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安全十三项核心制度
新的十三项医疗核心制度
查房结果及发现问 题的记录
针对问题提出改进 措施和建议的记录
疑难病例需进行讨论
疑难病例讨论目的:提高诊疗水平,保障医疗安全 讨论范围:涉及多学科、多专业的复杂病例 讨论流程:由科主任或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主持,召集相关医师参加 讨论结果:提出诊疗意见,形成书面记录
确定诊断及治疗方案
讨论目的:明确 疑难病例的诊断 及治疗方案
,
汇报人:
目录
第一次接诊的科室负责
第一次接诊的科室负责:首诊负责制度要求第一次接诊的科室对病人进行全面检查、诊断和治疗,不得推诿或拒 绝
诊断不清需会诊:若第一次接诊的科室无法确诊,需及时组织会诊,邀请相关科室或专家共同讨论
需转科治疗需协调:若病人需要转科治疗,第一次接诊的科室需与接收科室进行协调,确保病人得到妥善治疗
记录与报告:对危急值处理过程进行详细记录,并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如医务科、护 理部等
及时报告危急值并处理
危急值的定义和 范围
危急值报告流程 和时限要求
危急值处理措施 和记录规范
及时报告危急值 并处理的意义和 价值
记录危急值报告及处理情况
危急值报告的定义和范围
危急值报告的流程和规范
危急值处理的方法和措施
查房后需及时记录查房情况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查房时需认真查看病人病情变化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查房时需注意与病人沟通技巧
查房内容及目的
查房内容:了解患者病情、诊断依据、治疗方案、护理措施等 查房目的: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提高医疗水平,促进医患沟通
记录查房过程及结果
查房时间、地点、 参与人员等信息记 录
查房目的、内容及 重点问题记录
审批程序:医生在开具抗菌药物处方前,需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感染情况,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级别,并经过相应的审批程序。审批程序包括科室主任 审批、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审批等。
医疗安全十三项核心制度
医疗安全十三项核心制度
医疗安全是指在医疗过程中,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各项措施和制度。
为了确保医疗安全,各国都建立了一系列的制度和规定。
以下是医疗安全的十三项核心制度:
1. 医疗机构管理制度:包括医疗机构的组织管理、人员培训、质量控制等。
2.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包括医疗过程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质量评估等。
3. 医疗人员执业资格管理制度:包括医生、护士等医疗人员的执业注册、培训和考核。
4. 医疗设备管理制度:包括医疗设备的选购、验收、维修和使用规范等。
5. 药品管理制度:包括药品的采购、配送、存储和使用规范等。
6. 护理管理制度:包括护理操作规范、护理质控和护理文化建设等。
7. 医患沟通制度:包括医患双方的信息沟通和合作,以及处理医疗纠纷的机制等。
8. 医疗事件报告制度:包括医疗事故的报告、调查和处理程序等。
9. 医疗信息管理制度:包括患者信息的保密和合理使用,以及电子病历的建立和使用规范等。
10. 医学伦理和职业道德制度:包括医学伦理的培训和宣传,医生和护士的职业道德规范等。
11. 患者权益保护制度:包括患者知情同意、隐私保护、投诉处理等方面的规定。
12. 医疗服务质量认证制度:包括医疗机构的质量认证、评审和评价等。
13. 医疗安全教育和宣传制度:包括医患双方对医疗安全的教育和宣传活动。
这些核心制度的建立和执行,能够有效提高医疗安全水平,保障患者的权益和安全。
同时,也能够促进医疗机构的发展和医务人员的职业素质提升。
医疗安全十三项核心制度范本
医疗安全十三项核心制度范本医疗安全是指在医疗过程中,有效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和健康的各项措施和制度。
为了确保医疗安全,各医疗机构和相关部门应建立一套完善的医疗安全十三项核心制度。
以下是对这些核心制度的详细描述,不含首先、其次、另外、总之,最后等分段语句。
一、医疗安全责任制度。
