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常用定性表述及适用法规向导

合集下载

审计常用定性表述及适用法规向导--财政审计

审计常用定性表述及适用法规向导--财政审计

审计常用定性表述及适用法规向导——财政审计(试行)审计署法规司审计署财政审计司2014年3月编纂及使用说明财政审计是国家审计的法定职责、永恒主题和首要任务。

财政审计坚持“评价总体、揭露问题、规范管理、促进改革、提高绩效、维护安全”的审计思路,积极探索整合资源、统一协调的审计组织方式。

随着工作不断推进,财政审计面临组织方式创新、审计内容深化、参审单位及人员增加、业务新手较多等新情况,规范审计问题表述及定性和处理处罚依据,以确保审计工作质量和防范审计风险就显得尤为重要。

为此,我们对历年财政审计所发现的常见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和归纳汇总,区分了违法违规问题的类别和主要表现形式,并对每一类问题的定性、处理、处罚的法规依据进行研究分析,筛选出适当的条款,编纂形成《审计常用定性表述及适用法规向导——财政审计(试行)》(以下简称《法规向导》)。

根据当前审计署财政审计司主管业务的范畴,本《法规向导》按照组织预算执行的部门和特殊资金类别进行分类,具体包括财政部门具体组织预算执行情况审计、国家税务机关和海关审计、政府性债务审计、农业资金审计4个部分,每一部分根据其业务特点及常见问题划分类别。

其中:财政部门具体组织预算执行情况审计中的常见问题,按照预算管理、决算管理、收入管理、支出管理、结余管理、国库管理6个类别划分违法违规行为。

国税机关和海关审计中的常见问题,由国税机关违反税收征管法规的行为和海关违反税收征管及货物监管规定的行为2个类别组成。

政府性债务审计中的常见问题,由违规举借政府性债务的行为、违规使用政府性债务资金的行为、违反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规定的行为、乡镇政府违规举借债务的行为和单位违规有偿集资的行为等5个类别组成。

农业资金审计中的常见问题,由违反农业资金筹集管理规定的行为、违反农业资金使用管理规定的行为和违反农业资金项目建设管理规定的行为等3个类别组成。

上述4个部分中的每个类别又由常见表现形式、定性依据、处理处罚依据3部分组成。

审计常用定性表述及适用法规向导--财政审计

审计常用定性表述及适用法规向导--财政审计

审计常用定性表述及适用法规向导——财政审计(试行)审计署法规司审计署财政审计司2014年3月编纂及使用说明财政审计是国家审计的法定职责、永恒主题和首要任务。

财政审计坚持“评价总体、揭露问题、规范管理、促进改革、提高绩效、维护安全”的审计思路,积极探索整合资源、统一协调的审计组织方式。

随着工作不断推进,财政审计面临组织方式创新、审计内容深化、参审单位及人员增加、业务新手较多等新情况,规范审计问题表述及定性和处理处罚依据,以确保审计工作质量和防范审计风险就显得尤为重要。

为此,我们对历年财政审计所发现的常见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和归纳汇总,区分了违法违规问题的类别和主要表现形式,并对每一类问题的定性、处理、处罚的法规依据进行研究分析,筛选出适当的条款,编纂形成《审计常用定性表述及适用法规向导——财政审计(试行)》(以下简称《法规向导》)。

根据当前审计署财政审计司主管业务的范畴,本《法规向导》按照组织预算执行的部门和特殊资金类别进行分类,具体包括财政部门具体组织预算执行情况审计、国家税务机关和海关审计、政府性债务审计、农业资金审计4个部分,每一部分根据其业务特点及常见问题划分类别。

其中:财政部门具体组织预算执行情况审计中的常见问题,按照预算管理、决算管理、收入管理、支出管理、结余管理、国库管理6个类别划分违法违规行为。

国税机关和海关审计中的常见问题,由国税机关违反税收征管法规的行为和海关违反税收征管及货物监管规定的行为2个类别组成。

政府性债务审计中的常见问题,由违规举借政府性债务的行为、违规使用政府性债务资金的行为、违反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规定的行为、乡镇政府违规举借债务的行为和单位违规有偿集资的行为等5个类别组成。

农业资金审计中的常见问题,由违反农业资金筹集管理规定的行为、违反农业资金使用管理规定的行为和违反农业资金项目建设管理规定的行为等3个类别组成。

上述4个部分中的每个类别又由常见表现形式、定性依据、处理处罚依据3部分组成。

审计常用定性表述及适用法规向导

审计常用定性表述及适用法规向导
4.3.2.2 未按照有关规定压缩出国(境)经费预算
4.3.3 出国(境)费未按照预算执行
4.3.3.1 出国(境)费实际支出超过预算
4.3.3.2 由所属单位或其他单位承担出国(境)支出
4.3.3.3 违规在其他项目支出中列支出国(境)费
4.3.3.4 违规用公款报销持因私证件出国(境)党政干部的费用
1.5.1 未经申报审批擅自核销呆账
1.5.2 隐瞒不报、长期挂账和掩盖不良资产
1.5.3 未履行所有可能的措施和实施必要的程序追偿债权
1.5.4 将不应当核销的债权或股权作为呆账核销
◆1.6违反银行金融产品销售及收费规定……………………
1.6.1 违反监管机构规定收取费用和擅自对产品定价
1.6.2 销售金融产品过程中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违规承诺收益或者承担损失等
1.1.1.6项目不符合国家产业、土地、环保等政策规定
1.1.1.7 未落实其他审批放款条件授信
1.1.1.8借款人主体资格或资质不符合法规或政策规定
1.1.2 向关系人发放信用贷款或者发放担保贷款的条件优于其他借款人同类贷款的条件
1.1.3提高或降低利率以及采用其他不正当手段发放贷款
1.1.4 越权审批贷款、违反程序授信
审计常用定性表述及适用法规向导
——金融机构审计
(试行)
审计署法 规 司
审计署金融审计司
2013年11月
编纂 及 使 用 说 明
金融审计是《审计法》赋予审计机关的一项重要职责,实际工作中包括依法对中央银行、金融监管部门以及国有、国有资本占控股地位或者主导地位的金融机构进行审计监督。
由于金融机构及金融业务关系和金融产品具有种类多、范围广、金额巨大、专业性强等特点,因此,金融审计在发现问题及纠正处理等方面也相应具有自身特点。为了推动金融审计定性及处理工作的规范化,我们在总结以往审计发现的常见问题的基础上,通过系统分析和归纳汇总,编纂形成了《审计常用定性表述及适用法规向导——金融机构审计(试行)》(以下简称《法规向导》),按金融机构的不同类型进行分编。每编按经营业务、财务收支、会计核算的次序划分违规问题类别,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以下简称“三会”)主要按照预算执行的要求分类。每个类别又分别由常见表现形式、定性依据和处理处罚依据3个方面的内容组成。

审计常用定性表述及适用法规向导

审计常用定性表述及适用法规向导

审计常用定性表述及适用法规向导——资源环境审计审计署法规司审计署农业与资源环保审计司2014年5月编纂及使用说明开展资源环境审计是法律赋予审计机关的重要职责。

国内外的资源环境审计实践都表明,在资源环境领域,最高审计机关凭借其在专业性、独立性、客观性、透明性等方面的优势,在应对地区和全球资源环境问题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审计署关于加强资源环境审计工作的意见》提出,各级审计机关要通过积极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加强资源环境审计监督,维护资源环境安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由于资源环境领域多,覆盖面广,专业性强,政策法规多,涉及多个管理部门,并且不断出现新兴的工作领域或工作内容,很多的相关政策、制度尚处于推进和完善过程中,因此,资源环境审计常用定性表述、审计定性和处理处罚的法律法规适用,呈现出一些有别于其他专业审计的特点,要求审计人员严谨、专业地对查出问题的定性和处理处罚依据进行研究,实现规范化,以确保资源环境审计工作质量。

为此,我们在以往资源环境审计发现违法违规问题的基础上,归纳确定资源环境审计发现问题的类别和主要表现形式,并对每一类问题的定性、处理、处罚的法规依据进行研究分析,筛选出适当的条款,编纂形成了《审计常用定性表述及适用法规向导——资源环境审计(试行)》(以下简称《法规向导》)。

资源环境审计实践中,有些领域的审计已发展得比较成熟,有的审计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本《法规向导》采取“分步发展、不断完善”的思路,即根据审计机关资源环境审计实践的现实情况,选择审计技术方法比较成熟、审计经验积累较多的领域,先进行归纳总结,今后根据审计实践的发展,及时进行补充和更新完善。

为了便于审计人员更好地使用本《法规向导》,特作如下具体说明:一、本《法规向导》包括土地资源审计、矿产资源审计、水资源和海洋环境审计、节能减排审计、退耕还林审计五个部分,每部分按照相关的专业特点和审计工作的重点进行分类,包括不同类别的违反规定的行为。

超概算 审计定性依据 审计常用定性表述及适用法规向导(固定资产投资审计部分)

超概算 审计定性依据 审计常用定性表述及适用法规向导(固定资产投资审计部分)

超概算审计定性依据审计常用定性表述及适用法规向导(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局部)导读:就爱阅读网友为您分享以下“审计常用定性表述及适用法规向导(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局部)〞的资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92to 的支持!计,工程建成后应经建筑能效专项测评,凡达不到工程建设节能强制性标准的,有关部门不得办理竣工验收备案手续。

〞〔7〕?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有关规定【处理处分依据】:*〔1〕国务院?批转开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抑制局部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开展假设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21〕38号〕“三、坚决抑制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的对策措施??〔八〕实行问责制。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不得强制企业投资低水平产能过剩行业。

