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差圆弧轮廓度

合集下载

形状公差的应用和解读轮廓度公差的应用解读

形状公差的应用和解读轮廓度公差的应用解读
和基准确定。 5.面轮廓度公差(有基准): 理想轮廓面的形状、方向由理论正确尺寸
和基准确定。
方向公差的应用解读
三、位置公差
位置公差限制实际被测要素相对于基准工素在位置上的变动。
1.位置度公差 要求被测要素对一基准体系保持一定的位置关系。
2.同轴(心)度公差 被测要素和基准要素均为轴线,要求被测要素的理想位置与基准同 心或同轴。

形状公差的应用和解读 轮廓度公差的应用解读
二、方向公差
限制实际被测要素相对基准要素在方向上的变动。
1.平行度公差:当被测要素与基准的理想方向成0°角。 2.垂直度公差: 当被测要素与基准的理想方向成90°角。 3.倾斜度公差: 当被测要素与基准的理想方向成任意角度。 4.线轮廓度公差(有基准): 理想轮廓线的形状、方向由理论正确尺寸
四、跳动公差
限制被测表面对基准轴线的变动。 1.圆跳动公差:被测表面绕基准轴线回转一周时,在
给定方向上的任一测量面上所允许的跳动量。 2.全跳动公差:被测表面绕基准轴线连续回转时,在
给定方向上所允许的最大跳动量。
跳动公差的应用解读
五、几何公差之间的关系
如果功能需要,可以规定一种或多种几何特征的公差以 限定要素的几何误差,限定要素某种类型几何误差的几何公 差,亦能限制该要素其他类型的几何误差。
3.对称度公差 被测要素和基准要素为中心平面或轴线,要求被测要素理想位置与基 准一致。
4.线轮廓度公差(有基准) 理想轮廓线的形状、方向、位置由理论正确尺寸和基准确定。
5.面轮廓度公差(有基准) 理想轮廓面的形状、方向、位置由理论正确尺寸和基准确定。
位置公差的应用解读
位置度公差的三基面体系
盘类零件位置度公差的基准体系

形状公差与位置公差

形状公差与位置公差

形位公差形状公差1、直线度符号为一短横线(-),是限制实际直线对理想直线变动量的一项指标。

它是针对直线发生不直而提出的要求。

2、平面度符号为一平行四边形,是限制实际平面对理想平面变动量的一项指标。

它是针对平面发生不平而提出的要求。

3、圆度符号为一圆(○),是限制实际圆对理想圆变动量的一项指标。

它是对具有圆柱面(包括圆锥面、球面)的零件,在一正截面(与轴线垂直的面)内的圆形轮廓要求。

4、圆柱度符号为两斜线中间夹一圆(/○/),是限制实际圆柱面对理想圆柱面变动量的一项指标。

它控制了圆柱体横截面和轴截面内的各项形状误差,如圆度、素线直线度、轴线直线度等。

圆柱度是圆柱体各项形状误差的综合指标。

5、线轮廓度符号为一上凸的曲线(⌒),是限制实际曲线对理想曲线变动量的一项指标。

它是对非圆曲线的形状精度要求。

6、面轮廓度符号为上面为一半圆下面加一横,是限制实际曲面对理想曲面变动量的一项指标,它是对曲面的形状精度要求。

定向公差1、平行度(∥)用来控制零件上被测要素(平面或直线)相对于基准要素(平面或直线)的方向偏离0°的要求,即要求被测要素对基准等距。

2、垂直度(⊥)用来控制零件上被测要素(平面或直线)相对于基准要素(平面或直线)的方向偏离90°的要求,即要求被测要素对基准成90°。

3、倾斜度(∠)用来控制零件上被测要素(平面或直线)相对于基准要素(平面或直线)的方向偏离某一给定角度(0°~90°)的程度,即要求被测要素对基准成一定角度(除90°外)。

定位公差1、同轴度(◎)用来控制理论上应该同轴的被测轴线与基准轴线的不同轴程度。

2、对称度符号是中间一横长的三条横线,一般用来控制理论上要求共面的被测要素(中心平面、中心线或轴线)与基准要素(中心平面、中心线或轴线)的不重合程度。

3、位置度符号是带互相垂直的两直线的圆,用来控制被测实际要素相对于其理想位置的变动量,其理想位置由基准和理论正确尺寸确定。

图纸中常见的符号及意义

图纸中常见的符号及意义

图纸中常见的符号及意义形状公差——单一实际要素的形状所允许的变动全量。

形状公差包括直线度、平面度、圆度、圆柱度、线轮廓度和面轮廓度。

直线度——是限制实际直线对理想直线变动量的一项指标。

它是针对直线发生不直而提出的要求。

平面度——符号为一平行四边形,是限制实际平面对理想平面变动量的一项指标。

它是针对平面发生不平而提出的要求。

圆度——是限制实际圆对理想圆变动量的一项指标。

它是对具有圆柱面(包括圆锥面、球面)的零件,在一正截面(与轴线垂直的面)内的圆形轮廓要求。

圆柱度——是限制实际圆柱面对理想圆柱面变动量的一项指标。

它控制了圆柱体横截面和轴截面内的各项形状误差,如圆度、素线直线度、轴线直线度等。

圆柱度是圆柱体各项形状误差的综合指标。

线轮廓度——是限制实际曲线对理想曲线变动量的一项指标。

它是对非圆曲线的形状精度要求。

面轮廓度——符号是用一短线将线轮廓度的符号下面封闭,是限制实际曲面对理想曲面变动量的一项指标。

它是对曲面的形状精度要求。

定向公差——关联实际要素对基准在方向上允许的变动全量。

定向公差包括平行度、垂直度、倾斜度。

倾斜度——用来控制零件上被测要素(平面或直线)相对于基准要素(平面或直线)的方向偏离某一给定角度(0°~90°)的程度,即要求被测要素对基准成一定角度(除90°外)。

