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键》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_化学键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化学_化学键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离子键》教学设计前言现今多媒体网络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不仅为建立新型教育方式和教育模式提供了新思维、新方式,而且也为学生课堂学习营造科学探究环境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学生在网络提供的丰富学习资源中,通过检索,获取自己想要知道的知识,并将其运用到所要学的课程中去,获得自己的认知,从而发展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培养自身的创造性思维。

实现“学会学习”的目标。

因此,网络教育也为实现学生的素质教育提供了良好的途径。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分析实例了解离子化合物的概念,并能识别典型的离子化合物。

(2)了解离子键形成过程和形成条件,为学生对物质形成奠定理论基础。

(3)能用电子式表示常见物质的组成,以及常见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NaCl形成过程的分析,引导学生注意离子键的形成特点,学会学习概念的方法。

(2)通过观察分析钠与氯气的反应,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学习离子键的知识,让学生体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乐趣。

(2)结合教师提问引导,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能力,合作意识和主动学习精神。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具备了一定的探究意识和分析能力,他们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会带着问题上课。

在初中他们已经学习了氧、氢、碳、铁等元素和它们的一些化合物,学习了一些有关原子结构的知识,初步了解了元素的性质跟元素原子核外电子层排布有密切关系,以及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和化合价的实质。

高中碱金属和卤素的学习,又清楚地说明了在元素之间存在着某种内在联系。

而在《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这一章也更进一步地学习了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的知识,在这些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来学习离子键的知识。

虽然,学生对离子化合物形成过程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在用电子式表示化合物形成过程时还是有些模糊。

所以在教学中通过视频、投影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再结合教师的讲解,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这一知识。

离子键教学设计与反思

离子键教学设计与反思

《化学键》第一课时——离子键教学设计【设计思路】本节的离子键是新课标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三节化学键的容。

是在学习了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后在原子结构的基础上对分子结构知识的学习,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对物质结构理论有一个较为系统的认识,从而揭示化学反应的实质,也为今后更深层次的学习化学奠定基础。

教材是通过复习初中学过的活泼的金属钠跟活泼的非金属单质氯气起反应生成离子化合物氯化钠的过程,对这段知识进行复习,同时予以拓宽加深,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离子键的概念,并引出电子式及用其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本节教材涉及的化学基本概念较多,容抽象。

根据高一学生的心理特点,他们虽具有一定的理性思维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较弱,还是易于接受感性认识。

初中化学中已经介绍了离子的概念,学生也已经知道 Na+和Cl-由于静电作用结合成化合物 NaCl,又知道物质是由原子、分子和离子三种微粒构成的,但并没有涉及离子键的相关概念。

化学2的化学键容,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从结构的角度认识物质的构成,从而揭示化学反应的实质。

离子键是化学键的其中一种,离子键的学习打开学生对化学键、化学反应微观原理的学习。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离子键的概念2、掌握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和形成条件,并能熟练地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离子键形成过程中的教学,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综合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用对立统一规律认识问题;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结合教学培养学生认真仔细、一丝不苟的学习精神2、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3、通过氯化钠的形成培养学生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

【教学重点】离子键的概念和形成过程【教学难点】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教学过程】【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在学生学习了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基础上从原子结构出发,以具体的例子——氯化钠形成进行剖析,讨论找出它们成键的根本原因,让学生自己发现离子键的成键特点以及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沪科版高一化学上册《离子键的形成》教案及教学反思

沪科版高一化学上册《离子键的形成》教案及教学反思

沪科版高一化学上册《离子键的形成》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背景本节课为高一化学上册的第三讲《化学键》,其中的第二小节为《离子键的形成》。

学生已经在前两讲学习了原子结构和周期表,了解了原子和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本节课旨在通过介绍离子键的形成和性质,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化学键的本质和各种键的区别。

二、教学目标和重点1. 教学目标•了解离子键的形成和性质,掌握离子键的定义、特点和所属化合物的命名规则;•理解离子键的电子转移过程,结合元素周期表探讨化合物的化学式;•掌握离子键的化学性质,说明离子键的稳定性和离解能的影响因素。

2. 教学重点•离子键的定义和特点;•离子键的形成机理;•离子键的化学性质和应用。

三、教学过程1. 教学环节•引入:通过实验演示(例如铁钉燃烧、多灰烬烧制等),引入离子键的概念和定义,同时指导学生对所公示的化学式进行分析和说明;•讲解:讲解离子键的形成机理,重点揭示电子转移过程;•练习:通过小组合作和个人完成的习题,巩固离子键的电子转移和离子键化合物的命名规则;•应用:探讨离子键在实际化学过程中的应用(例如电解、电镀等)。

2. 教学方法和手段•讲授法:让学生通过听讲帮助理解离子键的形成机理和化学性质;•实验演示法:通过实验演示方式引入知识点,并引发学生兴趣和思考;•小组合作:在课堂上安排学生小组合作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

四、教学反思1. 教学亮点本节课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增强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思维活跃度。

