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小说的意象研究
张爱玲作品特点
张爱玲作品特点及风格:
1、华美的语言和缤纷的意象——天才之翼
(1)纷繁的意象和出色的描写技巧
(2)深刻的心理刻划和充满灵性的通感运用
2、对生活、对时代社会理解的透彻。
女作家都关注女性婚姻、爱情方面问题,但从冰心到丁玲,她们都不如张爱玲写得这样单刀直入,这样透彻,张爱玲直接写出了金钱在女性生活、女性地位中的重要作用,像《金锁记》中的人物曹七巧,她作为一个受害者,是金钱造成的,后来成为害人者,也是金钱造成的,揭示出金钱对人性的巨大诱惑、腐蚀作用,以及人性在金钱的诱惑腐蚀之下产生的深刻变化;
3、小说创作手法丰富多样,既是现代主义的又是现实主义的,既是客观写实的又是主观抒情的,风格多样,可称这“大家”,是新感觉派的代表作家。
具有大雅大俗的风格;
4、作品更具体,善于写故事,营造气氛,有很强的意境;
5、语言通俗、明快、泼辣、犀利、到位、准确,使人读之痛快,又有文学的味道。
张爱玲“通道”意象探析
对 张 爱 玲 风 格 的 最 直 接 体 验 是 其 对 于 生 命 的
冷 漠和 坚 守 , 这 种 冷 漠是 战 乱 下 的 无 可 选 择 。 而 张 爱 玲 作 品 的 鼎 盛 期 正 是 中 国 正 处 于 战 世 中 ,这 “
1 0 9
睾 ; 20 ~ 0. - 14 n  ̄ -
折 , 暗示 人 性 的 扭 曲 和 质 变 。 或
中 国早 有 习 语 “ 类 旁 通 ” 国外 也 有 “ 条 大 路 通 触 , 条
罗 马 ” 说 , 爱 玲 通 过 “ 道 ” 象 表 达 了人 从 现 之 张 通 意
实 的 困 境 和 阻 碍 中 挣 扎 出 去 , 确 证 自身 存 在 的 要 原 始 力 量 和 个 体 存 在 价 值 这 一 永 恒 命 题 , 释 了 诠 个 体 生 的 不 易 和 生 存 欲 望 的 强 烈 。正 像 她 文 本 中
构 的一种 风格 , 正 是 在通 道 隐 喻 这一 特 殊意 象 也
类 寻 找 本 真 之 途 的 过 程 中 的惶 惑 与 凄 凉 。
马 尔 库 塞 说 过 :艺 术 正 是 借 助 形 式 , 超 越 “ 才
的 勾 画 下 , 命 的冷 漠 与 坚 强 呼 之 欲 出 。 生
战 争 下 的 “ 凉 ” 人 性 惶 惑 苍 与
现存 的现实 , 成 为在现存 现实 中 , 现存现 实作 才 与 对 的作 品 , 种 超 越 的 成 分 内在 于 艺 术 中 , 处 于 这 它 艺 术 本 身 的 维 度 上 。艺 术 通 过 重 建 经 验 的 对 象 ,
即 通 过 词 语 、 调 、 象 而 改 变 经 验 。 “ 道 ” 音 意 ” 通 ,
张 爱 玲 是 一 个 生 长 于 战 争 和 死 亡 阴 影 下 的 独 具 生 命 感 和 艺 术 气 质 的 写 者 。禁 锢 和 解 禁 是 诠 释 人性 本 源 与 社 会 冲 突 的 永 恒 命 题 。通 , 畅 达 。 谓
毕业论文 论张爱玲小说的意象艺术特色
目录摘要 (2)一、代表苍凉人生的镜子 (3)二、象征女性浮沉的月亮 (4)三、意喻愁惨情欲的雨 (6)参考文献 (8)摘要:张爱玲小说在对人物思想、情感、心理、性格、命运、环境和自然景物的描写上具有意象的直观性、隐喻性和意境性特点,正是这个意义上,我们说张爱玲小说具有意象性特点。
解析张爱玲小说存在的意象,对于了解张爱玲小说中人物的心理及作家的悲剧意识,从而深刻地把握张爱玲小说的艺术特征都是很有帮助的。
关键词:张爱玲,意象,镜子,月亮,雨,女性意象是人的主观之意与外在的客观之象的有机结合。
张爱玲的小说意象繁复,多如繁星,不胜枚举,意象经营独具匠心。
她尤其擅长华美凄艳的意象构造自己笔下的“荒凉之城”,向我们道尽那个世界的爱与死、色与空、真与假。
打造了无数人百转千回的幻想,又在顷刻之间灰飞烟灭。
张爱玲这种独具特色的意象艺术创作风格让小说显得格外个性,其中对于“镜子、月亮、雨”的意象更是频繁出现。
对此,本文将对“镜子、月亮、雨”的意象的研究,深刻了解张爱玲的女性思想。
一、代表苍凉人生的镜子作为人类的日常用品,镜子最主要的功能就是供人自照。
单纯的照,自然和文学无关。
但照镜的如果是美人,镜子便作为美人的伴侣进入文学――美人照镜;照镜的如果是仁人志士,镜子便作为仁人志士的伴侣进入文学――对镜抒怀;照镜的如果是智者,镜子便成为智者自省的工具。
有时,照镜者爱上了镜中的自己(镜恋);有时,照镜者不认识镜中的自己(昏镜);有时,照镜者分不清镜中之我和对镜之我(变形镜),甚至在镜中看到心灵的影像。
这时,镜子就不仅仅是一件日用品,而是自我的映射。
