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乡差距现状_风险和对策研究_刘志英

合集下载

我国城乡差距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探讨

我国城乡差距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探讨

我国城乡差距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探讨城乡差距是指城市与农村在经济、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发展水平存在的差异。

在我国,城乡差距一直是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

城市发展快速,经济实力强大,而农村发展相对滞后,经济水平低下,这使得城乡之间的差距逐渐扩大。

下面将从经济发展、教育资源、医疗条件等方面探讨我国城乡差距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从经济发展方面看,城市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和发展优势,而农村经济相对薄弱。

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就业机会和收入差距。

城市具备广阔的就业机会,吸引了大量劳动力源源不断地涌入城市,这就使得城市的就业机会相对较多,而农村的就业机会则相对较少。

农村居民只能靠农田的种植和农产品的销售维持基本生活,收入水平较低。

在这方面,应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培训,提高其就业能力,同时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拓宽农村的就业机会,减少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

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平衡也是城乡差距的一个重要问题。

教育资源在城市中较为集中,具备高水平的师资力量和先进的教学设施,而农村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

这使得农村学生的教育水平无法与城市学生相比。

为解决这一问题,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提高农村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建立和完善农村学校的教育设施,培养更多的优秀教师,同时提高农村学生的受教育机会,并提供相应的教育补贴。

医疗条件的差距也是城乡差距的一大问题。

城市拥有先进的医疗设备和高水平的医疗服务,而农村的医疗条件相对较差。

农村地区的医疗机构少、医生少,医疗设备落后,这使得农村居民在面临疾病时无法得到及时和良好的治疗。

为解决这个问题,应加大对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力度,提高农村医疗机构的建设水平,培养和引进更多的医疗人才,同时加强农村医疗服务的覆盖范围,提高农村居民的医疗保障水平。

还应进一步加强城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农村居民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水平,鼓励城市企业和农村企业的合作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城乡差距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解决城乡差距需要经济、教育、医疗等多方面的努力。

我国城乡差距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探讨

我国城乡差距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探讨

我国城乡差距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探讨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在我国的发展过程中,城乡差距问题一直存在,并且愈发凸显。

城乡差距问题不仅是经济发展的问题,更是社会不公平的体现。

如何解决城乡差距问题,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已经成为摆在全国人民面前的一道难题。

一、我国城乡差距的现状问题1. 收入差距在我国,城市居民的收入一般都比农村居民高出很多。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0117元,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4661元,差距可谓是相当大的。

这种收入差距导致了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平衡,城市居民过得富裕,农村居民过得贫困。

2. 教育资源差距在我国,城市的教育资源比农村丰富得多。

城市拥有着更好的学校,更多的老师和更丰富的教学设备,而农村地区则受到了教育资源短缺的困扰。

这导致了农村孩子接受教育的条件不如城市孩子,甚至有的孩子因为家庭贫困而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

3. 医疗卫生差距城乡之间的医疗卫生差距也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城市拥有着更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更丰富的医疗资源,而农村地区的医疗资源则相对匮乏。

这导致了农村居民因为缺乏医疗资源而无法及时得到治疗,甚至有的疾病因为得不到及时治疗而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后果。

4. 就业机会差距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涌向城市寻找工作机会。

由于城市的就业机会有限,许多农民工只能从事一些低端的体力劳动,工作环境恶劣,工资待遇低下。

这导致了农民工的工资待遇和生活条件远远落后于城市居民。

二、解决城乡差距问题的对策探讨1.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政策支持力度,通过实施扶贫政策、教育资助政策、医疗保障政策等手段,促进农村居民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应该减少城市的政策倾斜,避免城市居民过度依赖政府补贴,鼓励他们依靠自身努力奋斗。

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农村的交通、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提升农村地区的发展水平。

我国城乡差距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探讨

我国城乡差距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探讨

我国城乡差距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探讨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剧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我国城乡差距问题愈发凸显。

城乡差距的存在不仅影响到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和发展机会,也妨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探讨城乡差距的现状问题及对策非常必要。

我国城乡差距主要体现在收入差距和基础设施差距方面。

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普遍偏低,而城市居民的收入相对较高。

这主要是因为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农民的就业机会有限,职业发展空间有限;而城市地区的经济发展较快,职业发展机会多样化。

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如教育、医疗、交通等方面的落后,导致了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较低,发展机会有限。

为解决城乡差距问题,首先应加强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政府可以加大对农村教育、医疗、交通等方面的投入,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

要加强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持,提供更多的创业机会和培训机会,提高农民的就业能力和收入水平。

农村地区应加强农村土地流转机制的改革,提高土地使用效率,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应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

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待遇差距较大,导致农村居民的福利待遇不够完善。

政府可以通过拓宽城乡居民参保范围、增加社会保障补贴等措施,提高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待遇,缩小城乡差距。

要加强农村居民的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提高就业能力,增加收入来源。

要优化城乡资源配置,加强农村人力资本的培养。

农村地区的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相对薄弱,导致农村居民的人力资本较低,影响了经济发展的动力和竞争力。

政府可以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投入,提高农村居民的教育水平,增加他们的职业发展机会。

要积极引导城市居民投资和创业回归农村地区,帮助农村地区引进人才和技术,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我国城乡差距问题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各界和个人共同努力来解决。

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优化资源配置等措施,可以缓解和改善城乡差距问题,实现全面的社会发展和和谐稳定。

我国城乡收入差距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城乡收入差距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城乡收入差距问题及对策研究
中国城乡收入差距问题已经多年是面临我国的重大挑战之一,也是国家社会稳定与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城乡收入差距日益拉大,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带来了极大的不利影响。

