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获得野生的蘑菇种子及蘑菇如何选培养料堆制发酵
蘑菇种子与种植方法
蘑菇种子与种植方法蘑菇种子是培育蘑菇的关键材料,种子的品质和种植方法直接影响蘑菇的生长和产量。
蘑菇的种植方法主要包括基础处理、菌种接种、培养基制备、培养环境和后期管理等环节。
以下将详细介绍蘑菇种子的选取和种植方法。
一、蘑菇种子的选取1. 选取新鲜的种子:蘑菇种子保存时间较短,应当选择新鲜的种子,以保证种子的发芽率和生长率。
2. 选取产量高的菌种:不同菌种的产量差异较大,应选择产量高的菌种进行种植,以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3. 选取适应性强的菌种:蘑菇对环境的要求较高,应选择适应性强的菌种,能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生长。
二、蘑菇种植方法1. 基础处理:1. 清洗种植环境:清洗种植环境,保证环境无害物质和杂草,减少对蘑菇生长的影响。
2. 准备培养基:培养基是蘑菇生长所需的养分基质,通常包括草木屑、麸皮和蘑菇渣等。
将这些材料进行充分的腐熟处理,以去除有害物质和杂质,提高培养基的质量。
3. 消毒处理:将培养基进行高温消毒处理,以杀灭病菌和杂菌,保证培养基的洁净。
2. 菌种接种:1. 准备菌种:将选好的菌种放入处理好的培养基中,进行培养,使菌种生长繁殖。
2. 接种培养基:将培养好的菌种均匀地撒在消毒处理过的培养基表面,使菌种与培养基充分接触。
3. 覆土处理:将一定厚度的薄土覆盖在接种好的培养基表面,保持湿润环境。
3. 培养环境:1. 温度控制:蘑菇对温度要求较高,一般在20-24摄氏度之间较为适宜。
应控制好种植环境的温度,保持适宜的温度以促进菌丝生长。
2. 湿度控制:蘑菇对湿度要求较高,一般在80-90%之间较为适宜。
应保持种植环境的湿度,定期进行喷水,以保持湿润的环境。
3. 光照控制:在蘑菇生长的初期,可以适当提供一定的光照,以促进菌丝的生长。
但是在蘑菇生长中后期,应避免直射阳光,以免对菌丝和蘑菇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4. 后期管理:1. 定期施肥:在蘑菇的生长过程中,应根据需要定期给蘑菇施肥,补充营养素。
2. 防治病虫害:定期巡检种植环境,防止病虫害的发生和扩散,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双孢蘑菇的设施栽培
2、铺料
将发酵好的培养料,抖散铺入栽培厢 面,用手扒平稍压,要求料厚度5寸以上 (若料水分过大可在厢面上翻凉),边铺 边拌,力度均匀。料铺好后,应用温度计 测定料温,若料温在28℃以下时就可以播 种。
3、播种
菌种选择:要求菌种无污染,无虫害,不老 化,达到纯、色正、健壮、湿润、味香、转接后 萌发快的要求。
3、湿度
菌丝生长 培养料60%~63%左右
菇棚空气相对湿度65—75%
子实体发育 培养料65%左右
菇棚空气相对湿度85—95%
覆土层含水量 18—20%左右
4、空气
CO2浓度
菌丝体生长:0.1%~0.5%为宜 子实体发育:0.1%以下
5、光线
发菌期:黑暗 分化期:散光刺激 育菇期:黑暗
6、酸度
时间:菌丝长至培养料2/3,时间随菌 丝生长情况而定。
标准:上干下湿,上细下粗。 以土质PH 7~7.5的腐殖性壤土为好, 土块含水量20~22%(用手能捏扁,但不 沾手)。将预留人行道湿润的表层土(土 过干要提前用水调湿润,过湿也可推迟盖 土)用锄头挖松打碎,及时轻轻地盖在料 面的菌种上,一次性盖土厚度要求1.5至2.5 寸较合适。
代。
优势
• 低糖、低脂、低热量,蛋白质含量高,含 人体所需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
• 有“素中之肉”之美称,有较高的营养价 值和保健功能。
• 不与工业争能源,不与农业争资源。 • 集外向型经济和循环经济为一体的环保型
产业,零污染、零排放。 • 生产周期短,见效快,效益高的优势产业。
分类
拉丁 学名 代号
栽培 方式
菇房栽培 大棚架式栽培 大棚畦栽等。
双孢蘑菇栽培最多的有福建、山东、 河南、浙江等省。其中,福建省生 产的占全国生产总量的50%。
蘑菇家庭的种植方法是什么
蘑菇家庭的种植方法是什么蘑菇营养丰富,适合大部分人食用,那么蘑菇怎么种植呢?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蘑菇家庭的种植方法,一起来看看。
蘑菇家庭的种植方法1、选料选用新鲜、足干、金黄色、无霉烂的麦秸或稻草。
2、备足牛马粪牛马粪是栽培蘑菇的重要有机肥料。
发酵前-堆制-进床-播种-覆土备用-搔种-覆土-管理-采收!制种方法如下:牛粪、锯末的发酵选未变质的锯末,过筛后在阳光下暴晒2~3天。
晒时要摊匀、晒透。
然后贮存备用。
将牛粪晒干、打碎后备用。
另外,备足碳酸氢铵、磷酸二氢钾、生石灰、轻质碳酸钙等辅料。
将牛粪、锯末,按体积比1:1的比例混合。
同时,加入牛粪和锯末总重量0.3%的碳酸氢铵、2%的磷酸二氢钾、约2%的生石灰(生石灰的加入量,根据其质量而定,要求混合均匀后,pH值为7.5~8)、2%的轻质碳酸钙。
混合均匀后加水,使水分含量达68%~70%。
然后建高1米、宽1.2米,长度不限的料堆。
建好堆后插入温度计。
当温度上升到75℃左右时进行第一次翻堆(时间约为10 天)。
