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k12精品高考历史浙江选考二轮专题复习:仿真模拟试卷一 含答案
2024年1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历史仿真模拟卷01(全解全析)
2024年1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历史仿真模拟试卷01一、选择题I(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然环境恶劣,生产力水平低,只能巢居,故①正确;西周政体的基本特征是分封制与宗法制相配合,政治权力分配与血缘关系相结合,故②错误;“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曰有巢氏”说明当时实行有原始民主色彩的禅让制,故③正确;“构木为巢”是巢居即干栏式地上建筑,适合那些居住于雨水多比较潮湿地方的人,出现于南方,“北方”说法错误,故④错误;选择B项符合题意。
2.【答案】D【解析】据材料可知,与战国时期七国君主相比,匈奴人、鲜卑族等少数民族政权也认为自己是黄帝、禹的后裔,即认为其也为华夏族,故选D项;“趋于平等”不合逻辑,古代的民族关系没有达到平等,排除A项;“尊祖敬宗思想”是血缘认同,与材料的民族认同逻辑不符,排除B项;“国家统一”不合史实,战国、魏晋南北朝时期为大分裂时期,排除C项。
3.【答案】B【解析】据材料“海内为郡县”“天下……于上”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分裂动荡,秦统一六国,地方设郡县,中央确立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开创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治理的基本模式形成,故选B项;“终结”说法错误,分封制度在之后的朝代中,仍有实行,排除A项;宗法制是按照血统远近以区别亲疏的制度,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中国原始文化星罗棋布,多姿多彩,先后经历了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夏、商、西周是中华文明和早期国家的形成与发展时期,排除D项。
4.【答案】A【解析】据材料“论述‘性命之源’等问题,为后来道学(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可知,这是唐朝儒学复兴运动中的李翱,提出必须从“性命之源”的高度来理解孔子之道,成为北宋儒学复兴和理学创立的先声,故选A项;北宋程颐是理学的开创者,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与“为后来道学(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不符,排除B项;南宋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集为《四书》,并对之加以注解,使之成为了理学的经典,认为理先于气,“仁”是人的爱心及一切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道的价值内涵是“三纲五常”等,排除C项;南宋陆九渊是心学的开创者,提出“心即理也”,主张于人生日常处直接体悟理,“发明本心”,排除D项。
学习k12精品高考历史浙江选考二轮专题复习:阶段综合检测四 含答案
阶段综合检测(四)世界现代史(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加试题)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苏维埃政权迅速摆脱了危机,同时开启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思路。
材料中的“新思路”主要是()A.建立稳固的工农联盟B.对外来资本的吸收和利用C.大力推行企业国有化D.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答案 D解析新经济政策恢复商品贸易,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思路,故D项正确。
2.(加试题)1920年6月,共产党员科尔恰什金给俄共中央的信中写道,只有“政府与农民的关系融洽了,主要在乌克兰进行的内战才能结束”。
这一建议提出的背景是()A.余粮收集制引发严重危机B.新经济政策改善了农民处境C.农业集体化政策遭到质疑D.指令性计划模式的弊端显现答案 A解析1919年初,苏维埃政府实行余粮收集制,规定农民除保留口粮、种子粮和饲料粮外,全部余粮按国家的规定价格交售给国家,农民实际上是将粮食无偿地借给国家,与“1920年……俄共中央……政府与农民的关系……内战才能结束”相符,故A项正确;其他三个备选项均发生于1920年之后。
3.(加试题)(2018·嘉兴选考检测)苏联国家资本主义的全部实践都是围绕把社会主义过渡时期不可避免的资本主义创造为“一种服从无产阶级国家和为无产阶级国家而服务的资本主义”来进行的。
这一观点的主要依据是()A.推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推行了新经济政策C.苏联集体化改造D.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答案 B解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为了解决三年的国内战争而实行的,未涉及国家资本主义成分,故A项错误;苏联集体化改造是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进行的,故C项错误;戈尔巴乔夫改革内容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
4.(加试题)(2018·浙江新高考联盟押题交流)“在前两个五年计划期间,也就是1937年之前苏维埃的机器产量和金属制造业增长了14倍。
