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共育视角下幼儿天性教育的路径探析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园共育视角下幼儿天性教育的路径探析

作者:闵慧祖娄丁一王海英

来源:《早期教育(教育科研)》2021年第01期

【摘要】幼儿的天性是一切教育的依据与起点,其良好的发展对于幼儿一生的成长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对幼儿天性教育进行探本溯源,寻觅与现代社会相适切的天性教育经验颇具价值。审视当前家园中幼儿天性教育的开展现状,能够发现:在家庭中,天性教育容易被功利化观念所掩盖,许多家长因自身不够专业而选择逃避对幼儿天性的教育;在幼儿园中,教师虽具备天性教育的专业性,但在开展活动时仍缺乏应有的实践性和自主性。为此,应在家园共育的良性互动中共持尊重敬畏的教育观念、共建和谐自由的成长环境、共创灵活多元的发展契机,在科学顺应、呵护、引导的教育实践中更好地舒展幼儿天性这股“渠间之流”。

【关键词】家园共育;幼儿教育;天性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17(2021)01-0050-04

【作者简介】闵慧祖(1997-),男,辽宁沈陽人,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娄丁一(1998-),女,辽宁庄河人,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王海英(1971-),女,江苏高邮人,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1]天性是自然对儿童发展的规定性,也是儿童的自然属性,儿童的天性是儿童最基本、最重要的成长需求[2]。在家园合作的过程中,家长和教师都应意识到天性教育的重要意义。

关于天性,有学者将其视为人身上的自然属性,即夸美纽斯的“种子”、裴斯泰洛齐的“自然天性”、福禄贝尔的“神秘本能”、蒙台梭利的“内在教师”等[3]。天性是幼儿与生俱来的先在属性,这一点在学界已基本达成共识。在天性与教育的关系问题上,有的学者认为天性是第一位的,教育是第二位的。要想使“人的教育”与“自然的教育”在教育目标上一致起来,那么“人的教育”便必须遵循“自然的意志”,必须遵循“人的天性”[4]。对天性进行教育是指尊重儿童天性,按照天性的规律对其进行教育和引导,而不是试图改变和压抑天性[5]。家庭和幼儿园是影响幼儿天性发展的两大主要环境,家长与教师则是这两大环境中的施教者,两者的教育质量共同决定着幼儿的未来发展走向[6]。

一、幼儿天性教育的探本溯源

(一)夸美纽斯的自然适应性原则

作为近代教育学之父,夸美纽斯首次提出了“自然适应性原则”,他的天性教育观正是在自然适应性原则的基础上建构而成的。夸美纽斯对天性教育内涵的理解,基于他对教育与儿童天性之关系的解读。他所谓的“天性”,是指“我们的最初的和原始的状况,我们应当回复这种状况,如同回到一个起点一样”[7]。这一点在他著名的“种子说”中也得到了印证,他认为天性伴随种子的源起,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存在。他强调,“人不是一块可以随心所欲雕刻的木头,他是一个不断地塑造着自己的活的形象”[8]。夸美纽斯认为天性是不可改造的,只能接受良好的引导。在天性教育的实施方法上,夸美纽斯将教师的角色定位成自然的仆人,他认为教师的使命不是改变,而是培植。教师的教导应适合儿童的天性,当他发现他所教的东西与儿童的天性相违背时,决不能强迫儿童学习[9]。夸美纽斯所秉持的天性教育观可以概括为:教育要迎合学生的天性发展,以学生的性格和兴趣为指导原则,充分开掘其内在潜能,促进学生的智识、德行和虔信的全面发展。夸美纽斯的天性教育起到了启蒙总领的作用,为后世“天性论”的延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根基。

(二)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

卢梭可谓是“天性论”的集大成者。他的“天性论”主要渗透于他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当中,并贯穿于《爱弥儿》一书的始终。卢梭曾说:“天性是教育应该保护和遵循的唯一准则。”卢梭把天性教育定义为“我们的才能和器官的内在的发展”[10]。卢梭希望通过天性教育培养身心全面发展的自然人,他认为想要施行良好的天性教育,需要遵循两大原则。首先,要建构起“把儿童当作儿童”的儿童观。他尤为重视儿童与成人的界限,他认为“童年有它自己观察、思考和感觉事物的方法,若试图用我们的办法去取代它们,那是最愚蠢不过的事情了”[11]。其次,要让儿童回归自然,以自然为师。他认为自然是儿童最好的状态,也是培育天性最好的环境。教育不能违背自然的法则,更不能妨碍儿童自发自愿的探索行为。他坚持要按照儿童的天性和年龄去教,在自然纯真的状态下葆有儿童的天性。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中凝聚的“天性论”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也让教育界对幼儿的天性教育倍加关注。

