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 《原子结构》教案设计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选修3教案:第一章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高中化学选修3教案:第一章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化学选修3第一章第二节的教学内容,是在必修2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选修3第一章第一节《原子结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本节教学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在复习原子结构及元素周期表相关知识的基础上,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特点出发,结合元素周期表进一步探究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第二部分在复习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变化的基础上,进一步从原子半径、电离能以及电负性等方面探究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本节教学需要三个课时,本教学设计是第一课时的内容。

总的思路是通过复习原子结构及元素周期表的相关知识引入新知识的学习,然后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再结合教材中的“科学探究”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探究,最后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元素的外围电子排布的特征与元素周期表结构的关系。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本人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探究法,坚持以人为本的宗旨,注重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和科学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规律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及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2、电离能得定义及与原子结构之间的关系。

3、电负性及其意义。

三、教学难点1、电离能得定义及与原子结构之间的关系2、电离能得定义及与原子结构之间的关系3、电负性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复习法、延伸归纳法、讨论法、引导分析法1. 可以以问题思考的形式复习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从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特征的角度进一步认识、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

2. 对于电离能和电负性概念的教学,应突出电离能、电负性与元素性质间的关系。

在了解电离能概念和概念要点的基础上,重点引导学生认识、理解元素电离能与元素性质间的关系。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第一章 第一节 原子结构(第3课时)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第一章 第一节 原子结构(第3课时)

可以准确地测出它们在某一时刻所处的位置 及运行的速度; 可以描画它们的运动轨迹。
核外电子运动的特征
⑴ 核外电子质量小(只有9.11×10-31 kg),运动空间 小(相对于宏观物体而言),运动速率大(近光速)。
⑵无确定的轨道,无法描述其运动轨迹。 ⑶无法计算电子在某一刻所在的位置,只能指出 其在核外空间某处出现的机会的多少(概率)。
用光谱仪测定氢气放电管发射的氢的发射光谱
特征:暗背景,
亮线, 线状不连续
锂、氦、汞的发射光谱 特征汞的吸收光谱
原子光谱 不同元素的原子发生跃迁时会吸收或释放不同的光, 可以用光谱仪摄取各种元素的电子的吸收光谱或发射光 谱,总称原子光谱。
锂、氦、汞的发射光谱
锂、氦、汞的吸收光谱
①③⑤ 下图是锂、氦、汞的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其中图_______是 ②④⑥ 原子由基态转化为激发态时的吸收光谱,图_______是原子由 激发态转化为基态时的发射光谱。不同元素的原子光谱上的特 征谱线不同,请在下图中用线段将同种元素的吸收光谱和发射 光谱连接。
五、电子云与原子轨道 思考: 宏观物体的运动特征:
课堂练习
1、当镁原子由1s22s22p63s2 →1s22s22p63p2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 A.镁原子由基态转化成激发态,这一过程中吸收能量 B.镁原子由激发态转化成基态,这一过程中释放能量 C.镁原子由基态转化成激发态,这一过程中释放能量 D.镁原子由激发态转化成基态,这一过程中吸收能量
2、判断下列表达是正确还是错误? (1) 1s22s2 2p63s2 3p63d54s2 属于激发态
(2) 1s22s2 2p63d1 属于激发态
构造原理: 1s;2s ; 2p 3s ; 3p 4s ; 3d 4p 5s; 4d 5p 6s ;4f 5d 6p 7s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第一章第1节《原子结构》草稿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第一章第1节《原子结构》草稿

1.原子核外电子运动区域与电子能量的关 系
电子能量高的在离核远的区域内运动,电 子能量低在离核近的区域内运动 ,把原子 核外电子分成不同的能层;分别用一、二、 三、四、五、六、七…表示,符号分别为 K、L、M、N、O、P、Q…。同一能层的电 子,能量也可不同,可以把它们分成能级, 符号为:s p d f
B e
↑↓ ↑↓ ↑ ↑ ↑
B
↑↓ ↑↓ ↑↓ ↑ ↑
1s 2s
C
2p
1s 2s
N
2p
1s 2s
O
2p
③. 洪特规则
– 当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不同轨 道时,总是优先占据一个轨道, 而且自旋方向相同
↑↓ ↑↓ ↑ ↑ ↑↓ ↑↓ ↑ ↑ ↑ ↑↓ ↑↓ ↑↓ ↑ ↑
1s 2s
C
2p
1s 2s
N
2p
1s 2s
能层 符号







K
1s
L
2s2p
M
N
O
P
Q
能级 最多电子数
3s3p3d 4s4p4d4f 5s5p…
2
2 6
2 6 10 2 6 10 14 2 6…
注:在每一能层中,能级符号的顺序是ns np nd nf…. (n代表能层)
三、构造原理
• 1. 构造原理 • 随着原子核电荷数 的递增,绝大多数 元素的原子核外电 子的排布将遵循右 图的排布顺序。
①能量最低原理:
原子的电子排布遵循构造原理能使 整个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简 称能量最低原理
②. 泡利不相容原理
– 在同一个原子里,不存在四个方面的运动 状态完全相同的电子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 物质结构与性质 第一章 第一节 原子结构(第1课时)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 物质结构与性质 第一章 第一节 原子结构(第1课时)

K
L
M
N
O
1s 2s 2p 3s 3p 3d 4s 4p 4d 4f 5s 5p …
2
2
2
8
6
2
6 10 2
18
6 10 14 2
32
6 …

