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鉴别表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概述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
鉴别诊断
–脑脓肿: • 其他部位脓肿表现 • 有进展、但相对缓慢 • 脑脊液蛋白高 • CT、MRI增强可见特征性脓肿腔
脑脓肿MR表现
T1W
T2W
T1W/C+
脑脓肿坏死区含有大量黏液、细菌、炎性细胞、粘蛋白、细胞碎屑 肉芽肿壁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
鉴别诊断
–化脓性脑膜炎:婴幼儿与老人,起病急, 高热,颅高压症状明显,脑膜刺激征,精 神症状,脑脊液病原学。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p207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
病因及发病机制
– 致病菌为新型隐球菌、深部真菌、广泛分布 于自然界中;干燥鸽粪是主要传染源。
– 患者多有养鸽史。 – 圆形、卵圆形,菌体为宽厚的荚膜包裹;不
形成菌丝和孢子;出芽生殖。 – 多经由呼吸道感染,血行入脑。 – 免疫力低下时发病: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
诊断依据
– 亚急性或慢性起病 – 低热、头痛 – 脑膜刺激征 – CSF压力增高,白细胞数增高,蛋白增高 – CSF墨汁染色阳性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
鉴别诊断
– 结核性脑膜炎:常有午后低热、盗汗等结核 中毒症状,多合并肺结核或其他肺外结核, CSF抗酸染色阳性
– 病毒性脑膜炎:亦有发热、头痛、脑膜刺激 征,但发病急,CSF无糖和氯化物改变,脑 脊液中找不到隐球菌
– 对症及支持治疗 • 颅内压增高可使用脱水剂,防治脑疝形成 • 控制癫痫发作 • 注意加强营养,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 防治肺部感染和尿路感染,防治压疮 • 脑积水可行侧脑室分流减压术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
预后
– 本病常进行性加重,预后不良,死亡率较高, 未经治疗者平均于6个月死亡
– 但治疗晚将遗留视力减退、颅神经麻痹、精 神障碍等后遗症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脑脊液检查
病脑CSF的异常通常包括单核细胞数量增加和蛋白 水平正常或稍升高,早期可以多核细胞升高为主, 但数小时后就会被单核细胞代替,糖和氯化物含量 正常。
应注意到脑炎病情的程度和CSF检测并非是一致的 关系。大约70%病脑患者的CSF表现正常或轻微 异常,而仍有3%~5%的严重感染者CSF完全正 常。 HSE患儿的CSF检查在初起病时可正常,在起病后 2~3日异常率可达90%~97%,故必要时应复 查。少数可能维持正常;部分病例脑脊液蛋白质含 量于感染期呈渐进性增高。
病毒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一些概念 病毒性脑膜炎 病毒性脑炎 接种后脑炎 感染后脑炎 散发性脑炎
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表现
在HSE,早期的头痛、性格改变等常见颅内感染症状 在幼儿易被忽视。
在急性发热以后,继之重要的是局灶性NS受累表现, 如脑神经障碍、局灶性运动功能障碍,或可伴有自主神 经功能障碍和难以控制的惊厥。 大儿童症状和体征多以颞叶和额叶症状为突出。 出现局灶症状及NS状况普遍恶化,为HSE所具有的典 型表现。
尽早治疗
1. 治与不治, 显著不同 抗痨治疗 病死率 15~30% 2. 早治与晚治, 大不一样 Ⅰ期 Ⅱ期 病死率 9% 25% 治愈率 96% 78% (47/49) (61/78)
不抗痨治疗 100% Ⅲ期 作者 73% Ram(180) 21% Hum(199) (15/72)
治疗愈早,预后愈好