2024年浙江省历史高考仿真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4年浙江省历史高考仿真试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三纲五常''是儒家伦理文化中的重要思想,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要求为臣、为子、为妻的必须绝对服从于君、父、夫,同时也要求君、父、夫为臣、子、妻作出表率。
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是用以调整、规范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等人伦关系的行为准则。
下列对``三纲五常’’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有利于维护专制统治B.使儒家伦理道德上升到政治高度C.体现了封建等级思想D.扼杀了人的自然欲求三纲五常''是儒家伦理文化中的重要思想,本题要求选出对三纲五常’’评述不正确的选项。
选项A,``三纲’’要求为臣、为子、为妻的必须绝对服从于君、父、夫,这有利于维护君主专制统治,故选项A正确。
选项B,``三纲五常’’是儒家伦理文化中的重要思想,它使儒家伦理道德上升到政治高度,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重要工具,故选项B正确。
选项C,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这体现了封建等级思想,故选项C正确。
选项D,``三纲五常’’确实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有一定的束缚作用,但说它“扼杀了人的自然欲求”过于绝对,故选项D错误。
因此,对“三纲五常”评述不正确的是:D. 扼杀了人的自然欲求。
2、1912年,孙中山在《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言书》中宣布:“国家之本,在于人民。
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
是曰民族之统一。
”这一宣言书( )A. 标志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正式确立B. 促进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C. 体现了孙中山“三民主义”中的民权主义D. 实现了各民族在政治经济上的完全平等 1912年,孙中山在《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言书》中宣布了关于民族统一的观点,本题要求选出对这一宣言书解读正确的一项。
高考历史浙江选考二轮专题复习:仿真模拟试卷三 含答案
仿真模拟试卷(三)(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西周时,形成了亲贵合一、家国一体的政治体制。
从政治角度看,古代社会中“国”和“家”的重要联结点是()A.禅让制B.神权统治C.嫡长子继承制D.等级制度答案 C解析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的核心,王位和财产由嫡长子继承,体现了家国一体,故C项正确;禅让制是夏朝以前选举部落首领的制度,故A项错误;神权统治和等级制度均与“亲贵合一、家国一体”没有直接关系,故B、D两项错误。
2.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东巡郡县,至琅邪,立石刻,其中写道:“尊卑贵贱,不逾次行。
奸邪不容,皆务贞良。
细大尽力,莫敢怠荒。
远迩辟隐,专务肃庄。
端直敦忠,事业有常。
”材料()A.提出了对理想政治秩序的期望和要求B.明确了以“专治”为核心的政治准则C.充分体现了“为政以德”的治国思想D.体现了宽严相济、求真务实的统治风格答案 A解析材料并没有明确以“专治”为核心,故B项错误;秦朝以法家思想治国,而“为政以德”体现的是儒家思想,故C项错误;宽严相济、求真务实的统治风格不能全面反映材料的思想,故D项错误。
3.史载,秦汉时的农民,五口之家被认为是一种典型的形态。
从当时全国的人口统计看,则一户亦为五人左右。
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B.传统生育观念的影响C.小农经济的长期存在D.土地私有制度的确立答案 C解析重农抑商政策与当时的“五口之家”没有必然联系,故A项错误;传统生育观念是多子多福,并无人口限制,故B项错误;在小农经济下,生产力水平低下,不能养活更多的人口,故C项正确;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与人口多少无关,故D项错误。
4.在古代史家的笔下,大江之南的乡村社会,“家给人足,居则有室,佃则有田,薪则有山,艺则有圃……婚媾依时,闾阎安堵,妇人纺织,男人桑蓬,臧获服劳,比邻敦睦。
高考历史浙江选考二轮专题复习:仿真模拟试卷二含答案
仿真模拟试卷(二)(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孔子讲“礼”,孟子重“义”,荀子也说:“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
先秦儒家讲求“礼”“义”的主要目的是()A.规范社会秩序B.强化中央集权C.构建平等社会D.缓和诸侯纷争答案 A解析先秦儒家宣扬“礼”“义”是强调人们按照自己所属的社会地位来行使自己的权利,意在规范社会秩序,故A项正确。
2.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外思想家有的认为“齐物”,有的提出“制天命而用之”,有的主张“顺应自然的生活就是至善”。
明确提出上述思想观点的学派有()①道家学派②斯多亚学派③儒家学派④智者学派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 A解析材料中“顺应自然”表明了道家思想,故①正确;依据所学可知,斯多亚学派的物理学是一种自然哲学,它不仅阐述了自然与人的关系,也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故②正确;材料中“制天命而用之”是儒家荀子的思想,故③正确;智者学派放弃了对物质世界的探索,转而关心与人类自身更加密切相关的问题,与材料中“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不符,故④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