张爱玲是一个驾驭于传统与现代之间的作家,在她笔下,古典镜意象得到了进一步的取舍与发挥。
镜子在日常生活中是易碎的,不牢固的,在张爱玲小说中的镜子意象正好说明了小说中人的生存环境是靠不住的,仿佛一捏就碎。
在《沉香屑·第一香炉》中,周吉婕在浴室对镜补妆时,薇龙上楼请吉婕下去弹钢琴,引得吉婕向薇龙发了一串牢骚。
新世纪二十年张爱玲研究述评
析 了 张 爱 玲 创 作 和 自 译 《秧 歌》 的 动 机 及 译 本
名——否定结构及其有机构成、产生的原因和文本
《跋》 中对故事真实性进行辩护的目的,探究了改写
存在。
随着 20 世纪语言论转向、西方叙事学、语言诗
背后的话语权利表现,并对改写的效果进行了简要
不失精当的评价;黎昌抱、孟洁如的 《译者主体性
美追求。她裹挟着内心深处库存已久的温淡与热
的日常叙事》 ,深入分析了张爱玲小说所创造的
望、决绝与妥协,在永远的黑暗中,一直走,真实
日常现代性,并抽丝剥茧地辨析了以张爱玲为代表
真实再真实,到最后就是地老天荒。她笔下参差林
的日常生活叙事的艺术特点;张彩霞的 《论张爱玲
立的繁复意象,似一座座森森丛林,很多时候,读
114
南方文坛
2020.5
Southern Cultural Forum
新世纪二十年张爱玲研究述评
伍志恒
真检阅俗世的酸惨琐屑,然后又抱有不甚其多的执
一、张爱玲小说艺术的本体性研究
拗,肩窝盛满一地的惘然。这类研究论述集中紧
凑,往往能于管窥一豹间由点带面,深入细致地勾
本体性研究指就张爱玲小说文体、艺术构成及
掘、世俗人生的执着、孤寂苍凉的叙述语式等四个
为张爱玲的家庭小说在哲学观念、情感结构、叙事
方面来谈张爱玲爱情文本的思想意蕴与艺术特点;
模式和精神承传等方面,整体上为中国现代家庭小
娄秀荣的 《月亮·玻璃·墙——张爱玲小说意象小
说写作开辟了新境界,达到了令人难以企及的精神
③
议》 ,指出在张爱玲的小说作品中时常出现的意象
115
能动性直接影响着译者,制约着翻译成果的表达,
毕业论文苍凉之域中的水月镜花—张爱玲小说意象之分析
一.绪论
(一)概念的辨析
“意象”即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 象。其实关于意象的命题早在《周易》和《庄子》中就已经出现了。意象的初始 源头可以追溯到中国的神话,郭璞的《注山海经叙》中就有“游魂灵怪,触象而 构。”但是神话解体后,中国人意识觉醒,使得人神分离。商代巫祝卜史成为人 神沟通的媒介。后来周人将前人卜筮之术和自己的筮卜结合,融会贯通铸成《易 经》。《易经》中卜者针对欲决的疑难,因数定象,观象系辞,玩其象辞而判其 吉凶以数象辞的符号整体充当沟通天人的媒介。其中“象”就是圣人“观物取象”, “立象尽意”。而《易经》早在春秋时就有《易象》这一别名。
首先就其题材而言,傅雷说到:“我不责备作者的题材只限于男女问题,但 除了男女之外,世界究竟还辽阔的很。”①他认为张爱玲的小说仅仅局限于写男 女问题,视野并不宽广。这是从现实主义创作角度对其进行的评价,不免立论偏 颇。与傅雷相比较唐文标则更客观:“张爱玲是一个活在新时代中的租界上海的 旧作家”是“这个没落的‘上海世界’的最好和最后的代言人。”②这是说她的 题材大多都写上海的没落贵族的生活,所反映的世界便是没落的上海。其次在艺 术风格上,傅雷说《金锁记》:“颇有《狂人日记》中某些故事的风味”③胡兰 成则站在青春的视角研究张爱玲的创作个性:“读她的作品,如同在一架钢琴上 行走,每一步都发出音乐。”④再次说到作品地位,傅雷曾说《金锁记》:“截 至目前为止的最完美之作”是“我们文坛最美的收获之一。”⑤他对张爱玲高超 技巧的推崇,更为后人开启了一个最有活力的话题。夏志清说:“张爱玲在《传 奇》里所描写的世界,上起清末,下迄中日战争;这世界里面的房屋,家具,服 饰等等,都整齐而完备。她的视觉的想象有时候可以达到济慈那样华丽的程 度......自从《红楼梦》以来,中国小说恐怕还没有一部对闺阁下过这样的功夫。” [1]这是对张爱玲的作品特色不同于其他人之处的肯定及赞扬。最后就其作品的 创新性而言,刘峰杰说:“张爱玲代表了 20 世纪中国文学的一次成功的转型, 从‘个性的解放’到‘个人化的写作’”⑥
张爱玲小说意象探析——以《金锁记》为例
12张爱玲小说意象探析——以《金锁记》为例王鸣翔 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摘要:张爱玲擅长在小说中运用丰富繁杂的意象。
本文试以她的代表作《金锁记》为例,分析作品中月亮、服饰、团扇等意象。
从而探析这些意象对人物悲剧命运的构建以及对悲凉沉郁的意境的烘托。
关键词:张爱玲;意象;人物“意象”一词源于中国古代文论中,意为表意之象。
