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分层练习研究
小学数学分层教学课题研究
小学数学分层教学课题研究一、教学中的常见问题在当前中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以下为教学过程中的三个主要常见问题:1、学习兴趣不足当前,许多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表现出兴趣不足的现象。
这主要是因为数学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脱节,使得学生难以感受到数学学习的实际意义和价值。
此外,传统的教学模式也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导致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畏惧和抵触情绪。
(1)教学方式单一。
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依赖讲授法,缺乏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使得课堂氛围沉闷,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在数学教学中,部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过于注重成绩,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努力和进步,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重结果记忆,轻思维发展在传统数学教学中,部分教师过于注重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率,强调对公式、定理的记忆,而忽视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这种现象导致学生在面对新的问题时,往往束手无策,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
(1)教学目标偏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关注学生的成绩,使得教学目标偏离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教学方法不当。
部分教师采用“题海战术”,让学生反复练习类似题目,导致学生形成思维定势,难以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3、对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在数学学习中,概念的理解是基础。
然而,许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导致在解决问题时出现错误。
(1)教师对概念教学重视程度不够。
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概念的讲解不够详细,使得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停留在表面。
(2)缺乏有效的概念教学方法。
教师往往采用“定义—例题—练习”的模式进行概念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思考。
二、教学实践与思考为了解决教学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我们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践与思考:1、梳理脉络,全面理解教材(1)从培养目标出发,理解课程核心素养的发展体系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首先明确数学课程的培养目标,即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探究
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探究摘要: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的政策,在政策的指导下义务教育环境有了很大改善。
为了进一步落实“减负提质”的要求,数学教师应认清事实,开拓创新,通过设计更有层次的作业,以适应每一个学生的求知需要,实现不同层面学生的不同层次的发展。
本文重点探讨了小学数学分层作业的实践策略,希望能够为广大同行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分层作业;有效策略引言:小学数学作业分层是一种教学策略,旨在根据学生的数学能力和知识水平,将作业划分为不同的难度层次,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通过作业分层,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数学能力和知识水平,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学和指导,帮助他们充分发挥潜力,提高学习成绩[1]。
一、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的必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首先,教师在设计分层作业时,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让他们思考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以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其次,通过设计不同难度层次的作业,可以涵盖不同类型的数学问题,如算术、几何、逻辑等等,以培养他们在不同类型问题中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再次,分层作业设计可以给予学生选择和尝试不同的解题方法的机会。
不同层次的作业可以要求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如通过思考、绘图、运算等,以培养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和策略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还可以使在学生合作解题中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和分析问题,培养他们团队合作和沟通交流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2]。
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设计分层作业时,教师需要设置一些综合性的问题,要求学生将所学的不同数学知识和技能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
这样可以促使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增强数学综合素养。
分层作业设计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探究和探索活动。
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学生发现问题背后的规律和数学原理,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
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研究
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是近年来教育界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教学模式的不断改革,传统的一刀切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分层作业设计为教师提供了一种针对不同学生特点和学习水平的个性化教学方式,旨在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合自己的学习任务,充分发挥其潜能。
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下,学生往往会因为教学内容过于简单或过于复杂而感到无聊或困惑,导致学习兴趣下降和学习效率低下。
而采用分层作业设计的教学方式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将学生按照不同水平和学习能力分组,为每个组别设计相应难度的作业,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适宜的学习环境中不断进步。
通过对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进行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其原则、方法、实施效果等方面的情况,并为未来的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本文旨在探讨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的相关问题,希望能够对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借鉴和启发。