3.某学者在点评君主们执政心法时说道:“摆起面孔说教,满口仁义道德;放开手脚行事,一派杂霸之术。
”君主“得其心法”始于()A.东周B.西汉C.北魏D.南宋答案 B解析根据题干中“仁义道德”“一派杂霸之术”可知是指汉代儒学外儒内法的特点,确立儒学独尊地位是在西汉时期,故选B项。
4.唐朝法律曾详细规定了对宰杀耕牛的处罚,杀自家牛者也要判一年徒刑。
宋代对杀牛者的处罚更为严厉,杀牛者要处徒刑两年,甚至要刺配充军。
上述规定反映了()A.封建王朝法律的严酷性B.奖励耕战政策的必要性C.小农经济地位的重要性D.自给自足经济的脆弱性答案 C解析唐宋对宰杀耕牛的处罚,是出于保障农业生产的考虑,法律严酷性只是表面现象,故A项错误;材料与奖励耕战无关,故B项错误;上述规定是为了保障农业生产需要的畜力,体现出小农经济地位的重要性,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小农经济在天灾人祸面前的脆弱性,故D项错误。
【配套K12】[学习](浙江选考)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优选习题 仿真模拟卷3
仿真模拟卷(三)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不选、错选、多选均不得分)1.(2018·浙江宁波十校联考高三上期末)白寿彝对宗法分封制曾作如此评价:“从政治上讲,一国无二君;从宗法上讲,一庙无二祭主。
”这表明宗法分封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A.家国同构B.神权统治C.等级森严D.中央集权2.(2018·浙江七彩阳光高三上期初)孟子指出天子可以讨伐诸侯,同等级的诸侯之间是不能够相互讨伐的。
据此可知,孟子主张( )A.仁政B.德治C.守礼D.非攻3.“秦”字(大篆,右图)形如“双手持杵舂打禾穗”之状,表达了嬴氏先人对丰收的美好愿望;到战国时期,秦国终获“丰收”,成为关中强国。
促成秦人愿望得以实现的条件包括( )①铁犁牛耕的使用②都江堰的开凿③郑国渠的修建④王景对黄河水患的治理A.①②③B.①③C.②④D.②③④4.(2018·3月浙江稽阳联谊学校联考)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重要表现。
它确立于隋朝,唐朝为了方便三省宰相共同议定军国大政,还设立了政事堂。
当时政事堂设在( )A.中书省B.门下省C.尚书省D.枢密院5.(2018·3月浙江绍兴选考模拟)宋人称“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 须关西大汉,执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材料所说的“柳郎中词”的特点是( )A.清新俊逸,刚健豪放B.慷慨悲壮,沉郁感伤C.豪气纵横,悲壮激昂D.清浅婉约,不避俚俗6.元朝王祯《农书》中,专门写了一节“造活字印书法”。
其介绍当时创制的活字应该是( )A.泥活字B.木活字C.铜活字D.铅活字7.右图所示徽章是100多年前法国政府颁发给当时参与对华战争士兵的“中国战役纪念章”。
徽章为银质,附章及章的背面分别印有“1900—CHINE—1901”等字样。
该徽章说明法国参与了哪次“中国战役”()A.第二次鸦片战争B.中法战争C.中日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8.)A.民族企业主要分布在沿海B.应用西方科技速度不断加快C.基本完成工业革命的使命D.东西部发展差距不断扩大9.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决定采用阳历为国历,1927年,国民政府通令:“嗣后无论公私事项,一律遵用阳历。
2025届浙江省宁波市高三上学期高考与选考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宁波市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考与选考模拟考试历史试卷考生须知: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考生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上。
3.选择题的答案须用2B铅笔将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要改动,须将原填涂处用橡皮擦净。
非选择题的答案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写在答题纸上相应区域内,答案写在本试题卷上无效。
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Ⅰ(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中国考古学家曾在湖北郧县发掘出3个头骨化石和300多件石制品,距今约100万年。
其中,2022年发掘的“郧县人”3号头骨是迄今欧亚内陆发现的同时代最为完好的古人类头骨化石。
由此可知,“郧县人”()A.头骨最为完好,最早迈进文明时代B.从事渔猎和采集,成为食物生产者C.过着群居生活,进入氏族公社阶段D.使用打制石器,处于旧石器时代2.“汉家天马出蒲梢,苜蓿榴花遍近郊”,这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茂陵》中的诗句,描述了当时中西文化交流的景象。
该景象的出现缘于()A.汉武帝设中朝B.张骞出使西域C.汉设西域都护府D.甘英出使大秦3.据《北京历史地图集》记载,金中都城从南门——丰宜门向北,过龙津桥、宣阳门(丹凤门)、千步廊御道,直抵宫城南门——应天门;过应天门,便进入宫殿群,轴线上依次排列着大安门、大安殿、宣明门、仁政门、仁政殿、昭明宫、昭明门,一直到宫城北门——拱辰门;出拱辰门外又是一条笔直的大街,一直通向中都城北门——通玄门。
