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秋九年级科学下册第2章生物与环境章末复习课练习(新版)浙教版
九年级科学下册 第2章 生物与环境 第2节 种群练习 (新版)浙教版
第2节种群(见A本77页)1.种群: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__同种生物个体__2.种群特征:__种群密度__、__年龄结构__、__性别比例__、__出生率__、__死亡率__等。
种群密度=生物个体数/种群生存的面积(或体积)性别比=__(男性人数/女性人数)__×100%出生率=__(新个体数/种群个体总数)__×1000‰死亡率=__(死亡个体数/种群个体总数)__×1000‰人口的年龄结构:常用__人口金字塔__表示,分为__增长型__、__稳定型__、__衰退型__三种。
3.直接反映种群的繁荣与衰退的特征是__种群密度__。
能够直接决定种群大小变化的特征是__出生率和死亡率__。
能够预测种群变化方向的特征是__年龄组成__。
能够间接影响种群个体数量变动的特征是__性别比例__。
A 练就好基础基础达标1.下列叙述中正确理解种群概念的是( B )A. 一个物种就是一个种群B.种群的范围可以在一平方米以内C.同一种群在不同区域,种群密度一定相同D.长江中的鲤鱼和西湖中的鲤鱼是一个种群2.下列属于种群的是( C )A. 校园中所有的树木B.小洪河和校园人工湖中全部鲫鱼C.一片棉田中幼蚜、有翅蚜及无翅成熟蚜组成的全部棉蚜D.一个池塘里所有的雄性鲤鱼3.下列关于种群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D )A. 种群并不是许多生物个体简单相加B.同一种群内的生物个体可以有大小之分C.一个种群具有与单独生物个体所不具备的特征D.种群密度就是一定区域内所有该种个体的总和4.按一对夫妇生两个孩子计算,人口学家统计并预测: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的人口翻一番大约需20~40年,美国需40~80年,瑞典人口将会相对稳定,德国人口将减少。
预测人口的增减动态的主要依据是( A )A. 种群年龄结构B.种群性别比例C.种群人口密度D.出生率和死亡率5.如图所示,表示某种群个体数量在自然状况下的增长规律的是 ( D )6.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某地人口首次超过百万,该地1999年11月1日止人口达到1 000 530人,从1999年11月1日至2000年10月31日间,出生人口为7,364人,死亡人口为6,425人。
2018年秋九年级科学下册 第2章 生物与环境 第2节 种群练习 (新版)浙教版
第2节种群(见A本77页)1.种群: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__同种生物个体__2.种群特征:__种群密度__、__年龄结构__、__性别比例__、__出生率__、__死亡率__等。
种群密度=生物个体数/种群生存的面积(或体积)性别比=__(男性人数/女性人数)__×100%出生率=__(新个体数/种群个体总数)__×1000‰死亡率=__(死亡个体数/种群个体总数)__×1000‰人口的年龄结构:常用__人口金字塔__表示,分为__增长型__、__稳定型__、__衰退型__三种。
3.直接反映种群的繁荣与衰退的特征是__种群密度__。
能够直接决定种群大小变化的特征是__出生率和死亡率__。
能够预测种群变化方向的特征是__年龄组成__。
能够间接影响种群个体数量变动的特征是__性别比例__。
A 练就好基础基础达标1.下列叙述中正确理解种群概念的是( B )A. 一个物种就是一个种群B.种群的范围可以在一平方米以内C.同一种群在不同区域,种群密度一定相同D.长江中的鲤鱼和西湖中的鲤鱼是一个种群2.下列属于种群的是( C )A. 校园中所有的树木B.小洪河和校园人工湖中全部鲫鱼C.一片棉田中幼蚜、有翅蚜及无翅成熟蚜组成的全部棉蚜D.一个池塘里所有的雄性鲤鱼3.下列关于种群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D )A. 种群并不是许多生物个体简单相加B.同一种群内的生物个体可以有大小之分C.一个种群具有与单独生物个体所不具备的特征D.种群密度就是一定区域内所有该种个体的总和4.按一对夫妇生两个孩子计算,人口学家统计并预测: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的人口翻一番大约需20~40年,美国需40~80年,瑞典人口将会相对稳定,德国人口将减少。
预测人口的增减动态的主要依据是( A )A. 种群年龄结构B.种群性别比例C.种群人口密度D.出生率和死亡率5.如图所示,表示某种群个体数量在自然状况下的增长规律的是 ( D )6.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某地人口首次超过百万,该地1999年11月1日止人口达到1 000 530人,从1999年11月1日至2000年10月31日间,出生人口为7,364人,死亡人口为6,425人。
浙教版九年级下册科学第2章生物与环境复习(24张PPT)
生物种类
a
能量(J/M2) 141.1×105
b
c
15.9×105 0.88×105
d
871.3×105
请你分析,下列哪一条食物链的联系是正确的( C )
A. a→b→c→d
B. d→c→b→a
C. d→a→b→c
D. c→b→a→d
• 8.在下列食物链中,假设初级消费者从生产 者获得的能量数值相同,哪一条食物链提 供给猫头鹰的能量最多( D )
• 13.1906年后,为了保护黑尾鹿,政府鼓励 猎人大量捕杀凯巴森林的美洲狮和狼.如图 所示分析,自1925年后,黑尾鹿数量发生 变化的原因是(D )
• A.缺乏天敌制约 B.人类大量捕杀
• C.自然灾害导致死亡 D.食物短缺
14.某乡有一池塘,塘中生长着丰富的水生植物 和多种鱼、虾。后来,由于附近办了一家小型化 工厂,经常把污水排入池塘中,结果导致池塘水 质恶化,各种水生生物先后死亡。
• A.能量流动 B.物质循环
• C.食物链 D.食物网
10.下表是南极海洋生态系统中海水和一条食物链 上几种生物体内的DDT含量,请回答下列问题:
名称
DDT含量 (μg/mL)
海水 生物 生物 生物 生物 生物 ABCDE