一方面,城乡收入差距的拉大主要是由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市造成的,市场经济和市场化劳动力调节机制不健全造成的,收入分配不公正、在城乡之间发展水平不平衡造成的。

而各省市之间收入差距也日渐拉大,来自不同地区的人们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大,这会更加深刻地影响我国的社会和谐。

另一方面,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导致了农村地区收入水平低,影响了农民的消费能力,从而限制了农村消费,也就影响了整个产业链的发展。

同时,农民收入较低还会影响他们在农村投资,一方面他们没有给农村再投资,另一方面,农村由于资金短缺,基础设施投资也受到影响,这又影响了整个地区的基础设施发展。

因此,为了解决我国城乡收入差距问题,应当采取如下措施:一是坚持市场化原则,把更多的资金、优惠政策拨给农村,加强农村的发展实力。

二是坚持政策的精准和扶贫政策的细化方向,鼓励农民劳动力向城镇进军,帮助农民增加收入,培养农村创业人才。

三是完善收入分配机制,加大收入分配的公平性,使城乡收入达到合理的平衡。

四是加大就业培训和培育技能人才投入,为农民提供新的就业机会。

以上内容只是一部分,但可以看到,解决城乡收入差距问题,要注重精准扶贫,坚持改革开放,完善收入分配平衡机制,提高农村的发展实力,给农民提供新的就业机会,以维护我国社会的和谐稳定,促进城乡发展的均衡性,是国家应该面对、思考并努力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

城乡差距问题研究与对策分析

城乡差距问题研究与对策分析

城乡差距问题研究与对策分析一、背景分析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数十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在城乡差距问题上面临许多挑战。

经济、教育、医疗等方面的不平等,使得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存在明显的差异。

城乡差距问题已成为制约中国社会和谐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研究城乡差距问题并提出对策是非常必要的。

二、教育差距问题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是城乡差距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方面,城市教育资源丰富,优质教育机会更多;另一方面,农村地区教育基础设施和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教育质量不高。

因此,我们需要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的投入,提高教育资源的公平性,同时也要加强城市与农村的教育交流,让城市的高质量教育资源辐射到农村地区。

三、收入差距问题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也是城乡差距的一大表现。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居民的收入持续增长,而农村居民的收入增长相对较慢。

这导致了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

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同时,加快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并引导城市居民投资农村,促进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

四、医疗卫生问题城乡之间的医疗卫生差距是城乡差距的另一个突出问题。

城市的医疗资源丰富,医务人员水平高,而农村地区的医疗设施和医生缺乏。

这导致农村居民在就医方面存在困难。

因此,我们应该加大对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加强农村医疗卫生队伍的建设,提高农村居民的医疗保障水平。

五、就业机会问题城乡之间的就业机会不平等也是城乡差距的一个重要方面。

由于城市工业和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城市就业机会较多,而农村就业机会相对较少。

因此,我们需要加大对农村就业的支持力度,发展农村特色产业,提供更多的农村就业机会。

同时,也要加强农民的职业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六、社会保障制度问题城乡之间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也是造成城乡差距的原因之一。

在城市,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各类保险和福利待遇相对较好;而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相对薄弱。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确保农村居民享受到与城市居民相当的社会保障待遇。

我国城乡差距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探讨

我国城乡差距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探讨

我国城乡差距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探讨我国城乡差距是当前社会发展中一个严峻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探讨我国城乡差距的现状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从经济方面来看,城乡差距主要体现在收入和就业机会上。

城市地区的就业机会更多,工资水平较高,而农村地区则缺乏就业机会,农民的收入水平相对较低。

这导致了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较低,存在贫困问题。

针对这个问题,应加大对农村就业的扶持力度,鼓励农民进城就业,同时加强农村地区的产业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教育也是城乡差距的一个重要方面。

城市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丰富,教育质量较高,而农村地区的教育条件相对较差,教育资源匮乏。

这导致了农村学生的受教育机会有限,教育水平相对较低。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村教育资源供给,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农村教育质量。

医疗和社会保障也是城乡差距的重要体现。

城市地区的医疗资源相对丰富,医疗技术水平较高,而农村地区的医疗条件相对较差,医疗资源短缺。

城市地区的社会保障制度相对完善,而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障体系相对薄弱。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应加大对农村医疗服务的支持,加强农村医疗设施建设,提升农村医疗服务水平。

应加强对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支持,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水平。

政府在解决城乡差距问题上扮演着重要角色。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扶持力度,加大对农村发展的投入,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和优惠政策,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政府应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地区的交通、水电等基础设施水平,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

中国城乡经济差距的现状与对策

中国城乡经济差距的现状与对策

中国城乡经济差距的现状与对策摘要:中国城乡经济差距是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从城乡经济差距的现状、原因和对策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指出了中国城乡经济差距的严重性和解决城乡经济差距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中国;城乡经济差距;现状;原因;对策建议1.引言中国城乡经济差距是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城乡经济差距不仅影响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也影响着中国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因此,解决城乡经济差距是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任务。

2.中国城乡经济差距的现状2.1 城乡经济差距的表现中国城乡经济差距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2359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6021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64。

二是城乡基础设施差距较大。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相对完善,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三是城乡教育资源差距较大。

城市教育资源相对丰富,而农村教育资源相对匮乏。

四是城乡医疗资源差距较大。

城市医疗资源相对丰富,而农村医疗资源相对匮乏。

2.2 城乡经济差距的原因中国城乡经济差距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城乡产业结构差距较大。

