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山东 教师资格考试 教育学 小学 章节重点复习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复习重点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复习重点1500字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是小学教师必备的一项基本素质。
掌握好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对于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至关重要。
下面,我将为大家总结一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的复习重点,希望能够对广大小学教师有所帮助。
首先,要重点复习小学教育教学的基本理论。
包括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评价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
教育学是教师必备的基本理论学科,主要学习教育过程的基本原理、教育目标的确定与实施、教育方法的选择与运用等。
心理学是教师重要的实践科学,主要学习人的心理活动规律、人的认知发展和人的性格心理等方面的知识。
教育评价则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成就进行评估的一种方法,主要学习各种评估方法的原理和应用。
其次,要复习小学各学科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小学各学科的教学内容是教师教学的基础,只有熟悉教学内容,才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
此外,还要熟悉各学科的教学方法,包括教学手段、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等。
掌握好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中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再次,要重点复习小学教育教学的基本技能。
包括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基本技能。
教学设计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前的一项重要准备工作,主要包括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课堂活动的设计等。
教学过程是教师具体进行教学活动的过程,主要包括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
教学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考核,主要包括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能力发展情况和学习态度等进行评估。
最后,还要重点复习小学教育教学的实践能力。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还要通过实践不断提高。
要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不仅要注重理论学习,还要注重实际操作。
通过实践,教师能够更好地掌握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并能够有效地运用到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去。
综上所述,要想提高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就要重点复习小学教育教学的基本理论、各学科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教育教学的基本技能以及实践能力。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学科教育学》知识点必背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学科教育学》知识点必背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学科教育学》知识点必背一、教学原理1. 教育学的基本概念-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活动的科学,包括教育的目的、方法等方面的研究。
- 教育活动是有意识地进行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
2. 教学原理的基本概念- 教学原理是指指导教学活动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 有效的教学原理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研究。
二、教学方法1. 教学方法的分类- 教学方法可分为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研究法等。
- 不同的教学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目标。
2. 教学方法的特点和应用- 讲授法适用于知识传授和讲解,需要教师掌握扎实的知识和清晰的逻辑思维。
- 讨论法适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需要教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并引导讨论。
- 实验法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验观察能力,需要教师提供必要的实验条件和指导。
- 研究法适用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三、教学评价1. 教学评价的基本概念- 教学评价是对教学活动的评估和反馈,旨在改进教学效果。
- 教学评价可以通过考试、测验、观察、访谈等方式进行。
2. 教学评价的方法和应用- 考试和测验是常用的教学评价方法,可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 观察和访谈可以了解学生的研究情况和研究惯,对教学进行及时调整和改进。
四、教学设计1. 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教学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研究需求。
- 教学设计要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达到合理的教学目标。
2. 教学设计的要素和步骤- 教学设计要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教学活动等要素。
- 教学设计的步骤包括教学计划、教学组织和教学调整,确保教学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2012年山东教师资格证复习材料教育学、心理学大纲及练习题,小抄也有
部分知识点内容预览: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中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1)中学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中学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级别基本心里规律的科2)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五要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个过程交织在一起。
3)学习与教学的要素:1.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主要从两个方面影响学与教的过程。