【以上内容共计235字】1.2 研究意义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的研究意义在于为教育教学领域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探讨。
通过对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的研究,可以促进不同学生之间的学习差异化,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的研究可以促进教师对学生个体化的教育关注,更好地发现学生的优势和劣势,从而在教学中更加精准地辅导学生。
研究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还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其教学能力和水平,实现个性化教学的目标。
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的研究意义在于推动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完善,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提供有力支持。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深入探讨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旨在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通过研究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的方法和原则,探讨如何更好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差异化地设计作业,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通过评估小学数学分层作业的实施效果,可以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为未来的改进提供依据和参考。
双减课题方案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双减课题方案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双减课题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课题研究实施方案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在“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也与课改的要求相适应,对于促进学生的思维成长和自主发展意义重大。
在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教师要具备分层的理念,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并且落实因材施教的原则,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作业本身的乐趣,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能力,进而在整体上提升学生的数学水平,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概念界定分层作业就是指不同的学生布置不一样的作业。
教师在设计、布置作业时,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条件情况,设计出不同的、适合各类学生的作业,让各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
老师可以让学生们自行选择作业的难度。
学生觉得自己的基础较差,就选择最基础的作业;学生觉得自己的成绩还有进步的空间,那就可以选择拔高型作业。
这样有孩子们自行选择自己要完成的作业。
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为了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升学生研究效率,以期达成“轻负高质”的目的。
我们对数学作业进行分层作业设计,一是基于数学认识的需求;二是基于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综合提升。
第三,研究的理论基础。
作业分层的理论之一是个体差异理论:由于每个学生先天素质和后天教育环境的差异,学生差异是一种客观现象。
老师们应该做到作业分层,每一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都有不一样的心理特质。
老师应该对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关照,针对其独特的性格,进行引导和劝解,让他们更爱研究、更会研究。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1、在通过对小学数学作业有效设计的实践,教师树立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课堂教学创新为重点、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根本、以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增强课堂效率为目标的意识。
2.数学作业作业要有针对性,权重和难度适中。
作业布置要有明确要求,及时规范批改,激发学生研究的自心。
在批改作业时,尤其需要加强修改后对学生的反馈,并注意批改的格式,同时强调学生写作业的格式。
小学数学分层练习的实施策略与体会
小学数学分层练习的实施策略与体会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分层练习是一种能够满足不同学生学习需求,提升整体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
它基于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个体差异,为每个层次的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练习内容,使他们都能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得到充分的发展。
下面,我将详细阐述小学数学分层练习的实施策略以及我在实践中的一些体会。
一、分层练习的实施策略(一)了解学生差异,合理分层要实施分层练习,首先需要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进行全面了解。
可以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阶段性测试成绩等多方面的综合评估,将学生大致分为 A、B、C 三个层次。
A 层次的学生基础知识扎实,思维敏捷,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B 层次的学生基础知识掌握较好,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但在知识的应用和拓展方面需要进一步提高;C 层次的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学习方法不当,学习积极性不高,需要更多的关注和辅导。
(二)制定分层目标,明确方向根据学生的分层情况,为每个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
A层次的学生,目标应侧重于知识的拓展和深化,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综合运用能力;B 层次的学生,目标应注重巩固基础知识,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C 层次的学生,目标主要是掌握基础知识,培养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
(三)设计分层练习,因材施教分层练习的设计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关键。
练习内容应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目标进行精心设计。
对于 A 层次的学生,练习应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开放性,如数学竞赛题、探究性问题等,以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拓展他们的知识面。
例如,在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后,可以设计这样的题目:“用一根长24 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长和宽都是整数,有几种围法?哪种围法面积最大?”对于 B 层次的学生,练习应以巩固基础知识和提高应用能力为主,如一些综合性的练习题和实际应用题。