关于激素治疗
激素在病毒感染的使用一直留存争论: 一方面,激素可抑制干扰素和抗体生成,因此认为激素 易致V感染扩散对机体不利,同时激素的免疫抑制作用又 不利于机体的防御功能,并可能引起继发的细菌感染, 给治疗带来困难; 另一方面,激素减轻脑水肿疗效确切,颅内高压时,其 降压作用大大增强,其作用机制在于激素减轻炎症反应, 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保护血脑屏障,消除脑水肿,故 认为激素对病毒感染有益无害。 经验证明对重症病脑如激素使用得当,能有利于消除炎 症和脑水肿,从而降低脑炎死亡率和减少神经系统后遗 症。一般认为,在临床上出现颅压增高、反复惊厥、呼 吸衰竭等脑水肿、脑疝征兆危及生命时,使用激素并同 时配合有效抗V药物使用,随后尽快停用,可能是合理的。 地塞米松效果较好,剂量0.5~1mg/kg,每日3~6次。 宜早期、短程、静脉途径使用。
中枢神经系统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九、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包括颅内感染、脑膜炎、脑室感染和脊椎脓肿。
(一)颅内感染包括脑脓肿、硬膜下或硬膜外感染和脑炎等。
诊断标准一:从脑组织成硬膜中培养出病原体。
诊断标准二:有脓肿,或外科手术或病理组织检查证实为颅内感染。
诊断标准三:病人有头痛、目眩、体温超过38℃、局部神经系统症状、意识改变或精神错乱一岁或一岁以下的婴儿则表现为体温高于38℃或低于36℃、呼吸暂停、心动徐缓、局部神经系统症状或意识改变)等症状或体征中的两种且无其他原因,同时伴有下述情况之一者:(1)在外科手术过程中,或针刺抽吸组织或尸检的脑或脓肿组织镜检中发现病原体;(2)血液或尿液的抗原检查呈阳性;(3)放射线证实为感染,如x线、CT扫描、磁共振以及镓或锝标记扫描等发现异常;(4)病人对病原体的IgM抗体达到有诊断意义的效价,或双分血清IgG抗体呈4倍升高。
注:如果病人同时存在脑膜炎和脑脓肿,应归于颅内感染。
(二)脑膜炎或脑室炎诊断标准一:从脑脊液培养出病原体。
诊断标准二:病人有头痛、体温超过38oC、颈僵直、颅内神经系统症状或脑膜刺激症状(1岁或1岁以下的婴儿则为体温高于38oC或低于36oC、呼吸暂停、心动徐缓、颈僵直、颅内神经系统症状或脑膜刺激症状)等症状或体征之一且无其他原因,同时具有下述情况之一者:(1)脑脊液检查发现白细胞数增多、蛋白上升和/或葡萄糖下降;(2)革兰氏染色可见有病原微生物;(3)从血中培养出病原体;(4)脑脊液、血液或尿液的抗原检查呈阳性;(5)病人对病原体的IgM抗体达到有诊断意义的效价,或双价血清IgG抗体呈4倍升高。
注:①新生儿脑膜炎应视为医院感染,但有充分证据证明是通过胎盘而感染者除外;②脑膜脑炎应归为脑膜炎类;○3脑膜炎同时伴有脊椎脓肿者应归为脑膜炎类;④如果有植入物,在1年内发生的感染归为伤口感染类,一年以后感染者则归于此类。
(三)无脑膜炎性脊椎脓肿无脑膜炎性脊椎脓肿是指脊椎硬膜外或硬膜下的脓肿,未涉及到脑脊液或邻近骨组织的感染。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鉴别诊断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鉴别诊断:1、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常以精神行为异常,癫痫起病,可有口唇疱疹病史,伴发热,头颅MRI可见颞额叶出血性坏死,脑电图可见弥漫性高波幅慢波,以单侧或双侧颞、额区异常更明显,脑脊液压力正常,脑脊液细胞数<1000×109/L,糖和氯化物正常。
2、带状疱疹病毒性脑炎:多见于老年人,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意识模糊,可有带状疱疹病史,病变程度较轻,预后较好,头颅CT无出血坏死表现,脑脊液中检出该病毒抗体和病毒核酸阳性可鉴别。
3、肠道病毒性脑炎:多见于夏秋季节,一般恢复较快,2-3周症状可缓解,脑脊液中PCR检测出该病毒核酸可鉴别。
4、巨细胞病毒性脑炎:临床少见,常见于免疫缺陷如艾滋病或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患者,脑脊液正常或单核细胞增多,蛋白增高,体液检查找到典型的巨细胞,PCR检测出该病毒核酸可鉴别。