第一是群体差异,包括年龄、性别和社会文化差异等。
第二是个体差异,包括先前的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智力水平、兴趣和需要等差异。
2.教师。
教师在教学中起关键作用。
专业技能包括教学设计、材料组织、教学活动组织、课堂管理、教学评价和管理等方面。
3.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
教学内容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课程。
4.教学媒体。
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5.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
4. 学习与教学的过程。
1.学习过程2.教学过程3.评价/反思过程第二节1)科学理论上的指导作用(一)对教育现象提供不同于传统常识的新观点(二)2)研究方法上的指导作用(一)帮助教师应用研究的方法来了解问题(二)帮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1)美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二)发展时期(20)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 (四)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2. 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部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19l4年,又发展成三大卷《教育心理大纲》,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讲人类的本性;第二部分讲学第四章知识的学习第一节知识与知识学习概述1)知识是人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通过与其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对客观现实认它反映客观事物的属性与联系。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复习重点有哪些?.doc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复习重点有哪些?一、本课程的考核方式及总成绩的构成小学教育专业本课程的考核,采用平时作业与期末考试综合计算成绩的方式。
平时作业分为四次,占总成绩的20%。
期末考试成绩为100分,占总成绩的80%。
二、考试题型、考试时间和形式1.本课程的考试题类型为:填空题(20%)、名词解释(20%)、选择题(10%)、简答题(36%)、论述题(14%)。
2.考试时间和形式:本课程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考试形式采取闭卷。
三、各章的重点内容绪论1.问题①小学社会教育学的研究对象②小学社会教育学的任务③小学社会教育学的研究方法2.名词①综合课②文献法③观察法④调查法第一章小学社会教育目的1.问题①小学教育的培养目标②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③小学社会教育目的的内容2.名词①生活目标②职业目标③人生目标④全面发展第二章小学社会及小学生社会心理发展水平1、问题①小学生认识活动的心理特点②小学生社会心理发展水平③小学社会教学要适应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社会心理发展水平2、名词①社会心理学②道德认识第三章小学社会课程设置与内容1、问题①设置小学社会课程的原因②小学社会教学目的和要求③小学社会教学内容④在小学社会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第四章小学社会教学过程1、问题①小学社会教学过程的理论依据②小学社会教学过程与学生认识过程③小学社会教学过程与学生个体社会化过程④小学社会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2、名词①个性②个体社会化第五章小学社会教学组织形式l、问题①小学社会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②备课的基本要求③上好一堂课的基本要求④辅导的主要内容和任务2、名词①课堂教学②参观和教学③社会调查教学第六章小学社会教学原则和方法1、问题①小学社会教学基本原则②小学社会几种主要教学方法2、名词①小学社会教学方法②讲述法③问答法④读书指导法⑤演示法⑥参观法⑦讨论法⑧练习法⑨实习法⑩作业法第七章小学社会与其他教育途径的关系l、问题①小学社会教学与语文教学的关系②小学社会教学与思想品德教学的关系第八章小学社会教学评价1、问题①小学社会教学评价的原则②小学社会教学过程评价的方法③小学社会学生学习活动评价的指标体系④小学社会学生学习活动评价的方法2、名词①小学社会教学评价②教学目标第九章小学社会教师l、问题①小学社会教师在教书育人中的作用②小学社会教师的素质2、名词①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②教学研究能力教师资格证考试栏目为您。
2012年教师资格证(教育学)汇总考试重点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概念、历史与发展第一节教育学研究什么教育学定义: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教育规律是教育、社会、人之间和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间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和关系,具有客观性、必然性、稳定性、重复性、教师为什么要学习教育学:1995年12月12日,国务院公布的《教师资格条例》对教师资格做了明确的要求。
其中,教师的教育教学品质的基本要求包括两个方面:教育专业基本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
具体讲,学习教育学知识对当好教师有何意义呢?(一)教育学有助于教师形成正确的教育指导思想(指导思想)教育理念是做好教师的第一要素。
教育思想的第一个层次是教育认识,教育思想的第二个层次是教育观念,教育思想的最高境界是教育理念(二)教育学有助于教师提升教学智慧和能力(提升能力)(三)教育学有助于教师塑造专业精神(专业精神)教师应建立“教育专业精神”现代的教师应具备这样三种专业精神:敬业精神、人文精神、科学精神。
其中敬业精神是核心,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是相辅相成的两翼。
(四)教育学有助于教师形成专业人格(专业人格)第二节教育的理解一什么是教育古代典籍中有许多关于“教”论述,如《中庸》里解释:“修道之谓教”《荀子》中说“以善先者谓之教”等等在汉语中最早将“教”和“育”连起来使用的是孟子,他有句名言,“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教育一词出现在战国时期孟子的《孟子·尽心章句中上》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二教育概念的界定将教育概念界定为: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教育是广泛存在于人类生活中的社会现象,是有目的地培养社会人的活动。
把教育看成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或教育的本质教育的概念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活动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方向变化的活动。
2012山东省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学、心理学复习材料和真题
