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_学堂乐歌教学课件设计

合集下载

新课标人音版高中二年级《学堂乐歌》教案培训课件

新课标人音版高中二年级《学堂乐歌》教案培训课件
师:下面让我们随着歌曲《祖国歌》一起走近学堂乐歌。在欣赏的过程中注意感受歌曲表达的情感。
(课件出示:《祖国歌》乐谱并播放)
师:(引导学生谈歌曲情感)
生:……
师:(总结)这首歌曲以精练的笔墨歌颂了祖国地大物博以及深厚的人文积淀,作者希望能够通过这首歌唤醒广大民众的爱国情怀。
生:(谈感受,很多学生会表达不喜欢)……
师:《送别》是由谁填词创作的。
生:……(介绍李叔同)
师:这首歌曲曲调取自美国作曲家奥德威创作的歌曲《梦见家和母亲》,李叔同有感于亲友离别,与1913年在杭州填词创作了《送别》这首学堂乐歌。下面我想邀请同学们和我一起演唱这首歌曲的第一段。(播放歌曲《送别》伴奏)
教师引导学生演唱歌曲《送别》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仿照学堂乐歌的创作方法为这段旋律填上新的歌词来感受一下。
(一遍。提前沟通)
师:我们看“中国学堂乐歌之父”沈心工是如何为这段旋律填词的。(出示《竹马》乐谱,引导学生演唱。可以提前教唱)
2、《送别》是美国音乐家奥特威在1913年来中国学习东方音乐时与李叔同合作写成的歌曲。歌曲表达了送别亲友时凄凉、哀伤的景与情。70年代拍摄电影《城南旧事》中,此歌作为电影的主题歌,至今仍久唱不衰。
3、《黄河》是我国近代学堂乐歌中自己谱曲最早的优秀作品之一,约作于1905年。首载于1937年出版的《心工唱歌集》。歌曲为两段体结构。第一乐段着重描绘了长城外河套边壮伟旷然的景色。第二乐段音调高亢激越,节奏现紧后宽,最后结束在昂扬豪放的长啸主音上,全曲一字一音,铿锵有力,表达了炎黄子孙“誓不战胜终不还”的爱国激情。
(伴奏音乐持续,音量稍弱)
师:播放视频(课件出示歌曲《送别》视频资料)
师:谈谈你对这首歌曲的感受
生:……

新学堂乐歌ppt课件

新学堂乐歌ppt课件
头声运用
训练头声的运用,使声音更集中、明亮,并提高 音域。
3
音色控制
训练对音色的控制,使歌唱时的声音更丰富、多 变。
咬字吐字的训练
清晰咬字
01
通过训练清晰咬字,使歌词传达更准确,增强歌曲的表现力。
归韵训练
02
通过归韵训练,使歌曲中的韵脚更加准确,提高歌曲的韵律感

语感训练
03
通过语感训练,增强对歌曲中情感表达的理解和把握。
02
新学堂乐歌的历史背景
近代学校音乐教育的兴起
晚清时期,随着西方文化的传 入,中国开始逐渐兴起学校音 乐教育。
民国时期,学校音乐教育得到 了进一步的发展,成为教育体 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新中国成立后,学校音乐教育 得到了更加广泛的重视和应用 。
音乐教材的演变
晚清时期,中国开始引入西方音乐教材,这些教材大多以欧洲古典音乐为主。 民国时期,开始出现一些本土编写的音乐教材,但仍然以西方音乐为主要内容。
06
新学堂乐歌的表演形式
合唱表演形式
童声合唱
新学堂乐歌中最常见的合唱形式,通常由儿童组成,展现出清新 、活泼的氛围。
成人合唱
成人合唱团体的表演形式,通常由专业歌手或业余爱好者组成, 能够展现出歌曲的雄伟、气势磅礴的一面。
混声合唱
男女声混合的合唱形式,通常由男女歌手混合表演,能够展现出 歌曲的和谐、优美的感觉。
独唱表演形式
儿童独唱
由儿童担任独唱,展现 出歌曲的清新、可爱的 一面。
成人独唱
由成人担任独唱,展现 出歌曲的深情、感人的 感觉。
原生态独唱
采用原生态的演唱方式 ,通常由民间歌手或传 承人担任独唱,展现出 歌曲的民族风情和文化 内涵。