??对违反国家土地、环保法律法规和信贷政策、产业政策规定,工作严重失职或失误造成重大损失或恶劣影响的行为要进行问责,严肃处理。

〞*〔2〕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开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加强固定资产投资调控从严控制新开工工程意见的通知?〔国发〔2006〕44号〕“二、严格审查各类拟建工程??国务院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各地区执行产业政策、开展规划、市场准入标准和建设程序的监督检查,对执行不力的地区要予以通报批评。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七十八条违反本法规定,建设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小型造纸、制革、印染、染料、炼焦、炼硫、炼砷、炼汞、炼油、电镀、农药、石棉、水泥、玻璃、钢铁、火电以及其他严重污染水环境的生产工程的,由所在地的市、县人民政府责令关闭。

〞◆1.5未按规定办理相关手续擅自开工【常见表现形式】:1.5.1 未取得开工报告擅自开工1.5.2 未取得规划许可证或者未按照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1.5.3先开工,后办理施工许可证或未取得施工许可证擅自施工1.5.4发证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对不符合施工条件的建筑工程颁发施工许可证【定性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标准新开工工程管理的通知?〔国办发〔2007〕64号〕“一、严格标准投资工程新开工条件各类投资工程开工建设必须符合以下条件:〔七〕建筑工程开工前,建设单位依照建筑法的有关规定,已经取得施工许可证或者开工报告,并采取保证建设工程工程质量平安的具体措施。

审计常用定性表述及适用法规向导-中央部门预算执行审计(2020年完全版)

审计常用定性表述及适用法规向导-中央部门预算执行审计(2020年完全版)

审计常用定性表述及适用法规向导-中央部门预算执行审计(2020年完全版)审计常用定性表述及适用法规向导-中央部门预算执行审计(2020年完全版)审计是一种评估组织财务状况、运作情况和内部控制的方法,旨在提供独立、客观的意见。

在审计过程中,审计师通过收集、分析和解释相关证据,然后根据一定的标准和方法对其进行评估和判断。

在中央部门预算执行审计中,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定性表述和适用的法规。

1. 预算法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预算执行应当合法、合规,支出应当真实、准确。

中央部门在预算使用过程中应当依法、按照规定使用预算资金。

2. 违反预算规定若中央部门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违反了相关预算规定,审计报告中可以使用“违反预算规定”的表述。

违反预算规定可以包括未按照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使用预算资金,或未按照预算编制报告的要求进行执行等。

3. 财务管理不规范审计中还常常出现财务管理不规范的情况。

财务管理不规范表明中央部门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会计核算错误、账务处理混乱、财务数据失实等问题,不能提供准确的财务信息,影响财务的透明度和可靠性。

4. 过度开支如果中央部门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超出了预算范围或超出了预算额度,审计报告中可以使用“过度开支”的表述。

过度开支可能导致预算资金的不合理分配和使用,进而影响预算执行的效果和效率。

5. 内部控制不完善中央部门的内部控制是预算执行审计中一个重要的方面。

如果中央部门的内部控制存在不完善的情况,审计报告中可以使用“内部控制不完善”的定性表述。

内部控制不完善可能导致财务管理风险的增加,资金的浪费和滥用等问题。

总而言之,中央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是一个综合评估中央部门预算使用情况的重要工具。

在审计过程中,审计师需要根据相关法规和标准,对中央部门的预算执行进行评估和判断。

以上是一些常用的定性表述和适用的法规,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中央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是对中央部门在预算使用方面的合法性、合规性以及资金使用效果等进行评估和监督的一项重要工作。

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常用定性表述及适用法规向导三:违反工程和设备材料采购招标投标及合同管理规定的行为

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常用定性表述及适用法规向导三:违反工程和设备材料采购招标投标及合同管理规定的行为

定资产投资审计常用定性表述及适用法规向导三(违反工程和设备材料采购招标投标及合同管理规定的行为)一、未按规定招标【常见表现形式】:1.1项目和设备材料采购等未按规定招标1.2项目化整为零规避招标1.3利用划分标段规避招标【定性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第三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进行下列工程建设项目包括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以及与工程建设有关的重要设备、材料等的采购,必须进行招标:(一)大型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关系社会公共利益、公众安全的项目;(二)全部或者部分使用国有资金投资或者国家融资的项目;(三)使用国际组织或者外国政府贷款、援助资金的项目。

前款所列项目的具体范围和规模标准,由国务院发展计划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订,报国务院批准。

法律或者国务院对必须进行招标的其他项目的范围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四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将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化整为零或者以其他任何方式规避招标。

”2、《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第二条招标投标法第三条所称工程建设项目,是指工程以及与工程建设有关的货物、服务。

前款所称工程,是指建设工程,包括建筑物和构筑物的新建、改建、扩建及其相关的装修、拆除、修缮等;所称与工程建设有关的货物,是指构成工程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且为实现工程基本功能所必需的设备、材料等;所称与工程建设有关的服务,是指为完成工程所需的勘察、设计、监理等服务。

第七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需要履行项目审批、核准手续的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其招标范围、招标方式、招标组织形式应当报项目审批、核准部门审批、核准。

项目审批、核准部门应当及时将审批、核准确定的招标范围、招标方式、招标组织形式通报有关行政监督部门。

第二十四条招标人对招标项目划分标段的,应当遵守招标投标法的有关规定,不得利用划分标段限制或者排斥潜在投标人。

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的招标人不得利用划分标段规避招标。

”3、原国家计委《工程建设项目招标范围和规模标准规定》(2000年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第3号令)“第二条关系社会公共利益、公众安全的基础设施项目的范围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电力、新能源等能源项目;(二)铁路、公路、管道、水运、航空以及其他交通运输业等交通运输项目;(三)邮政、电信枢纽、通信、信息网络等邮电通讯项目;(四)防洪、灌溉、排涝、引(供)水、滩涂治理、水土保持、水利枢纽等水利项目;(五)道路、桥梁、地铁和轻轨交通、污水排放及处理、垃圾处理、地下管道、公共停车场等城市设施项目;(六)生态环境保护项目;(七)其他基础设施项目。

审计常用定性表述及适用法规向导

审计常用定性表述及适用法规向导

审计常用定性表述及适用法规向导审计常用定性表述及适用法规向导——企业审计(试行)审计署法规司审计署企业审计司2013年12月编纂及使用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有经济,即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力量”。

国有及国有资本占控股地位或主导地位企业(以下统称国有企业)在关系国计民生的行业及支柱产业中具有较强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对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对国有企业资产、负债和损益进行审计监督,是法律赋予审计机关的一项重要职责。

由于国有企业涉及行业众多、规模较大、重大决策事项影响范围广、领导人员经济责任覆盖期间长,审计定性的表述、审计定性和处理处罚的法律法规适用,呈现出一些有别于其他审计门类的特点,需要特别严谨、审慎和专业。

为此,我们归纳了近几年国有企业审计发现问题的类别和主要表现形式,筛选出适用的条款,编纂形成了《审计常用定性表述及适用法规向导——企业审计(试行)》(以下简称《企业审计法规向导》)。

为便于审计人员更好地使用《企业审计法规向导》,特作如下具体说明:一、《企业审计法规向导》包括国有企业违反会计核算规定的行为、违反会计管理规定的行为、违反国家经济政策和经营管理规定的行为、违反领导人员廉- 1 -洁从业规定的行为、违反信息化建设有关规定的行为和社会审计机构违反执业规定的行为等6个类别。

其中,违反经营管理规定的行为包括企业贯彻落实宏观经济政策、重大经济决策和内部管理等多个问题类型。

每个类别行文分为常见表现形式、定性依据和处理处罚依据3个方面。

二、《企业审计法规向导》所列内容是近年来企业审计发现的比较常见的违法违规问题,并对应列举了最基本最常用的定性和处理处罚的法律法规依据。

但国有企业经营业务类型发展迅速,从全社会管理需要出发约束企业经营行为的法律法规也处于不断完善中,《企业审计法规向导》还难以覆盖国有企业当前及将来所有业务领域。

审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参考但不要拘泥于《企业审计法规向导》。

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常用定性表述及适用法规向导五:违反项目建设管理规定的行为

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常用定性表述及适用法规向导五:违反项目建设管理规定的行为

定资产投资审计常用定性表述及适用法规向导五:违反项目建设管理规定的行为一、未取得工程咨询资质的企业违规从事工程咨询业务【常见表现形式】:1.1未取得工程咨询资质的企业违规从事工程咨询业务【定性依据】:发展改革委《工程咨询单位资格认定办法》(2005年发展改革委第29号令)“第六条工程咨询单位必须依法取得国家发展改革委颁发的《工程咨询资格证书》,凭《工程咨询资格证书》开展相应的工程咨询业务。

第十四条工程咨询单位资格服务范围包括以下八项内容:(一)规划咨询:含行业、专项和区域发展规划编制、咨询;(二)编制项目建议书(含项目投资机会研究、预可行性研究);(三)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申请报告和资金申请报告;(四)评估咨询:含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申请报告与初步设计评估,以及项目后评价、概预决算审查等”。

二、工程造价咨询企业违规出借资质证书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资质证书【常见表现形式】:2.1工程造价咨询企业违规涂改、倒卖、出租、出借资质证书2.2工程造价咨询企业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资质证书【定性依据】:原建设部《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管理办法》(2006年建设部第149号令)“第二十七条工程造价咨询企业不得有下列行为:(一)涂改、倒卖、出租、出借资质证书,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资质证书;【处理处罚依据】:*原建设部《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管理办法》(2006年建设部第149号令)“第四十一条工程造价咨询企业有本办法第二十七条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或者有关专业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以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三、5.3违规从事工程造价咨询活动【常见表现形式】:3.1未取得工程造价咨询资质的企业违规从事工程造价咨询活动3.2超越资质等级业务范围承接工程造价咨询业务3.3违规转包承接的工程造价咨询业务3.4以给予回扣、恶意压低收费等方式进行不正当竞争【定性依据】:原建设部《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管理办法》(2006年建设部第149号令)“第四条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应当依法取得工程造价咨询企业资质,并在其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从事工程造价咨询活动。