0.00005 0.5 0.005 2 0.04 75.5
(1)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结构是 B→D→A→C→E。 (2) 生产者是 B ,次级消费者是 A 。
鱼、蚌等,这个水池可看作是一个 ( D )
A.种群 B.群落 C.生物圈 D.生态系统
• 5.稻-鸭-萍共作是一种新兴的农业模式,其 中水生植物红萍(俗称满江红)适于在阴暗 的环境生存,可作为鸭子的饲料,鸭子能吃 有害昆虫,鸭粪肥田,促进水稻生长.下列 叙述中正确的是(A )
新浙教版九年科学下册第2章第1节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习题)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习题一、选择题1.“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表明影响桃花开放的环境因素是()A.空气B.温度C.水分D.阳光2.“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说明了生物与环境怎样的关系?()A.生物影响环境B.生物适应环境C.环境影响生物D.生物依赖环境3.在沙地上载种植物,能防风固沙.这说明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哪一关系()A.生物影响环境B.生物依赖环境C.环境影响生物D.关系不大4.生物的生存也能影响环境.这体现在()A.杨树的根非常发达,能够吸收土壤深处的水分B.仙人掌肥厚的茎可以贮存大量的水C.蚯蚓的取食活动使土壤变得更加疏松D.鼠妇遇刺激缩成球状以逃避敌害5.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下列各项能说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A.鸟类的迁徙,鱼类的洄游B.大树底下好乘凉C.夏天大雨过后,蚯蚓常常会爬到地面D.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6.地衣生活在岩石上,可以从岩石中得到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地衣又能够分泌地衣酸,对岩石有腐蚀风化作用.这一事实说明()A.生物能够适应环境B.生物能影响环境,或者环境能影响生物C.生物能够对环境造成影响D.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7.下列哪一种现象不能体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A.家鸽用翼飞行B.蝉的保护色C.鱼用鳃呼吸D.猫捉老鼠8.到了寒冷的冬天,杨树纷纷落叶,而柏树却郁郁葱葱,这说明()A.它们适应寒冷环境的方式不同B.杨树不能适应寒冷的环境C.柏树更能适应寒冷的环境D.柏树影响了杨树的叶吸收阳光9.动物适应环境的生活方式多种多样,以下不是动物适应森林生活方式的是()A.肉食动物往往采用伏击的方式进行捕食B.大多数动物用穴居的方式来防御和逃避敌害C.鸟类把自己的巢筑在树杈上或树洞里D.有些动物采用隐蔽躲藏的方式来避敌害10.北极熊的毛色是白的,沙漠中骆驼刺的根扎得很深,这些现象所体现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A.生物适应环境B.生物影响环境C.环境影响生物D.生物依赖环境11.下列关于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说法中,最为确切的是()A.菊花之所以在秋天开花,与秋天的温度较低有直接关系B.影响生物生活的生物因素仅指不同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C.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是各种非生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D.生物不仅能适应一定的环境,而且能改变环境12.棉铃虫结茧化蛹来保护自身,金小蜂借此机会成功地将自己的卵产于棉铃虫蛹的体内使之死亡.上述事实与下列现象体现了同一原理()A.变色龙的体色随不同的环境而改变B.雷鸟在降雪前就换上了白羽毛C.振动树枝,竹节虫跌落不动D.冯兰花瓣吸引雄黄蜂帮其传粉13.海洋中的生物大部分生活在距海平面150米以内的水层中,主要是因为150米以下的水域缺少()A.氧气B.阳光C.营养物质D.生存空间二、填空题14.请将左右两列中相联的内容用线段连接在一起A.老虎吃野猪1.合作关系B.许多蜜蜂在酿蜜2.竞争关系C.田里的水稻与杂草3.捕食关系15.对一只蚂蚁来说,同窝的蚂蚁是影响它生活的________因素,它们之间主要表现出_________关系;其他窝的蚂蚁是影响它生活的_________因素,它们之间主要表现出_________关系;雨水是影响它生活的_________因素,除雨水外,这类因素还有_______________等.16.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回答问题:如果你生活在乡村,催你晨起的公鸡,夕照中牧归的牛羊,守护你平安之夜的爱犬,都曾经是你童年的朋友.放眼远眺,杨柳青青,麦浪滚滚,桃花含笑,杏花飘香,是你熟悉的景色.春水澄碧,游鱼嬉戏;梁上双燕,春来秋去,曾引发你无限的暇想.蛙鸣声声,流萤点点,伴你进入仲夏夜之梦.请分析说明:(1)文中“鱼”适应的生活环境是________.离开这个环境将很难生存,这说明生物对环境的_____________.(2)影响鱼生存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因素和________因素.三、探究题17.当烟草叶片受到甲种蛾幼虫的采食刺激后,会释放出挥发性的化学物质。
九年级科学下册第2章生物与环境本章本章回顾新版浙教版
本章回顾专题1 生物适应环境的普遍性与相对性自然界中的生物普遍适应它所生活的环境,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例如,同样是适应四季更替,有些树在气温下降时进行“落叶”,而有些树却可以四季常青,这种现象并不能说明“四季常青者”比“落叶者”更适应环境,只能说明不同的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不同。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