学堂乐歌 说课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音乐人音版(2019) 必修 音乐鉴赏

学堂乐歌 说课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音乐人音版(2019) 必修 音乐鉴赏
人音版高中音乐说课比赛
学堂乐歌
本课选自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第十单 元第十九节课的内容学堂乐歌是中国近代音乐史上的一次启 蒙运动,它开创了新音乐的先河,也为我国 的群众歌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本单元中 起着桥梁的作用。这一课共有五首作品的赏析,我选择 了对其中的《祖国歌》和《黄河》这两首 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学习和鉴赏。
学堂乐歌历史意义
导入环节 拓展探究 小结下课
《黄河》创作背景
新课学习
拓展探究
小结下课
导入环节
选择题形式1、学堂乐歌的创作作品为数不多,大都是( ) A 选曲填词 B 直接拿来2、学堂乐歌的旋律和节奏( ),适宜传唱吗?( )A复杂 适宜 B简单朗朗上口,适宜。3、它的演唱形式是什么?( )A独唱 B集体齐唱
《黄河》是我国近代学堂乐歌中自己谱曲最早的优秀作品之一 ,约作于1905 年。首载于1937年出版的《心工唱歌集》 。 日俄战争后 ,沙俄将其在东三省南部 的特权转让给日本 ,同时又企图将外蒙古纳入其版图 ,激起了我国人民的极大愤慨。
该曲即为抗议沙俄侵略扩张行径而创作 ,是沈心工创作歌曲中最有影响的一首。黄自在《心工唱歌集》序中对此歌作了高度评价。
重点 难点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策略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策略
使用多媒体
讨论对比式
情境法
启发式
导入环节
小结下课
拓展与探究
新课学习
导入环节
新课学习
拓展探究 小结下课
《送别》是李叔同先生根据美国歌曲《梦见家和母亲》的旋律重新填 词而来的,是一首流传百年的学堂乐 歌,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学生, 歌曲表达伤感和不舍的离别之情,也 表达了对离去之人的不舍与依恋。

人音版高中音乐说课稿学堂乐歌说课稿(样例5)

人音版高中音乐说课稿学堂乐歌说课稿(样例5)

人音版高中音乐说课稿学堂乐歌说课稿(样例5)第一篇:人音版高中音乐说课稿学堂乐歌说课稿人音版高中音乐必修模块《音乐鉴赏》第十五单元二十六节《学堂乐歌》说课稿一、说教材:本节课《学堂乐歌》是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第十五单元“新音乐歌声初放”中第二十六节的内容。

本节课分别通过欣赏及鉴赏四首学堂乐歌:《送别》、《体操—兵操》、《黄河》及《祖国歌》,要求学生体验歌曲的情感,认识和了解这些歌曲所反映的时代思想,通过对作品的聆听,相互的探讨,自己的思考,最终得出相应结论,即20世纪初“学堂乐歌”的歌曲特点,并开辟“歌曲串串烧”互动活动环节,目的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学堂乐歌”的特点进行自主、大胆的音乐创作与尝试,培养学生对音乐、对歌唱、对创作的热爱。

课时安排为一课时。

二、说学情:从高中生的心理特点来看,学生的思维能力较强,想象力丰富,知识结构比较完善,而且已经有了自己的意识与想法,开始会用挑剔的眼光来看课堂,如果教师所选的教材对他们缺乏吸引力就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认知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他们所想要的不仅仅只限于课本上的知识和教师单一的口头传授,更希望了解他们现实生活中处处可接触到的歌曲且能够参与在其中的音乐作品。

但是他们虽然喜欢唱、听歌曲,却不能自主、大胆的进行创作与展示,所以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去体验、去学习、去思考、去展示,相信学生通过对学堂乐歌的学习、了解、鉴别与实践,他们的审美判断力,对音乐的热爱程度一定会逐步提高。

三、说教学目标:以音乐课程标准的定位为依据,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结合本课特点,确定如下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四首学堂乐歌,使学生感受、体验歌曲的情感,认识和了解这些歌曲所反映的时代思想。