2014年7月12日星期六
23
能层与能级
【学与问】1.原子核外电子的每一个能层最多可容纳 的电子数与能层的序数(n)间存在什么关系?
能层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为2n2个。
2014年7月12日星期六 9
开天辟地—原子的诞生
汤姆生原子模型
汤姆生
2014年7月12日星期六
10
开天辟地—原子的诞生
α粒子散射实验(1909年) ——原子有核 卢 卢瑟福和他的助手做了著名 瑟 α粒子散射实验。根据实验, 卢瑟福在1911年提出原子有 福 核模型。 原 卢瑟福原子模型(又称行星 子 原子模型):原子是由居于 模 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 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 型 原子核的质量几乎等于原子
2014年母相同的不同能级中所容纳 的最多电子数是否相同?
不同能级中的s级,所容纳的电子数 是相同的,但是能量是不同的。
2014年7月12日星期六 26
能层与能级
总结:
①能层的能级数等于该能层序数。 ②任一能层的能级总是从s能级开始。 ③在每一能层中,能级符号与能量大小的顺序是: ns<np<nd<nf…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课件系列
选修3 物质结构与性质 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 原子结构 第1课时
2014年7月12日星期六
1
原子结构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类认识原子的历史

高中化学选修3教案:第一章第一节原子结构

高中化学选修3教案:第一章第一节原子结构

第一章第一节原子结构一、设计思想新课程标准要求中学化学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应确立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主的教育目标,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学的设计应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组织和引导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教材分析《原子结构》选自化学选修3第一章第一节,,属于物质结构理论基础知识,是中学化学最重要的基本理论之一,而原子结构又是学习物质结构理论和元素周期律的基础,因此原子结构是本单元也是高中化学的教学重点。

本节知识充分考虑了初中化学和化学2中的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教科书不再重复建立原子结构的概念,而是直接建立核外电子的能层(即“电子层”)和能级(即“电子亚层”)的概念,给出每一个能层有几个能级,每个能级最多可以容纳几个电子,有了能层和能级的概念,直接给出构造原理,并根据构造原理进行核外电子排布;学生对原子结构知识的认识是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同时,课本直接把构造原理看做一个经验规律,直接给出了原子核外电子排布顺序,体现了很大的工具作用,使学生直接会用。

三、教学方法复习法、延伸归纳法、讨论法、引导分析法四、学情分析课后反思1410621062622能级最多电子数74f54d 34p 53d 1813s M 812s L 322能层最多电子数1331原子轨道数4s 3p 2p 1s 能级符号NK 能层各能层、能级中最多电子数:最多电子数=原子轨道数×21s<2s<3s<4s<5s …能量:ns<np<nd<nf …能量:2p<3p<4p<5p<6p …各能层最多电子数=2(能层序数)2[思考]钾原子的电子排布为什么是2、8、8、1而非2、8、9?[板书]三、构造原理[投影]图1-2构造原理:[讲]在多电子原子中,电子在能级上的排布顺序:电子最先排布在能量低的能级上,然后依次排布在能量较高的能级上。

2018-2019学年人教版选修3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核外电子分布与元素周期表 教案

2018-2019学年人教版选修3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核外电子分布与元素周期表 教案

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为什么第一层最多只能容纳两个电子,第二层最多只能容纳八个电子而不能容纳更多的电子呢?第三、四、五层及其他电子层最多可以容纳多少个电子?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与原子轨道有什么关系?二、复习预习通过上一节的学习,我们知道:电子在原子核外是按能量高低分层排布的,同一个能层的电子,能量也可能不同,还可以把它们分成能级(s、p、d、f),就好比能层是楼层,能级是楼梯的阶级。

各能层上的能级是不一样的。

原子中的电子在各原子轨道上按能级分层排布,在化学上我们称为构造原理。

下面我们要通过探究知道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的排布。

三、知识讲解考点1: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原则1.能量最低原则(1)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使整个原子体系的能量最低。

(2)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在原子轨道上的排列顺序:1s,2s,2p,3s,3p,4s,3d,4p,5s,4d,5p,6s……2.泡利不相容原理(1)一个原子轨道最多只能容纳两个电子,并且这两个电子的自旋方向必须相反;或者说,一个原子中不存在两个完全相同的电子。

(2)在原子中,每个电子层最多能容纳2n2个电子。

3.洪特规则(1)对于基态原子,电子在能量相同的轨道上排布时,应尽可能分占不同轨道并且自旋方向相同。

(2)能量相同的原子轨道在全充满(如d10)、半充满(如d5)和全空(如d0)状态时,体系的能量较低,原子较稳定。

如基态铬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54s1,基态铜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1。

注意:核外电子在原子轨道上排布要遵循三个原则,对三条原则不能孤立地理解,要综合应用。

其中,能量最低原则又可叙述为:在不违背泡利不相容原理的前提下,核外电子在各个原子轨道上的排布方式应使整个原子体系的能量最低。

4.电子数与电子层和能级的关系在原子中,每个电子层最多容纳2n2个电子,每个能级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为其所包含的原子轨道数的2倍。

高中化学选修3原子结构 新课标 人教

高中化学选修3原子结构 新课标 人教
------各能级的能量高低顺序 (P3) 1)相同电子层: ns<np<nd<nf 2)相同的原子轨道: 1s<2s<3s<4s 3)同层同形状的原子轨道能量相等:
如:2px、2py、2pz 4)不同层不同轨道可由下面的公式得出:
ns < (n-2)f < (n-1)d < np ;n为能层序数
2、构造原理的应用
第一节 原子结构
要求: 1、了解不同时期的原子结构模
型。
2、掌握能层与能级的关系。 3、掌握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
一、原子结构的发展历程
我们人类对原子的认识经历了很多阶段,主 要发展了以下几个原子模型:
道尔顿原子模型 卢瑟福原子模型
汤姆生原子模型 玻尔原子模型 电子云模型
(详解)
二、能级与能层
l 能层:用K、L、M、N、O、P代表不同能量层 l 能级:同一能层分为不同能级,如楼层与楼梯的
关系,用s、p、d、f 表示。 l 轨道: 每一能级都有一定的轨道数。
s能级有1个轨道 p能级有3个轨道 d能级有5个轨道 f 能级有7个轨道
学与问:
1、原子核外的电子的每一个能层最多可容纳的
电子数与能层的序数间有什么关系? 2n2
2、不同的能层分别有多少个能级?与能层的序
数间有什么关系? 能层序数=能级个数
3、英文字母相同的不同能级中所容纳的电子数
是否相同? 相同.如:1s2 2s2 3s2
三、构造原理
7s 7p
随原子核电荷数递增, 6s 6p 6d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5s 5p 5d 5f
遵循如右图的排布顺序, 4s 4p 4d 4f
这个排布顺序被称为 3s 3p 3d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原子结构》教案 设计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原子结构》教案 设计