“象”指事物的外在具体形态,可触摸、可认知。
作者可以通过文字将事物外在的色彩、形状加以表述,展现事物的客观形态。
在创作过程中,若作者有意或无意地注入自己的主观情绪,客观之物即为其主观审美情感所浸染。
由此,客观物象转变为极具主观情态的“意中之象”。
意象与作者的情感经历、瞬间感受、童年记忆、潜意识等都具有一定关联。
因此,意象研究对于探析人物情感与作者创作思想是十分必要的。
张爱玲笔下的意象极具特色。
她将个人独特的审美体验与情感融入于客观物象之中,由此构成苍凉而绝美的文学世界。
本文试以《金锁记》为例,探析张爱玲笔下意象的特点及其审美功用。
一、月亮意象与人物的悲剧命运月亮这一意象,颇为张爱玲所青睐。
在《金锁记》中,月亮仿佛一个无处不在的影子,时刻营造出清冷凄凉的氛围。
“三十年前的上海,一个有月亮的晚上……铜钱大的一个红黄的湿晕,像朵云轩信笺上落了一滴泪珠,陈旧而迷糊。
”[1]作者在文章一开头,便以旁白者的姿态,将这忧郁清冷的画卷铺于读者面前。
她将红黄的月晕比作信笺上的一滴泪珠,预示着她笔下的世界纵有万般欢愉,终究逃不过凄凉的结局。
张爱玲与月亮的结缘,源于她童年时期的曲折经历。
在《私语》中,张爱玲称自己的家“像月光底下的,黑影中现出青白粉墙,片面的,癫狂的。
”[2]童年时期的张爱玲在与继母争执之后,父亲扬言要用手枪打死她,并将她关了起来。
这件事情之后,她心中仅存的父女情分彻底崩塌。
这蕴含着杀机的蓝色月光,就此成为张爱玲毕生无法越过的坎。
月亮,在她眼中已不再是单纯的物象,而是一个借以抒发主观情感的符号,是悲剧、危机的代名词。
论张爱玲笔下的意象世界
论张爱玲的“意象世界”摘要:张爱玲,一位才华横溢的女作家,用一个个穿透生命和人性的传奇性故事阐释着世间的悲凉。
而意象伴随着她小说的全程,见证着她笔下的万千世态和悲喜人物。
本文就将从张爱玲纷繁的意象中了解她的苍凉世界关键词:张爱玲;月亮;镜子;风雨;音乐;麻将张爱玲,一位有着谜一样传奇人生的传奇女子,她以自己的深艳和才情征服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她是一个对人生充满悲剧感的人,她悲天悯人,时时洞见芸芸众生“可笑”后面的“可怜”,心中的荒凉、笔下的苍凉,构成了张爱玲独特的艺术世界。
在这个世界里,有老宅、天井、阳台、镜面、屏风、满月、蚀月、正午的太阳、下午的太阳、胡琴声、三弦声、锣鼓声……创造了一个浓重而又氤氲的意象世界。
月亮是张爱玲小说中的常客,她的月亮苍白、抑郁,总让人感觉到月光下的忧郁与癫狂。
写月亮首先自然是构筑情绪氛围,如《金锁记》中的经典开头:“年轻的人想着三十年前的月亮该是铜钱大的一个红黄的湿晕,像朵云轩信笺上落了一滴泪珠,陈旧而迷糊。
老年人回忆中的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欢愉的,比眼前的月亮大、圆、白;然而隔着三十年的辛苦路往回看,再好的月色也不免带点凄凉。
”读着这样的描写,故事必定是一个凄凉的故事,所以,曹七巧的前生后世,幸福的憧憬,人生的艰险,结果的凄惨,都在这轮月亮的闪烁中透射出来。
其次,月随情生,情随月长,月亮象征着情欲、情爱。
如《沉香屑:第一炉香》中,月亮成为情欲的隐语:当葛薇龙与乔琪相识时,乔琪明确表现了对她的热情,“那时天色已经暗了,月亮才上来。
黄黄的,像玉色缎子,刺绣时弹落了一点香灰,烧糊了一小片。
”这是写实,也指称着他们之间情欲初溢。
野宴那日,道旁歇息,他说:“我打算来看你,如果今天晚上有月亮的话。
”“你看,天晴了,今天晚上会有月亮的。
”他所提供的不是真诚的爱情,只是所谓月夜中的“快乐”,以至于当晚他走时,“那月亮便是一团蓝阴阴的火,缓缓地煮着它。
”这时的月光失去了玉色,沸燃着阴森噬人的火。
张爱玲小说中的色彩意象
张爱玲小说中的色彩意象摘要:对于张爱玲来说,无论她为其笔下的意象附着上多么明艳的色彩,她人生的底色永远是苍凉。
本文撷取张爱玲小说中红、白、蓝、黄四彩意象,进行诠释,探寻她构筑文字的技巧,解读意象背后的信息。
关键字:张爱玲小说色彩意象张爱玲是喜欢颜色的。
“颜色这样东西,只有没颜落色的时候是凄惨的;但凡让人注意到,总是可喜的,使这世界显得更真实。
”(张爱玲《谈音乐》)但颜色不同于具有广延性的空间形体,可以独立存在,它必须附着在形体之上。
为此,张爱玲替颜色寻得了意象这一介质,充分展示其美学观念。
在她的小说里,自然景物,如月亮、花草、树木、风、雨,并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在强烈的色彩对比和光影变化中,随人物内心的波动而设计。
小说的“颜色”是视觉化语言,曲折有致的叙述流程中,漂浮着妩媚的花朵,那就是意象。
