力和判断力。
二、趣味化教学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常常存在抵触情绪,这主要是由于数学教学内容的抽象性和学习方法的枯燥性导致的。
我们可以通过趣味化教学来激发小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比如利用数学游戏、数学实验、数学艺术等形式来教学。
数学游戏是一种趣味化教学的重要形式,可以利用一些小道具和游戏规则,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变成具体的游戏情境,从而激发孩子对数学的兴趣。
数学实验则是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小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数学知识,从而使数学知识更易理解,更深入人心。
数学艺术则是将数学知识与艺术相结合,通过一些有趣的数学艺术作品来吸引孩子注意,让他们在欣赏中学习数学知识。
三、动手实践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除了借助游戏和趣味化教学,还需要进行大量的动手实践。
学习几何图形时,可以通过给孩子几何制作模型,让他们用各种材料动手制作不同的几何图形,让他们亲手感受几何图形的特点,从而更加深入地了解几何图形的知识。
在学习数学知识过程中,可以利用一些数学工具和教具,如计算器、尺子、计数棒等,让孩子进行实际操作。
通过计算器进行简单数学计算,通过尺子进行长度的比较,通过计数棒进行数学统计等,让孩子在动手实践中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
智慧中小学初中数学学科培训个人小结
智慧中小学初中数学学科培训个人小结今年暑假学习了2022年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整体解读、数学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数学课程内容与教学实施、数学学业质量标准与考试评价。
然后又学习了初中物理学科的相关培训。
现重点就初中数学学科培训做一个学员个人小结。
数学课程经历了从“双基”到“四基”,从“四基”到核心素养的变化过程,强调过程、学生亲身经历以及获得经验。
我们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实现跨学科融合,适应国际发展的趋势,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内容。
我们要正确理解核心素养的三个基本特征:内涵的一致性,表现的阶段性、表述的整体性,发展批判性思维,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养成讲道理、有条理的思维习惯和理性精神。
我们要欣赏数学语言的简洁与优美,认识了核心素养的数学特征:数学的一般性、严谨性、广泛性。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它不仅是运算和推理的工具,还是表达和交流的语言。
承载着思想和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代科学研究的方法是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用观察或实验的结果来验证其正确性。
在核心素养与课程标准中,我认识到了数学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包括三会,即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数学新课标内容结构化,一共包括四个领域(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和四个学段,其中第四学段指7~9年级,“数与代数”包括的内容: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数与式”是代数的基本语言,通过字母运算和推理得到的结论具有一般性,“方程与不等式”揭示了数学中最基本的数量关系,是一类应用广泛的数学工具。
“函数”主要研究变量之间的关系,探索事物变化的规律;“图形与几何”包括图形的性质、图形的变化、图形与坐标;“统计与概率”包括抽样与数据分析、随机事件的概率;“综合与实践”可采用项目式学习。
课程内容结构化有助于知识与方法的迁移,把零散的内容通过核心概念建立起关联,核心概念可以把主题内零散的内容联系起来,促进知识与方法的迁移;课程内容结构化还能够促进核心素养的形成,使学生学习变得更轻松更持久,布鲁纳说:“一个人越是具有学科结构的概念,就越能毫不疲倦的完成内容充实和时间较长的学习情节。
初中数学实践活动报告(共10篇)
初中数学实践活动报告(共10篇):实践活动初中数学报告社会实践报告初中暑假实践报告综合实践报告范文篇一:初中数学实习报告金秋九月,我们走进了平果城关初中,进行了为期六周的实习生涯,主要进行数学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实习.六周的教育实习虽短,却给我们每一位参加实习的同学留下了美好的回忆,通过实习,我们增强了自信,坚定了信念:就是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下面我就谈一下这次实习的收获和体会:一.实习收获通过实习,使理论联系实际,使我们接触到与本专业相关的实际工作,培养和锻炼我们运用所学的知识,去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并对学生有了更多的了解,对教师的工作有了更为真实的体验,这些都有利于今后更快地适应新的工作环境。
通过实习,同学们增强了教师的责任感和荣誉感。
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重任,因而是光荣的。