《原子结构》【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根据构造原理写出1~36号元素原子的电子排布式;2.过程与方法利用图、表等资料,借助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初步学会运用类比、想象、归纳、概括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进行加工。

鼓励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科学家探索物质构成奥秘的史实中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在抽象思维、理论分析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重点难点】根据构造原理写出1~36号元素原子的电子排布式【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图片引出大千世界无所不有。

师:同学们,决定这千变万化世界最基本的微粒是什么呢?生:原子师:对,现在我们一起回答有关原子的几个小问题。

回忆:1. 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是什么?2. 原子能否再分呢?原子如何构成?3. 原子核的构成如何?4. 质子、中子、电子的特点如何?【板书】第一节原子结构(第一课时)师:这节课的内容有三部分:1、原子的诞生2、能层与能级3、构造原理与电子排布式一原子的诞生师:现在在爆炸宇宙学理论认为宇宙诞生于一次大爆炸。

目前我们已发现90多种天然元素,请问它们是怎么诞生的?生:氢、氦原子通过核聚变逐步熔合而成。

【小结】宇宙大爆炸促使氢、氦原子合成其它原子!师:这些原子的结构又是怎样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我们几代科学家的原子结构模型发展吏。

【展示】原子结构理论模型发展史:1805年道尔顿的原子模型:微小的、不可再分的实心球体。

1904年汤姆生的葡萄干布丁模型:正电荷像流体一样均匀分布在原子中,电子就像葡萄干一样散布在正电荷中,它们的负电荷与那些正电荷相互抵消。

1911年卢瑟福的核式结构模型: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在原子核内,且几乎全部质量均集中在原子核内部,带负电的电子在核空间进行高速的绕核运动。

二能层与能级1、什么是能层?能层是将核外电子按电子能量差异分成的2、每一能层容纳最多电子数能层一二三四五六七、、、符号K L M N O P Q 、、、容纳最多电子数2 8 1832 5、、、、、、、、、【小结】:每一能层能容纳的最多电子数为2n2(n为能层序数)。

高中化学原子的结构教案

高中化学原子的结构教案

高中化学原子的结构教案教学内容:原子的结构一、教学目标:1. 理解原子的基本结构,包括质子、中子、电子;2. 掌握原子的结构模型,包括量子力学模型和玻尔模型;3. 理解原子的各种性质,如原子序数、原子量等。

二、教学重点:1. 原子的基本结构;2. 原子的结构模型;3. 原子的性质。

三、教学内容:1. 原子的基本结构- 原子由质子、中子、电子三种基本粒子组成;- 质子位于原子核中,带正电荷,质量为1;- 中子位于原子核中,不带电,质量为1;- 电子位于原子核外层轨道上,带负电荷,质量极小,约为质子、中子的1/1836。

2. 原子的结构模型- 玻尔模型:原子核由质子、中子组成,电子围绕核外层轨道运动,各层轨道能量不同,电子在吸收或释放能量的过程中从一个轨道跃迁到另一个轨道;- 量子力学模型:根据波动粒子二象性,用波函数描述电子在原子中的可能分布情况,电子的位置不确定,只有一定的概率存在于某个区域。

3. 原子的性质- 原子序数:原子核中质子的个数,也是元素的序数,不同元素的原子序数不同;- 原子量:元素的平均相对原子质量,在化学计算中起重要作用。

四、教学方法:1. 通过图示、实验等形式展示原子的结构;2. 利用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原子的结构模型;3. 提问、讨论的形式激发学生思考,加深理解。

五、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原子的基本结构、结构模型和性质,为后续学习化学提供基础知识。

六、作业布置:1. 阅读相关教材,复习本节课内容;2. 完成相关习题,巩固知识点;3. 独立思考,总结学习体会。

高中优秀教案高三化学教案:《原子结构》教学设计

高中优秀教案高三化学教案:《原子结构》教学设计

高三化学教案:《原子结构》教学设计本文题目:高三化学教案:原子结构1、了解元素、核素、同位素含义;知道核素在医疗、新能源开发等方面的应用。

2、了解原子的构成,了解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之间的相互关系,理解AZX 的含义。

3、从原子结构示意图的角度了解前18号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中子N(不带电荷) 同位素 (核素)原子核质量数(A=N+Z) 近似相对原子质量质子Z(带正电荷) 核电荷数元素元素符号原子结构最外层电子数打算主族元素的打算原子呈电中性电子数(Z个)化学性质及最高正价和族序数体积小,运动速率高(近光速),无固定轨道核外电子运动特征电子云(比方) 小黑点的意义、小黑点密度的意义。

排布规律电子层数周期序数及原子半径表示方法原子(离子)的电子式、原子结构示意图第1课时原子结构1. 三个基本关系(1)数量关系:质子数 = 核电荷数 = 核外电子数(原子中)(2)电性关系:①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②阳离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或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电荷数③阴离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或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电荷数(3)质量关系:质量数 = 质子数 + 中子数2. 对于公式: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无论原子还是离子,该公式均适应。

原子可用表示,质量数A写在原子的右上角,质子数Z写在原子的左下角,上下两数值的差值即为中子数。

原子四周右上角以及右下角或上面均可出现标注,留意不同位置标注的含义,右上角为离子的电性和电荷数,写作n ;右下角为微粒中所含X原子的个数,上面标注的是化合价,写作 n形式,留意与电荷的标注进行正确区分,如由氧的一种同位素形成的过氧根离子,可写作 O(-1) 。

