拇外翻的检查方法
拇趾外翻X线片观测指标及应用进展
中国骨伤 2 0 1 3年 2月第 2 6卷第 2期 C h i n a J O  ̄ h o p T r a u ma , F e b . 2 0 1 3, Vo 1 .
综 述 ・
拇趾外 翻 X线 片观测指标及应用进展
龚浩, 桑志成
( 中 国中 医 科 学 院 望京 医 院骨 关 节 二 科 , 北 京 1 0 0 1 0 2)
足外翻的鉴别诊断方法是什么
足外翻的鉴别诊断方法是什么足外翻又称外翻仰伸足,临床上其给患者带来的影响是非常直接的,因此,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有效措施,及早对其进行预防,以免其产生危害我们的足部健康,只有针对病因进行预防,其效果更佳。
一、诊断依据:1、婴儿出生后即有一侧或双侧足部跖屈内翻畸形。
2、足前部内收内翻,距骨跖屈,跟骨内翻跖屈,跟腱,跖筋膜挛缩。
前足变宽,足跟变窄小,足弓高。
外踝偏前突出,内踝偏后且不明显。
3、站立行走时跖外缘负重,严重时足背外缘负重,负重区产生滑囊炎和胼胝。
4、单侧畸形,走路跛行,双侧畸形,走路摇摆。
5、X线摄片:距骨与第一跖骨纵轴线交叉成角大于15°,跟骨跖面和距骨纵轴线夹角小于30°。
二、辅助检查1、先天性马蹄足诊断不难,X线摄片是必备之检查专案。
2、如果住院手术治疗,血常规等三项常规检查是必要的,视病儿情况可酌情考虑B项检查。
3、足前部内收内翻,距骨跖屈,跟骨内翻跖屈,跟腱,跖筋膜挛缩。
前足变宽,足跟变窄小,足弓高。
外踝偏前突出,内踝偏后且不明显。
4、站立行走时跖外缘负重,严重时足背外缘负重,负重区产生滑囊炎和胼胝。
5、单侧畸形,走路跛行,双侧畸形,走路摇摆。
6、X线摄片:距骨与第一跖骨纵轴线交叉成角大于15°,跟骨跖面和距骨纵轴线夹角小于30°。
三、鉴别诊断:1、足内翻:是在发育过程中,由于足的肌腱和韧带(后侧和深部的)发育出现故障,未能与足部其他的肌腱韧带的发育保持同步,其后果是这些肌腱和韧带将足的后内侧牵拉向下,导致足向下向内扭转。
足部的各块骨头因此处于异常的位置上。
足部内翻,僵硬,并且不能回到正常的位置。
2、外翻足:与内翻足形状相反,仅能以足内侧着地和负重,内侧足弓往往下陷。
宝宝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因为缺钙,也可能是不良的习惯造成的。
宝宝睡觉时可以考虑用宽点的带子绑住或者家长辛苦点用手将宝宝的膝盖合并捏住;这样比较能把握好分寸。
平时尽量不要让宝宝坐在推车里。
足拇外翻x线诊断标准
足拇外翻X线诊断标准
一、足部结构观察
在进行足拇外翻X线诊断时,首先需要对足部结构进行观察。
正常的足部结构包括脚趾、跖骨、跗骨和韧带等组织。
在X线片上,可以看到骨骼和软组织的轮廓,从而判断足部结构的正常与否。
二、骨骼位移
在足拇外翻的情况下,第一跖骨会向外侧偏移,导致足底内侧纵弓的高度下降。
因此,X线诊断足拇外翻的一项重要标准是观察第一跖骨的外侧偏移程度。
正常情况下的第一跖骨应位于脚的中间位置,当第一跖骨明显向外侧偏移时,则提示可能存在足拇外翻。
三、骨骼密度
骨骼密度也是诊断足拇外翻的重要指标之一。
正常的骨骼密度应均匀,而在足拇外翻的情况下,由于长期受到异常应力的作用,第一跖骨的密度可能会出现不均匀的情况。
通过观察X线片上的骨骼密度变化,可以判断足拇外翻的严重程度。
四、软组织观察
除了骨骼结构的变化外,软组织的变化也是诊断足拇外翻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足拇外翻的情况下,由于长期受到异常应力的作用,足底内侧的软组织可能会出现炎症、水肿等情况。
通过观察X线片上的软组织变化,可以判断足拇外翻的严重程度以及是否需要进一步的治疗。
总之,足拇外翻X线诊断标准包括足部结构观察、骨骼位移、骨
骼密度和软组织观察等方面。
通过综合分析这些指标,可以准确判断足拇外翻的存在和严重程度,为进一步的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拇外翻影像诊断标准