垂直度——用来控制零件上被测要素(平面或直线)相对于基准要素(平面或直线)的方向偏离90°的要求,即要求被测要素对基准成90°。

平行度——用来控制零件上被测要素(平面或直线)相对于基准要素(平面或直线)的方向偏离0°的要求,即要求被测要素对基准等距。

定位公差——关联实际要素对基准在位置上允许的变动全量。

定位公差包括同轴度、对称度和位置度。

位置度——符号是带互相垂直的两直线的圆,用来控制被测实际要素相对于其理想位置的变动量,其理想位置由基准和理论正确尺寸确定。

同轴度——用来控制理论上应该同轴的被测轴线与基准轴线的不同轴程度。

GDT干货几何公差之轮廓度公差解析

GDT干货几何公差之轮廓度公差解析

GDT⼲货⼏何公差之轮廓度公差解析轮廓是指:表⾯外形或者各截⾯的独⽴轮廓;轮廓度⽤于控制表⾯,只适⽤于RFS,基准可以带RMB、MMB、LMB修饰符;测量时所有表⾯要素都必须落在公差带内,才合格;轮廓度公差分为线轮廓度公差和⾯轮廓度公差;(1)线轮廓(Profile of a Line):线轮廓度⽤来控制表⾯线要素相对理论轮廓的偏差;公差带沿被测要素的每个线要素的理论正确轮廓均匀分布,是⼆维的公差带;理论正确轮廓可以由数学模型或⼆维视图定义,如下⽰意图线轮廓的公差带及测量:测量时千分表要垂直于被测表⾯,理论轮廓为移动轨迹,实际轮廓为测量轨迹;被测线要素沿着垂直于线轮廓投影视图⽅向可以呈波浪形;(2)⾯轮廓(Profile of a Surface)⾯轮廓度⽤来控制表⾯相对理论轮廓的偏差;公差带是沿着被测要素的长度、宽度、⾼度⽅向延伸的三维公差带;测量时千分表要垂直于被测表⾯,理论轮廓为移动轨迹,实际轮廓为测量轨迹;(3)轮廓度公差可带基准也可以不带基准根据设计功能要求,轮廓度公差可以有参照基准,也可以没有;轮廓度不带基准时⽤于控制要素相对于理论轮廓的尺⼨和形状;轮廓度带基准时是相对于理论轮廓对⼤⼩、形状、⽅向和位置的综合控制;理论轮廓是由基本尺⼨标注定义的⼯件上的准确要素轮廓;(4)⾯轮廓度是最严格的控制⽅式,可以综合控制要素的尺⼨、形状、⽅向、位置;(5)⾯轮廓可控制的要素包括:平⾯、曲⾯或不规则的表⾯如:多边形、台阶⾯,也可⽤来控制圆柱⾯、圆锥⾯、纺锤⾯等;(6)全周/全⾯符号、区间符号(All Around / Over Symbol、Between Symbol)全周符号 All Around(轮廓度指引线拐⾓处单个圆圈):全⾯符号 All Over(轮廓度指引线拐⾓处两个同⼼圆圈):区间符号 Between Symbol(轮廓度框格下的箭头):表⽰轮廓度公差带的适⽤区间(7)ASME Y14.5中的⾮对称轮廓度,单边轮廓度(Unilateral Profile),如下图:公差带宽度0.3,允许向增加材料⼀侧的轮廓度公差为0,减少材料⼀侧的公差带为0.3;不等双边轮廓度(Unequal bilateral Profile),如下图:公差带宽度0.3,允许向增加材料⼀侧的轮廓度公差为0.1,减少材料⼀侧的公差带为0.2;(8)ISO1101规定⾮对称轮廓度公差带标注法(Unequal bilateral Profile Tolerance Zone)1.理论轮廓线;2.球定义偏移理论轮廓的距离;3.球定义总公差范围;4.总的轮廓区域;“+”表⽰材料外;“-”表⽰材料内;找到理论轮廓线,UZ后的值为负,向内偏移此值作为对称分布线,为正则向外偏移;(9)⾮均匀分布公差带(Non-Uniform Profile)公差带宽度是不固定的:(10)ASME Y14.5中的组合轮廓度组合轮廓度解析:应⽤在单个要素或者⼀组要素;可以写成两⾏或者多⾏,每⾏都有⼀个轮廓度符号;标注位置、尺⼨⼤⼩、形状、相对位置和/或⽅向的基本尺⼨⽤在所有的⾏;下⼀⾏的参照基准要按照顺序不完全重复上⼀⾏的参照基准;下公差框的公差值要⼩于上公差框的公差值;每⼀⾏都是独⽴的,可以单独解释;每⼀⾏必须分别检测合格,才合格;(11)ASME Y14.5中的复合轮廓度,当功能设计要求⼯件上的要素位置公差⽐较⼤,要素的尺⼨、形状和/或⽅向公差⽐较⼩(加严控制),就需要使⽤复合轮廓度;公差带理解:复合轮廓度解析:第1⾏控制要素位置,其他⾏控制要素尺⼨⼤⼩、形状和/或⽅向、要素间相对位置;标注位置的基本尺⼨⽤于第1⾏,标注尺⼨⼤⼩、形状和/或⽅向、相对位置的基本尺⼨⽤在其它⾏;可以应⽤在单个要素或者⼀组要素;可以写成两⾏或者多⾏,公⽤⼀个轮廓度符号;下⼀⾏的参照基准要按照顺序重复上⼀⾏的参照基准;下公差框的公差值要⼩于上公差框的公差值;每⼀⾏必须分别检测合格,才合格;同时性要求默认不能应⽤到复合轮廓度的第2、3、4⾏;(12)⾯轮廓总结(Summary of Surface Profile)⾯轮廓度公差可以有基准或者⽆基准,没有基准时,⾯轮廓度控制表⾯的形状和/或尺⼨;有基准时,⾯轮廓度控制表⾯的尺⼨、形状、⽅向和位置;公差只能应⽤RFS,基准可带、可不带 等修饰符;⾯轮廓度的理论轮廓(True Profile)要有基本尺⼨(Basic Dimension)定义;美标中需要控制曲⾯或者平⾯的位置度时,要使⽤⾯轮廓度;。

