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册课时测评检测试题2
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学业水平测试高二语文试卷
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学生学业发展水平测试高二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1.C(3分)〔“但它会影响我们对生命和社会各方面的想法”错,原文是说“但它可能会影响我们对生命和社会各方面的想法”〕2.C(3分)〔“明确而清晰的评价标准”错,原文是说“相对清晰的评价标准”。
〕3.D(3分)〔“文学史或批评史上提到的文学经典文本要相对严格一些”错,原文是说“文学史或批评史上提到的相对宽松的文本”。
〕4.B(3分)〔原文中“依他看来”,说明这只是一厢情愿的想法,是虚荣心的体现。
〕5.(1)以对社会低层人物形象的刻画来讽刺贪慕虚荣、弄虚作假的社会风气:普斯佳科夫和特兰勃良不约而同地借了不属于自己的勋章参加宴会,说明这个社会虚荣、作假成风;(2)以对社会上层人物形象的刻画来表现社会的势利眼众生相:身居高位的中尉的傲慢举止,有钱的商人只认勋章不认人的武断态度,都揭露出所谓上流社会的虚伪势利;(3)以“勋章”来暗示俄罗斯社会的等级分化严重,批判俄罗斯社会的不平等:一枚勋章拉开了人的三六九等,荒谬而又讽刺。
(6分,每点2分。
)6.(1)从侧面衬托出主人公的趋炎附势、贪慕虚荣:正是为了参加他的宴会,主人公想方设法借勋章,想要接近他所代表的上流社会,以此表现主人公的虚荣心;(2)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从参加宴会到自己胸前的勋章暴露再到法语教员的勋章曝光都是由斯皮奇金的言行来推动的,这个人物对推动情节发展至关重要;(3)折射出社会环境:用一个以勋章来判断别人的好坏、决定自己对人的态度的势利商人,反映出社会的虚伪和不平等本质,从而突出了小说的主题。
(6分,每点2分。
)〔从人物关系、情节发展、环境展示、主题表现4个角度来分析,答对其中3点、分析到位即可得满分;主题角度可以单独设点,也可以和人物或者环境角度结合。
〕7.B(3分)〔原文是“部分理论研究、创新技术与应用示范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范围不一。
〕8.B(3分)〔A项:原文是“为我国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提供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未然变已然。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二期末测评考试·语文(苏教版)·试题(二)及答案
姓名
准考证号
秘密★启用前
高二语文(苏教版)试题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2. 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3.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用 0.5mm 黑色笔迹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
得也最精粹的精神享受,许多人一辈子没有进过剧场、电影院和音乐厅,尤其在边远小
挪走几棵树,让我们这个春节有一点感伤,就像走了几个老朋友。 过去一年,诗歌圈走了几个老朋友,也像几棵熟悉的树,被挪出了我的生活,到我不 知道的地方去了。老诗人牛汉和郑玲走了,两位都是我敬重的前辈。这两位前辈中,我与 牛汉接触多一些。我刚到《诗刊》时,因为工作原因,与牛汉打过不少交道。这位老先生爱 憎分明,敢说敢为,有时也犟,甚至“不好合作”。 有一次评奖,因与其他评委意见分歧,牛 汉先生提起书包就要退场走人。 宁折不弯,不可商量,宁可走人,也不妥协—— —这是牛汉 赢得诗坛敬重,同时也是其一生坎坷的原因之一。 有了这次冲突,我在以后与牛汉的交 往中,遇事尽量不让老先生委屈了自己。 在此后十几年里,《诗刊》每年的活动都会有牛 汉先生露面。说实在的,诗界各色人都有,像这样硬朗的诗人真是难得。我最后一次见牛 汉,是在北京大学参加谢冕先生主持的活动。 见到牛汉时,老先生是坐着轮椅来的,我心 里一阵酸楚。 这是个一辈子站着,如他笔下那棵枫树一样的硬汉啊! 同辈诗人中,雷抒雁是我的兄长。 当年我在解放军总后勤部所管的一家工厂当新闻
就掌握了打开先人艺术宝库的锁钥。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质量检测高中二年级语文答案
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质量检测高二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1.C (A.根据文意“步入精耕细作阶段的是网络文艺,而不是网络文艺评论,”“一度丧失文艺本质”原文并没有涉及;B.“在电影院里观看影视作品”不属于网络文艺美感的范畴D.根据原文第一段“创作者和评论者都普遍更关注、重视网感”,而选项中说“甚至以此‘绑架’评论者”言过其实。
)2.B (从正面提出了网络文艺评论要重网感,更重美感的中心观点)3.C (“传统的文艺形式终将被网络文艺所取代”于文无据)4.(3分)B(对叔叔的描写都是侧面描写,“我”并没有看见过叔叔的真人样子,因为从后文得知叔叔为了救“我”已经壮烈牺牲了,“我”只是从奶奶嘴里得知“那时的叔叔爬墙上树,摸鱼捉鸟,无所不会。
”这也是描述性评价式的语句,无法反映具体的外貌,故此项不正确。
)5.①“虎子”是被救者,是事件的当事人,以他的视角观察,使奶奶形象的刻画更客观、自然。
②更为真实地揭示“虎子”的感恩、童年遭际和命运,事实上构成了小说的暗线。