适应的相对性表现在它只是在一定程度上的暂时适应,不是永久性的。
如生物适应了一定环境条件,但当环境条件出现较大的变化时,适应就可能变成了不适应,有时还成为有害的甚至致死的因素。
例1 现存的生物基本上都能适应环境,但有些生物却面临灭绝的危险,这说明( D )A.物种是不变的B.生物进行新旧更替C.生物的寿命是有限的D.适应是相对的专题2 影响生物的环境因素所有能影响生物的形态、生理、分布等的因素都是环境因素,它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1.非生物因素影响生物的非生物因素有很多种,主要包括光、温度和水等。
光、温度和水对生物的影响如下表。
自然界中的生物,都会受到其他生物的影响。
生物之间的关系可分为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前者主要包括种内斗争和种内互助,后者包括互利共生、寄生、竞争和捕食等。
例 2 苍耳果实表面的钩刺可以挂在动物的皮毛上,这说明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可以是( C )A.维持生态平衡B.对植物生活造成危害C.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D.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专题3 种群与群落1.种群是生活在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而群落是在一定生活环境中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也叫生物群落。
2.种群和群落都是生物群体,种群内生物必须同种,群落包括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生物。
3.种群和群落的区域是没有特别规定的,可大可小。
( C )例3A.该弃耕农田的群落演替经历了草本、灌木、乔木三个阶段 B .乔木阶段物种丰富度最高,群落结构最复杂 C .在第1年时只有草本植物,不能称之为群落D .该群落的种间关系包括竞争、捕食、互利共生及寄生等 专题4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1.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它所生活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九年级科学下册第2章生物与环境章末检测卷(新版)浙教版
第2章章末检测卷(时间:90分钟分值:120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1.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的,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荒漠中生长的骆驼刺可以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B.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状可以适应环境C.噬菌体和它侵染的大肠杆菌之间是寄生关系D.捕食使大量个体死亡,不利于物种的生存和发展2.刺猬遇到敌害时会将身体缩成一团,以背部的硬刺保护自己。
但狐有时会把刺猬抛向空中,待其落地伸展躯体的刹那,咬住其无刺的腹部而将它吃掉。
这个例子说明( ) A.适应的普遍性 B.适应的相对性C.适应的多样性 D.生存在于竞争3.下列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事例是( )A.青草地的蛙是绿色的B.生活在沙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C.大树底下好阴凉D.沙漠里的骆驼刺根系特别发达第4题图4.如图所示为光棍树。
枝条碧绿,光滑,有光泽,又称为绿玉树或绿珊瑚。
原产于气候炎热、干旱缺雨的东非和南非。
原来有叶子,后经长期进化,叶子越来越小,逐渐消失,变成今天这副怪模样。
光棍树没有叶子的现象是( )A.生物适应环境 B.生物依赖环境C.生物影响环境 D.环境影响生物5.在某旅游区内有一棵70年高龄的古树,它粗大的树干上有一个树洞,洞内有积水、昆虫、蕈类、细菌等,这里所叙述的是一个( )A.种群 B.群落C.生态系统 D.无法确定第6题图6.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伴随着能量流动,如图为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
下列有关该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A.图示中“大气”的成分是氧气B.图示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方向是动物到植物、微生物到动物、微生物到植物C.生理过程②③④均表示生物的呼吸作用D.过程②的意义不仅为生物的生活提供物质和能量,还维持了生物圈的碳—氧平衡第7题图7.如图为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分别代表三类不同的生物。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的甲是分解者B.图中的丙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C.图中的甲、乙、丙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D.图中的生物可构成这样一条食物链:丙→甲→乙8.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蘑菇”通常属于( )A.生产者 B.