医疗机构应落实医疗安全的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医疗安全责任制度。
该制度明确医疗安全责任的划分和落实,确保医疗安全工作的有序进行。
二、医务人员准入和执业行为规范制度。
医务人员准入制度应建立医学人员责任追究机制,通过考试和审查,严格筛选医务人员。
执业行为规范制度应对医务人员的执业行为进行规范,明确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职责,保障医疗服务质量和患者权益。
三、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制度。
医疗机构应建立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制定质量控制流程和标准,建立医疗质量和风险管理体系,确保医疗服务的安全和可靠。
四、患者医疗知情权保障制度。
医疗机构应建立医患沟通和知情权保障制度,明确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的沟通方式和内容,保障患者知情权的实施。
五、不良事件上报和处理制度。
医疗机构应建立全面的不良事件上报和处理制度,鼓励医务人员发现和报告不良事件,及时采取措施处理事故,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六、药品和医疗器械安全使用制度。
医疗机构应严格执行药品和医疗器械的安全使用制度,建立药品和医疗器械的安全管理制度,确保患者用药安全和医疗器械的正常运行。
七、手术安全管理制度。
医疗机构应建立规范的手术安全管理制度,包括手术风险评估和手术操作规范等,确保手术过程中的安全和质量。
八、感染控制和防控制度。
医疗机构应建立感染控制和防控制度,包括感染控制规范和感染监测制度等,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患者的安全。
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制度。
医疗机构应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制度,明确各类突发事件应急响应流程和指挥机构,应对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
十、护理规范和质量评价制度。
医疗安全十三项核心制度
医疗安全十三项核心制度医疗安全是保障医务人员和患者安全的紧要保障,而医疗安全十三项核心制度是指保障医疗安全的13项制度,这些制度是医院和医务人员必需遵守的基本规范。
下面,我将认真介绍这13项制度。
一、责任制。
订立医疗安全工作责任制,将医疗安全纳入全院管理体系,每位医务人员都应带着责任和使命感认真对待医疗安全工作。
二、制度化建设。
全院全部的医疗安全措施应建立在制度化管理的基础上,完善医疗风险评估和安全防范制度等管理体系。
三、安全教育。
医务人员应适时接受医疗安全学问培训,提高医疗操作技能及安全意识等本领,强化医疗安全教育。
四、沟通与合作。
加强医疗团队的沟通与合作,协调各医疗科室围绕医疗安全开展合作,加强对高风险患者的关注和管理,适时发觉安全隐患。
五、医用耗材管理。
全面推行RFID技术,对医用耗材进出、使用和回收进行全程追踪管理,保证医疗器械和耗材的全程安全。
六、安全事件管理。
建立医疗安全事件应急管理机制,适时快速处置医疗事故,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七、患者权益保障。
尽可能地保护患者隐私权、知情权、自由选择权、公开知情权等权益,为患者供给全面安全的医疗服务。
八、医疗质量管理。
医院应依照医疗质量管理的标准开展工作,进行质量监控、评估和不断改进,确保医疗质量安全。
九、环境管理。
医院应依照国家或地方有关规定,建立环境安全保障制度,确保医护环境清洁、舒适、安全,消防设备完备,从而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医疗安全。
十、职业健康防护。
医务人员应带着职业健康防护意识来开展工作,对医疗操作中的不安全因素进行评估分析,强化个人的职业保护。
十一、信息安全管理。
加强医疗信息的管理,保护个人隐私信息的安全,防止医疗数据泄露或被篡改。
十二、规范医疗行为。
医务人员应依照国家或地方有关规定和行业惯例规范行为,不被非法诱导违反专业操守和行业规范。
十三、健康管理。
医院应依据患者、医务人员等生活习惯和健康情形,建立健康管理制度,激励医务人员加强体育磨练,推广健康生活方式,不断提升医务人员整体素养。
医院的十三项核心制度
1、首诊负责制度1.首先接诊病人的科室为首诊责任科室,第一位接诊医师为首诊医师及首诊责任人。
首诊负责是指对所接诊病人,特别是对急、危重病人的检查、诊断、治疗、上报、转科和转院等工作负责到底。
2.首诊医师除按要求进行病史、体格检查、化验的详细记录外,对诊断已明确的病员应积极治疗或收入相应专科住院治疗。