因此,备更好的课,讲更多的知识,并且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都是我们实习的共同愿望通过实习,同学们增强了交际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和学校领导、指导老师和学生相处的过程中同学们提高了自身的交际与沟通能力,并学会了用诚信、谦虚、好学和负责的态度解决各种问题;而一节课45分钟讲下来,也极大地锻炼了同学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通过实习,提高了我们的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
实习是全方位的实战训练,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了我们的身体素质;在教育教学中提高了我们的专业素质;在文明教育中完美了我们的人格素养.通过这次实习,同学们普遍感到自己在很多方面都有了提高。
直接参与教学工作,学到了实践知识,使理论与实践知识都有所提高,圆满地完成了本科教学的实践任务,提高了实际工作能力同时,可以检验教学效果,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积累经验,为将来就业取得宝贵的经验,并为自己能顺利与社会环境接轨做准备。
这次实习使我得到很大的锻炼,一方面,积极地进行学习和积累;另一方面,在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中,领悟到了一名人民教师的责任和使命. 六周里,同学们在教学认识、教学水平、教学技能以及为人处世等方面都受到了很好的锻炼,向社会展示了百院学子的良好素质,也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矗二.实习心得体会教师,教书育人,既要教书,也要育人,在见习过程中,我首先熟悉初一年级的教材,在此基础上,再听指导教师和其他有经验的教师上课,学习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感受优秀教师的教学风采,听完课后自己再将听课笔记整理成教案,使自己融会贯通;与此同时,我认真批改作业,并去熟悉初一10(10)班学生的基本情况。
数学实践活动心得体会7篇
数学实践活动心得体会7篇数学实践活动心得体会篇1在认真听取博兴一小宋春景老师的精彩分析后,我收益匪浅。
实践活动课是非常花精力的课,需要准备材料,组织室外纪律,提高教学效率都是大家需要想到。
如果组织好了,学生可以说终身受益;反之学生只是放放风而已。
因此,数学实践活动课需要广大教师加以重视,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的综合体。
一、培养综合应用能力。
数学实践活动,以数学知识为支点,以丰富的生活实际为背景,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调查、猜想、验证、推理等,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了解数学的简单应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了学生综合应用的能力。
如实践活动中测量学校的一草一木让学生感受到100米的到底有多么长,小红的身高是多少……”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综合运用各种数学知识,以富有个性的方式解决问题,感受到了生活的丰富多彩,领悟了数学学习的用处之大。
二、培养合作能力。
数学实践活动,较课堂中数学学习有很大不同,更能体现小组合作的价值,在遇到富有挑战性,学习独立学习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往往需要合作,提高活动的效率。
如:实践活动“测量男女生的脉搏”,在学生掌握脉博的检测方法后,需要通过互助合作完成,在活动前,要分成若干小组,分工协作,做到人人有事做,个个口、心、脑并用。
同学之间增强了合作的意识,培养了合作能力,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了不同的发展。
三、培养创新能力。
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不能只在一朝一夕,更不可能依靠课堂短短的40分钟来实现。
数学实践活动能张扬学生的个性,较好地体现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如在教学平面图形结束后,让学生用所学的平面图形拼成一些美丽的图案,这样的实践活动既培养了学生运用基本知识的能力,更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培养社会实践能力。
在开展数学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会受到很多的困难,从中培养了学生坚韧的意志品质。
其次,学生通过对一些数据的搜集,整理和分析,能够作出比较客观的判断,形成了正确的情感道德观。
人教版初一上册数学教案优秀8篇
人教版初一上册数学教案优秀8篇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能将正方体、长方体、棱锥、棱柱展开成平面图形;并由它们的平面图形折叠成立体图形2、在操作活动中认识棱柱的某些特性;3、经历折叠、模型制作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教学重点:通过活动认识归纳出棱柱的特性,并能初步感受到研究空间问题的思维方法教学难点:根据简单的立体图形判别平面图形;反之,根据平面图形判别立体图形。
教学过程:一、导入情境让学生自己出示现实生活中某些商品的包装盒(课前准备工作),制作这些纸盒,我们是先根据它们表面展开后图形的形状剪裁纸张,再折叠围成,从而引入课题——展开与折叠。
二、通过动手操作,加强对图形(棱柱)的感受,体会棱柱的性质做一做活动一:1、如图1所示的平面图形经过折叠能否围成一个棱柱?请同学们以同桌的`形式动手做做看。
2、操作完后,请学生展示他们制作的模型。
3、实践验证图1所示的平面图形经过折叠可以围成如图2所示的棱柱。
4、教师介绍棱柱的各部分名称。