③“虎子”当时还是个懵懂的孩子,他对叔叔、爸爸和奶奶的点评丰富了小说主题,洋溢着浓郁的人间大爱。
(6分,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5分。
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6.①“乡下的奶奶”是小说的线索,与英雄儿子构成情节上的因果呼应。
没有“乡下奶奶”的伟大,也就没有“英雄”的儿子。
②突出小说人物形象,正面着力表现“乡下奶奶”的优秀品质,又从侧面突出了英雄儿子的好心肠。
③深化小说主题,奶奶在平凡中彰显了伟大,她自己是是英雄,又是英雄的母亲,更为全家树立了英雄的典范,同时延续了英雄儿子的好心肠,彰显以英雄为榜样,弘扬英雄精神的主题。
④便于叙事,可借“奶奶”之口讲述“叔叔”生前的情况。
⑤“奶奶”面对不幸,坚韧而有大爱,奶奶也是英雄。
(每答出一点给2分。
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7.C(“自北向南依次递减”错。
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第二学段监测高二语文试题
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第二学段监测高二语文试卷2019.04注意:本试卷共18题,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
说明: 1.本试卷严格按照全国卷考题形式命制,题目数量有所减少。
2.请考生把选择题的答案涂在答题卡对应的题号上;其他题的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
3. 请考生认真审题,规范作答。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智慧停车,这一概念试图通过技术支持,实现在线查询和泊位预订,并支持诱导停车、反向寻车、智能支付。
发展智慧停车,首要任务就是解决停车信息不对称问题。
2015年《中国城市智慧停车指数报告》有过这样一组数据:北上广深停车位平均缺口率达76.3%,而停车场泊位平均空置率却高达44.6%。
车位绝对缺口与相对利用不足并存的状况足够说明:加强停车位的供给固然关键,但盘活车位资源的作用同样不可小觑。
近两年来,智慧停车已经迎来了一轮大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超过200家企业研发了各种智慧停车APP。
然而诸多实践也表明,技术固然是化解难题的手段,真正的推广却离不开“兼容”。
因为企业分头行动,城市内部“山头林立”、数据彼此独立,用户不方便,城市管理也难以升级,停车也就难以真正“智慧”。
能不能建立一个城市级智慧停车系统?面对千万级人口、超160万辆乘用车,不亚于京沪的拥堵程度,哈尔滨城投集团通过联合优先科技股份公司,充分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地磁传感、近场支付等技术,搭建了一个实时化、可视化的城市级智慧停车平台,为国内解决停车难问题提供了一个有益的创新样本。
停车问题一头直通动态交通,一头扎进社区,甚至路内路外的管理方式都不尽相同。
智能停车面临各种权利关系的界定与处理,涉及一个城市的综合治理问题。
具体而言,泊位的普查与认证最为关键,没有完备的基础数据,后续管理无从谈起;管理短板也必须补上,只有避免“路面归交警、小区不要紧”的治理空白,才不会涌现“见缝插针”式的乱停放。
再比如,有学者提出可以利用社区白天闲置车位实现车位共享,但增收的停车费如何共享,却有赖于更完善的业主委员会治理。
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册课时综合检测
第三单元过关检测(时间:100分钟满分:120分)一、阅读理解(3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15分)(导学号56420026)三块钱国币(节选)提示:本剧剧情简单。
女仆李嫂不慎打碎了主人吴太太的一只花瓶,吴太太强迫她按原价赔偿三块钱国币。
住在同院的大学生杨长雄极为愤慨,与吴太太发生口角。
杨气急之下摔碎另一只花瓶,并送上三块钱国币,完成全剧。
全剧围绕花瓶事件展开主仆之间、大学生与女主人之间的矛盾冲突,表现了大学生的正义感和同情心,揭露了阔太太的自私和狡辩,也在一定程度上讽刺了警察的趋炎附势。
警这里是三块钱国币,交给你。
(呈上手中的纸币)吴(收下应得的赔款)铺盖怎么了?警是啦吗,当铺的少奶奶,给了三块钱,听说太太是外省人,她不要李嫂的铺盖。
吴(不甚中听,赶紧将警察向大门引去)对不住得很,对不住得很,谢谢你,谢谢你。
(引着警士一同走出)杨(向成)你说丢人罢?……这样一个无耻的泼妇!吴(走进,不幸听到了对她的批评,向杨)什么?你讲什么?你骂人是不是?(向成)成先生,你听见的,他破口骂人……成对不起,我在下棋,没有留心到我四周围的环境。
吴(再转向杨,一逼)你以为我没有听见是不是?无耻,我请问你什么叫无耻?(得不到答复)无耻,是的,旁人的事,不用他管,他来多事,才是无耻。
一个在背后骂人的人,才是无耻。
……(杨仍旧无言,一忍。
)吴(再逼)……一个大学生,以为了不得,自己说话不通,还想来教训旁人,自己以为是受过高等教育,开口骂人!泼妇,请问什么叫作泼妇?哪一个是泼妇?讲啊!(杨欲言而止者再,再忍。
)吴(三逼,转到杨的面前)你没得说了是不是?刚才你很会说话,怎么现在连屁也不放了?你骂了人你不承认。
你骂了人不敢承认。
这才是无耻。
是的,无耻!下流!混蛋!(杨面白手颤,忍无可忍。
忽然看到茶几上放着的花瓶,急忙地走去,抢在手中,走到吴的面前,双手将花瓶拼命地往地上一掷,花瓶粉碎。
) 吴(血管暴涨,双手撑腰)你这怎么说!杨(理屈词穷,闭紧了嘴唇,握紧了拳头,没得说。