拇外翻影像诊断标准
拇外翻影像诊断标准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拇外翻角(HVA)测量:在负重位X线片上,测量第1跖骨干轴线与近节趾骨干轴线的夹角,正常角度应小于15°。
若角度大于15°,则可诊断为拇外翻。
此外,还需要观察关节的匹配度,若出现关节不匹配、半脱位或脱位等情况,也可诊断为拇外翻。
2.跖骨间夹角(IMA)测量:指第1和第2跖骨干轴线形成的角度。
这一角度代表跖骨内翻的程度。
正常IMA应小于9°,若大于此值,则提示存在拇外翻。
除了以上两个主要测量角度外,还需观察趾骨远端关节面夹角、籽骨位置等,综合判断是否存在拇外翻及严重程度。
在X线片上,拇外翻畸形主要表现为拇趾向外偏斜、第1跖骨头内侧突出、籽骨向外侧移位等征象。
需要注意的是,轻度拇外翻可无明显症状,而中重度拇外翻则可能出现疼痛、红肿、活动受限等症状。
因此,在诊断拇外翻时,还需结合患者症状和体征进行综合判断。
拇外翻的诊断标准
拇外翻的诊断标准
拇外翻是指大脚趾向内侧转动,使外侧的足弓减小或扁平化。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拇外翻的诊断标准:
1. 拇趾外翻角度:根据大脚趾与正常足轴的夹角来评估。
通常,当夹角超过8-10度时,可以被认为是拇外翻。
2. 跨趾:在拇外翻时,大脚趾向其他趾骨压迫,形成趾间隙减小或消失。
3. 足底凸起:当站立时,足底不再保持自然的弓形,而是扁平化或凸起。
4. 疼痛和不适:患者可能会感到足部疼痛、疲劳和不适,特别是在长时间行走或穿着不合适的鞋子时。
5. X线检查:X线可以用来确定拇外翻的程度,并排除其他相关问题,如关节炎或骨折。
请注意,以上仅为一般的诊断标准,如果您怀疑自己患有拇外翻,请咨询专业医生进行确诊和治疗建议。
拇外翻
拇外翻【概述】拇外翻畸形是指拇趾在第一跖趾关节处向外侧偏斜移位。
拇外翻是累及拇趾的最常见的病变,多见于中老年妇女,最常发生在有遗传倾向加上长时间穿不合适的鞋子的人,不合适的鞋子会对拇趾施加异常压力。
【病因病机】拇外翻的发生可能与穿鞋不合适有重要关系。
拇外翻畸形在穿鞋人群中的发病率比不穿鞋人群高15倍。
紧束前足的鞋子似乎是导致拇外翻畸形的首要致病因素。
然而,并非所有穿着这种鞋子的人都会发生拇外翻,因此肯定也有其他的诱发因素。
遗传是拇外翻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尤其在青少年患者;许多研究中报道了拇外翻患者具有阳性的家族史。
第一跖骨内翻,即第一跖骨在跖楔关节处内翻成角,也可能是拇外翻发病的易发因素之一,尤其在青少年拇外翻患者中的发生率很高。
拇外翻也常见于系统性关节病患者中,例如类风湿性关节炎中滑膜炎造成了跖趾关节囊的破坏,导致拇外翻畸形。
此外,扁平足,第一跖骨关系不协调,如第一跖骨头呈圆球形,第一跖骨过长、过短。
胫后肌腱止点变异,部分纤维扩展到拇收肌斜头和拇展屈肌的腓侧部分,从而增加了后二肌的联合肌腱的收缩力,第1~2跖骨基底间有异常骨突等因素,在拇外翻发病中起一定作用。
类风湿关节炎和神经肌肉疾病也可伴发拇外翻,青少年的拇外翻存在着家族性发病倾向。
【临床表现】1.临床症状拇僵硬一般表现为拇趾在第一跖趾关节处向外侧偏斜,关节内侧出现明显的骨赘,一些患者骨赘处软组织因长期受鞋子摩擦挤压而出现红肿、积液,称为拇囊炎。
严重拇外翻患者可出现其他足趾的偏斜、骑跨。
具有拇外翻的患者不一定都有疼痛,而且畸形也与疼痛不成正比。
疼痛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拇跖骨头内侧隆起后压迫和摩擦而引起急性拇囊炎。
拇跖趾关节长期不正常,发生骨关节炎引起疼痛和第2~3跖骨头下的胼胝引起疼痛。
2.体格检查站立位评价患者拇外翻程度、其他足趾畸形程度及足弓情况。
于坐位时评价前足和后足的形态。
拇趾评价包括第一跖趾关节活动度、肿胀程度、内侧突起的突出程度和有无胼胝或疼痛性拇囊、足底面是否有局限性籽骨疼痛;其他足趾的评价包括是否有锤状趾、跖趾关节不稳定或脱位及足底疼痛或胼胝。