2、初步了解学堂乐歌的创作特点及对我国近代音乐所产生的影响。

四、教学重、难点:以学习“学堂乐歌”的创作特点为教学重点。

及运用“学堂乐歌”的创作特点进行自主、大胆的音乐创作与尝试为教学难点。

学堂乐歌 教学设计 高中音乐人音版(2019)必修音乐鉴赏

学堂乐歌 教学设计 高中音乐人音版(2019)必修音乐鉴赏
李叔同是“学堂乐歌”的代表人物,李叔同早年东渡日本求学,是我国近代音乐教育家、美术教育家、戏剧活动家。他归国后,致力于新文化新思想的传播和各类艺术活动。李叔同同样也是一代高僧,中年后,他皈依佛门,后人尊称为“弘一法师”。李叔同的代表乐歌作品有《春游》《送别》《祖国歌》等。
学堂乐歌另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是沈心工,沈心工是创作学堂乐歌的先驱者,素有“学堂乐歌之父”的美称,他是中国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中最早的音乐教师,被李叔同称为“吾国乐界开幕第一人”,沈心工一生创作了180余首歌曲,编写了《学校唱歌集》《民国唱歌集》《心工唱歌集》等。其代表乐歌作品有《黄河》《体操--兵操》《铁匠》《竹马》等。
了解学堂乐歌的概念界定,产生的背景
认识、了解李叔同的生平、代表作品及影响力
认识、了解沈心工的生平、代表作品及影响力
赏析《黄河》,感受音乐情绪和段落结构。
学习通过具体的音乐作品提炼学堂乐歌的创作手法
认识、理解和记忆学堂乐歌对于中国近代音乐教育发展的重要影响与作用
完成配套练习,尝试运用学堂乐歌常见的创作手法,选择一首熟悉的曲调并为之填上歌词。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学堂乐歌”的概念、代表人物和创作手法,探讨了学堂乐歌对后世的影响和作用。请同学们课后继续思考学堂乐歌对中国近现代音乐文化的发展有何积极影响,并尝试运用学堂乐歌常见的创作手法,选择一首熟悉的曲调并为之填上歌词。
调整积极的歌唱状态,与老师一起演唱。思考歌曲歌曲的名字、歌词作者及创作时期,
从感性认识总结提炼到理性认识,感受到学堂乐歌时期,先辈音乐教育家的不懈探索,并对选曲填词的创作手法产生兴趣
加强文化理解,认识、了解20世纪初“学堂乐歌”对我国近代音乐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并知道其重要意义
复习、巩固本课知识点,尝试选曲填词,加深对学堂乐歌的理解,增加音乐编创实践

新2024秋季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1音乐鉴赏《下篇:第十单元新音乐初放第十九节学堂乐歌》

新2024秋季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1音乐鉴赏《下篇:第十单元新音乐初放第十九节学堂乐歌》

教学设计:新2024秋季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1 音乐鉴赏《下篇:第十单元新音乐初放第十九节学堂乐歌》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审美感知:通过聆听学堂乐歌的经典曲目,引导学生感受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审美价值,培养对近现代音乐作品的初步鉴赏能力。

2.艺术表现:了解学堂乐歌的历史背景、创作特点及其在音乐史上的地位,尝试模仿或改编学堂乐歌的旋律,展现个人艺术表现力。

3.文化理解:通过学堂乐歌的学习,理解其作为中西音乐文化交融产物的意义,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4.创意实践:鼓励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创作具有时代特色的简短歌曲或歌词,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掌握学堂乐歌的基本特征和历史意义。

•聆听并分析学堂乐歌的经典曲目,感受其音乐风格和审美价值。

三、教学难点•深入理解学堂乐歌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及其对近现代音乐教育的影响。

•引导学生将个人情感融入对学堂乐歌的理解与表达中,形成独特的审美体验。

四、教学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电脑、投影仪、音响系统)•学堂乐歌经典曲目音频/视频资料•相关历史背景图片、文献资料•教材及配套教辅材料•创意写作纸、音乐创作工具(如简易乐器、音乐软件等,视条件而定)五、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学堂乐歌的历史背景、特点等基础知识。

•聆听法:播放学堂乐歌经典曲目,引导学生聆听并感受其音乐风格。

•讨论法:组织小组讨论,分享对学堂乐歌的理解和感受。

•实践法: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作或改编,展现个人艺术才能。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故事导入:讲述一个关于清末民初学堂生活的小故事,引出学堂乐歌作为当时音乐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情境。