尤其是通过实验演示法来引入知识点,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此外,小组合作也在课堂上得到了充分的应用,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探究精神。

2. 教学不足本节课教学过程中,讲解化合物的命名规则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不严谨性,应该进一步提高讲课的标准化程度。

同时,在掌握了离子键的基础知识后,应该开展更多的实际应用案例讲解,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识点的内涵和外延。

人教版离子键教案设计及反思

人教版离子键教案设计及反思

人教版离子键教案设计及反思教案标题:人教版离子键教案设计及反思教学目标:1. 理解离子键的概念和形成过程;2. 能够分析和解释离子键的特点和性质;3. 掌握离子键的命名和化学式的书写方法;4.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1. 离子键的概念和形成过程;2. 离子键的特点和性质;3. 离子键的命名和化学式的书写方法。

教学难点:1. 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和特点的深入理解;2. 化学式的书写方法的准确运用。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实验装置及实验药品;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实验报告纸、实验用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以生活中常见的离子化合物为例(如食盐、氯化钾等),引导学生回忆其离子符号、化学式以及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并提问学生对离子键的了解。

二、授课(25分钟)1. 讲解离子键的概念和形成过程,通过示意图和实例加以说明。

2. 分析和解释离子键的特点和性质,例如离子的相对定位、互吸引力等。

3. 介绍离子键的命名规则和化学式的书写方法,以几个常见离子为例进行演示和练习。

三、实验探究(30分钟)1. 导入实验:通过使用实验室中常见的离子化合物溶液,观察其导电性的实验,让学生感受离子的存在和离子键的特性。

2.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电导仪测定不同浓度的离子溶液的电导率,并记录实验数据。

3. 实验讨论: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讨论离子浓度对电导率的影响,并分析其中的原因。

四、小结(5分钟)复习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离子键的特点和性质以及离子命名和化学式的书写方法,鼓励学生批判性思考和解决相关问题。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练习册上相关习题完成;2.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和问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授课环节全面介绍了离子键的概念、形成过程、特点、性质以及命名和化学式的书写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深化对离子键特性的认识,并引导学生批判性思考和讨论。

高中化学_离子键 配位键 金属键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化学_离子键      配位键   金属键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离子键》教学设计一、设计思想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共价键知识之后学习。

易于接受,学习这些知识有利于对物质结构理论有一个较为系统完整的认识,关于离子键的内容——必修也接触过。

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课堂讨论的形式对这段知识进行复习,同时予以拓宽加深,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离子键的形成;学生学习了共价键之后,必然要考虑成键原子之间对共用电子对吸引能力的大小以及共用电子对在成键原子间的位置,对离子键和共价键进行对比。

更有益得出离子键的实质和特征。

二、教学内容分析离子键是重要的化学概念,因其比较抽象,学生理解有一定的困难。

在教学中应运用生动的直观形象,使学生感知离子键的有关信息。

(一)温故知新,承前启后通过学生熟悉的钠与氯气反应的本质的分析,认识钠与氯结合成氯化钠的过程是先形成离子的过程。

从而感受到离子键形成的条件及作用,为学习离子化合物及离子晶体结构奠定基础。

从不同离子化合物熔点不同等资料所得信息,了解离子键对物质物理性质的影响。

本节内容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教学依据教材但又不局限于教材,根据知识体系的需要,有选择、有目的地适当拓展,使学生加深对离子键概念的理解,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二)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多媒体动画、模拟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和氯化钠的晶体结构模型,让学生感知微观粒子的运动,体会离子键的形成原理,领悟离子键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目标分析知识与技能:1.理解离子键的概念,学会用分析化学键的实质.2.掌握离子键、共价键的区别与联系.3.会比较离子键的强弱过程与方法:1.用对比的方法,在学习了共价键的基础上学习离子键,使学生在比较中掌握概念.2.通过讨论、交流等探究式教学,增强学生的交流合作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静电作用的理解,加强学生对对立统一规律的认识和理解.●教学重、难点:离子键的形成、实质、特征●教学方法:问题推进,分类比较,实验探究。

●难点的突破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制作共价键、离子键形成过程的动画课件.●教具:多媒体投影四、教学过程设计:学情分析面向学生:高二学生学科:化学学生在接触本节内容以前对离子键的形成已有一定的认识,虽然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理论分析能力,但还未有系统的知识结构,可要接受和理解离子键的形成,实质,特征这一问题还是相对容易些。

化学键的教学案例研究与反思

化学键的教学案例研究与反思

化学键的教学案例研究与反思一、引言化学键是化学领域中至关重要的概念之一,它描述了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方式。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该采用一些案例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化学键的概念和性质。

本文将对化学键的教学案例进行研究与反思,以期提供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思路。

二、案例一:离子键的形成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案例来帮助学生理解离子键的形成。