拇外翻疾病研究报告
拇外翻疾病研究报告疾病别名:大脚骨所属部位:下肢就诊科室:骨科病症体征:关节疼痛疾病介绍:拇外翻是怎么回事?拇外翻,好发于女性朋友(男女比例约1:30 )的一种常见足部畸形,多呈对称性,它的主要表现就是:足拇趾斜向外侧,第一跖骨内翻,第一二跖骨间夹角增大,跖拇关节轻度半脱位;第一跖骨头在足内侧形成一骨赘,因长期受鞋帮的摩擦,局部皮肤增厚,严重时红肿发炎,即形成我们所说的拇囊炎症状体征:拇外翻有哪些症状表现?以下就是关于拇外翻症状的详细介绍:脚拇外翻常在双脚对称出现,主要表现为脚部畸形和疼痛。
其畸形表现为脚拇趾外翻,向其它脚趾方向偏斜,而脚拇指根部的跖骨头明显突出。
畸形严重时,趾骨头突出处可呈半球形,第二脚趾也因为挤压而向脚背面突出。
脚部疼痛轻重与畸形程度并不成比例,有时脚拇指畸形严重,疼痛却不明显。
但大多数畸形严重的患者,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
疼痛主要是因为跖骨头的突出部分,长期受鞋帮的挤压、摩擦,使得局部皮肤增厚、骨质增生,并可在该处皮下产生滑囊、滑囊炎,引起红肿、疼痛。
另外,第二脚趾向脚背方向突起,经常摩擦出现鸡眼等问题,也会引起疼痛。
化验检查:拇外翻有哪些检查方法?以下就是关于拇外翻检查的详细介绍:X线检查:1、第一、二蹠骨夹角大于10度以上;2、各蹠骨头张开,第一蹠骨头蹠面的子骨向外移位;3、第一蹠趾关节内侧关节附近处可有骨赘形成,严重者可产生骨性关节炎;4、足拇的蹠趾关节轻度脱位。
鉴别诊断:拇外翻有哪些诊断方法?以下就是关于拇外翻诊断的详细介绍:1、由于第一跖骨头内侧骨赘样凸起处形成疼痛性拇趾滑囊炎,会影响人们穿鞋及行走。
2、拇趾向外偏斜,第一跖骨内翻,跖骨头内侧呈骨赘样凸起,并形成第一跖趾关节部份脱位。
3、在负重时,足的前后位X线片显示第一跖骨与近节趾骨成角超过15,第一、二跖骨之间角度超过8。
4、因为拇趾的外翻,第二趾被挤压向上,形成跖趾关节背伸,趾间关节跖屈的锤状趾。
畸形严重时可在第二、三跖骨下的足底负重处形成疼痛性胼胝。
拇外翻演示课件
拇外翻的发病原因多种多样,包括遗传、穿鞋不当、风湿性疾病、创伤、炎症等 。其中,穿鞋不当是拇外翻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尤其是女性经常穿高跟鞋、尖 头鞋等,使得前足紧紧地被包裹在一个狭窄的空间里,导致拇趾外翻。
临床表现及分型
临床表现
拇外翻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拇趾向外偏斜、第一跖骨头向内 侧突出、疼痛、红肿等。患者可能会出现行走困难、步态异 常等症状。
未来研究方向探讨
深入研究拇外翻的遗传因 素
尽管我们已经知道拇外翻与遗 传有一定关系,但具体的遗传 机制和基因位点仍需进一步研 究,以便为患者提供更精准的 个性化治疗。
探索新的非手术治疗方法
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可以探 索更多新的非手术治疗方法, 如生物治疗、基因治疗等,为 患者提供更多选择。
完善手术治疗技术
影像学评估指标和意义
拇外翻角(HVA)
第一跖骨和近节趾骨干中轴线的交角,用于评估 拇外翻畸形的程度。正常值为15°以内,超过此范 围即为拇外翻。
籽骨位置
籽骨位于拇长屈肌腱内,其位置改变可反映拇外 翻畸形的严重程度和软组织平衡情况。籽骨向外 侧移位提示拇外翻畸形加重为预防和治疗提供了理论支持。
02 03
提出了有效的非手术治疗方法
针对拇外翻患者,我们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非手术治疗方法,如矫形支 具、理疗、药物治疗等,这些方法在缓解症状、改善功能方面取得了显 著效果。
建立了完善的手术治疗体系
对于严重拇外翻患者,我们建立了完善的手术治疗体系,包括术前评估 、手术方案设计、手术技巧及术后康复等,极大地提高了手术效果和患 者生活质量。
静脉