比如,在学习了小数的加减法后,可以布置这样的作业:“小明去超市购物,买了一支铅笔 15 元,一个笔记本 28 元,他付给收银员 5 元,应找回多少钱?”对于 C 层次的学生,练习应以基础知识为主,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和强化,如一些简单的计算和概念性的题目。
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研究
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研究【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采用分层作业设计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
本文从分层作业设计的重要性、原则、方法和实例分析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通过效果评估,发现分层作业设计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促进他们的学习进步。
在总结了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的启示,以及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这些研究成果对于指导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本文的研究,有助于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研究、重要性、原则、方法、实例分析、效果评估、启示、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研究概述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是指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和需求,为他们制定不同难度和内容的作业。
这种设计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数学能力的重要阶段,分层作业设计在这个阶段尤为重要。
分层作业设计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学习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
通过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给予不同难度和不同类型的作业,可以更好地引导他们进行自主学习和巩固知识。
分层作业设计还可以促使学生之间进行互助合作,共同进步,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1.2 研究背景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研究背景小学数学教育一直是教育界关注的热点之一,而作业作为学生在课后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重要方式,也一直备受关注。
传统的统一布置作业方式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可能觉得作业太简单,有的学生可能觉得作业太难,造成学习兴趣的下降,学习效果的降低。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应运而生。
分层作业设计就是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设计不同难度和深度的作业,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挑战,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能够在适应自己水平的作业中获得成就感,并愿意进一步学习和探索数学知识。
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吸引了众多教育研究人员的关注和探索。
(完整)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研究
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一)研究的背景 现实教学中,相当一部分教师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同的作业,期望达到同一目标,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在作业设计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作业形式单调,内容陈旧。
主要以计算题和应用题为主,不能从多方面检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从而形成有效的训练。
缺乏与实际问题或其他学科的联系。
习题基本上是纯粹的数学基础题,而所谓的应用题也不过是通过机械的辨别、模仿即可套用公式或相关的数学模型加以解决,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应用题。
学生看不到数学问题的现实背景,也不会通过数学化的手段解决实际问题。
这对学生建立积极的、健康的数学观,掌握数学建模方法是极为不利的。
另外,这种习题的条件和结论多是单一的、不变的,缺乏开放性,不利于能力的培养,更谈不上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2.时间要求一刀切。
大部分教师布置作业时,往往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同一内容,期望达到同一目标,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体差异。
3.作业难度一刀切。
对优等生来说,作业缺乏挑战性,对学困生来说,作业又太难,使学生对作业产生厌倦情绪,从而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基于以上认识,我认为,在数学教学中开展作业分层设计研究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必要性。
作业是教学的基本环节,有助于对所学知识的巩固、深化,有益于技能、智力和创造才能的发展,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载体。
作业分层设计是教师根据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和个体差异及学生智能结构的独特性,在设计作业时,考虑作业的层次性,以适应学生不同层次的需要,使学生在不同层次的作业练习中,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研究的意义 1.巩固强化,形成能力。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学生的能力是经过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将其广泛迁移而逐步形成的一种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它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后的进一步概括、系统化、具体化的结果。
小学四年级数学作业分层优秀方案实例
小学四年级数学作业分层优秀方案实例
第一层:基础概念
- 研究目标:掌握加法、减法的基本运算规则
- 作业内容:简单的加减法练题,如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
- 辅助材料:数轴、计数棒等教具
- 教学方法:通过游戏、趣味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基础概念
第二层:进阶练
- 研究目标:掌握进位加法、退位减法的运算方法
- 作业内容:进位加法、退位减法的练题
- 辅助材料:十位、个位的计数棒
- 教学方法:示范计算方法,让学生逐步掌握进阶技巧
第三层:综合运用
- 研究目标:能够独立解决多步运算问题
- 作业内容:多步运算的综合练题
- 辅助材料:综合运用数学概念的故事题
-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层:拓展延伸
- 研究目标: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 作业内容:与日常生活相关的数学问题,如购物计算、时间换算等
- 辅助材料:实际生活场景的数学问题
-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数学思维
通过以上分层优秀方案实例,可以帮助小学四年级学生在数学作业中逐步提高自己的运算能力,从基础概念到拓展延伸,循序渐进地提升数学水平。
小学低年级数学作业分层设计与评价研究
分层教学是一种在新课改形势下的创新教学模式。
分层指的是将班里面的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层次,并针对不同层学生的学情,设定分层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与作业。