(三)杜威的教育无目的论

杜威对天性的论述和观点集中体现在他的教育无目的论中,既有对前人思想的继承与批判,也有结合自身教育经历进行的改良与创新。在杜威看来,天性是儿童与生俱来的本能,它是儿童成长的根基,对儿童采取的一切教育都应该以此为基础。杜威把天性教育定义为“个人的本能与社会生活相融通的教育活动”。与以往学者不同的是,杜威超脱传统思想中对待天性的态度,选择从更为客观中立的角度来审视天性的价值。他认为,天性是具有双面性的,它既有可能成为动力力量,也可能成为限制力量。所以,教育的意义就在于对儿童天性本能的把握,既不能放任不管,又不能干预过多,迫使儿童违背天性做事[12]。他认为,良好的天性教育孕育于教学过程的动态性、经验性和生成性,是一个持续不断地引导与调适的过程。杜威将幼儿的天性教育上升到了一个全面、科学、可操作的新高度,对后世天性教育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对天性教育的溯源分析,依据三位重要教育家关于天性教育思想的论述,能够总结归纳出天性教育的有益经验:顺应天性、呵护天性、引导天性,这对于当今的天性教育仍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借鉴价值。以此为理论根基,对照现今家园中天性教育的现状,能够揭示出存在的问题,进而有的放矢地开展有效的天性教育。

二、家庭中的天性教育:功利性与逃避性的偏误

(一)功利观念的掩盖

家庭是幼儿天性教育的摇篮。然而,尽管一再宣传与引导,“起跑线”思维仍旧萦绕在许多家长的心头。这份挥散不去的功利观念不仅裹挟着家长们的教育观,也掩盖了幼儿天性教育的成长空间。天性教育与功利教育是对立冲突的,超前学习和过度学习的功利化导向会严重扼杀儿童天性的发展,让儿童沦为学习机器。家长们应该深刻意识到,教育绝不能揠苗助长,幼儿在幼儿园中应该学习和掌握的是如何面对生活、适应社会,而不是努力成为知识的“储蓄罐”。如果家长被功利主义教育观念冲昏头脑,忽视幼儿的自然天性,那么将会加速童年的消逝,并对幼儿一生的幸福成长带来不可挽回的遗憾。家长应该明确天性教育的重要价值,多在交流与互动中探明幼儿的兴趣和自然倾向。唯有摒弃功利的教育观念,才能给幼儿的天性教育提供适当的生长点。

(二)能力不足的逃避

许多家长由于专业能力的不足而对幼儿的天性教育抱有“放养”的态度。其实,家长们普遍陷入了一个误区,即天性教育有一套专业且固定的教导逻辑。实际上,天性教育与传统的学科教育并不相同。很多家长以自己不够专业为由,继而将天性教育的责任全权委托给幼儿教师。然而,要想开展优质的天性教育,家长的作用是必不可少的。家长们需要认识到,良好的天性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实施天性教育本就没有固定的原则和方法。家长应该主动向教师寻求帮助,学习有益经验,并在悉心养护幼儿的过程中捕捉幼儿天性中的特质,进而有针对性地对幼儿的天性加以引导。部分家长认为,幼儿的天性就是好动好玩,所以只需要让他们玩得开心就好了。然而很多时候,家长们会走向游戏的极端,或是将游戏单纯作为消遣娱乐的手段,或是将游戏泛化为智识教育的手段,这都会大大降低游戏本身的价值。因此,采用幼儿喜爱的游戏形式来发展天性本身是一种明智的选择,但切忌陷入功用主义和放任主义的误区,否则就会与培养天性的初衷背道而驰。

三、园所中的天性教育:实践性与自主性的弱化

(一)观念与实践的疏离

在幼儿园的环境中,幼儿教师往往已经具备了天性教育的意识,并能够秉持积极引导的态度,但是目前园所中天性教育的实践力度仍有不足。相较于幼儿教育中的其他方面,天性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