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皮质激素在临床上的准确认识与合理

合集下载

糖皮质激素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糖皮质激素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糖皮质激素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糖皮质激素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一、引言糖皮质激素是一类具有广泛临床应用的药物,具有抗炎、免疫抑制等作用。

为了确保糖皮质激素的安全有效应用,制定本指导原则,以便指导临床医师在使用糖皮质激素时更加科学、规范和合理。

二、适应症2.1 炎症性疾病:糖皮质激素适用于各种炎症性疾病,包括但不限于:风湿病、过敏性疾病、结缔组织病等。

2.2 其他疾病:糖皮质激素在某些特定疾病中也有应用价值,如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病综合征等。

三、用药原则3.1 选用适当剂型:糖皮质激素存在不同的剂型,应根据病情和治疗需求选择合适的剂型,包括口服、注射、外用等剂型。

3.2 合理调整剂量:剂量的选择应根据临床病情、患者年龄、体重、合并症等因素进行评估,并进行个体化调整。

3.3 注意给药时间和疗程:给药时间和疗程应根据炎症程度和疾病类型进行制定,应遵循短疗程、低剂量原则。

3.4 避免突然停药:在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过程中,应逐渐减少剂量,避免突然停药产生反跳现象。

四、不良反应与预防4.1 常见不良反应:长期或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可能引起一系列不良反应,包括内分泌紊乱、免疫抑制、消化道反应等,应予以重视。

4.2 预防措施:应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血糖、血压等指标,同时加强营养支持和骨密度监测,定期进行相关检查和评估。

五、禁忌症和注意事项5.1 禁忌症:对糖皮质激素过敏的患者禁用糖皮质激素;某些具有感染风险的疾病如结核病、真菌感染等也是禁忌症。

5.2 注意事项:使用糖皮质激素时应特别注意儿童、老年患者、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的用药安全性。

六、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详见附件1、附件2:七、法律名词及注释7.1 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是一类内源性激素,具有抗炎、免疫抑制等作用。

7.2 炎症性疾病:指各种由机体免疫反应引起的组织病变,表现为局部炎症病灶和全身症状。

7.3 风湿病:风湿病是一类以关节炎和关节周围组织损伤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

糖皮质激素在皮肤科的准确认识与合理应用

糖皮质激素在皮肤科的准确认识与合理应用

[转贴]糖皮质激素在皮肤科的准确认识与合理应用郑捷单位: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摘要:该文介绍了2001年4月"第一届欧洲糖皮质激素治疗讨论会"的建议,将以抗炎、免疫抑制为目的的合成类固醇类药物命名为"糖皮质激素"较为妥当。

从糖皮质激素对糖、蛋白质、脂肪和水电解质的代谢,对心血管、消化、神经、血液、内分泌和皮肤的生理与病理作用进行了讨论。

着重介绍了糖皮质激素的基因组效应、非基因组效应和总效应,将糖皮质激素划分为小剂量、中剂量、大剂量、超大剂量和冲击疗法的方法和依据;"反跳现象"、"虚弱征群"、"应激危象"等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停药后易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对策。

还介绍了十多种糖皮质激素容易引起的副反应和预防手段。

指出"无指征地使用超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和冲击疗法"、"重视皮肤表现,忽视系统影响"、"治疗自身抗体"、"激素剂型选择不当"、"予以抗生素保驾"等临床上激素被不合理应用的现象。

最后还就糖皮质激素的治疗对象和治疗剂量进行了讨论。

课前问答使用激素后出现白细胞升高一定是感染吗?A 不一定B: 一定糖皮质激素的基因组效应一般在用药后:?A.30分钟后出现B.60分钟后出现一定C.180分钟后出现D.12小时后出现糖皮质激素是最强的免疫抑制剂和抗炎药物,是皮肤病临床中最多被应用的药物之一。

正是由于它的强免疫抑制和抗炎作用,使它好比一把“双刃剑”,在改变患者病理过程的同时也会导致新的病变。

如果对糖皮质激素的病理、生理作用认识不够或不恰当地使用,其不良后果将会超过原发疾病本身。

就好比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或寻常性天疱疮(PV),现在只有部分患者死于原发病,而感染等长期、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后引起的并发症也成为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

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摘要】糖皮质激素是一类重要的药物,在临床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从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出发,探讨了其在炎症反应、免疫调节、红细胞生成和代谢调节中的作用机制。

随后,结合当前临床应用现状和展望,探讨了糖皮质激素在治疗各种疾病中的潜在价值。

该药物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但也存在一些副作用和局限性。

对于糖皮质激素的合理应用以及开发更加安全有效的替代药物具有重要意义,有望为临床治疗带来更大的突破和进展。

【关键词】糖皮质激素、药理作用、炎症反应、免疫调节、红细胞生成、代谢调节、临床应用、研究背景、临床应用现状、临床应用展望1. 引言1.1 糖皮质激素的重要性糖皮质激素是一类重要的内分泌激素,对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疾病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们主要由肾上腺皮质分泌,具有多种生物学效应,包括抗炎、免疫调节、代谢调节等。

糖皮质激素在人体内具有广泛的分布和多样的生理功能,对机体的稳态维持和应激反应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糖皮质激素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它们在调控炎症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能有效减轻炎症引起的疼痛、红肿和热感,对各种炎症性疾病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糖皮质激素对免疫系统具有抑制作用,可降低免疫反应的强度和范围,有助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

糖皮质激素还参与调节红细胞生成和代谢过程,对机体能量平衡和组织修复具有重要意义。

糖皮质激素在维持人体内稳态、应对应激反应、治疗各种疾病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临床上常用的重要药物之一。