每次翻堆前,给料堆表面喷少量的石灰水,在发酵过程中,若发现料堆的中下部有变黑的趋势,可用木棍适当打孔通气。
一般翻堆4~5次,时间间隔为10、9、8、7天。
若时间来不及,可翻堆3次。
发酵完后晒干备用,发酵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与处理办法:(1)料堆不升温或升温缓慢。
锯末发酵不如秸秆升温快,若发现升温较慢,可适当加入碳酸氢铵,调节碳氮比,促其升温。
若温度能升到60℃以上,则不必调节。
(2)料堆中下部变成黑褐色,有异味。
这种现象是由缺氧引起的,原因是料堆堆得过大或过实,应抓紧翻堆,翻堆后打孔通气。
配制培养基将麦粒煮透后,加入麦粒体积1/4左右的锯末发酵料,然后加人生石灰,将pH值调至7.5~8。
按干麦粒的重量,加人1%~2%的轻质碳酸钙,拌匀后装瓶。
锯末料必须细碎,不能有大块,防止因块内干心而导致灭菌不彻底装瓶时要将料充分混合。
装瓶时瓶子要放正,不能过度倾斜。
蘑菇培养料如何堆制发酵
蘑菇培养料如何堆制发酵堆制发酵选择靠近菇房、地面平整,最好是水泥地板的场地进行培养料堆制。
把草料切成约20厘米长的小段或不切。
用清水或尿水浸泡1—2天,滤去水分,含水量约70%。
干粪物也要预湿,方法是洒水在干粪上堆起来。
建堆时第一层在地面铺一层12—15厘米厚预浸过的草料,接着铺上一层4—6厘米厚预湿的粪类。
如此反复交替堆积至8—9层。
整个料堆高约1.5米,宽1.8—2.2米,整个堆要求上窄下宽,顶部龟背形。
堆制过程中,把尿素、硫铵等物料溶于水,从第三层开始轻轻洒入。
按“底层不洒水、中层少洒水、上层洒透水”原则进行洒水至堆料四周有水渗出为宜。
堆成后用草帘盖好,避免风吹日晒雨淋。
建堆后第二天开始升温,至第四天温度升至摄氏70度,可以看到料下沉,堆上有热气升起。
至第5—7天温度下降,可进行第一次翻堆,尽量做到把原来堆外表的料翻入堆内,底层的翻上顶面。
四天后第二次翻堆,再过四天第三次翻堆,这次翻堆可拌入过磷酸钙、碳酸钙或石膏,调节酸碱度,并检查料的含水量,适当补充水分。
以后每隔四天翻堆一次,第五次翻堆时可配合喷洒杀虫剂,并检查料的气味、颜色、料的软化程度、含水量等,即完成培养料的前发酵工作。
每次翻堆的间隔时间因天气而定,温度高时可3—4天翻堆一次,气温低时可5—7天翻堆一次。
蘑菇培养料堆制中,有时会出现一些不正常的情况,而影响培养料的质量。
1、料温不能升高:可能是粪类太多,堆料压得过紧,造成厌气发酵。
2、堆料温度不能升到技术指标的要求:可能是草料过多,堆料太松散,水分不足。
3、堆料翻开有白色粉状物:可能是堆料温度过高,而且水分不足,高温性的放线菌大量生长,大量消耗堆料养分。
处理办法是翻堆补充水分。
4、堆料发黑,手感粘糊,有臭味:可能是粪类过多,过湿,透气性差所致。
5、草料腐烂,粪块夹生,有霉味:可能是预浸时处理不妥,草料过分浸泡,且含水量过大。
粪块浸泡不透。
再加上前几次翻堆不妥,料温不能升高。
二次发酵蘑菇培养料的二次发酵,也叫后发酵,是在第一次发酵,即培养料堆制或前发酵的基础上进行的。
双孢蘑菇培养料自然堆制发酵技术
在技 术上 特别 要掌 握好 料堆 内水分 和通 风 的调节和 控 次升高堆温 ,使培养料得 以良好的转化和 分解 。
制 。水分 管理上 必须掌握先湿后调 、先重后 轻的原则 , 生产 上 叫做 “ 一湿 、二 调、三 不动 ”,一湿 是 指在 麦 质量 。翻 堆 时需把 下面 的培养料 翻到 上面 ,四边 的料 草予 以处理、堆 料和 第 一次翻 堆 时,培养 料 的水分 要 翻 到中 间;干 的、 生的翻 到 中间,湿 的、熟 的翻 到外 尽量 多 ,尤 其 是原料 未经 预处 理 的,上层 料要 比下 层 料 多 浇水 ,浇 到 四周 有 水渗 出; “ 二 调 ”是指从 第 二 次翻 堆开 始,在 水分 的掌 握上 只能 调节 ,干 的地 方浇
- 历. r
双孢蘑菇培养料 自然堆 制发酵 技术
许娥 ,刁立 功 ,孙树 茂
( 山东省烟 台市牟平 区农业技术推广 中心 ,烟 台 2 6 4 1 0 0 )
培 养料 是双孢 蘑菇 获取 营养、赖 以生长 的基 本物 粪 便、花 生饼 、麸皮等 提供 ,有 时为弥补 氮 的不足 而 质 基础 ,是 双孢蘑 菇碳 源、氮源 及其 他营养 与 能源所 添 加化 肥如 尿素 、碳 酸铵 等 ,有 机氮优 于 无机氮 。双
2 配 方 及 原 料 要 求
2 . 2 . 2 鸡 粪要选 用蛋鸡 的纯鸡 粪 ,湿度 应 小于 4 0 % ,
双 孢 蘑 菇 培 养 料 原 始 配 料 中 的 碳 氮 比 要 以 不要 添加 泥沙 、木屑 等,确保 鸡粪 的含 氮量 ,如含 水
3 0 : 1~ 3 3 : 1 ,发酵 后 以 1 7 : 1~ 2 0 : 1为宜 。碳源 主要 量过大 ,应相应增加鸡粪用量或用化肥补充 。
堆沤蘑菇肥的注意事项
堆沤蘑菇肥的注意事项1. 简介堆沤蘑菇肥是一种利用蘑菇菌丝废弃物进行有机堆肥的方法。
通过堆沤蘑菇肥,可以有效地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同时获得高质量的有机肥料,用于植物种植和土壤改良。
本文将介绍堆沤蘑菇肥的注意事项,包括原料选择、堆制过程、堆制时间和注意事项等方面。
2. 原料选择2.1 蘑菇菌丝废弃物堆沤蘑菇肥的最主要原料就是蘑菇栽培后产生的菌丝废弃物。
在选择原料时,应确保废弃物的质量良好,没有明显的病虫害和污染物。
应避免使用含有化学农药或其他有害物质的废弃物。