城市产业结构相对完善,而农村产业结构相对落后。

二是城乡投资结构差距较大。

城市投资结构相对完善,而农村投资结构相对滞后。

三是城乡人才结构差距较大。

城市人才结构相对完善,而农村人才结构相对匮乏。

四是城乡社会保障差距较大。

城市社会保障相对完善,而农村社会保障相对滞后。

3.对策建议3.1 优化城乡产业结构为了解决城乡经济差距,中国应该优化城乡产业结构。

首先,应该加大对农村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农村产业的发展。

其次,应该加强城乡产业的对接,推动城乡产业的融合。

最后,应该加强城乡产业的协同发展,推动城乡产业的共同发展。

3.2加强城乡投资结构为了解决城乡经济差距,中国应该加强城乡投资结构。

首先,应该加大对农村投资的支持力度,推动农村投资的发展。

我国城乡差距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探讨

我国城乡差距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探讨

我国城乡差距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探讨我国城乡差距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

在城市和农村之间,存在着巨大的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差距,这不仅影响着社会的和谐发展,而且也制约着国家和人民的全面发展和共同繁荣。

在这种情况下,对如何解决城乡差距问题,制定有效的对策势在必行。

首先,需要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在农村地区,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经济在不断地发展壮大,但是与之相比,农村地区的交通、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相对落后,这也成为制约城乡融合发展的重大瓶颈。

因此,我们需要在建设公路、铁路、水利、燃气等基础设施上采取差别化的政策措施,加大对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提高农村各项基础设施的水平。

其次,需要优化城乡经济结构,加强城乡间的贸易往来。

现在,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城市地区,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的联系方面也有仍需要进一步加强的地方。

为了有效解决城乡差距问题,我们需要努力推进全国范围内的市场化经济进程,在做好农村经济改革的同时,促进农村与城市的经济畅通。

同时,还可以加强城镇企业与农村企业合作,发挥农村小型企业的作用,加速城乡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第三,需要实施人才引进和培养计划,促进城乡人才的共同壮大。

人才对于城乡发展都至关重要,城市中的高素质人才往往更多,而农村地区因为种种原因,往往较为缺乏高素质人才,这就导致城乡人口储备和人才供给方面的差距。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采取措施引进和培养一批在农村实践经验丰富,专业技能高的人才,同时,还需要加强农村教育和培训,提升农村人才的素质和综合能力,不断壮大城乡人才队伍。

第四,需要加强城乡文化教育的融合与发展。

城乡文化和教育的差距往往造成了哈欠和意识形态差异,甚至出现了城市文化对农村文化的排斥和摧毁。

因此,我们需要创新教育模式、教育内容和方法,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文化教育投入,加速城乡文化教育的融合发展。

同时,积极开展普及科技知识的工作,宣传知识革命,加强农村地区的数字化、信息化建设,培育城乡间的科学文化交流。

当前中国城乡贫富差距问题研究

当前中国城乡贫富差距问题研究

当前中国城乡贫富差距问题研究引言: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其城乡贫富差距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

城乡贫富差距是指城市与农村之间在财富、收入、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差异。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乡贫富差距问题逐渐凸显,给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带来了许多挑战。

本文将对当前中国城乡贫富差距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其原因,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一、城乡贫富差距问题的现状目前,中国的城乡贫富差距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收入差距城市居民收入普遍较高,而农村居民收入相对较低。

2019年,我国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9,251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6,021元。

这使得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大。

2.教育差距城市的教育资源相对丰富,拥有更好的学校、师资和教育设施,而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相对较低。

这导致了城乡学生在教育机会和质量方面存在差异,进一步加剧了城乡贫富差距。

3.医疗差距城市的医疗资源更加集中,拥有高水平的医院和医疗设施,而农村地区的医疗条件相对较差。

这使得农村居民在看病就医方面面临着更大的困难,健康保障水平与城市居民之间存在明显差距。

二、城乡贫富差距问题的原因分析当前中国城乡贫富差距问题的形成原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户籍制度差异我国的户籍制度造成了城乡居民之间的不平等待遇。

在户籍制度下,城市居民享受着更多的福利和公共资源,而农村居民则面临限制和较低的社会保障。

2.城市化进程加快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城市经济发展迅速。

但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人口外流使农村资源和劳动力匮乏,进一步加剧了城乡贫富差距。

3.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城市在教育资源配置方面相对于农村更有优势,这导致了城乡学生在教育机会和质量方面的差异。

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不足,无法满足农村学生的需求,进一步拉大了城乡贫富差距。

三、解决城乡贫富差距问题的建议为了减少城乡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与可持续发展,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解决方案:1.改革户籍制度逐步取消户籍制度,在城市和农村之间建立公平的福利和社会保障体系,消除城乡居民之间的不平等待遇。

我国城乡差距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探讨

我国城乡差距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探讨

我国城乡差距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探讨我国城乡差距是一个长期存在且受到广泛关注的问题。

随着经济发展的不断加快和城市化进程的持续推进,城乡差距问题愈发突出。

城乡差距不仅仅是经济收入的差异,还涉及到教育资源、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多个方面。

如何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全国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已成为当前我国广大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之一。

本文将从城乡差距的现状问题和对策探讨两个方面出发,以期更好地认识我国城乡差距问题,为政府和社会各界提出可行的解决之道。

一、现状问题1. 经济收入差距城乡居民的经济收入是城乡差距问题的核心。

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远远高于农村居民,城乡收入差距显著。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远高于农村居民,城镇居民年均收入41668元,而农村居民年均收入为13978元,相差超过两倍。