直线度、平面度、圆度、圆柱度...这些形位公差你都了如指掌?

直线度、平面度、圆度、圆柱度...这些形位公差你都了如指掌?

直线度、平面度、圆度、圆柱度...这些形位公差你都了如指掌?作为机加工老司机,你阅图无数,加工无数。

当我们说到“形位公差”,它是既理论又实际的专业知识,你对它有多了解呢?在生产中,如果我们对图纸标注的形位公差理解错误,就会使加工分析、加工结果与要求偏离,甚至带来严重后果。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系统了解14项形位公差。

先给大家看重点,下面这张表是国际统一化的14项形位公差符号,这非常重要哦。

01 直线度直线度,即通常所说的平直程度,表示零件上的直线要素实际形状保持理想直线的状况。

直线度公差是实际线对理想直线所允许的最大变动量。

示例1:在给定平面内,公差带必须在距离为0.1mm的两平行直线间的区域。

02 平面度平面度,即通常所说的平整程度,表示零件的平面要素实际形状,保持理想平面的状况。

平面度公差是实际表面对理想平面所允许的最大变动量。

示例:公差带是位于距离0.08mm的两个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03 圆度圆度,即通常所说的圆整程度,表示零件上圆的要素实际形状与其中心保持等距的状况。

圆度公差是在同一截面上,实际圆对理想圆所允许的最大变动量。

示例:公差带必须在同一正截面上,半径差为公差值0.03mm的两个同心圆之间的区域。

04 圆柱度圆柱度是表示零件上圆柱面外形轮廓上的各点,对其轴线保持等距状况。

圆柱度公差是实际圆柱面对理想圆柱面所允许的最大变动量。

示例:公差带是半径差为公差值0.1mm的两个同轴圆柱面之间的区域。

05 线轮廓度线轮廓度是表示在零件的给定平面上,任意形状的曲线,保持其理想形状的状况。

线轮廓度公差是指非圆曲线的实际轮廓线的允许变动量。

06 面轮廓度面轮廓度是表示零件上的任意形状的曲面,保持其理想形状的状况。

面轮廓度公差是指非圆曲面的实际轮廓线,对理想轮廓面的允许变动量。

示例:公差带是由包络一系列直径为0.02mm的球的两条包络线之间,诸球的中心理论上应位于理论正确几何形状的面上。

07 平行度平行度,即通常所说的保持平行的程度,表示零件上被测实际要素相对于基准保持等距离的状况。

形状公差与公差带

形状公差与公差带

2.1形状公差与公差带形状公差是指单一实际要素的形状允许的变动量。

形状公差带是限制实际被测要素变动的一个区域,只能控制被测要素的形状误差。

1、直线度符号为一短横线(-),是限制实际直线对理想直线变动量的一项指标。

它是针对直线发生不直而提出的要求。

2、平面度符号为一平行四边形,是限制实际平面对理想平面变动量的一项指标。

它是针对平面发生不平而提出的要求。

3、圆度符号为一圆(○),是限制实际圆对理想圆变动量的一项指标。

它是对具有圆柱面(包括圆锥面、球面)的零件,在一正截面(与轴线垂直的面)内的圆形轮廓要求。

4、圆柱度符号为两斜线中间夹一圆(/○/),是限制实际圆柱面对理想圆柱面变动量的一项指标。

它控制了圆柱体横截面和轴截面内的各项形状误差,如圆度、素线直线度、轴线直线度等。

圆柱度是圆柱体各项形状误差的综合指标。

5、线轮廓度符号为一上凸的曲线(⌒),是限制实际曲线对理想曲线变动量的一项指标。

它是对非圆曲线的形状精度要求。

2.2轮廓度公差与公差带轮廓度公差有两个项目:线轮廓度面轮廓度。

被测要素有曲线和曲面。

轮廓度公差无基准要求时为形状公差,有基准时为位置公差。

2.3定向公差与公差带。

定向公差是指关联实际被测要素对其理想要素的允许变动量,其理想要素的方向由基准及理论正确尺寸(角度)确定。

1、平行度(∥)用来控制零件上被测要素(平面或直线)相对于基准要素(平面或直线)的方向偏离0°的要求,即要求被测要素对基准等距。

2、垂直度(⊥)用来控制零件上被测要素(平面或直线)相对于基准要素(平面或直线)的方向偏离90°的要求,即要求被测要素对基准成90°。

3、倾斜度(∠)用来控制零件上被测要素(平面或直线)相对于基准要素(平面或直线)的方向偏离某一给定角度(0°~90°)的程度,即要求被测要素对基准成一定角度(除90°外)。