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2)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年级语文试卷(卷面分值: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宋词与开封张自善词,最早称“曲子词”,是产生于唐代民间的可和乐歌唱的新诗体,到了宋代,得到了长足发展,艺术上表现出了更多的特色和独创性。
从一代文艺作品应具有自己独特的时代风格来看,词可以说是宋代的代表文学,所以,人们称之为“宋词”。
谈宋词,就离不开开封。
因为作为北宋的京都,特别是在宋朝特殊的历史条件下,能使宋词空前发展、繁荣和提高,在中国文学史上,与唐诗、元曲成三足鼎立之势,都与它是北宋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有着直接的关系。
公元960年,时任后周检校太尉、领归德军节度的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立了赵宋王朝,并逐渐结束了自“安史之乱”两百多年来的混乱局势,使农业生产不断增长,工商业相应地得到了发展,城市经济日趋繁荣。
当时,东京人口有100多万,是世界闻名的大都市之一。
这种经济的繁荣,必然带来文化的繁荣,为宋词的兴盛提供了宽阔的舞台。
另外,赵匡胤是在掌握后周兵权之际,趁周世宗柴荣去世,幼主恭宗柴宗训刚刚即位而乘机取得政权的。
所以,他也担心自己手下的功臣拥兵自重,来个“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于是采用赵普的计谋,演了一场“杯酒释兵权”的悲喜剧,把军权集中到中央,偃武修文。
宋朝皇帝重视科举考试,广罗文人,特别是宋太宗赵炅、仁宗赵祯,都洞晓音律,并亲自制曲,更引起士大夫和市民对词的喜爱,于是竞造新声,使词这一配乐歌唱的文学形式,发展得更加迅猛起来。
北宋的词分为两个时期。
前期是从宋太祖开国到仁宗赵祯末年(960~1063),后期是从英宗赵曙初年到金兵攻陷汴京那一年(1064~1126)。
北宋前期的词,正如上述,是在“百年承平”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几乎承袭了晚唐五代的词风。
在内容上,主要是反映贵族士大夫闲适自得的生活及流连光景、伤感时序的愁情,局限于书写离别、相思之绪,风格尽管有些清新,但仍旧是柔靡无力,没有突破“词为艳科”的藩篱;在形式上,从小令发展到慢词;在题材上,开始比五代有所扩展,其代表人物是晏殊、欧阳修、柳永等人。
东莞市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二语文教学质量检测及答案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质量检测高二语文本试卷22题,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选择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卷内或者学校提供的机读卡上。
每题选出答案后,使用机读卡的学校考生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使用机读卡的学校考生将选项答在答题卷上指定位置。
2.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卷上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民间信仰及其内在逻辑左亚文长期以来,有一种很流行的观点,就是认为古代中国人不信宗教,因而没有真正的信仰。
这种观点是武断的,其实,中国的“民间信仰”实质上就是中国宗教。
虽然中国不是一个宗教的国度,但民众却不缺少宗教信仰;古代绝大多数的中国人包括知识分子虽然没有明确的宗教归属,但却似乎比任何民族更笃信神灵。
自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来看,中国的先民自古就信奉和祭祀天地神灵。
那时,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庶民百姓,都要遵照严格的等级礼制按时祀天祭祖,乃至对日月星辰、风雨寒暑、社稷山川进行祭祀。
从上古时代起,中国人就认定祖先逝世后即进入鬼神的世界,其中帝王之神则与天并列,故祭祖和祀天并重,大约从周代开始,干脆把祭祖祀天合在一起进行。
在祭祀的对象上,古代中国人按照与自身关系的远近把整个统一的神灵世界划分为“天”与“祖”两个系列,于是,祀天祭祖二神崇拜就构成了古代中国人宗教信仰的基本形态。
从历史的发展来看,在这种独特的宗教信仰的基本形态中,其中祭祖、崇祖既是基础和本质的东西,又是主要的载体,而祀天、敬天则是演化和派生出来的一种观念,它历来都附着于祭祖和崇祖的活动和礼仪之中。
正如美国学者J·L·斯图尔特所说的:“祖先崇拜事实上才是中国的真正的宗教。
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册课时演练检测37
单元过关检测卷(一)(测试时间:120分钟评价分值:120分)一、语言基础知识(共4小题,每题3分,共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C)A.睥.睨(pì)偃.仰(yǎn)无边无垠.(yín)B.倏.忽(shū) 瓮牖.(yǒu) 好高骛.远(wù)C.连累.(lěi) 潮汐.(xī) 模棱.两可(lènɡ)D.倜傥.(tǎnɡ) 绿.林(lù) 半身不遂.(suí)解析:C项,“棱”读lénɡ。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D)A.姓名文化,作为最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活的传承,没有任何文化遗产像姓名文化那样,与我们每一个人休戚相关....。