而且,城市居民在就业机会、职业发展、社会福利等方面享有更多的优势,这使得城乡居民在经济实力上存在明显的差距。

2. 教育资源不均衡城乡教育资源的不均衡也是城乡差距的一个重要表现。

城市学校通常拥有更好的师资力量、教育设施和教学资源,而农村学校则面临师资力量短缺、办学条件差等问题。

城市居民能够获得更优质的教育资源,而农村孩子在接受教育方面长期处于劣势地位。

3. 医疗卫生条件落后城乡差距在医疗卫生方面也十分明显。

城市地区的医疗卫生条件较好,医院设施齐全、医生技术过硬,而农村地区的医疗资源严重匮乏,医疗设施简陋,医生水平参差不齐。

农村居民在患病就医、健康保障方面存在较大的不公平现象。

二、对策探讨1. 加大对农村经济的扶持力度为了缩小城乡差距,政府需要加大对农村经济的扶持力度,实施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政策,促进农村发展。

目前,政府在土地改革、财税政策、科技创新、企业扶持等方面已经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尝试,但需要继续加大力度,确保政策落实到位,切实惠及农村居民。

2. 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缩小城乡差距起着重要作用。

政府需要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包括道路、水利、电力等建设,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好的生产生活条件。

我国城乡差距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探讨

我国城乡差距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探讨

我国城乡差距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探讨近年来,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日益凸显,城乡差距也越来越明显。

城市发展快速,经济繁荣,而农村面临种种困难和挑战,与城市相比存在巨大的差距。

本文将分析当前城乡差距的现状问题,探讨对策和解决方案。

1. 财富分配不公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城市的发展比农村更快速,城市财富的增长速度也比农村更快,财富分配也不平等。

在城市中,一部分人通过产业链的连锁反应获得财富,而农村中提供的劳动力则很难获得相应的资本回报。

因此,这种财富分配不公是造成城乡差距的主要原因之一。

2. 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落差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落差也是造成城乡差距的原因之一。

城市的社保制度完善,保障范围广,而农村则没有和城市一样全面的社保制度,只有一些最基本的社保政策。

疫情期间,城市可以享受较多的政策红利,而农村却几乎无可获得。

3. 城市化率和人口净流入规模的不平衡我国城市化率虽然已经超过了 60%,但在农民工市民化等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

人口的净流入规模并没有像这个数字所表明的那样,存在一些特别标志性的差距,导致即使社会效益有所提高,城镇化过程仍然显得非常缓慢。

二、解决城乡差距的对策1.制定更加公平的税制和金融政策在实际操作中,完善税制和金融政策可有效体现城乡差距的解决方案。

制定新的公平税制可以按需分配税收收入,使财富分配更加公平。

建立更完善的金融政策并鼓励金融机构投资农村产业,从而促进农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

2. 发展与农业、资源环境有关的产业农村地区资源丰富,国家可以从长远的角度出发支持农民发展农业,加强资源调配,积累土地资产等方式,使农业发展趋向规模化、集约化。

发展与农业、资源环境有关的产业,如农村旅游、电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的产业可以进一步解决农村就业问题,并有助于提高农民收入和经济增长。

3. 加速城市化进程和城市公共服务建设城市化是减少城乡差距最直接、效果最为显著的方法。

因此,加速城市化进程并促进城市公共服务建设是解决城乡差距的有效途径之一,使人口可以得到更好的教育、医疗、文化、公共安全等方面的服务。

我国城乡差距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探讨

我国城乡差距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探讨

我国城乡差距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探讨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城乡差距问题逐渐凸显,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城市,人们享有更多的教育、医疗、文化和就业机会,而农村地区则面临着落后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资源不足的困境。

城乡差距的存在,不仅影响了社会的平等和公平,也制约了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我们迫切需要找到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对策。

城乡差距产生的原因需要仔细分析。

其主要原因之一是城乡资源分配不均。

在城市,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医疗资源、文化资源和就业机会相对集中,而农村地区则缺少高质量的公共服务资源。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

城市居民的工资收入普遍高于农村居民,导致了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继续扩大。

城乡发展不平衡。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许多农村劳动力流入城市从事低端劳动,而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相对滞后,造成了城乡发展的不平衡。

我们需要通过多种途径来缩小城乡差距。

要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投入。

政府可以通过增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来改善农村地区的发展条件,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要加强对农村居民的帮扶。

可以通过制定政策来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鼓励和支持他们在当地从事经济活动,进一步拉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要加强对农村地区的教育和就业扶持。

可以通过加强农村教育和培训机构的建设,提高农村居民的教育水平和就业技能,增加他们在城市就业的机会,降低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

要加强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

可以通过统筹城乡发展规划,合理布局城乡资源,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城乡经济的融合发展,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

要加强政府政策的引导和支持。

政府可以出台更多的鼓励城市企业向农村转移和投资的政策,吸引更多的城市企业投资到农村地区,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

政府也可以通过制定更多针对农村地区的扶持政策,支持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进一步带动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

我国城乡差距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探讨

我国城乡差距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探讨

我国城乡差距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探讨近年来,我国城乡差距的问题日益严峻,尤其是一些贫困地区的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滞缓、基础设施落后,导致农民收入低,生活质量不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和社会各方面需要共同努力,制定合理的对策,加大资金投入,以促进城乡经济发展的均衡。

1.收入差距明显。

城市居民的平均收入明显高于农村居民,而且这种差距还在持续扩大。

2.教育资源不足。

由于城市教育资源较为充足,许多农村家庭会选择将自己的孩子送到城市接受更好的教育,因此,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显得更加匮乏。