案例描述:假设有一个由钠离子和氯离子组成的晶体,学生需要观察和分析离子间的相互作用方式。

教学方法:1. 让学生首先观察晶体中钠离子和氯离子的空间排列方式,引导他们发现钠离子与氯离子之间的静电相互作用。

2. 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离子间的吸引力如何使晶体保持稳定,并引导他们解释晶体晶格的完整性和强度。

教学反思:通过这个案例,学生可以深入了解离子键的形成原理。

然而,在实施教学时,需要强调离子键的配位数和离子大小对晶体结构的影响。

此外,还应该鼓励学生进行实验验证,进一步巩固他们对离子键的理解。

三、案例二:共价键的形成共价键是一种通过原子共享电子来实现的化学键。

以下案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共价键的形成。

案例描述:假设学生正在研究水分子的结构和性质。

他们需要通过观察水分子中的氧原子和氢原子之间的共价键来探索其形成机制。

教学方法:1. 引导学生观察和绘制水分子的结构,并帮助他们理解氧原子和氢原子之间共享电子对的概念。

2.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模拟,让他们亲自体验氧原子和氢原子之间的电子共享过程。

教学反思:这个案例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共价键的形成。

然而,在教学中,需要考虑到共价键的极性和杂化轨道的概念,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共价键的性质和特征。

四、案例三:金属键的形成金属键是金属元素之间形成的一种特殊化学键。

以下案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金属键的形成。

案例描述:学生被要求探索金属键的形成机制,并通过观察金属晶体中金属原子的排列和性质来推断金属键的特征。

教学方法:1.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金属晶体的结构,发现金属原子之间的排列相对紧密。

化学键第一课时“离子键”的教学反思

化学键第一课时“离子键”的教学反思

一、化学键的学科价值分析化学键的学习将学生对物质结构的认识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通过初中化学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原子可结合成分子、原子失去或得到电子后可以变成离子、离子可结合成物质、但不知道原子是怎样结合成分子的,离子是怎样结合成物质的。

化学键概念的建立为学生从原子、分子水平认识物质的构成和化学反应打开了一扇窗,是认识化学反应实质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化学键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有些抽象,不能很好地理解。

本节虽是在学习了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氧化还原反应等内容后学习的,对学生理解化学键有一定的帮助。

但我课堂上面对的是中考420到450的学生,所以把问题降低难度尤其重要。

因此教学中采取了在老师知指导、铺垫下,小步伐、小起点的由学生逐步分析得出结论的教学方法,为学生配有学案。

三、教学过程及分析①新课引入分析。

让学生思考一个问题,大千世界新物质、新材料,层出不穷,那么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有哪些?原子是怎样结合成分子的?离子是怎样结合成物质的?(直接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②注重让学生体验,启发学生思考,而不是直接给出结论后加以简单的验证。

让学生上自主提出问题时,组织该活动碰到一些困难。

结合以下学案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所了解,并发现问题,在头脑中形成知识脉络。

四、教学小结及分析本节课的小结一部分由学生谈收获和体会,一部分由老师总结提升。

学生们都感到收获很大,体会到学习化学键以及学习化学是有用的。

老师则从化学键学习的意义(帮助我们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从原子层面、化学键层面、能量层面讨论化学反应的实质)及化学键研究的意义(回扣新课引入)。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思路清晰,问题、活动和知识之间的逻辑性关系强,活动开展扎实,问题讨论深入,任务驱动下,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基本实现了三维教学目标,学生思维活跃,积极而投入,思维不断碰撞。

从后续课中看出学生的概念形成、知识接受、用语落实都比较好。

五、应改进之处本节课给学生的空间比较小,整体教学的时间把握仍然有一些困难。

教学反思 化学键

教学反思 化学键

教学反思化学键教学反思:化学键引言概述:化学键是化学反应中的重要概念,它决定了物质的性质和反应方式。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深入理解化学键的概念和特性,以便更好地教授学生有关化学键的知识。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深入探讨化学键的相关内容。

一、离子键1.1 离子键的定义:离子键是由正负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的化学键。

1.2 离子键的特点:离子键通常形成于金属和非金属之间,其中金属原子失去电子,形成正离子,而非金属原子获得电子,形成负离子。

1.3 离子键的应用:离子键在许多化合物中起着重要作用,例如盐类和金属氧化物。

教学中可以通过实验演示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匡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离子键的概念。

二、共价键2.1 共价键的定义:共价键是由两个非金属原子间共享电子而形成的化学键。

2.2 共价键的特点:共价键通常形成于非金属原子之间,其中原子通过共享电子来实现电子的填充,从而达到稳定状态。

2.3 共价键的应用:共价键广泛存在于有机化合物中,如烃类和醇类。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份子模型的展示,匡助学生理解共价键的形成和特性。

三、金属键3.1 金属键的定义:金属键是由金属原子之间的电子云形成的化学键。

3.2 金属键的特点:金属键形成于金属原子之间,其中金属原子的外层电子形成共享电子云,形成金属键。

3.3 金属键的应用:金属键是金属导电性和热导性的基础,广泛应用于金属材料的制备和应用中。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实验演示金属的导电性和热导性,匡助学生理解金属键的特性。