2012年山东省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内部复习材料教育心理学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小学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小学教育情境小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的性质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3.小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或研究课题,如何学、如何教以及学教相互作用):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4.研究内容:(一)五要素(二)三过程。
一、学习与教学的五要素:(1)学生:学习的主体因素;其群体差异(包括年龄、性别、社会文化差异)、个体差异(包括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智力水平、兴趣、需要等)影响学与教过程。
(2)教师:教学中起关键作用(教学过程的主导)。
(3)教学内容: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课程(4)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影响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容量;影响教学组织形式及学生的学习方法)(5)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课堂自然条件、教学硬件设施及空间布置)社会环境(课堂纪律、同学关系、校风、社会文化)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
二、学习与教学的三过程。
(1)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2)教学过程:教师组织教学,包括多种教学活动:设计教学情境(如确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题材设置教学环境等)、组织教学活动(如演讲讨论练习试验)、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如提问答疑)、教学管理、调节教学过程等。
(3)评价/反思过程(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前对教学设计及效果的预测和评判;教学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教学后的检测、反思)学与教相互作用: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5.小学教育心理学的作用:(1)科学理论上的指导作用 A、对教育现象提供不同于常识的新观点B、为课堂教学提供理论指导 C、帮助教师分析预测并干预学生的行为(2)研究方法上的指导作用 A、帮助教师应用研究的方法了解问题 B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创造性的持续的研究。
2012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与教育学各章节复习重点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重点提示统观近几年全国各省的教师资格认证教育学考试,本章统领后面的教学内容,因而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论述题都可能出,需要重点学习。
本章的考查重点是:(1)教育和教育学的基本概念。
(2)在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中作出过突出贡献的教育家及其代表作和主要观点。
(3)教育和教育学在历史各阶段发展的特点。
(4)观察法、文献法、调查法、实验法、比较法和个案研究法在教育学研究中的运用。
(5)应用教育学理论分析教育现象。
考纲链接1.教育的本质:教育是人类通过有意识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从而影响自身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
2.广义的教育是指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3.学校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产物,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
(1)生产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物质上的准备。
(2)统治阶级对人才的需求,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社会条件。
(3)文字的产生和文化的发展,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现实条件。
4.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1)与生产劳动相脱离,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活动。
(2)为统治阶级所垄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森严的等级性。
(3)内容主要是古典人文学科和治世之术,有明显的保守性。
(4)教学的组织形式主要是个别教学,教学方法主要是灌输与死记,同时也注重在实践中学。
(5)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
(6)出现专科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萌芽。
5.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教育终身化,社会化,生产化,民主化,国际化,现代化,多元化。
6.现代教育的特点:(1)具有鲜明的生产性;(2)逐步走上了大众化道路;(3)内容日益科学化;(4)班级授课制成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5)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教育系统。
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复习重点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教育一、构成教育活动得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1、教育者:指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得人包括学校教师,教育计划、教科书得设计者与编写者,教育管理人员以及参与教育活动得其她人员。
其中。
学校教师就是教育者得主体,就是做直接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起主导作用。
2、受教育者就是指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得人既包括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学习得儿童、少年与青年,也包括各种形式得成人教育中得学生,就是教育者得对象,就是学习得主体。
3、教育影响就是教育实践活动得手段,就是置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并把她们联系起来得纽带,主要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措施等。
教育影响就是教育活动得中介。
二、教育影响三者间得关系: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这三个基本要素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
教育者就是教育影响与教育者之间得纽带,受教育者就是教育者选择与施加教育影响得对象,教育影响就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作用得桥梁,就是教育实践活动得工具,就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作用得中介。