通过深入了解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可以更好地指导其在各类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副作用。

1.2 研究背景过去几十年间,糖皮质激素的机制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揭示了其在炎症反应、免疫调节、红细胞生成以及代谢调节等多个方面的作用机制。

临床上糖皮质激素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过敏性疾病、肿瘤等。

目前对于糖皮质激素的临床应用还存在一些争议和问题,如何更好地平衡疗效与副作用,提高疗效和减少不良反应成为当前研究的重要方向。

糖皮质激素的准确认识与合理应用

糖皮质激素的准确认识与合理应用

糖皮质激素的准确认识与合理应用上海交通大学瑞金医院皮肤科郑捷一.功能1.转录后抑制:对炎症及免疫反应有强大的抑制效应------药理作用2.转录后激活:对炎症及免疫反应有强大的增强效应------副作用二.命名类固醇:含胆固醇,性激素和皮质类固醇等具有共同多环结构的化合物皮质类固醇和类皮质激素肾上腺皮质类固醇三.糖皮质激素(GC)是把双刃剑败血症早期应应用GC,激活免疫细胞。

GC是最强大的免疫抑制剂和抗炎药。

(而非环磷酰胺那类的细胞毒性药物)正是由于其强大的免疫抑制和抗炎作用,再改变病理过程的同时也会导致新的病变。

SLE或者PV(自身免疫性疾病寻常型天疱疮),目前只有少量患者死于原发病,而多数私语长期、大剂量是用GC后的并发症。

GC是抗炎免疫抑制,还是促进炎症,增强免疫反应应答,取决于不同疾病和不同阶段。

药理作用:1.抗炎2.免疫抑制3.抗毒4.抗休克四.生理和病理作用1.糖代谢:促进糖异生,对抗胰岛素,减少外周组织对糖的利用,导致糖耐量减退---------类固醇性糖尿病2.蛋白代谢:抑制蛋白合成,促进蛋白分解,形成氮负平衡,增加尿钙排泄------------低蛋白血症,皮肤变薄,肌肉萎缩,儿童生长发育障碍,骨质疏松。

(低蛋白血症→水肿,用利尿剂→高凝状态→脑梗塞、DIC)(低蛋白血症时,糜烂面不会修复)3.脂肪代谢:脂库中脂肪分解,血糖升高,促进胰岛素分泌,促进机体某些部位的脂肪合成-------脂肪异常分布,产生皮质醇增多症4.水盐代谢:增加肾血流量和滤过率,对抗抗利尿激素的利尿作用。

化学结构与醛固酮相似,保钠排钾,引起低血钾,低血钙,高血压。

5.心血管系统:提高心肌收缩功能,加速传导作用,抑制炎症,增加小血管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改善微循环。

大剂量长期的(老SLE,或者银屑病病程大于10年)使用会使心肌发生退行性变,收缩力下降。

小剂量和外用的GC很少导致心肌改变,但对冠脉也有影响。

6.血液系统:延长红细胞的寿命,抑制红细胞被吞噬。

糖皮质激素的临床合理应用PPT课件

糖皮质激素的临床合理应用PPT课件

抗炎作用
糖皮质激素具有强大的抗炎作用,能 够抑制炎症细胞的活化和炎症介质的 释放,减轻炎症反应。
糖皮质激素的分类
根据生理作用
糖皮质激素可分为天然糖皮质激素和人工合成的糖皮质激素。天然糖皮质激素 如皮质醇,人工合成的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地塞米松等。
根据作用时间
糖皮质激素可分为短效、中效和长效三种类型。短效糖皮质激素如氢化可的松, 中效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甲泼尼龙,长效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
溃疡性结肠炎
糖皮质激素常用于治疗溃 疡性结肠炎的急性发作期, 控制肠道炎症。
克罗恩病
对于克罗恩病等肠道炎症 性疾病,糖皮质激素有助 于缓解症状和促进肠道愈 合。
肝功能衰竭
糖皮质激素在某些情况下 可用于肝功能衰竭的治疗, 但需谨慎使用。
糖皮质激素在其他疾病中的应用
肾病综合征
糖皮质激素是治疗肾病综合征的 常用药物,能够抑制炎症和蛋白
04
糖皮质激素的合理使用原则
根据疾病类型选择合适的糖皮质激素
急性炎症性疾病
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应选用短 效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
慢性炎症性疾病
如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应选用中 效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龙。
自身免疫性疾病
如肾病综合征、系统性血管炎等,应选用长效糖 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
02
糖皮质激素在人体内起着重要的 生理调节作用,参与应激反应、 免疫调节和抗炎等生理过程。
糖皮质激素的生理作用
调节代谢
免疫调节
糖皮质激素能够促进糖异生,抑制糖 酵解,从而维持血糖的稳定。同时还 能促进脂肪分解和蛋白质的代谢。
糖皮质激素能够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 抑制免疫细胞的活化和增殖,从而降 低机体的免疫应答。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合理应用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合理应用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合理应用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是一种常用的抗炎药物,它们主要用于治疗肠道和呼吸道疾病、血液病以及伴有炎症的各种疾病。

它们具有消炎作用,能够减轻炎症如红斑狼疮、风湿性关节炎、多发性硬化症和重症肌无力等患者的症状,使他们恢复正常生活状态。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合理应用需按照诊断情况,选择适当的疗法来使用。

对于肠道疾病,一般可以选用低剂量的胃肠道糖皮质激素来控制症状,而对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中耳炎以及被证实有气道受损的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ARS)等疾病,可以选用中等强度的抗炎糖皮质激素来治疗。