随后提问:“你们知道学堂乐歌是什么吗?它有哪些特点?”引发学生兴趣,进入新课学习。

2. 新课教学•历史背景介绍:利用多媒体展示学堂乐歌产生的历史背景,包括社会变革、教育制度变化等,帮助学生理解其产生的必然性。

•经典曲目聆听:播放《送别》、《何日君再来》等学堂乐歌经典曲目,引导学生闭眼聆听,感受其旋律、节奏、情感表达等特点。

10.19学堂乐歌教学设计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音乐鉴赏2

10.19学堂乐歌教学设计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音乐鉴赏2

《学堂乐歌》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学堂乐歌》是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第十单元第十九节“新音乐初放”中的内容。

本节课分别通过鉴赏五首学堂乐歌:《黄河》、《祖国歌》、《春游》、《问》以及《西风的话》,要求学生体验歌曲的情感,认识和了解这些歌曲所反映的时代思想,对作品进行学习聆听探讨思考,了解 20 世纪初“学堂乐歌”的歌曲特点等,能够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学堂乐歌”的特点进行自主大胆的音乐创作与尝试,逐步培养加深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二、学情分析:高中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和生活的阅历,对现代音乐具有一定的鉴赏能力,对近代历史发展比较熟悉。

但从音乐角度入手了解和欣赏近代历史,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的尝试,也是一个难点。

毕竟他们生活在现代社会,与音乐作品有一百多年的时空距离。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去体验、去学习、去思考、去展示,让学生循序渐进地走进作品,走入近代的音乐时空。

相信学生通过对学堂乐歌的学习、了解、鉴别与实践,对音乐的热爱程度一定会逐步提高。

三、教学目标1.通过聆听音乐,感受、体验歌曲的情感,认识和了解这些歌曲所反映的时代思想和历史背景。

2.认识了解“学堂乐歌”的创作特点及其历史意义。

3.了解沈心工、李叔同、黄自、萧友梅的生平、代表作及其在我国音乐发展史上的贡献。

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聆听音乐,理解作品的艺术性体现以及沈心工、李叔同、萧友梅、黄自的生平、代表作及其在中国音乐史的贡献。

2、难点:运用“学堂乐歌”的创作特点进行自主、大胆的音乐创作与尝试。

五、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师:在上课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欣赏音乐《童年》,有熟悉的同学可以一起跟随演唱。

2、引导学生猜歌名并提问歌曲描绘的在现实生活中是哪里的生活?3、由此引出百年前的校园歌曲——《学堂乐歌》(二)新课教授根据问题进入新课教学。

学堂乐歌其实校园歌曲在一百年以前就已经产生了,它反映校园生活,在校园中传唱,并深受青年学生的喜爱,在变法维新的思潮影响下,“创办新式学堂,引进西方先进教育体制,开展现代科学教育”的思潮逐渐兴起,以李叔同、沈心工为代表的一批有识之士,在学堂中开设了“乐歌”课。

10.19学堂乐歌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音乐鉴赏

10.19学堂乐歌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音乐鉴赏

(新)人教版高中音乐必修《音乐鉴赏》第十单元第19节《学堂乐歌》优质课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内容由以下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作品鉴赏。

鉴赏学堂乐歌:《黄河》、《祖国歌》、《春游》、《问》、《西风的话》。

学堂乐歌多数是填词歌曲,少数是创作歌曲。

其内容包括传授科学文化等题材,宣传了资产阶级的爱国民主思想和提倡科学文化的思想。

随着学堂乐歌的发展,西洋音乐及其相关文化得以在我国传播,对我国近代音乐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其中,《春游》是中国作曲家创作的第一首合唱歌曲。

淳朴自然的音乐与清丽淡雅的歌词完美结合,使之成为学校合唱歌曲的典范。

第二部分,讲解中国近代代音乐知识——学堂乐歌的产生、发展及其作用。

二、教学目标和核心素养(一)教学目标1.通过聆听书中曲目,感受、体验歌曲的情感,认识和了解这些歌曲所反映的时代思想和历史背景。

2.初步了解“学堂乐歌”对我国近代音乐所产生的影响,认识其重要意义。

3.了解沈心工、李叔同、黄自、萧友梅的生平,认识他们对中国音乐所做的贡献。

4.通过欣赏本课的学堂歌曲从中获得丰富的体验与审美的享受。

(二)核心素养1.审美感知:通过五首学堂乐歌的鉴赏,使学生了解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音乐文化发展知识,感知学堂乐歌的风格特点。