5、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多在感染或疫苗接种后急性发病,影像学显示皮质下白质多发病灶,病毒学和相关抗体检查阴性。
6、化脓性脑膜炎: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脑膜刺激症阳性,脑脊液压力增高,外观浑浊或呈脓性,细胞数1000-10000×109/L,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蛋白升高,糖低于2.2mmol/l,氯化物降低,脑脊液涂片检出病原菌,血细菌培养阳性可明确诊断。
7、结核性脑膜炎:通常亚急性起病,脑神经损害常见,脑膜刺激症阳性,脑脊液压力增高,外观无色透明或微黄,静置后可有薄膜形成,细胞数增多,常为50-500×109/L,以淋巴细胞为主,蛋白增高,常为1-2g/l,糖及氯化物降低,抗结核治疗有效,脑脊液抗酸染色阳性可明确诊断。
8、隐球菌脑膜炎:常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或全身性免疫缺陷性疾病,通常隐匿起病,颅神经尤其视神经损害常见,脑脊液细胞数通常低于500×109/L,以淋巴细胞为主,糖降低,墨汁染色检查隐球菌可明确诊断。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整理课件
21
简介
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急性化脓性脑膜炎 可有败血症休克和脑实质损害 主要表现为突发高热、脑膜刺激征、剧烈头痛、
呕吐、皮肤黏膜瘀点瘀斑
整理课件
22
病原体
革兰染色阴性的肾形双球菌
普通培养基不易生长,在巧克力或血培养基上 生长良好
人是唯一的天然宿主
对干燥、寒冷、紫外线、及一般消毒剂均极敏 感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CNS infection)
整理课件
1
定义
指各种生物性病原体侵犯CNS实质、被膜及血 管等引起的急性或慢性炎症性(或非炎症性)疾 病。
感染途径
血行感染 直接感染 神经干逆行感染
整理课件
2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概述
化脓性脑膜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颅内脓肿 脊髓局限性感染 颅内静脉血栓性静脉炎 结核性脑膜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 病毒性脑炎
脑膜炎、脊膜炎或脑脊髓膜炎: 主要侵犯脑和(或)脊髓软膜 脑膜刺激征明显,昏迷发生晚,后遗症少
脑膜脑炎: 脑实质与脑膜合并受累
根据发病情况及病程可分为
急性:<2周 亚急性:2~4周 慢性感染:>4周
整理课件
5
基本临床表现
发热 意识障碍 脑膜刺激征:头痛、呕吐、颈强直 局限性神经损害体征、病理反射等
脑膜炎奈瑟菌(革兰阴性双球菌):首选头孢曲松或头孢 噻肟,备选方案有青霉素G、氨苄西林、氯霉素、氟喹诺 酮类或氨曲南。
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革兰阳性杆菌或球杆菌):首选氨 苄西林+氨基糖苷类,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TMP/SMX或美 罗培南。
大肠杆菌、流感嗜血杆菌、绿脓杆菌(革兰阴性杆菌): 除流感嗜血杆菌外,多数为医院获得性感染,首选三代头孢 菌素,其他可选用头孢吡肟、美罗培南、氟喹诺酮类等。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CentralNervousSystemInfection)
• 头MRI
病例分析
病例分析
问题3 该患者的诊断是什么? 问题4 除其它治疗外,应选用何种抗病毒药物? 问题5 患者的抽搐属于哪种痫性发作?
A 肌阵挛发作 B 全身性强直-阵挛发作 C 强直性发作 D 肌阵挛性发作 E 失神发作 问题6 该类型发作的首选抗癫痫药物是什么?