原子结构及离子结构中各种基本微粒间的关系原子种类微粒之间的关系中性原子 AZ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阳离子 A n+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n阴离子 A m-Z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m3.核外电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1.原子结构理论的进展。

《原子的结构》公开课教案

《原子的结构》公开课教案

《原子的结构》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原子的基本概念,知道原子是由哪些基本粒子组成的。

2. 让学生掌握原子的核式结构,了解原子核和电子云的分布情况。

3. 让学生了解原子的化学性质与其电子排布之间的关系。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原子的基本概念2. 原子的组成:质子、中子、电子3. 原子的核式结构:原子核和电子云4. 原子化学性质与电子排布的关系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原子的基本概念、组成、核式结构及化学性质。

2. 采用演示法,展示原子模型,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原子的结构。

3. 采用实验法,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巩固所学知识。

4. 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科学思维。

四、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讲解原子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原子的组成和结构。

2. 讲解:详细讲解原子的组成、核式结构及化学性质,结合演示文稿和原子模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原子的结构。

3. 实验:安排学生动手操作相关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加深对原子结构的理解。

4. 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原子结构与化学性质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原子基本概念、组成、核式结构和化学性质的理解。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能力和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精神。

4.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情况。

5. 学生自评:鼓励学生自我反思,提高学习效果。

六、教学资源:1. 教材:《高中化学》2. 教辅资料:原子结构模型、电子排布图、实验器材等。

3. 网络资源:有关原子结构的科普视频、动画等。

4. 软件工具:多媒体演示文稿制作软件、在线讨论平台等。

七、教学环境:1. 教室:具备多媒体设备,可以展示演示文稿和视频资源。

2. 实验室:配备相关实验器材,便于学生动手操作。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原子结构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原子结构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原子结构
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 原子结构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原子结构
学习目标
1、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 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 2、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 (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一、开天辟地—原子的诞生
延伸阅读
阅读课本P4“开天辟地—原子 的诞生”并完成下列问题
问题探究
根据已有知识,试写出K原子的电子排布 式和原子结构示意图? 猜想一:1s22s22p63s23p63d1
猜想二:1s22s22p63s23p64s1
问题探究
请阅读P5倒数第一段内容,并仔细观察P6 构造原理示意图,找出先填写4s能级而不填 写3d能级的原因
(2)多电子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构造原理
②任一能层的能级总从 s 能级开始,能级数目 = 能层序数。
③以s、p、d、f……排序的各能级可容纳的最多电子数依次
为 1、3、5、7…… 的二倍。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原子结构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原子结构
【问题解决】
1 .比较下列多电子原子的不同能层中能级的能量高低
(1)1s、3d (2)3s、3p、3d (3)2p、3p、4p
课堂练习
写出18Ar 、20Ca、 25Mn 、31Ga四种原 子的电子排布式
Ar:1s22s22p63s23p6 Ca:1s22s22p63s23p64s2 Mn:1s22s22p63s23p63d54s2 Ga:1s22s22p63s23p63d104s24p1
电子总数21 - 2=19 - 2=17 - 6=11 - 2=9 - 6=3 - 2=1 - 1=0 电子总数16 - 2=14 - 2=12 - 6=6 - 2=4 - 4=0

2018-2019学年人教版选修3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电离能及其变化规律 教案

2018-2019学年人教版选修3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电离能及其变化规律 教案

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在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仅有定性的分析往往是不够的,为此,人们用电离能、电子亲和能、电负性来定量的衡量或比较原子得失电子能力的强弱。

二、复习预习1.同学们写出第3周期及V A族元素原子的价电子排布;2.请同学们根据写出的价电子排布分析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原子得失电子能力的变化规律。

三、知识讲解考点1:电离能及其分类1.电离能(1)概念:气态原子或气态离子失去一个电子所需要的最小能量。

(2)符号:I ,单位:kJ·mol -1。

2.电离能的分类M(g)――――――――→第一电离能(I 1)失去1个e -M +(g)――――――――→第二电离能(I 2)失去1个e -M 2+(g)――――――――→第三电离能(I 3)失去1个e -M 3+(g)…且I 1<I 2<I 3。

3. 电离能的意义⑴电离能越小,该气态原子越容易失去电子。

⑵电离能越大,该气态原子越难失去电子。

⑶运用电离能可以判断金属原子在气态时失去电子的难易程度。

考点2:电离能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1.元素第一电离能的变化趋势图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的周期性变化2.递变规律 (1)a.同族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第一电离能减小,自上而下原子越来越容易失去电子。

b.同周期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第一电离能总体增大,自左到右元素原子越来越难失去电子。

c.过渡元素第一电离能的变化不太规则,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从左到右略有增加。

(2)同种元素的原子,电离能逐级增大。

3.影响因素(1)核电荷数、原子半径对电离能的影响①同一周期的元素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从左到右核电荷数增大,原子的半径减小,核对外层电子的引力加大,因此,越靠右的元素,越不易失去电子,电离能也就越大,即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总体有增大的趋势。

②同一族元素电子层数不同,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原子半径增大起主要作用,因此原子半径越大,核对电子引力越小,越易失去电子,电离能也就越小。

高中化学原子结构的教案

高中化学原子结构的教案

高中化学原子结构的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原子的基本结构和组成
2. 掌握原子结构的相关概念和术语
3. 掌握原子结构的实验方法和技术
教学重点:
1. 原子的基本结构
2. 电子分布和能级
3. 原子光谱和原子结构的实验方法
教学难点:
1. 原子结构的实验技术和方法
2. 原子的电子分布和能级
教学准备:
1. 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实验仪器和材料
3. 教学课件和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提问或展示一些原子结构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原子的基本组成和结构。