由此推断,金中都城的“轴线”()A.体现女真族吸收中原王朝文化B.具有行政、防御、商业的功能C.适应女真族草原迁徙生活习俗D.成为元、明两朝北京的中轴线4.有史家认为,及至清代,总督、巡抚成为省级正式的行政长官,几经调整后定型为18行省,8总督、15巡抚的格局。
2024年1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历史仿真模拟卷02(参考答案)
2024年1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历史仿真模拟试卷02一、选择题I(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23题20分,第24题12分,共52分)22.【答案】(20分)(1)特点:以江南地区最为普遍;人口逐渐聚集;商业资本集聚;发展为专业性市镇(或出现专业分工);具有地区工商业中心的性质(或成为新兴的城市)。
(见材料)(4分,答出其中4点得4分)影响:对自然经济起到了一定的调剂作用;推动了地区贸易网络的逐步形成。
(见材料)(2分)(2)原因:工业革命使城市化问题严重,如环境污染;贫富悬殊(或工人住房条件恶劣),阶级矛盾尖锐;工人阶级的斗争(或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完善(以上需要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城市经济发展、规模扩大以及功能增加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见《选2》P61)。
(3分,答出其中3点得3分)简评:改善了公共卫生,有利于城市公共卫生体系的建立;改善了城市居住条件;缓和了阶级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推动了城市治理水平和文明程度的提高(以上需要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评价);为人们提供了更便捷、丰富的生活服务,促使城市基础设施完善(见《选2》P62、63);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难以消除资本主义社会的贫富分化现象。
(4分,答出其中2点得4分)(3)特点:AB段:城市化进程加快(或发展迅速);BC段:城市化趋缓甚至倒退(或曲折发展);CD段:城市化快速发展。
(3分)原因: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异军突起;(见《选1》P27)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扩大企业自主权、政企分开;十四大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进国企改革;推进税收、财政、住房、社会保障等改革。
浙江选考仿真卷(一)
浙江选考仿真卷(一)是项羽复辟六国贵族的封建;第二次是刘邦封建同姓和异姓王;第三次是晋武帝封建司马氏宗室;第四次是朱元璋封建他二十几个儿子为藩王。
这种现象说明()A.分封制日益发展完善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C.血缘政治的深远影响D.利用宗室是强化皇权的主要手段2.下面是某学生在探究中国地方行政制度时,所选用的四幅有关北京地区的古代行政区划图。
按各地图所反映的朝代先后排列,其正确的排列次序是()A.①②③④B.②④①③C.④②③①D.③①②④3.荀子认为,国家要长治久安,首先必须重视“礼”的教育;而仅依靠“礼”还是治理不好国家的,还需搞好“法治”。
这表明荀子() A.在儒学基础上开创法家学派B.融合其他学派思想以完善儒学C.已摒弃早期儒家的德治思想D.极大地提升了儒学的社会地位4.《汉书·食货志》记载:“民或苦少牛,亡以趋泽。
故平都令光教过以人挽犁。
过奏光为丞,教民相与庸挽犁。
率多人者田日三十亩,少者十三亩。
”这说明汉朝()A.贫苦农民不愿使用牛耕B.牛耕技术逐渐普及全国C.冶铁技术获得长足发展D.政府推广农业生产技术5.宋代有“千年土地八百主”之谚,明清时期也有“百年土地转三家”的说法,甚至有“十年之间易数主”的记载。
这说明宋代以来()A.土地的流转速度加快B.土地兼并的状况缓解C.封建土地私有制解体D.出现农业商品化现象6.明代对各国朝贡物品如国王、王妃等附搭的货物,先抽50%的货物税,余者由官府付款贸易收购;其他货物,船进入港口后,全部封舱,待抽20%的货物税后,才准开舱贸易。
这反映出()A.当时的海禁政策已大大放宽B.朝贡贸易已经考虑到经济利益C.高关税保护了国内小农经济D.中外协定进口货物缴纳的税款7.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顾炎武认为:“今之清谈孔孟……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
”他所主张的是()A.格物致知B.本心体悟C.知行合一D.经世致用8.江苏川沙的女工本来纺织土布,鸦片战争后,洋纱洋布盛行,土布因之减销。
2021年1月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仿真模拟卷(二)历史试题及答案
绝密★启用前2021年1月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仿真模拟试卷(二)历史试题考生须知:1.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
2.考生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上。
3.选择题的答案须用2B铅笔将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要改动,须将原填涂处用橡皮擦净。
4.非选择题的答案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写在答题纸上相应区域内,答案写在本试题卷上无效。
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左传》记载:分鲁公殷(商)民六族,使帅其宗氏,辑其分族,将其类丑,以法则周公,用即命于周。
分土之田陪敦、祝、宗、卜、史,备物典策、官司彝器。