2.2 辅助原料为了提高有机肥料的质量和效果,可以添加一些辅助原料,如秸秆、稻壳、麦麸等。
这些辅助原料可以提供碳源,平衡菌丝废弃物中的氮、磷、钾等养分比例,促进有机物的分解和堆肥过程。
3. 堆制过程3.1 堆选场地选择一个干燥通风、阳光充足的场地进行堆制。
避免选择低洼潮湿的地方,以防止堆肥过程中产生异味和霉变。
3.2 堆制方法3.2.1 堆制容器可以使用编织袋、木箱或塑料桶等作为堆制容器。
容器的大小要根据原料量进行合理选择,以便于控制温度和湿度。
3.2.2 堆制层次将蘑菇菌丝废弃物和辅助原料按照一定比例进行混合,并逐层填入堆制容器中。
每一层都要均匀覆盖一层土壤或腐熟好的有机肥料,以增加微生物活动和保持适宜的湿度。
3.2.3 堆制时间整个堆制过程通常需要持续4到6个月。
在此期间,需要定期翻堆和湿水,以促进有机物的分解和养分的释放。
3.3 堆制注意事项3.3.1 保持适宜湿度堆制过程中,保持适宜的湿度是非常重要的。
过干会影响有机物的分解速度,过湿则容易导致异味和发霉。
应根据堆肥的湿度情况,适时进行湿水操作。
3.3.2 控制温度堆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
应控制堆肥的温度在55℃以下,避免过高温度对微生物产生不利影响。
可以通过定期翻堆和通风降温来控制温度。
3.3.3 防止异味和害虫在堆制过程中,如果出现异味或害虫,应及时处理。
可以增加覆盖土壤或腐熟好的有机肥料来减少异味,并采取合适的措施防止害虫滋生。
找野生菌的技巧
找野生菌的技巧1. 哎呀呀,找野生菌可得有耐心呀!你想想,那些小菌子躲在树林里、草丛中,就像藏起来的小宝贝一样,可不是一下子就能找到的哟。
就好比你找东西,有时候越急越找不到,得静下心来慢慢找。
比如那次我去山上找,找了老半天都没发现,正打算放弃的时候,嘿,就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发现了一朵超级大的鸡枞,那可把我高兴坏了!所以呀,耐心最重要啦!2. 嘿,找野生菌还要会看地形呢!一般来说呀,那些潮湿、阴暗的地方最容易长啦。
这就像鱼儿喜欢在水里一样,它们就爱待在那样的环境里。
有一回呀,我和朋友去一个山谷里找,那地方湿漉漉的,走起来都有点滑呢,结果真的发现了好多美味的菌子。
所以呀,选对地方很关键哟!3. 哇塞,找野生菌可不能瞎找呀,得了解它们的习性呀!就像了解一个人的喜好一样。
有些菌子喜欢长在特定的树下,有些喜欢长在草丛边。
记得有一次我看到一棵松树下有好多白色的小点点,走近一看,哇,是一窝松茸呢!你说神奇不神奇!所以呀,要了解它们才容易找到哟!4. 哈哈,找野生菌的时候眼睛可得尖一点哦!它们有时候藏得可深啦。
就好像和你玩捉迷藏似的。
上次我和爸爸一起去找,我都走过去了,还是爸爸眼睛尖,发现了那隐藏在树叶下的牛肝菌。
这就告诉我们,找的时候一定要全神贯注呀!5. 哎哟喂,找野生菌还得看天气呢!下过雨之后去,那找到的机会就大多啦。
这就像口渴了有水喝一样,对菌子来说,雨水就是它们的滋润呀。
之前连着下了几天雨,我再去林子里,那菌子多得呀,根本采不完呢!是不是很有意思呀?6. 嘿,你知道吗?找野生菌也得有经验才行呀!不能瞎碰瞎采。
比如有些长得很鲜艳的可能就是毒菌呢,可不能搞错啦。
我有个叔叔就曾经不小心采到过毒菌,还好及时发现了。
这就像过马路要小心一样,要分得清好坏呀。
所以呀,多积累经验很重要呢!7. 哇哦,找野生菌可是一件超级有趣的事情呢!当你找到一朵又一朵美味的菌子时,那种成就感简直爆棚啦!就好像挖到了宝藏一样兴奋。
每次我带着满满一篮子菌子回家,都特别自豪。
培育蘑菇的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蘑菇的培育过程及方法。
2. 掌握蘑菇生长所需的条件。
3. 通过实验,观察蘑菇的生长状况,了解其生长规律。
二、实验材料与设备1. 实验材料:棉籽、玉米芯、木屑、草粉、莲子壳、稻草等。
2. 实验设备:培养箱、温度计、湿度计、喷雾器、刀片、剪刀、塑料袋、灭菌锅、接种针等。
三、实验方法1. 培养料配制(1)棉籽、玉米芯、木屑、草粉、莲子壳、稻草等材料按比例混合,比例分别为:棉籽80%,玉米芯18%,木屑2%,草粉2%,莲子壳2%,稻草2%。
(2)将混合好的材料放入培养箱内,进行发酵处理,发酵温度控制在28℃左右,发酵时间约为7天。
(3)发酵完成后,将培养料取出,用刀片将大块培养料切成小块,便于接种。
2. 菌种接种(1)将发酵好的培养料进行灭菌处理,采用常压土蒸锅进行灭菌,灭菌时间为8-10小时。
(2)灭菌完成后,待培养料冷却至室温,用接种针将菌种接种到培养料中。
(3)接种后,将培养料装入塑料袋内,密封,放入培养箱内进行培养。
3. 蘑菇生长观察(1)观察培养箱内的温度、湿度等条件,保持温度在15-25℃,湿度在85%-95%。
(2)定期观察蘑菇的生长状况,记录菌丝生长、子实体形成等过程。
(3)观察蘑菇的色泽、形态、气味等特征,判断蘑菇的品质。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菌丝生长接种后3天内,菌丝开始生长,菌丝呈白色,逐渐蔓延至整个培养料。
2. 子实体形成菌丝生长7天后,开始出现子实体,子实体呈白色,逐渐变为浅黄色。
3. 蘑菇品质观察蘑菇的色泽、形态、气味等特征,符合正常蘑菇的品质。
五、实验结论1.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蘑菇的培育方法及生长规律。