消费者C.分解者 D.非生物成分9.下列叙述可以称为种群密度的是( )A.一平方千米内的人口数量B.一处池塘中各种鱼的总数C.一片森林中的全部生物D.稳定发展的生物群落中的个体数量10.如图碳循环的部分过程进行的有关分析中,错误的是( )第10题图A.②是指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呼吸作用B.在生物群落的食物链中,碳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传递的C.在城市交通中少开汽车多骑自行车能减少①过程的发生D.绿化环境、爱护草木有利于③过程的进行第11题图11.如图是某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简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有3条食物链B.蛇和鹰之间只构成捕食关系C.若要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中还缺少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D.若该生态系统受到重金属的污染,体内积累重金属最多的是蛇12.诗歌词赋是我国传统文化瑰宝,许多诗词蕴含着生物学知识,下列诗句能体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是( )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B.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C.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D.有心栽花花不活,无心插柳柳成荫13.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同时环境又能影响生物的生活。
2018年秋九年级科学下册 第2章 生物与环境 第5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练习 (新版)浙教版
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见A本81页)1__自动调节能力__。
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成分越__复杂__,生物种类__越多__,自动调节平衡的能力就__越强__。
2.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破坏(1)破坏原因:__超过__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造成生态平衡被破坏。
(2)破坏因素:__自然因素__和__人为因素__。
①自然因素:自然灾害,如地震、__火山__、__台风__等。
②人为因素: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以及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等。
③__人为因素__可以导致A练就好基础基础达标1.据报道,某市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飞机播种造林工作,用马尾松种子飞播后,采用阔叶树种(木荷、枫香、台湾相思树等)人工点播或补植,以形成针叶阔叶混交林。
这样做对于保护生态平衡的作用是(C)A. 提高森林的观赏价值B.提高树种的成活率C.提高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D.降低人工造林的成本2.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的强弱,取决于生态系统的(D)A. 区域大小B.生物数量多少C.外来干扰程度的轻重D.成分的复杂性和生物种类的多少第3题图3.如图表示温带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如果人类大量捕杀鹰,草原生态系统将受到严重破坏,这说明(D)A. 生态系统无调节能力B.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无限的C.只有绝对禁捕野生动物,生态系统才有调节能力D.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4.某小组的同学观察图时,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你认为正确的观点是(C)第4题图①因为标杠不平衡,所以生态系统处于不平衡状态②此生态系统的食物链是草→鼠→蛇③在该生态系统中,草、鼠、蛇的数量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④在该生态系统中,草的数量最多⑤如果人们大量捕杀蛇,就会破坏生态平衡A. ①B.①③④⑤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5.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D)A.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B.生态系统一旦破坏,可能引起严重后果C.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是相互依存的D.生态系统的破坏都可以通过自动调节能力得以恢复6.在下列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中,都属于人为因素的是(D)A. 地震、火山爆发B.台风、水灾C.泥石流、草原过度放牧D.乱砍滥伐森林、过度捕捞海洋鱼类第7题图7.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伴随着能量流动,如图为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
最新精选初中科学九年级下册第2章 生物与环境浙教版复习特训七十二