定位公差是关联实际被测要素对其理想要素的允许变动量,其理想要素的位置由基准及理论正确尺寸确定。

轮廓公差

轮廓公差

34
/ 44
复合 轮廓度
35
/ 44
复合 轮廓度
36
/ 44
复合 轮廓度
37
/ 44
轮廓公差值
38
/ 44
轮廓公差值
线轮廓的几何公差值 应小于该线轮廓所在 面轮廓的几何公差值
39
/ 44
面与线 关系
The upper FCF is the PROFILE of the Surface, for SIZE, FORM, ORIENTATION and LOCATION controls
19
/ 44
无基准曲面 面轮廓度
20
/ 44
无基准圆锥面 面轮廓度
21
/ 44
无基准平面 面轮廓度
22
/ 44
无基准曲面 面轮廓度
2.0 The Tolerance establishes a uniform three-dimensional zone contained between two envelope surfaces separated by the specified tolerance.
2.0
41
/ 44
面与线 关系
2.0 A B M C M 0.5
Actual Element Line of the Surface must lie within both tolerance boundaries
PROFILE of a Line 2D Tolerance Boundary located and oriented anywhere within the 3D Tolerance boundary
0.5
43

形状和位置公差及其公差带

形状和位置公差及其公差带
其公差值前加注符号φ,如图1-45所示。
图1-45 线对基准线的平行度公差带及标注
16
③线对基准面的平行度公差。线对基准面的平行度公差带为 平行于基准平面、间距等于公差值t的两平行平面所限定的区 域,如图1-46所示。
图1-46 线对基准面的平行度公差带及标注
17
④线对基准体系(由两个基准平面组成)的平行度公差。 线对基准体系的平行度公差带为间距等于公差值t的两 平行直线所限定的区域,这两条平行直线平行于基准平 面A且处于平行于基准平面B的平面内,如图1-47所示。 (2)面的平行度公差。面的平行度公差有以下几种: ①面对基准线的平行度公差。面对基准线的平行度公差 带为间距等于公差值t、平行于基准轴线的两平行平面 所限定的区域,如图1-48 ②面对基准面的平行度公差。面对基准面的平行度公差 带为间距等于公差值t、平行于基准平面的两平行平面 所限定的区域,如图1-49所示。
21
图1-51 线对基准体系在给定方向上的垂直度公差带及标注
1 平行度公差是指被测提取要素对某一具有理论正确方向的拟合 要素所允许的最大变动量,拟合要素的理论正确方向平行于基 准。根据被测要素和基准要素分别可以是线要素或者面要素, 公差带定义有以下几种形式。
11
(1 ①线对基准体系(由一条基准轴线和一个基准平面组成)的 平行度公差。在给定面内,线对基准体系的平行度公差带为 间距等于公差值t、平行于两基准的两平行平面所限定的区域, 如图1-42所示。在给定方向上,线对基准体系的平行度公差 带为间距等于公差值t、平行于基准轴线且垂直于基准平面的 两平行平面所限定的区域,如图1-43所示。在给定相互垂直 两个方向上,线对基准体系的平行度公差带为平行于基准轴 线和平行或垂直于基准平面、间距分别等于公差值t1和t2,且 相互垂直的两组平行平面所限定的区域,如图1-44所示。

轮廓度1 的公差范围

轮廓度1 的公差范围

轮廓度1 的公差范围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轮廓度1的公差范围是工程制图中常用的一种公差标注,在产品设计与制造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在传统的制图中,轮廓度1的公差范围通常是指工件外形与设计尺寸之间的偏差范围,也就是说在实际加工过程中,工件的外形尺寸允许的偏差范围落在轮廓度1的公差范围内。

轮廓度1的公差范围实际上是轮廓度系列中最常见的一种,它代表了一种较小的尺寸偏差范围,通常用来标注产品的基本外形尺寸,并在工程制图中进行明确的说明。

对于工程师和制造人员来说,了解轮廓度1的公差范围以及如何正确应用它是至关重要的。

在实际的产品设计和制造过程中,轮廓度1的公差范围的选择及应用涉及到许多因素,包括产品的使用环境、材料的特性、生产工艺以及加工设备的精度等。

为了确保产品的质量和性能,工程师需要充分了解轮廓度1的公差范围,并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合理的选择和应用。

在实际的工程设计中,轮廓度1的公差范围通常是通过制图软件或CAD软件来进行明确标注的。

在制图过程中,工程师可以根据产品的设计要求和加工工艺来确定轮廓度1的公差范围,并在制图中进行详细的标注和说明,以指导加工人员加工工件。

轮廓度1的公差范围在工程制图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是确保产品尺寸精度和质量稳定的重要手段之一。

工程师和制造人员应该充分了解轮廓度1的公差范围的含义和应用方法,在实际的工程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加以合理应用,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性能达到设计要求。

【此文2000字,结束】。

第二篇示例:轮廓度1 的公差范围,在工程领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公差是指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为了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功能要求而允许存在的尺寸偏差范围。

而轮廓度是一种重要的公差类型,用于描述一个物体轮廓上的曲线或边缘的形状和尺寸偏差。

轮廓度1 的公差范围的设定和控制对于产品的精度和质量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合理的公差设计可以保证产品的零部件之间的配合良好,确保产品的组装和使用过程中不会出现问题。