2. 蘑菇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湿度等条件,本实验中温度控制在15-25℃,湿度控制在85%-95%,符合蘑菇生长需求。
3. 在培育过程中,应注意培养料的发酵、灭菌、接种等环节,以保证蘑菇的品质。
六、实验反思1. 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培养箱内温度、湿度的控制,以保证蘑菇的正常生长。
“蘑菇王”口蘑栽培技术
“蘑菇王”口蘑栽培技术口蘑原本生长在蒙古草原上的野生蘑菇,因其品种繁多、肉质细腻鲜美、营养丰富的特点被称为“蘑菇王”。
口蘑不仅在国内市场上是最昂贵的一种蘑菇,还出口东南亚受到当地人们的喜爱。
因此种植口蘑经济效益高。
口蘑属于中温型、变温结实性、好养性草腐性真菌。
只要营养充足、温度合适、湿度、酸碱度适中和新鲜的空气就能很好的生长。
一、培养料的发酵1、口蘑的生长需要从培养料中摄取有机质和矿物元素,通过分解和合成过程形成自身物质,因此培养料发酵是蘑菇优质高产的关键,培养料的选择要求:粪要纯、不掺土、未沤制、秸草新鲜无霉变。
具体选料以坝下玉米秸、奶牛粪最多,加上天气冷的迟、热的早,所以出菇时间长并且每平方米需要原料的总和为40kg(干的)。
配方如下:每平方米用奶牛粪20kg、过磷酸钙0.4kg、玉米秸20kg、石膏0.4kg。
坝上以莜麦秸、小麦秸、牛粪为多,又加上天气冷的早热的迟,所以出菇时间短,所以每平方米需要原料总和为35kg(干的)。
配方如下:每平方米用牛粪20kg、过磷酸钙0.35kg、小麦或莜麦秸15kg、石膏0.35kg。
2、培养料发酵是为了通过高温发酵分解粪草成分来清除粪臭、疏松粪肥、杀死害虫和杂菌,从而制造适于口蘑生长的培养基质,整个发酵过程要掌握好料内的水分和空气的调控。
堆料场地要选择地势高、靠近菇房、有水源的地方,地面要平整、坚实、防止泥块混入培养料内。
堆料前要将粪草充分预湿并且把粪压碎。
3、堆料。
先在地上铺一层长度不限、宽1.6m左右、厚10cm左右的草,草上再铺一层厚3cm左右的粪,一层草一层粪且要铺平,各铺10层左右形成堆高达1.3~1.4m,堆的四边上下基本垂直,堆顶成龟背型以利泄水,下雨时要用薄膜覆盖以防雨淋,雨停后揭开以防闷料。
4、翻料。
正常情况下一般第一次翻堆在堆料后7~8天、料温达到70℃~80℃时翻堆,第一次翻堆时要加入石膏和过磷酸钙,翻堆时要把四周和顶部先弄下来预湿,然后把中间的翻到四周和顶部,把四周和顶部的翻到中间照原样堆好,6~7天料温达到60℃~70℃即可第2次翻堆,以此类推,5~6天即可第3次翻堆,4~5天即可第4次翻堆,一般翻4~5次即可。
养植蘑菇技术交流发言稿
今天,我很荣幸能够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养植蘑菇的技术心得。
蘑菇作为一种营养价值高、口感鲜美的食用菌,近年来在我国得到了迅速发展。
作为养植蘑菇的一线工作者,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将我们的经验和技术传授给更多的人,共同推动蘑菇产业的繁荣发展。
以下是我总结的一些养植蘑菇的技术要点,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参考。
一、蘑菇的生长环境1. 温度:蘑菇生长的最适温度为15-25℃,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蘑菇的生长和产量。
因此,在养植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温度,确保蘑菇生长在适宜的环境中。
2. 湿度:蘑菇生长需要较高的湿度,一般保持在85%-95%为宜。
湿度过低会导致蘑菇生长缓慢,过高则容易引起病害。
在养植过程中,要注意保持环境的湿度,适时喷水,防止湿度过低或过高。
3. 光照:蘑菇对光照的要求不高,散射光即可满足其生长需求。
过多的光照会抑制蘑菇生长,而黑暗环境有利于蘑菇的生长。
因此,在养植过程中,要合理安排光照时间,避免直射阳光。
4. 氧气:蘑菇生长需要充足的氧气,保持空气流通对蘑菇生长至关重要。
在养植过程中,要定期通风换气,确保蘑菇生长在氧气充足的环境中。
二、蘑菇的培养基选择与制备1. 培养基选择:蘑菇的培养基种类繁多,常用的有木屑、棉籽壳、玉米芯、稻草等。
在选择培养基时,要根据蘑菇品种和生长环境进行合理搭配。
2. 培养基制备:将选好的原料进行粉碎、过筛,按比例混合,加水拌匀,使含水量达到60%-65%。
然后将混合好的原料堆积发酵,发酵过程中要注意控制温度和湿度,一般发酵时间为7-10天。
三、蘑菇的接种与栽培1. 接种:接种是蘑菇养植过程中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蘑菇的产量和品质。
在接种前,要对菌种进行筛选,选择优质、健康的菌种。
接种时,要注意无菌操作,避免污染。
2. 栽培:栽培蘑菇要根据不同品种的生长特性,选择合适的栽培模式。
常见的栽培模式有床栽、袋栽、堆栽等。
在栽培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事项:(1)适时翻堆:翻堆可促进蘑菇生长,提高产量。
土著菌乳酸菌酵母菌采集繁育方法
土著菌乳酸菌酵母菌采集繁育方法土著菌乳酸菌和酵母菌在食品工业中被广泛应用,具有重要的发酵功能和保健功效。