病毒性脑膜炎 (Viral Meningitis)
辅助检查
1. 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明显增 高
2. CSF:压力增高;外观浑浊或脓性;白细 胞总数增多,(1000-10000)×106/L, 多形核粒细胞占多数;蛋白增高;糖和氯 化物降低;细菌培养呈阳性
3. EEG:可呈弥漫性慢波,无特征性改变
4. 影像学检查:早期可正常;随着病情进展, MRI的T1WI显示蛛网膜下腔不对称,信号 略高,增强后呈不规则强化;T2WI脑膜和 脑皮质信号增高;后期可见室管膜炎、硬
7. 治疗 早期诊断和治疗是降低本病死亡率的关键 治疗原则:积极抗病毒、抑制炎症、降颅
压、防止并发症 抗病毒治疗 肾上腺皮质类固醇 抗菌治疗 对症支持治疗
1. 抗病毒治疗
无环鸟苷(阿昔洛韦,Acyclovir):首选 鸟嘌呤衍生物,能抑制病毒DNA的合成,具 有很强的抗HSV作用
4. 辅助检查 脑电图:弥漫性高波幅慢波(单、双侧颞 区、额区),尖波与棘波(颞区) 头颅CT:可正常,也可单、双侧颞叶、海 马及边缘系统局灶性低密度灶,其中有点 状高密度灶提示颞叶有出血性坏死 头颅MRI:脑实质内长T1长T2信号的病灶
T1WI
T2WI
增强
脑脊液检查: 压力正常或轻度增高,重症者可明显增高 白细胞数明显增多(50-500×106/L), 最多可高达1000×106/L,以淋巴细胞或 单核细胞为主;可有红细胞数增多,除外 腰椎穿刺损伤则提示出血坏死性脑炎; 蛋白质呈轻、中度增高,多低于1500mg/L 糖与氯化物多数正常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0002)
鉴别诊断
带状疱疹病毒性脑炎:为变态反应性脑损 害,预后好,病原学检查可确诊 肠道病毒性脑炎:多见于夏秋季,病初可 有肠道感染,CSF病毒分离或PCR检查阳性
巨细胞病毒性脑炎:见于免疫缺陷或AIDS 或长期用免疫抑制剂治疗者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感染或疫苗接种后
鉴别诊断
脑血管疾病:脑叶的梗塞或出血,有发病 的危险因素,无发热感染的前驱症状。
分为各种不同类型,意见不一,各型之间 可以并存或互相转化。
脑囊虫-临床表现
脑实质型:癫痫发作,定位体征,血管受损 可引起中风。重者表现为脑炎出现昏迷 蛛网膜型(或脑膜炎型)
以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头痛、呕吐、脑膜刺 激征阳性,交通性脑积水或虚性脑膜炎 脑脊液淋巴细胞可增多,蛋白升高而糖降低 如合并有脑实质弥漫损害症状则又有人称为 脑膜脑炎型。
辅助检查
CSF 病原学检查:HSV抗原HSV特异性 IgM、IgG抗体:有确诊价值CSF中HSVDNA 本病的确诊方法有赖于脑组织活检:可见 出血坏死,电镜下见 Cowdry A 包涵体,也 可作病毒分离
诊断
口唇或生殖道疱疹史
发热、精神症状、意识障碍、抽搐及局灶 性神经体征 CSF示红白细胞数增多
有前驱症状,发热全身不适、头痛等
1/4患者有口唇疱疹史 脑实质改变的表现:意识障碍、精神症状、 癫痫发作、定位体征
辅助检查
脑电图:弥漫性高波幅慢波,颞区的尖波与 棘波 头CT:可正常,也可见海马及边缘系统局 灶性低密度,及出血坏死。MRI有助于发现 病灶
CSF:压力正常或增高,细胞数增多,蛋白 轻 、中度增高,糖氯正常
脑囊虫-治疗
病因治疗:常用药物吡喹酮、阿苯达唑
小量开始,根据反应逐渐加量,不超过1g/日, 一疗程总量300mg/kg,阿苯达唑一个月后、吡喹 酮2~3个月后行第二疗程,共3~4个疗程 死亡的囊尾蚴可致脑水肿、脑疝 对单个病灶可考虑手术摘除。 对广泛蛛网膜粘连者,需与手术联合治疗
神经病学:第十章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对早期局灶性异常
的改变可能比CT更
为敏感
22
1.1.4
辅助检查
影像学检查--MRI
T1
T2
额颞叶病灶为主, T1WI低信号、T2WI高
信号病灶
23
1.1.5
诊断
①口唇或生殖道疱疹史, 发热\精神症状& 意识障碍, 癫痫发作&局灶性神经体征 ②CSF细胞数增多\出现红细胞, 糖&氯化物 正常 ③EEG: 额颞为主的弥漫性异常 ④头CT或MRI: 额颞叶出血性脑软化灶 ⑤病原学诊断依据:病毒分离\PCR检测&急 性期与恢复期CSF抗体滴度 ⑥特异性抗单纯疱疹病毒治疗有效
病理
淋巴细胞&浆细胞反应, 神经元&胶质
细胞可见核内Cowdry 性包涵体
18
1.1.临3 床表现