四、共价键的极性4.1 共价键的极性:共价键可以是非极性的或者极性的,取决于原子间电子的共享程度。

4.2 共价键的极性影响:极性共价键会导致份子中电子密度的不均匀分布,从而影响份子的性质和反应方式。

4.3 共价键的极性应用:共价键的极性在化学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如溶解度和反应速率的影响。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实例和计算练习,匡助学生理解共价键的极性和其在化学反应中的影响。

结论:通过对化学键的深入学习和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教授化学键的概念和特性。

最新离子键教学设计与反思资料讲解

最新离子键教学设计与反思资料讲解

《化学键》第一课时-- 离子键教学设计【设计思路】本节的离子键是新课标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三节化学键的内容。

是在学习了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后在原子结构的基础上对分子结构知识的学习,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对物质结构理论有一个较为系统的认识,从而揭示化学反应的实质,也为今后更深层次的学习化学奠定基础。

教材是通过复习初中学过的活泼的金属钠跟活泼的非金属单质氯气起反应生成离子化合物氯化钠的过程,对这段知识进行复习,同时予以拓宽加深,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离子键的概念,并引出电子式及用其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本节教材涉及的化学基本概念较多,内容抽象。

根据高一学生的心理特点,他们虽具有一定的理性思维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较弱,还是易于接受感性认识。

初中化学中已经介绍了离子的概念,学生也已经知道Na+和Cl-由于静电作用结合成化合物NaCI,又知道物质是由原子、分子和离子三种微粒构成的,但并没有涉及离子键的相关概念。

化学2的化学键内容,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从结构的角度认识物质的构成,从而揭示化学反应的实质。

离子键是化学键的其中一种,离子键的学习打开学生对化学键、化学反应微观原理的学习。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离子键的概念2、掌握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和形成条件,并能熟练地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离子键形成过程中的教学,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综合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用对立统一规律认识问题;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结合教学培养学生认真仔细、一丝不苟的学习精神2、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3、通过氯化钠的形成培养学生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

【教学重点】离子键的概念和形成过程【教学难点】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教学过程】【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在学生学习了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基础上从原子结构出发,以具体的例子一一氯化钠形成进行剖析,讨论找出它们成键的根本原因,让学生自己发现离子键的成键特点以及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2《化学键离子键》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2《化学键离子键》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2《化学键离子键》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理解化学键的概念和本质;•理解离子键的形成和特点;•理解离子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能力目标•能够用离子键的概念解释一些日常现象和实验现象;•能够区分化学键的不同种类;•能够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验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自学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离子键的概念和特点;•离子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教学难点•离子键的形成机制;•化学键中的化学能和键能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出下列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氯离子和钠离子分别是什么离子?•氯化钠是什么物质?•氯化钠有什么特点和性质?引导学生简单复习化学键的相关知识,并加深学生对离子化合物的了解。

2. 观察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让他们自己思考问题,体会离子键的形成,为之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实验内容:将钠丝和氯气相混合,并点燃钠丝。

实验现象:产生白色固体,有白烟冒出,发光和放热。

3. 讲解根据实验现象引出离子键的概念,讲解离子键的具体形成过程、特点和物理化学性质。

同时,讲解化学能和键能的关系,为后面的练习和拓展打下基础。

4. 练习通过实例和题目实现知识的巩固和提高。

具体可以采用以下三种方法:(1)通过老师提问和学生回答的形式,让学生回答离子键的相关问题。

(2)通过让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以便加深和巩固知识。

如:A. 写出以下化合物的化学式:氢氧化钠 __________双氧水 __________氯化锌 __________硝酸铜(Ⅱ) __________B. 将以下化合物按照离子键的类型分类:NaCl,AlCl3,MgCl2,FeCl2,NH4Cl(3)通过小组合作和研讨,让学生运用刚才学习到的化学知识,提出并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5. 总结通过总结,让学生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及其应用进行简要梳理。

教学反思 化学键

教学反思 化学键

教学反思化学键教学反思:化学键引言概述:化学键是化学中的重要概念,它描述了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方式。

在教学中,化学键作为化学知识的基础,对学生的学习和理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教学反思中的化学键,包括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氢键以及范德华力。

一、离子键:1.1 离子键的定义和特点:离子键是由正离子和负离子之间的静电引力所形成的化学键。

它的特点是电荷相反、离子间相互吸引。

1.2 离子键的形成条件:离子键的形成需要有电离能力强的金属原子和电子亲和能力强的非金属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1.3 离子键的应用和意义:离子键在物质的结构和性质中起着重要作用,如离子化合物的溶解性、导电性等。