而采集和繁育这些菌种是进行相关研究和生产的首要步骤。
本文将介绍土著菌乳酸菌和酵母菌的采集和繁育方法,以供参考。
一、土著菌乳酸菌采集方法1. 选择合适的采集源:土著菌乳酸菌主要存在于土壤、植物叶片、动物肠道等环境中。
首先要选择适宜的采集源,确保菌株的纯度和活性。
2. 采集样品:使用无菌棉签或刮片等工具采集样品,避免外界的污染。
样品应该覆盖一个较大范围,以增加菌株的多样性。
3. 菌株分离:将采集得到的样品置于无菌培养基中,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进行培养。
经过一段时间后,通过形态特征、生理特性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等进行菌株分离,筛选出目标土著菌乳酸菌。
4. 菌株保存:将分离得到的菌株进行纯化和保存。
常见的保存方式有冷冻保存和液氮保存。
确保保存的菌株无变异和污染。
二、酵母菌采集方法1. 选择合适的采集源:酵母菌可以存在于土壤、水域、蔬菜水果表面等各种环境中。
根据需求选择相应的采集源,并确保其来源的纯净度和安全性。
2. 采集样品:使用无菌的方法采集样品,将其置于无菌容器中。
样品的选取要广泛,以获得多样性的菌株。
3. 筛选菌株:将采集得到的样品进行前处理,如过滤、稀释等。
然后将处理后的样品进行培养,酵母菌会在适宜的培养基上生长。
根据菌株的形态结构和生长特性,筛选出目标酵母菌。
4. 菌株保存:将分离得到的酵母菌进行纯化和保存。
常见的保存方法有冷冻保存和低温保存。
确保保存的菌株无变异和污染。
三、土著菌乳酸菌和酵母菌的繁育方法1. 选取合适的培养基:根据菌株的需求,选择适宜的培养基。
土著菌乳酸菌通常在MRS培养基中生长,酵母菌则适合在YPD培养基中繁育。
2. 培养条件调控:调整培养基的pH值、温度、氧气供应、培养时间等因素,以促进土著菌乳酸菌和酵母菌的生长和繁殖。
3. 扩大培养:通过适当的接种量将菌种进行扩大培养,以获取更多的菌体。
野生蘑菇种植技术
野生蘑菇种植技术蘑菇是人流可食用的菌类之一,那么那野生蘑菇应该如何种植呢?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野生蘑菇种植技术,希望对您有用。
野生蘑菇种植技术大棚开畦方法是① 直畦:棚内铺料一般三行料二行走道(4米的棚),或四行料三个走道。
两边畦放线铺料各60厘米,中间畦放线铺料1.2米,走道各70厘米。
② 横畦:在棚内中央留一条宽70厘米的沟路两边作横畦,每畦放线铺料80厘米-1米,畦沟间隔40厘米,以此作完,算好棚长能做多少畦。
不管那种开畦做法,把畦提前整平,杂草拔掉,铺料前一天灌一次大水,湿度适宜,使棚内土壤手捏成片,一拽即散,便可进行铺料播种,每亩地撒石灰25公斤。
露地开畦方法是将畦子直开,畦宽1米,直道宽70厘米(两边各留10厘米作取土用),畦深20厘米,是地下畦,畦高出地面20厘米是地上畦。
把土壤水份灌好,后划线铺料、凉料排废气。
铺料播种应选在晴天和阴天进行,不能在雨天播种,因料被雨水淋后,一是会增加含水量,二是易感染杂菌。
晴天中午强阳光下也不宜播种,以免晒死菌种。
⒈铺料将堆制发酵好的培养料从料堆上撤出放在撒有鲜石灰的畦面上,让其散热冷却到30℃以下,然后抖散并混匀培养料后铺在成龟背型的畦床上,铺料厚度为20厘米左右,料厚薄均匀一致。
边铺料边播种。
播种播种方式有撒播、穴播和层播。
麦粒菌种应采取分层撒播,不管大棚和露地栽培均可采取撒播。
每平方米用种1.5-2瓶,菌种要求菌丝浓白、粗壮、不吐黄水、没有萎缩、无杂菌、无螨虫。
先将菌种瓶在0.2%的高锰酸钾水溶液里洗一遍,表面消毒后再用,将菌种瓶打碎,种块放入干净的盆中,用手掰碎,取三分之二的菌种,往料面上撒一遍,再用叉或手抓提培养料,让菌块落入料层中,整平料面,再将余下的三分之一菌种均匀地撒在料表面,最后用木板或盆底稍压平料面,紧跟覆盖土壤。
厚度4厘米左右,特别注意:撒种时面积不宜过大,应撒多少土盖多少,另外大棚可采用播种7天后覆土。
蘑菇种植方法(一)选地搭棚稻田种菇是利用水稻收获后闲置的冬水田来种植蘑菇。
怎样用野生的蘑菇制作菌种,母种怎样制作
怎样用野生的蘑菇制作菌种,母种怎样制作•一、野生蘑菇制作菌种步骤:1、首先,你需要买一些没有经过处理的小麦或者黑麦,甚至是玉米都可以。
然后把一个咖啡过滤网罩在上面,盖上盖子。
••2、浸泡之后,将麦子装进玻璃罐子,然后放进锅中煮沸20分钟杀菌。
••3、煮过之后,放置冷却,然后从蘑菇菌柄上截下一段。
(无菌的没有经过污染的)••4、然后将取出来的部分菌柄部分放进玻璃罐中。
••5、用咖啡过滤网,因为它们需要呼吸。
••6、然后录你需要把这个罐子放到一个黑暗、湿润、凉爽的地方。
••7、大概三周之后,罐子i就是这个样子,长满了白色的菌丝。
••8、然后你就可以将这些转移到你要准备种植蘑菇的稻草捆上。
这样一罐菌种,可以接种 3个那样的种植袋,可以生产出很多的蘑菇。
••二、接种1、将表面消毒过的蘑菇用无菌刀片切去表皮,切成黄豆大小的菇肉块,用镊子将菇肉块放入斜面试管的培养基上,快速塞好棉塞。
••2、将接种好的斜面放置在25℃下培养至菌丝爬满斜面。
将此斜面菌种再转接几次斜面试管扩大培养后,得到的母种即可用于制作二级菌种即原种了。
••扩展资料:野生菌种制作注意事项:1、营养:蘑菇是一种腐生真菌,完全依靠培养料中的营养物质来生长发育。