对诊断尚未明确的病人应边对症治疗,边及时请上级医师会诊或邀请有关科室医师会诊,诊断明确后即转有关科室治疗。
3.诊断明确须住院治疗的急、危、重病人,应及时收人相应专科住院。
如因本院条件所限,确需转院者,按转院制度执行。
4.抢救危重病人时,首诊医师首先抢救并及时通知上级医师、科主任(急诊科主任)主持抢救工作,不得以任何拖延和拒绝抢救。
首诊医师应及时书写相关医疗文书,因抢救病人未及时记录时,应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补记,并加以注明。
5.重毛病人如非本科室范畴,首诊医师应首先对病人进行抢救,并立即通知有关科室值班医师。
需要会诊及转诊的,首诊医师应写好病历、检查并给予相应处理后再转到有关科室会诊及治疗。
在接诊医师到来后,向其介绍病情及抢救措施后方可离开。
如提前离开,在此期间发生的问题,由首诊医师负责。
6.对需要紧急抢救的病人,须先抢救,后补办相关手续。
不得因强调挂号、交费等手续延误抢救时机。
7.凡确诊或疑诊法定传染病应填写传报卡。
8.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立即L报院领导或医务处。
9.挂号室力求鉴诊基本正确,接诊急诊病人的护土应作好预诊、分诊,药剂、放射、检验等科室对注明有“特急”或“急”标志的处方、检查单等应及时处理,不得延误抢救时机。
10.无夜间、急诊值班的科室(如高压氧、超声中心等科室),应安排电话值班,重危病人急需该科室诊治时应随呼随到。
【监督检查】1.医务人员特别是急、门诊医师应认真学习和执行首诊负责制度,并作为考核科室和个人的重要指标。
门、急诊病人入院应与收住科室预先联系好;急诊病人特别是危重病人人院应派专人护送并做好交接手续。
医疗安全十三项核心制度详细版
文件编号:GD/FS-8818(管理制度范本系列)医疗安全十三项核心制度详细版The Daily Operation Mode, It Includes All Implementation Items, And Acts To Regulate Individual Actions, Regulate Or Limit All Their Behaviors, And Finally Simplify The Management Process.编辑: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医疗安全十三项核心制度详细版提示语:本管理制度文件适合使用于日常的规则或运作模式中,包含所有的执行事项,并作用于规范个体行动,规范或限制其所有行为,最终实现简化管理过程,提高管理效率。
,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医疗安全十三项核心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首诊负责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会诊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术前讨论制度、手术分级制度、临床用血审核制度、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分级护理制度。
现将各项制度要点整理如下:一、首诊负责制度:1、第一位接诊医师(首诊医师)要对所接诊的病人负责,不得推诿或拒绝病人。
2、首诊医师除要求进行病史、身体检查、化验的详细记录外,对诊断己明确的病人应积极治疗收住院治疗;对诊断尚未明确的病人应对症治疗,并及时请上级医师指导或邀请有关科室医师会诊,待明确诊断后,负责转有关科室治疗。
3、首诊医师开具的各种检查单,当班不能出结果者,应交给下班医师或与病人约定时间处理。
4、诊断明确须住院治疗的急、危、重病人,必须及时收住院,如因本院条件所限确须转院者,按转院制度执行。
5、如遇危重病人需抢救时,首诊医师首先抢救并及时通知上级医师主持抢救工作,不得以任何理由拖延和拒绝抢救。
医院十三项核心制度
医院十三项核心制度医院是人们生病求医治疗的地方,为了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医院需要建立一系列的制度来规范医疗行为和管理流程。
下面,我将为您介绍医院的十三项核心制度。
一、医德医风制度医德医风制度是医院最基本的制度之一,要求医务人员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道德修养,端正医风,严守医德,恪守职业操守,做到真心为患者服务。
二、诊疗质量管理制度诊疗质量管理制度是医院提供高质量医疗服务的保障,包括病历书写规范、医技操作规范、药品使用管理等方面的规定,确保医疗行为合理、规范、安全。