2.艺术表现:通过鉴赏、聆听、演奏活动,激发学生参与中国近代音乐鉴赏的兴趣,表达对中国近代音乐美感和情感内涵的实践能力。

3.文化理解:学生能从感知和表现的作品中,理解感受中国近代音乐背后的文化,从文化角度关注音乐作品和音乐现象,认知作品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和风格特征。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通过聆听书中曲目,感受、体验歌曲的情感,认识和了解这些歌曲所反映的时代思想和历史背景。

加强对中国近代音乐的欣赏能力和鉴赏水平。

2.难点:认知作品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和风格特征。

四、学情分析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和生活的阅历,对现代音乐具有一定的鉴赏能力,对近代历史发展比较熟悉。

但从音乐角度入手了解和欣赏近代历史,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的尝试,也是一个难点。

新课标人音乐版《高中音乐鉴赏》《学堂乐歌》教案

新课标人音乐版《高中音乐鉴赏》《学堂乐歌》教案

新课标人音乐版《高中音乐鉴赏》《学堂乐歌》教案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目标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学堂乐歌的背景、特点及其在我国音乐发展中的地位,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1.2 课程内容1.2.1 学堂乐歌的定义与背景1.2.2 学堂乐歌的特点1.2.3 学堂乐歌的代表作品及意义第二章:学堂乐歌的产生与发展2.1 学堂乐歌的产生2.1.1 学堂乐歌的起源2.1.2 学堂乐歌的发展历程2.2 学堂乐歌的发展2.2.1 学堂乐歌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2.2.2 学堂乐歌对我国音乐事业的影响第三章:学堂乐歌的音乐特点3.1 学堂乐歌的曲式结构3.1.1 学堂乐歌的常见曲式类型3.1.2 学堂乐歌的曲式特点3.2 学堂乐歌的旋律特点3.2.1 学堂乐歌的旋律风格3.2.2 学堂乐歌的旋律进行3.3 学堂乐歌的节奏与和声3.3.1 学堂乐歌的节奏特点3.3.2 学堂乐歌的和声特点第四章:学堂乐歌的代表作品鉴赏4.1 《茉莉花》4.1.1 作品背景及意义4.1.2 作品旋律、节奏、和声特点分析4.1.3 作品鉴赏与分析4.2 《送别》4.2.1 作品背景及意义4.2.2 作品旋律、节奏、和声特点分析4.2.3 作品鉴赏与分析第五章:学堂乐歌在当代的传承与创新5.1 学堂乐歌在当代的传承5.1.1 学堂乐歌在学校的传承5.1.2 学堂乐歌在社会音乐教育中的传承5.2 学堂乐歌的创新与发展5.2.1 学堂乐歌与现代音乐的融合5.2.2 学堂乐歌在新时期的创新案例第六章:学堂乐歌的地区特色6.1 北方学堂乐歌特色6.1.1 北方学堂乐歌的旋律特点6.1.2 北方学堂乐歌的代表作品6.2 南方学堂乐歌特色6.2.1 南方学堂乐歌的旋律特点6.2.2 南方学堂乐歌的代表作品6.3 学堂乐歌的地区交流与影响6.3.1 地区间的学堂乐歌交流6.3.2 学堂乐歌对地区音乐发展的影响第七章:学堂乐歌与其他音乐形式的交流7.1 学堂乐歌与民间音乐的交流7.1.1 学堂乐歌对民间音乐的影响7.1.2 民间音乐元素在学堂乐歌中的运用7.2 学堂乐歌与西方音乐的交流7.2.1 学堂乐歌对西方音乐的学习与借鉴7.2.2 西方音乐元素在学堂乐歌中的融合7.3 学堂乐歌与其他音乐形式的创新发展7.3.1 学堂乐歌与其他音乐形式的融合作品7.3.2 学堂乐歌在多元音乐环境中的创新第八章:学堂乐歌在音乐教育中的应用8.1 学堂乐歌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8.1.1 学堂乐歌作为教学内容的理由8.1.2 学堂乐歌的教学方法与策略8.2 学堂乐歌在音乐实践活动中的应用8.2.1 学堂乐歌在合唱教学中的应用8.2.2 学堂乐歌在民族音乐学习中的应用8.3 学堂乐歌在音乐教育中的意义与价值8.3.1 传承我国优秀音乐文化8.3.2 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与民族自豪感第九章:学堂乐歌的现状与发展趋势9.1 学堂乐歌的现状9.1.1 学堂乐歌在音乐生活中的地位9.1.2 学堂乐歌在当代音乐创作中的运用9.2 学堂乐歌的发展趋势9.2.1 学堂乐歌的传统元素与现代音乐相结合9.2.2 学堂乐歌在国际音乐交流中的作用9.3 面对未来的学堂乐歌教育9.3.1 更新教育观念,重视学堂乐歌教育9.3.2 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音乐素养10.1 学堂乐歌的重要历史地位与价值10.2 学堂乐歌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作用10.3 学堂乐歌的未来发展前景展望重点和难点解析1. 学堂乐歌的定义与背景:理解学堂乐歌的概念,以及它在我国音乐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人音版高中音乐说课稿 学堂乐歌说课稿