蘑菇可以利用的碳源有葡萄糖、蔗糖、麦芽糖,淀粉、维生素、半纤维素及木质素等,必须依靠其他微生物以及蘑菇菌菌丝分泌的酶将它们分解为简单的碳水化合物后,才能吸收利用。
2、温度:菌丝生长的温度在5—33℃之间,其最适温度为23—25℃,低于5℃生长缓慢,高于25℃菌丝生长虽快,但纤细无力,容易衰老,超过32℃菌丝易衰或发黄、倒状,以至于停止生长。
3、水分和湿度:蘑菇在生长期间需要的水分来源于培养料覆土和栽培场所的空气相对湿度。
在蘑菇菌丝生长阶段,要求培养料的含水量在60—65%。
低于50%菌丝生长缓慢,绒毛菌丝多而纤细,不易形成子实体;高于70%培养料内氧气含量减少,蘑菇菌丝体生长同样会受到影响。
土著菌采集方法
编辑本段土著菌采集方法采集地方可以在当地山上落叶聚集较多的山谷、树林中采集。
具体办法把做的稍微有一点硬的大米饭(1kg~1.5kg),装入用干净杉木板做的小木箱(25cm×20cm×10cm)约三分之一,大米饭上面盖上宣纸,封好口,将其埋在当地山上落叶聚集较多的山谷树林中。
为防止野生动物糟蹋,木箱最好罩上铁丝网。
夏季经三~五天,春秋经六~七天,周边的土著微生物潜入到米饭中,在米饭上形成白色菌落(放置时间稍长时会形成各种颜色菌落,虽然也能利用,但最好还是用白色菌落)。
提纯复壮有条件的可以在实验室进行一般情况下,采来的样品可以直接进行分离,但是如果样品中我们所需要的菌类含量并不很多,而另一些微生物却大量存在。
此时,为了容易分离到所需要的菌种,让无关的微生物至少是在数量上不要增加,即设法增加所要菌种的数量,以增加分离的几率。
可以通过选择性的配制培养基(如营养成分、添加抑制剂等),选择一定的培养条件(如培养温度、培养基酸碱度等)来控制。
具体方法是根据微生物利用碳源的特点,可选定糖、淀粉、纤维素,或者石油等,以其中的一种为唯一碳源,那么只有利用这一碳源的微生物才能大量正常生长,而其他微生物就可能死亡或淘汰。
对G一菌有选择的培养基(如结晶紫营养培养基、红—紫胆汁琼脂、煌绿胆汁琼脂等)通常含有5%~10%的天然提取物。
在分离细菌时,培养基中添加浓度一般为50μg/m1的抗真菌剂(如放线菌酮和制霉素),可以抑制真菌的生长。
在分离放线菌时,通常于培养基中加入1~5m1天然浸出汁(植物、岩石、有机混合腐质等的浸出汁) 作为最初分离的促进因子,由此可以分离出更多不同类型的放线菌类型;放线菌还可以十分有效地利用低浓度的底物和复杂底物(如几丁质),因此,大多数放线菌的分离培养是在贫脊或复杂底物的琼脂平板上进行的,而不是在含丰富营养的生长培养基上分离的;在放线菌分离琼脂中通常加入抗真菌剂制霉菌素或放线菌酮,以抑制真菌的繁殖;此外,为了对某些特殊种类的放线菌进行富集和分离,可选择性地添加一些抗生素(如新生霉素)。
自制蘑菇营养料
自制蘑菇营养料
蘑菇培养料主要是用家畜、家禽粪便和麦草、稻草等配制而成。
约7月上、中旬开始堆制,粪草比例一般为7:3或6:4。
稻草类要先晒干切断,粪便要晒干粉碎。
其它配料为少量的石膏粉,过磷酸钙等。
培养料用清水或尿液浸湿,一层草一层粪堆好,然后可覆盖草帘保温湿。
建堆3-4天后可第一次翻堆,水份不够可加水增温。
7-8天以后第二次翻堆,每100平方米培养料中加入1.5千克石膏粉。
11-12天后可第三次翻堆,100平方米培养料中加入150克过磷酸钙。
堆制后约13天,即完成前发酵。
趁热将料搬进菇房,在菇床架上摊开,密闭房内窗户,迅速将室温提高到60℃左右,保持2-3小时,而后可降低到52℃左右,保持4-7天。
室内加温可用煤炉或蒸汽管道,并维持室内一定湿度,这就是后发酵。
后发酵是蘑菇培养中一项新技术,有杀虫灭杂菌的效果。
并使培养料中产生大量有益微生物,氨味完全排除。
由于嗜热性微生物的活动,大大地改善了培养料的质地,蘑菇可吸收利用的营养物质增加了。
- 1 -。
找菌子的方法和技巧
找菌子的方法和技巧寻找菌子的方法和技巧是菌类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寻找菌子的方法和技巧,并提供一些建议,以帮助初学者更好地了解和鉴别菌类。
一、寻找菌子的地点和季节选择1.选择适当的地点:不同种类的菌类生长环境差异很大,有些喜欢潮湿的环境,有些喜欢干燥的环境,有些喜欢树叶腐烂的地方,有些喜欢动物粪便的地方。
因此,选择适当的地点对寻找不同种类的菌类非常重要。
2.选择适当的季节:不同种类的菌类在不同的季节生长,一般来说,春秋季是菌类最为丰富的季节。
因此,在这些季节寻找菌类会更加有益。
二、观察和鉴别菌类的外部特征1.观察菌盖:菌类的盖子是它的外部特征之一,其形状、颜色、纹理等特征会因菌种不同而有所差异。
观察盖子上的纹理,可以帮助鉴别不同的菌种。
2.观察菌褶:菌褶是菌类盖下面的一层,呈片状或带状排列。
其颜色和形状也会因菌种不同而有所差异。
观察菌褶的特征,可以进一步帮助鉴别不同的菌种。
3.观察菌柄:菌柄是菌类盖下的结构,其形状、颜色、纹理等特征也会因菌种不同而有所差异。
观察菌柄的特征,有助于进一步鉴别菌种。
4.观察孢子:菌类的孢子是繁殖的一种方式,其形状、颜色等特征也会因菌种不同而有所差异。
观察孢子的特征,可以进一步帮助鉴别不同的菌种。
三、使用分类工具和参考书籍1.使用菌类分类工具:菌类分类工具是帮助鉴别菌类的重要工具,包括放大镜、显微镜、菌类分类表等。
使用这些工具,可以更加准确地观察和鉴别菌类。
2.参考菌类鉴定书籍:学习和熟悉菌类的外部特征和分类方法是十分重要的。
阅读相关的菌类鉴定书籍,可以帮助初学者了解菌类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方法,进而提高菌类鉴别的能力。