三、医疗安全制度医疗安全制度是保障患者安全的重要措施,包括医疗事故报告制度、医疗设备维护制度、院内感染预防控制制度等,有效防范和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
四、药品管理制度药品管理制度是为了确保药品的合理使用和安全管理,包括药品采购、存储、分发、使用和报废等方面的规定,严格控制药品的流通和使用环节。
五、护理质量管理制度护理质量管理制度是护理工作的规范指导,包括护理操作规范、护理记录规范、病情观察与护理措施等方面的要求,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水平。
六、医疗器械管理制度医疗器械管理制度是为确保医疗器械的安全使用和有效管理,规定了医疗器械的购置、验收、维护、保养和报废等环节,保障患者的人身安全。
七、人事管理制度人事管理制度是对医院员工的管理规范,包括人事招聘、岗位配置、绩效考核、职业培训、福利待遇等方面的规定,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
八、财务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是对医院财务运作的规范管理,包括财务预算、财务核算、费用控制、收支管理等方面的规定,确保医院资金的安全和运营的正常。
九、信息管理制度信息管理制度是对医院信息化建设和信息数据管理的规范化要求,包括信息安全管理、电子病历管理、医院信息系统运维等方面的规定,提高信息管理水平和服务效率。
十、科研管理制度科研管理制度是推进医院科研工作的基础,包括科研项目申报、科研经费管理、科研成果评定等方面的规定,促进医院科研实力的提升和医学进步的推动。
医疗安全十三项核心制度
医疗安全十三项核心制度
1. 医疗机构安全管理制度:医疗机构应制定并实施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医疗活动的安全进行。
2. 医疗质控制度: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质控体系,监测、评估和改进医疗质量和安全。
3. 患者安全制度:医疗机构应制定患者安全制度,包括对患者的安全风险评估和管理,确保患者的安全。
4. 医务人员安全制度:医疗机构应制定医务人员安全制度,包括员工的岗前培训、职业防护和劳动安全。
5. 医疗设备安全制度:医疗机构应建立医疗设备安全制度,确保医疗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安全。
6. 药品安全制度:医疗机构应建立药品安全制度,包括采购、存储、配送和使用药品的安全管理。
7. 感染防控制度:医疗机构应建立感染防控制度,包括手卫生、消毒灭菌和医疗废物的处理等。
8. 输血安全制度:医疗机构应建立输血安全制度,包括血液安全的管理和检测。
9. 病历管理制度:医疗机构应建立病历管理制度,包括病历的书写、保存和隐私保护。
10. 不良事件报告和处理制度:医疗机构应建立不良事件报告和处理制度,包括对不良事件的调查、报告和处理。
11. 病理标本管理制度:医疗机构应建立病理标本管理制度,包括标本的采集、保存和使用安全。
12. 医疗卫生信息安全制度:医疗机构应建立医疗卫生信息安全制度,保护患者的隐私和医疗信息的安全。
13. 医疗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医疗机构应建立医疗安全教育培训制度,提高医务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医院十三项核心制度
医院十三项核心制度目录1、首诊负责制度 (02)2、三级医师查房制度 (04)3、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07)4、会诊制度 (09)5、危重患者抢救制度 (12)6、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13)7、术前讨论制度 (18)8、查对制度 (19)9、医生交接班制度 (22)10、新技术准入制度 (23)11、病历管理制度 (28)12、病历书写规范 (30)13、临床用血审核制度 (43)首诊负责制度【制度】1.首诊负责是指第一位接诊医师(首诊医师)对所接诊病人特别是对急、危重病人的检查、诊断、治疗、转科和转院等工作负责到底。
2.首诊医师除按要求进行病史、体格检查、化验的详细记录外,对诊断已明确的病员应积极治疗或收住院治疗;对诊断尚未明确的病员应边对症治疗,边及时请上级医师会诊或邀请有关科室医师会诊,诊断明确后即转有关科治疗。
3.诊断明确须住院治疗的急、危、重病员,必须及时收入院,如因本院条件所限,确需转院者,按转院制度执行。
4.如遇危重病员需抢救时,首诊医师首先抢救并及时通知上级医师、科主任(急诊科主任)主持抢救工作,不得以任何理由拖延和拒绝抢救。
5.对已接诊的病员,需要会诊及转诊的,首诊医师应写好病历、检查后再转到有关科室会诊及治疗。