它们润滑了叙事,使文字变的不那么平面、单向,拓展了叙事的纵深。
夏志清说,钱钟书的巧妙譬喻,沈从文的乡村风景,在描写上可与张爱玲相比,但在意象上只能让张爱玲独领风骚。
我们知道,意象是意中之象,不能忽视的是所有的象都是“观”(眼观或心观)的结果,无论是物象、事象还是意象,只有“如在目前”,能够“看得见”,才能被称作“象”。
而一个倾向于视觉中心的意象,一方面表现在“色”上,另一方面则表现在“形”上。
张爱玲小说意象以色附形,将红、黄、白、绿、蓝等色彩自然调和,寻求并把握色彩的冷暖变化和相互作用,突出一种色彩,产生出强烈的视觉效果。
这使她的行文颇似西洋油画,涂涂抹抹,色彩斑斓。
一、红色,摇曳出多彩的人生红色,作为热血、生命、亢奋的表情色,最能体现原始经验意象,有着狩猎、战争、人类繁衍的明显特征,是原始单色崇拜最早最普遍的色彩。
张爱玲的母亲曾教她油画,教导她画图背景最避忌红色,因为背景看上去应有相当距离,红背景总觉近在眼前。
这对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使得她在对背景色彩的处理上,几乎彻底摒弃了红。
但这并不妨碍她将红色作为画面的主色调。
张爱玲小说苍凉的现代意识
张爱玲小说苍凉的现代意识张爱玲小说苍凉的现代意识导语:张爱玲以一个旁观者的创作姿态,观察着平常的人生以及日常背后的深刻,表达着自己对人类文明的终极关怀,构成了其作品苍凉的现代意识。
以下是小编整理分享的张爱玲小说苍凉的现代意识,欢迎大家阅读!张爱玲是独特的。
她没有被裹挟进时代宏大的叙事潮流中,而是以一个旁观者的创作姿态,通过对人的世俗生存的日常叙事,透露出对浮世苍生的悲悯。
苍凉的现代意识是张爱玲小说一贯的美学风格,也是她深刻思考后对现代文明做出的独特诠释。
一“真”、“假”世界的迷惘在《封锁》中,有一段关于翠远的家里人的叙述:“她是一个好女儿,好学生。
她家里都是好人,天天洗澡,看报,听无线电向来不听申曲滑稽京戏什么的,而专听贝多芬、瓦格涅的交响乐,听不懂也要听。
世界上的好人比真人多……。
”在对翠远家人的叙述中,我们可以看出翠远一家约略属于中产阶级。
从翠远家人对生活习惯的取舍来看,他们都在积极努力地使自己的生活方式与社会潮流保持一致。
虽然有时由于自身的局限与潮流不合拍(如听不懂交响乐),但他们还是努力地与潮流亲和,他们的行为准则一切依照社会潮流的价值判断。
在对女儿的婚事上,他们认为找一个有钱的女婿远比读书重要,这种看法是十分吻合社会潮流的。
叙述者对翠远家人的评价是“她家里都是好人”,可见叙述者批评的眼光也是站在世俗的一方的。
然而叙述者又说“世界上的好人比真人多”,依照正常逻辑,“好”―“真”是不构成对立的,叙述者此时强调“真”,显示他的看法是迥异于世俗立场的,因此,我们听到两个叙述者的声音,隐含作者无疑是站在非世俗立场的,这里出现了“不可靠”的叙述,也就是说,在世俗立场上的叙述者评断的所谓“好人”,其实是和“真人”对立的“虚伪的人”的代名词,这就形成了叙事反讽。
这篇小说写了封锁前(常态)――封锁(非常态)――封锁解除(常态)三个时间段。
其实,在每个时间段里,都充斥着“真”―“假”的二元对立。
在封锁前、封锁解除的常态时间段里,也就是现实生活世界里,“假”被誉为“好”,得到社会的肯定,人人都争做“好人”。
论张爱玲小说的植物意象
作者简 介 : 超 颖 (9 6 )女 , 建 泉 州人 , 建 泉 州 师 范 学院 副教 授 , 庄 15 一 , 福 福 主要 研 究方 向 : 国现 当代 文 学。 中
“ 希 望 逢 着 一 个 /丁 香 一 样 的 /结 着 愁 怨 的 姑 我
传》 里说 :周礼 , “ 仲春令 会男 女 。 则桃之 有华 , 然 正婚
姻 之 时 也 。” 女 相 会 在 桃 树 开 花 时 节 是 最 适 宜 的 。 男
以桃花 的鲜艳丰 盛来 比喻婚姻 的适 得其 时 .美好 红
梦 》 , “ 湘云醉 眠芍药 洇 , 香菱情 解石榴 裙 ” 里 有 憨 呆 、
“ 痴公 子 杜撰 芙蓉 诔 ” 回 目, 集 中描 述 与花 木相 等 都 关 联 的感 情或情 结 。林黛 玉《 葬花 辞》 花与人 的命 则 运 连类 而及 。 写凄 凉的处境 , 抒 抒发 保持 自己纯 洁 的 本 性不 受世 俗 污染 的心 愿 , 怨愁 绝 , 人殊 深 , 哀 感 葬 花 也几成林 黛 玉悲切 身世 的专有代 名词 。戴望舒 的
21 0 0年 1 2月 第 6期
江 西 科技 师 范 学 院 学报
J u M fJa g i ce c o m o n x in e& T c n lg r lU ie t i S e h oo yNoma nv  ̄i y
De .2 0 c .01
No6 .