二、共价键:2.1 共价键的定义和特点:共价键是由两个非金属原子通过共享电子而形成的化学键。

它的特点是电子共享、原子间相互吸引。

2.2 共价键的形成条件:共价键的形成需要两个原子的电子亲和能力和电离能力相近,并且能够共享电子,形成稳定的份子。

2.3 共价键的应用和意义:共价键是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的基础,对于理解份子的结构和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三、金属键:3.1 金属键的定义和特点:金属键是金属原子之间通过自由电子云相互吸引而形成的化学键。

它的特点是金属原子的电子云形成共享。

3.2 金属键的形成条件:金属键的形成需要金属原子的电子云重叠,并且形成稳定的金属结构。

3.3 金属键的应用和意义:金属键决定了金属的导电性、热导性和延展性等特性,对于理解金属的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四、氢键:4.1 氢键的定义和特点:氢键是由氢原子和高电负性原子(如氮、氧、氟)之间的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化学键。

它的特点是氢原子与高电负性原子之间的强烈电荷吸引。

4.2 氢键的形成条件:氢键的形成需要氢原子与高电负性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稳定的份子结构。

4.3 氢键的应用和意义:氢键在生物份子的结构和功能中起着重要作用,如DNA的双链结构和蛋白质的折叠等。

高中化学_离子键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化学_离子键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离子键》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说出离子键的概念;掌握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和形成条件;能够熟练地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过程与方法】通过用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氯化钠的形成过程,学生的抽象思维得到发展,综合概括能力得到提高,学会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研究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宏观到微观的研究过程,逐渐养成科学的探究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离子键、离子化合物的概念。

【难点】离子键的形成过程。

三、教学过程[设问引入]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到目前为止,人类已经发现了一百多种元素,可是这一百多种元素却组成了数以千万计的物质,他们共同造就了我们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

为什么两个氢原子可以形成氢分子,而两个氦原子却不能形成氦分子?化合物中原子为什么总是按一定数目相结合?[板书] 第三节化学键一、离子键观察实验:[实验1-2]取一块绿豆大小的金属钠(切去氧化层),(如图所示)观察现象。

学生完成表格现象钠剧烈燃烧、集气瓶内产生大量白烟= 2NaCl化学方程式 2Na+Cl2[思考与讨论]1、请同学们写出Na和Cl的原子结构示意图?Na和Cl的原子结构是否稳定?通过什么途径才能达到稳定结构?2、请写出Na+和Cl-结构示意图,讨论钠离子与氯离子结合时微粒之间的作用力。

[学生活动后投影][学生回答] Na+带正电荷、Cl-带负电荷,它们所带电荷电性相反、相互吸引而靠近。

[追问]他们可以无限靠近吗?[动画展示] 钠离子与氯离子靠近到一定程度时,静电引力与斥力平衡,离子之间有一定间距。

[讲述] Na+ 与Cl-之间的作用力:①异性电荷之间的静电引力;②原子核外电子之间的静电斥力;③原子核与原子核之间的静电斥力。

当离子之间距离较大时,F 引>F斥,离子不断靠近,靠近过程中,F斥逐渐增大,当到一定距离时,F引 = F斥,如果继续靠近,则F引 < F斥,将使两离子距离又增大,直到F引 = F 斥。

“离子键”的两种教学设计及思考

“离子键”的两种教学设计及思考

“离子键”的两种教学设计及思考作者:时亚中来源:《新课程·教师》2011年第03期摘要:个案分析法和理论建构法,是化学理论知识形成的两种方法,两种方法各有特色,互为补充。

离子键的个案分析法教学设计,以分析NaCl的形成原因为例,学习离子键及相关知识,是由特殊到一般的过程。

理论建构法是直接分析原子结构特点及结构对性质的影响,引入电子式的概念,并以此学习离子键的概念及相关知识,是由一般到具体的过程。

关键词:个案分析法;理论建构法;教学思想学习的一般过程化学键是化学基础理论之一,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曾两次开过关于“离子键”的公开课。

两次公开课,我采取了不同的教学策略,现归纳整理如下,以期同仁斧正。

一、教学分析1.内容及特点分析离子键是学生继学习了元素周期表、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后,探究微观世界中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的一节理论课。

这部分知识内容抽象,理论性强,概念易混淆。

该知识的考查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离子键概念的形成及应用,二是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及其形成过程,这两个方面也是本节课的重点。

本节课的难点是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及其形成过程。

2.知识形成分析本节分两块内容,离子键和共价键。

离子键概念的形成采用了个案分析法,由NaCl的形成原因分析,引入离子键和离子化合物的概念,因为要表示离子键和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而引入电子式。

共价键概念的提出采用理论建构法,直接由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形成的特点引入Cl2分子和HCl分子的成键特点,从而引入共价键和共价化合物的概念以及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化合物及其形成过程。

二、教学过程1.个案分析法[引入]有限的元素是如何形成如此丰富多彩的物质的呢?[演示]金属钠与氯气反应[交流讨论]钠与氯气是如何形成氯化钠的呢?(提示:可以从核外电子排布分析反应中得失电子情况,推论氯化钠的形成过程)[学生归纳、教师补充]当钠原子与氯原子相遇时,钠原子失去最外层的一个电子,成为带正电的钠离子。