【监督检查】1.医务人员特别是急、门诊医师应认真学习和执行首诊负责制度,并作为考核科室和个人的重要指标。
门诊病人入院应与收住科室预先联系好;急诊病人特别是危重病人入院应派专人护送并做好交接手续。
2.医务科对全院执行首诊负责制度实行全程监控,发现问题及时通报和处理。
3.凡不执行制度造成医疗差错、事故、医疗纠纷或医院经济损失,由当事人承担责任。
三级医师查房制度【制度】1.科主任、主任医师(含副主任医师)每周查房1~2次。
重点解决疑难病例;审查新入院、重危病人的诊断、治疗计划;决定重大手术及特殊检查及治疗;决定邀请院外会诊;抽查病历和其他医疗文件书写质量;结合临床病例考核住院医师、实习医师对“三基”掌握情况;分析病例,讲解有关重点疾病的新进展;听取医师、护士对医疗、护理的意见。
医疗安全十三项核心制度
医疗安全十三项核心制度医疗安全是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应重视和遵守的基本原则,为保障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建立和完善医疗安全制度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医疗安全的十三项核心制度,以确保医疗过程中的安全可靠性。
1. 患者身份确认制度为了防止患者身份混淆或错误,医疗机构应建立患者身份确认制度。
该制度包括核对患者的身份证件、患者信息记录、患者住院号等信息,确保在医疗过程中准确识别患者身份。
2. 临床操作规范制度医务人员应按照标准的操作规范进行临床操作,以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医疗机构应建立明确的操作规范,为医务人员提供正确的操作指南和流程。
3. 药品管理制度医疗机构应建立严格的药品管理制度,确保药品的存储、配药、使用和处置符合相关规定。
该制度应包括药品的采购、验收、储存、配药、监控等环节,以减少药品错误和药品安全问题。
4. 医疗器械使用与管理制度医疗机构应建立医疗器械的使用和管理制度,包括医疗器械的采购、验收、入库、使用和维护等环节。
该制度应明确医疗器械的使用范围、规范操作流程,以确保器械的安全有效使用。
医疗机构应建立和完善院内感染管理制度,对病患及救治环境进行有效的感染控制和预防。
该制度包括消毒灭菌措施、医疗废物处理、手卫生等方面,以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
6. 不良事件报告与处理制度医疗机构应建立不良事件报告与处理制度,鼓励医务人员积极主动地报告并处理医疗事故和不良事件。
该制度应建立科学的报告流程和处理机制,以及对不良事件的事后追踪和分析,以减少类似事件的发生。
7. 患者投诉处理制度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的患者投诉处理制度,对患者的投诉进行及时有效的回应和处理。
该制度应包括投诉受理、调查、处理和反馈等环节,以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
8. 医疗安全培训制度医务人员应接受医疗安全相关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医疗机构应建立医疗安全培训制度,定期组织相关培训和考核,确保医务人员具备足够的医疗安全知识和能力。
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十三项核心制度
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十三项核心制度1、首诊负责制2、二级医师查房制度3、分级护理制度4、疑难、危重病例会诊讨论制度5、死亡病例讨论制度6、危重病人抢救制度7、会诊制度8、手术分级管理制度9、术前讨论制度10、查房制度11、病历书写规范与管理制度12、医师交办制度13、手术安全检查制度首诊负责制第一条第一个接诊病员的科室为首诊科室;第一个接诊的医师和首诊医师。
第二条首诊医务人员,要有良好的医德,热忱的服务态度,接诊后做好接诊登记(门诊日志登记),严禁互相推诿,严格按照医疗规章制度完成本职责范围内的各项任务。
第三条首诊医生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询问病史,进行必要的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按规定书写病历(要求字迹清楚,签名要清晰可辨);如果诊断处理有困难,应及时请上级医师会诊;门诊患者如果第三次就诊未能明确诊断或治疗效果不好,必须立即请上级医生和相关专业会诊,否则由此引发的纠纷由第三次接诊医生和科室负责。
第四条如系他科疾病或合并他科疾病,不得擅自让患者退号;应在完成首诊并书写病历后(包括必要的辅助检查),请有关科室会诊;在会诊科室未接收病员前,仍由首诊科室医师负责。