而对于血液病和伴有炎症的疾病,则需要使用大剂量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以获得更好的治效。

除了上述情况外,在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时,也应考虑到药物的质量问题,确保选用有效、安全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以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此外,服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患者在治疗期间需坚持定期就诊,以对患者的血液和其他指标进行检测,以便及时发现过量或不良反应的情况,及时采取措施。

最后,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使用,应以“正确”为前提。

使用前应了解病情,并在医师的指导下,严格遵守处方,以保障患者的安全。

糖皮质激素临床应用指南

糖皮质激素临床应用指南

糖皮质激素临床应用指南糖皮质激素是一种由肾上腺皮质分泌的类固醇激素,具有调节机体代谢、免疫和应激等多种生理功能。

在临床医学中,糖皮质激素被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和缓解。

然而,由于其副作用和滥用情况,其临床应用需要遵循一定的指南和原则。

本文将介绍糖皮质激素的临床应用指南,以帮助医生、药剂师和患者更好地理解和使用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主要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包括但不限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血液系统疾病:如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等。

神经系统疾病:如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视神经炎等。

糖皮质激素的使用方法包括口服、静脉注射和局部应用。

具体使用方法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来确定。

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剂量:糖皮质激素的剂量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来确定。

剂量过大会导致副作用,剂量过小则可能无法达到治疗效果。

疗程:糖皮质激素的治疗疗程应视患者病情而定。

在达到治疗效果后,应逐渐减少剂量,直至停药。

给药方式:口服、静脉注射和局部应用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来确定。

联合用药:在某些情况下,糖皮质激素可以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但联合用药时应谨慎,注意药物相互作用的可能性。

副作用: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包括骨质疏松、消化性溃疡、继发性糖尿病等。

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

停药反应:突然停药可能会导致病情反复,甚至出现危及生命的停药反应。

因此,在使用糖皮质激素时应遵循医生的建议,逐步减少剂量直至停药。

禁忌症:糖皮质激素对于某些疾病是禁忌使用的,如活动性肺结核、胃溃疡等。

在使用糖皮质激素前应排除这些禁忌症。

儿童和孕妇:儿童和孕妇在使用糖皮质激素时应特别谨慎。

在必要情况下,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最低有效剂量,并密切观察不良反应。

预防措施:在使用糖皮质激素时,应注意预防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压力过大,以降低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风险。

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糖皮质激素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药物,具有重要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本文将介绍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包括抗炎、免疫抑制、代谢调节等方面,以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药物。

一、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1. 抗炎作用糖皮质激素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可通过多种途径抑制炎症反应。

糖皮质激素能够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例如通过抑制炎症细胞的活化和蛋白质合成来抑制炎症介质的产生。

糖皮质激素还能够抑制炎症反应的传导,例如通过抑制炎症介质与其受体的结合来减轻炎症反应。

2. 免疫抑制作用糖皮质激素对免疫系统的抑制作用也是其重要的药理作用之一。

糖皮质激素能够抑制T淋巴细胞的活化和增殖,降低炎症介质的产生,从而减轻免疫系统的过度活化和炎症反应。

糖皮质激素还能够抑制细胞因子的产生和介导细胞因子的信号传导,从而降低免疫系统的免疫应答。

3. 代谢调节作用糖皮质激素对代谢的调节作用也是其重要的药理作用之一。

糖皮质激素能够促进糖原的合成和蛋白质的分解,从而提高血糖水平并导致蛋白质分解。

糖皮质激素还能够抑制脂肪细胞的脂肪的分解,导致脂肪的堆积和肥胖。

1. 治疗炎症性疾病糖皮质激素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炎症性疾病,例如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皮肤炎症等。

糖皮质激素能够迅速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疼痛和肿胀,从而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

2. 控制过敏反应3. 免疫系统疾病糖皮质激素还被应用于治疗各种免疫系统疾病,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自身免疫性肝炎等。

糖皮质激素能够抑制免疫系统的过度活化,减轻炎症反应,并减少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的攻击,从而延缓疾病的进展。

4. 其他应用糖皮质激素还被用于治疗肿瘤、器官移植排斥反应、多发性硬化症等疾病。

糖皮质激素能够减轻肿瘤的炎症反应,提高器官移植的存活率,并减少多发性硬化症的发作。

三、使用注意事项尽管糖皮质激素具有重要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但在使用过程中仍需注意一些事项。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南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南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南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是一类广泛应用于临床的药物,因其具有抗炎、免疫抑制及免疫调节等多种作用,而被医生广泛使用。

随着对该类药物认识的不断加深,临床应用越来越规范和科学。

本文旨在介绍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基本知识和临床应用指南,帮助医生更加正确、安全地应用该类药物。

一、基本知识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是一类内源性荷尔蒙肾上腺皮质分泌的激素,在人体内处于重要的代谢和调节作用。

根据其药效不同,可分为短效、中效和长效三种,具体以药物种类、用途和用量等为准。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主要作用是抗炎,它们可以抑制细胞因子分泌、中性粒细胞趋化和减少白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有效缓解各种炎症性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气管支气管炎、疱疹性角膜炎等的症状。

此外,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具有免疫抑制和免疫调节作用,对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丙型肝炎等有一定治疗作用。

二、临床应用指南1.应充分认识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治疗作用及副作用。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在肿瘤治疗、抗炎、免疫抑制、免疫调节和替代内分泌等多个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但是,它们的过量使用会引起一些不良反应,如糖尿病、高血压、骨质疏松、易感染等,严重者可导致精神障碍、休克等。