针对小学数学作业的布置而言,教师可以将布置的作业进行分层,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的学习水平选择适合个人层次的作业,进而增强学生对于完成作业的积极性与效率。
作业分层不但可以很好地照顾到班里学生学习差异化的问题,同时,也能让优等生选择一些更有挑战性以及趣味性的作业,真正拓展孩子们的思维。
一、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与评价的意义(一)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对学生进行分层以后,不同层次学生的作业以及练习是有所不同的,更关键的是学生为明确自身的学习目的,将会大大地提高完成作业的自觉性,调动起孩子们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分层教学的目的是为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可以得到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找到合适自身的定位,感受到学习带来的乐趣与成功感,进而增强2021.01(下)江苏省苏州市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长安实验小学 钱 娟小学低年级数学作业分层设计与评价研究摘 要作业是用于检测学生对于课堂教学内容掌握情况的一种方法。
同时,又是教师了解与反馈学情的辅助方法。
数学作业是孩子们学习数学、理解数学、掌握数学的重要辅助工具。
尤其是在小学低年级阶段,由于学生还处在逻辑思维的塑造以及发展阶段,作业布置应该结合学情,才可以真正促进孩子们数学思维的养成。
[关键词]小学数学 分层作业 实施策略学习的自信心。
(三)显著提升了学生的量化成绩在开展了分层作业以后,一些原本基础比较薄弱的孩子,也很好地结合了自身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查漏补缺;一些原来学习态度与习惯比较差的学生,也在经过了分层辅导与作业设置以后,能够真正参与其中。
而课堂当中的有效评价,让原本学习态度比较差的学生,也获得了很好的纠正,逐渐实现学习的良性循环。
一些学习程度比较好的学生则可以灵活自主地使用所学习到的知识作出创造性的提升。
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研究
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研究【摘要】本文主要围绕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展开研究,首先介绍了该研究的背景和目的,阐述了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的重要意义。
接着从理论基础、实施方式、效果评估、应用案例以及改进策略等方面展开讨论,系统探讨了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的相关内容。
在总结了该设计的启示和展望,同时也提出了局限性,为今后研究提供参考。
通过本文的研究,有助于更好地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和提高学生学习效果,为教育教学工作者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理论基础、实施方式、效果评估、应用案例、改进策略、启示、展望、局限性、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1. 引言1.1 研究背景小学数学教育是培养学生数学基础能力和数学素养的关键阶段,在当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对数学教学方式和教学效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传统的一刀切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应运而生。
分层作业设计是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为每个学生设计相应的数学作业,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有效提升学习效果。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教育大数据的应用,以及教育理论的不断完善,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已经逐渐受到教育界的关注。
通过个性化的作业设计,可以更好地发掘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
开展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的研究,对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目的通过研究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的目的,可以深入了解如何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
研究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的目的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学生的学习水平和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通过探讨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的目的,可以为学校及教育管理部门提供参考依据,指导他们更好地制定教学计划和课程安排,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
小学生数学分层次练习的设计与实施
小学生数学分层次练习的设计与实施引言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中,针对小学生的数学教育越来越注重个性化与分层教学,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能力差异。
本文档旨在阐述小学生数学分层次练习的设计原则、实施步骤以及评估方法,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取得适当的挑战和成就。
设计与实施原则1. 了解学生差异- 学生能力评估:通过诊断性测试了解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技能水平。
- 学习风格差异:识别学生的视觉、听觉和动手操作等不同学习偏好。
2. 制定层次化目标- 基础层:巩固数学基础知识,如加减乘除、分数和小数等。
- 提升层:拓展学生思维,如问题解决、逻辑推理和几何等。
- 挑战层: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高级思维,如数学竞赛、项目研究等。
3. 设计多样化材料- 互动教材:利用数字工具和软件,提供互动式学习材料。
- 实物操作:鼓励学生通过积木、几何模型等直观教具学习。
- 小组合作:设计需要团队合作的数学任务,培养学生的沟通和协作能力。
4. 分组和个性化辅导- 同质分组:将能力相近的学生分为一组,进行针对性教学。
- 差异化辅导: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供额外的个别辅导。
设计与实施步骤1. 准备阶段- 教师培训:对教师进行分层次教学法的专业培训。
- 资源整合:搜集和整理适合分层次练习的教材和资源。
2. 计划制定- 制定教学计划:根据课程标准和学情分析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
- 编写分层次练习: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涵盖基础、提升和挑战三个层次。
3. 教学实施- 课堂讲授:结合分层次练习进行课堂教学。
- 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选择适合自己层次的练习。
4. 反馈与调整- 学生反馈:定期收集学生对练习的意见和建议。
- 教学调整: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学习效果,调整教学方法和层次难度。
评估方法1. 形成性评估- 课堂观察: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 练习批改:定期批改学生的练习,提供及时反馈。
2. 总结性评估- 单元测试:在每个学习单元结束后进行测试,评估学生的掌握情况。
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研究
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研究1. 引言1.1 引言介绍【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研究】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研究旨在通过不同层次的作业设计,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分层作业设计是一种针对学生不同能力水平和学习需求的个性化教学方法,通过设置不同难度和题型的作业,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能力。