第五条会诊双方科室对病情有争论时,首诊医师应主动向科主任汇报,或邀请有关科室上级医师共同会诊。
对诊断已明确或诊断不清,但病情多属他科情况时,该科须主动接收患者,不得故意刁难首诊科室。
第六条遇有多科情况,经各科上级医师会诊后仍有困难或争议,不能决定时,由首诊医师报请院长裁决。
第七条遇有危重患者,首诊医师可立即邀请相关专科协同抢救,被邀请科室应无条件派出医师按急会诊规定时限到达,积极参与抢救;应邀会诊医生原则上为主治医生以上职称人员,如时间不允许,一线医生在向科主任汇报的同时到达请会诊科室参与抢救,上级医生接通知后应及时了解患者救治情况,必要时尽快到达参与抢救;抢救结束后,经治医生在规定时间内书写抢救记录,参加抢救人员应包括所有在场医务人员(包括会诊医务人员)。
医疗安全十三项核心制度
医疗安全十三项核心制度医疗安全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为了确保医疗机构和患者的安全,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和完善医疗安全管理制度。
以下是医疗安全的十三项核心制度:1. 医疗安全责任制度:明确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安全责任,将医疗安全纳入医疗机构管理的重要内容。
2. 医疗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医疗安全管理机构和工作人员,明确各自的职责和权利。
3. 医疗差错报告制度:建立医疗差错的报告和处理机制,及时发现和纠正医疗事故和差错,以避免再次发生。
4. 医疗质控制度:建立医疗质控机构和质控人员,对医疗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估和监控,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
5. 医疗流程管理制度:规范医疗机构的诊疗流程,确保医疗过程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6. 医疗设备管理制度:建立医疗设备管理制度,保证医疗设备的安全、有效和可靠使用。
7. 药品和医疗器械管理制度:规范药品和医疗器械的采购、储存、使用和处置,确保药品和器械的安全有效。
8. 医疗信息管理制度:建立医疗信息管理系统,确保医疗信息的安全和准确。
9. 患者权益保护制度:保护患者的知情、自主和隐私权益,提高患者满意度和安全感。
10. 医务人员培训和岗位管理制度: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规范医务人员的岗位职责和行为准则。
11. 紧急救援管理制度:建立医疗急救系统,保证突发事件和抢救工作的迅速响应和有效组织。
12. 医学伦理和职业道德管理制度:强化医务人员的医德和职业道德教育,维护医患关系的和谐与安全。
13. 医疗纠纷调解制度:建立医疗纠纷调解机构,及时处理医患纠纷,维护医疗秩序和社会和谐。
这些制度是医疗安全工作的基础,通过严格执行和监督,能够有效预防和控制医疗事故和差错的发生,提高医疗机构的安全水平。
医疗十三项核心制度,护理七项核心制度
医疗护理核心制度二〇一二年元月六日目录一、医疗十三项核心制度(13项)1、首诊负责制2、三级医师查房制度3、分级护理制度4、疑难、危重病例会诊讨论制度5、死亡病例讨论制度6、危重病人抢救制度7、会诊制度8、手术分级管理制度9、术前讨论制度10、查对制度11、病历书写规范与管理制度12、医师交接班制度13、手术安全核查制度二、护理七项核心制度(7项)1、查对制度2、交接班制度3、分级护理制度4、护理缺陷、纠纷登记报告制度5、护理查房制度6、护理会诊制度7、危重病人抢救制度一、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核心制度(13个)(一)首诊负责制度首诊负责制度是体现医院卫生技术人员对患者高度负责,防止因推诿病人而贻误救治时机,保证患者来院后得到认真、及时诊治、抢救的一项重要制度。
为了认真执行首诊负责制,制定医院的相关规定,望各科室、部门遵照本制度严格执行。
1、凡来院就诊的患者尤其是急、危、重患者,首诊医师必须认真负责地进行诊治和抢救。
2、属于两科以上多科属疾病的急、危、重患者,首诊医师应进行认真负责的诊疗,并根据病情需要请专科会诊。
3、必须转科治疗的患者,须经转入科室会诊同意。
转科前,由首诊医师开写转科医嘱,并写好转科记录。
转出科室需派人陪送到转入科室,向值班人员交待有关情况。
4、凡急、危、重患者,首诊医师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拒收、拒治。