形位公差 轮廓度

形位公差 轮廓度

形位公差轮廓度
形位公差是指在零件外形和位置控制要求中,对于零件表面特征形状和位置之间的变异量所允许的范围。

轮廓度是指零件表面曲线或者边界线与其真实理论形状之间的最大偏差。

它用于表示零件的整体曲线或者边界的平直度、圆度、直线度、圆柱度等。

形位公差和轮廓度都是用来控制零件形状和位置的精度,形位公差表明了零件的整体位置和形状的误差范围,而轮廓度则更加注重描述曲线和边界的偏差情况。

它们都是制定零件的设计、加工和质量控制标准时重要的参数。

轮廓度非对称公差标注

轮廓度非对称公差标注

轮廓度非对称公差标注一、什么是轮廓度非对称公差标注轮廓度非对称公差标注是一种用于描述工程零件几何形状特征的标注方法。

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为了确保零件符合规定的尺寸和形状要求,需要进行几何公差控制,其中包括轮廓度公差。

而轮廓度非对称公差标注则是对轮廓度公差中的非对称性进行标注和控制。

二、轮廓度非对称公差标注的作用和意义1. 提高产品质量和可靠性: 轮廓度非对称公差标注能够确保零件的几何形状处于规定的范围内,避免因为不对称而导致的零件装配困难、运动不灵活以及引起的其他质量问题,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2. 降低制造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 轮廓度非对称公差标注的合理运用,可以减少零件加工的难度和复杂度,降低加工工艺要求和设备成本,减少加工误差,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的一致性。

3. 优化设计和改进产品性能: 轮廓度非对称公差标注可以引导设计人员优化产品设计,避免过度的非对称性,提高产品的稳定性和性能,为产品的进一步改进和创新提供了技术支持。

三、轮廓度非对称公差标注的标注方式轮廓度非对称公差标注通常使用符号字母“⊥”进行标注,表示轮廓度在两侧符号位置的差异。

在图纸上标注轮廓度非对称公差时,可以在要求的位置使用符号“⊥”,并在箭头指示方向上注明“最大值”和“最小值”,以便制造人员和质检人员能够准确地理解和执行。

四、轮廓度非对称公差标注的应用实例以汽车制造为例,汽车发动机的配气机构是一个具有较高要求的零件,其轴承孔的精确度和轮廓度的控制对于发动机的性能和寿命至关重要。

在发动机零件的设计和制造过程中,轮廓度非对称公差标注可以确保配气机构的精确性和可靠性,提高发动机的效率和性能。

五、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轮廓度非对称公差标注是一项重要的工程设计和制造技术,它可以确保零件的几何形状和性能达到规定的要求,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

合理运用轮廓度非对称公差标注可以降低制造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为产品的改进和创新提供了技术支持。

轮廓度1 的公差范围-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轮廓度1 的公差范围-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轮廓度1 的公差范围-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概述部分是文章的开头,主要目的是引起读者的兴趣并简要介绍轮廓度1的公差范围的主题。

以下是概述部分的一个例子:1.1 概述轮廓度1是工程制造中一种常用的公差标准,用于衡量制造过程中零件外形的偏差。

公差范围是指允许的最大和最小偏差值之间的差异。

在现代制造业中,轮廓度1的公差范围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包括汽车制造、航空航天、机械工程等。

本文将探讨轮廓度1的定义以及公差范围的重要性。

首先我们将详细介绍轮廓度1的定义,包括其在几何形状测量中的作用和意义。

接下来,我们将探讨公差范围的重要性,包括它对零件的功能和性能的影响。

通过研究和理解轮廓度1的公差范围,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制造和设计过程中的关键要素。

这对于确保零件的质量和性能至关重要,同时也对提高制造效率和降低成本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本文的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轮廓度1的公差范围的关键要点,并讨论其对制造和设计的影响。

通过深入研究和理解这一主题,我们可以为工程领域的专业人士和学生提供有益的指导,并促进相关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分析和讨论轮廓度1的公差范围:1. 引言: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包括对轮廓度1的定义和公差范围的重要性进行简要概述。

2. 正文:2.1 轮廓度1的定义:详细介绍轮廓度1的概念、定义和计算方法。

解释轮廓度1对于制造和设计的重要性,并通过实例提供更直观的理解。

2.2 公差范围的重要性:探讨公差范围在轮廓度1中的作用和意义。

分析公差范围对产品质量、设计可行性和制造过程的影响。

3. 结论:3.1 总结轮廓度1的公差范围:归纳总结本文对轮廓度1的公差范围进行的研究和分析。

强调公差范围在轮廓度1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3.2 对制造和设计的影响:探讨轮廓度1的公差范围对制造和设计的实际影响,包括如何优化制造工艺、提高产品质量和减少生产成本等方面的建议。

通过以上结构,本文将全面阐述轮廓度1的公差范围的定义、重要性以及对制造和设计的影响,旨在提高读者对该主题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为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指导。