静脉负责将血液从足部回流至心脏 。拇外翻时,静脉回流可能受阻, 导致足部水肿和淤血。
03
超超超超超简单的拇外翻自测办法
超超超超超简单的拇外翻自测办法到了冬天,有些女孩们好像松了一口气,似乎不用再露脚了,也就开始不重视矫正了,但你需要知道的是,拇外翻并不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有所不同,相反,“忽视”才是拇外翻可以继续折磨人的重大因素。
认识拇外翻拇外翻(Hallux valgus)是足部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是拇趾最多发的疾病。
拇外翻是医学名词,此外还有“大脚骨”、“大觚拐”等说法。
英文中bunion也指拇外翻,特指拇外翻时足内侧的突起。
拇外翻的定义是拇趾向外偏斜,拇趾近节趾骨与第1跖骨成角大于15°,就可以诊断为拇外翻。
这个角称作拇外翻角(Hallux valgus angle, HAV)。
拇外翻自测方法1.用铅笔在脚掌四周画出脚型2.用标尺在拇指的最大部分和拇指尖连接并画出一条线3.在脚拇指的最大处和脚跟两点连线4.当两条线的相交角度大于15度有很大的可能性是拇指外翻哦拇外翻的症状拇外翻是足部骨骼结构的畸形,它是一个复合畸形,包括跖骨的内收、拇趾的外偏(注意这是两个方向的畸形,前者是指那个鼓起的包,而后者是指歪斜的拇趾),当然还有足弓的塌陷、拇趾的旋转,2趾脚底的脚垫、小趾的疼痛等等问题,这些都是拇外翻畸形的组成部分。
拇外翻的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拇外翻可逆阶段:大拇趾外翻10度左右,影响美观,没有疼痛感,脚掌有轻微脚茧,不会直接影响行走.穿高跟鞋会引起疼痛.第二个阶段-------拇外翻挛缩阶段:大拇趾外翻10-20度,关节及韧带有炎症,第一.第二脚趾明显挤压,脚掌明显变宽,足底脚茧明显,长时间行走易引起大拇趾关节疼痛及脚掌疼痛.第三个阶段-----拇外翻严重阶段:大拇趾外翻20-40度,脚趾重叠,横弓塌陷.鸡眼.脚垫.扁平足.后跟疼痛.双脚受力难平衡,严重影响站立和行走.第四个阶段-------大拇趾畸形阶段:大拇趾外翻40度以上,脚趾使命结束,拇趾严重重叠,脚趾不受力,足弓塌陷,难以行走,脚掌直接承受脚趾部分压力,足底有老茧,双足严重错误负力。
3.1足部X线测量及评价方法-丁晓琳
足部X线测量及 足踝疾病评价方法
丁晓琳 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足踝外科
负重正侧位X线!
负重位X线是足踝部疾病诊断与鉴别的最重要的辅助检查
拇外翻相关X线测量
拇外翻角 (HVA, hallux valgus angle) 1/2跖骨间夹角 (IMA, intermetatarsal angle) 趾骨间夹角 第一跖趾关节适合度 远端关节固有角 近端关节固有角(远端跖骨关节角)
负重正位X线
负重正位X线
距舟覆盖角 距骨第2跖骨角 距骨第1跖骨角 跟骨距骨角 跟骨骰骨角 跟骨第5跖骨角 距骨头未覆盖比例 距舟关节不吻合角 距舟关节不吻合距离
距舟覆盖角
距舟覆盖角
正常人平均:10° (14°)
扁平足平均:≥22°
•Michael J. Coughlin, MD and Ari Kaz, MD: Correlation of Harris Mats, Physical Exam, Pictures, and Radiographic Measurements in Adult Flatfoot Deformity. Foot & Ankle International.30(7):604-612.2009. •King, DM; Toolan, BC: Associated deformities and hypermobility in hallux valgus: an investigation with weightbearing radiographs. Foot Ankle Int. 25(4):251 – 255, 2004.