论张爱玲小说的植物意象
如面柳 如眉 , 对此 如何不 泪垂 。春风桃 李花 开 ¨, 秋 雨梧 桐 叶落 时 。” 睹花 木 而思 美人 . 季 节 而生 伤 ⑤ 感
悲, 两性 情爱 与植物 意象相 互生 发 , 融成 一体 。 红楼 《
于鸟兽 草木之 名 。 ’ 诗 经》 ” 中对 植物 的描写 比比皆
读张爱玲小说《金锁记》里的月亮意象
பைடு நூலகம்
故事的主体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写曹七巧的大家庭生活及她和小叔姜季泽之间的“爱情”;第二部研究七巧下半世的生活,她因孤寂而疯狂,又因疯狂而做出种种可怕的事情。她是一个为金钱所困而丧失了整个青春的年轻女子,她一生的失误即在于被金钱所困,以全部人生的幸福作为代价。上半部的故事开始时,让读者在一个月亮明朗的夜晚,听姜公馆三奶奶与二奶奶的使唤丫头风箫与小双的月夜私语。谈话的中心是一个与月亮有关的人,这人便是七巧。七巧即七夕乞巧。七夕是牛郎织女的佳期,也是旧时妇女的节日。七巧,这个与月亮有关的人在故事的一开始就注定了是一出悲剧,她嫁到了富贵人家,可是处处因自己的出身受到歧视,她结婚5年了,有了一对弱小的儿女,可是从未享受过婚姻的幸福,她自以为是她爱上了丈夫的弟弟——姜季泽,可是平日走马章台的三少爷对她却严叔嫂之防。张爱玲的小说里全是些不彻底的人物,只“除了《金锁记》里的曹七巧”。人活着,必须有各种欲望支撑,对七巧而言,所有的欲望都不如金钱重要,确切地说,她只有唯一的金钱欲。爱情和金钱相比,是可以舍弃不要的,人生的其余内容也是如此。当所有的欲望都遭到破产,只剩下黄金的枷锁时,七巧就成了一出彻底的悲剧。
然而长安成了七巧的牺牲品,在《金锁记》中,当长安受到七巧的责备,在孤独的时候与她作伴的恰好又是“月亮”。在长安的泪眼里,那天边的缺月就是她自己,残缺的、模糊的、不完整的。缺月是长安的象征。一轮模糊的缺月挂在漆黑的夜,她半夜坐在寒冷沉寂中独自吹忧伤的口琴,以祭奠她短暂而美丽的半年学校时光。在花好月圆的少女时代,没有亲情抚慰的花季岁月,也如缺月一样,残缺、不圆满。在她充盈着泪水的眼里,月亮冰冷而模糊,凄冷的残月和忧伤的琴曲,渲染着一个少女心中的无限伤悲。一个花季少女在母亲的淫威下被迫选择了残缺而孤寂的生活,生在七巧的家里,在变态的母爱中成长,注定是一种牺牲,长安觉得自己的牺牲“是一个美丽的苍凉的手势”,其实这种手势只是一种徒劳,她为母亲而牺牲的价值归于零,她的牺牲是无意义的、模糊的。七巧把女儿看作第二个自己,是自己的替身。这样的想法是一种被虐后的报复心理。长安活在母亲“保护”的阴影之中,无奈而痛苦地接受着母亲的生命体验。七巧以母亲的身份时刻提醒她女性角色的被动和羞耻。正如福柯所说的“规训权力”,长安被七巧所操纵、塑造、驾驭。长安想要追求正常健康的生活方式,可是在母亲病态心理与言行的诱逼下,她最后选择了放弃,被动地接受母亲对她的安排。她认同了她的母亲,而且越来越像其母亲,成了另一个曹七巧。长安走不出母亲的阴影,走不出女性命运的世界,只是认同着生命的悲剧性。
张爱玲小说意象群落研究——男性意象群落
单 位 研 究 张 爱 玲 小 说 意 象 , 尽 可 能 不 破 坏 意 象 存 小 说 中 的 “ 态环 境 ” ,保 持 其 自在 自为 的 状态 , 以免 忽 略 同一 意 象 生 在不 同文本 中 的差异 而 抹杀 其鲜 活性 、损 伤其 蕴 藉含 蓄 的艺术 魅 力 。 意象 群 落 的 构成 和 男 性 意象 群 落 是小 文 研 究 的重 点。
因 素 ,样 子 悲 剧 的产 生 正是 基 丁 这 个前 提 以及 他 性 格 中 的个 韧 抵 抗 (“ 驼 ” 的 含 义 就 在 “ 韧 ” 二 字 上 ) , 而 “ 骆 坚 三 人主 义 等 局 限 。 因此 ,祥 子 的 喧 落 有 力地 揭 露 了 旧社 会把 人
变成 鬼 的罪 行 。
会 革 命 , 劳 苦 大 众 做 了土 人 , 才 能 从根 本 上 挽 救 样 子 们 的
悲惨命运 。
祥 子 的 美 好愿 望 和 这 种愿 望 在 那 个 时代 不可 能 实 现之 间
形成 了强 烈 的 悲 剧冲 突 ,具 体 表现 为三 起 三 落 以及 最 终 被 旧
社会 所 吞 噬 。 其 中 , “ 起 ”表 明祥 子— — 关 的化 身 做 的坚 三
在 问样 美 的环 境 里 , 必定 会 造 就 一 个成 功 的样 子 。但 他 却 生 灭夫 的其 他 人 : 跑不
在那 个 丑 恶 又 悲 哀 的年 代 ,虽 然深 受其 害 ,却 无 力 反抗 。所
动 的老 人 、受 了伤 的小 孩 、 失 了业 的工 匠 、被 撤 差 的 巡警 、
同类意象在单篇或多篇作 品中反复 出现 ,达成某种关联 ,形成两大意象群落,即女性意象群 落和 男性意象群落。男 性意 象群落 中包含 太阳意象、 “ 梧桐 雨”意象和灯意象。 关键词:张爱玲小说 男女争战 女性意象群 落 男性意象群落 太阳意象
张爱玲作品特点
一、在主题思想上,她的作品弥漫着浓厚的悲剧色彩。
她以一种近乎冷酷的悲剧感叙述一个个悲凉的传奇,内省、孤傲以及都市人的优越感与孤独感交织起来形成她对时代“荒凉”特色的心理感受。