B.面相看上去颇为能干的政客,竞选获胜的概率会更大一些。
颐指气使....的CEO,更可能经营一家有前景的公司。
C.一部《三国》,让后人望洋兴叹....。
威震华夏的关云长,终因刚愎自用,大意失荆州;料事如神的诸葛亮,竟千虑一失,错用马谡,出师中原功败垂成。
D.足协掩耳盗铃,在搞政绩足球,一切都为了“出线”;俱乐部自我膨胀,在搞成绩足球,一切为了名次;球员上下其手....,在搞金钱足球,一切都为了挣钱……中国足球闭目塞听、黑白颠倒,终成今日之败。
解析:D项,“上下其手”比喻玩弄手法,串通作弊。
A项,“休戚相关”形容彼此间祸福互相关联,此处可用“息息相关”。
B项,“颐指气使”形容有权势的人指挥别人时的傲慢态度。
C项,“望洋兴叹”,原指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C)A.随着营养观念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消费者在购买食用油时不再一味贪图便宜,而是专挑贵的买,哪个品牌贵买哪个。
B.90%以上未得过麻疹和没接种过麻疹疫苗的人,在接触麻疹病人后都会发病,因此这些人应及时接种疫苗,流行期少去公共场所。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二期末测评考试·语文(人教版)·试题(二)及答案
秘密★启用前姓名准考证号高二语文(人教版)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丝绸之路是民族交流融合的舞台“驼铃古道丝绸路,胡马犹闻唐汉风。
”古代丝绸之路架起了一座交流物产、连通人心的桥梁,对我国各民族交流融合、对东西方经济文化交往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当前,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续写古代丝绸之路的传奇,不仅要看到其对沿线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还要看到其在民族交流融合方面的纽带作用。
古代丝绸之路大体有草原道、绿洲道、茶马道以及海上道四条。
除了汉族,北方和西北游牧民族也是丝绸之路的重要开拓者,他们的马队和骆驼队踏出了一条横贯欧亚大陆的草原丝路。
他们的迁徙浪潮、相互交往以及游牧的特点,使其自然而然地成为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角色。
早期月氏、乌孙、匈奴等民族,在开通草原古道、推动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交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继月氏、乌孙、匈奴等民族之后,鲜卑、柔然、吐谷浑、突厥、吐蕃、回纥、契丹、党项、蒙古等民族,都曾和丝绸之路结下不解之缘,有的一度控制了草原道和绿洲道,成为经营东西方贸易的主角。
公元439年,鲜卑建立的北魏政权统一了我国北方,使丝绸之路自汉代以来再度繁荣起来。
北魏、西夏占据河西走廊后,吐谷浑控制的“青海道”和吐蕃控制的“青唐道”成为中原和南方通往西域的通道。
因此,“青海道”又称“吐谷浑道”,“青唐道”又称“吐蕃道”。
再看回纥,其与唐朝绢马贸易换回的绸绢,除了供汗国贵族享用,还通过“草原道”大量转输到西方。
“安史之乱”后,吐蕃完全占据了河西走廊及陇右地区,传统的丝绸之路东段受到阻遏,唐朝和西域各国的交往一度绕道回纥居住地。
因此,这一时期的草原丝路有“回纥道”之称。
“吐谷浑道”“吐蕃道”“回纥道”……丝绸之路上民族交流融合绵延不断,开遍了民族交流融合之花。
在肯定我国古代北方和西北游牧民族为丝绸之路的开拓与繁荣作出重要贡献的同时,更要充分认识中原王朝的主体作用。
四川省成都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
2018~2019学年度上期期末高二年级调研考试语文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籍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l~3题。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基石。
汉字教学的重要性日益提升,人们对汉字文化的需求愈发迫切。
汉字应该以怎样的面貌走向大众?这个问题需要汉字研究者冷静回答。
汉字文化是深厚的,它记录着中华文明的兴袁嬗变。
讲解汉字,必须展现出汉字文化的历史深度。
在《十讲》中,王宁先生梳理了汉字的起源与历史,举重著轻地展现出汉字文化磅礴壮美的历史画卷。
汉字的性质是表意文字,在传统“小学”中,文字训诂之学从来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十讲》对汉字文化的展现体现出鲜明的语言意识。
比如对汉字声符的讲解,兢结合了汉语词源的考察——“妻”与“凄M萋”同源,亲近紧密的妻子、“凄凄惨惨威戚”的压抑紧张,还有“芳革萎萋”的春草浓密,都呈现出“紧密、密切”的共同特点。
汉字、语言、文学三者融合无间,展现出丰富的学术内涵。
“聪(骢)"和“葱(蒽)"也是同源的,聪明畅迭的心灵和“中通外直’’的大葱形成通感,在古老的汉字中,更呈现出生活的亲切与妙趣。
在汉字和汉语的互证中,汉字的文化魅力得到了充分彰显。
汉字文化是科学的,它不能沦为“看图猜字”的臆测,必须建立在深入的学理之上。
从许慎的《说文解字》开始,汉字研究就在宇源和字理的不断探求中,建立起客观准确的学理基础。
《十讲》有着鲜明的理论意识与方法自觉——汉字普及不仅是知识的讲授,更要用学理阐明规律,以方法金针度人。
2018-2019辽宁省葫芦岛市高二上学期测试试题 语文 Word版