拇外翻
A 在跖骨头内侧水平向外作开口60°“V”形截骨
B 将远端跖骨头向外侧推移3~5mm
C 切除近侧多余骨质
D 克氏针固定截骨面
Chevron截骨术适用于60岁以下、 IMA<15 ° 和HAA<35°的轻、中度拇外翻患者。60岁以上的 患者,关节疼痛和僵硬的发生率增加。一般认为, 跖骨远端截骨纠正IMA的能力有限,IMA>15°的患 者,更多使用跖骨近端截骨。在选择该术式时,应 测量跖骨头的宽度,一般认为,每向外移位1mm, 可矫正1°的IMA,所以跖骨头过窄的患者,不宜选 择此术式。和单纯行Chevron截骨术相比较, Chevron截骨结合外侧软组织松解术有更好的手术 效果。
三、病例分析
患者张某,女,64岁,双足拇趾疼痛、外翻 畸形30余年。
双足拇趾外翻畸形, 第2趾锤状畸形,第1跖 骨头内侧皮肤红,可见 胼胝体形成,趾端血运、 感觉正常。
IMA HAA PASA
左 17.5° 47.5° 15°
右 15.5° 42.5° 15°
手术方式: Chevron-Gerbert手术+外侧软 组织松解术+骨赘切除术。
术 后 线 表 现
×
左 IMA HAA 10° 15°
右 15° 27.5°
PASA
7.5°
5°
附:美国足踝外科协会第1跖趾关节评分标准
谢谢!
侧位片的观察和主要角度测量
观察:跖骨头形态,有无抬高或降低;跖楔 关节间隙。 第1跖骨倾斜角:第1跖骨中轴线与ert手术
Chevron截骨术式是由Austin医生在1981年首先 报道,故又被称为Austin手术。手术方法:在第1跖 骨头内侧作一水平位“V”形截骨,“V”行开口向近 端,距跖骨头关节面约1cm,开口角度为60°,截 骨后将远端跖骨头向外侧推移3~5mm,切除近侧多余 骨质,可使用克氏针或螺钉固定截骨面。常常需要 同时作内侧骨赘切除和拇收肌腱止点处切断等软组 织松解术。
踇外翻测量标准
踇外翻测量标准
踇外翻测量标准,又称为外翻式测量标准,是一种常用于计量领域的测量标准方法。
踇外翻测量标准的原理是通过将待测量放置在测量台上,在测量台上通过踇外翻测量头进行测量。
踇外翻测量头通常由踇外翻指针和踇外翻尖组成,通过调整踇外翻指针和踇外翻尖,可以使踇外翻尖在指向待测量部位时卡紧,从而测量出待测量的尺寸。
踇外翻测量标准的优点是可以测量较小尺寸的待测量,并且测量结果较为准确。
但是由于踇外翻测量头本身具有一定的尺寸,因此对于较小尺寸的待测量,踇外翻测量标准可能会造成一定的误差。
踇外翻测量标准常用于车削、钻削等工艺中,对于工件的外径、内径、圆柱度等进行测量。
它在机械、制造、航空、汽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拇外翻影像诊断标准
拇外翻影像诊断标准拇外翻是一种常见的足部畸形,特指大脚趾伸肌、胫骨前脛骨肌和胫骨后脛骨肌受累,导致大脚趾逐渐外翻,并且足弓下垮。
拇外翻的发生与一系列因素有关,如遗传、先天畸形、脚部结构异常、肌肉失衡、脚部受伤等。
本文将介绍拇外翻的影像诊断标准。
对于拇外翻的影像诊断,常用的方法有X线、CT扫描和磁共振成像。
1. X线检查:X线检查是拇外翻的常规影像学方法。
主要目的是评估大脚趾的外翻程度、关节畸形、关节间隙、骨骺发育情况等。
X线检查可以用来测量Hallux Valgus Angle(HVA)和Intermetatarsal Angle(IMA)。
HVA是大脚趾与第一跖骨之间的角度,其增大表示大脚趾外翻程度加重;IMA是第一跖骨与第二跖骨之间的角度,其增大表示跖骨骨骺的异常。
除此之外,X线检查还可以评估骨质疏松、关节周围软组织萎缩等。
2. CT扫描:CT扫描可以提供更为详细的解剖图像,对于关节和骨骼的畸形评估更准确。
CT扫描可以测量骨骼的角度、长度、宽度等参数,可以帮助医生进一步判断病变的程度和类型。
此外,CT扫描还可以评估软组织的病变情况,如滑膜炎、肌腱炎等。
3.磁共振成像(MRI):MRI是一种无创、无放射线的影像技术,可以提供详细的软组织解剖图像。