离子键教学反思

离子键教学反思

离子键教学反思作为一名化学教师,我在离子键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与总结,力求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在此,我将针对离子键教学内容、方法、学生学习效果及教学反馈等方面进行反思。

一、引言离子键教学是化学学科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涉及到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等多个领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知识体系的完整性,以确保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这一知识点。

二、离子键教学内容的反思1.教学目标的明确性在教学过程中,我明确了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离子键的概念、形成条件和应用范围。

同时,注重引导学生将离子键知识与实际例子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2.知识结构的完整性为了使学生对离子键有全面的认识,我在教学中注重知识结构的完整性。

从离子键的定义、形成原理到应用,逐步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确保他们能够建立起完整的知识体系。

3.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性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通过布置实验项目和课后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离子键教学方法的反思1.互动式教学的应用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我在教学中采用了互动式教学方法。

通过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2.多元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在教学过程中,我运用了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多种教学手段,使抽象的知识更加形象直观,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3.个性化教学的实施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我在教学中注重个性化教学。

针对不同学生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给予他们个性化的指导和建议。

四、学生学习效果的反思1.学生参与度的提高通过互动式教学的实施,学生的参与度得到了显著提高。

他们在课堂上更加积极主动,学习兴趣不断上升。

2.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提升在实验项目中,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提高了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3.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通过设置课后习题和实践项目,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化学教学课例《离子键》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高中化学教学课例《离子键》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高中化学教学课例《离子键》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学科
高中化学是在学习了原子结构、元素周
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后在原子结构的基础上对分子结构
知识的学习,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对物质结构理论有一
个较为系统的认识,从而揭示化学反应的实质,也为今
后更深层次的学习化学奠定基础。
教材是通过复习初中学过的活泼的金属钠跟活泼 教材分析
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抽象内容生动
化、具体化、简单化,更容易突破重难点。
1、实验探究,导入新课。通过钠在氯气中燃烧的
实验,以及记录现象并写出反应方程式,引导学生思考
——从宏观上看,钠与氯气发生了反应,生成了新物质
氯化钠,而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是原子,那么从微观 课例研究综
的角度,氯化钠又是如何形成的呢?这样再一次激发其 述
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会用对立统一规律认识
问题。
2.学生能掌握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方法;从
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探究化学反应的本质的好奇心。
2、通过离子键的形成过程的分析,学生可以获得
怀疑、求实、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
1、离子键和离子化合物的概念。
2、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
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本节教材涉及的化学基本概念较多,内容抽象。根 学生学习能
据高一学生的心理特点,他们虽具有一定的理性思维能 力分析
力,但抽象思维能力较弱,还是易于接受感性认识。
1、整个课堂环节情景展示,用 PPT 展示精美图片、
的非金属单质氯气起反应生成离子化合物氯化钠的过

离子键的教学反思

离子键的教学反思

离子键教学反思《离子键》这节课位于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第三节,在化学体系中是一节比较重要的内容,它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只有掌握好化学键才能把后面的知识掌握好。

在本节课中我先从问题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从浅入深的讲解化学键、离子键、电子式的书写。

在讲解化学键时从例子总结入手,掌握化学键。

从实验入手,利用微观粒子原子结构讲解离子键的实质。

总结离子键判断规律:含有金属阳离子和铵根离子的化合物就一定属于离子键。

引出电子式,可以表示原子、离子、化合物以及形成过程。

以及电子式书写的规律和注意事项。

每讲解一个定义时,都让学生找出其关键词,并总结学习规律或经验。

但由于在讲解离子键的形成过程时的斥力,学生并不真正的理解离子之间如何产生的斥力,所以有些耽误时间。

在整个授课过程中,由于中期耽误了一些时间,所以后期的练习没有做,但是整堂课的教学思路还是很清晰明确的。

授课时面向全班学生,提问全面化。

在今后的教学中注重定义的打实,在语气中强调定义中的关键语。

在讲解电子式的点或叉时,没有完全到位,应该强调在书写时都可以写,但由于书写时容易书写混乱,所以都可以写成点的形式。

在讲解离子键引力和斥力时,如果引用动画,效果能好一些。

以后我要通过观摩别人的公开课,分析别人成功和失败的原因来反观自己的教学行为,是教学反思的一条重要途径。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教师应该通过与同事、同行交流,对教学设计的依据、基本教学过程、富有创意的素材或问题等进行交流,找出理念上的差距,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异,从而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叶澜教授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

新课改的路程还很长,唯有经过实践、积累、反思、总结,我们才能在新课改中站稳脚跟,立于不败之地。

《离子键》教学反思

《离子键》教学反思

《离子键》教学反思教学思路:初中化学中已经介绍了离子的概念,学生也已经知道Na+和Cl-由于静电作用结合成化合物NaCl,又知道物质是由原子、分子和离子三种微粒构成的,但并没有涉及离子键的相关概念。