3.公共服务不均衡。

包括医疗、文化、娱乐等方面的公共服务,城市地区拥有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设施,而农村地区则相对不足。

4.就业机会有限。

城市地区给予了更多的机会和更好的发展空间,很多农村青年为了能够有更好的发展和更高的收入,也会选择到城市就业。

二、对策探讨1.加大对农村地区的财政投入。

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教育、医疗、交通等方面的投入,提高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水平,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2.改善农村地区的产业结构。

政府可以鼓励农村地区发展一些与当地特色相关、有利可图的产业,帮助农民增加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3.优化城乡人口流动政策。

允许农民到城市就业,同时在农村地区加强人才培养,鼓励农村地区的人才回归故乡发展,促进城乡共享发展。

4.加强对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障。

在提高农村居民收入的同时,加强对农村地区养老、医疗等方面的保障,让农村居民享有与城市居民同样的公共服务。

三、结论城乡发展的不平衡是我国面临的重要问题,加强城乡发展统筹规划和实施、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差别化政策来支持农村地区发展,在优化城市农村人口流动的同时加强对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障,能够有效的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共同发展,促进社会全面发展。

中国现代化建设中的城乡发展差距研究

中国现代化建设中的城乡发展差距研究

中国现代化建设中的城乡发展差距研究近年来,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经济迅猛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

然而,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城乡发展差距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的城乡发展差距,并提出一些建议来缩小这一差距。

首先,城乡发展差距的存在主要是由于资源分配不平衡。

在中国,由于历史原因和制度不完善导致城市地区相对于农村地区更容易获得资源支持和政府投资。

例如,城市经济发展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和资本,政府会投资修建基础设施和提供优惠政策以吸引外资和人才。

然而,农村地区的资源相对匮乏,缺乏投资和支持,导致农民收入水平低下,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因此,城乡发展差距日益扩大。

其次,城乡发展差距还与人才流动有关。

在中国,城市吸引了大量的人才,但农村地区却面临人才外流的问题。

城市提供了更好的教育和医疗资源,更多的就业机会,吸引了许多年轻人前往城市发展。

然而,农村地区却面临着教育资源不足、医疗条件不佳、就业机会少等问题,许多农民放弃在农村发展的机会,选择外出务工或者进城打工。

这导致了农村地区的人力资源严重匮乏,也加剧了城乡发展差距。

再次,城乡发展差距还与社会保障制度和公共服务水平有关。

尽管中国政府在过去几年中加强了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建设,但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水平仍然相对落后。

例如,农村地区的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机制相对薄弱,许多农民还面临着就医困难和养老困境。

而城市地区的社会保障体系相对完善,许多城市居民享受到更好的医疗和养老服务。

这导致了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障水平与城市地区相比明显不足,进一步加剧了城乡发展差距。

为了缩小城乡发展差距,中国政府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政府应当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投资力度,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只有改善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才能真正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其次,政府应当加强农村地区的教育和卫生健康建设,提高农民的素质和健康水平。

城乡差异化发展对策研究

城乡差异化发展对策研究

城乡差异化发展对策研究谈及中国的发展问题,城乡差异化一直是讨论的焦点。

城市的繁荣与农村的贫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是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城乡差异的原因、发展现状和对策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1. 城乡差异的原因中国城乡差异的形成是多方面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首先,城乡发展不平衡造成资源的集中。

城市拥有较多的教育、医疗、文化等资源,而农村缺乏这些基础设施。

其次,农村地区的人口流失也造成了城乡差距的加大。

随着农民迁徙到城市寻找更好的生活,农村面临人才流失和老龄化的问题。

此外,农村发展受限的政策和市场机制也是城乡差异的重要因素。

2. 城乡差异的发展现状当前中国的城乡差距表现得明显而突出。

城市的经济发展迅速,人均收入显著高于农村。

城市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文化娱乐等方面也远优于农村。

而农村则面临贫困、教育水平低下、医疗条件差等问题。

城乡差异的扩大给社会秩序和稳定带来了威胁,也制约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

3. 城乡差异化发展的对策为了解决城乡差异化发展问题,我们应采取以下对策。

3.1 优化土地资源配置,促进农村发展。

政府应加大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支持力度,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鼓励农民创业就业,提升农村居民的福利水平。

3.2 改革户籍制度,打破农村和城市之间的壁垒。

取消户籍对城市公共服务的限制,使农民工和农村居民能够享受到城市的公共服务,减少农民流向城市的压力。

3.3 加强教育和医疗服务,缩小城乡差距。

增加农村学校和医疗机构的数量和质量,提高农村居民的受教育和医疗水平,减少教育和医疗资源的集中于城市。

3.4 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发展农村产业多元化,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农民收入和就业机会,推动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5 规划有序城市化进程,减少城市扩张对农村的影响。

制定明确的城市规划,合理安排城市和农村的空间布局,避免过度城市扩张给农村带来的资源消耗和环境压力。

城乡经济差异的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城乡经济差异的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城乡经济差异的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引言:中国是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其经济发展也呈现出迅猛的态势。

然而,与此同时,城乡经济差异也逐渐突显出来。

城市的发展迅猛,经济蓬勃发展,而农村地区则相对滞后,面临着诸多困境。

本文将分析城乡经济差异的原因,并探讨应对这一问题的对策。

第一部分:城乡经济差异的原因分析1. 城乡发展不平衡城市作为经济发展的中心,拥有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人才集聚和信息流通等优势。