2018-2019学年辽宁省葫芦岛市第六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测试语文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逻辑:一种文化和精神人是一种理性的动物,但人对作为理性的核心成分的逻辑的了解还十分有限。
正因如此,逻辑不是被戴上神秘、深奥、抽象的光环,被敬而远之,就是被轻蔑地视为虚无、刻板、教条、缺乏活力。
很多人没有受过基本的逻辑训练,任凭外部刺激指导自己的行动。
但对人类历史发展真正起作用的人来说,观念的力量尤为重要,而观念的运作正是一种逻辑运作。
可见,具备良好的逻辑素质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对于应对复杂多变的世界,进而提升现代生活的人文精神非常重要。
逻辑不仅是一门独特的科学,还是一门奇异的艺术。
科学在知的方面使理性臻于完善,艺术在行的方面使理性臻于完善。
从这一意义上讲,逻辑的目的就是艺术的目的。
然而,除非逻辑既是一门艺术,同时又是一门科学,否则这一目的是不能达到的。
人类理智的本性就是要成为理性。
对于人来说,理智生活是一种发展着的东西。
理性并非意味着不会犯错。
人类理性的活动是推演性的,而推演活动又是一种生产性的或构造性的,理性并不保证它在生产或构造或构成中不会出错,相反,它可能会做出错误的定义或划分,推理会出现瑕疵,思想会产生混乱。
自在的理性需要一种逻辑的力量来克服它的这种先天的不确定性,从而使理性的德行臻于完善。
从这种意义上说,逻辑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
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学业测评检测2
学业分层测评(八) 项脊轩志[基础巩固层]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迨.(等到)诸父异爨客逾.(越过)庖而宴B.妪每.(每次)谓余曰以手阖.(关闭)门C.殆.(大概)有神护者其制.(修建)稍异于前D.室西连于中闺..(内室) 余既为此志.(志向)【解析】B项,每:常常。
C项,制:规格、格局。
D项,志:一种文体名。
此处指《项脊轩志》一文。
【答案】 A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句是()A.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B.吾妻来归..C.余自束发..,可容一人居..,读书轩中D.室仅方丈【解析】A项,古今义都是“修缮”之义。
B项,古义:女子出嫁;今义:回来。
C项,古义:古人十五岁时,把头发挽起来,盘到头顶上,表示成童;今义:把头发扎起来。
D项,古义:一丈见方;今义:寺院的住持。
【答案】 A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内外多置小门墙”中的“内外”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导学号:20710063】A.内.无应门五尺之僮B.或凭几学书.C.使不上.漏D.前.辟四窗【解析】B项,“书”是名词作动词,写字。
其余均是名词作状语,和例句相同。
【答案】 B4.对下列句子的句式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妪,先大母婢也(判断句)B.室西连于中闺(省略句)C.余自束发,读书轩中(状语后置句)D.轩凡四遭火,得不焚(被动句)【解析】B项是状语后臵句。
【答案】 B[阅读提升层]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导学号:20710064】先妣事略归有光先妣周孺人①,弘治元年二月二十一日生。
年十六来归..。
逾年,生女淑静,淑静者,大姊也。
期而生有光。
又期而生女子,殇②一人,期而不育者一人。
又逾年,生有尚,妊十二月。
逾年,生淑顺。
一岁,又生有功。
有功之生也,孺人比乳他子加健。
然数颦蹙顾诸婢曰:“吾为多子苦。
”老妪以杯水盛二螺进,曰:“饮此后妊不数矣。
”孺人举之尽,喑不能言。
正德八年五月二十三日,孺人卒。
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册课时同步检测0
高中同步测试卷(六)第三单元(B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同其它林木相比,竹子颇有一些独特之处,如虚心、有节、清拔凌云、不畏霜雪、随处而安等等。
这些特点,很自然地与历史上某些审美趣味、伦理道德意识发生契合,进而被引入社会伦理美学范畴,成为君子贤人等理想人格的化身,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不仅春风得意的封建宠儿常常以竹来互相吹捧或以竹自诩,那些落泊荒野的书生和隐居“南山”、待价而沽的名士,也普遍寓情于竹、引竹自况。
在这种独特的文化氛围中,有关竹子的诗词歌赋层出不穷,画竹成为中国绘画艺术中一个重要门类,封建士大夫在私园、庭院中种竹养竹以助风雅,亦成为普遍风气。
最早赋予竹以人的品格,把它引入社会伦理范畴的,恐怕要算《礼记》了。
《礼记·祀器》中说:“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如松柏之有心也。
二者居天下之大端矣,故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
”魏晋时期政治局势反复无常,文人士子意气消沉,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一批失意文人,为逃避现实,不与当权者合作,遁隐竹林,借竹之高标、清姿佐己之风流,在当时社会引起很大震动,对后代封建文人的行止也产生了莫大影响,可以说,敬竹崇竹、寓情于竹、引竹自况,竹林七贤乃是“始作俑者”。