最新精选初中科学九年级下册第2章生物与环境浙教版复习特训七十二第1题【单选题】“神舟十号”于2013年成功发射升空,宇航员们穿着厚厚的宇航服。
根据太空环境,在下列功能中,①控制温度、湿度;②供给氧气;③控制气压、抗射线辐射;④收集雨水;⑤无线通讯;⑥与外界气体交换,宇航服应具备是( )A、③④⑤⑥B、①②⑤⑥C、①②③⑤D、②③④⑤【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关于动物形态结构特点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鱼的身体呈流线型,可减少游泳时的阻力B、蜥蜴的体表有角质的鳞片,可以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C、鸟发达的胸肌两端都附着在胸骨上,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D、哺乳动物胎生、哺乳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在一个发育良好的森林里,从树冠到地面可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同时林下透光度不同的地点,植物种类也有所区别,这表明群落有一定的( )A、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B、彼此间有直接或间接的营养关系C、对群落产生重大影响的优势种D、物种组成及比例【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山上多种树,胜似修水库,有雨它能吞,无雨它能吐。
”这句谚语形象地说明了森林对环境具有的作用是( )A、制造氧气和净化空气B、过滤尘土和净化空气C、降低噪音和调节气候D、保持水土和涵养水源【答案】:第5题【单选题】如图是生活中常见的五种生物,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②属于种子植物,①⑤属于脊椎动物B、③在花丛间飞舞,属于觅食行为C、④生活在阴湿的地方,具有根、茎、叶的分化,属于蕨类植物D、①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③用气门呼吸;⑤用鳃呼吸【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目前采用的生物分类系统中最小的单位是( )A、种B、目C、科D、属【解析】:第7题【单选题】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逐级增加的B、可循环的C、与光合作用无关D、单方向的、逐级减少的【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某小组在探究“蚯蚓运动”的实验中,建立的假设是:蚯蚓在玻璃板上比在糙纸上的运动速度更快。
九年级科学下册第2章生物与环境第1节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练习浙教版(2021年整理)
2018年秋九年级科学下册第2章生物与环境第1节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练习(新版)浙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年秋九年级科学下册第2章生物与环境第1节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练习(新版)浙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年秋九年级科学下册第2章生物与环境第1节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练习(新版)浙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2章生物与环境第1节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见B本73页)1.生物的环境因素可分为__生物因素__和__非生物因素__。
2.非生物因素是指它们的环境中的__阳光__、__温度__、__水__、__空气__、__无机盐__等环境因素。
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__其他生物__,包括__种内关系__和__种间关系__。
3.同种生物之间有__种内合作__和__种内斗争__现象;不同种生物之间有__共生__、__竞争__、__寄生__和__捕食__等现象。
4.所有生物都是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不仅要__适应__环境,也能__影响__环境.A 练就好基础基础达标1.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往往降雨多、气候湿润,这种现象说明( B )A。
生物生存依赖环境B.生物能够影响环境C.生物适应环境D.环境影响生物生存2.海洋生物研究人员在对洞头列岛海洋岩礁上的藻类植物进行调查时发现,在一般的浅水处生长着绿藻,稍深处生长着褐藻,再深一些的水域中则以红藻为主。
直接影响海洋中藻类植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 )A. 阳光 B.温度C.海水含盐量 D.海水含氮量3.对一只生活在草原上的野兔而言,环境就是( D )A。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第二章《生物与环境》练习卷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第二章《生物与环境》练习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我市某地在水面上铺设生态浮床(如图),浮床上种植水生美人蕉、钱币草、聚草等观赏性好、净化能力强的水生植物,用以治理水体富营养化污染。