5、因技术力量、设备条件限制本院不能诊治,必须转院的患者,首诊医师在征得医务处、总值班、业务院长同意后方可执行,并提前与相关医院联系;如估计患者途中可能加重病情或死亡者,应留院处置,待病情稳定或危险过后再行转院,若患者家属要求转院,要做好相关的医疗文书记载。
转院途中,需有我院医务人员全程护送。
(二)三级医师查房制度为了确保三级医师负责制的认真执行,各级临床医师有效履行自己的职责,保证患者得到连贯性医疗服务,不断提高医疗质量,提高各级医师的医疗水平,培养良好的医疗行为和医疗习惯,制定三级医师查房制度。
十三项核心制度内容
十三项核心制度内容1、门、急诊首诊负责制度1、首诊负责制(1) 患者就诊时,第一位接待患者的科室和医师即为首诊科室和首诊医师。
(2)对非本专业范畴疾病的患者和边缘性疾病患者,首诊医生均不得拒诊。
(3)首诊医师在接诊非本专业病员后,应详细询问病史,进行必要的体格检查,认真书写门诊病历,并耐心向患者介绍其病种及应去就诊的科室。
(4)对于边缘性疾病患者,首诊医师应负责诊疗。
必要时,可请有关科室会诊。
严禁相互推诿。
2、危重病人抢救制度1、因各种原因或疾病导致病人生命体征出现严重病态,威胁病人生命或在治疗过程中有可能出现意外和并发症威胁病人生命安全的被视为危重病人。
2、危重病人就诊实行首诊负责。
首诊医师和接诊的科室必须负责病人的急救和生命体征的维持,直至落实好相关科室和医师进行诊疗为止。
3、对于患多科疾病或边缘病的危重病人,参与抢救中最高年资的医师即任的急救小组组长,负责指挥现场救治。
4、重危病人抢救必须听从急救小组负责人或主管医师指挥,迅速将病人转入急救室和ICU 进行救治。
特别紧急无法转运的应就地抢救,召集救护车和医院急救小组赶赴抢救。
(院前)5、在急救室、ICU工作的医护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各种急救设备使用及抢救常规及抢救程序。
切实做到急病人所急6、在医院内发生意外和严重并发症导致病人危重状态或危重病人抢救需行政特别支持的,必须立即上报医务部直至院长。
7、重危病人的转送必须由主管医护人员或主要诊疗操作的医护人员陪同,根据病情由主管医师决定护送人员的医疗等级。
请护士陪同需以口头或书面形式医嘱。
无医嘱视为主管(治)医师亲自陪同。
急救梯随叫随到。
8、保持各种抢救、治疗设备及医疗基本设施的完好,要实行专人保管定期检修,保证急救设备齐备完好,满足急救工作需要。
急救药品定期检查,及时补充更换。
药剂科要保证任何时候都能提供充分的急救药品。
各辅助科室要保证急救检查设备的完好和随时应急并建立制度。
9、危重病人急救中全体医护人员应以抢救病人生命为第一,接到抢救指令10分钟须奔赴抢救场所。
13项医疗核心制度
13项医疗核心制度医疗是国家和社会的基本民生事业之一,为了保障人民的健康权益,各国都制定了一系列医疗核心制度。
这些制度主要包括:医保制度、医疗费用合理性控制、医生执业资格管理、药品和医疗器械管理、医疗纠纷解决机制、重大疾病救治保障、优质医疗资源供给、医疗服务质量评价、医疗安全管理、健康促进与疾病预防、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医疗信息化建设和医疗机构分类管理。
本文将对这些医疗核心制度进行详细的介绍。
1. 医保制度医保制度是保障人民基本医疗需求的重要制度。
它通过建立医保基金、设立医保定点医疗机构等方式,为参保人员提供医疗费用结算和报销服务,减轻患者负担,促进基本医疗保障的落实。
2. 医疗费用合理性控制医疗费用的合理性控制是保障医疗资源平衡供给、控制医疗费用快速增长的重要措施。
通过拟定医疗费用项目和定价目录、建立医疗服务价格监管机制等方式,控制医疗费用的合理性,保证医疗费用的合理性和可承受性。
3. 医生执业资格管理医生执业资格管理是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的重要措施。
通过规范医生的执业资格认定和注册管理,确保医生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整体医疗水平。
4. 药品和医疗器械管理药品和医疗器械管理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和医疗设备质量的重要制度。
通过制定药品和医疗器械的生产、销售和使用管理办法,规范药品和医疗器械的质量,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和治疗效果。
5. 医疗纠纷解决机制医疗纠纷解决机制是保障患者合法权益的重要制度。
通过建立医疗纠纷调解、仲裁和诉讼等多元化解机制,及时解决医患之间的纠纷,维护医疗秩序和患者健康权益。
6. 重大疾病救治保障重大疾病救治保障是保障患者得到及时有效治疗的重要制度。
通过建立重大疾病救治专项资金、制定重大疾病救治政策等方式,为重大疾病患者提供必要的治疗和护理服务,提高治愈率和生存质量。
7. 优质医疗资源供给优质医疗资源供给是保障群众就医便利和就医质量的重要制度。