教育就是一种培养人得社会活动,测试于人类得生产劳动,就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与社会生活经验得基本途径。
教育目得就是教育得核心问题。
三、教育得属性1、教育得本质属性教育就是培养人得活动,就是教育得质得规定性。
它有以下四方面特点(1)教育就是人类所特有得一种有意识得社会活动,就是个体在社会得生存需要。
(2)教育就是有意识、有目得、自觉地传递社会经验得活动。
(3)教育就是以人得培养为直接目标得社会实践活动。
(4)在教育这种培养人得活动中,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及教育影响三种要素之间得矛盾活动。
2、教育得社会属性(1)教育具有永恒性:教育就是人类所特有得社会现象,只要人类存在,它就存在。
(2)教育具有历史性:在不同得社会或同一社会得不同历史阶段,教育得性质、目得、内容等各不相同,每个时期得教育具有自己得特点。
(3)教育具有独立性:教育受一定社会得政治经济得等因素得制约,但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得社会活动又具有相对独立性。
教师资格考试复习资料《教育学》第一章第一节
社会学基础是教育学的又一理论基础,它为教育学提供了人类社会运行
的规律和机制,是理解和研究教育与社会关系的重要工具。
02
社会学基础的重要性
社会学基础对于教育学的理论构建和实践指导具有重要意义,它有助于
深入了解教育与社会的关系,为教育政策制定和实践提供社会学视角。
03
常见的社会学基础
常见的社会学基础包括功能主义、冲突理论、符号互动论等,这些社会
哲学基础对于教育学的理论构建和实践指导具有重要意义, 它影响着人们对教育的认识和价值取向,为教育政策制定 和实践提供理论支撑。
常见的哲学基础
常见的哲学基础包括理性主义、经验主义、实用主义、存 在主义等,这些哲学流派对教育学的理论构建和实践指导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心理学基础
心理学基础的定义
心理学基础是教育学的又一重要理论基础,它为教育学提供了 人类心理活动的规律和机制,是理解和研究教育过程中学生心 理发展的重要工具。
教育学的实践应用
教育学理论在教育实践中得到广 泛应用,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 生、设计课程和评估教育效果。
教育学的未来发展
技术与教育的融合
随着科技的进步,教育学将更加注重技术与教育 的融合,如在线教育、虚拟现实等技术的应用。
个性化教育的探索
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教育学将进 一步探索个性化教育的方法和模式。
THANKS
感谢观看
学习目标
掌握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掌握教育实践中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理解教育与社会、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关系; 提高教育实践能力和教育创新能力。
02
教育学的定义与性质
教育学的定义
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学科,旨在揭示教育的本质和规律,促进教育的发展和改进。
2012山东省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综合素质》考试重点和考试技巧
A、不可遏制型 B、活泼型 C、安静型 D、抑郁型
43、布卢姆将认知目标由低到高分为那六个层次( )
A、 知识、运用、领会、分析、综合、评价
B、 知识、领会、运用、综合、分析、评价
C、 知识、领会、分析、运用、综合、评价
A、布卢姆 B、加涅 C、澳苏贝尔 D、奥斯本
61、根据强化的性质和目的可以分成( )
A、 自然强化物和人为的近似强化物 B、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
C、 正强化和负强化 D、强化和惩罚
62、提出认知地图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
A、 桑代克 B、苛勒 C、布鲁纳 D、托尔曼
63、生理自我在几岁左右基本成熟?()
A、讲授法 B、发现法 C、掌握学习法 D、头脑风暴法
11、在《超越IQ》一书中提出智力的三元理论的是( )
A、皮亚杰 B、加德纳 C、斯腾伯格 D、戴斯
12、在《超越IQ》一书中提出智力的三元理论的是( )
A、皮亚杰 B、加德纳 C、斯腾伯格 D、戴斯
13、在《超越IQ》一书中提出智力的三元理论的是( )
A、差生行为 B、问题行为 C、逆反行为 D、心理障碍行为
20、人们对人或事物所持有的一套比较笼统、概括、固定的看法,并以这种看法作为评价人或事物的依据( )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刻板印象效应
21、课堂上人际关系出现双方相互亲近,认知协调,情感和谐,行动一致。这是一种:( )
30、针对某一方面的心理发展,通过在同一时段内对不同年龄的儿童进行比较,较研究 B、纵向跟踪研究
C、连续发生研究 D、跨文化研究
2012山东教师资格考试___小学教育学资料
第一章1、在我国,最早把教和育连在一起的是(孟子)。
2、教育就其定义来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教育泛指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和身体健康,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所有活动。
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身心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3、学校教育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即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
4、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的原因在于:第一教师承担着传承人类文明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任;第二、教师受过专门的职业训练;第三、青少年处在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
5、受教育者(学生)是教育的实践对象的原因是:一方面,受教育者作为发展中的人所具有的发展性和不成熟性,决定了他有接受教育的必要性;另一方面,受教育者作为主客体统一的人所具有的能动性和主体性,决定了他可以成为自我改造和自我塑造的主体。
6、教育影响是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及其联系的总和。
它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工具,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中介。
7、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系统,双轨制学制主要存在于19世纪的欧洲国家。
单轨制学制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形成的一种学制。
分支制学制是20世纪上半叶由前苏联建立的一种学制。
我国近代学制的情况:1902年,我国颁布了第一个近代学制“壬寅学制”;1904年,我国颁布了“癸卯学制”,这是我国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制。
1922年,我国颁布了“壬戌学制”,即通常所说的六三三学制,一直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8、试述现代学校制度的发展趋势:①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和小学教育的衔接。