二、讲解原子结构(15分钟)
1. 原子的基本结构:质子、中子和电子
2. 电子轨道和能级:原子中的电子分布规律
3. 原子的尺寸和质量:不同元素的原子结构差异
三、讲解原子光谱和实验方法(15分钟)
1. 原子发射和吸收光谱:原子内部的电子跃迁现象
2. 原子结构的实验方法:光谱仪和原子吸收光谱仪
四、实验操作(30分钟)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原子光谱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仪器,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五、案例分析和讨论(15分钟)
教师通过案例分析或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原子结构在化学反应和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和意义。

六、小结和作业布置(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和实验操作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和掌握原子结构的
相关知识和技术。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更多实验案例和应用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和能力。

高中化学原子组成结构教案

高中化学原子组成结构教案

高中化学原子组成结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原子的组成结构,掌握原子的基本组成以及电子、质子、中子的特点。

2. 能力目标:能够根据所学知识,描述原子的结构模型,并能进行简单的原子结构分析。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原子的基本组成和结构模型。

2. 难点:电子云的概念及其在原子中的位置和作用。

三、教学内容:1. 原子的基本组成:电子、质子、中子。

2. 原子的结构模型:核式结构模型、量子力学模型。

3. 电子云的概念及其在原子中的作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元素的原子结构模型,引发学生对原子组成结构的兴趣。

2. 讲解原子的基本组成:电子、质子、中子,以及它们在原子中的位置和作用。

3. 展示不同的原子结构模型,让学生了解不同的原子结构理论。

4. 讲解电子云的概念和在原子中的作用。

5. 通过实验或模拟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原子结构的组成和特点。

6.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留下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原子组成结构的理解。

五、教学资源:1. PowerPoint课件:展示不同元素的原子结构模型和相关知识点。

2. 实验器材和材料:用于进行原子结构实验或模拟实验。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讨论以及相关练习题,评价学生对原子组成结构知识的掌握情况。

2. 可以结合作业和考试,检查学生对原子组成结构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反思:1. 针对学生对原子组成结构概念的理解程度,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以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2. 及时总结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为下一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原子结构》教案

《原子结构》教案

《原子结构》教案一、教材分析承上:学生在此前已经学习了钠、氯元素的性质,而原子结构可以从本质上去解释元素的性质,遵循了由具体到抽象,由现象到本质的认知规律。

启下:对原子结构的探究为学习元素周期律、化学键以及分析必修二硫、氮元素的性质打下基础。

也为学生发展“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等核心素养提供有力保障。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对原子结构已经有所了解,本节内容在初中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学习原子结构知识。

重点在原子构成微粒及其相互关系以及核外电子排布规律上。

在能力上,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归纳能力,因此可以通过稀有气体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让学生自主归纳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三、素养目标【教学目标】1.认识原子核的结构,掌握质量数和符号A、X、Z的含义,并明确各微粒之间的关系。

2.掌握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能量规律和数量规律,并会书写前20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

3.通过对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探究,辨别明晰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正确画法,培养总结归纳、处理问题的能力。

【评价目标】1.通过对某些原子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的计算,诊断学生对各符号的认识以及对各符号间关系的认识。

2.通过书写前20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诊断学生对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的掌握情况以及对书写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掌握情况。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原子的构成微粒及相互关系、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难点: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五、教学方法1.多媒体展示2.学生讨论3.归纳法六、教学设计思路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原子结构的相关知识,所以教学重点放在符号表征,以及核外电子排布规律上。

以问题做引导:原子由什么构成?→原子质量如何测量?→如何用符号表示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能量规律?→核外电子排布的数量规律?→K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正确画法?学生能够从已知经验解决相关问题,此外,书中的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可以帮助学生总结归纳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七、教学流程教学目标教学环节目标1分析结构,符号表征辨别明晰,总结归纳设计意图从化学史话引入,从已知经验出发,根据原子结构计算原子质量数。

高中化学选修三电子教案

高中化学选修三电子教案

高中化学选修三电子教案
第一课:原子结构
教学目标:了解原子的基本结构,掌握原子核、电子云和电子排布的概念。

教学重点:原子的组成、原子核与电子云的结构、电子排布规律。

教学难点:电子的排布规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引入元素周期表的概念,引发学生对原子结构的探讨。

二、讲授
1. 原子的组成:原子由核和电子云组成。

2. 原子核:包含质子和中子,带正电荷,占据原子的绝大部分质量。

3. 电子云:由电子组成,负责绕核运动。

4. 电子排布规律:根据泡利不相容原理、奥克斯法则和洪特规则。

三、示例分析
通过某些元素的电子排布示例,让学生理解电子排布规律。

四、实验操作
让学生观察光谱实验中的原子光谱,初步了解原子结构。

五、练习
布置电子排布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的知识。

六、总结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生需要掌握的重点。

教学反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指导,及时纠正错误认识。

课后作业:完成相关练习题,复习电子排布规律。

教学反思:了解学生对原子结构的理解程度,根据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高中化学原子结构教案设计