张爱玲在塑造小说人物形象时无意识地迎合了亚里士多德关于悲剧主人公的美学理论。
这与她的身世密不可分的,张爱玲出生于上海一个封建化和西洋化畸形交织的家庭。
这样的家庭环境和文化氛围使张爱玲过早的成熟,并形成了她怪异顽强的性格和自立于世的人生态度。
这对其创作心态的形成产生了直接影响。
由于她悲凉的家庭经历和特定的生活环境,她的作品弥漫着浓厚的悲剧色彩。
她以一种近乎冷酷的悲剧感叙述着一个个悲凉的传奇,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道奇异的风景线。
由于张爱玲社交范围窄,朋友不多,知心者更少。
她沉默寡语,冷眼审视人生,在这样的创作心态支配下,其笔端写出扭曲的人格,变态的灵魂。
把读者逐步引入她营构的苍凉世界,同时,也展示了其小说独特的艺术美。
在那个“肮脏、复杂、不可理喻的现实中”,[2]张爱玲似一颗彗星划下一道美丽的轨道,在浩渺的宇宙瞬间辉煌而过,留下了《传奇》和《流言》,留下了无尽的论说与回味。
她以一种近乎冷酷的悲剧感叙述一个个悲凉的传奇,营造了一个阴气森然的世界,男男女女如在鬼蜮进进出出。
人性的自私、卑琐、冷漠、虚伪、扭曲、变态,在其笔下一览无遗;情爱的虚假、无爱的婚姻、生命的残酷与脆弱,在其作品中处处可见。
她的整个创作渗透着一种悲凉的阴气。
张爱玲的悲剧意识表现在对人性的探索中,她站在悲哀的基石上冷冷地掀掉华美的生命袍子,露出人性深处的阴暗、自私、虚伪、孤独、冷漠。
通过张爱玲的作品,我们触摸到了“人性恶”的一面,人的灵魂阴暗与丑陋的一角。
张爱玲笔下的人物苍白、渺小,没有高尚的情操,没有善良的心,也没有质朴、憨厚的性格。
他们在习俗的挤压下沉沦,精神苍白,人与人之间缺乏真情、互助,哪怕是父子母女、兄弟姐妹、妯娌叔嫂;他们在物欲、情欲、性欲的倾轧下,人性变得恐怖不堪,令人不寒而栗,他们全是现代社会“病”了的人。
张爱玲小说女性意象群落研究——月、花、饰物意象
t it.T ef s he e so h o oboa h rt retr n tec mmu i mot eetep ooy ei g .An h rn a sd a h o i t m n ̄ sl w r rttp ma e y h d te i y w su e stec mmo h tr a o nr eoi l c s i .T e p ooy e i g n t e n v l ss a e h u h t e t n f r ai n o e f r f u l y i g s E c ma eh d a u i u k l h r ttp ma e i h o e h p d tr g r so 1 wa o h a m t f h m o ai ma e . a h i g a nq e o t o q t
— —
月 、 、 物 意 象 花 饰
杜 丽琴
( 昆明学 院 人文学 院 , 云南 昆明 6 0 1 ) 52 4
摘要 : 张爱玲 围绕男女争战故事 中的女性 , 铺写 了月 、 、 花 饰物 、 色 、 颜 音响 、 戏曲 6组 意象 。意象 间彼此 关联 , 形 成了一个 类似生物群落的女性意象群落 。就前 3组意象而言 , 中多为原 型意象 , 其 反讽 是常用 的修 辞技 巧。原
型意象主要是通过改造物象 的形质进 入小说 , 意象都有 其独具 一格 的显 现方式 。张爱玲 借助原 型意 象反 每个 讽, 把对笔 下女性 的放任 、 、 、 容忍 宽爱 嘲讽等复杂态度隐藏在作 品中, 意蕴更 加丰富。 使其
关键词 : 张爱玲小说 ; 女性意象群落 ; 型意象 ; 原 反讽 ; ; ; 月 花 饰物
中图分类号 :27 4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6 4— 69 2 1 )4—00 0 J0 .2 A 17 5 3 (0 1 0 16— 4
张爱玲小说中的虚无意识
22张爱玲小说中的虚无意识张笛声 西安外事学院 人文艺术学院摘要:张爱玲小说中呈现了惘惘乱世中人们无法掌握命运的无助、迷茫,呈现出强烈的虚无意识,这种虚无意识以具体的意象在文本中呈现出来。
这种虚无意识恰恰是张爱玲对乱世中人的精神困境的揭示,对人生命运的关怀。
张爱玲理性地认识到人们的精神痛苦,进行“自我精神救赎”和“自我灵魂设计”。
关键词:张爱玲;时间意识;虚无意识存在主义理论认为人的存在有三种维度,其中过去、现在、未来,组成人存在的时间维度。
海德格尔说:“‘存在’就是时间,不是别的东西。
”[1](P5)人呈现出过去性、现在性、未来性。
人“在时间中表征了自己的存在与自由”。
[2](P249)正是因为时间的无限性,显示出人生命存在的短暂性和有限性,进而产生出了莫名的虚无感。
张爱玲悲哀地说:“每个人都是几何学上的一个‘点’——只有地位,没有长度,宽度与厚度。
整个的集会全是一点一点,虚线构成的图画”。
[3](P257)惘惘乱世中人们无法掌握命运的无助、迷茫,呈现出强烈的虚无意识。