人音版高中音乐说课稿 学堂乐歌说课稿

人音版高中音乐说课稿学堂乐歌说课稿
人音版高中音乐必修模块《音乐鉴赏》第十五单元二十六节
 《学堂乐歌》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节课《学堂乐歌》是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第十五单元“新音乐歌声初放”中第二十六节的内容。

本节课分别通过欣赏及鉴赏四首学堂乐歌:《送别》、《体操—兵操》、《黄河》及《祖国歌》,要求学生体验歌曲的情感,认识和了解这些歌曲所反映的时代思想,通过对作品的聆听,相互的探讨,自己的思考,最终得出相应结论,即20世纪初“学堂乐歌”的歌曲特点,并开辟“歌曲串串烧”互动活动环节,目的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学堂乐歌”的特点进行自主、大胆的音乐创作与尝试,培养学生对音乐、对歌唱、对创作的热爱。

课时安排为一课时。

 二、说学情:
 从高中生的心理特点来看,学生的思维能力较强,想象力丰富,知识结构比较完善,而且已经有了自己的意识与想法,开始会用挑剔的眼光来看课堂,如果教师所选的教材对他们缺乏吸引力就难以调动。

高中音乐学堂乐歌说课稿

高中音乐学堂乐歌说课稿

高中音乐学堂乐歌说课稿一、说教材本文《高中音乐学堂乐歌》在音乐课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我国近现代学堂乐歌的经典教材。

学堂乐歌是我国近现代音乐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它融合了中西方音乐元素,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本教材选编了具有代表性的学堂乐歌作品,旨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音乐的魅力,培养音乐素养,传承和弘扬我国优秀的音乐文化。

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学堂乐歌的背景与历史地位:让学生了解学堂乐歌的产生背景、发展过程以及在我国音乐史上的地位。

2. 学堂乐歌的音乐特点:分析学堂乐歌的旋律、节奏、和声等特点,使学生更好地把握这一音乐风格。

3. 经典学堂乐歌作品欣赏:挑选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如《送别》、《毕业歌》等,让学生感受学堂乐歌的魅力。

4. 学堂乐歌的演唱技巧:教授学生正确的演唱方法,提高学生的演唱水平。

5. 学堂乐歌的创作与改编:引导学生了解学堂乐歌的创作过程,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

二、说教学目标学习本课,学生需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 了解学堂乐歌的背景与历史地位,认识到其在我国音乐史上的重要性。

2. 掌握学堂乐歌的音乐特点,能够辨别和欣赏这一音乐风格。

3. 学会演唱经典学堂乐歌作品,提高音乐表现力和演唱技巧。

4. 了解学堂乐歌的创作与改编,培养音乐创作能力。

5. 通过对学堂乐歌的学习,增强民族自豪感,传承和弘扬我国优秀的音乐文化。

三、说教学重难点本文的教学重难点包括:1. 学堂乐歌的音乐特点:旋律、节奏、和声等方面的特点需要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

2. 经典作品的演唱技巧:如何正确地演唱学堂乐歌,表现出作品的情感。

3. 学堂乐歌的创作与改编:引导学生了解创作过程,提高创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真正掌握学堂乐歌的知识和技能。

四、说教法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并突破教学重难点,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教法,并在教学中凸显以下亮点:1. 启发法:- 在介绍学堂乐歌的背景与历史地位时,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其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在当时的作用,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学堂乐歌高中音乐新教案

学堂乐歌高中音乐新教案

学堂乐歌高中音乐新教案随着教育模式的不断创新,传统的音乐教学方法也在悄然变革。

近日,一份名为“学堂乐歌”的高中音乐新教案范本引起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

该教案以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为核心,融合了现代教学理念和多元文化元素,旨在为高中音乐课堂注入新的活力。