数学七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篇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平行与垂直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特殊位置关系,初步认识平行线与垂线。
2 过程与方法:在观察、操作、比较、概括中,经历探究平行线和垂线特征的过程,建立平行与垂直的概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活动中丰富学生活动经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及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相交”“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等概念。
2 教学难点:理解平行与垂直概念的本质特征。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画图感知1、学生想象在无限大的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教师:摸一摸平放在桌面上的白纸,你有什么感觉?(1)学生交流汇报。
(2)像这样很平的面,我们就称它为平面。
(板书:平面)我们可以把白纸的这个面作为平面的一部分,请大家在这个平面上任意画一条直线,说一说,你画的这条直线有什么特点?(3)闭上眼睛想一想:白纸所在的平面慢慢变大,变得无限大,在这个无限大的平面上,直线也跟着不断延长。
数学学习经验总结
数学学习经验总结数学学习经验总结(精选14篇)一段时间的学习生活已经结束了,想必大家都收获了成长和成绩,让我们一起来写学习总结吧。
但是学习总结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数学学习经验总结,欢迎大家分享。
数学学习经验总结篇1站在新起点,迎接新挑战。
我们都想在20xx年高考中取得骄人的成绩,而数学是不可忽略的一门学科。
众所周知,数学对文科生来说就是命根子,数学成绩直接关系到高考的成败。
那么,我们该如何学好数学,取得20xx年的辉煌呢?现将我对数学学习的一些心得与大家分享。
一、夯实基础。
“题在书外,理在书中。
”熟练掌握基础知识是我们学习取得成功的根本,很多同学恰恰是忽视了这一点。
所以在数学学习中,首要的一条就是夯实基础,熟练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
二、勤于思考。
数学是理科性很强的一科,要求我们多动脑,勤思考。
有的同学做题时避难就易,或跳过不做,或简单看一眼认定自己不会,其实这只不过是你为自己畏难而找的借口。
要想数学成绩得到提高,必须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遇到难题要开动脑筋,仔细研究,不能有依赖心理。
当你经过自己的深入思考而解出题目时,你就会体会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有多么美妙,同时也会增强你对数学的兴趣与热情。
三、加强训练。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高考数学试卷只有21道题,要想把这21题做好,需要我们平时无数次的演算、训练,提高解题和应试能力。
每天的训练可能会很枯燥,但是我们没有办法逃避,只能以最好的状态去接受,每天都对自己说:“我能行!”这样在训练时才能保持良好的心态,抵制抗拒心理。
另外,对我们复读生来说,时间是很紧张的,这就要求我们在训练时要针对自身情况有选择地做题,尤其是对自己不熟悉,掌握不牢固的知识点要搜寻相关题目强化训练,这样才能在考试中游刃有余,既提高正确率,又加快了速度。
四、归纳总结。
个人认为,这是数学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
对于所学的知识,要梳理汇总,按照知识的内在联系进行分类、整理、综合、深化,从而融会贯通,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一个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
利用实验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利用实验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在教学设计时教师要留出充足的时间与空间,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恰当地组织学生进行数学实验活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通过猜想、验证、对比、分析、归纳等数学思维活动去建构概念或者解决问题。
实验活动要联系学生已有经验,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发挥数学思维,实验活动后要关注经验的转化。
标签:小学数学实验活动经验积累情境设计《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数学课堂教学要启发学生通过“做”和“思”来“领会数学的基本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的基本经验”。
活动经验是学生在活动中积累出来的,具体地讲就是学生在教师设计的数学活动中不断地思考这样一些问题:已知条件是什么、结果又是什么、解决的过程又怎样的。
因此,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一定要留出充足的时间与空间,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恰当地组织学生进行数学实验活动,让学生在操作中发现和探究问题,并通过思考、分析、归纳等数学思维活动去领悟概念或者解决问题。
下面以《三角形三边关系》为例,谈谈如何设计数学实验活动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其创造性思维能力。