自此以后,中国的文人士大夫便与竹子结下了不解之缘。
晋室东渡之后,文人士子大量南逃,南方秀丽的山水将他们从对现实的迷惘、懑闷中解脱出来,他们纵情山水、远离尘嚣,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广袤的竹林正是他们托身、浪迹之所,竹子清丽俊逸、挺拔凌云的姿质令风流名士们沉醉痴迷。
一时间,闻有好竹即远涉造访而不通名姓者有之,种竹十顷栖居林中者有之,对竹啸吟终日不辍者亦有之,王徽之、张廌、翟庄、袁粲等,是其中风流最著者;王徽之乃至声称:不可一日无此君!这一时期,文人雅士赋竹、赞竹,为竹作谱,蔚成风气,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植物专谱——戴凯之的《竹谱》正是在这种风气下以韵文的形式诞生的。
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02(答题卡)
4. [ A ] [ B ] [ C ] [ D ]
10 . [ A ] [ B ] [ C ] [ D ]
2. [ A ] [ B ] [ C ] [ D ]
7. [ A ] [ [ A ] [ B ] [ C ] [ D ]
3. [ A ] [ B ] [ C ] [ D ]
8. [ A ] [ B ] [ C ] [ D ]
12. [ A ] [ B ] [ C ] [ D ]
5.(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请按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超出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 卷上答题无效。
4、 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
贴条形码区
考生禁填: 缺考标记 违纪标记
以上标志由监考人员用 2B 铅笔 填涂
选择题填涂样例: 正确填涂 错误填涂 × √
一、二(27 分)
第
1. [ A ] [ B ] [ C ] [ D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02(考试版)
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考试范围:人教版必修5+选修。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任务驱动型作文”源自于西方国家日常语言教学和写作教学的“任务型语言教学法”,这种语言教学法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而提出的,其核心是在明确“任务”的前提下,完成语言交际口语或书面语表达。
这种教学法,根据完成任务过程中所产生的互相影响把任务分成五类:拼板式任务,要求学生把散乱的若干信息拼成一个整体;信息式任务,给两个或两组学生有互补作用的信息,为了完成交际任务,双方必须协商以探清对方的信息;解决问题式任务,给学生一个问题及一系列信息,让其找到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案;做决定式任务,给学生一个可能有几种结局的问题,让他们通过协调和讨论选择一种结果,进行论述;交换意见式任务,学生参与讨论,交换意见,但无须达成一致。
国内一些学者在“任务型语言教学法”的基础上,增加“驱动”一词,用于作文教学。
教育部考试中心的张开明确提出了2015年高考课标全国卷作文的两道题目均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并对其概念做出阐释:“试题往往是给学生创作出一个情境,出现对立性的问题,让考生通过写作,提出解决处理问题的想法和方案……如今年作文中‘写信’‘权衡与选择’等任务型指令,着力发挥试题引导写作任务的功能,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
”他认为,在材料作文中增加任务驱动型指令,能“较好地解决材料作文的泛角度与阐释作文收缩性之间的矛盾”,是在承继材料作文“自主空间大、立意角度自然、多元”等传统优势的基础上,又在避免套作方面进行了新的尝试和探索。
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2)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本试题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诗书礼乐到钟鼎彝器,博大精深的古典文化,素来为国人所津津乐道。
然而一到谈及传统建筑,多数人不是一脸茫然,便是心怀遗憾。
保存下来的古建筑本就不多,往往还被岁月剥去了光彩,有几分“土里土气”,相形之下,欧洲古建筑遍地开花,如风光片里古堡的坚固伟岸、教堂的华丽炫酷,让人如何与之一较高下?此言差矣。
以中西古建筑最显著的对比,即材料上的土木和砖石为例。
乍看之下,木质建筑简朴,易朽,扁平,似乎很难与巍峨高耸的石头教堂一争高下。
有人把这归咎于古人的技术不行,或材料短缺。
但事实上,中华大地并不缺石材,古代冶金技术的世界领先,石料开采加工的器具也更先进。
同时,老祖宗们并非完全不用石料修筑,譬如陵墓,在他们看来,才是该用石头堆砌的。
而从秦汉陵墓的空间布局、工程结构之精妙来看, 早在那个时代,我们的砖石建筑就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
因此,对于砖石建筑,古人“非不能也,乃不为也”。
就像中国传统绘画对散点透视情有独钟一个样,形式和质料上的偏好,其实是一种文化选择。
追根溯源,审美偏好的出发点,还取决于人与环境的相处方式。
欧洲建筑多以石砌,呈竖向耸立之势,以求“飞升天国”的不朽。
而中国建筑的外部形态,基本是横平舒展,寄寓着华夏先民对土地的依恋。