“学堂乐歌”教案的核心在于其全新的教学理念。

它摒弃了单一的音乐知识传授方式,转而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情境模拟、互动讨论、创意实践等,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在体验中感悟。

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案内容涵盖了从古典音乐到现代流行音乐的广泛领域,包括但不限于西方经典乐曲的学习、民族音乐的鉴赏、以及现代音乐制作的基础技巧。

通过这样的内容设置,学生不仅能够了解音乐的历史脉络,还能够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音乐有更深入的认识。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学堂乐歌”教案强调教师与学生的互动。

教师不再是单向的知识传递者,而是成为了学生学习路上的引导者和伙伴。

在这种模式下,学生被鼓励提出问题、分享观点,甚至参与到课程设计中来,真正做到了教学相长。

除了课堂教学之外,“学堂乐歌”教案还特别注重实践活动的开展。

它提倡将音乐带入社区,组织音乐会、音乐节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组织策划、团队合作等实际技能。

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也为他们将来的社会实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评价体系也是“学堂乐歌”教案的一大亮点。

它不再单一依赖于笔试成绩,而是构建了一个多维度的评价系统,包括平时表现、课堂参与度、创意作品、团队协作等多个方面。

这样的评价体系更加全面地反映了学生的音乐学习成果,也更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总体来看,“学堂乐歌”高中音乐教案范本的推出,不仅是对传统音乐教学模式的一次大胆创新,也是对高中音乐教育内容和方法的一次深刻革新。

它通过多元化的教学内容、互动性的教学方法和全面的评价体系,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全面发展音乐素养的平台,也为音乐教师提供了一种新的教学思路。

人音乐版高中音乐鉴赏《学堂乐歌》课件

人音乐版高中音乐鉴赏《学堂乐歌》课件

送别
1=C
(美) 奥德维 曲 李叔同 词
山居秋暝
4 1=F 4
祖国歌
李叔同词曲
祖国歌
2 1=D 4
(原名《校园夕歌》)
民间歌曲
旋律异同:
《老六板》
《祖国歌》
4 4
《校园夕歌》
2 4
1=D
黄 河
沈心工词曲
沈心工简介
沈心工(1870-1947),作曲 家、音乐教育家,上海人。 1901年任小学教师,后赴日 本短期留学考察,曾在日本留学 生中创办“音乐讲习会” 1903年 回国任教。在日本时就开始编写 乐歌。他的乐歌;词曲结合较好, 内容题材广泛、歌词浅显易懂, 朗朗上口,适合儿童学唱。其代 表作有歌曲《体操─兵操》(又 名《男儿第一志气高》)、《黄 河》、《竹马》、《雁字》、 《卖布》等。
新音乐歌声初放 —学堂乐歌
新音乐歌声初放
—学堂乐歌
送别
1=C
(美)J.P.奥德维 曲
李叔同 词
李叔同简介
李叔同(1880—1942),原 名广侯,字息霜。浙江平湖人。 李叔同是著名音乐家、戏剧 活动家。1905年起在日本学习西 洋画和音乐,并创办了中国最早 的《音乐小杂志》。1910回国, 先后在天津、上海任音乐、美术 教员,1918年在杭州虎跑寺出家, 法名演音,号弘一,后被人尊称 为弘一大师。
学堂乐歌 《祖国歌》 《送别》 《黄河》
表现内容 爱国主义 亲友离别
创作方法 填词歌曲 填词歌曲
爱国主义
创作歌曲
拓展

学堂乐歌教案

学堂乐歌教案

学堂乐歌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准确掌握歌曲的节奏和音高,做到声情并茂地演唱。

2、通过学唱歌曲,增强学生的音乐感知力和表现力,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通过合唱等形式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歌曲的节奏和音高,做到声情并茂地演唱。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合唱中达到协调统一,提高音乐表现力。

三、教学过程1、知识点传授:通过播放音乐视频或音频,让学生听赏学堂乐歌,了解其内容和形式。

2、实践操作:带领学生逐句学唱歌曲,注重把握歌曲的节奏和音高。

3、案例演示:通过比较不同版本的的歌曲,让学生了解不同版本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4、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自己在网上寻找其他版本的学堂乐歌,互相交流学习,扩大视野。