在小学数学学科中,分层作业设计尤为重要,因为数学是一个渐进性的学科,学生的数学基础和逻辑思维能力在不同阶段有较大差异。
通过分层作业设计,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动力和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学习水平上找到成就感。
分层作业设计也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科学设计和实施分层作业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的理论基础、原则、实施方法以及实际案例分析,旨在通过深入研究,为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借鉴。
通过对相关实证研究的分析和总结,评价该教学方法的效果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能够更好地促进小学数学教育的发展。
2. 正文2.1 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础及意义【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研究】分层教学是指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学习需求将学生按照不同的水平进行分组或分类,然后给予针对性的教学和指导。
这种教学方式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分层教学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特点和学习进度,分层教学可以让教师更好地了解每个学生的能力水平和学习习惯,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有效的学习。
分层教学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在分层教学中,同一组的学生通常有着相近的学习水平,他们可以相互帮助、交流和合作,共同进步。
这种合作氛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
分层教学还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通过分层教学,教师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避免了课堂上一刀切的情况,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学习区间内取得进步,提高学习效果。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分层作业优化设计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做 好 课 题 研 究 前 的 测 试 与 信 息 搜 集 :根 据 小 学 生 的 年 龄
特点和实际发展水平,拟定测查学生有关作业情况调查表;
教 师 问 卷 表,以 及 学 生 进 行 各 项 作 业 掌 握 情 况 观 察 表 和 评 分
标 准。
2、实施阶段(2xx 年 12 月一xx 年 5 月)
甚至还会引起他们的反感。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就需要教师 重视学生之间的差距和潜能,通过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使
教师从不同的角度来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 学习特长等信
息。这些信息不仅是教师了解学生的重要手段,还是其发现
自身教学问题的关键步骤,通过发现问题,改进教法来提高
教学效率。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分层作业设计具有重
们努力) 教学上“题海战术”挤占学生时间。当前,在教
学时间固定、 片面追求教学成绩的条件下,学生课余时间 、
自习时间 ,无疑是众多教师眼中的“ 唐僧肉 ”。谁布置的作
业越多,谁给予的压力越大,学生就在哪个学科上所用时间
越多。相应,该学科成绩相应地较高。这种方式不利于学生 全面成才 、长远发展。实质是以增加时间投入换取教育成绩
变。
(3) 作业形式单调,内容陈旧。主要以计算题和应用
题为主,不能从多方面检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从而形成有效的训练。缺乏与实际问题或其他学科的联系。
习题基本上是纯粹的数学基础题,而所谓的应用题也不过是 通过机械的辨别 、模仿即可套用公式或相关的数学模型加以
解决,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应用题。学生看不到数学问题的现
要意义,不仅符合学生的发展需求,也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 使学生在作业中“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
数学的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基本思想、 基本活动经验”。
对小学数学作业分层布置的研究
对小学数学作业分层布置的研究小学数学作业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既能够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然而,随着学生年级的提升,知识体系的拓展和难度的递增,对数学教师来说,如何合理布置数学作业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本文将对小学数学作业的分层布置进行研究,以期提供一些理论和实践指导。
一、分层布置数学作业的意义1.针对不同的学生差异,满足个性化需求。
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以及知识水平等因素存在差异,通过分层布置数学作业,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合适的作业内容和难度,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学习中来。
2.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通过分层布置数学作业,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参与到学习任务中去。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分层布置数学作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思考,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分层布置数学作业的原则1.按照学习目标进行分层。
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学习进度,将数学知识划分为不同的层次,分别为学生布置对应的作业,确保作业内容与学生实际水平相适应。
2.注意作业的难度递进性。
作业的难度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逐渐递进,以促使学生逐步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并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成长。
3.保持作业的多样性。
分层布置的作业应当涵盖不同的题型和解题方法,既能巩固学生已有的知识,又能拓宽学生的思维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在作业布置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尽可能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并提供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任务或挑战。
三、如何进行分层布置数学作业1.清晰确定学习目标和难度层次。
从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学习目标,将教材的内容划分为不同的层次,确保学生的学习任务具有合适的难度。
2.设计不同难度层次的作业。
数学课堂分层练习初探
数学课堂分层练习初探《文字题》是上海版教材四年级第一学期第四单元《整数的四则运算》中的一个教学内容。
通过文字题的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综合的能力,同时它对小学阶段“复合应用题”的学习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文字题》这样的教学内容在一、二、三年级从没有正式教学过,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是第一次接触,而且是两步计算的文字题。
教学中最关键就是抓住“最后一步求什么?”引导学生从文字题的问题出发,用“逆推”的方法,分析数量关系。
并且在教学中借助直观的“树状算图”来帮助学生明确文字题的思考过程。