在中国古人心中,石头冰冷坚硬,缺乏生气,太过疏离自然,至于寻常起居,则一定要置身于“生生之气”的土木之中,以求“天人合一”的居住理想。
中西建筑在文化体系中的“地位”也不尽相同。
在西方,建筑是主要的文化载体,法国作家雨果就曾说过,“建筑是石头的史书”,一切艺术门类都须为建筑服务,绘画之,雕刻之,咏叹之,摹写之,以图将其打造为“高大上”的永恒纪念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咬文嚼字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下乘.(chéng)岑.寂(cén)付梓.(zǐ) 锱铢..必较(zīzhū)B.没镞..(mò zú) 胸襟.(jīn)斟.酌(zhēn) 咬文嚼.字(jiáo)C.蕴藉.(jiè) 累.积(lěi)憎.恶(zēng) 深恶痛疾.(jí)D.尺牍.(dǔ) 灞.桥(bà)剥啄.(zhuó) 清沁.肺腑(qìn)2.下列词语的书写,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炼字蛰伏婵娟流水不腐,户枢不蠹B.滥调游离因缘失之毫厘,谬以千里C.品茗荒诞辞藻如临深渊,如履薄冰D.坐镇烹饪针贬一言既出,驷马难追3.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贾岛说他的诗“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可见他的诗句是千锤百炼而成,非__________。
②度尚让邯郸淳作文刻碑来记述将曹娥改葬于江南岸一事。
当时邯郸淳才十三岁,却__________,__________,立石墓侧,时人奇之。
③我没有__________、下笔千言的本领,所以文章写得很慢。
每写一文,总要反复修改,以挑剔的眼光面对自己的手稿。
A. 一挥而就信手拈来文不加点倚马可待B. 倚马可待文不加点信手拈来一挥而就C. 信手拈来一挥而就倚马可待文不加点D. 信手拈来文不加点一挥而就倚马可待二、课文精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无论是阅读或是写作,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
字有直指的意义,有联想的意义。
比如说“烟”,它的直指的意义,凡见过燃烧体冒烟的人都会明白,只是它的联想的意义迷离不易捉摸,它可联想到燃烧弹、鸦片烟榻、庙里焚香、“一川烟草”“杨柳万条烟”“烟光凝而暮山紫”“蓝田日暖玉生烟”……种种境界。
直指的意义载在字典上,有如月轮,明显而确实;联想的意义是文字在历史过程上所累积的种种关系,有如轮外圆晕,晕外霞光,其浓淡大小随人随时随地而各个不同,变化莫测。
科学的文字愈限于直指的意义就愈精确,文学的文字有时却必须顾到联想的意义,尤其是在诗方面。
直指的意义易用,联想的意义却难用。
因为前者是固定的,后者是(____)的;前者偏于类型,后者偏于(____)。
既是(____)的,(____)的,它就不易控制,而且它可以使意蕴丰富,也可以使意思含糊甚至于支离。
4.用原文中的词语分别概括“字的直指意义”和“字的联想意义”的特征。
(1)直指意义的特征是:。
(2)联想意义的特征是:。
5.文中作者把直指的意义比作__________,把联想的意义比作__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无论是阅读或是写作,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
”这句话中加点词语的位置..与控制是否可以互换?为什么?7.在文中的括号内依次填补词语,下列最恰当的一组是()A.个别游离个别游离B.个性游离个性游离C.游离个性游离个别D.个性游离游离个性8.文段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前后是否矛盾?请说明理由。
9.本文段的中心是什么?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三、同步拓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近来时见“又一波雾霾汹涌来袭”“京津冀持续受雾霾困扰”,以及“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霾黄色预警”和“部分地区有重度霾”等报道,雾霾已严重危害到了人民的身体健康。
所以,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已涉及关于如何治理雾霾尤其是霾的问题。
霾和雾有所不同。
“雾”是一种自然天象,古人有“薄雾浓云”“雾失楼台”之类吟咏,从诗画的角度看,雾柔美、朦胧而神秘。
霾就不同了。
虽说也是自古就有的一种天象,却全然无此美感,而且随着人为因素越来越频繁地介入,如今已成了一种污染。
现代辞书因此释义为“空气中因悬浮着大量的烟、尘等微粒而形成的浑浊现象”。
按当下民间流行的通俗说法,就是PM2.5(细颗粒物)严重超标。
霾习惯上也叫阴霾、灰霾或烟霾,这是霾给人的一种很形象的视觉感受:阴沉沉的,灰蒙蒙的,满天烟尘。
近来竟与“雾”组合成“雾霾”而频频见诸报端。
词典中不见“雾霾”这个词,只有“霾雾”(如《后汉书·“霾雾蔽日”)和“风霾”(如《魏书·崔光传》“昨风霾暴兴”),此外还有“尘霾”“沙霾”“黄霾”等。
虽然词典中不见“雾霾”一词的身影,但它却在2013年“荣升”为年度热词。
从形式上看,热词“雾霾”是旧词“霾雾”的倒序,但词义的重心却因此起了变化。
“霾雾”原是“夹杂有尘霾的雾”,中心词是“雾”;“雾霾”则是“像迷雾一样的霾”,中心词就成了“霾”。
“霾”并非新字,早在甲骨文中就已屡见,卜辞有“癸卯卜,王占曰,其霾甲辰”和“贞兹雨不霾”之类的记载,可见霾很早就对人们的生活有影响了。
前人对霾的认识,从《尔雅》到《康熙字典》乃至上世纪初编成的《中华大字典》,释义几乎是一以贯之的,其中汉刘熙《释名·释天》的释义相对比较全面:“风而雨土曰霾。