2.应具体评估每位患者的病情和药物应用。

在临床实践中,每位患者的病情和药物应用均有所不同,医生应充分了解患者的个体差异和医疗史,合理制定药物治疗方案。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治疗效果与副作用都与剂量和时间有关,因此,应在剂量、频率及疗程等方向控制。

3.应定期检查患者身体状况。

由于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具有多方面影响,医生应定期检查患者身体状况,包括生化指标、肾功能、肝功能、心电图、骨密度等,以确定治疗是否合理、剂量是否足够、疗程是否过长等详细问题。

4.应加强临床团队合作和药物安全管理。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应用需要全面协作:医生、护士、药剂师等各学科合作,共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药物安全也要得到加强,特别是对于那些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患者,必须建立病例档案,进行监控管理。

糖皮质激素在临床上的准确认识与合理应用

糖皮质激素在临床上的准确认识与合理应用

培养,特别要警惕真菌和结核杆菌的感染。在接受大剂量GC特 别是“地塞米松”治疗数天后出现“精神症状”也大多由GC引 起,不要轻易判断为原发病的“脑部累及”。“可逆性脑后部白质
脑病(RPLS)”在接受大剂量GC和免疫抑制剂治疗后出现头痛、
血压升高、意识模糊、视觉障碍等,极易与“SLE脑病”混淆【4]。
3 GC的效应和剂量划分
3.1 GC的效应 3.1.1基因组效应GC与胞质GC受体结合,通过影响基因的 转录发挥效应,任何治疗剂量都与基因组效应有关,其效应在 GC与胞质受体结合30 min后出现。在泼尼松<30 mg,d时,基因 组效应与泼尼松呈显著的“剂量依赖性”,即效应随剂量而增 加;当剂量为30~100 mg时,“剂量依赖性”越来越小;当>100 mg/d时,“剂量依赖性”接近于零。 3.1.2非基因组效应由生物膜介导,其效应在数秒或数分钟 内出现。但只有在GC浓度较高时产生。非基因组效应最显著的
3.2剂量的划分 根据GC的“基因组效应”,临床上可将GC划分为“小剂
量”、“中剂量”、“大剂量”、“超大剂量”和“冲击疗法”【l】。①小剂 量:泼尼松≤7.5 mg/d。占据Gc受体的50%以下,几乎无不良反 应,用于维持治疗或替代疗法。②中剂量:7.5 rag/a<泼尼松≤ 30 m洲。占据Gc受体的50%~100%,大部分自身免痰I生疾病的 起始治疗剂量均≤30 mg/a;不良反应随剂量的增加与时间的延 长而加重。③大剂量:30 mg/d<泼尼松≤100 mg/a。GC受体的饱 和度随Gc的剂量增加,当达到100 mg时几乎全部受体均被结 合,Gc的基因组效应达到最大值;由于不良反应重,不能长期
4.2 GC应用中的误区

4.2.1无指征地使用超大剂量GC和“冲击疗法”临床上很少 有需要使用超大剂量GC或冲击治疗的。国内外关于冲击疗法

糖 皮 质激素类药物在临床中的合理应用

糖 皮 质激素类药物在临床中的合理应用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在临床中的合理应用摘要】临床上所谓的皮质激素系指糖皮质激素而言。

近年来此类药物发展很快。

新品种不断增加,临床应用日趋广泛,但若长期大量不适当地使用甚至滥用将给患者带来严重不良后果。

为防此弊,现结合有关文献,就如何合理使用糖皮质激素类的药物作一简要分析。

【关键词】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药理作用抑制免疫临床应用给药方法不良反应预防治疗糖皮质激素为维持生命所必需,对蛋白质、糖、水、电解代谢及多种组织器官的功能有重要影响。

超生理量的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抗过敏和抑制免疫等多种药理作用,临床应用非常广泛。

因其不良反应严重,与这类药物有关的并发症予以高度重视,必要时应加强对该类药物的应用监测。

下面将对糖皮质激素的临床应用、给药方法及多种不良反应和预防治疗措施作一论述。

1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糖皮质激素是一组类固醇药物,根据其血浆半衰期分短、中、长效三类。

血浆半衰期是指药物的血奖浓度下降一半的时间,其长短在多数情况下与血奖浓度无关,它反映药物存体内的排泄、生物转化及储存的速度。

生物半衰期是指药物下降一半的时间。

一般讲血奖半衰期和生物半衰期呈正相关关系。

短效激素包括:氢化可的松、可的松。

中效激素包括:强的松、强的松龙、甲基强的松龙、去炎松。

长效激素包括:地塞米松、倍他米松等药。

2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临床应用2.1风湿性疾病: 所有自身免疫性及炎症性疾病均可应用糖皮质激素控制其活动性,最常见的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血管炎、(皮)肌炎、类风湿关节炎等。

需注意的是,经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应用禁忌证(包括严重精神疾病、活动性溃疡及新近胃肠手术、糖尿病、妊娠期、重症高血压、耐药性细菌及真菌感染不能控制者和水痘、皮质醇增多症、骨质疏松等),在治疗风湿性疾病时则变为相对禁忌证,根据患者病情可酌情应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2.2肾脏疾病: 免疫系统异常是众多肾脏疾病的重要共同发病机制。

由于确切而强大的抗炎与免疫抑制作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在肾脏病治疗中应用广泛。

合理使用糖皮质激素

合理使用糖皮质激素

合理使用糖皮质激素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压力的增加,很多人面临着各种健康问题。