就学生而言,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很好的掌握了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而且对于简单的一步文字题已经能很好的解决。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制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1、能结合树状算图,用正推或逆推的思想探索文字题的结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能用正确的综合算式解答两步文字计算题。
3、通过创编文字计算题,发展学生创新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鉴于以上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课堂练习阶段,除了完成课本上的基础练习外,我还设计了四个层次练习。
第一层次:24除以6的商减3,差是多少?()【设计意图】树状算图(图略)是对于文字题的算法流程的一个很好的表达方式,通过这样一个比较简单的选择题能够帮助学生巩固一般解题的关键步骤,同时通过这样一道题还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从问题出发解决问题的意识。
第二层次:831减去437除以19的商,差是多少?()⑴831-437÷19 ⑵(831-437)÷19 ⑶831-19÷43718加9再除以3,得多少?()⑴18+9÷3 ⑵18+(9÷3)⑶(18+9)÷3【设计意图】这一层次的两道选择题是结合本节课设计的两道比较简单的两步计算文字题,对于学生来说难度不是很大。
这两题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两步计算文字题的一般思维方法。
当然,这两题也有一定的递进的关系,第一题是直接可以看出最后一步求的是差,而第二题的问题是“得多少”,需要学生通过对题目中“再”字的理解得出求的是“商”,通过这道题可以提醒学生审题很重要,要养成在题目上圈圈画画的良好的作业习惯。
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研究
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研究在小学教育中,数学是一个重要的学科,它不仅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基本功课。
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不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面临着如何有效地教授数学知识和如何帮助学生提高数学能力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分层作业设计成为了一种备受关注的教学方法。
本文将从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的理论基础、设计原则和实践应用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一、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的理论基础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是建立在教育学习理论和认知心理学理论等基础之上的。
据教育学理论,学生在进行学习时,具有不同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等特点,因此他们需要不同的学习方法。
而根据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认知风格等都会影响其学习效果,因此需要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教学。
基于这些理论基础,教师可以将学生按照其学习能力和水平等进行分层,设计不同难度和深度的数学作业,以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整体教学效果。
1. 个性化原则个性化原则是指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来设计不同难度和深度的数学作业,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
在个性化的分层设计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将学生分为高、中、低三个层次,为每个层次设计不同难度的数学作业,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合自己的挑战和提高。
渐进性原则是指数学作业设计应该具有逐步深入的特点,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学习。
在分层作业设计中,教师可以根据数学知识的难易程度,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逐步引导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提高数学能力。
全面性原则是指数学作业设计应该全面考虑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认知风格等方面的差异,为每个学生提供全面的学习支持。
在分层作业设计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认知风格等特点,设计不同的数学作业,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1. 确定分层标准在实践应用中,教师首先需要确定分层标准。
分层标准是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水平等特点来确定的,可以通过课堂测验、作业表现、平时成绩等多种方式来确定。
四年级小学生数学分层任务优良策划案例
四年级小学生数学分层任务优良策划案例1. 简介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个四年级小学生数学分层任务的优良策划案例。
通过分层任务,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研究需求,帮助他们在数学领域取得更好的成绩。
2. 目标- 通过分层任务,提供个性化的数学研究体验,满足不同学生的研究需求。
-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帮助学生建立数学基础,为进一步的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3. 策划案例3.1 阶段一:基础巩固目标:- 确保学生掌握四则运算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
-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活动:- 进行口算训练,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
- 给予学生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让他们通过实际操作来解决。
- 利用游戏和趣味性的活动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3.2 阶段二:拓展研究目标:- 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的本质和应用。
-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活动:- 引导学生进行有趣的数学实验,让他们亲自体验数学概念的应用。
- 提供一些挑战性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
- 鼓励学生参加数学竞赛或团队合作活动,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竞争意识。
3.3 阶段三:巩固提升目标:- 帮助学生巩固已学知识,并提高数学解题的能力。
- 引导学生探索更高层次的数学概念。
活动:- 提供一系列复杂的数学问题,让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进行解决。
- 鼓励学生进行数学推理和证明的训练,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 组织数学辅导小组,让学生互相研究和讨论,促进彼此的成长。
4. 结论通过以上分层任务的策划案例,可以满足四年级小学生不同研究水平和需求的要求。
这个优良的策划案例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坚实的数学基础,并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施这个策划案例,学生将能够在数学领域取得更好的成绩。
关于分层练习的调查研究
关于分层练习的调查研究南部县太霞乡小学李毅为了更好地开展分层练习,首先要了解学生对我平时布置的作业有什么意见。
为此我针对我实习的学校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
(调查表见附)全班80名同学,经过调查,1、喜欢数学的学生占92%。