任何年龄均可发病(本书40岁以上多见), 但有报道10岁以下和20-30岁之间有两个 发病高峰
急性起病,可有病毒感染的前驱症状,继 之出现头痛、高热、呕吐、癫痫和精神 症状,严重者出现昏迷。 口唇疱疹史(1/4患者) T 38.4-40
5、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 感染或接种疫 苗史, 脑&脊髓受损
26
1.1.7
治疗
早期治疗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脑膜、脑实质广泛炎症的并发症是颅内压 增高、癫痫发作和昏迷。治疗成败的关键 是在不可逆脑损伤发生前采取有效的预防 和治疗措施。
27
治疗
1. 病因治疗
1、抗病毒治疗:时间要长甚至6-7周
无环鸟苷(阿昔洛韦, acyclovir):
CNS感染途径 1、血行感染
2、 直接感染
3、神经干逆行感染
(嗜神经病毒, neurotropic virus)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会有哪些症状表现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会有哪些症状表现中枢神经系统的感染性疾病,按病因分有病毒、细菌、结核、真菌、寄生虫等引起的疾病。
中枢神经系统一旦感染后,来势十分凶险,治疗若不及时,病情进展快速,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若发展成重症,病死和致残率都很高,哪怕治愈也会留下后遗症,所以,早诊断早治疗十分必要。
一、什么是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系指各种病原体弓|起的中枢神经系统的急性或慢性炎症性(或非炎症性)疾病。
可侵犯脑实质和(或)脊髓,也可侵犯软膜和血管。
其病原体有病毒、细菌、真菌、螺旋体、支原体寄生虫、立克次体和朊蛋白等。
临床表现有发热、头痛、呕吐、颈强直等,预后与病情轻重有关。
二、病因(一)主要病因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主要病因为病原微生物侵入中枢神经系统,病原微生物主要通过以下三种途径进入中枢神经系统:第一,血行感染。
血行感染指的是血液感染,血液感染的主要途径:病原体通过昆虫叮咬、动物咬伤损伤患者皮肤黏膜后进入到血液中;或通过使用不洁注射器、输血等途径直接进入血液;面部感染时病原体也可经静脉逆行入颅;病原微生物侵入孕妇中枢神经系统造成感染,病原体会经过胎盘传给胎儿。
第二,直接感染。
通常是患者穿透性外伤或邻近结构的感染导致病原体向颅内蔓延。
第三,逆行感染。
嗜神经病毒如单纯疱疹病毒、狂犬病毒等首先感染皮肤、呼吸道或胃肠道黏膜,经神经末梢进入神经干,然后逆行进入颅内。
(二)诱发因素第一,头部创伤或手术。
细菌性脑膜炎的致病微生物与年龄和机体潜在的状态,如头部创伤或者神经系统手术等密切相关,大部分病例在2岁以内的儿童或高龄老人中出现。
第二,流行病学。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多见于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尚无具体流行病学统计数据。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在免疫力低下的人群中容易出现,主要是因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是由病原微生物感染所引起的,虽然中枢神经系统对各种病原体的侵犯有较强的抵抗力,但是当患者自身机体免疫力低下时,病原微生物无法被机体的免疫系统阻止在外并消灭,这时病原微生物就会趁机侵入人体,造成感染。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诊治
脑肺吸虫病
脑型多见,颅内占位,癫痫,局灶性症状 ,脊髓型 下肢感觉异常,瘫痪
血象:WBC/E升高;特异性抗原抗体 CSF:查见E;蛋白轻增;虫卵 皮下结节活检,皮内试验 脑CT:颞叶枕叶肥皂泡多发性钙化 治疗:支持对症,降颅压;激素
阿苯达唑10mg/kg,3次/d,2d;吡喹酮 25mg/kg,3次/d,2-3d
头痛、呕吐、视神经乳头水肿
常见症状及体征
脑疝 抽搐 瘫痪
偏瘫、单瘫、截瘫、四肢瘫、交叉瘫 分级 0级完全瘫痪
1级肌肉可收缩,但不能产生动作 2级肢体在床上可移动,不能抬离床面 3级肢体能抬离床面,但不能抵抗阻力 4级能做抵抗阻力动作,较正常差 5级正常肌力