轮廓度符号标注与含义

轮廓度符号标注与含义

轮廓度符号标注与含义
轮廓度符号是机械制图中用于表示轮廓度公差的一种标注方法。

它主要用于描述被测实际轮廓与理想轮廓之间的允许偏差。

轮廓度符号有不同的类型,如线轮廓度符号和面轮廓度符号。

以下分别介绍这两种符号及其含义:
1. 线轮廓度符号:
线轮廓度公差的标注是包络一系列直径为公差值t的圆的两包络线之间的区域,而各圆的圆心位于理想轮廓线上。

标注方法:
无基准要求:公差带是直径为公差值t、球心位于被测要素理论正确形状上的一系列圆球的两包络面所限定的区域。

有基准要求:公差带是直径为公差值t、球心位于由基准平面确定的被测要素理论正确几何形状上的一系列圆球的两包络面所限定的区域。

2. 面轮廓度符号:
面轮廓度符号用于表示面轮廓度公差。

面轮廓度是指被测实际轮廓相对于理想轮廓的变动情况。

标注方法:
无基准要求:公差带是直径为公差值t、球心位于被测要素理论正确形状上的一系列圆球的两包络面所限定的区域。

有基准要求:公差带是直径为公差值t、球心位于由基准平面确定的被测要素理论正确几何形状上的一系列圆球的两包络面所限定的区域。

总之,轮廓度符号标注与含义主要描述了轮廓度公差的计算方法和限制条件,以便在机械制造过程中确保产品尺寸和形状的准确性。

了解这些符号及其含义,有助于更好地进行机械制图和加工。

公差圆弧轮廓度

公差圆弧轮廓度

公差圆弧轮廓度
公差圆弧轮廓度是指在工程制图中,圆弧的实际轮廓与公差范围内的理论轮廓之间的偏差大小。

公差圆弧轮廓度通常用“R”表示,也称为“R角”或“R半径”。

在工程制图中,公差圆弧轮廓度是非常重要的参数。

它直接影响着零件的质量、功能和可靠性。

因此,确定正确的公差圆弧轮廓度是制造高质量零件的关键之一。

确定公差圆弧轮廓度的方法有很多,最常用的是通过计算和测量来确定。

一般来说,公差圆弧轮廓度的计算和测量都需要使用一些专业的工具和设备,如投影仪、测高仪、千分尺等。

除了计算和测量之外,确定公差圆弧轮廓度还需要考虑一些其他的因素,如制造工艺、材料性质、环境因素等。

因此,在确定公差圆弧轮廓度时,还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保证零件的质量和性能达到要求。

- 1 -。

方向公差

方向公差

轮廓
方向
通用要素
线轮廓 (曲线)
面轮廓 (曲面)
位置
跳动
6
/ 43
直线 方向公差
7
/ 43
几何要素
点 方向 尺寸公差 角度
线
方向公差 面 平行度
垂直度
倾斜度
8
/ 43
线与线 平行度
9
/ 43
线与线 平行度
10
/ 43
线与线 平行度
11
/ 43
线与线 平行度
12
/ 43
线与线 平行度
13
几何规范
公差设计与检测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D24•方向公差
方向公差
2
/ 43
方向公差用于定向(方向)关联被测要素 方向公差控制: 被测要素相对于基准的方向关系 方向公差有三种: 平行度(0°) 垂直度( 90° ) 倾斜度(任意角度) 线轮廓度(线轮廓的角度) 面轮廓度(面轮廓的角度)
33
/ 43
面 垂直度 角度
34
/ 43
面与面 倾斜度
35
/ 43
面与线 倾斜度
36
/ 43
面与面 倾斜度 角度
37
/ 43
方向公差值
38
/ 43
方向公差值
同一被测要素的 形状公差值应小 于其定向公差值
39
/ 43
方向公差值
40
/ 43
平行度的未注公差值等于基准
要素和被测要素间的尺寸公差值 和被测要素的形状公差(直线度 或平面度)的未注公差值中的较 大者。 取两要素中较长者作为基准。
24
/ 43
几何要素
尺寸公差 角度

英制形位公差应用指南介绍6(形状公差)

英制形位公差应用指南介绍6(形状公差)

平行度公差
• 2) 公差带为与基准平 行的圆柱,如图所示的 轴线对轴线的平行度。
垂直度公差
• 垂直度公差按公差带 的形状分为以下几种: • 1) 公差带为与基准平 面(基准轴线)垂直 的一组平行平面。如 图所示为平面对平面 的垂直度。
垂直度公差
• 2) 公差带为与基 准平面垂直的圆 柱形。如图所示 ,是轴线对平面 的垂直度,其公 差带是垂直于基 准的圆柱形。
• 轴线直线度公差 • 轴线直线度公差一旦单独给定,无论是MMC还 是RFS,均不再受尺寸公差的控制。
• 右图所示是RFS时的轴线直线度公差。 • 左图所示是MMC时的轴线直线度公差,此时采 用定值量规检验直线度是MMC的最好体现。
• 全长和任意局部长度直线度公差 • 全长和任意局部长度直线度公差标注见下图。 公差框格上半部分足全长上的直线度公差,下 半部分则是任意局部长度上的直线度公差。这 样采用组合式直线度公差,可防止局部误差过 大。如果单独使用任意局部长度上的直线度公 差,则在全长上可能会产生严重后果,以致影 响到装配和使用。
• 跳动公差是指当被测要素绕基准轴线回转时,指示器允许的最大 动程(FIM)。当在基准上标注跳动公差时,那么作为一个零件 控制跳动公差的基准要素,也需要满足该跳动公差。
• 跳动控制的类型
• 跳动控制类型有圆跳动(包括斜向跳动)和全跳动 两种,按设计要求和制造方法而定。一般情况下, 圆跳动反映的综合控制内容要比全跳动少。
• 同一平面两个方向的直线度公差
• 平面度公差
• 平面度公差及公差带如图所示
• 圆度公差
• 圆度公差用于控制回转体表面(如圆柱、圆锥、圆球等表面)的 截面形状。其标注方法及公差带,见下图。