在拇外翻的影像诊断中,MRI主要用于评估软组织的病变情况,如关节囊肿、滑膜炎、软组织肥厚等,可以为手术方案的确定提供重要依据。
综上所述,拇外翻的影像诊断主要依靠X线、CT扫描和MRI,通过这些影像学方法可以评估大脚趾外翻程度、关节畸形、骨骺发育情况、骨骼异常、软组织病变等。
这些诊断标准的应用可以为医生提供准确的诊断结果,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同时,影像诊断还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手术风险和术后效果,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足部拇外翻判定方法
足部拇外翻判定方法
足部拇外翻是一种常见的足部畸形,通常会导致拇指向外侧偏移。
医生通常会使用多种方法来判定足部拇外翻,包括以下几种常
见的方法:
1. 临床观察,医生会首先对患者的足部进行仔细的观察,包括
观察拇指的位置、脚弓的形态以及步态等。
通过肉眼观察可以初步
判断是否存在拇外翻的情况。
2. X射线检查,医生可能会要求患者进行X射线检查,以获取
足部骨骼的影像。
通过X射线可以清晰地观察到骨骼的位置和关节
的情况,从而判断是否存在拇外翻并确定其程度。
3. 角度测量,医生会测量拇外翻的角度,通常是通过测量拇指
和第一跖骨之间的夹角来判断拇外翻的程度。
这可以帮助医生确定
病情的严重程度并制定治疗方案。
4. 临床症状,除了以上方法外,医生还会询问患者是否有疼痛、僵硬、行走困难等临床症状,这些症状也可以帮助医生做出拇外翻
的判定。
总的来说,医生会综合运用临床观察、影像学检查和患者的临床症状来判定足部拇外翻的情况,确保做出准确的诊断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如果你怀疑自己有足部拇外翻的情况,建议及时就医并接受专业的诊断和治疗。
拇外翻程度的划分标准
拇外翻程度的划分标准
拇外翻程度的划分标准通常是根据大拇指和足部之间的角度来确定的。
以下是一种常见的划分标准:
- 轻度拇外翻:大拇指和足部之间的角度小于10度。
- 中度拇外翻:大拇指和足部之间的角度介于10度至20度之间。
- 严重拇外翻:大拇指和足部之间的角度大于20度。
需要注意的是,拇外翻程度的划分也可以根据临床医生的个人经验和判断来确定,因此实际划分标准可能会有所不同。
如果有疑问,建议就诊专业医生进行评估和确诊。
拇外翻临床表现有哪些
拇外翻临床表现有哪些拇外翻(大脚骨)是危害患者健康的一种疾病,但是由于不清楚其症状,所以很多患者都受到了严重的疾病危害,那么,拇外翻临床表现有哪些?以下为大家详细介绍。
拇外翻的四大临床表现:第一、拇外翻这一疾病,最常见的症状就是疼痛,骨科医生说,正常人的拇趾长轴与第1跖骨长轴形成夹角,外形测量大约为15°~25°,称为生理性拇外翻角。
第二、在临床上,如果患者的拇外翻超过25°,并且挤压第2趾,第1跖骨头处有拇囊炎疼痛者,才可诊断为拇外翻。
第三、患有拇外翻,患者会出现拇疼痛的现象,也是治疗的主要依据。
疼痛主要来自第1跖骨头内侧,步行时疼痛加重,有些患者第2、3跖骨跖面的胼胝疼痛。
第四、有些患有拇外翻的患者,其畸形与疼痛可能并不成正比,有的患者畸形很明显,但不痛,再者第2、3趾锤状趾及其胼胝痛,也是重要体征。
引起拇外翻的常见病因:一、遗传因素国内外均有报道,近百分六十的拇外翻患者有家族遗传史,其中百分之七十是由母系遗传而来的,有研究表明拇外翻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遗传因素是导致拇外翻的首要因素。
拇外翻患者中有家族遗传史者占百分之四十一,单纯母系患病者占百分之七十七,单纯父系患病者占百分之二十二,父系、母系均患病者占千分之六。