张爱玲的小说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这一特定的情绪。
张爱玲的生命中有着对命运无所把握的无助感和虚无感的经历。
古老家族的记忆力,她无法阻拦住时间巨轮碾压过家族的繁华。
“我觉得一切的繁华热闹都已经成了过去,我没有份了,躺在床上哭了又哭,不肯起来,最后被拉了起来,坐在小藤椅上,人家替我穿上新鞋的时候,还是哭——即使穿上新鞋也赶不上了。
”[3](P103)这种被无情抛弃的无助感该是张爱玲虚无意识的较早呈现。
张爱玲被父亲幽禁的生命体验与战争背景下香港的求学经历,则强化了对这种虚无意识的恐惧。
“时代是仓促的,已经在破坏中,还有更大的破坏要来。
有一天我们的文明,不论是升华还是浮华,都要成为过去。
”[3](P135)惘惘乱世中许多不确定因素压抑着人、扭曲着人,张爱玲所存在末世并没有留给人们多少安全感,除了无助恐惧就是对未来的迷茫恐,让人感到生命存在、时代的虚无感与幻灭感。
《倾城之恋》解读
还有一次是:范柳原带白流苏到饭店吃饭。最后喝茶,看着茶杯里的残茶叶,他想起马来亚的芭蕉和森林,他对流苏说(幻灯4):“我陪你到马来亚去。”流苏问:“做什么?”柳原说:“回到自然。”他后边接着说:“我装惯了假,也是因为人人都对我装假。只有对你,我说过句把真话,你听不出来。”“在上海第一次遇见你,我想着,离开了你家里那些人,你也许会自然一点。好容易盼着你到了香港……现在,我又想把你带到马来亚,到原始人的森林里去……”“他笑他自己,声音又哑又涩……他们付了账出来。他已经恢复原状,又开始他的上等的调情——顶文雅的一种”。他的每一次真,都是短暂的,转瞬即逝的。
这话很有深意,但白流苏不懂,听不出来。她依然以为这是范柳原找托词,找借口,仍然是在和自己斗心眼儿。
第三层:“噢,也许你不在乎。根本你以为婚姻就是长期的卖淫——”这是将他们的恋爱关系捅破了,一针见血地指出你白流苏不过是以自己之身换得你的生活依靠罢了。
还有一个细节让我印象深刻:“在这动荡的世界里,钱财、地产、天长地久的一切,全不可靠了。靠得住的只有她腔子里的这口气,还有睡在她身边的这个人。她突然爬到柳原身边,隔着他的棉被,拥抱着他。他从被窝里伸出手来握住她的手。他们把彼此看得透明透亮。仅仅是一刹那的彻底的谅解,然而这一刹那够他们在一起和谐地活个十年八年。”
然而,作品结尾的张力是明显的,它在向我们暗示:这种不再飘零很可能只是暂时的,结尾写道:“柳原现在从来不跟她闹着玩了。他把他的俏皮话省下来说给旁的女人听。那是值得庆幸的好现象,表示他完全把她当自家人看待——名正言顺的妻。然而流苏还是有点怅惘。
张爱玲小说女性意象群落研究——颜色、音响、戏曲意象
第2 7卷 第 4期
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J un lo i oT a h r ’C l g o ra fSma e c es ol e e
Au . 01 g2 1 Vo . 7 No 4 I2 .
张 爱 玲小 说 女性 意 象群 落 研 究
— —
68
杜丽琴 : 张爱玲小说女性意象群落研究
它 出现 , 们 的感 情就 有新 进展 , 红色 成 为情节 他 且 如 罗杰 眼 中的蓝 色 。绿 色是 薇龙 生 活 中某 种潜 在 威胁 的 象征 , 乎 无 处 不在 地 包 围着 她 。她 第一 几 眼看 到姑 妈梁 太 太 , 象最 深 的是 面 纱 上 蜘蛛 似 印 的绿 宝石 。蜘 蛛 与 死 亡或 是 陷入 某种 绝 境 相 关 , 张爱玲 就用 白蜘蛛形 容病 人膏 肓 的郑川嫦 。薇 龙 到客厅 时 , 见苍 绿 的仙 人 掌 有 如青 蛇 。 蜘蛛 善 结 网捕 虫 , 以盘缠 猎食 , 个意象 是薇 龙 面临 的威 蛇 两 胁 的强 化 和 形 象 化— —梁 太 太 的象 征 。小 会 客 室, 头裹 鹦鹉绿 包头 巾的姑 妈 “ 考察 ” 。辞别 姑 她
天使 , 白色墓碑 , 为作品定下基调。接着写川嫦 白
色 的 肩 膀 , 活 中 总 穿 蓝 色 衣 衫 的 她 显 得 更 白。 生
中秋夜 的微光 中, 男友章云藩甚至分不清她 的白
手 臂 和 白衣 服之 间 的界 线 。川 嫦 病 了 , 着 白褂 穿 子, 病得 时 问 长 了 , 脸像 白缎 子 。川嫦 将死 之前 想 最 后看 看 喧闹 的尘 世 , 在 仆 人 背 上 的她 像 一 只 伏 冷 而 白的大 蜘 蛛 。 白 色意 象 的 反 复 呈 现 , 年青 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蛇一 般 的仙 人掌 ,满 山轰 轰 烈烈 开 着 的野 杜 鹃 ……都 被 寄予 了 丰 富 的 情感 、特定 的寓 意 ,形 成 了张爱 玲
式 的意 象 。其 中 , 日月 、风 雨 、灯 火 、镜 子等 是张 爱玲 小 说 常用 的意
年 少时 ,她 同父 亲 曾有 过一 场 激烈 的 冲突 ,被父 亲监禁 在一 间空房 里 , 她 感 到这 座 房 屋 “ 像月光底下 的,
下去 ,那 边 ,在 山路 的尽 头 ,烟树
迷离 ,青 溶溶 的 ,早有 一撤 月影儿 。