审计常用定性表述及适用法规向导--财政审计讲解

审计常用定性表述及适用法规向导--财政审计讲解

审计常用定性表述及适用法规向导——财政审计(试行)审计署法规司审计署财政审计司2014年3月编纂及使用说明财政审计是国家审计的法定职责、永恒主题和首要任务。

财政审计坚持“评价总体、揭露问题、规范管理、促进改革、提高绩效、维护安全”的审计思路,积极探索整合资源、统一协调的审计组织方式。

随着工作不断推进,财政审计面临组织方式创新、审计内容深化、参审单位及人员增加、业务新手较多等新情况,规范审计问题表述及定性和处理处罚依据,以确保审计工作质量和防范审计风险就显得尤为重要。

为此,我们对历年财政审计所发现的常见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和归纳汇总,区分了违法违规问题的类别和主要表现形式,并对每一类问题的定性、处理、处罚的法规依据进行研究分析,筛选出适当的条款,编纂形成《审计常用定性表述及适用法规向导——财政审计(试行)》(以下简称《法规向导》)。

根据当前审计署财政审计司主管业务的范畴,本《法规向导》按照组织预算执行的部门和特殊资金类别进行分类,具体包括财政部门具体组织预算执行情况审计、国家税务机关和海关审计、政府性债务审计、农业资金审计4个部分,每一部分根据其业务特点及常见问题划分类别。

其中:财政部门具体组织预算执行情况审计中的常见问题,按照预算管理、决算管理、收入管理、支出管理、结余管理、国库管理6个类别划分违法违规行为。

国税机关和海关审计中的常见问题,由国税机关违反税收征管法规的行为和海关违反税收征管及货物监管规定的行为2个类别组成。

政府性债务审计中的常见问题,由违规举借政府性债务的行为、违规使用政府性债务资金的行为、违反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规定的行为、乡镇政府违规举借债务的行为和单位违规有偿集资的行为等5个类别组成。

农业资金审计中的常见问题,由违反农业资金筹集管理规定的行为、违反农业资金使用管理规定的行为和违反农业资金项目建设管理规定的行为等3个类别组成。

上述4个部分中的每个类别又由常见表现形式、定性依据、处理处罚依据3部分组成。

审计常用定性表述及适用法规向导-中央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内容版)

审计常用定性表述及适用法规向导-中央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内容版)

审计常用定性表述及适用法规向导-中央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内容版)审计常用定性表述及适用法规向导-中央部门预算执行审计中央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是指对中央部门预算报告中的收支情况、资金使用情况、财务状况等进行审计,以评估中央部门预算执行情况的合规性、经济效益和效率。

在审计中,审计人员常用的定性表述及适用法规,包括以下内容:1. 收支情况审计人员将对中央部门的收入、支出情况进行审计,并根据审计结果做出以下表述:a. 收入未统计。

若中央部门的收入未统计或未正确计入预算,审计人员应按照《中央部门财务收支管理暂行办法》等相关规定,要求中央部门进行纠正。

b. 支出超过预算。

若中央部门的支出超过预算或支出未得到充分授权,审计人员应根据《中央部门预算执行追加规定》等相关法规,提出相应意见。

2. 资金使用情况审计人员将审计中央部门的资金使用情况,包括招标采购、合同管理、资金流转等方面。

根据审计结果,审计人员会做出以下表述:a. 资金流转不足。

若中央部门使用资金流转不足或存在挤占资金现象,审计人员可按照《中央部门预算执行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要求中央部门解决此问题。

b. 合同管理不规范。

若中央部门在合同管理方面存在问题,如合同编制不规范、未按照合同执行等情况,审计人员应遵循《政府采购法》等相关法规,提出相应意见。

3. 财务状况审计人员将审计中央部门的财务状况,包括财务报表、资产管理等方面。

根据审计结果,审计人员会做出以下表述:a. 财务报表不真实、完整、准确。

若中央部门的财务报表存在不真实、不完整或不准确的情况,审计人员应遵循《中央部门财务管理暂行办法》等相关法规,提出相应意见。

b. 资产管理不规范。

若中央部门的资产管理不规范,如固定资产管理不完善、资产清查不彻底等情况,审计人员应按照《中央部门固定资产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提出相应意见。

综上所述,中央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是非常重要的工作之一,需要审计人员遵循相关法规和要求,就中央部门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全面的审计,以提升中央部门预算执行的合规性、经济效益和效率。

审计常用定性表述及适用法规向导——中央部门预算执行审计(2020年版)

审计常用定性表述及适用法规向导——中央部门预算执行审计(2020年版)