5、小组合作:组织小组合唱比赛,让学生体验合唱的乐趣,培养集体荣誉感。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利用多媒体资源:通过播放音乐视频或音频,让学生听赏学堂乐歌,提高其学习兴趣。

2、问题探究:通过比较不同版本的歌曲,让学生思考不同版本的特点和表现形式,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3、小组讨论:鼓励学生自己在网上寻找其他版本学堂乐歌,互相交流学习,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课堂练习:让学生逐句学唱歌曲,注重把握歌曲的节奏和音高。

2、课后作业:让学生自己在网上寻找其他版本学堂乐歌,互相交流学习。

3、评价方式:通过小组合唱比赛等形式评价学生的音乐表现力,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1、PPT讲解:通过制作精美的PPT,展示歌曲的歌词和曲谱,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的含义。

2、板书设计:通过简洁明了的板书,展示歌曲的节奏和音高,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歌曲的演唱技巧。

3、乐器演奏:通过钢琴、小提琴等乐器的演奏,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歌曲的节奏和音高。

七、结论通过学堂乐歌教案的实施,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歌曲的节奏和音高,提高音乐感知力和表现力,增强音乐审美能力,培养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达到教学目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琴、话剧等引入国内,在书画、篆刻、诗词、音
乐、戏剧、戏曲等方面均有很深的造诣, 1911年
回国,先后在天津上海任音乐美术教员。又培养
出一大批优秀的艺术人才。1918年在杭州虎跑寺
出家,法名演音,号弘一。
学堂乐歌
学堂乐歌
作品可分四类:
爱国歌曲:《祖国歌》《大中华》《我的国》等 抒情歌曲:《西湖》《春游》《送别》《忆儿时》等
1903年回国,竭力提倡乐歌活动,在南洋公 学、务本女学塾、龙门师范等处教授,推广乐歌。 同时,为教学需要,开始自编乐歌。1904年起, 先后编辑出版《学校唱歌集》《民国唱歌集》; 1936年,精选82首歌曲汇编出版《心工唱歌集》。
学堂乐歌
作品可分三类:
儿童歌曲: 《男儿第一志气高》《竹马》等
宣传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和爱国主义思想的歌曲: 《何日醒》《革命军》《美哉中华》等
十有三年,学乐,诵诗,舞《勺》。
——《礼记》
“以乐德教国子,”“以乐语教国子”,“以乐舞教国子”
——《周礼.春官.大司乐》
学堂乐歌
学堂乐歌
学堂乐歌

学堂乐歌
沈心工 1870——1947,音乐教育家,原
名沈庆鸿,笔名心工。出生于道光年间上海望族 家庭,幼年在家塾受教,1890年中秀才,1895年 执教于圣约翰书院,1897年考入南洋公学师范学 堂1900年与师范班的同学筹办南洋公学堂附属小 学。1902年,东渡日本,自费进入东京弘文学院 学习。他从日本学校的音乐教育得到启发,在留 学生中组织了“音乐讲习会”研究乐歌制作,并 编写了第一首乐歌《体操——兵操》,又名《男 儿第一志气高》。
自度曲:《黄河》《军人的枪弹》等
学堂乐歌
学堂乐歌
李叔同
原名广候,字息霜。幼名成蹊,
学名文涛,字叔同。浙江平湖人。生于天津官商
家庭,他学贯中西,一专多科,在中国近代文化
发展史中,是公认的通才和奇才。1905年东渡日
本学习西洋文化。留学期间创办我国最早的音乐
刊物《音乐小杂志》。他最早将西方的油画、钢
学堂乐歌
创作 体验
草 /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代: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学堂乐歌
创作 体验
春夜喜雨
唐代: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谢谢大家!
哲理歌曲:《落花》《悲秋》《晚钟》等
佛门之音:《三宝歌》《清凉歌集》等
学堂乐歌
学堂乐歌
学堂乐歌的特点
1、旋律简单,优美,大多借鉴国外音乐曲调,但很中国,适合 普及与传唱。
2、具有诗意化的歌词,语言简练。无论旋律是借曲或是自度创 作,歌词都能完美的位置匹配。
3、注重情感的表达,乐歌创作都体现了作者真挚的情感。 4、歌曲大多单音歌唱(齐唱),极少有合唱。 5、除李叔同外,一般对伴奏均无特定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