RationalDMIS 025 轮廓度公差(线轮廓 面轮廓 点轮廓)

RationalDMIS 025  轮廓度公差(线轮廓 面轮廓 点轮廓)

点轮廓

操作界面介绍 F区:拖放被评价元素。 支持评价的元素:点轮廓度支持评价元素:点、边界点、角度点、边角点 S区:拖放参考元素&设置公差。 参考元素支持拖放点元素。 T区:公差结果显示区。
备注:点轮廓度界面及算法不受轮廓度算法控制。
书籍
曲面轮 廓度
操作界面介绍 F区:拖放被评价元素。 支持评价的元素:点、边界点、曲面、面、圆柱、球、圆锥 S区:拖放参考元素&设置公差。 T区:公差结果显示区,此界面会根据不同标准产生变化。
T区(结果输出区介绍) 结果输出区会根据轮廓度算法的改变产生对应变化: 当算法设置为Y14.5时,输出最大、最小误差,输入上下公差; 但算法设置为ISO1101时,输出最大偏差绝对值二倍,输入公差带。
曲线轮பைடு நூலகம்廓度
操作界面介绍 F区:拖放被评价元素。 支持拖放的元素有:曲线、直线、圆、圆弧、键槽、组合(部分) S区:拖放参考元素&设置公差。 T区:公差结果显示区,此界面会根据不同标准产生变化。 SD、ED:设置后会在计算的时候裁剪实际曲线测量点然后评价轮廓度;SD和ED属性存在 曲线数据库,如果没有指定SD和ED将会是0。相应的DMIS语句: OUTPUT/FA(GCV1), SD, ED, TA(TPFL1)
备注:区别于其它公差评价,需点击‘计算’才能显示轮廓度结果。
T区(结果输出区介绍) 结果输出区会根据轮廓度算法的改变产生对应变化: 当算法设置为Y14.5时,输出最大、最小误差,输入上下公差; 但算法设置为ISO1101时,输出最大偏差绝对值二倍,输入公差带。
备注:算法设置路径:程序设置——公差设置——轮廓度公差计算
t区结果输出区介绍结果输出区会根据轮廓度算法的改变产生对应变化

基准和轮廓度公差课件

基准和轮廓度公差课件

03
轮廓度公差的测量和评定
Chapter
轮廓度公差的测量方法
直接测量法
通过测量工具直接测量工件表面 轮廓,获取测量数据并与标准进
行比较。
间接测量法
通过测量工件上的其他参数,如直 径、半径等,再通过计算得出轮廓 度误差。
坐标测量法
利用坐标测量机或三坐标测量仪, 对工件表面进行多点测量,获取表 面数据并进行数据处理,以评估轮 廓度误差。
质量控制中基准和轮廓度公差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
某机械零件的制造过程中,由于基准和轮廓度公差 控制不当,导致零件装配时出现配合问题。通过改 进公差控制方法,提高了零件的装配精度。
案例二
某注塑产品的表面质量不佳,经过分析发现是轮廓 度公差控制不当所致。通过调整模具设计和工艺参 数,优化了产品的表面质量。
05
基准的作用
基准是零件上用于确定其他点、 线、面位置的依据,是零件加工 和测量的基准点、线、面。
轮廓度公差的定义和作用
轮廓度公差
用于限制实际轮廓相对于理想轮廓变 动范围的公差。
轮廓度公差的作用
控制零件的实际轮廓与理想轮廓的接 近程度,以确保零件的形状和位置精 度。
基准和轮廓度公差的关系
基准是确定零件位置的依据,而轮廓度公差则控制零件 形状的精度。
在零件加工和测量过程中,基准和轮廓度公差相互关联 ,基准用于确定零件的位置,而轮廓度公差则用于控制 零件形状的精度。 正确理解和应用基准和轮廓度公差的关系,对于保证零 件的加工和测量精度至关重要。
02
基准的选择和建立
Chapter
基的选择原则
01
02
03
功能性原则
基准应与零件的功能要求 相符合,确保零件在装配 和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 可靠性。

几何公差标识

几何公差标识

几何公差
(6)用基准元素组面定位之实例
范围。
几何公差
偏转公差
用以管制两形态间之相关偏转量。包括圆偏转度及总偏转度。
圆偏转度公差: 系指某一几何形态在任何位置,经过该机件围绕基准轴线作一完全回转后之最大容许改
变量(即针盘指示器指针之全部运动量) 。此改变量量取之方向即是引线之箭头所指的方 向。圆偏转度公差可能包括以下各项误差: 真圆度、同心度、垂直度、真平度等。
几何公差
非平面之基准元素
(1)基准元素定义: 锻、铸件表面邻近焊鏠的面,流线型面或有弯曲、翘曲或扭曲的面, 由于 不平而无法取其全面作为基准时,乃酌选若干共平面且相距适度的小平面以组成一可资 定位的基准,诸为组成分子的小平面谓之基准元素(Datum target)。 (2)三面六点定位原理 如图, 设一铸件欲置于一互相正交之三面体夹具中定位。先于铸件底面,依三点定面 观念,选取1 、2和3三点组成第一基准A,其与夹具X平面接触后,则不复容许上 下升落 。继依两点定线而于右面选取共水平线之两点以组成第二基准B 。右移触及Y平面 不再准其左右移动,仅可前后进退。又于后面找一点,以定触止之处而表第三基准C。 凭三面中的六点,铸件位置因之确定,是为三面六点原理。
几何公差
条件符号与含义
(a) 或 MMC 其条件为最多材料状况 (Maximum Material Condition),即当孔径实际尺寸最小 或轴径最 大之时。 (b) 或 LMC 其条件为最少材状状况 (Least Material Condition),即当孔径实际尺寸最大或 轴径最小时。 或 RFS 不管某一部位实际尺寸如何 (Regardless of Feature Size) 。凡无 处,可视为具有 之含义﹔即实际尺寸可为最大、最小或介乎二者之间,而其有关之几何公差不变。 (d) 除有 之含义外,并具某一几何公差不重要之意。 (e)或 RDS(Regardless of Datum Size) 意为不管某部位赖以定位之基准的实际尺寸如何。 (f) 绝对真确尺度: 真确位置之尺寸或真确外廓之尺度,属于理想中的尺寸或角度,均不 得标以 公差。此等尺度均外加方框,以表其为绝对“真确” A-B。 (c) 之