②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③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④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⑤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⑥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11、古代教育是适应手工生产和自然经济的教育,分为原始形态的教育和古代学校教育两个阶段12、简述原始形态的教育的共同特征:第一、教育是在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进行的。
2012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重要考点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重要考点三、简答题1.简述教育活动的三要素。
答:教育活动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联系一般都依靠一定的媒介。
这就是教育活动中物的因素。
这种媒介指的是教育活动中采用的传递信息的材料和手段。
如在教学中,它包括通常称之为教材的教学用书,如教科书、教和学的参考用书、学生的练习册等,还有各种教学手段如直观教具、各种电教设备等等,统称为教学媒体。
在一定的教育目的指引下,通过对教育媒体(除教育资料和教育手段外,还包括经过有意识的组织而优化了的环境因素在内)的使用,使教的活动和学的活动有效地结合起来。
教育者、教育媒体和受教育者三者构成教育活动的三要素。
2.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途径有哪些?答:(1)思想品德课、晨会、周会;(2)劳动和社会实践;(3)校园环境的优化;(4)学习和生活制度的管理。
3.简述教育方针的意义。
答:教育方针对于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育方针是指引教育工作前进的方向和指针,对整个教育活动都具有定向的作用。
它贯穿于整个教育活动的始终,是制定各级各类学校具体教育目标、确定教育任务、选择教育内容和方法、评价教育效果的依据;它可使教育活动有组织、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确保教育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指向预定目标;它可使教育工作者更好地掌握教育对象,避免盲目的发展过程;它更可以使教育工作者明确工作方向,从而摆脱不符合教育规律的各种影响和冲击,使一切教育过程都为实现教育方针的要求服务。
4.表述教学目标和设计教学过程时应注意哪些问题?答:(1)关于表述教学目标时应注意的问题课堂教学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在备课时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状况而拟订的一个课题、一节课的教学目标,目标的内容应该提得全面、适度、明确、具体可测。
教学目标就是指要使学生学会什么;而教学活动地内容是指学生要学习什么知识和训练什么技能,不能把二者混为一谈。
(2)设计教学过程时应注意的问题。
教案的主要部分是设计教学过程。
2012山东省教师资格证考试考试重点和考试技巧
31、1799年11月9日,拿破仑以解除雅各宾派过激主义威胁法兰西第一共和国为借口,派军队控制了督政府,接管了革命政府的一切事务,并由此开始了为期15年的独裁统治。这一天是法国共和历雾月18日,所以,历史上称该政变为”雾月政变”。因此本题选B。
3.最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法》自( )开始施行。
A.社会性
B.继承性
C.特殊性
D.阶级性
5、据调查,教师对学生拳打脚踢的情况现在已经较少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心罚”。比如:对于成绩不好的罚做题目、罚抄单词一百遍;对于不遵守劳动的学生罚站、罚值日等。教师这样的行为( )。
A.是正确的,教育中适当的惩罚是必不可少的
B.是正确的,老师没有侵犯的学生的身体健康
1、教育教学工作应当符合教育规律和( ),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统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A.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B.教育特点
C.教学规律
D.教学特点
2、教师要适应时代发展需要,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就必须( )。
D.市(地)级
52、德育是各个社会共有的社会、教育现象,其不具备以下哪种属性?( >
A.社会性
B.继承性
C.特殊性
D.阶级性
53、德育是各个社会共有的社会、教育现象,其不具备以下哪种属性?( >
A.社会性
B.继承性
C.特殊性
D.阶级性
54、诙谐幽默,寓悲于喜,形成“含泪的微笑”的独特风格,并被誉为“美国生活幽默的百科全书”的小说家是( )。
2012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知识汇总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1.教育的概念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发展的活动。
2.学校教育制度(1)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是近代以学校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的建立,又称制度化教育。
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前制度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再到非制度化教育的过程。
前制度化教育始于与社会同一时期产生的人类早期教育,终于定型的形式化教育,即实体化教育。
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以及随之颁布的全国统一的教育宗旨和近代学制。
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l902年的《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以及l904年的《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
相对于制度化教育而言,非制度化教育所推崇的理想是:“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
”(2)现代教育制度发展的趋势①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②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③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④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⑤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⑥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3.古代中国教育中国早在4000多年前的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
西周以后,学校教育制度已经比较完备,建立了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并有了……国学‟‟与……乡学,,之分,形成了六艺教育,即六门课程:礼、乐、射、御、书、数。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官学衰微,私学大兴,儒、墨两家的私学成为当时的显学。
隋唐以后盛行科举制度。
宋代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国学,儒家经典被缩减为。