结合所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周天子对诸侯可以授土、授民②诸侯要服从周公之法,听命于周朝的安排③诸侯要向周天子定期朝贡、提供军赋和力役④分鲁公殷民六族是为了继承商的祖宗祭祀体系A.③④B.①②C.①②③D.②③④2.“今大钟、鸣鼓、琴瑟、竽笙之声,既已具矣,大人肃然奏而独听之,将何乐得焉哉?其悦将必与贱人,不与君子。
与君子听之,废君子听治;与贱人听之,废贱人之从事。
”上述观点的提出者最有可能是( )A.孔子B.韩非子C.庄子D.墨子3. 汉代一政治家晁错曾说:民贫,则奸邪生。
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不农则不地著(地著:定居一地),不地著则离乡轻家,民如鸟兽。
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
该政治家实际是主张( )A.崇本抑末、重农贱商B.推行均田制、安顿流民C.仁义为本、慎用刑罚D.奖励耕战、废除井田制4.中国书法是一种独特的视觉艺术。
下图书法作品中的书体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③④②B.①④③②C.②①④③D.②③④①5.吴晗指出,“在得到君主同意或命令后,就让舍人起草,舍人在接到词头(命令大意)以后,认为不合法的便可以缴还词头,不给起草。
2024浙江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含答案
历史试题卷温馨提示:1.全卷共24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本次考试采用闭卷笔答形式。
2. 全卷由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组成,试题卷共6页,答题卷共4页。
试题卷分试卷I (选择题)和试卷Ⅱ(非选择题)两部分。
试卷I 和试卷Ⅱ的答案必须做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
3. 请用蓝、黑色墨水的钢笔或圆珠笔在答题卷密封区内将学校、姓名、学号填写在相应位置上。
试卷I一、选择题I (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生生不息,展现了自身发展道路的独特魅力。
距今约5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辽河流域出现了A. 仰韶文化B. 红山文化C. 良渚文化D. 龙山文化2. 春秋战国是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大变动时期。
下列项中,无法直接反映“大变动”特点的是A. 礼崩乐坏、社会动荡B. 百家争鸣、变法图强C. 民族融合、工商食官D. 诸侯纷争、社会转型3. 在欧亚大陆交往史上,存在着“陆上丝绸之路”“草原丝绸之路”“西南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等重要商路。
对右图中商路叙述正确的是A. 造纸术由阿拉伯人经①传入欧洲B. 唐代中期以后②被④所完全取代C.③ 沟通中国西南与东南亚的联系D. 苜蓿、葡萄等物种由④传入中国4. 宋朝在地方行政制度上的变化莫过于改道为路,每一路各设四个监司官,称为帅、漕、宪、仓,分别掌A世润之路疏筑示意用管军政、财赋和刺举、邢狱、常平仓和农田水利等诸多事务。
诸司互不统属、互异互补、互申互察。
这一设置在当时A. 推动了刺史制度的形成B. 出现了权力失衡的现象C. 不利于统一国家的巩固D. 造成了运行机制的迟缓5. 清代前期,松江府等水稻产区,由于“种花费力少而获利多,种稻工本重而获利轻”的原因,种花者达十之七八。
奉贤、上海、南汇等地也大都以一半以至十之七八的土地种棉花。
这A. 说明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B. 适应了丝织业对原材料的需求C. 造成了清代人口的大量减少D. 反映了农业生产出现消退迹象6. 某学者认为,“这些底层移民以他们的力量尝试建设理想的乌托邦……他们接受异国宗教这一周边世界所带来的冲击,并吸纳之,从而对经历鸦片战争却仍然顽固的清王朝统治予以沉重打击。
推荐学习K12高考历史浙江选考二轮专题复习:板块四 突破主要失分题型 题型3 含答案
题型3必考第31~32题——基础性非选择题[四年考情统计][规律总结]根据浙江省2015年10月至2018年4月6次选考试卷的试题来看,浙江省必考非选择题第31题、第32题凸显以下五大规律:(1)从考查内容上看①第31题主要考查中国史知识内容,第32题主要考查世界史知识内容。
中国史与世界史知识专题交叉综合的现象在最近两次命题中没有出现。
经济史考的较多;其次是政治史;文化史大题几乎未考。
中外综合的大题几乎不出。
政治、经济模块综合的题目在2016年10月试题中出现。
②在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模块中,政治史模块4个题目,经济史模块4个题目,文化史模块没有出题。
题目集中在经济史模块。
但并不能说明文化史不重要。
这是一种命题现象,而不是必然规律。
(2)从命题形式上看,必考非选择题基本上每小题10分,每小题由一段中国史料和一段世界史料两段史料呈现,两个设问,围绕一个核心主题进行设计,答案需综合政治、经济知识完成。
(3)从试题的难度上看,侧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考点未超出考试标准的内容范围,答案均有教材知识依托,难度较低。
这主要是选考的基本要求所决定的。
这种难度在考试标准不变的情况下,估计不会有大的变化。
(4)命题立意均围绕一个重要主题,历史线索性强,凸显对时空意识、史证意识、史料理解、史料阐释能力考查,史论结合的特点突出。
(5)中国政治史综合、经济史综合、世界史模块内综合题目较多,世界古代史部分未考过非选择题。
1.(2018·4月浙江选考,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瓜分危机加速了这场已经积蓄了十年动力的运动的到来,自1885年中国在中法战争失败后,有限现代化的弱点已很明显,1894年的那场大败更“成中国之巨祸”,无可否认地证明了洋务运动的失败。
学者、官员甚至是皇帝和皇太后,都认为需要一场彻底的改革,尽管他们对变革的性质、范围和领导权的问题存有分歧。