审计常用定性表述及适用法规向导——中央部门预算执行审计(2020年版)目录一、违反预算管理规定的行为◆1.1 预算编制不完整1.1.1 应纳入预算的所属单位未纳入预算1.1.2 动用以前年度结余资金未纳入预算1.1.3 部分收入和支出(除开展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发生的收支以外)未纳入预算◆1.2 预算编制不规范1.2.1 将非所属预算单位纳入预算1.2.2 代报代编所属单位预算1.2.3 在部门预算中安排补助地方支出1.2.4 为经费自理单位安排基本支出预算1.2.5 预算编报未细化到具体项目和承担单位1.2.6 在项目支出中编报基本支出预算◆1.3 预算编制不科学1.3.1 未充分预计结转资金,继续申请预算,导致财政资金大量闲置1.3.2 未充分论证申请项目支出,项目无法实施,导致财政资金大量闲置◆1.4 编制虚假预算1.4.1 未按实有人数申报人员经费预算1.4.2 未按人员编制数申报日常公用经费预算1.4.3 编制虚假项目或重复申报项目,套取财政资金1.4.4 故意隐瞒或少编列预算收入和支出◆1.5 违规批复预算1.5.1 未按预算科目、预算级次或项目批复所属单位预算1.5.2 未按规定的时间批复所属单位预算1.5.3 有二次分配权的部门年初预算分配率低于有关规定◆1.6 挤占挪用套取财政资金1.6.1 挪用财政资金,用于基建工程1.6.2 挪用财政资金,用于职工福利1.6.3 违规对外出借财政资金1.6.4 违规使用财政资金购买理财产品1.6.5 虚列支出(虚假合同、虚假票据)套取财政资金1.6.6 扩大开支范围,列支与项目无关的支出◆1.7 预算调剂不规范1.7.1 未经财政部批准,在本部门和部门以外调剂预算资金(不涉及预算间变动或部门新增项目)1.7.2 未经批准,在不同功能分类科目间调剂预算1.7.3 未经批准,将结转资金调剂用于其他支出◆1.8 违反规定使用机动经费1.8.1 擅自将机动经费用于提高人员待遇1.8.2 垂直管理部门未经批准动用机动经费1.8.3 实行定员定额管理的中央行政单位,未在11月底前将机动经费动用情况报财政部备案1.8.4 超范围使用机动经费◆1.9预算执行率不真1.9.1 以拨作支提高预算执行率1.9.2 未按项目进度付款提高预算执行率1.9.3 年底突击花钱1.9.4 违规从零余额账户向实有资金账户划拨资金◆1.10结转结余资金管理不规范.1.10.1 未按规定时限将结余资金清理情况报财政部1.10.2 未及时将已完成目标、提前终止或实施计划调整的项目,不需继续支出的预算资金清理为结余资金报财政部1.10.3 已完工基建项目,未及时办理竣工财务决算1.10.4 结余资金上交国库不及时◆1.11 违反预决算公开规定的行为1.11.1 部门预决算未在财政部批复后二十日内向社会公开1.11.2 预决算公开未细化到功能分类的项级科目二、违反非税收入管理规定的行为◆2.1 违反规定设立非税收入2.1.1 违规设立非税收入项目2.1.2 违规设定非税收入的征收对象、范围、标准和期限◆2.2 违反规定征收非税收入2.2.1 未经批准,擅自改变非税收入执收单位2.2.2 违规扩大非税收入的征收范围2.2.3 擅自提高或降低非税收入的征收标准2.2.4 违反规定,在征收期限内应收未收,或在征收期限到期后继续收取非税收入2.2.5 违反规定多征、提前征收非税收入2.2.6 违反规定减征、免征、缓征非税收入◆2.3 隐瞒、滞留、挪用、坐支应当上缴的非税收入2.3.1 未按规定开具非税收入票据,隐瞒应当上缴的非税收入2.3.2 通过设立过渡账户、其他银行存款账户或现金存放的方式,隐瞒收取的非税收入,不缴入国库或财政专户2.3.3 未及时上缴非税收入2.3.4 挤占挪用应当上缴的非税收入2.3.5 将应当上缴的非税收入直接冲抵单位工作经费等支出◆2.4 不按照规定的预算级次、预算科目入库2.4.1 不按规定的预算级次入库2.4.2 不按规定的预算科目入库◆2.5 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未实行“票款分离”、“罚缴分离”2.5.1 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未实行“票款分离”2.5.2 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未实行“罚缴分离”◆2.6 未经批准将行政事业性收费转为经营服务性收费管理2.6.1 违规将代行政府职能强制实施具有垄断性质的收费作为经营服务性收费管理2.6.2 未经批准将行政事业性收费转为经营服务性收费2.6.3 将国家明令取消的行政事业性收费转为经营服务性收费继续收取三、违反国有资产管理规定的行为◆3.1 违反规定配置国有资产3.1.1 超标准配置国有资产3.1.2 无预算、超预算购置资产3.1.3 购置国有资产未按规定程序报批3.1.4 违规建设楼堂馆所或未经批准建设办公用房◆3.2 违规使用国有资产3.2.1 违规出租、出借国有资产3.2.2 违规将国有资产用于对外投资3.2.3 违规用国有资产对外担保3.2.4 用不得抵押的国有资产作抵押3.2.5 违规用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举办经济实体3.2.6 用国有资产开办集体或私营企业,改变资产的国有性质3.2.7将国有资产无偿提供给他人使用3.2.8 国有资产长期闲置3.2.9 未使用正版软件◆3.3 违规处置国有资产3.3.1 以违规出售、调拨、报损、报废等形式擅自处置国有资产3.3.2 国有资产处置未履行法定程序和审批手续3.3.3 擅自核销债权或对外投资3.3.4 经审批同意处置的资产未按规定进行处置3.3.5 违规处置权属不清或有争议的资产◆3.4 违反国有资产评估相关规定3.4.1 应当评估未评估3.4.2 国有资产评估未经核准或未按规定备案3.4.3 资产评估结果失实◆3.5 国有资产收入管理不合规3.5.1 国有资产处置和出租出借收入未按规定上缴国库、纳入预算3.5.2 将国有资产处置和出租出借收入用于人员经费支出3.5.3 事业单位未将对外投资收益纳入预算管理3.5.4 隐瞒、截留、挤占、挪用国有资产收入四、违反政府采购管理规定的行为◆4.1 政府采购预算编制和实施不规范4.1.1 政府采购预算编报不完整4.1.2 未纳入政府采购预算而实施政府采购◆4.2 政府采购组织管理不规范4.2.1 应公开招标不招标4.2.2 将应当以公开招标方式采购的货物或者服务化整为零或者以其他任何方式规避公开招标采购4.2.3 邀请招标时未向三家以上符合要求的单位发出投标邀请书4.2.4 纳入集中采购目录的政府采购项目未实行集中采购4.2.5 达到政府采购限额标准未按规定方式进行采购4.2.6 未经批准擅自采购进口产品4.2.7 未经批准擅自采用单一来源方式采购◆4.3 未公开政府采购标准和采购结果4.3.1 采购人未依法公布政府采购项目的采购标准4.3.2 采购人未依法公布政府采购项目的采购结果◆4.4未经批准,擅自改变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方式..464.4.1 未经批准,擅自将应公开招标的工程建设项目改为邀请招标◆4.5 招标人非法限制投标人竞争4.5.1 招标人以不合理的条件限制或者排斥潜在投标人4.5.2 对潜在投标人实行歧视待遇4.5.3 强制要求投标人组成联合体共同投标4.5.4 限制投标人之间竞争◆4.6 招标人违法泄漏招标秘密4.6.1 招标人向他人透露已获取招标文件的潜在投标人的名称、数量4.6.2 招标人向他人透露可能影响公平竞争的有关招标投标的其他情况4.6.3 招标人泄露标底◆4.7 招标人违法进行实质性谈判4.7.1招标人违反规定与投标人就投标价格、投标方案等实质性内容进行谈判◆4.8 招标人违法确定中标人4.8.1 招标人在评标委员会依法推荐的中标候选人以外确定中标人4.8.2 招标项目在所有投标被评标委员会否决后自行确定中标人◆4.9 违法订立与招投标文件不符的合同或协议4.9.1 招标人与中标人不按照招标文件和中标人的投标文件订立合同4.9.2 招标人与中标人订立背离合同实质性内容的协议五、违反“三公”经费、会议费和培训费管理规定的行为◆5.1 “三公”经费预算编制及公开不符合规定5.1.1 未按年初确定的比例压缩“三公”经费预算5.1.2 未按时或按照规定的体例和格式公开“三公”经费支出情况◆5.2 未按规定编制因公出国(境)经费预算5.2.1 未将因公出国(境)经费全部纳入预算管理5.2.2 未按照有关规定压缩因公出国(境)经费预算◆5.3 因公出国(境)经费预算执行不合规5.3.1 无预算、超预算支出因公出国(境)费5.3.2 超标准列支因公出国(境)费用5.3.3 向所属单位或其他单位摊派因公出国(境)支出5.3.4 负担外单位人员因公出国(境)费5.3.5 违规在其他项目支出中列支因公出国(境)费5.3.6 违规用公款报销持因私证件出国(境)费用5.3.7 违规核报与公务无关的支出或计划外费用◆5.4 违反出国团组管理相关规定595.4.1 组织或参加各类公款出国(境)旅游活动5.4.2 出国团组审核审批不严格5.4.3 未按规定报送年度出国(境)计划5.4.4 未严格执行因公出国(境)计划量化管理要求5.4.5 违规组织跨地区跨部门(双跨)团组5.4.6 出国团组在国(境)外停留时间不符合有关规定5.4.7 擅自更改行程,增加出访国家、地区或城市5.4.8 通过旅行社及中介机构为出国(境)团组联系、购买邀请函或编造虚假日程◆5.5 未按规定编制公务接待费预算5.5.1 未将公务接待费全部纳入预算管理5.5.2 未按照有关规定压缩公务接待费预算◆5.6 公务接待费预算执行不合规5.6.1 无预算、超预算支出公务接待费5.6.2 向所属单位、其他单位或个人转嫁、摊派公务接待支出5.6.3 超标准、超范围列支公务接待费5.6.4 违规在其他项目支出中列支公务接待经费5.6.5 在公务接待费中列支应当由接待对象承担的费用5.6.6 在非税收入中坐支接待费用5.6.7 以举办会议、培训等名义列支、转移、隐匿接待费开支◆5.7 公务接待管理不符合规定5.7.1 公务接待管理制度不健全5.7.2 未履行公务接待审批程序5.7.3 未严格执行出差审批管理和出差定点住宿制度5.7.4 以各种名义和方式变相旅游5.7.5 在公务接待中赠送礼金、有价证券和贵重礼品、纪念品,或额外配发生活用品5.7.6 超规格、超标准住宿或用餐5.7.7 未按规定使用公务卡结算5.7.8 将休假、探亲、旅游等活动纳入国内公务接待范围◆5.8 违反外宾接待管理相关规定5.8.1 未经审批邀请外宾来访5.8.2 超标准、超范围列支外宾接待费5.8.3 超标准安排中方陪同人员人数5.8.4 向同级机关、下级机关、下属单位和企业等摊派、转嫁外宾接待费5.8.5 超过规定次数宴请外宾5.8.6 超标准对外赠礼◆5.9 违规配备公务用车5.9.1 超编制、超标准配备公务用车5.9.2 违规配备越野车辆5.9.3 违反规定进口或购买汽车5.9.4 变相进口汽车或未按规定上交国外机构退役车辆5.9.5 利用职权向企事业单位调换、借用或摊派款项购买汽车5.9.6 违反指标管理规定配备公务用车◆5.10违规管理或使用公务用车5.10.1 公车私用、私车公养5.10.2 占用下属单位、其他单位车辆5.10.3 单位公务用车未实行集中统一管理5.10.4 未执行定点保险、定点加油、定点维修、政府采购等制度5.10.5 未按规定控制公务车能耗5.10.6 未按规定处置公务用车5.10.7 未严格执行公务用车配备更新和使用情况统计报告制度5.10.8 车辆资产账实不符、存在账外车辆◆5.11 未按规定编制和执行公务用车购置和运行费预算5.11.1 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用预决算编制不实5.11.2 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预算编制不完整5.11.3 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预算执行不严格,多渠道列支公务用车费用5.11.4 