四、与专家交流和参加菌类观察活动1.与专家交流:与菌类学专家交流,能够获得更多的知识和经验。
他们可以提供宝贵的建议和指导,帮助解决菌类鉴别中遇到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怎样获得野生的蘑菇种子杨树蘑学名:柱状田头菇栽培杨树菇的栽培方法和其他木生食用菌相似,有段木栽培的代料栽培两种方法。
段木栽培目前很少采用,代料栽培和平菇、金针菇代料栽培相似。
由于杨树菇菌丝生长慢、抗逆性差,目前都是采用熟料袋的方式,生料栽培尚未见到成功的报道。
一、栽培材料:选用适合杨树菇生长的阔叶树,如杨树、柳树、榆树、枫树、小果榕、小叶榕等的木屑作为主要栽培材料。
近来用棉籽壳、玉米芯制作培养基也得到很好的效果。
杨树菇分解木材的能力较弱,而分解蛋白质的能力很强。
为了提高要树菇子实体的产量和质量,在主要栽培材料中必须加入适合的有机氮源,如新鲜的米糠,麸皮、豆饼粉、花生饼粉、茶子饼粉等。
二、培养料配方:(1)杂木屑52%、棉子壳26%、麦麸19%、粮、石灰各1%;(2)?棉子壳52%、杂木屑26%、麦麸19%、粮、石灰各1%;(3)棉子壳87%、麦麸11%、碳酸钙2%;(4)杂木屑78%、麦麸或米糠20%、碳酸钙2%;(5)杂木屑68%、麦麸29%、碳酸钙2%、红糖1%;(6) 甘蔗渣68%、米糠30%、碳酸钙2%;(7)棉籽壳34%、蔗渣34%、麦麸30%,碳酸钙2%。
三、栽培季节和场所选择:广西地处亚热带气候,空气湿润,气候温和,非常适合杨树菇的生长。
如果有足够的发菌室,一年四季均可袋栽。
在自然条件下最好选择在出菇温度20~25℃的季节栽培,即栽培季节在春季(2月接种、4月出菇)或秋季(8月接种、10月出菇),如室内有条件加温,冬季也能栽培,?在寒冷的冬季,不加温顺气温过低未能菇,到来年气候回暖时仍会出菇。
凡明亮、通风和近水源的栽培房、仓库、空房都可以作为要树菇的栽培场所。
人防工事和石山区的山洞,常年气温比较恒定,更适合常处栽培。
也可在大田用木竹和遮阳网、薄膜搭建大棚栽培杨树菇。
四、配料与装袋:原料要新鲜,无霉变,无虫害。
配料时在水泥地均匀地按配方加入各种培养料,拌均匀。
棉籽壳不容易用水浇湿,需提前8~10?小时用清水调湿,堆成一堆充分预湿。
糖先溶解于清水后再洒入,总的料水比为1:1.2?左右为宜。
要求当天拌料,当天装完,当天灭菌,特别是气温比较高的更要注意及时灭菌。
装袋选用17厘米×33厘米×0.004?厘米的低压高密度聚乙烯塑料袋(只适用于常压灭菌)和聚丙烯塑料袋(可用于高压灭菌)。
装袋时,先在袋底装一层培养料,稍微压实,然后插入一支直径为2厘米的锥形木棒,边装料边压实,?装料高度15~18厘米,压平料面,旋转拔出木棒,袋口用绳子捆紧。
这样就在料装中留下一孔,以利菌丝上下一起生长,缩短发菌时间。
一般每袋所装料量为,料干重350kg?左右,湿重近800kg。
五、灭菌与冷却:为了保证保留料中的孔穴,无论是高压灭菌带是常压灭菌,都要求使用周转筐。
把装好的料袋放于周转筐中,再放入高压灭菌锅或常压灭菌灶进行灭菌。
常压灭菌,需在4小时之内把灶内的温度上升到100℃,保持12~14小时,后焖1天,趁热出灶搬现己灭菌的房子里去,等候接种。
高压灭菌要求在0.11?~0.14兆帕范围内恒压2小时左右。
杨树菇抗杂菌能力较弱,因此灭菌要彻底,?在装料、灭菌等搬运过程要小心,严防菌袋刺、磨穿孔,以防杂菌污染。
六、接种与发菌管理:(1)菌种选择:要求菌种无污染,无虫害。
菌种要求不要老,菌龄越短越好,?以菌丝刚长满瓶(袋)的菌种萌发力最强,可在一定程度下控制污染。
菌丝长满瓶(袋)后10天内使用℃左右保存菌种可延长菌种?5天以上不可使用。
用冰箱在25天开始老化,15较好,超过.使用时间。
(2)接种:经灭菌后的袋料,待袋料温度降至30℃以下时,应抢温接种,?以利菌丝尽快萌发定植。
杨树菇发菌期长,抗污染能力很弱,因此接种要求严格按无菌操作进行,最好采用接种箱接种,若是在无菌室内接种,该室要打扫干净并严格进行消毒处理。
接种量要比其他菌种要多些,最好能使菌种通过接种孔到达袋的中~底部,使杨树菇菌丝早生快发,减少污染。
一般一瓶(袋)菌种接20~25袋,袋料如果灭菌效果好,也可以接到30~40袋。
(3)发菌管理:接种后可将栽培袋料移入发菌室,发菌室要求清洁、干燥、?能通风换气、保持温度比较稳定,并经过灭菌处理。
袋料在菌室可放在层架上培养,也可在地面上堆垛起来培养,可充分利用发菌室空间。
秋栽时要降低堆垛层,勤翻堆,春栽时增加堆垛层次。
接种后的袋料要避光培养,应保持室内黑暗,室温最好维持在23~25℃左右,湿度70%以下的条件培养,在菌丝生长旺盛期,?每天开门窗1~2次进行通风换气。
如果发现杂菌污染的袋料,特别是绿霉菌污染的袋料要及时搬出处理,防止扩散蔓延。
一般接种后30~40天菌丝就可长满菌袋。
七、出菇管理:菌丝长满袋料后,将菌袋移入栽培房内(出菇房最好也要经过消毒),解开袋口,用小勺搔去料表面老菌皮,并拉直袋口。
杨树菇栽培,根据菌袋鸸排引方法不同,可分为立式栽培和墙式栽培,立式栽培中又有不覆土栽培和覆土栽培之分。
(1)立式栽培:是将菌袋直立于地面,整齐地排列着(每平方米80袋)。
?为了充分利用场地,可在房内搭架子,架子高度和长度,因房子而定,宽度在80厘米左右,每层之间的距离在60厘米左右。
在正常情况下,杨树菇接种后60天左右即可出菇,搬到栽培房的20天期间,菌丝由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料面颜色也随之转化,初时有黄水,继而变褐色,出现小菇蕾。