二、穿鞋研究证实穿鞋的人中百分之三十三有某种程度的拇外翻,而不穿鞋者中拇外翻仅占百分之十九。
几乎所有统计资料表明女性的发病率高于男性,男女之比可达三比一。
上述资料均证实穿鞋是拇外翻发病的重要因素,尤其是穿尖头紧鞋更是其主要原因,故发病率女性大于男性。
少数不穿鞋者也有拇外翻畸形发生,可见还有其他发病的因素存在。
三、肌力不平衡在拇外翻的形成中,足的旋前动作起着重要作用,拇趾沿纵轴的内旋使籽骨自第一跖骨跖面向外侧移位于第一、二跖骨之间,负重时的足印照片也显示足底的负重区向内侧移位。
由于第一跖骨的内旋,拇趾内收肌张力增加,使与之拮抗的拇外展肌在力学上处于劣势,这种肌力不平衡有时被认为与拇外翻的发生有关。
足外翻评估
足外翻评估
足外翻是一种足部畸形,指足部过度向内侧翻转。
这种畸形也被称为内翻足。
在足外翻时,足部的内侧边缘接触地面,而外侧边缘则往上翻转。
这种畸形可能导致步态异常和其他足部问题。
足外翻评估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1. 病史调查:医生会询问病人关于足部问题的详细描述,包括疼痛程度、出现的时间、与特定活动的关联等。
病史调查可以帮助医生初步了解病情。
2. 足部检查:医生会对病人的足部进行外观检查和功能测试。
外观检查包括观察足部的形态,寻找任何明显的弯曲或畸形。
功能测试包括检查病人的步态、平衡和足部关节的灵活性。
3. X射线检查:为了更全面地评估足外翻的程度,医生可能会进行X射线检查。
这可以提供有关骨骼结构和关节畸形的详细信息。
4. 其他检查:在某些情况下,医生可能会进行其他检查来评估足外翻的原因或存在的其他问题。
这可能包括神经系统评估、肌肉功能测试或血液检查等。
足外翻的评估结果将帮助医生制定治疗计划。
治疗方法可能因个体情况而异。
对于年幼的儿童,医生可能会采取保守治疗方法,如穿戴特殊鞋垫或矫形器来纠正足部姿势。
对于严重的足
外翻病例,可能需要进行手术修复。
总之,足外翻评估是医生对患者足部畸形进行全面检查和评估的过程。
通过了解病史、进行外观检查、进行功能测试和影像学检查,医生可以确定足外翻的程度以及制定最适合患者的治疗计划。
早期的评估和治疗对于预防进一步的足部问题和改善步态异常非常重要。
足部拇趾外翻测量方法之比较分析
拇趾外翻(hallux valgus)是指拇趾的第一蹠骨)向內側延伸,而拇趾向小趾側彎曲,第一蹠趾關節半脫位變形。
拇趾骨有三條肌肉以平衡方式控制活動,若有不正常受力改變肌肉平衡的槓桿原理,而使部分肌肉過度用力、部份肌肉無力量,以致改變骨骼的活動發展而變形(圖一)(La new足研所)。
Garrow(2001)將拇趾外翻分四級,A級<15度未變形,15度<B級<20度,20度<C級<度,30度<D級<40度為重度。
X外翻角度的精準結果(Palmer,1998)圖一拇趾外翻之肌肉骨骼變化二、研究方法受試者為12歲以上之女性,無下肢骨科病史之舞者與未接受特定運動訓練之非舞者。
分國高中大學三組,量測雙足,每組20人,共六組120人,受試者基本資料如表一。
骨骼參考點是拇趾之跗蹠關節蹠骨端的中心點(圖二D)、蹠趾關節蹠骨端的中心點(圖二C或圖三X’Y’之中心點)、蹠趾關節趾骨端的中心點(圖二B或圖三XY之中心點)、趾間關節趾骨端的中心點(圖二A)。
跗蹠關節蹠骨端的中心點與蹠趾關節趾骨端的中心點與趾間關節趾骨端的中心點連接成一延長直線(AB),兩線在蹠趾關節蹠骨端的中心點交會,形成之夾角即為拇趾外翻角度。
表一受試者基本資料圖二骨骼參考點一圖三骨骼參考點圖四 X光法圖檔圖五攝影法圖檔1.X光掃描法以X光掃描擷取受試者雙足之圖像,採骨骼參考點量測,計算拇趾外翻角度(圖四)。
2.標記攝影法樣本數(人) 年齡(歲) 身高(公分) 體重(公斤)(舞)國20 13.6±0.7 159.6±4.7 45.3± 4.5(舞)高20 15.9±0.5 159.3±4.7 47.9± 3.8(舞)大20 19.5±0.6 161.35±5.1 51.5±41cm 用觸摸標記骨骼參考點,以數位相機攝影架拍攝受試者雙足之圖像。