而农村地区则受限于交通、教育和医疗等基础设施不完善的问题,导致经济发展滞后。

2. 产业结构差异城市主要以服务业为主导,拥有较高附加值的知识产业。

而农村地区则以农业为主,农产品价格波动大,市场风险较高。

产业结构的差异导致了城乡经济水平的不同。

3. 教育资源不平衡城市的教育资源相对较为丰富,高等教育机构和研究中心集中在城市。

而农村地区则面临着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限制了人才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4. 就业机会不足城市的就业机会相对较多,吸引了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

然而,由于技能和教育水平的差异,农民工在城市往往只能从事体力劳动,且收入较低。

这反过来又限制了农民的收入和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

5. 政策导向不当一些政策导向仍然过于偏重城市发展,而对农村地区的支持力度不足。

这使得农村地区的投资和发展受限,加剧了城乡经济差异。

第二部分:城乡经济差异的对策研究1. 优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提升农村地区的交通、教育和医疗等基础设施水平,以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

2. 促进农村产业升级加强农村地区的产业升级和转型,推动农业与工业、服务业融合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来源,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 加强教育资源配置加大农村地区教育资源配置的力度,提高农村教育水平和人才培养能力,为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4. 发展农村金融体系加强农村金融体系的建设,提供更多金融支持和服务,为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我国城乡居民贫富差距的现状及其影响研究

我国城乡居民贫富差距的现状及其影响研究

我国城乡居民贫富差距的现状及其影响研究
田玉敏;刘英泽
【期刊名称】《天津农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8(015)001
【摘要】城乡居民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已成为影响社会和谐、政治稳定的突出问题.在社会转型期,我国城乡居民贫富差距的扩大会导致整个社会有效需求不足,对促进经济全面发展产生负面影响,使"社会结构紧张",增加社会不稳定因素.
【总页数】6页(P48-53)
【作者】田玉敏;刘英泽
【作者单位】天津农学院人文社科系,天津300384;河北科技师范学院社会科学系,河北秦皇岛06600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91-03
【相关文献】
1.重庆市城乡居民贫富差距现状及成因分析 [J], 章晓英;袁小平
2.从恩格尔系数看我国城乡居民的贫富差距 [J], 张亚贞
3.苏南、苏北、苏中地区城乡居民贫富差距比较及对策建议 [J], 任慧玲;
4.我国现阶段所有制结构与贫富差距的关系——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角度 [J], 李文绮
5.城乡居民医疗保险门诊统筹政策与医疗机构互动影响研究现状 [J], 张爱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城乡发展差异研究报告

城乡发展差异研究报告

城乡发展差异研究报告近年来,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乡发展差异逐渐显露出来。

本报告旨在深入研究城乡发展差异的原因,探讨有效的解决办法,以促进我国城乡发展的均衡与协调。

一、城乡发展现状目前,中国的城市与农村在经济、教育、医疗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

城市的发达经济、优质教育资源和现代医疗设备等,吸引了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

然而,农村地区的迁出人口增加,导致了农村经济的疲软、教育与医疗水平的下降。

二、城乡发展原因探析城乡发展差异的产生源于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城市资源与农村资源的不平衡分配是造成城乡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特别是在土地、教育、医疗等方面。

此外,城市化进程中的政策导向也是城乡差异扩大的重要原因之一。

政府在城市发展上投入更多的资源,而对农村发展的关注较少。

三、城乡发展差异的影响城乡发展差异的扩大给整体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带来了诸多问题。

城市人口的过度集中导致了城市生活成本的上升,社会矛盾的进一步加剧。

与此同时,农村地区的人口减少导致了社区建设的不足,农田的荒芜,资源的浪费等问题。

四、促进城乡均衡发展的对策要解决城乡发展差异问题,需要制定出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政策。

首先,政府应调整资源配置,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投入,提高农村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的质量。

其次,要加强城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农村经济与城市经济的互补发展。

此外,还可以通过改革土地制度、鼓励农民就地创业等方式,促进农村地区的发展。

五、发展教育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教育是提升人力资本的重要手段,对城乡差异的缩小起到了重要作用。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资金投入,并改善教师待遇,提高乡村学校的教学质量。

此外,还可以引导大学生到农村支教,推动城乡教育资源的均衡。

六、优化医疗服务实现城乡平等医疗资源的分布不均衡也是城乡发展差异的一个方面。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医疗服务的扶持力度,提高乡村卫生站和农村医院的设施和设备。

同时,鼓励城市医疗机构或医生到农村定期巡诊,提供优质医疗服务。

中国城乡贫富差距与社会保障制度

中国城乡贫富差距与社会保障制度

The Gap between the Rich and the Poor in Town and Country and the Social Security System in China 作者: 刘志英[1]
作者机构: [1]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武汉430072
出版物刊名: 江汉论坛
页码: 126-128页
主题词: 城乡;贫富差距;“二元”;社会保障制度
摘要:中国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和财富差距相互作用,使城乡贫富差距日益扩大.社会保障制
度本应缓解贫困,缩小城乡差距,但是,我国'二元'社会保障制度与当前的经济结构转型和'三元'人
口结构不一致,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缺或使我国城乡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只有为我国'三元'人口各
自建立合适的社会保障制度,才能解决农民生活普遍贫困的现状.因此,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缩小我国城乡贫富差距的一个有效途径.。

浅析中国城乡差异发展现状

浅析中国城乡差异发展现状

浅析中国城乡差距现状摘要: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迅猛发展,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但在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的同时,城乡差距问题也日益凸显。

缩小城乡差距,统筹城乡发展,是建设和谐社会进程中的关键环节。

本文主要对我国当前城乡差距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城乡差距,现状,解决对策前言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迅猛发展,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从传统的结婚三件套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到后来的冰箱、彩电、洗衣机,再到现在的汽车、房子、股票,人民的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但在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的同时,城乡差距问题也日益凸显。

