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济学论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经济学论文

曹士悦

1422212

在期中作业中,我们小组对于黄浦区以及闵行区进行了电影院上座率的调查,得到了客观的数据。由此,我将以这个为基础,结合文化经济学知识,谈一谈对影院利润有着重大影响的几个因素中,究竟什么是核心。

一、上座率的意义及价值

上座率即一部影片获得观众人次的多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优秀的影片上座率就高,反之则低,因而上座率又是衡量一部影片质量优劣的重要标准之一。上座率还直接影响票房价值,上座率高票房价值自然高,所以对一部影片票房价值大小往往用上座率多少来衡量。

很多分析和报道都喜欢拿影片的上座率说事儿,但实际上上座率的权威性并不高,很多时候可能会误导我们对影片实际表现的判断。

从上座率的计算公式可以看出,上座率与每个电影院中的每个影厅的座位数有关,而当影院排片人员把一部电影排在不同影厅时,上座率的计算会更加复杂。在实际工作中,市面上有6种左右的售票系统,每一种的上座率算法是否相同有待调查,全国近4500家影院的数据汇集到专资办,再对所有影院的上座率取算数平均,其误差可想而知。

举一个简单点的例子,一个100座的厅进50人与一个200座的厅进100人,上座率都是50%,但是产出的结果差50人的票款,所以无论用上座率去调整排片还是去判断影片的受欢迎程度,都会产生一定的误差。因此,上座率这个数仅供参考,最好不要以它来做判断或决策。

二、排片率的影响以及排片的几个因素

在我们所作的调查报告中,有一些普遍的因素,如环境,交通,地区居民生活水平等,可以比较合理的解释不同地区的相同时段的相同电影的上座率有很大差别的原因。但除此之外,我们发现,除了以上这些外因以外,排片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一般情况下,大片上映首周的排片率都能在25%以上,《疯狂动物园》上映时达到了创纪录的45%。在黄浦区这样的经济水平高的地区,几个比较著名影院,如大上海电影院,和平影都,大光明电影院,有能力引进更多的进口电影,同时也利用场地的优势,在相同时间内可以有多个影厅放片,大大增加了排片率。

然而,跟上座率存在的问题一样,排片率只是简单的反应了场次的占比,并不能反应场次背后影厅座位数不同造成的影响——也就是影片理论总容量的不同。

还是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一个6个厅的影城,一天总计能排映31场电影。影片A排满了3个厅,共15场,每个厅70个座位,共能卖1050张票,排片率为49%;影片B排满2个厅,共10场,每个厅100个座位,共能卖1000张票,

排片率为32%;影片C排满1个厅,共6场,每个厅200个座位,共能卖1800张票,排片率为19%。很明显,影片C的排片率比影片A低了29个百分点,但却能比影片A多卖750张票。所以排片率最高的影片不一定总容量最大即可。

三、观影人次才是影院的核心

上面所说上座率和排片率都不能直接反映影院是否真的有所盈利,那什么指标才算硬气呢?观影人次——只有人次才是分析影院所有数据的核心要素,只有人次才是影院开展一切工作的出发点。

人次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影院的一切收入都是由人带来的,那影院的工作当然应该主要围绕提高人次来进行。同理,分析影院产生的所有数据也是由人次为出发点,票房=人次*平均票价,这几年全国的平均票价基本稳定在35元左右,因此,人次就成了决定全年总票房的重中之重。具体到影院个体层面,每天的平均票价也不会有太大变化,工作的重点当然也应该在提高非黄金点的人次以及工作日的人次上。

从影院经营的另一个方面来说,影院收入除了票房之外,还有卖品收入、后产品收入、场租、广告等。其中,最为重要的卖品收入,通常相当于影院票房收入的10%—15%,其算法的关键点也是观影人次(卖品收入=人次*人均消费)。所以,无论从哪个层面来讲,人次都是影院最为重要的指标。

根据以上的文献分析以及图表公式,同时结合我们小组所作的调查报告数据,我觉得应该建议影院经营者在日常经营中应该根据影院客源的消费规律去预估观影人次,然后从人次出发去计算票房以及卖品收入等数据,再根据预估与实际的差距去分析原因,调整经营策略。

对于影片发行人员而言,也建议从影片预售的人次情况以及全国每日观影人次的变化规律出发,去预测首周票房或者最终票房,然后根据偏差调整宣发策略,可以参考对比上座率和排片率计算得到的票房数,但最好还是以人次变化推算得出的结果为决策的依据。

参考文献:

1、周锡昌,《影院票房预测和排片调整探析》,影院管理 2013年03期。

2、李亚,《当下中国影院经营研究》,西南大学,2012年

3、余佳丽,《品牌影院经营—上海大光明光影80年》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