这些水生植物构成了一个()A.种群B.植物群落C.生态系统D.生物圈2.下列选项关于群落的说法正确的是()A、出生率B、性别比例C、分层结构D、年龄结构3.下列对如图所示某校园生态系统的描述,正确的是()A.校园里所有的绿色植物是一个种群B.食物链:光→植物→虫→鸟→微生物C.箭头表示物质和能量是可以循环的D.绿色植物属于生产者4.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生活着狐、蛇、鹰等多种生物。
图1是该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图2 中的甲、乙、丙各表示植物、草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三类生物中的一类。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图1方框中的生物可能是老虎B.图2中乙对应的生物类别是植物C.若人类大量捕杀鹰,短时间内蛇会减少D.植物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5.如图是有关自然界中碳循环与能量流动的示意图,对此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碳循环伴随着能量的流动B.碳循环与光合作用密切相关C.碳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的主要形式是二氧化碳D.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不断减少,是因为得不到足够的光照6.今年6月8日至14日是全国节能宣传周,活动主题是“携手节能低碳,共建碧水蓝天”,根据如图碳循环的部分过程进行的有关分析中,错误的是()A.②是指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呼吸作用B.在生物群落的食物链中,碳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传递的C.在城市交通中少开汽车多骑自行车能减少①过程的发生D.绿化环境、爱护草木有利于③过程的进行7.滥用抗生素会导致病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增强。
“超级细菌”的出现,正是大自然对人类不合理行为的一种报复。
以下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超级细菌”是指耐药性很强的细菌B.从生态系统的成分来看,“超级细菌”属于分解者C.从传染病的角度来看,“超级细菌”属于传染源D.抗生素的使用对细菌起到了定向选择的作用8.定义科学概念,可以使科学知识由无序变得有序,使科学如识形成体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章末复习课
(见B本79页)
知识点 1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1.下列不能说明生物对环境影响的是( D )
A. 植物蒸腾作用增加了空气湿度
B.柳杉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硫
C.淡水藻类大量繁殖造成水华
D.枫树在秋天落叶
2.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B )
A. “万物生长靠太阳”,说明生物的生存离不开环境
B.“南橘北枳”反映了环境因素对生物性状的影响
C.“北雁南飞”体现了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3.凝练隽永的古诗词不仅寄托了人们的情思,还蕴含着一定的生物学道理。
下列诗句能反映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A )
A.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B.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
C.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知识点 2 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概念的辨析
4.下列组合中,依次属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一组是( B )
①一块稻田中所有三化冥幼虫、蛹和成虫
②崇明岛东滩的全部生物
③九段沙湿地的全部动物及绿色植物
④东方绿洲的全部生物及无机环境
A. 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5.一条鲤鱼、池塘中的全部鲤鱼、养鱼塘三者对应的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依次是( B )
A. 个体、种群、群落
B.个体、种群、生态系统
C.细胞、组织、器官
D.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6.下列各项中,能看做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C )
A. 一片森林中的所有树木
B.一条小河中的所有植物和动物
C.一个池塘中所有的生物及其中的无机环境
D.一个草地上的阳光、土壤、空气等无机环境
7.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 )
A. 长白山森林生态系统比海南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物种丰富度大
B.一般来说,不同的群落,物种组成不同
C.一片草地上的所有灰喜鹊是一个灰喜鹊种群
D.洞庭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8.关于群落的结构,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A )
A. 竹林中竹子高低错落有致,其在垂直结构上有分层现象
B.动物在群落中垂直分布与植物分层现象密切相关