高中化学原子结构教案设计

高中化学原子结构教案设计原子结构(也可称为原子模型)是指原子的组成以及部分的搭配和安排。

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化学原子结构教案设计,希望大家喜欢!高中化学原子结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复习原子构成的初步知识,使学生懂得质量数和X的含义,掌握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2.使学生了解关于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特征的常识.3.了解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能画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4.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科学的分析推理能力及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5.使学生认识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教学重点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教学难点1.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特征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方法启发、诱导、设问、激疑、形象比喻、讨论、练习、讲述●教学用具投影仪、胶片、画面一样的音乐贺卡和普通贺卡、铁锁、电脑●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言][教师举起两张外表一样的生日贺卡][师]同学们,我这儿有两张生日贺卡,现在我把它们打开,请大家说出它们最明显的不同点在哪里?[教师打开贺卡][生]一个会响,一个不会响.[师]如果你想要知道这张音乐贺卡为什么会发出美妙动听的声音,你首先想要做的是什么?[生]拆开看看![师]对!也就是说首先要了解它的结构.我们知道,一种物质之所以区别于另一种物质,是由于它们具有不同的性质.而它们的性质又决定于它们各自的结构.因此,我们很有必要掌握有关物质结构的知识.然而,自然界的物质太多太多,如果我们不假思索地去一个一个地进行认识的话,既耗时间又费精力,这显然是不切合实际的.这就需要我们在研究物质结构的基础上,总结出一些规律,并以此来指导我们的实践.本章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内容.[板书]第五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师]研究物质的结构首先要解剖物质.我们知道,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原子,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原子的重新组合,那么,是不是任何两个或多个原子的接触都能生成新物质呢?举例说明.[引导学生根据前面学过的知识来进行分析,如H2与F2在冷暗处就能反应,而H2和I2在常温下却不反应;Na与O2常温下迅速反应生成Na2O,而真金却不怕火炼;再如稀有气体等等……][师]为什么常温下氢原子与氟原子“一拍即合”,而氢原子与氖原子却“老死不相往来”呢?要知其究竟,必须揭开原子内部的秘密,即认识原子的结构.[板书]第一节原子结构(第一课时)[师]关于原子结构,我们在初中就已熟悉.请大家说出构成原子的粒子有哪些?它们怎样构成原子的?[生]构成原子的粒子有质子、中子、电子三种;其中,质子和中子构成了原子的原子核,居于原子中心,电子在核外做高速运动.[师]很好,下面我们用如下形式把它表示出来.[板书]一、原子结构[师]下面,我们通过下表来认识一下构成原子的粒子及其性质.[投影展示表5-1]表5-1 构成原子的粒子及其性质构成原子的粒子电子质子中子电性和电量 1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1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不显电性质量/kg 9.109×10-31 1.673×10-27 1.675×10-27 相对质量① 1/1836(电子与质子质量之比) 1.007 1.008 注①是指对12C原子质量的1/12(1.661×10-27 kg)相比较所得的数值.[师]通过上表我们知道,构成原子的粒子中,中子不显电性,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我这儿有一把铁锁,(举起铁锁)接触它是否会有触电的感觉?[生]不会.[问题探究]金属均由原子构成,而原子中又含有带电粒子,那它为什么不显电性呢?[生]可能是正负电荷互相抵消的缘故吧![师]对,因为原子内部,质子所带正电荷和电子所带负电荷电量相等、电性相反,因此原子作为一个整体不显电性.从原子的结构我们可知,原子核带正电,它所带的电荷数——核电荷数决定于核内质子数,我们用Z来表示核电荷数,便有如下关系:[板书]核电荷数(Z)=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师]下面,我们再来深入了解一下原子核与原子的关系.[问]谁能形象地比喻一下原子核和原子的体积的相对大小?[生]甲回答:如果把原子比作一座十层大楼,原子核就像放置在这所大楼中央的一个樱桃.乙回答:如果假设原子是一座庞大的体育场,而原子核只相当于体育场中央的一只蚂蚁.[师]回答得很好,甲比喻说明对初中的知识掌握很牢固;乙比喻说明大家对新课的预习很到位.确切地讲,原子核的体积只占原子体积的几千万亿分之一.原子核虽小,但并不简单,它是由质子和中子两种粒子构成的,几乎集中了原子的所有质量,且其密度很大.[投影展示有关原子核密度的资料]原子核密度很大,假如在1cm3的容器里装满原子核,则它的质量就相当于1.2×108t,形象地可以比喻为需要3000辆载重4 t的卡车来运载.[师]其实,从表5-1中所示电子、质子、中子的相对质量也可得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的结论.从表中可看出,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均近似等于1,而电子的质量只有质子质量的1/1836,如果忽略电子的质量,将原子核内所有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值加起来,所得数值便近似等于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我们把其称为质量数,用符号A表示.中子数规定用符号N表示.则得出以下关系:[板书]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师]这样,只要知道上述三个数值中的任意两个,就可推算出另一个数值来.在化学上,我们用符号X来表示一个质量数为A、质子数为Z的具体的X原子.比如C表示质量数为12,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原子.[问题探究]“ O”与“O”所表示的意义是否相同?[生] O表示原子核内有8个中子的氧原子,而O除表示一个氧原子外,还可表示氧元素.[师]为了熟记X所表示意义及A、Z、N之间的关系,请同学填写下表:[投影练习]粒子符号质子数(Z) 中子数(N) 质量数(A) 用 X表示为①O 8 ? 18 ?②Al ? 14 27 ? ③Ar 18 22 ? ? ④Cl ? ? ? Cl ⑤H ? ? ? H [答案]①10 O ②13 Al ③40 Ar ④1718 35 ⑤10 1 [师]由以上计算我们可得出,组成原子的各粒子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如下:[板书] 原子 X[问题探究]是不是任何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生]不是,如上述练习中 H原子,核内无中子,仅有一个质子.[问题探究]假如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得到或失去电子,它还会显电中性吗?[生]不会,原子失去或得到电子后,成为带电的原子——离子,不显电中性;形成的带正电荷的粒子叫阳离子,带负电荷的粒子叫阴离子.[问题探究]离子所带电荷数与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失去或得到的电子数之间有什么联系?[生]离子所带电荷数与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失去或得到的电子数相等,失去几个电子,阳离子就带几个单位的正电荷,得到几个电子,阴离子就带几个单位的负电荷.[师]回答得很好.即:[讲解并板书]离子所带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师]这样,我们就可根据粒子的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的关系,来判断出一些粒子是阳离子还是阴离子.请大家口答下列问题:[投影]1.当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时,该粒子是________离子,带________电荷.2.当质子数(核电荷数)________核外电子数时,该粒子是阴离子,带________电荷.[答案]1.阳正 2.< 负[师]根据以上结论,请大家做如下练习.[投影练习]填写表中空白.粒子符号质子数电子数①S2- ? ? ②Xn+ x ? ③Ym- ? y ④NH ? ?⑤OH- ? ?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并指正错误][答案]①1618 ②x-n ③y-m ④1110 ⑤910[小结]本节课我们重点讲了原子结构及构成原子的各粒子之间的关系及其性质,它是几代科学家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努力才得出来的结论.[作业]1.用 X符号的形式表示出10种原子.2.课本第94页,二、1、2.●参考练习1.某粒子用 Rn-表示,下列关于该粒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所含质子数=A-nB.所含中子数=A-ZC.所含电子数=Z+nD.所带电荷数=n2.