向外单位或下属单位转嫁公务用车费用◆5.12 超标准举办会议5.12.1 超标准、超预算举办会议5.12.2 超人数、超天数、超范围举办会议◆5.13 未按规定举办会议5.13.1 未经审批或计划外举办会议5.13.2 在非定点场所举办会议5.13.3 在驻地外或风景名胜景区违规举办会议◆5.14 会议费预算编制和执行不规范,转嫁、摊派会议费5.14.1 未将会议费全部纳入预算管理5.14.2 会议费预算编制不完整5.14.3 向所属单位转嫁、摊派会议费5.14.4 挪用、截留、侵占会议费5.14.5 虚报会议费套取财政资金5.14.6 违规以现金方式结算会议费◆5.15 向所属单位转嫁、摊派培训费,挪用、套取培训费855.15.1 无预算安排培训费,违规摊派培训费5.15.2 超标准、超人数举办培训5.15.3 超范围列支培训费5.15.4 违规收取培训费5.15.5 虚报培训费套取财政资金六、违反会计处理管理规定的行为◆6.1 会计帐簿不真实、不完整或以虚假的经济业务事项或者资料进行会计核算886.1.1 未依法设置会计帐簿6.1.2 会计帐簿的记录不真实或不完整6.1.3 以虚假的经济业务事项或者资料进行会计核算6.1.4 资产和负债的变动以及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等未如实进行会计核算6.1.5 虚列、少列资产或负债6.1.6 虚列、少列收入或支出6.1.7 编造虚假利润或者隐瞒利润◆6.2 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帐簿及其他会计资料,提供虚假的财务会计报告项或者资料进行会计核算6.2.1 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帐簿及其他会计资料6.2.2 提供虚假的财务会计报告◆6.3 未按照规定填制、取得原始凭证或者填制、取得的原始凭证不符合规定6.3.1 会计机构、会计人员未按规定对原始凭证进行审核6.3.2 使用票面记载事项与实际经济业务不符的发票报销入账6.3.3 使用未按法定渠道取得的发票报销入账6.3.4 接受不真实、不准确或不合法的原始凭证6.3.5 原始凭证记载的内容有涂改6.3.6 原始凭证有错误,未按规定进行更正6.3.7 原始凭证金额有错误,未按规定进行重开◆6.4 以未经审核的会计凭证为依据登记会计帐簿或者会计帐簿登记不符合规定6.4.1 以未经审核的会计凭证为依据登记会计帐簿6.4.2 会计帐簿的登记不符合规定6.4.3 会计帐簿未按连续编号的页码顺序登记6.4.4 未按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方法更正会计帐簿记录,或更正处没有会计人员和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的盖章◆6.5 私设会计帐簿、私存私放财政资金或者其他公款、资产6.5.1 未在依法设置的会计帐簿上对经济业务事项进行统一登记核算6.5.2 私存私放财政资金或其他公款6.5.3 违规收费、罚款及摊派,资金账外存放6.5.4 收入不入账6.5.5 虚报或假报支出转出资金账外存放6.5.6 上下级单位之间相互转移资金,不在本单位账簿核算6.5.7 存在其他形式的账外资产◆6.6 账实不符、账证不符、账账不符、账表不符6.6.1 会计帐簿记录与实物及款项的实有数额不相符6.6.2 会计帐簿记录与会计凭证的有关内容不相符6.6.3 会计帐簿之间相对应的记录不相符6.6.4 会计帐簿记录与会计报表的有关内容不相符◆6.7随意变更会计处理方法.6.7.1 随意改变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费用、成本的确认标准或者计量方法,随意调整利润的计算、分配方法6.7.2 未按规定变更会计处理方法,或未在财务会计报告中说明变更的原因、情况及影响◆6.8 未按规定保管会计资料,造成会计资料毁损、灭失;隐匿或者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帐簿、财务会计报告6.8.1 对会计帐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未建立档案,未妥善保管,造成会计资料毁损灭失6.8.2 违反规定隐匿或故意销毁会计资料七、违反决算管理规定的行为◆7.1 未按规定进行年终清理结算和结账,导致决算报表数据与实际情况不符7.1.1 单位报表往来款项、预收预付款项应结清未结清7.1.2 事业单位专用基金计提数据错误7.1.3 专项资金列报科目错误7.1.4 货币资金账实不符未查明原因7.1.5 固定资产账实不符7.1.6 年终外币折算处理错误导致报表相关数据不正确◆7.2 决算报告编报事项不准确7.2.1 应编入决算的单位、资金未编入决算7.2.2 将不应编入决算的单位或资金编入决算7.2.3 决算报表填报说明不规范◆7.3 决算报表内容不真实7.3.1 多计或少计收入7.3.2 多计或少计支出7.3.3 多计或少计结余7.3.4 多计或少计负债7.3.5 部门自行调整所属预算单位决算数据7.3.6 部门估列代编所属预算单位决算数据八、违反预算绩效管理规定的行为◆8.1 部门、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不健全8.1.1 未按规定建立预算绩效管理制度8.1.2 预算绩效管理流程不完善8.1.3 未建立绩效管理责任约束制度8.1.4 未制定本部门绩效评价规章制度◆8.2 部门、单位预算绩效目标设定不科学不合理8.2.1 预算绩效目标设定依据不充分8.2.2 预算绩效目标设定不完整8.2.3 预算绩效目标设定与预算资金量或任务数计划数不匹配8.2.4 预算绩效目标设定不够合理可行8.2.5 预算绩效目标设定不细化8.2.6 预算绩效目标设定不可衡量8.2.7 预算绩效目标评价标准不合理◆8.3 部门、单位预算绩效目标审核不规范8.3.1 未按规定审核预算绩效目标8.3.2 未通过预算绩效目标审核的项目进入项目库8.3.3 经审核的项目支出绩效目标未报财政部备案8.3.4 预算绩效目标审核内容不完整8.3.5 预算绩效目标审核不合格即进入下一步预算安排流程8.3.6 违规为未按要求设定绩效目标或审核未通过的项目安排预算◆8.4 部门、单位预算绩效目标下达或调整不合规8.4.1 预算绩效目标未与预算同步批复下达8.4.2 未经批准自行调整预算绩效目标◆8.5 部门、单位预算绩效运行监控不合规8.5.1 未开展预算绩效运行监控8.5.2 绩效运行监控不全面8.5.3 绩效运行监控不够有效,发现问题未及时纠正8.5.4 未及时根据绩效运行监控情况对应调整预算的项目予以调整◆8.6 部门、单位预算绩效目标未完成8.6.1 预算绩效目标未完成8.6.2 预算绩效低下的项目未及时清理退出◆8.7 部门、单位预算绩效自评不规范8.7.1 未按规定开展绩效自评8.7.2 未实现绩效自评全覆盖8.7.3 预算绩效自评结果不真实、不准确◆8.8 部门、单位引入第三方机构参与绩效评价不规范8.8.1 选择第三方机构开展绩效评价未执行政府购买服务相关规定8.8.2 选择的第三方机构不具备相关条件,评价工作不够专业独立8.8.3 未及时充分地将第三方评价机构、评价标准、评价结果等内容向社会公开◆8.9 部门、单位绩效评价结果未得到有效应用8.9.1 绩效评价结果未得到有效应用8.9.2 对于绩效评分连续偏低的项目,仍然安排或未削减下一年度预算,造成资金沉淀◆8.10 部门、单位绩效评价结果未公开8.10.1 未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有关规定,依法向社会公开绩效目标、绩效评价结果等九、违反机构和人员管理规定的行为(*)◆9.1 违规设置或变更机构9.1.1 擅自设立、撤销、合并机构9.1.2 在限额外设置机构9.1.3 擅自加挂机构牌子、变相增设机构9.1.4 擅自变更机构及其司级内设机构名称、规格、性质、职责、权限◆9.2 超编制使用工作人员或配备领导干部9.2.1 擅自超过核定的编制使用工作人员9.2.2 擅自增加编制种类9.2.3 突破行政编制总额增加编制9.2.4 改变编制使用范围9.2.5 挤占挪用基层编制9.2.6 擅自超编录(聘)用、调任、转任人员9.2.7 超职数、超规格配备领导干部◆9.3 行业协会商会未按规定与行政机关脱钩.9.3.1 未取消行政机关(包括下属单位)与行业协会商会的主办、主管、联系和挂靠关系9.3.2 未剥离行业协会商会行政职能9.3.3 行政机关违规将其法定职能转移或委托给行业协会商会行使9.3.4 为行业协会商会安排财政资金9.3.5 行政机关推荐、安排在职和退(离)休公务员到行业协会商会任职兼职9.3.6 行政机关未清理腾退行业协会商会占用的行政管理用房◆9.4 行业协会商会违规收费9.4.1 重复收取会费9.4.2 擅自增加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提高收费标准9.4.3 未经批准开展评比达标表彰活动9.4.4 违规向参与评比达标表彰活动的对象收取费用,违规在评选前后直接或变相收取各种相关费用9.4.5 依附政府部门或利用行政影响力收费9.4.6 未按要求集中公示并定期更新收费项目、收费性质、服务内容、收费标准及依据等信息◆9.5 党员领导干部违反规定兼职或者兼职取酬以及从事有偿中介活动9.5.1 在职人员违规在行业协会商会等单位中兼职9.5.2 在职人员违规在经济实体、社会团体等单位中兼职取酬9.5.3 退(离)休后三年内违规到行业协会商会兼职9.5.4 退(离)休三年后违规到行业协会商会兼职◆9.6 党员领导干部离职或者退休后违反规定接受聘任或从事盈利性活动,或者个人从事与原任职务管辖业务相关的营利性活动9.6.1 离职或者退休后违反规定接受原任职务管辖的地区和业务范围内的民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和中介机构的聘任9.6.2 离职或者退休后违反规定从事与原任职务管辖业务相关的营利性活动9.6.3 领导干部从事有偿中介活动◆9.7 党员领导干部个人或者借他人名义经商、办企业9.7.1 个人独资或者与他人合资、合股经办商业或者其他企业9.7.2 以个人或者他人名义入股的形式经办企业9.7.3 私自以承包、租赁、受聘等方式从事商业和其他经营活动◆9.8 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利用职权谋取私利以及损害本企业利益9.8.1 个人从事营利性经营活动和有偿中介活动,或者在本企业的同类经营企业、关联企业和与本企业有业务关系的企业投资入股9.8.2 在职或者离职后接受、索取本企业的关联企业、与本企业有业务关系的企业,以及管理和服务对象提供的物质性利益9.8.3 以明显低于市场的价格向请托人购买或者以明显高于市场的价格向请托人出售房屋、汽车等物品,或者以其他交易形式非法收受请托人财物9.8.4 委托他人投资证券、期货或者以其他委托理财名义,未实际出资而获取收益,或者虽然实际出资,但获取收益明显高于出资应得收益9.8.5 利用企业上市或者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定向增发等过程中的内幕消息、商业秘密以及企业的知识产权、业务渠道等无形资产或者资源,为本人或者配偶、子女及其他特定关系人谋取利益9.8.6 未经批准兼任本企业所出资企业或者其他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中介机构的领导职务,或者经批准兼职的,擅自领取薪酬及其他收入9.8.7 将企业经济往来中的折扣费、中介费、佣金、礼金,以及因企业行为收到有关部门和单位奖励的财物等据为己有或者私分◆9.9 国有企业领导人员不正确行使经营管理权,可能侵害公共利益、企业利益的行为1329.9.1 本人的配偶、子女及其他特定关系人,在本企业的关联企业、与本企业有业务关系的企业投资入股9.9.2 将国有资产委托、租赁、承包给配偶、子女及其他特定关系人经营9.9.3 利用职权为配偶、子女及其他特定关系人从事营利性经。