本课时的离子键内容,是在学习了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后在原子结构的基础上对微观结构知识的学习,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对物质结构理论有一个更为系统的认识,从而揭示化学反应的实质,也为今后更深层次的学习化学奠定基础。

本节课在设计时,我通过复习学过的活泼的金属钠跟活泼的非金属单质氯气起反应生成离子化合物氯化钠的过程,从宏观上加以介绍,并希望学生能从微观的角度加以认识,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离子键的概念,并引出电子式及用其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在电子式的书写部分,我希望学生能在电子式概念的基础上,加上自己对原子结构的了解,自主探究完成原子电子式的书写。

我请两位同学上来板书H、O、Cl、Na和Mg的电子式,从最外层电子数的角度考虑,除了O其他完成的都不错,然后提醒他们注意电子书书写的对称美观,尽量先分布原子周围的四个方向,然后又请同学上来书写了Na+、Mg2+、O2-和Cl-的电子式,阳离子完成的没问题,也可以归纳出阳离子书写的规律,但阴离子都写错了,提醒他们加上中括号才是正确的书写。

在这样的基础上,离子化合物的书写很快就完成了,而且结合化学键的概念,他们也能想到阴阳离子间隔开来写,学生通过这样的自主探究过程,体验了探索学习的乐趣,而且对于知识的掌握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课后反思:本节课完成的较好之处:在提出离子键概念的时候,由宏观联系微观,由已知到未知,层层设计问题,由易到难,让学生更易于接受新的概念;在进行电子式书写的教授时,能尝试新的教学理念,让学生自主探究,亲身体验,再到归纳总结,实战演练,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同时,也能够更快的接受新知,掌握要点。

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让每个学生真正的动起来,体现了“自主,生命化”的课堂模式。

化学键 教学反思[副本][副本]

化学键  教学反思[副本][副本]

化学键教学反思陶建琴第一课时给学生介绍了离子键,学生还是很容易接受的。

通常活泼金属失去电子变成金属阳离子,活泼非金属得到电子变成阴离子,相反电荷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叫做离子键。

总的来说必须是阴阳离子之间才会形成离子键。

我让学生记住只要含有金属元素就一定是离子键,除了很特殊的几个,比如氯化铝是共价键。

另外铵盐也是很特殊的一类,虽然都是有非金属元素组成,但是形成了铵根离子和酸根阴离子,所以也是离子键。

学生难是难在电子式的书写。

首先是原子的电子式书写,学生记不住最外层电子数,不知道如何排布。

简单阳离子的电子式是离子符号本身,简单阴离子就是得到电子后形成8电子稳定结构。

得到几个电子就带几个单位的负电荷。

复杂的原子团,比如铵根离子,氢氧根离子需要要求学生掌握。

离子键的形成过程也是容易掌握的。

第二课时,共价键的学习。

非金属元素原之间既不容易得到电子也不容易失去电子,所以是通过共用电子对来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

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学键都是共价键,铵盐除外。

共价化合物的电子式书写也是常常考查,像二氧化碳,次氯酸,双氧水,四氯化碳,水等常见的要求学生练习。

离子化合物一般熔沸点较高,共价化合物一般熔沸点较低。

而且共价化合物在熔融状态下不导电。

所以可以根据物质在熔融状态下是否导电来判断一种物质是离子化合物还是共价化合物。

最后课本中知识拓展部分提到了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

而这部分内容在选择题里还是经常来考查,所以还是给学生讲解透彻。

对教学技能的反思其一,讲授正确,语言规范简练。

良好的语言功底对一名一线教师非常重要。

其次,语言(普通话)要规范简练,表达清晰,语气抑扬顿挫,充满热情和感染力,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其二,板书精当,书写工整。

好的板书有助于将教学内容分清段落,表明主次,便于学生掌握教学内容的体系、重点。

所以板书要布局合理、提纲挈领、层次清楚、端庄大方。

这两年多来的的教学,经过教学反思,留自己之长,取他人之长,踢自己之短,扩大自己的专业和理论视野,促成自身专业化发展和个人教学风格的形成,使自己不断成长,尽快从经验的迷宫走向智慧的殿堂。