一、实验活动要结合原有的活动经验在设计数学活动时,要注意联系以前的数学活动,这样便于学生把以前的数学活动经验迁移到当前的数学活动中来,从而使他们更好地进行数学问题思考,唤醒他们的思维热情,为新的数学活动经验的产生做好铺垫。
例如,对于数学活动“走哪条路近一些?”这样的生活情境问题,调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中提炼出数学事实——两点之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让学生对“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有初步直观感受。
再由回顾三角形定义引发学生大胆猜想:任意的三条线段围在一起,都能得到一个三角形吗?有的学生认为任意三条线段一定可以围成一个三角形,有的学生则认为不一定。
学生中出现两种不同的猜想,并争论起来。
这里用新课标倡导的猜想——验证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把学生带入“学而未觉”的情境,发生在仍在进行或不完全的情境中的思维促使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历数学活动积累数学经验
作者:潘帆
来源:《江西教育B》2016年第12期
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数学活动经验需要在做的过程和思考的过程中积淀,在数学学习活动中逐步积累。
杜威先生说过:一盎司的经验胜过一吨理论。
这既说明经验的重要性,也启示我们不妨先抛开理论,从数学教学实践的角度来探讨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问题。
课前思考
教学中要注重结合具体的学习内容,设计有效的数学探究活动,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发展过程,是帮助学生积累数学经验的重要途径。
“动手做一”一课是通过折纸对简单的图形剪一剪、比一比、拼一拼,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初步感知平面图形的某些特征,并能运用这些特征进行简单拼图。
同时,通过活动加深学生对图形本身特点的感受,渗透“对称”的思想,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实践感悟
一、从生活经验中“迁移”数学经验
播放学生折纸飞机的视频。
师:想让纸飞机飞得平稳,在折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生:折的时候两边要对齐。
师:对齐也就是要让两边怎么样?
生:两边的形状、大小一样。
师:对,这样折出来的飞机才能又漂亮,飞得又稳。
活动一折正方形
师:出示正方形,把纸折成完全一样的两部分,怎么折?自己先折一折,你能想出几种折法?学生演示折法。
上述教学过程,学生要经历三个层次的活动。
第一层次,通过播放视频帮助学生回忆如何折纸飞机,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
第二层次,通过思考怎样折才能让飞机飞得平稳,经过交
流、探讨,知道每一次两边都要折对齐,让学生初步有了对折的感知。
第三个层次,让学生自主把正方形折成完全一样的两部分,成功地把生活经验迁移到数学活动中的“对折”经验。
在教学中,生活经验应成为学生进行数学思考的催化剂,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把现实的、具体的生活经验提升为理性的、抽象的数学经验,从而不断丰富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为进一步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
二、在操作和思考中“积累”数学经验
1. 折长方形、三角形和圆
师:看,它们三个都着急了,你能把它们也折成完全一样的两部分吗?
把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对折,为学习“对称”积累经验。
分别用二个、四个同样大的直角三角形拼平面图形,为学习“图形的变化”积累经验,同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同桌合作用学过的图形剪、拼图案,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在活动中感知平面图形的特征。
“儿童的智慧在自己的指尖上。
”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能够获得直接经验和亲身体验,促进思维的发展,而思维的发展又会指导儿童的双手更灵巧地活动。
因此教学中应留给学生充裕的时间,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操作、体验、感悟。
同时注重在操作活动中,让学生的思维随着操作程序展开。
在发散的思考下的操作活动,学生能够在掌握正确操作方法的基础上积累发散思维经验。
三、通过学习过程“领悟”数学经验
“空间与图形”知识显示了数学学科独到的美。
在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从中享受到“操作”的乐趣,体验到“操作”的喜悦。
在学生通过对基本图形的折、剪、拼,初步感知这些图形的一些特点后,结合生活经验与同桌合作,创造性地进行拼图,从中受到美的熏陶,激发起学习兴趣。
在“做中学数学”的过程中,使学生获得成功感,提高兴趣及审美能力,同时对前面操作活动中积累的经验有了更深刻的“领悟”。
数学教学需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学习过程,从而获得最具数学本质和价值的数学活动经验。
陶行知曾说:我们要有自己的经验做“根”,以这经验所发生的知识做“枝”,然后别人的知识才能接得上去,别人的知识方才成为我们知识有机体的一个部分。
因此,要让学生在亲历中体验,在体验中累积,让经验的“根”扎得更深。
(作者单位:江西省九江市长虹小学)
□责任编辑宋显庆
E-mail:379607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