城市里可能有些人每天穿着名牌,吃着高级营养品,出门坐着豪车,生活潇洒惬意。

而在偏远山村可能有些人每天面朝黄土背朝天,却还解决不了自己的温饱问题,他们吃着没有油水的饭菜,住着墙壁斑驳的房屋。

城乡差距引发的这种现象举不胜举。

人民日报曾经报道过,在外国人眼中有三个中国,一些外国的专家和游客来到中国,他们看到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香港。

他们的评价是,中国拥有现代化的城市、豪华的宾馆、完善的基础设施、较高的生活水平,是一个发达国家,旧金山、洛杉矶、东京、伦敦、巴黎也不过如此。

第二批外国人是看了河南、山西、陕西、新疆及东北,吃住在县城。

在他们眼里,中国是一个中等收入国家。

而第三批外国人是在中国工作时间较长,对农村有较深认识,去过诸如甘肃、贵州、青海、内蒙古等地的农村,在乡镇、村庄体体验一段时间,他们认识到,中国还是一个很落后的国家。

这些现象呈现给我们的是一个当前中国发展所面临的严峻问题—城乡差距扩大化。

1990年代末期以来农民收入增长进入低谷期,据统计,1997-2003年七年间, 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只增加695.9 元,不到城镇居民收入增量的1/5;年均增长速度不到城镇居民的一半。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 由1980年代中期的1.8: 1,1990年代中后期的2.5: 1, 扩大到2003年的3.2: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城乡差距现状、风险和对策研究□ 刘志英(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2)摘要:随着改革的渐进,城乡差距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过分悬殊的城乡差距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立、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但是,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建设与完善,可以缓解城乡差距所带来的各类风险。

通过加快城镇化进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可以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缩小城乡差距,构建起一个真正的和谐社会。

关键词:城乡差距;和谐社会;风险研究;制度建设中图分类号:D42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023(2006)06-0117-04作者简介:刘志英(1969-),女,湖北武汉人,管理学博士,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收入分配、公共财政。

收稿日期:2006-06-09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二十几年的快速增长,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和提高,但是,城乡差距并没有随着经济的发展而缩小,相反却出现了不断扩大、日益尖锐的趋势,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因此,如何缩小城乡差距已成为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战略选择。

一、中国城乡差距的现状分析我国城乡居民之间的差距不仅表现在收入水平上,而且表现在收入、支出结构上。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变化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有很大的关系。

中国的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自1978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经济体制基本稳定,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快于城市,城乡收入差距逐步缩小,从各年的《中国统计年鉴》可知:城镇人均收入比农村人均收入,由1978年的2. 57倍下降到1985年的谷底1.86倍;1985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启动,城市居民收入不断增长,城乡收入差距逐步扩大到1994年的2.86倍; 1994年启动国企改革,“抓大放小”,部分企业亏损严重,城乡收入差距又开始缩小,至1997年达到2.47倍;1998年开始大力发展大中型乡镇企业、完善城镇社会保障制度,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上升到2003年的峰值3.23倍;随着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农民收入的提高,2004年又下降到3.21倍;2005年又上升到3.22倍。

2000年我国人均GDP突破800美元,2003年突破1000美元,国际上人均GDP为800—1000美元的国家城乡收入差距约1.70倍[1],而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别在3倍以上,已远远高于国际一般城乡收入差距状况,并呈上升趋势。

城乡居民收入来源结构不同(如表1所示)。

农村居民收入结构稳定,10年间几乎没有什么变化,来源单一,劳动性收入占总收入的94%,转移性收入很少;而城镇居民的转移性收入越来越多,接近收入的23%,劳动性收入比重呈下降趋势,占总收入的75%。

无论是城镇居民还是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都仅占总收入的2%左右。

城乡居民消费结构不同。

根据各年《中国统计年鉴》的有关数据还可以清晰看出城乡居民的消费支出的变化,如食品支出呈下降趋势,城镇低于农村;衣着支出呈下降趋势,城镇高于农村;家庭设备支出呈增长趋势,城镇略高于农村;医疗保健支出呈增长趋势,城镇高于农村;交通通讯支出呈增长趋势,城镇高于农村;文教・117・表1 中国城乡居民不同来源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项目城镇居民农村居民1985199019952000200419851990199520002004劳动性收入85.9077.3180.9375.0875.5092.5995.7895.7893.8894.14财产性收入0.50 1.03 2.11 2.04 1.597.52 4.22 1.75 1.43 1.90转移性收入13.6021.6616.9622.8822.913.814.693.96 *表中数据根据1985-2004年《中国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计算得出娱乐支出呈下降趋势,城镇高于农村;居住支出在增长,农村在下降,农村高于城镇。

二、中国城乡差距的风险研究过分悬殊的城乡差距,已经危害到我国经济的正常发展和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存在极大的风险。

城乡差距所带来的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首先,城乡差距悬殊阻碍和谐社会的建立。

2000年我国已基本实现了小康,但却是低水平、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小康。

党的十六大提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十六届四中全会又重点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

而城乡差距过大的社会是不能称为一个和谐社会的。

中国绝大多数贫困人口生活在农村,造成贫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脱贫也需要综合治理。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一直保持8%-10%的增长速度,积累了大量的社会财富,农民同样有权分享社会财富。