薇 龙 向东 走 ,越 走 ,那 月亮 越 白 , 越 晶亮 ,仿佛 是 一头 肥 胸 脯的 自凤
凰 ,栖在 路 的转 弯 处 ,在 树桠 叉 里
别致 ,不落 窠 臼又 不 断给 人 以新 奇
之感 ,是张 爱玲 馈 赠 给我 们 的精 神 食粮 。 张爱 玲小说 中 的意象俯 拾 皆是 , 各式 各 样 的月亮 、太 阳 ,形 形 色色 的玻 璃 、镜 子 ,旧式 的钟 ,回 家 的 电 车 ,跟不 上 生命 的 琴弦 ,阳 台上 的紫 藤 花架 ,绣 在 屏 风上 的 鸟 ,青
了张爱玲 小说 中的冷 色基 调, 也折射
她 眼 前突 然 消失 。这 轮 明月 是薇 龙 虚幻 的香 港美 好 生 活 ,也是 使 她一
出作 者寂寥 的心境和苍 凉的境遇 。 境 由情变 , 情 因境生 , 张 爱玲寂 心灵 和 痛 苦 心 历 的洇 迹 。
黑 影 中 现 出青 白 的粉 墙 ,片 面 的 ,
象, “ 他 们代 表 着物 态 的 变化 ,可 以承载诸 多 的隐喻 。 ”这些 表现 了张 爱玲 的 孤独 和凄 凉 ,同时 赋予 作 品
~
癫 狂 的。 ” ( 《 币 厶 语》 )她躺 在床 上看
着秋 冬 的淡 青 的天 , “ 想 到 我们 家
匦垦旦
—————————————————— 堂
张爱 玲 小 说 的 意 象 研 究
围 昊伟 宁
内容摘 要 :张 爱玲小说 中 “ 苍 凉” 的基 调很 大程度 上是通过 意象描写 来体现 的, 这 些意 象并非只是作为
小说 画 面 必 不 可 少 的 组 成 而 被 刻 画 ,它 们 同时 起 着 烘 托 气氛 ,反 映人 物心 理 , 象征 人 物 命 运 的 作 用 。 此 文 试
做 了窠 。越走 越 觉得 月 亮 就在 前头
树 深处 ,走 到 了 ,月亮 便 没有 了。 ” 那 一 轮 渐 渐 明 晰 的 月 光 引诱 着 她 ,
然 而 始 终 不 可 能 让 她 触 摸 ,甚 至 在
人 的色彩 。太 阳常 常被 昏黄 、迷蒙 、 黯 淡来 蒙 盖 ,月亮 常常 用银 色 、青 色 、蓝 阴 阴 、绿 光棱 来 修饰 ,渲染
从纵 向角度 梳理张爱玲小说 中的几个典型 意象 ,归纳分析这 些意象 的内容和 意义,并从 其散文和生平 中探讨
这 些 意 象 的获 得 。 关键 词 :意 象 日月 风 雨 灯 火
镜 子
阅 读张 爱玲 的小 说 ,人 们 最初
得 到 的审 美愉 悦 ,多 半来 自小 说 中 层 出不 穷 、富 于 弹性 的 意象 。一个 个 意 象 纷 至 沓来 ,令 人 目不 暇 接 , 它们 为 读者 带来 了一 个生 动 的感 性 世 界 ,构 成 了其 鲜 明 的艺 术 特 色 , 将小 说 推 向大 俗 大雅 的境 界 ,形 成 作 品独 特 的艺 术魅 力 。意象 的 新颖
么 的诱 人 而无 实用 ,预示 了薇龙 与 乔琪 情爱 是一 种虚 幻 的美梦 , 注定 不
会有理想 的结局 。
惧 场 面 ,却 在作 者 年少 的记 忆深 处
烙 下 了永 恒 的 画面 ,以至 于成 年 后 张爱 玲看 到 “ 淡 青 的 天 ”时 ,还 难 免会想 到 “ 那静静 的杀机” 。
楼板 上 的蓝 色 的月 光 ,那 静 静 的杀
机。 ”这样苍 白的月 色笼 罩下一 团黑 影 中呈 现 出的 “ 青 白” ,是 何等 的恐
的爱情 是那 样 的 虚幻 、靠 不 住 ,那
是一 小片 “ 烧 糊” 的 “ 缎 子” ,是多
种 “ 苍 凉 ” 的审美 意趣 ,隐喻 出
作家 对 人生 的认 识 和感 悟 ,一个 意 象就 是一 种 心理 状 态 ,甚 至 于营 造 出一 种难 以 言语 的 意境 。 繁复 的 意
步 步走 向堕落 的 命运 谶 景 ,预示 着
她 在香 港 生活 道路 的艰 险 曲折 和虚 幻不切 实际 。 结 合薇 龙 和乔 琪 的第 一 次交 往 时 的背 景来 看 ,月亮 的暗示 性 则更 明显 : “ 那 时天 色 已经 暗 了 ,月 亮 才 上 来 。 黄黄 的 ,像 玉 色 缎 子 上 , 刺绣 时 弹落 了一点 香 灰 ,烧 糊 了一 小片 。 ”这 样的交往 暗示 了薇龙 追求
合 ,也 成 就 了张 爱玲 小 说 的艺 术 魅
力。
一
薇龙 ( 《 沉香 屑 ・ 第 一炉 香》 )从
姨妈家 出来 , “ 南方 的 E t 落 是快 的 ,
、
日月 :冷 色 的 梦 ( 虚 假
黄 昏只是 ~ 刹那 。这 边 太 阳还 没有
恋 情 的幻 影 )
张爱 玲 小 说 的基 本 基调 是 “ 苍 凉” , “ 悲 壮是一 种完成 ,而 苍凉则 是 一种启示 。 ”因此作 家笔 下的 “ 日 月 ”意 象 褪却 了人们 一 般 赋予 它 的 天 荒地 老 的意 义 而衍 生 出 了悲 天悯
象 、曲 折的 情节 ,演绎 出 生 动感 人 的故 事 ,使 人与 物 达 到 了完 美 的契
张爱 玲 对男 女 主人 公欣 月 、言 月 、感 月 的细 腻描 写 ,实 则 映射 出
—
一
一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