其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就是皮肤疾病。

糖皮质激素是一种治疗皮肤疾病的常用药物,虽然它能够快速地缓解症状,但长期使用也会带来很多副作用,甚至会造成严重后遗症。

因此,了解并合理使用糖皮质激素对人们的健康至关重要。

一、何谓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是一种合成的荷尔蒙,人体的肾上腺分泌的皮质醇即为一种糖皮质激素。

而在药物中,糖皮质激素常用于治疗许多皮肤疾病,比如湿疹、荨麻疹、瘙痒和银屑病等。

二、糖皮质激素的作用机制糖皮质激素具有缓解炎症、抗过敏、免疫抑制等作用。

这些药物能够抑制炎症反应的发生,减轻不适和疼痛,并能抑制过敏反应的产生,从而缓解局部皮肤的瘙痒、红肿等症状。

三、合理使用糖皮质激素的重要性虽然糖皮质激素是一种有效的治疗皮肤疾病的药物,但它也带来了许多风险和副作用。

例如,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会减少皮肤的弹性,使皮肤变薄,容易受到外界的刺激,造成皮肤感染;还可能造成局部色素沉淀、毛细血管扩张等副作用。

此外,过于频繁的使用还会带来依赖性和药物成瘾等问题。

因此,合理使用糖皮质激素,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来说,我们应该:1. 注意疗程: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时间应该以医生的建议为准,不要过于盲目和频繁地使用。

2. 用药剂量合理:应该根据临床表现选择适当的剂量,合理调整用药量。

过度或不足的剂量都会带来不良效果。

3. 按照医生的指示使用:如果你预约医院来检查皮肤病,医生很可能会开糖皮质激素给你;即使感觉症状有所缓解,不能随意更改用药方法或剂量。

4. 避免长期使用:临床上常见的皮肤病,以糖皮质激素的疗效来说,应该是一个短期治疗,3-5天通常就已经见效并开始减量或停药,因此不能长期使用。

5. 慎重选择外用部位,避免长期造成皮肤色素沉淀。

6. 配合其他治疗方法:在使用药物的同时,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饮食、保持锻炼等,让整个免疫系统保持强壮。

糖皮质激素在临床的合理应用

糖皮质激素在临床的合理应用

糖皮质激素在临床的合理应用糖皮质激素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药物之一,主要用于补充机体分泌不足和大剂量发挥药理作用诸方面。

超生理量的糖皮质激素具有抗感染、抗过敏、抗休克和抑制免疫反应等多种药理作用,常被运用于治疗各类应急反应、免疫性疾病和炎性反应,但也有许多不良反应。

因此糖皮质激素的临床合理应用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

1 用药原则1.1 因人(病)而异:应用糖皮质激素应根据患者身体和疾病情况,并充分考虑肾上腺皮质分泌的昼夜节律性,确定适宜的给药方法和疗程,尽量减少不良反应。

糖皮质激素的疗程可分为4种:(1)大剂量突击疗法;(2)一般剂量长期疗法;(3)小剂量替代疗法;(4)隔日疗法。

1.2 妊娠期用药:糖皮质激素可透过胎盘屏障。

人类使用药理剂量糖皮质激素可增加胎盘功能不全、新生儿体重减少或死胎的发生率。

尚未证明对人类有致畸作用。

妊娠时曾接受一定剂量的糖皮质激素者,所产的婴儿需注意观察是否出现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的表现。

对早产儿,为避免呼吸窘迫综合征,而在分娩前给母亲使用地塞米松,以诱导早产儿肺表面活化蛋白的形成,由于仅短期应用,对幼儿生长和发育未见不良影响。

1.3 哺乳期用药:生理剂量或低药理剂量(每天可的松25 mg或泼尼松5 mg,或更少)对婴儿一般无不良影响。

但是,如乳母接受大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则不应哺乳,由于糖皮质激素可由乳汁中排泄,对婴儿造成不良影响。

如生长受抑制、肾上腺皮质功能受抑制等。

1.4 儿童用药:小儿如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需十分慎重,因激素可抑制患儿的生长和发育,如确有必要长期使用,应采用短效(如可的松)或中效制剂(如泼尼松),避免使用长效制剂(如地塞米松)。

口服中效制剂隔日疗法可减轻对生长的抑制作用。

儿童或少年患者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必须密切观察,发生骨质疏松症、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青光眼、白内障的危险性增加。

1.5 老年人用药:老年患者用糖皮质激素易发生高血压,尤其是更年期后的女性应用糖皮质激素易发生骨质疏松。

糖皮质激素在内科临床的应用及思考

糖皮质激素在内科临床的应用及思考

糖皮质激素在内科临床的应用及思考糖皮质激素是一类具有抗炎、免疫抑制和代谢调节作用的激素,广泛应用于内科临床。

它们可通过多种途径影响机体的生理和病理状态,对于一些慢性炎症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过敏反应等疾病具有显著的疗效。

糖皮质激素的使用也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和副作用,医生在应用时需慎重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本文将就糖皮质激素在内科临床的应用及相关思考进行探讨。

糖皮质激素是一类内源性激素,由肾上腺皮质分泌,具有多种生理功能。

在临床应用中,常见的糖皮质激素包括泼尼松、地塞米松、甲泼尼龙等。

它们可通过调节炎症介质的释放和免疫细胞的功能,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组织损伤,从而改善一系列炎症性疾病的症状。

糖皮质激素还可以调节代谢、抑制过敏反应、减轻肿瘤相关症状等,因此在内科临床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糖皮质激素在内科临床中常用于治疗慢性炎症性疾病。