实验室检查及相关检查
血象
病毒性 白细胞下降 细菌及螺旋体性 白细胞多上升 寄生虫 嗜酸性粒细胞上升
啶5-10g/d儿:100-200mg/kg.d)分次口服, 疗程3月;继而氟康唑400mg/d,服用8周 单一两性霉素B治疗总剂量应达3-4g,3月 重者疗效不明显:可用两性霉素B0.050.1mg+地米2-5mg+5ml/次,鞘内注射, qd;并逐渐加两性霉素B至1mg/次,改为2-3 次/w.两性霉素B鞘内注射总量20mg为宜
脑炎
病因
乙脑病毒、疱疹病毒、狂犬病毒及其他
诊断
症状及体征 发热、头痛、意识障碍、病理反射 血象 白细胞中度升高 血清学 CSF 压力正常/升高,细胞数增加,糖正常, 蛋白上升,病毒分离, 抗原、抗体
脑炎治疗
支持、对症治疗 高热、惊厥、颅内压增高、 呼吸循环衰竭
抗病毒治疗 乙脑:干扰素、利巴韦林、TEV-MCAb HSE脑炎: 阿昔洛韦 5-10mg/kg ,q8h,14-21d 阿糖腺苷15mg/kg,qd,10d 利巴韦林0.5-1.0g/d(20-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诊断标准
文件名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诊断标准电子文件编码YFGL-02-024 页码3-1一、细菌性脑膜炎1.临床诊断符合下列情况之一者:(1)发热,颅高压症状(头痛、呕吐、婴儿前囟张力高、意识障碍之一),脑膜刺激症(颈抵抗、布克氏征阳性、角弓反张之一),加上脑脊液(CSF)化脓性改变。
(2)发热,颅高压症状,脑膜刺激症,加上CSF白细胞轻至中度升高,经抗菌药物治疗后症状体征消失,CSF 恢复正常。
(3)在应用抗生素过程中,出现发热,不典型颅内高压症状体征,CSF白细胞轻度增多,并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者:①CSF中抗特异性病原体的IgM达诊断标准,或IgG 呈4倍升高,或CSF涂片找到细菌。
②有颅脑操作(如颅脑手术、颅内穿刺、颅内植入物)史,或颅脑外伤或腰椎穿刺史。
③脑膜附近有感染灶(如头皮切口感染、颅骨骨髓炎、胆脂瘤中耳炎)或有脑脊液漏者。
④新生儿血培养阳性。
2.病原学诊断(1)在临床诊断的基础上,符合下列情况之一者:①CSF中培养出病原菌。
②CSF病原微生物抗原检测阳性。
(2)说明①一岁以内婴儿有发热(>38℃)或低体温(<36℃),出现意识障碍、呼吸暂停或抽搐,如无其它原因可解释,应疑为脑膜炎并立即进行CSF检查。
文件名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诊断标准电子文件编码YFGL-02-024 页码3-2②老年人反应性低,可仅有嗜睡、意识活动减退、定向困难表现,应及时进行CSF检查。
③细菌性脑膜炎与创伤性脑膜炎、脑瘤脑膜反应的区别要点是CSF糖量的降低,C-反应蛋白增高等。
二、颅内脓肿1.范围包括脑脓肿、硬膜下和硬膜外脓肿2.临床诊断发热,颅高压症状之一,颅内占位体征(功能区定位征),并具有以下影像学检查证据之一:(1)CT。
(2)脑血管造影。
(3)核磁共振。
(4)核素扫描。
三、无脑膜炎的椎管内感染1.范围包括硬脊膜下脓肿和脊髓内脓肿。
2.临床诊断(1)发热有下列情况之一者:①神经定位症状和体征。
②局限性腰背痛和脊柱运动受限。
儿科常见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
病毒如单纯疱疹病毒、狂犬病毒等感染)
病毒性、细菌性、结核、真菌性、脑寄生虫
神经系统检查
意识和精神状态
意识障碍的轻重程度分为嗜睡、意识模糊、 昏迷等
精神状态表现为烦躁不安、激惹、谵妄、 迟钝、抑郁、幻觉、定向障碍
观察头颅
头围出生时34cm,0~6月 每月约增加 1.5cm,7~12月 每月约增加0.5cm,1岁时 头围约46cm,2岁约48cm,5岁约50cm, 15岁接近成人,约54~58cm
癫痫持续状态、脑疝形成 由单纯疱疹病毒引起者最严重,病死率高 病程2~3周,多数完全恢复,少数遗留肢体瘫痪、
智力倒退等后遗症
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
乙脑病毒属披盖病毒科中黄病毒属,为B组 虫媒病毒
经蚊传播,多见于夏秋季 临床上急起发病,有高热、意识障碍、惊
厥、呼吸抑制、强直性痉挛和脑膜刺激征 等,重型患者病后往往留有后遗症 属于血液传染病
儿科常见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central