中国思想界认识到,只有一场激进的改革,甚或革命,才可拯救中国。
2021年1月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仿真模拟卷(二)历史试题及答案
绝密★启用前2021年1月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仿真模拟试卷(二)历史试题考生须知:1.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
2.考生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上。
3.选择题的答案须用2B铅笔将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要改动,须将原填涂处用橡皮擦净。
4.非选择题的答案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写在答题纸上相应区域内,答案写在本试题卷上无效。
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左传》记载:分鲁公殷(商)民六族,使帅其宗氏,辑其分族,将其类丑,以法则周公,用即命于周。
分土之田陪敦、祝、宗、卜、史,备物典策、官司彝器。
结合所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周天子对诸侯可以授土、授民②诸侯要服从周公之法,听命于周朝的安排③诸侯要向周天子定期朝贡、提供军赋和力役④分鲁公殷民六族是为了继承商的祖宗祭祀体系A.③④B.①②C.①②③D.②③④2.“今大钟、鸣鼓、琴瑟、竽笙之声,既已具矣,大人肃然奏而独听之,将何乐得焉哉?其悦将必与贱人,不与君子。
与君子听之,废君子听治;与贱人听之,废贱人之从事。
”上述观点的提出者最有可能是( )A.孔子B.韩非子C.庄子D.墨子3. 汉代一政治家晁错曾说:民贫,则奸邪生。
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不农则不地著(地著:定居一地),不地著则离乡轻家,民如鸟兽。
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
该政治家实际是主张( )A.崇本抑末、重农贱商B.推行均田制、安顿流民C.仁义为本、慎用刑罚D.奖励耕战、废除井田制4.中国书法是一种独特的视觉艺术。
下图书法作品中的书体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③④②B.①④③②C.②①④③D.②③④①5.吴晗指出,“在得到君主同意或命令后,就让舍人起草,舍人在接到词头(命令大意)以后,认为不合法的便可以缴还词头,不给起草。
2021年1月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仿真模拟卷(二)历史答案详解
绝密★启用前2021年1月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仿真模拟试卷(二)历史试题参考答案详解1.C【解析】题干中“分鲁公殷(商)民六族,使帅其宗氏,辑其分族,将其类丑(奴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周天子对诸侯进行分封,进行授土授民,故①正确;题干中“以法则周公,用即命于周”,即服从周公的法制,由此归附而听命于周朝,故②正确;题干中“分土之田陪敦、祝、宗、卜、史,备物典策、官司彝器”,即周朝中央还给诸侯国配备官吏、典章器皿等而监督诸侯国,并结合所学知识诸侯须诸侯要向周天子定期朝贡等,故③正确;分鲁公殷民六族的目的是巩固西周统治,故④错误;选择C项符合题意。
2.D【解析】材料大意是现在大钟、鸣鼓、琴瑟、竽笙各种乐器,既已齐备,大人们独自安静地听着奏乐,将会得到什么乐趣呢?不是与君子一同来听,就是与贱人一同来听。
与君子同听,就会荒废君子的听狱和治理国事;与贱人同听,就会荒废贱人所作的事情,即墨子的“非乐”主张,故选D项;孔子主张“仁”,坚守与传承礼乐文化,排除A项;韩非子主张以法治国;法、术、势相结合,加强中央集权;变法革新,排除B项;庄子主张“齐物”“逍遥”,排除C项。
3.A【解析】晁错认为“民贫”的原因在于“不足”“不农”“不地著”,故其主张重农抑商,故选A项;均田制即封建王朝将无主土地按人口数分给小农耕作,从北魏孝文帝至唐朝前期实行,排除B项;晁错主张发展农业生产满足人民基本生活需求,抑制商业发展,缓和社会矛盾,体现不出“仁义为本、慎用刑罚”,排除C项;奖励耕战、废除井田制是商鞅变法的内容,排除D项。
4.A【解析】①是秦朝时期的小篆(皇帝字样的提示);②是行草书,是宋朝米芾的作品《德忱帖》;③是汉隶《乙瑛碑》;④是唐朝柳公权的楷书《玄秘塔碑》,故正确的顺序应是①③④②;选择A项符合题意。
5.B【解析】据题干中“在得到君主同意或命令后,就让舍人起草,舍人在接到词头(命令大意)以后,认为不合法的便可以缴还词头,不给起草……除非君主罢免他的职务,否则还是拒绝起草”,并结合所学知识,三省六部制下负责草拟诏书的是中书省,唐宋以中书令为长官,任首席宰相;以中书舍人为核心官职,掌管省内机枢政务,故选B项;门下省负责审查诏令,签署章奏,有封驳之权,其长官称侍中,其下有黄门侍郎、给事中、散骑常侍、谏议大夫、起居郎等官,排除A项;尚书省是全国行政的总汇机构,尚书令虽设而虚其位,仅李世民为秦王时曾一度担任,唐以仆射为长官,仆射之下设左右丞,协助仆射分理省内事务,排除C项;刑部,初名都官,理刑狱辞讼,排除D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仿真模拟试卷(一)(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中国各省的简称来源多种多样,浙江简称“浙”,来源是钱塘江的古称,那么山东简称“鲁”、山西简称“晋”,其来源是()A.武王伐纣B.西周分封C.春秋争霸D.山川地形答案 B解析根据所学,西周主要封国燕、鲁、晋、卫、齐、宋。
齐、鲁相当于今天的山东地区,晋相当于今天的山西。
结合材料山东简称“鲁”、山西简称“晋”可知,其来源于西周分封制,武王伐纣、春秋争霸、山川地形与材料无关,选择B项符合题意。
2.白寿彝对宗法分封制曾作如此评价:“从政治上讲,一国无二君;从宗法上讲,一庙无二祭主。