例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糖皮质激素可以有效控制炎症反应,减轻关节炎症和系统性病变,缓解患者症状。

糖皮质激素还常用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炎症性肠病,可迅速减轻腹泻、腹痛等症状,减少肠粘膜的损伤。

糖皮质激素在内科临床中也常用于治疗变态反应和过敏性疾病。

例如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等疾病,糖皮质激素可以减轻气道炎症,扩张气道,缓解咳嗽、喘息等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对于某些过敏性皮肤病和过敏性眼病,糖皮质激素也能够迅速控制症状,促进病情好转。

糖皮质激素在内科临床中还常用于治疗急性和慢性肝炎、肝硬化、乙型肝炎等肝脏疾病。

糖皮质激素可抑制肝脏炎症反应,改善肝功能,减轻肝细胞损伤,对于某些特定的肝炎患者,尤其是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糖皮质激素更是不可或缺的治疗手段。

糖皮质激素还可用于肾脏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内分泌疾病、胃肠道疾病等多种内科疾病的治疗,具有显著的疗效。

糖皮质激素的使用也伴随着一系列的潜在风险和副作用,医生在应用时需慎重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糖皮质激素的正确认识

糖皮质激素的正确认识

抗过敏
➢减少过敏介质(组胺、5-HT、 缓激肽等)产生,抑制过敏产 生的病理变化,减轻症状。
一.糖皮质激素的分类和作用
药理作用
免疫抑制
➢抑制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促 进致敏淋巴细胞解体,消除免疫 反应导致的炎症反应。 ➢长期使用免疫力下降,易感染。
抗休克
➢扩张痉挛收缩的血管,加强心 肌收缩。 ➢恢复微循环血流动力学。 ➢减少心肌抑制因子形成和释放。
一般口服药物选择氢化可的松,静脉应用选择琥珀酸氢化可的松。
二.糖皮质激素的临床应用
中效激素
如强的松、强的松龙、甲泼尼龙,多用于过敏性与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疾病长期治疗。
抗炎作用不是最优,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的负反馈作用及水电解质的 影响都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可以长期应用,安全性较高。
甲泼尼龙用于冲击疗法,其与激素受体结合率显著高于其它品种,起效时间很快。对 HPA轴抑制弱,水溶性强易于达到血浆高浓度,大剂量冲击可快速控制症状。
药,停药应逐步过渡到隔日疗法后逐渐停药。
➢终身替代治疗:用于原发性或继发性慢性肾上腺皮质
功能减退症,并于各种应激情况下适当增加剂量。
பைடு நூலகம் 二.糖皮质激素的临床应用
短效激素
如可的松、氢化可的松,天然激素,抗炎效力弱,作用时间短,主要作为肾上腺皮质功 能不全替代治疗。
可的松需经肝脏代谢转化为氢化可的松才会发挥生理作用,肝功能不全患者应直接选用 氢化可的松。
糖皮质激素的正确认识
前言
糖皮质激素:机体内重要的调节分子,对生长发育、代谢、免疫、应激反应等有重要调节作用,使用
最为广泛而有效的抗炎和免疫抑制剂。
不合理使用:存在长期大剂量不合理使用糖皮质激素现象,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甚至危

糖皮质激素在内科临床的应用及思考

糖皮质激素在内科临床的应用及思考

糖皮质激素在内科临床的应用及思考
糖皮质激素是一类广泛应用于内科临床的药物,在炎症、过敏、免疫等多种疾病的治
疗中具有广泛应用。

但是,其长期连续使用会对机体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在使用时需谨
慎选择、合理应用、严格控制剂量和疗程。

在内科临床中,糖皮质激素常用于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变态反应性疾病、自身免疫
性疾病、炎症性疾病等治疗中。

在糖皮质激素的应用方面,一般包括激素替代治疗、激素
抗炎、激素免疫调节等。

激素替代治疗主要是针对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情况,通过补充
体内糖皮质激素缺失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激素抗炎主要是针对炎症反应,通过抑制炎
症细胞分泌的炎性介质,从而缓解炎症症状。

激素免疫调节主要是针对自身免疫性疾病,
通过抑制自身免疫反应,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然而,糖皮质激素的使用也必须注意一些问题。

首先,要谨慎选择糖皮质激素,特别
是在老年、恶性肿瘤、糖尿病等情况下,需要选用副作用相对较小的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