离子键教学反思

离子键教学反思
4.利用实物展示仪展示学生练习,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多份对错不同的练习的分析讲解。
2.学习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对教学内容的深广度把握准确是该课件的另外特点。设计先分析微粒结构示意图,认识化学键、离子键的涵义;而后观察电脑动画模拟氯化钠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想象微粒运动的情景,知道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并学习用电子式表示原子、离子和离子化合物。课件把教学重点放在应用已学知识完成“化学键”、“离子键”、“离子化合物”等概念的建构,通过交流讨论、总结规律并加以迁移应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学习方式,完成电子式的书写,较好地体现了学习目标,有利于培养学生应用已知知识推测未知的能力,保证了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课堂上,学生根据教师对知识的铺垫,完成问题的分析讨论,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很好的发挥。教师能尽量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发挥他们的积极主动性。但由于教学中多以问题引导学生,期望学生根据问题引导得出结论,应该给学生足够的讨论时间,有学生给出总结性的结论。在教学中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多媒体的应用在课堂上使抽象的内容直观化,并采用分组讨论、知识的探究迁移、对比、应用,加强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并且教学过程形象生动易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始终让学生处于兴奋状态,有利于教学的进行。
1.制作电子板书,投影到银幕,笔记预先分发给学生,但把重点内容留空,让学生在课堂上自己补充,加深印象。(减少了老师板书、学生记笔记的时间,为在40分钟的课堂上扩大容量预留了空间。)2.利用flash软件从两个不同角度制作动画,模拟氯化钠离子键的形成,把抽象理论直观化。3.强调学生主体作用,学生思考、讨论、练习占课堂时间50%以上。
教学反思模板:
教学反思
学段学科:高中化学
课程名称:离子键
版本:人教版
姓名:任绪智
单位:盖州市第一高级中学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离子键》教学反思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

化学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学习者不仅对纷繁复杂的化学物质的性质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这就必须深入到各种单质、化合物的微观世界,了解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研究构成不同结构物质的微观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因此,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是研究物质结构的基础,也是构成化学学科的重要理论基础。

然而,大量的教学实践表明,由于这部分内容非常抽象,既摸不着,又看不见,学生更多的只能凭借想象、推理、思考和理解。

因此,学生习得知识的难易直接决定了教师教学效果的好坏。

这就对一线的化学教师提出了不小的考验:如何让学生轻松地理解这部分内容呢?我制作了动态的幻灯片,通过形象化的视觉感受,学生非常明了地理解了离子键的形成。

本节课围绕着两个核心的问题展开教学:一是离子键是什么?二是微粒之间是如何形成化学键进而相互作用的?为了解决这两个问题,我精心地设计教学情境,设置了一系列的问题或问题链。

首先,为了让学生形象化地感知微观粒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引导学生分析NaCl中化学键的形成过程,并最终得出离子键的概念。

为了检测学生对离子键形成过程的理解,随后设置了一组问题链,并将离子键的表
示方法——电子式的书写融于问题链中。

让学生在具体的宏观世界感知中体会微观世界同样存在着类似的现象,进而引出从电子的得失和转移的角度理解化学键的形成过程。

作为一个教师,我常常在想:如何才能让我的课受到学生的欢迎呢?我想可能要获得学生的认可,我得做好两件事:一是认真地对待每一节课,负责任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二是我必须常常思考我的教学方法是否陈旧,有没有更好、更灵活的教学形式?学生学得是否轻松、愉快?
我不喜欢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我也不愿看到沉闷的课堂氛围,所以我喜欢在教学中有点变化,比如:一些幽默、诙谐的话语;一些让学生耳目一新的教学形式等,平时我确实这样做了,做的还远远不够,但确实体会了这其中的快乐,学生的反映也很好,常常会看到学生愉快的微笑,作为课堂组织者的我因学生快乐而快乐着,这种快乐的情绪可以说是互相影响的。

何乐而不为呢?
本节的离子键内容,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从结构的角度认识物质的构成。

本节课的化学基本概念较多,内容抽象,根据高一学生的基本特点,他们虽具有一定的理性思维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较弱,还是易于接受感性认识。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由于离子键的概念比较抽象,应用多媒体课件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很好的
帮助学生理解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及概念。

在学生深入理解离子键的知识后,以及化学反应的本质。

使学生理解离子键的概念,通过离子键的教学,培养学生对微观粒子运动的想象力。

通过学生对离子键的认识与理解,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通过电子式的书写,培养学生的归纳比较能力,
化学键的知识是比较抽象的东西,学生不好理解,在整个教学中,主要是采用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掌握的教学方式。

从上课情况来看,师生间的交流能够顺利完成,效果明显比以前的教学感觉要好。

课堂上,学生能根据教师对知识的铺垫,较顺利地理解知识点及知识的形成过程,完成问题的分析讨论并能在不断的改进中,完成简单的电子式的书写。

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他们的积极主动性。

课下我在想我能不能采取一种,大家都快乐的方式去学习哪?我可以先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去理解,自己去学习,让他们之间去讨论,去研究。

然后我们在一同去分享学生的结果,不对的我去给改正。

是不是学习兴趣会更高,我也会很快乐。

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能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教师起到一个主导作用哪?
由于而由于时间限制,没有给学生足够的讨论时间,有些结论就由教师直接给出,也有的地方缺少总结性的内容或没有及时总结到位。

通过观摩别人的公开课,分析别人成功和失败的原因来反观自己的教学行为,是教学反思的一条重要途径。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教师应该通过与同事、同行交流,对教学设计的依据、基本教学过程、富有创意的素材或问题等进行交流,找出理念上的差距,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异,从而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叶澜教授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

新课改的路程还很漫长,唯有经过实践、积累、反思、总结,我们才能在新课改中站稳脚跟,立于不败之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