某元素Mn+核外有a个电子,该元素的某种原子的质量数为A,则该原子的核内中子数为( )A.A-a+nB.A-a-nC.A+a-nD.A+a+n参考答案:1.BC(D选项所带电荷数应标明正负)2.B●板书设计第五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原子结构(第一课时)一、原子结构原子 X核电荷数(Z)=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离子所带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教学说明本节教材是在学生初中学习过的《原子》的基础上来进一步学习有关原子结构知识的.由于本节教学内容无演示实验,理论性较强,学生对此处的内容容易产生枯燥感.为此,采用了旧中引新、设问激疑的方法,对学生进行精心的引导,并结合形象的比喻,让学生亲自参与到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来,最后通过对所学知识的应用——练习,使本节课的知识得以巩固.另外,本节教材的第一部分内容,用原子结构或构成原子的粒子的相互关系做标题更为合适.此处,采取了前者.第二课时[引言]从上一节课我们所学的知识可以知道:原子核相对于原子很小,即在原子内部,原子核外,有一个偌大的空间供电子运动,那么,电子在核外的运动与宏观物体是否相同?我们又怎样来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呢?下面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板书]第一节原子结构(第二课时)二、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特征[师]请大家观察以下物体运动的特点,并注意它们的运行轨迹是否确定.[电脑演示以下运动]1.物质的自由落体运动;2.火车的运动;3.炮弹的抛物线运动;4.天体的运行;5.氢原子的一个电子在核外闪烁运动.[讨论]核外电子的运动规律跟宏观物体的运动规律有什么不同?[生]1.宏观物体的运动有固定的方向,电子没有.2.宏观物体的运动有确定的路线,电子没有.[讲述]正如大家所述,宏观物体的运动,如天体的运行、导弹的发射、车辆的行驶等,它们都有确定的轨道,我们可用宏观物体的运动规律准确地测出它们某一时刻所处的位置和运动速度,可以描画出它们的运动轨迹.当电子在原子核外很小的空间内作高速运动时,其运动规律跟普通物体不同.它们没有确定的轨道,因此,我们不能准确地测定电子在某一时刻所处的位置和运动速度,也不能描画出它的运动轨迹.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呢?让我们先来研究氢原子核外唯一的一个电子的运动特点.[电脑显示]氢原子核外一个电子的运动示意图(由慢到快)[师]我们看到,当电子的运动速度加快时,在原子核周围有一团云雾,我们形象地称它为“电子云”——电子形成的云雾之意.[问]氢原子核外只有一个电子,它怎么能形成一团云雾呢?[启发]这是由于电子在核外的运动速度太快(2.2×106 m·s-1),使我们眼花缭乱的结果.[问]大家有没有在什么地方见过类似的现象?[引导学生进行联想][生]1.快速进退录像带时,与此情景有点相似.2.武打影片里,形容剑舞得快时,舞剑人的周围常是一团剑影.3.科幻动画片里,飞牒的运行及争斗场面.4.风车快速旋转时的现象.[师]好,大家的联想很丰富.以上场面,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快.电子的运动速度更快得多.因此,在核的周围形成带负电的电子云便好理解了.由于电子难以捕捉,又没有确定的轨道,我们在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时,只能指出它在原子核外空间某处出现机会的多少.[投影展示](在通常状况下氢原子电子云示意图)[讲述]图中的每一个小黑点表示电子曾在那里出现过一次.黑点多的地方——也即电子云密度大的地方,表明电子在核外空间单位体积内出现机会多,反之,出现的机会少.从这张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氢原子的核外电子在离核远的地方单位体积内出现的机会少,在离核近的地方单位体积内出现的机会多.因此,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特征是:[板书并讲述]运动速度快,没有确定的轨道,可用电子云形象地表示.[问题探究]A.电子云是笼罩在原子核外的云雾;B.小黑点多的区域表示电子多;C.小黑点疏的区域表示电子出现的机会少;D.电子云是用高速照相机拍摄的照片.[生]这是从不同角度考查对电子云的理解的.核外电子的运动规律可用电子云来描述,小黑点的疏密程度与电子出现机会多少相对应,C 是正确的,而B是错误的.电子云是一种形象的描述形式,并非真有带负电的云雾包围着原子核,因此,不可能用高速照相机拍摄下来,因而A和D都错.[过渡]在氢原子的核外,只有一个电子,运动情况比较简单.对于多电子原子来讲,电子运动时是否会在原子内打架?它们有没有一定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有关的知识.[板书]三、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讲解]科学研究证明,多电子原子中的电子排布并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遵循一定规律.通常,能量高的电子在离核较远的区域运动,能量低的电子在离核较近的区域运动.这相当于看足球比赛,观众中坐在最外面的人往往是活动余地最大的(能量高),而里面的人往往是活动余地较小的(相当于能量低的电子);我们可以把他们的座位分为甲、乙、丙、丁等不同的区域.同样,我们可以把核外电子运动的不同区域按能量由低到高,分为1、2、3、4……等不同的电子层,并分别用符号K、L、M、N……来表示.[讲解并板书]1.电子层的划分电子层(用n表示)1、2、3、4……电子层符号 K、L、M、N……离核距离近远能量高低低高[师]核外电子的分层运动,又叫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科学研究证明,电子一般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即最先排布K层,当K层排满后,再排布L层,等等.那么,每个电子层最多可以排布多少个电子呢?电子的分层排布遵循什么规律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首先研究一下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电子层排布的情况.[投影]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电子层排布核电荷数元素名称元素符号各电子层的电子数 K L M N O P 2 氦 He 2 ? ? ? ? ? 10 氖 Ne 2 8 ? ? ? ? 18 氩 Ar 2 8 8 ? ? ? 36 氪 Kr 2 8 18 8 ? ? 54 氙 Xe 2 8 18 18 8 ? 86 氡 Rn 2 8 18 32 18 8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表中数据,能找出一些什么规律呢?[学生甲]K层、L层、M层最多能排布的电子数目是2、8、18.[学生乙]不论原子有几个电子层,其最外层中的电子数目最多只有8个(氦原子是2个).[学生丙]原子最外电子层中有8个电子(最外层为K层时,最多只有2个电子)的结构是相对稳定的结构.[师]很好.下面请同学们根据以上规律和在初中学习的部分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知识,讨论并填写课本91页表5-3.[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并指正错误][问题探究]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所遵循的规律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并板书]2.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1)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2(n表示电子层)(2)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是最外层时,最多不超过2个);次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个.(3)核外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然后由里向外从能量低的电子层逐步向能量高的电子层排布.[师]以上规律是相互联系的,不能孤立地机械地套用.知道了原子的核电荷数和电子层的排布规律以后,我们就可以画出原子结构示意图.如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表示为,请大家说出各部分所表示的含义.高中化学原子结构教案设计二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将会了解原子结构的发展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子结构
一、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层分布及其能量关系
2.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及其能量关系,能用符号表示原子核外的不同能级
3.从科学家探索物质构成奥秘的史实中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在抽象思维、理论分析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
1.原子核外电子的能层分布及其能量关系
2.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及其能量关系
三、教学难点:
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及其能量关系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指导阅读法、讨论归纳法、讲练结合法等
[引入] 原子的概念
[设问] 原子是如何诞生的?
[指导阅读]课本P4页
1932年勒梅特首次提出了现代宇宙大爆炸理论:整个宇宙最初聚集在一个“原始原
子”中,后来发生了大爆炸,碎片向四面八方散开,形成了我们的宇宙。