审计常用定性表述及适用法规向导--财政审计讲解

审计常用定性表述及适用法规向导--财政审计讲解

审计常用定性表述及适用法规向导——财政审计(试行)审计署法规司审计署财政审计司2014年3月编纂及使用说明财政审计是国家审计的法定职责、永恒主题和首要任务。

财政审计坚持“评价总体、揭露问题、规范管理、促进改革、提高绩效、维护安全”的审计思路,积极探索整合资源、统一协调的审计组织方式。

随着工作不断推进,财政审计面临组织方式创新、审计内容深化、参审单位及人员增加、业务新手较多等新情况,规范审计问题表述及定性和处理处罚依据,以确保审计工作质量和防范审计风险就显得尤为重要。

为此,我们对历年财政审计所发现的常见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和归纳汇总,区分了违法违规问题的类别和主要表现形式,并对每一类问题的定性、处理、处罚的法规依据进行研究分析,筛选出适当的条款,编纂形成《审计常用定性表述及适用法规向导——财政审计(试行)》(以下简称《法规向导》)。

根据当前审计署财政审计司主管业务的范畴,本《法规向导》按照组织预算执行的部门和特殊资金类别进行分类,具体包括财政部门具体组织预算执行情况审计、国家税务机关和海关审计、政府性债务审计、农业资金审计4个部分,每一部分根据其业务特点及常见问题划分类别。

其中:财政部门具体组织预算执行情况审计中的常见问题,按照预算管理、决算管理、收入管理、支出管理、结余管理、国库管理6个类别划分违法违规行为。

国税机关和海关审计中的常见问题,由国税机关违反税收征管法规的行为和海关违反税收征管及货物监管规定的行为2个类别组成。

政府性债务审计中的常见问题,由违规举借政府性债务的行为、违规使用政府性债务资金的行为、违反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规定的行为、乡镇政府违规举借债务的行为和单位违规有偿集资的行为等5个类别组成。

农业资金审计中的常见问题,由违反农业资金筹集管理规定的行为、违反农业资金使用管理规定的行为和违反农业资金项目建设管理规定的行为等3个类别组成。

上述4个部分中的每个类别又由常见表现形式、定性依据、处理处罚依据3部分组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审计常用定性表述及适用法规向导——资源环境审计审计署法规司审计署农业与资源环保审计司2014年5月编纂及使用说明开展资源环境审计是法律赋予审计机关的重要职责。

国内外的资源环境审计实践都表明,在资源环境领域,最高审计机关凭借其在专业性、独立性、客观性、透明性等方面的优势,在应对地区和全球资源环境问题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审计署关于加强资源环境审计工作的意见》提出,各级审计机关要通过积极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加强资源环境审计监督,维护资源环境安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由于资源环境领域多,覆盖面广,专业性强,政策法规多,涉及多个管理部门,并且不断出现新兴的工作领域或工作内容,很多的相关政策、制度尚处于推进和完善过程中,因此,资源环境审计常用定性表述、审计定性和处理处罚的法律法规适用,呈现出一些有别于其他专业审计的特点,要求审计人员严谨、专业地对查出问题的定性和处理处罚依据进行研究,实现规范化,以确保资源环境审计工作质量。

为此,我们在以往资源环境审计发现违法违规问题的基础上,归纳确定资源环境审计发现问题的类别和主要表现形式,并对每一类问题的定性、处理、处罚的法规依据进行研究分析,筛选出适当的条款,编纂形成了《审计常用定性表述及适用法规向导——资源环境审计(试行)》(以下简称《法规向导》)。

资源环境审计实践中,有些领域的审计已发展得比较成熟,有的审计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本《法规向导》采取“分步发展、不断完善”的思路,即根据审计机关资源环境审计实践的现实情况,选择审计技术方法比较成熟、审计经验积累较多的领域,先进行归纳总结,今后根据审计实践的发展,及时进行补充和更新完善。

为了便于审计人员更好地使用本《法规向导》,特作如下具体说明:一、本《法规向导》包括土地资源审计、矿产资源审计、水资源和海洋环境审计、节能减排审计、退耕还林审计五个部分,每部分按照相关的专业特点和审计工作的重点进行分类,包括不同类别的违反规定的行为。

每个类别行文分为常见表现形式、定性依据和处理处罚依据等3个方面。

由于内容较多,为便于使用,将纸质印刷版分为上下两册,上册为“土地资源审计、矿产资源审计”,下册为“水资源和海洋环境审计、节能减排审计、退耕还林(草)审计”。

二、本《法规向导》所列内容只是近年来资源环境审计中发现的比较常见的违法违规问题,并对应列举了最基本最常用的定性和处理处罚的法律法规依据。

但由于资源环境领域的政策正在不断发展、完善中,具体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又是多种多样的,本《法规向导》无法也不可能包含审计发现所有问题的表现形式及对应的定性、处理处罚依据。

因此,审计人员主要还是应当以发现的审计事实以及具体情节和具体后果,选择适用的法律、法规,本《法规向导》作为参考,不能完全机械地照搬。

三、资源环境审计实践中,审计人员根据发现问题的具体情况,还可以适时参考其他专业审计的法规向导。

例如,涉及金融业务方面的问题,可参考《审计常用定性表述及适用法规向导——金融企业审计(试行)》;涉及工程和设备材料采购招标投标、工程造价、工程管理等工程建设领域的问题,可参考《审计常用定性表述及适用法规向导——固定资产投资审计(试行)》,等等。

四、本《法规向导》所列法律、法规和其他政策规定条文全部是2013年12月31日以前的有效规定,凡在此后遇有失效、修改或重新颁布的规定,应以当时的有效规定为准。

本《法规向导》在法律和国务院令的名称后面,特别加注了发布或修订时间,以方便审计人员对发现的违法违规问题的引用标准进行查找和判断。

但在正式的审计文书中,不应引用发布时间。

五、本《法规向导》针对各类问题或各种问题的表现形式,有的列有若干个定性和处理处罚的法律、法规、其他政策条文,具体运用时应结合审计事实的具体情况,遵循“上位法优于下位法、新法优于旧法、特别法优于一般法”和法律效力溯及力等基本原则,选择引用恰当的规定条文,而不是全部引用。

六、本《法规向导》中凡带“*”号部分所列处理处罚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规定,均属于法律法规中明确规定的执法主体不是审计机关,因此,审计机关不能据此直接作出处理处罚决定。