nervous system infectious disease)
是一种由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朊 蛋白等多种感染源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的 常见病、多发病,脑实质、被膜、血管等 组织均可受累。
按起病缓急可分
急性(acute):如单纯疱疹性脑炎呈急性 起病)
Oppenheim征(奥本海姆征)检查者用拇指及示 指沿患儿胫骨前缘用力由上向下滑压,阳性表现 同Babinski征
Gordon征(戈登征) 检查者用手以一定力量捏压腓 肠肌,阳性表现同Babinski征
脑膜刺激征
颈强直 患儿仰卧,检查者一手托住患儿枕部,向 前屈曲颈部,正常时无抵抗感,阳性是颈部屈曲 受阻,下颌不能抵胸部
【医学课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死亡
03
严重或未及时得到治疗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可能导致患者死亡
。
康复与生活质量
康复训练
对于有神经功能缺损的患者,长期的康复训练是必要的,有助于 提高生活质量。
心理支持
除了生理上的恢复,患者及其家庭也需要心理支持以应对生活中 的困难和挑战。
生活质量的影响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可能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从而影 响生活质量。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预防接种
根据疾病流行情况,接种相关疫苗,预防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发生 。
避免接触感染源
避免接触患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患者,注意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 。
05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预后与转 归
预后影响因素
感染类型
不同类型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如病 毒性、细菌性、真菌性等,其预后效 果各不相同。
感染严重程度
感染的严重程度对预后有直接影响, 重症感染往往导致较差的预后。
抽搐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可能导 致患者抽搐,表现为肢体 或面部肌肉不自主地抽动 。
呼吸困难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可能导 致患者呼吸困难,表现为 呼吸急促、紫绀等症状。
03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诊断与鉴 别诊断
诊断方法
病史采集
详细了解患者症状出现的时间 、进展情况、伴随症状等,以 及既往病史、免疫状态、接触
史等。
体格检查
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检查神经 系统相关体征,如意识状态、 瞳孔变化、肌力等。
实验室检查
进行血常规、脑脊液检查,检 测相关病原体抗原或抗体。
影像学检查
通过头颅CT或MRI检查,观察 脑部病变情况。
鉴别诊断
颅内占位性病变
如脑肿瘤、脑脓肿等,需通过影 像学检查进行鉴别。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症
infections of the Cerebral Nervous System
段广军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症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中枢神 经系统是我们生命与意识的主宰,一旦 发生感染必然非常严重,各种病原体, 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立克次体、螺 旋体等侵犯脑脊髓的实质、被膜及血管 等,引起多种病变,称之为中枢神经系 统感染。
A-2 病理变化