一个没有农民生活殷实的社会是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相背离的。

只有城乡统筹发展,才能构建起一个真正的和谐社会。

其次,城乡差距悬殊制约经济增长与全面发展。

自1998年以来,中国宏观经济一直处于有效需求不足的状况。

政府采取各种措施拉动内需,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需求不足问题依然存在。

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居民消费倾向偏低,尤其是占人口70%的农民消费倾向低下,因此启动农村消费市场是当务之急。

目前,我国农村居民收入水平较低,收入主要用于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储蓄很少。

2004年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7.2%,低收入户(最低20%)高达55.62%[2]。

而农村贫困人口(绝对贫困人口+相对贫困人口)大约占农村总人口的10%,他们的恩格尔系数更高,这部分人获取转移支付资金后,绝大部分会转换为即期基本生活消费,消费层次还处于生存型消费,消费能力极其有限。

由于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已经建立,正在逐步完善,城镇居民的生活或多或少可以从制度中得到一定保障,而农村社会保障可以说是一片空白,正处于建立试点时期。

没有保障的农民会更加努力地为自己和家人的生老病死攒钱,使原本就低的边际消费倾向更低,使有消费能力的人也缺乏消费愿望。

最后,城乡差距悬殊不利于社会的稳定。

长期以来,中国的经济一直呈现“二元”状况,国家经济发展战略采取的是“优先发展工业”以进行工业化的原始积累。

“工农业剪刀差”始终伴随着中国工业化的发展,农民为国家的工业和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现在城镇居民生活得到极大改善,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实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援农村”的发展战略的时机已经成熟。

如再不重视农业、农村的发展和农民生活的改善,有可能滋生一些对社会稳定不利的因素,加剧社会的不和谐,影响社会安定和政局稳定。

三、通过制度建设,缩小城乡差距目前,我国城乡差距已十分严重,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就是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正如胡鞍钢教授所指出的,进入21世纪的中国应该实现第二次转型,从经济建设为中心到制度建设为中心,由“经济建设时代”转向“制度建设时代”。

只有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建设和制度完善,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解决中国的城乡差距问题。

1.加快城镇化进程,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我国城镇化进程一直滞后于工业化进程。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城镇化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城镇化率由1978年的17.92%上升到2004年的41.76%¹,除个别年份(1991-1995年)外,城镇化率与工业化率的差距正在逐步缩・118・ 2006年第6期 ¹相关数据来源于各年《中国统计年鉴》。

小,但城镇化进程仍滞后于工业化进程。

我国城乡收入悬殊的根本原因在于农村人口所占比重太大,农村人均收入水平低,贫困现象严重。

解决农村居民收入问题的根本办法是为农业剩余劳动力寻找出路,虽然努力提高农产品价格和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可以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但是,我国已加入WT O,进一步提高农产品价格的可能性不大;乡镇企业的发展规模有限,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有限。

因此,当前城镇化是解决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最有效出路。

通过城镇化可以直接增加进城务工人员的收入,间接增加仍居住在农村的“纯农民”的收入,从而打破农民生活贫困的“链条”,使农民摆脱生活贫困的“恶性循环”。

同时,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消化,可以释放农业生产潜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直接提高收入水平。

当下农民进城务工就业已成为近年来农民增收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3]。

但是,加快城镇化的进程,需要相关政策与之相配套。

首先,需要变革户籍管理制度,打破阻碍城乡劳动力流动的壁垒;其次,对进入城镇的农村人口提供基本生存保障,隔断他们对土地的依靠,能够真正在城镇居住下来。

2.逐步为农民提供基本社会保障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农村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城镇化之前,“三农”是高度统一的,20多年的城镇化建设使许多农民与农业、农村分离,在乡镇或城市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

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这些人仍被称为农民,因此,现在的农民实质上分为四类:纯农民、乡镇企业职工、进城务工人员和失地农民。

“纯农民”多为老人和妇女,占农村留守人口的大多数。

他们是农村人口中的弱势群体,劳动力素质较差,收入水平很低。

针对这部分农村人口,可以采用保障项目依次推进的办法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即在农村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乡镇企业职工和进城务工人员虽从事非农业生产,但仍然与土地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原因在于除了土地,他们缺乏基本社会保障,然而这部分人对土地的投入极少,使原本很低的土地报酬率更低,严重影响了纯农民的农业收入。

通过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完善,使他们隔断与土地的联系,对他们和纯农民都是一件好事,是一个“双赢”的选择。

乡镇企业职工是最早从事非农业生产的农民,是农民中的精英分子,可以将他们完全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将企业职工社会保险改为从业人员社会保险。

进城务工人员是积极、主动进入城市的农村人口,且主要是农村中的青壮年。

这些人流动性极强,而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缺乏流动性,因此现阶段不适于将进城务工人员的各项保障都纳入城镇保障体系,可以单独建立进城务工人员的社会保障体系,如工伤保险和医疗保险。

工伤保险可以直接纳入城镇体系,医疗保险主要是建立大病保险制度。

失地农民是被动、消极进入城市的农村人口,他们完全失去了农民传统意义上的土地保障,返回农村是不可能的。

他们首先需要的是最低生活保障,其次是工作保障,政府应该为他们提供就业机会,通过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引导这些人积极就业。

再次,失地农民和进城务工人员的共同之处是都生活居住在城市,条件具备时,可以考虑将他们纳入城镇失业保险制度范围。

3.加大各级财政对“三农”的转移支付力度造成城乡差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还是社会政策的结果。

我国公共政策一直过多的强调城镇而忽视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倾斜于城镇地区和城镇居民,而对农村地区和农民居民的投入极少。

政府必须矫正不合理的制度安排,加大对农村、农业和农民的转移支付力度,使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一起分享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成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