其次,对于患者使用过程中应监测副作用,如肌肉痉挛、水肿、心脏衰竭等等,一旦出现
应立即减少或停止使用。

另外,糖皮质激素在治疗炎症性疾病时应注意激素的过量使用会
影响炎症的清除并延缓患者的恢复。

总之,糖皮质激素在内科临床的应用十分重要,虽然其在治疗中具有较高的疗效,但
是也必须严格控制其使用的剂量和疗程,以防止出现不良影响。

因此,在实际应用糖皮质
激素时,应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决策,严格掌控糖皮质激素的使用情况,进而确保治
疗效果并减少不必要的毒副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6 8
临床皮肤科杂志20 年 3 卷第 1 期 J 05 4 1 Cn l i
N v mb r 0 . l 4 N . o e e 2 5 Vo. . 1 0 3 o 1
合成, 导致脂肪异常分布。 2 . 对水盐代谢的 .4 2 影响 增加肾血流量和滤过率, 有利尿作 用; 但化学结构与醛固 酮类似, 因而有储钠、 排钾作用, 可导致 高血钠、 低血钾。 2 . 对心血管系统的 .5 2 影响 提高心肌收缩功能, 加速传导系 统作用, 增加血管对儿茶酚胺的 敏感性, 改善微循环; 但长期、 大剂量应用使心肌发生退行性变和损害, 致心肌收缩力下降, 心功能不全。 2 . 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增加胃 酶分泌, .6 2 蛋白 可导致胃、 十 二指肠溃疡形成。 2 . 对血液系统的影响 延长红细胞寿命; .7 2 促使骨髓中 性粒 细胞等向 外周释放, 边缘池向 循环池转移, 但抑制嗜酸性粒细 胞释放, 并加速该细胞破坏; 抑制淋巴 组织增生并溶解淋巴细 胞; 活跃巨 胞, 核细 使血小板数量增加。 此, 因 在给予中、 大剂量 G 后很快会出 C 现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增加, 临床医师会误认为 发生“ 感染” 。
上为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所合成的化学分子与人肾上腺皮质产
应用。 C 药理作 G的 用主要有抗炎、 免疫抑制、 抗毒和 抗休克。 但 近年来有实验显示,C G 对炎症及免疫反应除具有强大的抑制 效应外还有增强效应。 C G 与其受体结合后作用于 过程, 转录 分 别产生“ 转录后抑制” 转录后激活” 与“ 效应, 前者是G C的主要 药理作用, 后者则与促炎相关。 C 促炎和刺激免疫功能 G的 表现 在促进促炎因子的表达, 如促进白 介素( 卜1 o 信号传导通 I /l L Tl 路中I 1 L 受体相关激酶( A ) - I K表达增加, R 趋化因 子受体( R ( ) C C 如CR ,C 2 C 1 R 和补体中的 C 促炎成分(1,3C) CqC ,5及其受体基 因的 表达增加, 而抑制因子如C 醋酶抑制物(1I ) 4 1 ( - H 和C C N 结合蛋白( b) ( p却表达降低。 C C 4 G 可诱导天然免疫应答, 如使 Tl o 样受体( R4 L2 T )和TR 表达升高( L3 L 对TR 为抑制) , 增强 了宿主对病原体的 反应; 但对获得性免疫应答仍主要是抑制, 表现在对抗原提呈细胞( C ( ) A 强大的抑制作用和诱导生成T3 P h ( 具有抑制功能的“ 调节T ’。 细胞, 在临床上也观察到包括败血 ) 症在内的 各种感染, 在早期短程给予G 有利于治疗, C 而银屑病 等 疾病系统给予G 反而会使病情加重, C 此现象均可用“ 后 转录
临床皮肤科杂志20 年3 卷第 1期 J Dral o me20, 3, 1 05 4 1 Cn mt, ebr 5Vl4N. l e o Nv i 0 o . o 1
75 8
继 续 医学 教 育
糖皮质激素在临床上的准确认识