以最常见的肠病毒为例,病毒接触人体 后,首先在肠道繁殖,然后转移到附近 淋巴结,产生所谓的病毒血症期,然后 通过血脑屏障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在中 枢神经系统的症状出现时,血内已找不 到病毒,由于病毒性脑膜炎并非致死性 疾病,因而其病理变化较不清楚。
A- 3临床症状
急性或亚急性起病,最常见的临床症状 是头痛和发烧,偶有意识程度的改变, 但大部分是程度轻微的嗜睡、倦怠等症 状,少有昏迷的现象;
因
素
第三代头孢:头孢三嗪、头孢噻肟、头 孢呋肟。先锋必素(cefoperazone)虽为第 三代头孢菌素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但不易通过BBB,不宜 用于化脓性脑膜炎
因素
2. 季节:三种脑膜炎的主要致病菌各 有其好发的季节。肺炎双球菌及脑膜炎 双
球菌较常发生于晚冬及早春,而感冒嗜 血杆菌则常见于秋末冬初。
3. 性别:男性比女性易得细菌性脑膜炎,尤其在婴儿 期更为显著。
因此在讨论在什么情况下容易得到那一种致病菌的感染时一般是以年龄来作区分主要致病菌首选抗生新生儿至一个月b或d群链球菌第三代头胞ampicillinampicillin氨基糖甙一个月至三个月感冒嗜血杆菌第三代头胞ampicillin肺炎双球菌氯霉素脑膜炎双球菌主要致病菌首选抗生素三个月至十八岁感冒嗜血杆菌第三代头胞菌素氯霉素脑膜炎双球菌十八岁至五十岁脑膜炎双球菌第三代头胞菌素主要致病菌首选抗生素五十岁以上肺炎双球菌第三代头胞ampicillin或第三代头胞penicillin脑膜炎双球菌第三代头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流行性乙型脑炎
结核性脑膜炎
隐球菌性脑膜炎
病原体
脑膜炎双球菌
乙脑病毒
结核杆菌
新型隐球菌
传染源
带菌者和患者
猪(人兽共患)
继发于粟粒性结核/其他结核病灶
鸽粪
传播途径
呼吸道
蚊虫叮咬
血行播散
呼吸道-血行播散
易感人群
6月-2岁婴儿最高
2-6岁儿童最高
成人为主
20-50岁/免疫力低下者
流行季节
冬春季
斑疹、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
通常轻微,有重症病例
猩红热
发热1-2日出疹,出疹后体温升高
颈→躯干→四肢,当日出齐
皮肤普遍充血,有鲜红色斑丘疹,疹间无健康皮肤,疹退后大片脱皮
重。咽部充血明显,扁桃体肿大,杨梅舌,口周苍白圈
风疹
发热1-2日出疹
面部→躯干→四肢
1日出齐
淡红色充血性小斑丘疹,脱屑细小或无
初期/极期/恢复期/后遗症
低或中度发热(较早)/乏力/纳差/精神萎靡/头痛/脑膜刺激征/颅神经损害(面/外展/动眼/视)
早期发热不明显/头痛早/消化道症状/意识障碍/颅神经损害(视神经、视乳头水肿)
血常规
WBC↑↑NEUT↑↑
WBC↑↑NEUT↑↑
WBC多正常
WBC正常/↑NEUT↑
脑脊液检测
细胞数/主要细胞/蛋白质含量/糖
主要病变部位
脑膜、脊髓膜
脑实质
脑膜、脑实质
脑脊髓膜、脑实质
主要致病因素/机制
内毒素
病毒直接侵袭/免疫损伤
变态反应性炎症
荚膜多糖
起病
急性
急性
亚急性
多慢性,可呈亚急性
临床特征
高热早/头痛/呕吐/瘀点瘀斑/脑膜刺激征/
前驱-败血症-脑膜脑炎-恢复/普通-暴发-轻-慢性
高热早/意识障碍/抽搐/中枢性呼吸衰竭/脑膜刺激征/病理反射
轻微,浅表淋巴结肿大
浑浊米汤样/脓样,压力↑
2000×106/L/NEUT为主
蛋白↑↑糖↓↓氯↓
无色透明/微混,压力↑
200~500×106/L/LYMPH
蛋白↑糖N氯N
透明/毛玻璃样,静置后可见纤维素膜,压力↑
200~500×106/L/LYMPH
蛋白↑↑糖↓↓氯↓
清澈透明/微混,压力↑
<200×106/L/MONO
蛋白↑~↑↑糖↓↓氯↓
涂片检查
脑膜炎双球菌
无
结核杆菌
新型隐球菌
其他检查
血/脑脊液/瘀斑细菌培养
特异性IgM抗体
PPD/T-SPOT/CSF-ADA
血/脑脊液培养
治疗原则
抗细菌(青霉素)/对症
对症
抗结核/对症/激素
抗真菌/对症
病名
发热与出疹关系
出疹顺序
出疹特点及演变
全身症状及其他特点
麻疹
发热3-4日出疹
出疹时体温升高
耳后颈→前额→面部→躯干→四肢,约三日出齐
红色斑丘疹,充血性,疹间皮肤正常,手脚心见疹,疹后有色素沉着及麦麸状脱屑
全身症状及结膜炎症较重,有科氏斑
水痘
发热1日出疹,无热或低热
躯干→头面→四肢
透明水疱疹,周围红晕,可有斑、丘、水疱、结痂各期皮疹
很轻
手足口病
有发热,出疹与发热无明确关系
无规律出疹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