对本《法规向导》中所列处理处罚的法律、法规、其他政策规定,包括多个处理处罚的主体时,审计机关应严格依据自身的执法权限进行处理处罚。

遇到处理处罚权限不属于审计机关或没有其他更适用的法规可作为处理依据时,其定性法规依据也可作为提出纠正意见或措施的依据。

由于编者的水平有限,本《法规向导》中难免存在疏漏甚至错误,衷心希望广大审计人员在使用本《法规向导》过程中,多提宝贵意见并及时反馈给我们,以便适时进行修正完善。

目录第一部分土地资源审计违反土地征收、储备规定的行为......................................◆1.1非法批准征收、占用土地...................................................................................1.1.1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用途批准用地................................................1.1.2越权审批、拆分审批或违反法定程序审批征收、占用土地........................1.1.3没有新增加建设用地计划指标擅自批准用地................................................1.1.4没有农用地转用计划指标擅自批准农用地转用............................................◆1.2非法占用土地........................................................................................................1.2.1未批先占、批少占多或骗取批准非法占地....................................................1.2.2未批先征非法征地............................................................................................1.2.3擅自将农民集体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用于非农建设................................1.2.4擅自将农民集体土地使用权出租用于非农建设(含“以租代征”)..........◆1.3违反征地(拆迁)安置补偿政策规定..............................................................1.3.1截留、挪用、拖欠征地补偿款........................................................................1.3.2征地(拆迁)、征收补偿标准低于规定..........................................................◆1.4 违反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政策规定...............................................................1.4.1未将被征地农民纳入社会保障范围..............................................................1.4.2未落实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1.4.3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标准低..........................................................................◆1.5违反土地储备管理规定.....................................................................................1.5.1超范围、超规模、超计划储备土地..............................................................1.5.2使用不合法的土地使用证向银行等金融机构申请抵押贷款......................二、违反土地供应相关规定的行为.............................................................................◆2.1 供地方式不合规.................................................................................................2.1.1 将应以出让方式供应的国有土地使用权采用划拨方式供应.....................2.1.2将应以“招拍挂”方式出让的国有土地使用权以协议方式出让..............2.1.3 在招标、拍卖、挂牌等方式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中弄虚作假.................◆2.2 供地程序不合规.................................................................................................2.2.1未缴清国有土地出让收入,违规办理国有土地使用权证..........................2.2.1 征而未供土地.................................................................................................◆2.3 供地方向和标准不合规....................................................................................2.3.1违规向别墅类房地产、高尔夫球场等禁止用地项目供地..........................2.3.2违反产业政策向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消耗型项目等供地......................2.3.3 超标准供地.....................................................................................................◆2.4 供地价格不合规.................................................................................................2.4.1 低于按国家规定所确定的最低价协议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2.4.2 违规低价出让土地.........................................................................................三、违反土地使用相关规定的行为.............................................................................◆3.1 违规改变土地使用条件....................................................................................3.1.1违规批准调整土地用途、容积率等土地使用条件......................................3.1.2擅自改变土地用途、调整容积率等土地使用条件......................................◆3.2 非法转让、买卖国有土地使用权...................................................................3.2.1倒卖土地..........................................................................................................3.2.2以转让房屋或以土地与他人联建房屋分配实物、利润,非法转让土地使用权3.2.3以土地出资入股、联营、合建、置换土地等形式非法转让土地使用权..3.2.4非法转让、出租、抵押土地使用权..............................................................◆3.3 违规闲置土地.....................................................................................................3.3.1超过合同或者划拨决定书约定、规定的动工开发日期满一年未动工开发3.3.2已动工开发但开发建设用地面积占应动工开发建设用地总面积不足三分之一3.3.3已投资额占总投资额不足百分之二十五,中止开发建设满一年..............四、违反耕地(基本农田)保护及土地整治管理规定的行为.................................◆4.1 未完成耕地保护目标责任................................................................................4.1.1 耕地保有量低于上级政府下达的耕地保有量考核指标.............................4.1.2耕地保有量低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控制指标..............................................4.1.3 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低于上级政府下达的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考核指标.....4.1.4 补充耕地和补划基本农田的面积与质量低于已占用的面积与质量.........◆4.2 违反耕地占补平衡制度....................................................................................4.2.1 未按规定做到先补后占.................................................................................4.2.2 占多补少、占优补劣.....................................................................................4.2.3 将规定不得用于占补平衡的耕地用于占补平衡.........................................◆4.3违反基本农田保护规定.....................................................................................4.3.1基本农田未落实到地块..................................................................................4.3.2基本农田保护责任未落实到位......................................................................4.3.3擅自占用基本农田..........................................................................................4.3.4通过调整土地总体规划规避国务院审批......................................................4.3.5建设占用基本农田未按规定补划..................................................................4.3.6破坏、闲置、荒芜基本农田..........................................................................4.3.7将非耕地划入基本农田..................................................................................◆4.4违反土地整治项目管理规定.............................................................................4.4.1 土地整治项目设计不规范、质量不达标.....................................................4.4.2 项目建设未实施招投标.................................................................................4.4.3擅自变更和调整土地整治项目建设内容......................................................4.4.4项目单位虚报项目骗取土地整治项目资金..................................................五、违反土地出让收入和土地整治相关资金征收、管理、使用规定的行为.........◆5.1.应征未征土地出让收入.....................................................................................5.1.1 减免、缓征土地出让收入.............................................................................5.1.2 变相减免土地出让收入.................................................................................5.1.3 拖欠、少缴土地出让收入.............................................................................◆5.2 土地出让收入管理不规范................................................................................5.2.1滞留土地出让收入未及时入库......................................................................5.2.2设置过渡户导致土地出让收入未及时入库..................................................5.2.3土地出让收入未纳入基金预算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5.3未按规定从土地出让收入中提取相关资金...................................................5.3.1未按规定计提农业土地开发资金..................................................................5.3.2未按规定计提廉租住房保障资金..................................................................5.3.3未按规定计提农田水利建设资金..................................................................5.3.4未按规定计提教育资金..................................................................................◆5.4挪用土地出让收入..............................................................................................5.4.1 挪用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弥补行政经费等.....................................................5.4.2 挪用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建设楼堂馆所或出借等.........................................5.4.3扩大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5.5未按规定征缴土地整治相关资金....................................................................5.5.1减免、缓缴土地整治相关资金......................................................................5.5.2未按规定足额征收、缴纳、提取土地整治资金..........................................5.5.3 违规由用地单位缴纳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5.6挪用或闲置土地整治相关资金.........................................................................5.6.1挪用土地整治相关资金..................................................................................5.6.2 扩大土地整治相关资金使用范围.................................................................5.6.3土地整治相关资金闲置、结余未发挥效益..................................................◆5.7违反土地储备资金管理规定.............................................................................5.7.1超计划、超规模举借土地储备贷款..............................................................5.7.2违规使用土地储备资金..................................................................................5.7.3违规将财政性资金用于土地储备贷款担保.................................................. 第二部分矿产资源审计一、违反矿产资源规划管理规定的行为.....................................................................◆1.1违反矿产资源规划管理规定...........................................................................1.1.1 地方矿产资源规划的限采区、禁采区面积和区域不符合全国矿产资源总体规划1.1.2 煤炭资源规划与煤炭工业发展规划不衔接,资源量与产能不匹配.........1.1.3 某些矿产资源的产能、产量超过矿产资源规划中相应矿种的产能.........1.1.4 违反矿产资源规划限定,审批颁发勘查许可证或采矿许可证.................1.1.5 对不符合矿产资源规划的,给予批准立项、颁发勘查和采矿许可证.....二、违规审批、出让矿业权的行为.............................................................................◆ 2.1 违规审批新设矿业权.......................................................................................2.1.1 超越审批权限颁发勘查许可证、采矿许可证.............................................2.1.2 以“化大为小、化整为零”方式规避国土资源部门审批.........................2.1.3 新设探矿权勘查程度低于原有工作程度.....................................................2.1.4主管部门违规下放矿业权的审批颁证权限..................................................