这其中也许会有不喜欢数学又不敢讲的学生,和“三分钟热度”的学生。
“让学生喜欢数学”是《新课标》所倡导的目标之一。
《新课标》中还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来自于学生对数学活动的参与,而参与的程度与学生学习时产生的情感因素密切相关。
所以教师应当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数学学习环境,创设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课堂情境,使得他们能够在其中积极自主地、充满自信地学习数学,平等地交流各自的数学理解,并通过相互合作去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只要我们时时刻刻把学生放在首位,努力让学生爱学、乐学,必定会获得教学上的成功。
2、对数学书上和补充习题上的习题感兴趣的学生占70%,喜欢数学报上和动手操作、实践性作业的学生占30%,喜欢其他方面作业的学生只占10%。
数学书和补充习题中的题目类型主要是基础和提高,难度大的题目只是极个别。
所以大部分学生做这些题相对来讲还是比较轻松,正确率较高,有成就感,也就比较感兴趣。
而数学报上题目难度较大,动手操作和实践性的作业需要学生之间合作或是家长配合,对于我们这种留守儿童较多的班级而言,完成情况一向不是很好。
学生购买课外辅导材料的很少,即使买了家长也不一定能够辅导,致使其他方面作业的学生比较少。
3、觉得教师布置的作业有意思的占65%,还行的占31%,没意思的占4%。
这样的结果很值得我深思,平时布置作业考虑完成教学任务和复习、巩固、深化知识,培养综合能力方面多一些,对于是否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没有做为重点。
今后作业设计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兴趣这方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看来数学作业的设计,也是一件具有创造性的工作。
分层作业研究
《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课题研究》方案胶州市常州路小学赵友山一、课题的提出1.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顺应这一要求,结合学生智力、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的不同,有必要改变当下单一、同质的课堂与课后作业要求。
2.目前,小学数学作业存在最大的误区是教师的本位主义和功利主义。
教师一直把作业作为提高考试成绩的重要“法宝”之一,把它当作巩固课堂知识的重要手段。
于是布置作业时也是本着教师的意志出发,而忽略了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结构及个性发展的需要。
教师布置作业时往往是一刀切,全班所有学生做得是同样的作业。
使得优秀学生吃不饱,后进学生吃不了。
3.长期的这种作业方式已经使学生逐渐形成不良的作业习惯。
比如马马虎虎地做,早上到校抄同学的答案,字迹潦草,错误率高,不认真思考等。
大量的作业占去学生的课余大部分时间,抑制了他们自身兴趣爱好的发展,抑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严重影响了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那么怎样使得课外作业也能与人的个性发展相协调,实现从原先的一种“负担”向一种自身需求并能促进自身发展的转变呢?也就是如何让学生把作业作为一项自己需要的、乐意的事去做,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又能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呢?面对当今令人担忧的教育现状,为了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培养和锻炼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杰出人才。
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我们尝试改变了以往作业的形式,实行分层分层作业模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课堂分层练习研究
摘要课堂的练习是教学实践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具有监控、巩固、反馈等效应。
有效的课堂练习可以变枯燥无味的机械劳动为促动学生生命灵动的趣味训练,对培养学生的智力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分层分类教学;意义;内容;方法
一、引言
课堂练习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主要起着监控、巩固、反馈的作用。
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在本文中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对课堂分层练习展开研究。
一是为了能够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监督,让学生当堂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二是通过有效的课堂练习逐渐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通过有效的课堂练习,让学生学会数学、学懂数学,并且会学数学;四是鼓励学生自主进行课堂练习,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发掘学生学习的潜能,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二、小学数学分层教学优化措施
1.既要突出学科方式,又应该要反映出全面的策略
由于各个章节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的不同,作业形式也会不一样的。
在分级作业设计中,首先是突显出一个主题,为了掌握和巩固课堂教学内容为主题;其次是知识的运用,知识的运用不限学科,主要是为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例如,在潘小明老师“圆的周长”的教学中,教材上有这样一道习题:一只闹钟的分针长15厘米,这根分针转动一周,针尖所走的路是多少厘米?潘小明老师设计的分层练习就是在“一周”后面增加“2小时”,这样就把原来的一道题变成了两道题,虽然只把“一周”改成了“2小时”,但思维层次提高了,学生必须知道分针走1小时为1周,2小时就是周长的2倍,这就是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综合应用。
2.既要强调课堂延续,又要反映课外的提升
教学中应该反映课内外结合,这一原则教者都知道,它也适用于课堂练习的使用。
分层作业设计中的拓展习题主要是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引导学生在课外通过他们自己的学习方式,掌握和运用知识。
如:黄爱华在“数学图形拓展性练习”的一课中,设计了这样的练习:
(1)一个圆柱的高增加1厘米,则侧面积增加了6.28平方厘米。
若该圆柱的高是10厘米,则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2)把一个高是8厘米的圆柱切开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表面积增加了
80平方厘米,这个圆柱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3)将一个底面半径为0.6米的油桶推到19.44米远的墙角,油桶至少会滚动多少周?
题目的设计既要突出点,又要体现面的结合。
每次作业的设计都要解决重点内容、重点知识,然后做适当的延伸和拓展,兼顾以前的学习内容,既巩固旧知,又掌握新知。
练习的三组题由浅入深,从不同方面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练习题中,由解决基础知识到实际应用,这要求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使学生把所学知识与实际联系起来。
3.作业新颖、贴近生活
老师在分层作业的设计中,力求题型新颖,主题设计应该坚持贴近生活、形式多样,尽量去以小学的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设计作业。
从心理层面,小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和耐力在学习阶段随年龄而增长,教师设计主题,如果不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不会激发小学生的求知欲望。
如小学数学中的求最小公倍数,吴正宪教师这样设计自己的题目:我们班上XX 同学的奶奶拎了一篮子鸡蛋去送他,这一篮鸡蛋 2 个 2 个地数多 1 个;3 个3个地数还是多1 个;4 个 4 个地数也是多 1 个;5 个5 个地数仍然多 1 个,你们算算奶奶最少送了多少个鸡蛋来。
学生讨论出结果以后,他又把题目改成了“这一篮鸡蛋,3 个 3 个地数少 2 个,4 个 4 个地数少 3 个,5 个 5 个地数少 4 个,你们再算一算这一篮鸡蛋最少有多少个?”