在这段时间管理上要注意,在开袋后要喷一次量比较多的水,打开所有门窗充分通风和增加光照,保持窒温在18~24℃,要经常喷水使湿度保持在85%-90%。
出现小菇蕾后,这期间要提高空气湿度至?90%-95%,早晚应喷水保湿,光线控制在500~1000lx,温度还保持在18~24℃,?并减少通风次数和时间,每天通风2~3次,每次通风30分钟,以防氧气过多导致早开伞、菌柄短、肉薄。
待菇蕾长至3~5厘米后,可适当增加通风量,即通气量要随着子体的发育而增大。
但注意菇蕾期要避免强风直接吹到菇蕾上,会造成菇蕾死亡。
梅雨季节要特别注意通风,否则也会造成菇蕾死亡。
由于杨树菇的子实体表层吸水性差,料面的保水性也差,为了满足子实体和生长发育需要,要少量多次给予补充水分,水可直接喷到料面上,是否向菇体喷水,应视菇体的干湿情况而定,若菇体干可适当喷雾状水,一直维持到采收。
当子实体菌盖开始平展,菌环未脱落时就可采收。
因菌柄较脆,易折断,采收时应抓住基部拔起,防止伤及幼菇。
采收后要清理菌袋料面,合拢袋口,让菌丝休养3天左右,然后拉开袋口,?可喷一次量比较大的水,并重复上述管理。
7天后又可长一潮菇,或可采收4~8潮菇。
?立式栽培采完第一潮菇后,从第二潮菇开始,由于料面通气好,会形成较多的单生原基,如果不进行疏蕾,所供给的养分无法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子实体很小就会成熟开伞,即影响了产量,又影响了质量。
因此为了获得高产优质的产品,必须进行疏蕾。
疏蕾鸹方法是在原基长到0.3~0.5厘米时,每袋只留5~8朵粗壮的原基,其余疏去。
立式栽培生长出的子实体,粗壮、色艳、肉质肥厚,?商品价值高,?生扮学效率可达75%8~85%。
立式栽培也可以进行覆土,方法是在杨树菇菌丝长满袋料后,去掉绳子,将过长的袋口往下折,覆上1.5~2厘米厚的经消毒处理过的菜园土,粒径在0.3~1厘米的颗粒较为适宜。
覆土能有效解决菌袋的补充水伤问题,提高杨树菇的产量的品质。
覆土后要进行喷水保湿,在管理上比不覆土栽培栽培的可减少喷水次数。
(2)墙式栽培:这种方法是在袋料接种后,等上一星期,?待菌丝在料面上定植后,一排排平放承地面上,再一层层叠起来。
秋种时,由于当时气温比较高,菌袋可叠矮些,春种时,当时气温较低,可叠高位。
等菌丝长满菌袋后,可解掉捆住袋口的绳子,尽量把袋口撑开,打.开门窗进行空气和水分的调控,管理措施与立式栽培,栽培容量大,管理也比较简便。
但由于通气不如立式栽培,并且杨树菇的子实体有向光性,长出的子实体菌柄比立式栽培的要细长,菌盖颜色也比较浅,产量品质都不如立式栽培,生物学转化率也只有50%左右。
(3)利用人防工事和石山区的山洞栽培杨树菇:我区石灰岩山区有许多山洞,?大中城市也有大量人防工事,山洞和防空洞里的气温是冬暖夏凉,温度常年稳定在20~25℃,很适合全年栽培杨树菇,但利用山洞和防空洞栽培杨树菇要注意,要选择有通风条件的;由于防空洞不同季节空气湿度差异较大,要注意排湿和喷水保湿;杨树菇原基分化和子实体发育要求光照强度在2001lx 以上,因此在防空洞栽培杨树菇必须安装照明设施,每天开灯3~5小时,以诱寺菇原基的形成;山洞最好有散射光照到。
八、病虫害防治杨树菇菌丝抗杂菌能力比较弱,接种后易发生杂菌污染,要避免这种情况,就要严把好以下几个关键:一是把好灭菌关,灭菌时间要比平菇和金针菇等要长些。
二是要把好菌种关,菌种决不能带有杂菌。
三要把好接种关,要求严格进行夫菌操作接种。
四是做好菌袋发菌房的卫生和消毒,小心袋料不被刺、磨穿孔,尽量避免后期污染。
当菌丝长满袋后一直到整个出菇过程,菌袋不易遭受杂菌的侵害。
杨树菇栽培管理中主要是防治菇蝇为害,特别是春夏季节最容易遭受菇蝇的为害,菇房的菇香味和烂菇味对菇蝇有很强的吸引力,菇蝇繁殖力强,一只雌蝇可产卵300粒,菇蝇以幼虫为害,在料中为害菌丝,从基部侵入菌柄,蛀食子实体,?严重时将整个菇体食为海棉状。
防止菇蝇的有效办法,一是将栽培房的门窗安装上纱网,二是要注意菇房的环境卫生及房外消灭菇蝇孽生地,三是可在菇房地面及周围经常喷些杀虫剂。
如果菌袋已发生菇蝇为害,用可锐劲特5%悬浮剂1500倍液或者0.1%的鱼藤精喷洒菌袋及周围环境,即将要收的菇最好待收了再喷洒。
?还可用糖醋毒饵诱杀成虫,毒饵的制作方法是:将米糠或麦麸炒香,然后加入糖、食醋和敌敌畏等杀虫剂搅拌,糖和食醋的用量以可以散发出较强的糖醋味为度,毒饵可放在茈房的门口和其他不影响操作的地方,也可以用蚊帐布包起挂在房子的空间。
蘑菇如何选培养料堆制发酵蘑菇是粪草型腐生菌。
在长期人工栽培的实践中,人们发现蘑菇对营养物的适应性很强,很多物料都可作为蘑菇的栽培材料。
每种物料的养分、营养的可给性和分解速度有差异,使用时只要合理配搭好,能得到很好的效果。
选择培养料一、畜粪类牛粪、马粪、猪粪、羊粪、鸡粪、鸭粪、白鸽粪等,都可以用于栽培蘑菇。
其中马粪、牛粪最合适,其次是羊粪。
其他的几种禽畜粪由于含草纤维少,拌有撒落的饲料等因素,含氮较多,易产生氨,要经晒干后才拌入培养料中配搭使用,这类物质养分持效期长。
粪类物在培养料中可占60%-70%比例。
二、草秸类麦秆、稻草、牧草等物料养分充足,纤维质丰富,易分解,蘑菇菌丝体易吸收,一般可占培养料25%-30%的比例。
三、富含纤维素类物料棉籽壳、破籽棉、豆秸、玉米秆、高粱秆等也是纤维素丰富的物料,可代替草料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