大爆炸后两小时,诞生了大量的H、少量的He及极少量的Li,然后经过长或短的发展过程,以上元素发生原子核的熔合反应,分期分批的合成了其它元素。

[思考与交流]
有谁知道宇宙中最丰富的元素是那一种?
宇宙年龄有多大?地球年龄有多大?
[指导阅读课本后回答]
氢元素宇宙中最丰富的元素占88.6%(氦1/8),另外还有90多种元素,宇宙年龄距近约140亿年,地球年龄已有46亿年。

[介绍]人类对原子的认识史——不同时期的原子结构模型
1.公元前400多年前,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等人的观点:
把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叫原子。

2.19世纪初,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说;
3.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子,提出原子结构的“葡萄干布丁”模型。

4.卢瑟福原子模型
5.波尔原子模型
6.原子结构的量子力学模型(电子云模型)
[回忆复习] 原子的组成结构
核外电子是怎样排布的?
[复习讲述]
核外电子排布的一般规律——分层排布
(1)核外电子总是尽量先排布在能量较低的电子层,然后由里向外,依次排布在能量逐步升高的电子层(能量最低原理)。

(2)原子核外各电子层最多容纳2n2个电子。

(3)原于最外层电子数目不能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时不能超过2个电子)。

(4)次外层电子数目不能超过18个(K层为次外层时不能超过2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目不能超过32个。

(说明:以上规律是互相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理解。


[说明、板书]
能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离核距
()()
离:
能量高
()()
低:

层:

号:
最多电
子数:
[介绍]
多电子原子中,同一能级的电子,能量也可能不同,还可以把它们分成能级,就好比能层是楼层,能级是楼梯的阶梯。

[新授、板书]
能级


K L M N 0
能级
1
s
2
s
2
p
3
s
3
p
3
d
4
s
4
p
4
d
4
f
5
s
5
p

…..
最多电子数
……..
[讨论]
1. 不同的能层分别有多少个能级,与能层的序数n存在什么关系?
2. 如何表述各能层(电子层)的各能级?
3. s、p、d、f能级所容纳的电子数怎样?
[学生讨论、小结] 规律:
1. 在每一能层中,能级符号的顺序是ns、np、nd、nf……(n代表能层)
2. 任一能层的能级总的从s能级开始,而且能级数等于该能层序数。

3. 以s、p、d、f……排序的各能级可容纳的最多电子数依次为1、3、5、7…… 的二倍。

[归纳、板书] 能级
1.定义
2.能级符号
3.各能级最多容纳电子数
4.各能级的能量大小
[练习]
1.按能量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A.1s、2p、3d、4s B.1s、2s、3s、2p
C.2s、2p、3s、3p D.4p、3d、4s、3p
2. 中学化学关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停留在( )
A.道尔顿原子模型B.汤姆生原子模型
C.卢瑟福原子模型D.玻尔原子模型
3. 下列各电子能层,含有f能级的是( )
A.K层B.L层C.M层D.N层
4. 在同一个原子中,M能层上的电子与Q能层上的电子的能量( ) A.前者大于后者B.后者大于前者
C.前者等于后者D.无法确定
5. 不同的原子不可能具有相同的( )
A.质子数B.中子数C.质量数D.质子数和中子数
6. 下列关于多电子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核外电子是分层运动的
B.所有电子在同一区域里运动
C.能量高的电子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
D.能量低的电子在离核近的区域绕核运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