◆ 2.2 违规出让矿业权...............................................................................................2.2.1将应以招拍挂方式出让的矿业权违规采取批准申请方式出让;..............2.2.2将应以招拍挂方式出让的矿业权违规采取协议方式出让;......................2.2.3 低于评估底价出让矿业权.............................................................................2.2.4 由高风险矿种变为低风险矿种,规避招拍挂且未补缴探矿权价款.........2.2.5 对以招拍挂或协议出让方式取得低风险类矿产探矿权的,违规批准其扩大勘查范围2.2.6以协议方式出让的矿业权价款低于类似条件下的市场价..........................2.2.7因规划及矿业权设置方案调整需要扩大勘查范围的,出让探矿权价款低于市场价2.2.8以虚假的规划及矿业权设置方案调整为名,批准扩大勘查范围..............2.2.9未通过集体会审即以协议方式出让矿业权..................................................◆ 2.3 违规或虚假招拍挂.........................................................................................2.3.1 中标人不符合规定条件.................................................................................2.3.2 拍卖时竞买人数达不到规定人数.................................................................2.3.3 挂牌时间少于规定时间或报价不符合规定.................................................2.3.4违规设置限制出让条件,排斥潜在投标人、竞买人进行招拍挂..............2.3.5对中标人先征后返矿业权出让价款..............................................................三、违反矿业权勘查开采和转让规定的行为.............................................................◆ 3.1违规或非法勘查开采矿产资源.......................................................................3.1.1无证开采..........................................................................................................3.1.2非法探矿..........................................................................................................3.1.3未经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批准开采国家保护性特定矿种..........................793.1.4不具备探矿、采矿资质的,从事探矿、采矿 (79)3.1.5煤矿超过核定生产能力开采煤炭..................................................................793.1.6破环性开采造成矿产资源严重破坏..............................................................79◆3.2违规转让国有矿业权 (82)3.2.1未经评估转让国家出资探明的矿产地..........................................................823.2.2未经评估以折股方式缴纳矿业权..................................................................823.2.3转让国家出资探明矿产地,未缴纳或未以折股方式缴纳矿业权价款......82◆3.3未达到法定条件转让矿业权 (85)3.3.1未完成规定的最低勘查投入即转让探矿权..................................................853.3.2转让的矿业权属有争议..................................................................................853.3.3转让的矿业权未按规定缴纳相关税费、价款..............................................853.3.4取得探矿权持有不满2年,或持有满1年但未新发现可供勘查或开采的资源即转让863.3.5矿山企业投入采矿生产不满1年,转让采矿权..........................................863.3.6以协议出让方式取得探矿权5年之内转让..................................................86◆3.4非法转让矿业权 (88)3.4.1未经国土部门批准转让矿业权......................................................................883.4.2以承包等方式转让矿业权..............................................................................883.4.3倒卖矿权..........................................................................................................883.4.4分割转让矿业权..............................................................................................88◆3.5 持有矿业权的国有企业或单位违规转让国有股权 (89)3.5.1未经批准,通过改制、增资扩股、联营、投资、转让等形式转让国有股权893.5.2未履行公开选择程序转让股权......................................................................893.5.3未履行清产、核资、审计程序转让股权......................................................893.5.4未履行评估程序转让股权..............................................................................893.5.5评估结果未报国资管理部门核准、备案......................................................893.5.6使用过期失效的评估结果转让股权..............................................................903.5.7相关各方串通评估作价..................................................................................90四、违反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相关规定的行为 (103)◆4.1未建立、未落实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制度...............................................954.1.1主管部门未建立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制度和目标......................................954.1.2企业未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954.1.3企业编制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内容不完整..............954.1.4企业未按《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实施项目,或未完全按照治理方案实施954.1.4国土部门未严格督促企业落实《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95◆4.2未按规定建立、管理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984.2.1主管部门未建立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994.2.2主管部门未要求企业缴纳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994.2.3企业未按规定缴纳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994.2.4主管部门违规批准企业减、免、缓缴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994.2.5主管部门未专户存储收取的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994.2.6主管部门未及时返还企业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及利息......................99◆4.3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重点工程未按计划实施 (100)4.3.1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重点工程未按计划开工 (100)4.3.2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重点工程未按申报计划实施 (100)4.3.3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重点工程未按期完工 (100)4.3.4挤占挪用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重点工程专项资金 (100)4.3.5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重点工程地方配套资金不到位 (100)◆4.4尾矿库管理使用不规范 (102)4.4.1尾矿库建设不规范 (102)4.4.2尾矿库运行不规范 (102)4.4.3尾矿库回采和闭库管理使用不规范 (102)五、违反矿产资源相关资金征收、管理、使用规定相关行为 (105)◆5.1 主管部门违规征收、管理探矿权、采矿权价款及使用费 (105)5.1.1应收未收矿业权价款及相关使用费 (105)5.1.2未及时上交纳入预算管理 (105)5.1.3违规减免矿业权价款 (105)5.1.4未征收资金占用费和滞纳金 (105)5.1.5未按规定的缴库比例解缴矿业权价款 (105)◆5.2 主管部门违规使用探矿权、采矿权价款及使用费 (109)5.2.2挤占挪用矿业权价款 (109)5.2.3从矿业权价款收入中直接坐支费用 (109)◆5.3违规征收、管理、使用矿产资源补偿费 (111)5.3.1应收未收矿产资源补偿费; (111)5.3.2未将矿产资源补偿费纳入预算管理; (111)5.3.3违规减免矿产资源补偿费; (111)5.3.4未及时、足额按分成比例将矿产资源补偿费上缴国库; (111)5.3.5挤占挪用矿产资源补偿费 (111)◆5.4 违规管理、使用矿产资源相关中央专项资金 (114)5.4.1违规管理、使用中央地质勘查基金 (114)5.4.2违规管理、使用特大型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 (114)5.4.3违规管理、使用地质矿产调查评价专项资金 (114)5.4.4违规管理、使用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专项资金 (114)第三部分水资源和海洋环境审计一、违反水资源管理规定的行为 (116)◆1.1违反取水许可制度 (116)1.1.1无取水许可证取水 (116)1.1.2未依照取水许可证规定的条件取水 (116)1.1.3申请人骗取取水申请批准文件或者取水许可证 (116)1.1.4擅自转让取水许可证 (116)◆1.2违反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制度 (118)1.2.1违规利用水资源造成水源枯竭 (118)1.2.2地方政府未按规定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118)1.2.3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设置排污口 (118)1.2.4违规在风景名胜区水体、重要渔业水体和其他具有特殊经济文化价值的水体的保护区内新建排污口 (118)◆1.3违反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 (120)1.3.1应征(或应代征)未征水资源费 (120)1.3.2违规减免、缓征或停征水资源费 (120)1.3.3擅自扩大水资源费征收范围、提高征收标准 (120)1.3.4超越权限征收水资源费 (120)1.3.5应缴未缴水资源费 (120)◆1.4违反向水体排污许可制度 (122)1.4.1未经审批设置排污口 (122)1.4.2未经批准在新建、改建项目中扩大排污口 (122)1.4.3地方未实行排污许可证制度 (122)1.4.4排污单位无证排污 (122)1.4.5排污单位突破排污许可证规定的种类、数量排放污染物 (122)1.4.6向不符合条件的排水户颁发污水排入排水管网许可证 (122)1.4.7排水户无污水排入排水管网许可证向城镇排水设施排污 (122)◆1.5违反水资源费预算管理规定 (125)1.5.1水资源费征收标准不符合规定原则 (125)1.5.2财政部门未将水资源费纳入预算管理 (125)1.5.3财政部门未按规定安排水资源费支出预算 (125)1.5.4执收单位截留、挪用、坐支应上缴的水资源费 (125)二、违反海洋环境管理规定的行为 (128)◆2.1违反海洋倾废管理规定 (128)2.1.1越权审批海洋倾废许可证 (128)2.1.2无海洋倾废许可证非法倾倒 (128)◆2.2违反海域使用规定 (129)2.2.1主管部门违反审批权限发放海域使用证 (130)2.2.2主管部门违反海洋功能区划规定发放海域使用证 (130)2.2.3用海单位无证用海 (130)2.2.4用海单位未经批准擅自改变海域用途 (130)◆2.3违反海域使用金的征收管理规定 (132)2.3.1应征未征、少征海域使用金 (132)2.3.2应缴未缴、欠缴海域使用金 (132)2.3.3擅自减免、缓征海域使用金 (132)2.3.4弄虚作假骗取减免海域使用金 (132)2.3.5未将海域使用金纳入预算管理 (132)第四部分节能减排审计一、违反财政节能减排专项资金管理与使用规定的行为 (136)◆1.1滞留、闲置应当下拨的财政节能减排专项资金 (136)1.1.1项目审核批复不及时,滞留应下拨财政节能减排专项资金 (136)1.1.2向项目单位拨款不及时,滞留财政节能减排专项资金 (136)1.1.3具体项目未落实,财政节能减排专项资金闲置 (136)1.1.4项目未达到实施条件或进度滞后,拨付的财政节能减排专项资金闲置136◆1.2截留挪用、违规使用财政节能减排专项资金 (137)1.2.1主管部门或资金分配拨付单位截留、挪用财政节能减排专项资金 (137)1.2.2项目单位挪用财政节能减排专项治污资金 (137)1.2.3项目承建单位挪用财政节能减排专项资金 (137)1.2.4扩大开支范围 (137)1.2.5特定的支出项目或工作经费超出控制额度 (137)◆1.3以虚报冒领等手段骗取财政节能减排专项资金 (141)1.3.1编造虚假资质或虚假财务资料,骗取财政节能减排专项资金 (141)1.3.2伪造建设项目或虚假建设,骗取财政节能减排专项资金 (141)1.3.3虚报节能量或污染物减排量,骗取财政节能减排专项资金 (141)1.3.4虚报项目建设规模,骗取财政节能减排专项资金 (141)1.3.5同一项目多渠道重复申领财政节能减排专项资金 (141)1.3.6不按规定要求实施项目建设,骗取财政节能减排专项资金 (141)1.3.7第三方出具虚假节能减排量审核报告,协助申报方骗取财政节能减排专项资金1411.3.8主管部门不按规定进行审核,多批复财政节能减排专项资金 (141)二、违反排污、治污专项收费征收、管理、使用规定的行为 (148)◆2.1违反排污费征收、管理和使用规定的行为 (148)2.1.1应缴未缴、欠缴、少缴排污费 (148)2.1.2应征未征、欠征、少征排污费 (148)2.1.3排污费解缴各级财政的入库比例违反规定 (148)2.1.4未将排污费纳入预算管理 (148)2.1.5挪用排污费 (148)◆2.2违反污水处理费征收、管理、使用的规定 (151)2.2.1应征未征、欠征、少征、缓征污水处理费 (151)2.2.2擅自减免污水处理费 (151)2.2.3应缴未缴、欠缴、少缴污水处理费 (151)2.2.4挪用污水处理费 (151)◆2.3违反垃圾处理费征收、管理、使用的规定 (153)2.3.1应征未征、欠征、少征、缓征垃圾处理费 (153)2.3.2擅自减免垃圾处理费 (153)2.3.3应缴未缴、欠缴、少缴垃圾处理费 (153)2.3.4挪用垃圾处理费 (153)三、违反节能减排政策规定的行为 (155)◆3.1违反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政策规定,新增“两高一剩”行业产能 (155)3.1.1地方政府或主管部门越权审批、核准或备案“两高一剩”项目 (156)3.1.2地方政府或主管部门将“两高一剩”项目分拆审批 (156)3.1.3地方政府或主管部门降低条件标准,审批、核准“两高一剩”项目 (156)3.1.4地方政府或主管部门违规为高耗能、高污染企业供地 (156)3.1.5地方政府或主管部门违反环境评价规定审批、核准高耗能、高污染项目1563.1.6企业借淘汰落后产能等名义违规建项目,扩大“两高一剩”产能 (156)3.1.7企业借环保搬迁、技术改造等名义违规建项目,扩大“两高一剩”产能156◆3.2违反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政策规定,未按规定淘汰落后产能 (158)3.2.1未按任务目标规定淘汰落后产能 (159)3.2.2虚报淘汰落后产能 (159)3.2.3淘汰的落后产能异地建设 (159)3.2.4应淘汰的落后工艺装备设施转移、外流 (159)3.2.5未按规定标准对淘汰的落后产能装备设施拆除、废毁 (159)3.2.6对淘汰落后装备设施的废毁物、有害废弃物未按规定进行处置 (159)3.2.7新建项目仍采用应淘汰的落后生产工艺或设备 (159)◆3.3地方各级政府未完成节能减排指标任务 (160)3.3.1目标考核期截至时地方政府未完成节能指标(主要为单位GDP能耗)1603.3.2目标考核期截至时地方政府未完成减排指标 (160)3.3.3地方政府弄虚作假编造节能减排指标完成情况 (160)3.3.4主管部门未严格履行统计、监测职责,形成节能减排指标数据失真 (160)◆3.4地方政府及主管部门、企业违反节能减排经济政策 (161)3.4.1未严格执行差别电价政策 (162)3.4.2 未执行脱硫电价、脱硝电价政策” (162)3.4.3财政部门违规对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企业给予财政补助 (162)3.4.4税务部门违规为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企业减免税 (162)3.4.5未落实国家支持节能减排所得税、增值税等优惠政策 (162)3.4.6未经节能审查或节能审查未获通过的项目即开工建设 (162)3.4.7主管部门未严格按规定开展投资项目节能评估 (162)◆3.5能源节约利用目标未实现,相关支持政策未落实 (164)3.5.1现有生产工艺设备节能技术改造项目进展缓慢 (164)3.5.2工业企业能源管理中心建设示范项目未实现预期节能效果 (164)3.5.3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未达到预期目标 (164)3.5.4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推广数量不真实,或未达到预期目标 (165)3.5.5节能惠民家电产品推广计划未完成推广数量预期目标 (165)3.5.6北方采暖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项目未实现预期效果 (16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