C.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出现的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
D.在不同地段的生物种类有差别,表现为群落的水平结构现象
9.关于群落的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 动物群落没有水平结构
B.不同海拔高度的植物类型不同,这个现象属于群落垂直结构
C.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垂直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分别是温度和食物
D.在温带地区,草原和森林的外貌在春夏秋冬有很大不同,这种现象属于群落的时间结构
10.生物群落A、B、C、D含有以数字1到8代表的物种,每个物种的密度不同,如表
(1)在生物群落A的8个物种中,生产者最有可能是__物种1__,在生物群落C中,最高级的消费者最有可能是__物种2__。
(2)生态系统中,物种及生物数量越多,就越不容易受外来干扰的影响。
阅读上表可知,当受到大规模害虫袭击时,这些群落中受影响最小的是__A__群落,最大的是__D__群落。
(3)在生物群落D中,各个物种之间最可能的关系是__C__。
A. 共生 B.寄生 C.竞争 D.捕食
知识点 3 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11.下列食物链正确的是( A )
A. 草→蚱蜢→食虫鸟→蛇→鹰
B.蚱蜢→草→食草子的鸟→鹰→狐
C.狐→鹰→食虫鸟→蚱蜢→草
D.草←蚱蜢←食虫鸟←鹰←蛇
第12题图
12.一个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生物构成了一条食物链,在某一时间它们的相对数量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 丁通过光合作用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B.甲和丙是消费者,丁是分解者
C.该食物链可表示为丙→甲→乙→丁
D.甲、乙、丙、丁共同组成了生态系统
13.我国是世界上使用农药和化肥最多的国家,作物中残留的农药最终进入人们的餐桌;大量工业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已造成50%以上的河流、湖泊严重污染,白鳍豚、江豚等
物种濒临灭绝;人的镉中毒、癌症村屡有报导。
这些事例不能说明的是( B )
A. 有毒物质会随着食物链的积累,最终危害人类的健康
B.白鳍豚、江豚濒临灭绝是它们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太差造成的
C.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D.生物和环境能互相影响
第14题图
14.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图中字母A~G分别表示不同种类的生物,据图回答问题:
(1)该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__G__。
(2)该生态系统中有__5__条食物链,请写出最长的一条:__G→F→E→B→A。
(3)若大量捕杀该生态系统中的B,则E的数量将如何变化?
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达到相对稳定。
(4)若某种在生物体内很难分解的有毒物质进入了该生态系统,则该物质在__A__种生物体内的浓度最高,请简要说明原因:__有毒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__。
第15题图
15.分析如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D )
A. 此图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
B.图中的生物构成了食物网
C.此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部分
D.图中的鸟和虫所需能量最终都来自于植物体内的有机物
第16题图
16.如图是有关自然界中碳循环与能量流动的示意图,对此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D )
A. 碳循环伴随着能量的流动
B.碳循环与光合作用密切相关
C.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的主要形式是CO2
D.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不断减少,是因为得不到足够的光照
第17题图
17.如图为某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中A、B、C、D分别代表生态系统的成分,
①~⑦代表碳元素的传递过程。
请据图回答。
(1)图中C是指__消费者__,⑤是指__动物遗体被分解者利用__。
(2)碳元素在无机环境与生物之间以__二氧化碳__的形式进行循环,碳元素通过[②]__呼吸__作用由生物体进入无机环境。
(3)伴随着物质循环,能量沿食物链传递的特点是__单向流动、逐级递减__。
18.灵山湖气候适宜,环境优美,含有许多野生动植物资源,就连白鹭也留恋这里的环境,每年冬季到这里越冬。
湖水中生长着大量的硅藻、水蚤等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也有鲢鱼、鳙鱼等鱼类。
其中水蚤以硅藻为食,鳙鱼以水蚤为食。
灵山湖连着周围的江河,湖底土质疏松多孔,蓄水和透水能力都很强,是天然的蓄水池。
(1)灵山湖湿地是一个__生态系统__(填“群落”“生态系统”或“生物圈”)。
(2)根据上面材料,写出灵山湖湿地中的一条食物链:__硅藻→水蚤→鳙鱼__。
(3)随着生活垃圾和污水不断排入灵山湖下游河流中,造成水的富营养化,结果水葫芦疯长,导致鱼类大量死亡,鱼类死亡的可能原因是水的__含氧量__下降,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