霾,晦也,言如物尘晦之色也。
”“雨”在这里读为yù,作动词“降下”讲,意谓大风扬起的尘土从天而下就是霾。
因为空中满是尘土,所以刘熙说霾的天象是“晦”,天色像物体被蒙上了尘土一样昏暗。
《晋书·天文志》说:“凡天地四方昏蒙若下尘,十日五日以上,或一月,或一时,雨不沾衣而有土,名曰霾。
”可见,满天尘土的“霾”,与雾不同,可以持续多日,甚至长达一个月。
《元史》也有至元六年(1340)腊月“风霾蔽都城数日”的记载。
“霾”字从结构上说,是“从雨貍声”。
义符是“雨”,说明是一种天象无疑。
只是为何要叫“霾”?表声的“貍”是否也有什么特殊含义?《字汇补·雨部》说:“霾,与埋通,瘞(yì,掩埋)也。
”“霾”之尘土蔽物,有似掩埋,所以古籍多有借作“埋”的,如《楚辞·国殇》中“霾两轮兮絷四马”之“霾”。
“霾”与“埋”是可以互相通用的。
“貍”现在的读音是lí,是“狸”的异体字,指一种野猫。
原来的读音为mái。
原来,表示掩埋义的汉字,最初并非“埋”,而是“貍”。
据说,“貍”之有“埋”义,是因为野猫善于藏伏的缘故。
后来,又另造“埋”字,于是“貍于草中”就变为“埋于土中”,“埋”也由此替代了“貍”,而成为表掩埋义的规范字。
就“霾”字而言,之所以借“貍”表声,恐怕也是因为“貍”原有的掩埋义,与“雨尘”义相近的缘故吧。
(选自2014年第7期《咬文嚼字》,略有删节)10.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霾是一种天象,它不仅毫无美感,而且由于人为因素的介入,一直被认为是一种污染。
B. 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已涉及关于如何治理雾霾的问题,由此可见,雾霾已严重危害到了人的身体健康。
C. 霾习惯上也叫阴霾、灰霾或烟霾,霾的这些称号与霾给人的视觉感受有很大关系。
D. “雾霾”是个新词,在以前的词典中见不到它。
但“雾霾”近来频繁见诸报端,并在2013年成为年度热词。
11.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雾与霾虽然同是自然天象,但有所不同,其主要区别就在于雾柔美、朦胧、神秘,而霾没有雾的这种美感。
B. 热词“雾霾”与旧词“霾雾”,虽然只有次序的颠倒,但词义重心却因此起了较大的变化。
C. “霾雾”是“夹杂有尘霾的雾”,中心词是“雾”;“雾霾”则是“像迷雾一样”的霾,中心词成了“霾”。
D. “霾”在甲骨文中就已屡见,卜辞有“癸卯卜,王占曰,其霾甲辰”的记载。
这说明“霾”在商代就影响到人们的生活了。
1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尔雅》《康熙字典》乃至上世纪初编成的《中华大字典》,它们对“霾”的释义几乎是一样的。
B. 《晋书·艺文志》说:“凡天地四方昏濛若下尘,十日五日已上……雨不沾衣而有土,名曰霾。
”这句话意思是说,“霾”尽管持续时间长短不同,但尘土中夹杂着未能湿透衣服的小雨。
C. “霾”是个形声字,义符为“雨”,说明是一种天象,声符为“貍”,说明“霾”的读音。
D. “霾”借“貍”表声,除了取其声音外,也可能是因为“貍”有掩埋义,与“雨尘”义相近的缘故。
四、语言运用13. 汉字是民族文化的化石,有着深厚的文化意蕴,有着独特的文化魅力。
看下面几个篆体汉字,从例子以外的三个字中任选一个,仿照例子,巧说汉字。
要求符合该字的形体特点和基本含义,句式特点和例句基本一致。
明国休掰苗[例]国:外城围,内持戈,持戈守疆卫家国。
休:左佳人,右秀木,人依秀木自在休。
14. 生活是语言的源泉,留心观察,趣味无穷。
请根据语境填空,或写带有“打”字的熟语,或解释熟语含义。
要求所填的内容与原材料协调完整。
“打”是一个“一专多能”的字,其基本意义是“击”,但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又可以衍生出许多有趣的意思来。
如:从旁帮人说话,叫“打边鼓”;没有固定的居所,四处凑合,叫(1)“____________”;从中说和,调解纠纷,叫“打圆场”;(2)________________,叫“打草惊蛇”;打击失去威势的人,叫“打死老虎”;(3)____________________,叫“打退堂鼓”;为避免出错而事先忠告,叫“打预防针”;心无集体或大局,只为个人或局部利益打算,叫(4) “____________ ”;形容人或物非常稀少或优秀,很难找得到,叫“打着灯笼没处找”;形容学习、做事断断续续,缺乏恒心,叫(5)“________________ ”。
15.为推进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某杂志社开辟了《咬文嚼字》栏目。
该栏目以分析、纠正日常生活中人们对语言文字使用的错误或不规范现象为主要内容,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请你为这一栏目写一则宣传口号,要求:①能够反映栏目内容;②使用一定的修辞手法,言简意赅,鲜明有力。
8咬文嚼字1.D[解析] “牍”读dú。
2.D[解析] 贬—砭。
3. D[解析] 一挥而就:挥,挥动,这里指挥笔;就,成。
一动笔就写成了。
形容写字、写文章、绘画非常快。
信手拈来:信手,随手;拈,用手指捏取东西。
随手拿来。
多形容写文章时词汇或材料丰富,不费思索,就能写出来。
文不加点:点,涂上一点,表示删去。
文章一气呵成,无须修改。
倚马可待:倚在即将出发的战马前起草文件,可以等着完稿。
形容文思敏捷,写文章快。
第①句,语境中的“千锤百炼”显然跟“不费思索就能写出来”的意思相对应,故只能选“信手拈来”。
第②句,“倚马可待”显然不行,描写现实场景的,还是“文不加点”和“一挥而就”比较好,顺序当然是带有结果性的“一挥而就”放在后面。
第③句道理上也可以填“一挥而就”,但“一挥而就”更多用于场景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