四书”、“五经”,特别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被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明代以后,八股文被规定为考科举的固定格式,一直到光绪三十一年(1905),清政府才下令废科举开学堂。
4.20世纪以后世界教育的特征进入20世纪以后,教育在数量上获得更大的发展,义务教育普遍向中等教育延伸,职业教育的发展受到普遍重视,政治道德教育普遍呈现出国家主义的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一章(一节)教育的发展1、教育概念界说?(1)我国最早把“教”和“育”联系在一起是孟子;《孟子.尽心上》对教育的理解“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2)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对教育解释:“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
(3)19世纪末20世纪初,“教育”才被正式用来言说教育。
2、教育定义?广义:指增进人们的知训、技能和身体健康,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所有活动。
广义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
狭义: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们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3、学校教育的构成要素有哪些?学校教育:是社会这个大系统中的一个相对独立的子系统,包括三个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
4、简述各构成要素在教育活动中的地位?教育者:是从事学校教育活动的人,包括学校教师、教育管理人员以及参加教育活动的其他人员。
其中教师是学校教育者的主体,是直接的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
受教育者:是接受教育的人,即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生,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
他既要接受教育者的改造和塑造,同时也要自我改造和塑造。
教育影响:是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极其联系得总和,它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工具,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中介。
5、为什么说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1)教师承担着传承人类文明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任;(2)教师受过专门的职业训练;(3)青少年处在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
6、简述学校教育各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从教育者的角度看: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选择教育影响并向受教育者施加教育教育影响的过程。
从受教育者的角度来看:教育的过程是受教育者根据自己的发展水平和主观愿望选择教育影响,并将教育影响内化为自己的身心发展内容的过程。
7、、学校教育制度概念?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系统,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8、简述学校教育制度的产生和历史发展(基本类型)?(1)双轨制学制(19世纪欧洲);(2)单轨制学制(19末20初世纪美国);(3)分支制学制(20世纪上半叶前苏联)。
(4)我国:1902年“壬寅学制”〈钦定学堂章程〉第一个近代学制;1904年“癸卯学制”〈奏定学堂章程〉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制;1922年“壬戌学制”就是“六三三”学制。
9、试述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10、教育的历史发展(分为哪几个时期)?各个时期的教育有什么特点?(一)古代教育:(1)原始形态的教育(特点):(1)教育是在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进行的。
(2)教育没有阶级性。
(3)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
(2)古代学校教育(特点):(1)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2)教育具有阶级性和等级性。
(3)教育内容偏重于人文知识,教学方法倾向于自学、对辨和死记硬背。
(二)现代教育:(1)现代学校教育(特点):(1)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2)教育面向全体社会成员;(3)教育的科学化程度和教育水平日益提高。
(2)学习化社会的终身教育(特点):(1)全体社会成员的一生都处在不断的学习之中;(2)社会能为每一位社会成员提供适当的教育。
11、资产阶级采取哪些措施建立国民教育体系?(1)国家建立公立教育系统,加强对教育的控制;(2)普遍实施义务教育;(3)重视教育立法,依法治教。
12、试述世界教育改革的趋势?(1)教育终身化。
(2)教育全民化。
(3)教育民主化。
(4)教育多元化。
(5)教育技术现代化。
一章(二节)教育学的发展1、教育学概念、构成要素?含义: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构成要素:教育现象:是对教育活动的基本概括,是各种各样教育活动的外在表现。
教育问题:是具有矛盾与冲突的教育现象。
教育规律: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以及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2、简述古代教育思想家的主要思想及其代表作?(一)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1)孔子:中国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其教育思想:集中反映在《论语》之中,重视教育工作主张:“有教无类”。
希望把人培养成“贤人”和“君子”;教学内容:上主要继承西周六艺《诗》、《书》、《礼》、《乐》、《易》、《春秋》;教学上强调:“学而知之”,提出了“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并重、学行兼顾、博约结合、学以致用、以身作则等教育教学原则。
(2)战国后期:《学记》是我国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其中的教学相长,启发诱导、秩序渐进、长善救失、藏息相辅、师来而道尊等思想,至今仍然具有积极意义。
(此外:先秦时期的孟子和墨子、汉代的董促舒、宋代的朱熹、明代的王阳明、清代的王夫之等)。
(二)西方古代的教育思想:(1)古希腊的哲学家苏格拉底“产婆术”,是一种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辩论的方法,为启发式教学奠定的基础;(2)柏拉图的教育思想都体现在代表作《理想国》中,构建了较为系统的学制,为近代资源共享本主义教育提供了雏形;(3)亚历士多德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观点,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对儿童分阶段进行教育,提倡对儿童进行和谐的教育;(4)古罗马昆体良是西方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他的《雄辩术原理》是西方第一本教育专专著。
他主张教育者要了解儿童的天赋、倾向和才能,遵循儿童的特点进行教育。
他重视教师的作用,认为教师是教育成败的关键。
3、试述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学的独立。