”这表明宗法分封制度的主要特点是()A.家国同构B.神权统治C.等级森严D.中央集权答案 A3.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多转向实用,礼器的比例减少。
这主要反映出()A.传统统治秩序遭到破坏B.生产力发展导致社会需求增多C.青铜铸造技术有根本性突破D.青铜艺术的平民化答案 A解析春秋时期以前,青铜器多为祭祀用和贵族专用,代表尊贵,但春秋时期以后,宗法制瓦解,不论尊卑都可以使用,说明传统统治秩序已遭到破坏,故A项正确;生产力的发展与青铜“礼器的比例减少”不相符,故B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青铜技术并无根本性突破,故C项错误;“青铜多转向实用”与青铜艺术平民化不相关,故D项错误。
4.秦朝在平定六国的基础上,对周边地区实施政治控制,不仅扩大了统一帝国的范围,而且推动了()A.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B.朝贡体系的形成C.地方行政三级管理局面的形成D.郡国并行局面的形成答案 A5.以下两图的变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图一图二A.中央集权加强B.中央官制简化C.君主专制强化D.行政效率提高答案 C解析图一到图二反映了三省的废除,相权的取消,皇帝直接控制六部,体现了君主专制的强化,与中央集权无关,故A项错误,C项正确;中央官制的简化和提高行政效率都是表面的现象,不是本质,故B、D项错误。
6.作为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下列农作物最早由中国培植的是()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答案 D解析玉米原产于美洲,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传到亚欧大陆,故①错误;河姆渡遗址出土碳化稻谷,故②正确;小麦是从西域引进中国的,故③错误;中国是最早种植粟和水稻的国家,故④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
7.“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
”此工具名称是()A.耧车B.翻车C.筒车D.曲辕犁答案 D解析耧车是播种工具,与材料无关,故A项错误;翻车是灌溉工具,与材料无关,故B项错误;筒车是灌溉工具,与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了此工具非常灵活,可以自由调节犁耕的深浅,符合曲辕犁的特征,故D项正确。
8.从西汉中期耦犁推广以来,中国古代的农业工具不是向大型、高效发展,而是逐步被改造得比较轻便灵巧。
这说明古代农具()A.已经达到定型阶段B.逐步走向停滞落后C.适应小农经济需要D.严重制约农业发展答案 C解析古代农具不断发展变化,定型不符合史实,故A项错误;农具的轻便和灵巧不能说明农具走向停滞和落后,是与中国小农经济的发展相适应,故B项错误,C项正确;农具的轻便和灵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故D项错误。
9.“绢帛绫绸叠满箱,将来裁剪做衣裳。
公婆身上齐完备,剩下方才做与郎。
”诗句中这些纺织产品的主要用途是()A.自我消费B.对外出售C.交纳赋税D.捐赠礼品答案 A解析“公婆身上齐完备,剩下方才做与郎”体现了衣服主要是自我消费,材料没有涉及对外出售、缴纳赋税和捐赠礼品,A项符合题意。
10.为探究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状况,某同学搜集的史料如下图,其中属于第一手史料的是()A.《水浒传》B.《清明上河图》C.《农书》(宋)D.《宋词三百首》答案 B解析《水浒传》描述的是北宋时期江湖好汉聚义的故事,故A项错误;《清明上河图》展示了北宋都城商业繁华的街景,故B项正确;《农书》是对宋代农业技术的介绍,故C项错误;《宋词三百首》体现了宋代文学的繁荣,故D项错误。
11.“大一统”观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形态。
以下“天下”的含义明显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墨子》“一同天下”B.《孟子》“天下定于一”C.《荀子》“一天下,财万物,长养人民,兼利天下”D.《汉书》“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答案 D解析A项中“一同天下”的意思是一统天下,“天下”主要指疆域;B项中的“天下定于一”的意思是天下统一,该“天下”也是指疆域;C项中“一天下”的意思也是统一天下,同样,此“天下”也是指疆域;D项中“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的意思是全国不管大事还是小事皆由皇帝决断,此“天下”有全国之意,更强调的是全国的统治权,D项符合题意。
12.冯友兰认为中国经历了三次“新儒学”运动,其中前两次发生在古代中国。
与前两次“新儒学”运动密切相关的大儒有()①孟子②董仲舒③朱熹④李贽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答案 C解析孟子处于儒家思想的产生时期,故①错误;董仲舒处于汉代儒学的发展阶段,其吸收了法家和阴阳家的思想,故②正确;朱熹处于宋代儒学的进一步发展阶段,将儒学改造为理学,故③正确;李贽处于明代儒学的发展阶段,应当属于第三次的“新儒学”运动,故④错误,C符合题意。
13.胡适在评论中国古代某思想流派时说:“挂着儒家的招牌,其实是禅宗、道教、儒教的混合产品。
”据此可知,胡适评论的是()A.先秦儒学B.汉代儒学C.宋代理学D.清代儒学答案 C解析先秦儒学属原始儒学,佛教尚未传入,道教尚未形成,故A项错误;汉代儒学指董仲舒新儒学,佛教尚未传入,故B项错误;宋明理学,把儒学上升到“理”的高度,吸收了佛教、道教思想,是三教合一的产物,故C项正确;清代儒学适应了资本主义萌芽的需要,提倡工商皆本、学以致用,与佛道无关,故D项错误。
14.《中国古代科技史话》中有一段描述:“北宋庆历年间的印刷术方法是:用胶泥刻字,使字划凸出,每字单独成一印,用火烧硬,制成字印;在铁板上敷松脂、腊、纸灰,把一颗颗字印镶嵌于铁板……便可刷墨印书。