依標點描畫夾角,使用關節量角器讀取拇趾外翻角度(圖五)。
2021拇外翻的诊治策略(全文)
2021拇外翻的诊治策略(全文)拇外翻是足部常见畸形,是指拇趾偏离中线向外倾斜大于正常外翻角度,同时拇趾在纵轴上向外略有旋转畸形。
畸形形成后,难以自行矫正,可在拇趾跖趾关节内侧骨性凸起处形成疼痛性滑囊,影响穿鞋和行走,且可伴有其余足趾的畸形和前足痛等症状。
病因1.遗传因素约有一半的拇外翻患者在20 岁以前即出现畸形,而出生至20 岁正是人体骨骼生长、发育至成熟的时期。
先天遗传因素对拇外翻的发生起着重要作用。
2.鞋袜因素穿鞋因素并不是引起拇外翻的唯一因素,可能只是加重了某些结构不良足的病理变化。
图片穿尖头鞋前后足部X 线对比3.骨性结构异常第1 跖骨内翻:一些学者支持跖内翻为原发,拇外翻为继发。
第1 跖楔关节:拇外翻可能与第1 跖楔关节活动度过大有关。
籽骨系统:当各种原因引起跖骨籽骨系统发生附着肌群的力量失衡,拇趾逐渐倾斜于外侧,改变了正常力线,如图所示。
第1 跖骨头形态:有三种形态,其中方形和方形带嵴较稳定,较少发生拇外翻。
4.其他因素包括肌力失衡、炎症性及神经肌肉性因素、创伤性因素、韧带松弛、激素水平等。
病理表现1.拇外翻2.第1 跖骨内翻合并跖骨头内侧骨赘增生和拇囊炎3.第1 跖趾关节半脱位或合并骨关节炎4.第1 跖骨籽骨系统脱位及退行性改变5.前足横弓塌陷及足底疼痛性胼胝体6.拇内收肌及外侧关机囊过度紧张7.第2 足趾向背侧半脱位,锤状趾畸形8.第1 跖楔关节下移、过度活动病史1.发病年龄,何时发现异常表现;2.加重年龄,询问何时症状加重(包括畸形加重影响穿鞋、静息痛、胼胝痛、锤状趾、叠趾、小趾内翻、隆突症等);3.家族史;4.是否有外伤;5.是否同时患有其他疾病(风湿、类风湿、痛风、糖尿病等);6.是否有拇外翻手术史。
体征1.疼痛:了解疼痛的部位;有无向拇趾的放射;行走时痛还是静息痛;疼痛和穿鞋的关系;持续时间和进展情况。
2.胼胝体:检查患足是否患有胼胝体。
3.拇趾位置:检查器趾位置是否中立位,内翻或外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拇外翻的检查方法
拇外翻是一种很常见的足部疾病,但是很多人会因为没有这方面的常识而忽略它,甚至不懂什么样的症状是拇外翻。
其实,拇外翻有很多检查方法,不懂的亲们看看下面这些吧!
1.查体
站立位评价患者拇外翻程度、其他足趾畸形程度及足弓情况。
于坐位时评价前足和后足的形态。
拇趾评价包括第一跖趾关节活动度、肿胀程度、内侧突起的突出程度和有无胼胝或疼痛性拇囊、足底面是否有局限性籽骨疼痛;其他足趾的评价包括是否有锤状趾、跖趾关节不稳定或脱位及足底疼痛或胼胝。
2.影像学
行负重位X线平片,并需要测量如下数据:
(1)拇外翻角第一跖骨和近节趾骨干中线之间的夹角,正常值小于15°。
(2)跖骨间夹角第一、第二跖骨干中线之间的夹角,正常值小于9°。
(3)跖骨远端关节面夹角(DMAA) 第一跖骨头关节面与第一跖骨长轴的交角:正常为跖骨头关节面向外侧倾斜小于10°。
(4)关节匹配度第一跖骨头和近节趾骨的关节表面是否有半脱位,如果关节的两侧倾斜,关节是不匹配的。
(5)趾骨间夹角第一趾近节及远节趾骨中线间的夹角,正常小于10°。
3.根据严重程度对拇外翻进行分类
(1)轻度拇外翻拇外翻角小于30°,跖骨间夹角小于13°。
关节常是匹配的,畸形可能由趾间拇外翻引起。
(2)中度拇外翻拇外翻角30°~40°,跖骨间夹角13°~20°。
跖趾关节常不匹配(半脱位),拇趾旋前并常对第二趾造成压迫。
(3)重度拇外翻拇外翻角大于40°,跖骨间夹角20°或更大。
拇趾旋前并常常重叠在第二趾之上或之下,跖趾关节不匹配。
第二跖骨头下时常有转移性疼痛,可能有关节炎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