简述近代、现代教育思想家的代表及其主要贡献代表作:(1)英国的培根首次把教育学作为独立学科提了出来;(2)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是使教育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第一人,代表作:《大教学论》。
主要贡献:1提出了教育适应自然的思想,强调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发展规律;2提出了“泛智”思想,论证了普及义务教育的天然合理性,主张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3提出并论证了直观性、系统性、量力性、巩固性和自觉性等一系列教学原则;4提出了学年制思想,并从理论上论述了班级授课制。
(3)卢梭在《爱弥儿》中提出了自然与自由教育的思想;(4)瑞士平民教育家裴斯泰洛齐则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按照自然的法则,全面地、和谐地发展儿童的一切天赋力量,教育的首要职责在于塑造完整的、富有个性特征的人。
(5)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了“白板说”和绅士教育其代表作为《教育漫话》。
(二)试述规范教育学的形成与发展:(1)、德国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主要思想观点和贡献:是传统教育学的代表,是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必须把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在教学上:1他把哲学中的统计学观念移用过来,强调教学必须使学生在接受教材的时候,唤起心中已有的观念;2突出兴趣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认为兴趣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3他结合学生心理提出了“明了、联想、系统、方法”的四段教学法,4提出了教学的教育性原则,主为教学是手段,教育是目的,二者是统一的。
5他强调系统知识的传授、课堂教学的作用、教材的重要性和教师的中心地位,形成了传统教育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特点。
(2)、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主要思想观点和贡献:是实用主义教育学的创立人现代教育理论的首要代表。
与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针锋相对。
1将教育的本质概括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成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与改组”,2在教育目的上,认为教育“于其之外无目的”,学校教育的目的就是组织力量保证儿童的成长;3在师生关系上,他主张儿童中心。
与其教育基本观点一致。
4教学上他倡导“做中学”,提倡活动课程,强调教法与教材的统一、目的与活动统一、智慧与探究的统一,形成了以儿童中心、活动课程、做中学为特色的教学思想。
(3)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诞生与发展:1939年前苏联教育理论家凯洛夫出版了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编写的《教育学》,把教育育分成总论、教学论、德育论和学校管理论四个部分,主要特点:1是重视智育在全面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2肯定课堂教学是学校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3强调教师在教育和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4、简述教育学在当代的新发展情况?(1)教育科学体系逐步形成;(2)教育理论异彩纷呈;(3)教育理论与教育实际的结合日益紧密。
5、当代著名的教育理论有哪些?其代表人物和基本观点是什么?(1)美国教育家布鲁纳的结构课程理论:在其代表《教育过程》中强调学习学科的基本结构,提出了早期学习和发现学习的理论。
(2)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的实验教学论体系:在其代表作《教学与发展》中,以一般发展为出发点,提出了:一“高难度教学”、二“高速度教学”、三“理论知识起指导作用”、四“理解学习过程”、五“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的五大教学原则。
(3)美国教育家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教学应该以掌握学习为指导思想,以教育目标为导向,以教育评价为调控手段,形成了完整的掌握学习理论体系。
(4)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面和谐教育理论:在他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帕夫雷什中学》等著作中,系统论述了他的全面和谐教育思想。
由于他的教育思想是建立在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基础上的,他的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二章(一节——三节)1、试述教育与生产力、政治经济制度、文化的关系?(一)教育与生产力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一方面,生产力的发展对教育的发展提出一定的要求,并提供一定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教育的发展又对生产力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社会越发展,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也就越密切。
(1)、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①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②制约人才规格和教育结构;③制约着教育的内容、方法、手段和组织形式。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①教育再生产劳动力;②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③教育生产新的科学知识。
(二)、政治经济制度与教育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关系:(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①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②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③决定着教育目的;④决定教育内容。
(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促进作用:①实现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②为政治培养专门的人才;③对当前的政治变化和发展产生影响;④可以加速民主进程。
(三)、文化与教育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1)、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①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
②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
③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