在对学生实施的分层中,要根据学生的学业水平进行分类,做科学和理性的分层,让学生认识到他们所处的梯队,认识自己在课堂上学习所处的确切位置,接受教师分层意见。
首先老师对学生的学业水平有一个完整的、清晰的印象,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其次,学生分层标准是客观的,是有依据的;最后,学生们实现分层的目的是促进其完成符合其学术水平的操作,确保每个级别的学生在学习上都有最大收益。
4.根据学生实际水平进行分层
学生们在学习数学中,某一段时间会在课堂上有收获,或者是在完全巩固知识环节有指导,其学术水平将会上升;相反,就会下降。
评价标准和依据可以依据多次检测的综合评价,也可以根据老师在一个阶段对部分学生的表现所观察到得。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客观情况,适时将部分进步的学生晋入高一层次,将学业上有退步的学生降入低一层次。
如,潘晓明老师在教授“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一节的教学重点是“一看”(看除数是几位小数),“二移”(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除数成为整数,再相应地移动被除数的小数点位置)。
针对这一点,潘晓明老师设计了只列竖式,不进行计算的习题:0.36÷0.9,2.8÷0.07,2.8÷0.14,0.102÷0.51。
这几个问题解决了,以后的练习就容易了。
又如,在教学“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
律”时,李烈老师设计了一组层次性非常强的习题:第一层次(基本题),简便计算下列各题:35+240+25,56+75+44+15;第二层次(变式题),简便计算下列各题:(72+33)+(67+28),(143+69)+(57+131);第三层次(综合题),下列各题能简便计算的简便计算:(96+49)+157,(92+58)+(45+108),(68+76)+32+24;第四层次(发展题),计算:2+3-4+5-6+7-8+9-10+11-12+13-14+15。
这样,所有学生都能量力而行,他们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对数学学习就更有信心了,学习就更加主动积极了。
5.根据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自愿选择分层在分层作业设计中,符合某一层次的题目或题型,低一层次的学生感兴趣,或喜欢其类型,或喜欢其形式,则此时低一层次的学生则会产生对高一层次题目跃跃欲试的冲动。
教师应鼓励低一层次的学生,在完成符合自己层次的题型后,可以继续对高一层次的题目进行思考,以鼓励学生对稍高于其心智的知识进行探究。
三、课堂分层练习的效果和反思
是对于课堂分层练习的还是有些方面是需要注意的,并不是说一味的实施分层练习是对学生有帮助的,对此的建议由以下几种:
1.对学生进行动态分层的思考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是一陈不变的,在分层练习的实践研究中,许多学生将有不同程度的进步和发展,当然,不可否认的,也会有一小部分学生有消极的发展,甚至是第一天和第二天情况会有所不同。
这就要求教师对所有的学生有充分的了解,不仅是智力发展方面,也对心理发展和其他的素质都要有个全面的了解。
2.跟进学习特点进行分层
小学数学分层练习的实施,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小学生数学学习的个性心理特点:要系统分析小学生的学习特点,从综合的学情实际出发进行科学分层,而不能够仅仅凭个人印象或平时水平生硬地主观分层。
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和学习态度等将学生大致分为A、B、C 三层:A 层学生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主动性高,成绩优异;B 层学生基础相对较好,学习兴趣相对较浓,成绩中等;C 层学生基础较差,对数学学习毫无兴趣,成绩较差。
通过一段时间学习,经过考核后学生可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在三个级别的小组中合理流动。
四、结语
分层课堂练习教学使每个层次的学生可以获得成功的体验,这种愉快的心情,可以使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得到缓和,从而也就提高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在未来的教学工作中,每个教师应当继续分层练习课堂实践探索,加强研究工作,精炼研究内容,努力形成学生主动学习的局面。
参考文献:
[1]盛慧.分层教学:适应性教育的艺术[J].新课程(综合版).2010,(11).
[2]康贻华.着眼差异性,教学巧分层--小数分层教学探微[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08,(05).
[3]黄少芬.实施分层教学促进差异发展[J].山西教育(教学),2011,(04).
[4]刘亚兰.谈小学教学中的分层教学[J].湖南教育(教育综合),20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