通过合理规划和布局医疗资源,提高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可持续性,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和农村地区倾斜。
十三项医疗核心制度
二、一级护理 1.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病人,可以确定为一 级护理:①病情趋向稳定的重症病人;②手术 后或者治疗期间需要严格卧床的病人;③生活 完全不能自理且病情不稳定的病人;④生活部 分自理,病情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病人。 2.护理要求:①每小时巡视病人,观察病人 病情变化:②根据病人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③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④根 据病人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 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管路护理 等,实施安全措施;⑤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 导。
12.凡会诊中涉及患者转科问题,会诊科室必 须优先安排床位接收转科病人,各科室须安排 专人负责转科事务,会诊医师应负责通知科室 转科负责人并协助病人转科,若超过72小时, 邀请会诊科室可报医教部,医教部将通知会诊 科室主任解决并落实相关人员责任。 13.已会诊病人若会诊效果不满意,邀请会诊 科室可向医教部及时申请再次会诊,同时告之 己会诊医师姓名及会诊情况,医教部接到报告 后将进行调查核实,若确需再次会诊,将于30 分钟内通知相关科室科主任安排专家解决,再 次会诊必须掌握指征,必须由治疗组长或主治 及以上医师提出,不得未经会诊而直接向医教 部提出再次会诊申请。
3.会诊时限 (1)急会诊应在接到会诊通知后10分钟内到达会诊科 室。 (2)普通会诊应在收到会诊申请后24小时内完成。 4.会诊程序 (1)科内会诊 由医疗组长提出,科主任召集有关医务人员参加讨 论,住院总医师负责记录讨论意见,主管医师将综 合性意见记录入病历。 (2)科间普通会诊 由主管医师提出,经病房医疗组长同意后,书写请 会诊记录并填写会诊单,被邀请科室接到会诊单后 安排相关亚专业医师在24小时内前往会诊。会诊医 师到达申请会诊科室后,主管医师或住院总医师必 须到场介绍病情并协助会诊工作的开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疗安全十三项核心制度
“医疗安全十三项核心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首诊负责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会诊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术前讨论制度、手术分级制度、临床用血审核制度、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分级护理制度。
现将各项制度要点整理如下:
一、首诊负责制度:
1、第一位接诊医师(首诊医师)要对所接诊的病人负责,不得推诿或拒绝病人。
2、首诊医师除要求进行病史、身体检查、化验的详细记录外,对诊断己明确的病人应积极治疗收住院治疗;对诊断尚未明确的病人应对症治疗,并及时请上级医师指导或邀请有关科室医师会诊,待明确诊断后,负责转有关科室治疗。
3、首诊医师开具的各种检查单,当班不能出结果者,应交给下班医师或与病人约定时间处理。
4、诊断明确须住院治疗的急、危、重病人,必须及时收住院,如因本院条件所限确须转院者,按转院制度执行。
5、如遇危重病人需抢救时,首诊医师首先抢救并及时通知上级医师主持抢救工作,不得以任何理由拖延和拒绝抢救。
6、对己接诊的病人,需要会诊及转科者,首诊医师应写好病历,负责转到有关科室会诊及治疗。
二、三级医师查房制度:
1、科主任、主任医师或主治医师查房,应有住院医师、护士长和有关人员参加,科主任、主任医师查房每周1-2次,主治医师查房每周2-3次,查房在上午进行,住院医师对所管病人每日至少查房2次。
2、对危重病人,住院医师应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必要时可请主治医师、科主任、主任医师临时查病人。
3、查房前医师要做好准备工作,如病历、X光片各项有关检查报告及所需要的检查器械等,查房时要自上而下逐级严格要求,认真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