基准和轮廓度公差形位公差

基准和轮廓度公差形位公差
轴线,且符合最小条件的理想 由实际轴线建立基准轴线时,基准轴线为穿过基准实际轴线,且符合最小条件的理想轴线;
主要用于两要素的形状、尺寸和技术要求完全相同的零件,或在设计要求中,各要素之间的基准有可以互换的条件,从而使零件无论 上下、反正、颠倒装配仍能满足互换性要求,
轴线; 在平行于正投影面的任一截面内,被测实际要素的实际轮廓线必须位于距离为0.
当确单定一关基联准被或测组要合素基位准置不时能,对可关以联同要时素使提用供三完个整基的准走平 向面或,定也位可时使, 用就 其有 中必的要两采个用或基一准个体。系由。此基可准见体,系单即一三基基准面平 体面系是,三它基由准三 体个 系互 中相的垂一直个的基基准准平平面面。构成。
一、 基准和基准体系
和目标法等。 理想轮廓面由SR35确定,而其位置可在尺寸40±0.
3)线轮廓度误差测量 确定关联被测要素位置时,可以同时使用三个基准平面,也可使用其中的两个或一个。 公差带形状为距离为公差值t、对具有确定位置的理想轮廓线对称分布的两等距曲线间的区域。 在平行于正投影面的任一截面内,被测实际要素的实际轮廓线必须位于距离为0. 面轮廓度公差是被测实际要素对理想轮廓面所允许的变动全量。
布公的差两带等形距状曲为线距间离区为域公内差。值理t想、轮对廓理线想由轮R廓25线、对2×称R分1布0 和的
两22等确距定曲。线公间差的带区位域置,浮理动想。轮廓线由理论正确尺寸确定。
二、轮廓度公差
1.在线平轮行廓于度正公投差影面的任一截面内,被测实际要素的实 际轮2)廓线线轮必廓须度位公于差距标离注为基0.准04(m属m位、置对公理差想)轮廓线对称分
理想轮廓面由SR35确定,而其位置可在尺寸40±0. 在平行于正投影面的任一截面内,被测实际要素的实际轮廓线必须位于距离为0. 理想轮廓面由SR35确定,而其位置可在尺寸40±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差圆弧轮廓度
公差是机械制造中不可避免的问题,而公差圆弧轮廓度则是其中一
个重要的指标。

它是指在同一轴线上的两个圆弧之间的最大距离差,
也就是公差带宽度的一半。

在机械制造中,公差圆弧轮廓度的大小直
接影响着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一、公差圆弧轮廓度的意义
公差圆弧轮廓度是机械制造中的一个重要指标,它直接关系到产品的
质量和性能。

如果公差圆弧轮廓度过大,就会导致产品的精度下降,
甚至无法正常使用。

而如果公差圆弧轮廓度过小,虽然可以保证产品
的精度,但是会增加制造成本,降低生产效率。

因此,合理控制公差
圆弧轮廓度是机械制造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公差圆弧轮廓度的计算方法
公差圆弧轮廓度的计算方法比较简单,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公差圆弧轮廓度=(最大圆弧半径-最小圆弧半径)/2
其中,最大圆弧半径和最小圆弧半径是指同一轴线上两个圆弧的半径,公差圆弧轮廓度是指两个圆弧之间的最大距离差。

三、公差圆弧轮廓度的控制方法
为了保证产品的质量和性能,需要合理控制公差圆弧轮廓度。

具体控
制方法如下:
1. 选择合适的加工工艺。

不同的加工工艺对公差圆弧轮廓度的控制能
力不同,因此需要根据产品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加工工艺。

2. 选择合适的加工设备。

加工设备的精度和稳定性对公差圆弧轮廓度
的控制也有很大的影响,因此需要选择精度高、稳定性好的加工设备。

3. 严格控制加工过程。

加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各项参数,如加工速度、切削深度等,以保证产品的精度和稳定性。

4. 采用合适的检测方法。

检测方法的准确性和精度对公差圆弧轮廓度
的控制也有很大的影响,因此需要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

四、结语
公差圆弧轮廓度是机械制造中的一个重要指标,它直接关系到产品的
质量和性能。

为了保证产品的质量和性能,需要合理控制公差圆弧轮
廓度。

通过选择合适的加工工艺和设备,严格控制加工过程,采用合
适的检测方法等措施,可以有效地控制公差圆弧轮廓度,提高产品的
质量和性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