七 二之 . d下只 I 田 刁
「 yI 习 } h招工 厂口
T e ua cmpees n d p ct n g ccrci h acrt o rhni a a la o o l ooto c e o n p i i f u i d
而多数死于感染等长期、大剂量使用 G 后引起的并发症。因 C 此, 准确地认识、 合理地应用G 是临床医师的重要学习内容。 C
, 命 名
2 药理作用机制 . 1
G C由肾 上腺皮质束状带产生。 对三大代谢, 尤其是糖代谢 有重要影响, 超生理量的G 具有强大的免疫抑制和抗炎作用。 C
G 分为天然与人工合成两种。 C 人工合成的G 在临床上被广泛 C
G C的命名至今仍较混乱。 01 月在柏林召开的仔 20 年4 第一 届欧洲 G C治疗讨论会” 上提出了G C的命名问题。认为“ 类固
醇" tos (e i ) srd 的范围 太广, 包含了 醇、 胆固 性激素和皮质类固醇 等 共同 具有 多环结构的 化合物。 类固 c isrd ” “ 皮质 醇( r oei ) o c to s 和 t “ 类皮质激素( r o s 不能明 c ii ) o cd ” t 确是指肾 上腺皮质合成的 两类 类固 醇激素中的 哪一种, 上命名都不够准确: 以 从狭义而言, “ 皮 质类固 具有2 个碳原子, 醇” 1 而雄激素仅有 1个碳原子。 肾上 9 “ 腺皮质类固醇( r ac isrd)系调节糖代谢的糖皮质 a e l c to s” d n o oe i t r 激素 (u c ii ) 调节电 gc o cd 和 lo r o s t 解质平衡的 盐皮质激素(ir mn - e ac ii) 皮质类固 是一组具有储钠潜能、 碳水化 lo cd o“ o r os t 醇” 影响 合物代谢和 抗炎作用的激素, 其作用基础是糖代谢和 抗炎效应 而不是钠储留, 这就是当“ 抗炎” 作为治疗目 的时要用“ 糖皮质激 素” 名称的 这一 原因。 氢化可的松( d c in) h ro s e y o r o 是人体分泌的 t 主 要的G , 酮是人体分泌的主要的 质激素。 C醛固 盐皮 现在临床
依赖” 越来越小。
4 . 反跳现象 在G 减量乃至停药过程中出现原有疾病加 .1 1 C 重。防止或减轻“ 反跳现象” 的方法是采用“ 下台阶” 的方法逐渐 撤减G ; C C对G 有依赖的 慢性疾病应尽量避免系统应用G , C如 必须使用时应尽可能给予小剂量。 4 . 虚弱征群 长期、 .2 1 连续服用 G 而停用后会出现乏力、 C 纳 差、 情绪消沉甚至发热、 关节肌肉酸痛等。 呕吐、 患者对G 产生 C 依赖性, 对停用有恐惧感, 主观感觉周身不适和疾病复发。 此时 须鉴别确实是“ 疾病复发” 还是“ 虚弱征群” 。防止或减轻“ 虚弱 征群” 方法是在疾病处于稳定期后或在停用前隔日 的 服用 G , C 以减少对垂体的抑制。 4 . 应激危象 长期用 G 后下丘脑一 .3 1 C 垂体一 肾上腺皮质 轴 (P 轴) H A 功能被抑制, 停用后该轴功能需要91个月或更长 -2 时间 恢复。由 P 轴被抑制, 遇感染、 分娩、 呕 于H A 当 外伤、 手术、 吐、 脱水、 寒冷和过劳等应激状态时可因 腹泻、 饥饿、 体内G 分 C 泌不足而发生皮质功能衰竭。因此, 各种应激状态时均应加大 G 用量, 停用者可再次应用。 C 已
的“ 非基因组效应” 如何起作用。
4 长期应用停药后的不良反应及应用中的误区
4 不 良反应 . 1
2 . 对内 .8 2 分泌系 影响 对下丘脑一 统的 垂体有抑制作用, 久 之可导致肾 上腺皮质萎缩, 应激状况易发生肾 上腺危象。
2 .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阻止内源性致热原对体温调 .9 2
节中 枢的作用; 使颅内血管通透性降低, 降低颅内压和减轻脑 水肿; 但脑部有G 的 C 特异性受体, 增强中 枢神经系统的 兴奋 性, 导致兴奋、 多 肥胖、 甚至精神 欣快、 食、 失眠 症状。 2 . 对皮肤的影响 长期使用后会导致皮肤创面不愈合、 .1 20
使用。 ④超大剂量: 泼尼松>0 m/ 已 C 胞质受体全 > 0 d 将G 的 1 g。 部 结合, 再增加剂量会影响 药代动力学和 受体的 合成、 尽管 表达; 不 再增加受体的 度, 饱和 但还有可能通过“ 非基因 组效应” 增加 疗效,即由 膜结合受体介导或直接影响膜的生理功能而达到; 超大剂量的 疗效是否直接与剂量相关尚 不清楚, 但是越来越多 的 料显 泼尼 >0m/与 1 m/时 资 示: 松> 0 <0 g 疗效有区 由 1 g d 0 d 别; 于 不良 反应增多且加重, 不能作为长期治疗。 击疗法( l ⑤冲 ps ue t r y泼尼松>5 m/ 静脉给药,d ha ) ep : 20 d g。 1 或连续数天( 但不超过 5 强调的 非常大” 剂量, d; ) 是“ 的 而不是“ 歇” 间 疗法。 关于“ 击 冲 疗法” 有两点争议, 一是将给予) 5 m 的泼尼松剂量命名为 20 g “ 冲击” 是否合适, 用药数天就减量或停药; 因 二是关于此剂量
激活” 解释20 ' 3 1 2 对代谢和系统的影响 . 2
生的 激素相比, 其钠储留的 作用轻微。因 以“ 此, 糖皮质激素” 或
“ 糖皮质类固醇” 来命名作为抗炎和免疫抑制为治疗目的的合成
2 . 对糖代谢的 .1 2 影响 可导致血糖升高, 糖耐量减退乃至激
素性糖尿病。
药物都是恰当的。 但是, 1 4 01 ei 上被引用 根据 9 -20 年Mdn 9 〕 le 的次数, “ 糖皮质激素” 118 而“ 是 1 次, 糖皮质类固醇” 38 7 是 6
应用最多的药物之一。正是由于其强大的免疫抑制和抗炎作
次。因 建议统一用“ 此, 糖皮质激素” 这一名称1 1 1
2 药理作用机制和对代谢及系统的影响
用, 应用结果更像一把“ 双刃剑”在改变病理过程的同时也会 , 导致新的病变。 如果对G 病理、 C的 生理作用认识不够或不恰当 地应用, 其不良 后果将会超过原发疾病本身。 如系统性红斑狼 疮( E或寻常性天疤疮( )目 S ) L P , 前只有少数患者死于原发病, V
郑 捷
M E G e N h
(海 上 第二医 学瑞金医院 科大 皮肤科, 上海 202 00 ) 5
【 要 摘 ]从糖皮质激素(C的 G ) 命名, 其对糖、 质、 蛋白 脂肪和水电 解质代谢的 影响及对心血管、 神经、 消化、 血液、 分泌系统 内 和皮肤的生理与病理作用进行了 讨论。 着重介绍了G 的基因组效应、 C 非基因 组效应和总效应, C 将G 划分为小剂量、 中剂量、 大剂量、 超大剂量和冲击疗法的方法和依据; “ 反跳现象”“ 、虚弱征群”“ 、 应激危象” 等长期应用G 停药后易出现的不良 C 反应 及对策。 还介绍了G 容易引起的十 C 余种不良 反应和预防手段。 指出“ 无指征地使用超大剂量G 和冲击疗法”“ C 、 重视皮肤表 现, 忽视系统影响”“ 、 治疗自 身抗体”“ 、 激素剂型 选择不当”“ 抗生素保驾” 、 予以 等临床上G 被不合理应用的 C 现象。 还介绍了 新的G 替代物。 C 最后就G 的治疗对象、 C 治疗剂量进行了讨论。 「 键词]糖皮质激素; 关 治疗; 剂量 I 分类号]R7. 中图 97 1 [ 献标识码]A 文 [ 文章编号 1 046( 0)1 750 ] 0 -932 51 08-3 0 0 - 糖皮质激素(C是强大的免疫抑制剂和抗炎药, G ) 是临床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