”该印刷技术()A.最早出现于唐朝B.实现了印刷史上的一大革命C.发明者是王祯D.在12、13世纪传入欧洲答案 B解析从材料信息“北宋”和该印刷方法的描述,可以看出该印刷技术属于活字印刷术,活字印刷的出现实现了印刷史上的一大革命,故选B项。
活字印刷术是北宋毕升发明的,故排除A、C项,印刷术传入欧洲是在15世纪,排除D项。
15.顾炎武认为修史的目的在于通过“鉴往”而达到“训今”,否则修史就丧失其价值所在。
这表明顾炎武主张()A.保家爱国B.博通经史C.发扬儒学D.经世致用答案 D解析从材料中“修史的目的在于通过‘鉴往’而达到‘训今’”可以得出,顾炎武主张理论联系实际,非常注重实学,故D项正确。
16.历史图片作为历史知识的有机组成部分,可以让我们更形象、更贴切的感受历史。
观察下图,与之有关的历史事件应该是()民国妇女与五色旗A.同盟会成立B.武昌起义C.中华民国成立D.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答案 C解析根据材料“民国妇女”可知,同盟会成立和武昌起义之时,民国尚未建立,故A、B 项错误;北洋军阀时期的中华民国国旗为红黄蓝白黑五色旗,象征五族共和之意,故C项正确;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用“青天白日满地红”国旗取代北洋政府的五色旗,故D项错误。
17.8月15日、9月2日(或9月3日)、9月9日、10月25日是抗战胜利之时4个非常具有纪念意义的日子。
国家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其理由是因为这一天的前一日()A.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B.举行了中国战区的受降仪式C.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D.被日殖民50年的台湾光复答案 C解析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故A项错误;1945年9月2日,日本向盟军投降仪式在东京湾“密苏里”号军舰上举行,日本代表在无条件投降书上签字,中、美、英、苏等9国代表相继签字,故B项错误,C项正确;10月25日为“台湾光复节”,故D项错误。
18.以下是1872~1894年中国各类近代工业所占份额示意图,此图反映了()工业资本额近代工业企业数A.外国资本掌握中国经济命脉B.洋务企业规模最大C.中国的民族企业规模比较小D.自然经济逐渐解体答案 C19.关于下面《中国经济年鉴》1949~1957年中国经济主要数据平均增长率示意图(单位:%)。
对示意图所示状况的主要原因分析正确的是()A.国家投资侧重点的差异B.新中国生产关系的变革C.对资本主义改造的创新D.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的形成答案 A解析表格中1949~1957年中国经济主要数据显示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主要是国家“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故A项正确;材料中体现的是生产力发展,与生产关系无关,故B项错误;对资本主义改造的创新属于生产关系变革,不是材料中反映的信息,故C 项错误;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的形成没有直接反映图表信息,故D项错误。
20.下图是北美洲海地岛1493~1570年人口变化图。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环境恶化水灾泛滥B.大批土著被卖为奴C.殖民者掠夺和屠杀D.工业污染损害健康答案 C解析根据常识,环境恶化水灾泛滥不可能使人口减少这么多,故A项错误;贩卖奴隶主要发生在非洲,故B项错误;图表反映了海地岛土著人口的显著减少,这是由于殖民者的掠夺和屠杀造成的,故C项正确;1570年尚无工业污染,故D项错误。
21.世界体系霸权周期是不断更替的,霸权国家也是不断更迭的,而世界体系结构本身也一直处在不断变动之中。
在历史上,世界体系曾存在三个中心。
它们是()A.17世纪的荷兰、19世纪的英国、20世纪的美国B.17世纪的西班牙、19世纪的英国、20世纪的美国C.17世纪的法国、19世纪的英国、20世纪的美国D.17世纪的西班牙、19世纪的荷兰、20世纪的英国答案 A解析17世纪,凭借强大的商队,荷兰垄断世界航运业,成为世界上的“海上马车夫”,登上世界殖民霸权的中心;19世纪,英国率先开始工业革命,掌握了海上霸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登上世界殖民霸权的中心;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大发战争横财,政治经济实力迅猛增长,一跃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主宰世界政治经济格局,A项符合题意。
22.二战后建立了“各国货币围绕着美元转”的布雷顿森林体系,这一体系有利于()①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②维持战后世界货币体系正常运转③促进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④加强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特权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 B解析“布雷顿森林体系”以美元为中心,但这与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并无直接联系,故①错误;布雷顿森林体系有利于维持战后世界货币体系正常运转,故②正确;布雷顿森林体系促进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故③正确;布雷顿森林体系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特权,故④正确,B项符合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